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算不算海洋强国梦

海上浮动核电站已成海洋强国“标配”,全球首堆已下海测试
随着对海洋经济的倚重,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被称为“全球最强移动电源”的海上浮动核电站,以突破海上开发的能源供给瓶颈。
近日,世界上首座海上浮动核电站,俄罗斯“罗蒙诺索夫院士(Akademik Lomonosov)”号进入下海测试阶段,并将于日完成测试后正式投入使用。俄罗斯副总理DmitryRogozin表示,这座海上浮动核电站会和沿海基础设施连接,通过电缆为北极城市提供电力。
近日,世界上首座海上浮动核电站,俄罗斯“罗蒙诺索夫院士(Akademik Lomonosov)” 号进入下海测试阶段。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长140米,宽30米,高10米,排水量21500吨,能配备70名左右船员。在这座“全球最强移动电源”上,装备的两座KLT-40型核反应堆,可输出70兆瓦电功率或300兆瓦热功率,供20万人使用。船上的海水淡化设备则可为居民提供每天24万立方米的淡水。除了为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北部的堪察加半岛威尔尤欣斯基镇(Vilyuchinsk)提供稳定的清洁电力和饮用水之外,“罗蒙诺索夫院士”号还将为海上石油平台供应电力。根据计划,俄罗斯将打造一支海上浮动核电站船队,为大型工业项目、港口城市、海上油气钻探平台提供能源。
海上浮动核电站安不安全?根据此前俄罗斯媒体的报道,“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生产商俄罗斯Baltiysky船厂表示,其安全标准不亚于陆地上的核电站,有多重措施防止核泄漏,能在海啸等其他自然灾害情况下,保证反应堆的安全,寿命可达35-40年。实际上,海上浮动核电站一般采用小型核反应堆,安全性高。并且,浮动反应堆往往和陆地保持一定距离,即使发生地震,地震波也不会被海水传递,从而受地震、海啸影响不大。
海上浮动核电站是将小型核反应堆和船舶结合,突破空间限制,使核电移动化,这并不只是俄罗斯想到了。早在1963年,美国军方就将设计的MH-1A核电装置装备在轮船上,解决巴拿马运河地区的电荒问题。近年来,法国研发了下沉式海上浮动核电站Flexblue,其反应堆安全系统能在和外部断电的情况下依然运转。韩国的GBS式浮动核电站采用混凝土重力基础结构作容器和支持结构,运行后每天能淡化4万吨海水。
中国也在加速布局。作为拥有18000多公里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蓝色大国”,中国对于海洋经济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布局。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是国内最早出拳海上小型反应堆的先行者,其各自的ACP100S和ACPR50S项目都被发改委纳入能源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它们都是中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的海上小型反应堆技术,能为海上油气田开采、海岛开发等领域的供电、供热和海水淡化提供可靠、稳定的电力。
对于ACPR50S,中广核小型堆总设计师芮旻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曾表示,ACPR50S海上小型堆的特点是模块化设计、紧凑型布置,能实现在易于安装、运行和检修的同时,消除大破口事故的发生。
ACPR50S堆芯示意图。
除了ACP100S,中核旗下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还开发了ACP10S、ACP25S两种不同功率规模的浮动式反应堆,可进行单双堆组合,打造不同功率规模的浮动式核电站型号。
ACP100浮动式核电站模型。
今年1月,中核和中广核都已联合国内船体平台研发、设计和制造单位,根据我国海域情况,初步设计了浮动核电站,完成了关键技术的攻关工作。
据了解,中核将于2016年底启动示范堆建设,2019年建成运行。而中广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合作建造的海洋核动力平台,计划在2017年启动示范堆建设,2020年建成运行。到时,这都将成为中国致力于提升“海洋强国”实力的证明。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俄出台新版海洋学说 应对国际局势巩固海洋强国地位-中新网
俄出台新版海洋学说 应对国际局势巩固海洋强国地位
&&&&7月26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举行大型海上阅兵,庆祝俄罗斯海军日。图为当天,在俄罗斯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驶过观礼台接受检阅。新华社发
  应对国际局势变化 巩固海洋强国地位
  俄罗斯出台新版海洋学说(国际视点)
  7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俄罗斯海军日。当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波罗的海舰队基地出席庆祝活动并主持召开关于俄罗斯新版海洋学说的会议。普京强调,7月26日批准的新版海洋学说明确了俄海军发展重点,有利于俄保持应有的海军强国地位,是俄罗斯海洋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海洋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俄罗斯濒临三个大洋的12个海和一个内陆海,海岸线长达3.8万公里。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俄罗斯制定了积极的海洋发展战略和一系列配套文件,海洋学说是确定俄国家海洋战略及其实施机制的纲领性文件。2001年6月,俄罗斯颁布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海洋学说》,2010年又通过了《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海洋发展战略》。为保障海洋学说规定的任务得到落实,俄联邦政府从2001年9月起成立了海洋委员会。作为海洋综合管理的最高机构,海洋委员会负责协调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与科研机构的所有海洋活动。
