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pets3写作作和表示什么写?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C语言中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安装和使用。由于硬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涉及到硬件端口读写操作,使得用户直接和硬件打交道,在程序设计过程中要用到的数据(如硬件端口地址等)比较多,这就使程序员和计算机的硬件设备间缺少一种“缓冲”的作用,况且,用汇编语言来直接对硬件编程要方便得多。本文仅对软中断程序的编写作个介绍。
关键词:软中断、中断向量、中断向量表、TSR内存驻留、DOS重入、中断请求、段地址、偏移量、寄存器、BIOS、DOS、setvect ( )、getvect ( )、keep ( )、disable ( )、enable ( )、geninterrupt ( )、int86 ( )、interrupt
对于一般的C语言爱好者而言,就如何在C中使用中断例程这一问题应该已经非常熟悉,例如,我们可以通过int86 ( )函数调用13H号中断直接对磁盘物理扇区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INT86 ( )函数调用33H号中断在屏幕上显示鼠标光标等。其实,13H号也好,33H号也好,它们只不过就是一些函数,这些函数的参数通过CPU的寄存器传递。中断号也只不过是间接地指向函数体的起始内存单元,说它是间接的,也就是说,函数的起始段地址和偏移量是由中断号通过一种方法算得的(具体如何操作,下面会作解释)。如此一来,程序员不必要用太多的时间去写操作硬件的程序了,只要在自己的程序中设置好参数,再调用BIOS或DOS提供的中断服务程序就可以了,大大减小了程序开发难度,缩短了程序开发周期。那么中断既然是函数,就可以由用户任意的调用、由用户任意地编写。
计算机内存的前1024个字节(偏移量00000H到003FFH)保存着256个中断向量,每个中断向量占4个字节,前两个字节保存着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偏移量,后两个字节保存着中断程序的入口段地址,使用时,只要将它们分别调入寄存器IP及CS中,就可以转入中断服务程序实现中断调用。每当中断发生时,CPU将中断号乘以4,在中断向量表中得到该中断向量地址,进而获得IP及CS值,从而转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调用中断。这就是中断服务程序通过中断号调用的基本过程。在计算机启动的时候,BIOS将基本的中断填入中断向量表,当DOS得到系统控制权后,它又要将一些中断向量填入表中,还要修改一部分BIOS的中断向量。有一部分中断向量是系统为用户保留的,如60H到67H号中断,用户可以将自己的中断服务程序写入这些中断向量中。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自己更改和完善系统已有的中断向量。
在C语言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函数类型interrupt,专门用来定义中断服务程序,比如我们可以写如下的中断服务程序:
/*例1:中断服务程序*/
void interrupt int60()
puts("This is an example");
该中断的功能就是显示一个字符串,为什么不用printf ( )函数呢?这就牵涉到DOS的重入问题,后面将作一些介绍。
一个简单的中断服务程序写好了,如何把它的函数入口地址填写到中断向量表中,以便在产生中断的时候能转入中断服务程序去执行呢?这里要用到setvect ( )和getvect ( )函数。setvect ( )有两个参数:中断号和函数的入口地址,其功能是将指定的函数安装到指定的中断向量中,getvect ( )函数有一个参数:中断号,返回值是该中断的入口地址。在安装中断以前,最好用disable ( )函数关闭中断,以防止在安装过程中又产生新的中断而导致程序运行混乱,待安装完成后,再用enable ( )函数开放中断,使程序正常运行。现在我们可以把上面的例子再丰富一下:
/*例2: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安装和使用*/
#ifdef __cplusplus
#define __ARGU ...
