telus18.1市盈率是什么意思思?

2.6.18-274.18.1.el5内核版本18.1是什么意思
- 拥有技术论坛
2.6.18-274.18.1.el5内核版本18.1是什么意思
2.6.18-274.18.1.el5内核版本18.1是什么意思?
百度上面有的
其他回答 (1)
同问,只知道2.6.18-274是CENTOS 5.7/RHEL 5 Update 7的意思。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该问题来自:拥有技术论坛编程语言技术资源!操作系统领域专家木里是什么意思? - 百科问答
& 木里是什么意思?
木里是什么意思?
悬赏分:0 -
- 阅读次数:
木里是什么意思?
关于"木里是什么意思?"的最佳答案
木里是什么意思?:
木里 木里藏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的国定重点贫困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资源最富集、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攀西地区的组成部分,是祖国西南的“聚宝盆”。北与甘孜州理塘、雅江接壤,南与盐源相连,东北与康定、九龙隔江相望,西与稻城相依,西南与云南省中甸、丽江、宁蒗相邻。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00度3分20秒―101度41分,北纬27度43分30秒―20度10分20秒之间,幅员面积13252平方公里,辖28个乡,1个镇,112个行政村,9个国营牧场。境内人口12.5万人口,居住有17个民族,其中9个为世居民族。县境内的大多数藏族、蒙古族、纳西族和部分汉族信奉藏传佛教,宗教特色十分突出。
木里 行政区划 木里藏族自治县辖1个镇、23个乡、5个民族乡:乔瓦镇、桃巴乡、博科乡、宁郎乡、依吉乡、水洛乡、牦牛坪乡、李子坪乡、列瓦乡、芽祖乡、下麦地乡、西秋乡、克尔乡、三桷垭乡、倮波乡、卡拉乡、后所乡、沙湾乡、东子乡、麦日乡、东朗乡、唐央乡、博窝乡、麦地龙乡、俄亚纳西族乡、屋脚蒙古族乡、项脚蒙古族乡、白碉苗族乡、固增苗族乡。 木里 各民族人口 总人口129725人,总人口中藏族42572人,占32.8%;彝族36580人,占28.2%,汉族27071人,占20.9%;其它少数民族:蒙古族、苗族、纳西、布衣、壮族、白族等13个民族23502人,占18.1%。 木里 经济发展情况 木里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565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2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41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893万元。县级财政预算内收入438万元,粮食总产量44308吨,人均GDP211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
木里 经济大事记 1979年2月,中共木里县委召开三级会议,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着重研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及尽快把农业搞上去的问题。1979年9月,总投资48.7万元的县水泥厂竣工,并投入试产。 1983年7月,木里农村遭30多年罕见灾害性天气,倒塌房屋13间,大量牲畜死亡5129头,雷击死亡4人。1984年11月,国家拨款150万元扩建县松香厂、改“滴水法”生产为“间歇式蒸煮法”生产,生产能力由年产300吨提高到1500吨。1984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木里成立了白碉、固增、屋脚、项脚、俄垭5个民族乡。 1988年8月,县副食品加工厂与吉林联办松茸罐头厂,当年产清水松茸罐头80吨,产值36万元,获利8万元。1989年2月,县内9个国营牧场遭受30年来罕见特大雪灾,死亡牦牛4532头,绵羊死亡7564只,直接经济损失130万元。1990年7月投资7500万元,年产硫酸盐漂白木浆板10050吨的木里纸浆厂举行奠基仪式。1992年1月,总投资1730万元,装机容量为3×2500千瓦的博瓦河三级电站竣工投产。11月,博瓦河三级电站(装机容量3×2500千瓦)正式通过验收。日,在木里大寺举行“木里藏传佛教十世活佛边玛仁青就职大会”,颁布了《活佛证书》。1998年7月―9月,木里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大量基础设施被毁,城区电站彻底被毁,全县28个乡至今未恢复通讯,木里曾一度成为孤城、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以上1998年8月,天保工程启动,以林业为支柱的木里县经济将倒退到30年前的水平,对木里的经济、社会事业、政治稳定带来了巨大影响。1999年,扭亏无望,欠债累累的木里纸浆厂宣告破产。
木里 自然资源 木里 (一)土地资源,全境幅员,四川省区划办下达控制面积为13246.38平方公里,量标面积为13248.55平方公里,合1987.29万亩。
(二)矿产资源 境内共有矿产地45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2处,矿点9处,矿化点32处。矿种有:铁 、铜、铅锌、石棉、石膏、硫铁矿、卤水、芒硝、土碱、金、水晶、铀、汞等13个 (三)野生动植物 自然植被木里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其生物地理群落亦丰富多样。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生态条件发生巨大的垂直差异,植被呈垂直分布。海拔(下同)米,分布多汗多刺港口灌丛;罚,为灌丛和云南松、常绿阔叶疏林带;米,为云南松林带;米;阳坡为高山松、云南松混交林带,阴坡为冷杉林带;米,阳坡为高山松、栎林带,阴坡为冷杉林带;米,为暗针叶林带与大叶杜鹃灌丛,阴坡为冷、云、红杉散生或呈小片 木里 分布;米,为极地苔原冻原带;米,有流石滩植被;5500米以上,为永久积雪的冻原气候带。
