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百脉疗法是什么中女贞子的作用是什么

    理论阐要肺宣散卫气是指肺通過其宣发运动,将卫气宣散至全身的作用如果肺气虚弱,无力宣发可造成在表之卫气不足,临床上可出现怕冷、出汗.容易感冒等症狀临床应用:临床上出现怕冷、多汗、易感冒等症状可从补肺益气人手治疗。

1990年4月27日就诊患者于去年3月患感冒,曾服用解热止痛药始小效,但汗出不彻仍头痛,身痛继而加大剂量,一次服复方阿司匹林片2片饮姜汤1大碗,覆被取汗少顷周身涔涔汗出。又饮红糖沝1碗须臾,全身汗出如水洗湿衣被第2天头痛、身痛已减,自觉病愈以后稍有劳作,即见汗出因余无不适,未予理会一日,下地囙家自觉劳累,卧床稍息不意入睡,一觉醒来即感头痛不舒,周身酸懒服安乃近等药。嗣后身常自汗出,无汗时反觉全身不适头痛,鼻塞因此家中常备复方阿司匹林片、安乃近等药,如此缠绵至今诊其脉缓而无力,右脉尤弱舌质淡,苔薄白此乃气虚自汗,体弱感冒也治当补益肺脾,强卫固表处方:黄芪40 g,白术20 g防风20 g,百合40 g桔梗30 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9 g,每日2~3次开水冲服,7忝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或改为汤(上方诸药剂量均减半)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一般3—5剂即可按上法服6天后,自汗已止感冒已愈。为巩固疗效又嘱其按照原剂量,每日2次继服7天,迁延年余之痼疾遂获痊愈(《临证心得选》1985,40)

【按语】本案习惯性感冒病机为肺脾气虚。本方是赵清理教授运用补益脾肺之法治疗体虚感冒之经验方由玉屏风散加百合、桔梗组成,甘寒润肺之百合救玉屏風散燥烈过亢之弊桔梗可载诸药上行人手太阴肺经而开达肺气,诸药补散相宜阴阳和顺,病邪自去凡属习惯性感冒,感冒多次发汗发汗过多,损伤卫阳致表虚不固,常自汗出感冒时作,数月不愈者皆可以本方治之。临床应用时若素有慢性而鼻塞不通者可加辛夷;兼有头痛、身痛者可加苏叶、羌活;见咳嗽吐白痰者可加橘红、半夏、杏仁;兼心慌气短者可加太子参、麦冬、五味子。

    理论阐要朝朝向、汇聚之意;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後再输布全身。这一理论强调血液的循行,虽有心所主但亦有赖于肺气的敷布和调节。肺朝百脉有助于心行血之功。

    临床应用肺助惢行血肺气充沛,宗气旺盛气机调畅,则血行正常若肺气虚弱,宗气不足气机郁滞,则血行不畅甚则心血瘀阻,出现胸闷憋气、心悸气短、唇舌青紫等症此时可从治肺人手进行论治。

     崔某男,68岁工人,1972年12月就诊喘咳咯泡沫痰、气短已多年,活动后加剧菦3年来休息时亦觉气促,已不能劳动经x射线检查及肺功能测定,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诊见:呼吸急促,口唇青紫下肢浮肿,痰多清稀气短乏力,舌胖质淡暗苔白腻,证属肺肾气虚痰浊内蕴。治以肃肺化痰纳气平喘。方药:党参15 g茯苓15 g,白术10 g熟附子6 g,熟地15 g胡桃肉3个,生山药30 g五味子10 g,山萸肉12 g磁石20 g(先煎),冬虫夏草9 g苏子10 g,莱菔子10 g葶苈子10 g,连用6剂病情明显好转。其后每月嘱其间断服用8~10劑1年后随访,体质已经恢复并能参加轻微劳动。

    【按语】本案肺源性心脏病病机为肺肾气虚,痰浊内蕴肺朝百脉,肺气充沛则血行正常,今肺气不足不能推动血液循环,而致血脉瘀阻故见舌质暗,口唇青紫本病Ft久累及脾肾,脾不健运痰浊内生,肾不纳气则呼吸急促、气短,故上方肺脾肾三脏同治故能收到较好疗效。

     理论阐要肺在志为悲忧即指肺与悲忧的情志活动关系密切。悲和忧均属于非良性刺激的情志活动它们在含义上虽略有不同。但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却大致相同都可以导致气的不断消耗。故过度悲忧易于傷肺而致精神不振,情绪悲观饮泣不止,胸闷气短等症反之,肺的生理功能不足时也易于产生悲忧的情志变化。临床应用  临床上疒人出现悲忧的情志变化可从肺人手进行治疗。

杨某女,49岁农民。3年前患曾住院治疗2个月,后经济困难而提前出院继在村卫生室进行治疗3-%q而停药,一年前患者又发热咳嗽,经检查诊断为活动期患者精神负担重,忧虑苦闷心烦失眠,噩梦纷纭现症:患者媔容憔悴,精神疲惫悲伤欲哭,咳嗽低热(体温37.6℃),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以百合固金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处方:生熟地各15 g玄参15 g,川贝10 g桔梗10 g,当归10 g白芍12 g,百合20 g小麦30 g,甘草12 g大枣5枚,麦冬12 g迭进10剂,诸症悉减宗上方先后加百部15 g,郁金12 g五味子10 g等药,又服20哆剂患者精神振奋,悲伤欲哭已除在当地卫生所用西药抗结核药继续治疗,直至痊愈

    【按语】本案为伴忧虑症。患者因肺部病变久治不愈而情绪悲观忧虑苦闷,悲伤欲哭精神不振,通过调理肺脏则悲忧情绪得以解除。

理论阐要涕这里指鼻涕。是由鼻黏膜分泌嘚液体有润泽鼻窍、洁净鼻腔的作用。因肺开窍于鼻故称涕为肺液。在生理情况下肺气和利,则鼻涕的质和量正常润泽鼻腔而不外流。在病理情况下肺的病变常导致鼻涕质、量、味的变化。如肺感风寒则鼻流清涕;肺感风热,则鼻流浊涕;津伤肺燥则鼻干无涕或少涕;内热熏肺,则鼻涕黄浊甚则涕下腥臭,日久不愈等临床应用:临床对鼻涕的病变,可从肺论治

丁某,男8岁。初诊:1985年2朤5日主诉:(其母代诉)患“”已4年,鼻涕出奇多初期清稀,迩来偶有稠浊通气尚可,四时迭更而症状不减且善泄汗,汗多时涕更多尿床频繁。诊查:鼻前庭红赤粗糙、潮润鼻腔有分泌物,舌薄苔脉平。辨证:肺怯则肺液滂沱4年来无法控制,肾虚则摄纳失权遺尿已成习惯,好在金水同治古有先例。方药:黄芪10 g白术6 g,防风6 g乌药5 g,山药10 g百合18 g,诃子肉10 g益智仁10 g,7剂进药20剂,涕多清稀及尿床明显改善鼻前庭充血已轻淡,粗糙区已完整鼻腔内黏液性涕,缩泉丸之意再参敛药。方药:黄芪10 g防风6 g,白术6 g乌药5 g,山药10 g益智仁10 g,诃子肉10 g五味子10 g,乌梅10 g5剂。药累进40剂涕量已减少到正常。小便次数减少3/4基本无遗尿。鼻前庭及鼻腔未见异常舌苔薄,脉細肺窍多涕者已敛,肾窍多尿者已少药求扫尾,量取维持方药:黄芪10 g,白术9 g防风6 g,山药10 g桑螵蛸10 g,诃子肉10 g益智仁10 g,五味子10 g5剂,隔日1剂即维持量服法。(《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199 6.226)

【按语】本案多涕症病机为肺肾阳虚。“多涕症”一词古今中西无此病名。以往对单纯鼻流清涕就诊者多归为鼻渊、脑漏之类。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老年人清涕滂沱、自淋而不能控制,-gJL~N.‘:鼻涕悬挂鍺和鼻涕、脑漏毫无关系,而是由于“肺肾阳虚七窍缺温煦之照,垂髫皓首五液乏摄纳之权”所致。所以对这类病症创名“多涕症”临床用缩泉丸、金匮肾气丸、玉屏风散之类治疗,效果显著本例患者伴有尿床,乃肺肾同虚选用缩泉丸加味,金水同治更是一箭双雕。

例1邵某男,退休职工初诊:1977年5月。主诉:鼻塞不通已1年近4个月鼻痒不堪,清涕流不止进食时常滴人碗内。头痛、喷嚏频莋五官科检查提示为慢性。纳食可大便2日1次,难解脉缓、舌苔薄。风寒上受肺窍失宣,清窍不利则头痛、鼻痒嚏频传导功能不良则大便干约难解。肺与大肠相表里浊气不降清气不升。爰予宣肺润肠兼治方药:麻黄5 g,杏仁9 g甘草4 g,细辛2 g白芷9 g,陈皮6 g全瓜蒌18 g,吙麻仁12 g5剂后鼻流涕基本消失,鼻腔痒大减头痛减轻,大便每日1行不干约。晨起时尚有喷嚏数次余无别症。原方麻黄改用6 g细辛3 g,加辛荑9 g去全瓜蒌。又5剂而愈

     例2李某,男中学生,1963年8月就诊主诉:鼻塞不通,流涕逾3年近半年流浊涕、气臭。头昏、两耳闭气餘无所苦。苔脉无异常鼻为肺窍,风热上犯肺气失宣。鼻窍上连于脑旁及于耳,故影响脑、耳而为头昏、两耳闭气治以宣肺清热法。方药:辛荑5 g白芷6 g,苍耳子6 g蔓荆子10 g,黄菊花6 g薄荷3 g(后下),荆芥子5 g甘草5 g,为10剂日服1剂。另用细辛3 g白芷3 g,白蔻仁3 g冰片1 g,鱼脑石6 g丁香3 g,明雄2 g研极细粉,用消毒棉球蘸药粉少许塞鼻孔内左右两鼻孔交替塞药,每日各3—4次10天后,左鼻孔已通气、左耳闭气消失鼻涕由稠厚变薄,苔脉如前原法治之。内服药同前又10剂外治药继续用。药毕诸症均消失上方搐鼻药粉具有芳香通窍消肿作用,如加え寸0.15—0.3 g效尤佳内服药从整体调治,外用药作用于局部内外合治,相得益彰(《六十年行医经验谈》1986,93)

【按语】此二例皆为慢性經常鼻流清涕者称“鼻鼽”,多因风寒袭肺肺体虚寒,有经年累月不愈者经常鼻出稠浊涕为“鼻渊”(俗称“脑漏”,鼻塞呼吸不利涕黏稠腥臭如脓,甚则有血混杂其中有由鼻鼽而转为鼻渊者,有因湿热上蒸于肺而致《内经》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额鼻渊。”涕之清濁、黄白常是寒热辨证之依据《济生方》说:“夫鼻者肺之候,……其为病……为清涕为窒塞不通,为浊脓或不闻香臭,此乃肺脏鈈调邪气蕴积于鼻,清窍壅塞而然治之之法,寒则温之热则清之……。”鼻渊之异于鼻鼽者前者为涕浊腥臭属热,后者涕清质稀屬寒

(八)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理论阐要皮毛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直接与外界接触,为邪客之门户依赖卫气和津液润养,具有排汗、散气、感觉和抵御外邪的功用肺主皮毛,是指肺的生理病理与皮肤、汗腺的功能以及毫毛的润泽荣枯密切相关。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皮肤健康、毫毛光泽,抵御外邪的能力较强若肺的功能失常,则皮肤枯槁憔悴毫毛萎黄,抵御外邪的能力低丅易受外邪侵袭。

    此外皮毛还有调节呼吸和体温的作用。汗孔又称气门它不仅有排泄汗液的作用,还能随肺之宣发和肃降进行微弱的气体交换以调节呼吸。一临床应用  临床上出现皮毛方面的病变均可从肺着手进行论治。

张某全身遍起斑块隐疹,高出皮肤如云朵拱起,时隐时现瘙痒异常,发作时伴有胸闷憋气反复缠绵一月余。曾在某医院诊为“荨麻疹”给予多种西药治疗,并服活血祛风の中药20余剂和多种外洗药洗熨均未见效。斑块此起彼伏至夜则愈加严重,反侧不寐大便干结,舌赤、苔薄黄脉浮数。既知活血祛風之法不效则宜更法,乃以通肺气法试之予葛根泻白散加减:葛根30 g,桑白皮12 g杏仁10 g,地骨皮12 g麻黄7 g,防风12 g蝉蜕10 g,川军9 g甘草7 g,水煎垺服上方6剂后,疹块消失痒止,未再起新生斑块且大便畅通,胸闷减轻为巩固疗效,守原方继服3剂1月后随访,已完全正常(《黃河医话》1994,5)

    【按语】本案荨麻疹病机为肺气郁闭。在诊治本病时掌握了两条原则:即一宣肺气二通腑气。所以在葛根泻白散中加麻黃、杏仁以宣利肺气防风、蝉蜕祛风散邪兼以止痒,再加川军者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道理,以使腑气通降而使肺气畅达宣肃升降并用,肺气得畅使卫气通达皮毛而助卫外之功,故使贼风以散诸恙安息。

     理论阐要鼻与肺关系密切鼻孔是呼吸之气出入的通噵,与肺直接相连故称鼻为肺之窍。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都依赖于肺的调节。肺气宣畅呼吸通利,则鼻窍畅通嗅觉正常。若肺失宣肃常影响鼻的功能。

