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宝宝刚上幼儿园,觉得孩子半夜惊醒恐惧很害怕的样子该怎么处理?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发言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发言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怎么写发言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幼小衔接会议发言稿(通用15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幼小衔接会议发言稿 篇1

  首先,十分感谢大家能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在此我真诚的对你们说声谢谢,正是大家的热情支持、信任,才让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更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的关心与支持我们的工作。

  大班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最后一年,也是孩子们入小学前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一年。作为教师,我们将更加耐心,仔细,认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作为家长,我们也感觉到了你们更加迫切地希望孩子学得多,学得好,也更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

  一、大班与小班、中班的不同点。

  在学习方面,大班与小班、中班相比,孩子都取得了不同程度地提高。相对小班、中班而言,大班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安排也有一些不同。大班更加注重集体活动的开展(数学、语言、艺术、社会、科学、健康等)。内容更加偏重于知识性成分,特别是加重数学方面的内容,以前正常是一周一次数学活动,到了大班有时候会安排两次数学活动。小班、中班的时候,我们注重孩子技能的培养,会做什么事情,会……,到了大班,更加注重孩子学习能力、态度的培养,怎样做这件事,或者怎样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相对来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更高,空间更大,更具有挑战性。另外,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接轨,大班孩子现在的活动时间也有所调整,集体活动时间有原来中班的20~25变为30~35分钟。

  在生活方面,大班与小班、中班相比,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从小班吃饭、上厕所需要老师、保育员阿姨帮忙到大班自己用筷子吃饭,能够自己穿衣服、叠被子等等。同样小中班我们注重的是生活技能的培养,打了大班我们除了巩固生活技能,还要更加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例如排队喝水,吃饭不玩耍、不挑食等等。让幼儿在大班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二、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还有不满一年孩子们就要毕业了,为了使幼儿能顺利自然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老师需要和家长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让幼儿在心理上行为上做好入学准备,开始关注有目的的,有系统的学习,在生活方面克服依赖性,培养独立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 注重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大班是孩子进入小学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时期,孩子各方面习惯的养成都会影响孩子的小学生活。孩子上了大班,我们对上课的要求严了,要求孩子脚放平,手放好,腰板挺直,眼看老师,坐不好,坐不住的孩子我们首先通过游戏吸引他,或者眼神提醒,如果很严重的我们就要让他先坐着停止活动。说句实话,如果孩子在中班我们也许没有这么严格要求孩子,可是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如果还上课乱动,注意力不集中,也可能有的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不好,什么也不会,常常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学习兴趣也受挫。所以我们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多提醒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当然我们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养成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提高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今后能力、性格的发展。

  孩子们已经在幼儿园生活了三年了,作为我们老师一直都在努力想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帮助孩子尽快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我们要知道,要让孩子改变一种习惯远远比让孩子学到一点知识重要,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也不是三两天就能养成的,也不是只要我们老师在幼儿园对孩子加强管理,家长也需要在家积极配合才能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在幼儿园生活是十分有规律的,每天有合理的生活、学习作息时间。但是发现,有部分孩子不会安排自己的事情,表现为做事情拖拉,比如:吃饭有拖拉、绘画有拖拉、做数学练习时有拖拉,不能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也是和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不相符的。另外,有的孩子依赖性强,比如忘记带什么东西、忘记做什么事情,归根结底到最后,孩子会说妈妈没有给我做好,妈妈没有告诉我等等,忽视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这样一种现象。大班的孩子应该自己学着自己事情自己努力做好。比如:要上幼儿园了,你今天要带一些什么东西?让孩子自己去想,自己去回忆,家长给予孩子的最好地帮助是提醒,而不是包办代替。在幼儿园,生活上的是有老师帮忙,但小学生生活一切要求自理。试想,一个连吃饭也不能自理,做事拖沓的孩子怎么能跟上大家的节奏?在学校生活,他又能跟上大家的节奏?我们希望下次放学来接孩子的时候,不会再看到有的家长一来接了就夺过孩子手里的东西,即使孩子已经养成习惯把东西交给你保管了,你也要鼓励孩子自己拿。还有很多生活细节,比如说在家让孩子自己吃饭坚决不喂饭,早上来幼儿园应该是孩子自己记得把老师交代的事做好,而不是向老师解释今天你忘记为孩子拿什么东西了等。当然,我们的孩子正处于一个成长的过程,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你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和提醒,可以促使孩子一步步独立自主,如果我们的家长包办代替太多,那么现在看来,你是在帮助孩子,其实你正在剥夺孩子动手动脑的权利,只会让孩子更加依赖,不利于孩子去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家长对幼小衔接存在一个错误的看法,幼小衔接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生活,是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生活。行为习惯的。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能力的衔接,应该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入手。孩子马上进入小学,家长希望孩子接触一些小学的英语、拼音、数学、写数字、写汉字等等,但是要适度,特别是要让孩子注意一些正确的方式方法,比如:正确的书写握笔姿势。因为是刚开始书写,习惯的养成对幼儿来说很重要,在幼儿园老师指导,姿势好的及时表扬,同时我们还告诉幼儿写作业时请大人帮忙纠正握笔姿势,现在虽然添麻烦,但孩子会一生受益。

  4、家园配合,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每个孩子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家庭的梦想,孩子的成长空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安全隐患。结合社会现象,为了更好地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我园实行门禁卡制度。希望大家用好门禁卡,配合保安出示或者刷门禁卡。另外还有早上的晨检工作,为了更好的杜绝传染病进入幼儿园,请大家积极配合保健老师做好晨检工作。

  三、感谢家长的积极配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园的共同配合,相伴三年,我们大家鉴证了孩子的成长。我们一起和孩子进行了许多的亲子集体活动,比如小班的亲子体育游戏比赛、中班的树叶亲子制作、义卖活动等。大班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区域游戏活动大家也是积极参与进来,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的游戏材料和学习材料。再次感谢家长的积极配合!

