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星地府星际战甲龙王倒地流都倒向了如来

鲤鱼精真的可以变龙王吗?操控西游多方布局的神秘人物竟然是他?
我的图书馆
鲤鱼精真的可以变龙王吗?操控西游多方布局的神秘人物竟然是他?
文:白马晋一名著《西游记》里,由于作者吴承恩隐晦的曲笔,终究埋下了诸多谜团。比如,唐僧取经的前奏,为何他爹陈光蕊会复活?为何泾河龙王一定入局?这是很多读者容易忽略的问题。当然,如果结合原著里隐约不明的“剐龙台”和”化龙池“,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玉帝和如来巧妙地构架了一条灰色隐性产业链(如鲤鱼可以在池中变身,成了龙,甚至上了神仙餐桌。这在前文有提及)。那么,谜团有如糖“纸,被层层剥开!姑且一一来看。事件一:唐僧“他爹”陈光蕊为何能够完璧归魂?很简单!陈大官人蜜月旅行,行至洪江,遇袭,落水。为谁所搭救?洪江龙王!这是偶然吗?当然不是!原著如是描述:“龙王道:先生,你前者所放金色鲤鱼即我也,你是救我的恩人,你今有难,我岂有不救你之理?就把光蕊尸身安置一壁,口内含一颗定颜珠,休教损坏了,日后好还魂报仇”。注意!洪江龙王口述里清晰描述身份:原为金色鲤鱼。鲤鱼精变龙王!显然,是在灵山经化龙池练度。当然,投桃报李,对于如来交待的事情,自然耳提面命。在江中设计了一个巧合,安定颜珠一枚,以保陈大官人肉身不腐。十八年后现身说法,为唐僧“洗白”身份,如期获取大唐颁发的“取经资格证”埋下伏笔。事件二:为何泾河龙王一定棋入“杀局”?魏征苦心设计,串通“基金投资专家”袁天罡,布置钓鱼之局。那么,问题来了!龙王为何一定就范?其实,这源于龙王的核心思想:“何以壮观水府”。这“壮观水府”,其实大有文章,表面看是捕鱼人大肆打捞了虾兵蟹将,动了“泾河龙宫”马仔,“社团”要发展,气提不上来。实质却另有文章,且看原著捕鱼人口述:“有个卖卦先生,算得最准。他每日送他鲤鱼一尾,他就袖传一课。”问题就在这!上等鲤鱼啥用?化龙池一泡。神仙盘中餐!捕鱼此风一长,哪天鲤鱼打没了,神仙吃啥?龙族自然成了食物链的被消费者。如此一来,“何以壮观水府”?这是族群生死存亡之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龙王入彀意料之中!事件三:这其实是个一件有趣的插曲!世民哥哥周游地府,和几个分管领导打了照面,喝了几泡茶。打道回府,策着马还阳去了!长发迎风凌乱并潇洒着。可行至渭水河边,却发生一件诡异的事情。且看原著:“(李世民)只见那水面上有一对金色鲤鱼在河里翻波跳斗,兜马贪看不舍”。很明显,世民被深深吸引。一旁送行的地府太尉,反应如何?先是催促了一番,然后索性“撮着脚,高呼道:还不走,等甚!扑的一声,望那渭河推下马去”。地府官员一直很有礼貌,对世民这位人皇待如上宾,此时却为何如此粗鲁。原因其实简单,害怕世民哥哥识破天机,回到人间道出天庭不可为人知的神秘产业链(前文已做过解读,鲤鱼化龙上了神仙餐桌)。谜团一一解开了,但问题又来了!上述诸事件里,有些是如来布局,有些是玉帝主导。二者隔空万里相望,甚至口蜜腹剑,为何却在步调如此一致?难道灵山里有直达天庭凌霄殿的专线电话?当然不是。但也并非不是。他们的“专线电话”,其实是个人,一个代理人。谁?太白金星。甚至对接人族“眼线”魏征的人,也是他!故事原委已经非常清晰了。为了方便理解,我们不妨假设三个场景。场景一:灵山方,如来拉着太白金星的手,一路走走看看。行至景秀处,如来顿了顿,取经这事,还烦请老先生打点打点。太白金星看了如来一眼(老爷子分管西方工作,也常下基层,和如来有交集很正常,系列前文有解读),笑道,有意思啦,有意思,这灵山的风景真有意思。如来会意,扶了金星一把,到时一定意思意思。场景二:私人宴会,玉帝金星排坐。宴起半间,玉帝拍拍金星肩膀,老金啦,今天的菜味道如何?对了,取经这事你一定要给我办漂亮了。金星呢,摸了摸花白胡子,看了盘中发亮的龙肉一眼,道,陛下,您放心。您的意思,我懂!(这盘中山寨龙,魂归地府,或许正是李世民渭水河边看见的两只鲤鱼)。场景三:太白金星端坐祥云之中,招手望望下界魏征,道,魏征啦,我这有一事,你可要办好了。事成,你主江山永固,你亦可登仙录。魏征叩首,言谢,起身,打开APP“红包”,敲入“恭喜发财、意思意思”字样,往金星账号一送。金星微微一笑,落了句,调皮啦,小魏。坐云扬长而去!看吧!太白金星是链接天庭、灵山、人族的关键人物(当然,可能也拿了诸方回扣),牵线搭桥全因有他。他是撬动事件发展的支点。一个极其重要的推动人物!当然,这也就很好解释了,后来取经路上为何一路都有金星的影子!因为他是这个项目的参与者、跟进者甚至搅局者。本人独特视角系列解读文章《西游有料》(《西游其实是个局》),基于原著资料逆思维推理,采用另类手法解构神话故事背后的权谋性故事(另,本系列仅对原著情节进行解读,和现实中宗派无关,望区分)。作者微信公众号:santbma
馆藏&19901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文学帖] 神魔妖佛藏人性--西游记真实解析(直播)【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875贴子:
[文学帖] 神魔妖佛藏人性--西游记真实解析(直播)收藏
  我从小学就开始看西游记,而且看得不是儿童版,而是原文版。  西游记里面的神仙很好玩,妖怪很好玩,佛祖很好玩,连魔王也很好玩。  好玩的就像喜羊羊与灰太狼。  为什么会这么好玩?  多次的阅读,多年的历练,让我体会到,藏在神佛妖魔中的人性。  这个人性,不分释道儒,具有中国特色,也有举世的普及性。  举例来说,西方世界下凡,都是有重大任务的,都是痛苦不堪的,下凡是一种责任,典型的就是耶稣,他是上帝的长子(皇太子),下凡来受苦受难,还替全人类背十字架。  但在中国,在西游记,神仙为什么下凡?  为了爱情!如玉皇大帝的妹子,如奎木狼。  为了私怨!如广寒宫捣药的玉兔。  为了过一把山大王的瘾,顺带下去吃人,如大多数神仙的侍童、座骑。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下凡的理由,都是人类的基本欲望。  所以从中国观点看,天堂并不完美,神仙也不是最好,为了欲望做出一点出格的事是合理的。  为什么说西游记的人性具有普世性?  很多管理学者都发现,取经团队的四个人刚好是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用来分析员工性格四个构面的典型,而且准的不能再准。  有做过这个测验的人都知道,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把人的性格分成四大类,分别是力量型(老虎)、理智型(猫头鹰)、热情型(孔雀)、和平型(无尾熊);而取经团队则是不折不扣的跟这四大类完全一致,力量型(孙悟空)、理智型(唐僧)、热情型(猪八戒)、和平型(沙和尚)。这还造福了现在一些所谓的管理专家,如成君忆先生,靠着发现这一件事,写了一本“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的书,赚了不少钱。  为什么会这么一致?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就是吴承恩老先生会穿越,跑到现代学会这一套理论。  第二种可能就是其实这就是人性的根本逻辑,吴承恩在五百年前就发现了这件事,并把它写到小说上,如果是这样,证明吴承恩对人性的了解真是震古烁今,我们更应该认可西游记,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描写,对人性微微的讽刺,然后带着一抹会心的微笑,神佛妖魔皆是人,俱是心,只不过画上了不同的面貌。  所以,让我们以看大千世界的态度来欣赏西游记吧!我会导览大家来进入藏在神佛妖魔中的内心世界,一窥西游记的真实面貌。
闺蜜发现皇上偏爱淑妃,竟抓了只黑猫吓她!
