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痉挛性斜颈颈病因是什么?

痉挛性斜颈病因有什么_寻医问药网
痉挛性斜颈病因有什么
痉挛性斜颈影响颈部和头部,颈部的重复性特征性性肌肉收缩引起头、颈和肩部的异常姿势。痉挛性斜颈是临床常见的肌张力障碍类型之一,又称做颈部肌张力障碍。
痉挛性斜颈的病因至今不详。
痉挛性斜颈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原发型的病因之一是遗传变异,并于成年后发病。由于缺乏详细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目前患病人数未进行过统计,美国据估计有四万痉挛性斜颈患者。
痉挛性斜颈有时是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早期表现,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常伴随着DYT-1基因的遗传变异。
继发性与原发性不同,通常由某种外伤或药物副作用导致。病历中有外伤导致的约为10%,药物副作用导致的约为10%以下,并且常见的药物为安定类的精神药物。继发性痉挛性斜颈可在各年龄段发病。脑瘫是儿童发病的较常见原因。
痉挛性斜颈的表现
痉挛性斜颈的症状有持续性的强直,例如头和颈部的异常姿势;也有阵挛性的,例如不自主的头部摆动。阵挛性动作与震颤表现类似,要鉴别诊断特发性震颤与肌张力障碍的阵挛。
痉挛性斜颈会引起:
脖子扭向一侧(斜颈)
头向前倾(前屈颈)
头向后倾(后伸颈)
头压向耳朵(左/右侧屈斜颈)
肩膀向耳朵方向抬高
颈部偏离身体轴心
大部分痉挛性斜颈患者有上述几项组合表现,有75%的患者会有颈部和肩部的疼痛。头疼也是常见表现。合并手部震颤的痉挛性斜颈患者非常常见。
是否随时间发生变化
痉挛性斜颈的症状在发病几年内保持稳定,随后会加重。约有1/3的痉挛性斜颈患者,症状会扩展到身体的临近部位,例如面部、下颌、肩膀和手臂。患者可通过额外的刺激减轻部分症状,例如:手放在下巴上,触摸脸部等,这种现象又称作“感觉诡计”。原发性患者的感觉诡计比继发型痉挛性更加明显。
展开全部内容肿瘤病友社区
消化系统区 乳腺区 内分泌系统区
呼吸系统区 泌尿和生殖系统区 脑部区
糖尿病病友社区
糖尿病病友讨论区
糖尿病并发症区
解析痉挛性斜颈
解析痉挛性斜颈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痉挛性斜颈是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成年人,平均发病年龄40岁左右。临床表现为颈肌受到中枢神经异常冲动造成不可控制的痉挛或阵挛,从而使头颈部不自主的痉挛性倾斜扭转,致使出现多动症状和姿势异常,可伴有相应肌肉的痉挛性疼痛,通常可累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及肩胛提肌等。一、病因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纹状体功能障碍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目前发现DYT6、DYT7等20余种基因与肌张力障碍的发病相关)与本病关系密切;精神因素也是本病症状发作的很大原因之一。二、临床分型①旋转型:头绕身体纵轴不自主向一侧作痉挛性或阵挛性旋转。根据头与纵轴有无倾斜又分为水平旋转、后仰旋转和前屈旋转3种亚型。②前屈型:头部不自主向胸前痉挛或阵挛性屈曲。③后仰型:头部不自主向胸前痉挛或阵挛性屈曲,面部朝天。④侧倾型:头部偏离纵轴不自主向左或右痉挛或阵挛性倾斜。事实上,痉挛性斜颈症状多种多样,大多数表现为多种类型异常姿势的组合。通常用力、行走、情绪波动、疲劳或感觉刺激可使症状加重,安静时症状减轻,入睡后症状消失。三、治疗1.药物治疗和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药物治疗早期可能有效,但作用有限且持续时间短暂,如地西泮、巴氯芬和、安坦和氟哌啶醇等,早期或许能起到减轻发作程度的作用,中后期则效果不明显。