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金戈壁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Quick Web Site:
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蒙古赛区预选赛圆满落幕
作者:Stella 来源:study in China 点击率:&&
&&&&& 日,由国家汉办主办,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与蒙古国汉语教师协会联合承办的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蒙古赛区预选赛决赛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圆满落幕。从全蒙古国高校选拔出来的168名大学生,经过笔试、综合考察晋级比赛、汉语桥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冠亚军分别被蒙古国立大学一年级学生巴特琪琪格与蒙古国人文大学二年级学生恩克玛摘得。巴特琪琪格将代表蒙古赛区赴华同世界各国选手在汉语桥舞台上竞技。
&&&&& 比赛包括汉语演讲、中国文化知识问答和才艺表演三个环节,综合考评选手们的汉语水平和中华文化知识。此次入围预选赛决赛的选手表现出了超高的汉语水平,连连博得满堂彩。
&&&&& 汉语演讲环节精彩纷呈。奥特根腾格尔大学选手宝立得谈论“普通话——扬起梦想的风帆”;光明外语学院选手孟和格日乐向大家讲述三国演义对他学习汉语的帮助;蒙古财经大学选手阿诺金给我们说她跟中国的缘分等等。其中,最佳口才奖获得者巴特琪琪格用标准、流利的汉语讲述了自己从小学起在旅蒙华侨友谊学校学习汉语的经历以及表达了对母校的无限爱恋之情,演讲娓娓道来,声情并茂,打动了台下的10位由蒙古国汉学家和中国公派教师组成的专家评委,以及前来观赛的200多名观众。
&&&&& 中国文化知识问答小菜一碟。对知识性问答题,汉语选手们个个是“中国通”,对答如流。在用汉语回答主观性问题方面,选手们则是吐字清晰,滔滔不绝。在问道,“如果你获得了一次去中国旅行的机会,你最想去哪里?”时,来自人文大学选手恩克玛说“我最想去看的地方是中国的长城,因为长城是中国的名胜古迹。”在问道到蒙古国立教育大学选手巴德拉乌格,“如果你可以自由选择职业,你最想做什么工作?”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做汉语老师”,收获了台下阵阵掌声。
&&&&& 才艺表演环节更是高潮迭起。选手们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分别展示了中国歌曲、喜剧、茶艺、书法、舞蹈、武术、葫芦丝等中华才艺。蒙古国立大学选手朝格吉乐玛为观众带来了充满年味的舞蹈《好日子》,伊赫扎撒克选手梦和旭日则唱起了古典婉约的《青花瓷》。此外,不少选手还请来了后援团来助阵,如清宫剧《小燕子挨打》、伴舞《恭喜恭喜你》等等。最后,来自科布多大学,此前在综合考察晋级比赛中就以一首《葬花吟》获得高分的选手阿荣扎雅技高一筹,以一首《雨花石》惊艳全场,斩获最佳才艺奖。
&&&&& 本届大学生汉语桥蒙古赛区预选赛从3月7日启动宣传到4月7日比赛结束,历时一个月。作为在蒙古国最具专业性和高端性的权威汉语综合赛事,汉语桥比赛覆盖了整个蒙古国开设中文课程的高校。远离蒙古国首都的东方省选手为了参加这项一年一度汉语桥赛事,不远千里,坐了两天的火车;而地处蒙古国边陲的科布多省选手更是为了不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坐飞机来首都乌兰巴托参赛。学生对汉语桥的热情与执着让人感动。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朱军利介绍道,“近年来蒙古国青年学习汉语、接触中国文化的热情高涨,汉语桥比赛不仅涵盖大学生群体,中学生的学习潜力也非常乐观,而且各高校自办的汉语节活动也是精彩纷呈。”
&&&&& 同时,历届汉语桥蒙古国赛区预选赛都吸引了蒙古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的记者前来采访报道,可见汉语桥赛事在蒙古国已经影响广泛,深入人心。赛后,比赛选手接受了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选手们表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让他们受益匪浅,他们热爱中国,以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汉语。
招生注意事项
留学中国是国内成立最早、影响力最大的来华留学招生平台;本着为来华留学生与国内学校服务的宗旨,遵循为客户创造高价值的理念,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我们热切期盼与您合作!
