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的作品朋友雷汝霖

我家里有一幅于右任的书法作品,朋友推荐去德风堂画廊做鉴定,这个可信吗?_百度知道
我家里有一幅于右任的书法作品,朋友推荐去德风堂画廊做鉴定,这个可信吗?
提问者采纳
西安德风堂画廊板鲁先错湘庙街看看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书法作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书画]于右任的草书特点:“破锋”
&&&&【提要】《[书画]于右任的草书特点:“破锋”》由66test友情收集整理的,谨供需要书画的朋友参考。内容如下:
&&&&今天有幸请到寇克让老师,所讲话题是“书法的鉴赏与收藏”,主要来讲解于右任的书法。在2013年6月份,匡时有一场于右任专场叫做“以粹庐藏于右任书法拍卖专场”,这里的作品分布非常广,扇面、对联、横幅、条幅、立轴等等各种各样的形式都有。于右任几种常见的作品、字体风格也都包含在那儿。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分析一下于右任不同的书法作品拍卖价格与价值点评。&&&&&&&&讲座现场,主讲人:寇克让&&&&寇克让,男,1968年9月出生于陕西,现任教北京大学书法名家工作室导师。幼年从颜真卿楷书入门,80年代晚期改学魏碑,于北魏元氏墓志用功尤深。经二十余年诸体陶染,四体皆能,尤长真、草二体。&&&&于右任的草书特点:“破锋”&&&&&&&&1470号&&&&这是一个草书对联,1470号估价10-15万,成交价20.07万,它的价格似乎不是很高。&&&&&&&&1472号&&&&1472号这件对联作品,因为图片的关系,大家只能看到这样质量的图片,这件作品拍出44万8500的高价,比前面哪一个高还是由作品水准造成的。草书凝重,行楷价高,但是这件草书价格也不低,当然刚才说草书凝重、行楷价高是一般情况,不排除特殊的例子。&&&&对这两件拍品的点评:上两件拍品成交价分别为2.2万、7万元。为什么这么大的差价?&&&&第一,单价、总价两方面出现小件作品全面超出数倍的奇观。这个差距太悬殊了,无论是单价和总价都超过太多了。&&&&第二,估价相同。卖家心里认为这个都是两幅草书对联,价钱差不多,但是能掏钱的人卖东西的人不往一处想,里边有高人,所以能掏钱的买家都是具眼之人。我想对第二件作品用钱去买它的买家他的眼力低不了。&&&&第三.作品艺术水平決定了最终的价格。这是我们一再重申的。&&&&第四,1472号单价7万在于氏草书中处于高位。每平尺的价钱于右任的草书7万在当时来说算是比较偏高。&&&&口述一下我对这两件作品的看法:&&&&1470号作品之所以成交价只有2.2万,2200每平尺,也就是说当代许多人的作品都比他的贵。从图片里看差距不大。&&&&1472号于右任晚年的作品,之所以拍出比较高的价钱,总体是水平高,技术层面说两点:第一于右任草书中善用破锋,刚学的人希望毛笔跟钢锥一样立得住,别笔锋散了,但是写到一定时候不行,让笔锋故意打散,营造特别丰富的笔墨效果。&&&&开始学写字的人一般是生怕毛笔给散了,但是到了他这种境界的时候生怕毛笔单调了,因为毛笔不散它就单调,它和硬笔就差不多,只有把毛笔打散了才能出丰富的效果,当然这个打散还要拢得住,叫做散而复点,散得开拿得拢才叫高手,散得开,拿得拢,想散就散,想拿就拿叫游刃有余,所以这一件作品从它的破锋效果,破笔效果是这样的。&&&&清代有一个人叫刘熙载在评价唐代一个草书卷子《书谱》他评价说就是这个意思,孙过庭初唐的人把笔锋写破了,当时和孙过庭是老乡在长安做官的,孙过庭地位比较低,但是他的老乡地位很高,是皇家四叔,这个人是谁?陆柬之,陆柬之是张旭的舅舅,所以这个人都是苏州那边的人,当时这两个人没有任何来往,他们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去向不同的,因此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两位老乡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王少忠,穿插于他们两个人之间,尽管这样这两个人的人际交往圈子从来没有交叉过,这就是艺术观念不同,最后谁成功了?这两个人的书风特别极端,为什么把这两个人举出来,是印制张怀瓘说过如果让这两个人假使宽猛相济,陆柬之宽、柔和、宽和一些,孙过庭很刚强,如果让他们两个能够宽猛相济怎么怎么样,实际上艺术上不存在假设,艺术就是字如其人,什么人写什么字,这两个人没有相济。最后证明是什么?历史证明是孙过庭要技高一筹,影响要大得多,就是什么原因,从用笔的角度,实际上就是已经埋下了日后影响的种子,他用笔的丰富性是陆柬之没法比的。&&&&于右任在这幅对联里边也表现出了用破锋的非常高超的技术。&&&&还有一个于右任推行标准草书字比较圆,但是这里边出现了好多方折和圆配合得非常密切。“地”土字旁左手悬切的动作是王羲之晋人行草书里边招牌性的动作,土地的地最后一笔戛然而止,用笔的水准都是相当高的,所以这件作品拍出这样一个高价,相对于前面这样一件作品1470号作品来说它的价钱高是理所当然的。&&&&……