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短期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注射一次可维持3~6个月,反复注射易产生抗体而使治疗效果减退。2.手术治疗(1)传统手术治疗①选择性神经切断:术式较为成熟,针对性强,效果好,并发症少。对旋转型或合并轻度前屈/后仰型,效果满意。手术创伤较大,有时痉挛缓解不彻底或复发。②Fostor-Dandy术:即硬膜内切断双侧C1~4前根及双侧副神经根,但由于生理毁损大,切断愈多副作用愈明显,如颈部无力和吞咽困难。术后并发症多,已较少使用。③微血管减压术:即双侧副神经和C2以上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由于痉挛性斜颈累及的肌肉通常较多,且其原理与当前对肌张力障碍的病因理解完全不同,受到质疑。④立体定向脑运动核毁损术:靶点为苍白球、丘脑腹外侧核、Froel-H、丘脑中央核等,由于有效率较低和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应用日渐减少。(2)深部脑刺激术(DBS)靶点选择丘脑底核(STN)或苍白球内侧核(Gpi),与立体定向毁损术比较,DBS具有可调控性,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渐渐成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主流方法。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收到礼物:
感&谢&信: 0
+&&糖尿病病友社区2390人
+&&疑难案例11人
+&&肿瘤病友社区3353人第三方登录:【侍诊冯世纶教授讨论“痉挛性斜颈”病案】
我的图书馆
【侍诊冯世纶教授讨论“痉挛性斜颈”病案】
【侍诊冯世纶教授讨论“痉挛性斜颈”病案】(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中蒙医院 & &刘永军)【按语】本文为冯世纶教授带教现场实录,力求原汁原味:日,“冯世纶经方医学传承班(第一期)”的第四天,全体学员随冯世纶教授侍诊,在专门安排的时间里,由陶有强医生组织讨论由学员刘永军医生带来的“痉挛性斜颈”病案:陶有强:请永军师兄汇报病案情况。刘永军:病案汇报如下:贺某,女、46岁,主诉:左侧颈部肌肉抽搐不适10余年,反复发作近加重。初诊日期:日,10余年前因情志不遂,致左侧颈部肌肉抽搐时发,3年前渐加重,赴西安、北京等地就诊,诊为“痉挛性斜颈”,病重时颈部左侧肌肉抽搐,头向左斜,左臂无力,不能持物,夜间熟睡中也能抽醒,不自主抽搐时发,患者不能做家务,心理压力大,治疗曾肌注肉毒素,口服中药(以脾虚气血虚为辨,方用人参归脾丸主方加养血祛风止痉药),疗效不稳定。来诊,刻下:神疲,时寒热往来,汗出、盗汗,颈项强,抽搐时发,左上肢无力,腰腿困、小腿膝以下冰,口干,食纳可,时泛酸,二便可,经期正常,偶有黑血块及乳房胀痛,舌淡,苔白腻,脉缓。辨证:属于厥阴血虚湿盛。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处方:柴胡12、黄芩10、桂枝10、干姜10、炙草 6、花粉12、龙骨20、牡蛎20、葛根30、当归10、白芍18、川芎6、茯苓15、苍术15、泽泻15、全蝎5、僵蚕10、瓦楞子15,7付免煎剂。二诊:日,抽搐减,汗少,无泛酸,余症同前,仍以一诊方加减。处方:柴胡12、黄芩10、桂枝10、干姜10、炙草 6、花粉12、龙骨20、牡蛎20、葛根30、当归10、白芍18、川芎6、茯苓15、苍术15、泽泻15、全蝎5、僵蚕10,10付免煎剂。三诊:日,颈项强可,腿不困仍冰,汗多,余症同前,辨证同前,症有改善,考虑病久有瘀,加熟大黄4克、全蝎8克、生龙牡各30克,去葛根。处方:柴胡12、黄芩10、桂枝10、干姜10、炙草 6、花粉12、龙骨30、牡蛎30、当归10、白芍18、川芎6、僵蚕10茯苓15、苍术15、泽泻15、全蝎8,熟大黄4, &7付免煎剂。