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我有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现在特别偏执,甚至时不时就会出现杀人的念头。

我最近老是无缘无故就大发脾气,甚至想杀人的冲动都有了,以前去医院看心理医生,医生让我做下测试结果全_百度知道
我最近老是无缘无故就大发脾气,甚至想杀人的冲动都有了,以前去医院看心理医生,医生让我做下测试结果全
我最近老是无缘无故就大发脾气,甚至想杀人的冲动都有了,以前去医院看心理医生,医生让我做下测试结果全是偏重,强迫症 、焦虑症、恐惧症、幻想、疑神疑鬼等都有,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竭斯底里!病态
怎么办啊!好难过!
偏执幻想!去做催眠术!静心!把自己放入大自然之中睡觉听听佛教音乐
我念佛但是心里老是想到别的幻想中去,总是想活在幻想中,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心里病!六根未除!把心稳住!静静心!
我老是控制不了大脑我越不想就越想,这就是我痛苦的地方!
不太严重还能上网!如太重就抑郁症了!不好治!养个狗狗吧去心烦!‘啊弥托佛!
谢谢你,你是哪里人呢?
什么是抑郁症呢?
精神病就是抑郁症!
采纳率:5%
你的病程,痛苦程度和泛化程度都需要你详细说明,才能判断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严重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症
痛苦认为所有人都想杀我,有感觉世界很黑暗想过轻生的念头!
如果你这样的感受持续了3个月及以上应该就是神经症了。
以上,该怎么办?
最好先去看心理咨询师(注意不是心理医生),如果心理咨询师觉得有必要的话会把你转诊给心理医生。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配合药物治疗。
有吃过药但是医药费太贵又效果不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心理医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h1 id="title" data-id="大心理疾病,紧急预警
欣欣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对于许多特立独行的人,我们都怀着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但有的时候怪脾气和怪癖却可能是心理疾病的征兆,甚至危害自身或社会。例如前段时间终于被破获的“白银杀人案”,凶手高承勇就可能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还有青年演员乔任梁因为严重的抑郁而自杀。可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常常对这点视而不见,或者因为患者的暴躁、冷漠或者怪癖而疏远、争吵、冷战,迟迟不去看医生和接受治疗。千万别被心理疾病用“怪”字蒙蔽了双眼。这是心理疾病?我们的心理和身体一样,也会“感冒”,不加注意就有可能发展成大病。那么哪些问题是心理上的“小感冒”,哪些是需要立即去看医生的大病呢?别忽视心理疾病如果身边的人打个喷嚏或者头疼脑热,我们会关心询问他是否生病了,有没有看医生,要不要好好休息。但如果身边的人情绪不好,表现出暴躁易怒、过度担忧、行为怪异等,我们也会问一句“有病吗”,但语气可能则毫无关心之态,全然是责备和讽刺。其实这些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可能真是生病的表现,只不过是心理疾病。或许你会提出疑问,这人好好的,就是脾气怪点,怎么就有心理疾病了。我们可能认为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病患者都疯疯癫癫或神智不清,但实际上许多患者在大多数时候表现得与正常人无异,只有他们身边亲近的人才会发现问题。不要小觑这些不起眼的问题,过分洁癖可能是强迫症,太爱担心可能是广泛性焦虑症,老是无法忘记过去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可能因为心理问题而心不在焉、无心工作、忽视家人、夜不能寐、食不下咽,还有可能并发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疾病。有的心理疾病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甚至是他人的安危,例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而很多人都只当这些患者是性格冷血叛逆罢了。前段时间终于被破获的“白银杀人案”,凶手高承勇就可能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德华表示:“从表面上看高承勇话少、稳重,但是从犯罪成因来看,他具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和人格扭曲。”早重视早治疗虽然心理疾病严重到变成连环杀手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是许多家庭的确因为心理疾病而关系受到影响。一些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非常多疑,他们怀疑身边所有的人会加害于自己,对自己的伴侣也无法信任,怀疑他们出轨或者背叛自己,可是却毫无证据,于是演变成了无休止的争吵,甚至是家暴。还有的一些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一方面无法鼓起勇气“处理”过去的创伤,一方面却又无时无刻不受创伤的困扰。曾经历过家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长大后可能让孩子步上自己的后尘。心理疾病是真实存在的,它虽然没有喷嚏、咳嗽、发烧等症状,但是仍然有迹可寻。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是第一步,一旦发现需要去医院治疗,而不是简单地劝说和安慰。许多患者都属于“道理我都懂”,可实际上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动的情况。