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学数学证明题怎么做做啊?

如何把会做的数学题做对,保证不粗心?
我的图书馆
如何把会做的数学题做对,保证不粗心?
【薛卫东的回答(153票)】:
请题主及其他被粗心困扰的聪明孩子忽略“天赋”之类的悲观看法。
我就是一个高中数学经常粗心,但是经过自己的训练、总结、改进,最后在两次高考(含复读)数学中都基本没有犯粗心错误的人。说“基本没有”是因为无法查卷,不能完全确定,但靠估分可知。08年全国卷一 127分,09年全国卷一 137分。
我解决“粗心”的核心思想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犯过足够多数学粗心错误后,就能感觉到“粗心”并不是一种本质原因。它至少还可被细分为这几中:
1、看错题目粗心
2、简单经验性计算粗心,如3+7=11之类
3、考虑不周全粗心,未考虑到题目的多种可能
4、做题习惯不够好,如三角函数应该先平移后伸缩(反之则要乘以w)
5、简单做法未想到,导致未做出
等等,聪明的孩子应该会自己总结的更好,哥毕业5年了,很多记不太清楚了。
我们需要对每种粗心都对症下药。
1、看错或未看全题目粗心:一般都是因为①注意力不集中 ②情不自禁看太快(可能对题目表述太熟悉,似曾相识,所以一目十行)
解决办法就是:①爬得离试卷更近一点(相对于舒服地坐端正),以求更集中注意力 ②将每个要点都画线,并且标上①②③,一来减慢读速确保每字都能看准,二来方便检查时回顾
2、简单计算性粗心:一般是为数不多的习惯性粗心,这种粗心是有限的。比如3+8就不会算错,但3+7就会,或者是潜意识中认为y=sinx曲线是半圆形的弧度(其实是很扁平的),都可能是源于错误的深刻印象
解决办法:①多做题,多汇总类似错误(汇总到一个本子上,可以集中看),尽量高考前可以把这类粗心都遇到 ②每次考试前都要认真看,用心读,以图纠正印象
3、考虑不周全粗心:比如未考虑到k=0情况,△≥0,判断q是否为1等情况。一般都是经验不丰富,印象不够深刻。往深了讲①学习初期习惯不好,对特定题型未形成考虑周全的习惯 ②记性差,并放纵自己记性差 ③不常反思,在考试前不整体巩固以加深印象
解决办法:①多做题,汇总自己考虑不周全的情况,按模块汇总分析。如函数、排列组合、解析几何都单独汇总,并归纳出易错点 ②多巩固,多练习,努力建立看到某种题型,即要注意某几个危险点的条件反射(像巴甫洛夫学习训练自己) ③经常回顾
4、做题习惯不好:比如算函数解析式带定义域的习惯,先平移后伸缩习惯,概率题目先想清楚再写的习惯。
解决办法:①不断汇总、整理坏习惯(写出来) ②多回顾
5、简单方法未想到:主要原因①训练不够,并且缺少总结 ②敏感度不够,条件反射不深刻。比如在三角函数题目中对1+sin2x=(cosx+sinx)2形式的敏感性,决定很多题是否能解出;解析几何中,判断大于/小于的题目,多于△或二元一次整式联想
解决方法:①多做题,多汇总错误,做出自己的反应机制汇总 ②多巩固
上面是细节上的建议,大一点的建议有:
1、买20个小笔记本。每个需要总结的地方,都用一个单独的笔记本。聪明的孩子自己会感觉到这种需要的。比如数学上,至少可以有:①每次考试的一个总结本,记录每次考试分数,应该考多少,错题有哪些,什么类型的,该怎样避免等等 ②记录同类错题的本子 ③公式、定理本子,专门用来巩固基础。等等。要认识到做总结的重要性,并为自己创造好的解决条件。
2、整齐的草稿纸。
3、遇到不该犯错的问题,多反思。这种反思都不太花时间(成绩好,错题少的情况下),吃饭排队时,上厕所,睡前都反思一边,这样折磨自己几天,记忆会深刻起来。
4、多回顾,多自测,短时间高频次回顾粗心总结。
5、留出时间检查。我几乎所有数学考试(含两次高考)都是看一眼,然后直接放弃最后一题最后一问,或者写出基础的得分步骤不再深做,然后用15分钟左右检查。一方面是确实能力有限,做不出来;另一方面检查能很有效找出错误,若有粗心,时间性价比则很高;另外也避免懊悔。
一些关于粗心的思考:
粗心本质就是“认为本应做对的,但犯了错误”。但是否本就能做对呢?可能并非这样。
不知道粗心和早期教学质量差,或者学习习惯差是否有关。那些3+7=11的错误印象,可能都是早年自恃聪明,过于自信,所以对学习漫不经心,对错误轻描淡写造成的。
不知粗心是否和内心不纯净有关,杂念太多,思维就不够集中。不知不粗心的人,是否内心纯净,不闻窗外事。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风动CJP的回答(504票)】:
题主,有句话不知道我当讲不当讲,虽然它和主流观点相悖,但确实是我在那么多年学生生涯后的彻悟,那就是——细心,更多的是一种天赋,每个人细心程度的上限差得很多,而后天的努力,对细心程度提升效果甚微。
为什么说这和主流观点相悖呢?用Bing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一条符合的结果都没有……一条符合的结果都没有……
这个结果是预料之中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你应该变得更细心点”“如何更细心”之类的论调了,好像只要一个人努力一下,就可以杜绝粗心了。
如果你真的相信粗心可以通过努力改变,那你可以看这里:,这个回答非常详细,而且看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虽然我认为那只是一大锅鸡汤罢了。
接下来我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为什么说细心是一种天赋
既然我无法更细心,我该怎么办
——————————
【上】为什么说细心是一种天赋
我们一般认为,细心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现,而注意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这种说辞并非没有道理,通过一定的训练,我们能提高注意力,这在儿童时期特别有效。但是,一旦过了智力发育的儿童时期,要通过训练来变得更加细心,可就难了哟!
你想想啊,高考,可是我们准备了12年的考试,我们反反复复训练了很久很久,而且,谁敢在高考考场上不集中注意力?但是,答案一下来,因为粗心犯错的人还是有不少吧!这些错,真的全都是因为紧张吗?
并不是这样,真实情况是:细心的人恒细心,粗心的人恒粗心。
这里我举三个例子,我自己和我的两个同学。
我,从来不是一个很细心的人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开始参加竞赛,一直到高三才结束。且不论竞赛成绩如何,有一件事一直很困扰我:在初三以前的竞赛中,大部分情况我基本会做所有的题,但是,每次比赛我都会因为粗心做错一两道题,只有一次真正拿了满分。
我当然很苦恼。非常想解决这个问题。我高中做的就是关于如何杜绝粗心的:
但是结果是悲剧的,我很努力,但粗心的毛病从来就没有解决,直到大学阶段,因为粗心做错题目还是有不少。
我的ex,很少因为粗心犯错
在我眼里,她不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很难的题,她做不出,很巧妙的题,她一般没有思路。但是她的考试分数总是极高的,考第一名是家常便饭,就连高考也只比状元差了4分而已。究其原因,是因为会做的题,她极少犯错。
有一次我问她,你那么细心是怎么做到的,她回答:“我也不知道,我没有经过什么特殊的训练,我就是一道道题做下来了,然后就做对了。”
我一个很厉害的同学的悲剧故事
我有一个同学,他的竞赛实力非常厉害,因为我们不会做的题,他基本都会做。他很努力,刷了很多题。
但他的竞赛成绩惨不忍睹,比我还惨多了,最后也没混到省一。
我们小心翼翼地问他为什么,他哭丧着脸说:“哎,那些简单的题,我总是犯错,我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明明我已经很努力了。”
——————————
其实看了那么多故事,我对“努力让自己更细心”还是抱有一点期望的。直到我进了大学,某次夜聊,我和室友说,这次考试我又粗心做错了两道题,然后,他说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风凉话:“这么多年了,我一直都无法理解,会做的题,不都应该做对吗?粗心,难道不是因为学得不扎实?”
是啊,我数学学得不扎实,所以有时候,
的平方,我会算成
;一元三次方程,我会认为只有一个解;甚至,
有时候我会算成2!(以上情况都是我在某次竞赛中犯下的真实的错误)你们这种有着细心天赋的人,又怎能理解这些!
自此,我终于相信了,细心,就像智商一样,真的是一种天赋。每个人的细心程度,真的是有上限的,这个上限,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下】既然我无法更细心,我该怎么办
既然提升自己的细心程度已是奢望,我该怎么做呢?
