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倍标准大气压强是多少mpa下人类能否生存

> 【答案带解析】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想...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想象一下,假如地球的周围没有大气层,以下现象不会再发生的是
A.轮船浮在水面上&&&&&&&&&&&&&&&&
B.用吸盘挂钩挂衣服
C.将衣服上的灰尘抖掉&&&&&&&&&&&&
D.水往低处流
试题分析:A、轮船浮在水面上,是利用水的浮力,与大气层无关;
B、用吸盘挂钩挂衣服时,吸盘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料被压在墙壁上,假如地球周围没有了大气层,就不能用吸盘挂钩挂衣服了.所以B正确.
C、将衣服上的灰尘拍下,是利用了惯性,与大气层无关;
D、水往低处流是由于受重力作用,与大气层无关.
考点:大气压强...
考点分析: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考点2: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的认识】(1)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定律的理解:①“一切物体”:牛顿第一定律是自然界普遍规律之一,对任何物体都适用;②此定律包含两层含义.③此定律的得出是理想化实验加推理得出的.【命题方向】(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出题:例如教室里静止的吊灯当它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的状态?(2)与一对平衡力结合出题(一个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原来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会怎样变?【解题方法点拨】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此处的物理学方法,注意和平衡力的联系题目.
考点3:大气压强
1.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5.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6.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考点4:浮力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较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 F浮& G ,上浮 (3) F浮=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F浮& G, 下沉;(2)
F浮& G , 上浮&&&& (3) F浮= 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相关试题推荐
通常情况下,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A.铜、铁、陶瓷是金属&&&&&&&&&&&
&B.盐水、铝、人体是导体
C.沥青、冰、玻璃是晶体&&&&&&&&&
&D.酒精、水蒸气、水是液体
下列估算中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B.人体的密度约为5×103kg/m3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约为50N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
B.汤姆生发现了质子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
D.天文学中常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如图所示是小明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在实验前,小明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
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样做的依据是: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3)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
相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有关。
(4)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小明将木块和铜块做为一个整体竖着放置在长木板上,如丁图,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与乙比较。你认为他的探究方案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全班交流环节中,小明为探究猜想二,又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铜块和木块的重力大小分别为和;
②如图A和B所示,将铜块和木块都平放在长木板上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分别为和;
③比较和的大小关系,获得结论。(提示:此时物块对木板的压力大小即为重力大小。)
老师肯定了小明的方案,因为:
(Ⅰ)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样道理,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即___________下的滑动摩擦力,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
(Ⅱ)我们学过的利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___________。
(6)在全班交流环节中,同班的小华在实验中还发现:在物体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物体为止。就小华观察到的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空2分)
(7)课后,班级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出如图所示的装置测滑动摩擦力,桌面上的滑块A通过轻绳绕过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一只一次性塑料杯子。测量时,向塑料杯中加适量水(当需加少量水时可改用胶头滴管),使滑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将一次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杯中,读出量杯中水的体积250ml,则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f=_____N;实验中选择一次性塑料杯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与课本中的装置比较后,请具体指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空2分)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_____________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小明选择了图乙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两个50g的钩码分别放在左右两个相同的小盘内,发现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接着,他在右边小盘内又加入一个2g的小铁片,发现小车仍然静止,其原因是&&&&&&&&&&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系外行星真的适合人类生存吗
