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吐下金思子4k电视是什么意思思?

 20:08:26  七十一、决战涪绵      冲出层层群山、经历无数艰险的魏军,就象突出黄河壶口的瀑布一样,黑压压地出现在涪城以北的山岭上。      凛冽的寒风把军旗吹得猎猎作响。一发现敌人的踪影,诸葛瞻就立即派出自己的前锋部队迎面而上。魏军应该是疲惫之师吧,而蜀军却是在保家卫国,并且熟悉地形。可是,一路从未失败过的魏军,在远离家乡的敌国内地,却焕发出不可阻挡的力量。  两军前锋在涪县北部展开了一场血战。很快的,诸葛瞻就发现自己的对手是一群不要命的疯子,自己的前锋部队被打垮了。 要进城坚守涪县吗?看着拼命向后撤退的蜀军和疯狂追来的魏军,诸葛瞻已经没有机会进城。  他拨转马头,带领部队向后撤退,他的目的地是绵竹,(今四川德阳北,并非今天的四川绵竹)那里是一个据点,离开邓艾远点,好好休整休整部队,和你决战!  邓艾又一次顺利的占领了进攻成都的关键要塞――涪县,多少年前,刘备回攻成都,就是先占据这个据点,才打退了刘璋军的多次进攻,然后长驱直下,拿下成都的。  退屯绵竹的诸葛瞻追悔莫及,他后悔没有听黄崇的劝谏,为什么不利用好现有的险隘呢?  而占据涪县的邓艾又一次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就象刚刚登陆的部队一样已经牢牢地控制住了一片滩头阵地,起码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在稍作休整以后,邓艾就尾随而来。邓艾也象钟会给姜维一样,给诸葛瞻写了一封劝降信,并且,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诸葛瞻投降,一定保证让诸葛瞻做琅琊王!诸葛瞻在蜀国的职位,在两年前的蜀后主景耀四年(261年),已经是“都护卫将军”,统帅诸将,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姜维虽然是名义上的大将军,但是一直领兵在外,其实已经被排斥在蜀国的权力中心之外了,而诸葛瞻已经作为蜀国实际上的党政军一把手,对于诱降这样的人,必须开出更大的价码,那就好吧,在琅琊只有两个大姓,那就是琅琊诸葛家和琅琊王家,我承诺让你回去做琅琊的王!足够有诱惑力了吧。  诸葛亮的儿子不愧是名相之子,他没有象贾充一样辱没家声,当他看完邓艾的信以后,大怒,把信撕得粉碎,喝令斩杀邓艾的来使,没有给自己留一点后路。――唯有死战而已!  面对黑压压的魏军,诸葛瞻激励将士血战到底,黄崇也和自己的主帅一样在士兵中间不停的穿梭,激励着全体将士。  这注定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在跨上战马的时候,诸葛瞻叹息着说:“我对内没有决心除掉奸臣黄皓,对外又没能很好的节制姜维,带兵迎敌却忽视了守卫江油,我有这样三个大罪,还有什么面目见皇上和臣民呢?”  双方立刻投入战斗。  邓艾派遣其子邓忠等攻蜀军右翼,派遣司马师纂等攻蜀军左翼。但是由于蜀军怀着必死之心,把一直咄咄逼人的魏军击退。魏军的第一次冲锋没有成功。  邓忠和师纂狼狈败退到邓艾大营,对邓艾说:敌人太厉害了,打不下来。  邓艾一听就火了,大骂起来:生死存亡,在此一举,还说什么打下来打不下来的!来人,把这两人拉出去斩了,我亲自上!吓得两个人赶紧重新带着部队,返身朝蜀军死命杀来。  一场没有道理的厮杀。  为什么魏军败退以后,蜀军没有追击?《元和郡县志》记载:(诸葛瞻)进屯绵竹,埋人脚步而战(!),父子死焉。把士兵埋在土里,还能战吗!也许,当时全蜀都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了!为了不让士兵往后败逃,竟然出此下策!但愿不是真的。我无从知晓《元和郡县志》记载的真实程度,也许是道听途说的;也许是诸葛瞻吸取了在涪县野战失败的教训,按照着父亲研究出的八阵图布的战阵,对于个别必须坚守不动的士兵采取的个别措施,即使布阵也应该有机动部队,不至于让全体士兵都象木桩子一样坚守不动吧?也许当时诸葛瞻率领的蜀兵的确不是象姜维所带领的长期处于前线、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士兵,大多数是从东部临时调来、京师的老爷兵,甚至也不排除临时拉来的农民吧?  总而言之,这场血战,以蜀兵打败告终――诸葛瞻、黄崇、尚书张遵(张飞之孙)、羽林右部督李球均战死沙场。诸葛瞻战死时年仅37岁。  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叹道:“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冲入敌阵壮烈战死。      对于这场惨烈的战斗留给我们太多的疑问,基于史料缺乏,我们再也无从探寻,给我最大困惑的是:  一,当时蜀军到底多少?成分如何?诸葛瞻如何打败?  二,驻守剑门关的姜维人等难道连1万兵力都抽不出来回救成都吗?因为,在当时,由于道路悬隔,钟会不应知道邓艾军队的军情,而姜维等偷偷抽出一部分人马救驾不是没有可能吧?      战后,战场上没有找到诸葛瞻的尸体,于是就有人附会他仍然活着,民间对他的敬仰仍在。直到5年以后的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还有个王富的人自称就是当年的都护诸葛瞻,在临邛聚集几百人起义,攻至江原,战败被杀。《华阳国志》的作者原西蜀史官常璩曾向西蜀老人考证,说《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在诸葛瞻手下任职时受辱,所以在书中把不能阻止黄皓的过失归咎于诸葛瞻身上。   如今的四川仍有诸葛瞻父子的“双忠祠” ,纪念一门三代的忠贞,诸葛瞻实践了父亲《戒子书》的遗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人无完人,虽然有种种的失误,但是,诸葛家的忠诚、信仰,明知不可为而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人敬仰,也使人扼腕叹息!      七十二、蜀国灭亡(1)      当诸葛瞻的军队被邓艾歼灭的消息传到成都,成都一片混乱。      成都的人们也象其他城市的人们一样,感到了世界末日的到来,杀戮和死亡笼罩着整个成都的上空,人们纷纷逃往深山密林,躲避即将到来的战乱。我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了一个人的身上――后主刘禅。  在我们看清历史事实之前,还是透过层层迷雾,很好的定位出这个千百年来让人等同于“傻子”的代名词的人吧。  后主刘禅,字公嗣,生于建安12年,据说,生下以前,甘夫人梦见北斗入怀,所以,起小名“阿斗”,斗儿生下不久就发生了曹操攻打荆州,刘备和他老祖宗刘邦一样抛弃家小,狼狈逃窜,斗儿的亲生妈妈甘夫人死去,赵云传曰“云身抱弱子以免”。过去,一直认为刘禅只是个小孩,这个印象大约来源于连环画册和各类图册,其实,刘禅生于公元207年,那时候,司马昭还没有出生,(司马昭生于211年),刘禅还比司马昭大4岁呢。也就是说在263年,当钟会邓艾攻打蜀国的时候,刘禅已经56岁,而司马昭才52岁。  在当时,三国的三个大佬是这样排列的:蜀国的刘禅是大哥,魏国司马昭是二弟,吴国的孙休是老小。呵呵……  刘禅在诸葛亮时代,一直被诸葛亮罩着,17岁登基到诸葛亮死后,接着是蒋琬做大将军,直到246年蒋琬死后,刘禅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皇帝,而那一年,刘禅已经40岁了。在以前漫长的23年中,刘禅不得不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和儿皇帝,(问诸葛亮叫仲父)“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刘禅和政事无缘,虽为皇帝,但是,没有最后的决定权,“政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才有最后的决定权!而此时的刘禅也早已经成年,那么,试问:谁是皇帝?比如,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刘禅是反对的,他从照顾诸葛亮身体的角度,委婉地规劝诸葛亮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这样规劝,其实是不愿意诸葛亮做那种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但是他也清醒地知道,自己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是在军队里只有赵云和自己有恩,(终诸葛亮一世,对赵云并未重用,而赵云死后也是在景耀4年被后主单独追谥的),后主不论在军中或在文臣中,都没有力量;因为亲生母亲早死,也没有有力的外戚支持,所以,他不敢和诸葛亮较真。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北伐。当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  至于刘禅的私生活呢?