  负责国防、安全事务的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7月26日表示,海洋委员会去年即已完成了对海洋学说的修订,今年初提交政府审核。新版海洋学说涵盖四大职能和六大地区发展方向,四大职能分别为海军活动、海上交通、海洋科学和资源开采;六大地区发展方向为大西洋、北极、太平洋、印度洋、里海和南极。
  时隔15年后出台的新版海洋学说引起了俄罗斯国内外广泛关注。罗戈津指出,俄修改海洋学说的原因是国际环境、世界局势的变化和巩固俄海洋强国地位的需要。美联社称,该文件表明俄罗斯积极寻求扩大在大西洋的存在。德国《明镜周刊》认为,俄罗斯推出新版海洋学说,旨在建立对美国霸权的有效制衡。
  战略视野扩至南北两极
  新版海洋学说长达46页,在多方面对只有10页的2001年旧版进行了修改、补充和细化。
  新版海洋学说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增加了大西洋和北极的战略分量。新版海洋学说为波罗的海、黑海与亚速海、地中海三大区域的发展提出了详细的长期任务,如扩充黑海舰队力量与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克里米亚与塞瓦斯托波尔两地发展等新规定。罗戈津表示,为方便海军自由出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北极是俄罗斯海军的优先方向,随着北方航路的意义凸显,俄罗斯有必要重建核动力破冰船舰队。新版海洋学说为此详细规定了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任务。
  其次,俄罗斯首次将南极海域列入了利益范围。新版海洋学说指出,俄罗斯将致力于保证该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国际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参与解决南极地区国际问题。在该地区的长期任务包括:积极利用南极条约机制,在南极地区保持并扩大存在;在南极开展综合科研项目、增加在全球气候研究中的份额;合理开发南极生物资源促进俄罗斯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等等。
  再次,新版海洋学说首次明确提出将中、印两国作为重要合作伙伴。新版海洋学说指出,“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并与该地区其他国家扩大协作是国家海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印度洋条款则规定在该地区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与印度发展友好关系。
  在保障战略和政策落实方面,新版海洋学说也指出了具体任务和努力方向。如各大舰队和国防部将为本土造船业不断提出新指标,提供技术、信息、安全等传统保障;对海上医疗、保障海军官兵和海洋专家健康和生活等进行充分保障等。
  对北约扩张的温和警告
  针对此次新版海洋学说出台的背景,罗戈津表示,北约近期积极在大西洋海域实施东扩,触角不断伸向俄边境,俄务必要对此作出回应;与此同时,北极海域对于保证俄海军自由进出大西洋和太平洋意义重大,而大陆架上丰富的资源需要俄强化北极存在,维护资源安全。分析认为,新版海洋学说实质上是俄向西方发出的捍卫本国在大西洋及北极地区战略利益的宣言。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紧张,北约不断加强其在东欧地区的存在。6月底的北约成员国防长会议,计划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从现有的3万人扩至4万人,并且计划2015年底前在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建立6个协调指挥部。俄常驻北约代表格鲁什科认为,北约的举动说明其正将对俄政策从合作伙伴转向战略遏制。俄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古谢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版海洋学说的发布既是对俄在有关海域国家利益的明确,同时也是对北约扩张行为的一次温和的警告。
  除了强化东扩战略以外,北约近期还频繁在俄周边地区举行军演。北约7月20日在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州举行名为“快速三叉戟”的多国联合军演。俄外交部就此回应称,北约成员必须意识到,相关军演活动会破坏对乌东南部地区冲突的和平解决。俄舆论则纷纷指出,西方在军演问题上采用双重标准,指责俄军在俄乌边境的军演意在对乌发动侵略战争,而对自己在乌境内举行军演却保持沉默。
  俄国际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明琴科告诉本报记者,俄此番通过新版海洋学说强化在大西洋和北极的军事存在,是对本国利益的维护。他指出,强化军事实力是俄发展国防实力的长期战略,并不明确针对某一方,不必过分解读。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陈效卫 曲颂
【编辑:吉翔】
>国际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微店担保交易
优惠券 点击进入, 领取优惠券
选择&商品型号
微店买家版
查看我收藏过的好物好店
仅剩最后1件,赶快下手!帖子主题:我们做海洋强国需要向俄罗斯学什么(转帖)
共&86&个阅读者&
军号:1547870 头衔:叶腋 工分: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我们做海洋强国需要向俄罗斯学什么(转帖)
编者按:在7月26日俄罗斯海洋日当天,俄罗斯总统普京主持召开关于俄罗斯新版海洋学说的会议,并批准了新版海洋学说,新版海洋学说重点增加了大西洋和北极的军事战略分量,由2001年旧版的10页修改、补充到46页,甚至细化规定了“保障海军官兵和海洋专家健康和生活”。那么,俄“海洋学说”是种什么机制?中国可以从中借鉴什么?俄对大西洋和北极的重视会带来何种地缘战略反应?《2049年的中国海上权力:海洋强国崛起之路》作者、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胡波为爱海洋网进行了独家解读。“俄新版海洋学说继续反映了俄较为先进的海洋管理机制”爱海洋网:据报道,海洋学说是确定俄国家海洋战略及其实施机制的纲领性文件。您认为这反映了俄罗斯怎样的一种海洋制度?有哪些可以值得中国借鉴的?胡波:俄罗斯会不定期发布海洋学说,向国内外阐述俄海洋政策,早在2001年,俄就制订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海洋学说》,新版海洋学说是对2001年版的继承和发扬。