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准》的四节,不包括下面哪一部分内容

人居会客厅第27期: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及比较
中国人居会客厅绿色建筑节能周系列讲座之三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及比较
&&&近年来,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快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面临着观念、技术、标准等诸多挑战。2006年6月,随着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绿建国标)的正式问世,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部关于绿色建筑的国家级标准。它不仅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对绿色节能的决心,也有效推动了全国各地开展建筑绿色实践。那么绿建国标编制的主旨思想是什么?哪些内容是针对中国国情进行的适应性调整?与外绿色建筑标准相比较,有哪些优势和不足?经过三年来的运行和实践,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修正?本期人居会客厅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张播先生,也是绿建国标的主要编制人之一将,从标准的整体框架、研究方法、评价流程和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要点两个层面系统解读《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与各位嘉宾展开讨论。
主办单位: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
梁开建筑设计研究所
时&&&&间:&&日下午两点
主讲嘉宾:张&&
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
特邀主持:开&&
彦: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兼专家组组长
特邀嘉宾:赵士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原副司长
&&&&&&&&&&&
铮: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顾问兼专家组组长
&&&&&&&&&&&
谢远骥:首都规划会和北京规划委员副总建筑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专家
&&&&&&&&&&
&赵文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居住研究所主任
&&&&&&&&&&
&加藤多加年:日本住宅性能研究资深专家,曾参与中日JICA项目推进
彭春芳】: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来到人居会客厅做客。今天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日子,因为与我们举办这个活动的同时,在地球的另一边,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也正在召开。也正是为了及时地解读低碳经济带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中国绿色建筑向实效型发展,积极搭建业界交流平台,由人居环境委员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和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主办了“中国人居会客厅——绿色建筑节能周”活动。今天是系列讲座的第四讲,讲座的主题是——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及比较。
在2006年的时候,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正式问世,这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一标准是我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部关于绿色建筑的国家级标准。它不仅充分地表明了中国政府对绿色节能的决心,也有效地推动了全国各地开展绿色建筑实践。今天人居会客厅非常荣幸邀请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张播先生,为大家一一解读绿色标准。张播先生是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设计硕士、国家注册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居住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他曾经参与了多部国家级住宅规范的编制,也是绿色建筑国标的主要编制人。大家掌声欢迎他!
今天参加讨论专家阵容也非常强大,我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原副司长赵士绮女士;中国房地产研讨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兼专家组组长开彦先生;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顾问兼专家组副组长秦铮女士;首都规划委员会和北京规划委员会原副总建筑师谢远骥先生;中科院居住所主任赵文凯先生;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军女士;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一下,来自日本的住宅性能研究资深专家,对我们国家中日JICA项目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加藤多加年先生,上次他给我们做了一个讲座非常精彩;还有来自会员单位代表中电集团办公室副主任戴杰女士。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所有到会的专家和嘉宾表示欢迎!
现在有请今天的主讲人张播先生开始精彩演讲!
播】:各位专家、前辈大家好!没想到今天的研讨会这么高层次,我是一个后辈,参加了这个工作,我给大家抛砖引玉。可能绿色建筑评价的国标在座的专家了解的不是很多,我做一个介绍,然后开总主持我们做一些讨论和比较的研讨。