守着他的皇后是张飞和夏侯霸从妹所生的“虎女”,大的死了,又配给了小的。诸葛亮娶了个丑女,但他另找女人做妾,他写给李严的信中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说明诸葛亮也是有年轻貌美的妾的,而刘禅也想主动找几个,(“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而董允却说:“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那么,刘禅傻吗?  《诸葛亮集》载刘备给后主的遗诏提到:“**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从以下史书记载的事实,我相信读着自己对后主的智商有一个自己的判断:在魏延造反,却表奏杨仪造反。后主听完魏延奏表,马上说出自己的怀疑:“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但等魏延叛乱被杀后,后主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大,刘禅以费t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官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又各有侧重。为了牵制姜维,又分别任命阎宇为右大将军,并分别给张翼、胡济等人升官;在夏侯霸因为司马家所逼投奔蜀国时,望着一副狼狈相的夏侯霸,后主善解人意,握着夏侯霸的手耐心的跟他讲,你的父亲是死于战争中,并非是我先人手刃,还指着自己的儿子说,快来叫叔公,并对夏侯霸厚封爵位。――夏侯霸爸爸夏侯渊的堂妹,在战乱中被张飞所得,成为张飞的妻子,而生下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刘禅,所以,刘禅的儿子是夏侯霸的外甥。后封夏侯霸为地位非常高的车骑将军,可能也是刘禅想找到自己贴心人的一种表现。  后主的事情以后我们再说,后主在蜀国的地位是很特殊的,长期的摆设作用使得他对权力欲增加了一点天然的免疫力和超脱感,对于下属的强势大臣也多了一点忍让――只要彼此不内讧就成。姜维借出沓中种麦,长期不归,并不按照后主意愿,连年发动战争,空耗国力,这后主看在眼里,却也无可无不可,随他去折腾吧――他委曲求全惯了!  所以,当得知诸葛瞻全军覆没,成都几成不守之城的时候,后主会怎样决定去留呢?  大臣们有主张去南中霍弋那里的,――南中,相当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三国蜀汉以巴、蜀为根据地,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225年)诸葛亮平南中,改益州为建宁,分建宁、越Q置云南郡。又分建宁、柯置兴古郡。形成南中七郡,分别为:柯、越Q、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但是,南中就安全吗?延熙三年,越Q郡叛乱,派张嶷讨平;后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派霍弋镇压;各郡异族时有叛乱。即使逃往那里,得到蜀国内地的魏军不是很快就能打下吗?或许没等魏军到来,自己先被异族杀害了呢?  还有主张投奔吴国的,――正如光禄大夫谯周所言,哪有寄身的皇帝?到吴国也是投降,并且吴国是小国,魏国是大国,按照大吃小的一般原则(除非吴国出了圣人,魏国出了内乱),魏要灭吴,那么,还要投降第二次吗?受二遍屈辱,吃二遍罪吗?  那么,死战到底吗?军队呢?此时守城与刘备打成都时,不可同日而语,此时城内尚有多少兵力,还是个未知数。而外面的姜维大军呢?不知道在哪里?(等后主投降后,令姜维投降钟会应该是魏国人告诉其下落的,个人推测),即使知道姜维大军的下落,姜维是否已经被魏军包围,也还是个未知数,要不为什么还突破万难,象明末袁崇焕那样急切救驾呢?而是迟迟不见姜维的踪影呢?姜维一直是诸葛亮的人,和后主并无太深的私人情谊,甚至还有点点的嫌隙,(姜维曾经要杀了黄皓,――但是后主40岁以前均在深宫,在所有的大臣中间没有一点自己的势力,你叫他找谁亲近呢?只有亲近宦官,现在,你要我杀我的人,不是让我自剪羽翼吗?――因此,姜维的建议被后主驳回,并且把所有的责任承担下来,但是,后主看到姜维的不乐,为大局着相,后主又叫黄皓到姜维那里道歉,但是,双方不能没有嫌隙。)从几个月来姜维的表现,节节败退,避敌不及。如今还未见到救驾大军的影子,――他能指靠得住吗!  后主终于决定不战而降。  后主共有7个儿子,老五北地王刘谌,反对谯周降魏的提议,但被刘禅拒绝,在刘禅投降当日,跑到太庙,嚎啕痛哭,先杀妻子,然后自杀;老六洮阳王刘恂不愿降魏,派诸葛质为使,与夷帅孟虬通好,刘恂在南中永昌定居。其余5个孩子随着后主投降。   于是,后主遣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缓于邓艾,绍、良与艾相遇於雒县(今成都北广汉)。邓艾得书,大喜,即报书,接到邓艾的回信以后,后主又遣太常张峻、益州别驾汝超受节度,派遣太仆蒋显命令姜维去钟会那里投降。又派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邓艾到成都城北,后主被捆绑着,旁边跟着从人抬着一口棺材,亲自到邓艾的军垒门前,邓艾解开后主身上的绳索,和后主相见。  对于刘禅不战而降,很多人拿姜维的士兵听到后,拔刀砍石,来说明对刘禅的不满,不过,也许,这里面有对刘禅的不满,可别忘了,这里面可能也有对几个月来,从未真正痛快地打一场胜仗不满吧!大多数人对刘禅骂声不绝,但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王隐在《蜀记》中就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  也许吧。也许后主有自己的难处,在自己真正掌权的17年里,他不想杀任何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艰难地保持着原有政局的平衡,驾驶着这条蜀汉千疮百孔的大船,没有出现较大地内乱。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七十三、蜀汉灭亡(2)      有些时候,真的不想过多的埋怨刘禅。  他一直是老爸的宝贝儿子,刘备戎马漂泊一生的希望,也许冥冥之中真的都有定数,刘备――刘姓的天下已经完备;刘禅――刘姓的天下要禅让出去了。真不知道他老爸怎么给他起了这么个奇怪的名字,有人说名者命也……呵呵,既然名者命也,那么,之所以起此名,而非起彼名,似乎也应该是命运吧,如果这种假设成立的话,那么,风靡如今的改名热,究竟对于人生又有多少作用呢?难以保证都做大官,发大财吧?呵呵……其实一切人为故意迎合谶语的做法都是可笑的,古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只有古人那句“天道幽远”的话,其实,才是真理。――假如有上帝或者天道而你就是,你容许世人窥探出你的左右人们和世界命运的秘密,从而去人为地改变你的原定规划吗?而如果没有上帝或者命运,那么,一切假设就不存在了。……呵呵回过头来,咱们把刘备给几个儿子起的名字联系起来看,就能了解刘备的**怀:养子起名刘封,后主刘禅,刘禅的两个弟弟甘陵王刘永、安平王刘理。“封禅”和“永理”,封禅是古代的帝王大典,只有建立伟大功业的帝王才有资格进行;永理,大概是永远治理天下的意思吧。然而,还是那句话,“天道幽远”。结果,事与愿违……难道刘禅起个好名字就能改变蜀国的历史,从而三国归蜀了?呵呵……以算命为生的大师们要拍我了,恕罪恕罪……  在刘禅投降这一点上,我真不想过多的责备刘禅,他不是没有抗争过,他派出了他几乎能派的所有部队都交给了诸葛瞻,但是,不幸的是诸葛瞻战败了,面对几乎是空城的成都和由于人心惶惶而随时可能出现的内乱,面对那个畏敌如虎的姜维,他又能做什么呢?  这时,倒是让我们疑惑的是:拥有重兵的姜维到底去哪里了呢?姜维、张翼、廖化等人所领主力野战部队加上原有剑门关守兵总数应在5万余众,占到蜀国总兵力的一半,而我们的蜀国大将军在听到诸葛瞻被邓艾击败以后,却带领大军离开了剑门关,记住,既没有在剑门关留下少量的阻击钟会的部队,也没有直接朝成都扑来,寻找邓艾这个死对头痛痛快快的决战一家伙,而是带领着自己能带领的部队朝东南的阆中奔去,并南下迂回到成都东北的V县(今四川三台)。  问题一:为什么在诸葛瞻力战邓艾的时候,从剑门关抽调部分兵力回师救援,合击邓艾呢?驻守剑门关也要不了那么多的大军啊!这一点,我们早已经说过。答案也许就在诸葛瞻死前的感叹上――“外没有制约住姜维”。――我们或多或少地可以窥探出一点信息,并大胆推测:诸葛瞻作为恩师诸葛亮的儿子,随着年龄的逐渐长大,其实已经对早已在蜀汉政坛上地位尴尬的大将军姜维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许并不怎么样,甚至根本就不和呢。  如果是因为这样而拒不回救成都,和邓艾决一死战的话,那姜维就太……――虽然,姜维在个人生活上比诸葛亮还自律,――只有一个老婆;并且十分廉洁、朴素――但是,当我们在考虑一个政治家或者bigman的政治评价和军事得失的时候,这点品行似乎真的不应该左右我们的判断。