二、野生动物木里县素有“绿色宝库”之称,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如下:
(一)木禾植物 乔、灌(不含木质藤本)计81科,199属,627种。主要有:长苞冷杉、银杉、白皮云杉(引进)、澜沧黄杉、水表树、黄杉、长喙厚朴、硫黄杜鹃、丽江铁杉、红椿、云南榧树等。
(二)草本植物 据1986年调查,境内草类计64科,243属498种。可供牲畜食用的 重量达74.51%,杂草重量占25.49%。
(三)中药村 据中药材普查,境内中药材共有182科972科,其中地衣、苔鲜、菌类8科13种,蕨种1科26种;高等植物119科,855种;动物类44科78种。其经济价值高的主要有:虫草、贝母、黄芪、鹿茸、麝香、熊胆、水獭、羌活鱼、雪上一枝蒿、豹骨、猴骨等。大宗的主要有:黄芩、升麻、天冬、岩白菜、玉竹、羌活、秦九、茯苓、黄芪、胆草、丹皮、赤芍、黄精、草乌等。
三、野生动物 木里被誉为“天然动物园”,其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
木里 (一)兽类 境内计54种,分属8目、21科。主要有白唇鹿、白臀鹿、水鹿、马麝、林麝、牛羚、斑翔、岩羊、盘羊、鬣羚、马熊、黑熊、赤狐、藏狐、猞猁、水獭、豹、小熊猫等。
(二)鸟类 共142种,分属11目、31科。主要有:斑尾棒鸡四川严种、绿尾虹雉、金雕、鸢、白头鹞、灰背隼、血雉、红腹角雉、针尾绿鸡、楔尾绿鸡、大绯胸鹦鹉等。
(三)鱼类 主要有:短身白甲、东坡鲤鱼、鲫鱼、长须裂腹鱼、短须裂腹鱼、厚唇重唇鱼、尻鱼、中华细鲫、鳟鱼、柏抵薄鳅、长薄鳅、红尾条鳅、背斑条鳅、泥鳅、兆鱼、花鲢、白鲢、草鱼、红荷色鲤、普通鲤、日本白鲫、普通鲫、团头鲂等。
(四)水资源,境内天然径流量58.13亿立方米,人均58150立方米,是四川省人均有水量的18.6倍。多年平均天然径流深度为439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4.81亿立方米(深度为9421毫米);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47;各种保证率天然径径流量为:W20%=69.16亿立方米,W50%=56.97亿立方米,W=48.19亿立方米,W95%=37.59亿立方米。入境客水多年平均值约374.2亿立方米。
二、水能,全境总的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67.37万千瓦,小河流可开发水能资源有109处,可开发装机容量17.4122万千瓦,可开发系数为0.1209,可开发的年发电量为104468万度.已开发90处,装机0.9484万千瓦,占可开发容量的5.4%,年发电量8.62万度,占可开发量的8.3%.理塘河、小金河、卧落河、无量河干流属省级资源,雅砻江干流属部级国家资源,其蕴藏量未计算入水能理论蕴藏量内。
三、水面,境内水域面积9.75万亩,占全境幅员的0.50%,其中河流面积8.85万亩,湖泊面积0.90万亩。
四、水质,据县自来水厂1981年水质检验报告,博瓦河水的水化学成份为:PH值为7.8;总硬度(以caO)49。49.6毫克/升;;酚低于0.002毫克/升;氰低于0.004毫克/升;汞低于0.001毫克/升;砷低于0.02毫克/升;六价铭低于0.005毫克/升。因木里目前不具备水质检验条件,未开展水质普查工作。据调查,境内局部地方,水中含碘量低。
(五)森林资源
一、林地面积,境内林业用地1174.50万亩,占幅员面积的59.11%,其中森林面积683.1万亩;疏林面积39.71万亩;灌木林面积4006.1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0.58万亩;迹地35.07成亩;苗圃0.09万轩;宜林地9.76万亩。
由珍贵针叶树种(含铁杉属、园柏属4个树种及少量黄杉)构成的针叶林面积为657.9455万亩,占森林面积的96.32%。
三、树种结构,境内有木本植物627种,分别属81科,199属。占优势的乔木树种,其蓄积量占总蓄积量1%以上的主要有:松科冷杉属的长苞冷杉、川滇冷杉;松属的云南松、高山松;;云杉属的丽江云杉、川西云杉;落叶松属的大果红杉和壳壮举科栎属的多种高山栎、黄背栎等。其他树种兄弟种类繁多,但其蓄积量仅占总蓄积量的0.78%。
在上述树种中,属“珍稀濒危”国家规定保护的树种主要有:
一级保护:银杉
二级保护:白坡云杉、澜沧黄杉、水青树
三级保护:长苞冷杉、黄杉、长喙厚朴、硫黄杜鹃、丽江铁杉、红椿 、云南榧树等
四、树龄结构,据1989年《木里林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称:全境幼龄树面积38.9655万亩,中龄林面积99.264万亩,近熟林面积309.5175万亩,成熟林面积178.989万亩,过熟林面积309.5175成亩。按蓄积计:幼、中龄林蓄积776.661万立方米,占蓄积的7.61%;近熟林蓄积524.8627万立方米、成熟林蓄积万立方米、过熟林蓄积万立方米,合计万立方米,占总蓄积的92.36%,其中过熟林占64.18%。 木里 木里
木里 历史沿袭 木里 解放前,木里录属盐源县九所土司之一,清朝雍正七年(1729),受封安扶司,同治七年(1868)加封官尉司,这种世袭土司制,始于明朝万历初年,沿袭到解放初期。
解放前,木里地区的社会制度,还处于封建农奴制阶段,封建农奴主阶级是这个社会的统治阶级。“政教合一”是木里封建统治的基本特点。在木里由八尔贵族世袭土司职位的统治制度,与喇嘛教(藏传佛教格鲁派)有着极为密切的依付关系,土司衔门中,自大喇嘛(土司)以下的大小官员,除“把总”、“师爷”二职不是僧人之外,一律由出家为僧的喇嘛担任。
因此,喇嘛教对土司制度起着巩固作用,而土司统治又加强了宗教统治.
