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4记盗墓笔记会不会第二季很奇怪啊.好纠结看到一款特别棒

(风儿沙儿X2X)
(刘子孑在路上)
第三方登录:(脱水版)A4自我管理笔记,使用感受总结。
我的图书馆
(脱水版)A4自我管理笔记,使用感受总结。
光看是没用的!!说你呢!!说的就是你!!看完行动起来!!!文章以及图片选自豆瓣的。原帖有很多问答,为了自己看着方便(你这个自私鬼),站长总结了一下,所以就有了这个脱水版嘻嘻。一.废话在前——发帖在每月好习惯组,甚感汗颜。 本人实属懒汉一枚,跟坚持、韧力神马的压根扯不上半毛关系。由于最近生活实在混乱,除了小事邋遢拖延,也觉得宏观人僧失去方向。偶然间跟一神姐姐聊天,说到自己理想无力,后来她建议我把小到买菜大到人生目标之类的仔细描述出来,不要用那些虚妄的形容词(比如实现自我,让世界更美好之类的屁话)。当时顿觉受教,回来默默想了一下。从那以后好像就渐渐开始有意无意的关注人生规划,时间管理之类的东西。也慢慢自觉的用纸笔真切的记录管理自己日常远近的各项事务。 二.核心思想—— 到现在有规划有目的的用每日笔记进行自我管理已经实施一月有余,现在把自己的使用情况稍作总结。我参考了七八本书,买了五六类行事手帐(主要参考内页排版方式),回首了人生中偶遇过的笔记达人,最后结合自己的使用习惯,慢慢形成了以下一套个人手记使用法。在尝试过程中,我一直用的A4的打印纸+两孔活页夹,最随手可得,最方便调整。Ok,下面说干货——六种个人必备内页。 01. Yearly checklist/project plan 红绿分别是学习和工作,五角星是deadline,(更为积极的标注应该是milestone才对)。这个内页可以规划全年的学习/工作任务,也可以做年/月打卡表检查完成度。因为是活页,既可以放在年计划部分,也可以放在月计划部分,也根据任务量连续使用多页。 02. Monthly plan 所有手帐通配型内页。红绿蓝黑分别代表学习,工作,杂务、自我。这张是10月的,国庆期间在实验一个7天的习惯养成任务(见05)。基本上整个月是均衡与自我管理的一个月,也是沮丧与忐忑的一个月。 03. Daily plan 现在看来觉得还是用横向的好,可以和上面的年表/月表书写方向保持一致。图中显示第一天单项任务时间太短(2小时一组),经常被打断,且各种类型任务交错跳跃,完成度很差。第二天单项任务时间太长,对于电脑工作者非常累(晚上八点撑不住睡了3个钟头,结果11点又爬起来把事做完)。于是第三天调整到比较舒服的3小时,也利用到了一天效率最高的三个时间段。结论是:单项任务保持3小时,而不是传说中的2小时(这时根据个人任务类型和工作方式得出的:2小时对于深入的框架性思考太短,4小时对于电脑工作方式太累)。 04. Cornell note 不夸张的说,我从来没有一本完整的笔记。学习也好,工作也好,都非常混杂混乱,相找的内容从来找不到,笔也是随便抓一只用,最后各种颜色都有。最近学习任务较多,于是确定下用康奈尔法持续性的记录学习笔记。这是最近的和07年笔记对比的照片。07年的笔记现在已经搞不懂记的啥,现在增加了小节标注,便于以后看得懂。令本人是大字王,写字不喜欢受约束,所以使用空白的三栏cornell note,显然也比有条文的本要工整。 05. Weekly checklist 好习惯的养成分三个阶段:1周建立期,2周稳定期,3个月巩固期。我用一张7日checklist做了一个战痘记录。完成率是70/91,一些比较简单行为迅速就达成了,比如吃Vb片,喝够1升水,不喝可乐,不吃油炸食品之类。比较难的是早睡早起和运动,一次都没完成。另外,经个人检验:喝水/绿泥/kiehls金盏花是战痘利器,一周效果显著,锐利到有依赖性。BF芦荟胶、Cliniq的水则完全没作用。推论是一周没效果的东西,以后可以不买了。 06. Free note 直接使用空白页,这个用的也很多,比如对思路的梳理调整,画画草图之类的。必备。(图) 三.