  幼儿园三年,和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仿佛还在眼前,转眼孩子们已经长大,快要上大班了。看着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我们为他们自豪、骄傲,也希望他们能在小学里一如既往的健康快乐成长。再次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此次家长会,谢谢大家的积极配合!

  幼儿园幼小衔接会议发言稿 篇2

  首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以往的家长会都是大同小异,但是这次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还有几个月孩子们就要上小学了,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的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因此,我们今天家长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

  在讲之前,我先请家长看一段幼教专家的话:

  自从欧文创立第一所幼儿学校、福禄倍儿创立第一所幼儿园,社会性托幼机构教育与传统性家庭教育的关系问题就为人们所关注,就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来说,家长们的积极配合,直接决定幼儿进步的速度。因此,在幼小衔接方面,家长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给大家看这段话的目的,就是希望家长能够重视幼儿在园的这最后一个学期,协助幼儿园做好孩子幼小衔接的工作。

  也许家长不了解,孩子上小学以后,由于生活上习惯上的变化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如果我们成人注意一些,做一些工作,完全可以让孩子很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非常的重要。

  由于我们这次家长会本来时间就不是很充裕,所以,我们班级的计划在这里就不说了,主要说一说家长需要知道的,或者需要做的事情。

  一、让孩子先到小学看看。

  我们家长首先要从整体上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我们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护孩子的安全和教育孩子是同样重要的;但是小学教育则是课堂教学是主要的,小学生上课就是上课,下课就是下课,要求很严格的,要求孩子必须有一个很严格的常规,比如上课不能随便上厕所,不能随便离开座位,这个我们本学期开始也已经开始要求了,但是总有六七个孩子这方面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会给孩子一个适应的时间段。

  关于让孩子到小学去看看,我知道有的家长可能没有这个机会,这个到小学看看的活动,我们在学期末也会开展,但是只去一次,肯定就不如多去几次效果好,还是希望有机会家长能带孩子去看看,如果没有机会,可以让在小学上学的邻居多和孩子说说小学的情况,让孩子在内心先熟悉熟悉也是很好的。

  二、现在开始生活自理

  说到生活自理,我认为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很强的,因为在幼儿园孩子的一日生活都是自己进行的,而且基本不需要老师的帮忙,关键是在家里,我也是家长,我明白做家长的心,都希望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其实,我们真是应该克制一下自己,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甚至帮大人做一些事情,有的家长也反映是孩子不想做,那么责任还是在家长,家长要多用鼓励或者是感谢的语言,孩子从中找到成功感以后,他自然会经常去做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家长不管想什么办法,让孩子明白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有了这个意识以后,自然会用这句话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关于生活自理,在我们班级是从小班开始就要求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做的还是比较好的,现在,我给孩子们分了组,每组做一周的值日,我了解到有的家长对孩子拖地、擦桌子还是持反对的态度,认为完全是在帮助老师干活,其实这是次要的,主要还是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责任意识,很多时候孩子们是很难弄干净的,老师还是一样需要再打扫的,希望家长对孩子干值日这个问题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一个人的勤劳和勤奋是紧密相连的,一定要尽力帮孩子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另外,在家里要注意培养孩子一些良好的习惯。

  比如在生活起居上,从现在开始就要要求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甚至要有意识的训练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等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饮食上要督促孩子不挑食、吃饭的时候不拖拉;卫生习惯上孩子要注意餐前便后要洗手,这个非常重要,因为老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去检查的,所以全靠孩子自觉。

  还有一点家长容易忽略,那就是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现在我们的孩子吃得好,又整天看电视、玩电脑,不喜欢运动,因此更需要多多锻炼身体,有几个稍微胖一点的孩子,家长应该注意了,改变孩子的饮食,营养均衡一点,因为太胖了以后不仅是对身体没有好处,对心理也是没有好处的,比如孩子在参加一些体育活动的时候,达不到要求,难免会引起小朋友的笑话,时间长了,他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的,希望胖宝宝的家长稍微注意一下,尽量帮助孩子调整。

  第三,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学习习惯包括: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课上专心听讲、专心听同学发言、及时完成作业、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要知道问等。其实,这里面的一些习惯,比如认真完成作业,这个班的多数孩子还是做得比较好,这与家长的督促是有很大关系的,其他一些习惯,希望我们家长和老师,尽快得帮孩子养成,养成这些习惯在学业上将会非常受益。