俄新版海洋学说继续反映了俄较为先进的海洋管理机制,俄罗斯在海洋制度建设和战略规划领域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制订权威的战略及政策文件,统合国内各力量和资源,实现其国家海洋利益,并对外清晰彰显自己的海洋战略;二是在2001年就设立了内阁直管的俄罗斯联邦政府海洋委员会,开世界海洋综合管理模式之先河,该委员会比美日等海洋国家的同类机构的设立都要早得多。“大西洋、北极战略重要性仍无法与西太平洋相比”爱海洋网:新版海洋学说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增加了大西洋和北极的战略分量,其中在大西洋和北极的战略中最重要的是扩充军事力量。这被视为是对北约在大西洋“东扩”的警告。那么,除了西太地区外,在全球的海洋版图中,大西洋和北极是不是也将面临着包括军事在内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何预见这些区域下一步的竞争态势?胡波:北极向来就是俄海洋战略重点方向,此次增加大西洋的战略分量却是与乌克兰局势及俄与西方的摩擦对立有关。北极和大西洋显然是全球海洋版图的两个重点方向,但就全球海上战略格局而言,这两大区域的战略重要性仍无法与西太平洋相比,未来的竞争将很可能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局面。“俄海上实力建设‘重军轻商’会影响海洋战略执行的质量”爱海洋网:您还说过,俄罗斯是个传统的陆权大国,然而它却一直有着略显夸张和执拗的海洋梦想。今天看来,它是否离海洋梦想更近了?如何预见俄罗斯的海洋强国的发展前景?胡波:虽然俄一直很强势,但毫无疑问,其海上综合实力距离其理想相当大的差距,近几年也就是稍微扭转了20世纪90年代全面收缩的颓势,但要全面实现海上复兴尚任重道远。俄在海上的优势,一是规模较大的海军,特别是战力超群的核潜艇力量;二是相对好的地缘条件,俄领土毗邻三大洋和黑海、波罗的海等重要海区。其弱点主要是总体经济实力的孱弱,俄海洋战略缺乏雄厚经济实力的支撑,这直接增加了俄海洋梦想成真的不确定性。另外,俄海上实力建设长期“重军轻商”,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也会影响海洋战略执行的质量。(采访、整理:闪倩倩)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们做海洋强国需要向俄罗斯学什么(转帖)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条记录]&分页:
&对我们做海洋强国需要向俄罗斯学什么(转帖)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俄罗斯在北极构建“反包围”战略
作者:王曾琢 来源:现代军事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变暖带来的北极冰川融化,对北极地区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北极地区的航运价值、丰富的资源以及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而这也带来了环北极国家对该地区的争夺。2007年8月,俄罗斯潜航器在北冰洋海底插上国旗,宣告了“北极争夺战”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俄罗斯作为拥有北冰洋最长海岸线的环北极国家,不仅尤为重视北极地区的开发和利用,还不断加强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以保护其利益。俄罗斯的这一做法自然引起了环北极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警惕,也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多国在北极地区军事对峙及军备竞赛的紧张态势。
本文以解析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活动为中心,探讨俄罗强化北极地区军事存在的战略考量、具体军事活动以及对其的理解认识,包括置于俄罗斯当前正在进行的全面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更广阔的视角下去理解认识,并将其与波罗的海危机联系起来,分析俄罗斯北极地区军事力量的加强对波罗的海局势的可能影响。
北极地区通常是指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周围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泰加林带。北极地区的陆地部分主要由格陵兰岛、加拿大北极群岛、斯瓦尔巴群岛、法拉士约瑟夫地群岛、新地群岛、北地群岛、新西伯利亚群岛和弗兰格尔群岛等岛屿组成。这些岛屿目前分别归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冰岛八国所有。当前,俄罗斯正致力于大规模、持续性地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力量的发展,这也不禁让人感到疑惑——俄罗斯此举究竟是为了保卫其漫长的海岸线,还是为了便于其在北极地区的扩张。在这里,我们首先通过解读俄罗斯对安全和威胁战略优先任务的界定来讨论其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力量的战略考量。
俄罗斯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力量的战略考量
首先,维持核威慑能力是俄罗斯的首要战略优先任务。北冰洋部署有俄罗斯2/3以上的海基核弹头,因此北极地区对于俄罗斯维持其核威慑能力尤为重要。从历史的角度看,俄罗斯将北极地区视作其全球战略资产的黄金地段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冷战时期美苏可能爆发的核大战,北极地区成为攻击美国的绝佳地点。从北极地区发射的核弹攻击美国飞行路径最短,北冰洋的冰盖也给战略核潜艇提供了天然的保护。
其二是北极地区为俄罗斯提供了一个进入大西洋的绝佳通道,北冰洋海冰的融化将很快为俄罗斯在大西洋、北极地区和太平洋之间提供季节性战略联系。
即使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困难,但维持其核威慑能力一直是俄罗斯安全战略一个不变的宗旨。直到今天,维持核威慑能力仍是俄罗斯的首要任务,而这也是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被视为大国的关键。因此不论经济和财政状况如何,俄罗斯都将持续地在北极地区加强其核威慑能力的建设以支持其全球战略。
