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城铁学校场地借用申请书借用财经大学的地方,又快搬家了,这个学校场地借用申请书怎么连块地皮都没有,真会骗人。我能退学费吗?

在南京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918,731分享邀请回答92917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68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北京城市学院怎么样~?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87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0,451分享邀请回答6710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5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FutureCar.com
面向国内投资者,介绍未来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的媒体
手机上的财经电台
优质内容创作共享平台,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公关效率的应用工具
集图文快讯,视频直播,FM和付费频道的移动端产品,永无休止的24小时全球科技金融资讯直播
京ICP备号-1
京ICP证150581号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9号富尔大厦502室
联系电话:010-
微信公众号
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或其它登录方式
手机验证码&:
输入新密码&:
再次输入密码&:
或者,您可以
重复密码&:
或其它登录方式如何评价天津这个城市?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513,462分享邀请回答4.4K60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7910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校长,我想回城里上大学
1968年末,高中、初中毕业的年轻人接到了最高指示——上山下乡。旋即,当年在校的66、67、68届学生,也就是后来的老三届,赶赴农村,到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他们有没有被贫下中农再教育不清楚,但远离城市是肯定的。
时隔三十余年后,年轻人们再次“上山下乡”。去陌生的城市,再辗转几趟公交地铁,在远离城市文明的郊区度过四年,淹没在大学即将到来的喜悦中。无需最高指示,他们欣然接受了上山下乡的命运。
款款而谈的教授、巨大的图书馆、来自五湖四海的室友、甜蜜的爱恋……年轻人们几乎想到了大学里每一件事,但少有人意识到仅仅是在城市边缘生活四年,会让大学的价值大打折扣。
大学为什么要修在郊区?在这样的地方读过大学有什么危害?填报志愿在即,该如何避免选到郊区大学呢?
大学到郊区去
往上数三代,中国的大学都是“城里人”。从最早的北洋大学再到炮火中诞生的西南联大,无一不修建在城市中。而这些学校能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立足,离不开城市规划者的考量。但根本原因在于那时的大学不大,城里的土地也放得下。
日,昆明,按照西南联大原校门1:1.5放大的校门 / 视觉中国
即便是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大学依然沿袭旧社会的城中校园。因为完全够用。1951年,全国共有206所高校,计划招生人数仅为51689。
虽然1952年影响深远的院系大调整很快来临,但这次对苏联高等教育体系的致敬,只是在制度层面闹革命,没有触及“大学之大大在楼房”。因此,大学就算新修建筑,也只需要在校园内动土。这便是许多学校本部老校区苏联风格筒子楼的由来。
2018年,南京,南京大学的老建筑上爬满植物 / 视觉中国
就在国内的大学盘踞在城市中的六七十年代,国外的大学却开始向郊区迁移。美国学者马丁·特洛总结彼时大学发展的阶段时,将大学毛入学率超过15%,称作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数量暴增,成了发达国家大学向郊区迁移的动因。
巴黎的第八、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大学,于1970年前就在城外新修校区,形成了郊区大学圈,为1980年时25.3%的入学率做好准备。又比如日本。1973年10月,东京教育大学停办,筑波大学继承其资产后,到东京东北部六十公里处建起了新学校。
大学郊区化是高等教育普及的必然产物。对中国来说,大学到郊区的那一天虽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1999年大学扩招就是中国大学郊区化的契机。 1998年全国大学共招了65万。但到了1999年就招了159万。要是把大专院校算进去,1999年的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了745万。
2017年,成都,大学新生报道场面拥挤堪比春运 / 视觉中国
学生数量能在一年内翻倍,但学生宿舍可不能。1999年,就连北京大学这样的顶级名校,都宿舍不足,以致于部分学生要自行解决住宿问题。
同样不能在短时间内翻倍的,还有教学设施。2002年,北京市教委调查了50所高校,发现近九成学校硬件不足。北京是教育资源倾斜最多的地方,但依然无法把扩招而来的大批学生安排得明明白白。
对扩招的大学来说,扩建迫在眉睫。
为什么巴黎和东京的大学要去郊区修新校区?因为城里土地太贵了。对中国的大学来说,同样如此。大学选址要考虑自然环境、服务保障、土地成本等五大要素。如果说五要素共占一石,土地成本就独占五斗半。
在高校经费靠政府的中国,土地成本却不是全部由官方提供,还需要要学校自筹很大一部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搬迁工程约需要11.6亿元,但中央和北京市只给了7.6亿。因此,选择地价更便宜的郊区几乎不需要理由。
2017年,北京,人大92级校友为新校区捐赠求实石 / 视觉中国
于是,在新世纪初大学纷纷合并成新校的浪潮中,学校也向郊区扩张。2003年,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集中入驻双流航空港开发区,占用了5400亩土地。
大多数北京知名高校都在郊区驻扎下来。中央财经大学跑到了昌平沙河,北京理工大学到了房山良乡,北京工业大学进驻“通利福尼亚”,首都医科大学还在顺义建了校区。
而大学扩招才刚刚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入校,郊区大学遍地开花的未来即将到来。
市长笑,学生哭
如果说学校将校区修到郊外是对现实的无奈考量,那么地方政府下命令要求高校向郊外挪,就是为了一石多鸟主动求之。
翻阅新世纪以来的政府公报和政策文件,少不了城镇化这三个字。中央的指挥棒一挥,地方立马上马城镇化项目,绝无懈怠。面对城郊的块块荒地,怎么才能把水泥森林修过去,推进城市化呢?
