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逻辑学是什么 陈波明显并非无用的"是什么判断

简单的逻辑学_全文阅读_1-米花在线书库
简单的逻辑学_1
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 都要学一点。 ―毛泽东越不凡越平凡 作者说:如果读者因为这本小书而对逻辑学有更多了 解,我将非常欣慰。 译者说:这是本小书,读它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 读者说:它确实不厚,只有130页。 它太小了,小到几乎令人不屑一顾。欲弃之,却犹 疑,那句耳熟能详之语更徘徊于脑际,挥散不去:“大隐隐 于市。” 古装片中,真正武功盖世之人,总是隐身于闹市,其 貌不扬,扮相朴实,与普通老百姓别无二致。不到万不得 已,绝不显山露水;只在危机时刻,他们才转身一变,成 为英姿讽爽、所向无敌的英雄,救万民于水火。 这本书,虽不至如此神奇,但会不会也有此“隐市” 上网仔细搜索,心一惊,它居然: 曾位列台湾诚品网络书店英文畅销书榜第一名。 编辑手记 争稳居亚马逊书店总持两万多位,对于略显专业的小 书而言,实属不易。 書国外媒体好评如潮,读者留言无数。 春我国香港中文大学更将其收录为40本英文经典著 作之一。 參出版三年,仍位于哈佛大学校内书店的醒目位置。 一本看似平凡的小书,身后竟有如此多之赞誉。为什 么? 翻开本书,会发现:前面小部分对于基本原理的介绍 略显枯燥,但这是跨入逻辑之门的必备知识,不可避免 〈它就如大侠们“伪装”的朴实扮相〕。随着内容往后的不 断推进,我很快就进人了那个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妙趣丨 横生的思维交锋,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让我沉醉其中,‘ 欲罢不能。想起曾对它的忽视,只能慨叹:
越不凡,越平凡 一切为了您的阅读价值 常常阅读我们图书的读者一定都记忆犹新,2008年前出版的图书 中,都放置了一篇题为“一切为了您的阅读体验”的文章,文中所谈, 如今都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也得到了出版业内同行的追随。 在我们2008版的新书以及重印书中,读者会看到这篇“一切为了您 的阅读价值”;而对于我们图书的新读者,我们特别在整本书的最后几 页,放置了 “一切为了您的阅读体验”的精编版。今后,我们将在每年推出崭新的针对读者阅读生活的不同设计和思考。 ‘您知道自己为阅读付出的最大成本是什么吗? 丨您是否常常在阅读过一本书藉后,才发现不是自己要看的那 本? ‘您是否常常发现书架上很多书籍都是一时冲动买下,直到现 在一字未读? “您是否常常感慨书籍的价格太贵,两百多页的书,值三十多元钱 吗? 阅读的最大成本 读者在选购图书的时候,往往把成本支出的焦点放在书价上,其实 不然。时间才是读者付出的最大阅读成本: 阅读的时间成本二选择图书所花费的时间―阅读图书所花费的时间 十误读图书所浪费的时间 选择合适的图书类别 目前市场上的图书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 1.引进图书:弓I进图书来源于国外的出版公司,多为从其他语种翻译 成中文而出版,反映国际发展现状,但与中国的实小类: 教科书:这类书理论性较强,体系完整, 但多为学科的基础知识,适合初入门的、需要系 统了解一门学问的读者。 专业书:这类书理论性、专业性均较强, 關 “一 需要读者拥有比较深厚的专业背景,阅读的目的 是加深对一门学问的理解和认识。 大众书:这类书理论性、专业性均不强, 但普及性较强,贴近现实,实用可操作,适合一门学问的普通爱好者或实际操作者。1本土图书:本土图书来源于中国的作者,反映中国的发展现状, 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较强,但国际视野和领先性与引进版相比较弱,这其 中包括两小类,可通过封面的作者署名来辨别: 3〕“著”作:这类图书大多为作者亲笔写就, 请读者认真阅读“作者简介”,并上网查询、验 证其真实程度,一旦发现优秀的适合自己的作 者,可以在今后的阅读生活中,多加留意。系统 的了解几位优秀作者的作品,是非常有益的。 …“编著”图书:这类图书汇编了大量图书中的内容,拼凑的痕迹 较明显,建议读者仔细分辨,谨慎购买。 女阅读的收益 阅读图书最大的收益,来自于获取知识后,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 活,获得品质的改善和提升,由此,油然而生一种无限的满足感。 推荐序 孙路弘 著名行为学家 畅销书《用脑拿订单》作者 注意素质,学点逻辑 “70后”成为社会工作场所的主流时,还没有太多 的逻辑问题。然而随着“80后”逐渐成为工作大军的 主力,该问题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几乎所有的失误都与 逻辑有关。尤其是在电视、网络普及以后,大众的逻辑 能力更是直线下降。 让我们先看一篇评论文章: 我们虽然舍得泼洒金钱,穿上了一身外国名牌的衣 服,涂抹上一脸外国名牌的化妆品,开上了外国名牌的 汽车,也住上了貌似外国风格与风情的房子,但我们的 消费心理实在还远不够成熟。 文章开篇已经明确地得出了一个结论。按照逻辑要 求,文章接下来应提供相关的事实依据。且看文章后面 的内容: 简单的逻辑学 哈根达斯是美国的一种冰激凌,它前些年登陆中 国,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成为一种高档食品,口味与品 位都颇具小资情调,成为都市时尚潮流的一种象征。记 得前几年在北京曾经有这样的顺口溜流行:登长城、逛 燕莎、吃哈根达斯冰激凌。在北京有哈根达斯专卖店, 在一些大的外国牌号的超市里,都为哈根达斯设立了专 售的冰拒,一个最小盒哈根达斯也要30多元,相比国 产几元一盒的冰激凌,价格实在不菲。 我去过一次美国,在那里的超市里,看到也有卖哈 根达斯的,但没有这样的显贵,也没有我们这里特殊的 待遇。美国人告诉我,哈根达斯在美国只是一种普通的 冰激凌,比它有名气、口味好、价钱责的有很多。在超 市里,它们和其他的冰激凌放在一起,价格比有的冰激 凌还要便宜,如果赶上促销,5美元可以买两大盒,而 在我们这里,这样一大盒起码要卖百元上下。即使数学 功课再不好,也可以算得出其差价的比最少要在五六倍 之多。 其实,认真分析便会发现,仅仅依据以上两段文 字,在逻辑上根本无法得出作者在开篇中所下的结论。 按照基本的逻辑知识,要论证“我们的消费心理还远不 够成熟”,需要:1先明确消费心理是什么;表现 的行为现象是什么;推荐序注意素质,学点逻辑 成熟的表现是什么样子;I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量化 区别。有了这5点及其具体的说明,才可以得出合乎逻 辑的结论。否则,如果都是作者个人观点的论述,没有 统一的、有说服力的衡量标准,则是完全不合逻辑的幼 稚表达。 当我们发现一个人表达有问题,连自己要什么都不 清楚,即便清楚也讲不明白时,我们常说要“注意素 质”;面对街头到处的打闹、喇叭声、插队以及种种违 反社会规则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高呼“注意素质”。 那么,素质又是什么? 素质是一种基本教养,是一种社会公认的行为表 现;素质是懂得基本的礼貌,别人讲话时,要保持倾 听,然后再发言;素质是尊重基本的社会常识,以及人 类文明公认的核心逻辑基础。所有与素质有关的恶劣、 低俗和浅薄,其本质原因都与逻辑有关,是缺乏逻辑的 基本知识,缺乏运用逻辑的基本能力,缺乏逻辑的思维 方式。 缺乏逻辑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流行病症:逻辑紊乱症 候群。