留学中国(来华留学成立最早的服务站点) 杭州骄羽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97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
服务邮件:Email:日,由国家汉办主办,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与蒙古国汉语教师协会联合承办的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蒙古赛区预选赛决赛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圆满落幕。从全蒙古国高校选拔出来的168名大学生,经过笔试、综合考察晋级比赛、汉语桥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冠亚军分别被蒙古国立大学一年级学生巴特琪琪格与蒙古国人文大学二年级学生恩克玛摘得。巴特琪琪格将代表蒙古赛区赴华同世界各国选手在汉语桥舞台上竞技。
比赛包括汉语演讲、中国文化知识问答和才艺表演三个环节,综合考评选手们的汉语水平和中华文化知识。此次入围预选赛决赛的选手表现出了超高的汉语水平,连连博得满堂彩。
汉语演讲环节精彩纷呈。奥特根腾格尔大学选手宝立得谈论“普通话——扬起梦想的风帆”;光明外语学院选手孟和格日乐向大家讲述三国演义对他学习汉语的帮助;蒙古财经大学选手阿诺金给我们说她跟中国的缘分等等。其中,最佳口才奖获得者巴特琪琪格用标准、流利的汉语讲述了自己从小学起在旅蒙华侨友谊学校学习汉语的经历以及表达了对母校的无限爱恋之情,演讲娓娓道来,声情并茂,打动了台下的10位由蒙古国汉学家和中国公派教师组成的专家评委,以及前来观赛的200多名观众。
中国文化知识问答小菜一碟。对知识性问答题,汉语选手们个个是“中国通”,对答如流。在用汉语回答主观性问题方面,选手们则是吐字清晰,滔滔不绝。在问道,“如果你获得了一次去中国旅行的机会,你最想去哪里?”时,来自人文大学选手恩克玛说“我最想去看的地方是中国的长城,因为长城是中国的名胜古迹。”在问道到蒙古国立教育大学选手巴德拉乌格,“如果你可以自由选择职业,你最想做什么工作?”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做汉语老师”,收获了台下阵阵掌声。
才艺表演环节更是高潮迭起。选手们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分别展示了中国歌曲、喜剧、茶艺、书法、舞蹈、武术、葫芦丝等中华才艺。蒙古国立大学选手朝格吉乐玛为观众带来了充满年味的舞蹈《好日子》,伊赫扎撒克选手梦和旭日则唱起了古典婉约的《青花瓷》。此外,不少选手还请来了后援团来助阵,如清宫剧《小燕子挨打》、伴舞《恭喜恭喜你》等等。最后,来自科布多大学,此前在综合考察晋级比赛中就以一首《葬花吟》获得高分的选手阿荣扎雅技高一筹,以一首《雨花石》惊艳全场,斩获最佳才艺奖。
本届大学生汉语桥蒙古赛区预选赛从3月7日启动宣传到4月7日比赛结束,历时一个月。作为在蒙古国最具专业性和高端性的权威汉语综合赛事,汉语桥比赛覆盖了整个蒙古国开设中文课程的高校。远离蒙古国首都的东方省选手为了参加这项一年一度汉语桥赛事,不远千里,坐了两天的火车;而地处蒙古国边陲的科布多省选手更是为了不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坐飞机来首都乌兰巴托参赛。学生对汉语桥的热情与执着让人感动。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朱军利介绍道,“近年来蒙古国青年学习汉语、接触中国文化的热情高涨,汉语桥比赛不仅涵盖大学生群体,中学生的学习潜力也非常乐观,而且各高校自办的汉语节活动也是精彩纷呈。”
同时,历届汉语桥蒙古国赛区预选赛都吸引了蒙古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的记者前来采访报道,可见汉语桥赛事在蒙古国已经影响广泛,深入人心。赛后,比赛选手接受了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选手们表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让他们受益匪浅,他们热爱中国,以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汉语。
为一等奖选手颁奖
评委和选手合影
新华社:《中国文化——蒙古国“汉语热”的桥梁》链接
新华社:《蒙古国青年热衷学汉语 》链接
人民网:《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蒙古赛区预赛落幕》链接
潘英典/文 丛杰/图
关键词: 相关新闻126705 次访问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见闻
探访草原之都——乌兰巴托
◇随北京青年联合会代表团赴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访问见闻◇