#define __ARGU
void interrupt int60 (__ARGU) /*中断服务函数*/
puts("This is an example");
void install (void interrupt (*fadd)(__ARGU),int num) /*安装中断*/
disable(); /*关闭中断*/
setvect(num, fadd); /*设置中断*/
enable(); /*开放中断*/
void main()
install (int60,0x60);/*将int60函数安装到0x60中断*/
geninterrupt (0x60); /*人为产生0x60号中断*/
有一定经验的读者很容易得到该程序的执行结果:在屏幕上显示“This is an example!”。
编写、安装中断服务程序的方法就介绍这些。下面再浅谈一下内存驻留程序(TSR)的编写和使用。在C语言中,可以用keep ( )函数将程序驻留内存。这个函数有两个参数:status和size。size为驻留内存长度,可以用size=_SS+_SP/16-_psp得到,当然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并不是精确值。函数执行完以后,出口状态信息保存在status中。比如,对于上面的例子,将“geninterrupt (0x60);”改写成“keep(0,_SS+_SP/16-_psp);”后再执行程序,这一段程序就被驻留,此后在其它的任何软件或程序设计中,只要用到了60H号中断,就会在屏幕上显示“This is an example!”的字样。要恢复系统对60H号中断的定义,只能重新启动计算机。
像上面的例子其实还很不完善,它没有考虑DOS系统环境的状态、没有考虑程序是否已经驻留内存、没有考虑退出内存驻留等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还是很容易解决的:执行程序一开始就读取某一函数中断入口地址(如63H号中断)判断是否为空(NULL),如果为空就先将该地址置为非空再驻留内存,若为非空则表示已经驻留并退出程序。这一步判断非常重要,否则将会因为重复驻留占用过多内存空间而最后造成系统崩溃。至于其它两个问题,在此不多作说明,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一些有关书籍。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在DOS下使用热键(Hotkey)来调用内存驻留程序。比如将《希望汉字系统》自带的《希望词典》驻留内存后,在任意时刻按下Ctrl+F11键,就能激活程序,出现词典界面。微机的键盘中有一个微处理芯片,用来扫描和检测每个按键的按下和释放状态。大多数按键都有一个扫描码,告知CPU当前的状态,但一些特殊的键如PrintScreen、Ctrl+Break等不会产生扫描码,而直接产生中断。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将Ctrl+Break产生的中断号指向我们自己写好的程序入口地址,那么当按下Ctrl+Break后,系统就会调用我们自己的程序去执行,这实际上也就是修改了Ctrl+Break的中断向量。至于其它按键激活程序则可以利用9H号键盘中断捕获的扫描码来实现,在此不多作说明。例如,执行下面的程序后,退回DOS系统,在任意的时候按下Ctrl+Break后,屏幕的底色就会变成红色。
/*例3:中断服务程序编写、安装和使用,内存驻留*/
#ifdef __cplusplus
#define __ARGU ...
#define __ARGU
void interrupt newint(__ARGU); /*函数声明*/
void install (void interrupt (*fadd)(__ARGU), int num);
int main()
install (newint,0x1b); /*Ctrl+Break中断号:1BH*/
keep(0,_SS+(_SP/16)-_psp); /*驻留程序*/
void interrupt newint(__ARGU)
textbackground(4); /*设置屏幕底色为红色*/
clrscr(); /*清除屏幕*/
void install (void interrupt (*fadd)(__ARGU), int num)
disable();
setvect(num,fadd); /*设置中断*/
由于13H号中断是BIOS提供的磁盘中断服务程序,对于DOS下的应用程序,它们的存盘、读盘功能都是通过调用这一中断来实现的。有许多DOS下的病毒就喜欢修改13H号中断来破坏系统,例如,修改13H号中断服务程序,将其改成:
/*例4:病毒体程序伪代码*/
void interrupt new13(__ARGU)
if (病毒发作条件成熟)
修改入口参数指向病毒程序入口地址;
执行病毒代码;
调用原来的13H中断;
只要当任一软件(如EDIT.COM等)对磁盘有操作并且病毒发作条件成熟时,病毒就被激活。当然,这样做会导致可用内存空间减少,容易被用户发现。一些“聪明”的病毒又会去修改其它的中断向量,使得系统报告的内存大小和实际相符合。还有的病毒,当发现用户通过一些程序(如DEBUG.COM等)去跟踪它时,它会悄悄地溜掉,其基本原理仍然与修改中断有关。硬盘的0面0柱1扇区(Side 0 Cylinder 0 Sector 1)保存着重要的引导信息,一旦破坏,计算机将无法识别硬盘。我们可以写一个程序来防止任何软件(包括病毒)对这一扇区执行“写”操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写保护”的作用,它的基本原理就是修改13H号中断向量并常驻内存,监视着软件(包括病毒)对磁盘操作的每一个细节。读者请注意:本程序没有考虑内存驻留的退出,如果想恢复13H号中断,请重新启动计算机。
/*例5:主引导扇区保护,请用Turbo C 2.0编译,MBSP.C*/
#define STSIZE 8192
#define PSP_ENV_PSP 0x2c
#define PARA(x) ((FP_OFF(x)+15)&&4)
typedef struct {
unsigned bp,di,si,ds,es,dx,cx,bx,ax,ip,cs,
} INTERRUPT_PARAMETER;
void install (void interrupt (*faddress)(), int num);
void interrupt new13(INTERRUPT_PARAMETER p);
int main()
union REGS
struct SREGS
unsigned far *
char far *
printf("/n&& version 1.0/n/n");
if ((stack=malloc(STSIZE))==NULL)
printf ("Not enough Memory!/n");
if (getvect(0x62)!=NULL)
{printf("Already Installed!/n");exit(1);}
install(getvect(0x13),0x62);
install (new13,0x13);
pointer=MK_FP(_psp,PSP_ENV_PSP);
freemem(*pointer);
segread(&sregs);
mem=sregs.ds+PARA(stack)-_
setblock(_psp,mem);
keep (0,mem);
void install (void interrupt (*faddress)(), int num)
disable();
setvect(num,faddress);
void interrupt new13(INTERRUPT_PARAMETER p)
if(_AH==0x03&&_CH==0&&_CL==0x01&&_DH==0&&_DL==0x80)
geninterrupt (0x62);
disable();
说明:在使用本程序以前,请:①用杀毒软件对计算机引导扇区、内存和所有文件进行一次全面的扫描,确信计算机中没有任何病毒;②有计算机汇编语言基础的读者可以自己写一个新的引导程序,先将本程序驻留内存,再调用原来的引导程序,以便在病毒还没有取得系统控制权以前开启防护功能。
最后简要说明一下DOS系统重入问题。DOS是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如果程序在执行的过程中被打断,就有可能因为破坏了原来的程序运行环境而造成运行不正常,这是灾难性的。当中断产生后,CPU立即中止当前的程序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如果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又有对DOS中断的调用(如DOS的21H号中断)时,这样必定会重写环境全局变量(例如PSP程序段前缀就会被改成正在执行的中断程序的PSP),这样原来的环境被破坏,原来的程序也就无法正确执行。当中断调用完成并返回后,用户得到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所以在编写中断服务程序时应该避免DOS系统功能调用,在C语言的中断服务程序中不应该出现malloc ( )、printf ( )、sprintf ( )等函数。
参考文献:《C高级实用程序设计》王士元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3
没有更多推荐了,
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内容:
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小学六年级数学卒业温习计划[宝典]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小学六年级数学卒业温习计划[宝典]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每日写作,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办?