  说到学习,我还建议家长从现在开始就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为孩子准备一张只属于他自己的书桌,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虽然现在孩子还不会写字,但是他们会画画,让他们在自己的书桌上随便写写画画,先熟悉书桌这个学习的空间,家长在选择书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如果做长久打算的话,就给孩子准备那种可以随便调节高度的桌椅,孩子可以用很多年。

  这是我向家长交代的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小的问题,个别孩子的问题,那个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慢慢发现慢慢忙孩子纠正的。

  总之,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和小学之间的衔接我们不能忽视,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孩子才能平稳过渡。

  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我暂时先说这么多了,家长要是有什么问题或者建议,等会我们再一起讨论。

  下面我需要说几点班级的事情,其中有很多都是老生常谈,但有的是不得不说,在此占用大家的时间了。

  1、送孩子的时间。每天最早7:30―8:20入园,因为我们老师都是早来的,所以家长不可以别把孩子送到大门口或者大厅里就走,必须送到教室里面,保证孩子的安全。

  2、不要带危险品入园。入园前最好检查一下孩子的口袋,不要带危险品。比如一些小发卡、打火机、还有一些比较尖锐的小东西,老师很难发现,孩子在午休的时候会容易出事情,到时候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多加注意。

  3、要使用接送卡。虽然我和家长都已经很熟悉了,但这是定好的制度,就必须执行,万一因为接送卡的原因,让孩子的安全出现了问题,我们就很难处理了,所以我平时对这个要求也可能严格了一些,还希望家长能够谅解,也希望以后继续坚持使用。如果有很特别的情况,没有办法来接孩子,让别人代接的话,也要事先给老师打个电话,要不然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让别人再把孩子接走了,这是责任问题,我们必须都重视起来。

  4、直接给老师提意见或建议。

  关于家长针对班里老师的问题,向园长或者更高一级的领导提意见的情况,我知道每个班都有,但是我希望我们班不要出现,因为这样的事情领导一定会反映给班里的老师,让老师来改正或者注意,但是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老师的情绪,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班里的老师和家长一样,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教育好孩子,不管做什么,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可能有些问题我们不能够相互理解,或者处理的方法不当,只要大家把问题说开了,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所以,我希望以后,有什么问题或者对我们的不满,尽管提出来,如果合理,我们一定会改正,而且绝对不会因为您给我们提意见就会忽略您的孩子,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这是我们作为老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所以请就家长放心,如果有什么问题,当面给我提出来,我们一定会处理好的。

  下面说一说孩子的情况

  1、说道孩子任性的问题,我还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是说中国家长与美国家长教育孩子的不同,举一个例子,就是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我们中国家长的做法一般是:比较理智的家长会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但孩子都任性,未必会听;还有的家长会说:是什么东西绊倒我的宝宝了,来妈妈扶起来,这样说的次数多了,孩子以后遇到问题就不会从自身找原因了;还有的家长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一个劲的埋怨孩子。这是我们中国家长的一般做法。美国家长是怎么做的呢,人家会先表扬孩子,其实我刚开始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怀疑,孩子跌倒了有什么好表扬的,人家却能从孩子跌倒这一失败的行为中瞬间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先进性表扬,人家家长是这么说的:宝宝真棒,跌到了都不哭,自己爬起来。就算是再任性的孩子,听到别人的表扬,本来要大哭的,相信也就不会再哭了。希望我们作为家长的都要学会这种教育孩子的技巧。

  2、家长问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还有成绩在班中多少名,我能体会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系,到了大班下学期,家长确实是应该更多的关心一下对学习的情况,但是孩子这么小,谈不上什么学习态度,

  我们一般是不会对孩子进行综合排名的,现在孩子的发展需要全面的,不管哪一个方面好都是值得家长骄傲的。

  3、有的家长提到孩子在家的自理能力,刚才我也讲过了,孩子在幼儿园自理能力都是非常好的,为什么在家就不行了呢,其实我们家长也要体谅孩子,孩子在幼儿园其实是有点压抑的,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同,但是老师必须要求孩子行为一致,所以,有些时候,孩子难免要克制自己的行为,这样克制了一天,回到家自然会放松一些,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这个放松的机会,但是放松是有限度的,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不用自己做,这个要靠家长掌握的火候,不能事事包办,也不能一点不帮孩子。

  有的家长还提到了一个让孩子单独睡一个小床的问题,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是应该自己睡一张床了,但这件事情是不可能一次就成功的,我相信很多家长现在也正面临着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我也没有尝试过,所以就找了一些资料,我们在这里一起看一下。

  与孩子分床睡的好处。

  好处:孩子和父母分床睡,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孩子单独睡在小床上,和父母保持着距离,在客观环境上就限制着孩子对父母的依附性,在心理上培养着独立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条件的家庭,孩子到五、六岁就可以单独住一个房间,使孩子逐渐意识到他长大了,有他自己的天地。父母的限制少了,独立自由多了,对培养孩子大胆、勇敢的秉性是很有好处的。

  1、要改变孩子的习惯,首先要选择季节。冬天被窝凉,孩子依赖性大,这时让他单独去睡,行不通。天气暖和后,可以试行。

  2、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已习惯单独睡觉时,妈妈就不要再伴他入睡。但夜间要注意给孩子盖好被子,并在孩子早晨醒来前起床。