其次,确保领土安全是俄罗斯的又一战略优先任务。同所有主权国家一样,俄罗斯也极为重视其领土安全,寻求慑止和防备其他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威胁。2013年颁布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与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指出,“确保军事安全,防御和保护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国家边境”是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在发展和国家安全一项中六大优先任务之一。该战略同样强调了俄罗斯加强北极军事力量的重要性,指出“保证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具有可靠的作战系统,包括维持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在该地区的常规作战部队以及其他部队、分队和机构的必要作战潜力。”此外,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用于保护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季节性海冰日益消融,俄罗斯开始担心其他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可能从水面和水下对其领土进行侵犯或直接发动攻击,使得俄罗斯开始重视并加强其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
最后,防范西方构建“反俄包围圈”一直是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作为一个季节性冰雪覆盖的广阔地区,北极地区被俄罗斯视为其北部的重要安全屏障,同时也是俄罗斯重要的战略出海方向。不同于俄罗斯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时刻处在北约国家的监视、威胁之下,从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科拉半岛的摩尔曼斯克港出发,北方舰队能够在不接近北约成员国家的情况下进入大西洋。此外,苏联解体后,随着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安全缓冲屏障的消失,俄罗斯一直对“反俄包围圈”十分警惕。俄罗斯十分担忧其他环北极国家联合起来反对俄罗斯,构建对俄的“北极包围圈”,并与西方对俄在东欧、中东和东北亚方向上的战略挤压结合起来,形成更大、更全面的“反俄包围圈”。2015年,负责国防的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在提交给总统普京的新版《俄罗斯联邦海洋学说》中将北极地区列为一大地区发展方向,高度强调了北极地区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俄罗斯对“北极包围圈”的担忧。新版海洋学说指出为方便海军自由出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北极是俄罗斯海军的优先方向。特别是随着北方航道的意义凸显,俄罗斯有必要重建核动力破冰船舰队。为此该学说详细规定了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任务。
▲以驻扎在俄罗斯西北部摩尔曼斯克州佩琴加的陆军第 200 独立摩托化步兵旅为基础,俄罗斯的首支北极作战旅已于 2014年 12 月31日在靠近芬兰边境的摩尔曼斯克州阿拉库尔季镇正式组建,2020 年前还将完成对海军和空军力量的吸收
俄罗斯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存在的具体举措
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活动很好地印证了俄罗斯的上述三个战略考量:
首先,即是通过在北方航道沿线的新西伯利亚群岛、弗兰格尔岛和施密特角等北极地区重建冷战时期苏联设在北极地区的基地,同时建立新的基地,以加强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日报道,俄副国防部长布尔加科夫日称将在北极地区建立437座军事基础设施。此外,据俄新社日报道,俄国防部近期公开宣传介绍其新启用的“北极三叶草”基地。该基地是目前世界上位置最北的军事基地,军事设施齐全,生活基础设施优越,据称可保障150名士兵无补给地生活18个月。
其次,以驻扎在俄罗斯西北部摩尔曼斯克州佩琴加的陆军第200独立摩托化步兵旅为基础,俄罗斯的首支北极作战旅已于日在靠近芬兰边境的摩尔曼斯克州阿拉库尔季镇正式组建,2020年前还将完成对海军和空军力量的吸收。而在今年的红场阅兵中,俄罗斯另一支北极部队——第61独立海军陆战旅也首次亮相。该部队目前驻扎在北极圈内的巴伦支海岸边,曾两次参加车臣战争,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再次,俄罗斯还在积极地研发和配署新型的极地装备,包括3艘新型核动力和4艘柴油动力破冰船,这对于在北极地区恶劣环境下迅速老化的舰队来说可谓一解燃眉之急。同样在今年的红场阅兵中,两款新型的北极作战武器“道尔-M2DT”和“铠甲-SA”防空导弹系统及相应的保障车辆据称也已部署北极部队。为适应北极地形和气候,这两种导弹系统进行了较大的改进,采用了DT-30PM履带式两厢全地形越野底盘,通行能力大幅提高。其零部件也都采取了防寒措施,可在零下50℃的环境下稳定工作。
第四,在组织层面上,2014年12月俄罗斯重组了其北极地区的军事指挥结构,在摩尔曼斯克设立了北方联合战略司令部以协调俄罗斯在北极地区部署的所有军事力量,其中就包括之前分属3个不同司令部管辖的北方舰队。该战略司令部归俄联邦国防指挥中心管辖,地位与中央军区、东部军区、西部军区和南部军区相当。此外,俄罗斯还不断增强其在北极地区的防空力量、持续进行北极地区的战略巡航以及频繁开展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些举动都显示出俄罗斯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力量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第五,俄罗斯也在大力加强其在北极地区的民事反应能力,包括有计划地增加北方航道沿线搜索救援站和俄罗斯海岸警卫队装备采购的数量。俄罗斯计划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组建北极边防部队以及在摩尔曼斯克设立反恐中心以应对恐怖主义和非法移民的威胁,并提高相应的民事反应能力以配合此目标的达成。2013年俄罗斯还成立了北方航道管理局,负责包括环境与安全事项等在内的北极航行程序管理。北方航道管理局的设立既提高了北方航道关税和法规的透明度,同时也降低了存在威胁的承运商和船员通过航道的风险。