我的图书馆
每日写作,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办?
创作思路枯竭,是许多作家或文字工作者会面临的问题吧。想要开始“每日写作”,却不知道该写什么?写了一段时间,感觉把自己的灵魂都掏干了,不知道接下来该写什么?当你开始“每日写作”的旅程,肯定会遇到不知道写什么的困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谈谈自己的经验,欢迎大家补充,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留言分享哈。第一,先扫除心理上的障碍。1.放下心理包袱,享受写作的乐趣。有时候,我们赋予写作太多的其他的因素,比如,要写出一篇一气呵成的文章,要写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受读者喜欢的文章。有时候,我们迟迟不愿意动手,是因为内心对于做出“完美”事情的幻想,这个幻想导致我们不敢动手,觉得心里还没有把握,等等再开始行动吧。导致了一直拖延,或者对这件事本身失去兴趣。所以,我们需要卸下心理的包袱,大胆地行动起来。开始写作之前,就告诉自己:这篇文章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所以写成什么样都无所谓。2.不要害怕把白纸弄脏,放心大胆地涂鸦。先讲一段丘吉尔学画画的故事。有一段时间,在政治上受到打击的丘吉尔整日神情抑郁,全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来在家人的劝慰下,丘吉尔开始跟他的邻居学习油画。丘吉尔在政治舞台上是一个敢作敢为的政治家,可是对着那张干净整洁的画布,他半天都不敢下一笔,生怕出一点差错。那个女画家见了,索性将所有的颜料全倒到了画布上。丘吉尔一见那画布上已经满是颜料了,于是就拿起他的画笔开始在画布上任意涂抹起来,就这样丘吉尔画出了他的第一幅作品。虽然并不完美,但那毕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从此丘吉尔在画画上一发不可收,一边从政一边画画长达十余年,留下来很多风格迥异,思维大胆的油画。人会有完美主义情节,在还没有想好的时候,面对雪白的纸张会不敢下笔,怕写不好,不断修改笔记本,涂涂画画不好看。即使在word文档打字写作,面对一个空白的文档,也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或者想要一下子就写成一篇完美的作品。所以无论何时,坐在书桌前,哪怕就一点点想法,都可以先写下来,文章可以以后再慢慢修改,先写下来再说,涂涂改改也不要紧。勇敢地写下第一行或者敲下第一行字之后,会慢慢发现很快就能写满一页。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之后,我们再来讲讲实操方法。第二,短期见效的方法。1. &自由书写。这是非常管用的方法,无论什么时候,你不知道写什么,都可以用自由书写法。何为自由书写?自由书写就是不受任何限制得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自由书写可以把你潜意识的东西勾引出来。每次不知道写什么,就拿出白纸,写下,今天我想写的是……不要给自己限制,随意地写下去,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可以写,写着写着灵感会迸发。如果你是打字,就保持窗口干净,不要弹出QQ等干扰信息。当你写作的时候,最好把微信等聊天工具的通知关掉,聚精会神得写作,不要被打断思绪。今天早晨,我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我坐在书桌前,先开始自由书写,写自己最近不知道该写什么了,可能的因素有哪些。然后,想到写作的主题“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办?”开始写了之后,就洋洋洒洒,写得很畅快。我花了30分钟,写了1900字,写完了自己的碎碎念和这篇文章的初稿。2. &写作的过程不要去评判自己的文章。写作的过程不要去评价自己的文章,不要去管写得好不好。而且也不要立马去重读已经写下来的东西。因为如果立马评判自己的作品,很容易失去写作的动力和信心。隔一段时间再去阅读自己写下的文字更容易做到每日写作。3. &尽可能得多写,保持每天有一定的写作量。豆瓣红人@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在十点读书会分享了她下班后,坚持了7年写作。她下了班之后,每天都要求自己写2000字。不管有没有灵感,都要写。当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4.&切换领域写作。坚持了一段时间,写作开始疲乏,怎么办?一直写一个主题是会容易疲乏,而且写作素材会越来越少。可以换着领域,写不同领域的主题。这样,自己的视野也会比较开阔,而且写作也可以保持长久的新鲜感。当然,也需要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保证一定的输入,才能更好得输出。前面的方法可以短期内解决不知道该写什么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持续的素材还是会面临这个问题。第三,长期有效的方法。1. &随时记录灵感。灵感稍纵即逝,如果不去记录,就会消失,所以,一旦有想法,有灵感,可以立马先写下来。我想大家的智能手机里都有一些类似“记录本”功能的APP吧,比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平时要做个有心人,随时记录灵感和写作素材。我用印象笔记记录零碎的灵感,无论想到什么,先记下来,清晨写作的时候可以作为主题。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走路时的天马行空,看电视的感想等等都可以写下来。独处的时候灵感更多了,我的很多写作主题都是在上下班走路的时候想到的。2. &保持输入。这个输入,包括阅读书籍,学习,参与活动等。以我自己的经验为例,我在6月份知道了蒋勋的生活美学,很喜欢他的文章,看完了《品味四讲》和《生活十讲》。蒋勋的书和文章带个我很多灵感,我写了好几篇生活美学的文章,写完《生活十讲》的10篇读后感。7月份参加古典老师的《6堂职场发展必修课》,每次上完课,第二天早晨就写感悟,总共写了6篇。学了新的知识,通过写下来,吸收新知识。