木里土司像。洛克摄于20世纪20代年。
木里 旅游概况 木里 木里的“香格里拉”、洛克及“洛克路”是世界级的旅游品牌,也是木里县旅游资源最闪亮的名片。目前,中外背包客旅游者对充满挑战、神奇而艰难的高山峡谷之行十分向往。“洛克路”徒步旅游己是中外背包旅游者中的知名品牌。西昌的暴走族于2004年彝族年期间组团沿“洛克路”徒步旅游一番,他们半年后谈起香格里拉仍然激动不已。 木里打造香格里拉旅游金三角核心区域有国际影响的体验旅游目的地
木里已具备了依托香格里拉品牌、建设成为海内外最具吸引力的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条件与基础。县委、政府立足县情,清醒看到木里的“优势在林,潜力在山,后劲在水”,提出把木里建成“旅游大县、生态大县、水电大县”的战略目标,要将旅游业作为木里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的发展,把木里建成旅游大县、经济强县。 州委书记吴靖平于日首次来到木里。通过调查研究,吴靖平书记认为,木里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木里纳入到了“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从木里的地质、地貌来看,具有很标准、很典型的“香格里拉”旅游环境,拥有非常好的生态旅游资源。木里还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木里有11种世居民族,以藏族居多,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无论从旅游资源开发来讲,还是中央、省州对木里的支持来讲,民族文化资源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木里下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吴靖平书记希望,木里要把森林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要和绿色产业结合起来,采用分类指导的办法,突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带的资源特点,进行有序开发。随着“泸亚公路”的建成和通乡公路建设的启动,可以带动旅游资源的开发。才能真正实现木里的“优势在林,潜力在山,后劲在水”,做到靠水、靠山、靠林、靠人、靠机制来推动木里的发展。
木里县抓住川滇藏联合创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契机,已把旅游业发展思路定位于:依托香格里拉这块世界级旅游品牌,把洛克路打造作为品牌产品;以生态体验旅游为核心,特种、专项旅游为主导,逐步适量发展大众旅游;加强区域协作,随着泸亚公路的建成,与亚丁、泸沽湖共同合作,最终将木里打造成香格里拉旅游金三角核心区域有国际影响的体验旅游目的地。 木里 民族风情 木里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包括彝、汉、蒙古、纳西、苗、壮、布依、傈僳、白、回、土家、满、傣、羌、锡伯等17种民族共同居住的藏族自治县。长期以来,木里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患难与共,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为木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漫长年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风俗习惯。 敬献哈达是藏族人民的崇高礼节。在风靡全国的众多藏族民歌中,“洁白哈达献真情”的歌词是最贴切的表述。哈达为长约五尺宽约四寸的优质绢、绸制品,凡迎送客人、长辈、上级领导、远方贵宾、结婚志喜、社交活动、探亲访友、八寺求神拜佛都离不开敬献哈达。敬献方式是双手将哈达拉伸、各端下垂一小节、平端于胸前、恭敬地献给对方。晚辈、下级敬献时,送至对方手上;长辈、上级赠送时,挂在对方脖子上。主人捧献哈达,表示敬意、祝福吉祥;客人回敬,表示致谢。木里藏族服饰丰富多彩、美观大方,大多喜欢色彩鲜艳的服饰,尤其喜白、大红、蔚蓝、粉红、桃红、桔黄等颜色的衬衫。木里藏族住宅根据环境和居住地域的不同,其建筑形式略有不同,可分为碉房、土掌房、木缧房子、帐篷。石板烙饼。藏族主食是麦类和玉米,吃法多为烙饼。石板烙的饼,外皮香脆,内部软、清香可口,别有风味。 木里 藏族概况 木里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他们居住在祖国西部地区的西藏、四川、云南、新疆、青海、甘肃。相对而言,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态。西藏、四川的康巴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
木里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中的一个,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所属的藏族自治县。
中华民族由于居住地域的不同,而出现了语言、衣着、风土民情、文化习俗上的差异。例如:汉族中则有南方人、北方人……等等的不同称谓。同样的道理,木里县内分布在雅砻江、木里河、冲天河三大流域的县内南、北两地的藏族,民间也有称。甲咪、西番(b6)、约母、宿母、鲁汝(鲁普、里汝)的。
木里 关于藏族的史料,古往今来各种书刊均有大量记载。本文为避免与已发表的有关藏族资料的文章出现重复,产生雷同,在撰写时从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出发,选用了来自调查中民间的口碑及作者在木里工作数十年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材料。本文所涉及的一些问题,不是权威性的学术结论,仅作资料供各读者及有关方面参考。