四诊:日,胃部时有不适,舌苔白厚,余症如前。辨证同前,三诊方干姜加到12克。7付免煎剂。五诊:日,精神状态佳,口干自汗盗汗均减,因其母亲住院,陪侍劳累,抽搐加重,又出现颈项强,余症同前,辨证同前,四诊方加葛根30克,生龙牡各20克。六诊:日,抽搐时发,仍有颈项强,腰腿困,胃部时有不适,舌苔白厚,余症同前,辨证同前。处方:柴胡12、黄芩10、桂枝10、干姜15、炙草 6、花粉12、龙骨20、牡蛎20、当归10、白芍18、川芎 6、僵蚕10茯苓15、苍术15、泽泻15、全蝎10,熟大黄4, &10付免煎剂。病案大致如此,本案为在治病人,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有效,但是其病比较缠绵容易反复,请问可否只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当归芍药散原方,不加止痉药?或者是我辨证有误,有无更好办法?陶有强:请大家讨论,各述已见。刘师兄我看一诊记录四诊资料较全,你可以将当时辨证的思路给说一下吗?刘永军:可以,腰腿困、小腿膝以下冰为四逆;口干,寒热往来,汗出,乳房胀痛为上热;其病久,神疲,时抽搐,辨为血虚水盛;辨六经在厥阴,且血虚水盛,处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当归芍药散加味。陶有强:时寒热往来,是一个什么样子?刘永军:是一阵冷一阵热的样子,但还是怕冷的时候多,另外我在临床时,常把女同志乳房胀痛辨为胸胁苦满。陶有强:永军师兄给我们介绍了这个病例的诊疗过程和辨证思路,特别首诊资料比较全,各位还有没有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其他情况?现在我们仅能根据病例进行讨论,如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提出来再完善一下。冯世纶老师:就是如果你碰到这样的病应该怎么治?大家都先发言。刘永军:西医呢把“痉挛性斜颈”归到了锥体外系症状,没有特效的好办法。之前呢到西安、北京等在就诊,尤其在北京一家专科中医医院就诊,是以脏腑理论辨证,处方以健脾养血止痉为思路,且处方量大,有30多味药,且加的蜈蚣、全蝎量特别大,但收效不佳。冯世纶老师:有时他定了脾虚,甚至把肾虚也加进去了,30味药是少的了。陶有强:我先说吧,我具体接触的这类病症不是太多,但是看刘师兄描述的症状比较全,就现有的症状来看,诊断是很明确的,实际上这类的病,我们以前讲的内科的思路,可能不外是风、火、痰、虚、瘀,一般的内科病讲源流的时候,《内经》呢是讲的原则,仲景时代丰富了几个方药,到明清的时候,逐渐完善了,如张景岳辨内伤首分虚实,大纲提纲挈领的,学内科时有这种感觉,所有的病症到时清时代逐渐完善,如病症的分型、处方用药等,就这类的情况,按内科的分析也就是风、火、痰、虚、瘀这几种情况,由于瘀血导致的一些病症呢清代王清任有较详的论述,之前本患者所用的药,是以脾虚、气血虚为辨,处方以人参归脾丸加味养血祛风止痉药,这个不难理解,是为常法常方常药。我在临床中遇到问题时,特别是这种寒热错杂的病症,我把它喻为非和平年代,就是战争动乱时期,不是太平年代,之前以补为主的治法,是太平年代的治法,适应天下和平时搞建设,你在打着仗呢能搞建设?盖一幢楼十层高,啪,掉一个炸弹,这楼就塌了。所以搞建设只能和平年代搞,也就是说要平调寒热,平调虚实,把这个寒热错杂的症状给解决了,那么其他的症状,看似矛盾不突出的时候,再进行补益,先平调寒热,后期再进行调理,调理的时候再进行平补、清补、润补。具体的辨证呢,我倾向永军师兄的辨证,同意永军师兄的辨证思路,我附议。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刘永军:我同意陶师弟的说法,就像刚才老师给淼淼(侍诊学员)看的一样,老师辨为上热下寒,先给她用甘草泻心汤,平调寒热后,看情况再施他法。我的想法也是一样,把她整体的状态调整过来后,再逐步解决其他问题。