没有及时回救成都的理由除了这一点以外,还有的可能是:一不知道邓艾军队实情,不敢与之决战;――这点从姜维从未战胜过邓艾,并患上了“恐艾症”?就更令我们对他有微词了。二剑门关钟会的压力太大。这点根据史料,可能不会,因为钟会在进攻剑门关失利以后,就退却到距离关口较远的安全地带了,在没有继续攻关的记载。第三就是……不敢往下想了……  问题二随之而来,那就是:接着,姜维奇怪的行动有来了,撤离了关口,让钟会大军顺利入关,并率领全军不直接回师救援成都,而是带兵迂回了半天,凑到成都附近。有人说是因为姜维是为了保护蜀汉的东南地区,封住米仓道,为的是不明刘禅的下落,可能判断刘禅往东南方向撤离,这种说法不能成立。理由是:姜维的确是走的这条道,但是,并没有据守这条道,而是被钟会的部队紧紧追击,完全是逃跑的架势,而不是要固守险隘的部署,最后又走到了绵阳东南的三台;又有人说他是害怕受到邓艾和钟会的夹击,但是结果你不还凑到魏军附近?而此时,顺利进入剑门关的钟会大军,再无人能够抵挡,蜀国的灭亡已成定局。钟会马上派遣司马夏侯咸、护军胡烈等,“径从剑阁,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参军爰青彡、将军句安等蹑其后,参军皇甫]、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腹。”钟会进据涪县为东西势援。而当时的姜维大军据钟会传上记载:“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被钟会派出的部队“分兵据势,广张罗网,南杜走吴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绝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这就是蜀国的主力在后主投降前面临的境地,在让钟会大军进入蜀国腹地以后,客主已经移位,在剑门关下“走伏无地”的是钟会,而今“走伏无地”的变成了姜维……难怪历史记载当姜维的士兵听到后主投降、并要求大军向钟会投降的消息,士兵们拔刀砍石,可想他们的愤怒,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奇怪的跑来跑去,主动的局面弄成了被动,如今又被人死死的卡住脖子――人们的愤怒在我看来并不象其他人想当然地以为就是指向后主,而更多的是指向他们无能的主帅!  也许,很多人会不同意我的说法,并举出很多理由。但是,据我自己所掌握的史料和对史料的判断,我认为,在蜀国灭亡这件事上,姜维要承担绝大部分――至少90%的责任,――他故意迟迟不救成都,也许就是逼着后主投降,让后主背上千古的骂名,而自己却自以为得意的推脱掉责任!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在那里摆着,怎么也无法蒙蔽后世的眼睛!――这样的想法也许太卑鄙了,不过世上太卑鄙的人太多,卑鄙的程度也太深了吧……  听其言,但是更重要的是观其行,我们从姜维的行为上看不出对后主还有热忱的忠心和听到自己的皇帝危难中的焦灼……而被千百年来唾骂并丑化的却是那个倒霉的刘禅。  邓艾进入成都了,刘禅命令姜维向远在涪县的钟会投降,一个原因也许是害怕姜维手下的蜀兵在成都叛乱,其实这个原因倒不是害怕姜维的兵力多于邓艾的,因为姜维来到成都的话,那么钟会包围姜维的三支大军自然也会到来,到时候,姜维的蜀军仍然数量是劣势,我估计倒是因为首都一时间聚集那么多隶属不同的部队,是不安全的;更重要的原因大约可能还在于包围姜维的部队是钟会的部队,自然不允许让姜维向邓艾投降,那可是到手来的战果啊!历史记载,“维至广汉V县,令兵悉放器仗,送节传於胡烈,便从东道诣会降。”  而此时,蜀汉境内的蜀兵还有南中的霍弋、巴东太守罗宪、汉中的汉城、乐城等地的蜀军,随后这些部队都相继归降。        从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开始,到263年的蜀汉帝国,在生存42年以后终于灭亡了。      七十四、二士争功(1)      邓艾以区区不足2万人马,历尽艰难险阻,在钟会将要退兵的时候,竟然奇迹般的出现在成都平原,又几乎是撞到狗屎运一样,促使蜀国的后主投降了!  可以想象得到身在洛阳的司马昭的心情。本来并不奢望能够平底蜀国,只是能打个足以使得自己顺利拿回晋公的战功就可以了,谁知道邓艾这老家伙竟然这样……心花怒放的司马昭让曹奂下诏,把邓艾比做古代的名将白起、韩信、吴汉和周亚夫。可以说能说出来的名将都加到邓艾的身上了。并任命邓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相比之下,钟会也受到了褒奖:任命钟会为司徒,进封县侯,增邑万户。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户。(前面有人说钟会没有家室,而此处诏书上却封其儿子为亭侯?难道说是将来时?)  显然,二者是有区别的,邓艾理所应当的功劳最大。那么,怎么安置他们呢? 壬子(二十一日),司马昭又将蜀汉国土之巴蜀以巴为梁州,以蜀为益州,从益州中分出汉中、梓潼、广汉、涪陵、巴郡、巴西、巴东七郡设置梁州。癸丑(二十二日),特赦益州士人百姓,又下令在五年之内免除一半租税。这两道诏书既是为了稳定巴蜀局势,防止益州士民生乱,也是要防止钟邓之间摩擦。因为钟会驻梓潼涪城、邓艾驻蜀郡成都,而益州刺史、太守各职务均被邓艾部下包揽了,如果邓艾的命令下到钟会军驻屯的郡县,肯定会闹出矛盾。故此把巴蜀一分为二,钟会管梁州、邓艾管益州,如此方能相安无事。且慢,你邓艾功劳再大,也是功狗啊,把你们两都升成太尉的太尉,司徒的司徒,那我司马昭怎么办?  当然最好把自家升级为晋王。只可惜在十月才刚刚进位晋公,到现在两月时间还没到,就算脸皮再厚,也有点不好意思了,只好另想办法,于是司马昭挖空心思想出一个奇怪了官职――“相国总百揆”,并假惺惺的上节传,让出侍中、大都督、录尚书的官。把“百揆”这个上古尧帝设置,让舜担任的官搜罗了出来,就像给曹璜改名一样,时时刻刻在暗示着自己也要象舜一样静等着接受“禅让”呢。发明家司马昭发明的这一官职从此成为后世演出“禅让”闹剧的必经程序――刘裕、侯景、宇文化及、朱温等概不例外。  进入成都的邓艾,部署将士不得虏略,对于蜀国民众秋毫无犯,蜀国人民顿时从恐慌中平静下来,感到邓艾真是一个好将军,称赞之声不绝于耳。同时,为了安定蜀国的上层,他首先依照邓禹灭蜀的做法,自作主张,代表皇帝拜刘禅为骠骑将军,刘禅的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其次,对于蜀国的原有官员也按照官职大小拜为魏国的官员或者作为邓艾的官属。第三,对地方的控制权,邓艾不再交给原有的蜀国官员,而是任命以自己的司马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分别作为领蜀中诸郡的太守。为了安抚和威慑蜀地的平民,邓艾还在自己与诸葛瞻大战的绵竹,建筑纪念碑(京观,又一说是把尸体堆积,炫耀武功,象司马懿在辽东的时候),用来显示自己的战功。同时,对于战死的士兵,和蜀国战死的士兵一起埋葬,这些措施,都使得蜀地对邓艾一片赞扬。  谁都喜欢听好听话,然而好听话听多了,难免就会飘飘然。更何况当时的邓艾的确有实实在在的大功,这是硬指标,就是别人说两句好听话,那也是理所应当的嘛。所以,辛苦大半辈子的邓艾有点自以为是起来,他对蜀国的官员不无感慨的说:你们硬是遇到了我,如果是遇到象吴汉那样的人,你们早都被杀了。当谈到姜维的时候,邓艾优越性十足:姜维可以说也是当代的一个英雄吧,不过,他生不逢时,谁叫他遇到老夫呢,所以他失败了。……嘻嘻  沉浸在自豪和幸福当中的邓艾,没有想到自己擅自在蜀地分封官员,已经触动了司马昭敏感的神经。而此时的邓艾却浑然不觉,还继续上书司马昭,提出:如今打下了蜀国,吴国已经胆寒,可以趁势攻下吴国。话说到这里,邓艾话锋一转,却又说:但是,我们的部队刚刚打了一场大仗,将士疲劳,不可使用,还是请求等一等再说打吴国的事情;所以,建议,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治,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准备顺流攻击吴国之事。至于现在呢,应该对刘禅给予优厚的待遇,用来招降吴国的孙休,如果现在就把刘禅送到洛阳,那么吴国的人就会以为是禁锢或者流放了刘禅,宣传作用化为乌有。所以,应该停止遣送刘禅,再经过一年的休整,等到明年的冬天,肯定能把吴国给灭了。因此,我认为应当封刘禅为扶风王,赐其资财,供其左右。我下属的郡中有个董卓坞,可以作为他的宫舍。并且封他的儿子们为公侯……。  我们可以想见司马昭看到邓艾的上书是什么想法:一,你打下了蜀国,不想按照原来的计划,领兵回到原来的防地,而是要长久的留在蜀地;这是其一。二,你还要封刘禅为王,要知道我司马昭勤勤恳恳到今天,还只是个“公”!而且,你还要把刘禅封在你的属地,难道你在和刘禅短暂的交往中,彼此有了一种可怕的默契了?要知道刘禅可是一个随时能被野心家用来号召蜀国百姓的砝码啊,你不把他交到洛阳,意欲何为?说什么把他送到洛阳就有可能使得吴国孙休不主动投降了?笑话,你把他放在别处,孙休就会乖乖投降我魏国吗!三,你在蜀地分派那么多官员,谁给了你这样的权力?