虽然近年来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已有了大幅加强,但是对于要重新达到冷战时期苏联在该地的水平,俄罗斯仍相距甚远。与俄罗斯关于北极地区战略重要性的各项声明主张相一致,俄罗斯在该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军事动作,部署了新的装备,重建了部分军事力量,但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仍显相当有限。而在某种程度上,这可归因于俄罗斯近期的北极战略。俄罗斯于日和2013年2月分别出台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在北极地区的国家政策基础和远景规划》和《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与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而这两份战略对经济和资源因素的强调都大于对国防和安全的强调。此外,在计划的时间节点内俄罗斯《2020年前国家武器装备发展计划》中设定的目标也近乎不可能实现,包括破冰船和潜艇在内的许多装备发展项目已经大大落后于原定的时间表,而这种限制俄罗斯北极地区军事力量发展的境况在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改善。在西方的制裁下,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形势仍较为严峻,其自身的国防工业体系也存在着许多结构性问题,因此许多装备发展项目进度可能会进一步推迟。
▲在今年的红场阅兵中,两款新型的北极作战武器“道尔 -M2DT”和“铠甲 -SA”防空导弹系统及相应的保障车辆据称也已部署北极部队
对俄罗斯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存在的理解认识
在更广阔的视角下分析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军事力量的加强,对于理解其活动的实际意义十分重要。俄罗斯当前正在进行全面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以确保能够更好地应对当前以及未来的威胁和挑战。而俄罗斯北极地区军事力量的发展实际上是与其全面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要求相一致的,因此这些军事活动并不能完全证明俄罗斯对北极地区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扩张意图。例如,2007年俄罗斯恢复在北冰洋上空执行轰炸机巡航任务的同时,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也同样如此。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发展北方舰队对北极地区更具战略意义,但是目前俄罗斯大部分在建的或购买的海军舰艇等装备都是配备给其他舰队的。特别是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黑海舰队得到高度重视,优先发展、配备了大部分的新型海军装备,其实力得到大幅加强。许多专家学者都强调要将俄罗斯的北极军事化,与在全面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下的北极地区军事力量的发展作区分,因为后者更应被视为俄罗斯强化其整体军事力量的一部分而非特定针对北极地区。在此范围内考虑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对于俄罗斯来说,在更广阔的视角下分析,无论是军事装备还是军事活动,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军事力量的发展强化并不能证明北极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占据着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波罗的海与北极地区的地缘关联性以及其自身所面临的现实冲突性,使西方学者更愿意将俄罗斯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力量的举动与波罗的海局势联系起来。自苏联解体后,波罗的海局势一直紧张,俄罗斯与北约在该地区呈现对峙态势。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称,今年6月俄罗斯现役唯一一艘“台风”级核潜艇将前往波罗的海,引起了北约极大的担忧。不过即便如此,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新发展的军事力量未来是否会被用于应对波罗的海潜在的军事冲突仍具有不确定性。总的来看,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新发展的军事力量可能只会在处置波罗的海的突发事件(波罗的海应急行动)中扮演次要角色。从理论上讲,俄罗斯的北极陆航部队和空军部队可以被投送到任何地方,可用于未来可能的波罗的海应急行动。但其北极地面部队的规模相对较小,且仅仅只能适应北极地区的作战,因此对于支援波罗的海作战来说,俄罗斯大可不必费劲调动。而驻扎在摩尔曼斯克的俄罗斯第200独立摩托化步兵旅此前部署在乌克兰,因此在波罗的海应急行动中,俄罗斯有可能使用该部队。不过若考虑将其部署到波罗的海所必需的时间和成本,该部队在波罗的海应急行动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俄罗斯北方舰队所处位置十分重要,前可威胁北约在北大西洋的水面舰艇,后可保卫俄罗斯部署在北极地区的核力量。北方舰队虽可对北约在波罗的海的军事行动造成一定威胁,但自身力量的不足同样致使其难以独担波罗的海应急行动的大梁。此外,俄罗斯在北极地区部署的大多是远程并带有核弹头的战略导弹,在波罗的海可能发生的常规冲突中近乎无用武之地。而包括S-300、S-400远程防空导弹和“铠甲-S1”弹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统在内的俄罗斯北极防空部队则受命保卫其在北极地区的核力量,因此在波罗的海应急行动中难以出动。