个人小结—— 01。如上6种内页是个人必备。 02。dailyplan内页不是每天使用。因为形成工作时间设置的规律之后,没有必要在记录每个时间段做什么(因为是重复的),每天的工作可以直接反映在cornell note和free note的记录中。 ? 03。weekly checklist是特别好用的自我管理方法,值得强烈推荐。 ? 04。使用活页夹排序整理,出门带几张A4纸就够了。 05。一只四色多功能笔是必须的。 ? 06。所有的纸笔工具,马上投入使用,5分钟投入战斗,不然在而衰,三而竭,这道理你懂得。 07。一本通的必要,包括所有的书籍共识就是工作生活个人家务一本帐。不要零零散散狡兔三窟,随后大大小小花花绿绿一打本子。还都是空半本的。 —————————————————————————————————————— 先说这么多,边说边想到了以下内容,占个位置免得以后忘了。 四.工具使用—— 01.多功能笔 最近我入手的三菱style fit,5模块(4色水笔+自动铅笔),个人觉得这种笔已经把设计理念发挥到极致。另外也观摩了muji的,8模块更神勇,而且做工细腻,圆珠笔书写有水笔般的顺畅和颜色深度。可惜我已入手style fit,其实还是muji更心动啊。 02.闹钟 这个没什么讲究,我就用手机设定的。我有8个闹钟,这个不怕多,反正没人知道你是不是在接电话。有一个闹钟是提醒喷爽肤水,一个是提醒吃水果喝水之类的。反正根据个人情况酌情。我最多时候设过20个。。。。BT啊。。。 03.计时器 有人觉得番茄工作法好用,那搞个计时器是必须的。我的就是宜家那种不锈钢的,手感好,扭着爽,我只是用这个催促自己不要长时间上网或者一小时之后去干嘛干嘛之类的。特别好用。有人觉得滴答声很烦,我倒是喜欢这个声音。 晚上拍不清楚,网上拽一个。就这样的,一圈一小时,我的是个蛋样的。 04.活页夹 因为最开始用了A4纸,所以跟着入手一批文件夹,黑白透明/价廉物美的产品我把TB翻了快朝天了吧。神马?这么丑?TX们,秘诀在于搭配而不是单品,所有本子控只买不用的问题都是各种不匹配,笔不好夹,包放不进,纸不好翻,各种问题。活页夹太out,但是所有人都对衣橱那件黑色开衫,白色单鞋,背烂的包包情有独钟。为神马涅,因为那就是传说中的百搭单品。所有笔记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木有规划,只是封面控。关于规划的问题见五.03。五.内页设计与版式—— 01.兼容性 兼容性很重要,一种内页经过整理,至少可以满足两三种不同的使用功能(比如二.01),可以做甘特图,可以当打卡表,也可以画折线图,也可以记录收入支出之类的。我看到很多人收集很多种内页,变幻无穷,被各种图标吸引(金字塔表,四项限表,各种图表,甚至有一本书专门收集手帐图表,有个上千种吧)最后堕入收集控去了。保持兼容性的最佳方式是:除了必要的时间轴(必要性这个话题好像又可以单独展开了。。),去掉其他所有年月日时间的一切数字,随用随填写,没写字的那天纸也不会浪费。以这个年表为例,开始我参考了各种内页的设计,设置了时间条打卡率什么的,但是为了与project plan兼容,需要去掉月份纵轴。其他类型的内页也是如此,最后的结果都是做减法减法减法。为什么很多手帐本都把时间标的那么清楚呢,那是因为——明年这个本就用不上,你得掏钱买新的呀!!!当然现在很多良心企业都知道留下给使用者自主的余地,看一个好的手帐本是不是有设计含量,就是看是否考虑了使用者的感受。这也是接下来要说的简约而不简单的要义所在。 02.简约而不简单 内页设计尽量简约,以突出记录内容为主,而不是用各种花边色彩喧宾夺主,表括那种没什么用的天气/表情/萌画之类的。(学生另说,工作了的话,随身带一本这样的手帐略有不专业之嫌)。一切设计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留白的功夫,中国人也讲究这个,这就是为神马muji的产品,留白留到大部分产品都是全白。包括本子这种东西,只有最普通的白页、点阵、条纹。