蜀地的老百姓知道我司马昭是老大还是你邓艾是老大?  司马昭满腹狐疑,但是,一开始他并没有翻脸,而是让监军卫娼氲税担骸坝惺掠Φ北ㄇ耄挥Χ蓝献ㄐ小!币嫡飧鲆蟛⒉还郑蛭耸辈⒎钦蕉返氖焙蛘交奂词牛辉市砬Ю锴朊裉齑缶只旧弦丫榷讼吕矗杂谌耸掳才诺龋故怯惺奔渖媳ǖ摹5窃谑⒚碌牡税幢皇だ寤枇送纺裕灰晕坏馗韭碚讯プ焖担骸拔曳蠲墩鳎凑粘⒌姆铰园焓拢鞣耸窆9赜诔兄迫蚊砉倮簦俏税捕ㄉ缁嶂刃颍晕绞欠弦皇钡男枰D壳笆窆手诠榻担渫恋啬霞虾#铀镂猓Φ奔霸缥榷ㄏ吕础H绻却⒌拿睿蛭吠疽T叮峙碌⑽筇昧恕!洞呵铩反笠逅担蠓虺隽吮呓纾灰欣琊捕ā⒐曳⒋铮强梢宰ㄈùχ玫摹O衷谒镂饣姑挥斜龇涫屏裰校圆豢删心嘤诔9娑ナЯ蓟!侗ā匪担磺竺瞬槐茏铩3妓淙幻挥泄湃说母叻缌两冢膊桓抑还寺亲约憾鸷业睦妗!彼坪踉谧非蠊湃说母叻缌两凇  然而,他的一系列举动却被涪县的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和卫备械降税瓦捅迫说难沽Γ湍隳埽颐橇绞潜康鞍。硭10多万大军却跟着你**后头,现在还不能去成都!你邓艾那一两万人是发财了,刘禅给你的清单都够了,难怪你秋毫无犯呢,可是,我们呢,我比你多10倍的人马却什么也没捞着,反而又增添了5万降兵的包袱,这些个人每天可都是要张着嘴吃的啊!你倒好,你老小儿,有名有利还舒坦!钟会是最看不得别人舒坦的,他敏锐地感到了邓艾的作为并不符合司马昭的意图。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足以致邓艾于死地的办法……    七十五、二士争功(2)      除了面子、争功和个人野心,还有一个团体利益的问题,也都促使着钟会看到邓艾倒台。  司马昭党羽一直根据门第而分为两派,邓艾、石苞、州泰等微贱贫寒为一派,钟会、卫⒑业让攀兰椅慌桑孀潘韭硎鲜屏Φ牟欢霞忧浚⒑梢布尤肓瞬簧俦臼浅錾砻诺俏磐宀怀莸娜耸浚热缂殖洹⑴嵝恪④髹谩⒊洛沟热恕U庑┤怂淙怀錾砻牛嵌加需Υ茫杭殖湟蛭盖准皱幽昵崾焙蚣移叮稻司肆诘目阕樱慌嵝阋蚋概崆弊杂住安恍尴感小蔽瞬怀荩唤龈盖资鞘觯约阂彩鞘觯卉髹贸錾碛贝ㄜ魇希涓冈缤觯谕饧抑邮狭齑螅匚槐凹怀洛垢盖壮陆靡灿赏饧已螅笥趾驮逋椤6频拿胖踊嵩诘税瓦捅迫说氖仆访媲埃嵩趺聪耄浚   除了成都盘踞着邓艾的1万多人马,从成都北上的所有城市和关口都驻扎着钟会的部队。钟会的哥哥钟毓曾经对司马昭说过:“我这个弟弟钟会能力倒是有能力,但是难保不做坏事,以后还是不可以委以专任。”从小钟会和哥哥关系应该很好,两人一起趁着老钟繇睡午觉,偷喝老爸的好酒,钟繇装睡,看着两个宝贝儿子的所作所为,老大钟毓先向父亲跪拜,行礼如仪,然后才开始喝酒;钟会不但不拜,喝酒时,还向父亲做着鬼脸。父亲当时没有出声,事后问钟毓:“我既已睡着, 为何行礼?”钟毓答道:“偷喝药酒心中忐忑不安,不拜更觉不安。” 父亲又问钟会:“你为何不拜?” 钟会答道:“偷酒已属非礼,所以不敢行礼!” 虽然,看起来两个小家伙关系很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大逐渐知道了一些家事,开始对弟弟有了一些复杂的感情。原因是:老钟到74岁的时候才有钟会,从世说新语记载的两个小孩偷酒的事,可以看出钟毓也不大,可见老钟的晚年连得2个儿子!很不赖。钟毓是正室孙夫人所生,但是老钟却喜欢爱妾张氏,当张氏怀上钟会的时候,孙夫人企图对张氏下毒,结果张氏被抢救的及时没有被毒死,孙氏做贼心虚主动对钟繇汇报说自己本来是给张氏吃的补药,结果张氏反而吃的上吐下泻。钟繇做了一辈子的最高司法官,孙氏的那点小伎俩哪能瞒得过他,一问侍者,真相大白,老钟繇坚决把钟毓的老妈给休了,但是钟毓的老妈也不是一般人,竟然找到卞太后,动用了曹丕来做钟繇的工作,――曹丕也喜欢这事,不要忘了他也是插手人家的私事,弄得夏侯玄的老爸早死。但是,老钟繇可是元老级别的人,连曹操也敬重他三分,现在老了老了,竟然连老婆也休不掉,老钟繇认为你皇帝手也伸得太长了,管起我的家务事了,连着自杀两次,弄得皇帝也不好看,只得随老钟的意思了。长大了的钟毓看着弟弟钟会能不产生一点报复的心态吗?即便你做的很好,也难免会风生水起,更何况你钟会真的想兴风作浪呢?  这一点,姜维也看出来了,一则是钟会的本性,二则是当时的事态,54岁的司马昭深知自己去日无多,两个儿子决不是钟会的对手,而如果拿下邓艾,钟会就独统西蜀大军,并且他哥哥钟毓也是一等一的人物,假节、都督荆州,如果自己百年之后,两个儿子能拿捏住钟家兄弟?一次姜维试探钟会,说:“我曾经听说,自从淮南事变以来,你的谋略和计策没有一次失误,晋公力量的成长,都是你的贡献。而今再削平蜀国,威望震动世界,人民认为你有最高的功劳,可是,主人却恐惧你的智谋。在这种情形下,什么地方是你安身立命之所?为什么不效法范蠡,泛舟江湖,用以保全你的功业和自己的生命!”钟会说:“你所说的道理太高,我办不到。而且,时代不同,现在或许还有其他方法?”姜维说:“其他方法,你的智力足可以完成,我就不多担心了。”聪明的人一点都破,从此二人情投意合,出则同车,坐则同桌。  邓艾在成都“承制”(代表皇帝)任官封爵,弄得钟会在蜀地没有一点权威可言,本来自己是主帅,可是人家邓艾却立了大功,被朝廷封为太尉,自己封为宰相(司马昭把手下兵少的邓艾封为武装部队总司令,把兵多的钟会封为文臣,也是为了他们两个相互牵制)这也没办法,可你现在到处任官封爵,到底你是老大还是我是?钟会和卫剂蛩韭碚衙芨娴税信驯浼O蟆M保踊嵊志谀7卤鹑司谀7卤鹑吮始#ㄎ拉彩鞘榉遥Ω靡膊斡肓舜耸拢├迷诮8笳飧霰鼐飞献ぷ抛约旱牟慷诱庖挥欣跫@菇氐税锤实鄣淖嗾潞托锤韭碚训氖樾牛亩渲杏糜铮室馐沟税挠锲铈癫谎焙妥愿鹤钥洹6杂谒韭碚迅税男牛踊嵋仓率谷死菇叵吕矗亩锲渎搜侠骺猎穑沟税谛牟话病  钟会的计划获得了初步成功,司马昭开始怀疑邓艾了。  然而,就在司马昭决心已下的时候,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的邓艾却没有发现,不仅远在洛阳的魏国上层早已经对其不满,而且,即便是在蜀国,人们也开始对这个征西将军产生了不满。一是邓艾的自吹自擂,使得蜀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对这个没有多少修养的乡巴佬嗤之以鼻。二是成都城里大家最恨的就是黄皓,邓艾刚入城的时候,马上将其收监起来,准备杀了。那知黄皓破财消灾,先拿出钱来买通邓艾左右亲信,到最后连邓艾都收了黄皓的贿赂,最后邓艾也不好意思再动黄皓。这一出收了放的闹剧,使蜀国军民对邓艾的信心跌到极点。三是得胜之军上下贪污成风。虽然在进入成都以后没有纵兵大略,那时因为刘禅的那么多黄金宝贝足能使得邓艾人等弄得盆满钵满,但是,在魏军历尽千辛万苦,进入蜀国平原地带以后,一方面为了解决粮草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犒劳士兵,沿途蜀国城市都是遭到了洗劫;同时,在邓艾把自己的主要将领任命为蜀国地方官以后,这些个将领们也是有样学样,横行霸道。比如,牵弘领蜀郡太守,还没到任,蜀郡原太守吓得没有交接就卸任而去,为啥?咱没黄皓有钱,还是不见的好啊!  但是,在决心拿下邓艾的同时,司马昭还是缜密的打出了一系列的牌。  一是,他命令钟会率领大军朝成都进发。二是,命令中领军贾充率领1万人马从长安出发,入斜谷,进入汉中,防备钟会。三是,自己亲自率领10万大军出洛阳,――没有忘记带上皇帝曹奂,西上长安,以免钟会反叛。而这个决定还是钟会的那个外甥荀勖建议的,但是,只是风闻钟会要谋反,司马昭素来对钟会很好,还不相信,荀勖说:钟会这个人的本性不是能够受恩图报的,还是早早的防备为好!四是,派遣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出屯邺县,――因为魏国的所有皇亲国戚都被集中到了邺县居住,避免邺县趁机出现动乱。五是,儿子司马炎驻守洛阳。  在司马昭出兵以前,相国府行政助理官(西曹属)邵悌对司马昭说:“钟会手下部队超过邓艾五六倍,只要命他逮捕邓艾就可以了,你何必亲自出征?”  司马昭说:“你忘记你从前说的怀疑钟会的话了?虽然如此,我们谈话内容,却不可泄露。我自己当然应该一片诚心待人,我怎么可以先疑心别人有诈!最近,贾充也问我:‘是不是有点怀疑钟会?’我回答说:‘现在我派你率军出征,难道也怀疑你吗?’贾充无法驳倒我的话。等我率兵到了长安,一切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一切事情都会迎刃而解,是吗?    七十六、二士争功(3)      身在蜀国的钟会听说司马昭果然怀疑起邓艾,不禁狂喜。  他盘算着司马昭正被自己牵着鼻子走,如果设计除掉了邓艾,那蜀国境内就只有一个老大了,那非俺钟会莫属。邓艾巨大的声誉,他的存在无疑是一种极其可怕是势力。而此时的邓艾,却已经不仅被司马昭怀疑,而且蜀地的民众对于邓艾也由最初的欢欣到现在的讪笑,甚至失望。  邓艾丝毫没有意识到钟会已经接到了司马昭的密诏,要求钟会进兵成都,并逮捕邓艾。就在邓艾和钟会被司马昭分别封为太尉和司徒以后不到一个月,也就是第二年(公元264年,这一年因为上年灭了蜀国而改年号为咸熙元年)的正月,皇帝曹奂(当然也可以说是司马昭)的拿下邓艾的诏书就到了。也是机缘巧合,在前一个月,上年的12月,也就是钟会和邓艾刚刚底定蜀国的时候,那个目睹了司马氏逐渐掌握大权,多次被利用的魏明帝的老婆郭太后去世了,她完成了雌鸡司晨的历史使命,虽然为了自身的利益曾经和司马氏友好的合作过,但终于被羽翼渐丰的司马昭推到一边,也许她的存在就是为司马氏铺垫出夺权的路吧。  