该症状已蔓延至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企业,包 括学校,这些原本应是特别强调逻辑的地方。在此思维 紊乱之际,《简单的逻辑学》就如一场及时雨,一本治 愈社会疾病的宝典,的确是应该人手一册。 简单的逻辑学 具体联系到我们的企业,其存在的逻辑问题也不容 忽视。 中国企业家不是一直心有隐忧,无法与世界500强 企业竞争吗?其实,这也与逻辑有关。中国企业在用 人、融资、管理、研发、营销、战略、战术等方面都严 重缺乏逻辑。比如,通过自己用钱运作的机构来给自己 颁发一个世界品牌大奖,然后便沾沾自喜且发自内心地 相信自己真的就可以与世界品牌比肩了。再比如,一两 次的市场成功,便自认为下一次原样重来仍可获得成 功。这难道不是严重的逻辑问题吗? 中国的各个组织不是一直在感慨软性管理实力不如 西方组织吗?其实,那只不过又是逻辑问题的基本体 现。管理讲究按照规律来进行组织、排序、命令、测 量、监督、评比和改进,一切都按逻辑次序进行,而不 是靠头脑发热、感性冲动和热血沸腾,也不是靠励志、 理想和信念就可以实现的。管理的基石是逻辑。 逻辑是人类文明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对于中国来 说,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最需要的就是逻辑知 识。中医正因揭示其逻辑因果关系比较复杂和抽象而难 以得到世界的认可。如果从事中医的人士熟练运用逻 辑,应该可以为人类的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比如刘力 红的《思考中医》就因将逻辑性基础知识应用于中医药 推荐序注窻素质,学点逻辑 方面而销售至十多万册。再比如《影响力》,作者西奥 迪尼将社会现象通过基础逻辑串联起来,就解释了人们 互相影响的基本规律。逻辑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加高效地 发展到工业文明。 全民注意素质,消除社会现象中的逻辑紊乱症候 群,就从这本《简单的逻辑学》开始吧。 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髙效地思考。它既是一门科 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逻辑学 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我们知道有些人非常聪明伶俐,但逻辑性却不是很 突出。他们有逻辑思考的潜能,也就是说,具备清晰高 效思考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显然还没有成为其日常生 活的习惯。造成这种状况可能是因为他们进行逻辑思考 的能力从来没有被系统地培训过,这是他们所受教育中 的缺陷。实际上,逻辑学是良好教育的真正支柱。虽然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逻辑学很少被提及,但不可否认 的是,它的确是一门有益于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 科,例如:语言学、科学、历史、数学等。 一些读者,尤其是那些第一次遇到严肃的逻辑学问 题的读者,可能会对大量的专业术语和频繁使用的象征 性符号反感。但是,人们没必要被这种第一印象吓倒。 我尽了最大努力将所要处理的技术问题通过尽可能简单 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虽然不可能尽善尽美〉。同时, 我也尽量避免落入简单化的陷阱。低能的逻辑将不再是 逻辑。另外,一些读者可能会误因书中过多强调了显而 易见的事实而将它弃之一边。在这本书中,我确实用了 很大篇幅强调一些简单的事实,而且是有意为之。在逻 辑学中,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被强调得最多的,因为我们 经常对之视而不见。我通常选择明确的而非隐含的事 实,并且对之花许多笔墨进行分析,这是因为我遵从历 史悠久的教学原则一一做尽量少的假设。 逻辑学,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宽广、深奥、精彩纷 呈的领域,如果本书的读者因为这本小书而对这个领域 有更多了解,我将非常欣慰。总之,我的目的很简单。 这本书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 书一如果它能对教学有所禆益,我也会非常高兴。我 的首要目标是写一本现实应用的指南,向那些初次接触 逻辑学的人介绍逻辑学的基本原理。《简单的逻輯学》 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理论要联系实际。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日常实践,在叙述中,有些地方 我采取了不是那么委婉的方式。很多时候,我更像一个 教练或是班主任,用教导的口吻告诉我的读者应该怎么 做。在本书中,我将逻辑学分为5个部分,就是书中的 5个章节,每一章都以前一章的知识为基础。第1章是 准备,介绍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思想框 架。接下来两章是逻辑学的核心,探讨如何建立正确的 逻辑思维。第2章阐述了贯穿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而 第3章的重点是论证一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第 4章探讨非逻辑思维的根源。最后一章,第5章围绕谬 误一一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展开论述。 最后,我要将我的敬意和感谢致给一本发人深省的 小书:《风格的要素》(…妒&沙),作者是威 廉,斯塔克和怀特。这本书是我写《简单的逻辑学》的 灵感来源。我不奢望可以达到如斯塔克和怀特那般高山 仰止的成就,只希望这本书可以在某些方面帮助读者建 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就像《风格的要素》在写作方面所 做的那样。我衷心地希望通过这本书,可以使读者意识 到逻辑学的重要性,使他们在合乎逻辑的思考中体会到 快乐和满足。
目录 01第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1.全神贯注力 1.确认事实 1观念与其对 I留意观念的本源力 5丨观念联系事实4 将观念付诸语言/10 1.有效沟51/11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15 义避免闪避式语言/17 1. /18 2. 5 。第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1.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力0 3丨万物终有其根源/31 4丨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力3 区分原因々5 定义术语力 7 1.直言命题/奶 普遍命题42 第3章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1.建立一个论证47 1.从全称到特称49 从特称到全称 毛断言/51 否定命题乃2 比较乃5 I.比较和论1/58 正确论证乃9 义条件论12/63 10.三段论广67 II.前提的真实性769 12.前提的相关性力0 13.事实命题,价值命题/71 14.论证结构 15.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776 16.