日至7月6日,应蒙古国乌兰巴托市青年联合会邀请,北京市青年联合会赴蒙古国交流访问团一行七人,对乌兰巴托市进行了为期六天的首次友好交流访问。访问期间,两市青年组织共同签署了《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和乌兰巴托市青年联合会友好关系与合作协定》。在乌兰巴托市青年联合会盛情接待和大力协助下,友好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在访问期间,北京青年代表团先后访问了蒙古青年联合会、乌兰巴托市青年联合会、蒙古为了儿童全国委员会、乌兰巴托市巴音赫尔区社会保障局、孤儿院SOS村、蒙古儿童艺术创作中心、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等单位。参观访问了白酒啤酒饮料厂、宝音羊绒衫厂等民族企业,游览了乌兰巴托市博格多汗博物馆、甘登寺、苏赫巴托广场、智力博物馆、特列尔吉等著名旅游景点。观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图门额赫”歌舞团演出。
我作为北京团市委直属单位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的代表,参加了代表团访问活动。通过友好访问活动,增长了学识,开扩了眼界。在乌兰巴托市访问期间见闻颇多,令人难忘。
因乌兰巴托天气原因等待飞机起飞我们耗用了13个小时
“赴乌兰巴托的航班因天气原因有可能延误”,这是我们参加赴蒙古国访问前培训时,团中央一位方处长在介绍蒙古国情况时讲的一句话。我们赴蒙古国的首次航行,不幸被方处长言中了。
根据行程安排,上午9:20北京青年联合会代表团拟乘坐的CA901号航班由北京飞往乌兰巴托市。7点20分 首次赴蒙古国访问的七名团员全部到齐。在办理好出境手续后。大家来到国际候机大厅8号入口等待登机。8点50分机场通知:“CA901号航班延误,请乘客原地等待”。
为了消磨时间大家支起了“扑克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场关于CA901航班延误的消息,使大家越来越无奈。“因乌兰巴托天气原因航班延误,请乘客耐心等待,请乘客领取食品及饮用水” 、“因航班延误,机场方面安排乘客去饭店休息”……。据机场人员介绍,蒙古最好的季节是夏季的6月至8月。6月底至7月上旬,乌兰巴托市白天有时会刮大风,大风一到晚上就会停下来。由于乌兰巴托机场较小,遇风飞机能飞不能降。今天的航班就遇到了大风天气。22点30分在机场的安排下,夜幕中我们终于登上了CA901航班。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飞往乌兰巴托。
此次赴蒙古国是我第一次因公务出国。延误的航班,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又增加了三个第一次:一天之内,在机场办理了赴同一地点的两次出境手续;第一次乘夜航飞机(白天改成晚上),第一次经历了从机场——饭店——机场的长达十三个小时的候机。
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平稳的降落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机场上。乌兰巴托市青年联合会工作人员以及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前来迎接。由于时差原因,大家出机场后第一事就是将手表上的北京时间12点30分调整到蒙古时间1点30分。随后,大家乘车前往乌兰巴托市区。
机场至市区的道路路况很差,道路两旁很少有照明设备及其它辅助设施。路上司机不断的躲闪着道路上坑洼之处,据前来迎接的人员介绍,这条路几十年都没有维护了。30分钟后来到下榻宾馆——阿诺金饭店。这是一个很小的饭店,大约有30至40间客房。客房面积比国内宾馆客房面积略小一些,室内设施与国内基本相同。比较干净,随时有热水供应。
中国的近邻蒙古国
中国的近邻蒙古国,领土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北与俄罗斯为邻,东、北、西与我国有长达4670公里的边界线。
蒙古国地势高亢,平均海拔1580米,大部分属蒙古高原的北部,全境可分为西部山地,中、东部高原和南部戈壁三个地形区。主要山脉有阿泰山、杭爱山、肯特山等(我们所乘的航班就途经肯特山)。蒙古国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长、夏季短,干旱少雨。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度,夏季最高气温35度。年平均降水量200-250毫米。
中蒙两国于1949年建立外交关系,50年来两国关系虽然经历一些曲折,但睦邻友好始终是主流。近年来,两关系发展迅速,高层互访频繁,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已成为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1994年两国签署《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正式建立了中蒙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草原之都——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在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为首都,“乌兰巴托”蒙语的意思是“红色英雄城”。她是一座具有浓郁草原风貌,即古老又现代的城市。人口87万(2003年底)。该城市已有300多年的历史,35岁以下的年青人占到总人口的73%,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乌兰巴托市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尔浑河支流图拉河畔,海拔1351米。南北两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清澈的图拉河从城南的博格多山脚下自东向西缓缓流过,东西两面为广阔的草原,也是城市发展的走向。城市主要街区坐落在图拉河的北岸。