四个字:开源节流,先节流,后开源。
节流——尽可能让自己的细心程度达到上限;
开源——提升自己的解题速度,来得到检查的时间;
(1)尽可能让自己的细心程度达到上限
一个人的细心程度是有上限的。但是否达到上限,取决于他自身。
奇瑞汽车自然不如法拉利那么好,但是如果把奇瑞汽车努力开到最快,在法拉利汽车慢悠悠地行使的时候,它也是能比法拉利快一些的。
控制自己的作息习惯,在考试时能达到适合解题的兴奋状态。这不是一句废话,它是最重要的。可能比其他因素加起来还重要。注意休息,不要疲劳答题!
考试前,给自己一个时间预期,并不断调整,找到自己的节奏。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某科的一套卷子一定做了很多遍了,题型什么的一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所以,给自己弄一个时间分配,比如选择题花多少时间,填空题花多少时间,计算题花多少时间,等等……做得快了,强迫自己慢下来;做得慢了,尤其是一道题卡住了,及时跳过。(这条对学神不适用)
整齐而规范的草稿纸。因为看错自己写的草稿而做错题实在是太冤枉了。打草稿也不能乱打啊。比如A4的草稿纸,可以像下图一样地折成8块。
千万千万,不要轻视自己熟悉的题目。很简单的道理: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2)提升自己的解题速度
提升自己的解题速度,简单地说,就是提高熟练度。
提高熟练度,无他,多练习,多总结。
多练习,形成思维模式。
多总结,整理思维模式。
由于时间是有限的,两者是需要平衡的。善于总结的人,不需要太多的练习。
至于总结知识点的方法,各种资料太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不过需要注意两点:
(1)要自己的整理——不要看了别人整理的结果就以为自己懂了;
(2)要整理自己的——自己做错的题更有价值,错题集是必要的。
提高熟练度对提高正确率的帮助,并不是让自己更细心,而是让自己有时间检查。
简单的道理:一道你会做的题,如果你有90%的正确率,那你再换种方法做一遍,如果把两种方法视为独立事件,那你就有99%的正确率。你提升了9%的正确率,并不意味着你更细心了,而是因为你做了两遍。
抛砖引玉地提供一些方法:
如果你没有足够快的速度,不要检查每道题,挑你最可能做错的题来检查。
多检查选择题和填空题,因为你看不到步骤,而且错了就是零分。而解答题,你看得到步骤,粗心的概率会小一些,而且错了也有步骤分。
特殊值检查法。有些题,尤其是写通式的题,你不必再做一遍,带入几个容易计算的特殊值,如果结果是对的,那你做对的可能就很大。
最后,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了一切,还是因为粗心做错了题,别灰心,记住:
细心是一种天赋,你已经努力地发挥了自己的天赋,你没有遗憾。
【细心是一种天赋,而认真是一种选择】——曾加
【老王夫子的回答(23票)】:
1、粗心从来是借口;
2、细心可以培养。
高中没教过,一直教小学和初中的课外数学,说实话,很多家长来到课外机构有很大一个目的就是增加孩子做题的正确率,提高学习成绩,粗心、细心的问题也不知道被多少家长学生问过,但问题容易回答,其实最难的是操作,我可以告诉你方法,你是否能实行和坚持呢?TSAQ
第一条,教育中很多事情都会归因于主观因素,最常见的即为粗心,其中包含着一个浅显的借口“不是我不会做,而是粗心了,只要认真一点,我一定会做!”典型的将错误的发生归因与偶然,而非常多的人还是会用这样的借口,原因呢?人都会犯错,这是一条无可否认的借口。但如果不能探索错误发生的根本原因,每次都粗心,慢慢的就会养成“习惯型粗心”,到时就会有另一个借口“我一直是一个粗心的人。。。。”
所以请主观重视粗心,每次出错一定要寻找错误内在的原因。总的来说,会的东西做错有如下两个原因:1、知识的理解出了问题;2、操作过程出了纰漏。这里就不展开了,我想重点说第二条。
楼上的很多回答说,细心是一种天赋,看上去很对,其实经不起推敲,比如,细心是由大脑的哪一个部分控制呢?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提高指导意义接近于零,想象一下,一位老师对你说“你就这样了,细心是天赋,你没法提高了。”会不会想西红柿扔他一脸。
(天赋论和发展论在教育中本来争论就很多,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肯定天赋的存在,但教学中一定用发展论来指导教学,一定坚信每一位孩子都是可以成长的更好的,帮助个体完善才是教育的目的)
那么如何提高细心?这里我说一个非常可行的方法——流程控制。将解题的流程依解题步骤细分,对每一个步骤实行分段责任制,分别对每一个过程进行检查。
举个例子,所有初中过来的同学都知道解方程的5步: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及系数化为1。那么请看下面的方程
,两个方程,大家觉得哪个错误率高?