例如,严重的洁癖患者可能在理智上也知道正常接触公共场所的东西并不会生病,但他们就是控制不住想象自己感染病菌和被病菌腐蚀的情景,从而拒绝外出,甚至拒绝触摸家里的东西。只有专业的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才能够扭转患者的想法,减轻他们的症状。疑问1:怪癖还是强迫症?什么事儿都过犹不及,例如爱干净整洁是好事儿,但如果太爱干净和整洁,就显得有点奇怪,再严重一些还有可能是心理出现了问题。那么怪癖和强迫症的界限到底在哪儿?这些怪癖都是病吗?有人有洁癖,可能会随时随刻离不开湿纸巾,转动了门把手后必须要立即用消毒纸巾擦手或者用肥皂洗手,否则就会坐立难安,觉得自己很快就会被可怕的病菌腐蚀;有人是“数字控”,例如对3情有独钟,做什么都要重复三次,例如开灯、开门、开水龙头等,都要开关三下才安心,否则觉得自己将要遭遇厄运;还有“秩序控”的人,所有一切事物必须要按照自己的习惯来排列,哪怕只是一点有误也必须立即归整……这些也许本来只是无伤大雅的怪癖,但有的人却每天都控制不住花上大把时间在这些怪癖上,一旦无法完成,就会惶惶不可终日。后者可能已经患上了一种名为强迫症的心理疾病,需要治疗,否则情绪和生活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强迫症是怎么一回事儿?强迫症在以往被认为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后来被当作是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强迫症有可能让人陷入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思维或者行动中,从而让人失去正常生活的能力。患者的大脑会反复出现令人沮丧的想法、恐惧的画面,并无法自控。这些折磨人的想法或者画面所产生的焦虑情绪会导致患者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进行特定的仪式或者行为来缓解。患者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习惯或者仪式来避免或者驱赶那些让人不愉快的想法。虽然特定的仪式会暂时缓解焦虑情绪,但是每当焦虑来袭时,患者就必须再次进行这种仪式。这种强迫症的循环会越来越频繁和严重,患者一天可能会花好几个小时来重复特定仪式,自然就无法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患者可能会意识到,他们的仪式是无意义的或者不现实的,但是他们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有什么症状?强迫症的症状在每个患者身上可能都表现不同。很多负面想法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最为常见的如下:●恐惧肮脏的东西或者被细菌感染●恐惧对他人造成伤害●恐惧犯下错误●恐惧尴尬或者自身行为不被他人接受●恐惧自己有邪恶的想法●渴求秩序、对称和精确●疑心过重,需要不断得到保证患者还会出现不受控制的行为,最为常见的如下:●反复洗澡、洗手●拒绝与人握手或者是触碰门把手
●反复确认一些细节,例如有没有锁门和关煤气●在进行日常任务时不断地数数,有可能数出声,也有可能默数●不断地按照同一种方式整理东西●吃东西时一定要按照特定的顺序●遇事容易钻牛角尖,一些让人不舒服的话语、画面或者思绪会一直困扰着患者,让其无法入睡●重复特定的词语、句子或者祷告●一些日常任务必须要做特定的遍数,如擦三遍桌子●囤积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什么导致了强迫症?与大多数疾病一样,强迫症并非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生理、环境的共同作用让一些人患上了强迫症。生理因素: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器官,其中有几十亿的神经元(神经细胞)。这些神经元必须互相沟通和协作才能够让身体正常的运转。神经元是通过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来沟通和传递信息。曾经我们神经递质血清素水平低是导致强迫症的原因,但现在科学家们认为是因为大脑的某些神经通路出现了问题。这些神经通路连接着大脑负责判断、筛选的区域与负责身体活动信息的区域。环境因素:环境中的压力因素会让本身就有此类倾向的人爆发强迫症。特定的环境因素也有可能加重症状。这些因素包括:●遭到虐待●生活状况发生了大的改变●疾病●所爱的人去世●工作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者转变●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如何治疗强迫症?强迫症并不会过段时间自己就好了,因此必须要寻求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教会患者在不进行特定仪式的情况下,如何对抗内心的恐惧和降低自己的焦虑情绪。对于患者过于夸张的负面想法或者灾难性想法,治疗也会教会他们如何减轻。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如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有的患者对于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都没有什么反应,那么医生可能考虑电休克疗法,就是用微弱的电流刺激大脑来达到治疗的效果。能够治好吗?大多数情况中,强迫症都能够通过药物和认知行为疗法得到有效治疗。经过持续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能够长期缓解,并且其生活也可以恢复正常。还有另一种更新的电刺激疗法,需要把电极植入大脑来释放电流,这被称作深部脑刺激。疑问2:叛逆还是反社会人格?有的家长对渐渐长大的孩子束手无策,期望他们赶快度过叛逆的青春期,不过有的人反复叛逆期特别长,甚至愈演愈烈,这真的只是叛逆吗?叛逆期太长可能是病许多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变得非常反叛,酗酒、吸烟、撒谎、偷窃、打架……一切行为不仅令父母师长头痛,而且完全违反社会规则。