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品是如何从石油衍变成各种产品过程?

4第四章石油化工原料和产品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第四章石油化工原料和产品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59.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吕刚: 丁辛醇产业未来出路在哪里?“天知道!”
石油化工论坛 在原料来源多元化的情况下,丙烯下游衍生物产品... - 雪球&:丁辛醇产业未来出路在哪里?“天知道!” 石油化工论坛在原料来源多元化的情况下,丙烯下游衍生物产品之一丁辛醇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竞争格局。 ○ 文/瞿 亮 胡 勇 随着沿海地区丁辛醇装置的不断建设,国内丁辛醇产能2010年开始大幅提高,国内需求也随着其间中国经济的刺激性增长而大幅增长,市场价格不断上升。然而,随着2011年国内相关刺激政策影响逐步消减,国内需求增长迅速下滑。丁辛醇市场供需平衡也从供应偏紧走向供应充足甚至过剩,丁辛醇进口也不断下滑。 当前,中国的丁辛醇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价格一路下跌,已经不复以往大量盈利的情况,而走向亏损。丁辛醇价格的大幅下滑,已经导致国内装置负荷大幅降低,而且部分装置停产。 产能急剧扩张 2010年前后,国内正丁醇和异辛醇产品的自给率为50%~60%,产品利润较高,激发了国内的投资热情,而且原料多元化的发展打破了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给了投资者更多的机会。 在近几年国内丁辛醇产业建设中,其他企业进入丁辛醇产业的态度十分坚决。两大集团不再呈垄断局面,也对其旗下产业做出了一定调整。中石化选择了部分退出异辛醇而增产正丁醇,中石油旗下各企业发展建设更均衡一些。新进入者的产能建设非常迅速,而且随着前期原油价格不断高企,原料多元化发展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新建丁辛醇项目不再局限于外购丙烯原料建设丁辛醇装置的模式。 在近两年的丁辛醇装置建设中,新进入者中出现了上游一体化发展的情况,PDH项目、MTO项目下游配套丁辛醇装置的项目开始出现。根据后续项目建设来看,还将逐渐增多。这将从原料源头改变丁辛醇产业的竞争格局。因而,在不同阶段原油价格波动引领下,未来丁辛醇产品跟随丙烯产业竞争格局变化将更加复杂化。 正丁醇 近年来,我国正丁醇产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产能增长迅速。到2013年底,我国正丁醇产能已经达到了150万吨,相比较2009年初增长了90万吨,年均增速达20%。 2014年,随着四川石化、南京惠生MTO项目的建成,国内正丁醇产能进一步增长到181万吨/年。 正丁醇产业也一改以往中石油、中石化两家独大的局面,其他各类正丁醇产能占比已经由2009年的36%增加到2014年的53%。2014年,正丁醇产能分布中,中石化占21%、中石油占26%、其他合成法占37%、生物法占16%。 具体来看,中石化杨子-巴斯夫公司仍是最大的正丁醇生产企业。处于第二集团的是中石油四川石化、吉林石化、天津渤海化工、山东鲁西化工等。 两家石油公司的丙烯来源仍主要源于炼化一体化,源头仍是石油。天津渤海化工、南京惠生MTO项目的丁辛醇项目则分别依托PDH和MTO装置,展现出未来丁辛醇装置不同的原料来源取向。 异辛醇 2013年,我国异辛醇产能达到了149万吨/年,相比较2009年初增长了90万吨/年,年均增速达20.4%。随着四川石化、南京惠生MTO项目下游丁辛醇装置建成,国内异辛醇产能达到了170.5万吨/年。 在异辛醇产业发展中,中石化异辛醇业务在2011年扬子石化做出调整后,部分退出了异辛醇产业而生产正丁醇,近四年产能已经不再增长。中石油丁辛醇业务发展中仍协同发展丁辛醇,近几年异辛醇产能仍在不断增长。整体来看,两大集团异辛醇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总体呈现出国退民进的趋势。到2014年,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产能占比分别为18%和20%。其他企业已经占62%的比例,较2009年提升了50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天津渤海化工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异辛醇生产厂家,其次是中石化齐鲁石化,再者是山东利华益集团、建兰化工、大庆石化、南京惠生、吉林石化等。 目前,国内丁辛醇建设仍在继续,2015年将有2套大型丁辛醇装置投入生产,分别是中石化安庆石化分公司和山东烟台万华集团,装置产能分别为21万吨/年和22.5万吨/年。此外,还有一些项目正在处于前期建设阶段,计划2015年后投产。随着丁辛醇市场竞争的变化,这些项目潜在的风险正在增大。 消费增长放缓 国内丁辛醇下游消费增长,是近些年来中国产能不断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随着丁辛醇下游主要应用增塑剂领域(DBP和DOP)在使用中受到限制,相关消费增长开始放缓甚至萎缩。这也引起了从业者对丁辛醇未来市场发展前景的担忧。 近年来,正丁醇市场消费不断扩大,目前已经达到132万吨/年。