  3、曾记得一位儿童教育家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如果孩子睡得很好,第二天,就应该进一步给予鼓励,以强化孩子的独立心理和行为。让孩子逐渐习惯独自睡眠。哪怕是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让孩子知道你时刻在关注她。让幼儿自己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在班里我们也会组织这方面的活动的,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相信不久的将来孩子会从你们身边独立出来的)

  1.耐心说明。以先给他讲道理,为什么要和父母分床,分床题有哪些好处。要让他明白分床睡是很自然的事,就像小动物长大后总要离开父母去独自觅食一样,独睡是一个人成熟、长大了的标志,而不是父母从此不再爱他了。

  2.布置优美环境。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布置一个儿童天地,充分利用孩子的想象,比如把小床布置成一条小船,或着军舰,在墙上挂上各种五颜六色的图案;再把孩子平时喜欢的玩具挂在床边,激发孩子的兴趣。还可以带他参观别的小朋友独睡的小床,他清楚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床后,会想:“我也应该有自己的床”,还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不断变换小床的布置,让孩子总是充满新鲜感。

  3.循序渐进。分床并不要求一夜之间完成,在分床时,父母应尽量保持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如入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以减轻孩子的遗弃感。

  4.纯化语言环境。父母不要用鬼怪之类故事恐吓孩子,也不要让孩子看恐怖电影、电视。

  最后,我们大一班老师感谢各位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孩子们在幼儿园还有这最后一个学期,希望我们能继续配合好,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过渡时期。

  幼儿园幼小衔接会议发言稿 篇3

  首先,我很荣幸来参加这次家长会,其实也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感谢老师对我女儿的错爱,在这里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心得,不到之处,还请见谅。

  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下面我就以一个家长的身份来谈谈幼小衔接的感受。

  我的孩子是从天界幼儿园走出来的,目前就读于雨花台小学三年级,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来看都不错,我想这不是说我的孩子就好,准确的来讲,就是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孩子的成长,依赖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从我身边认识的从天界幼儿园出来的孩子来看,基本上个个都不错,在学校整体素质都属于中上等,这与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与老师们的倾注的心血是分不开的,在此再次感谢天界幼儿园的老师,也许你们看到的仅仅是平时老师们的授课,孰不知老师在正常的授课背后,花了很大的心血,看看教室里一个个精美的装饰,一件件精致的手工艺品,还有老师辛苦的教案,无不凝结着老师的心血,展示着老师的综合素质。孩子们在天界幼儿园除了能学习到学前知识,还能学习到美术、舞蹈、围棋、古诗、音乐等各方面知识,幼儿园还经常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亲子活动、开放日,还能经常上各大媒体秀一下才艺,为所有的孩子打造了一个从幼儿园走向社会的平台。

  天界幼儿园在幼小衔方面做的工作也很细致,从大班的手形速心算、寓教于乐的汉语拼音教学,据我所知有些幼儿园就没有汉语拼音课程,想学习的话必须要上课外兴趣班。这两门课程的开展很好地做到了幼儿园与小学知识的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除了知识的衔接外,还有意识的衔接、自理能力的衔接、习惯的衔接。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仅靠幼儿园的做,还要得到家长的大力配合,某些情况下,家庭环境的培养更加重要,那么,做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一、培养意识,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即将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学拼音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平常一口一口给孩子喂饭;帮孩子穿衣穿鞋子,大小便给孩子脱裤子擦屁股,这些情况很普遍,孩子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

  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请家长们要记住: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整理玩具、洗小手帕,学会穿衣、系鞋带,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1、养成认真上课的好习惯

  在家里模拟老师上课的场景,从模拟打上课铃开始,到老师进教室,立正坐下,点名,让孩子报到,开始讲课,可以书写汉字,让孩子交作业;或讲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完后家长向孩子提问题,也可以穿插孩子举手提问环节。孩子如有兴趣的话,可以交换角色,让孩子当老师,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多地体会小学上课的流程和感受。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这些幼儿园教育得就很不错,就不多说了,家长只作强调就行。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我家孩子读书我们也很操心的,她呢是书拿起了就放不下,家里故事书占满了整个书柜,每周还要去雨花图书馆借两本。我们培养是一开始我们讲故事,她听,每天至少讲一个,睡前是最好的时间,让她带着新鲜的故事情景进入梦乡。后来她认识了不少字,也会汉语拼音了,不满足于父母讲了,自己看,而且看得很快,我们担心她是过目就忘,经常抽查她刚看过的故事,要求她说出个梗概,她居然能说得比较详细。所以我们家就办了两个借书证,一张南图的、一张雨图的,还办了一张购书会员卡,经常到图书馆借一些经典的故事书和去书店买一些名著名作,象《安徒生故事》、《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故事书基本上都看过多少遍。通过我女儿我发现多读书,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书读多了,想象力丰富了,一年级的看图说话一点也不费劲。语言也很流畅,课堂上老师还经常拿她的文章当做范文来读。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看书,但家庭要营造适合孩子读书的环境,先陪着孩子读,然后让孩子自己读,切记不能让孩子养成有口无心的读,你可以提醒他读后要就书里的内容进行提问。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小皇帝,各个方面以自为中心的较多,到了小学时,那么多的小皇帝,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小皇帝呢,都是,那也就都不是,家庭中要有意识地培养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氛围,做好夫妻互敬互爱,尊老爱幼。有意识地让孩子给老人多做点服务。全家人在一起商量一些家庭决定等,做到平等协商。等等。