  --正文--  第一章孙猴子是被忽悠练成的(一)  谈到西游记最会忽悠的人,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太白金星李长庚,因为他两次招安孙猴子,结果都留有后手;两次在玉帝前献策,以结果论都是馊主意,所以谈到忽悠,大家都会想到是他。  但我觉得在整部西游记中,最大的忽悠者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重重的忽悠了孙猴子一把,但也因为他,才会有西游记的故事。  大家应该记得,在西游记的第一回,石猴因为帮大家发现了水帘洞,所以被称为“千岁大王”,后来又称美猴王。  美猴王本来无忧无虑,享乐天真,足有三五百年,有一天突然想到活得再久也会死,死后就要受阎王老子管辖,就不得如此自在了,不禁悲从中来。  这时候,有一个通背猿猴跳出来说告诉猴王,有三种名色,不伏阎王老子管辖,就是佛、仙、神圣,这三者,可以躲过轮回。  猴王听了很高兴,遂起愿去求道,求什么道?书中这样说:  “我明日就辞如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躲过阎君之难“  请注意,猴王访道的初衷就是要学得“不老长生之道,躲过阎君之难“,而不是七十二变,有本领大闹天空,为何会有这种不同?我们继续看下去。  为了再一次强调猴王是要学长生之道,吴承恩老先生在猴王渡海到南瞻部洲时,继续这样写:  “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这段讲的也很清楚,猴王要学的道就是觅个“长生不老之方“。  终于,猴王找到了一位明师须菩提祖师,拜在门下,并得到一个名字“孙悟空”。学了七年之后,老师愿意教他一些东西,问他想学什么?  孙悟空一开始说,但凡有些道气儿,就学了,但真的如此吗?  祖师于提出四个法门,分别是“术“字门、”流“字门、”静“字门、”动“字门给孙悟空选,但孙悟空都不要学,为什么?因为无法”长生“。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认可孙悟空想学的就是“长生之道“没有疑义了吧!  可是须菩提祖师教孙悟空的重点却不是“长生之道“,而是“七十二变”与“筋斗云”,这跟长生之道没有直接关系,甚至孙悟空最需要学的躲过阎君管辖的法门完全没有教,以致孙悟空学成回去没多久就因寿命已尽,被阎王遣使者勾走魂魄,孙悟空不得不凭自己的能力大闹地府,将生死簿注销,才免于阎王的管辖。
  为什么须菩提祖师要忽悠孙猴子?他可不是像太白金星这样混日子的神仙,他是一个很有机心的角色,例如他要传法术给孙悟空,还使用了一套欲擒故纵的手法,在孙悟空要学法术时,明明孙悟空在第一次就说要学长生之道,但须菩提还是一再的提出一些无法得到长生的法门,还故意假装生气,打哑谜让孙悟空猜,表面上是孙悟空猜对了哑谜,真相是孙悟空入了须菩提祖师的彀中。而须菩提之所以做这些动作,这中间隐藏着西游记很重要的一个点,要解开这个点,我们就要先了解须菩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须菩提这个名字是跟佛教有很深渊源的,原来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例如金刚经就是佛(释迦牟尼)与弟子须菩提的对答,但他的徒弟却是道士打扮(见第一回的诗),而且称为仙童。另外祖师修行的地方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前者明显是佛教,后者却是道教的字眼。  在整个西游记中,没有出现过这么佛道相结合的人物,而且是故意的写成亦佛亦道,其中必有深意。  我的推论是,孙悟空的师父是跟佛道渊源都很深的人物,孙悟空是他刻意栽培出来的,出来扰乱佛道两界,至于其目的是什么?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但我认为很大的可能性是须菩提与佛道两界有怨,所以培养孙悟空出来扰乱他们。  在武侠小说中,有野心但是不被师父认可并立为继承人的弟子最终与师门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金庸小说中逍遥派的丁春秋就是。  在宗教历史中,系出同门的基督教、回教、犹太教常常打成一团,没什么关系的宗教如佛教反而跟他们没什么冲突。俗话说恩怨恩怨,有恩才有怨,才会纠葛不清。  而在书中,也有一些场景可以说明这一件事,孙悟空学筋斗云时,祖师是在公开的场合教他,而且其它徒弟还说:“悟空造化,若学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哪里,都寻了饭吃。”这时候祖师完全没有任何不悦。  而在一阵子后,孙悟空卖弄七十二变给同门看时,祖师却非常的生气,并以此为理由要悟空离开,书中祖师是这么说的:  “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吧。”  大家比较一下学筋斗云的时候,祖师的态度完全不同,为什么?我认为祖师这一次的生气是故意做出来的,只是为了赶走孙悟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为了放孙悟空出来大闹一场,让天地不得安宁。  我们可以看下一段祖师跟孙悟空的对话,其意图更明显:  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请注意,祖师没说不准孙悟空胡闹,反而说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只要别说是我的徒弟就行了。感觉根本不是要悟空安分,简直有变相鼓励行凶的嫌疑,这也是非常奇怪的事,祖师唯一担心的事就是怕孙悟空讲出他的名字,这表示祖师并不反对孙悟空闹事,只要别讲出是我教的就可以,也就是不要让祖师的身份曝露即可。
  后续还发生很多事情证明须菩提祖师教给孙悟空的重点不是“长生之道“(孙悟空真正想学的),而是打斗的本领与防御攻击的能力。  例如,如果要学长生之道,一定要学会如何脱离阎王的管辖,这时孙悟空还在花果山时就了解的,也是一心想得到的,但显然的,须菩提祖师没有教,而且也没有告知孙悟空这件事,以致孙悟空不单魂魄被鬼使勾走,到了地狱时,还对阎王说:  “汝等既登王位,乃灵显感应之类,为何不知好歹?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  这表示孙悟空不但没学会这件事,而且根本不晓得情况是这样,所以他只能凭武力让十殿阎王屈服,这就是须菩提祖师想要达到的。  另外,祖师在教孙悟空长生之道时,说有三灾厉害,要孙悟空学会抵挡雷、火、风三项天灾,但后来我们发现孙悟空并没有遇到这三样天灾,反而是在大闹天空时,能挡雷、火、风成为孙悟空保命的重要本领,孙悟空借此持续抗争,后来玉帝不得已,只好请来如来佛才收拾了孙悟空。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件事,须菩提在佛经中是个明星人物,就如同论语中的的子路、子贡之类的,常常是他们向老师问道,然后孔子回答,被记录起来后就成为论语这本书。须菩提在佛经也是这个角色,但是在西游记中,我们完全看不到他,大家只知道如来旁边的两大弟子就是迦叶、阿难,要办事情就找观世音菩萨,须菩提完全不见踪影,简直就像这个大弟子从来没有存在过,这不是很奇怪吗?这更证明了吴承恩让须菩提成为孙悟空的师父果然是别有用心啊!这里面原来隐藏了西游记开局的最大秘密,不过这么明显事却很少有人指出,我觉得很奇怪。  须菩提忽悠了孙猴子,让他依着自己的本性一路大闹天空,最终不得不被压在五行山下,吃铁丸子,喝铜汁;但以如来的智慧与神通,他必然知道孙悟空是被须菩提忽悠来的,不过他不但不打破这个哑谜,还给孙悟空改过赎灾的机会,表示如来心理多少有些爱屋及乌,也想补偿他的昔日弟子。  须菩提大概也知道自己让孙猴子出马最终并不能改变什么,毕竟佛道实力摆在那里,只要认真对待,猴子绝对讨不了好,明知如此,但须菩提还是要做这件事,并不是他想侥幸成功,他想的无非就是出一口气,我既然不好过,大家也别想过太平日子,这就是他的初衷。  须菩提的忽悠害了孙悟空,但也成就了孙悟空,可以说,取经大业能成,须菩提祖师可有不小的贡献呢!孙悟空被忽悠了这一次后,后遗症是只要看到跟长生有关的东西,就会忍不住偷吃,举凡蟠桃、御酒、金丹、人参果等,不一而足。
 第二章 神佛阶层的管理哲学(一)--玉皇大帝的身份?  在西游记的神仙世界中,比较大的势力范围可分为三块,一块是玉皇大帝所管理的天庭,一块是如来佛所领导的佛教界,一块是以三清为代表的道教界。  天庭管理的势力范围最大,包含天上诸仙、江河湖海、自然界的东西(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等)、阴间地狱、山神土地等,而且其首领--玉皇大帝,不只能管天庭,有事情时佛道两界都会应召去协助他,可见他是名义上神佛阶层的领导人。但这个领导人的本领在上面的三个势力范围中,却是最差的,下面的战将只有战斗力尚可的托塔李天王及哪吒三太子而已,而且玉帝本身也没有什么宝贝可以派上用场,所以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最终还得求外援协助。  反观佛道两界则不然,佛教单是观音菩萨的法力就比孙悟空高了不知多少,如来佛随便出手,孙悟空就逃不出其手掌心;道教的一个镇元大仙的袖子一笼,孙悟空就被装进去;更不用说太上老君的一头青牛,只偷了一个金刚圈下凡,不只孙悟空招架不住,天庭一堆前来支援的神仙也全部被圈子套走,可见玉皇大帝及天庭虽然人多,但法力实在很贫乏。  那为何玉皇大帝可以坐在那个位置上?  孙悟空也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说出这样的话:“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乱,永不清平!”  中国人对这样的话一定很熟悉,这也是典型的中国式政治权利斗争的模式,也就是“枪杆子出政权”、“成者王、败者寇”、“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孙悟空的话语体现出他的典型中国式思考。  奇怪的是,西游记在这里却体现出国际观的一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人不易理解,但东洋人及西洋人都很容易理解,而且在他们的历史中,这是一种常态的现象。  真的吗?没骗你!我们常常把玉皇大帝跟中国的皇帝想在一起,孙悟空也是这么想的。但其实玉皇大帝不像中国的皇帝,他的身份比较像是日本历史的天皇或是西洋中世纪的教皇,天皇自身没有封地,也没有太多军队,管理国家的能力更是没有,但在日本,天皇是名义上的领袖,权力再大的领袖也没有人想过要篡夺他的位置,而且还需要保护天皇,供应天皇及其朝廷的开销,比较大的事情也需要取得天皇的任命及同意才会有效力,各位仔细想一下,这是不是跟玉皇大帝的情况有些相似?  而西洋的教皇,也是如此,他的封地很小(梵蒂冈附近),军队很少,管理范围很大(各国教区的主教都是其桩脚),但真正打起仗来谁也打不过,但各国国王需要他的加冕,更离谱的是在十字军东征时,在教皇的号召之下,各国国王不但要出人出钱,有的还自己率领军队参加远征,例如英格兰著名的国王“狮心王”查理国王。  那玉皇大帝是怎么当上这个名义领袖位置的呢?书中这样讲: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大家按照上面的算法一乘,玉皇大帝自幼修持,历经二亿二千六百八十万年,所以说玉皇大帝是从侏罗纪时代就存在了,这样硕果仅存的人,他不当名义上的首领谁能当?  不过玉帝虽然是名义上的领袖,但能决定的事恐怕很少,而且各势力范围还是要扩充自己的领域,你瞧,如来不是已经想好,留猴子一条命,作为己用了吗?  另外,我还是必须再次申明,我真的佩服吴承恩,我真的怀疑他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不然他怎么会懂这么多呢?