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779 17.归纳论证 18.评定论证43 19.构造一个论证44 口第4章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1.怀疑论/91 1.逃避性不可知论力2 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巧3 4眼界狭窄巧4 情感和论2/95 推理的原因乂97 1.论证不是争吵巧8 真诚的局限性798 常识 799 第5章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1.否定前件/104 1-肯定后件/105 中项不周51/106 牟偷换概念/106 窃取论题/109 虚假假设/111 I.稻草人谬误/111 礼误用传歉112 义以暴易暴/113 10.民主谬误/114 II.对人不对事/114 12.压制理性/115 13.滥用专家意51/116 14.质的量似117 15.以出身论英臉118 16.止于分析/119 17.简化主义/120 18.分类错误/121 19.混淆视听/121 20以笑饰非/122 21.以泪掩过/123 21无力反驳不算证明/124 23两难陷讲/124 24,以先后论因&125 15.情感误导/126 16.功利误导/127 21.避免结论/127 28简化推理/128 后记/130 译后记/131 学习逻辑学首先意味着我们要对语言保持高度敏 感,并且掌握有效运用它们的技巧,因为逻辑和语言是 密不可分的。学习逻辑学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对身处其 中的世界保持正确的认识,因为逻辑来源于现实。最 后,学习逻辑学还意味着我们要深刻理解主观认识与客 观存在相互作用的方式,因为逻辑要反映现实。在本书 的第1章,我将着重讨论这些认识和观点是如何帮助我 们做好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的。 第 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1.全神贯注 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 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相似性使得我们忽略眼前的实际 情况,对应该关注的地方视而不见,草率做出结论。一 般情况下,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相似的情景只不过是 对曾经历过的事物的简单重复。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每个情景都有它的特 殊性,而我们必须对此特殊性保持敏感。 俗话说,观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这正说明注意 力是有价值的。注意力要求我们对所处的每个环境以 及组成环境的每个要素都做出敏捷主动的反应。全神 贯注与被动接受是不兼容的。不要对周边的事务漠然 处之,要用心去看,用心去听。学会关注细节,不因 简单的逻辑学
事小而疏忽。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1确认事实 事实是既成的,所以有其客观性,它独立于我们的 观念而存在。事实需要我们主动去认识,一旦我们忽略 它的存在,它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 物即存在的实体,如动物、蔬菜、矿藏等。例如,白宫 就可以看做事物的代表,而林肯被刺则可以看做事件的 代表。事物是比事件更基础的存在形式,因为事件是由 事物组成的,或者是由事物的表现形式组成的。白宫举 行国宴,首要条件是白宫和其他相关事物的存在,否则 这个事件就不会存在。要存在无形的事件,有形的事物 是其基础。 要确认事物的存在,你只需实地去考察。如果它真 实存在,就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是你可 以到达的,你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确认它的真实性。 以白宫为例,为了证明白宫并非只存在于你的想像之 中,你可以去华盛顿旅行,亲眼看看它,这是最直接也 最可靠的方法。不过你也可以通过间接方法证明,例 如,从值得信赖的人口中证实白宫确实存在于华盛顿特 第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区,或者,以照片为证也是个有效的方法。 但是,对于类似林肯被刺之类的事件,如何证明其 真实性呢?我们说这是一个事实,依据是什么?这个事 件年代久远,我们无法直接找到证人求证。显然,我们 自己不能证明其真实性,直接证据法已然失效。在这种 情况下,我们只能求助于一些可以作为间接证据的事 物。例如,官方记录(警局记录、死亡报告等〉、当时 的报纸、照片、回忆录、日记、国会档案等,所有这些 不同领域的权威资料只能用林肯被刺是事实来解释。在 这些史料的基础上,我们确认了此事件的真实性,由 此,我们确认了一个历史事件的存在。 事实可以被认为是客观的,也可以被认为是主观 的。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它们都存在于公众领域, 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所获得。主观事实是指由个人亲身 经历的、或间接通过别人的经历确认的事实。例如,头 痛就是一个主观事实,如果我经历过头痛,我就有第一 手资料证明其真实性。但是,如果是你而非我头痛,我 就只能间接地听你说你头痛的情形,来建立我对头痛的 概念。因此,主观事实的确认完全依赖于声称头痛者的 可靠性。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直接确认事实:如果某个事 物是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亲自投身 简单的逻辑学
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条件获得第一手资 料,我们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 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事物的真实性。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亲身经历的重要公共事件非常 有限。这就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必须依靠间 接证据。同间接求证一个事物真实性的方法一样,在利 用间接证据求证一个事件的真实与否时,我们必须投入 足够的注意力,因为认真审查证据来源的真实性及可靠 性是最重要的。 源于主观体验的主观事实,在通常条件下是自动呈 现的。但是,由于人脑中的自我错觉或理性化思维机 制,人们甚至可能无法确认关于他们自身的事实。 由于主观事实得以确认的基础是对其他当事人的完 全信任,所以你必须首先考虑对其他当事人完全信任的 可能性。 〔又观念与其对象 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最终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 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观念是对客观事 物的主观反映。