特别声明: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于右任的晚年生活许有成于右任到台湾...”,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江丙坤:两岸和平斡旋者海基会董事长也许是这位76岁老人最后一次担任的公职了,在他的人生岁月中,有50年的光阴都花在公职服务上。他的判断依然清晰,谈话极富逻辑性,而且严谨、务实,能明显感受到这是一位优秀的技术官员。&&&在担任“经济部长”期间,他被属下开玩笑说是“江科长”,理由是这位部会首长事必躬亲,对细节要求极为严格,连桌上及书柜都整整齐齐,一尘不染。他经常把公文装在一个有轮子的红色大行李箱里带回家批改,在车上、飞机上也照常工作,而且速度非常快,批示一份公文平均只需两分钟。&&&他儿子说:“我对父亲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在家里办公桌前批改公文的背影。” 2008年,江丙坤接任海基会董事长,吸引了外界目光。尤其是他邀请对岸的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来台访问。这是海协、海基两会历史上第一次在台湾举行磋商,陈云林也是台湾历史上到访级别最高的对岸官员。历史把江丙坤这位老人再一次推向舞台的中央。国民党全面执政后,看似平坦的两岸协商依然暗流涌动,至少对于江丙坤而言,要面对的困难还非常多。&& 4月29日,民进党籍立委在“立法院”重提了一段3年前的往事,令紧张形势更为复杂:这位“立委”说,2005年3月,江丙坤访问大陆的时候,与国台办主任陈云林曾经签订了十点共识,结果被当时还是台联立委的赖幸媛痛骂是“台奸”,双方翻脸,几乎闹到要对簿公堂的地步。而江的子弟兵、国民党的“立委”李嘉进也曾经表示,这件事让江丙坤足足气了半年。但是经历了无数人生风浪的江丙坤,最终选择不计前嫌。赖幸媛是马英九任命的“陆委会主委”,按照海基会的章程,其业务授权和指导机关为“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注:简称“陆委会”)。对这一现象,民进党大老、前“立委”林浊水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场,则有相当刻薄的判断:“最后,海基会本在谈判上要听命‘陆委会’节制,但江丙坤以国民党副主席身份掌控海基会,任何当‘陆委会主委’的国民党员在党内都是他下属,他大可当太上‘陆委会’,没想到却冒出一个不必听命于他的人当‘主委’,其愤怒可想而知,所以他说两会谈判前要先由‘国共平台’凝聚共识才行,也就是要以国共平台架空马、赖的大陆事务体制,让马成江政策的执行者。”&&就在两会商谈在台举行前夕,还有大批深绿人士跑到江丙坤的南投老家,向江丙坤喊话:“不要卖台!”两岸的是是非非,在国民党再次上台后迎来了一线曙光。11月初陈云林赴台访问。两岸之间迎来了再一次的互动高峰。两岸未来的走势如何,也许就像江丙坤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一样——七分靠努力,三分靠机缘。& (节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11月,有删改)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多年的公职服务和政治生活塑造了江丙坤在公众视野中的良好形象。B.对于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褒贬毁誉,江丙坤能极力保持淡定和从容。C.引用儿子对江丙坤的评价属于问接描写,是为了从侧面塑造人物。D.大批深绿人士到江的故乡南投喊话,表明江丙坤缺少台湾民众支持。16文章最后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6分)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民国要人于右任黄团元于右任,原名伯循,1879 年 4 月 11 日出生于陕西三原,17 岁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23 岁中举,早年加入同盟会,后成为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之一。他还是诗人、著名书法家。他出生于穷苦家庭,成名后爱国恤民,一生颇具传奇色彩。1900 年 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往陕西避难。时年 21 岁的于右任认为,慈禧一伙正是国弱民穷的根源,他要上书陕西巡抚岑春萱,杀死西太后,被同学好友制止。尽管已经中举,尽管已经结婚,于右任救国救民雄心依旧。有一天,24岁的于右任披头散发,光着上身,提一把砍刀,照了一张相。这张相片配上“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的题联,被照相馆老板私自加洗多张送人。两年后,于右任赴河南开封科考。三原县令德锐向陕西总督密报,说于右任是 “革命党”,证据就是那张相片及其题联、诗章。当局立刻下令通缉。于右任闻讯后,逃到上海,辗转震旦学院学习。在震旦学院,于右任受到马相伯院长的赏识。他开始在《新民丛报》上以“于右任”为名,发表言辞激烈的文章。“右任”既用“夫子循循善诱人”中“诱人”谐音,又指反清: 古代“左衽”指代少数民族,“右任(衽)”指代汉族。在上海,于右任还参与创办中国公学、上海大学。马相伯组建新校,于右任协助并撷取《卿云歌》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的诗句,建议以“复旦”为校名,这就是现今的复旦大学。1905 年,于右任结识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此后,又办了和他一样命运多舛、影响很大的几份报纸。