本子的底是背景,如何让简单的背景承载丰富的内容才是重要性,给使用者留下最丰富的余地,而不是先入为主的设置太多条条框框乃真意也。举例说明——比较失败的上面这个,基本就是看画用,怎么写也没有辨识度,放到哪里都显得各种乱(这种类型的本子总会手贱买上一些,其实就没用过),写着写着一翻篇,又,该贴照片啦,贴你妹啊贴!。同是记日记,下面(小图看不清,其实是有点阵的)的已经足够用了,画,写,贴,本子是让我们自己发挥想象力去使用,而不是看画看到眼麻脑残。 03.规划与规律性 你在这一天的这一秒开始使用一个本子(很多人看到一个心动的本子就出手了),然而经过美一天的每一秒,你买过无数身材各异,风格不同的本(本人以前也这样啊,应该说每个人都有一种收集屁)。结果是缺乏长远的打算,所以日程管理还ok,说到人生规划就歇菜了。假设你一年用1个手帐(我认为一个手帐类似一个信号终端,其实可以对应无数端口,每个端口都是一个人生片段。。,一个人大概必须的就是工作、学习、自我、家庭四大端口,这个好像也需要展开说。。。),于是假设你还剩60年好活,就是60个终端对应60X4=240个端口,每个端口又链接若干硬盘(存储设备,就算1个端口对应四个存储器),假设这些存储器都是纸质的吧。那总共是60+240+240X4=1260个本。假设你又一个书架,60年后,你的一生就在这个书架里,一目了然吧。你不规划以下,怎么能迅速了解自己呢。我自己的打算是,达到在这个书架上瞄一眼,就知道自己那年狗屎那天风光,怎么失败怎么成长(这么玩有意思吗,这个因人而异吧,也许有人就是喜欢随遇而安,每天都是新鲜。)。那个写围城的叫什么来着,不是好称两脚书架么。一个人要像一个队伍,一个人就是一个图书馆。我关注自我管理以后才知道图书馆也是专业,而且很牛笔,以前我以为跟超市收银一样,就是扫条码的货(对不起,收银员同志们)。(图,这个没图真说不清。。。)今天先到这。。。佐藤的办公室,也许有人说真BT啊。sorry,我关乎的是其中安详的禅意。没有人会把家里搞成这样,我知道,但是——我们先不说不想搞的问题,咱先说不会搞的事情。看了半天个人管理的书,这个建议那个建议,从不上图,在那些建议下我能脑补出的场面就是这样而已。。。 而我的是这样的,但是现在已经处理掉了,因为不好用。一是侧面镂空,可以看到各种书籍杂乱的封面(用统一的收纳盒就没这个问题)二是进深太大,自然书前摆了各种玩意,接灰厉害;三是不到顶。反正怎么也不舒服,决定换掉了。接下来的整理课题在书架排布的编目上,待以后有感再续。 书架组装完毕,和当处的图纸吻合,心理终于舒坦了。关于编目的事情,我还在想中。不知道神马时候可以更新。so,先这样(11.11)。 六。推荐的书的问题,我分别打了星号,表示难易程度,不代表好坏。 01。女王那三本**(笔记整理) 女王本尊是个小秘,里面大部分讲的是本子使用TIPs及周边配件。有点像地铁电视里常年放送的生活小常识栏目,一个萌妹告诉你如何吃栗子如何抗冰箱如何叠衣服。。。 02。实现一生梦想的笔记本***(笔记整理) 日本人写的,好像也出了系列,我就看了一本,这个菇凉用了比较法,归纳法,,问卷法等一系列严肃的科学方法研读了东大学生的笔记,使用习惯等等。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也好读。 03。番茄工作法*(时间整理) 这本书一句话就概括了——买个计时器,闻鸡起舞。非常入门的读物。 04。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人生整理) 日本人写的,有点叨逼叨的气势。核心内容是扔扔扔。什么时候扔干净,什么时候拉倒。理念就一条——你把该舍的舍干净了,就知道自己该得什么去。对于那种时常五米三道,人生失去方向感得人(比如我)非常有用。日本人背后得人僧哲学跟咱们文化基因非常通。五迷三道就是六根不净,抱着西瓜捡着芝麻吃着火锅唱着歌,这种态度就是奔向迷途去的。不知道自己该干嘛的TX,扔东西先! 05。