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 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虽然我们对观念的控制力有限,但并非无能为力。 因此,我们在面对错误观念的时候也并非无计可施。我 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 与否。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脆弱,我 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只能通过观念来了解世界,但并不能因此就认 为我们只能把握观念。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最 终目的。观念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正确观念能 使此桥固若金汤。而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 法,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
欣赏自己的观念是人之天性,因为我们大脑所产生 的想法就像自己的孩子,但这种观念产生的根源只能是 其对象在外部世界的际遇。归根到底,观念能感知的来 源依旧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 与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它的 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如果我们认为观念是不依 靠客观事物的无根之花,就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它。理 解观念的关键点永远应该是它在外部世界的根源。 越是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会变得越不可 简单的逻辑学 靠。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客观与主观的联结纽带将 会断裂。到那时,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只是大脑的创造 品,而非世界本身的面貌,观念将与世界脱节。 当我们说“确认事实”的时候,并不是说把这个关 于现实的观念在大脑中确立起来。大脑中的观念,如我 们所知,是主观的范畴,而我们所关注并意欲确认的事 实,是客观的范畴。要确认事实,我们必须绕过观念直 观外部世界。如果我们成功地为观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 了对应物,那我们就确认了一个事实。例如,我的大脑 中有一个特定的观念,我称之为“猫”,其对应物是现 实存在的猫。但是,如果我的大脑中另有一个观念“牛 头马面”,它就没有对应的现实事物。类似牛头马面的 观念就是主观事实,因为它仅存在于我的大脑中。 〔〕5,观念联系事实 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客观存在的事 物;口)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 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以猫为例,首先要有 一只猫,然后才会确立关于猫的观念,随后才有“猫” 这个大家认可的词。所有一切都来源于猫的客观存在, 如果没有这个客观存在,就无所谓关于猫的观念和语 第 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言。我已经强调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事实都是清 晰明确的。我们这里又讲到,所有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都 有其特定的本源。现在,我们必须深入探讨,观念与客 观事物如何发生并非简单的联系;接着,我们将解决这 个问题:错误观念是怎样产生的。 有时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直接明了,就如我 们举例中的猫。我们称之为简单观念。符合我们大脑中 “猫”的定义的是一种特殊的毛茸茸的会喵喵叫的动物, 我们称之为猫。简单观念相对容易被验证,因为它所对 应的客观事物只有一个。比如我们提到的猫,它所包含 的意思是明确具体的。 与简单观念相对应,复杂观念指的是那些与客观事 物并非一一对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通常具 有多个来源。例如民主,它是明确具体的观念吗?至少 在潜意识上来说,是的,因为我们可以把它联系到客观 世界。但是民主的内涵有其丰富的来源:人物、事件、 宪法、立法行动、旧制度、新制度,等等。如果我要和 其他人讨论民主问题,为了避免因走人主观主义的歧路 而无法与别人沟通,我讨论的必然是现实中大家都明白 的事物;我必须不断地涉及现实中的种种事件,而这些 事件即是民主内涵的现实土壤。 我们如何解释那些错误观念的产生呢?错误观念即 简单的逻辑学 对客观事物做出偏离其本源的错误反映。没有任何观念 可以完全脱离客观世界,即便是最荒谬的想法。但是观 念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可以变得遥远而难以捉摸。错误观 念已经偏离了事物的本源,它或许不能提供客观事物的 真实情况,但却可以反映出产生错误观念的人的精神状 态。错误观念是我们在应该全神贯注时却麻痹大意的产 物,是我们对客观世界做出一相情愿的假设的结果,它 只能由我们自己负责。 () 6丨将观念语言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 最后出现语言。即使一个观念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 映了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应该用语言 表达出来。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畅顺 交流。然而,给观念找到合适的语言并不是一个自发 的过程,这一工作常常充满挑战性,我们不是都有词 不达意的经历吗? 我们如何确认自己找到了合适的语言?这个过程实 际上与我们确认某个观念是否清晰明确的过程一样,必 须寻其根源一客观事物。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清楚表 达我们的观念,仅仅是因为没有完全了解自己要表达什 第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么。所以,回头重新审视观念的外在来源,理清思路, 合适的表达将随之而来。 有时,语言和观念的结合是完美的。在这种情况 下,()语言和观念完全切合,它们都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 物,这种情况通常存在于简单观念中。例如我说:这座 纪念碑是由花岗岩砌成的。我这里所指的纪念碑确实是 由花岗岩砌成的。这种情况下,语言和观念完全统一。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复杂观念,虽然它比简单观念复杂 得多。为了保证所运用语言的精确性,必须回归语言的 本源一客观事物。 为了能准确地表情达意,我们的最终目的如下:语 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 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仅仅用语言表达相应的观念是不 够的,它还应该用来表达明晰正确的观念。或许我坚信 小人国的存在,对它有全面的想像。或许我可以用丰富 多彩的词语来表达那些想像,但它们只能揭示我的思想 状态,而不是现实的真实情况;它们揭示的只是主观事 实,而不是客观现实。 〔