乌兰巴托市街道整洁,漂亮,楼房都不是很高,一般在四五层楼高。现有11个区,其中8个城区,3个郊区。
京乌两市青年联合会签定友好交往合作协定
乌兰巴托市第一天,北京市青年联合会代表团访问了乌兰巴托市青年联合会,就两国青年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乌兰巴托市青年联合会主席奥云其其格、副主席阿荣萨其日热情接待了代表团成员,就双方关心的青年工作进行了工作交流。
奥云其其格主席介绍了乌兰巴托市青年工作情况,表达了乌兰巴托市青年希望与中国北京青年进行友好交流愿望。北京青年联合会代表团余俊生团长转达了北京市青年联合会主席汪明浩的问候,介绍了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工作现状,以及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情况,余团长认为两国青年间友好交往是非常必要的,两国青年的互相交往,对培养和提高青年素质大有益处,是造就新型青年人才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两国青年间的友好交往,有利于两国青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此行是双方青年组织迈出的友好合作的重要一步。余团长对乌兰巴托市青年联合会的热情接待、协助表示感谢。
工作会谈后,余俊生团长与奥云其其格主席分别代表两市青年联合会签署了《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和乌兰巴托市青年联合会友好关系与合作协定》。友好协定的签署为今后两市青年进行友好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余俊生团长(左)与奥云其其格主席(右)在合作协定上签字
新奇的车祸
离开乌兰巴托市青联后,我们应邀前往市内一家宾馆,参加乌兰巴托市行政长官的欢迎宴会。赶往宴请地点的路上,我们乘坐的汽车发生了“车祸”。
我们乘坐的汽车以不足10公里/时车速直行,汽车行驶到了离十字路口很近地方时,路边岔口的一辆汽车拟右转,汇入直行车流。在两车相汇时,两位司机却各不相让,车子以极慢的速度温柔地相撞,撞车后两位司机既不着急,也不减速,依然我行我素,两车相拥前行,持续半分钟后双方汽车才停下来。因为车祸发生在路口,警察很快就过来了。下车后,看到了我们的车子挂彩了,车右侧有一个面积为40厘米×80厘米浅坑。而对方汽车的左前方也有划伤。
类似的车祸在北京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如遇到这种情况司机都会谦让对方一步。而在蒙古就会发生这种事情,真是不可思议。
司机被交警留下解决问题,我们只得“打的”赶往宴请地点。
乌兰巴托市行政长官宴请代表团
在离车祸地点不远处的一家高级宾馆里,乌兰巴托市行政长官(相当于副市长)恩赫包勒德接见并宴请了北京青年代表团。
宴会是在一间极具蒙古特色的房间里举行的,行政长官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人,年龄大约50余岁,曾多次到过中国,访问过北京等大城市。宴会上宾主谈笑风生,自各介绍本国情况,以及对对方国家首都印象。宴会气氛融洽。
行政长官宴请代表团的是西餐。共有五道菜:蔬菜沙拉、面包黄油、浓汤、油炸牛舌、羊肉、胡罗卜、葱头片、冰激凌等,饮料有蒙古白酒、红酒、果汁。
在这家四星级宾馆里,我们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儿,宴会厅所在的楼层中只有一个卫生间并且不分男女。
图:余俊生团长(右)向行政长官恩赫包勒德(左)赠送北京市青年联会旗
观看“图门额赫”歌舞团演出
具有民族特色的“图门额赫”歌舞团每晚都会在市内举行专场演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慕名前来观看,因为在这里可以看到纯正的蒙古歌舞艺术。7月2日晚,我们应邀前来观看演出。当晚的演出非常精彩,节目极具蒙古特色。表演的节目有蒙古歌舞表演、马头琴演奏、柔术表演、蒙古长调、蒙古“呼麦”等。最有特色节目是蒙古“呼麦”。
图:演出场景
蒙古“呼麦”
在蒙古人民人共和国和俄罗斯图瓦自治共和国,有一种神奇的“呼麦”唱法,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一个人能同时唱出一高一低的两个声部。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有关“呼麦”的产生,蒙古人有一奇特说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当人们首次听说“呼麦”时,往往是不会相信的,即便听了唱片和录音中的“呼麦”恐怕也还是半信半疑的。因为在从古至今的音乐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提到存在着一个人能同时唱两个声部的音乐,在全球广阔无边的音乐大海中,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奇特的音乐现象。