我们的绿标是2005年开始编制,2006年发布。大体的情况是这样:2008年初的时候,开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绿色建筑评价工作。这个评价工作从2008年到2009年,两年期间设计标识评了3-4批;运行阶段的标识评了1批,总共的数目大概只有十几至二十项左右。
建设部对绿色建筑的工作很重视。现在的节能与科技司的司长陈宜明,今年上半年还是科技发展村农村的主任,他在中心主任的职位上一直在主抓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所以专门为此成立了绿色建筑的评价管理办公室,这个机构是常设机构,有很多人从事这项业务的推展和评价工作。
我现在给大家准备的汇报材料,署名落款落的是促进中心和绿色建筑办公室。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有一个巨大的转变,因为仇部长觉得评的太慢,所以准备把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从中央政府下放到地方省一级。这个大的思路转变,三星级(最高等级)由建设部来评;一星和二星在有条件的省可以自行评。这带来一个巨大的任务,向各省绿色建筑的评价专家进行宣传和推广的工作,因此组织我们进行了教材的编写和讲义的编制工作。我今天介绍的材料是在这个基础上修改的。
前一部分对绿色建筑标准做一个简单的概述,背景我就不介绍了。刚才彭春芳也说了哥本哈根会今天召开,实际上我们国家面临着尤其突出的问题,有些是突出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更加严峻的一些问题。
(引言——目的)
绿色建筑本身有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我们在编制标准的时候讨论过。其实现在建筑设计的价值趋向很多元,比如在过去从一个功能性的东西逐渐变为一个权利和商业的符号,也就是说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大的公共建筑,赋于它这个意义;然后它有文化传播的功能,在不同国家竞争中间会有这个。但是普遍认为建筑很重要的使命是:它担负着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职责。所以在我们国家建筑界,在跟国外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外国的建筑事务所在这方面更加重视,它不仅仅是在过去传统建筑设计理论基础上发展,而且专门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
为什么叫绿色建筑呢?当时标准中关于建筑有一个定义,因为关于技术的发展有很多概念,比如说现在可以说:低碳、节能、绿色、生态、可持续都可以叫,因为这些叫法在商业的炒作中用的很混乱,但是作为技术的研究或者国家的标准,应该对这个东西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也就是说我们觉得低碳不好说,多少叫低,比过去只要少一点都可以叫低;节能也只涉及到建筑的一个方面;生态和可持续又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比如说生态建筑强调跟自然的结合;可持续发展对可再生的能源利用达到一定的程度。为什么提绿色建筑的概念?在国标绿色建筑提法希望能够达到一个平衡,建筑的可持续性和建筑的舒适程度,因为我们毕竟有使用的需要;而且评价绿色建筑更加容易开展,因为在现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下做到绿色大家可以达到,但是要求很多建筑做到生态和可持续,其实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会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一个概念。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特点——评价依据)
国家标准的评价有一些主要信息,它是由建设部2006年发文正式开展一项工作,也颁布了一个标识的管理办法。它的基础是这三本书,现在有四本。一本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有一本是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后面又出了一个补充说明,因为在评价过程中发现有一些问题。今年又刚刚发布了第二本补充说明,不断地完善它。这个大本是我们做的幻灯片和配套的教材,这个准备在明年上半年有一个宣传培训的工作。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特点——标志)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在我们国家分两部:一个是设计阶段的标识,它强调通过施工图的审查可以报送材料,这个标识只有两年有效。因为设计标识评价以后要进行实际的建设阶段,在获得设计标识以后,建筑竣工,而且投入使用一年以上,就可以获得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少了设计两个字,其实就是运行的标识,这里面涉及到一些具体只在运行阶段的一些指标,比如说建筑节能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住区绿地率、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量比、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等等。在将来发的标识上都会写出来,这个工作分为两个阶段。我们国家和其它的标识体系比较,我没有专门去展开。实际上在国标的编制中研讨了国外的很多体系,今天这里面没有专门去介绍它,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绿色建筑是由政府组织和社会自愿参加的行为。用仇部长的话说: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作为推动力,这个是低端的;用绿色建筑的发展作用拉动力,作为高端的;一个拉,一个推带动我们国家整个建筑环境质量的提高。
(与其他标识体系比较)
&从体系框架来看,我们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是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在世界其它国家基本都是相同的技术方法,但是我们有一点不同的相对于LEED,比如说我们更强调分项评价,不可能在一个专项得到很高得分,而掩盖设计在其他方面的缺点,这在后面的细节我会介绍到。