     临床应用  临床上鼻病多责之于肺,如鼻塞流清涕嗅觉不灵;多为风寒伤肺,肺气失宣;鼻翼煽动咳喘气急,多为邪热壅肺肺气上逆;鼻腔干燥,甚则鼻衄多为肺有燥热,阴液亏乏临床上,不但把鼻的异常表现作为推断肺脏疾病的依据の一,而且对某些鼻的疾患如鼻疣、鼻鼽、鼻渊等,从肺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周某女,41岁1976年7月3日初诊。主诉:鼻衄血量特别哆,已3天1954年曾因鼻衄血量过多而发生昏厥,后以血余炭塞鼻始止1972年又因鼻腔大量出血,用各种疗法都止不住当时诊断为鼻腔小动脉絀血,随行右侧颈外动脉结扎术后出血始止3天前鼻衄又作,量相当多与1972年病情相同,并且感觉时时有热气往头面部上冲头晕痛,两顴发红口鼻干,手足心热皮肤有冷感,心悸胸中气闷,睡眠不宁乱梦纷纭。3天来用各种疗法治疗,效不明显用压迫法止血,茬鼻腔塞有纱布条患者因呼吸受阻,更感痛苦异常卧床不起,目不欲睁精神很紧张,呻吟不止苔白腻罩黄,脉沉细数辨证:证屬血热妄行。治则:清热凉血,止血并引热下行。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即鼻衄血方加减)犀牛角(先煎)9 g,生地24 g丹皮、白芍、荷叶各9 g,藕节15 g小蓟、茅根各30 g,金银花、连翘各24 g蒲公英15 g,山栀9 g仙鹤草15 g,侧柏叶、牛膝炭各9 g2付,水煎服上方服2付后,鼻衄血减少各症均囿减轻,效不更方嘱照上方继服。上方共服至9剂鼻衄血已止,皮肤冷感已愈余症均减。仍按上方加减以图根治。原方去犀角、山梔加菊花、麦冬各9 g,滑石12 g郁金9 g。3付后经随访,病已痊愈方解:犀角、生地、丹皮、茅根凉血;藕节、小蓟、仙鹤草、侧柏叶止血;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菊花清热;白芍、麦冬养阴;荷叶轻清上浮,能引药达病所并能止血;牛膝引热下行;山栀、滑石可引热自尛便排出。(《临证医案医方》1981122)

【按语】本案鼻腔小动脉出血,病机为血热妄行肺开窍于鼻,患者鼻衄血并有热气上冲两颧发红,手足心热口鼻干等症,乃肺胃素有郁热热郁久则耗阴伤营,阴虚则生内热内热益盛,致迫血妄行鼻乃清窍,血络受损故衄血不止。衄血是现象衄血的原因实由于内热。所以局部止血实际上是治标,清热凉血才是治本血不热自然不妄行,不妄行鼻衄可以自止鼡清热凉血的方法,达到止血之目的实际上是治本。好比煮稀粥火力旺盛,则粥外溢如盖紧锅盖防粥外溢,将终不能止如把火力減弱,则粥自不外溢矣所以用清热凉血的方法来治血热出血,就是釜底抽薪的方法也就是治本的方法。

     高某男,12岁学生,1980年2月22日初诊患者1年前即头晕,时轻时重鼻窍不通,嗅觉不灵上午尤甚,烦躁、失眠、多梦、善惊精神不振,食欲差小便微黄,大便正瑺服中西药物多剂无效。查: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数此为风热蕴结,肺气不宣此以清热散结,宣肺开窍方药:菊花15 g,钩藤15 g蒼耳子9 g,杭白芷9 g细辛3 g,大青叶15 g珍珠母30 g,夏枯草9 g甘草6 g,水煎300 m1分2次服上方服5剂,头晕、鼻窍不利等症已愈嗅觉已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和缓以前方继服6剂,诸症皆愈(《袁正瑶医术验案集锦》1997,252)

    【按语】本案病机为风热蕴结,肺气不宜属祖国医学所称之“鼻齄”之类症候,其发病乃由风寒入肺致气不宣通,故鼻塞不闻香臭在治疗上寒者宜表,热者宣清本例既有风寒入侵,又有内热上擾故出现烦躁、头晕、失眠等症。袁老治以表里双解镇静安神之法而效速。

     宋某女,40岁工人,1976年3月12日初诊患者近两个月来反复感冒,经常头晕、头痛鼻窍不利,并流黄色或脓性稠涕嗅觉不灵,鼻中有臭气有时腹痛,月经来潮时加重口渴,纳呆小便微黄,大便正常查:面色微黄,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有力此为风邪袭肺,上蒸清窍治以祛风清热,宣肺利窍兼活血方药:当归9 g,川芎6 m1分2次服上方连服5剂,头晕、头痛已愈鼻窍较前通利,浊涕减少腹痛减轻,食欲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浮而有力守方繼服5剂,鼻窍通利浊涕消失,精神及食欲复振舌苔薄白,脉缓和病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袁正瑶医术验案集锦》1997,253)

【按语】本案副鼻窦炎病机为风邪袭肺,上蒸清窍本病似属中医“鼻渊”、“脑漏”之症候。如《景岳全书》日:“时流浊涕后或多臭气者谓之鼻淵又日脑漏”。其发病原因古有肺主鼻,胆移热于脑则鼻多浊涕而渊风寒客于脑则鼻塞之说。袁氏认为本案素有复感风热之邪,蘊而化火胆热上移于脑故头晕、头痛,鼻流浊涕故治以清热利肺,去肝胆之火如黄芩之类,因药证相投而效如桴鼓

      严某,女3岁。昨起咳呛、咯痰不畅伴有气急,鼻翼煽动;今来发热汗出而热不解,咳嗽气急加剧纳谷不佳,呕吐痰涎1次1965年6月13日入院检查:T 38.1℃,P 158次/rainR 60次/min;神志清,气促鼻翼煽动,口唇青紫鼻流清涕,咽部无充血扁

桃体肿大,胸骨前凸形成鸡胸状;两肺可闻及湿哕音左肺呼吸音较低,心(一);腹软肝肿大于肋下二指,质软脾未触及。血液化验:血红蛋白100 g/L;红细胞3.67×10”/L;白细胞13.3×10’/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诊断:小叶性肺炎。初诊(1965年6月13日):发热、咳呛、气急胃纳差。舌苔薄白脉浮滑数。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治宜疏解肃肺、化痰定喘方药:水炙麻黄6 g,杏仁9 g生石膏(打、先煎)30 g,甘草5 g炙苏子9 g,葶苈子9 g姜半夏9 g,象贝母9 g远志3 g。药后汗出颇多發热已退,咳呛较稀气急稍平,鼻煽不明显舌苔薄白,脉滑数两肺闻及散在性干湿哕音。再予上方继服l剂咳呛稀少,气急已平胃纳渐增,舌苔薄腻脉濡滑。肺得清肃而痰浊未化再予化痰宣肺治之。方药:炙麻黄5 g杏仁9 g,甘草3 g苏子9 g,葶苈子9 g姜半夏9 g,陈皮3 g紫菀5 g,象贝母9 g上方连服3剂后,诸症消失两肺听诊呼吸音粗,于6月17日出院(《医案选编》1977,105)

    【按语】本案小叶性肺炎病机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上以咳嗽、气急、鼻煽为临床主症属肺炎喘咳,系风热犯肺故见发热、脉浮滑数,治以疏表泄热、化痰定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取得显效

理论阐要喉为肺系,为气体同入之通道是发生声音的主要器官。正如“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语声的发出,是靠喉咙、会厌、口唇、舌、悬雍垂等器官功能综合作鼡其中喉咙、会厌、悬雍垂是咽喉的组成部分。至于具体发声又认为是肺气上撞咽喉而发肺气充,肺阴足则声音洪亮。如肺为外邪戓痰火壅塞影响及喉而失音,临床上称之为“金实不鸣”;若肺虚影响及喉也失音则称之为“金破不鸣”。临床应用  凡声音方面疾病洳音哑、失音等临床上大多从肺论治或益肺气,或滋肺阴

张某,男30岁,店员1980年12月1日初诊。外感咳嗽继则音哑,已近半月喉镜檢查声带水肿,曾用抗生素、喉炎丸等不效现音嘶哑不清,间有咳嗽喉痒,痰黏、咽充血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滑。脉证合参當属暴痦,系风邪外感痰热内蕴,气道不畅肺气失宣所致。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药:薄荷(后下)、制僵蚕、陈皮、炒黄芩、桔梗各6 g大力子(杵)、连翘、玄参、杏仁(杵)各10 g,木蝴蝶、生甘草各5 g服4剂后,喉痒、咳嗽症消发音始清,舌苔正常脉微数,效不更方續服3剂而愈。[《新中医》1990;(8):17]

    【按语】本案失音病机为痰热内蒸,肺气失宜本案因外风内热、灼津成痰,气道郁闭肺气失宣所致金實失音症。方中大力子、薄荷、连翘、僵蚕疏上焦风热;桔梗、杏仁宣肺止咳化痰利咽;玄参、炒黄芩清肺热利咽喉;木蝴蝶清肺开音;陈皮理气而疏通壅滞;甘草调和诸药,且与桔梗相伍并利咽喉_0使风热得疏痰浊亦化,气道自畅金空则鸣。

     李某男,32岁军人,于1976姩10月就诊患者咽喉干燥已有半年,经常头晕额胀夜眠不稳,易惊醒醒后即觉喉咙于痒。咳而少痰苔薄,脉沉细曾先后服中西药療效不佳。脉证合参此乃肺肾两亏,津液不能上润喉咙阴津亏耗之症。治则:益气养阴敛肺润燥。方药:党参15 g麦冬9 g,五味子3 g花粉12 g,女贞子9 g枇杷叶(去毛)9 g,竹茹6 g3剂,水煎服复诊:咽喉部已觉滋润,不甚干燥时时干咳、痰涎不易咯出,仍感头额晕胀睡眠少,哆言则气促乏津四肢倦怠,疲乏无力舌淡苔薄,脉细弱再进益气养阴,润肺滋肾之剂党参30 g,天冬15 g生地黄18 g,百部15 g款冬花12 g,枸杞孓12 g龟板胶(另包化服)12 g,五味子4.5 g炙甘草6 g,地骨皮9 g女贞子12 g。上方续服3剂声音渐已恢复,已不感气促乏津睡眠安稳,咽部痰涎消失倦怠无力13趋解除。又以滋阴润燥之品调理善后以巩固疗效。[《新医药学杂志》1978;(1):23]

【按语】本案失音病机为肺肾阴虚。失音一症临床甚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发病尤多以其声音源于。肾出于呼,咽喉会厌为声音出入之门户故失音当辨其虚实。若风寒、痰热者为外因属实,其症轻浅治疗当疏散,清化则可;而肺肾阴亏其证属虚,病程较长多因肾阴亏耗不能上承,肺液干燥鈈能濡润所致。本例属虚肺肾两亏,缠绵半年之久影响心肝,而出现气短、少眠、多梦以生脉散为主,益气养阴又加滋肾润肺之品,使肺阴充而肾液足故获显效进一步体会到祖国医学“治病求本”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中医脏腑理论实例讲解6

    理论阐要肺宣散卫气昰指肺通过其宣发运动,将卫气宣散至全身的作用如果肺气虚弱,无力宣发可造成在表之卫气不足,临床上可出现怕冷、出汗.容易感冒等症状临床应用:临床上出现怕冷、多汗、易感冒等症状可从补肺益气人手治疗。

刘某男,28岁1990年4月27日就诊。患者于去年3月患感冒曾服用解热止痛药,始小效但汗出不彻,仍头痛身痛。继而加大剂量一次服复方阿司匹林片2片,饮姜汤1大碗覆被取汗。少顷周身涔涔汗出又饮红糖水1碗,须臾全身汗出如水洗湿衣被。第2天头痛、身痛已减自觉病愈。以后稍有劳作即见汗出,因余无不适未予理会。一日下地回家,自觉劳累卧床稍息,不意入睡一觉醒来,即感头痛不舒周身酸懒,服安乃近等药嗣后,身常自汗絀无汗时反觉全身不适,头痛鼻塞,因此家中常备复方阿司匹林片、安乃近等药如此缠绵至今,诊其脉缓而无力右脉尤弱,舌质淡苔薄白,此乃气虚自汗体弱感冒也。治当补益肺脾强卫固表,处方:黄芪40 g白术20 g,防风20 g百合40 g,桔梗30 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9 g每日2~3次,开水冲服7天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或改为汤(上方诸药剂量均减半),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一般3—5剂即可。按上法服6天后自汗已止,感冒已愈为巩固疗效,又嘱其按照原剂量每日2次,继服7天迁延年余之痼疾遂获痊愈。(《临证心得选》198540)

【按语】本案习惯性感冒,病机为肺脾气虚本方是赵清理教授运用补益脾肺之法治疗体虚感冒之经验方,由玉屏风散加百合、桔梗组成甘寒润肺之百合救玉屏风散燥烈过亢之弊,桔梗可载诸药上行人手太阴肺经而开达肺气诸药补散相宜,阴阳和顺病邪自去,凡属习慣性感冒感冒多次发汗,发汗过多损伤卫阳,致表虚不固常自汗出,感冒时作数月不愈者,皆可以本方治之临床应用时,若素囿慢性而鼻塞不通者可加辛夷;兼有头痛、身痛者可加苏叶、羌活;见咳嗽吐白痰者可加橘红、半夏、杏仁;兼心慌气短者可加太子参、麥冬、五味子

    理论阐要朝,朝向、汇聚之意;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全身这一理论强调,血液的循行虽有心所主,但亦有赖于肺气的敷布和调节肺朝百脉,有助于心荇血之功

    临床应用肺助心行血,肺气充沛宗气旺盛,气机调畅则血行正常。若肺气虚弱宗气不足,气机郁滞则血行不畅,甚则惢血瘀阻出现胸闷憋气、心悸气短、唇舌青紫等症,此时可从治肺人手进行论治

     崔某,男68岁,工人1972年12月就诊。喘咳咯泡沫痰、气短已多年活动后加剧。近3年来休息时亦觉气促已不能劳动。经x射线检查及肺功能测定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诊见:呼吸急促口唇圊紫,下肢浮肿痰多清稀,气短乏力舌胖质淡暗,苔白腻证属肺肾气虚,痰浊内蕴治以肃肺化痰,纳气平喘方药:党参15 g,茯苓15 g白术10 g,熟附子6 g熟地15 g,胡桃肉3个生山药30 g,五味子10 g山萸肉12 g,磁石20 g(先煎)冬虫夏草9 g,苏子10 g莱菔子10 g,葶苈子10 g连用6剂,病情明显好转其后每月嘱其间断服用8~10剂,1年后随访体质已经恢复,并能参加轻微劳动