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在形成和发展独立的人格时期,难免会产生一些与家长或者学校的期盼相反的想法,或者纯粹是为了获得独立才要跟师长拧着来。这种情况很常见,但是否每个人都需要经历成长过程中这一矛盾时期,在自我和他人的期盼中挣扎,在心理学界并没有统一答案。好在,即使出现了青春期叛逆,叛逆行为也会在青春期后消失。然而,如果叛逆行为一直存在,而且还毫不顾忌他人感受,任意伤害、操作和剥削他人,那可能就不是简单的叛逆了,而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被视作“没有良心、冷血、道德底线低下”,他们除了撒谎,还会表现出暴力倾向,控制不住向他人施暴,甚至犯罪。因为这些特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家庭、工作或者学业都没有责任感。患者会有哪些表现或者症状?●不分是非●经常通过撒谎或欺骗来侵害他人利益●对待他人时感情麻木、冷嘲热讽和极不尊重●为了利益或者自己高兴而用智慧或者魅力来操纵他人●傲慢,优越感十足并且武断●反复触犯法律,包括发生犯罪行为●通过胁迫和欺骗来反复侵害他人的利益●易冲动、没有计划●对人有敌意,非常易怒、暴躁、有攻击性和暴力●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心,伤害他人后毫无悔意●无意义地冒险,不会考虑自己的危险行为会否伤害到自己或他人●人际关系恶劣,虐待亲近的人●无法预计行为可能带来的恶果,也不会吸取教训●对工作极其不负责,财务状况糟糕虽然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在18岁以后才能确诊,但成年患者一般在15岁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品行障碍,如对人和动物表现出攻击性,毁坏财物,满嘴谎言,偷窃,违反规则规定。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一种终身障碍,不过有患者的症状,尤其是暴力行为和毁坏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可到底是因为年龄增大,还是因为意识到了行为带来的恶果而发生这种改变,则不得而知。反社会型人格患者很少会主动去看心理医生,因此如果亲人只是把患者视为“坏“或者“冷血”,那就可能让他们失去接受治疗的机会。如果怀疑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可以委婉地建议他们去看医生。反社会型人格是教育问题导致的吗?如果孩子不幸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家长通常都会非常自责,觉得是自己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其实,人格障碍通常都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形成过程。人格是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综合表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人格代表了一个人看待、理解和参与外在世界的方式,也代表着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人格在童年就已见雏形,在之后的生活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还会不断地打磨一个人的人格。到底是什么让人发展出了反社会型人格还不清楚。天生的基因可能让有的人有这方面的倾向,加上一些环境因素的“催化”,很容易就发展出了病态的人格。另外,大脑在发育中发生的一些功能性变化也有可能导致人格发生变化。
哪些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高危因素呢?●曾被确诊为童年品行障碍●有家族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病史或其他人格障碍、精神疾病家族史●在童年时遭到虐待或者忽略●童年时的家庭生活不稳定,充满暴力和动荡●相比女性,男性患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几率更高。这种人格障碍的危害有多大?反社会型人格并不仅仅是性格不好,人际关系恶劣而已,如果不加控制,还会造成很多并发症,甚至危及身边人的健康和安全。●虐待或者忽视伴侣和孩子●酗酒和滥用药物●被拘留或者入狱●谋杀或者自杀●患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社会地位低、经济状况差,甚至无家可归●加入违法组织●因为暴力之类的原因而早逝尽管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并不认为自己需要这方面的治疗,但是他们在发展出抑郁症、焦虑症、滥用药物等并发症后,有可能为了治疗并发症而主动要求看医生。有办法治疗吗?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很难治疗,但对一些患者来说,长期治疗和密切随访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人情况、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医生会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心理疗法:也就是俗称的谈话聊啊。谈话疗法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自己的怒气和暴力行为,对滥用药物的情况也会有改善,还能治疗其他心理问题。不过,谈话疗法并不一定对所有人都有效,那些症状严重或者拒绝承认自己有问题的人,可能无法从这种治疗中获益。药物疗法:目前还没有专门治疗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药物。医生一般会针对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关联的症状来开药,例如焦虑症、抑郁症或者攻击性症状。在给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开药时,医生通常都十分谨慎,以避免出现患者滥用药物的情况。