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慢和相关限制的增加,下游消费领域有所缩减,消费增速也随之不断趋缓,2013年仅为1.7%。 异辛醇的消费受到近年来国内DOP消费趋势放缓的影响,2011年跌入低谷,2012年有所反弹之后,消费开始下降,降幅为1.3%,消费量为117万吨。 我国异辛醇主要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丙烯酸异辛酯,2013年分别占87%和7%,其他占6%。 其他邻苯二甲酸类化学品,也相应受到了使用限制。 从近五年正丁醇市场发展看,年均增速仍达到了8.0%,预计2015年国内消费量达到165万吨,2020年达到198万吨。 异辛醇未来消费需求增速还将继续放缓,预计为3%~4%,由此预计2015年国内异辛醇消费量130万吨左右,2020年达到156万吨。 供需平衡被打破 近年来国内丁辛醇产能高速增长,在提高了国内自给率的同时,加剧了市场竞争激烈化程度。随着国内产能产量的提升,进口量2010年逐步下滑,2013年进口量为41万吨,下降16%。进口产品主要来自北美和西欧,包括BASF、DOW、Eastman和Oxea Group的生产商。2013年我国产量约为91万吨,自给率达到了63%,比2009年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 由于我国发酵法工艺占28.5万吨/年,这些装置的年产量很低,对市场影响力有限。市场上正丁醇主要源于羰基合成法。这部分工艺产能目前(2014年10月)已达到152.5万吨/年,平均正丁醇装置平均开工率仅为70%左右。而国内产能建设步伐仍未停止,2015年将达到180万~198万吨/年。若按照各公司公布的建设计划,2020年将达到235万吨/年。 在异辛醇消费方面,国内外对DOP增塑剂限制的领域集中在食品、饮食、医药和玩具方面。而我国PVC消费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预计年消费增速相比前一阶段有所放缓,为5.5%左右。而美国、欧洲和东北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域)因为禁用增塑剂DOP或是终端用户应用其他替换增塑剂产物,预期辛醇需求没有增加,或需求有所降落。 从供需平衡来看,我国产量逐步增高,进口量逐步下降。2013年,我国进口量为28万吨,下降23.4%,下降幅度显著。2013年,我国产量为90万吨,同比增长8.4%。 国内异辛醇装置开工率在2013年仅为60%,很多企业受限于原料价格和产品价格,装置生产处于连连亏损局面,一些装置进入半停产阶段,个别装置已经关停。而异辛醇的产能在2015年将达到193万~203万吨/年,远期2020年将达到216万吨/年。 综合我国丁辛醇消费需求预测和国内产能计划来看,我国丁辛醇大规模的扩张计划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丁辛醇的市场格局,到2020年间将处于供应过剩的格局。考虑到进口产品的量,国内装置开工率仍将难以恢复,预计在60%~75%之间。 价格优势和竞争力分析 国内快速发展的产能建设和消费增速放缓的格局使得丁辛醇价格缺乏供需面的支撑,2011年就已经进入下滑通道,在2012年有所提振之后,2013年随着需求不振而再度进入大幅下滑态势。正丁醇市场价格处于大滑坡阶段,2014年最低价格已经跌破8000元/吨,长期处于低谷阶段。而近期的原油价格下跌,更是使得价格再度下探。 2014年,国内异辛醇价格一度跌落破9200元/吨。而到12月,在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异辛醇价格已经跌落到8100元~8500元/吨。 丁辛醇市场价格受到国际原油价格和化工行业周期影响较为显著,市场价格变化略滞后于原油价格。由于目前沿海MTO、PDH为龙头的丁辛醇装置所占比例较低,价格趋势仍主要跟随原油价格。但未来随着PDH、MTO项目的增多,丁辛醇的价格变化将纳入新的影响因素。 笔者对国内典型乙烯裂解装置、沿海PDH装置、西北CTO装置及沿海MTO装置的毛利进行了初步测算。本轮油价下跌之后,由于原料成本大幅下滑,乙烯裂解装置和PDH装置的毛利水平虽然也有所下降,但在整个产业竞争中的地位已经大为缓解,毛利水平在竞争中已经处在较好的水平。 西北地区CTO装置的竞争力则大大下跌,CTO项目对于高油价、高产品价格的依赖性在此刻暴露十分明显。国内其他更不具备经济效益的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芳烃等项目,发展局面将更加艰难。 沿海MTO装置于原料甲醇的价格关联十分紧密,而中国甲醇市场价格与原油价格挂靠并不显著,因此在本轮油价大跌30%左右之际,国内甲醇价格跌幅并不显著,只有6%。单纯按照甲醇市场价格来看,沿海MTO装置2014年11月前后已经步入亏损局面。这也造成12月甲醇价格大跌。 上游丙烯竞争格局的变化,对下游丁辛醇装置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炼化一体化企业、PDH项目下游丁辛醇装置在本轮原油价格下跌之后竞争力增加,MTO配套的丁辛醇装置竞争力则大大下滑。 产业发展分析与建议 丁辛醇原料丙烯多元化趋势还将继续,PDH、MTO项目 将加大对丁辛醇市场的影响。竞争力方面,短期内PDH项目竞争力大大增强,MTO项目竞争力有所减弱;长期来看,随着原油价格回升,MTO项目竞争力将开始恢复,而PDH项目配套丁辛醇装置竞争力将有所减弱;炼化一体化企业的丁辛醇装置因为产业链完整,抗风险能力强,未来竞争力还将有所增强。 