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人生整理) 好像美国人写的,管理思想贯穿始末,务实实用,不讲大道理,直接说要1。2。3。好读但死板。外国人的脑子长的很机械,核心思想是分出ABC任务,按照不同原则管理之,done。 06。GTD****(人生整理) 这个是人生管理法的鼻祖写的,大概是八十九十年代写的吧,以后各种管理方法也差不多是一葫芦画瓢跟着这个体系来的。问题只是不太复合现在的时代特性了,因为那会网络工具啊,手机什么的都不普及。但是方法是好的。非常系统,看起来也不那么轻松。我看得电子版(由于翻译和排版的问题,个别地方费解,看几次才明白)。 07。超级整理术***(人生整理) 个人比较推崇这本书,因为是设计师写的缘故。很多工作方法对设计师很有启发。并且有源有流,既说了怎么做,也说了为什么,又通俗易懂。 书就说这么多。小到时间管理,大到人生规划全覆盖了,看完这些,基本上对于自我管理的宏观体系怎么建立也就差不多了。具体的就根据个人三观和喜好填肉去,活学活用之。。。。。 书各有心得不一一赘述,我从每本书里都找到了自己记录行为的影子和背后的逻辑。 7。关于线上工具的问题 线上工具的实用性得考虑至少以下几个变量:网络环境(我朝的情况大家懂得)、线上产品(好的被封的差不多了)、工具载体(这个权当无折损)、续航情况(除非是太阳能的)。 这样想一想,上面每道变量打个对折,到最后0.5X0.5X1X0.5=0.125,有效性一定时期内仍然低于纸媒,而且对于纸媒的传统触感的依赖型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所以建议日程管理可以线上处理(尤其月历表),大多数管理软件都支持打印,工作时很有效,因为大多数人都要自觉(或被迫)记录自己workload,填各种timesheet(除非自己是老板吧),经常要打表的人,线上线下都自觉统一了。 所以单说一款evernote吧。我最近也刚开始使用,原因是这家公司有进中国,所以不用担心兼容性和被封的问题。(想想以前我是用过多少家blog,到现在无一幸免导致我再也不写线上的玩意。。。)如果稳定性好的话,跟google doc也差不多了,在线编辑和浏览器支持都很好,尤其是共享功能。比如一些生活琐事,或者碎片化的信息就很方便整理,也不用纠结留下还是扔,记录还是不记录,我能想到的如外卖电话、擦鞋修拉链这种半垃圾信息,以及突然看到的网页美文佳句,生活常识或者突然想到一个什么idea之类的。每个人有不同的用法。而且不用担心丢失或者费工夫整理什么的。而且我也相信国外公司不会突然之间就使出流氓作风对线上储量收费。。。关于如何制定计划的问题(参考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核心思想是先要把计划分类。 1。必须完成的计划 以考试为例,你的目标是60分,过不了就没毕业证。ok,这就是完不成就得死的计划。这个最好解决,把任务拆解成为自己的底线水平然后分配到每天的执行情况里。按照比最低标准高一点点设置,这样你必须全部完成(因为计划就很卡很紧,少完成一个就没戏)。结果万一是59,也别太自责,毕竟就完成度来说已经完美了,下次底线再提高一点或者运气稍微好点就ok了。 2。不必须完成的计划 很多人计划完不成,日久天长就放弃了原因大部分是本来就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比如减肥、战痘这种在我看来不到要死的份上就没必要投入精力搞。只有肥到严重影响健康,脸已无法见人的地步才至于进行管理吧(其实lZ真心低标准啊)。再比如养成一种习惯,学习一项技能或者培养一种爱好都不是必须的。 那么这种计划的核心是起步标准要足够简单,5分钟完成战斗的。只有超级容易完成的任务,才容易坚持,只有坚持到看出效果才有动力继续吧。比如我的战痘计划里有每天喝1L水和吃Vb片这种,这个完全没有任何完不成的可能(而且其实这种简单任务也挺有效的)。