在蒙古全国已有50多名呼麦歌手,歌手多为男性,现在也有女性涉足。但真正够得上专业水平的不到10个人,最著名的是现已年近花甲的松迪大师。他除了教蒙古学生外,还教会了4名美国人,2名法国人。
我们在蒙古期间共见到过四位会演唱“呼麦”的人:其中两位是“图门额赫”歌舞团演员、一位是军队演员。在旅游景点宰相山上,我们见到过一位即兴演唱“呼麦”的年青人。
在我国的新疆阿尔泰山区的蒙古人中,至今尚有“呼麦”流传,但濒临失传。“呼麦”在内蒙古草原已绝迹了100多年,可喜的是目前中国有许多音乐工作者致力于学习和研究这门民族艺术,而且取得一定成效。
2004年初,我曾看到过CCTV-3播出一期介绍中国民族歌唱艺术的节目,主持人邀请了内蒙古歌舞团的歌唱演员斯琴比力格演唱“呼麦”,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艺人演唱“呼麦”,我不懂音乐,但还是被“呼麦”这种神奇的演唱技法所折服。
斯琴比力格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本来是学美声唱法的。但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呼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基本上靠自己的勤学苦练,掌握了这门特殊的声乐艺术,据他说,学习演唱“呼麦”他经历了十分艰苦的过程,有时感觉到几乎嗓子都唱坏了。但他经过长期的探索,终于找对了路子。
美妙的蒙古“呼麦”在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
图:军队演员在演唱蒙古“呼麦”
走马观花看街景
因飞机延误,7月1日下午行程加到7月2日的行程中,时间安排的很紧。在来往被访问单位时,我们有时间细细地观察这座城市。我们发现城市的路况不好,道路上随处可见坑洼之处。市民在下雨时都不爱打伞,可能是因为蒙古干旱少雨,人们都比较喜雨吧。街上行驶的汽车多是奔驰、丰田、现代、起亚等车型,大都是二手车,七八成新。汽车的方向盘即有左舵又有右舵,行驶时靠右行驶。街上有无轨电车,但没有自行车。出租车都均是类似起亚公司生产的“千里马”式的车型。城市街道树木呈现自然发展状态,像是没有经过绿化管理。
图:百货商场前
图:阿诺金饭店外景
参观苏赫巴托广场
苏赫巴托广场与天安门广场相仿,是城市中心广场。站在广场边,左侧是议会大厦,右侧是苏赫巴托塑像,正面是一座文化宫,文化宫对面是商业楼。广场周边建筑都不高,约有四层楼高,广场干净、整洁,因天空中下着小雨,游人很少。
苏赫巴托是蒙古国的开国元首,1921年他在俄国的帮助下,成立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又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这位苏赫巴托也如列宁一样,建国后不久就死去了。人们为纪念这位开国元首,在首都的中心广场伫立起苏赫巴托的塑像。
图:广场上的苏赫巴托雕塑像
图:广场一侧建筑
参观甘登寺
甘登寺是蒙古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喇嘛寺,也是蒙古的信仰中心,信徒络绎不绝。乌兰巴托市的前身大库伦是甘登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城镇的。甘登寺蒙文意为“伟大的地方”,建于1838年,曾是政教合一时代中最重要的行政中心。有这么一句话:“到蒙古如果没有去甘登寺,就等于没来过蒙古。”
寺内最引人瞩目的是章冉泽大佛。1937年的宗教劫难中,佛像被运到苏联的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熔化做成子弹,现今的佛像是1996年重建的,章冉泽大佛高28米,全身镀金,镶嵌大量宝石,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是蒙古的国宝。
拉萨也有一座甘登寺,是格鲁派著名的六大寺院之首,它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是格鲁派的第一座寺院。全名喜足尊胜洲。位于拉萨东达孜县旺古尔山。
在甘登寺门前广场上,有许多当地人在兜售鸟食,广场上众多的鸽子并不怕人,它们悠闲地在广场漫步,游客纷纷买些麦粒喂着它们。寺院建筑是很精巧的汉式建筑。寺院里有许多转经桶,呈四边形、六边形及正方形,转经桶也是寺院的一大特色。甘登寺现有老、中、青、少喇嘛近百名。他们定时诵经,每天清晨有大批的信徒朝圣烧香。
图:甘登寺
图:甘登寺的小喇嘛
参观博格达汗博物馆
博格达汗博物馆位于乌兰巴托市南郊,这里有汉、藏两种式样的殿宇建筑群。汉式的宫殿全部是木质庙宇结构,包括照壁、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三重院落,被称为夏宫。夏宫西侧,是藏式的建筑,为冬宫。这里曾是第八世哲布尊丹巴活佛的豪华住宅。夏宫的山门大匾上用汉、蒙、藏、满四种语言题记“广慧寺”,现在里面陈设有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用过的一些物品以及大量精美的唐卡、堆秀和佛像。从第一世哲布尊丹巴起,由于清朝敕封,使喀尔喀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区,该地的佛像艺术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貌。据史料记载,一世哲布尊丹巴活佛是一个著名的艺术大师,他曾亲自塑造了许多佛像,蒙古风格就是由他亲手创立的。蒙古佛像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像躯体健壮,头部高昂,胸部直挺,结构匀称,佛像皆坐高莲座,束腰不深,莲瓣紧贴座壁。