疑问3:多疑还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有的人就像一只刺猬,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对谁都充满防备,这可能不仅仅是谨慎小心,而是偏执型人格障碍。莫名其妙地怀疑他人生活中总有的人显得神经兮兮,疑神疑鬼,他们总觉得有同事在背后告黑状,认为亲戚在占自己便宜,害怕邻居悄悄使坏。有时候可能真有其事,这算他们小心谨慎;有时候可能是他们听说了别人的遭遇,因此联想到了自己,这也能说是他们过于小心或者紧张。但有的人却毫无理由地怀疑他人,并且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这可能就不仅仅是过于小心谨慎了,而是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就如同一只随时会炸毛的猫,一刻不停地在打量这个世界,认为每个角落都埋伏着可能伤害自己和对自己有敌意的人。也许别人只是因为家庭原因而心情不好,他们却会认为别人是在故意给自己摆脸色看。因为这种过分的谨慎和对他人的怀疑,他们的感情生活十分匮乏,显得不合群和孤僻。有什么样的症状?●无法相信承诺、忠诚和他人的信任,认为他人都在利用和欺骗自己●不愿意信任他人或者分享自己的信息,害怕他人利用这些信息来伤害自己●不会原谅他人或者容易心生怨恨●十分敏感,不能接受批评●总是能从他人十分平常的行为中过分解读出敌意●认为别人的批评都是大题小做,并且会立即愤怒地报复●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经常怀疑伴侣或者情人对自己不忠●在大多数关系中都表现得冷漠和有距离,容易嫉妒和操纵他人●在矛盾中,不能看到自身的问题,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无法放松●对人有敌意,固执,容易跟人其争论为什么会偏执呢?很难找出导致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确切原因,生理和心理因素都在其中起到了作用。数据显示,近亲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群中,偏执型人格障碍更常见。这可能是因为有的基因与这两种精神疾病都有关系。另外,早期童年的经历,例如受过身体或者心理的创伤,也有可能增加患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几率。如何治疗呢?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一样,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也极少主动就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觉得自己有问题。所以,如果发现自己的亲人或者朋友有这方面问题,不妨提醒他们寻求专业的帮助。医生通过谈话治疗,可以让患者应对问题的技能提高,还会让他们在社交、沟通和自尊方面都有改善。●在谈话治疗中,对医生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偏执型人格患者却缺乏信任,因此,治疗一开始就受到了挑战。患者可能因为不信任医生,而不执行医生的治疗计划。●药物治疗通常都不是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主要手段。不过,当患者的症状十分严重,或者有焦虑、抑郁等其他精神问题时,医生也会让患者服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或者抗精神病药。患者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麻烦?偏执型人格患者病态的想法和行为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有的情况中,他们甚至因此而引来官司,例如对个人或者公司提出法律诉讼,因为他们认为对方是故意与他们为难。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表现各有不同。这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会终身伴随着患者,但有的患者仍然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且步入婚姻和拥有不错的事业发展。但有的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却完全被偏执型人格障碍毁了,再加上大多数患者拒绝接受治疗,所以情况会越来越糟糕。和其他精神疾病一样,偏执型人格障碍很难预防,但治疗可以让有这方面倾向的人学会如何应对自己的问题和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疑问4:急性子还是广泛性焦虑症?急性子容易想得多,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这算是未雨绸缪,可如果过分担心,那就有可能是焦虑症。怎么样才算广泛性焦虑症呢?因为怕第二天错过一大早的飞机,因此晚上担心得无法入睡;为了准备非常重要的考试,所以一段时间内紧张得食不下咽;心爱的宠物患了重病,于是无心工作,每分每秒都在挂念宠物医院里的它……在遇到麻烦或者压力大的时候,感到担心很正常。可有的人日复一日地绷紧了神经和焦虑着。如果这种情况持续超过了6个月,那么就有可能是广泛性焦虑症。很多患者及其家人都不知道这种表现是焦虑症,以为只是急性子或者爱瞎担心。可实际上,如果能够早一点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接受治疗,那么患者的生活将会幸福快乐许多。其主要的症状是持续性的强烈紧张感和焦虑。患者可能都找不出让自己焦虑的原因,或者是为了一些很平常的事情而过分担心,例如日常账单、人际关系或者是健康状况。例如,交水电费或者例行体检就会让他们无法入睡和无法思考别的事情。患者还有可能因为糟糕的睡眠或焦虑情绪本身而变得更加不安和焦躁。如果留心身体感受,可能发现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在担心的时候会出现以下症状:●肌肉紧张或疼痛●头痛●恶性或者腹泻●发抖或者抽搐遇到难题而感到焦虑不安非常正常,而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问题在于他们的担心并不会停止。