我们在考试中做过统计(以下数据是一次考试的统计,样本大概500人左右),第一个方程的正确率有87%,而第二题正确率是62%,明显第二题更简单吧?但第二题做错的更多,原因何在?因为“粗心了!”
其实是因为第一题大家往往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做,而第二题那么“简单”,直接看就出答案了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所谓流程控制就是每一步操作都完成相应的工作,越是自我评定不细心,步骤越要细致,然后对每一步进行相应的检查和验算,必然会大幅提高正确率,坏处是开始的时候速度会减慢,但相信我,这个做题的方式对今后的学习帮助非常大,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也非常大。
再有就是坚持,每一种习惯的养成绝不是2、3天能实现的,半年、一年应有成效,能坚持一生,才会成为一个细心的人。
------------------------------------------------------
再说一个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到政府办过事情,相信都有一个体验,流程繁琐到不行,其实想一想很简单,政府办事是有责任的,那么他们会将流程细致,然后责任到人,减少错误的出现。
据说外企的工作也是非常细致,道理应该相同。
并不否认人会犯错,但人高明在会想办法阻止自己犯错。
【哈哈的回答(5票)】:
考试的目的不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作答,而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分数,因此,为了争取后面解答题的时间而刻意压缩前面选择填空题的时间是一种
极!其!愚!蠢!的!行!为!
极!其!愚!蠢!的!行!为!
极!其!愚!蠢!的!行!为!
因为很重要,所以重复三遍。
一道10或12或14分的大题,你可以得到0-满分的任意整数分数,但是选择填空,也就是俗称的小题,只有0或5,也就是说,大题得分比小题容易的多的多的多,大题不会做,列个方程也能混些步骤分,小题只要你的结果不对,就什么都没有了。
你所说的不细心只是因为你对所谓小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欲速,而未达,解决方法一如前面多位朋友所说,放慢速度,保证做一道对一道,做10道对10道比做20道错15道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考试答题要有层次,先用少量时间浏览全卷,根据自身情况分出“简单、必须得满分”,“略难、争取得满分”,“较难、得一分是一分”,“很难,放弃”等若干层次,答卷顺序层层递进,这样即使时间不够也不会有什么遗憾了。如果你有140+的实力,这一套方法意义不算太大,但如果你的目标不是140分以上,还总想着要答完全卷给自己一个“不造考啥样,反正全答满了”的心理安慰,那就是得(愚)不(蠢)偿(至)失(极)了。
小妹妹,人生难免取舍,放弃也是一种美。
【黄钰琪的回答(74票)】:
泻药。不打算讲很多人鼓吹的学习方法。
我真的只能说你练习实在是太少了。除非你像希尔伯特那样可以提出推动整个学科发展的问题或者你已经开始做科研了,否则所谓的思路一文不值。有句老话也可以这么套用,就是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math. 数学对于文科来说是大拉分项目,多多练习,绝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个问题。很多事情就是要你投入精力的。平时练习的时候,看着觉得有思路了,一定要算出来;推出一般的公式了,一定要勇于代入几个特殊值求证;证明与计算中的分类讨论一定要确保自己的情况齐全。你做而不做完,有思路而不做到底,正确率永远上不去。中学时代没有所谓的“数学思维”这种东西,数学就是要靠不断地练习与近乎于偏执的完美主义才能好好掌握的。