冬宫内的陈设还保持当年博格达汗在此居住时的大致模样,无数华丽的珠宝服饰及生活用品尽显当年的权利与奢华。这里有八世哲布尊丹巴小时候作为玩具的小蒙古包;成为王汗后,用18只雪貂覆盖的奢华的金帐;各国国王贵族送给活佛的珍贵礼品等。
兑换图格里克(蒙古币)
因我们要去白酒啤酒厂、宝音羊绒衫厂参观,为方便大家购买礼品,翻译“乌日含”带我们来到市内一个官方货币兑换处兑换蒙币。蒙古货币名称图格里克(简称图),当日人民币与图格里克牌价是1:143.6。我们每人兑换了1000元人民币,兑换后拿到手中的蒙币已是143600图了。大家戏称都成 “富翁” 了。
汽车意外被扣
在去羊绒衫厂参观的路上,我们乘座的汽车又一次出现了意外。离开市中心不远的一条小路旁。值勤的交警示意我们的车子停下。原来,交警在例行查验司机驾照。
因昨天的车祸,司机的驾照当时被交警没收了,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不又被交警抓了个正着。交警毫不客气的没收了司机的汽车钥匙,临走还留给司机一句话:“驾照都没有,还敢拉着外国人到处跑!”。
没办法,我们只能在原地等待。一会儿,负责接送团长的“大奔”将客人送达目的地后又返回来接我们。经乌青联工作人员的斡旋,司机在交了罚款后取回了车钥匙。看来乌兰巴托市的交通管理还是很严格、很规范的。
访问孤儿院SOS儿童村
SOS村坐落在市区一座别致的院落中,院内建筑均是木制小房,精巧别致。我们一进院子,就遇到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他们非常友好的向我们打招呼。
院长介绍说:SOS村是世界各国公益机构援建的,从1998年开始建设,2001年投入使用。现有91名(0至13岁)孤儿。共有12名母亲(40岁左右未婚女性),每位母亲负责6-9名孤儿的日常起居。孤儿到了学龄就和当地孩子一样到学校去读书。SOS村为这些孤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生活居住环境。生活在这里的孤儿因他们不幸的身世而“因祸得福”。孤儿院的母亲们,以其伟大母爱,仁慈善良之心,默默的为孤儿们的奉献着。
余团长在参观SOS村后,感叹道:“这里的孩子从这里一旦走出,这里将是他们永久的家,这里的母亲是他们永恒的母亲。当他在社会上有成就时,第一个想告诉的亲人是这里的人,当他们在社会上受到挫折时也会第一个想到这里。孤儿院的园丁们,我们敬佩你们”。
图:SOS孤儿村精巧的木制小屋,每个“家庭”独居一处。
图:SOS村的孤儿。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82个部落,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他都要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举行较大规模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叫“那达慕”。到了清代,那达慕大会便逐渐演变成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民间文娱竞技等庆丰收的大会。
蒙古的那达慕节也是国庆节。日,在库伦(今乌兰巴托)成立君主立宪政府。定其次日为国庆日。 日,蒙古国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蒙国庆易名为“国庆节-那达慕”。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者“娱乐”,原指蒙古民族历史悠久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现指一种按着古老的传统方式举行的集体娱乐活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1922年起,定期在每年的7月11日举行。
蒙古国各地的那达慕不一定都是在7月11日举行,举办那达慕活动在7月份的某一天也是可以的。今天我们要到那来赫区的景点去游览,恰巧赶上那来赫区举行“那达慕”。我们赶去凑回热闹。
那达慕场地设在草原上,摔跤场外扎了许多蒙古包,五颜六色的蒙古包煞是好看。摔跤场上的小伙子们正在热火朝天的比试着摔跤技艺。周围的观众也为他们站脚助威,场面极其热闹。
那达慕场地周围那些不同颜色的蒙古包,是区属单位搭建的,用来招待本单位的人或外来的客人。区青联的负责人领着我们走访了几个蒙古包,主人为我们送上美味的烤肉,端来乳白色的酸马奶酒。
蒙古人酷爱喝酸马奶。酸马奶是一种蒙古人非常喜欢的一种饮料,又叫“忽迷思”,一般都用大桶装。“忽迷思”像是兑水的脱脂牛奶,发酸,奶面上浮着一层奶油泡沫,除了有一股奶香味以外还有一股马匹身上的味道。喝多了可醉人。
图:在那达慕的摔跤比赛,获胜者向大家举手示意。
图:“那达慕”场外的蒙古包
特列尔吉——美丽的草原风光
位于乌兰巴托市郊区的那来赫区,有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特列尔吉。距乌兰巴托70公里处。区青联主席及两位副主席接待了我们。在热情的主人带领下,我们游览美丽的草原,观赏著名乌龟石,攀登秀美的绿色山峰。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秀美风光,美丽大草原使我们深深的被陶醉了。