他们没办法让自己放松,即使是面对自己最喜欢的食物或者电视剧,也无法享受。严重的焦虑情绪会阻碍他们工作,让他们的人际关系变得糟糕,日常生活一团混乱。谁都有可能是焦虑症患者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患上广泛性焦虑症,甚至是儿童患者。刚刚出现症状的时候通常较轻,然后会越来越严重。首次症状一般都出现在童年和中年之间。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两倍。如果家族中有人患焦虑症,那么就会增加患病的几率,但并不一定患病。患者的成长经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大脑中神经递质以及名为杏仁核的大脑部位也与广泛性焦虑症有关。谈话疗法疗效最好作为一种谈话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对于治疗广泛性焦虑症非常有效。医生能够通过治疗帮助患者清楚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和行为。患者回家后还需要“做作业”,例如写下那些诱发担心的想法。在治疗中,患者能够逐渐学会平复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如调整呼吸或者放松肌肉等。遇到紧急情况或者重大事件,在治疗前,患者可能会联想到很糟糕的后果和产生十分负面的想法,但在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后,患者遇到相同的情况会在情绪上不那么难受,并且能集中注意力去思考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并做出选择。虽然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仍然只有50%的患者在接受了认知行为疗法后能够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药物也是治疗当中的一部分的。一些新型的抗抑郁药对减少焦虑情绪很有帮助,患者在服用4周后就会感到明显的改善。医生可能在这时让患者服用一段时间的苯二氮(一种镇静剂)。有的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可能存在药物依赖的问题,所以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如果患者有抑郁和恐慌的症状,有时一些老型的抗抑郁药可能对他们更加有疗效。千万要注意,不论服用哪种药物,都应该在医生的帮助下事先了解该药物的益处和坏处。生活中的注意事项除了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在生活中做出一些小的改变也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避免摄入咖啡因、尼古丁、非法药物和一些感冒药,这些物质或成分都会加重焦虑症状。尝试获得足够的休息和吃健康的食物。学习和练习放松的方法,例如冥想。还要注意运动!研究显示,中等程度的体育活动(如快走)能够平复人的情绪。广泛性焦虑症和其他精神疾病一样,严重时也会出现并发症,如有58%的患者也被诊断患有抑郁症,而抑郁症是自杀率最高的精神疾病。其他并发症还包括酗酒或滥用药物等。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其他焦虑型的心理问题,如恐慌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或者社交恐惧症等。如果感到自己无法放松,经常为一些小事而担心,千万不要一个人独自面对,告诉自己的亲人,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尽早学会如何释放压力和控制焦虑情绪,避免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疑问5:心理阴影还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我们常开玩笑说“对某件事有阴影了”“有童年阴影”,意思是对一些已发生的坏事心有余悸或者印象深刻,但如果阴影随时随刻都会不请自来,那可能是PTSD,即创伤后应激障碍。大脑中不断闪回的可怕画面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小时候被野狗追过,可能长大后碰到温顺娇小的宠物犬也会瑟瑟发抖;因为一次溺水的经历,以后再也不游泳;发生车祸后,不仅不敢驾驶了,甚至连乘车都心有余悸……我们管这叫心理阴影,虽然的确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一定麻烦,但是不养狗、不游泳、不开车,生活还是基本能够照常继续。而有的人却会因为一次事故或者灾难,整个性情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连正常生活都无法继续。以往噩梦一般的经历仿佛无法结束,对他们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很深的影响,婚姻的不幸、事业的失败和糟糕的亲子关系可能都要归罪于此。那么这已经不仅是简单的心理阴影,而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不少听说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在新闻中,例如上过战场的士兵很容易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美国参加越战的老兵中,有过半的人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在严重的自然灾害后,幸存者也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例如汶川地震的幸存者甚至是救援者中,不少人都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也许战争和地震离我们很远,但生活中常见的虐待、疾病也有可能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例如,不幸福的童年可能一直困扰着患者,被父母虐待的画面不仅在噩梦中出现,白天也常常在脑海中闪现。