另外一个符合中国的实际建设情况,现在有的绿色标准,事实上没有脱离现有建设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大家可以发现,大量的条文,尤其是后面说到的控制项,是从我们现有国家标准强制性条文中直接提取过来的。这也是因为我们国家建筑设计发展水平的现实决定的。
(评价与标识流程)
评价的过程,基本的过程是三个:第一个是注册,要跟申报方注册;第二个要通过形式审查,递交的材料能够符合形式上的要求;第三个进行专业评价和专家评价,这是两个工作,专业评价是由专业评价小组,现在的执行机构是绿色建筑的办公室,他们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对技术报告进行审核;专家评审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复核,对他们提出有疑问,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再由专家进行最后的决定,之后进行公示就可以颁布标识的报告和证书。
(总则:&编制原则)
简单说一下总则的部分,总则主要是原则性的事情,重点现在在我们国家评价标准是定量和定性结合。因为在一些技术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是以定量的评价为主,有一些东西很难评价,比如说规划和节地方面有类似的情况,只能是以措施性的方法评价为主。综合的评价结构我后面会说,有等级的分别。
&(适用范围)
标准的适用范围是这样的情况:大的方向来说适用于住宅和公建。公建中针对办公、商场、旅馆。这下面有一些介绍的材料。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和绿标一本标准来看,目前它的适用范围只能局限在这个框架之内。现在正在做的工作由科技司主持的,我们在做“绿色建筑标准评价体系拓展研究”,这个工作正在进行中。这个工作的目标为了在一本的基础上升出很多本标准,将来可以专门用于,比如说住宅一本、办公一本、商场一本、旅馆一本、医院一本、学校一本,将来会把完整的体系拿出来,就会摆脱现在的标准有些地方没有照顾到特殊性的缺陷。
(评价绿色建筑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评价绿色建筑的时候,我们国家强调三点:第一点是全寿命周期;第二点是四节一环保;第三点强调建筑之间辩证的关系,因为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绿色建筑是一个统筹和平衡的关系,你这点做好了,那点就很难做到,所以是一个辩证的设计。编制人和评价人都很明白,这个标准其实是有问题的。一个标准适用于全国肯定是有问题,所以在原则里强调要因地制宜。
(实施途径)
我们的条文采取参评和不参评两类,如果这个条文确实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以及类型的时候,这个条文就不参评。具体的计算方面后面会有,所以在只有一本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增强它的适用性的一个考虑。在其他方面,我们这个标准只是强调绿色,关于安全和其他的要求没有考虑,这点跟国外又不一样。刚才说第一章是总则的规定,第三章涉及到具体评价一般性的问题会碰到,比如说我们碰到评价的时候,以建筑群和建筑单体这一项,事实上报送评绿色建筑项目有很多种情况。
(绿色建筑的评价不仅限于建筑单体,也包括居住区等建筑群体。在评价工作中,参评项目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需要合理确定其所处室外环境的范围。)
虽然我们说评单栋建筑涉及到室外,用室外的结果为准,但是会出现我们总结出的这三种情况:第一种主要为建筑住宅,有少量配套的公建,这种情况下我们按照具体主体的住宅来评价;第二种情况,比如说像五栋大楼这种情况,参评区域里住宅和公建面积多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把住宅和公建分开进行申报和评估,但是它的用地范围要明确,比如说要划出一条界线,公建是哪一部分,住宅是哪一部分,因为涉及到节地和室外环境的时候,要进行分开来评价,但是如果实在分不开只能评估这个主体,如果是住宅室外的部分以住宅为主进行评价;第三种情况如果评价范围为建筑群内的一栋建筑,比如说五栋大楼只能拿后面三个住宅进行评价,前面不参评,但是这要明确一个问题,涉及到节地和室外的条文,还是要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进行评价,因为一个建筑不可能摆脱环境单独存在的,这个有可能有有利的情况,也有可能不利的情况。有利的情况比如公共设施可以共享,交通可以共享,绿地可以共享;不利的情况可能会带来一些噪音干扰,或者起来的一些问题,这是我们在评价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评价要点)
第二个规定对建筑评价的运行标识投入一年以后进行。因为我们要获得一些运转的数据,包括节能的数据、水、电的消耗量,都要一年左右的周期。第三个要求申请报我们国家绿色建筑的时候,这里面两个意思:一个是合理选用进行;另外一个提交相应的分析报告。在前几批评价中确实发现有这样的项目,比如说在商业上很有名的一些项目,它只强调用一个单一方法的技术,想申报绿色建筑,但是最后对照我们的条文看,实际上它仅仅是一个节能建筑,或者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对于综合性的绿色建筑有很多项达不到要求;还有一种情况,建筑做的很好,但是拿不出分析报告来,没有人证明它是否采用比较适当的方法。
(评价要点)
第四条跟过程控制有关系,这里面主要给申报方准备的,不管是在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都要进行存档。因为我们发现,尤其在刚评的这几批,过去没有这个思想准备,没有想报绿色建筑,很多项目报上来以后,由于历史资料遗失,尤其是在施工阶段环境保护的措施,现场的照片和录像都没有,所以造成这个项目不能评价,有这样的情况。
(评价与等级划分)
从整个绿色评价的指标体系来看,我们国家现在分为六个章节: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这六章的题目经过推敲的,它涵盖了我们国家的“四节一环保”和运行管理。这里面可以看到,这些题目有的是由一对词组成的,利用和节约都是强调双方面的特性,这是从专业上来分。从具体的绿色建筑评比的指标来看,我们分为三个档次:一个是控制项,控制项达不到就是一票否决,如果有一个控制项没有达到,这个就没有办法评了;还有一个是一般项和优选项,这两项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可以用来划分绿色建筑的等级,如果一星级要求在每个章节的一般项都获得足够的数量。如果到了三星级,它要求优选项不分章节,还要达到总数其中的几项,区别在这里。
(PPT演示)
&这是具体的三个项目的分布,可以看到这两个表上面是住宅类的,下面是公建类的。控制项没有列在里面。举个例子,一般项在第一章节地与室外环境有八个一般项,如果评一星这八项至少要满足四项。关于节地的选项将近有二十多项,有一般项还有优选项。
【开彦】:这样打分会不会太粗?