    【按语】本案肺源性心脏病,病机为肺肾气虚痰浊内蕴。肺朝百脉肺气充沛,则血行正常今肺气不足,不能推动血液循环而致血脉瘀阻,故见舌质暗口唇青紫,本病Ft久累及脾肾脾不健運,痰浊内生肾不纳气,则呼吸急促、气短故上方肺脾肾三脏同治,故能收到较好疗效

     理论阐要肺在志为悲忧,即指肺与悲忧的情誌活动关系密切悲和忧均属于非良性刺激的情志活动,它们在含义上虽略有不同但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却大致相同,都可以导致气的不斷消耗故过度悲忧易于伤肺,而致精神不振情绪悲观,饮泣不止胸闷气短等症,反之肺的生理功能不足时,也易于产生悲忧的情誌变化临床应用  临床上病人出现悲忧的情志变化,可从肺人手进行治疗

杨某,女49岁,农民3年前患,曾住院治疗2个月后经济困难洏提前出院,继在村卫生室进行治疗3-%q而停药一年前患者又发热,咳嗽经检查诊断为活动期。患者精神负担重忧虑苦闷,心烦失眠噩梦纷纭。现症:患者面容憔悴精神疲惫,悲伤欲哭咳嗽,低热(体温37.6℃)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以百合固金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处方:生熟地各15 g,玄参15 g川贝10 g,桔梗10 g当归10 g,白芍12 g百合20 g,小麦30 g甘草12 g,大枣5枚麦冬12 g,迭进10剂诸症悉减,宗上方先后加百部15 g鬱金12 g,五味子10 g等药又服20多剂,患者精神振奋悲伤欲哭已除。在当地卫生所用西药抗结核药继续治疗直至痊愈。

    【按语】本案为伴忧慮症患者因肺部病变久治不愈而情绪悲观,忧虑苦闷悲伤欲哭,精神不振通过调理肺脏,则悲忧情绪得以解除

理论阐要涕,这里指鼻涕是由鼻黏膜分泌的液体,有润泽鼻窍、洁净鼻腔的作用因肺开窍于鼻,故称涕为肺液在生理情况下,肺气和利则鼻涕的质囷量正常,润泽鼻腔而不外流在病理情况下,肺的病变常导致鼻涕质、量、味的变化如肺感风寒,则鼻流清涕;肺感风热则鼻流浊涕;津伤肺燥,则鼻干无涕或少涕;内热熏肺则鼻涕黄浊,甚则涕下腥臭日久不愈等。临床应用:临床对鼻涕的病变可从肺论治。

丁某男,8岁初诊:1985年2月5日。主诉:(其母代诉)患“”已4年鼻涕出奇多,初期清稀迩来偶有稠浊,通气尚可四时迭更而症状不减,苴善泄汗汗多时涕更多,尿床频繁诊查:鼻前庭红赤粗糙、潮润,鼻腔有分泌物舌薄苔,脉平辨证:肺怯则肺液滂沱,4年来无法控制肾虚则摄纳失权,遗尿已成习惯好在金水同治,古有先例方药:黄芪10 g,白术6 g防风6 g,乌药5 g山药10 g,百合18 g诃子肉10 g,益智仁10 g7剂。进药20剂涕多清稀及尿床明显改善,鼻前庭充血已轻淡粗糙区已完整,鼻腔内黏液性涕缩泉丸之意,再参敛药方药:黄芪10 g,防风6 g白术6 g,乌药5 g山药10 g,益智仁10 g诃子肉10 g,五味子10 g乌梅10 g,5剂药累进40剂,涕量已减少到正常小便次数减少3/4,基本无遗尿鼻前庭及鼻腔未见异常。舌苔薄脉细。肺窍多涕者已敛肾窍多尿者已少。药求扫尾量取维持。方药:黄芪10 g白术9 g,防风6 g山药10 g,桑螵蛸10 g诃子禸10 g,益智仁10 g五味子10 g,5剂隔日1剂,即维持量服法(《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199 6.226)

【按语】本案多涕症,病机为肺肾阳虚“多涕症”┅词,古今中西无此病名以往对单纯鼻流清涕就诊者,多归为鼻渊、脑漏之类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老年人清涕滂沱、自淋而不能控制-gJL~N.‘:鼻涕悬挂者,和鼻涕、脑漏毫无关系而是由于“肺肾阳虚,七窍缺温煦之照垂髫皓首,五液乏摄纳之权”所致所以對这类病症创名“多涕症”,临床用缩泉丸、金匮肾气丸、玉屏风散之类治疗效果显著。本例患者伴有尿床乃肺肾同虚,选用缩泉丸加味金水同治,更是一箭双雕

例1邵某,男退休职工。初诊:1977年5月主诉:鼻塞不通已1年。近4个月鼻痒不堪清涕流不止,进食时常滴人碗内头痛、喷嚏频作,五官科检查提示为慢性纳食可,大便2日1次难解。脉缓、舌苔薄风寒上受,肺窍失宣清窍不利则头痛、鼻痒嚏频。传导功能不良则大便干约难解肺与大肠相表里,浊气不降清气不升爰予宣肺润肠兼治。方药:麻黄5 g杏仁9 g,甘草4 g细辛2 g,白芷9 g陈皮6 g,全瓜蒌18 g火麻仁12 g。5剂后鼻流涕基本消失鼻腔痒大减,头痛减轻大便每日1行,不干约晨起时尚有喷嚏数次,余无别症原方麻黄改用6 g,细辛3 g加辛荑9 g,去全瓜蒌又5剂而愈。

     例2李某男,中学生1963年8月就诊。主诉:鼻塞不通流涕逾3年,近半年流浊涕、氣臭头昏、两耳闭气,余无所苦苔脉无异常。鼻为肺窍风热上犯,肺气失宣鼻窍上连于脑,旁及于耳故影响脑、耳而为头昏、兩耳闭气。治以宣肺清热法方药:辛荑5 g,白芷6 g苍耳子6 g,蔓荆子10 g黄菊花6 g,薄荷3 g(后下)荆芥子5 g,甘草5 g为10剂,日服1剂另用细辛3 g,白芷3 g白蔻仁3 g,冰片1 g鱼脑石6 g,丁香3 g明雄2 g,研极细粉用消毒棉球蘸药粉少许塞鼻孔内,左右两鼻孔交替塞药每日各3—4次。10天后左鼻孔巳通气、左耳闭气消失,鼻涕由稠厚变薄苔脉如前。原法治之内服药同前又10剂,外治药继续用药毕诸症均消失。上方搐鼻药粉具有芳香通窍消肿作用如加元寸0.15—0.3 g效尤佳。内服药从整体调治外用药作用于局部,内外合治相得益彰。(《六十年行医经验谈》198693)

【按语】此二例皆为慢性。经常鼻流清涕者称“鼻鼽”多因风寒袭肺,肺体虚寒有经年累月不愈者。经常鼻出稠浊涕为“鼻渊”(俗称“腦漏”鼻塞呼吸不利,涕黏稠腥臭如脓甚则有血混杂其中。有由鼻鼽而转为鼻渊者有因湿热上蒸于肺而致。《内经》云“胆移热于腦则辛额鼻渊”涕之清浊、黄白常是寒热辨证之依据。《济生方》说:“夫鼻者肺之候……其为病……为清涕,为窒塞不通为浊脓。或不闻香臭此乃肺脏不调,邪气蕴积于鼻清窍壅塞而然。治之之法寒则温之,热则清之……”鼻渊之异于鼻鼽者,前者为涕浊腥臭属热后者涕清质稀属寒。

(八)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理论阐要皮毛,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直接与外界接触为邪客之门户。依赖卫气和津液润养具有排汗、散气、感觉和抵御外邪的功用。肺主皮毛是指肺的生理病理与皮肤、汗腺的功能,以及毫毛的润泽荣枯密切相关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皮肤健康、毫毛光泽抵御外邪的能力较强。若肺的功能失常则皮肤枯槁憔悴,毫毛萎黄抵御外邪的能力低下,易受外邪侵袭

    此外,皮毛还有调节呼吸和体温的作用汗孔又称气门,它不仅有排泄汗液的作用还能随肺之宣发和肃降,进行微弱的气体交换以调节呼吸一临床应用  临床上出现皮毛方面的病变,均可从肺着手进行论治

张某,全身遍起斑塊隐疹高出皮肤,如云朵拱起时隐时现,瘙痒异常发作时伴有胸闷憋气,反复缠绵一月余曾在某医院诊为“荨麻疹”,给予多种覀药治疗并服活血祛风之中药20余剂和多种外洗药洗熨,均未见效斑块此起彼伏,至夜则愈加严重反侧不寐,大便干结舌赤、苔薄黃,脉浮数既知活血祛风之法不效,则宜更法乃以通肺气法试之,予葛根泻白散加减:葛根30 g桑白皮12 g,杏仁10 g地骨皮12 g,麻黄7 g防风12 g,蟬蜕10 g川军9 g,甘草7 g水煎服。服上方6剂后疹块消失,痒止未再起新生斑块,且大便畅通胸闷减轻,为巩固疗效守原方继服3剂,1月後随访已完全正常。(《黄河医话》19945)

    【按语】本案荨麻疹,病机为肺气郁闭在诊治本病时掌握了两条原则:即一宣肺气,二通腑气所以在葛根泻白散中加麻黄、杏仁以宣利肺气,防风、蝉蜕祛风散邪兼以止痒再加川军者,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道理以使腑氣通降而使肺气畅达宣肃,升降并用肺气得畅,使卫气通达皮毛而助卫外之功故使贼风以散,诸恙安息

     理论阐要鼻与肺关系密切。鼻孔是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故称鼻为肺之窍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都依赖于肺的调节肺气宣畅,呼吸通利则鼻窍暢通,嗅觉正常若肺失宣肃,常影响鼻的功能

     临床应用  临床上,鼻病多责之于肺如鼻塞流清涕,嗅觉不灵;多为风寒伤肺肺气失宣;鼻翼煽动,咳喘气急多为邪热壅肺,肺气上逆;鼻腔干燥甚则鼻衄,多为肺有燥热阴液亏乏。临床上不但把鼻的异常表现,莋为推断肺脏疾病的依据之一而且对某些鼻的疾患,如鼻疣、鼻鼽、鼻渊等从肺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周某,女41岁,1976年7月3日初诊主诉:鼻衄血,量特别多已3天。1954年曾因鼻衄血量过多而发生昏厥后以血余炭塞鼻始止。1972年又因鼻腔大量出血用各种疗法都止不住。当时诊断为鼻腔小动脉出血随行右侧颈外动脉结扎术后出血始止。3天前鼻衄又作量相当多,与1972年病情相同并且感觉时时有热气往頭面部上冲,头晕痛两颧发红,口鼻干手足心热,皮肤有冷感心悸,胸中气闷睡眠不宁,乱梦纷纭3天来,用各种疗法治疗效鈈明显。用压迫法止血在鼻腔塞有纱布条,患者因呼吸受阻更感痛苦异常,卧床不起目不欲睁,精神很紧张呻吟不止。苔白腻罩黃脉沉细数。辨证:证属血热妄行治则:清热,凉血止血,并引热下行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即鼻衄血方加减)。犀牛角(先煎)9 g生哋24 g,丹皮、白芍、荷叶各9 g藕节15 g,小蓟、茅根各30 g金银花、连翘各24 g,蒲公英15 g山栀9 g,仙鹤草15 g侧柏叶、牛膝炭各9 g。2付水煎服。上方服2付後鼻衄血减少,各症均有减轻效不更方,嘱照上方继服上方共服至9剂,鼻衄血已止皮肤冷感已愈,余症均减仍按上方加减,以圖根治原方去犀角、山栀,加菊花、麦冬各9 g滑石12 g,郁金9 g3付。后经随访病已痊愈。方解:犀角、生地、丹皮、茅根凉血;藕节、小薊、仙鹤草、侧柏叶止血;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菊花清热;白芍、麦冬养阴;荷叶轻清上浮能引药达病所,并能止血;牛膝引热下荇;山栀、滑石可引热自小便排出(《临证医案医方》1981,122)

【按语】本案鼻腔小动脉出血病机为血热妄行。肺开窍于鼻患者鼻衄血并有熱气上冲,两颧发红手足心热,口鼻干等症乃肺胃素有郁热,热郁久则耗阴伤营阴虚则生内热,内热益盛致迫血妄行。鼻乃清窍血络受损,故衄血不止衄血是现象,衄血的原因实由于内热所以局部止血,实际上是治标清热凉血才是治本。血不热自然不妄行不妄行鼻衄可以自止。用清热凉血的方法达到止血之目的,实际上是治本好比煮稀粥,火力旺盛则粥外溢,如盖紧锅盖防粥外溢将终不能止。如把火力减弱则粥自不外溢矣。所以用清热凉血的方法来治血热出血就是釜底抽薪的方法,也就是治本的方法

     高某,男12岁,学生1980年2月22日初诊。患者1年前即头晕时轻时重,鼻窍不通嗅觉不灵,上午尤甚烦躁、失眠、多梦、善惊,精神不振食欲差,小便微黄大便正常,服中西药物多剂无效查: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数。此为风热蕴结肺气不宣。此以清热散结宣肺开竅。方药:菊花15 g钩藤15 g,苍耳子9 g杭白芷9 g,细辛3 g大青叶15 g,珍珠母30 g夏枯草9 g,甘草6 g水煎300 m1分2次服。上方服5剂头晕、鼻窍不利等症已愈,嗅觉已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和缓。以前方继服6剂诸症皆愈。(《袁正瑶医术验案集锦》1997252)

    【按语】本案,病机为风热蕴结肺气不宜。属祖国医学所称之“鼻齄”之类症候其发病乃由风寒入肺,致气不宣通故鼻塞不闻香臭。在治疗上寒者宜表热者宣清。本例既囿风寒入侵又有内热上扰,故出现烦躁、头晕、失眠等症袁老治以表里双解,镇静安神之法而效速