陶有强:永军师兄的意思是这个病人以前是一个寒热错杂的状态,先调寒热,所有的治法分先后缓急,分阶段有步骤的实施治疗,不是一开始就面面俱到,有时面面俱到反而抓不到重点,反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刘永军:是啊,我也是觉得兼顾有点多了。朱师兄:老师刚痉柔痉我有点不太清楚,请给说说?冯世纶老师:“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如中风、伤寒一样,兼有中风的症状为柔痉,方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兼有伤寒的症状为刚痉,方用葛根汤治疗;如兼有阳明腑实,方用大承气汤治疗。朱师兄:哦,谢谢!我的理解刘师弟从3月7号初诊开始,到4月16号的六诊,治疗的进展不是太理想?刘永军:最初的几诊效果还可以,首诊之前她把北京配的药全部吃完了,然后去找我看,一诊到三诊效果明显,后来就又有反复,劳累之后加重。宋师兄:我根据现有的病案记录情况分析,这个病人是厥阴太阴合病,当时她月经经期正常,但是有血块,夜间抽搐历害,有瘀血,按以前的辨证方法,久病必瘀,治疗的话还应加补气活血的药,抽搐为有风,其有虚证有实证,实证如高热抽搐,这个应该是虚证,辨为厥阴太阴合病,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是为平衡阴阳,理气血,气血阴阳调顺了,治疗血虚性的抽搐,可能效果不佳,如果阴阳平衡了,气血足了,坚持服药本病会慢慢向愈。本病西医来说属于神经系统病,而且十余年了,就现在情况我看愈后是好的。陶有强:谢谢宋主任的分析,首诊中提到的“月经经期正常,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瘀血的情况还是有的,后边五诊的时候,由于“陪床劳累,抽搐加重,神疲,脉缓”,还是有虚象。朱师兄:我做神农,有一次我拿我儿子“试药”,他不是有手脚凉吗,我给他用四逆散,结果手脚凉没解决,以前由于外伤在膝盖之处留下的肉垫子没了,看这个对上热下寒有没有参考价值。陶有强:请冯老给点评一下。冯世纶老师:其他的同学再说说。刘永军:我在临床上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遇到上热下寒有腰痛、腿困腿冰腿冷,效果特别好。王师弟:痉挛呀,肌肉痉挛,我看过一个面肌痉挛的,寒热不明显,当时我用的当归芍药散和止痉散,效果不错,来了三诊就好了。刘师兄的这个病人呢,也是一个项肌痉挛的,辨寒热错杂的厥阴也符合我的思路,其在第三诊时消失,效果还不错,到第五诊时因劳累有反复,我觉得就这样治下去还是有效的,再接着治。另外刚才宋主任分析久病必瘀,方中当归川芎也是活血的,活血的药已经有了,方子不可太杂就少加,以我的经验可加一条蜈蚣,别的都和刘师兄的思路一样。接着治吧,这么久的病了,效果也不错了。林师妹:刘师兄我看你方中用了全蝎和僵蚕,这不是牵正散吗?为什么不用白附子?刘永军:用了全蝎和僵蚕,是仿牵正散之意,实际上在前四诊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已经在取效,加二味药是加强活血止痉之用。当时考虑没有白附子症,就没有用。王师弟:白附子的作用是以祛痰为主。来病人了,接诊中…陶有强:继续这个病例。冯世纶老师:这个大家都说了,中医啊治病,你说对不对,有时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对不对还得看疗效,以前几诊经取得疗效,说明辨证基本上是对的,但是这里啊有时也不是绝对的,如认识《伤寒论》,你读一遍和一遍是不一样的,一个方子有时认识也不一样,临床上对这个病也是这样,当时看的是对的,后来一想不用这个药也是对的,因为没有这个证,但回过头来再看仔细分析,这个药还是用对了,如果再进步一下可能更好。中医啊也就是这样,这个病对不对证,就看有没有效,现在见效了,说明大致上是对了,这里涉及到一些辨证的问题,需要仔细的总结经验吧。有些辨证值得商榷的地方,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是头汗出微恶寒,只有头汗出,为什么?