患者无法入睡,变得抑郁,感情麻木,对家庭充满了负面的想法,甚至会对自己的孩子也以暴力相待。还有,极其痛苦的分娩过程可能让一些新手母亲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为什么有的人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呢?我们在感到害怕时,身体会做出“逃跑或者战斗”的反应——如我们的原始人祖先遇到猛兽的反应一样。在这个过程中,身体会释放肾上腺激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还会为肌肉提供更多的糖分,以便能够兴奋起来快速逃离危险。然而,一旦危险解除,身体就会自动关闭这些应激反应,通过释放一种名为皮质醇的激素。如果身体无法制造足够多的皮质醇来关闭“逃跑或战斗”反应,我们就会一直感受到肾上腺激素带来的压力。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在一般情况下,通常就有较高水平的儿茶酚胺(另一种激素)。当患者回想起创伤经历时,茶酚胺就会起到作用,如令患者心跳加速。这样持续一个月后,压力激素会上升,患者的身体会出现更多的变化,而且一个症状会触发另一个症状,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具体有哪些症状?虽然在灾难之后,恐惧可能会导致亲身经历的人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但大多数人并不出长期出现这些症状,能够自我恢复。他们肯定会记住灾难,但是会继续自己的生活,并不会因为恐惧而变得越来越懦弱。没法预测谁在创伤后会持续出现应激障碍。但如果怀疑自己或者亲朋好友有创伤后应激障碍,例如恐惧引发的各种症状持续几周,一定要去看心理医生。以下症状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警钟。●闪回:经历过的创伤像电影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在脑中回放。患者无法赶走这些画面。闪回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常见症状。有的闪回会让患者脱离了现实世界,仿佛又亲身经历了一遍灾难。一些战争幸存者被脑海中不受控制的战争画面折磨30年之久。●情感分离:这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第二个症状。这种症状对其他人来说并不明显,但患者自己能够感受到。患者的感情系统进入了脱轨状态,他们与家人的相处变得十分困难。任何创伤相关的活动、地点和人,他们都避免接触。他们的情感仿佛枯竭了,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患病的家长可能对孩子表现得十分麻木冷漠,无法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而患病的孩子可能社会关系糟糕,无法与人维持爱的纽带。●易变:正常人听到一个突然的声音可能只是吓一跳,但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则会被吓得“魂都没了”。患者会对一些小事情作出过激的反应,并且很难集中注意力,这让他们无法好好工作。他们会总是在寻找潜伏在周围的危险分子(警觉过度)。因为总是绷紧了神经,他们很难入睡或者很易惊醒。什么时候该去看医生?大多数人从车祸或者袭击中逃生后,短时间内会出现一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这很正常。但如果有症状持续了一个月,并且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有必要去看心理医生了。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立即出现类似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并且持续了2天以上,那么被视作急性应激障碍。如果症状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的数周、数月甚至是数年后才出现,并且持续超过1个月,那么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例如,一些参加过二战的退役老兵可能在战争结束后50年才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他们会有抑郁情绪,但并不会跟周围的人谈起自己的经历,照常上班、生活、组建家庭。一直到退休,他们已经尽完自己的责任,不再需要坚强地面对生活,战争的可怕闪回画面才会出现。如何治疗心理创伤?和许多心理问题的治疗一样,谈话疗法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再辅以药物等其他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收获不错的疗效。●开口谈论: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早期的治疗中,患者通常被要求通过心理辅导来表达心中的哀伤。认知疗法作为一种谈话疗法,心理医生或者咨询师会在其过程中会与患者讨论创伤性事件。患者与治疗师一起应对相关的想法和情感,这很重要。治疗师还会帮助患者一步一步地来适应和应对相关的记忆和线索。换种说法,就是治疗师会帮助患者从头再来,重新处理那些他们以往无法处理却一直在重复想起的可怕画面。●药物:舍曲林和帕罗西汀是两种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它们与百忧解或者其他抗抑郁药的作用相似,有助于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谈话治疗和药物治疗双管齐下,患者脑中的创伤电影能够停止回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消失。即使以后不再治疗,症状也会好上许多。
2016年11期
健康之家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疾病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