特列尔吉有两种美味烤肉值得一提。我们参观一个景点时,区青联副主席不知从那里变出来一个黑乎乎的,已被烤熟的,似猫儿一样的小动物。随行的翻译告诉我们:这是“烤旱獭子”。当地的小伙子熟练地用刀切下旱獭的四肢、尾、头等部位后,又从旱獭腹中又掏出许多核桃大小的黑石头,将肉割成一条条,递给我们品尝。我们战战兢兢地接过烤肉,细细地品尝起来,味道还不错。不过烤肉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怪味,也许就这是旱獭子味吧。此景如果是让动物保护人士看到,一定会向我们提出抗议的。
图:烤好的旱獭子
晚上,在蒙古包中主人为我们准备了具有草原特色的“石头烤肉”款待大家。所谓“石头烤肉”就是用一个大的金属桶,将新鲜的羊肉切成小块撒上盐,与拳头大小的石头和去了皮的土豆一起,装入大桶里放在火上烤。大桶有点像我们用的高压锅。肉烤好后,厨师取出食物时,会给每个人一块热石头,每个人都要将热乎乎的石头放在手中快速倒来倒去,这样即可以暖手又很好玩。“石头烤肉”肉味极为鲜美,大家边吃边交口称赞。
图:大盆中放的是烤好的石头烤肉
草原的夜晚格外美丽,中蒙青年欢聚在蒙古包中,团坐在火炉旁,吃着现场烤制的羊肉,品着浓香的酸马奶,喝着蒙古白洒,共同唱起“敖包相会”|“蒙古人”、“草原之夜”等歌曲,半醉半醒之中即欢畅又惬意。
美丽的“特列尔吉”最值得我们留恋的是原汁原味的草原风光,最值得我们回味的是烤旱獭子和石头烤肉,最值得我们记忆的是蒙古包的欢声笑语,最值得我们难忘的是中蒙青年的友好情谊。
参观“老玩童”的“智力博物馆”
城东有一家私人小型博物馆,叫做“智力博物馆”,规模不大,博物馆是一个二层小楼,约有七八间房。主人叫图蒙.奥利机,今年66岁,他读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制作以木扣工艺为主的智力玩具,至今已有48年了。看似简单的木制玩具,每个都有十几道或几十道木扣机关,玩具要按不同顺序将零件组装而成,每个玩具机关都不相同。主人不厌其烦向客人演示着玩具组装过程,组合的过程如同变魔术一般。展厅的墙上挂满了他的素描、水彩和油画习作。展品当中有一件很特殊的展品“一付巨大蒙古象棋”,这付象棋是老人与他的五位徒弟耗用两年时间制作完成的。特别有趣的是黑棋一方是由成吉思汗为首的历史人物组成,而对阵一方是由现任总统那.巴嘎班迪为首的当代政府政要组成。每个棋子体积约有30厘米见方,人物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好客的主人像是一位永远长不大的老玩童。
图:智力博物馆馆长图蒙.奥利机
图:巨大的蒙古象棋。(棋盘上的棋子左侧为现任总统挂率的棋阵,右侧为成吉思汗挂率的棋阵。)
我们的朋友
☆大奔司机“蒙古大叔”
为“团座”开车的是一位非常具有蒙古人特点的大叔,我们称之为“蒙古大叔”。蒙古大叔今年52岁,是为议员开“大奔”的专职司机。接待我们的乌市青联因单位车辆不够用,临时租借了议员的“大奔”。蒙古大叔待人温和,对客人的服务规范并且很到位。蒙古大叔说他开车已25年了,为外国人服务也有10年时间了。他的工资收入并不高,每月收入在6万至7万图之间(约合人民币500-600元),而为外国人服务会有一点小费收入。蒙古大叔车技非常好,客人乘坐他的车感到很舒适。
图:蒙古大叔(左)与笔者的合影
☆会说汉语的小姑娘
在列特尔吉,我们遇到一位12岁的蒙古小姑娘。名叫“其其格”,蒙语意思为“花儿”。见到她时,她正抱着叔叔家的小孩在山间玩耍。我们发现她居然会讲汉语。“其其格”原是北京潘家园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几年前是妈妈送她到北京读书的,去北京时一点都不会汉语,现在她的汉语已经讲的非常流利了,而且略带一点“京味”,属纯正的北京腔。现在妈妈准备让她在乌市读预科,一年后送她到莫斯科去读初中。她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在当地她属于有钱人的孩子。在蒙古,类似这些的孩子很多,多数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有钱人一般都将子女送到国外去读书。
☆那来赫区青联干部
我们去过的那来赫区,是乌兰巴托市三个远郊区青年工作做的最好的一个区,乌兰巴托市青年联合会的干部一般都是专职干部。此外,其它区以下青联工作人员全部都是义务工作者,不拿政府报酬。那来赫区的主席是一家电厂的厂长兼区青联主席,一位副主席是电厂的工程师兼任青联副主席。还有一位极具语言天赋的“小品演员”同是也是区青联副主席。“小品演员”很有意思,在大家相处的几小时内,他不识时机地向我们学习汉语,他不时发出“服务员————”,“没事儿”——等蒙式汉语。带着蒙古音“汉语”常常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短短几小时的相处,大家混成了好朋友。
☆时尚小伙子是我们专职司机
前文提到过两个关于汽车故事的主角,就是我们的专职司机,一位时尚的小伙子。今年24岁,身材瘦高,瓜子脸型一点都不像蒙古人。头发梳理得很前卫,穿着时尚,会讲英语。据说,到青联工作前曾在酒吧当过调酒师。小伙子工作很敬业,服务很周到。
图:时尚小伙子与笔者的合影
☆市副主席阿荣萨其日
34岁的阿荣萨其日是乌兰巴托市青联副主席,全程陪同北京代表团。阿荣萨其日毕业于乌兰巴托一所大家,干练而沉稳,写着一手漂亮的蒙古文字。北京代表团在蒙期间,她非常辛苦,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
☆漂亮的“阿木拉”
“阿木拉”是一位漂亮的蒙古姑娘,她是乌兰巴托市青联的一位工作人员。阿木拉也是乌兰巴托市一所大家的毕业生。活泼、大方而不失稳重,丰满、美丽而不失风度。与其接触常常会被她的青春气息所感染,我们同行的几小伙子善与阿木拉“沟通”,双方经常是连比带划的用“英语”交谈。在访问期间,年青人的欢声笑语常常陪伴着我们。