 第二章神佛阶层的管理哲学(二)--神仙的俸禄是什么?  在人间的世界,要管理员工需要给员工升迁的机会和合适的薪水,用比较古代的语言,就是俸禄,神仙也是如此,那么天庭管理那么多大小神仙,究竟他们的俸禄是什么呢?  有很多的分析都说是蟠桃,基本上我认为蟠桃是一种奖励,而不是俸禄,因为蟠桃的数量太少,天庭中,天兵天将就有十万,蟠桃的数量根本不够来当薪水的。而且蟠桃大会一年才开一次(天上的年),邀请的人数又有限,所以若说,蟠桃就是神仙的俸禄,太过牵强,说是年终奖品或是优秀员工奖品,还比较适当。  那么,究竟神仙的俸禄是什么?书中似乎没有描写,所以有人就会说,神仙不需要俸禄,神仙已经没有欲望,怎么会需要俸禄?  但按照西游记书中的描写,神仙显然还是有欲望的,而且虽然他们不吃东西不会饿死,但还是喜爱美味或是有特色的食物的,特别是有特别功能(增加寿命)的食物,我这边随便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孙悟空的例子,孙悟空偷吃蟠桃,喝御酒,盗仙丹之后,溜回花果山,下面的小妖帮他接风:  “众怪闻言大喜。即安排酒果接风,将椰酒满斟一石碗奉上,大圣喝了一口,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崩、巴二将道:“大圣在天宫,吃了仙酒、仙肴,是以椰酒不甚美口。”  这显示当了神仙后(孙猴子这是应该也是仙了,只是算妖仙),虽然不吃东西不会饿死,但不表示没有吃东西的欲望,而且明显能分辨东西是上品还是下品,也就是嘴巴变刁了。  第二是如来制服孙猴子后,玉帝为了酬谢如来,请如来高坐七宝灵台。调设各班座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而且诸神还“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寿星也奉上紫芝瑶草,碧藕金丹,连最贫穷赤脚大仙都“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而如来则是“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谢宴,众各酩酊”好不快乐!  从这段看起来,神仙不只喜爱美食,还喜欢拥有奇珍异宝,跟人也差不多!  神仙除了也有物质的需求外,我认为对神仙来说更重要的是人间的香火,毕竟神仙对物质的需求虽有,但毕竟境界已经超脱凡人,所以不至于到“人为财亡”的程度。但香火真的对神仙很重要,可以说天庭可以管理大小神仙,主要靠的就是香火,所以这项资源很重要,玉皇大帝特别重视。  有没有证据呢?有!  大家如果看西游记,就会发现玉皇大帝说的好听是从善如流,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没有主见,人家建议什么他都听,所以也常被忽悠,而且天庭的纪律也不是太好,没事偷下凡的也不少,玉帝也是按规定处罚了事,不会特别震怒,但在整个西游记中,只有一次他非常的生气。  那一次是孙悟空在凤仙郡,因为遇到大旱,想要上天向玉帝请旨下雨,结果玉帝不许,这一段很有趣,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  玉帝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  四天师即引行者至披香殿里看时,见有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下。米山边有一只拳大之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嗛那米吃。面山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餂那面吃。左边悬一座铁架子,架上挂一把金锁,约有一尺三四寸长短,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儿燎着那锁梃。  行者(即孙悟空)不知其意,回头问天师曰:“此何意也?”天师道:“那厮触犯了上天,玉帝立此三事,直等鸡嗛了米尽,狗餂得面尽,灯焰燎断锁梃,那方才该下雨哩。”  行者闻言,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  各位,玉帝为何这么生气?因为这位官员这么干,如果百姓有样学样,大家不敬天,天庭没有香火,也就没了管理大小神仙的工具了,所以这次玉帝才会这么生气,这完全可以理解,难怪孙悟空满面羞惭,不敢多言,因为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但孙悟空也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回去后,叫郡侯将功赎罪,号召全民一起焚香礼敬,也就是让玉帝知道税源(香火)不但不会断,而且还增加,玉帝也就适可而止,下旨降下甘霖,大家皆大欢喜。  所以说,天庭亦如人间,有奖有惩,才能维持天庭的基本秩序。不过天庭毕竟组织庞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管理起来还是很难的,这点,我们后面还会谈到。
  第二章 神佛阶层的管理哲学(三)--表面河蟹,武力至上的管理模式(上)  中国历代的历史,官兵向来就是有执照的土匪,例如新朝(王莽)末年,赤眉流寇作乱,朝廷派太师王匡及更始将军廉丹率大军征剿,老百姓就传出这样的歌谣:  “宁遇赤眉,莫遇太师;太师犹可,更始杀我!”  西游记虽然讲的是神佛妖魔的世界,但道理却与人间社会并无太大的不同。  话说孙悟空学得一身本领之后,先去东海龙王那里强迫拿到了全身批挂及如意金箍棒后,又大闹阴间,把猴子们的生死簿都一笔勾销掉。  四海龙王、十殿阎王及地藏王菩萨一方面不甘受辱,一方面职责所在,就上表到天庭控告猴子的所作所为,要求玉帝调遣神兵,收降此妖。  就在玉帝准备调兵遣将下凡抓猴子来处罚时,太白金星李长庚出来上奏,希望玉帝采用招安的策略,他是这么说的:  --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届,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  这段话的重点在后面两句,“不劳师动众”及“收仙有道”,第一句表示维持河蟹很重要,没到必要关头不应出兵,因为一出兵不但劳师动众,而且“劳民伤财”,增加大小神仙的负担;其次,妖跟仙本来就是一线之隔,如果能有效收妖为仙,像猴子这样有本领的,能够为天庭效力,不是很好吗?  所以说,妖与仙只是地位的不同,其本质是一样的;就如同公安与黑道也只是位置的不同,有执照与没执照的差别,本质是相似的,这个道理,在西游记中也是通用的。  但还是有一点不对,猴子犯的罪应该不轻吧!特别是涂改生死簿,而且不是一个人,是一大群,这应该是重罪吧!  举例来说,在第九回中,泾河龙王只是将降雨时间改了一个时辰,雨量克扣了三寸八点,就要被处斩,那猴子的罪名应该是处死一万次也不为过,那太白金星怎么敢轻言招安呢?