因为津液伤的历害了,大便硬她不具备,但是整个来说吃了有效,但是有些方证并不是完全符合,你排除别的办法没有真用场,用它最合适,所以你用它了,像小柴胡汤但见一症便是;这里头你见效了,但唯一一个汗出比较多,不符合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再一个用药里头啊,用的有点多了一点,以后啊你们就知道了,没把握的时候尽量少用药,别加味。这个病啊我更偏重于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能更好,以治少阳为主,她这个下寒有四肢冷,四逆啊,少阳厥阴都有四逆,所以这里头不好辨,不过回来想一想,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能更好一点。或者是由于有往来寒热吗,这里头就不好弄了,可能啊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更好。现在我们光考虑西医的,怕它不见效,加葛根啊,又加僵蚕、全蝎,有点太着急了,我们可以说,仔细辨证吗尽量少用药。某患者就诊中……中医啊,辨证靠问诊、望诊,有一个症没有问到,就会辨证不准确用药也不会对,最近有一个新疆的李某某,他给我来信了,他说了好多症状,但小便情况没问,你这个不知道你就不好辨证了,小便不利有水饮,尤其外邪里饮的时候,治疗光解表是不行的,有小便不利的时候,你不利小便的话表不解。所以中医辨证啊,是根据症状反应,中医简单,不要过多考虑西医的一些诊断,有些时候还要考虑一下,不应从病因上去分析,病因分析没什么用,原因多了弄不清楚,你不管怎么得的,我们辨证治疗总是根据症状反应,有什么证才用什么药。你怎么得的怎么来的,到过了一定时间后,出现这个证用这个药,假如没表证了你解表不行,没有里证你治里不行,这个病人(其病)没在表,里证也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在半表半里,在半表半里,辨六经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先定位了是半表半里,然后辨半表半里阴证和阳证,这就是我们的经验和功夫了。这个病人半表半里是对了,且用药也见效,这里头啊柴胡桂枝干姜龙骨牡蛎都有了,阳证可以用这些阴证也可以用这些,柴胡加龙骨牡蛎是阳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大黄,阳证就应该用了,所以后来加大黄了是偏于阳了,万一往阴转了,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当归芍药散,是厥阴太阴合病,是半表半里阴证为主了,不是少阳了,是厥阴为主了,你要用大黄了,要考虑阳证了。这个病人见效了是对了,对什么了?六经辨对了,半表半里辨对了,根据症状进行辨,一般来说汗多,阳证的时候多,第148条是“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大便硬,脉细”一派虚寒,津液伤了,所以厥阴病是半表半里阴证为主;至于出汗多,考虑是个阳证,阳热。头汗出怎么解释?津液伤的历害了,津液少了没津液了,不会出汗多;头汗出只是说他有点表证,实际上都入于半表半里了,讲这么个道理。所以说开始辨为半表半里对了,再辨是阳证或是阴证,半表半里阴证可能效果更好一些。用对了以后,像葛根、僵蚕等可以不用,不用它效果一样好。项背强几几啊,是属太阳病提纲,头一条就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属于表。再看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从这里告诉我们葛根有治疗项背强几几的特能,但是葛根是个解表药,有表证时才行,没表时用它也没什么好处,胡老讲了好多次。现代人用葛根不管辨证不辨证用于治痢,还有葛根治头项强、高血压,把中药西化了,这样是不对的,实际上“项背强几几”也有半表半里证,小柴胡汤治,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慢慢的我们就明细了,有效没效就知道了。