另外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如果波罗的海的紧张局势蔓延到北极地区,俄罗斯是否会继续加强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与乌克兰不同,波罗的海作为俄罗斯另一个高度关注的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临近北极地区,同时其他的一些北极国家在该地区同样拥有较大的地缘影响力。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军事活动,致使波罗的海地区局势骤然紧张。例如频繁进行空中巡逻,并且派遣潜艇接近芬兰和瑞典沿海(这种情况在北极地区很少见),俄罗斯战机飞越挪威领空的次数也大幅增加(不过飞越波罗的海上空的次数却减少了十倍)。近些年来俄罗斯空军飞越波罗的海上空的次数波动较大,在2006年和2008年间迅速增加,之后又有所减少,2012年后又再次增加了飞越的次数。俄罗斯和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剑拔弩张,形势日趋紧张。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在北极及波罗的海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与此同时,作为回应,以北约为主的相关国家的军事力量近些年也频繁在这2个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与俄罗斯针锋相对。例如据俄罗斯《独立报》网站日报道称,以北约国家为主的“北极挑战-2017”空军演习于5月22日举行,多个国家出动100余架战机参与。该演习自2013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主要是演练在复杂环境中如何策划和执行空中作战。而北约的“波罗的海行动”军事演习也在波罗的海地区同时进行,来自14个北约国家的40余艘战舰参与。而与之相对,俄军在波罗的海地区也进行了一系列海空军演习,内容与反击波兰及其他北约国家可能的侵略有关。北极及波罗的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可见一斑。这些演习可能并不会对各国在北极地区的合作产生直接威胁,但会持续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并可能造成误解进而导致冲突升级。
▲俄罗斯和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剑拔弩张,形势日趋紧张。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在北极及波罗的海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作为回应,以北约为主的相关国家的军事力量近些年也频繁在这两个地区进行军事演习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俄罗斯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力量的举动本身并不意味着该地区爆发潜在冲突的风险将增大,不过也不能排除意外事件可能导致的对抗升级。因为,对于重新达到冷战时期苏联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水平,俄罗斯仍相距较远。此外,在应对例如波罗的海地区的突发事件中,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利用。由于环北极国家致力于加强各自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各国在北极地区不断提高的军事化增加了发生碰撞摩擦等意外事件的风险。
北极航线对我国“海运强国”的战略价值
作者:刘兴鹏 来源:中国港口
北极航线是指穿过北冰洋区域,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航线,主要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北极气温上升、冰层融化,这使得北极航线开通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随着北极海冰的逐渐消融,北极航线的商业价值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09 年,德国布鲁格航运公司的两艘货船“友爱”号和“远见”号从韩国出发,途经俄罗斯海参崴,成功穿越北冰洋“东北航线”,顺利抵达俄罗斯扬堡港,并最终抵达荷兰鹿特丹港,完成了东北航线的全部航程。此次航行在北极航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一条新的商业航线的诞生。随后,2010 年9 月,注册于中国香港的丹麦货船“北欧巴伦支”号从挪威启航,在两艘俄罗斯破冰船的随航下,经过北极航线,运载4 万多吨铁矿石顺利到达中国青岛港,此举也使得北极航线的商业前景更加明朗。
与此同时,我国也在为未来北极航线的商业化运行做着积极的准备。2012 年7 月,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首次尝试东北航线。2013 年8 月15 日至9 月10 日,中远集团“永盛”轮成功完成了北极东北航线的首航。2015 年7 月8 日至10 月3 日,中远“永盛”轮成功往返北极东北航线,实现了我国商船对北极航线的往返双向通行。“永盛”轮此举迈出了中国商船取道北极航线的第一步,为未来中国商船大规模通行北极航线奠定了基础。
2014 年8 月15 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海运业的第一个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是对我国海运发展工作的全面部署,对我国建设现代海运体系具有重大推进作用,也标志着“海运强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北极航线商业价值的不断凸显,以及我国在北极航行领域的不断努力,北极航线对我国“海运强国”战略推进的重大价值不言而喻。
一、北极航线对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价值
1. 能为我国提供更多的能源和资源供给渠道,降低能源和经济的安全风险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最新评估,北极地区未探明的石油储量达到900 亿桶、天然气47.3 万亿m3、可燃冰440 亿桶。北极地区的铁矿石资源也很丰富,仅挪威可采铁矿就有3 000万t、钛1 800 万t,加拿大北极巴芬岛的玛丽河铁矿石可采储量为4.5 亿t。