现在在学习《论语》,每天会写学习心得。我知道自己写的学习心得不够权威,解读得也不够深刻,我觉得没有关系,我每天发布“每日论语”系列的文章只是引子,对于《论语》每个人,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当你自己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时候,写作的素材也会源源不断得出现。3. &重新看待这个世界,去观察你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生活久了,会对周围的环境熟视无睹,好像身边都没有新鲜事了。如果我们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保持好奇心,睁大眼睛,充满兴趣地打量这个世界,我们会看到一个不一样得世界。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做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描述了从下班到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写的时候发现,真的挺有趣的。这方面我自己也还比较弱,以后可以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描述。《成为作家》书中作者在写如何保持原创性的源泉时,也是推荐这个做法。以下文字摘自《成为作家》一书。真正的天才始终都能保持盎然的兴趣和生动的记忆,就像一个敏感的孩子看到不断扩展的新世界一样。再次体验纯真的眼神。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让你自己返回到五岁孩子时的状态,睁大眼睛,充满兴趣地打量这个世界。就锻炼你的反应能力而言,你读过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的工作场所和走在一个没有去过的大街上一样有收获,或者收获更大。试着脱离常规的新奇的眼光看看你的家、家人、朋友、学校或办公室。真正的天才拥有永不枯竭的源泉,这就是一个原因。他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能为他所用。第四,总结生活中的细节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只要你用心观察和记录。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世间万物皆可成为写作素材。陆游逝世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首诗:汝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是指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其实,“工夫在诗外”对各行各业都是适用的,对于写作尤其适用。所以,如果想要保持“每日写作”的习惯,工夫就在诗外了,要努力让写作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创作思路枯竭,是许多作家或文字工作者会面临的问题吧。想要开始“每日写作”,却不知道该写什么?写了一段时间,感觉把自己的灵魂都掏干了,不知道接下来该写什么?当你开始“每日写作”的旅程,肯定会遇到不知道写什么的困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谈谈自己的经验,欢迎大家补充,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留言分享哈。第一,先扫除心理上的障碍。1.放下心理包袱,享受写作的乐趣。有时候,我们赋予写作太多的其他的因素,比如,要写出一篇一气呵成的文章,要写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受读者喜欢的文章。有时候,我们迟迟不愿意动手,是因为内心对于做出“完美”事情的幻想,这个幻想导致我们不敢动手,觉得心里还没有把握,等等再开始行动吧。导致了一直拖延,或者对这件事本身失去兴趣。所以,我们需要卸下心理的包袱,大胆地行动起来。开始写作之前,就告诉自己:这篇文章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所以写成什么样都无所谓。2.不要害怕把白纸弄脏,放心大胆地涂鸦。先讲一段丘吉尔学画画的故事。有一段时间,在政治上受到打击的丘吉尔整日神情抑郁,全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来在家人的劝慰下,丘吉尔开始跟他的邻居学习油画。丘吉尔在政治舞台上是一个敢作敢为的政治家,可是对着那张干净整洁的画布,他半天都不敢下一笔,生怕出一点差错。那个女画家见了,索性将所有的颜料全倒到了画布上。丘吉尔一见那画布上已经满是颜料了,于是就拿起他的画笔开始在画布上任意涂抹起来,就这样丘吉尔画出了他的第一幅作品。虽然并不完美,但那毕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从此丘吉尔在画画上一发不可收,一边从政一边画画长达十余年,留下来很多风格迥异,思维大胆的油画。人会有完美主义情节,在还没有想好的时候,面对雪白的纸张会不敢下笔,怕写不好,不断修改笔记本,涂涂画画不好看。即使在word文档打字写作,面对一个空白的文档,也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或者想要一下子就写成一篇完美的作品。所以无论何时,坐在书桌前,哪怕就一点点想法,都可以先写下来,文章可以以后再慢慢修改,先写下来再说,涂涂改改也不要紧。勇敢地写下第一行或者敲下第一行字之后,会慢慢发现很快就能写满一页。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之后,我们再来讲讲实操方法。第二,短期见效的方法。1. &自由书写。这是非常管用的方法,无论什么时候,你不知道写什么,都可以用自由书写法。何为自由书写?自由书写就是不受任何限制得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自由书写可以把你潜意识的东西勾引出来。每次不知道写什么,就拿出白纸,写下,今天我想写的是……不要给自己限制,随意地写下去,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可以写,写着写着灵感会迸发。