【张播】: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做绿色建筑体系里,把这个不停地扩充,希望体现得更多。但即使是现在的情况,从前几阶段评比的阶段来看淘汰率很高,报到绿色建筑形式审查通过的项目,拿到专家会上审查的通过率只有20-30%,也就是说报八、九个项目,能报两、三个就不错了,这也是国家现在的一个特点。接着刚才的说,一般项要求每章达到一定的数目。优选项不分章节。比如全本一共九个关于住宅的优选项,如果一星就不要求,如果是三星要达到其中的五项,这个要求其实还是很高的。下面的公建类似。
&&&&&&这是刚才开总问的问题,其中的项数对住宅来说一共有76项,其中控制项27项,一般项40项,优选项9项,公建是83项,这是不分专业的。评比的过程很简单,就是通过或者不通过。
(第二部分:节地与室外环境)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第二部分,因为我在整个绿色建筑标准里主要从事的是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评价工作,关于节能、节水、节材、以及管理运营这个我也不是很熟悉,所以我想驻点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这个跟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专业联系更紧密一些。
首先要强调我们国标跟其他标准区别于重要的特色就是节地。因为在其他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里很少能体现节地的标准;另外一个,这章是两部分内容构成:一部分是节地,一部分是室外环境质量,相对来说是两个专业。总的项数关于住宅,节地和室外有18项来控制,公建大概有14项。
(PPT演示)
这是具体的分布,其中有一条,施工阶段设计阶段不参评,运营阶段才参评。
住宅建筑部分是一个重点,因为公建和住宅有70-80%条文内容是重复或者类似,所以我主要介绍一下住宅的内容。先说一个大的问题,现在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目前进行的研究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给环境造成负荷,一方面我们生活在其中使用的质量如何。但是目前正在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里这是混在一起的,混在一起有一些麻烦,说不清这个事情是为什么。
第一条对场地和选址的要求,也就是不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如果进行必要改造,要进行生态复原的工作。这里面我们关心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合法的规划,一般来说对文物,基本农田和保护区不会造成破坏。但是现在目前的城市规划,对这些自然水形,湿地保护,不会提出一些强制性的要求。一般城市设计和控规,它提到的时候偶尔会说一下要注意这方面的事情。所以我们提醒这些报审的项目和设计单位,以及评价单位,要察看原始的地形图,原来有没有湿地,有没有需要保护的自然的植被。
(PPT演示)
&这是万科的一个案例。原有的地形可以看到,是自然台地加浅沟,在设计方案里充分利用浅沟做一些景观的水系,建筑跟地形的布局结合。这是第一条,前面我说的几个都是控制项,也就是说这一点做不到就不能再往下评了。第二条主要说在选址的时候,基于环境质量考虑,人住在里面要安全,没有以上的危害,以及危险源带来的一些影响。我们碰到的问题,这里面会有缺漏,因为一般报项目来说,我们这个项目规划都批了不会有什么危险,这是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作为绿色建筑评价来讲,如果不能提供有效的报告,谁也不能说明它有还是没有。这里面比较典型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电池辐射。我们在这个地方空中的电波是看不到的,几公里范围内电池辐射如果很强,电池本体辐射水平会超过国家的要求,所以要求电池辐射必须进行检测;另外一个叫土壤含氡,因为土壤里的氡,它不是后来出现的,它是存在于原始的土壤中,上万年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在评比的项目中有很多人不了解,他觉得没有这类施工,或者没有这类材料就不会带来。事实上我们国家有一个关于土壤含氡的标准,这个要分城市,因为有些城市整体水平很低,本来土壤中含氡量很低,所以一般不做这个检测也就不做了,只要能有城市的报告。但是我们刚才看到这个项目,深圳是土壤氡浓度很高的地区,所以要求它专门做了一个检测。
彦】:如果存在这个地势有氡含量,或者电池辐射,那么这个项目就先天不足了?