所谓艺高人胆大,我们称之为游刃有余,背后都有多年的蹑手蹑脚,都有多年的磕磕碰碰,都有多年的力不从心;而你现在求快,我只能说是作死了。
五三搞起,记得做完题目看完答案后,答案放一边,从头到尾从新算过,证明计算一行行全部写清楚,不偷懒。少女我相信你
【EphoneChan的回答(75票)】:
细心、粗心确实不是天赋的问题,而是熟练度和思维习惯的问题:
1、细不细心和熟练度有关。小学时很多人连“9+2=____”都很容易算错,但到了高中再粗心也不至于算错了,无它,熟耳,熟练到可以跳过掰手指算的过程,直接得出结果了,此称“化境”。
2、按部就班解题的习惯能避免紧张、疲惫、忙乱等特殊状态下出错,这就是人类制定那么多操作流程的意义之一,如果只看到结果,就觉得“这人很细心”;而以为自己很聪明、很熟练而跳步骤解题,如果遇到未达“化境”的题目,就很容易出现所谓的“粗心”。
所以要避免“粗心”,最好的办法是按部就班地解题,通过反复练习,让自己进入化境。
【白如冰的回答(24票)】:
换一种方法检查
【seasonTime的回答(1票)】:
从我的经验来看,一般因粗心出错的地方往往会在两个方面:
1,跳步骤。很多时候自己脑子里似乎满满信心地确定这个地方就是这个样子,然后在脑海里完成运算,写到卷子上。这种情况下对于非大神级别的我们其实是比较容易出错的。
这种情况下,要多些耐心,不要急,在纸上完成运算。好习惯是平时慢慢养成的,而且量变引起质变嘛,熟能生巧,到了一定程度,即便是心算,也不容易出错。
2,精神不集中。脑子里并不是集中在题目上,可能手上写的是A步骤,但脑思维已经提前进入到B步骤中去了。这种情况往往会发生在题目一看比较容易或者非常难的情况。对于前者,往往是因为比较高兴,而对于后者,也可能因为信心不够,生怕做不完却又十分想做完,所以脑子想法“超前”。对于这种情况,我当年的做法是,时刻告诉自己要淡定,毕竟平时不是高考,即便考了700分也上不了清华北大,即便考了400分也不会被退学。这么说有点夸张,但道理是简单明了的,平时的考试是用来发现不足的,进而用来增强自信的。所以看重自己的不足,看淡自己的排名,分数。
当然,一切都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既然距离高考还有时间,从平时就保持良好心态,扎实自己的基础,进而提高。
【骆启明的回答(13票)】:
两个方法搞定:
做完一题之后马上再做一次。两次答案一致则进入下一题。在贴纸上总结出注意事项、常犯的低级错误,贴在桌子上。见 :「逐字读题
解题: 把已知放在纸上(不要光凭心算,在演草纸上展开自己的思维过程,一目了然) 原形表达(按原公式的顺序表达出自己要的式子)
回顾: 问什么 答全 有效数字 约分彻底 未知字母(做完题检查答案表达式中是否有除已知外自己设出来的未知字母) 单位 示数为小数(电压表之类的示数不能写为分数) 已满足的条件勾画出来(避免漏掉条件)」
以上文字(除了括号里的注解)抄在纸上贴在自己能随时看到的地方,平时就坚持注意这些,习惯后就可以把它撕了。引号里的内容(无注解版)就是我当年写在贴纸贴桌上的,至今还放在我的笔袋里……
以下为捎带福利:
解决自制力问题的通用思路:放弃自制力。
【郭莹莹的回答(5票)】: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我最敬佩的是我高中时候的数学老师。尽管我的高中数学知识已经忘光了,但他随口讲述的一些东西至今记忆犹新。
有一次,他提到粗心这个问题,观点大致是这样的:真正因为粗心导致的错误是极少的,大部分不应该犯的错误,表面上看是粗心,实际上反应的是你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靠。
当时不觉得这话有多少道理,这过了十多年,反而慢慢咀嚼出味道了,这部分是我加的分析:你现在做1+1肯定不会错,九九表也不会错,这是因为这些知识在你心里已经融入血脉,根深蒂固,熟极而流,遇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本能反应,几乎不再需要“主动”地去思考。而回忆一二年级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已经“学会”,但还是会因为“粗心”做错这些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那时候的你并不能说没有掌握,甚至也已经背下了九九表,但是总是因为粗心错,为什么?就是因为当时你对它们的掌握没有达到现在这种程度。