丁辛醇供需格局短期内将趋于供应过剩,国内装置开工率短期内将有所下降,远期开工率将有所恢复但也将处于70%上下,新建项目的建设不确定性增加。 尽管当前丁辛醇新建装置较多,但2013年正丁醇的进口市场份额仍高达31%。从挤占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和正丁醇消费仍保持较快增长来看,未来仍有一定发展空间。就市场供需发展来看,当前仍有市场空间,远期国内正丁醇市场格局趋于供需平衡和自给自足。 辛醇市场受限于DOP消费限制,短期市场消费将仍有一定增长,但未来发展前景仍显黯淡。从辛醇市场前景来看,未来市场发展已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即便消费不萎缩,增长率也将大幅降低到3%左右。而产能建设速度远远大于市场增幅,挤占进口产品市场份额依然难以消化。因此,普遍预计辛醇市场前景较为黯淡。 辛醇产业将面临两个方面的走势:一方面,未来辛醇产品竞争残酷,部分产能被迫退出可能性增大,因而国内辛醇生产重新洗牌的可能性将极大增强;另一方面,这也造成新建项目投资风险加大,部分项目将取消或推迟的可能性增大,未来竞争局面或缓解。 丁辛醇产业应注重优化下游产品结构,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特种增塑剂方向发展,此外应重视用来替代DOP的基于壬醇、癸醇的增塑剂的前期研究。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人人FacebookTwitter更多...>>百变石油为生活“可用之材”
百变石油为生活“可用之材”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单价:面议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发布IP:60.10.71.29
已缴纳 0.00 元保证金
联系人于悦(女士)&&
会员 [当前离线]
电话地区北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西口金隅嘉华大厦A座502
石油从地下开采出来,不能直接利用,需要通过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的处理才能变成形形色色的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为人类所利用。那么,石油是怎么变为对社会有价值的实用产品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与石油有哪些关系?
9月10日,记者跟随“一滴油的奇妙旅行——‘一带一路’河南媒体中国石油西部行”主题活动代表团一行,来到抵达新疆后的第一站——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了解石油化工产品的炼制过程。
走进乌石化的厂区,记者就被眼前的各种管道弄得眼花缭乱,这些管道有粗有细,有弯有直,高高低低从厂门口顺着主干一直延伸到厂区深处,一眼看不到头,如同置身管道的迷宫。
“管道虽然多,却各有各的用途,有走气的,有走油的,还有走水的,外人看着很乱,可厂里的工人闭着眼睛都能分清。”该公司总经理郝新刚说。
作为中国石油在新疆的三大炼厂之一,乌石化前身为乌鲁木齐石油化工厂,目前已形成集大炼油、大化肥、大芳烃于一体的综合性石油化工基地。自1977年投产到2014年,该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3468亿元,营业收入3479亿元,累计上缴税费401亿元。
“每一滴石油都很宝贵,因此石油的炼制过程就是一个尽可能‘吃干榨净’的过程。”郝新刚介绍,从地下开采的天然原油经过加工处理,得到汽油、煤油、柴油、重质油等产品,成为汽车、飞机等不可缺少的动力燃料;馏分油经热裂解、催化重整、蒸汽转化等加工手段,可制成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如乙烯、苯、合成气等,只有通过这些基本原料,才会有在国防、民用以及尖端技术上不可缺少的千万种有机化合物所组成的物件;接下来,基础原料又进一步加工成多种中间产品,中间产品可生产出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其他石油化工产品。
据了解,乌石化现有炼油生产装置34套,原油一次性加工能力为每年1000万吨;化肥厂有2套合成氨、2套尿素装置,可年产75万吨合成氨、130万吨尿素;塑料厂可年产3240万条塑料编织袋。该公司目前可生产30余种石油化工产品,包括汽煤柴等燃料油、石油沥青、液化石油气、尿素等。
这些石油化工产品与每个人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据统计,一个人一生平均要“吃掉”551公斤石油,“穿掉”290公斤石油,“行掉”3838公斤石油,“住掉”3790公斤石油,算起来有8000多公斤石油,有的人一生甚至消耗了万吨石油。
日内行情变化莫测,如有变化,请关注相关评论,以及泓润祥顾问平台的即时建议。泓润祥还提供原油投资、原油交易、炒原油、原油买卖、石油投资、油价查询等原油相关信息,在这众多实力派老师带您玩转模拟盘和在线交易电子盘,若您对原油开户原油行情有疑问,来这里,一切问题都将得到解答。
公司地址:北京海淀区上地三街西口金隅嘉华大厦A座502
公司电话:010-
公司网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油化工产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