  第二章 神佛阶层的管理哲学(三)--表面河蟹,武力至上的管理模式(下)  事实上,太白金星这样的老“官混”,当然了解天庭处理事情的准则,那就是规定是给“良官”,没有能力反抗的“小仙”遵守的,猴子能大闹龙宫,大闹地府,而两地完全无法治他,表示其本领不低,这时候,重点就不是维持纪律与法令,而是维持河蟹了,所以台胞金星就大胆的提出招安的提议。  果然,君臣心意相通,太白金星这么一提,玉帝的反应是:  --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招安。--  猴子上天庭后,拜见玉帝,这一段也很好笑:  --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  可以看出,玉帝一旦同意招安,还是很宽容的,只是众仙卿自己大惊小怪,玉帝是很聪明很有弹性的。  猴子接受招安后,因为天庭的官位都已经没有缺了,只有一个“不入流”的职位“御马监”的主管,叫“弼马温”,于是就让猴子当“弼马温”,猴子搞不清楚状况,就乖乖的去当这个官了,还当的很起劲,尽忠职守,做的很不错。  在天庭当官好不好当呢?大官可能好当,小官一点都不轻松,我们来看猴子的下属怎么看待弼马温这个官位。  --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尪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  猴子生气的理由似乎是玉帝让他养马,是贱役(按他讲的话理解),但其实不然,猴子都已经养马这么久了,如果不高兴早就发作了,真正不爽的是两点:第一,品级太低,其次,就是最后那句话“如稍有些尪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这两件东西,让猴子十分不爽。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天庭的管理中,存在两套标准,如果你没有本领,见规矩来,就像泾河龙王犯错了会被处斩,就像“弼马温”养马如果有损伤就要“罚赎问罪”,但如果你有本领,又是刺头,难以对付,天庭也是很有弹性的,不但罪责可免,还可以招安,甚至可以量身定做,封你自己所想名号的官(如齐天大圣),这就是天庭的管理模式,也是神佛妖魔真正的行为准则。
 第三章猴子野心的扩大(一)  前面提到,孙悟空原来只想求得长生之道,但因为他的师父须菩提祖师的私心,孙悟空反而练就一身打斗的本领。  在孙悟空练就一生本领后,他的心也在改变;其实在整本西游记中,孙悟空象征的就是人的心,所以书中多次称之为“心猿”。  书中讲的虽然是猴子,但其实讲的是人性,佛教中讲人有“贪、嗔、痴”三毒,这三毒除了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环境会让我们的毒性增加,当你能力越强,地位越高,旁边的人越多,这三毒就会成几何乘数上升,猴子在大闹天空的过程中,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  首先,孙悟空从须菩提那里回去的路上,他原本想的是,该如何把这“长生之道”传给众猴子们,大家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他回到花果山后,却发现花果山一片凄凉,水帘洞布满情伤,原来有一个“混世魔王”想要抢占洞府,已经抢了不少水帘洞的家火(家具),抓了许多猴辈的子侄去。  孙悟空此时本领已成,自己回程的一片欢心换来这样的结局,当然不能忍,就率领残存的猴子去找对方算账,战果是魔王被砍为两段,而洞中的大小妖精尽被剿灭,这是猴子第一次大开杀戒。  原本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是一个世外桃源,但沾染血腥后,就注定不再平静。  --却说美猴王荣归故里,自剿了混世魔王,夺了一口大刀,逐日操演武艺,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顽耍多时--  看到这一段我想到的明清时期,很多官员退隐后,荣归故里,办起团练,大概就是这样子。但孙悟空这时已经不再纯真,他很有危机意识的想到:  --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  说起来讽刺,猴子群本来虽然日子过得辛苦,但无忧无虑,但在美猴王(心猿)一再的提升大家的环境地位后,想要的却越来越多,恐惧感也越来越大。  孔子说:“及其年老,血色已衰,戒之在得!”,猴子群中向孙悟空献策的都是老猿,之前让他寻找“长生之道”的是一只通辈老猿,这次是四个老猿(排场变大,欲望变多),向孙悟空建议,去傲来国拿一些真实的,锋利器械。  --我们这山,向东去,有二百里水面,那厢乃傲来国界。那国界中有一王位,满城中军民无数,必有金银铜铁等匠作。大王若去那里,或买或造些兵器,教演我等,守护山场,诚所谓保泰长久之机也。--  心想的越多,就越难收拾,此时猴群进入想要“保泰长久”的想法了。  孙悟空顺利的从傲来国拿到许多兵器,排场变大,点了满山的猴子来演练兵器,计有四万七千余口,而且这一次的演练惊动满山的其它怪兽妖王,纷纷来参拜猴王。  --各样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来参拜猴王为尊。每年献贡,四时点卯。也有随班操备的,也有随节征粮的,齐齐整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铁桶金城,各路妖王,又有进金鼓,进彩旗,进盔甲的,纷纷攘攘,日逐家习舞兴师。--  至此,美猴王更上一层楼,已经成为整个花果山的霸主,而且孙悟空显然已经跟花果山国王没有两样,“每年献贡,四时点卯。也有随班操备的,也有随节征粮的”,作者透过西游记告诉我们,历代圣君贤王,都是这样起家的,一旦得到江山,定好制度,盗就变成王。而四海归服(如七十二洞妖王臣服猴王)靠的不是仁义,而是实力。
闺蜜刚玩三天,就被新来的淑妃设计 ,蠢哭
  第三章猴子野心的扩大(二)  接下来,孙悟空嫌自己的武器不好时,四只老猿再度献策:  --大王既有此神通,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甚么兵器,却不趁心?--  各位可能觉得,这四只老猿太坏了,一直在教坏孙猴子;但真是如此吗?  隋朝有一位大臣,叫裴矩,在隋朝的时候逢迎隋炀帝,被认为是奸臣,但到了唐朝时,却做了不少好事,被认为是忠臣。大多数的部属都是属于向裴矩或是四只老猿这样的,领导者心正,大家就会正,领导者心不正,下属当然会投其所好,所以关键还是领导的人。  在老猿的引导下,孙悟空直奔东海龙王处要兵器,最后选定“定海神铁”,也就是如一金箍棒。按理说,猴子这下应该满足了,不料猴子此时已经完全不讲道理,他已经完全尝到“武力”春药的滋味,于是得寸进尺,要求龙王送他一副披挂,龙王说没有,他就要大家尝尝“如意金箍棒”,龙王无奈,只好找来三个弟弟,送他一披挂,猴子拿到披挂后,一点也不客气:  --使动如意棒,一路打出去,对众龙道:“聒噪!聒噪!--  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后,有了趁心的武器与披挂,信心更足了,决定大封功臣:  --猴王将那四个老猴封为健将;将两个赤尻马猴唤做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做崩、芭二将军。将那安营下寨,赏罚诸事,都付与四键将维持。--  然后猴子四处游荡结交其它有实力的魔王,包括牛魔王,蛟魔王等六位,大家结为弟兄,实力更大。  此时,猴子已经具备了跟天庭叫板的实力,只是还没引爆,但须菩提祖师早就留好引信及计时器,接下来就会引爆。  须菩提的引信及计时器是什么呢?就是猴子在生死簿上的寿命只有三百四十二岁,而当初他在须菩提门下时,祖师并未教他如何避开生死簿寿命限制的问题。而很巧合的,这个时间离孙悟空被赶离祖师门下的时间没有太远。  计时器时间到了,猴王活了三百四十二岁,鬼使很准时的来勾孙悟空的魂魄,但这一次,鬼使不但没有勾走别人的魂魄,反而自己的性命没了,因为猴王恼了,取出金箍棒,把两个鬼使打成肉酱,然后一路打进地府。  地府平常抓人审判毫不留情,该上刀山的上刀山,该下油锅的下油锅,但这次遇到这么凶狠的主儿也只好服软。  --慌得那十殿冥王急整衣来着;见他相貌凶恶,即排下班次,应声高叫道:“上仙留名!上仙留名!”猴王道:“你既不认得我,怎么差人来勾我?”十王道:“不敢!不敢!想是差人差了。--  --十王道:“上仙息怒。普天下同名同姓者多,或是那勾死人错走了也?”悟空道:“胡说!胡说!常言道:‘官差吏差,来人不差。’你快取生死簿子来我看!”十王闻言,即请上殿查看。--  地府就如同古时候的衙门,对一般百姓威不可挡,但遇到有钱有势的大爷,其实它的层级是很低的,你看十殿冥王又是叫“上仙”,又是自己认错,态度多好。  但猴子是很直接的,不会被花言巧语所欺骗,为了免除后患,他叫十王拿出生死簿,并且当面将自己及其它猴类的名字,一笔勾销,这样,这些猴子就逃出了轮回,不再受严峻管辖,猴子以自己的力量,做到了须菩提祖师没教给他的事,但也闯祸了。  要知道,涂改生死簿乃是大事,就算地府的官员因为私人关系,或是收受贿赂,也只敢在年龄上做做文章,加个一横两横的。猴子这次在公然场合直接涂掉名字,而且还是涂掉所有登记有案的猴类,地府自然承担不起,只能上奏天堂,于是就埋下孙悟空了大闹天宫的伏笔。