钟会接到司马昭的命令,聪明的脑袋立即想出了一个一石两鸟的好主意,他想到了卫飧隼虾辏悴皇橇礁霾慷拥募嗑穑肯衷诘税鱿治侍猓慵嗑氖姑褪欠乐狗⑸旎蛘卟慷拥呐崖遥虼耍比荒阋ヂ男心愕闹霸穑咛迨凳┐兜税男卸V踊嵴业搅宋拉颜飧鱿敕ㄒ彩敲畲锔宋拉!沂侵鹘懿荒芙形仪鬃匀ゴ兜税桑坎⑶遥缃竦税⒚挥惺导史磁眩裕闳コ啥际凳┐缎卸荒艽拍阕约旱那妆1000人!钟会的意思是,象邓艾这样的强人,是不可能轻易就范的,即使邓艾能够轻易就范,也难保邓艾的部下不会杀掉卫绻拉簧钡幕埃敲矗龃我惶跎钡艏嗑妥阋跃痛巳隙愕税崖遥绞焙颍10万大军兵临城下,杀你1万叛军易如反掌!不仅借此杀掉邓艾,也顺便把这个和我“情投意合”的讨厌监军除掉了。呵呵……  卫换岵恢乐踊岬娜缫馑闩蹋牵植缓镁芫H缃袼韭碚训拿罨怪皇敲芰睿税⒉恢溃虼耍豢赡苤踊岽缶绕诳蔚匠啥迹茄匀换岽虿菥摺V挥心孟碌税院螅沤庸艹啥迹⑶艺庖驳娜肥羌嗑闹霸穑保踊崴担菟韭碚训拿睿沂钦蚓思业税钦魑鹘嗷ゲ淮嬖诹ナ艄叵担缃瘢思沂翘荆沂撬就剑液腿思业税瞧郊叮来笕俗鑫嗑腥Γ腿ゴ兜税桑∫虼耍踊岬拿畈缓镁芫N拉坏冒蛋到锌唷D遣皇墙形胰ニ退缆穑   然而,卫呛蔚妊耍抗ノ颐撬坪跛倒拉220-291),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今山西夏县北)。今年他已经44岁了,卫〉氖焙蚓痛厦鞴耍ご笠院螅陨朴诠鄄毂鹑硕疲乃镒游阔d(世说新语上说被“看杀”的那个美男子)五岁时,卫投隙ㄕ夂⒆咏醇谐鱿⒏刑荆骸罢夂⒆佑胫诓煌上依狭耍荒芸吹剿ご蟮难恿恕! 后来身在朝廷,唯独他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世说新语》还记载一个卫伯玉奇乐广的故事:卫伯玉担任尚书令时,看见乐广在与洛阳的名士们清谈,认为乐广很有奇才,对他说:“自从过去那些善于清言的人去世以来,我常常担心这些精妙的言论将要断绝,不想现在却又从您这里听到了这些话!”于是命令自己的子侄后辈去拜访乐广,并且说:“这个人,就好像人中的水和镜一样,见到他如同拨开云雾而见到了青天。” (人之水镜也),以水的清明比喻人物的明鉴爽朗。这个难题同样难不倒智慧的卫K奔创熳约旱那妆驮诖竽耆耐砩希米乓股癫恢聿痪醯乩吹搅顺啥汲峭狻K蛉堑牡税俦⒉济睿何曳蠲创兜税缸樱溆嗟慕倜荒忝堑氖拢绻衷诰屠次艺饫锉ǖ剑挂谎匾艿椒馍停ǜ也怀隼幢ǖ降模锩鹉忝窃诼逖舻娜澹〉鹊郊γ旎刮疵鞯氖焙颍税娜渴窒陆於祭肟烁髯酝沉斓牟慷樱謇吹轿拉某峭庾さ乇ǖ嚼戳恕9兰剖悄暌狗购鹊枚嗔耍挥械税缸踊乖谧约旱恼手兴缶酰谷幻蝗吮ㄐ牛泊右桓霾嗝嫠得鞯税诰胁⒉皇值萌诵模N拉灰话哺Я巳康慕欤鹊教烀鳎蚩顺啥即竺牛拉松鲜拐叩某底樱恢崩吹降税淖∷诖采习训税缸幽孟拢叭肓饲舫怠  夜里懵懵懂懂的将领们,当真的看到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最高统帅被捕,装入囚车北去的时候,军人们那种因为长期的集体生活而产生的友情突然间爆发了出来。他们吵嚷着朝廷的不公,群情激愤,场面随时有失控的可能!甚至有人已经回营带兵来要劫囚车!杀使者!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卫槐摺罢娉稀钡仄较⒆沤棵堑姆吲槐咭蔡娴税岛没埃⑶遥奔葱聪伦啾恚训税墓秃偷税脑┣堪凑站嗣堑囊笠灰恍疵鳎源蠹宜底约阂欢ūVは虺⑸昝鞯税悦挥心狈吹氖虑椋Vつ忝乔装奶静换嵊惺隆M纺约虻サ木嗣侵沼诒晃拉捣耍窍嘈帕怂灰缓退堑闹魉Ш岬辣稹  如果此时的邓艾发一言,将立刻使得卫娜八祷谟校牵税布嵝牛约好挥蟹磁眩氐铰逖簦磺卸蓟岽蟀祝虼耍妥约旱亩颖晃拉鹤牛却胖踊岬牡嚼础D敲矗裁吹税槐缃饽兀  上面说的自己心底无私坚信无罪的动因以外;另外可能还有自己口吃,也说不过卫桑荒敲矗痛四狈绰穑扛荨督椋票虼返募窃兀税篮螅韭碚训P奈鞅北呔车税睦喜肯旅腔岱⑸遥团上喔苁籼票蛉グ捣茫峁票蚧乇ǎ骸暗税煽斯钕粒婺芨翰牛炒诱呶轿拢毖哉呶街ュ谩K涑な匪韭恚巫粞烂牛鸲允е福钊琛4ι砦蘩瘢笫诵摹S趾檬┬惺乱郏椭诹ΑBび疑趸伎嘀参牌浠觯豢衔谩=裰罹阎粒阋哉蜓鼓谕猓肝抟晕恰! ――总之,一句话,邓艾有很多的性格缺陷,比如,对下属无恩;自以为是等等,到他出事以后,根本没人真心帮助他。回过头来看,那些个手下将领企图劫持邓艾的举动也不过是一时之气的莽撞之举罢了,真的邓艾要号召大家去谋反,估计没几个人听他的,这一点,似乎邓艾本人也十分清楚。   就在卫瓿闪耸姑院螅率迦眨踊崧柿齑缶执锍啥迹删航獾税巴┦Γㄊ锥悸逖簦V踊嵝闹凶钗肪宓模挥械税蝗耍坏税缸蛹缺慌懦20万庞大的远征军和蜀汉降兵完全落到自己掌握之中,邓艾那点兵马,即使想动弹也无可奈何,于是,钟会派兵押解着邓艾父子,踏上了漫漫得不归之路,而此时的钟会,却后来居上,声威震慑西土(四川省),遂决心叛变。  钟会早就计划好了:他打算命姜维率五万人当先锋,从褒斜谷出击,自己率主力继进;占领长安后,骑兵从陆路,步兵从水路――由渭水进入黄河;计算五天时间,就能抵达孟津(河南省孟津县东黄河渡口)。然后,步骑兵在首都洛阳城下会师,一夕之间,就可推翻以司马昭为首的中央政府,平定天下。  然而,一个意外的情况,打乱了钟会从容布兵的计划……      七十七、钟会谋反(1)      钟会为什么要反?  按道理说,司马昭待钟会不薄,即使是司马昭也对钟会是否要反持怀疑态度,司马昭肯定想到他们过去多么美好的相处生活。《世说新语,排调》记载:晋文帝与二陈共车,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矫然懿实,何必同群。“帝复问会:“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意思是:司马昭和陈骞、陈泰同乘一辆车子,路过钟会门前时,他们呼唤钟会上来,喊罢就丢下他驾车跑了(完全是逗钟会玩呢)。等钟会出来时,他们已经走远了。钟会紧赶慢赶地赶到后,他们嘲笑钟会说:“和人约好了出行,为什么那么慢呢?看见你在远处也不追上来?(“遥遥不至”的遥遥是调侃钟会,因为钟会的父亲钟繇,“繇“与“遥”同音)钟会答道:“我矫然出众,懿美丰盈,何必要和你们同群。“(陈骞的父亲陈矫,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陈泰的父亲陈群,钟会反过来调侃他们三个……)司马昭又问道:“皋繇是什么样的人?”钟会答道:“他前不如尧、舜,下不及周、孔,不过也是当时的懿德之士。”想想完全是一副娴雅的四个名士,好朋友,他怎么会反呢?  除了我们前面零零碎碎道出的种种因素,可能钟会自己的确有自己的想法。其实作为名门望族的钟会也并非一帆风顺,他打击了过多的人,树立了过多的仇敌,即便是他的老子钟繇也在台阁多年,在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同时,也树立了很多的对立面。比较著名的当属钟繇、王朗两人。两人在是否恢复肉刑上的争论至今流传,三次争论王朗把钟繇骂得体无完肤,因此,双方结下梁子,势同水火。而司马昭的夫人正是王朗的孙女,钟会的得志自然不是王夫人所乐见,反过来,钟会也自然清楚,自己现今功高震主,有王夫人在,自然没好果子吃。朝中激烈的朋党之争,也使得钟会如今骑虎难下,难以全身而退。伐蜀之前,钟会特意到自己人王戎处询问怎么办。而王戎回答:“道家有言‘为而不恃’,并非说成功难,而是保持成功更难。”暗示钟会谨防政敌在朝中的暗算。这促使钟会一举扳倒邓艾,但是,扳倒邓艾的钟会却立马认识到,自己却成为众矢之的,微寒派开始采取各种方法进行反击。  就在钟会进入成都的第二天,皇帝和司马昭的诏书和命令紧跟着送到了钟会的面前,司马昭说:“恐邓艾或不就征,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而此时的司马昭已经于12天以前的正月初四,“奉天子西征,次于长安。是时魏诸王侯悉在邺城,命从事中郎山涛行军司事,镇于邺,遣护军贾充持节、督诸军,据汉中”了。虽然此时的司马昭主要还是顺利地拿下邓艾,对钟会还是采取的防范措施,但是,做贼心虚的钟会却惊慌失措,在钟会看来,见到邓艾的司马昭会很快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自己不可能全身而退。  史料记载,会得书,惊呼所亲语之曰:“但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遣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如果说钟会对于造反问题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的话,那么,司马昭的这封信就成了促使钟会决心拼死一搏的导火索。  一向思维敏捷的钟会没有耽误一刻时间,思索了一天一夜,钟会想到了刚刚死去的郭太后。第二天,钟会下令把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以及原来蜀汉的官员统统请来,说是全体官员要为太后发丧。  等到所有的人都到齐,钟会拿出自家伪造的太后诏书颁示众人,说太后遗诏要自己起兵废司马昭。钟会一言既出,如同晴天霹雳,据《三国志,三少帝纪》曹奂传《癸巳诏书》记载:“前逆臣锺会构造反乱,聚集征行将士,劫以兵威,始吐奸谋,发言桀逆,逼胁众人,皆使下议,仓卒之际,莫不惊慑。”大家惊魂未定之际,钟会在版上第一个署名,类似今天的签字,作为凭证。