所以如果你定的是每天自制珍珠养眼面膜,什么三明治面膜蛋清敷脸之类的,算求了吧就。自打LZ发现每天多喝点水,多吃点水果,已经对痘痘有明显效果之后,对做面膜护理之类就没有任何兴致了,只有严重缺水出油的时候搞一搞,维持在一礼拜一两次而已。 3.不必须完成但很想达成的愿望 比如学习第三门语言这种,如果真的想达成,其实最好的办法是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入门工作。入门工作都是靠密集性投入大量时间堆出来的。比如你压根不会法语,但是制定了1年的一年的时间完成入门任务,那结果很可能是一年之后连音标都认不全。最可行的办法是1个月入门,密集的安排语言学习课程之类的,每天都学每天法语里泡着。很多事情都是一上手就好搞了,入门之后才容易深入,才容易以后利用细水长流的时间点点滴滴积累。 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学习摄影啊,LZ闲的蛋疼的时候一个礼拜看完了纽约摄影学院的那个600多页的教材吧(而且后面的练习题都做过)。打那之后,就有基本常识了,虽然摄影目前也算不上什么正经爱好。但是我想一下,如果以后有钱烧器材的话,比较想培养的爱好就是摄影啊,因为觉得不那么困难了吧。所以还是那句老话,万事开头难。另外一个案例就是英语听力,暑假1个月时间密集训练了一下。后来看电影没字幕也凑合看了(原因其实也是因为我太懒,总是找不到字幕)。现在字幕组发达了,我听力好像又退步了。anyway,只是以学语言为例子而已,现在学语言已经太简单了。曾经我认识一小镇导游,英语都没说溜,竟然还带西班牙团。他说他就网上自学的1个月,尽管我知道他的水平惨不忍睹,但是他入门了。什么时候真正学起来都不困难了,就是这个道理吧。 4。记住你每做一个计划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懒(说好听的叫更有效率) 我又把战痘的事拿出来说了。有人说你看到自己每天给自己画叉不觉得崩溃么。我的目的是,找到最有效的控制项,其他的都放弃。比如我找到了最简单有效的喝水,那就ok了。如果不行,再加一个吃点Vb如何,还不行再加,加到刚好,其他全拉倒。这是计划的本质目的,就是少干活多收获啊。 5。不要照抄照搬。 LZ三观算不上多好,可能连正确也不敢保证(更多时候都是避免自己破罐破摔的那种)。说自己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点思路。如果你本来就是自我要求甚高,以清华学霸为荣,以荒废人生为耻那么也可以学学自我管理的办法。反正人各有志,人家自我管理是为了报效祖国,我嘛,仅仅是不让自己懒死而已。。。灭哈哈。。。就说这么多。八。关于信息整理的问题(正文) 总结以两大类方法为主,第一种是顺序记录,电脑辅助索引;第二种是分类记录,分类索引。 两者都以一本化为前提,区别在于,前者可以用定页,后者必须用活页。目前我自己使用第二种方法。因为经常上电脑编目录个人觉得麻烦,而且也没有随时记录所有事情的习惯。现在大家的生活普遍碎片化,信息都是到处遗落,觉得强制性的用本子悉数记录不符合现代生活习惯。(不过也有人这样做的,有的书就专门介绍这样做的好处。)所以这里只介绍个人使用习惯下的心得。 具体做法如下—— 1.信息分类 就是随想随写,但要注意一张纸只记录一种信息。比如菜谱、减肥、美容、摘抄、心得、采购单、展览信息、一些好的想法、工作安排等等。。。 2.信息处理(配合便条贴)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活页夹里充斥各种各样的信息。装不下了,就统一处理一下,确定没用的直接扔掉(比如过期的展览之类),有用的分门别类的归档到不同的专门文件夹里(我经常说得四大门类——工作、学习、生活、自我,个大门类下继续细分工作如ABCD项目等等,这个通常在单位放着,学习比如语言、各种培训,其他不一细说了),并标注日期。