1907 年 4 月 2 日,《神州日报》问世。这是革命党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这份报纸竟然没用光绪年号,用的是干支和公元纪年。(3)0 天后,报馆因邻居失火殃及毁坏,于右任又在 1909 年 3 月 26日创刊《民呼日报》 。92 天后,于右任被当局拘押 25 天,过堂 8 次, 最后被逐出英租界。然而 50天后的 10月3日,又一份藏匿“于”字的《民吁日报》出现在上海滩,48 天后,《民吁日报》又被查封。虽然屡受重创,但于右任不屈不挠。1(4)10 年 10 月 11 日,又有《民立报》现身上海,社长又是于右任。这是代表同盟会的报纸。“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 《民立报》更加大胆。于右任也赢得了“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的美誉。其实,于右任真的拿枪上阵,指挥过千军万马。1918 年,他应邀回到家乡,担任“护法运动”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在他的指挥下,陕西靖国军和南方“护法运动”遥相呼应,给了北洋军阀沉重的打击。于右任擅歌赋,长诗词。他的诗,热爱祖国,亲近人民。上庐山,他目睹耳闻轿夫的负重和叹息,写下《闻庐山舆夫叹息声》:“上山不易下山难,劳苦舆夫莫怨天。为问人间最廉者,一身汗值几文钱?” 抗日战争时期,于右任参观成吉思汗陵墓,写下慷慨激昂的《越调· 天净沙》:“兴隆山上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1949年 11 月 29 日,他被蒋介石裹挟去了台湾,结发夫人高仲林和长女被留在大陆。海峡相隔,亲情难忘。1958年,在他和高夫人结婚 60 周年前夕,他含泪赋诗:“两戒河山一枝箫,凄风吹断咸阳桥。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1(4)(1)2 年 1 月下旬的一天,他彻夜难眠,伏案在日记本上写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望大陆》1964 年 11 月 10 日,于右任病逝于台北。临终前没有留下一句话,只是向老部下示出三个指头。后来有人猜测,这是他在怀念故乡“三原”,或是他家的三间老屋,或是老屋门前三百多年的古槐。于右任,这位被誉为“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的中华之子,临终前魂牵梦萦的,仍然是大陆,是故乡,是期盼祖国统一!(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认识到满清王朝是国弱民穷的根源后,21 岁的于右任想要上书陕西巡抚,刺杀慈禧太后,这充分体现了他为祖国民生甘愿赴死的勇气。B.改名于右任,既是谐音“诱人”,表现了他用文章来改变国人之精神、唤醒民众的责任感,又有“右衽”之意,表现了他对满清王朝的不妥协。C.于右任先后创办了几份报纸,如《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尽管都遭到了反动政府的查封,但是他宣传革命、反对封建专制的精神始终未变。D.作为一名诗人,于右任用自己手中的笔描写下层民众生活的艰难,描写对妻子儿女的深深思念,描写对家乡故园的眷恋。E.弥留之际,于右任向老部下伸出三个手指,表现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其家国之忧至死不变。(2).作为民主斗士,于右任做了哪些方面的具体工作?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文章内容,请你从两方面概括于右任先生的思想性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猜测于右任临终前向老部下示出的三个指头或是他在怀念故乡三原,或是怀念他家的三间老屋,或是怀念老屋门前三百多年的古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国殇高处葬,梅庭寓此身——追怀于右任
日,于右任被迫飞往台湾。飞机呼啸上天的一刹那,大陆便在于右任难以割舍的目光里,定格成一个美丽凄婉、遥不可及的背景,永远也不得亲近了。
于右任来台后婉拒了蒋介石给他准备的花园洋房,住进了一所普通公寓——“梅庭”。这是他长年避暑之地,更是避寿、避官说之地。他过寿时,成千上万的人来祝贺,他不胜其扰,过年也是。身为“监察院长”的于右任经常遭遇各种请托之人,居此亦是为避官说。今日“梅庭”是于右任在台生活唯一留存的居所。
日,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原名伯循,一字诱人,后因有感于八国联军对中国的欺凌践踏,遂取谐音“右任”为名。“任”从“衽”字而来,“披发左衽”系受异族统治的象征,而“右衽”则暗含不愿臣服屈辱之志。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于右任致信巡抚要其刺杀慈禧,他出版了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对清朝末世嬉笑怒骂,极尽冷嘲热讽。遭通缉后流亡上海,得震旦学院院长马相伯庇护,入震旦公学,加入光复会。翌年,与马相伯共同创办复旦公学,于右任建议校名取“复旦”二字,有不忘震旦及复兴中华之意,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1922年,他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中国很多小学、中学、大学的创立也都跟他有关系。