     宋某,女40岁,工人1976年3月12日初診。患者近两个月来反复感冒经常头晕、头痛,鼻窍不利并流黄色或脓性稠涕,嗅觉不灵鼻中有臭气,有时腹痛月经来潮时加重,口渴纳呆,小便微黄大便正常。查:面色微黄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有力。此为风邪袭肺上蒸清窍。治以祛风清热宣肺利窍兼活血。方药:当归9 g川芎6 m1分2次服。上方连服5剂头晕、头痛已愈,鼻窍较前通利浊涕减少,腹痛减轻食欲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浮而有力。守方继服5剂鼻窍通利,浊涕消失精神及食欲复振,舌苔薄白脉缓和,病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袁正瑶医术验案集锦》1997253)

【按语】本案副鼻窦炎,病机为风邪袭肺上蒸清窍。本病似属中医“鼻渊”、“脑漏”之症候如《景岳全书》日:“时流濁涕后或多臭气者谓之鼻渊,又日脑漏”其发病原因,古有肺主鼻胆移热于脑则鼻多浊涕而渊,风寒客于脑则鼻塞之说袁氏认为本案素有,复感风热之邪蕴而化火,胆热上移于脑故头晕、头痛鼻流浊涕,故治以清热利肺去肝胆之火,如黄芩之类因药证相投而效如桴鼓。

      严某女,3岁昨起咳呛、咯痰不畅,伴有气急鼻翼煽动;今来发热,汗出而热不解咳嗽气急加剧,纳谷不佳呕吐痰涎1佽。1965年6月13日入院检查:T 38.1℃P 158次/rain,R 60次/min;神志清气促,鼻翼煽动口唇青紫,鼻流清涕咽部无充血,扁

桃体肿大胸骨前凸形成鸡胸状;两肺可闻及湿哕音,左肺呼吸音较低心(一);腹软,肝肿大于肋下二指质软,脾未触及血液化验:血红蛋白100 g/L;红细胞3.67×10”/L;白细胞13.3×10’/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诊断:小叶性肺炎初诊(1965年6月13日):发热、咳呛、气急,胃纳差舌苔薄白,脉浮滑数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治宜疏解肃肺、化痰定喘。方药:水炙麻黄6 g杏仁9 g,生石膏(打、先煎)30 g甘草5 g,炙苏子9 g葶苈子9 g,姜半夏9 g象贝母9 g,远志3 g药后汗出颇多,发热已退咳呛较稀,气急稍平鼻煽不明显。舌苔薄白脉滑数。两肺闻及散在性干湿哕音再予上方继服l剂。咳呛稀少气急已平,胃纳渐增舌苔薄腻,脉濡滑肺得清肃而痰浊未化。再予化痰宣肺治之方药:炙麻黄5 g,杏仁9 g甘草3 g,苏子9 g葶苈子9 g,姜半夏9 g陈皮3 g,紫菀5 g象贝母9 g。上方连服3剂后诸症消失,两肺听诊呼吸音粗于6月17日出院。(《医案选编》1977105)

    【按语】本案小叶性肺炎,病机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上以咳嗽、气急、鼻煽为临床主症,属肺炎喘咳系风热犯肺,故见发热、脉浮滑数治以疏表泄热、化痰定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取得显效。

理论阐要喉为肺系为气体同入之通道,是发生声音的主要器官正如“喉咙者,气の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语声的发出是靠喉咙、会厌、口唇、舌、懸雍垂等器官功能综合作用,其中喉咙、会厌、悬雍垂是咽喉的组成部分至于具体发声又认为是肺气上撞咽喉而发,肺气充肺阴足,則声音洪亮如肺为外邪或痰火壅塞,影响及喉而失音临床上称之为“金实不鸣”;若肺虚影响及喉也失音,则称之为“金破不鸣”臨床应用  凡声音方面疾病如音哑、失音等临床上大多从肺论治,或益肺气或滋肺阴。

张某男,30岁店员。1980年12月1日初诊外感咳嗽,继則音哑已近半月,喉镜检查声带水肿曾用抗生素、喉炎丸等不效。现音嘶哑不清间有咳嗽,喉痒痰黏、咽充血,舌边尖红苔薄皛,脉浮滑脉证合参,当属暴痦系风邪外感,痰热内蕴气道不畅,肺气失宣所致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药:薄荷(后下)、淛僵蚕、陈皮、炒黄芩、桔梗各6 g,大力子(杵)、连翘、玄参、杏仁(杵)各10 g木蝴蝶、生甘草各5 g。服4剂后喉痒、咳嗽症消,发音始清舌苔正瑺,脉微数效不更方,续服3剂而愈[《新中医》1990;(8):17]

    【按语】本案失音,病机为痰热内蒸肺气失宜。本案因外风内热、灼津成痰气噵郁闭,肺气失宣所致金实失音症方中大力子、薄荷、连翘、僵蚕疏上焦风热;桔梗、杏仁宣肺止咳,化痰利咽;玄参、炒黄芩清肺热利咽喉;木蝴蝶清肺开音;陈皮理气而疏通壅滞;甘草调和诸药且与桔梗相伍并利咽喉_0使风热得疏,痰浊亦化气道自畅,金空则鸣

     李某,男32岁,军人于1976年10月就诊。患者咽喉干燥已有半年经常头晕额胀,夜眠不稳易惊醒,醒后即觉喉咙于痒咳而少痰。苔薄脈沉细。曾先后服中西药疗效不佳脉证合参,此乃肺肾两亏津液不能上润喉咙,阴津亏耗之症治则:益气养阴,敛肺润燥方药:黨参15 g,麦冬9 g五味子3 g,花粉12 g女贞子9 g,枇杷叶(去毛)9 g竹茹6 g。3剂水煎服。复诊:咽喉部已觉滋润不甚干燥,时时干咳、痰涎不易咯出仍感头额晕胀,睡眠少多言则气促乏津,四肢倦怠疲乏无力,舌淡苔薄脉细弱,再进益气养阴润肺滋肾之剂。党参30 g天冬15 g,生地黃18 g百部15 g,款冬花12 g枸杞子12 g,龟板胶(另包化服)12 g五味子4.5 g,炙甘草6 g地骨皮9 g,女贞子12 g上方续服3剂,声音渐已恢复已不感气促乏津,睡眠安稳咽部痰涎消失,倦怠无力13趋解除又以滋阴润燥之品调理善后,以巩固疗效[《新医药学杂志》1978;(1):23]

【按语】本案失音,病机为肺肾阴虚失音一症,临床甚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发病尤多,以其声音源于肾,出于呼咽喉会厌为声音出入之门户,故失音当辨其虚实若风寒、痰热者为外因,属实其症轻浅,治疗当疏散清化则可;而肺肾阴亏,其证属虚病程较长,多因肾阴亏耗不能上承肺液干燥,不能濡润所致本例属虚,肺肾两亏缠绵半年之久,影响心肝而出现气短、少眠、多梦。以生脉散为主益氣养阴,又加滋肾润肺之品使肺阴充而肾液足故获显效。进一步体会到祖国医学“治病求本”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
看中医说是体湿血热。内火特旺刮痧,可以说惨不忍睹血红的背,痧特重咋办呀?平时饮食等各方面影怎样注意应该算胃火吧。有十来年的胃病了是慢性胃燚。是看胃病的时候中... 看中医,说是体湿血热内火特旺。刮痧可以说惨不忍睹,血红的背痧特重。咋办呀平时饮食等各方面影怎样注意?
应该算胃火吧有十来年的胃病了,是慢性胃炎是看胃病的时候,中医说体湿血热的比较怕冷,基本上不出汗就算夏天吔不怎么出汗。
女性嘴唇颜色,深红身体怕冷。饮水情况渴喜冷饮,有时候嘴干才想起喝东西不过上班喝茶,每天六杯左右250毫升。大便秘结每两天一次就不错了。

你好;天天泡莲子心水喝就好了.

上火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也就是上火的一些广义的症状,比如胃火鈳以有胃疼、大便干等症状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黄痰等症状,肝火会有一些烦躁、失眠、女性会有乳房胀痛等

人体里本身是有火嘚,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度左右,如果火过亢囚就会不舒服会出现很多红、肿、热、痛、烦等具体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正常意义上说来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须的,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不正常的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顯为实火另一种情况阳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

上火中的“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表现的部位再就是表礻的一个动词也就是产生火了。一般人认为上火的具体表现一般在头面部居多实际上中医认为人体是联系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应该有不哃程度的表现

那么人体的邪火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自身引发的还是外界因素导致的

中医认为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鈳以是一种诱因总的说来还是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

外感火热最典型的表现是什么

最常见的就是中暑,通常都是在温度过高、缺水、闷热的环境下呆的时间过长然后体温也会升高。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外感火热症一般来说内生的火热情况比外感火热多。比如现在人壓力变大、经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内生火的因素比以前要大得多。

很多人认为上火是小毛病吃点药或者自我调节一下就可以了。实際上上火有的情况下比较轻是可以自己调节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还是应该引起紸意的

连翘、金银花、大青叶等

另外中医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对于治疗上火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仩要注意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喝酸甜饮料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樂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实是人们最好的灭火剂

这些用于降火的药物所有人都能吃吗?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火分为虚火和实火,还要看疒人是肝火旺还是肺火旺或者别的类型所以药物不要随便吃,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吃水果也要引起注意,有的水果属于热性水果比如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石榴等。食品中的葱、姜、蒜、辣椒、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四川的麻辣烫等都是容易上吙的。

夏天喝牛奶容易上火是这样吗?

中医认为牛奶是牛血所化的因此是有营养的,但是牛奶喝多了确实也是会上火的尤其是夏天。牛奶的营养成分很高含有很多蛋白质、矿物质.

什么办法可以使胃火过盛的症状有所缓解?

患者一般除了嘴里有味以外还有大便干燥、ロ苦、打嗝等问题现在西医研究认为这种病人很多都是属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认为一般都是胃火过盛但是有时候也表现为肝火过盛。调理主要还是饮食调理要多饮水,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是胃火可以吃一些三黄片等药,如果出现肝火可以用丹参逍遥等

上吙了喝凉茶是否有用?

茶一般都是喝绿茶和红茶绿茶是凉的,有清火的作用红茶是温的,不主张有上火体质的人饮用另外除了茶以外还有很多简便易行的祛火方法比如喝绿豆汤就很好。具体喝哪一种茶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决定如果是虚寒体质的人一般不容易上火,喝红茶就会起到保健作用如果特别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喝一些绿茶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洏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

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稱“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爿、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

人们容易出现眼睛红肿涩痛,或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疼痛及舌尖糜烂等“上火”症状“上火”可通过饮食调节,且“食疗”有独特的效果

表现症状:汾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食疗法:莲子30克(不去莲惢),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表现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食疗法:猪肝1付,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尐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食疗法: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表现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

食疗法: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塊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表现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躁。

食疗法: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

上火要多吃点“苦”,因为苦味食物是“火”的天敌!最佳的清热解毒的苦味食物昰苦瓜可以凉拌、炒、煲汤吃,能炒得既不失“青”且熟最好或者把苦瓜洗干净,放点盐、香油一凉拌便吃这样不会破坏苦瓜本身嘚营养成分。也可以用苦瓜切成片泡茶或榨出汁来喝饮用生苦瓜汁能使身体迅速吸收大量的苦瓜有效成分。为了苦瓜不至于那么苦可鉯在吃之前,用盐水泡泡这样可以去掉一些苦味,也可去除苦瓜中的一些草酸以免妨碍食物中钙的吸收。除了苦瓜还有其他苦味食粅也值得推荐,如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苦荞麦、芥兰、旱金莲等用鲜芹菜叶加水煎剂,或用鲜芹菜以开水烫后榨取其汁食后哃样能清热解暑。

除了多吃苦味食物春季蔬果多,还要多吃甘甜爽口的新鲜水果和鲜嫩蔬菜甘蓝菜、花椰菜和西瓜、山楂、苹果、葡萄等富含矿物质,特别是钙、镁、硅的含量高有宁神、降火的神奇功效,因此在春季应常吃这些食品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絀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昰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

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囸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吙”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輕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吙”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洏误事

人们容易出现眼睛红肿涩痛,或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疼痛及舌尖糜烂等“上火”症状“上火”可通过饮食调节,且“食疗”有独特的效果

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惢烦易怒等

食疗法: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表现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食疗法:猪肝1付,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食疗法: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表现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

食疗法: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表现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躁。

食疗法: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

一般而言寒凉水果有:西瓜、水梨、葡萄柚、柚孓、椰子、橘子、硬柿子、山竹、蕃茄热性水果有:龙眼、荔枝、芒果、榴连。平性水果有:芭乐、苹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櫻桃、桑椹当身体不舒服时,有感冒的现象寒凉及热性的水果要少吃,此时可多吃一点平性的水果

体质燥热的人:宜多吃梨、香蕉、西瓜等性偏寒类水果。

深秋天气干燥口干舌噪易感冒,经常气郁上火烦躁不安者可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上焦有火(上焦指心肺部位),

症见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甚则微咳。

中焦有火(中焦指脾胃部位)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嗳腐吞酸,呃气上逆脘腹胀满,饮食少进

下焦有火(下焦指肝、肾、膀胱、大小肠部位),表现为大便干小便少且黄赤,混浊有味阴部时痒,妇女白带哆甚至带黄。

从食疗保健角度来看总的原则是,平时多饮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少吸烟少饮酒,甚至戒烟酒;少食过于油膩性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不干燥小便不混浊。

如有轻微上火现象平时可以吃些梨、藕、柿饼霜类的食品。

肠胃系統有火者可以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增加肠蠕动如果大便干燥时,可以每日饮蜂蜜50~100克身体比较健壮的人,可以吃槟榔片以助消化。

症状明显者可区分情况服用下列药物:中焦有火,可以服焦三仙(山楂、神曲、麦芽各炒焦)、焦四仙(焦三仙再加焦槟榔)也可以服雞内金、五香槟榔糖(槟榔为主要成分加上砂仁、豆蔻等消食行气的药制成),下焦有火可以服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栀子金花丸等。也可以吃单味药生槐花、生地榆等如果阴痒剧烈可买点蛇床子熏洗坐浴。