当前中国的高速发展依赖于能源和资源的全球性供应,如果北极能源和资源能够顺利开发,北极将成为未来中国重要的能源和资源基地。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北极比非洲、南美洲与我国更为接近,北极航线开通后有助于改善我国石油和天然气从政局不稳定的中东以及非洲进口的局面。其次,北极航线将与原有航线并存,分散我国能源安全风险,更好地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2. 能够避开高风险海域,提高海上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咽喉要道几乎是所有从事海洋运输国家的必经之地,中国在这些重要海上通道都面临受制于人的风险,近年来这些传统航道的劣势更加明显。据统计,以目前海上货运量每年递增6%的增长速度,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通航能力将于21 世纪中叶达到饱和。此外,这些传统航线对通航船舶有船宽、吃水、载重吨等限制,目前的载重上限巴拿马运河为8 万t,马六甲海峡为10 万t,苏伊士运河为16 万t。预计到2020 年,中国每年需进口原油4.5 亿t,中国原油进口量的不断攀升导致中国对大型运输船舶的需求日益迫切。届时,中国每年将有3.2亿t 原油需要使用大型油船进行运输,这必将进一步加剧传统海运航道的拥挤程度。与此同时,中国海运油船的巨型化趋势使得中国的能源在海上运输不得不绕道龙目海峡、好望角、几内亚湾等海盗出没的海域。因此,在索马里海盗猖獗、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日益淤塞、海运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开通北极航线将使我国海上运输避开传统高风险海域,提高海上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能够缩短中国到西欧和北美的海上运输航程和运输时间,节约运输成本
北极航线开通后,将使中国在现有东、西向两条主干远洋航线上再增加两条更为便捷的西欧和北美航线,即到北美洲东部可走“西北航线”,到北欧、西欧和波罗的海可走“东北航线”。例如:从上海途经苏伊士运河到伦敦的总航程约为10 413 n mile,如果取道“东北航线”航程仅为8 046 n mile,航程可缩短2 000 n mile ;从上海途经巴拿马运河到格陵兰的努克港,总航程约为13 098 n mile,若取道“西北航线”,航程仅为6 058 n mile,距离缩短了7 000 多海里。
北极航线在大大缩短航程和运输时间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由于油耗占到海运成本的50% 以上,油价越高,油耗在海运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北极航线航程短的优势就越明显。中国对外贸易的70% 依赖于海上运输,如果按照中国海运运费支出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0% 计算,2020 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达到5.3 万亿美元,其中海运运费约为5 300 亿美元,若通过北极航线则可节省614 亿 ~ 1 468 亿美元。
二、北极航线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价值
1. 将为我国北方港口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第一,北极航线将会改善我国北方港口的区位条件。目前全球的经济强国主要分布在远东、西欧和北美这3 个高纬度地区,因此国际贸易也主要在这几个区域间展开,而北极航道恰恰是连接这3 个区域的最短海上航线,其南北走向的格局能大大避免现有航线运输距离与时间过长的问题。我国长江以北的港口都位于东北亚地区,非常靠近北极航道,北极“东北航线”开通后,将给我国北方港口带来丰沛的货源,我国北方港口的区位优势将会大大提升。
第二,北极航线将会扩大我国北方港口的腹地范围。北极航线开通后,港口区位条件得到改变,使得靠近航线的港口降低了海上运输成本,从而能够吸引其他港口大陆桥运输的货物,扩大其陆向腹地范围。而且,北极航线还可能改变港口在海上运输网络中的干支线地位,使得靠近航线的港口增加中转的辐射范围,从而扩大其海向腹地范围。因此,在北极航线通航后,我国北方港口的发展潜力将得到增强。
第三,北极航线将会改变我国北方港口的网络结构。北极航线开通后,港口间的网络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靠近北极航线的港口航班密度和吞吐量将增加,海上辐射范围将会扩大,因而在港口网络中的相对地位和作用也会改变。我国北方港口纬度更高,更靠近北极航道,因而在北极航线通航前景下,其发展优更加突出。我国北方港口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次机遇,将会提升自己在整个港口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成为东北亚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航运中心。
2. 将有利于带动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
第一,海运产业链长,北极航线的开通将有力带动船舶建造、船舶租赁、货运代理、仓储服务、金融保险、港口建设、海洋信息服务等关联产业在沿海地区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加临港产业的集聚程度。
第二,北极航线的开通必然会引发北冰洋沿岸港口、仓储、道路、管道、冰区船舶、炼油基地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这将为我国向这些北极国家和地区增加建筑材料、工业产品等物资的出口创造新的机会。
第三,沿海城市的港口是北极地区能源和原材料第一转运点,未来我国与北极地区的能源和原材料贸易的增长将对我国港口分工和布局产生影响,比如大型天然气码头、油码头和煤码头等将需要根据各港口接纳、转运、原地加工能力而作相应调整。
3. 将为我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国家发展经贸合作带来更多便利
北极航线连接的是全球贸易最为活跃的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目前全球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在经济和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而差异是双方经济合作的基础。北极航线一旦开通,势必会加强我国与航线沿线国家的多元化跨国经贸合作。