而此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就在大家被姜维率领的钟会亲兵持刀包围,战战兢兢的情况下,“相国左司马夏侯和(夏侯霸弟弟)、骑士曹属朱抚时使在成都,中领军司马贾辅、郎中羊L(大名鼎鼎的辛宪英之子)各参会军事;和、L、抚皆抗节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  这三个人坚决反对钟会。  一下子钟会显得手足无措,一时间,他没有马上翻脸杀掉这三个胆敢抗命不遵的人,――而是把招来的所有将领和蜀国官员都关了起来,把统帅各个部队的将领都换成自己的亲信,同时,关闭成都所有城门,严兵看管关押的官员和将领们。但是,百密一疏,就在城门没有完全关闭之前,根据《三国志,三少帝纪》曹奂传《癸巳诏书》的记载:和羊L同在钟会身边的中领军司马贾辅让手下的一个小将王起逃出了成都,散布流言。“辅语散将王起,说‘会奸逆凶暴,欲尽杀将士’,又云‘相国已率三十万众西行讨会’,欲以称张形势,感激众心。起出,以辅言宣语诸军,遂使将士益怀奋励。”  是杀领头的三个人?如果只杀这三人,其他人是否能老老实实的听命?还是把所有的人都杀了?把所有的人都杀了,会不会激起大规模的兵变?钟会一时间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他只得先把这些人暂时羁押起来,因为他需要一点点时间想出一个稳妥的解决办法。但是,时间不等人,王业的谣言已经在城外的军营里传播,看到成都城门也关闭了,各自的主将还没回来,部队的军心开始慢慢不稳……     七十八、钟会谋反(2)      钟会在厚待姜维、蒋斌(蒋琬之子,驻守乐城)等人的时候,也许就已经为树置自己的亲党,利用蜀人,进而实现推翻司马昭的大业做准备了。  钟会曾经对自己的长史杜预(司马昭的妹夫)说:姜维和中州的名士相比,就是诸葛诞和夏侯玄也比不过啊!对姜维的看重,这里面,既有钟会的私心,但是也应当有“惺惺相惜”的意味,来自对姜维才能和人品的敬重。而姜维想的却不是这样。他孜孜以求的是要浑水摸鱼,趁乱让后主复国。  此时,看着被钟会关在蜀国朝堂各个部门房间里的魏国将领们,姜维偷偷地对钟会建议:把北来的所有领兵将领全部杀死,充分的理由应该是:如今司马昭已经派遣你钟会的死对头贾充领兵进入斜谷,如果这样与其交锋,估计阵前倒戈的人会不在少数。  可是,每一个领兵大将自然会有不少自己的亲随,打击面过大,势必会使得军心更加不稳,酿成哗变;并且,如果我北来诸将都被斩杀,就我一个光杆司令,你姜维真的就那么可靠吗?  就在钟会犹豫不决的时候,姜维也没闲着,他偷偷让人给刘禅带信,说,陛下,您再稍微忍耐几天,我会使得蜀国的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我不知道姜维把这样一个重大的绝密计划透露给后主做什么,有这个必要吗?是提前请功吗?你事情做成了,不需要请功,功劳自然会来,如此做法只能增加一份泄露的危险。  原来说过,历史上很多左右历史进程的大事不仅受到大人物的影响,很多时候同样也受到小人物的影响,比如入蜀的阳安关守将和江油守将等等。如今,左右事情发展的另外一个小人物登场了。  他就是丘建。一个无名小辈,原是胡烈部属,后推荐给司马昭,钟会十分喜爱,成为钟会的帐下督。  丘建似乎多多少少地知道了钟会和姜维的密谋,当他看见胡烈独自一人被押,昔日威风八面地主将如今被关押在冷冷清清的官衙之内,丘建顿起怜悯之心,他请求钟会允许一个亲兵去为胡烈取饮食。钟会竟然答应了丘建的请求――真个是人有三昏三迷,难道城内就无饮食?既然紧闭城门,也就是为了封锁消息,一个人的嘴不是嘴,不可以传出消息?――一个人还不成,钟会也许已经打定了不杀诸将的主意,而不想把魏国诸将都得罪了,因此,他还让其它领兵将领们也都可以象胡烈那样各带一个亲兵服侍。  胡烈见到自己的亲兵,就欺骗说:“丘建已经密传消息:钟会已挖好大坑,准备好白木大棒。叫外面的士兵进来,每人赐给一顶白苦帽,拜为散将,让其打死我们,埋入坑中。”同时,为了使自己的还在城外的儿子胡渊相信,胡烈又将这些内容写成字条让亲兵带出城去,接着,一直神经紧张的其他领兵将领也让自己的亲兵出营这样传话,――估计还是胡烈让自己的亲兵先把字条传给其他人的亲兵,然后大家统一口径。一夜之间,这个谣言迅速传遍军中。  局势逐渐朝失控的方向发展。  城外“士卒思归,内外骚动,人情忧惧”,这时候,钟会的亲信真的建议说干脆真把关押的牙门郡守杀光,而钟会却还是犹豫不定,后来他把“欲杀胡烈等”写在手版之上给监军卫彩窍胧蕴轿拉恼媸堤龋拉源吮硎痉炊裕杩谏喜匏业胶业囊桓隼喜肯拢衅涑鋈ゴブ踊嵩旆吹娜非邢氐酱筇希踊嵋恢北破任拉渭樱礁鋈烁髯院岬断ド希灰挂裁挥兴U舛渭窃乩醋浴督椋拉罚魑ㄒ恍掖娴姆ナ窀吖伲拉男姨由牵拉谄浼涞暮芏嘧魑墙馐筒煌ǖ摹1热纾踊峒热缓茉缇拖虢璧渡比耍玫税钡粑拉墒牵裁聪衷诨鼓敲丛诤跻桓瞿隳兀考炔还匮海购湍闵塘浚训浪担阄拉恢辈煌夂臀抑踊嵋黄鸶桑揖痛送V垢闪寺穑空媸档那樾我残硎俏拉ú还苁钦嫘幕故羌僖猓┮恢笔钦驹谥踊嵋槐叩模绕涫恰督椤飞厦娴募窃丶洳豢尚牛褐灰蠹蚁胂肓礁鋈烁髯阅冒训蹲灰沟那樾危透械交趺矗踊岬仁裁矗恳蛭罄次拉虾玫卮砗昧舜舐乙院蟮淖な裎壕韭碚讯晕拉谑窆浼渌膊辉僮肪浚碧致鄯馍臀拉氖焙颍灾鞯鼐芫耍⑶椅拉浜蟠闪舜蠊伲匀灰滴拉谑衿浼涞暮没傲恕  因为,到了第三天,也就是魏咸熙元年五年正月十七日,经过一晚的谣言传播,城外的军人已经暗自谋划攻进城去,杀掉钟会。  但是,此时钟会却要派遣卫鋈グ捕摹!绻星耙灰沟母裟ぃ褪遣簧蹦阄拉簿换岱呕⒐樯剑媚闱崴傻乩肟啥肌:侠淼慕馐褪牵诖艘郧埃拉恢焙椭踊嵝橛胛撸偃缰踊岢晒Γ俏揖褪悄愕淖裘患偃缈辞槭撇欢裕揖偷盟妓髯磐焉碇疲  如今的情况已经使卫鲂暮椭踊峋隽选  听到钟会这样说,卫幕ㄅ牛焐先此担骸澳闳乘В们鬃猿鋈ァ!敝踊崴担骸澳闶羌嗑Φ毕刃校宜婧缶偷健!笨墒牵鹊轿拉幌碌睿踊峋头⒕跤械悴幻盍耍吐砩吓砂盐拉欣础N拉┏仆坊枘垦!哐沟牟∮址⒆髁耍幌伦铀さ皆诘兀坏茫鹊酱尤税阉址銎鹄矗蠓龀龈舐ィ踊岬氖父鲂攀菇恿矗拉氐焦獾牧偈弊∷攘艘淮笸胙翁溃即笸缕鹄础S捎谖拉纠瓷硖寰托槿酢兰莆娜硕际钦庋镒用烂驳奈澜拙谷槐蝗丝此溃拉庖煌拢笫谴蟛〉难樱踊岣辖襞勺约旱那仔藕鸵缴贤纷涌床。蠹叶妓滴拉庀伦涌墒遣恍辛耍梢源膊黄鹆恕N拉庋岳矗踊岣俏匏傻恕  你怎么不出去平息流言呢?还躲在城中一下午等死?   一到晚上,城门关闭时候,卫春昧颂址ブ踊岬南模⑼低蛋严乃偷搅顺峭猓笾罹址ブ踊帷R患拉模笾谝黄鸺苹龆魈煸缟瞎餐ゴ蛑踊帷!荨督椋拉返乃捣ǎ舜伪渲锷敝踊嵬耆俏拉屑苹男卸牵缜霸颍业骨阆蛴谌衔庵皇且怀∏兹酥溆惹兹硕し⒊隼吹淖苑⑿卸  很快就到了第四天,魏咸熙元年五年正月十八日。本来人们约好了早上一起进攻钟会,但是群龙无首,谁也不想第一个出头。一直到了中午,救父心切的胡渊终于忍耐不住,敲响了军营里的战鼓,率领父亲部下冲出了军营。接着,各军紧跟着胡渊鼓噪而出,蜂拥着涌向城门。  而这时的钟会经过那么久的思量,大概也下定了决心,他正在给姜维及其部下发放铠甲器杖,突然兵丁报告说,城外边声音汹汹,好象是失火了。一会儿,第二轮报告:大队的士兵向城门涌来。  钟会大吃一惊,对姜维说:“这些兵看来是来作乱,怎么办?”  姜维回答只一句:“那就只有打了。”  钟会立即想到如果关押的将领们和自己的部下会合起来,那就全完了,他马上派兵去要去杀掉关押的将佐官员,可是,关在屋子里面的人用案几顶住大门。钟会的士兵们奋力砍门,却仓促之间一时不能破门而入。  很快的,城外的乱军倚梯登城,――估计城上的守兵没有接到明确的命令,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入城后,大兵们一边焚烧城屋,军队如蚂蚁一般乱纷纷杀进,矢下如雨。而关在里面的将领和官员也乘乱爬出屋子,和各自的部下会合。   钟会身边的亲兵也就那几百人,怎能抵得了如此大军,姜维率领着蜀汉将士以及钟会的亲兵迎战。姜维亲手杀死了五六个人,最后被乱兵所杀,蜀汉太子刘睿、左车骑将军张翼、绥武将军蒋斌、太子仆蒋显也等也一同被魏军杀死。钟会和帐下数百人绕殿而逃,被魏军一一斩杀。姜维死后,被人解剖尸体,发现“胆如斗大。”  钟会姜维死了,成都却遭到了一次空前的浩劫,到处是屠杀,抢劫等暴行,无法制止,这大约也是因为钟会的部队没有捞到好处,也因为魏国朝廷对中央军和地方部队封赏不公所积聚起来的仇恨吧!――因为魏国对伐蜀有功将士的封赏也是十分不公平的,隶属中军的待遇最为优厚,“下功必侯”,而隶属州郡的下场却是“功高不封”!  那么,在朝廷那里捞不到好处,就趁乱抢去吧……    七十九、尘埃落定      成都城内乱成一团。      据《三国志,后主传》记载:“会既死,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籍,数日乃安集。”  直到装病的卫隼粗魇拢胖鸾グ捕ㄏ吕础 钟会一死,邓艾所属的将士追上囚车,救出邓艾,准备迎还成都。以前卫椭踊嵋黄鹣莺Φ税ε碌税诜茁业氖焙虮ǜ矗蛭词故堑税乩瓷绷宋拉诘笔狈茁业那榭鱿拢凳潜宦冶保宜ニ道砣ィ  卫业搅艘桓鲎詈鲜实娜搜。蔷褪钦魇窕ぞ镄T诮褪保镄芫葱械税拿睿招┍坏税保缃瘢阕魑锓杆娇瘟瓮接比蛔锔弥锷甭铩5牵驮谔镄傩兄埃吮Vね蛭抟皇В拉氐匾馕渡畛さ囟蕴镄担赫庀履憧梢员ㄔ诮褪钡某苋枇耍 倍旁ぬ轿拉恼饣暗氖焙颍砸幌蛞悦孔跃由芨叩奈拉椭员恰8荨度荆税纷⒁逗航呵铩芳窃兀憾旁ぱ杂谥谠唬骸安衿洳幻夂酰∩砦浚煌迅撸任薜乱簦植挥乱哉切∪硕司又鳎我钥捌湓鸷酰俊币蓝旁た墒撬韭碚训拿梅颍梢运凳撬祷昂苡蟹至浚拉惶旁さ幕埃率潞笞肪康阶约和飞希膊簧×耍奔泵γΣ蛔稻屠凑业蕉旁ぃ腿滤牡亟馐驮涤伞⑴庾铩L镄Ω檬侨缭敢猿チ耍⒓创ㄋ匠穑诿嘀褚晕鞯娜焱こ靡雇迪头殴槔吹牡税⒙槔卣渡绷说税缸印5税篮螅湓诼逖舻募沂舳际艿街炅渥酉な簧保藜八镒恿麽阄饔颉U庾猎┲钡轿鹘┦季拍辏273)才得以申雪。