播】:从建筑设计和开发商来讲,觉得很冤枉。
【开& 彦】:关键不是有没有,而且怎么去治理它,像氡是可以防治的。
【张& 播】:你说的很对。如果确实存在不安全因素就要采取措施再补救。
因为编制标准的时候没有想到评会出现什么问题,评的时候就会你说的那些问题,所以在细则里面做了一些弥补。
铮】:要申请绿色建筑,要对原住宅做氡的测试、进行电池波的测试,增加项目的投入。
【张& 播】:对,增加很多投入。
播】:第三个也是很有争议的,因为编制工作进行一半的时候我出国了,所以绿标编制组里没有我的名字。这一条我后来听说,关于节地,一开始大家不主张有量化的指标,当时我忘了是哪一个司长还是部长说了,既然要评价,要突出中国的节地,怎么能没有量化的指标呢?所以提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这个是按照居住区规范里小区级人均居住用地的上线,现在已经放的很宽了。实际在考察的时候,我们在评这个项目用的是人均住宅用地。人均住宅用地跟人均居住用地中间差一个配套,所以这条我们已经放的很宽了,但是在评价的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现在有些项目,尤其是好项目,户型比较大,户型比较大人均居住指标很难符合要求,所以我们最后又做了一个补充。如果是执行70、90年政策以后,要求他提供规划部门在区域内平衡的证明文件。
彦】:这个绿色建筑本身它受政策的牵制,政策有时候是实效性的。绿色建筑本质资源怎么保护、怎么搞环境问题,跟这个东西扯在一起,有时候受到限制,好东西出不来,好东西被它限制住了。
【张& 播】:所以武汉的一个项目因为没有评上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条。
【开& 彦】:为什么把四节一环保变成它的主要结构,这种不科学。
播】:我们在把握这一条的时候,尺度上比较实事求是。武汉这个项目为什么没有评上,因为它所有的户型在150-180之间,我们觉得绿色建筑要有一个节地的基本意识。
(PPT演示)
这是我们碰到的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把单身公寓报绿色建筑,这个就麻烦。因为我们算按户均人口按照2.多或者3.多算,单身公寓都是小户型,每套都是40-50平米,所以最后我们实事求是按照每户一个人来计算。
这个是关于指标,另外一条是关于日照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我们在评价时发现,报告都不过关。
另外一个控制项是关于乡土植物和本地物种,这是关于绿化;关于绿地率都是采用国标里的强制要求,一个是绿地率的比例;还有一个人均的绿地。绿色建筑的要求图表合一,核实了很多项目发现实际绿地率不够。这也反映我们城市规划中管理出现很多削弱的状况。
另外一个是植树绿化覆土要求的问题,在计算绿地率的时候,要求覆土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计算,但是有的城市有这个规定,有的城市没有这个规定,所以我们后来做了一些补充的条款。如果这个城市没有关于覆土的规定,可以参考我们的要求。
刚才说到人均用地指标和人均绿地指标算的时候出矛盾了,在算人均用地指标的时候希望把人多算一点,这样指标就下来了;可是人口算上去以后,人均绿地指标不够一平米,所以这对整个项目平衡和统筹的概念要求很高。
彦】:绿色建筑跟规划控制我认为不是这个东西,一定要用绿地指标来控制绿色建筑吗?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标准,它不是代替规划局控制密度、控制绿地面积等等,我认为绿色建筑不是这些东西。
播】:有绿地不一定是绿色建筑,但是在任何一个评价绿色建筑的标准里面都会出现对绿化的基本要求。整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形成跟我们国家强制标准有关联。把它列在控制项里,基本作为一个底线来卡很多项目。
(PPT演示)
这是刚才那个公寓的问题,他报这个房子做绿色建筑,但是算绿地率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算,要么特别大,要么特别小。后来我跟他说,整个居住区的绿地率就是项目的绿地率,因为整个东北角有一大圈绿地,这也就反映了建筑设计,开发和做规划在很多问题上认识是有纷议的,这个纷议不是说谁对谁错,有时候是对项目有利的,一切都是本着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考虑的。
彦】:面积大小不是绿色建筑必要性的控制指标。而是说在做绿色建筑的时候,对绿色用地的一种态度,对它的处置方法。
播】:我跟您这观点不太一样,我觉得基本的绿地是满足室外环境、活动,以及通风的要求。
【开& 彦】:这个没问题,问题是我们怎么来处置它。
播】:您说的这些话,如果规划局把这个关把好了,其实不用审这一条。后来发现这条本来可以没有,结果发现一审还真有必要,因为报这个项目绿地率都不对。
另外一个对内部新增的污染源,比如说底商的厨房、排烟、排气的一些处理问题。
这是最后一个控制项,这主要是对施工阶段的环保措施,这个我就不说了。
后面介绍这八项是一般项,强调公共设施与周边共享,并且配套充足的问题,只要出示一个图纸符合规划局的要求就可以。另外我们建议他扩大范围提供材料,这样表达他有共享,而且可以减少建设的成本。
另外一个对旧建筑的利用,如果旧建筑原有面积200平米以上,如果有可利用的条件那就可以利用,如果面积很小,或者结构超过使用年限,那么就没有这一条。还有环境噪声,选址开始就已经确定了这个问题。另外住宅室外日平均强度,不大于1.5度。
风环境提出了利于冬季的舒适和夏季的自然通风。冬季的风速小于5米,风速的放大系数小于2;对于夏季和过渡季的自然通风,这是一个定性的要求,没有指标上的要求。
(PPT演示)&
这是一个项目风环境的模拟报告,这是一些风速图。