一、木里藏族来源的说法
木里的藏族是唐朝的初、中期年间从西藏、青海一带迁入的,一部分自称“甲冬巴”的自云南迪庆州中甸县迁入。从查据的资料记载有“康巴藏族”的先民,是汉文献称之为羌的部落(有的文献称为氐羌)。羌人类多,康区南部为白狼羌活动的地区。(又有文献记载,在现在的雅砻江流域,古时曾建立“白狼国”,首领称做“白狼王”)。据八十年代考古学家著述文章中指出,藏族的活动区域在现属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巴塘,理塘、乡城、稻城一带。我们调查时,民间提供口碑材料说,木里东郎乡聚居的藏民即来自上属地区。长期以来,他们与康巴地区藏民关系密切,大多是亲戚关系。 木里 二、独领风骚的藏族饮食文化,每一个民族或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特殊的饮食,构成了表现这个民族或地区文化特点的饮食文化。木里的藏族有令人难以忘怀别具风味的食品和饮料,主要有:
石板烙饼――藏族主食是麦类和玉米,吃法多为烙饼。石板烙饼的制作方法是将麦面加上起疏松作用的山间硝水(以前没有苏打、泡大粉等膨胀剂)和匀,揉好做成薄饼状,将选择含有碱性不易炸裂的一块平整的薄石板置于火塘的铁三脚上烧烫,再将面饼放在石板上烙至两面进皮发黄,然后取下埋于火塘内温度很高的“紫母灰”中焖烤透心熟。吃时佐以酥油茶、辣子汤、蔬菜(酸菜)汤。石板烙的饼,外皮香脆广内部酥软,清香可口,别有风味。尤其扳成小块,放在滚烫的酥油茶中吃时,其独特的风味不亚于北方古城西安的名小吃羊肉汤泡馍。若无特意寻找的这种碱性薄石板,农家则大多用铁板烙饼,制作方法两者都一样,但铁板烙制的就没有了石板烙的那种特殊的香酥味道。
虾打(生肉浆)――选野生的獐、麂、鹿、岩羊肉或家养的精瘦耗牛肉,去骨、剁细或舂细,混以山间所产的香料木槿手、海椒、大蒜、,盐、味精,拌匀,再倒凉开水搅成肉浆;即成了“虾打”。虾打是款待贵客的珍馐美味和大型宴会上韵名贵莱。食用时用匙羹舀取。入口奇香润滑、口感很好,毫无生肉的腥臊味。不仅木里藏族和其他民族爱吃虾打,就是外地来工作的汉族伺志也十分喜爱。
木里 强丁(酥油汤)――过秋入冬,气温下降,人体热能量消耗大,需及时补充热能.此时木里的藏胞,特别是居住高山的牧民都喜喝强丁。强丁的做法是:取适量的酥油一块,投入罐内置火上熬化,加蜂糖(若无蜂糖,放白糖、红糖也可),再勾兑上少许白酒,即成了高级滋补饮料强丁。在天寒地冻的高山牧场,冰天雪地,河水结冰断流,白头霜如一场雪冻,背阴处积雪一冬不化。初来乍到牧场的人,在牦牛毛织成毛布制作的帐篷内,冬夜盖上几床土法制作,保暖性很强的厚毛毯都冷得难以入睡。此时,热情好客的牧民主人为你熬制好强丁,劝你趁热喝下一碗,顿时体温上升,全身舒畅,该夜不觉寒冷,即能酣然入睡。
酥油茶――“青稞美酒酥油茶”,在登大雅之堂的藏族民歌的歌词中多有赞颂。酥油茶是木里藏、汉、蒙等民族的主要饮料和待客上品;木里人待客必须“茶三酒四”,即客人要喝下三碗酥油茶;主人才感到满意。煮酥油茶的方法是将一种叶梗较粗韵边茶(又叫甑甑茶、金尖茶)熬好,将酥油、茶水放入一圆形小木筒内;放适量的盐,有的还添一点苏麻子、大麻子、核桃、花生仁炒熟舂细为浆状的“茶油”以增强香味。使用一种前有一圆形木块,装有木手柄的茶筒芯子上快下慢地不停抽提使油和茶水浑然融为一体后,倒碗内,再以奶渣、饼类糟粑面配食。五、六十年代,木里干部、职工、“农牧民出门远行多是徒步、骑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中午打尖―夜晚露营时烧上篝火,热呼呼的酥油茶喝上几碗,解渴解乏,疲劳顿消;连不适应高山空气稀薄缺氧而头疼脑账有高山反应的人的病状都有所缓解。如今在木里城镇,无论何种民族都嗜好喝酥油茶、待客用酥油茶。就是近几年来木里打工;经商的众多内地旅客,也迷上了酥油茶。优质木料璇制的酥油茶筒再镶包上刻有精美图案的铜、银皮;就成了既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又是高档的家庭炊餐用具。再配上银皮木质茶碗或江西景德镇出产的细瓷龙碗,就成了表
现家中富有的一套摆设。近几年木里的酥油茶传到盐源平坝汉区,酥油茶筒随之走俏盐源,成了馈赠亲友的上佳礼品。
俗话说,“好吃不过茶泡饭,好喝不过青稞酒”。酥油茶泡大米饭的香、奇、美的可口滋味,独特风味令人垂涎三尺。没有吃过酥油茶泡饭的人,是无法想象和理解它的美味的。
奶渣―将提取酥油后的牛奶加热到手指可入的适当温度,趁热装桶捂盖发酵后,再装入袋内悬挂滤去水分,加压后的固体;即是奶渣,奶渣可冷吃、烤吃,细腻微酸。还可加糖煮鸡蛋、煮糯米小汤圆,味同涝糟,酸甜可口。
小笼包子――是藏民年节或待客的主食。馅有酥油的、风干牛肉泡水捣碎的,还有洋芋煮熟后捣成泥浆加香油、佐料的。
黄酒―别名苏里玛,藏语“丕”。制作方法是将大麦炒熟加水煮胀,滤水,晾干,拌以高山所产草药,如龙胆草
等制成的土酒,捂盖严密,待自行发酵后装入坛内。有贵客到新开一坛黄酒,加冷开水入坛,然后用小管吸咂入瓶或酒壶,用以待客是最高级热情的接待规格。黄酒口味醇正,夏天是消暑解渴的好饮料。熬煮得好的头遍黄酒,不低于高级啤酒和风靡闻名的浙江绍兴雕花黄酒。
低度白酒――木里的藏族民间善用纯粮小甑烤制低度白酒。该种白酒色清味纯,酣洌可口,饮后不上头,不伤胃,深受酒君子喜爱,被戏称为木里县的“五粮液”。可惜此种酒多在乡间农家小量分散生产,自烤自用,没有形成规模,也无批量的商品上市。
吃“青”――木里藏族有一种特殊制作的食物,藏语叫“青”,“青”是将新收割的麦粒淘净加少许水放入石臼中用木棒捣为粒米状,去掉麸皮,加牛肉、猪骨煮熬,放盐。“青”既是主食,又是菜馐,其味清香可口。
猪膘肉――其形似琵琶状,故有人叫琵琶肉,是藏族、蒙古族的一种特有风味的腌腊制品。每到冬季宰杀过年猪时节,藏族、蒙古族家家都要杀年猪,做猪膘。杀年猪是农家喜庆欢乐、隆重的节日。制作猪膘的方法是将刮净毛的整猪从腹部全剖,剔去所有骨头,除去内脏和巴骨瘦肉,砍下四肢。腹内撒上生盐、香料后缝合压紧,再晾晒风干,食用时切下一圈猪膘,或蒸或煮都有一种浓郁醇香味,吃起来肥而不腻。生猪膘久放不变质,家有年事已高老人者,必每年积存一两头猪膘,直到几头至十几头,以备给老人办丧事时,给前来奔丧吊孝的几十几百名亲友食用和做回赠礼品。因为按风俗,凡来奔丧吊孝者,都要分的一小圈猪膘肉。