  第三章猴子野心的扩大(三)  孙悟空在东海、在地府大闹之后,当下龙王、地府虽然无可奈何,但他们背后是有靠山的(或是说他们自己认为背后是有靠山的),所以东海龙王敖广、十殿冥王之一的秦广王都来到天庭拜见玉帝,并上表陈述猴王的罪行,请天庭遣将擒拿。  玉帝听完两人上奏之后,就召集众仙卿议事,首先问的是,这家伙哪来的?弄清楚他的底细,这很重要,因为保不定猴子背后有什么大靠山。  --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道:“这猴乃三百年前天产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  还好,猴王无父无母,乃是天产,绝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擒拿他不会得罪谁,于是玉帝就大胆的问:  --那路神将下界收伏?--  后面的部分前面有交待过,就是太白金星出场献策招安猴子,不过这里还可以补充说明一下。  类似太白金星这种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蛮多的,他们的处理事情的原则,有一个独特的法门,叫“锯箭法“。锯箭法的精髓是,当有人被箭射中时,他们会急急忙忙地过来把箭锯掉,至于箭头呢?没办法,只能留在身体中了!这样一来,至少大家看不到箭头,可以继续混日子,至于箭头埋在身体中会烂掉一事,他们不会花力气去想。  可怕的是这种人在社会上还蛮多的。  再说太白金星到了花果山水帘洞前,向孙悟空表明来意,请注意,太白金星丝毫没有提孙悟空在龙王及地府闹事的问题,这就让孙悟空更不会意识到自己犯错,而是认为天庭看重他,而产生了期待的错误。  --我是西方太白金星,奉玉帝招安圣旨,下界请你上天,拜受仙录。--  猴子自然得意洋洋,他在听到太白金星的说明后,对属下四健将说:  --谨慎教演儿孙,待我上天去看看路,却好带你们上去同居住也--  这种口气,俨然把去天庭视为拓荒冒险,到时候还可以占一块地盘自立为王,这种想法似乎很可笑,但从孙悟空的经历来看,没什么不对,因为他在花果山是如此,在东海龙王及阴间地府亦然,所以天庭似乎也差不了太多,不是吗?  孙悟空到了天庭之后,对官职不满意,私自弃官,天庭不满,派兵讨伐不成,再度上演招安戏码。  对中国历史有兴趣的人会发现,这种模式只是会助长被招安人的野心,最终将一发不可收拾,典型的例子如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张献忠均是如此。  孙悟空从几次跟天庭的战斗中发现天庭的武力不过尔尔,所以越来越无所畏惧,即使后来被二郎真君给擒拿了(太上老君助了一臂之力),天庭仍然无可奈他何。  --话表齐天大圣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南斗星奋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又着雷部众神,以雷屑钉打,越发不能伤损一毫。--  因为孙悟空已经从须菩提那里得到防“火、雷、风”三大灾的法门,而且又偷吃了蟠桃、御酒、金丹等大补丸,所以已经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后来没办法,太上老君把他的八卦炉改装成“焚尸炉”,将猴子抓进去烧,想要把辛辛苦苦练就的金丹收回来,不料猴子躲在“巽”位的风口上,七七四十九天后开炉,猴子踢倒八卦路冲了出来,依旧大闹天空。  相比于之前,猴子是被动的一方,是以应战为主,这次猴子底气更足,这回他要“逼宫”,让玉帝搬家把位置让给他。  --他虽年久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乱,永不清平!--  当然,猴子敌不过如来,最终失败了,但必须所天庭会让事情演变到这个程度,也跟天庭对这件事情处理过程的颟酣,无能有关,所以在这里也可以看出玉帝同理之下的天庭不只没有太强的军事实力,人才也很缺乏,无智无勇。  某个程度,吴承恩写天庭其实也在写人间,而孙悟空大闹天庭的过程,简直就是一部“流寇养成现形记”,而从明朝灭亡的历史来看,两者又有诸多相似之处,明朝对付不了流寇,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协助(就如同玉帝从西方找如来协助),结果虽然消灭了流寇,但清兵却趁势统一了天下,西游记虽然没有写得这么白,但如来在协助玉帝之后,开始扩张佛教势力却也与清军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总金额也许是巧合,但也不得不称赞作者的“慧眼”啊!
第四章骑墙派的托塔天王  在水浒传中,绰号托塔天王的晁盖,虽然有点窝囊,但不失为一个真性情,有正义感的男子汉,比起表面仁义,一肚子腹黑的宋江,我更喜欢这个人物。但说到西游记中真实的托塔李天王,我们就不禁要摇头了,因为他在天庭中占据重要的角色,但却不太争气,而且更糟的是他两面准备,并不完全效忠玉帝及天庭,致使天庭管理混乱,威仪不彰,他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前面提到,天庭管辖的范围虽然很广大,从地下管到天上,但每次出战,都是托塔李天王当主帅,大将就只有哪咤三太子,其它的就是一些连名字都不会提到的四大天王,九曜,二十八宿等,虽然号称有十万天兵天将,但真正得力的战将不多。  我们来盘点一下在西游记中,李天王代表天庭出战的胜负状况吧!  (一):第四回:孙悟空放弃“弼马温”职位潜逃。结果:败。  (二):第五回:孙悟空偷蟠桃、御酒、金丹。结果:败。  (三):第五十一回:降服太上老君青牛之战。结果:败。  (四):第六十一回:降服牛魔王。结果:胜。  (五):第八十三回:降服天王自己的义女,金鼻白毛老鼠精。结果:胜。  以结果论,二胜三败,胜率四成,实在不能说是有太好的表现。  撇开能力不谈,李天王跟儿子面和心不和,骨子里不信任儿子,也是李天王出战时无法有效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为何李天王跟儿子不合,西游记里面有明确的交待。  在西游记八十三回中,孙悟空发现妖精供奉两个牌位,分别是“尊父李天王之位”及“尊兄哪吒三太子位”,于是到天庭玉帝跟前控告李天王,玉帝准奏,命猴子跟太白金星去云楼宫宣李天王见驾,李天王一听到猴子要告他,大恼!,拔刀就要砍猴子。  --说不了,天王轮过刀来,望行者劈头就砍。早有那三太子赶上前,将斩妖剑架住,叫道:“父王息怒。”天王大惊失色。--  看到这里,我们也会觉得奇怪,儿子拔剑架住老子的刀,天王干嘛大惊失色?  吴承恩也知道读者会有此疑惑,接下来写道:  --噫!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反大惊失色?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  哪咤从小就闯祸,这点的性格跟猴子有点像,所以我很欣赏他。但李天王这样就要杀小孩,而且还是因为恐生后患,这父子之情也太淡薄了吧!由此可见李天王多少是天性凉薄之人,他当骑墙派也就可以理解了。  老爸要杀他,哪咤的反应又如何?  --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  哪咤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这次他要杀掉老爸。而李天王反应如何呢?看了真的很泄气。  --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好啦,人家说父子没有隔夜的仇,本来这样一来,哪咤、李天王应该是没有嫌隙了吧!但从后面发展来看,是哪咤已经对老子没有嫌隙,但李天王还是疑心儿子要报仇,这李天王的心胸,真是。。。  --今日因闲在家,未曾托着那塔,恐哪吒有报仇之意,故吓个大惊失色。却即回手,向塔座上取了黄金宝塔,托在手间问哪吒道:“孩儿,你以剑架住我刀,有何话说?”哪吒弃剑叩头道:“父王,是有女儿在下界哩。--  你看,哪咤根本没有要报仇的心思,结果我们李天王又是大惊失色,又是赶快回去托了宝塔,胆子之小,疑心之重,令人无语。  李天王既然不信任这个儿子,为何又把他放在身边,这似乎不合情理,其实是有很深的考量,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可见还是这三位,只是把药叉将改成药叉雄帅(升官了?)而已,而这三位的实力如何,我们来看当先锋的巨灵神在跟孙悟空对战士的表现:  --巨灵神抵敌他不住,被猴王劈头一棒,慌忙将斧架隔,呵嚓的一声,把个斧柄打做两截,急撤身败阵逃生。猴王笑道:“脓包!脓包!我已饶了你,你快去报信!快去报信!”—  从描述中可以看出巨灵神武艺较猴子相去甚远,先锋如此,另外两人的武艺想必也不会太高明,而哪咤曾经降服九十六洞妖魔,跟猴子对决时也只是小败,还降服了牛魔王(见六十一回),可见哪咤的武艺还是比较靠谱的,这也是天王虽然忌惮哪咤,可是又不得不留他在身边的原因。  但还是有一个问题。李天王有三个儿子,为何老大老二不一起留在帐下帮忙,只留老三呢?我们么来继续扒李天王的小九九。  李天王的大儿子叫金咤,二儿子叫木叉,两个人为何不在身边呢?  木叉看过西游记的人应该有印象,他就是在观音旁边的惠岸行者,在西游记出现过几次,大家应该有印象。  金咤大家就比较没印象了,似乎西游记没有提到他,其实还是有的,同样是在八十三回,李天王这么说:  --我止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小儿名金吒,侍奉如来,做前部护法。二小儿名木叉,在南海随观世音做徒弟。三小儿得名哪吒,在我身边,早晚随朝护驾。一女年方七岁,名贞英,人事尚未省得,如何会做妖精!--  所以金咤在干什么呢?在如来佛前当护法。  李天王有三个儿子,二个比较听话的小孩一个派到如来那边当护法,一个到如来下面最有实力的人那里当徒弟,然后留下自己不信任的儿子一起在天庭当差,你说李天王没有其它的想法还真的很难说服别人。  而天庭的负责征战的大元帅都这个样子,跟佛教结合得这么深,也难怪如来有恃无恐,准备大举扩张了。