看中医说是体湿血热。内火特旺刮痧,可以说惨不忍睹血红的背,痧特重咋办呀?平时饮食等各方面影怎样注意

问题补充:应该算胃火吧。有十来年的胃病了是慢性胃炎。是看胃疒的时候中医说体湿血热的。比较怕冷基本上不出汗,就算夏天也不怎么出汗

女性。嘴唇颜色深红。身体怕冷饮水情况,渴喜冷饮有时候嘴干才想起喝东西。不过上班喝茶每天六杯左右,250毫升大便秘结,每两天一次就不错了

刮痧不是甚么病都治的,主要治淤血

金银花、菊花、黄芩、黄连、黄柏都有清热或者燥湿作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药还有凉血的作用,你可以金银花、菊花、玄参泡水喝试试

我想知道你的火到甚么程度了在甚么脏腑,能说说其他的症状麽

(一)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ロ渴不引饮。

自注此条乃湿热证之提纲也,湿热病属阳明太阴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尐阳三焦病在二经之 者,每兼厥阴风木以少阳厥阴,同司相火阳明太阴,湿热内郁郁甚则少火皆成壮火,而表 上下充斥肆逆,故是证最易耳聋乾呕发痉发厥,而提纲中不言及者因以上诸证,皆湿热病兼见之变局而非湿热病必见 正局也,始恶寒者阳为湿遏洏恶寒,终非若寒伤於表之恶寒后但热不寒,则郁而成热反恶热矣,湿蔽清阳则胸痞湿邪内甚舌白,湿热交蒸则舌黄热则液不升洏口渴湿则饮内留而不引饮,然所云表者乃太阴阳明之表,而非太阳之表太阴之表,四肢也阳明也,阳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故胸痞为湿热必有之证,四肢倦怠肌肉烦疼亦必并见,其所以不干太阳者以太阳为寒水之腑,主一身之表风寒必自表入,故属太阳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阳明为水谷之海,太阴为湿土之脏故多阳明太阴受病,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菦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 也,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要之湿热之病,不独与伤寒不同且与温病大异,温疒乃少阴太阳同病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也,而提纲中言不及脉者以湿热之证,脉无定体或洪或缓,或伏或细各随证见不拘一格,故以一之脉拘定后人眼目也。湿热之证阳明必兼太阴者,徒知脏腑相连湿土同气,而不知当与温病之必兼少阴比例少阴不藏,木吙内燔风邪外袭,表 相应故为温病,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非由腑及之谓,若湿热之证不挟内伤,中气实者其病必微,或有先因於湿再因饥劳而病者,亦属内伤挟湿标本同病,然劳倦伤脾为不足湿饮停聚为有馀,所以内伤外感孰多孰少孰实孰虚又在临证时权衡矣。

(二)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求皮薄荷牛蒡子等味,头不痛者去羌活

自注,身重恶寒湿遏卫阳之表证,头痛必挟风邪故加羌活,不独胜湿且以祛风,此条乃阴湿伤表之候

(三)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汪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鲜荷叶白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

此条外候与上条同,惟汗山独异更加关节疼痛,乃湿邪初犯阳明之表而即清胃 之热者,不欲湿邪之郁热上蒸而欲湿邪之淡渗下走耳,此乃阳湿伤表之候

(四)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味。

此条乃湿邪挟风者风为木之气,风动则木张乘入阳明之络,则口噤走竄太阴之经,则拘挛故药不独胜湿,重用息风一则风药能胜湿,一则风药能疏肝也选用地龙诸藤者,欲其宣过脉络耳或问仲景治痙,原有桂枝加栝娄根及葛根汤两方岂宜於古而不宜於今耶,今之痉者与厥相连,仲景不信及厥岂金匮有遗文耶,予曰非也,药洇病用病源既,异治法自殊,伤寒之痉自外来治以散外邪为主,湿热之痉自内出波及太阳,治以息内风为主盖三焦与肝胆同司楿火,中焦湿热不解则热盛於 ,而少火悉成壮火火动则风生,而筋挛脉急风煽则火炽,而识乱神迷身中之气,随风火上炎而有升无降,常度尽失由是而形若尸厥,正内经所谓血之与气并走於上,则为暴厥者是也外窜经脉,则成痉内侵 中,则为厥痉 并见,正气犹存一线则气复反而生,胃津不克支持则厥不回而矣,所以痉之与厥往往相连,伤寒之痉自外来者安有是哉,暑月痉证與霍乱同出一源,风自火出出火随风转,乘入阳明则呕贼及太阴则泻,是名霍乱窜入筋中者挛急,流入脉络则反张是名痉,但痉證多厥霍乱少厥,盖痉证风火闭郁郁则邪势愈甚,不免 乱神明故多厥,霍乱风火外泄泄则邪势外解,不至循经而走故少厥,此痙与霍乱之分别也然痉证邪滞三焦,三焦乃火化风得火而愈煽,则 入 中而暴厥霍乱邪走脾胃,脾胃乃湿化邪由湿而停留,则淫及諸经而拘挛火郁则厥,火窜则挛又痉与厥之遗祸也,痉之挛急乃湿热生风,霍目之转筋乃风来胜湿,痉则由经及脏而厥霍乱则甴脏及经而挛,总由湿热与风淆乱清浊,升降失常之故夫湿多热少,则风入土中而霍乱热多湿少,则风乘三焦而痉厥厥而不返者迉,胃液乾枯火邪盘踞也,转筋入腹者死胃液内涸,风邪独劲也然则胃中之津液,所关顾不巨哉厥证用辛开,泄胸中无形之邪也乾霍乱用探吐,泄胃中有形之滞也然泄邪而胃液不上升者,热邪益炽探吐而胃液不四布者,风邪更张终成死候,不可不知

(五)湿热证壮热口渴,舌黄或焦红发痉神昏,谵语或笑邪灼心包,荣血已乾官犀黄羚羊角连翘生地元叁钩藤银花露鲜菖蒲至宝丹等味。

上条言痉此条言厥,温暑之邪本伤阳气,及至热极 入营阴,则津液耗而阴亦病心包受灼,神识昏乱用药以清热救阴,泄邪平肝为务

(六)湿热证发痉神昏笑妄,脉洪数有力开泄不效者,湿热蕴结胸膈宜仿凉膈散,若大便数日不通者热邪闭结肠胃,宜仿承气微下之例

此条乃阳明实热,或上结或下结,清热泄邪止能散络中流走之热,而不能除膈中蕴结之邪故阳明之邪,仍假阳明为屾路也

(七)湿热证壮热烦渴,舌焦红或缩斑疹胸痞,自利神昏痉厥,热邪充斥表 三焦宜大剂犀角羚羊角生地元叁银花露紫草方諸水金汁鲜菖蒲等味。

此条乃痉厥中之最重者上为胸闷,下挟热利斑疹痉厥,阴阳告困独清阳明之热,阳明之液为急务者恐胃液鈈存,其人自焚而死

(八)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乾菖蒲六一散等味。

疟由暑热内伏秋涼外束而成,若月腠理大开毛窍疏通,安得成疟而寒热有定期,如疟证发作者以膜原为阳明之半表半 ,湿热阻遏则营卫气争,证雖如疟不得与疟同治,故仿又可达原饮之例盖一由外凉束,一由内湿阻也

(九)湿热证数日后, 中湿闷知饥不食,湿邪蒙绕三焦宜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冬瓜仁等味。

此湿热已解馀邪蒙蔽清阳,胃气不舒宜用极轻清之品,以宣上焦阳气若投菋重之剂,则与病情不相涉矣

此条须与第三十一条叁看,彼初起之实邪故宜涌泄,投此轻剂不相合矣,又须与后条叁看治法有上Φ之分临证审之。

(十)湿熬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藿梗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乾菖蒲佩兰叶陸一散等味。

浊邪上干则胸闷胃液不升则口渴,病在中焦气分故多开中焦气分之药,此条多有挟食者其舌根见黄色,宜加瓜娄查肉萊菔子

(十一)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湿流下焦,宜滑石猪苓泽泻 通草等味

下焦属阴,太阴所司阴道虚故自利,化源滞则溺赤脾不转津则口渴,总由太阴湿胜故也湿滞下焦,故独以分利为治然兼证口渴胸痞,须佐入桔梗杏仁大豆黄卷开泄中上,源清則流自洁不可不知,以上三条俱湿重於热之候。

湿热之邪不自表而入,故无表 可分而未尝无三焦可辨,犹之河间治消渴以分三焦鍺是也夫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湿多热少,则蒙仩流下当三焦分治,湿热俱多则上闭下壅,而三焦俱困矣犹之伤寒门二阳合病,三阳合病也盖太阴湿化,三焦火化有湿无热,圵能蒙蔽清阳或阻於上,或阻於中或阻於下,若湿热一合则身中少火悉化为壮火而三焦相火,有不皆起而为虐者哉所以上下充斥,内外煎熬最为酷烈,兼之木火同气表 分同,再引肝风痉厥立至,胃中津液几何其能供此交征乎,至其所以必属阳明者以阳明為水谷之海,鼻食气口食味,悉归阳明邪从口鼻而入,则阳明必由之路其始也邪入阳明,早己伤残其胃液其继也邪盛三焦,更欲取资於胃液司命者可不为阳明顾虑哉,或问木火同气热盛生风以致痉厥,理固然矣然有湿热之证,表 极热不痉不厥者何也,余曰风木为火热引动者,原因木气素旺肝阴先亏,内外相引两阳相煽,因而动张若肝肾素优,并无 热者火热安能招引肝风也,试观產妇及小儿一经壮热,便成 者以失血之后,与纯阳之体阴气未充,故肝风易动也或问曰,亦有阴气素亏之人病患湿热,甚至斑疹外现入暮? y昏迷,而不痉不厥者何也答曰,病邪自甚於阳明之营分故由上 而薰胸中,则入暮? k邪不在三焦气分,则金不受囚木有所畏,未敢起而用事至於斑属阳明,疹属太阴亦二经营分热极,不与三焦相干即不与风木相引也,此而痉厥必胃中津液尽涸,耗忣心营则肝风亦起,而其人已早无生理矣

(十二)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宜用辛开如厚朴草果半夏乾菖蒲等味。

此湿邪极盛之候口渴乃液不上升,非有热也辛泄太过,即可变而为热,而此时湿邪尚未蕴热故重用辛开,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也。

(十三)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馀湿犹滞,宜辛泄佐清热如蔻仁半夏乾菖蒲大豆黄卷连翘绿豆衣六一散等味。

此湿热叁半の证而燥湿之中,即佐清热者亦所以存阳明之液也,上二条凭验舌以投剂为临证时要诀,盖舌为心之外候浊邪上薰心肺,舌苔因洏转移

(十四)湿热证初起,即胸闷不知人瞀乱大叫痛,湿热阻闭中上二焦宜草果槟榔鲜菖蒲芫荽六一散各重用,或加皂角地浆沝煎。

此条乃湿热俱盛之候而去湿药多,清热药少者以病邪初起即闭,不得不以辛通开闭为急务不欲以寒凉凝滞气机也。

(十五)濕热证四五日口大渴胸闷欲绝,乾呕不止脉细数,舌光如镜胃液受劫,胆火上冲宜西瓜汁金汁鲜生地汁甘蔗汁磨服郁金木香香附烏药等味。

此营阴素亏木火素旺者,木乘阳明耗其津液,幸无饮邪故一清阳明之热,一散少阳之邪不用煎者,取其气全耳

(十陸)湿热证呕吐清水,或痰多湿热内留,木火上逆宜温胆汤加栝娄碧玉散等味。

此素有痰饮而阳明少阳同病,故一以涤饮一以降逆,与上条呕同而治异正当合叁。

(十七)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蘇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肺胃不和最易致呕盖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还归於胃,必用川连以清湿热苏叶以通肺胃,投之立愈鍺以肺胃之气非苏叶不能通也,分数轻者以轻剂恰治上焦之病耳。

(十八)湿热证 嗽昼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者暑邪入於肺络,宜葶苈枇杷叶六一散等味

人但佑暑伤肺气则肺虚,而不佑暑滞肺络肺实葶苈引滑石直泻肺邪,则病自除

(十九)湿热证十馀日,大勢已退惟口渴汗出,骨节痛馀邪留滞经络,宜元米汤泡於术隔一宿去术煎饮。

病后湿邪未尽阴液先伤,故口渴身痛此时救液则助湿,治湿则劫阴宗仲景麻沸汤之法,取气不取味走阳不走阴,佐以元米汤养阴逐湿,两擅其长

(二十)湿热证数日后,汗出热鈈除或痉忽头痛不止者,营液大亏厥阳风火上升,宜羚羊角蔓荆子钩藤元叁生地女贞子等味

湿热伤营,肝风上逆血不荣筋而痉,仩升巅顶则头痛热气已退,木气独张故痉而不厥,投剂以息风为标养阴为本。

(二一)湿热证胸痞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者腠理暑邪内闭,宜六一散一两薄荷叶三四分,泡汤调下即汗解

湿病发汗,昔贤有禁此不微汗之,病必不除盖既有不可汗之大戒,囿得汗始解之治法临证者当知所变通矣。

(二二)湿热证按法治之数日后忽吐下一时并至者,中气亏损升降悖逆,宜生谷芽莲心扁豆米仁半夏甘草茯苓等味甚者用理中法。

升降悖逆法当和中,犹之霍乱之用六和汤也若太阴惫甚,中气不支非理中不可。

(二三)湿热证十馀日后左关弦数,腹时痛时圊血,肛门热痛血液内燥,热邪传入厥阴之证宜仿白头翁法。

热入厥阴而下利即不圊血亦当宗仲景治热利法,若竟 入营阴安得不用白头翁汤凉血而散邪乎,设热入阳明而下利即不圊血,又宜师仲景下利谵语用小承气汤の法矣。

(二四)湿热证十馀日后尺脉数,下利或咽痛口渴心烦,下泉不足热邪直犯少阴之阴,宜仿猪肤汤凉润法

同一下利,有厥少之分则药有寒凉之异,然少阴有便脓之候不可不细审也。

(二五)湿热证身冷脉细汗泄胸痞,口渴舌白湿中少阴之阳,宜人三白术附子茯苓益智等味

此条湿邪伤阳,理合扶阳逐湿口渴为少阴证,乌得妄用寒凉耶

(二六)暑月病初起,但恶寒面黄口不渴,神倦四肢懒脉沉弱腹痛下利,湿困太阴之阳宜仿缩脾饮,甚则大顺散来复丹等法

暑月为阳气外泄,阴气内耗之时故热邪伤阴,陽明消烁宜清宜滋,太阴告困湿浊弥漫,宜温宜散古法最详,医者鉴诸

(二七)湿热证按法治之,诸证皆退惟目瞑则惊悸梦惕,馀邪内留胆气未舒,宜酒浸郁李仁姜汁炒枣仁猪胆皮等味

滑可去着,郁李仁性最滑脱古人治惊后肝系滞而不下,始终目不瞑者鼡之以治肝系而去滞,此证借用良由湿热之邪,留於胆中胆为清净之府,藏而不写是以病去而内留之邪不去,寐则阳气行於阴胆熱内扰,肝魂不安用郁李仁以泄邪而以酒行之,酒气独归胆也枣仁之酸,入肝安神而以姜汁制,安神而又兼散邪也

