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打孩子孩子还手犯法吗?

1、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家长要保持自己情绪的冷静,千万不能和孩子对着骂,这样只会让事情发展的更加严重,要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且告诉孩子大人事最错误的一种做法,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也要起到好的作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发火,更不能打骂其他的家人和孩子。

2、所有的家人在对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要保持个统一的态度,不能一方在管教,而有些家人却在宠爱,这样对于教育来说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在自己生活之余,可以多带孩子外出进行玩耍,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进行亲子间的互动,这样能够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遇到问题也就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了。

3、在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犯错的现象,无论是多小的惩罚一定也是要实施的,比如说作业完成的不好,家长就可以选择通过不让看电视或者其他的方法,来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教育,但是不能没有缘由的就对孩子打骂。

}

大多数父母都没看到背后的育儿盲区

来源: 幼儿教育杂志 作者: 单位:

果果在1岁多时就遭遇过“被打”。

当时是在早教班的走廊里,果果在玩镶嵌在墙上的玩具,一个看上去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在姥姥和妈妈的陪同下也跑过来玩。但他想独占玩具,又不会用语言表达,就一直用脚踢果果,想让果果走开。

男孩的妈妈正低头在包里找东西,顾不上管;老人只在男孩伸脚踹人的时候,语气很温柔地示意性说一句:“你别管人家,人家也想玩。”对孩子几乎没有约束力。

我隔开两米站在对面墙边,一方面因为走廊来来去去有人通过,我们不能都堵在一处,另一方面我看那个男孩没能造成很大伤害,想看果果怎么解决。

结果下一秒,果果的反应让我也吃了一惊。

男孩再次伸脚踹果果身上的时候,她停下了手里的玩具,观察了男孩3秒钟,然后转过身子,正对着这个男孩,抬起双手放在他的脸颊两边,“啪、啪”,用双手连拍了他的脸两下!

这个男孩应该从没想过果果会还手,立刻“哇”地一声哭了起来。男孩的妈妈从包里抬起头,错愕地看着我,说:“你们也这么厉害啊?!”转而对着儿子,半开玩笑地说:“哭什么哭,行了行了,这下遇到比你还厉害的,怂了吧?”

我不想评论对方的家庭教育,就说说咱自己吧:孩子被打了,我们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呢?

孩子被打,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这个问题如果我们问幼教老师,或者翻开中外任何一本育儿书,包括《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答案都是否定的。从现代社会文明的角度来说,体罚、暴力肯定都是不对的。

然而,如果这个问题拿来问家长,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

很多妈妈说,也曾想看看孩子被打、被抢玩具时会怎么做,但发现孩子只会忍着,或者哭,甚至有的宝宝一再被打也不敢还手,当妈的自然会有忧虑——“孩子性格这么懦弱,如果上了幼儿园被欺负怎么办?”

以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暴力是一回事,自卫能力是另一回事。

说实话,直到果果上幼儿园之前,在“孩子被打”的问题上,我的心态都挺“圣母”的。包括刚才提到在早教班那次,果果反击之后,我也有拉起她的手,对她讲:“小朋友其实是有话没说清,打人是不对的。”

但今年9月,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有一天回家告诉我,被一个男同学打了,我发现自己心里“咯噔”一下。

原来,以前觉得很镇定,觉得“无论如何我们做好自己”,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我能在场。我在场,我就能够知道来龙去脉,能够提供支持和保护。但孩子是会长大的,很快就会脱离我的视线。既非亲眼所见,事后我很难去理清和判断,也无法弥补孩子在当下可能受到的伤害。

想到这里,我自然会心里一紧。但比起焦虑,我更认清了一件事:正因为孩子终将长大,我必须教会孩子聪明地处理这些情况,而不是一味地“圣母”,或特别激烈地急于保护。

她现在每一天都在与小朋友们相处,都是在为未来步入社会进行演练。也许一开始难免会遇到一些“吃亏”和小小的“伤害”,但我没必要计较眼前一两次的得失,更重要是我能否帮助孩子从中学到什么,逐步锻炼高情商的社交能力(咱们下面讨论的话题,主要针对3岁以后已经步入社交环境的孩子,小宝宝主要还是需要大人在场陪伴)。

谈还手之前,先学会表达拒绝

所谓“聪明地处理这些情况”、“为未来社交打基础”,我自然联想到成人世界,如果我们遇到“打人”会怎么样?是不是每次都要扑上去剑拔弩张地厮打?