十四条是关于植物群落。我刚才忘了补充一下,有一些得分,得分不是绿色建筑要评的,它是用于“绿色建筑创新奖”,是科技司评的另外一个绿色建筑,那个是要打分的,所以做了一个打分的项目,这个主要是强调植物的多样性。
这个是配合那一条来的,也就是强调乔木的作用。
&这张附表是刚才提到的关于覆土深度的一些要求。
&这条是强调公共交通的使用,在住区出入口500米范围内应该有公共交通的站点。
&还有一条关于透水地面,要求透水地面面积不小于45%。透水地面包括: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和镂空的铺地。有一些屋顶的绿化,虽然有覆土,有可渗透,但是这个水是装在水泥壳里,跟外面的土壤没有进行连通,所以后来我们在细则里面增加了三条:从实际意义出发,降低热导效应,调节微气候;增加地下水涵养,改善生态减少地表径流。
&另外对空间的利用,这条也很难评,实际上是定性的规定。后来我们综合一下,提了四点。建筑区位,这个区位包括你所在的城市,小城市地下空间没有这么必要,有些土地紧张得城市需要。另外一个场地条件,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做地下室,还有结构类型是否需要,这条基本是靠专家来进行。这个基本是细则,上面是条文,下面是细则。编的时候这是条文,条文说的还不透,所以有一个细则。
&这些都是优选项,我们国家稍微少一些,废气场地的利用。评的项目把垃圾厂图挖掉,移走,然后重新填充以后进行建设,这些都是优选项,相对来说优选项废气场地很少有项目能达到,只有三星级才能达到。公共建筑部分里多了几条:一个强调不要给周边建筑带来光污染;还有一个住宅建筑立面没有强调,公共建筑里面提出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的要求。对交通的组织除了公交以外,还要求公共建筑场地内的交通也要组织合理,这主要处于安全和使用的考虑。
(PPT演示)
这是刚才我提到的例子,山东交通学院的图书馆,这是清华的袁老师做的。还有充分利用旧建筑,但是这个要求比居住建筑高一些。透水地面的比例也都是有类似的要求。
有一个简单的小节,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发现,一个他们在报送的时候经常出现事情做得不错,但是报的材料技术深度不够;另外把规划设计条件作为依据。还有一个评价考虑的范围大小。
&以上是我简单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情况,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彦】:我有几个疑问,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第一,现在我在外面开会听到很多言论,说中国有中国的情况,中国的情况跟国外有差别,中国特殊,所以中国的绿色标准要执行自己的情况,怎么来看待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差距?第二,现在评的方法比过去评住宅小区、试点小区细一点,但整个模式没有脱胎换骨。因为一个项目有八个条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现在只评到二级指标,后面的细节没有。如果说变成三级指标,四级指标来评,这样对这方面卡的比较细。我们国家绿色建筑刚刚开始,卡的太紧没有好处。整个的过程和概念,没有新的概念和东西要去做,将来能不能达到这个水准?第三,绿色建筑节能标准不是代替所有标准,比如讲住宅,住宅里面几十本标准的一个概括,不是一个综合的东西。因为绿色建筑从概念和要求上讲,它跟其他标准要求不一样,不能简单地把这些指标体系集中起来就成为一个绿色建筑标准。刚才说的四节一环保,可能能对出一个东西,但是对出来很勉强。总的来说绿色建筑不是省的问题,而是充分发挥资源价值的问题。还有环保,环保强调再生、可利用,能够回用的概念,所以整个绿色建筑理念不是用四节一环保就能够代替的,这种做法太简单了。比如讲用地的问题,用地是大范围的问题,现在从规划上解决用地的问题比单栋的住宅,一个小区,一栋楼的节省用地大得多,意义深刻很多。用地的问题关键在于保护生态,改造过去被污染的土地。处理方法我觉得有不对的地方。
【谢远骥】:绿色建筑标准不是强制性的,各个单位愿意参加就参加,不愿意参加就不参加,我觉得这种东西意义不是很大。在我们国家来说,只有强制性的标准才能解决实质的问题,这个只能给开发商做借口。
还有一个,绿色建筑跟低碳建筑,现在强调低碳,低碳建筑是不是也要规范,现在要编标准,它们两个怎么结合?我不知道能不能往上反映情况的渠道,如果有这个渠道,比如说低碳建筑,现在都在强调这个,把低碳建筑控制住了以后,那其他的都迎刃而解了,我们国家非得强制性规范才能起作用。所以我认为这个事情如果能往上反映的话,通过哪个渠道反映一下,建设部应该主抓主要的工作,它应该归纳在一个总结里。现在住宅设计规范是强制性规范,要求12层以上必须2部电梯,尽管我认为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没有2部电梯就不通过。像北京市建筑和建筑之间的间距,必须达到1.7倍,实际上有些地方不用1.7倍,但是他就是要求你达到1.7倍,这样北京的居住区比南方的居住区看起来开阔的多。所以我认为非得是强制性规范才解决问题,像这些只是宣传。
【开& 彦】:我认为强制性也要存在,不强制性也要存在。
军】:我最近跟万科地产商接触比较多,他们对现在这种评价非常感兴趣,上周万科跟我要相关的资料,就像刚才您说的,他为什么感兴趣,应该是对他们品牌,包括对他们售楼的价格各方面是有看点的。张工我想问您一下,比如说您说三星,在实施阶段一年以后,我认为这样对他以后的销售品牌有好处,对这个楼盘没有什么用,因为已经销售完了。所以我关心您刚才说的设计阶段可以评,设计阶段申报是可以随时申报吗?