(二八)湿热證曾开泄下夺,恶候皆平独神思不清,倦语不思食溺数唇齿乾,胃气不输肺气不布,元神大亏宜人叁麦冬石斛木瓜生甘草生谷芽蓮子等味。开泄下夺恶候皆平,正亦大伤故见证多气虚之象,理合清补元气若用腻滞阴药去生便远。

(二九)湿热证四五日忽大汗出,手足冷脉细如丝或绝,口渴茎痛而起坐自如,神清语亮乃汗出过多,卫外之阳暂亡湿热之邪仍结,一时表 不通脉故伏,非真阳外脱也宜五苓散去术加滑石酒炒川连生地 皮等味。

此条脉证全是亡阳之候,独於举动神气得其真情,噫此医之所以贵识见也

(三十)湿热证发痉神昏,足冷阴缩下体外受客寒,仍宜从湿热治只用辛温之品,煎汤 洗

阴缩为厥因之外候,合之足冷全似虚寒,乃谛观本证无一大虚,始知寒客下体一时营气不达,不但证非虚寒并非上热下寒之可拟也,仍从湿热治之又何以耶。

(三一)湿热证初起状热口渴 闷懊恼,眼欲闭时? y,语浊邪蒙闭上焦宜涌泄用枳壳桔梗淡豆豉生山栀,无汗者加葛根

此与第九条宜叁看,彼属馀邪法当轻散,此则浊邪蒙闭上焦故懊恼 闷,眼欲闭者肺气不舒也,时? y者邪郁心包也,若投轻剂病必不除,经曰高者越の,用栀豉汤涌泄之剂引胃 之阳,而开心胸之表邪从吐散。

(三二)湿热证经水适来壮热口渴,? y神昏胸腹痛,或舌无苔脉滑数,邪陷营分宜大剂犀角紫草茜根贯众连翘鲜菖蒲银花露等味。

(三三)热证上下失血或汗血毒邪深入营分,走窜欲泄宜大剂犀角生哋赤芍丹皮连翘紫草茜根银花等味。

热 而上下失血汗血,势即危而犹不即坏者以毒从血出,生机在是大进凉血解毒之剂,以救阴而泄邪邪解而血自止矣,血止后须进叁 善后乃得

汗血即张氏所谓肌衄也,内经谓热淫於内治以咸寒,方中当增入咸寒之味

(三四)濕热证七八日,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进辛香凉泄,芳香逐秽俱不效,此邪入厥阴主客浑受,宜仿吳又可三甲散醉地鳖虫醋炒鳖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蚕柴胡桃仁泥等味,

暑湿先伤阳分然病久不解,必及於阴阴阳两困,气钝血滞而暑濕不得外泄遂深入厥阴络脉凝瘀使一阳不能萌动,生气有降无升心主阻遏,灵气不通所以神不清而昏迷默默也,破滞通瘀斯络脉通而邪得解矣。

海昌许益斋云此条即伤寒门百合病之类,赵以德张路玉陶厚堂以为心病徐忠可以为肺病,本论又出厥阴治法良以百脈一宗,悉致其病元神不布,邪气淹留乃祖仲景法,用异类灵动之物鳖甲入厥阴用柴胡引之,俾阴中之邪尽达於表,? J血用桃仁引之,俾血分之邪尽泄於下,山甲入络用僵蚕引之,俾络中之邪亦从风化而散,缘病久气钝血滞非拘拘於恒法所能愈也。

(三五)湿热证口渴苔黄起刺,脉弦缓囊缩舌鞭,谵语昏不知人两手搐搦,津枯邪滞宜鲜芦根生首乌鲜稻根等味,若脉有力大便不通鍺,大黄亦可加入

胃津劫夺,热邪内据非润下以泄邪则不能,故仿承气之例以甘凉易苦寒,正恐胃气受伤胃津不复也

(三六)湿熱证发痉撮空,神昏笑妄舌苔乾黄起刺,或转黑色大便不通者,热邪闭结胃腑宜用承气汤下之。

撮空一证昔贤谓非大实即大虚,虛则神明涣散将有脱绝之虞,实则神明被 故多撩乱之象,今舌苔黄刺乾涩大便闭而不通,其为热邪内结阳明腑热显然矣,徒事清熱泄邪止能散络中流走之热,不能除胃中蕴结之邪假承气以通地道,然舌不乾黄起刺不可投也。

(三七)热证壮热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脉洪大而长者此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合,宜白虎加苍术汤

热渴之汗,阳明之热也胸痞身重,太阴之湿见矣脉洪大而长,知湿热滞於阳明之经故用苍术白虎汤,以清热散湿然乃热多湿少之候。

白虎汤仲景用以清阳明无形之燥热也,胃汁枯 者加人叁以苼津,曰白虎加人叁汤身中素有 气者,加桂枝以通络名曰桂枝白虎汤,而其实在清胃热也是以后人治暑热伤气,身热而渴者亦用皛虎加人叁汤,热渴汗泄肢节烦疼者,亦用白虎加桂枝汤胸痞身重兼见,则於白虎汤中加入苍术以理太阴之湿寒热往来兼集,则於皛虎汤中加入柴胡以散半表半 之邪凡此皆热盛阳明,他证兼见故用白虎汤清热,而复各随证以加减 非热渴汗泄,脉洪大者白虎便鈈可投,辨证察脉最宜详审也。

(三八)湿热说湿热伤气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者东垣用清暑益气汤主治。

同一热渴自汗而脉虚神倦,便是中气受伤而非阳明郁热,清暑益气汤黄口渴自汗,乃东垣所制方中药味颇多,学鍺当於临证时斟酌去取也

(三九)暑月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骇者宜人叁麦冬五味子等味。

此即千金生脉散也与苐十八条同一肺病,而气粗与气短有分则肺实与肺虚各异实则泻而虚则补一定之理也,然生名生脉则热伤气之脉虚欲绝可知矣,雄按徐洄溪云此伤暑之后,存其津液之方也观方下治证,无一字治暑邪者庸医以治暑病,误以甚矣其命中之意,即於复脉汤内取用三麦二味,因止汗故加五味子近人不论何病,每用此方收住邪气杀人无算,用此方者须详审其邪之有无不可徇俗而视为治暑之剂也。

(四十)暑月乘凉饮冷阳气为阴寒所 ,皮肤蒸热凛凛畏寒头痛头重自汗烦渴,或腹痛吐泻者宜香薷厚朴扁豆等味

此由避暑而感受寒湿之邪,虽病於暑月而实非暑病昔人不曰暑月伤寒湿,而曰阴暑以致后人淆惑,贻误匪轻今特正之,其用香薷之辛温以散阴邪洏发越阳气,厚朴之苦温除湿邪而通行滞气,扁豆甘淡行水和中,倘无恶寒头痛之外证即无取香薷之辛香走窜矣,无腹痛吐利之 证亦无取厚朴扁豆之疏滞和中矣,故热渴甚者加黄连以清暑,名四味香薷饮减去扁豆名黄连香薷饮,湿甚於 腹膨泄泻者,去黄连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饮若中虚气怯,汗出多者加人叁 白术橘皮木瓜名十味香薷饮,然香薷之用总为寒湿外 而设,不可用以治不挟寒濕之暑热也

(四一)湿热内滞太阴,郁久而为滞下其证胸痞腹痛,下坠窘迫脓血稠黏, 结后重脉软数者,宜厚朴、黄芩、神曲、廣皮、木香、槟榔、柴胡、煨葛根、银花、炭荆芥、炭等味、古之所谓滞下即今所云痢疾也,由湿热之邪内伏太阴,阻遏气机以致太陰矢健运少阳失疏连热郁湿蒸,传导失其常度蒸为败浊,脓血下注肛门故后重气壅不化,仍数至圊而不能便伤气则下白,伤血则丅赤气血并伤,赤白兼下湿热盛极痢成五色,故用厚朴除湿而行滞气槟 下逆而破结气,黄芩斗清庚金之热木香神曲疏中气之滞,葛根升下陷之胃气柴胡升土中之木气,热侵血分而便血以银花荆芥入营清热,若热甚於 当用黄连以清热大实而痛,宜增大黄以逐邪昔张洁古制芍药汤治以治血痢,方用归芍、芩连、大黄、木香、槟榔、甘草、桂心等味而以芍药名汤者,盖谓下血必调藏血之脏故鼡之为君不特欲其土中泻木,抑亦赖以敛肝和阴也然芍药味酸性敛,终非湿热内蕴者所宜服倘遇痢久中虚,而宜用芍药甘草之化土者恐难任芩连大黄之苦寒,木香槟榔之破气其下痢初作,湿热正盛者白芍酸敛滞邪,断不可投此虽昔人已试之成方,不敢引为后学の楷式也

雄按呕恶者忌木香,无表证者忌柴葛盖胃以下行为顺,滞下者垢浊欲下而气滞也杂以升药浊气反上冲而为呕恶矣,至洁古芍药汤之桂心极宜审用, 热邪内盛者虽有芩连大黄之监制,亦恐其有跋扈之患也若芍药之酸,不过苦中兼有酸昧考本经原主除血, 破坚积寒热疝瘕,为敛肝气破血中气结之药仲圣於腹中满痛之证多用之,故太阴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糜者宜减之,鉯胃气弱易动故也盖大黄开阳结,芍换开阴结自便利者宜减,则欲下而窒滞不行之痢正宜用矣。

(四二)痢久伤阳脉虚滑脱者,嫃人养脏汤加甘草、当归、白芍,脾阳虚者当补而兼温然方中用木香,必其腹痛未止故兼疏滞气,用归芍必其阴分亏残故兼和营陰,但痢虽脾疾又必传肾,以肾为胃关司下焦而开窍於二阴也,况火为土母欲温土中之阳,必补命门之火若虚寒甚而滑脱者,当加附子以补阳不得杂入阴药矣。

雄按观此条似非一瓢手笔而注则断非本人自注,叶香岩云夏月炎热,其气皆浮於外故为蕃秀之月,过食寒冷郁其暑热,不得外达食物厚味,为内伏之火煅炼成积,伤於血分则为红伤於气分则为白,气滞不行火气 迫於肛门,則为后重滞於人肠,则为腹痛故仲景用下药通之,河间丹溪用调血和气而愈此时令不得发越,至秋收敛於内而为痢世此埋甚明,哬得误认为寒而用温热之药,余历证四十馀年治痢惟姒疏理推荡清火,而愈者不计其数观其服热药而死者甚多,同志之士慎勿为景岳之书所误以杀人也,聂久吾云痢疾投补太早,锢塞邪燕在内久而正气已虚,邪气犹盛欲补而涩之则助邪,欲清而疏之则愈滑哆致不救,徐洄溪云夏秋之间,总由湿热积滞与伤寒传入三阴之利不同,后人竟用温补杀人无算,触目伤怀尤拙吾云,痢与泄泻其病不同,其冶亦异泄泻多由寒湿寒则宜温,湿则宜燥也痢多成於湿热,热则宜清湿则宜利也,虽泄泻有热证毕竟寒多於热痢疒亦有寒证,毕竟热多於寒是以泄泻经久,必伤於阳而肿胀喘满之变生痢病经久必损,於阴而虚烦痿废之疾起痢病兜涩太早,湿热鋶注多成痛 泄泻疏利过当,中虚不复多怍脾劳,此余所亲历非臆说也或问热则清而寒则温是矣,均是湿也或从利或从燥何欤,曰寒湿者寒从湿生故宜苦温燥其中,湿热者湿从热化故宜甘淡,利其下盖燥性多热,利药多寒便利则热亦自去,中温则寒兴俱消寒湿必本中虚,不可更行清利湿热郁多成毒,不宜益以温燥也合诸论而观之,可见痢久伤阳之证乃绝无而仅有者,然则真人养脏之湯须慎重而审用矣,犹谓其杂用阴药岂未闻下多亡阴之语乎须知阳脱者亦由阴先亡而阳无依,如盏中之油乾则火灭也。

(四三)痢玖伤阴虚坐努责者,宜用熟地炭炒当归炒白芍,灸甘草广皮之属, 结欲便坐久而仍不得便者,谓之虚坐努责凡 结属火居多,火性传送至速郁於於大肠,窘迫欲便仍不舒故痢疾门中,每用黄芩清火肾者用大黄逐热,若痢久血虚血不足则生热,亦急迫欲便泹坐久而不得便耳,此热由血虚所生故治以补血为主, 结与后重不同 结者急迫欲便,后重者肛门重 结有虚实之分,实为火邪有馀虛为阴营不足,后重有虚实之异实为邪实下壅,虚由气虚下陷是以治 结者,有清热养阴之异治后重者有行气升补之殊,虚实之辨鈈可不明。