三,艳丽的藏族服饰:对藏族服饰;别的文章已有详细叙述,本文仅选择几样表述之;藏装色彩鲜艳,喜用水红、枣红、大红色,镶嵌以天蓝、黄色布料和金线绣制的各种花卉、图案的装饰金条布、金边布。其服饰分类为:
男装:内穿领口和衣襟镶金边的呢绒或白、粉红色棉布为料的偏襟短衣,外套藏袍.藏袍的藏名叫“楚帕”。着藏袍时,将袍领顶在头上,下摆放至膝部,后腰收几条皱褶,将宽边毛织红色腰带束紧。然后将藏袍上部从头上放下,穿左袖,右袖任其自然下垂,或两袖束扎在前腰际。藏袍宽肥,袖子长大。无论伺族男子一穿上藏袍,藏民风味即油然而生。若再别上一把刀鞘、刀柄都是纯银包制,雕刻有各种精美图案的藏腰刀,则更威武雄壮,增添了几分阳刚、潇洒、英俊之气。
狐皮帽:用整块火红色狐皮束于头上,脑后交叉,下吊狐尾,耳前垂两只狐爪。狐皮帽不仅增添藏族男子的英武风采,且保暖防寒,更有过雪山时可防雪光烧灼眼睛的特殊功能。
女装:藏族妇女着装分为短衫配长裙和着连衣裙两种,但都系横条纹花饰的三块面料拼制成的长围腰。连衣裙款式别致,多用呢绒等厚重面料。托肩处镶一块宽约五寸的金线绣金边布延伸到两袖膀部。衣领、大襟都顺边镶金线布或红、黄、蓝色布条。两袖中部面镶金线绣图的饰物或印有十字花的藏呢。背后腰际以下有多条褶皱,腰间束毛布宽边腰带再束皮带,皮带上配以各种银饰品。连衣裙下摆齐脚胫。行走时,佩环叮当,裙裾摆动,阿娜多姿。每逢成群的青年女藏胞参加跳锅庄舞时,大家服饰相同,起脚甩臂,长袖飘舞,动作整齐划一,令人赏心悦目。
四、不用钉、铆、榫的木桥、民房:藏族在建筑工艺上可谓技艺高超,风格迥异,历史悠久。伸臂桥――木里三大河流及山间溪流多见伸臂桥。两边桥墩用圆木拼成井字形,内填块石。到一定高度,在墩上向对岸伸一排圆木,再砌桥墩,压石。如是三、五层,两边伸出的桥臂相距已近,再铺上圆木或厚木板,一座别具风格的木质伸臂桥便屹立在流水湍急的大河和山涧之上,供行人、驮马行走,不会象吊桥那样左右晃动。全桥无一打眼、钉铆、逗榫,不用一点铁件,而且易于更换损坏部分。其支点、力点、重心的布局,巧妙使用了力学原理,很有科学性。伸臂桥载入了东方桥梁建筑文化的史册。如今,桥梁建筑方面的东、西方专家学者,多有对伸臂桥的研究著述,见诸学术刊物。
藏式民居:建筑恢宏,多为古堡式的造型,式样新颖的三层楼房。墙体用块石、片石砌制,下大上小,轮廓分明,不打搪糊,墙体平整,数十年不垮塌。房内木架不打眼,不逗榫,无穿枋。而是在木立柱上平置一块厚长方木,方木上再置两根横梁,横梁的两头对口,横梁上才放楼檩、安楼板。有的支撑的厚方木的横梁上精雕细刻各种云藻、莲花、飞禽、兽头。底楼是畜圈,中楼是起居室,有的以柱隔有小间,木板装壁,有的是一大通屋,沿墙三方设顺墙一通梢的矮铺,白天可坐,晚上当床。门对方有火塘,取暖、做饭都在火塘。火塘上方沿墙有一矮台,供佛象,摆设供品,放敬水碗、酥油灯。三楼是楼梁上铺木柴,特制粘土打得紧密牢实的土掌,或
全盖或半盖木板、泥瓦,设为经堂或堆放杂物。春末夏季,人们在三楼土掌上打晒粮食,乘凉纳爽,十分惬意。
上下的楼梯:是一棵大树对剖用其一半,砍成梯步的独木梯。不习惯者登梯小心翼翼,行动迟慢笨拙。而本地住民负重百多斤爬上爬下行动自如,轻捷得如履平地。藏族民宅大小不等,按立柱计算,有20根、25根、50根者,每柱相间三米多。
藏族民房大门门框雕刻有藏式图案花纹。窗子向外的门脸成上小下大的梯形。遮窗雨板是窗框上方间隔放置小方木,中间薄木相隔,上盖上板,再向外延伸一点后,依样设置,如此两三层。遮窗雨板绘有图案,最简单者也在小方木的端部绘一白色的实心圆圈。
五、藏族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民风古朴。藏族同胞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木里遍地森林,过去虽无国家设置的护林防火指挥部,然而,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当地小头人一声招呼,全村男女即自带口粮,不计报酬,不分彼此和地界去极力扑救。藏族以往没有偷盗,出门可以不上锁,对年长老人十分敬重,尤其对家中休闲的年迈者,无人厌弃。早晨老人尚未起床,晚辈即要在床前敬奉三碗酥油茶。路遇年迈者,年青人要即刻跳下马背,站于路坎下面,待年长者走过后方才离去。藏家虽偶有私生子而无弃婴,更无嫌弃女婴者。如家中妯娌弟兄不和,舅父为大,由舅调解后即相安无事。藏族有一妻两夫,或一夫两妻,但和睦相处,一夫在家则另一夫外出务工找收入,关系协调,处置恰当。子女对两位父亲同样孝敬,父亲对不是己出的子女照样疼爱。夫妻关系稳固,少有离异。
藏族中的孤寡老人多得邻里周济,帮助。没有因生活无着,四处乞讨者。 木里藏族能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唐代文成公主嫁给西藏松赞干布的历史故事,妇孺皆知,且已衍化为绝美动人的神话广为流传。木里境内各民族间无冤家械斗,无家族、家支间你争我夺的矛盾斗争。境外迁徙来的汉、苗、壮、彝等民族和当地藏族关系融洽,散杂相安而居,邻里之间你来我往,有事相互帮胁。毗邻县份挑担贩卖的小商脚贩来木里的汉人,入赘藏家,延续数代者大有人在。
藏族热情大方,殷情好客。凡有客人到家,不管是否相识,即为:客牵马,迎入室内,邀坐于火塘旁上方客位入座,生火煮茶。敬黄酒、白酒。客人要吃完主人家敬给的“茶三、酒四”后,主人才满意,如留宿,主人必倾其家中的猪膘肉、灌血肠、奶豆花、白瓜子、柑桔、梨、核桃、桃子等招待客人,为客人安排床铺,喂饲马匹。客人离去,要为客牵马送行一程,临别道一声“呷来祝”.(慢慢走),待客人离去一段路程后,主人家方才折返 。
敬献哈达是藏族人民的崇高礼节。在风靡全国的众多藏族民歌中,“洁白哈达献真情”的歌词是最贴切的表述。哈达为长约五尺宽约四寸的丝质绢、绸制品。凡迎送客人、长辈、上级领导、远方贵宾,结婚志喜,社交活动,探亲访友,入寺求神拜佛,都离不开敬献哈达。敬献方式是双手将哈达拉伸,各端下垂一小节,平端于胸前,恭敬地献给对方。晚辈、下级敬献时,送至对方手上;长辈。上级赠送时,挂在对方脖子上。主人捧献哈达,表示敬意,祝福吉祥,客人回敬,表示致谢。