答案是修大学城。
2000年时,刚刚从南京市江宁县撤县升区的江宁区,看着还和城市风光不沾边。但两年后破土的江宁大学城建设项目,让事情起了变化。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入驻,截止到2013年,这一区域已经生活着十多万万大学生。
虽然这里距离主城区十多公里,但学生们旺盛的消费能力赋予了郊区以都市气息。新京报对南京的商圈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发现商圈和大学总是形影不离。
这种用高校为城市化开路的做法屡试不爽。广州大学城所在的土地,起初只是有着13个村落的小谷围岛。听名字就知道这个地方和城市文明没太大关系。但2003年时,广州市政府一声炮响,将这块地化整为零,拆成39个小块征走。
很快,广州城投集团下属的国有独资机构——广州大学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了进来,负责起了当地的水电煤气等基础建设。19个月后,一期工程竣工。2004年9月,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等十所高校的新生陆续进驻大学城。
有了学生,商业广场随之跟进。村子里原来的小集市成长为商铺连成排的商业区,比如南亭、贝岗都沾了大学城的光。还出现了营业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的广州大学商业中心。
就这样,原本荒芜的郊区成了人气茂盛的大学城。而歌手周云蓬道出了将大学修在郊区的实质:“用数以万计的青春,为附近的房地产暖地皮”。
2018年,大学繁荣的夜间跳蚤市场 / 视觉中国
房地产对政府收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7年全国公共预算收入172567亿元,房地产贡献了16437亿元,将近十分之一。对地方政府来说,更是如此。2011年时,房地产税收就占到了安徽省一般税收的17.78%。
用大学带动房地产然后卖地,对政府来说确实是重大利好。2010年初,广州大学城的楼盘大学时光,开盘均价为1.4万每平方米。但次年9月,新开的楼盘均价已经到了2.5万每平方米。
大学郊区化,让地方政府左手政绩,右手税收。但有人笑,就有人哭。搬到郊区,最受伤的还是学生。
大学郊区化浪潮中,西安算得上最积极的城市。但一半的西安大学生认为,新校区和老校区之间的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近四成学生认为新校区的基础设施赶不上老校区,分别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实验设备和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这就导致了每周穿越大半个城市,去上心仪的老师的课。长此以往,学习很难不受影响。
校区太偏导致通勤时间过长,成了郊区大学生共同的伤痛。华东师范大学的中北校区位于市内,不论是购物还是参加实习,都可以在周边地区解决。这里的学生的平均通勤距离为9.1千米。但另一个闵行校区,则位于郊外,周边缺乏实习和培训机会,学生们的通勤距离达到了25.8千米。
2017年,济南,学生们等待开往大学城的班车 / 视觉中国
在就业资源集中的城市,学校太偏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从良乡大学城到金融和互联网公司扎堆的中关村,使用公共交通,最快也要一个半小时。如此遥远的距离,让不少学生主动放弃了加入时下热门的行业。
学生当然对郊区大学深恶痛绝。为了吸引学生,最早提倡大学到郊区去的发达国家,也开始把大学搬回城。2006年,东洋大学把文科学部搬到东京市内的白山校区。这年报考东洋大学的学生就增加了10%。
如何不去郊区读大学
千辛万苦读了十二年,力争上游争到郊区混四年,无疑是对前途命运的不尊重。那么,如何在填报志愿时避免把自己安排进郊区呢?