  万变不离其踪,家长是孩子的第任老师,家长只有坚持不懈,积极向上,孩子才有可能越来越优秀。

}

“妈妈,我不想打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以素养绚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不想打针的搞笑说说伤感1

正和掌柜的讨论学校那关于3-12岁小朋友接种新冠疫苗的事项。

饭吃得正欢的小家伙应该是听到了敏感信息,突然放下筷子,口中的饭刹那难以下咽,眼睛即刻间湿润,雀跃的小脸从享受美好食物的燃点秒变冰点,楚楚可怜地盯着我,哽咽地说:“妈妈,我不想打针。”

哎呀我的天呐,不论是小情绪酝酿的速度,还是小表情体现的张度,都蛮到位的,非常精准地表露了打针恐惧综合症。

“男子汉大丈夫,打针有什么怕的。再说都还没打呢,你就哭上了啊!”我这刚要接上回答,结果给掌柜的“捷足先登”了。

“我现在还是小男生,不是什么汉什么夫。我就是害怕。”小家伙哽咽程度有所下降,似乎在为自己争取点什么的意思。

“那你也是男的啊,怕这个,丢咱们男人的脸啊。”掌柜的讲话似乎忘记了将心比心,声音分贝明显上去了。

我坐在这俩爷们儿中间,很想插话,可是掌柜的眼神将我那尚未组织成型的话语给扼杀在萌芽之中。行吧,给足大爷们儿面子,干着急地配合。

“所以我才和妈妈说啊,不要和你说,你太凶了。哼。”小爷们儿是顶风直上啊,这会功夫哽咽是早已不知去处,和他老子对答了起来,俨然一副硬碰硬的节奏。

作为中间人的我知道,此时不介入更待何时?为了避免下一刻的“轩然大波”,我顾不得掌柜的眼神暗示大招了,“咳咳”,轮到“本宫”上线了。

“小梓同学,你在怕啥呢?打针确实让人不舒服,但是你想想,病毒可不可怕呢。。。。。。”一大箩筐的话像瓢泼大雨一样倾泻着,给自己的感觉都像是《大话西游》里面的唐长老上身。

小爷们儿忽闪忽闪的眼睛,看上去听得好像很卖力,时而看着他老子,时而又看着我。大爷们儿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表情浮夸。总而言之,似乎都被我折服了。

“妈妈,”小爷们儿打断了“唐长老”的念念叨叨,一脸天真无邪,稚嫩地说:“我现在要是2岁就好了。”

嘿,居然没有说害怕打针了,看来是被我这个妈妈牌“唐长老”给点化了吧,我很得意地给掌柜的一个意味深长得不得了的眼神:咋样,你媳妇儿还是有点指导员的潜质吧。

当然他也回应我一个只可我意味无须他言传的眼神:效果待定。

“说说看为什么呢?”我回过眼眸问小爷们儿。

“因为2岁就可以不用打针了。”说完一脸的乖乖。

我被回答得无言以对,刚才的“一大箩筐”就是这效果?

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噗”地一声,掌柜的居然笑到一口汤喷了出来,不知道是嘴大还是汤多,居然殃及了四分之三的桌面,嘴角还隐约残留着一丝紫菜。

剧情发展得有点出乎意料,看着大爷们儿这现场直播的喷汤场面,我娘儿俩是笑到抱在了一起。小爷们儿还冲着掌柜的摆了个鬼脸,学着《猴子警长探案记》里弗莱熊的声音说:“我的爸爸呦!”

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触不及防和难以预料,但是有你俩儿在身边,我感觉我充满了前进和面对的力量~

不想打针的搞笑说说伤感2

本文由Ainee妈咪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小的时候,我们最怕的就是打针,要是妈妈带着自己去医院,那可是又哭又闹的啊,这样的情形,父母拿我们是一点招都没有。

最近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视频,随之视频中的宝宝也因此而走红网络。

有一天,女儿感冒了,小王带着女儿来医院打针。虽然在来之前,小王已经和女儿商量好了,只要女儿不哭不闹的就会给她买布娃娃。

但是小王还是害怕女儿打针的时候会控制不了情绪,所以自己就让女儿坐在她身上,希望自己能够给女儿足够的安全感。

果然女儿真的做到了,坐在护士面前不哭不闹的,显得十分的镇定,直到女儿将手腕伸出去的那一刻,女儿依旧表现的十分明显。

直到护士拿出了针头准备要打的时候,小王的女儿终于不淡定的说话了。

阿姨,你一会儿轻点打哦,我还小有些怕疼。”小王的女儿看着护士,然后用细嫩的声音对护士说。

护士冲着她点了点头,并且还冲小王的女儿笑了笑,心想这个小孩子有点可爱。当护士再一次准备打的时候,又听到小王的女儿说了一句话。

阿姨,你是我见过长的最漂亮的人,一会儿打完针可不可以一起拍个照片呀?”小王的女儿直勾勾的看着护士,夸人的样子简直是萌呆了。

被宝宝这么一夸,护士差一点笑喷,这大概是自己遇到的最会说话的宝宝啦!