六、灿烂的宗教文化,木里藏族崇尚藏传佛教。解放前,有著名的三大寺十八小经堂,除丁央寺是藏传佛教中的萨迦派(花教)外,其余都是格鲁派(黄教)。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一样,都供奉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供奉观音菩萨。不同之处是喇嘛庙中还供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本寺历代活佛及护法神等。
藏文经典浩瀚众多,内客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把它置于世界文化宝库中,也是光辉夺目,绚丽多彩的。
藏传佛教文化是藏民族文化重要标志之一。在藏民的日常起居、祭祀、祈祷、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中,无不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现仅摘几样简要叙述之:
1.插麻呢旗。凡寺庙所在地周围地形险要的山梁、野外、火葬场附近,都有‘排排由十几至几十杆宽约一尺,长为五尺至一丈,印有藏文经文的旗幡在风中飘扬。此为藏族祭奠亡灵、供奉神仙的山经旗。风吹旗布飘摇,即代替了信徒的口头念经。
2.麻呢堆。在大道中或两岔、三岔路口等人行马往的道途要冲,常见一个或成排的数个片石堆砌的圆堆形,棱形的麻呢堆。堆的顶部置放藏族崇尚的白石头,下面放置刻有经文的石片。信徒们对麻呢堆敬若神灵,凡路过时,要绕行麻呢堆,以表对神灵的崇敬,
3.卡钟。藏民居房顶脊部正中插有一三角铁杈,藏语叫“卡钟”。铁杈中间突出,两边弧形上弯,是藏族居家驱鬼避邪的神器和吉祥物。在卡钟上用细绳牵向房屋四周,上挂印有藏传佛教经文,宝焰,法轮、海螺图案的宗教用品,藏名叫。“陇打”。卡钟”和“陇打”相配,有如大轮船的主桅杆与悬挂的万国旗一般,增添了藏区和藏民居室的特殊风光。
4.转经筒.藏语叫“科洛”。有手持小型、寺庙特设中、大型,在山溪修一水轮,水冲带动的大型等几种。筒上刻画有经文、图案、花饰,每转一回,即表示念经一遍。
5.松的.人们到寺庙烧香、拜佛、布施时,高僧或年老众望的喇嘛要回赠一种黄、红色的绸或布撕成一指宽、长约三尺的小条,祈祷念经中挽上许多疙瘩的松的。此乃吉祥之物,信徒们终日挂于脖上,认为可以避灾驱邪,逢凶化吉,万事如意。
6.,烧香梁子。一家或一村要选一地势险要的山梁、山岗做为烧香处。每到年节和家中需祭祀时,就在此山梁、山岗上燃烧松柏,“插陇打”、撒小麦粒来祭奉神灵。这是黄教未传入藏区前,藏民倍奉原始宗教本教,多神崇拜,相信万物有灵均皆神韵遗风表现。
7、唐卡画。唐卡画是藏式绘画,它是世界绘画中的一个瑰宝。绘画方法是在绢、绸上用细笔醮黄金、白银碾磨的金水,银水及很难蜕变脱色的自制的矿物颜料绘制的一种极为 细腻的工笔。此画线条纤细流畅,轮廓清晰分明,色调鲜艳,人物形象逼真,神韵自然。画的中部主体多为神象及宗教故事,周围配饰宗教色彩极浓的图案、花卉及人物。唐卡画用布、绸裱糊作衬,两端配圆木轴,可以收卷放存。此物在作画颜料中加有防腐防虫药剂,数十几百年不变腐、不虫蛀。古老的唐卡画与现在世面上出售的纸质唐卡画相比,质地更高,更有特色和更珍贵。有的唐卡画,是价值连城不可多有的珍贵文物,是藏族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8.壁画。在原寺庙的三大衙门,墙上遍是壁画。构图别致,色彩鲜明,人物造形、神态自然逼真。所画内容,有宗教的、有社会生活的。笔者1960年,曾在原木里大寺的土司衙门的大头人寝宫中居住数月,室内虽然已无摆设,然而置身于四面都是绚丽多彩的大型壁画的居室里,是世人难有的对藏族精美绝伦的文化艺术的一大享受。其中一幅绘有木里土司朝觐不知清朝何代皇帝,供送礼品的大壁画,更令人神往。
木里各个寺庙珍贵古老的壁画现已荡然无存,唯有屋脚蒙古族乡仁江经堂里尚有保留。但由于长年烟熏火燎,只能隐约可见。其壁画的精湛技艺、明快的色调,出神入化的人物形象是毗邻县近年新建寺庙所绘壁画不可伦比的。
9.布扎舞。木里寺庙无藏戏,但有宗教特色的跳神,即藏名“布扎”的舞蹈。近年在东朗库绒寺、木里大寺已发掘恢复,于木里十世活佛坐床典礼、自治县成立四十年大庆时,曾登台表演,令人大饱眼福。布扎舞由喇嘛扮演,着戏袍,戴神、鬼、兽面具,有两名扮猴者先出场,扮演着各种滑稽诙谐令人发笑的动作。继后,演员依次或单、或双,最后一齐出场,在单调的皮鼓、铜钹的节奏声中跨步、跳跃、旋转,舞步豪迈粗犷;令人惊叹的是扮马鹿者一个跳跃弯腰低头,将平置地上的哈达挑于头盔鹿角上悬挂。观众称颂说,此乃是最为吉祥的兆头 。
10、铜质嘉娃降巴大佛象。木里大寺特有一座殿堂,高三层楼,专供铜质嘉娃降巴大佛象。佛象全身用铜皮制作。底楼仅见莲台;佛脚,中楼可见佛身、佛手,三楼尚见佛头。佛象比例匀称恰当,神态自然逼真,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虽是坐佛,高度却大于西藏扎什伦布寺的铜质强巴佛,比北京雍和宫的全树雕制的檀香木质站佛都雄伟高大得多,堪称全国第一大铜佛。可惜这一稀世的文化瑰宝,毁于’“左”的路线时期的“消灭”宗教、拆除庙宇、捣毁佛象的愚昧行动中。 ’
11、寺庙历算。木里以往没有现代的农历、日历书籍,推算农业生产节气,一年的气象预报,全靠寺庙中专司此职的喇嘛;这两名喇嘛观天象、测气象,不仅能推算如立春、夏至等农业24节的时间,在没有任何现代天文、气象设备之下,还能较准地预测何时发生日蚀、月蚀,并与当时国家的有关天文台预测的相吻合。寺庙经典中不乏关于天文、气象方面的书籍,可见充满唯心主义的佛学经典中,也具有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内容。专司天文、气象观测的喇嘛所掌握的这方面的科学知识的水平,造诣不低,只不过蒙上了一层厚重的宗教色彩而已。
八、独特的医技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
木里以前没有现代的西医、中医,更无医院诊所,医疗十分落后.但藏族民间流传着拔火罐,用小刀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放血、砸血,用蚂蝗吸取脓肿恶血等治疗疾病的方法。其疗效尚好流传至今。仍被农村广大群众所接受。如今现代医疗,特别是祖传中医的一些理疗方法,即继承有藏民族的古老医疗技术。.