面对林林总总近三千所高校,一键过滤郊区大学并不现实。但依然有一些普适的规律,帮助大家提高警惕,避开郊区的学校。
首先,报考大学时,要摸清大学校区的轮换规律。北京化工大学有三个校区,西校区专供专科,城外的昌平校区是大学新生的第一站,到大三大四和硕博阶段,才会去出门就是地铁站的本校区。
北京化工大学的门牌 / 视觉中国
其次,发现自己心仪的学校位于XX大学城时,就要多留个心眼。国外的大学城往往以大学为核心,随着学校的壮大而壮大。比如德国的柏林洪堡地区。而中国的大学城则不然,大多是行政规划的结果。先把大学城修在郊区,然后再把大学赶进去。
目前,中国投入建设的大学城已经超过过半百,大多位于远离城市的地方。北京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西安长安大学城、昆明呈贡大学城,就是典型。
如果你对南京的高校分布有所了解,就知道大学城几乎和郊区是同义词。仙林大学城中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报考南京的高校,很有可能会在城郊度过度过四年。
不过,有些城市是例外。比如武汉。这座城市在2013年时号称大学生数量全球第一,将近120万。虽然武汉的题图中少不了带大学城字样的地点,但武汉的大学都集中在最核心的武昌区一带。换言之,到武汉上大学,大概率会在市区度过四年。
2017,武汉,武汉大学位于城市中的校门 / 视觉中国
再次,选择大学时,要多了解学校历史,选择老牌学校一般没错。如果一所学校诞生于新世纪初高校合并风潮,那就很有可能顺着建校的热情,顺带在郊区买地修房。
不是说所有参与合并的学校都要一棍子打死,合并之后校名未改的,往往在城中就有校区。比如武汉大学,虽然与周边学校合并,但主体依然在市内。
最后,想不去郊区读大学,就要绕开超多校区的大学。早先的大学在市内只有单个校区,新建的校区往往是为了应对扩招。而地价便宜的郊区,自然是新校区最常见的地方。
这些办法,只能帮大家初筛一道。最保险的做法,还是事无巨细地查询。
先选择自己中意的学校,翻阅电子地图,看看到底在不在郊区。选好大学后,再确定心仪的专业,拨打大学的招生电话,确认该专业的具体校区。因为有些学校会在主次校区的专业设置上有所差别。
2017年,山东济南,“机器人”志愿者为家长和考生解答选报学校问题 / 视觉中国
同时,还要浏览大学的论坛,或者混进高年级学生的群,直接想亲历者询问生活的感受。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常去的地点、通勤时间和方式。
在郊区读大学,固然对成长和前途不好。但考虑到许多人去了大学,都在游戏和外卖中蹉跎四年,学校位置的负面影响,就显得没那么重要。
作者 | 宋康明
出品 | 网易浪潮工作室
欢迎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查看
1968年末,高中、初中毕业的年轻人接到了最高指示——上山下乡。旋即,当年在校的66、67、68届学生,也就是后来的老三届,赶赴农村,到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他们有没有被贫下中农再教育不清楚,但远离城市是肯定的。
时隔三十余年后,年轻人们再次“上山下乡”。去陌生的城市,再辗转几趟公交地铁,在远离城市文明的郊区度过四年,淹没在大学即将到来的喜悦中。无需最高指示,他们欣然接受了上山下乡的命运。
款款而谈的教授、巨大的图书馆、来自五湖四海的室友、甜蜜的爱恋……年轻人们几乎想到了大学里每一件事,但少有人意识到仅仅是在城市边缘生活四年,会让大学的价值大打折扣。
大学为什么要修在郊区?在这样的地方读过大学有什么危害?填报志愿在即,该如何避免选到郊区大学呢?