【张& 播】:施工图完成以后就可以了。
【李& 军】:您这个就作为一个评价组织吧?
播】:现在有两个组织在开展这个工作,一个是科技促进中心的绿标办;另外一个是中国城科会下的绿色建筑委员会也可以承担申报工作。
【李& 军】:施工图完了以后接着去申报,多长时间能够拿下来?
【张& 播】:按前两年的周期大概半年左右。
军】:我想从老百姓的角度说一下,因为刚才那个小区楼盘,申报是边上的那块,他符合您这条件,这涉及到老百姓的问题,买楼的时候他会说这个楼盘拿到绿色环境标识,但实际上就像小边上的单身宿舍似的。
【张& 播】:这个标识上会写的很清楚,因为它评价的不是住区。
【李& 军】:我想看一下这个标识在哪儿。
【张& 播】:我这个PPT上可能看不清,这上面应该写着哪个房子,几号楼。
军】:如果明确写清楚了,包括您在宣传的时候,还有政府在宣传的时候,这个有必要澄清,否则绿标就乱了。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是推进标准,从你们掌握的情况看,从2008年开始评的时候,现在参加评的人很多吗?
播】:您刚才说的这个,如果变成强制性标准可能会有困难。因为在世界范围来看,绿色标准还是高端的,有一小部分建筑能够率先达到,如果要求所有建筑达到是不现实的。在评价过程中有两个矛盾,一个是报送的单位积极性很高,但是设计水平和材料准备水平很低,落差很大。所以想评都评不上,因为这个评很严格。我们碰到两个最踊跃的单位,一个是万科,一个是绿地,他们报了很多项目,但是即使在我们国家开发和设计水平最高的这两个集团报上来的材料都很不合格。所以下一步放到省里面会有问题,但是绿标办是这样说的,他现在一、二、三星都评,只要在他这儿评的才盖国徽章,在省里评的没有。
军】:国外有这种情况,设计事务所设计评了绿色,应该说对这个设计事务所今后揽活特有好处。我们国家评上以后,什么时候公示一下?
播】:分批公示,在建设部的网站有一个链接。凑够一批就评一批,比如说将近10个就评,因为专家凑起来很难,专家很庞大,要求每个专业有2-3个专家,我们专家组都是20-30人。
军】:从现在的情况看要不断地从正面渠道大范围公示,这样才能让大家知道谁评上了。
【彭春芳】:我们这个标准在制定的时候吸取了国外优秀标准的经验,大家都知道美国LEED,您能否给我们比较一下,我们这个标准和美国LEED标准在编制思想、运行体系方面,有哪些不同?
播】:我打开这个文件叫LEEDND,它用来评居住区,现在正在征求意见阶段。实际上它的评分点一共是106个点,但是这个点有一个权重,有一个分数的分配问题。所以可以看到前面这六个必须达到强制性要求。第一部分是经营选址和连接;第二部分邻里类型和设计;第三部分绿色建造和技术;第四部分设计创新。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绿标这版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LEED体系。有一点不同,我刚才提到,我们要求在评的时候每一个章节的一般项都要达到该章的要求,换句话说如果在节能方面得了很高分,在节水方面做的很差,在LEED有可能评上银牌或者金牌,在中国的绿色建筑根本就通不过,这是最本质的区别。
【彭春芳】:您的意思是说我们国家的要求更均衡?