如果你是打字,就保持窗口干净,不要弹出QQ等干扰信息。当你写作的时候,最好把微信等聊天工具的通知关掉,聚精会神得写作,不要被打断思绪。今天早晨,我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我坐在书桌前,先开始自由书写,写自己最近不知道该写什么了,可能的因素有哪些。然后,想到写作的主题“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办?”开始写了之后,就洋洋洒洒,写得很畅快。我花了30分钟,写了1900字,写完了自己的碎碎念和这篇文章的初稿。2. &写作的过程不要去评判自己的文章。写作的过程不要去评价自己的文章,不要去管写得好不好。而且也不要立马去重读已经写下来的东西。因为如果立马评判自己的作品,很容易失去写作的动力和信心。隔一段时间再去阅读自己写下的文字更容易做到每日写作。3. &尽可能得多写,保持每天有一定的写作量。豆瓣红人@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在十点读书会分享了她下班后,坚持了7年写作。她下了班之后,每天都要求自己写2000字。不管有没有灵感,都要写。当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4.&切换领域写作。坚持了一段时间,写作开始疲乏,怎么办?一直写一个主题是会容易疲乏,而且写作素材会越来越少。可以换着领域,写不同领域的主题。这样,自己的视野也会比较开阔,而且写作也可以保持长久的新鲜感。当然,也需要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保证一定的输入,才能更好得输出。前面的方法可以短期内解决不知道该写什么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持续的素材还是会面临这个问题。第三,长期有效的方法。1. &随时记录灵感。灵感稍纵即逝,如果不去记录,就会消失,所以,一旦有想法,有灵感,可以立马先写下来。我想大家的智能手机里都有一些类似“记录本”功能的APP吧,比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平时要做个有心人,随时记录灵感和写作素材。我用印象笔记记录零碎的灵感,无论想到什么,先记下来,清晨写作的时候可以作为主题。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走路时的天马行空,看电视的感想等等都可以写下来。独处的时候灵感更多了,我的很多写作主题都是在上下班走路的时候想到的。2. &保持输入。这个输入,包括阅读书籍,学习,参与活动等。以我自己的经验为例,我在6月份知道了蒋勋的生活美学,很喜欢他的文章,看完了《品味四讲》和《生活十讲》。蒋勋的书和文章带个我很多灵感,我写了好几篇生活美学的文章,写完《生活十讲》的10篇读后感。7月份参加古典老师的《6堂职场发展必修课》,每次上完课,第二天早晨就写感悟,总共写了6篇。学了新的知识,通过写下来,吸收新知识。现在在学习《论语》,每天会写学习心得。我知道自己写的学习心得不够权威,解读得也不够深刻,我觉得没有关系,我每天发布“每日论语”系列的文章只是引子,对于《论语》每个人,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当你自己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时候,写作的素材也会源源不断得出现。3. &重新看待这个世界,去观察你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生活久了,会对周围的环境熟视无睹,好像身边都没有新鲜事了。如果我们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保持好奇心,睁大眼睛,充满兴趣地打量这个世界,我们会看到一个不一样得世界。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做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描述了从下班到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写的时候发现,真的挺有趣的。这方面我自己也还比较弱,以后可以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描述。《成为作家》书中作者在写如何保持原创性的源泉时,也是推荐这个做法。以下文字摘自《成为作家》一书。真正的天才始终都能保持盎然的兴趣和生动的记忆,就像一个敏感的孩子看到不断扩展的新世界一样。再次体验纯真的眼神。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让你自己返回到五岁孩子时的状态,睁大眼睛,充满兴趣地打量这个世界。就锻炼你的反应能力而言,你读过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的工作场所和走在一个没有去过的大街上一样有收获,或者收获更大。试着脱离常规的新奇的眼光看看你的家、家人、朋友、学校或办公室。真正的天才拥有永不枯竭的源泉,这就是一个原因。他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能为他所用。第四,总结生活中的细节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只要你用心观察和记录。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世间万物皆可成为写作素材。陆游逝世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首诗:汝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是指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其实,“工夫在诗外”对各行各业都是适用的,对于写作尤其适用。所以,如果想要保持“每日写作”的习惯,工夫就在诗外了,要努力让写作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创作思路枯竭,是许多作家或文字工作者会面临的问题吧。