大学到郊区去
往上数三代,中国的大学都是“城里人”。从最早的北洋大学再到炮火中诞生的西南联大,无一不修建在城市中。而这些学校能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立足,离不开城市规划者的考量。但根本原因在于那时的大学不大,城里的土地也放得下。
日,昆明,按照西南联大原校门1:1.5放大的校门 / 视觉中国
即便是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大学依然沿袭旧社会的城中校园。因为完全够用。1951年,全国共有206所高校,计划招生人数仅为51689。
虽然1952年影响深远的院系大调整很快来临,但这次对苏联高等教育体系的致敬,只是在制度层面闹革命,没有触及“大学之大大在楼房”。因此,大学就算新修建筑,也只需要在校园内动土。这便是许多学校本部老校区苏联风格筒子楼的由来。
2018年,南京,南京大学的老建筑上爬满植物 / 视觉中国
就在国内的大学盘踞在城市中的六七十年代,国外的大学却开始向郊区迁移。美国学者马丁·特洛总结彼时大学发展的阶段时,将大学毛入学率超过15%,称作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数量暴增,成了发达国家大学向郊区迁移的动因。
巴黎的第八、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大学,于1970年前就在城外新修校区,形成了郊区大学圈,为1980年时25.3%的入学率做好准备。又比如日本。1973年10月,东京教育大学停办,筑波大学继承其资产后,到东京东北部六十公里处建起了新学校。
大学郊区化是高等教育普及的必然产物。对中国来说,大学到郊区的那一天虽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1999年大学扩招就是中国大学郊区化的契机。 1998年全国大学共招了65万。但到了1999年就招了159万。要是把大专院校算进去,1999年的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了745万。
2017年,成都,大学新生报道场面拥挤堪比春运 / 视觉中国
学生数量能在一年内翻倍,但学生宿舍可不能。1999年,就连北京大学这样的顶级名校,都宿舍不足,以致于部分学生要自行解决住宿问题。
同样不能在短时间内翻倍的,还有教学设施。2002年,北京市教委调查了50所高校,发现近九成学校硬件不足。北京是教育资源倾斜最多的地方,但依然无法把扩招而来的大批学生安排得明明白白。
对扩招的大学来说,扩建迫在眉睫。
为什么巴黎和东京的大学要去郊区修新校区?因为城里土地太贵了。对中国的大学来说,同样如此。大学选址要考虑自然环境、服务保障、土地成本等五大要素。如果说五要素共占一石,土地成本就独占五斗半。
在高校经费靠政府的中国,土地成本却不是全部由官方提供,还需要要学校自筹很大一部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搬迁工程约需要11.6亿元,但中央和北京市只给了7.6亿。因此,选择地价更便宜的郊区几乎不需要理由。
2017年,北京,人大92级校友为新校区捐赠求实石 / 视觉中国
于是,在新世纪初大学纷纷合并成新校的浪潮中,学校也向郊区扩张。2003年,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集中入驻双流航空港开发区,占用了5400亩土地。
大多数北京知名高校都在郊区驻扎下来。中央财经大学跑到了昌平沙河,北京理工大学到了房山良乡,北京工业大学进驻“通利福尼亚”,首都医科大学还在顺义建了校区。
而大学扩招才刚刚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入校,郊区大学遍地开花的未来即将到来。
市长笑,学生哭
如果说学校将校区修到郊外是对现实的无奈考量,那么地方政府下命令要求高校向郊外挪,就是为了一石多鸟主动求之。
翻阅新世纪以来的政府公报和政策文件,少不了城镇化这三个字。中央的指挥棒一挥,地方立马上马城镇化项目,绝无懈怠。面对城郊的块块荒地,怎么才能把水泥森林修过去,推进城市化呢?
答案是修大学城。
2000年时,刚刚从南京市江宁县撤县升区的江宁区,看着还和城市风光不沾边。但两年后破土的江宁大学城建设项目,让事情起了变化。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入驻,截止到2013年,这一区域已经生活着十多万万大学生。
虽然这里距离主城区十多公里,但学生们旺盛的消费能力赋予了郊区以都市气息。新京报对南京的商圈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发现商圈和大学总是形影不离。
这种用高校为城市化开路的做法屡试不爽。广州大学城所在的土地,起初只是有着13个村落的小谷围岛。听名字就知道这个地方和城市文明没太大关系。但2003年时,广州市政府一声炮响,将这块地化整为零,拆成39个小块征走。
很快,广州城投集团下属的国有独资机构——广州大学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了进来,负责起了当地的水电煤气等基础建设。19个月后,一期工程竣工。2004年9月,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等十所高校的新生陆续进驻大学城。
有了学生,商业广场随之跟进。村子里原来的小集市成长为商铺连成排的商业区,比如南亭、贝岗都沾了大学城的光。还出现了营业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的广州大学商业中心。