&【张& 播】:对,要求更均衡。
&这是日本的一个评价,在几个方向能反映不同的性能。从横轴和纵轴来分:横轴叫环境符合;纵轴是环境质量;如果说环境质量很高,符合也很高,那这个建筑还是不好,说明耗了很大能为了达到很舒适的条件。如果说能源消耗很低,但是品质也不好,那就在这个位置,也不好;最好的建筑应该出现在这个位置,用最低的能耗和资源使用来换取最高的环境质量。在这次的体系研究中,我们想要求把它变成均衡的评价。具体来说,在日本评价体系,是这样分的:有自然环境,有地形、水环境,动植物栖息地;第二部分强调服务的功能,基础设施,生活便利;第三部分对文化和历史以及经济方面的考虑,这是综合社区评价。
现在英国这个有一个雷达图,也有一个评分系统,我没有翻译出来,它主要是几个方面:一个是气候变化应对;一个是资源使用;一个是交通,一个是生态;一个是商业发展;一个是场所营造;还有社区,建筑。
&【开& 彦】:这个是正确的,完整的。
播】:在编绿色建筑的时候,主要成员是以节能的工程师为主,所以我们搞建筑和规划的人进不了那个门槛;另外我们开始编的时候,开始都不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也是一边学习一边进步。我自从编了这个以后,把这些资料积累起来翻译出来,争取这次修订的时候把正确的观念融到新的国家标准里,按照计划我们明年要编绿色住区的评价标准。
【赵士绮】:这次开气候大会,温总理带着七、八十人的队伍去,建设部这个口肯定都去了,将来对绿色建筑、低碳经济发展,整个指标体系都会有所变化。这个东西影响很大,因为要做很多承诺,必然是这样的发展趋势。
另外你刚才打图表的时候,商用建筑比发达国家低得多,你有一条线是中国,在我的印象里面,我们耗能更高,你那个能耗比它低很多,一般发达国家能耗比我们节能,它的技术比我们先进,咱们恰恰在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很大的浪费,可是你这个低于一倍,我们很多灯的耗能比发达国家浪费的多,在产业上面,在大型公建上不会比他们省那么多,我不知道你这个数据是哪儿来的。
播】:这个数据是朗思维(音)所长的。我们总的能耗,是因为生活方式造成的。全国加上那些低水平发展地区的公建,只有灯没有别的。
&【谢远骥】:中国现在局部的发展由贫穷地方在支撑。
彦】:所以江阴强调中国能耗是低能耗,我们现在很好,不用节能。我们每平方米能耗比国际差2-3倍,单位能耗大,但是总能耗平均比较低。
【赵士绮】:我不知道郎总怎么出来的这个,是哪一个年代的?
播】:我个人认为这个数据里,既有新建城市建筑,还有大量正在使用的老的公共建筑,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因为国外比我们发展快,比如说他所有的建筑都有中央空调,我们可能只有10%建筑有,这一项能耗就差出来了。
【彭春芳】:现在绿色建筑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绿色建筑不仅仅是是一个建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理念和意识的问题。
军】:但是中国在现在的情况下,比如说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我们商用建筑能耗比国外高很多。刚才开总讲的绿地的问题,我不知道LEED里面是否有考虑到绿地?
播】:我觉得是国家特色的问题,我们国家考虑的是住区内的用地;美国考虑你能到达就可以,因为他的土地是私有的,所以只要能到达社区公园就可以。但是我们国家有很多更难控制的外部因素。
开总提的第一个问题,现在中国搞绿色建筑,主要是技术门槛的考虑,实际上要把绿色建筑的标准捏在自己的手里。因为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低碳陷井,我觉得陷井或者不是陷井,美国人指定要从这里面赚下一拨的钱。有一本书叫《货币战争》,从冷兵器到货币战争到能源战争,下一阶段就是低碳技术的战争。美国人投了上千亿美元在里面,就是在下轮的竞争中获得先机,还得从他那儿买标准。所以我们必须把标准捏在手里,我们可以完善,但是不能在他们手里。
&【加藤多加年】:我有一个问题,中高层定义怎么样?
播】:中高层定义过去是7-9层,高层大于10层。就这条有一个问题,按照我们国家标准,当时是计划经济,7-9层,高层是大于10层,基本就直接建到20层了,所以这个指标是按照高层核算的,现在出现大量都是小高层板式12层左右,所以这个指标严重不适用。
&【加藤多加年】:这个标准是法律吗?
播】:不是。当评选的时候才按照这个,非强制性的。
彦】:绿色建筑对我们建筑业影响非常大,我比较同意该法规性就要法规性,中国的东西尤其要法规性,不能太随便了。
&【彭春芳】:按照这种标准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情况大概有多少个项目?
播】:报的人很多,但是形式审查会审掉很多。最后让专家看的估计30个左右,通过的也就10个左右;运行阶段目前通过只有2个,上海建科院的楼和山东交通学院的图书馆。
&【彭春芳】:您刚才说标准要进一步修正,我想问一下你们有没有一个想法,大概从哪些方面提升和进一步提高这个标准的可操作性?
播】:现在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一定要扩充成为一个体系,要有不同地区的,北京、南方,要把它展开;还有不同建筑类型,下一步第一个要编的是办公、后面是学校,然后住区,这个明年会开始。另外从评价指标体系上,我们已经完成了评价指标权重的研究,在各个专项,一级、二级、三级性能指标,措施指标都列出来,将来会分成环境符合和环境质量,坏好方面打分,用他们的比值来确定建筑的性能是什么样的。
彦】:今天的讨论会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速记:罗爱梅
编辑:善水
来源:中国人居环境网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