日,于右任与孙逸仙于东京会晤,加入同盟会。1907年,他在上海首创《神州日报》。1909年3月,又创《民呼日报》,因抨击时政入狱,后获释。同年8月20日再创办第三份报纸《民吁日报》,因揭发日本暴行而被查封,并再度入狱。1910年9月,愈挫愈勇的他又创《民立报》,《民立报》社是同盟会总部的联络、指挥机构,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这些都是民国最早期的报纸,而其办报理念原则及经营管理等,“足以光照(中国)整个百年报业史”。
于右任一生写诗、词1200多首。其内容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安危为念,极少花前月下之音,断无无病呻吟之句,诗品之高,无人企及。1945年10月,国共两党谈判,于右任设宴招待毛泽东,席间两位纵论诗词。于右任由衷赞叹说:“毛先生真乃千古奇才一代伟人啊,特别是《沁园春·雪》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真可谓神来之笔,读后直让人感奋不已!”毛泽东称赞于右任说:“当年右公所写《天净沙》结尾‘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更发人深思啊!”言毕,二人抚掌大笑。
他精于笔法而以稚拙简漫出之,尤于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用功甚勤,造诣甚深,于宽博潇洒中别具神韵,世人称为“于草”,笔走龙蛇,大气磅礴,雄健雅致兼而有之。作品之多,当代无双。求墨宝者众,他从不计较高低贵贱,对清贫之士更分文不取。其《标准草书千字文》风行一时,他也不取一文稿酬。很多人假借其大名,卖字求生,于右任特意关照副官:“不要以我‘院长’的名义去为难他们。”一代文豪林语堂曾评价说:“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
现在其书法作品飙升到天价,但历任要职50多载的于右任,生活节俭,别无长物。去世后留下的保险箱里只有一张为儿子出国读书向别人借钱的借据,果真是一介“落落乾坤大布衣”。
于右任生性豪爽,遇到借钱者,从来都是慷慨解囊,平时也好客,也接济一些比他更穷的人。仅拿公务员的薪水,所有办公费、机密费一概不受的于右任每到月未,生活便捉襟见肘,有时还要靠借贷度日。他却说:“穷,是我的光荣。”
于右任厚承中华传统文化,他常说“静能藏神,躁则消神”。其健身方法也是中华传统的“八段锦”。他每天下午练习一遍,对养生和书法都十分有益。
每当有人问及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日,预感来日无多的于右任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1月22日,于右任又怆然而记:“葬我于台北近处高山之上亦可,但山要最高者。”1月24日,于右任一气呵成写下了那首令人荡气回肠、一咏三叹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思亲思乡,声声如杜鹃啼血。两年后,于右任带着对故乡的不舍与依恋抱憾离世,享年86岁。
遵从于右任遗愿,其安葬地设在台北最高处的观音山巅。在这里,于右任面朝西北,可以永远眺望着自己朝思暮想的故乡。而融于溪光山色间的“梅庭”,花木扶疏,正在向世人娓娓诉说着已然飘逝的如烟往事。
注:①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出自“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八九”代指不如意事,“一二”代指如意事。(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于右任婉拒蒋介石为他准备的花园洋房,可以看出他生性淡泊、不慕富贵,也委婉表达了他和蒋的政见不合。
B.本文讲述于右任在多个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同时突出其内在精神品质,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可敬可叹的长者、名士形象。
C.1962年,86岁高龄的于右任在日记中写下《望大陆》一诗,一咏三叹,其情悲切,似乎已经预感到有生之年无法回到大陆。
D.客厅的一副对联体现出了于右任简单素朴的生存哲学:不因强求完美而被欲望窒息了心智。从中可见其对中华传统文化参悟之深。
E.本文语言工整严谨,多处引用传主的话和其他人的评价,大致以时间为序展开,记叙了于右任饱经沧桑、成就卓然的一生。(2)于右任哪些可贵品质令人感叹?请简要概括。(3)于右任一生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于右任说:“穷,是我的光荣。”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此语的认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于右任草书篱字的写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