有效沟通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我 简单的逻辑学 们可以通过回顾语言和观念之间的关系看得更清楚。尽 管专家们对这个观点颇有争议,但我们似乎还是可以对 一个只存在于大脑中的观念不賦予明确的词语。然而在 任何情况下,只要我们试图与别人就某个观念进行沟 通,语言就必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就如前文所述, 语言和观念的匹配度越高,沟通就越清晰有效。 语言和观念的匹配仅仅是沟通最基本的第一步。下 一步是为观念建立连贯的陈述。如果我对你说“猫”或 者“狗”,你的反应必然是静听下文。你一定想知道, “猫”或者“狗”怎么了?虽然你明白我说的词语的含 义,但是你不知道我说这些词语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我 仅仅是简单地说出了词语,但没有说任何相关的信息。 只有同时将相关的信息阐述出来,我们才可以做出积极 或消极的反应。注意,如果一个人只说了一个词“狗”, 对此我们无法做出真假判断。但是如果一个人说出某件 和狗相连的事情,比如,停车场里有只狗,我们就可对 此做出真假判断。在逻辑学中,陈述有其特定的含义, 它是语言上的特定表达方式,只针对可以做出真假判断 的命题。 词语被称为语言的基石,而逻辑的基石是命题。 因为只有在命题的层面上才涉及真假问题,而逻辑本 身就是发现真相并将其从谬误中分离出来的学问。在 第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命题易于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轻易分辨出真假。但 是,如果命题本身表达得含混晦涩,我们就会面临双 重问题。因为我们必须先找出命题本身的含义,然后 才能做出真假判断。由此可知,清晰有效的表达非常 重要。 思维混乱不可能带来有效沟通。如果一个人连自己 在想什么都不明白,又怎么能够清楚地表达给别人听? 然而,明确的观念也并不会自动地保证有效沟通。或许 我很清楚自己要说什么,但是很可能一张口就词不达 意,表述混乱。 以下是一些能够带来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 的意思 问题越复杂,这个原则越重要。有时,我们想当 然地认为听众和我们一样了解问题的背景信息,可以 牢牢把握所要讨论的问题,但实际上,可能很多听众 对这些信息根本一无所知。当我们拿不准的时候,最 好能清楚地讲明背景信息;唠唠叨叨总比挂一漏万强。 说完整的句子 逻辑中最常见的是说明句,说明句类似于命题。如 果我说“狗”、“海龟”、“7月下跌的股票价格”、“那 简单的石灰石正面”,你可能会猜测我在 试图把不同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但是你不知道它们是如 何产生联系的。这是因为我没有做出完整的陈述。我需 要用完整的句子,例如“那只狗攻击那只海龟”,“7月 下跌的股票价格使小王很丧气”,“那座印第安建筑风格 的石灰石正面被那帮流氓严重地损坏了”。 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 泰山在山东和山西之间,这是个基于客观事实的命 题,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但是如果我说泰山是 秀美的,这个命题就糅合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 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绝不能对主观命题的真假做出 随意的判断,就像我们刚才所做的那样。客观命题的真 假判断是没有争议的,但主观命题有。如果我想让某个 主观命题被大家接受,我就必须为它做论证。 避免使用双重否定 在西班牙语中,双重否定用来加强语句中的否定意 义。在英语中,双重否定相互抵消,句子表达的是肯定 的意思。有时候,这会带来困扰,因为语句表面上听起 来是否定但实际上是肯定。为了避免歧义,最好直接表 达本意,不要使用双重否定句。不要说,“这里不是不 欢迎她来”,直接说,“欢迎她来”。 第 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如果你是个物理学家,在一个学术会议上与其他物 理学家讨论测不准原理,你可以自由地运用你的专业术 语。但是,如果你是在向一群普通人解释这个原理,就 必须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方便大家理解。不要对着外行 人使用业内行话,沟通的关键是理解。最忌讳两件事: 一是对人讲话态度傲慢;二是故作高深,让人云里 雾里。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不了解听众的背景,你 就无法选择合适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因此,你所要做的 第一步,就是要对听众的组成及其背景做出准确的 判断。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模糊和多义是制约有效沟通的两个典型因素。英语 中的模糊(卯)来源于拉丁语中的“7.8”,意思是 恍惚;多义(3I111丨糾018)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拉丁语中的 一个动词明阳”,意思是徘徊。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并不明确表达这个或那个特定的观念,而是游走于不同 的观念之间。它们共同的缺点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无可争 议的内涵。 简单的逻辑学 ,1 一个词语的指代物不明确,它就是模糊的。我们不 知道这个词语到底指的是什么。看如下两个命题:“人 们不喜欢那样的音乐”和“他们说他将不参加连任的竞 选”。对第一个句子,大家的自然反应是:“什么样的 人?什么样的音乐?”第二个句子,大家也会问:“他们 是谁?”在此两例中,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我们都不 确定到底说的是什么。像这种情况,完整的表达应该是 这样的:“圣弗朗西斯科音乐学院毕业的人们不喜欢西 部民间音乐”和“人民党选举委员会的候选人宣布他将 不再参加竞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可以针对一些 明确的东西做出反应。 通常,一个词语的使用越普遍,它的含义就越模 糊。避免产生歧义的方法是让你所运用的词语尽可能有 针对性地反映出你的本意,以便读者或者听众不用费心 去猜测你所说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你想说的是摇椅、古 董椅、牙科医生专用椅或电椅等,在你谈到这些东西 时,不要笼统地称之为椅子,要用定语做限定。一般情 况下,听众可以根据你所讲事物的前后承接关系来判断 出你现在讲的是什么,但是如果你自己拿不准,就加上 特定的定语。 类似于“爱”、“民主”、“公平”、“善良”、“邪 恶”这类词语,它们本身的含义就是不明确的。不仅仅 第 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是因为它们没有确定的所指,更是因为它们的含义太广 泛了。