现在遇到的,其实是同样的问题。你已经了解了,学写了,掌握了这些知识,但是程度还没有到“基本不犯错误”的地步。粗心只是表象。要想避免粗心造成的失误,一是加强检查,二就是多加巩固。如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想上一想和想也不想,还是很有差别的。
除了巩固知识本身,还需要熟练的是做题的流程,思考的顺序。老师经常提什么关注点啊、注意这里啊、看见什么就要想什么啊,都是在培养你的思维方式。然而很可惜,至少在我的学生生涯里,以及这几年接触到的情况,老师很少有专门的成系统的思维培养。
比如“3&9是真命题”这道题,并不需要完整地去想3&9不是真命题所以错,而是分成几个部分,“3&9”非,真命题是,一非一是选错误。这个思维过程一开始可能比较别扭,但是熟练了的话,会超过正常解题的速度。并没有最好的顺序和方式,但是你可以慢慢养成属于自己的方式,加快思考过程,而成型的流程也是正确率的保证,它能帮助你减少因为每次思考的失误。其原理,大概就和以前一个人做一件物品,大小不容易统一,时间也长,而分工合作流水线之后,效率和质量都提升差不多吧。
我高中成绩平平,大学混日子去了,直到工作几年后,才开始慢慢接触思维啊逻辑啊方面的东西,觉得对自己很有帮助。这几年的考试,但凡我想要拿到证书的,都拿到了,而且对学习新东西很有信心,思维的培养功不可没。
再补充一下,有些看似你“粗心”造成的错误,其实是命题老师有意设计的陷阱,完全是针对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弱点进行“诱导”。如果能够提高思考的层次,多想想这道题为什么这么设计,尤其是选择题为什么会有这几个选项,老师想的是什么,也会避免踏入老师的陷阱呢。
【我姓何的回答(3票)】:
什么细心程度是天赋,全是胡扯。
粗心做错的题分两类,一类是出题人挖坑等着你跳那种,这种你需要多做题,扎实基础,不要轻敌;
一类是自己犯二,把3&9看成真命题,3*3=6等,这种需要你每一步都怀疑自己,瞬间多角度验证,注意不是重新做一遍,而是每一步都多角度验证。如果你在写3*3=6的时候想一想还有哪两个数相乘等于6,或者两个3相加等于多少,你就会发现自己犯二了。
养成这种习惯之后,你会发现,思考到动手写答案的过程中,你的大脑好多时候是没用利用起来的。思考的时候不会写,写的时候大脑又几乎放空,别人考完试要虚脱一般,你考完试还能活蹦乱跳去对答案,这能一样么。
如果这都是天赋,天赋的门槛也太低了点。
【惨死在网吧里的回答(2票)】:
高中的时候常犯这样的错误,后来数学老师叫了个方法:一步一回头。
算一步,看一步,确保你没算错,然后进行下一步。
优先把会的题目全部作对了再去考虑大题目。
【vvsun的回答(1票)】:
不存在细心不细心 就是能力不够
都十几年考试这点问题还没想明白吗
你去做最简单的 1+1 2+2看看会不会粗心犯错
情况往往是当你在做有挑战的 需要集中心智的事情 你的心智大都用来应付挑战的时候 你会“粗心”犯错 忽视细微基础的
最高票的2乘2等于2 我也这么错过 不止一遍记忆犹新
其实就是能力不够 无法覆盖全部需求
就像计算机内存不够 还分了绝大部分内存给PD 或者VM这样的虚拟机应付用户需要 就不要怪原来的系统卡无法及时正确的响应了
怎么解决? 我也琢磨了很久 最后只有一个方案
无他 手熟尔
见过有人逼迫自己用一半时间完成考试并做大量的练习 一开始得分确实超低 所谓的粗心不细心也很多 然而慢慢的 他确实得到提高 到后来 他已经可以一般时间完成各种高考模拟卷或者各省真题并且正确率分数有保障了相当可以了 这时候他已经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 他的专注能力 数学思维 高度的运算处理都得到极大提高 就如同计算机升级了一样 会不会还有粗心? 可能还会偶尔有那么一两个 但是和昔日的老旧计算机不可同日而语
这道理初中数学老师就告诉我了 可惜高三之后才想明白
