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实验室制氨气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式,急求,谢谢

当前位置:
>>>分氨气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其用途广泛。(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
分氨气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其用途广泛。(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工业上氨气可以由氢气和氮气合成。&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②简述一种检查氨气是否泄露可采用的化学方法:&&&&&&&&&&&&&&&&&&&&&&&&&。(3)下表是当反应器中按n(N2):n(H2)=1:3投料后,在200℃、400℃、600℃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①曲线a对应的温度是&&&&&&&。②关于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A. 及时分离出NH3可以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B. 加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且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C. 上图中M、N、Q点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是K(M)=" K(Q)" &K(N)③ M点对应的H2转化率是&&&&&&&&&&&&&&。(4)工业制硫酸的尾气中含较多的SO2,为防止污染空气,回收利用SO2,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法处理尾气。① 当氨水中所含氨的物质的量为3 mol ,吸收标准状况下44.8 L SO2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② (NH4)2SO3显碱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③ NH4HSO3显酸性。用氨水吸收SO2,当吸收液显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填字母)。a.c(NH4+) = 2c(SO32-) + c(HSO3-)&&&b.c(NH4+)& c(SO32-)& c(H+)= c(OH-)c.c(NH4+)+ c(H+)= c(SO32-)+c(HSO3-)+c(OH-)(5)氨气是一种富氢燃料,可以直接用于燃料电池,下图是供氨水式燃料电池工作原理:①氨气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最好选择&&&&&&(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②空气在进入电池装置前需要通过过滤器除去的气体是&&&&&&&&&&&&&&&&。③氨气燃料电池的反应是氨气与氧气生成一种常见的无毒气体和水,该电池的电极总反应是&&&&&&&&&&&&&&&&&&&&&&&&&,正极的电极反应方是&&&&&&&&&&&&&&&&&&&&&&&&&&。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1)2NH4Cl +Ca(OH)2△2NH3↑+CaCl2 +2H2O& (1分)(2)①N2(g) +3H2(g)&2NH3(g)&&&H= -93.36 kJ/mol (1分)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容器,观察试纸是否变蓝,如果变蓝说明有氨气泄露。(或蘸取浓盐酸接近容器,观察是否有白烟生成,如果有白烟生成说明管道泄露。) (1分)(3)① 200℃(1分)&&&& ② AC(1分)&&& ③ 75%(1分)(4)① (NH4)2SO3和NH4HSO3(1分)② NH4+ + H2ONH3·H2O + H+&&&SO32-+H2OHSO3-+ OH-,SO32-水解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使溶液中c(OH-) & c(H+),溶液呈碱性。(1分)③ a& b(2分)(5)①碱性(1分& ②CO2(1分) ③ 4NH3+ 3O2= 2N2 + 6H2O (1分)&3O2 + 12e-+ 6H2O = 12OH-(1分)或& O2 + 4e-+ 2H2O = 4OH-试题分析:(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 +Ca(OH)2△2NH3↑+CaCl2 +2H2O。(2)①该反应的△H="945" kJ/mol+3×(436 kJ/mol)-6×(-391.06 kJ/mol)=-93.36 kJ/mol。②检查氨气是否泄露有: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容器,观察试纸是否变蓝,如果变蓝说明有氨气泄露。(或蘸取浓盐酸接近容器,观察是否有白烟生成,如果有白烟生成说明管道泄露。(3)①曲线a的NH3的物质的量分数最大,而合成氨为放热反应,故对应的温度最低,是200℃。②A.及时分离出NH3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B. 加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破坏破坏,不能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C.合成氨为体积缩小的反应,压强越高平衡常数K越大,故K(M)=" K(Q)" &K(N)。③N2(g) +3H2(g)&2NH3(g)1&&& 3&&&&&&&&&&& 0变化:1x& 3x&&&&&&&&&&& 2xM点对应&=60%,H2转化率75%。(4)① 当氨水中所含氨的物质的量为3 mol ,吸收标准状况下44.8 L即2molSO2时,溶液中的溶质含NH与S的个数比为3:2,故是1:1的(NH4)2SO3和NH4HSO3。② (NH4)2SO3显碱性,是SO水解的缘故。③ NH4HSO3显酸性。用氨水吸收SO2,当吸收液显中性时, a.因为c(NH4+)+ c(H+)= 2c(SO32-) + c(HSO3-)+ c(OH-),中性得出c(NH4+) = 2c(SO32-)+ c(HSO3-);b.NH为盐直接电离的离子,SO是HSO电离的离子,即c(NH4+)& c(SO32-);c.由电荷守恒:c(NH4+)+ c(H+)="2" c(SO32-)+c(HSO3-)+c(OH-)(5)③氨气燃料电池的反应是氨气与氧气生成一种常见的无毒气体是N2和水,即4NH3+ 3O2= 2N2 + 6H2O,正极的电极反应方是O2 + 4e-+ 2H2O = 4OH-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分氨气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其用途广泛。(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主要考查你对&&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原电池原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原电池原理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根据形成原电池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根据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可通过组成原电池判断金属活动性。 (2)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纯锌与稀H2SO4反应速率较慢,当加入CuSO4溶液以后,反应速率加快,因为Zn+Cu2+=Cu+Zn2+析出的Cu与Zn接触,在稀H2SO4中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3)根据原电池原理可以判断电池的正负极、电解质溶液、判断溶液pH的变化 (4)根据原电池原理可以保护金属不被腐蚀 (5)判断金属腐蚀程度的快慢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根据原电池原理可知,在原电池反应过程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作负极,而活动性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若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将A和B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A极溶解,而B 极上有气体放出,说明在原电池工作过程中,A被氧化成阳离子而失去电子作负极,B作正极,则金属A的金属活动性比B强。 2.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因为形成原电池后,产生电位差,使电子的运动速率加快,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如Zn与稀H2SO4反应制氧气时,可向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3.用于金属的防护要保护一个铁制闸门,可用导线将其与一锌块相连,使锌作原电池的负极,铁制闸门作正极。 4.设计制作化学电源设计原电池时要紧扣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首先要将已知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两个半反应: (2)然后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特点,结合两个半反应找出正、负极材料(一般负极就是失电子的物质,正极用比负极活泼性差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及电解质溶液: ①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或者能与电极产物发生反应。但如果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中间连接盐桥),左右两个容器中的电解质溶液应选择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如在铜一锌一硫酸铜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金属锌浸泡在含有 Zn2+“的电解质溶液中,而正极铜浸泡在含有Cu2+的溶液中. ②电极材料的选择在原电池中,选择较活泼的金属或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或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一般,原电池的负极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容易失去电子,因此负极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材料(也可以是还原性较强的非金属材料如H2、CH4等)。 (3)举例根据以下反应设计原电池: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一般能与较活泼金属自发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3)形成闭合回路。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盐桥中的盐溶液是电解质溶液(通常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能使两烧杯中的溶液连成一个通路。通过盐桥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维持两个半电池的电中性,以使原电池连续工作。盐桥将氧化还原反应的两个半反应隔开进行,能提高原电池的工作效率,减缓电流衰减。原电池: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1)装置图:(2)原理图:3.实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构成前提: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电极反应:负极:失去电子;氧化反应;流出电子正极:得到电子;氧化反应;流入电子6.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方法: ①由组成原电池的两级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③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两级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⑤X极增重或减重:X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X极(正极)放电,反之,X极质量减少,说明X极金属溶解,X极为负极。 ⑥X极有气泡冒出:发生可析出氢气的反应,说明X极为正极。 ⑦X极负极pH变化: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发生反应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X极附近的pH增大,说明X极为正极。&原电池中的电荷流动:
在外电路(电解质溶液以外),电子(负电荷)由负极经导线(包括电流表和其他用电器)流向正极,使负极呈正电性趋势、正极呈负电性趋势。在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带正电荷)向正极移动,阴离子 (带负电荷)向负极移动。这样形成了电荷持续定向流动,电性趋向平衡的闭合电路。
发现相似题
与“分氨气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其用途广泛。(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45685338540393171352617391728353426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NH4Cl(固态) + Ca(OH)2(固态)=加热=2NH3↑+ CaCl2 + 2H2O
实验室制取氨气是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实验室制氨气 一氧化碳分别是什么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实验室制氨气 一氧化碳分别是什么
实验室制氨气 一氧化碳分别是什么
  实验室制氨气 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加热)=CaCl2+2NH3(气体)+2H2O  实验室制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HCOOH===(浓硫酸)==CO(气体)+H2O
实验室制氨气一般用铵盐如氯化铵与碱石灰混合加热产生;实验室制CO用甲酸和浓硫酸混合加热产生。
实验室制取氨气是加热氨水溶液,收集的氨气。
有化学式么
nh3.h2o===nh3+h2o氨气要加箭头符号,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字母要大写。氧气的实验室制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A.实验室制氨气B.测定