看到护士阿姨这样的开心,小王的女儿又重复了一遍:“阿姨你少整点啊!只要血够了就行,别太浪费了!

护士阿姨连忙点头,看的出来,虽然宝宝一副镇定自然的样子,但是还是很害怕打针的。

原来宝宝像个话痨似的,是不想打针。但是想到要是听话打针的话,妈妈就给自己买布娃娃,也就只好用这样的办法去分散护士的注意力,这样自己还能够拖一拖时间呢。

视频上传的网上网友们也纷纷表示这个宝宝太可爱了

奥利奥小姐姐:天哪,这个宝宝的求生欲也太强了吧!

不吃肉的宝宝:这是谁家的宝宝,怎么可以这么可爱,看了我都想生一个女儿了。

柠檬酸奶:为了不打针,宝宝也是用尽了浑身解数,情商也是很高的哈。

夜晚的星空:这个宝宝也太会说话了,萌萌哒还聪明,好喜欢啊!

宝宝怕打针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1. 可以选择一些对孩子有安抚性的玩具带着

小孩子害怕打针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医院我们总能够遇到打针时哭闹的孩子。这个时候做父母的是又心疼又没有任何的办法。

其实为了避免孩子在打针的哭闹,家长可以给孩子带一些有安抚性的玩具。比如小汽车、布娃娃、奥特曼等玩具,尽量是挑选宝宝平时最喜欢的玩具。

这样在打针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在玩玩具的时候,趁宝宝不注意再打针,宝宝不仅不会哭,还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打完针了。

2.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其实孩子也不希望自己害怕打针,但是看到枕头的那一刻真的是打怵,由于害怕自然而然就抗拒这件事情。

孩子在面临着打针的时候,情绪是十分不稳定的,想到孩子打针如此的费劲,家长也很是头疼。

为了稳定孩子的情绪,其实家长可以在孩子打针的时候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可以给孩子讲小故事,或者让孩子说一下他在幼儿园交到了那些好朋友。

当孩子听的入迷的时候,自然是将打针的这件事情忘到了脑后,也把疼痛忘记了,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3. 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奖励

当然,在带孩子打针之前,我们也可以答应孩子如果打针的时候不哭不闹就给他一些小小的奖励。比如带他吃好吃的或者是买他自己的玩具等。

不过家长也需要知道,即便自己的孩子在打针的过程中哭了,我们也可以给他一些小小的奖励,并且告诉孩子他是最棒的宝宝。

要懂的宽容孩子,毕竟孩子怕打针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无论是物质上的奖励还是言语上的鼓励都是很重要的。

因为在这次被父母鼓励之后,孩子心中就会有一定的心里建设,在下一次打针的时候可能就会变的很勇敢。


我是Ainee妈咪,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2岁宝宝的妈妈,我们将会持续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儿母婴的经验和知识,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不想打针的搞笑说说伤感3

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摔倒受伤,给缝了好几针,妈妈让宝宝打破伤风。

妈:“一会乖乖打破伤风好不好? ”

儿:“什么叫破伤风?”

妈:“就是你皮破了,受伤了,不打针就会疯了,于是孩子同意了 !”


小明回到家,让爸爸给他买个新椅子。

爸爸:“为什么?你的椅子不是挺好的,一点都没坏。”

小明:“老师说我的成绩一直上不去,要学会换位思考。

我觉得是我的椅子有问题,坐上去老想睡觉。”

爸爸:“你可以往椅子上放一个钉子,一扎就睡不着,

还特别精神。想当年,锥刺股就是这道理。想学习好,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从自己家里的阳台能看见隔壁邻居家厨房的窗口。

傍晚时分,总能看见男生的身影在厨房忙活。

这时候,老婆总是对老公抱怨说道:“你看!你看!人家都是男人做饭!”

不过,在经过多日观察后,

老公告诉老婆道:“那家住着两个男生。”


同桌是老师的儿子,老师将他调来和我坐,

是为了让儿子跟我学,提高成绩。没想到,

过了一个月,老师把他儿子从我身边调走了,

而且调到后面两排去了。我纳闷,但没敢问老师。

老师等我毕业后才告诉我,他儿子不但没学好,

还让我的成绩下降了。所以,为了我的学习成绩,他将儿子调离了。


女老师:“我们班上有一调皮孩子,

经常请家长,但每次请的都不一样。”

丈夫:“他肯定是在外面雇的人。”

女老师:“我有一个想法!”

丈夫:“什么,说说看。”

女老师:“以后我天天让他请家长,

你就去学校门口等,看到他你就去问他要不要请家长。”

丈夫:“你真会做生意!”


当地球爆炸时,什么地方最安全?

PS:百分之97的人答不出来,剩下的百分之3的聪明人的答案是?