西晋段灼说:“钟会忌艾威名,构成其事。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悬马市,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  成都城内的骚乱大概持续了几天。那时候,真是有怨抱怨,有仇报仇。据《蜀记》说,庞德的儿子庞会也在伐蜀军中,因为水淹七军以后,关羽杀了庞德,庞会利用这个无法无天的机会,杀死了关羽孙子关彝一家老小,致使关羽绝后。  现在,我们看看:如果钟会当时在蜀国朝堂之上,果断斩杀不署名的夏侯和等三位将领的话,怎么没有可能发动叛变呢?  司马昭曾经说过,如果钟会有反心的话,打了仗的思归之士是不会替他卖力的。但是,反过来想,钟会以仇魏的蜀兵为前驱,自领大军为后援,驱赶着思归之兵,以推翻司马昭为口号,以占领洛阳给予重赏,也不是没有可能成功的……司马昭在临去长安前说的那句:我去以后什么事情都了结了的话,实在也并不是很有把握,只不过是给自己鼓劲打气罢了。  而钟会的迅速被杀,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也的确有很大的偶然性,只能说,司马昭这家伙实在是运气太好了!不费一兵一卒,就将两个可能会威胁自己利益的大将除掉了……  我们无法想象10余万没有纪律的大军在成都烧杀抢掠几天是个什么样子,身在长安的司马昭应该十分清楚,如果趁乱的暴兵真的反了起来,后果难以想象。  到了二月,司马昭下令,对于上个月烧杀抢掠的、私放邓艾的、和钟会一起谋反的等等,只要是在蜀国的所有人,不论你以前做过什么,全部既往不咎,过去的罪过全部赦免!  然后,司马昭又采取了几项有针对性的善后措施:  一是,对于钟会家网开一面。根据《三国志,钟会传》记载:钟会哥哥钟毓的儿子钟邕,和钟会在成都一起已经被杀死,剩下钟会所养的兄子钟毅、钟峻、钟{全部下狱,理应连坐伏诛。但司马昭只杀年龄较大的钟毅和随同钟会造反的钟邕子息。钟峻、钟{得到特赦,并恢复官爵。理由在司马昭表曹奂所下的诏书中,可以看出端倪,诏书中是这样写的:“峻等祖父繇,三祖之世,极位台司,佐命立勋,飨食庙庭。父毓,历职内外,干事有绩。昔楚思子文之治,不灭斗氏之祀。晋录成宣之忠,用存赵氏之后。以会、邕之罪,而绝繇、毓之类,吾有愍然!峻、{兄弟特原,有官爵者如故。惟毅及邕息伏法。”――主要还是因为种家根基很大,司马昭犯不着杀两个小儿,得罪一个庞大的关系网。  二是,对邓艾家诛杀殆尽。还不是因为邓艾的狂直,触动了司马昭自尊的神经,如果允许邓艾带个坏头,以后领兵将领都承制分封官职,形同建立自己的幕府,那就直接动摇司马昭苦心经营了很久的统治基础,此风决不可长。而且,即使严厉处罚邓艾一家,也不会产生多大后果的不良后果,――谁叫你出身寒微呢。  三是,后主刘禅举家东迁洛阳,其宫女嫔妃赏赐于诸将无妻者。其实,在成都大乱的几天里,估计蜀国的宫女嫔妃也难以幸免,此时只是司马昭承认既成事实罢了,也是安慰在蜀诸将的一个措施而已。《三国志,二主妃子传》注引《汉晋春秋》记载:后主昭仪李夫人一闻要将其赐于魏将为妻,说 :“我不能二三屈辱。”而自杀。二三屈辱,大约说出了已经屈辱的意味。  四是,在大乱中幸存下来的蜀汉大臣宗预、廖化及诸葛显等以及蜀地高门大族共三万家全被迁徙到河东和关中。把蜀汉政权在蜀地的影响彻底拔除。据《三国志,宗预传》记载: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 两位曾追随刘关张的老臣,在内迁路上先后病死。宗预,南阳新野人,本为张飞手下,后做诸葛亮主薄,年过60,为后将军;廖化,襄阳人,关羽主薄,关羽败后流落吴国,历尽千辛万苦带着老母回归蜀国,后为车骑将军;诸葛显,诸葛瑾重孙,诸葛亮早年无子,诸葛瑾把儿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为子,诸葛乔儿子诸葛攀在东吴诸葛恪被杀,爷爷诸葛瑾绝后的情况下认祖归宗,诸葛显就是诸葛攀的儿子。  五是,对于主张后主投降的蜀国有功人员如谯周等众臣,征辟到洛阳为官。据《三国志,谯周传》记载:时晋文王为魏相国,以周有全国之功,封阳城亭侯。又下书辟周,周发至汉中,困疾不进。我们还记得几个月前谯周还在后主面前曾经信誓旦旦,甚至是慷慨激昂的说:“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一副忠臣的嘴脸,可事到临头,却赖在汉中死活不北上一步了!  六是,在264年的五月一日,曹魏帝国晋王司马昭,奏准恢复周朝时期的五等封爵。周王朝封爵五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到西汉时废除,仅留侯爵,侯爵再分三等:县侯、乡侯、亭侯,采邑以户口多少,作为等差。215年,东汉开始设立“名号侯”,有爵位而没有采邑,称“虚封”。但是,随着灭蜀有功人员的增多,官职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司马昭就恢复了5等爵位,等于又平白增加了几个级别,但是仍然没有土地,只是虚封,把普遍地安抚中下级部队将领,把骑兵司令(骑督)以上六百余人,都封爵位。  命令已经下达,就立马整装出发,蜀汉大臣个个自顾不暇,谁还理睬刘禅这个亡国之君?堂堂前君主,只有秘书令S正和殿中督张通两人,舍弃妻儿老小单身随侍刘禅而行。《三国志,S正传》记载,“后主赖正相导宜适,举动无阙……”当惯皇帝的刘禅,怎知道作为一个降臣应该怎么做?幸有S正在旁的导引帮助,刘禅的一举一动才合乎礼仪。刘禅望着这个不过才六百石的前秘书令,他慨然长叹,“板荡识忠臣”,现在才知道谁忠谁贤!  钟会邓艾被顺利除去以后,司马昭和曹奂在264年的2月从长安回到了洛阳,接着为了给自己称王做铺垫,3月,司马昭先把邓艾钟会死后空下来的太尉、司徒位置填上,原来的那个声望很高、但无所事事的司空琅琊王祥提拔为太尉、那个曾经多次建议杀掉阮籍的征北将军何曾提拔为司徒、而司空的位置则由左仆**荀担任,这三个人都是名气很大的重臣。  那个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卧冰求鲤”的主人翁,是晋代琅琊王家兴盛的源头。他小的时候,亲生母亲去世了,父亲又和一个姓朱的女人结婚了,生下了弟弟王览。继母很不喜欢王祥,弄得老爸也讨厌他,总叫他干粗活,有一次,继母想吃鲜鱼,当时天寒地冻,王祥解开衣服将剖开河冰逮鱼,结果冰忽然自行裂开,两条鲤鱼跳到冰上,王祥拿了回去。(鲤鱼长期在水下,估计也是想出来透透气吧。)弟弟王览对王祥很好,继母曾经想毒死王祥,王览每次都要先尝。后来王祥的声望逐渐被朝廷所知,王家也随之出了很多大人物,竹林七贤的小弟弟王戎是王祥的孙子辈等等,尤其王家在东晋时期可以说是一等一的贵族,所谓的“王马共天下”,东晋第一丞相王导就是王览的孙子,王祥是王羲之的五世祖。  而何曾,和司马懿私交都很好,何曾和王祥一样,都是对父母十分孝顺,并且没有桃色新闻。尤其是在何曾年老之后,一年只和老婆见两三次,每次和老婆相见,都是皆相待如宾。自己坐北朝南,老婆坐南朝北,相互拜见,喝一口酒,说两句客套话,就离开了。(忽忽……)只是这何曾不喜欢美色,但是就喜欢吃穿排场,后来到司马炎的时候,每次陪皇帝吃饭,从来不吃皇宫的美食,只吃自己家厨师做的饭;蒸饼上不画个十字不食;一天饭费一万钱,还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看奏章必须要用大纸大字写的才看,谁上报的是小字写成,秘书根本就不上报。  荀呢,来自颍川荀家,是大名鼎鼎的魏太尉荀的第六子,陈群是他的姐夫,很早都被司马懿欣赏,拉为自己的羽翼,他才不象他老爸那样忠贞,甚至连自己的外甥、陈群的儿子陈泰都不如,死心塌地地效劳司马家,眼里根本没有皇帝。鸺笈崖揖褪且蛭运韭硎ㄒ榕汕彩拐摺靶滤姆剑也焱庵尽!倍し⒌模缪莸慕巧裆院笤谥罡鸬崖仪凹殖浒缪莸慕巧谎T诟吖笙绻淮趟酪院螅绿┍幢彰挪蝗ゼ韭碚眩韭碚丫褪侨密黝去召唤陈泰,陈泰说了句话把荀噎个半死:过去人们都把你作为我的榜样,但从今天这个事上看来,你做舅舅的,真还不如我这个做外甥的!荀虽有才学,但却与荀勖、贾充、冯等人同流合污,为后世诟病。      这三个人,王祥是明哲保身,其他两个都是自己家的家奴,司马昭把家奴提拔以后,也该考虑自己的事情了。  在当了4个月的总百揆以后,终于司马昭要称王了,被曹奂封为晋王,又给晋国增加了10郡。而随后来到洛阳的刘禅被司马昭封为公――安乐公。想想如果我不赶紧封王的话,以后和刘禅怎么见面?吃饭?难道要我们平起平坐吗?  接着,就发生了著名的“乐不思蜀”的故事,故事前面已经说过,不再赘述。但是对于这样的一个故事,历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解读:一种作为刘禅呆瓜的明证;另一种是作为刘禅大智慧的明证。为何一件明摆着的事情,怎么会有不同的解读呢?前面我已经零零碎碎的说了一点。这里仅仅就孙皓入晋以后的言行和结局,对比一下这两个身份和遭遇相同,而言行不同的人,大家势必有一个自己的判断吧:  孙皓被押进洛阳,司马炎笑着对他说:“我设置这个座位,等你来就坐已经很久了。”此时的孙皓仍然摆他的架子,回答说:“我在南方也设了一个座位等待陛下。”贾充问:“听说你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面皮,这是什么刑罚呢?”孙皓回答:“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我就给他这个刑罚。”