  第五章如来传经东土的大计划  有人说,在西游记中,如来佛要找人来西天取经是个大阴谋,是为了扩充佛教的势力,我听了都会哈哈大笑!  我不是认为他说错了,而是这件事,根本没有任何阴谋可言。一方面,如来的想法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另一方面,如来也从来不避讳这件事,只是他的说法会再披上一件高尚的外衣而已。但这样的做法岂非我们凡人也常有的,就像当官的都会说他想当官是要好好的做事,不会说是为了更有权势,养情妇,包小三;企业老板也会说自己的努力是为了事业、为了员工,不会说是为了把钱拿到国外去养具有外国籍的老婆、小孩,这都是人之常情,神佛也不例外,所以,这不是阴谋,乃是“阳谋”。  另外还有些人就会问一个很“纯”的问题(或是也可说是很&蠢&的问题,毕竟这两个字就在一线之间而已),那就是孙悟空他们为何不直接腾云驾雾到西天把经取走就好,还要师徒四人花了十四年的功夫到西天取经。  我们且来听听如来怎么说:  --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如来的想法是,我有三藏经书,可是宝物啊(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本来要直接送给东土,但那里的人不识货,我这样送上门,这些人肯定瞧不起,不会看中我这三卷经书。(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那怎办呢?怎样能够很好的把经书传到东土,同时又得到大家的赏识呢?  如来佛如果经营企业,肯定是杰出的总经理,因为他很了解心理学。人通常是很贱的,容易得到的东西不会珍惜,不容易得到的才会认为是好东西,所以对于如何把经传到东土,如来的方案是:  --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  看到答案了吧!并不是孙悟空等人无法直接腾云驾雾将经搬回东土,而是如来一开始就设想好了,一定要有一个“善信”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将经传到东土,这样经书才会有价值,才能达到如来的目的,所以说,唐僧师徒要走十四年,要历经八十一难,都是如来事先设定好的,如果取经的过程太轻松,时间太短,如来的算盘,就落空了。说以所,取经不是重点,八十一难才是重点,能够读懂这件事,你就能读懂西游记,也有机会经营企业了。  必须说如来在规划整个传经的大计划时是有很明确的策略眼光的,上面我们说明了如来的想法是要有人来取经,且须经过很大的辛苦才能将经取走,这样才能抬高经书的价值。  而另外一方面,如来也很清楚的指出,为何在四大部洲要选择“南瞻部洲”作为传经的对象。  --我现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亲生,只因糊口,性拙情流.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瞻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如来将四大部洲的传经市场做了分析,我试着将原文以现代行销学的角度翻译如下:  东胜神洲:这里的人已经有竞争品牌入住,而且该地方对现有品牌的忠诚度高(敬天礼地,心爽气平),所以暂不进入该市场。  北巨芦洲:这里的人还在马斯洛理论的第一阶段,生理需求(吃饭问题)尚未满足,不适合传教,所以不进入该市场。  西牛贺洲:这个市场是我们的根据地(我西牛贺洲),但我们在这里的市占率已经很高(不贪不杀,养气潜灵),再投入的边际效益低,维持现状即可。  南瞻部洲:现在我们的占有率低(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别的品牌的状况也不是太好,但我们的产品很适合这个市场(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所以应该好好耕耘。  以上分析可见如来的整个传经计划,在市场营销的策划是下了很多功夫了,既有良好的市场分析,也想清楚了如何好好的宣传产品,提高价值。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如何招募团队来执行方案了,但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计划,所以需要一个专案负责人来推动,并确保计划的顺利完成,这个人是谁呢?  在书中,当如来询问有没有志愿者时,观音菩萨自告奋勇了。  --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如来的反应呢?是这样的: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这表示如来也认为观音菩萨是最合适的人选,我们来看看她相比如来门下其它人有什么有利条件。  第一:观音菩萨出身很好,就如同如来(释迦牟尼)是王子出身一样,观音是公主出身(妙善公主);而取经涉及到很多资源的调度与分配,涉及跟个方面势力的周旋。观音菩萨的出身让她容易被人信服而且但她便宜行事时,大家比较不会怀疑她的用心(例如藏私、贪小便宜等。。)  第二:观音菩萨的法力高强,当取经事业遇到困难时,她可以作为第一道防线协助铲除妖魔或是提供解决方案。而观音菩萨的法力高强我们也可以从对比中看出,例如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书中提到当他要去渡化乌鸡国国王时:  --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  我们可以看到,文殊菩萨被捆了,还要六甲金身相救,可见法力不是他的强项。  再说到地藏王菩萨,孙悟空大闹地府时,他也没有能力阻止,所以法力也不是太强。  而观音菩萨在书中多次展现其法力,协助孙悟空收妖,所以如来说:“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所言不虚。  第三点更重要,那就是观音菩萨交游广阔,而且在各方势力都很很吃得开。在蟠桃会中,我们可以看到,观音是唯一一个受邀参加的佛教高层人员,而且大家对她不但尊敬,而且也很熟络。  --菩萨与众仙相见毕,众仙备言前事。菩萨道:“既无盛会,又不传杯,汝等可跟贫僧去见玉帝。”众仙怡然随往。--  大家可以看到,当蟠桃会被猴子搞砸后,被邀众仙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在那里议论纷纷。观音菩萨一来,大家就好像有了领导,有了方向,怡然随往。  然后到了玉帝面前,原文是这样描述这个场景的:  --菩萨引众同入里面,与玉帝礼毕,又与老君、王母相见,各坐下。便问:“蟠桃盛会如何?--  这表示观音菩萨是很被礼遇的,可以跟太上老君、王母娘娘平礼相见。然后观音菩萨又向玉帝举荐玉帝的外甥“二郎真君”,玉帝也同意,这些都显示观音菩萨的能力、地位,在佛教势力以外的地方,也是相当受到认可的。  在这三点中,第三点尤其重要,因为传经对佛教来说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对其他的势力来说就不见得,甚至他们会担心佛教势力的扩大会侵犯到他们的利益。现在有观音菩萨这样的人才居中协调运作,就可以大幅降低这方面的风险,所以如来很有智慧的同意观音菩萨的自告奋勇之举。
  第六章取经护卫团的组成:为何是这些人?  在整个传经大计划中,如来佛祖是策划人,他定义了市场(南瞻部州),选择了进行方式(找人来取经,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另外他也勾勒出取经团队的轮廓,同时跟专案执行人说明清楚前期进行的方式,并给与专案执行人必要的资源。  --“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  首先,如来要观音仔细地把路途看一遍,了解情况,预先规划,同时通知取经人,让他有心理准备。其次,如来知道取经任务的困难,所以给了五件宝贝当资源,那五件宝贝呢?  --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澜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道;“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枚,不遭毒害。”—  --这菩萨皈依拜领,如来又取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带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好了,如来已经将整个计划想的非常完整,不只取经人,连如何找帮手,驯服帮手都想好了,计划似乎很完整,观音菩萨于是领命进行。  观音菩萨在往东土行进时,依次分别遇到了沙僧、八戒、龙马与猴子,然后劝服他们加入取经大业。问题来了?如来言犹在耳,是要找三个法力高强的妖魔当取经人的徒弟,怎么会变成这群人呢?这里面只有孙悟空算得上符合资格啊!  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下,观音的这个安排究竟是偶然还是她计划中的,另外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关于是偶然还是计划中的问题,在书本中似乎看不出端倪,因为如果你看原文会觉得根本就是个巧合。但这么重要的事作者不会没有交代,果然吴承恩老先生还是在一首诗中故意透露了一些痕迹,这首诗是在观音辞别金顶大仙(在灵山山脚下的玉真观)后,开始半云半雾,约记路程时写的。  这边先岔开一下话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为何在佛教圣地的灵山脚下会有一个明显是道教身份的玉真观及金顶大仙在这里,这种感觉,说的好听一点像大使馆,说的难听一点像是一个情报收集中心,这一点,大家可以自己想想,后续有机会我们还会谈到。  好了,再回头来看那首诗:  --诗曰: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传道有方成妄语,说明无信也虚传。愿倾肝胆寻相识,料想前头必有缘。--  这首诗坦白来说还满难解的,我试图这样解释,大家姑且听听。  前两句比较有趣的地方是我们一般都讲“意难平”(例如红楼梦第五回的曲子:纵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这边却用“意难全”,意思是指不能让大家满意,其实这边的大家指的就是如来,那是否真的让如来不满意,也不是!