[摘要]短期人类无法进行跨越恒星的旅途,地球依然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来源:腾讯视频
文/郑永春在很多新闻报道中,系外行星往往被称为“超级地球”、“最类似地球的行星”、“第二地球”等,这似乎描绘了一个光明的前景,人类未来有可能移居到这些星球上去。但作为冷静的探索者,我们需要思考这些系外行星是否真的像地球一样,人类未来是否真的有可能移居到这些行星。如果是短期登陆探访,有很多太空探索的目的地可供人类选择,因为密闭的登陆舱和厚重的宇航服可以保护我们。但如果要移居到另一颗星球,这就要求找到一个适宜人类长期居住的天体,这个天体必须具备更为苛刻的条件:首先,要有大气层的保护。以地球海平面的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为标准,医院里的高压氧气治疗为1.4个大气压,珠穆朗玛峰顶约为0.41个大气压。如果系外行星的大气太稠密或太稀薄,人类的心肺功能都将难以承受。如金星表面是90个大气压,连载人登陆都无法实现,更不可能适合人类生存了。这是阿波罗航天员拍摄的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的照片。太空中那蔚蓝色的星球是如此与众不同,如此生机勃勃,如此弥足珍贵除大气压外,还要拥有合理的大气成分和比例。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而且要符合一定比例。氧气含量过高,人会发生“醉氧”,过低则会缺氧。但是,目前的探测手段还难以确定系外行星是否拥有大气层,更难以判断大气成分。从太阳系的经验分析,土卫六的大气是氮气和甲烷,木卫二为纯氧,金星大气主要为二氧化碳,可能大多数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主要为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除了氧气,地球大气层中的微量气体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臭氧过滤掉了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紫外辐射。系外行星如果没有臭氧层,人类患皮肤癌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其次,要有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水是之源,根据地球的经验,生命的存在离不开水。有了水,才有可能形成生态系统,人与生物圈才能形成相互依赖、不断进化的生态系统,否则人类单独是难以长期生存的。实际上,现有科技手段还无法证实系外行星上是否有液态水,只能根据系外行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来估算行星上的温度,并根据温度范围推断是否有液态水的存在,并非探明真的存在液态水。即使系外行星与恒星的距离位于宜居带内,也并不能保证行星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行星大气层的密度和成分将显著影响行星表面的温度。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命的演化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太阳作为太阳系的母恒星,是一颗中等质量的恒星,人类预测其寿命大约100亿年。现在太阳的演化已经过去约50亿年,地球的形成已历经了46亿年。地球诞生后8亿年才出现简单的生命,而人类的出现则不过250万年。换言之,太阳系诞生约50亿年后才繁衍出高度发达的文明。在中,如果母恒星的质量太大,其寿命就会比较短,它的行星就会来不及在母恒星的“有生之年”演化出相对复杂的生命。再次,适宜居住的系外行星必须有一个岩石质的表面,让人类可以继续生活在陆地上。由于系外行星的质量越小就越难观测到,所以早期发现的系外行星大多是木星那样巨大的气液态行星,并不适合生命生存。适宜居住的还要有一个完美的磁场,可以屏蔽来自恒星和恒星际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行星必须已经演化到了中年阶段,内部能量的释放比较温和,因为处于演化早期的年轻行星往往会狂暴地释放内部能量,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强度和频度太大,人类在这些自然灾害面前的生存机会将十分渺茫。最后,系外行星所属的恒星的能量释放要比较稳定,否则人类在恒星爆发的超级带电粒子风暴面前只能坐以待毙。行星系统要已经演化到晚期阶段,大量的小天体碎片已经被大的行星吸积,行星际空间逐渐清朗,可以大大降低行星被小天体撞击的几率。总之,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是因为地球穿了几层保护人类的防护衣。第一层是磁场,它屏蔽了大量高能带电粒子,保护我们免受高剂量辐射的伤害;第二层是大气层,它提供了人类呼吸所需的氧气和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其中的臭氧又过滤掉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第三层是水圈,水作为载体,促进了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和的新陈代谢。郑永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首届香江学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批会员,国家科普专家
[责任编辑:sorazh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人类生存极限:14个G横向加速度可致器官分离_科学探索_科技时代_新浪网
人类生存极限:14个G横向加速度可致器官分离
一项研究表明,14个g的横向加速度可以让人的器官分离,而4到8个g的加速度可以让人昏迷。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和试验,发现了几个人类能够承受的极限数据,比如人类在连续11天被剥夺睡眠后会进入无意识状态,在14个g的横向加速度下会器官分离等等。这些研究数据让人类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的极限。
  人们经常听说各种各样神奇的生还经历:比如子弹射进脑部还能活下来;从十层楼的高处摔下奇迹生还;或者在海上漂泊几个月依然存活的例子等。可是一旦把人类放到海平面上方几千米或者下方几千米的地方,人类都会在几分钟之内失去知觉。人类的身体在很多情况下看似非常强壮,但是如果把整个宇宙环境考虑进去的话,人类其实是非常脆弱的。
  一个普通人的基本生存的边界很早之前就被界定了:著名的“三”原则已经告诉过我们,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人仅能存活3分钟;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人能活3天;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人能存活3周。其他的一些极限大多数都是猜测性的,因为很少有人会去做那些尝试:比如,人在连续多久不睡觉之后才会因此毙命?人类可以爬到海拔多高的地方才会窒息?人体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少?
  在过去几十年所进行的试验中,有许多是刻意的,当然也有许多意外发生的试验,已经帮助人们摸清了人类能够生存的“领域”。
  人类能多久不睡觉?