一些需要录入电脑的东西,比如跟工作有关的(工作报告、电影评论等等)。 3.线上工具(清单) 一些清单类的信息,就直接利用网络工具了,以前我会分别记录相看的书、电影、讲座之类的清单(后来发现一次都没用过,而且一次都没找到过),现在豆瓣都包办了,相买书的时候直接翻翻豆瓣豆列都有了,就是平常随便点两下鼠标的事,没必要专门列这个清单。包括本来就想作为交流的东西,比如我现在这个帖子,直接就网上写了,不会记到纸上先(说明记录本是私人记录,而公开或者以交流为目的可以直接用网媒,因此我不建议在网络上写非常个人化的日记之类的,对别人没用,对自己无益)。多少小三就是这么暴露的,多少干布就是这样揭发的。。。anyway扯远了。 4.实体工具(公告栏、留言板) 一些家务事,需要家庭范围内共享的,不太方便运用网络工具,虽然googlecalendar也可以同步,但是很多价值不大的信息没必要专门处理。比如家附近外卖电话、打折广告、水电缴费,电影票据等等,都是钉在冰箱旁边的软木板上,跟公告栏的作用差不多。(看到某本书里这种杂务信息也专门收集,我觉得根据个人需要吧,因为哪天想去哪里吃个啥这种事,扭头忘记也不会怎样,我也不是美食老饕。) 5.在路上 手机拍照+evernote,属于第一种方法,路上随便看到一个什么信息,想着回来要看一下就拍照片然后evernote里面用时间+项目+关键词的方法标注一下(统一文件名方便日后搜索)。我在搜索一种app,就是把拍照和日期提醒功能相互关联的(就是拍个照,然后设个提醒时间不知道有木有)。 这个做法我想了一下,觉得日久天长第一种记录方式和第二种记录方式的内容会相互交错。所以我确定了用evernote记录碎片化的完全不重要但必要的信息。重要的内容还是写在纸上,目前是这样。 看到这里,如果你执意好奇第一种信息整理方式,那么推荐这本书《A6全能笔记术》。他的宗旨是用很薄的定页小本,随用随换,(个人觉得跟用活页差不多),里面还详细讲解了电脑编目的方式方法。手动编目示意见这里—— 目前我自己的信息整理方式暂行如上,还有很多不足和欠缺之处,细节也不做太多描述了。通过文字的方式,又帮助梳理了一下,先共大家参考吧。快速开始——5分钟投入战斗发则和JUST DO IT 看10,想1,做0.1是大部分人的习惯。我也是这样的,所以不要看到万字长言就惧了。快速开始的办法前面已经提到了,就是找5分钟投入战斗的部分,前面有的TX是很得要领的,觉得下载麻烦,打印麻烦,买笔麻烦,于是打开一个EXCEL或者抓张白纸简单画几个格子就算开始了,ok?! 不需要万事俱备,也不需要前期准备。那些买啥笔,用啥本,画啥表都是step2-n,step1是一张白纸和一只笔。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其他的是磨刀磨枪。因为我自己也不是器材控,器材控可以移步各种控组去挖一挖,他们的刀枪才真正深邃,真正开眼。 (至今还有小盆有不厌其烦的豆油说不懂如何下载模版,不懂如何制做表格,其实就是不懂如何开始。再次强调一下,开始的方法不是准备各种器材,而是马上开始做你会的部分,一张白纸和一直铅笔就可以了。) 九。关于思维的整理 00。上次前言好像还没说完,再絮叨两句。这次说关于思维整理的目的——也就是进行脑力活动的意义。对于某些行业来说,单纯出卖身体其实还瞒赚钱的(允许想歪),唯一的缺憾是其不可持续性。只有思维是伴随人出生到死的,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以出卖脑力为生是唯一安全可靠的生存方式。 01。三个模型 我暂且粗糙的将思维活动分为三大类型:1。解析一项事务/事物。2。催生一种概念。3。建立一种流程。(不知道是否已经穷尽,有待评估) 举例说明: (1)。解析一项事务/事物。最浅显的就是旅游攻略,比如我就要去泰国旅游,而这地方完全没去过。我就得尽可能穷尽的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所谓穷尽就是关于泰国没有任何信息是不需要的。