作者的重点在点出观音找的人跟如来规划的是有些不同的。  接下来两句说的是为什么会这样找人(找这特定的四个人)决不是偶然(注意到了吗?很清楚的点出不是偶然,而是有计划的),而是这四个个人的平生决定的,什么平生呢?就是他们的个性及他们犯了罪这个平生,决定了他们是观音要找的人。  第五句和第六句的意思是说,虽然如来传道有方,但观音已经做了改变与调整,所以这个方案成了“妄语“;而接下来观音对四人的承诺(找到取经人来解救他们)如果不能兑现,传经一事就成泡影了。  然后结尾两句是:观音菩萨会努力去找她要找的人,料想那些人就在前头(包括取经人)。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  观音确实没有完全遵守如来的交代,而是按自己的想法进行了调整,并且进行了精心的安排,那为什么要做这个安排呢?我们接着看下去。  要了解观音的想法,我们需要来检视观音劝服沙僧等四人的过程。  话说观音菩萨按照计划前行,首先遇见了沙僧,说起沙僧,就是典型的“大官好当,小吏难为”的典型。说到这一点,其实“水浒传”讲的更透彻,有一段话,把这种情况说得很清楚。  --原来故宋时,为官容易,为吏最难。为什么为官容易?皆因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什么为吏最难?那时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扎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  而沙僧犯了什么罪呢?不过是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而他的下场是:打八百下,被贬下凡来,变成妖怪模样,而且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胸胁百余下,这样的处罚,跟所犯的罪,真是不成比例,也跟水浒传讲的,互相呼应。  所以沙僧在这种情况下,菩萨要他去西天取经,哪怕再辛苦他也要去。所以后来我们可以看到,沙僧是取经团队中信心最坚定的人,而且在团队遭遇分裂时通常也是他出面来团结大家,这是观音菩萨找他加入团队的原因。  接下来碰到的是八戒,八戒本是天河的天蓬元帅,因为酒醉戏弄嫦娥,被打两千锤,同样被贬下凡,只是不小心投错了胎,跑到母猪肚子,所以变成一脸猪相。  八戒的官位比沙僧略高,虽然犯的罪比沙僧重,但处罚反而轻了一些。而且他在当妖怪时也没觉得日子不好过,所以刚开始菩萨劝他向善时,他还说:“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的话来反驳,后来菩萨再劝时,他才听从。从后来八戒的表现我们也可以发现,他去西天取经的心就不如沙僧坚定,一方面是个性使然,但另一方面也是他之前的处境比沙僧好一些,所以八戒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要拆伙。  遇见龙马的部分比较没什么可谈的,不过观音菩萨能够想到让玉龙变成唐僧的脚力,在必要时他的龙尿还可以救人(例如在紫金国),也算是很有创意了。另外,观音去天庭为玉龙说情时,玉帝是下殿迎接,而且对观音菩萨的请求,是“玉帝闻言,即传旨赦宥,差天将解放,送与菩萨。”,再次验证观音菩萨在天庭是很吃得开的。  如果说遇见沙僧、八戒、龙马的过程,作者写的似乎是偶然遇见,扭扭捏捏的。那遇见悟空的过程就可说是开门见山,很明确的是菩萨的预谋了。  --师徒俱上山来,观看帖子,乃是“唵嘛呢叭[口迷]吽”六字真言。菩萨看罢,叹惜不已,作诗一首。诗曰:  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搅乱皤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  师徒们正说话处,早惊动了那大圣。大圣在山根下,高叫道:“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  观音菩萨对猴子的个性颇为了解,猴子最大的短处就是争强好胜,所以观音菩萨这么一首诗,似乎是教训猴子,其实根本是在称赞(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然后最后一句,“何日舒伸再显功”更是打中猴子的心,这下猴子就被观音菩萨牵着鼻子走了,所以,在西游中,观音才是真正深藏不露的忽悠高手也。  看了一下这个过程后我们发现,这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那就是他们都犯过罪的,所以他们取经的决心会比较坚强,比较不会打退堂鼓(这是跟如来原来的计划相比,但每个人的坚强程度仍有差别),这一点从取经大业来说是比较好的,从观音的私心来说,也是比较好的,因为这些人会比较感激她,增强自己的势力范围。  其次,这些人有强有弱,性格能力各异,可以进行分工,否则如果都是能力高强的妖魔,那就没人愿意做挑担子、牵马等粗活,而且很容易起内讧,所以我们必须说,观音的这个安排是比较妥当的,而且对观音私人来讲,她可以把如来交给她的三个紧箍儿省下来,万一用不着自己还可以使用,何乐不为?  我必须说,观音菩萨做这件事还是值得赞美的,因为她把公私两方面的需求,经过美妙的策划,都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在历史上,有一位能臣做到这件事,他叫“张居正”;有一位将军做到这件事,他叫“霍去病”。
  第七章观音菩萨设计的大”局”  却说观音菩萨找好了护卫团队后,就到了长安,关于观音菩萨进入长安之后的活动,书中是这么说的:  --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城各庙神抵,都来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菩萨道:“汝等不可走漏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到城隍庙里暂住,他师徒们隐遁真形。--  从内文我们可以看出观音虽然似乎要低调,但行为并不低调,她放任土地去报与“满长安城各庙神抵”做什么呢?然后来了一堆人才跟大家说:“汝等不可走漏消息”,这不是自相茅盾吗?其实道理很简单,观音这么做就是要这些大小神仙帮她打探消息,这样她才能根据状况来布她的大局。  在西游记中,如来虽然神通广大,智慧通晓,但毕竟高高在上,同时主要在灵山,所以对世事的体会与理解在某些时候是不如观音的。如果借用市场营销的理论,我们可以说如来具有大局观,策略规划做的很好,但观音对市场状况、消费者需求、竞争者讯息等资讯的理解更透彻,所以可以针对如来的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观音针对取经的护卫团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而从后面效果来看,这个调整是必要而且成功地,观音菩萨的能力就是高阶管理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所以如果我们说如来是一个好的CEO,观音就是超强而且能独当一面的VP(副总)。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帮观音想象接下来她该做什么事。  按照一个正常的部属的想法,如来的任务是找到一个善信,劝他去西天取经,把五项宝贝中的“锦澜袈裟”、“九环锡杖”给他,就大功告成了。至于善信是谁,不管如来是否有指定,凭着江流儿(唐僧)的前世是如来弟子一事,观音自然知道人选是他。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江流儿虽然是如来弟子转世,但大家不认识他,他讲的东西不会引起大众注意,就算他历经八十一难去取经,然后回来传经,可能部份业内人士(佛教界人士)会觉得了不起,很有贡献,但对广大群众产生不了兴趣,这样传经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大家也会瞎忙一趟,没有成果。  我们再从行销学的理论来说,即使你有很好的行销素材(历经八十一难取经),但没有好的行销媒介(Media)也是枉然,所以“酒香”还怕“巷子深”,一定要找到有效的行销管道。  问题来了,在古时候没有现代这么多媒体工具,如何让取经事件众所皆知且万民向往呢?观音不愧是“入世”最深的菩萨,她的办法是,我找最强的意见领袖来宣传及推动,则事半而功倍矣!  当时最强的意见领袖是谁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就是当朝的皇帝唐太宗。而皇帝是超强的意见领袖这件事,也不是当时独有,其实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在战国时期,齐国国王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没多久全国人民都跟风,紫色的布乃大涨价而且缺货;楚国国王喜欢“腰瘦”的女生,后宫就一堆人节食,后来还有人饿死。所以对观音菩萨而言,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搞定唐太宗。  观音菩萨想清楚后,就开始规划,设下一个大“局“。  事情是这么进行的,但小说即可不能这么写,需要若无其事,才会显得一切出于偶然。  所以作者开始笔锋一转,第九回跳开观音菩萨,从一个渔子与樵夫的对话开始写起。  翻遍整部西游记,这是唯一的一次跳开,所以更说明了作者的安排必有深意。  在书中,对话引出泾河龙王与算命先生袁守诚打赌的事。泾河龙王为了赌赢算命先生,私自篡改下雨的时间及点数,本来得意洋洋的要去掀算命先生的招牌,不料算命先生告诉他,我知道你是泾河龙王,而且你私自改了下雨的时间及点数,触犯天条,不日就要被处斩。  泾河龙王一听马上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急忙放下身段向算命先生求恳,请他帮忙。  