就这样,原本荒芜的郊区成了人气茂盛的大学城。而歌手周云蓬道出了将大学修在郊区的实质:“用数以万计的青春,为附近的房地产暖地皮”。
2018年,大学繁荣的夜间跳蚤市场 / 视觉中国
房地产对政府收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7年全国公共预算收入172567亿元,房地产贡献了16437亿元,将近十分之一。对地方政府来说,更是如此。2011年时,房地产税收就占到了安徽省一般税收的17.78%。
用大学带动房地产然后卖地,对政府来说确实是重大利好。2010年初,广州大学城的楼盘大学时光,开盘均价为1.4万每平方米。但次年9月,新开的楼盘均价已经到了2.5万每平方米。
大学郊区化,让地方政府左手政绩,右手税收。但有人笑,就有人哭。搬到郊区,最受伤的还是学生。
大学郊区化浪潮中,西安算得上最积极的城市。但一半的西安大学生认为,新校区和老校区之间的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近四成学生认为新校区的基础设施赶不上老校区,分别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实验设备和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这就导致了每周穿越大半个城市,去上心仪的老师的课。长此以往,学习很难不受影响。
校区太偏导致通勤时间过长,成了郊区大学生共同的伤痛。华东师范大学的中北校区位于市内,不论是购物还是参加实习,都可以在周边地区解决。这里的学生的平均通勤距离为9.1千米。但另一个闵行校区,则位于郊外,周边缺乏实习和培训机会,学生们的通勤距离达到了25.8千米。
2017年,济南,学生们等待开往大学城的班车 / 视觉中国
在就业资源集中的城市,学校太偏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从良乡大学城到金融和互联网公司扎堆的中关村,使用公共交通,最快也要一个半小时。如此遥远的距离,让不少学生主动放弃了加入时下热门的行业。
学生当然对郊区大学深恶痛绝。为了吸引学生,最早提倡大学到郊区去的发达国家,也开始把大学搬回城。2006年,东洋大学把文科学部搬到东京市内的白山校区。这年报考东洋大学的学生就增加了10%。
如何不去郊区读大学
千辛万苦读了十二年,力争上游争到郊区混四年,无疑是对前途命运的不尊重。那么,如何在填报志愿时避免把自己安排进郊区呢?
面对林林总总近三千所高校,一键过滤郊区大学并不现实。但依然有一些普适的规律,帮助大家提高警惕,避开郊区的学校。
首先,报考大学时,要摸清大学校区的轮换规律。北京化工大学有三个校区,西校区专供专科,城外的昌平校区是大学新生的第一站,到大三大四和硕博阶段,才会去出门就是地铁站的本校区。
北京化工大学的门牌 / 视觉中国
其次,发现自己心仪的学校位于XX大学城时,就要多留个心眼。国外的大学城往往以大学为核心,随着学校的壮大而壮大。比如德国的柏林洪堡地区。而中国的大学城则不然,大多是行政规划的结果。先把大学城修在郊区,然后再把大学赶进去。
目前,中国投入建设的大学城已经超过过半百,大多位于远离城市的地方。北京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西安长安大学城、昆明呈贡大学城,就是典型。
如果你对南京的高校分布有所了解,就知道大学城几乎和郊区是同义词。仙林大学城中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报考南京的高校,很有可能会在城郊度过度过四年。
不过,有些城市是例外。比如武汉。这座城市在2013年时号称大学生数量全球第一,将近120万。虽然武汉的题图中少不了带大学城字样的地点,但武汉的大学都集中在最核心的武昌区一带。换言之,到武汉上大学,大概率会在市区度过四年。
2017,武汉,武汉大学位于城市中的校门 / 视觉中国
再次,选择大学时,要多了解学校历史,选择老牌学校一般没错。如果一所学校诞生于新世纪初高校合并风潮,那就很有可能顺着建校的热情,顺带在郊区买地修房。
不是说所有参与合并的学校都要一棍子打死,合并之后校名未改的,往往在城中就有校区。比如武汉大学,虽然与周边学校合并,但主体依然在市内。
最后,想不去郊区读大学,就要绕开超多校区的大学。早先的大学在市内只有单个校区,新建的校区往往是为了应对扩招。而地价便宜的郊区,自然是新校区最常见的地方。
这些办法,只能帮大家初筛一道。最保险的做法,还是事无巨细地查询。
先选择自己中意的学校,翻阅电子地图,看看到底在不在郊区。选好大学后,再确定心仪的专业,拨打大学的招生电话,确认该专业的具体校区。因为有些学校会在主次校区的专业设置上有所差别。
2017年,山东济南,“机器人”志愿者为家长和考生解答选报学校问题 / 视觉中国
同时,还要浏览大学的论坛,或者混进高年级学生的群,直接想亲历者询问生活的感受。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常去的地点、通勤时间和方式。
在郊区读大学,固然对成长和前途不好。但考虑到许多人去了大学,都在游戏和外卖中蹉跎四年,学校位置的负面影响,就显得没那么重要。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这块“神奇抹布”,轻轻一擦就能让时光倒流、告别划痕
AKOKO曲奇——饼届的“一线网红”!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城铁中等专业学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