(暗指贾充杀高贵乡公)贾充一下子无言。《世说新语,排调》记载:司马炎问孙皓:“听说你们南方人喜欢作尔汝歌,你能吗?”孙皓正喝酒,就举起酒杯向司马炎劝道:“从前我是你的邻居,现在我是你的臣民。敬你一杯酒,祝你万寿无疆!”武帝听罢很后悔。――你不是要我用尔汝唱嘛,所以对你皇帝就不用陛下等等的尊称了,就用“尔汝”称呼你啦,哈哈……  孙皓锋芒毕露,血管中流淌着小霸王孙策一样的血液,那种孙家不记后果的霸气;而刘禅则承袭着半辈子颠沛流离、处处小心谨慎而善于做小的爸爸刘备的基因。因此,蜀国多忠臣、直臣,除了姜维,还有邓芝等人,也都是即便做了高官,妻子还不免饥寒,在司马昭的宫中,被征召到洛阳的蜀国臣子听到蜀国的音乐不免涕泣横流;而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当东吴灭亡之时,晋将王浑设宴吴人,当时吴人脸上并无悲痛之色,致使王浑问道:“诸君亡国之余,得无戚乎?”只是周处意气之下,对道:“汉末分崩,三国鼎立,魏灭于前,吴亡于后,应该有亡国悲痛而没有悲痛的,岂只这里的人吗?”同样的宴席,蜀人感怆,吴人无戚,可见蜀汉政权是得人心的啊。   结果是,孙皓于太康4年12月死去,年仅42岁,据说是被司马炎毒死;而刘禅平安老死于泰始7年,年65岁。      因此,有人说刘禅被俘后的傻态,只是他身处险境采取的明哲保身的韬晦之汁而已。如果刘禅不“乐不思蜀”,那么,他以后连“思蜀”的机会恐怕都没有了!    八十、灭蜀余波      吴蜀两国的盟友关系始终就不稳固,在蜀国诸葛亮的倡导下,蜀国对于吴蜀联盟关心还是比较坚定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蜀国国力较弱,并且蜀国以攻击魏国为国策这两点所决定;而吴国却并不象蜀国那样坚定,主要还是因为吴国国力相对强大,并且后来的吴国君主总自以为是,所以,每当蜀国有危难的时候,吴国一方面出兵相救,另一方面,却也做好了趁火打劫的准备。  在264年的魏灭蜀国的战役中,吴国依然是这种打算。  当吴国宫廷得知蜀汉后主降魏后,蜀国百余城池无人防守的情况,孙吴以为是趁火打劫的好机会,就派遣盛曼溯长江西上“支援”蜀汉,并要当时驻守永安(白帝城)的罗宪开放永安通道。但实际上孙吴是想夺取巴东,进可以取得入蜀通道,退可以守卫巴东以保护长江。罗宪面临江山覆辙,盟友劝降之下,久久难以抉择。  不仅吴国想火中取栗,刚刚得到全蜀的魏国也想最大限度地攫取利益。  它任命的蜀国葭县(重庆市彭水县东北)长郭纯暂代武陵郡郡长(空头官衔),这个郭纯率领着涪陵郡(重庆市彭水县)移民,大批涌入迁陵(湖南省保靖县东)。郭纯把部队进驻赤沙(迁陵东北),引诱五溪蛮进攻酉阳(湖南省古丈县北),使得吴国武陵全郡震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五溪蛮。据《南史·夷貊下》载:“居武陵者有雄溪、楠溪、辰溪、酉溪、武溪,谓之五溪蛮。”由此知五溪地区即武陵地区,其地为今湘西、黔东的深山密林之中,也是吴蜀的交界地区。五溪蛮自称是瓠之后,衣服奇形怪状,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曾经带兵平定五溪蛮,病死军中,历代皇朝对其也都没有进行过有效的统治,吴蜀两国也只是名义上的统治、只求其不反叛而已。如今魏国派人煽动五溪蛮,将直接威胁湖南地区的稳定。就在双方东西对进的时候,吴国派遣南越兵团指挥官(越骑校尉)钟离牧兼任武陵郡郡长,为的是稳定湘西地区。  钟离牧,字子干,多次平定吴国内地的少数民族叛乱,具有处理这方面事务的丰富经验,他到郡以后,就询问郡政府官员意见:“西蜀灭亡,边境受到侵略,用什么方法抵御?”大家都说:“迁陵、赤沙两县在万山丛中,地势险恶,夷族处处隐藏,不可以用军事行动使他们惊扰;一旦惊扰,各夷族部落必然互相结盟。最好是暂时按兵不动,派出对蛮夷人素来有恩德信誉的官员,前往安抚结纳。”钟离牧说:“敌人从境外入侵,诱骗煽动我国人民,应该在他控制还没有稳固之前,一击摧毁。这是救火的形势,行动要快。”说罢,就下令动员,抚夷将军高尚向钟离牧提出异议,说:“从前,祭祀部长(太常)潘F率五万人大军,讨伐五溪蛮的叛乱。当时,我们跟刘家维持和睦,各夷族才终于归化。现在,我们既丧失外援,而郭纯已占领迁陵,你却打算用三千人深入山区,我看不到获胜的可能。”钟离牧说:“非常举动,怎么可以受前例拘束!”于是,亲自率领3000人的部队日夜前进,沿着险恶的山势,行军将近二千里,击斩变民首领一百余人和他们的党羽干部一千余人。魏国任命的武陵首长郭纯等部众溃散逃走。五溪混乱局面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钟离牧的果断,使得吴国的湘西地区得到了稳定,这一举动意义十分巨大,等于是魏国从湘西、黔东南地区进攻吴国的道路被切断,巩固了吴国西南边防。  吴国君臣的眼睛还始终盯着长江上游通往成都的水道――永安。  他们没有从武陵继续往西南,滑向蜀国的南中地区。而此时的南中地区霍弋也在举棋不定。当刘禅投降以后,霍弋身着白色丧服率领众将举行大规模的哀悼仪式,登高向北凝望成都三天。霍弋的部将劝说霍弋赶快投降魏国,霍弋说道:“而今,道路断绝,不知道皇上刘禅的安危,归降是一件大事,不可不慎重。如果魏国对皇上很是优厚,我们保护境内安定,再归降不晚。万一主上受到凌辱,我将誓死抵抗,有什么早晚而言?”直到后来,霍弋得到刘禅举家北迁消息,才率领南中六郡的郡长(此时越`郡已降),上书说:“我曾经听说,人生在世,有三位尊长:父、母、君王,而侍奉他们的道理,完全一样。三者有难,则为他们效死。而今,我的国家败亡,主上归附;牺牲性命,已无可以服务的对象。所以,我才向陛下投靠,并将对您忠心不贰。”晋王司马昭嘉许他的节操,任命霍弋当南中民兵司令(都尉),仍兼建宁郡郡长。至此,蜀国南部地区也被收归魏国所有。试想,在刘禅北去的日子里,魏国司马昭还没有精力染指南中地区,如果吴国君臣不只把眼睛盯着入川的永安通道,而是派遣一个舌辩之士劝诱霍弋投降,那形势将会怎样呢?霍弋南中七郡的降魏,使魏国以后能够从南中地区南下两广,象元朝灭亡南宋那样派遣忽必烈从云南实施包抄,而实际情况也是这样,虽然后来的晋国只是从蜀地顺流而下就灭了孙皓,但是,魏国以南中为基地,煽动吴国交州的叛乱却是眼前的事情。  接下来,还是让我们的眼光顺着吴国孙休的目光移向被后世的人们誉为“蜀国最后一员名将”罗宪所驻守的永安城吧。  罗宪年轻时以才学著名,十三岁时便写的一手好文章。后来进入太学就读,拜谯周为老师。同学们将罗宪比喻为子贡。他个性正直严谨、光明磊落、轻财好施,不经营家产,因为对黄皓不理不采,被外放为巴东太守。为了救援成都,罗宪手下只留下2000兵,当听到首都成都陷落,官民惊恐震动,社会一片混乱。罗宪逮捕并斩首了一个传播“成都失守”消息的人,混乱局面才得以安定。不久接到刘禅亲手所写诏书,遂率所有部队,驻屯驿马车总站(都亭),前后三天,等待前来受降的曹魏军,可是没有等到不到。如今等到的却是托名救援,实则意图吞并的东吴军队。罗宪说:“祖国倾覆,吴国本是唇齿相依之邦,不同情我们的苦难,反而背叛盟誓,贪图利益,实在不仁不义。而且,汉王朝已亡,吴国还能拖延多久?我怎么能向他们投降?”  于是就加强防御设备,做好了迎战准备。东吴帝国看到巴东郡固守,不能通过,就命令抚军将军步协(步骘的儿子),率军西上增援原来西上的军队,对罗宪进行围困。罗宪力量有限,抵御不住,派军事参议官杨宗突围北上,向曹魏安东将军陈骞求救,把所有文武官员的印信以及人质都呈献给司马昭。步协攻击永安,罗宪迎战,以区区2000人大破步协军。东吴景帝孙休震怒,只好再派镇军将军陆抗率军三万人增援,企图一举拿下永安。陆抗率领的吴军一直围困了永安六个多月,仍然没有攻下。而曹魏帝国救兵不还是没有到来,永安城中一半以上人都生病了。有人建议罗宪放弃抵抗,突围逃走。  罗宪却掷地有声的说:“我是一城之主,人民对我全心信托,危险时我不能保护他们,情况紧急时却把他们抛弃,不是正人君子的行为,我就死在这里。”  曹魏帝国安东将军陈骞把罗宪被围的消息报告给了晋王司马昭,鉴于蜀地魏军大乱过后无法再用,司马昭就命荆州刺史胡烈率步骑兵二万人,攻击西陵,接应罗宪。久攻不下的吴国部队面临魏国的2万铁骑,不得不在264年的7月撤围而去。  由于罗宪的誓死抵抗,魏国保住了永安这一战略要地,为以后晋朝灭吴创造了条件,司马昭命罗宪仍留永安原官,并加号陵江将军(第五品),封万年亭侯。  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下,魏吴两国都穷尽全力在乱中攫取最大的利益,然而,由于蜀国旧将的忠贞和坚韧,总体上来说,在这场较量中,魏国得分最高。  就在吴国景帝为出兵失利愤愤不已的时候,31岁的他,正当壮年却突然得了急病……      
&&&&&&&&&&
&&&&&&&&&&
( 按CTRL+D收藏本页,
按←、→方向键进行翻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非常精彩的小说,推荐您阅读。
/dir_935.html &&
? Copyright
所有作品均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有任何意见或建议。
复制链接粘贴到论坛/博客后把地址反馈给我们可换取积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