因此,即使两个人用同一个词语(比如“爱”;), 其含义也可以是大相径庭的,甚至背道而驰。这就是为 什么在使用这类词语的时候,必须对其做出准确的理 解。在你试图说服别人某件事情是不公平的之前,你要 告诉他们你是如何定义不公平的。 多义词(在逻辑学上称为双关语〉,顾名思义,它 一般包含多重含义,且无法根据上下文判断出在所讲事 物中到底反映的是哪种含义。一条林间小径的路口树了 一块路牌,上面写着:熊向右。这句话就可以从两个方 面理解。比较可能的理解是,这是提醒旅行者不要向 左,要向右走。但是,假如设立此路牌的人恰好是相反 的意思,他是在提醒路人,在右边的路上有一只灰熊, 请大家不要向右走。护林人语言一时的不谨慎,很可能 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避免造成歧义的惟一方法就是, 尽可能清楚地表明本意,就像刚才的例子,应换成如下 说法:“向左走,不要向右走,那里有熊出没。” 〔久避免闪避式语言 尽量直抒胸臆,降低听众对你所要表达的意思产生 误解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在建议你要口无遮拦,一个简单的逻辑学 ,人应该可以将简练与优雅完美地结合起来。 语言中,委婉表达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小 心,不要使委婉的语言成为信息缺漏的根源。例如,设 想一个词语叫“终极方案”,用来掩盖一个罪恶的灭绝 人类的计划。闪避式语言不能直接地表达出演讲者或是 作者脑中的真实想法,它带来的危害是双重的。首先, 很明显的,它可以欺骗听众;其次,无形中,它将对其 使用者造成有害的影响,扭曲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受。 使用者塑造语言,同时语言也塑造使用者。如果持续使 用扭曲现实的语言,我们会逐渐相信自己编造出来的虚 假世界。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为了标新立异,青少年喜欢使用耸人听闻的语言。 但是,即便如此,如果它可以解开观念的困惑,使人们 看到真相,同样胜过闪避式语言。 〕 10.真相 所有的逻辑推理,所有的论证,目的只有一个:找 出某个事物的真相。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在有些情 况下,真相是难以捉摸的。但不探寻真相更荒谬,因为 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 而不可及的想法同样荒谬,因为它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 第 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力,使之看来毫无理性,毫无意义,使真相沦落为 妄想。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 相。其中,本体真相更为基础。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 关乎存在的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如果它 确实是,则必然存在于某处。桌上有一盏灯,这是本体 真相,因为它确实是在那里,而不是幻象。本体真相的 对立面是虚假的幻象。 逻辑真相,如你猜测的那样,是逻辑学家直接关注 的真相的形式。逻辑真相仅仅是关乎命题的真理性。更 宽泛地说,它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 真相。让我们仔细考察一下逻辑真相的概念,后文将证 明它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回忆一下前文提到的命题的定义:一个可以做 出真假判断的语言表述。肯定一个命题就是判断它为 真,反之亦然。 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 真。例如一个命题说,一艘船泊在码头上。如果这里确 实有一艘船,确实有一个码头,而这艘船确实泊在码头 上,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一个真命题的作用,就是 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 物的真确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上例中,如果那 简单的逻辑学 个命题所说的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则命题就是假的。 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 人所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确 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是这里我们所 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如果我不能确认一个 命题的真假,比如说“狗在车库里”,那么仅仅在大脑 中反思狗啊、车库啊或者其他相关概念是无助于我解决 这个问题的,我得亲自到车库去看看。从这一点也可以 清楚地看出,为什么我们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决定命 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 相的基础之上的。 让我们来看看谎言。其实撒谎是一个心理问题而非 逻辑问题。当人们撒谎时,脑子里其实很清楚现实世界 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地欺瞒篡改。用符号 来表示就是说,你知道“八是8”,但你说出来的却是 “八不是8”。 逻辑真相,如我们所见,反映的是命题内容与客观 事实之间的关系。所以,对真相的本质的理解就顺理成 章地称之为符合论。另一理论融贯说,则从属于符 合论。 融贯说意指,如果一个命题与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 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相融贯〉,那它就是真的。以爱 第 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例,如果说某个关于物质世界的特殊 命题是真的,那是因为它与相对论是一致的。使这个命 题逻辑上正确的正是相对论本身,因为相对论被认为是 真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理论,它与真实的物 质世界是相符合的。我们可以看到,融贯说如果想成 立,必须依靠符合论,因为符合论更为基础。 我们应该注意到,依据融贯说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是 非常荒谬的,因为它所仰赖的基础并非客观世界中的现实 情况,而是某种理论或思想学说;而任何理论或者思想学 说都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已经过时,与现实世界并不 相符。