应该不是吧,我们会分情况,暗自揣度——对方是不是个能讲理的人,要不要说理;对方的暴力倾向有多严重,有没有必要激化矛盾;自己和对方体格、力气是否悬殊……而不是不假思索呼巴掌。

所以,比起争论“要不要教孩子还手”,我倒觉得,在谈还手之前,先教孩子学会拒绝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至少,要先学会说“不”。

3岁的孩子,是有语言能力的,学会说“不”和学会说“想要”一样重要。“我想要吃饭”“我想要喝水”“我想要上厕所”等等,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而清晰地说出“不”表达拒绝,则是保护自己的先决条件。

例如,美国儿科学会对于孩子被打,给出建议是:

1.直视欺负人一方的眼睛,大声告诉他STOP

2.笔直站立,保持镇定

3.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对方,“我不喜欢你的行为。”或“请不要这样对我说话。”

5.如果对方还跟着你,向其他成年人求救

学龄前,尤其是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打人,有时候不是故意的,可能是一时情急语言表达跟不上,有时可能是开玩笑或者争夺一些东西,但通常是一次性的行为事件,也就是说,和“欺负”、“霸凌”是有根本区别的。

所以,被打的时候,如果孩子能够清晰、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拒绝,表现出强大的气场,大多数情况下对方是不敢继续纠缠的。

一方面,这能避免两个孩子进一步的肢体冲突,发生更多危险;另一方面,我们能很好地向孩子传达“不鼓励暴力”的理念——对方打人是不对的,即使我不还手,也不代表我就是懦弱,我能够勇敢地捍卫自己。

不主动打人,但是有自卫的能力

果果刚好处于进入社交、建立价值观的阶段,这两年在陪伴她长大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我不赞成暴力、不愿意教孩子打人,但想让她不受伤害,这二者是否矛盾?

从根本上,我们就不应该将“暴力”和“自卫”混为一谈。这个世界不是什么都是非黑即白。如果我单纯告诉孩子“还手是不对的”,那么很有可能,只是粗暴地剥夺了孩子的判断能力和自卫意识。

虽然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通常遇到的只是同龄人间的小矛盾,家长老师在旁也能帮着化解;但不排除以后,随着年龄增长、环境变化,她有可能会遭遇“恶意”、“欺负”的袭击。

无论何时何地,孩子都应该知道,不被人随意地伤害,是他/她最基本的生存权利。

当然,自卫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前面提到的,表达拒绝、勇敢地说“不”,就是一种自卫。向老师或家长、警察等成年人求助,也是自卫。除此之外,在必要的时候,有能力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做出还击,也是一种自卫。

如果我们给孩子灌输“还手是不对的”这样的概念,那么孩子在遭遇真正的校园凌霸时,可能会没有勇气保护自己,造成更深的伤害。

所以,我不会一刀切地告诉孩子,“还击就是不对的”或是“不应该还击”这样的话,但是等孩子再大一点,能理解更强一点,我会对她说——

“使用武力还击有时会有效,但在很多时候未必明智,也有可能给你带来更多的伤害,希望你能够聪明地选择自卫方法。你也要永远记得,无论何时,发生了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来和妈妈/爸爸商量,我们会尽可能地给你提供帮助。”

孩子被打,家长还能做什么?