说起来好说,但临床上就不好用了加了这个又加那个,都有个过程,现在我逐渐可以做到了,因为碰到多少鼻子灰了,越不清楚啊越用简单的药。昨天我讲的那个病人,发烧2个月了,前医开了20多味药,都是几两几两的,但不见效,你也用的话也不见效,干脆我们是趟路的吗,先辨主要的,抓主证去治,要是对证了就对了,要是不对证就是不对,就用那么几味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我当时也没搞过,也不肯定保证有效,就开了一附药(病人要7附,我说没把握),结果第二天见效了,因为他这个病好长时间了好多人都知道了,我的好多同学都改变态度了,你这用的什么神方啊?如果学了《伤寒论》了,他能理解,一看处方就这方,没什么特殊的,就是对证,对证的话用药不在多少,有时候你再加一味药可能就不见效了,什么叫方证对应啊,不管药味或者是剂量都一样,我们把握时要尽量简单些,别堆积药,堆积多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以为葛根治痉挛,僵蚕治痉挛,天麻治痉挛,结果治疗以后,你的方子起了作用了,你还以为它起了作用了,自己都不清楚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因为寒热往来吗,柴胡剂包括小柴胡、柴胡桂枝干姜汤都会有效,但是看她的主证是什么了,是阳还是阴证?这样地下下功夫的话,经验会越来越丰富了,临床疗效会更好。陶有强:谢谢冯老指点,冯老首先肯定了永军师兄的辨证大的方向是对的,对也对在方向上,但具体用药方面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经络,针灸方面讲的有句话叫“宁失其穴,不离其经”,像我们一样开方用药可能有差异,但是六经方面的辨证,三阴三阳辨证大方向要对,没有大的出入;再就是冯老讲辨方证方面,不同方证的鉴别,还有用药的方面,我觉得有两点,一是好多复杂的症,我们拿不准的时候,不要用太多的药,可以轻车简从,投石问路,先前期看他的反应,然后根据情况随机应变,再调再因证处方;二是,冯老讲了专药,这点也比较深,有时候我们刚开始考虑用专药,专科专药吗。看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及思考有什么想法?刘永军:通过大家的分析和冯老的指点,我受益非浅:一是碰到任何病必须按着胡老冯老的学术思想体系来辨六经、八纲,大方向不会错,然后再辨方证,只要方向对了方证对了,不需要太多的加减。二是临床上辨证用药有出入,还是由于临证功夫不到家,方证不熟悉,仍需要下功夫学方证,多临床多总结。结合病例做一小结:一经方辨证是以现有症状为依据,抛开病因不管且不受西医病名及诊断的影响,问诊等四诊资料一定要全,尽量不遗漏,否则辨证会受到影响;二本案一开始病位辨对了,但辨分阴阳待商榷,如“四逆”太阴会有,厥阴少阳也可以有,结合汗出多,应该偏阳,病在少阳;三鉴别柴桂姜汤方证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前者津液虚偏于阴用于厥阴,后者邪气实偏于阳用于少阳阳明太阴合病,本案最初使用较为对证。本案用柴桂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有效,有可能是大量使用龙骨牡蛎清热收涩有关(冯老一般用15克,本案用量20-30克);四经方用药尽量少加减,稍有变化方证就会不同,尤其辨证没把握时,要少用药,如必须用时也要辨明药证(药量也一样),如葛根用于表证项背强有解痉挛的特能,但没表证时,用了也不会有特效;五本病例有虚有瘀。以上这些会在后续治疗时或临证其他病例时加以重视。至于本案的后续治疗情况,由我为大家连续报道。谢谢老师!谢谢各位师兄弟!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痉挛性斜颈-五年前患上了痉挛性斜颈。打了肉-杨庆玺的回答-趣医挂号网
五年前患上了痉挛性斜颈。打了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治疗痉挛性斜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