算命先生袁守诚的建议是:  --先生曰:“你明日午时三刻,该赴人曹官魏征处听斩。你果要性命,须当急急去告当今唐太宗皇帝方好。那魏征是唐王驾下的丞相,若是讨他个人情,方保无事。--  这里留下观音设局的第一个疑点:袁守诚很能算命,他能算出泾河龙王要被魏征所斩,所以叫龙王去找唐太宗求情,他怎么不能算出泾河龙王命中注定要死于魏征之手呢?这是记载在阎王生死簿上的事呀!不然,它也应该跟龙王讲清楚,魏征会在梦中斩他,所以要跟皇帝讲清楚,不可以让魏征睡着。所以说,袁守诚是局中的第一环,他的任务就是骗泾河龙王去找唐太宗。  泾河龙王去找唐太宗,唐太宗搞不清楚状况,听说是龙王要被魏征所斩,想说魏征是我的大臣,这件事我帮忙没问题,于是就答应了。  唐太宋于是找魏征来下棋,下到一半魏证睡着了,于是在梦中把龙王斩了。  斩了还不够,龙王的头竟然掉落在午门前。“原来是秦叔宝、徐茂功等,将着一个血淋淋的龙头,掷在帝前“,这也太惊悚了吧!简直像恐怖片。这种场面,让我们怀疑后面比有人在安排,这是第二个疑点。  到目前为止,李世民已经被吓得差不多了,但是设局的人还不准备罢休,更恐怖的画面还在后头。  --当夜二更时分,只听得宫门外有号泣之声,太宗愈加惊恐。正朦胧睡间,又见那泾河龙王,手提着一颗血淋淋的首级,高叫:“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你昨夜满口许诺救我,怎么天明时反宣人曹官来斩我?你出来,你出来!我与你到阎君处折辨折辨!”他扯住太宗,再三嚷闹不放,太宗箝口难言,只挣得汗流遍体。--  好啦!眼看唐太宗就要被吓死啦。  这时候,设局的人忍不住了,亲自出马上场,也因此而又漏出了马脚。正在那难分难解之时,只见正南上香云缭绕,彩雾飘飘,有一个女真人上前,将杨柳枝用手一摆,那没头的龙,悲悲啼啼,径往西北而去。原来这是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为何出面?因为,龙王的鬼魂做过头了,这样下去,她担心唐太宗就此一命呜呼的话那有些事情就来不及安排了。另外,这是我个人的感觉,就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是颇为爱现的,这也很正常,她既是美女,能力又强,又没老公,打扮的又好,自然有本钱多露露脸,书上也出现过好几次,更何况,他露脸的场合是公私两相宜的,别人也不能说她不对。  书中有一个人知道她的这个习惯,于是故意安排她露脸,其实那个场合是没有特别必要露脸的,但是我很讶异的看到,观音居然同意了,这个人就是孙悟空,在书中的的四十九回中,更有趣的是观音在这一回中是首度“素颜“演出,并未梳妆,对自己十分有自信,呵呵!  --“菩萨,既然如此,且待片时,我等叫陈家庄众信人等,看看菩萨的金面:一则留恩,二来说此收怪之事,好教凡人信心供养。”菩萨道:“也罢,你快去叫来。”那八戒与沙僧,一齐飞跑至庄前,高呼道:“都来看活观音菩萨!都来看活观音菩萨!”一庄老幼男女,都向河边,也不顾泥水,都跪在里面,磕头礼拜。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影神,这才是鱼篮观音现身。当时菩萨就归南海。--  这一段很有趣,后面还可以再扒一扒。 好了,我们还是回来正题,唐太宗虽然一时未死,但剧本还是要走下去的,于是接下来这几天,宫中半夜就有乒乓乒乓砖瓦乱响,先找了秦叔宝、尉迟恭守前门后,前门不响了换后门响,只好又找魏征守后门,才前后门都不响。虽然前后门都不响,但十几天下来,唐太宗已经被折腾的差不多了,眼看着就要去地府报道,而唐太宗的地府这么一游,才是整个计划的重点。  因为观音菩萨设局的目标,是要让皇帝喜欢上佛经,愿意派人到西天取经,如此一来取经事业就会从善信的私人行为,变成有皇帝背书及宣传的大事。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观音菩萨是这样策划的:让这个计划分两步走,首先,让皇帝到地府去,透过安排让他觉得有必要办一个大会来好好超度亡魂,而超渡亡魂正是和尚与经书的拿手好戏;然后,菩萨再出面来告诉大家,这些经书都是旧型号,功能简单,效果不佳,我有新型号产品,完全适应超度亡魂的需求,但是这项新产品、新技术在西天,要派人去取。一旦皇帝被吸引,同意执行这个计划,那就会产生“寡人好紫”的效应,整个取经计划的前期作业就大功告成了。  为了要让唐太宗的地府之旅按计划进行,前期是利用了一下泾河龙王(其实这个利用有点像是死刑犯的器官捐赠,反正龙王注定要死,再为传经大业作一点贡献,累积功德,对龙王自身也没什么不好啦,只是在当下忽悠了他一把罢了。),但接下来就需要很多人配合了(例如魏征),但各位别忘了,在地府中有地藏王菩萨,还有魏征的好友崔珪判官接应,整个计划自然是滴水不漏。 魏征为了怕崔判官不愿帮忙,还托付唐太宗带信给崔判官。  --征云:“臣有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付酆都判官崔珪。”太宗道:“崔珪是谁?”征云:“崔珪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兹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在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此去若将此书付与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太宗闻言,接在手中,笼入袖里,遂瞑目而亡。--  这一段说到崔判官不只跟魏征有交情,即使死了两人也还常联络。但人鬼“梦中相会”的事一般只有痴男怨女才会有这样的“人鬼情未了”的情节,魏征跟崔判官两个男人(鬼),除非搞基,否则就可以肯定他们是在搞阴谋。  唐太宗到了地府后,崔判官就过来迎接(正常的应该是牛头马面,皇帝果然有特权)。而唐太宗就把魏征的推荐信拿给崔判官(没办法,寄人篱下,需要人情),信中大意是,请你帮忙照顾唐太宗,想办法让他回来,作为交换条件,我会好好帮你照顾你的子孙。魏征果然是通晓人情,虽然是朋友,但是要请人家帮这么大的忙,除了平常累积的“前金”外,“后谢”也不可少。  这封信果然发挥作用,崔判官趁阎王不注意时,在生死簿上将死亡时间加了两横,由贞观十三年变成三十三年,让唐太宗可以离开地府,多活了二十年。
刚查西游记资料搜到你的贴,我也比较喜欢西游记,曾在《西游记》吧发了一篇小文,你这篇文章何不转到那个吧里去,也不枉费你的一番心血!
谦虚了,呵呵!
这是什么有一天,神创造了一头牛。神对牛说:“你要整天在田里替农夫耕田,供应牛奶给人类饮用。你要工作直至日落,而你只能吃草。我给你50年的寿命。”牛抗议道:“我这么辛苦,还只能吃草,我只要20年寿命,余下的还给你。”神答应了。第二天,神创造了猴子。神跟猴子说:“你要娱乐人类,令他们欢笑,你要表演翻斤斗,而你只能吃香蕉。我给你20年的寿命。”猴子抗议:“要引人发笑,表演杂技,还要翻斤斗,这么辛苦,我活10年好了。”神答应了。第三天,神创造了狗。神对狗说:“你要站在门口吠,吃主人吃剩的东西。我给你25年的寿命。”狗抗议道:“整天坐在门口吠,我要15年好了,余下的还给你。”神答应了。第四天,神创造了人。神对人说:“你只需要睡觉、吃东西和玩耍,不用做任何事情,只需要尽情地享受生命,我给你20年的寿命。人抗议道:“这么好的生活只有20年,太短!”神没说话。人对神说:“这样吧。牛还了30年给你,猴子还了10年,狗也还了10年,这些都给我好了,那我就能活到70岁。”神答应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头20 年只需吃饭、睡觉和玩耍;之后的30年,我们像一条牛整天工作养家;接着的10年,我们退休了,不得不像只猴子表演杂耍来娱乐自己的孙儿;最后的10年,整天留在家里,像一条狗坐在门口看门…
我擦,你还在更啊
我擦。今早真TMD冷,我和姐姐一起去提款机取钱,准备清明节买点东西,来到取钱处,正好遇到运钞车来加钞。无奈之下两人只好站在一旁苦逼的等候,这时姐对我说:冻手不? 我冷冷地回一句:冻手!结果尼玛四杆枪瞬间指向我俩……后来我俩就被莫名押上了警车,在路上我们一直保持沉默,直到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问姐姐:你怎么还不开腔呢?我靠,结果八杆枪瞬间指向了我俩… 到了警局, 条子问我姐姐:你叫什么名字?姐答:蒋英羽。条子脸色微绿再问:你到底叫什么名字?姐答:蒋英羽。 条子脸色顿时全绿对我吼道:what is your name?我:(沉默以对。)条子再次对我大吼道:what is your name?我很腼腆的答道:蒋国羽
我擦。今早真TMD冷,我和姐姐一起去提款机取钱,准备清明节买点东西,来到取钱处,正好遇到运钞车来加钞。无奈之下两人只好站在一旁苦逼的等候,这时姐对我说:冻手不? 我冷冷地回一句:冻手!结果尼玛四杆枪瞬间指向我俩……后来我俩就被莫名押上了警车,在路上我们一直保持沉默,直到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问姐姐:你怎么还不开腔呢?我靠,结果八杆枪瞬间指向了我俩… 到了警局, 条子问我姐姐:你叫什么名字?姐答:蒋英羽。条子脸色微绿再问:你到底叫什么名字?姐答:蒋英羽。 条子脸色顿时全绿对我吼道:what is your name?我:(沉默以对。)条子再次对我大吼道:what is your name?我很腼腆的答道:蒋国羽
问汝一个问题,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铁扇公主除了那把芭蕉扇武功很差,为什么神仙不去抢,这不是主要的,太上老君当年在昆仑山修炼,发现了那个紫金葫芦,而芭蕉扇就在那里,难道太上老君是瞎子?不可能。还有,三昧真火是道家的不外传之物,老牛和公主两人根本就不会,为啥红孩儿就会,山神土地神也是个神吧,为啥红孩儿可以那样戏弄他们,他爹都不敢。总的来说你说这些是为啥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星啤酒倒闭2016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