一些人还停留在有过多的“粗心”的资源不够的层次 要加油达到那种已经有熟练度做题就像摸钥匙开自己家门一样的得心应手层次才行 到那种时候 你的硬件已经升级了 自然不会因为内存不够而运行不畅
【冯国添的回答(1票)】:
先来占坑,主要观点: 错误原因: 1、题目坑人 2、自己粗心 3、不良习惯 解决办法是: 1、梳理解题结构,有效组织信息 2、常见错误归纳与检查 3、习惯形成与心理调适
先看第一类,题目坑人
这种基本上坑的方式你要做错题集,而且要归纳和找出出题者的规律,千万不要只抄下来没了后面总结,不然你这个错题集白做了。还有一种情况是题目信息量太大,人的作业记忆不够用了。所以经常出低级错误,比如一个几何题目其中有二十多个计算和证明步骤,很容易搞错一点一道题全错,那么就得把按照题目的解题思路划分几个里程碑分裂为几个子问题,每个里程碑定了之后只专注子问题做出来以后检查再往下一步走,这样不仅有调理而且书写组织速度反而更快做起来更安心的。
第二类自己粗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聪明人头脑快特别粗心,有些人注意力不集中总犯错,好了,不管你什么个人原因,但你自己犯的错误不会超过很多类吧?我的经验是:计算错误,单位换算,看错数字条件,写错内容这几类,往下还可以归纳十几类,覆盖了粗心的95%情况,我就是在考试的时候在练习本上写出这五个,做一个题目这五点都检查一次,之后一次过不再检查了,这个给我更大的帮助是考试策略上心理安慰,当然实际效果也非凡的
第三累不良习惯,主要是个人在自律性和意识上的问题。比如很多聪明学生打心眼里看不起计算和步骤繁琐又没技术含量的题目,但总是阴沟里翻船,比如有些学生根本害怕考试,总想逃避缺乏求胜心,还有的是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步骤和方法,因此行程了很多坏习惯,比如写字潦草,做题格式很乱,写作前不拟立提纲和定子框架和素菜写到那里算那里,必须养成好的牢固的考试习惯,才能不犯低级错误啊!手机码字,太多不说了。。。
【EnzeWang的回答(1票)】:
保证不粗心这种事情很难,很费精力。所谓粗心,在我理解是当大脑的能量不断消耗后,处于疲劳状态,导致思维过程和质量受到影响造成的。当然在一些事情上也有可能是根本就没有想去使用脑,俗称“没走心”。不过在考场上应该是前者的情况多一些。所以想做到事事不粗心是非常难的,题主目前应该只是想保证考试不粗心,难度会稍微降低点。
因此,保证不粗心绝不是一个短期可以实现的目标,除非真的是没把考试当回事。
直观的看,可以做的有以下几件事:
1. 提升大脑能量总量or能量效率
平时多想多看,形成比较体系化的思维,总之,把脑袋当身体一样锻炼。
2. 降低考试题对大脑能量的消耗
在考题难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把基础运算和基本题型固化成不太用脑的情况。例如无论如何疲劳,计算1+1都不会出错,因为1+1对于你的大脑来说消耗微乎其微。通过训练和记忆弥补能量总量的不足是比较常见的方法。不过这种固化的模块一旦拆分不当,就可能出现由于思维定式而导致的错误,有利有弊。
3. 短暂提高注意力
对于重大考试,在考场上努力集中精神,让大脑超负荷运转,可以获得短暂的收益。
【王长安的回答(2票)】:
我说句不好听的话,别想了,就是能力不够。
如果做题没有地图全亮的感觉,只有边走边开地图的感觉,那就多去庙里烧烧香保佑自己好了。
【雨疏的回答(25票)】:
高三了还这样只能说明基础不牢,我从来都认为在学习中“粗心”是个伪命题,是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借口。还有半年,直接把高考数学上140的方法告诉你。
2011年参加高考,不知道如今高考的是否还是这样:12个选择每题5分,4道填空每题5分,6道大题总分70,满分150。
想上140只能错选择或者填空的最后一题(大多是难题),以及最后一道大题的最后一个小问。
首先是心态,一定要记住:
选择和填空错一道等于半道大题白做了
选择和填空错一道等于半道大题白做了
选择和填空错一道等于半道大题白做了
因为重要说三遍。
题目没有谁比谁重要,选择第一题错了也是5分就没,你最后一个大题最后一小问做对了都补不回来。要对每个题都产生敬畏感,有了这种心态你还敢不认真?