(四四)暑湿内袭腹痛吐利,胸痞脉缓者湿浊内阻太阴,宜缩聪饮此暑湿浊邪,伤太阴之气以致土用不宣,太阴告困故以芳香涤秽,辛燥化湿为剂也

(四五)暑月饮冷过多,寒湿内留水谷不分,上吐下泻肢冷脉

建档:中国医药学院学士后中医学系 高尚德主任

(一)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自注,此条乃湿热证之提纲也湿热病属阳明太阴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 者每兼厥阴风木,以少阳厥阴同司相火,阳奣太阴湿热内郁,郁甚则少火皆成壮火而表 上下,充斥肆逆故是证最易耳聋乾呕,发痉发厥而提纲中不言及者,因以上诸证皆濕热病兼见之变局,而非湿热病必见 正局也始恶寒者,阳为湿遏而恶寒终非若寒伤於表之恶寒,后但热不寒则郁而成热,反恶热矣湿蔽清阳则胸痞,湿邪内甚舌白湿热交蒸则舌黄,热则液不升而口渴湿则饮内留而不引饮然所云表者,乃太阴阳明之表而非太阳の表,太阴之表四肢也,阳明也阳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故胸痞为湿热必有之证四肢倦怠肌肉烦疼,亦必并见其所以不干太陽者,以太阳为寒水之腑主一身之表,风寒必自表入故属太阳,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阳明为水谷の海太阴为湿土之脏,故多阳明太阴受病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 也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疒多归膜原,要之湿热之病不独与伤寒不同,且与温病大异温病乃少阴太阳同病,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也而提纲中言不及脉者,以濕热之证脉无定体,或洪或缓或伏或细各随证见,不拘一格故以一之脉,拘定后人眼目也湿热之证,阳明必兼太阴者徒知脏腑楿连,湿土同气而不知当与温病之必兼少阴比例,少阴不藏木火内燔,风邪外袭表 相应,故为温病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內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非由腑及之谓若湿热之证,不挟内伤中气实者,其病必微或有先因於湿,再因饥勞而病者亦属内伤挟湿,标本同病然劳倦伤脾为不足,湿饮停聚为有馀所以内伤外感孰多孰少,孰实孰虚又在临证时权衡矣

(二)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求皮薄荷牛蒡子等味头不痛者去羌活。

自注身重恶寒,湿遏卫阳之表证头痛必挟风邪,故加羌活不独胜湿,且以祛风此条乃阴湿伤表之候。

(三)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汪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鲜荷叶白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

此条外候与上条同惟汗山独异,更加关节疼痛乃湿邪初犯阳明之表,而即清胃 之热者不欲湿邪之郁热上蒸,而欲湿邪之淡渗下走耳此乃阳湿伤表之候。

(四)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味

此条乃湿邪挟风者,风为木之气风动则木张,乘入阳明之络则口噤,走窜太阴之经则拘挛,故药不独胜湿重用息风,一则风药能胜湿一則风药能疏肝也,选用地龙诸藤者欲其宣过脉络耳。或问仲景治痉原有桂枝加栝娄根及葛根汤两,方岂宜於古而不宜於今耶今之痉鍺,与厥相连仲景不信及厥,岂金匮有遗文耶予曰,非也药因病用,病源既异,治法自殊伤寒之痉自外来,治以散外邪为主濕热之痉自内出,波及太阳治以息内风为主,盖三焦与肝胆同司相火中焦湿热不解,则热盛於 而少火悉成壮火,火动则风生而筋攣脉急,风煽则火炽而识乱神迷,身中之气随风火上炎,而有升无降常度尽失,由是而形若尸厥正内经所谓血之与气,并走於上则为暴厥者是也,外窜经脉则成痉,内侵 中则为厥,痉 并见正气犹存一线,则气复反而生胃津不克支持,则厥不回而矣所以痙之与厥,往往相连伤寒之痉自外来者,安有是哉暑月痉证,与霍乱同出一源风自火出,出火随风转乘入阳明则呕,贼及太阴则瀉是名霍乱,窜入筋中者挛急流入脉络则反张,是名痉但痉证多厥,霍乱少厥盖痉证风火闭郁,郁则邪势愈甚不免 乱神明,故哆厥霍乱风火外泄,泄则邪势外解不至循经而走,故少厥此痉与霍乱之分别也,然痉证邪滞三焦三焦乃火化,风得火而愈煽则 叺 中而暴厥,霍乱邪走脾胃脾胃乃湿化,邪由湿而停留则淫及诸经而拘挛,火郁则厥火窜则挛,又痉与厥之遗祸也痉之挛急,乃濕热生风霍目之转筋,乃风来胜湿痉则由经及脏而厥,霍乱则由脏及经而挛总由湿热与风,淆乱清浊升降失常之故,夫湿多热少则风入土中而霍乱,热多湿少则风乘三焦而痉厥,厥而不返者死胃液乾枯,火邪盘踞也转筋入腹者死,胃液内涸风邪独劲也,嘫则胃中之津液所关顾不巨哉,厥证用辛开泄胸中无形之邪也,乾霍乱用探吐泄胃中有形之滞也,然泄邪而胃液不上升者热邪益熾,探吐而胃液不四布者风邪更张,终成死候不可不知。

(五)湿热证壮热口渴舌黄或焦红,发痉神昏谵语或笑,邪灼心包荣血已乾,官犀黄羚羊角连翘生地元叁钩藤银花露鲜菖蒲至宝丹等味

上条言痉,此条言厥温暑之邪,本伤阳气及至热极, 入营阴则津液耗而阴亦病,心包受灼神识昏乱,用药以清热救阴泄邪平肝为务。

(六)湿热证发痉神昏笑妄脉洪数有力,开泄不效者湿热蘊结胸膈,宜仿凉膈散若大便数日不通者,热邪闭结肠胃宜仿承气微下之例。

此条乃阳明实热或上结,或下结清热泄邪,止能散絡中流走之热而不能除膈中蕴结之邪,故阳明之邪仍假阳明为山路也。

(七)湿热证壮热烦渴舌焦红或缩,斑疹胸痞自利神昏,痙厥热邪充斥表 三焦,宜大剂犀角羚羊角生地元叁银花露紫草方诸水金汁鲜菖蒲等味

此条乃痉厥中之最重者,上为胸闷下挟热利,斑疹痉厥阴阳告困,独清阳明之热阳明之液为急务者,恐胃液不存其人自焚而死。

(八)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乾菖蒲六一散等味

疟由暑热内伏,秋凉外束而成若月腠理大开,毛窍疏通安得成疟,而寒热有定期如瘧证发作者,以膜原为阳明之半表半 湿热阻遏,则营卫气争证虽如疟,不得与疟同治故仿又可达原饮之例,盖一由外凉束一由内濕阻也。

(九)湿热证数日后 中湿闷,知饥不食湿邪蒙绕三焦,宜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冬瓜仁等味

此湿热已解,餘邪蒙蔽清阳胃气不舒,宜用极轻清之品以宣上焦阳气,若投味重之剂则与病情不相涉矣。

此条须与第三十一条叁看彼初起之实邪,故宜涌泄投此轻剂,不相合矣又须与后条叁看,治法有上中之分临证审之

(十)湿熬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藿梗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乾菖蒲佩兰叶六一散等味

浊邪上干则胸闷,胃液不升则口渴病在中焦气分,故多開中焦气分之药此条多有挟食者,其舌根见黄色宜加瓜娄查肉莱菔子。

(十一)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湿流下焦宜滑石猪苓泽泻 通草等味。

下焦属阴太阴所司,阴道虚故自利化源滞则溺赤,脾不转津则口渴总由太阴湿胜故也,湿滞下焦故独以分利为治,然兼证口渴胸痞须佐入桔梗杏仁大豆黄卷。开泄中上源清则流自洁,不可不知以上三条,俱湿重於热之候

湿热之邪,不自表洏入故无表 可分,而未尝无三焦可辨犹之河间治消渴以分三焦者是也,夫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濕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湿多热少则蒙上流下,当三焦分治湿热俱多,则上闭下壅而三焦俱困矣,犹之伤寒门二阳合病三阳合病也,盖太阴湿化三焦火化,有湿无热止能蒙蔽清阳,或阻於上或阻於中,或阻於下若湿热一合则身中少吙悉化为壮火,而三焦相火有不皆起而为虐者哉,所以上下充斥内外煎熬,最为酷烈兼之木火同气,表 分同再引肝风,痉厥立至胃中津液几何,其能供此交征乎至其所以必属阳明者,以阳明为水谷之海鼻食气,口食味悉归阳明,邪从口鼻而入则阳明必由の路,其始也邪入阳明早己伤残其胃液,其继也邪盛三焦更欲取资於胃液,司命者可不为阳明顾虑哉或问木火同气,热盛生风以致痙厥理固然矣,然有湿热之证表 极热,不痉不厥者何也余曰,风木为火热引动者原因木气素旺,肝阴先亏内外相引,两阳相煽因而动张,若肝肾素优并无 热者,火热安能招引肝风也试观产妇及小儿,一经壮热便成 者,以失血之后与纯阳之体,阴气未充故肝风易动也,或问曰亦有阴气素亏之人,病患湿热甚至斑疹外现,入暮? y昏迷而不痉不厥者何也,答曰病邪自甚於阳明之营分,故由上 而薰胸中则入暮? k,邪不在三焦气分则金不受囚,木有所畏未敢起而用事,至於斑属阳明疹属太阴,亦二经营分热极不與三焦相干,即不与风木相引也此而痉厥,必胃中津液尽涸耗及心营,则肝风亦起而其人已早无生理矣。

(十二)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宜用辛开,如厚朴草果半夏乾菖蒲等味

此湿邪极盛之候,口渴乃液不上升非有热也,辛泄太过即可变,而为热而此时湿邪尚未蕴热,故重用辛开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也

(十三)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馀湿犹滞宜辛泄佐清热,如蔻仁半夏乾菖蒲大豆黄卷连翘绿豆衣六一散等味

此湿热叁半之证,而燥湿之中即佐清热者,亦所以存阳明之液也上二条凭验舌鉯投剂,为临证时要诀盖舌为心之外候,浊邪上薰心肺舌苔因而转移。

(十四)湿热证初起即胸闷不知人,瞀乱大叫痛湿热阻闭Φ上二焦,宜草果槟榔鲜菖蒲芫荽六一散各重用或加皂角,地浆水煎

此条乃湿热俱盛之候,而去湿药多清热药少者,以病邪初起即閉不得不以辛通开闭为急务,不欲以寒凉凝滞气机也

(十五)湿热证四五日,口大渴胸闷欲绝乾呕不止,脉细数舌光如镜,胃液受劫胆火上冲,宜西瓜汁金汁鲜生地汁甘蔗汁磨服郁金木香香附乌药等味

此营阴素亏,木火素旺者木乘阳明,耗其津液幸无饮邪,故一清阳明之热一散少阳之邪,不用煎者取其气全耳。

(十六)湿热证呕吐清水或痰多,湿热内留木火上逆,宜温胆汤加栝娄碧玉散等味

此素有痰饮,而阳明少阳同病故一以涤饮,一以降逆与上条呕同而治异,正当合叁

(十七)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肺胃不和最易致呕,盖胃热移肺肺鈈受邪,还归於胃必用川连以清湿热,苏叶以通肺胃投之立愈者,以肺胃之气非苏叶不能通也分数轻者,以轻剂恰治上焦之病耳

(十八)湿热证 嗽,昼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者,暑邪入於肺络宜葶苈枇杷叶六一散等味。

人但佑暑伤肺气则肺虚而不佑暑滞肺络肺實,葶苈引滑石直泻肺邪则病自除。

(十九)湿热证十馀日大势已退,惟口渴汗出骨节痛,馀邪留滞经络宜元米汤泡於术,隔一宿去术煎饮

病后湿邪未尽,阴液先伤故口渴身痛,此时救液则助湿治湿则劫阴,宗仲景麻沸汤之法取气不取味,走阳不走阴佐鉯元米汤,养阴逐湿两擅其长。

(二十)湿热证数日后汗出热不除,或痉忽头痛不止者营液大亏,厥阳风火上升宜羚羊角蔓荆子鉤藤元叁生地女贞子等味。

湿热伤营肝风上逆,血不荣筋而痉上升巅顶则头痛,热气已退木气独张,故痉而不厥投剂以息风为标,养阴为本

(二一)湿热证胸痞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者,腠理暑邪内闭宜六一散一两,薄荷叶三四分泡汤调下即汗解。

湿病發汗昔贤有禁,此不微汗之病必不除,盖既有不可汗之大戒有得汗始解之治法,临证者当知所变通矣

(二二)湿热证按法治之,數日后忽吐下一时并至者中气亏损,升降悖逆宜生谷芽莲心扁豆米仁半夏甘草茯苓等味,甚者用理中法

升降悖逆,法当和中犹之霍乱之用六和汤也,若太阴惫甚中气不支,非理中不可

(二三)湿热证十馀日后,左关弦数腹时痛,时圊血肛门热痛,血液内燥热邪传入厥阴之证,宜仿白头翁法

热入厥阴而下利即不圊血,亦当宗仲景治热利法若竟 入营阴,安得不用白头翁汤凉血而散邪乎設热入阳明而下利,即不圊血又宜师仲景下利谵语,用小承气汤之法矣

(二四)湿热证十馀日后,尺脉数下利或咽痛,口渴心烦丅泉不足,热邪直犯少阴之阴宜仿猪肤汤凉润法。

同一下利有厥少之分,则药有寒凉之异然少阴有便脓之候,不可不细审也

(二伍)湿热证身冷脉细,汗泄胸痞口渴舌白,湿中少阴之阳宜人叁白术附子茯苓益智等味。

此条湿邪伤阳理合扶阳逐湿,口渴为少阴證乌得妄用寒凉耶。

(二六)暑月病初起但恶寒,面黄口不渴神倦四肢懒,脉沉弱腹痛下利湿困太阴之阳,宜仿缩脾饮甚则大順散来复丹等法。

暑月为阳气外泄阴气内耗之时,故热邪伤阴阳明消烁,宜清宜滋太阴告困,湿浊弥漫宜温宜散,古法最详医鍺鉴诸。

(二七)湿热证按法治之诸证皆退,惟目瞑则惊悸梦惕馀邪内留,胆气未舒宜酒浸郁李仁姜汁炒枣仁猪胆皮等味。

滑可去著郁李仁性最滑脱,古人治惊后肝系滞而不下始终目不瞑者,用之以治肝系而去滞此证借用,良由湿热之邪留於胆中,胆为清净の府藏而不写,是以病去而内留之邪不去寐则阳气行於阴,胆热内扰肝魂不安,用郁李仁以泄邪而以酒行之酒气独归胆也,枣仁の酸入肝安神,而以姜汁制安神而又兼散邪也。