帅帅笨笨可爱的你关注吧,关注微博【内爆笑】

}

一天,朋友神秘兮兮地跟我说,“我好害怕,都说小孩眼睛干净,我怀疑女儿遇到了‘脏东西’!”我忙一问究竟。

朋友的女儿小布丁今年三岁半,刚刚上幼儿园不久,最近总是对着空气说话,有一次居然尖叫,说“妈妈,你坐在丫丫身上啦!”

我跟小布丁聊了聊,孩子绘声绘色地告诉我,丫丫是她的好朋友,是个喜欢哭鼻子的小女孩。无论她走到哪儿,丫丫都陪着她。

“丫丫在哪呢?我怎么看不见呀。”

“就在你旁边,她在对你笑呢。她说她喜欢你。”

我摸了摸小布丁的小脑袋,陪她一起搭起了乐高。小布丁自己搭一块,也在旁边搭一块,说是给丫丫搭的。朋友突然失控,大叫起来“哪有什么丫丫,根本没有人!”一边说一边把中间那一堆乐高拆了。小布丁一下子就大哭起来,怎么哄都哄不好。

等这场混乱过去,我悄悄地告诉朋友,小布丁不是撞见了脏东西,更不是脑子出了问题。她应该是只有了一个“想象中的好朋友”。

想象中的好朋友又叫“假想同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杰尔姆·辛格教授曾经做过调查,大概三分之二的七岁儿童都曾有过假想同伴。很多父母自己小时候也可能有过类似的幻想小伙伴,只是成年后遗忘了。

多数儿童自两三岁起就会产生“假想同伴”,有的孩子甚至1岁半时就有了“假想同伴”。

不仅学龄前儿童拥有“假想同伴”,研究人员发现,小学生、中学生也有假想朋友,甚至高中生有时候也承认自己有“假想同伴”。而大多数孩子成年后都会遗忘自己的“假想同伴”。

迪士尼儿童心理电影《头脑特工队》里,小主人公莱利就拥有一个童年的小伙伴“冰棒”,这个粉色的,棉花糖做的长鼻子大象是莱利幼年时幻想出来的“假想同伴”,在莱利12岁时,冰棒几乎已经被她遗忘了。

另外还有一本更加详细的关于“假想同伴”的绘本,是《儿童安全感与幸福力培养绘本》系列中的一本,叫做《我的秘密朋友》,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童书绘本作家凯特·克利斯的作品。其中对于孩子的假想同伴描述得非常详细。

小兔子最好的朋友叫“哈利”。小伙伴都叫他想象的哈利。翻遍全书,哈利的形象都没有出现过,可是他对小兔子来说,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从介质上区分,“假想同伴”有两种,一种是别人看不见的,完全由孩子自己想象出来的同伴形象;比方说《我的秘密朋友》中小兔子的朋友哈利以及《头脑特工队》中的冰棒。

另一种是现实中存在的,依托于客观实物的“假想同伴”,比方说有的小朋友会把玩偶,小毯子,甚至一盆花当做自己的朋友。著名的儿童读物《小公主》中萨拉父亲留给她的洋娃娃艾米丽就是一个典型的实物“假想同伴”。萨拉认为艾米丽能够了解自己的悲伤,聆听自己的故事。

如果按照孩子和“假想同伴”的互动模式来说,“假想同伴”又被分为三个类型:

知己:孩子倾诉心事的对象。

替罪羊:当孩子犯了错,承担替孩子背黑锅的角色。

许多家长一旦发现自己孩子喜欢自言自语,就会像我的朋友那样产生许多担心。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居然有了假想的小伙伴,一定是因为性格孤僻,不喜欢与真人交朋友。

还有的父母认为是因为孩子社交能力落后,交不到现实中的小伙伴,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自己“想”出一个小伙伴陪自己玩。甚至有父母发现孩子有“假想同伴”时,还会带孩子去求医。这都是对“假想同伴”极大的误解,“假想同伴”是一种儿童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非常普通的现象。

另一个对“假想同伴”的误解是父母认为这种“假想同伴”会令孩子分不清现实和幻想的区别,长此以往周围的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孩子。研究“假想同伴”的科学家发现,孩子对真实世界和假想出来的世界区分的分清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很明白在哪些人面前介绍自己的“假想同伴”是安全的。

在《我的秘密朋友》中,小兔子开始上学了,他让哈利跟自己坐在同一张椅子上,吃饭时也让哈利独自坐在教室,这样同学们就不会发现小兔子的“小秘密”啦!所以担心孩子分不清现实完全多余,有些孩子甚至只有在独处时,才会叫出自己的“假想同伴”。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俄勒冈大学心理系教授乔丽·泰勒就对假想同伴做了深入的研究。她通过有无假想伙伴的儿童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假想伙伴细节方面特征的独特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并通过认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三个维度,探讨“假想同伴”的影响。

认知方面:有“假想同伴”的儿童更有想象力。在游戏中,他们善于运用想象力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并在耐心等待的能力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同时,与“假想同伴”的交流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变得更抽象化和概括化,这无疑促进了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换句话说,有“假想同伴”的孩子说话,交流的机会更多。无论是直接跟“假想同伴”交流,还是试图把“假想同伴”介绍给旁人,都需要更多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人格方面:孩子在与“假想同伴”交流互动过程中,逐渐学会对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加以区分,而且孩子的自我意识会不断增强。拥有“假想同伴”的孩子在人格特质上还表现为拥有“利他”性,他们愿意尽可能地满足他人的内在需求和愿望。