其次是练习,在精不在多:
我反对题海战术,做10道本来就会的对10道还不如认真做4道经常错的。
所以练习的重点是要巩固自己薄弱的题型。
所以练习的重点是要巩固自己薄弱的题型。
所以练习的重点是要巩固自己薄弱的题型。
证明题总少步骤就练证明题,求导总求不对就练求导,圆锥曲线题也是同样的。多练自己错的,才能减少错误率。
最后,学会总结,错题本非常重要。
学数学错题本绝对是神器,错题本就是整理错题的地方。把每道错题抄下来,经常做,反复做,每次模考前看错题本,不要嫌麻烦,这是提高分数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这样练习下来你就有题感了,有时候算得奇怪自己就知道了。比如圆锥曲线第二问约不掉K的四次方什么的,算出的结果奇怪什么的,这些都是在有效的练习后拥有的技能。
这些方法写到杂志上我还能赚稿费,现在完全免费给你,结合自身情况,批判地看待,用不用看自己。
祝题主考上理想大学!
【许晓风的回答(6票)】:
我有个几乎不错的方法,但我怀疑你能否用得上。
我考试的时候几乎每道题都用两种方法,答案一致就过,不一致就重新算。
这种方法的前提是: 1,做题足够快;2,做题一次性正确率比较高,否则每道题都找正确答案,时间肯定不够。
要实现1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多练习,这也是我赞同另一个答案的原因;要实现2就是平常练习时不可点到即止,尽量找到多种方法解题,一旦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一定要刨根就底,找到自己解题思路中错误的地方。
【陈翔宇的回答(6票)】:
我记得我高中,尤其是理综,做题速度不快,但是我总是做多少就得多少分,数学只能做140+出头的题,最后得到135+;物理只能做117左右的题,最后得113+……有一次老师在卷子上写了一句“正确率好高啊”……
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粗心的人,但是在做高中题目时,我真的是做一道题检查两遍最容易错的地方,确认无误后才到下一道题……
这样做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以后做任何事情总要再三确认,或者多方法副证后才能放下心来——做得好,这叫靠谱;做不好,这叫磨叽/肉
从侧面也反映了我是一个“保守”、“输不起”、“不敢冒险”的人……现在因为这个性格上的弱点吃了不少苦头……仅供题主参考吧
【欧文的回答(5票)】:
不邀自来。
根本就没有粗心这回事好不好。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跳水运动员要参加半年后的比赛,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动作,也练了几次。有那么一两次很标准,有几次有失误,不过他认为自己比赛时就能做到。比赛很快到了,他站在跳台上很紧张,结果当然失误了。离开赛场时他说:“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紧张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想?
估计你会喊起来:他练得太少了!当然会失误!
甚至你会说,这个故事太荒谬了,运动员不会这样的!
所以说作业或者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练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够熟练,准确率低。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是: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作对吗?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不是。为什么呢?
第一,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做题前,不要太急,保持好的状态。先用“过电影”(像看电影一样一幕幕回忆知识点、解题思路)的方法复习一遍老师讲的知识点、解题的思路,实在想不起来的翻看笔记本来加深记忆。在老师讲授知识点结束的10分钟到一个小时内,进行抢救性的复习,对做题很重要。做题前反复想象解题的技巧与思路。
第二,基本概念不清
还有一些题目,你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你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所以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举一反三,这时会发现你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解决:1、理解概念。2、做题前,审题至上。多读题,弄懂知识点,考的是哪个概念。和概念有什么联系。3、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这也是教学相长的意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第三,准确率不高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你是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所以如果平时单元的作业100题总要错3-5题,考试的出错率基本会翻2-3倍。而概率因素导致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
解决:要整理错题集。由于马虎,经常出错,但对错误又不认真分析,很难吸取教训。很多人改错题时,并不是找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错的,只是把错题从头到尾再做一遍,蒙对了完事,这样改错题实效不大。把所有的作业、练习、考试中的错题原封不动地抄在《错题集》上,留下‘错误档案’;认真检查错在什么地方,并用红色笔在错误下面画上曲线;找出错误原因并写出来。
好吧,我们再回到那位跳水运动员这儿----如果半年后他参加比赛,他现在就需要各项体能的训练,基本动作的反复练习--每次都要力求完美,整套动作也需要练得无比熟悉犹如本能,然后才有可能走上赛场。即使这样,也不是万无一失的。所以放弃“粗心”这样的说法吧!
放弃这个观点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认真查找原因,制定训练的计划,获得真正提升。获得提升的,决不仅仅是成绩,还包括审视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行动力,意志力。
馆藏&6819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题不会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