  据称,空军飞行员在被剥夺睡眠3到4天之后会进入一种精神错乱的状态,而且会因为突然进入睡眠而导致飞机坠机。即使只有一个通宵没有睡觉,也会晕晕乎乎的像喝醉了一样。人类最长不睡觉的记录是264个小时,这个记录由一个高中生在1965年创造,在11天之后他将要睡着时,他基本上已经进入了无意识状态。
  那么人在停止睡眠多久后会因此而丧命呢?据报道,在今年6月,一名男子为了看欧洲杯的所有比赛连续熬夜11天最终丧命。但是,他在熬夜的同时也大量地饮酒和吸烟,因而他的死亡原因无法单纯地去界定为缺少睡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因为睡眠被剥夺最终丧命的,而且科学家们也无法在实验室找到这个问题的准确答案。
  不过科学家已经在小白鼠身上做了类似实验。在1999年,芝加哥大学的睡眠专家将小白鼠放在十分吵杂的环境中,并不断记录小白鼠发射出的脑电波以确认小白鼠没有睡着。当小白鼠快要睡着的时候,音乐就会突然响起并且把它推向墙边让其保持醒着的状态。小白鼠在这个环境里待了两周后死亡了,并且在其死亡的前夕发现了代谢亢进症状,在这个症状中,生物体即使在完全静止的状态下也会燃烧大量的卡路里。而这个症状也正是因为缺乏睡眠而引起的。
  人类最多能承受多少放射物?
  放射物会对生物体造成长期的伤害,因为其可以扭曲DNA,改变基因密码从而改变细胞的成长。但是,人在吸收多少放射物才会因此毙命呢?根据核工程师及放射性安全专家彼得-卡拉卡帕的说法,吸收5到6西韦特单位的辐射会让你身体的细胞被破坏的速度超过身体自身修复细胞的速度。在辐射中呆的时间越长,细胞被破坏的速度越快。
  比如,福岛核电站的一些工人在处理去年3月核事故现场的时候每小时吸收了0.4到1西韦特的辐射。虽然在事故之后他们依然存活,但是科学家称他们患癌症的几率已经大大增加了。
  即使人们没有面对核辐射或者核爆炸的危险,但是因为自然环境中本身就存在放射性物质,因此我们患癌症的几率也在以每年0.025%的速度增加。这也让人类寿命的延长受到阻碍。
  卡拉卡帕认为,“一个人在杜绝其他辐射的情况下,仅仅只在地球环境自身存在放射物辐射环境中存在4000年所接受的辐射量也足以让人患上因放射性引起的癌症。但是在短期内我们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没人会活到4000岁。”
  人类能承受多大的加速度?
  人体的胸腔保护着心脏免受撞击的伤害,但是它的保护功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却略显脆弱。或许,在达到一定程度的加速度时,胸腔也根本起不到保护的作用。
  美国宇航局和军方研究人员在寻找这个答案的道路上大步前进着。他们为了制造安全的飞行器和航天器需要了解这个数据。横向加速会因为对人体施加不对称力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根据《大众科学》最近刊载的一项研究表明,14个g的加速度可以让人的器官分离,而4到8个g的加速度可以让人昏迷。
  向前或者向后的加速度对身体来说更容易承受一些。军方在20世纪40、50年代的试验表明人体可以承受45个g的减速。在这个速率下,人从1000千米/小时的速度减速到停止只用1秒钟。但是,根据研究结果,在50个g的减速情况下,人体还是会被撕裂。
  人类能承受怎样的环境突变?
  人类是一种很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动物,不论是气压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或者氧气浓度的变化。不过,人类能否适应这些变化依然取决于环境变化的速率,因为人体只能较慢地去改变对氧气的使用率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那么,临界点在哪里呢?
  大部分人在60摄氏度并且湿度极大的环境下会产生体温过高的症状。因为低温而死亡的情形却很难测量。当人体体温降低至21度的时候会断气,不过这也取决于一个人有多耐寒。
  根据美国宇航局1958年的报告,人可以在4到35摄氏度的环境中生存,而且35摄氏度的环境下相对湿度不到50%的时候,人可以通过流汗来保持体温不至于过高。在一些科幻电影场景中,宇航员在太空中失去了头盔的时候,我们都会认为他们因为缺氧和压力差而死亡。在地球大气层中,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当氧气浓度降低到11%的时候我们会窒息。不过,太高的氧气浓度也会要人命,长期在高氧气浓度环境中生存会让人肺部发炎。
  当气压突然降低至地面大气压的57%的时候人们会毙命,这个气压差不多等同于在4572米高空的气压值。登山运动员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慢慢在适应了低氧环境中生存,不过,没有任何人能不借助氧气瓶在7925米的高空长时间存活。(彬彬)
& 相关报道:
电话:010-
更多关于&&&&&& 的新闻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人们把760毫米高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称为1个标准大气压.
科目:初中物理
(2005?新疆)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了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设想一下,如果地球周围没有了大气层,在教材中涉及的有关物理实验及实例中,哪些现象将不再发生.(至少写出三个现象)(1)覆杯实验;(2)氢气球升空;(3)飞机升空.
科目:初中物理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著名的&&&&&&&&&&& 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人们把&&& &&&&毫米高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称为1个标准大气压。&
科目:初中物理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著名的&&&&&&&&&&&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实验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人们把&&&&&&&毫米高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称为1个标准大气压。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气压强实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