也就是说有“假想同伴”的孩子会更多地为想象中的小伙伴考虑,去思考他可能会需要什么,并设法满足他。

社会性方面:能够与“假想同伴”平等互动的孩子往往具有更好的共情能力,他们会站在“假想同伴”的立场上思考对方的感受,这使得他们在社会技能上发展得更好,更容易被同伴接纳。

这一点在《我的秘密朋友》中表现得很明显,小兔子在家时,会为了哈利跟妈妈要额外的饮料和点心,但是到了学校,当同学过生日,大家一起吃蛋糕时,小兔子却说,哈利不想吃,他很“体贴”。这充分表明了小兔子很清楚如果他为别人看不见的哈利拿了额外的蛋糕,会让同学觉得不开心,这就是一种共情能力。

父母该如何对待孩子有“假想同伴”?

1、不能粗暴地对待孩子的假想同伴

无论你觉得孩子和空气对话有多么诡异,被孩子看不见的朋友弄得有多头晕脑胀,都不可以简单粗暴地训斥孩子,告诉他别再胡闹了,或者别再演戏了,那儿根本没有人。

这些话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要知道虽然是想象出来的朋友,但朋友就是朋友,想象出来的朋友和现实中的朋友对孩子的影响是一样的,可能想象中的朋友还要更加亲密一些。

2、学会和孩子的“假想同伴”和平相处

考虑到“假想同伴”对孩子心智发展的诸多益处。父母应该放下成见跟孩子的小伙伴和平相处。

如果孩子坚持要双份饮料和点心,妈妈可以告诉孩子,“我想你的朋友吃不下一整份甜点,你可以跟他分着吃。”而如果你不想为了孩子想象中的朋友多放一把椅子,也可以像兔妈妈一样,让小兔子和哈利坐在同一张椅子上。

当孩子非要做一件事,而拒绝和父母沟通时,也可以藉由劝说“假想同伴”来说服孩子。比如孩子坚决不肯理发,妈妈可以说:“我想你的朋友也一定喜欢你清爽的样子。”

当孩子的“假想同伴”要离去时,可以参考兔妈妈的做法。

小兔子说,哈利搬走了,有了自己的家。兔妈妈平静地回答:“如果哈利想来家里玩,我随时欢迎。”对待孩子“假想同伴”越宽松,孩子也会觉得人际交往是很轻松的事情。

3、假如孩子喜欢利用“假想同伴”做替罪羊,家长要学会对孩子想象出的小伙伴更加宽容。

有的孩子喜欢利用“假想同伴”做替罪羊,一旦做错事,就推到“假想同伴”的头上。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理解孩子这么做背后的心理原因——他一定是非常害怕被责怪。因此家长需要学会对孩子的假想同伴说“我原谅你了”。这样一来,孩子就会了解,做错事是可以被原谅的,下次他就不会用假想同伴来做替罪羊了。

比方说,孩子打碎了碗然后推到假想同伴的头上,他告诉妈妈,“碗被打碎了,我想是我的朋友做的。”此时妈妈要回答说,你的朋友一定很难过,他没有亲口告诉我,但是我很高兴你说了,让我们一起来把地板收拾干净吧。这样孩子就能了解到,做错事并不会被惩罚,而且说真话还会得到表扬,下次他就不会把责任推到遐想同伴头上了。

最后,再来谈谈假如没有“假想同伴”,要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假想同伴”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这么多帮助,一些父母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担心没有“假想同伴”的孩子在社交技巧上略逊一筹。

事实上,帮助孩子发展社交技巧,更快适应社会交往的方法除了拥有“假想同伴”,还有很多。比如:

1、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提升孩子社交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父母可以刻意教孩子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汇,比如:高兴、难过、懊恼、生气等;以及一些描述别人心理状态的词,比如“他觉得”,“他想”等等,当孩子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绪,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就能更好地融入社交环境中了。

2、跟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玩假装游戏,比如,过家家,给病人打针,模拟上班等游戏,游戏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社交能力。同时在玩假装游戏时,可以通过模拟复杂的社交环境,人为地制造社交冲突,让孩子有机会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

3、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

当孩子发生社交冲突的时候,父母应该在排解孩子不良情绪后,引导孩子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别人的感受。比方说,孩子抢走了小伙伴儿的玩具,之后被小伙伴推倒了,坐在地上哭泣。这时妈妈应该先把孩子安抚好,然后引导孩子想一想,如果换了是他最喜欢的玩具小汽车,被同学抢走了,他会不会很生气?

换位思考能力其实就是共情能力,能够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孩子,社交能力一定不会差。

总之,无论有没有假想同伴,父母都有办法引导孩子学会社交技巧。在此提醒各位爸爸妈妈,呵护孩子的假想同伴就是呵护孩子宝贵的童年。对于孩子来说,这段总是有朋友陪伴的日子,虽然可能会被遗忘,或沉入了潜意识里,但能给予孩子力量,教他们学会如何交到朋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半夜惊醒恐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