语言逻辑应该以事实逻辑为基础。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年任职〉令 第 3章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逻辑学可以被认为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或者一 项技能,它也完全可以被认为是这三者的综合体。逻辑 学必须有其自身的基本原理,用来规定它的范围,指引 它的方向。在本章中,我们主要探讨这些基本原理,但 侧重点将是其实际运用而非理论来源。我们的目的是让 你吸收理论的精华,把它变成你的第二本能,随时应用 到生活中,而无需刻意地去想理论。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逻辑是对思想的剖析。 约翰 ’洛克(扣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 1.基本原理任何科学都是由包含基本原理的知识组成的。任何 科学的基本原理都是这门科学赖以建立的最基础的事 实,在此基础上才能衍生出其他的各项活动。逻辑学, 作为一门科学,同样有它的基本原理。但是,逻辑学的 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基本原理不仅是关于逻辑学本身 的,而且和所有的科学都有关系。事实上,逻辑学的覆 盖范围更为广泛,这是因为它适用于人类理性的因果推 理,尽管有时人们并不运用逻辑来思考。也就是说,逻 辑学的基本原理和人类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逻辑学(人类理性)的基本原理有4个。在此,我 们最关心的是矛盾律,但是为了行文的方便,还是先来 看看其他3个原理吧。 简单的逻辑学 同一律 表述: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解释: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由不计其数的个 体所组成,并且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事物只 能是其本身,而不能是其他什么事物。苹果就是苹果, 不会是橙子,也不会是香蕉或者梨子。 排中律 表述: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 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解释:一个事物,它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 中间状态。桌上有一盏灯,这句话要么是真要么是假, 没有别的可能。我们或许要问:变化过程中的事物怎么 解释?介于是与不是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存在吗?答案 是:不。没有纯粹的变化,变化都是事物的变化。处于 变化中的事物仍然属于事物的范围。一盏仍处于制作过 程中的灯还不是灯,只是灯的组成部分已经存在了,灯 的“变成”依赖于这些存在的零件。从绝对意义上来 说,没有正在变成的事物,从无到有之间没有通道。莱 恩通过刻苦的练习,不断地向一个更成熟的音乐家迈 进。如果莱恩不存在,她就不能正向一个音乐家迈进。 关于人的存在,并没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变成”状态。 莱恩的变化中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她不是正在变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化成为莱恩,而是变化成为更成熟的音乐家莱恩。重申 一下,排中律的基本思想是:不存在中间状态。我们所 说的“变化中”不是从无到有的通道,而只是目前已存 在事物的内部变化。 充足理由律 表述: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解释:这个原理也可以被称为因果原理。它所体现 的内容是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充足根据。这就暗示着 宇宙中的事物都不能自我解释,没有什么事物是其自身 存在的原因(如果一个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这就 意味着它要先于自身而存在,这显然是很荒谬的〉。一 个事物之所以被称为另一个事物,是因为:()它解释 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存在;〈2〉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个 事物以这种或那种特定的方式存在,即存在方式的由 来。拉里的父母是她存在的原因,没有他们,拉里就不 会出世。拉里的高中网球教练是她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球 运动员的原因。教练是拉里作为特定方式存在的原因, 在这个例子中,这个特定方式就是优秀的网球运动员。 不同于给了拉里生命的父母,教练带来的是拉里生活状 态的改变。当然,可能还有很多原因促使拉里成为一名 优秀的网球运动员,教练只是其中一个。 简单的逻辑学
矛盾律 表述: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 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解释:这个原理可以被看做是同一律的延伸,如果 X是X〈同一律广那么在同一时刻,它就不能是非X 〈矛盾律〉。定语“在同一方面”指的是存在方式。同 一时刻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方面既是又不是是不矛盾的。 例如,你可以在同一时刻人在纽约,心在3 000公里以外的旧金山。但是你不能同时身在纽约和旧金山,这就 是同一方面。针对同一个事物,如果出现两个完全相反 的命题,则它们是矛盾的。例如: 八)汉密尔顿是华盛顿的内阁成员。 8〉汉密尔顿不是华盛顿的内阁成员。 这两个命题不能同时成立。如果一个成立,另一个 必不成立,反之亦然。如我们所知,4是正确的,则8 就是错误的。 英文单词中的矛盾(⑶也肪衍生自拉丁文的 两个词根一00111 (相反的)和(扰枕6 (讲话〉,其含义就是自身反对自身,因为它所描述的一些东西不符合 客观事物的本身情况。因此,避免矛盾就是避免谬误。 如果说逻辑学的第一要务是反映真相的话,那么很明 显,消除真相的对立面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有时我们会身陷矛盾而不自知,这是因为我们忽略 了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如果我们可以不为此疏忽负 责,那么身陷矛盾可以原谅。但是如果我们要对某个重 要的事物做出深思熟虑的论断,就必须确认事物的真相是 什么。这就可以联系到前文提过的全神贯注的重要性。 有时我们会有一些自相矛盾的看法,并且自己也知 道这一点,至少在某种较深的意识层面上是如此。如果 在意识的表层,经常有一些明显相互矛盾的观点,大部 分人都会觉得不自在,如坐针毡。例如,我不能一方面 对自己说“我对斯蒂芬说了很多谎话”,另一方面却对 自己说“我从来没对斯蒂芬撒过谎”。假设第一种情况 是真的,我往往会压制第二种想法。另一种允许自己坚 持与事实不符的说法是人为有意的,他们故意将观念与 事实割裂开来,不去考察观念与事实之间是否相符。这 种态度用语言表达就是:不要用事实烦我,我已经决定 了。这种脑力活动无需太多的理性思考,显而易见,逻 辑在这里也完全没有用武之地。这种非正常的推理为谬 误提供了辩解服务。 我们已经介绍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我猜这里其实 没有什么新的可以让你从根本上感到震惊的东西。因为 这些原理所表达的真相,拥有理性的人类早就在生活中 运用自如了。