想要开始“每日写作”,却不知道该写什么?写了一段时间,感觉把自己的灵魂都掏干了,不知道接下来该写什么?当你开始“每日写作”的旅程,肯定会遇到不知道写什么的困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谈谈自己的经验,欢迎大家补充,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留言分享哈。第一,先扫除心理上的障碍。1.放下心理包袱,享受写作的乐趣。有时候,我们赋予写作太多的其他的因素,比如,要写出一篇一气呵成的文章,要写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受读者喜欢的文章。有时候,我们迟迟不愿意动手,是因为内心对于做出“完美”事情的幻想,这个幻想导致我们不敢动手,觉得心里还没有把握,等等再开始行动吧。导致了一直拖延,或者对这件事本身失去兴趣。所以,我们需要卸下心理的包袱,大胆地行动起来。开始写作之前,就告诉自己:这篇文章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所以写成什么样都无所谓。2.不要害怕把白纸弄脏,放心大胆地涂鸦。先讲一段丘吉尔学画画的故事。有一段时间,在政治上受到打击的丘吉尔整日神情抑郁,全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来在家人的劝慰下,丘吉尔开始跟他的邻居学习油画。丘吉尔在政治舞台上是一个敢作敢为的政治家,可是对着那张干净整洁的画布,他半天都不敢下一笔,生怕出一点差错。那个女画家见了,索性将所有的颜料全倒到了画布上。丘吉尔一见那画布上已经满是颜料了,于是就拿起他的画笔开始在画布上任意涂抹起来,就这样丘吉尔画出了他的第一幅作品。虽然并不完美,但那毕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从此丘吉尔在画画上一发不可收,一边从政一边画画长达十余年,留下来很多风格迥异,思维大胆的油画。人会有完美主义情节,在还没有想好的时候,面对雪白的纸张会不敢下笔,怕写不好,不断修改笔记本,涂涂画画不好看。即使在word文档打字写作,面对一个空白的文档,也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或者想要一下子就写成一篇完美的作品。所以无论何时,坐在书桌前,哪怕就一点点想法,都可以先写下来,文章可以以后再慢慢修改,先写下来再说,涂涂改改也不要紧。勇敢地写下第一行或者敲下第一行字之后,会慢慢发现很快就能写满一页。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之后,我们再来讲讲实操方法。第二,短期见效的方法。1. &自由书写。这是非常管用的方法,无论什么时候,你不知道写什么,都可以用自由书写法。何为自由书写?自由书写就是不受任何限制得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自由书写可以把你潜意识的东西勾引出来。每次不知道写什么,就拿出白纸,写下,今天我想写的是……不要给自己限制,随意地写下去,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可以写,写着写着灵感会迸发。如果你是打字,就保持窗口干净,不要弹出QQ等干扰信息。当你写作的时候,最好把微信等聊天工具的通知关掉,聚精会神得写作,不要被打断思绪。今天早晨,我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我坐在书桌前,先开始自由书写,写自己最近不知道该写什么了,可能的因素有哪些。然后,想到写作的主题“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办?”开始写了之后,就洋洋洒洒,写得很畅快。我花了30分钟,写了1900字,写完了自己的碎碎念和这篇文章的初稿。2. &写作的过程不要去评判自己的文章。写作的过程不要去评价自己的文章,不要去管写得好不好。而且也不要立马去重读已经写下来的东西。因为如果立马评判自己的作品,很容易失去写作的动力和信心。隔一段时间再去阅读自己写下的文字更容易做到每日写作。3. &尽可能得多写,保持每天有一定的写作量。豆瓣红人@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在十点读书会分享了她下班后,坚持了7年写作。她下了班之后,每天都要求自己写2000字。不管有没有灵感,都要写。当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4.&切换领域写作。坚持了一段时间,写作开始疲乏,怎么办?一直写一个主题是会容易疲乏,而且写作素材会越来越少。可以换着领域,写不同领域的主题。这样,自己的视野也会比较开阔,而且写作也可以保持长久的新鲜感。当然,也需要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保证一定的输入,才能更好得输出。前面的方法可以短期内解决不知道该写什么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持续的素材还是会面临这个问题。第三,长期有效的方法。1. &随时记录灵感。灵感稍纵即逝,如果不去记录,就会消失,所以,一旦有想法,有灵感,可以立马先写下来。我想大家的智能手机里都有一些类似“记录本”功能的APP吧,比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平时要做个有心人,随时记录灵感和写作素材。我用印象笔记记录零碎的灵感,无论想到什么,先记下来,清晨写作的时候可以作为主题。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走路时的天马行空,看电视的感想等等都可以写下来。独处的时候灵感更多了,我的很多写作主题都是在上下班走路的时候想到的。2. &保持输入。这个输入,包括阅读书籍,学习,参与活动等。以我自己的经验为例,我在6月份知道了蒋勋的生活美学,很喜欢他的文章,看完了《品味四讲》和《生活十讲》。蒋勋的书和文章带个我很多灵感,我写了好几篇生活美学的文章,写完《生活十讲》的10篇读后感。7月份参加古典老师的《6堂职场发展必修课》,每次上完课,第二天早晨就写感悟,总共写了6篇。学了新的知识,通过写下来,吸收新知识。现在在学习《论语》,每天会写学习心得。