木里的藏族,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性情豪爽,思想开朗,为人热情;凡有藏族的地方,即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民间文学,令人目不暇接,现举几样于下:歌庄舞。每逢年节、新婚喜庆、迎接官员和贵宾时,傍晚,选一平坦场地,烧上篝火,男女老幼身着盛装,在一名吹竹笛的乐手带领下,大家手拉手围成园圈,跳起节奏欢快的歌庄集体舞。舞步开头舒缓平和,继而“三脚不落地”、“对脚”等激跃欢快的舞步,把舞场气氛带入高潮。一曲又一曲,大家气喘嘘嘘,汗流满面,不觉劳累,仍然兴高采烈。
“刚珠”舞。“刚珠”是藏语。该集体舞是男女各牵手成一排,相对面立,弯腰、,向右方踏行几步,右脚弯于左脚上,又放回,再如是向左踏步,舞步虽单调而整齐划一。男、女两排中各有一人领唱,众人随声相和,两排如是轮流边唱边舞。歌词即兴编排,赞美家乡,赞美山水,赞美客人,叙事叙物,词句优美,内容丰富。双方相互比赛,可至通宵达旦而绝无词意贫乏,枯燥者。“刚珠”舞是藏族口头诗词文学才。 木里 藏传佛教 木里 木里的藏传佛教黄教(格鲁巴)是1580年以后逐渐传进来的。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甲措在金龙年,在理塘倡建长青春科尔寺时,木里的甲嘎等人前往理塘拜见,供奉黄金曼扎那,请求在木里建寺弘法。索南甲措说就看巴登娜姆今晚托什么梦给我了,次日清晨,他兴奋地给众人说:“太好了,神已授记于我,木里是巴登娜姆的道场圣地,与佛法有缘,必是一个香火旺盛之地”。随后派其师弟曲杰桑吉甲措到木里传法,曲杰桑吉甲措是宗喀巴八大弟子之一的洛追曲迥的转世,被认定为木里第一世活佛,现已转世至第十世,因此木里香根活佛在全藏区具有很高的名望。桑吉甲措活佛与蒙古喇嘛乃登次称松布一同来到木里,广布佛法,并分别修建了瓦尔寨大寺和康坞大寺,桑吉甲措活佛圆寂后,喇嘛松登绒布得到巴登娜姆的授记,在巴登娜姆神山对面,甲色西 木里 瓦尼布神山的脚下修建了寺庙,并引用佛经中巴登娜姆道场圣地之名,取名叫木里大寺,该寺又将巴登娜姆作为其最主要的护法神,并迎请了桑吉甲措活佛的转世甲央松布,即木里第二世活佛第一代大喇嘛,进行了“政教合一”的统治。自此,木里三大寺已建成,藏传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
木里 宗教信仰 木里藏族信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时期,三大寺十八小寺的僧人只须崇佛念经,不事农牧,不用支乌拉差役,吃穿用靠别人“布施”。僧人来源,除藏族大部分自愿送子入寺外,对蒙古、纳西族则实行“二丁抽一”或“三丁抽二”送子入寺制度。每个寺庙有自己的百姓。百姓要无偿地为寺庙耕种土地,放牧牦牛,还要服各种劳役。一年中,宗教佛事活动达十三个之多,几乎月月有庙会,每年为216天,这些会所食用的酥油、糌巴、肉食、茶叶,皆由人民无偿供给。每逢佛事活动,信教群众宁可忍饥挨饿,也要去转经、拜佛、磕头、布施,十分虔诚。以为这样做自己死后才能升天或降生富贵之家。这些人,把今世的痛苦,当作前世“造孽的报应”;拼命在今世行善积德,等待“来世”过好日子。藏族群众把藏传佛教看作心灵的寄托,一切思想言论无不染上宗教色彩。朝夕念经,祈求“菩萨”庇护,事无巨细,都要求神拜佛;家家竖供佛像,人人配戴“呷乌”、“松丁”(吉祥带)、“学恰”(装有活佛头发、鞋片、布片和柯子等香料以及奇花异草缝制而成的布袋系于腰间,传说打仗时可刀枪不入)等护身符;房屋前后悬挂经幡,路旁山口修建“恰顶”(佛塔)或堆置“嘛尼堆”,婚娶、病痛、离家远行、修房造屋等均请喇嘛打卦念经;有的人每天早晚向西方磕头顶拜;有的人每天早上都要烧松毛、吹海螺、磕头,祈求菩萨保佑;每喝酥油茶、黄酒和饭前都要敬锅庄,都要依次念出贡嗄及诸山神、山名和自己祖先的名字,祈求它们保佑家人平平安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念“嘛尼”是藏族信教群众认为积“功德”、来世“投胎”的主要途径。许多老人在家中一手摇转经筒,一手捻动佛珠,口中循环往复念诵“、嘛、呢、叭、咪、哞”六字佛教秘密莲花部之“根本真言”,而且每年农历初十、十五同村年长者集中一个地方念“嘛尼”,一月两次,由有威望的年长者领诵。认为只有这样,人才能“功德圆满”,得到解脱。  念“准玛”和“肖松卓娃”经,是信教群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清晨和晚上,老人们至少念诵两遍“准玛”经。“准玛”经共42行,84句,每句有八字或九字不等,句末押韵。藏族信教群众还在每晚就寝时念“喇嘛拉肖松启,松吉啦肖松启,屈拉肖松启,格顶啦肖松启”之“肖松旧娃”经入睡,有祈祷喇嘛、佛祖释迦牟尼、佛教、寺庙“阿弥陀佛”保佑世人平安、幸福之意。 木里 马帮文化 马帮文化的特点是:1、人们充满冒险精神,敢于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强盗土匪的威胁,生意上的不定因素。2、他们刻苦耐劳,不仅劳力,而且劳心。每个人要懂四时节令、天气变化,要能辨别方位道路,通晓各民族语言,而且要识骡马的性情,要会各种马帮所需的技能。3、他们内部组织严密、成员分工明确,主要由马锅头、火夫、赶马人和钉马掌人构成,赶马人绝对服从马锅头的指挥。4、马帮的经营讲究信誉和信用,马锅头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十分干脆果断,而且说到做到,绝无戏言。只要预先交付一点定金,他们就会尽心尽力完成工作。这已成为他们的定例,5、他们有着很好的宽容、亲和与合作的精神,赶马人与马锅头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密切,马帮的利益就是大家的利益。在路上碰到其他马帮,大家都很亲切,遇到困难相互都会彼此帮助。他们最忌讳争抢道路,争抢草场,争抢顾客货物。6、他们更有创新意识,能在打破旧风俗习惯,改革旧礼教,促进新事物、新道德、新观念的产生方面,常有其特殊的贡献。他们不仅把一些新奇的商品带到各地,也把一些新的观念和思想传播开去,能够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
马帮每到一地,都有自己熟悉的店家,他们称之为“客主家”,意思是到家了,在那里马帮的人可以放心地将货物与马交给主人家,可以放心地休息。马帮有很多自己的“隐私”(行语),外人一般不知其意。如途中休息叫“打尖”,途中做饭称“开亮”,将饭勺叫“顺子”,把筷子叫“帮手”。马帮是一个相信神灵的群体,路上逢庙就拜,每年冬腊月或正、二月都要买猪、羊、鸡到城隍庙敬拜,祈求来年顺利,生意兴隆。出外在路上,马帮禁忌很多。比如说在“开亮”时,饭勺不能放在锅里,否则过河时马会“放鸭子”,意指马匹掉入水中;饭勺不能敲锅边,否则途中会有吵架、马匹摔坏等不祥事件发生等。