关于基本原理还有其他一些值得一提的东 简单的逻辑学 西。首先,基本原理是不证自明的。就好像当你第一次 读到矛盾律时,可能会一时迷茫,但是当你看到它所包 含的内容时,你的直觉反应一定是:当然是这样。 其次,基本原理的另一大特点是,它是不能被证明 的,这跟它是不证自明的有关。它不是由某些前提条件 得出来的结论,它的存在不依赖先行的事物。这是因为 基本原理反映的是绝对基础的事实,它们是人类意识行 动的首要基础。 以充足理由律为例。我不能证明这个世界上每个事 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也没有必要去证明。因为通过 我所认识的世界运作的方式,我认为它是无需证明的。 或许我了解,或许没有。如果人们认为科学的基本原理 需要证明而不能直接被接受的话,科学根本就不会前 行,它将永远停留在原地。 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灰色地带是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生 活中充满了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打起精神来面对它 们。但是不要制造太多的灰色地带。有些人太过于关注 生命中的灰色地带,以至于他们逐渐使自己相信生命中 除了灰色地带就没有别的什么了。现实中确实存在部分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这样的情况。但我们必须明白,事实上,大部分事物还 是清晰明确的,千万不要以偏概全,认为所有事物都是 灰色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有点睁眼瞎了。 灰色地带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事物有时候并不是 黑白分明的。你常常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境地不属于绝对意 义上的黑或者白,它们没有明确的对立面。这仅仅说明你 没有看清楚它们。不要将你主观上的某个灰色观念无限放 大到包括整个世界,并且汄为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貌。 真相情况不明时往往会让人心情烦躁,避之惟恐不 及,我们要设法尽力避免陷入这种困境。但是,当你陷 入了不确定的泥潭时,也不能丧失信心。要明白:或许 现在你不能弄明白事物的真相,但是,不确定的情况之 所以可能出现,正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确定性的经验。 这里所体现的原理是: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 可以被确认为负面,我们这里的负面就是不确定。因 此,你可以知道确定是真实存在的。如果确定是可能 的,那么你目前所不明白的事物最终总会水落石出。理 论上来说,克服目前经历的模糊状态,从而到达真相的 那一天总是存在的。 (:‘3,万物终有其根源 充足理由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 简单的逻辑学 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我们不尽知每个事物存在的理 由,但我们知道它们的存在都有理由。作为理性的动 物,我们用相当一部分精力来探寻这些理由。我们想知 道为什么事物会是这样。从理论上来看,关于本源的知 识是非常让人感到振奋的,因为知其所以然才可以更深 刻地理解它们。但是关于本源的知识同样可以广泛应用 于实践领域,因为找到了事物的根源就可以控制事物的 发展,控制事物所带来的影响,这是有许多例子可以证 明的。例如,我们确定某种细菌是引发某种疾病的原 因,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消灭细菌的方式来达到消除疾 病的目的。 在探寻事物根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从其结果开 始。我们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现象(一个事物、一个事件 等〉,并需要为之做出解释。毫无疑问的是,我们面对 的是客观事物;有疑问的是,这些事物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所做的探寻工作遵循如下原则:每一个原因与其结 果之间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处。这就是说,所谓原 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将在结果上留 下其特定的印记;每一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反 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这有什么实践意义呢?当我在探寻某个原因的时 候,我不能直接知道产生了某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但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是我可以通过面前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知识。通过 评估结果的性质,我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 知识将指引我的探寻方向。 设想我正在努力学习,突然听到厨房里传来一些奇 怪的声音,我起身去查看,发现我不小心留在桌上的半 瓶牛奶,现在躺在地上。这是客观事物的结果,原因是 什么呢?在桌上,我看到了 3只蚂蚁在爬动。蚂蚁?不,它们不可能带来如此重量级的结果。我又看到我的 金丝雀已经飞出了笼子,栖息在冰箱上。金丝雀?再次 否定,目前的结果是金丝雀所无力造成的。然后,通过 开着的窗户,我看到在后院里,蹲着邻居家的猫。对 了,就是它了。虽然我不能肯定就是这只猫打翻了牛 奶,但至少它有能力这样做。虽然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观 察,但是此刻,我至少可以把猫作为一个嫌疑对象,一 个重点的嫌疑对象。 、 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原因往往是一系列的。例如,4是8发生的原因, 而8的发生又导致了(:,我们用图形来表示他们的 简单的逻辑学 让我们假定〔代表了事件中一个急待补救的疑难问 题。我们发现(:是由8造成的,遵循解决事务的正确方 法是找到它的原因的原则,我们决定把注意力放在8 身上。 逻辑思路走到这里是值得表扬的,但是它走得还不 够远。8确实是导致(:的直接原因,但它不是根本原 因。因果链的源头是人,因此4才是造成问题(:的根本 原因。 8是导致(:的直接原因,所以如果(:有问题,则8 也必然存在相应的问题。但是8也是一个结果,所以关 于8的问题必然追溯到人。除非根本原因人得到足够的 关注,否则(:的问题就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让我们试着用一个例子来阐述这个原则。萨姆闻到 厨房有一股腐烂物的气味。通过观察,他发现气味来自 于水槽下面的一只桶里,那里盛满了散发着臭味的水。 一旦他倒掉桶里的水,臭味就随之消散。但是,一会儿 工夫,桶里就会再次盛满带臭味的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uot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