练习题及答案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A.实验室制氨气B.测定盐酸浓度C.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D.石油的分馏
所属题型:单选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A.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故A正确;B.氢氧化钠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故B错误;C.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所用仪器为蒸发皿,坩埚用来灼烧固体的,故C错误;D.分馏需要用蒸馏烧瓶且需要温度计和冷却水,故D错误.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化学试题“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A.实验室制氨气B.测定”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化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定义:指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的差异而将组分分离的传质过程。将液体沸腾产生的蒸气导入冷凝管,使之冷却凝结成液体的一种蒸发、冷凝的过程。蒸馏是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混合物的一种重要的操作技术,尤其是对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即,蒸馏条件:1.液体是混合物。2.各组分沸点不同。
1.通过蒸馏操作,可以直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而吸收和萃取还需要如其它组分。
2.蒸馏分离应用较广泛,历史悠久。
3.能耗大,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相或液相。
1.按方式分: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馏、特殊精馏
2.按操作压强分:常压、加压、减压
3.按混合物中组分:双组分蒸馏、多组分蒸馏
4.按操作方式分:间歇蒸馏、连续蒸馏
蒸馏烧瓶(带支管的),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支口锥形瓶,橡胶塞。
蒸馏化学口诀
隔网加热冷管倾,上缘下缘两相平。
需加碎瓷防暴沸,热气冷水逆向行。
瓶中液限掌握好,先撤酒灯水再停。
①隔网加热冷管倾:&冷管&指冷凝管。意思是说加热蒸馏烧瓶时要隔石棉网(防止蒸馏烧瓶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在安装冷凝管时要向下倾斜。
②上缘下缘两相平:意思是说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瓶支管接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③热气冷水逆向行:意思是说冷却水要由下向上不断流动,与热的蒸气的流动的方向相反。
④瓶中液限掌握好:意思是说一定要掌握好蒸馏烧瓶中液体的限量,最多不超过蒸馏烧瓶球体容积的2/3,最低不能少于1/3。
⑤先撤酒灯水再停:意思是说蒸馏结束时,应先停火再停冷却水。
蒸馏操作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一般应用于下列几方面:
(1)分离液体混合物,仅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有较大的差别时才能达到较有效的分离;
(2)测定纯化合物的沸点;
(3)提纯,通过蒸馏含有少量杂质的物质,提高其纯度;
(4)回收溶剂,或蒸出部分溶剂以浓缩溶液。
加料:将待蒸馏液通过玻璃漏斗小心倒入蒸馏瓶中,要注意不使液体从支管流出。加入几粒助沸物,安好温度计,温度计应安装在通向冷凝管的侧口部位。再一次检查仪器的各部分连接是否紧密和妥善。
加热:用水冷凝管时,先由冷凝管下口缓缓通入冷水,自上口流出引至水槽中,然后开始加热。加热时可以看见蒸馏瓶中的液体逐渐沸腾,蒸气逐渐上升。温度计的读数也略有上升。当蒸气的顶端到达温度计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就急剧上升。这时应适当调小煤气灯的火焰或降低加热电炉或电热套的电压,使加热速度略为减慢,蒸气顶端停留在原处,使瓶颈上部和温度计受热,让水银球上液滴和蒸气温度达到平衡。然后再稍稍加大火焰,进行蒸馏。控制加热温度,调节蒸馏速度,通常以每秒1~2滴为宜。在整个蒸馏过程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此时的温度即为液体与蒸气平衡时的温度,温度计的读数就是液体(馏出物)的沸点。蒸馏时加热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则会在蒸馏瓶的颈部造成过热现象,使一部分液体的蒸气直接受到火焰的热量,这样由温度计读得的沸点就会偏高;另一方面,蒸馏也不能进行得太慢,否则由于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被馏出液蒸气充分浸润使温度计上所读得的沸点偏低或不规范。
观察沸点及收集馏液:进行蒸馏前,至少要准备两个接受瓶。因为在达到预期物质的沸点之前,带有沸点较低的液体先蒸出。这部分馏液称为&前馏分&或&馏头&。前馏分蒸完,温度趋于稳定后,蒸出的就是较纯的物质,这时应更换一个洁净干燥的接受瓶接受,记下这部分液体开始馏出时和最后一滴时温度计的读数,即是该馏分的沸程(沸点范围)。一般液体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高沸点杂质,在所需要的馏分蒸出后,若再继续升高加热温度,温度计的读数会显著升高,若维持原来的加热温度,就不会再有馏液蒸出,温度会突然下降。这时就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含量极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馏瓶破裂及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蒸馏完毕,应先停止加热,然后停止通水,拆下仪器。拆除仪器的顺序和装配的顺序相反,先取下接受器,然后拆下尾接管、冷凝管、蒸馏头和蒸馏瓶等。
操作时要注意
(1)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在蒸馏操作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好加热温度。如果采用加热浴,加热浴的温度应当比蒸馏液体的沸点高出若干度,否则难以将被蒸馏物蒸馏出来。加热浴温度比蒸馏液体沸点高出的越多,蒸馏速度越快。但是,加热浴的温度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蒸馏瓶和冷凝器上部的蒸气压超过大气压,有可能产生事故,特别是在蒸馏低沸点物质时尤其需注意。一般地,加热浴的温度不能比蒸馏物质的沸点高出30℃。整个蒸馏过程要随时添加浴液,以保持浴液液面超过瓶中的液面至少一公分。
(2) 蒸馏高沸点物质时,由于易被冷凝,往往蒸气未到达蒸馏烧瓶的侧管处即已经被冷凝而滴回蒸馏瓶中。因此,应选用短颈蒸馏瓶或者采取其它保温措施等,保证蒸馏顺利进行。
(3) 蒸馏之前,必须了解被蒸馏的物质及其杂质的沸点和饱和蒸气压,以决定何时(即在什么温度时)收集馏分。
(4)蒸馏烧瓶应当采用圆底烧瓶。沸点在40-150℃的液体可采用150℃以上的液体,或沸点虽在150℃以下,对热不稳常压的简单蒸馏。对于沸点在定、易热分解的液体,可以采用减压蒸馏和水蒸汽蒸馏。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A.实验室制氨气B.测定”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