我曾看到,有妈妈非常生气地把幼儿园监控截图发到群里,原因是班里一个同学把她儿子推倒了,看上去是故意的,但老师没管。她对推人的小朋友很生气,对老师“不作为”也很生气,分别找老师和对方家长理论。

我很理解妈妈心疼孩子,但从监控来看,孩子并没当回事,自己站起来继续蹦蹦跳跳玩耍,那个小朋友也没有再去骚扰他。或许在老师眼里,这种小朋友们能自行解决的冲突、情绪,并不需要介入。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我只是想说,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我们当家长的先要保持理智。遇事先分清楚情况,如果是安全问题、原则问题,当然要采取行动。如果是正常小冲撞,一上来就着急、焦虑,这些情绪不但会蒙蔽了我们的方向,也会传递给孩子,更影响孩子学习处理情绪和人际交往。

第二,别逼迫孩子非长成我们期待的样子

有妈妈问我:“孩子胆小,玩具被抢了、被打了也不敢反抗,我教他打人,他都不敢,一个男孩子性格那么懦弱,以后可怎么办?”——不给孩子贴标签、不打人≠懦弱,孩子不是非要长成我们期待中的样子。

为什么男孩子就必须勇猛?往往,我们越把孩子往前推,他越会往后躲,因为他觉得,爸爸妈妈不喜欢他。家长眼中的“怯懦”,其实是孩子的不自信,而不自信的来源正是各种批评——

“你怎么胆子怎么小呢?”“哭什么哭,这都害怕!”“你就不能打回去吗?就知道躲!你看别的孩子胆子多大!”……这些话会让孩子更加不自信,不愿意迈步向前,因为如果他在外面受到伤害,回到爸爸妈妈这里也是退无可退。

对孩子步步紧逼,不如相信只要我们给他足够的空间和鼓励,他自然而然会越来越好,他会成就自己的样貌,甚至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有光彩。

第三,适当介入,帮孩子疏导情绪

如果孩子被打,没有选择自己反击,而是告诉老师和家长,那么比起认定孩子“怯懦”,我们首先应该感到庆幸——孩子懂得打人的行为是错误的,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孩子都已经发出了求救信号,就不要盲目地鼓励孩子“自己解决”了,先倾听一下孩子的感受,再理智地和老师、对方家长沟通,如果能有效阻止孩子受他人欺负,孩子从爸爸妈妈这里获得的安全感会大大增加。

有的时候,孩子会和爸爸妈妈说被打了,但只是普通的小矛盾,也并不需要父母介入。这时比起干心疼,不如帮孩子疏导情绪:

“其他小朋友打你是不对的,你能够清楚地告诉他,保护了自己,做得很好。如果这个小朋友能改正,你们还可以继续做朋友”等等,帮助孩子平复心情,能谅解他人也是自己的成长。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在家不要打孩子

如果你信奉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么咱们在整篇文章里探讨的话题就都不存在了。自己在家都可以肆意打孩子,又何必担心他出去被打?要知道,外人给的伤害,永远没有父母给的伤害来得重。

虽然育儿这张考卷并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总有一些底线。我们的成绩都写在许多年以后,孩子的未来里。所以,不要小看此刻的坚持和认真,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费。

}
  •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打孩子是否犯法更具情节而定。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 家长打孩子,如果伤情构成轻微伤,达到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度,虽然双方存在亲属关系,但法律并没有规定亲属之间的殴打行为可以例外,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打孩子严重的属于家暴,父母有教育孩子的权利和义务,但不可对孩子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人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赋予了父母抚养、教育和管教未成年子女的责任。

  • 校园暴力打回去是否犯法要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考虑。对校园暴力打回去进行反击是否会触犯法律要看此种反击是否对对方造成了伤害以...刑事辩护

  • 一言不合就打架,打人犯法吗?这个问题你可仔细想过?根据打人最终受伤伤情鉴定结果,打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一般的违法行为和比较严...故意伤害罪

  • 什么是家庭暴力?所谓的家庭冷暴力又有怎样的含义?遭遇家庭暴力时应如何解决?对于家庭暴力赔偿相关法律有怎样的规定?在我国,...身体权

  • 2008年对于杜绍国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几个月前他还沉浸在妻子怀孕的喜悦之中,如今却不得不接受妻子猝死的事实。时至今日,杜...医疗动态

  • 孩子买保险全攻略很多父母花大量资金为孩子购买教育金保险,却不购买或疏于购买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这将保险的功能本末倒置。孩...少儿重疾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打孩子算不算犯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