☆可爱的翻译“乌日含”
乌日含是我们代表团的翻译。“乌日含”蒙语的意思是温暖和煦。如同她的名字一样,乌日含性格温柔,容貌清纯,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
乌日含是一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姑娘,1998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她是单位外派到蒙古国工作的,期限是一年。外派工作期限到8月下旬。
短短几天接触,“乌日含”给大家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一个人担任双方的翻译,工作难度较大,也很辛苦。但她的翻译水平不低,连大使馆的文化参赞都称赞她翻译的很到位。
乌日含很爱笑,脸上的表情极其丰富,很动人。大家相处几日后,颇此间越来越熟悉,大家时常开些玩笑。团长笑称她肤色有些黑。她忙解释说:“这是学车晒的”。原来在接我们这个团的前一天,乌日含刚考完车本。蒙古前些天太阳一直很“毒”,经过“毒”太阳的处理,乌日含“变黑”了。
从“乌日含”那里,我们了解到关于蒙古国的许多细节。
90年代初蒙古国社会变革后,民主和私有化成为政治经济改革的主流方向。私有化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失业比重加剧。人们从计划经济模式下单调生活,逐步转变到现在欲寻求多方面发展状态。青年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遍布街上的酒吧,和追求时尚的年青人身上,就可以看出人们追求享受,追逐时尚,寻求发展和变化的欲望。
蒙古现行的语言为“新蒙语”,即蒙文的字母用的俄文字母,发音是蒙古语加上一些俄文发音,卷舌音很重。如果内蒙古人与蒙古人交谈只能听懂60%。
年青人晚上一般都会去酒吧去喝酒,当地年青人只要有钱,就会去酒吧。蒙古国属五天工作制,周六、周日休息。公休日,有车一族全家出动,驾车去郊区休息,支起帐篷,一起享受大自然。
蒙古人的心态很好,他们不会因事业上受到挫折或遭到不幸而一筹莫展,一切都看的很开,很实际。乌日含说,蒙古曾有一位前总理,在选举失败后的第二天跟没事人一样,没有任何失落感,找事儿干做生意了。
在蒙古学车很便宜,一般需花费45天的时间,约花费1000人民币。市区交通管理还算严格。
城市治安还算可以,但晚上有时也有强抢之事发生,抢劫者一般不抢女人,因蒙古人比较尊重女性,但当男人晚上行走在大街上时,你可要当心了。
蒙古男人比较自由,不受任何人限制,可以随意的喝酒。夫妻结婚后,因丈夫的原因离异,妻子一般也不要求丈夫赔偿,自己独自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我们同行的小伙子笑称:“蒙古真是男人的天堂呀!”
图:女朋友们的合影(左起:乌日含、董华、阿木拉、阿荣萨其日、常蓉、韩正贤)
图:周末在景点内支起小帐篷度假的一个蒙古人家庭。
在乌兰巴托购物
乌兰巴托市中心有一座百货大楼,主要街道上商店也是一家连着一家,以经营服装、日用、食品为多。超市也多,规模不大,货物丰富,还没用上条形码扫描结算。百货大楼我们在购买了一些高档纪念品,酒、烟、食品等。
在我们兑换货币地方,三楼有很多经营小商品和礼品的商店。经营的都是具有蒙古特色的商品,价格比较便宜。我们购买了一些纪念品。
半天的购物,我们发现乌兰巴托市最值得购买东西:货真价实的羊绒及皮革类产品,如羊绒衫、驼绒衫、披肩、裘皮服装及制品等,具有民族特色皮质纪念品,如皮质酒壶、皮质拖鞋、皮画、皮质钥匙扣等,味道纯正的奶制品,如巧克力、奶制品等。
乌兰巴托市青联在“快乐老家”为我们饯行
乌兰巴托市青联饯行晚宴在设在一家新开业中国餐馆“快乐老家”。这是离开乌兰巴托市的最后一餐。
“快乐老家”是由天津市一对兄弟开办的。除了老板、会计、厨师外,其它人员都是当地蒙古人。这家餐馆以经营川、鲁、津味特色菜为主。餐馆约1000平方米,11个雅间,餐具、厨具和设备全部来自中国。生意还不错。
中餐馆在乌兰巴托有100多家,街上随处可见中文的餐馆招牌,四大菜系都有落脚。老板介绍说,吃中餐在这里算是奢侈的消费,很多棘手事情,吃顿中国饭就解决了。有的人开饭馆的目的不为赚钱,而是行方便。
中国人在蒙古做生意的人很多,多数是做餐饮生意,也有做服装贸易生意的。在世界各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中国人。
国内手机在蒙古使用,如不开通国际通话业务是无法与国内通话的。由于蒙古国近期举行议会“大选”出了意外,市内电话网络不好用,呈半瘫痪状态。来蒙古后我们购买了1636电话卡,但一直无法打通国内电话。真巧,我们终于在“快乐老家”打通国内电话。在乌兰巴托市使用1636电话卡(3000图/张)。在高峰期(13点以后)打电话就贵一些,约1元人民币/1分钟。低峰期打电话很便宜0.30元人民币/分钟(1点30至次日13点)。
7月6日, 蒙古朋友及大使馆的同志赶来为我们送行。蒙古时间13点30分,北京青年联合会赴蒙古访问代表团乘CA902航班返程北京。
六天的访问,时间短暂,令人难忘。蒙古之行掀开了北京——乌兰巴托两市青年之间友好合作新的一页。蒙古之行让我们结识了许多年轻的蒙古朋友,领略了北国的美丽风光,带着蒙古人民的友好情谊,我们告别了乌兰巴托。
我们相约不久的将来北京见。(全文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带一路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