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下面的两篇文言文文?

第1篇:课外文言文《赵普》阅读*

一、阅读古文《赵普》,完成1~5题。(共10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语意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标一处)。(1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4、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的好处是:

5、你喜欢赵普这个人吗?为什么(至少写两点)?(2分)

1、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2、终于、他(赵普)、等到、把

3、跪着拾起撕碎的奏牍而回。/太祖经常劝他多读书。

4、(1)普少习史事,寡学术。(2)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1)好学(2)以天下为己任(3)不顾个人安危(4)刚毅果断……(立足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古文《赵普》,完成1—4题。(共12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普*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4.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②普颜*不变,跪而拾之以归。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2.赵普*情深沉,为人严肃刚正,虽忍对嫉妒而好胜,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4.这些句子是细节描写,(1分);作用:表现出赵普勤奋刻苦读书(1分),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的品质。(1分)(作用意思对即可)

第2篇:文言文《赵普》阅读*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22分)

开宝四年十一月,南唐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贡。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南国主印”,赐诏乞呼名,从之。

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少赂其使者可也。”普叩头辞让,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及从善入觐,常赐外,密赉白金如遗普之数。*南君臣闻之,皆震骇,服帝伟度。

他日,帝因出,忽幸普第。时吴越王?m方遣使遗普书及海物十瓶列庑下,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弗及屏也。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普惶恐,顿首谢曰:“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闻而却之。”帝笑曰:“但受之无害,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开宝六年八月,普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

(选自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宋纪七,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b.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说

c.岂得以喜怒专之专断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b普立于宫门非陛下之刑赏也

c以天下事为己任南唐后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贺

d刑以惩恶少赂其使者可也

12.下列选项中,前后两句分别能直接表现赵普为相忠实诚信和刚毅直谏的一组是(3分)

a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

b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d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

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唐主私下送给赵普五万两银,后南唐使者觐见太祖时,赵普秘密回赠使者同等数目的银两,这令南唐君臣无比震骇,达到了太祖“使之勿测”的目的。

b.太祖突然驾临赵普家,适逢吴越王礼到,赵普当着太祖面将礼物开启,竟是十瓶满满的瓜子金,赵普惶恐至极,太祖却笑着说“受之”。

c.赵普任宰相十年间,多次犯颜进谏,对于哪些人应该任用,哪些人应该升迁,他总是坚持己见,据理力争,而他的意见往往最终被太祖采纳。

d.赵普被罢相后,出任外职,他向太祖上奏折赞美了太祖之弟开封尹,力陈自己并未轻议皇弟,也是对太祖表白自己的忠心。

14.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闻而却之。(3分)

②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4分)

第3篇:《赵普》文言文阅读

《赵普》,完成小题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普少习吏事()②读之竟日()

③普颜*不变()④他日补缀旧纸()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普*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半部《论语》治天下

【小题4】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②普颜*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小题1】熟悉整日脸*、神*修补

【小题1】赵普*情深沉,为人严肃刚正,虽忍对嫉妒而好胜,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小题1】这些句子是细节描写,(1分);作用:表现出赵普勤奋刻苦读书(1分),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的品质。(1分)(作用意思对即可)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字词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比如:习:古义,熟悉;今义,练习。明日:一整天。颜*:古义,脸*;今义,各种**。其余的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意思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注意岸谷是为人严肃刚正的意思,虽是虽然的意思,而是表转折的作用,以是把的意思,为是作为的意思。翻译文言语句时,除了要注意一些重点字的意思,同时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分,使整个句子翻译保持准确*。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典故的能力。a、闭门不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b、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c、凿壁借光,西汉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为藏书很多的文不识家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d、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和好友刘琨都有着建功立业,复兴晋国的远大理想,从头为了成为国家的栋梁,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经过长期的刻苦练习,他们都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最后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经过分析,选b项。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细节描写作用的能力。颜*不变,跪而拾之分析出赵普*格坚毅;补缀旧纸分析出赵普*格坚定、执着的安危。

}
文言文翻译,总的来说从四个方面去强化把握。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 “一条原则,两点意识,三个要求,八字方法”。在阅读全文之前,我们先用下面的思维导图,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文言文翻译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词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文言文翻译要有语境意识和分点意识

(1)语境意识。主要是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即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子。

(2)分点意识。文言文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重要知识点,阅卷时,每个知识点翻译正确往往得1分,翻译时注意逐一落实。即从微观上,把握句子的知识点。

这些赋分的知识点,一般包括“字— 词—句”三个层面:

  • “字”一般包括: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通假字等;
  • “词” 一般包括:固定短语、古今异义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等;
  • “句”一般包括:固定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其中倒装句主要指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做到“信、达、雅”三个要求。

”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上面的原则、意识、要求,是文言文翻译必须从总体上把握的三个方面。那么,如何把它们落实在具体句子的翻译上呢?