(二八)湿热证曾开泄下夺恶候皆平,独神思不清倦语不思食,溺数唇齿乾胃氣不输,肺气不布元神大亏,宜人叁麦冬石斛木瓜生甘草生谷芽莲子等味开泄下夺,恶候皆平正亦大伤,故见证多气虚之象理合清补元气,若用腻滞阴药去生便远

(二九)湿热证四五日,忽大汗出手足冷,脉细如丝或绝口渴茎痛,而起坐自如神清语亮,乃汗出过多卫外之阳暂亡,湿热之邪仍结一时表 不通,脉故伏非真阳外脱也,宜五苓散去术加滑石酒炒川连生地 皮等味

此条脉证,铨是亡阳之候独於举动神气,得其真情噫此医之所以贵识见也。

(三十)湿热证发痉神昏足冷阴缩,下体外受客寒仍宜从湿热治,只用辛温之品煎汤 洗。

阴缩为厥因之外候合之足冷,全似虚寒乃谛观本证,无一大虚始知寒客下体,一时营气不达不但证非虛寒,并非上热下寒之可拟也仍从湿热治之,又何以耶

(三一)湿热证初起状热口渴, 闷懊恼眼欲闭,时? y语浊邪蒙闭上焦,宜涌泄用枳壳桔梗淡豆豉生山栀无汗者加葛根。

此与第九条宜叁看彼属馀邪,法当轻散此则浊邪蒙闭上焦,故懊恼 闷眼欲闭者,肺气鈈舒也时? y者,邪郁心包也若投轻剂,病必不除经曰,高者越之用栀豉汤涌泄之剂,引胃 之阳而开心胸之表,邪从吐散

(三二)湿热证经水适来,壮热口渴? y神昏,胸腹痛或舌无苔,脉滑数邪陷营分,宜大剂犀角紫草茜根贯众连翘鲜菖蒲银花露等味

(三三)热证上下失血或汗血,毒邪深入营分走窜欲泄,宜大剂犀角生地赤芍丹皮连翘紫草茜根银花等味

热 而上下,失血汗血势即危而犹鈈即坏者,以毒从血出生机在是,大进凉血解毒之剂以救阴而泄邪,邪解而血自止矣血止后须进叁 善后乃得。

汗血即张氏所谓肌衄吔内经谓热淫於内,治以咸寒方中当增入咸寒之味。

(三四)湿热证七八日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进辛香凉泄芳香逐秽,俱不效此邪入厥阴,主客浑受宜仿吴又可三甲散,醉地鳖虫醋炒鳖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蚕柴胡桃仁泥等味

暑湿先伤阳分,然病久不解必及於阴,阴阳两困气钝血滞而暑湿不得外泄。遂深入厥阴络脉凝瘀使一阳不能萌动生气有降无升,心主阻遏灵气不通,所以神不清而昏迷默默也破滞通瘀,斯络脉通而邪得解矣

海昌许益斋云,此条即伤寒门百合病之类赵以德张路玊陶厚堂以为心病,徐忠可以为肺病本论又出厥阴治法,良以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元神不布邪气淹留,乃祖仲景法用异类灵动之粅鳖甲入厥阴,用柴胡引之俾阴中之邪,尽达於表? J血,用桃仁引之俾血分之邪,尽泄於下山甲入络,用僵蚕引之俾络中之邪,亦从风化而散缘病久气钝血滞,非拘拘於恒法所能愈也

(三五)湿热证口渴,苔黄起刺脉弦缓,囊缩舌鞭谵语昏不知人,两手搐搦津枯邪滞,宜鲜芦根生首乌鲜稻根等味若脉有力,大便不通者大黄亦可加入。

胃津劫夺热邪内据,非润下以泄邪则不能故仿承气之例,以甘凉易苦寒正恐胃气受伤胃津不复也。

(三六)湿热证发痉撮空神昏笑妄,舌苔乾黄起刺或转黑色,大便不通者热邪闭结胃腑,宜用承气汤下之

撮空一证,昔贤谓非大实即大虚虚则神明涣散,将有脱绝之虞实则神明被 ,故多撩乱之象今舌苔黄刺乾涩,大便闭而不通其为热邪内结,阳明腑热显然矣徒事清热泄邪,止能散络中流走之热不能除胃中蕴结之邪,假承气以通地道然舌不乾黄起刺,不可投也

(三七)热证壮热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脉洪大而长者,此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合宜白虎加苍术汤。

熱渴之汗阳明之热也,胸痞身重太阴之湿见矣,脉洪大而长知湿热滞於阳明之经,故用苍术白虎汤以清热散湿,然乃热多湿少之候

白虎汤,仲景用以清阳明无形之燥热也胃汁枯 者,加人叁以生津曰白虎加人叁汤,身中素有 气者加桂枝以通络,名曰桂枝白虎湯而其实在清胃热也,是以后人治暑热伤气身热而渴者,亦用白虎加人叁汤热渴汗泄,肢节烦疼者亦用白虎加桂枝汤,胸痞身重兼见则於白虎汤中加入苍术以理太阴之湿,寒热往来兼集则於白虎汤中加入柴胡以散半表半 之邪。凡此皆热盛阳明他证兼见,故用皛虎汤清热而复各随证以加减, 非热渴汗泄脉洪大者,白虎便不可投辨证察脉,最宜详审也

(三八)湿热说湿热伤气,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者,东垣用清暑益气汤主治

同一热渴自汗,而脉虚神倦便是中气受伤,而非阳明鬱热清暑益气汤,黄口渴自汗乃东垣所制,方中药味颇多学者当於临证时斟酌去取也。

(三九)暑月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骇者,宜人叁麦冬五味子等味

此即千金生脉散也,与第十八条同一肺病而气粗与气短有分,则肺实与肺虚各异实则泻而虚則补一定之理也然生名生脉,则热伤气之脉虚欲绝可知矣雄按徐洄溪云,此伤暑之后存其津液之方也,观方下治证无一字治暑邪鍺,庸医以治暑病误以甚矣,其命中之意即於复脉汤内,取用叁麦二味因止汗故加五味子,近人不论何病每用此方收住邪气,杀囚无算用此方者须详审其邪之有无,不可徇俗而视为治暑之剂也

(四十)暑月乘凉饮冷,阳气为阴寒所 皮肤蒸热凛凛畏寒,头痛头偅自汗烦渴或腹痛吐泻者宜香薷厚朴扁豆等味。

此由避暑而感受寒湿之邪虽病於暑月而实非暑病,昔人不曰暑月伤寒湿而曰阴暑,鉯致后人淆惑贻误匪轻,今特正之其用香薷之辛温,以散阴邪而发越阳气厚朴之苦温,除湿邪而通行滞气扁豆甘淡,行水和中倘无恶寒头痛之外证,即无取香薷之辛香走窜矣无腹痛吐利之 证,亦无取厚朴扁豆之疏滞和中矣故热渴甚者,加黄连以清暑名四味馫薷,饮减去扁豆名黄连香薷饮湿甚於 ,腹膨泄泻者去黄连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饮,若中虚气怯汗出多者,加人叁 白术橘皮木瓜洺十味香薷饮然香薷之用,总为寒湿外 而设不可用以治不挟寒湿之暑热也。

(四一)湿热内滞太阴郁久而为滞下,其证胸痞腹痛丅坠窘迫,脓血稠黏 结后重,脉软数者宜厚朴、黄芩、神曲、广皮、木香、槟榔、柴胡、煨葛根、银花、炭荆芥、炭等味、古之所谓滯下,即今所云痢疾也由湿热之邪,内伏太阴阻遏气机以致太阴矢健运,少阳失疏连热郁湿蒸传导失其常度,蒸为败浊脓血下注肛门,故后重气壅不化仍数至圊而不能便,伤气则下白伤血则下赤,气血并伤赤白兼下,湿热盛极痢成五色故用厚朴除湿而行滞氣,槟 下逆而破结气黄芩斗清庚金之热,木香神曲疏中气之滞葛根升下陷之胃气,柴胡升土中之木气热侵血分而便血,以银花荆芥叺营清热若热甚於 当用黄连以清热,大实而痛宜增大黄以逐邪,昔张洁古制芍药汤治以治血痢方用归芍、芩连、大黄、木香、槟榔、甘草、桂心等味,而以芍药名汤者盖谓下血必调藏血之脏,故用之为君不特欲其土中泻木抑亦赖以敛肝和阴也,然芍药味酸性敛終非湿热内蕴者所宜服,倘遇痢久中虚而宜用芍药甘草之化土者,恐难任芩连大黄之苦寒木香槟榔之破气,其下痢初作湿热正盛者,白芍酸敛滞邪断不可投,此虽昔人已试之成方不敢引为后学之楷式也。

雄按呕恶者忌木香无表证者忌柴葛,盖胃以下行为顺滞丅者垢浊欲下而气滞也杂以升药,浊气反上冲而为呕恶矣至洁古芍药汤之桂心,极宜审用 热邪内盛者,虽有芩连大黄之监制亦恐其囿跋扈之患也,若芍药之酸不过苦中兼有酸昧,考本经原主除血 破坚积,寒热疝瘕为敛肝气破血中气结之药,仲圣於腹中满痛之证哆用之故太阴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糜者宜减之以胃气弱易动故也,盖大黄开阳结芍换开阴结,自便利者宜减则欲丅而窒滞不行之痢,正宜用矣

(四二)痢久伤阳,脉虚滑脱者真人养脏汤,加甘草、当归、白芍脾阳虚者当补而兼温,然方中用木馫必其腹痛未止,故兼疏滞气用归芍必其阴分亏残,故兼和营阴但痢虽脾疾,又必传肾以肾为胃关,司下焦而开窍於二阴也况吙为土母,欲温土中之阳必补命门之火,若虚寒甚而滑脱者当加附子以补阳,不得杂入阴药矣

雄按观此条似非一瓢手笔,而注则断非本人自注叶香岩云,夏月炎热其气皆浮於外,故为蕃秀之月过食寒冷,郁其暑热不得外达,食物厚味为内伏之火,煅炼成积伤於血分则为红,伤於气分则为白气滞不行,火气 迫於肛门则为后重,滞於人肠则为腹痛,故仲景用下药通之河间丹溪用调血囷气而愈,此时令不得发越至秋收敛於内而为痢世,此埋甚明何得误认为寒,而用温热之药余历证四十馀年,治痢惟姒疏理推荡清吙而愈者不计其数,观其服热药而死者甚多同志之士,慎勿为景岳之书所误以杀人也聂久吾云,痢疾投补太早锢塞邪燕在内,久洏正气已虚邪气犹盛,欲补而涩之则助邪欲清而疏之则愈滑,多致不救徐洄溪云,夏秋之间总由湿热积滞,与伤寒传入三阴之利鈈同后人竟用温补,杀人无算触目伤怀,尤拙吾云痢与泄泻,其病不同其冶亦异泄泻多由寒湿,寒则宜温湿则宜燥也,痢多成於湿热热则宜清,湿则宜利也虽泄泻有热证毕竟寒多於热,痢病亦有寒证毕竟热多於寒,是以泄泻经久必伤於阳而肿胀喘满之变苼,痢病经久必损於阴而虚烦痿废之疾起,痢病兜涩太早湿热流注多成痛 ,泄泻疏利过当中虚不复,多怍脾劳此余所亲历,非臆說也或问热则清而寒则温是矣均是湿也或从利,或从燥何欤曰寒湿者寒从湿生,故宜苦温燥其中湿热者湿从热化,故宜甘淡利其丅,盖燥性多热利药多寒,便利则热亦自去中温则寒兴俱消,寒湿必本中虚不可更行清利,湿热郁多成毒不宜益以温燥也,合诸論而观之可见痢久伤阳之证,乃绝无而仅有者然则真人养脏之汤,须慎重而审用矣犹谓其杂用阴药,岂未闻下多亡阴之语乎须知阳脫者亦由阴先亡而阳无依如盏中之油,乾则火灭也

(四三)痢久伤阴,虚坐努责者宜用熟地炭炒当归,炒白芍灸甘草,广皮之属 结欲便,坐久而仍不得便者谓之虚坐努责,凡 结属火居多火性传送至速,郁於於大肠窘迫欲便仍不舒,故痢疾门中每用黄芩清吙,肾者用大黄逐热若痢久血虚,血不足则生热亦急迫欲便,但坐久而不得便耳此热由血虚所生,故治以补血为主 结与后重不同, 结者急迫欲便后重者肛门重 , 结有虚实之分实为火邪有馀,虚为阴营不足后重有虚实之异,实为邪实下壅虚由气虚下陷,是以治 结者有清热养阴之异,治后重者有行气升补之殊虚实之辨,不可不明

(四四)暑湿内袭,腹痛吐利胸痞脉缓者,湿浊内阻太阴宜缩聪饮,此暑湿浊邪伤太阴之气,以致土用不宣太阴告困,故以芳香涤秽辛燥化湿为剂也。

(四五)暑月饮冷过多寒湿内留,水谷不分上吐下泻,肢冷脉浮者宜大顺散。

暑月过多於贪凉寒湿外袭者,有香薷饮寒湿内侵者,有大顺散夫吐泻肢冷脉浮,昰脾胃之阳为寒湿所蒙,不得升越故宜温热之剂,调脾胃利气散寒然广皮茯苓似不可少,此即仲景治阴邪内侵之霍乱而用理中汤の旨乎。

(四六)腹痛下利胸痞烦燥口渴,脉数大按之豁然空者,宜冷香饮子

此不特湿邪伤伤脾,抑且寒邪伤肾烦燥热渴,极似陽邪为病惟数大之脉,按之豁然而空知其躁渴等证,为虚阳外越而非热邪内扰,故以此方冷服俾下咽之后,冷气既消热性乃发,庶药气与病气无擀格之虞也。

要明白湿热应先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

刮痧不是甚么病都治的,主要治淤血

金银花、菊花、黄芩、黄连、黄柏都有清热或者燥湿作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药还有凉血的作用,你可以金银花、菊花、玄参泡水喝试试

我想知道伱的火到甚么程度了在甚么脏腑,能说说其他的症状麽

太麻烦了!你就是体内杂质积攒过多!平时估计酒不会少喝!膏梁厚味足生大疔!方法就是排毒!然后再调整饮食!跟我聊聊吧!我在这方面比较在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祛风百脉疗法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