例如:我国与俄罗斯经济具有巨大的内在互补性,我国可以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以及重工业产品,同时我国可以向俄罗斯出口纺织品、服装、鞋类、家具等轻工业产品;加拿大是石油、天然气、纸浆、矿石资源和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我国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双方可以实现经济和贸易的互补;在中美贸易方面,我国可以从美国进口农产品、高技术价值的机电产品,同时可向美国出口轻工业产品以及低价值机电产品。北极航线的开通将为我国与沿岸国家和区域开展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便利的条件。
北极航线一方面能促进中国与欧洲、北美的经贸合作,扩大我国的能源供应市场,另一方面也能带动沿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我国与沿岸国家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参与北极治理。中国作为北极资源的出口目标国,将进一步融入北极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进一步增强中国同北极地区的“相互依存”。
三、北极航线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海外权益的价值
1. 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北极地区是全球军事的战略要地,从地理上看,全球的主要大国都集中在北半球,北极点是与各大国距离之和最短的位置,控制了北极点就意味着占据军事制高点,能够对各大国进行有效“瞰制”。
由于北极地区蕴含丰富的战略资源,而且北极航线更是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因此北极航线的顺利开通有助于缓解我国战略能源来源集中、运输路径单一的局面,为壮大我国海上军事实力提供充足的战略能源物资。此外,北极航线可在作战时运输军事物资,是重要的军事运输通道。
2. 对维护我国海外权益具有重大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海运大国和贸易大国,对海上重要运输通道的安全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只有保障北极航线的战略通道安全,降低运输过程中海盗活动、海上霸权主义等各种风险,保障我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才能有效保障我国的海外权益。随着北极环境的变化,北极国家都在针对未来可能因北极资源、航道和领土等争端而引发的冲突积极展开军事备战。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给北极航线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也对我国海运业的安全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
虽然我国在北极没有领土和领海,但北极事务绝不是简单的地区性事务,而是重要的国际性事务。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北冰洋属于全人类。我国应持续强调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的国际性特点,并联合北极航线沿线国家及其他与我国在北极航线问题上有共同利益的国家来维护北极航线相关权利。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与相关国家加强军事合作,共同维护北极航线运输通道安全,保障我国的海外权益。
四、北极航线对提升我国海洋软实力的价值
1. 可以拓宽我国与北极航线利益相关国家的合作领域
我国应积极推进与北极航线利益相关国家在安全、能源、海洋环境保护、水文气象预报、技术援助等领域的合作。与此同时,可通过与贸易伙伴建设经济合作区,促进双方经贸关系的和谐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 可以用于发展我国与北冰洋沿岸国家的外交关系
北冰洋沿岸各国依靠有利的地缘条件,对北极航线可以形成先占优势,使得中国开辟和利用北极航线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我国可以借助北极航线开通机遇,深入开展与北冰洋沿岸国家的海洋外交,推动在北极权益方面的交流与磋商,提升相互之间的合作层次和影响力。
3. 可以增进我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
随着北极航线的不断发展,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增强与北极航线沿线及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例如,2012 年8 月16 日,“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抵达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港,并展开了为期4 天的正式访问。访问期间,“雪龙”号对公众开放,中冰举办北极科学研讨会,对北极科学考察、海洋观测等领域开展了学术交流,加强了中冰在海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我国正处于国际海运结构调整、国内海运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积极实施海运强国战略。随着北极海冰的加速融化以及北极航线可利用程度的逐渐提高,北极航线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运行、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维护国家安全和海外权益、提升国家海洋软硬实力等方面对我国“海运强国”战略的价值更加凸显。
在“海运强国”战略的推进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北极航线的战略价值并制定相应的北极航线开发战略。可以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北极航线的开发利用活动中,充分利用北极航线为我国“海运强国”战略服务,全面提升我国海运实力,将我国打造成为世界公认的海运强国,使得海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和先导作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洋强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