我们可以总结出文言文翻译的“八字方针”。即“留、删、分、换、调、合、套、补”八个字,其中“留、删、分、换”是针对字词的,“调、合、套、补”是针对句式的。即:

留、删、分、换——文言字词

调、合、套、补——文言句式

保留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法完全相同的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如: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解析】句中划横线的词在翻译是均可保留。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夫)、感叹词(嗟乎)、同义复词、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等均可略去不译。如: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解析】这里的“夫”可以删省,“也”表判断语气,不译。

【译文】作战, 靠的是勇气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解析】这里的“之”作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也”作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二者均无实在意义,也应删去。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解析】这里的 “出入”是偏义复词,只要保留“入”而要删去“出”。

【译文】(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④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徐文长传》)

【解析】这里的“既已”是同义复词,只要把其中的“既”或“已” 翻译成“已经”就可以了。

【译文】文长(人名)已经在官道上不得志。

有些句子中特殊的部分,翻译时需要扩充,才能使语意丰厚。如:

①朝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早上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②彼豪民恃其赀,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书博鸡者事》)

【解析】“诬去贤使君”应该翻译成两句话。“诬陷贤能的使君”,“使他罢官离开”。

【译文】那些土豪依仗他们的钱财,诬陷贤能的使君,使他罢官离开,袁州人失去了父母官。

4、换(古今词转换):

换,就是把古文中的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古汉语一般由单个汉字构成语素,而现代汉语一般由两个汉字构成语素),把古代汉语换成现代汉语,把通假字换成本字,把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词语。“换”又分四种情况。

(1)单音词转换双音词

这种翻译方法在文言文翻译中最常用。我们可以通过在原字上加前缀或后缀的方式,组成一个现代汉语的词语。而这个通过加前缀或后缀组成的词语往往就是可以直接用于句子的翻译中。如: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解析】划横线的词除了“学者”是古今异义,译为“求学的人”。其它均可以通过加前缀或后缀的方式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即可。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官员初上任)等;运用比喻、借代等修辞用语,如“秋毫”(形容细小的事物)等;形象描绘的词语,如“乞骸骨”(告老还乡)等。必须转换成现代汉语的表述方式。如:

①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翻译】上书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②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传》)。

【解析】“下车”这是古今异义,译为:官吏初到任。

【译文】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解析】“颁”通“斑”须发斑白。

①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解析】这里的“目”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用眼示意;使眼色”。

【译文】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

文言文常见倒装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以及一些固定句式,翻译时要调整过来。如:

①沛公安在?(《鸿门宴》) 

【解析】这是宾语前置句。划横线部分应按“在安”的语序来翻译。

【译文】沛公在哪里呢?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解析】这是定语后置句,划横线部分应按“知其事之宾客”的语序来翻译。

【译文】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给他送行。

③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工之侨献琴》)

【解析】句中划线部分是谓语前置句,这句应译为“这样的世道真可悲啊!”

【译文】这样的世道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④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解析】这是状语后置句。划线部分应按“于晋无礼”的语序翻译。

【译文】因为郑国对晋侯无礼。

有些句子为了某些需要,故意使用繁笔,增加文采,翻译时只要译出意思即可。如: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译文】有统一天下的心意(志向)。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很常见,遇此情况可以套用翻译。如: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解析】这里的“无乃……乎”就是固定句式“恐怕……吧”,可以套用为:恐怕太晚了吧?

【译文】现在大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这样然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解析】“何……为”,译为“为什么……呢”

【译文】现在别人正好是刀和砧板,(而)我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解析】“得无……乎”:可以为:“该不会……吧”或“恐怕……吧”。

【译文】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根据语境要补出。如:

①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解析】补出省略为:具告(之)以事

【译文】项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他。

②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

【解析】划线句省略了古文中常用的介词“于”,应补充成“翱翔(于)蓬蒿之间。”

【译文】我跳跃着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掉落下来,在蓬蒿中飞来飞去,这也就是我飞行的最高限度了。

当然,我们所说的“留、删、分、换、调、合、套、补”八字法并非孤立的,在翻译具体句子时要灵活综合运用,力求使翻译规范,译句丰厚。也没有涵盖了文言文翻译所必须注意的所有方面。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此句出现互文现象,所以这里的“喜”“悲”,既指“物”,也指“己”,应翻译为“不因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

想一想,下面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哪些赋分点?用什么方法翻译?

1.译为:刚一开始作战,曹操的军队打败了。(“初一、不利”是赋分点,古今异义词要调换)

2.译为: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地音乐。(“窃、为”是赋分点。其中“为”字的翻译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判断)

3.译为:(您)每天吃饭喝水该不会减少吧?(“日、得无”是赋分点。注意套用句式)

}

数据编辑Excel文档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篇文言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