我知道自己写的学习心得不够权威,解读得也不够深刻,我觉得没有关系,我每天发布“每日论语”系列的文章只是引子,对于《论语》每个人,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当你自己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时候,写作的素材也会源源不断得出现。3. &重新看待这个世界,去观察你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生活久了,会对周围的环境熟视无睹,好像身边都没有新鲜事了。如果我们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保持好奇心,睁大眼睛,充满兴趣地打量这个世界,我们会看到一个不一样得世界。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做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描述了从下班到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写的时候发现,真的挺有趣的。这方面我自己也还比较弱,以后可以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描述。《成为作家》书中作者在写如何保持原创性的源泉时,也是推荐这个做法。以下文字摘自《成为作家》一书。真正的天才始终都能保持盎然的兴趣和生动的记忆,就像一个敏感的孩子看到不断扩展的新世界一样。再次体验纯真的眼神。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让你自己返回到五岁孩子时的状态,睁大眼睛,充满兴趣地打量这个世界。就锻炼你的反应能力而言,你读过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的工作场所和走在一个没有去过的大街上一样有收获,或者收获更大。试着脱离常规的新奇的眼光看看你的家、家人、朋友、学校或办公室。真正的天才拥有永不枯竭的源泉,这就是一个原因。他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能为他所用。第四,总结生活中的细节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只要你用心观察和记录。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世间万物皆可成为写作素材。陆游逝世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首诗:汝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是指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其实,“工夫在诗外”对各行各业都是适用的,对于写作尤其适用。所以,如果想要保持“每日写作”的习惯,工夫就在诗外了,要努力让写作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创作思路枯竭,是许多作家或文字工作者会面临的问题吧。想要开始“每日写作”,却不知道该写什么?写了一段时间,感觉把自己的灵魂都掏干了,不知道接下来该写什么?当你开始“每日写作”的旅程,肯定会遇到不知道写什么的困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谈谈自己的经验,欢迎大家补充,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留言分享哈。第一,先扫除心理上的障碍。1.放下心理包袱,享受写作的乐趣。有时候,我们赋予写作太多的其他的因素,比如,要写出一篇一气呵成的文章,要写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受读者喜欢的文章。有时候,我们迟迟不愿意动手,是因为内心对于做出“完美”事情的幻想,这个幻想导致我们不敢动手,觉得心里还没有把握,等等再开始行动吧。导致了一直拖延,或者对这件事本身失去兴趣。所以,我们需要卸下心理的包袱,大胆地行动起来。开始写作之前,就告诉自己:这篇文章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所以写成什么样都无所谓。2.不要害怕把白纸弄脏,放心大胆地涂鸦。先讲一段丘吉尔学画画的故事。有一段时间,在政治上受到打击的丘吉尔整日神情抑郁,全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来在家人的劝慰下,丘吉尔开始跟他的邻居学习油画。丘吉尔在政治舞台上是一个敢作敢为的政治家,可是对着那张干净整洁的画布,他半天都不敢下一笔,生怕出一点差错。那个女画家见了,索性将所有的颜料全倒到了画布上。丘吉尔一见那画布上已经满是颜料了,于是就拿起他的画笔开始在画布上任意涂抹起来,就这样丘吉尔画出了他的第一幅作品。虽然并不完美,但那毕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从此丘吉尔在画画上一发不可收,一边从政一边画画长达十余年,留下来很多风格迥异,思维大胆的油画。人会有完美主义情节,在还没有想好的时候,面对雪白的纸张会不敢下笔,怕写不好,不断修改笔记本,涂涂画画不好看。即使在word文档打字写作,面对一个空白的文档,也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或者想要一下子就写成一篇完美的作品。所以无论何时,坐在书桌前,哪怕就一点点想法,都可以先写下来,文章可以以后再慢慢修改,先写下来再说,涂涂改改也不要紧。勇敢地写下第一行或者敲下第一行字之后,会慢慢发现很快就能写满一页。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之后,我们再来讲讲实操方法。第二,短期见效的方法。1. &自由书写。这是非常管用的方法,无论什么时候,你不知道写什么,都可以用自由书写法。何为自由书写?自由书写就是不受任何限制得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自由书写可以把你潜意识的东西勾引出来。每次不知道写什么,就拿出白纸,写下,今天我想写的是……不要给自己限制,随意地写下去,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可以写,写着写着灵感会迸发。如果你是打字,就保持窗口干净,不要弹出QQ等干扰信息。