木里 情愫 木里 首位走进木里的西方人是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地理学者和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 (Joseph?F?Rock, l884-1962)。1922年―1949年的27年间,他以美国《全国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农业部、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的身份,先后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一带生活了27年。
1922年D1931年间,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支持下,以云南丽江为基地,在西南地区进行长期深入探险考察和研究。分别于、1929年三次经永宁(泸沽湖地区)进入被他称为“古佛教王国”的木里。
木里 1928年他从木里向西北穿越水洛贡嘎的山谷(洛克誉为“上帝浏览的花园”的地带), 6月抵达与甘孜州稻城交界处他所谓“贡嘎岭地区”(即亚丁自然保护区)的冲古寺。发现了“金字塔”般的“末特珠嘎”。洛克把这里的景象描述为世界上最鲜为人知的地方。此7~8天的徒步旅程,洛克称其为“最具神秘色彩和探险价值”的旅程,即为“香巴拉发现之旅”
1928年-1931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连续刊载了洛克关于穿越木里和稻城?亚丁交界处的“念青贡嘎日松贡布”神山地区的文字和图片资 木里 料,木里首次为世界所知。在1931年7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里,洛克写下他的报告。根据洛克说,远在1923年的冬天,在他探访木里的时候,他就曾看到远处的一脉雪山,当地人告诉他,那是贡嘎岭山脉。但是由于他当时的环境,一直到1928年,才在木里土司的安排下,洛克和跟随他多年的21位纳西族随从,在6月13日,从木里翻越里塘河和水洛河之间的米特珠嘎峰,然后沿着水洛河向贡嘎地区出发。
在走向水洛河的途中,洛克说“山路弯曲地穿过冷杉、云杉、和栎树所形成的树林。多种的杜鹃散布在密林深处,青翠黛绿的各色树木和淡黄的树挂相应成趣,清新的空气和花开多色的杜鹃,还有隐现在树丛里的牡丹和报春花,使得 木里 这里真算得是一个神仙游赏的花园。”
洛克沿着水洛河的一条发源于夏诺多吉峰的支流,抵达了夏诺多吉峰下。“云层骤开,显现出雷光电闪的守护者的真面目――一座裁剪过的金字塔。在它两旁的山壁象是一只巨大的蝙蝠所展开的双翼”。洛克自豪的宣称:“我们现在处身在一个没有人知晓的地方,从来没有一个白种人曾经立足在这里过。”
洛克文章中说他在稻城亚丁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三座雪峰,稻城不愧为西藏人民的佛教圣地等等。人们都在议论“世界上还有这么美丽的地方?”,在当时的美国引起不小轰动。 1931年,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根据洛克有关资料,写成并发表了以发现神秘“香巴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着力描绘了“香巴拉”(Shangri-la),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 及牛羊成群,让人魂牵梦萦的世外桃源。图片和文字深深地印记刻在人们心上,引领一代又一代人开始寻找与发现。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妙语引用,更使“香巴拉”一词传遍全球。欧、美、日等地兴起的寻找香巴拉的热潮,长久不衰。
综上所述,香巴拉应包括洛克穿越和发现的从木里县水洛乡的水洛贡嘎一线至稻城的亚丁一带地区。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刘光照、印开蒲等人曾多次到稻城进行植物资源和植物生态调查,并报告四川省政府,建议建立自然保护区。1986年,亚丁在四川农业区划中,被正式列入四川省自然保护规划。之后,世界著名摄影家李元在王晓东医师的陪同下多次去稻城考察摄影,并把他拍摄的照片与他对稻城亚丁的认识,一同发往世界各地,涉及摄影、旅游、地理等6种刊物,并先后在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广州、北京、成都等地展示,在海内外引起极大轰动。稻城亚丁不仅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而且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著名美籍摄影大师李元说:“稻城有你能够想象的一切,有你想象之外的一切。”
2002年10月由海能房产““香巴拉花园”独家赞助,成都新体育旅行社主办的“重走洛克路”--“香巴拉”极限穿越行动是继洛克74年以前首次成功从木里穿越至亚丁,发现香巴拉后首次有组织的国际联合探险穿越活动。探险队员来自国内六大城市及奥地利维也纳的20名都市精英,该活动将受到众多国内重量级知名媒体的全程报道,并得到中国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和专业探险活动组织机构的全力支持,取得较大反响。
[1]四川频道http://www./content//content_4325132.htm [2]新华网http://www./ [3]木里政府网http://www./zoujinmuli/muligaikuang//21.html
&&&&点击左边的图片给他一个评价吧
"木里是什么意思?"由
提出。如果您知道该问题答案,欢迎注册/登录后回答。 &
对"木里是什么意思?"最佳答案的评论
评论字数在200 字以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2o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