当你写作的时候,最好把微信等聊天工具的通知关掉,聚精会神得写作,不要被打断思绪。今天早晨,我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我坐在书桌前,先开始自由书写,写自己最近不知道该写什么了,可能的因素有哪些。然后,想到写作的主题“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办?”开始写了之后,就洋洋洒洒,写得很畅快。我花了30分钟,写了1900字,写完了自己的碎碎念和这篇文章的初稿。2. &写作的过程不要去评判自己的文章。写作的过程不要去评价自己的文章,不要去管写得好不好。而且也不要立马去重读已经写下来的东西。因为如果立马评判自己的作品,很容易失去写作的动力和信心。隔一段时间再去阅读自己写下的文字更容易做到每日写作。3. &尽可能得多写,保持每天有一定的写作量。豆瓣红人@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在十点读书会分享了她下班后,坚持了7年写作。她下了班之后,每天都要求自己写2000字。不管有没有灵感,都要写。当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4.&切换领域写作。坚持了一段时间,写作开始疲乏,怎么办?一直写一个主题是会容易疲乏,而且写作素材会越来越少。可以换着领域,写不同领域的主题。这样,自己的视野也会比较开阔,而且写作也可以保持长久的新鲜感。当然,也需要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保证一定的输入,才能更好得输出。前面的方法可以短期内解决不知道该写什么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持续的素材还是会面临这个问题。第三,长期有效的方法。1. &随时记录灵感。灵感稍纵即逝,如果不去记录,就会消失,所以,一旦有想法,有灵感,可以立马先写下来。我想大家的智能手机里都有一些类似“记录本”功能的APP吧,比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平时要做个有心人,随时记录灵感和写作素材。我用印象笔记记录零碎的灵感,无论想到什么,先记下来,清晨写作的时候可以作为主题。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走路时的天马行空,看电视的感想等等都可以写下来。独处的时候灵感更多了,我的很多写作主题都是在上下班走路的时候想到的。2. &保持输入。这个输入,包括阅读书籍,学习,参与活动等。以我自己的经验为例,我在6月份知道了蒋勋的生活美学,很喜欢他的文章,看完了《品味四讲》和《生活十讲》。蒋勋的书和文章带个我很多灵感,我写了好几篇生活美学的文章,写完《生活十讲》的10篇读后感。7月份参加古典老师的《6堂职场发展必修课》,每次上完课,第二天早晨就写感悟,总共写了6篇。学了新的知识,通过写下来,吸收新知识。现在在学习《论语》,每天会写学习心得。我知道自己写的学习心得不够权威,解读得也不够深刻,我觉得没有关系,我每天发布“每日论语”系列的文章只是引子,对于《论语》每个人,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当你自己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时候,写作的素材也会源源不断得出现。3. &重新看待这个世界,去观察你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生活久了,会对周围的环境熟视无睹,好像身边都没有新鲜事了。如果我们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保持好奇心,睁大眼睛,充满兴趣地打量这个世界,我们会看到一个不一样得世界。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做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描述了从下班到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写的时候发现,真的挺有趣的。这方面我自己也还比较弱,以后可以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描述。《成为作家》书中作者在写如何保持原创性的源泉时,也是推荐这个做法。以下文字摘自《成为作家》一书。真正的天才始终都能保持盎然的兴趣和生动的记忆,就像一个敏感的孩子看到不断扩展的新世界一样。再次体验纯真的眼神。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让你自己返回到五岁孩子时的状态,睁大眼睛,充满兴趣地打量这个世界。就锻炼你的反应能力而言,你读过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的工作场所和走在一个没有去过的大街上一样有收获,或者收获更大。试着脱离常规的新奇的眼光看看你的家、家人、朋友、学校或办公室。真正的天才拥有永不枯竭的源泉,这就是一个原因。他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能为他所用。第四,总结生活中的细节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只要你用心观察和记录。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世间万物皆可成为写作素材。陆游逝世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首诗:汝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是指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其实,“工夫在诗外”对各行各业都是适用的,对于写作尤其适用。所以,如果想要保持“每日写作”的习惯,工夫就在诗外了,要努力让写作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馆藏&12924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po3综合写作范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