从起心动念去泰国的那一刻起,到到达曼谷机场之前的全部思考活动我把它归类为解析性思维。 (2)。催生一种概念。举个直白的例子,就是设计师天天揪头发想的各种idea,好吧,用比较忽悠的词汇,就是所谓“灵感”。灵感这种东西玄乎的说叫做可遇而不可求,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设计学院可以关门了,开几个职专教教PS、美图秀秀之类然后等着各种灵感从天而将就行了。所以说灵感是有踪迹可循的,这个踪迹尽管高度“抽象”但仍然可循,用合适的训练方法达到进入日常生产范畴的地步。比较相似的还有作家,作家虽有高产低产之分,但是像JK罗林之类的畅销书作家,是不可能天天等灵感砸向自己的。 (3)。建立一种流程。最最直白的例子就是流水线生产模式和劳动分工。这个太深入人心了,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流程颠覆了整个人类的发展(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大跃进)。福特汽车最早的生产模式是,一个工人包揽了全部工作,从头到尾组装好一辆汽车。后来的模式是把组装的流程拆解,每个部分由特定的工人完成。这样把一个复杂的工作拆解成简单到几乎不需要培训的地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ok,这就是颠覆全人类的工作方式。 我想说的是,几乎所有的思维大概都能套进如上三种类型中。后面我会分别说说每种思维方式应用到的整理方法,当然是和笔记法结合的。我发现这三种模型说白了就是理性思考VS感性思考,1和3分别对应归纳法和演绎法。 2除了理性之外加入一点点感性方式。关于归纳和演绎,可以移步牛津的开放课程批判性思考入门前三节就是关于归纳和演绎,灰常灰常清晰。不想花时间白度一下就行了。理性思考的最高级形式是认识世界,感性思考的最高级形式是接触上帝。实际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求性质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话说我这人的认知模式还真是简单粗暴啊。九,关于思维的整理 02流程式思维模型 不觉又翻页了,末日前再贡献点干货。关于三种思维模型,我想先说说第三种流程式。举最直接的例子GTD工作法,图见此(回帖不能修改及贴图这是个问题)
之所以先从流程式模型讲起,是因为它和笔记本管理的方法有交互。 先稍微解释一下 我用颜色标记以示区分:红色是待整理的各项事务,可以包括实体的比如书,衣物也包括虚拟的如一个项目计划,一个复杂任务等)。中间的各项是具体的工作步骤,而黄色则是外部工具,这里表示为各种工作夹,或者工作表。稍微了解点编程就非常容易理解,每一步引出的各种思维判断,Y走那条路径,N走哪条路径,S(suspended)走哪条路径。 在这个流程中,可以看到对于GTDer来说,作为外部工具的表单或文件夹是一个个的单独工具(电子的或实体的都有)。GTD的核心步骤是收集全部信息——归纳整理信息——分类处理信息,每个步骤都配合实体工具和虚拟工具的使用。实际上一次性的完成GTD如书中所言非常的耗时。在这其中的每个步骤出现的任何不当都会导致最后系统运行不畅,而且在没人指导的情况下,独立的完成GTD的系统建设无疑是非常痛苦的。 流程是思维模型的特点:思辨/行动 GTD这个图示作为一个思维模型是具有代表性的,它非常清楚的表达了一个复杂任务的整体面貌。其推导过程是思辨的,包含了选择和判断的全部过程,因为和编程的情况很像,所以逻辑也是绝对严密的。泛泛的说,所有的事务都可以用流程法推导,比如把大象放进冰箱里方法是:1,打开冰箱2。放进去3。关上门。(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案例 但是对于面临未知特别多,情况特别复杂,没有明显线索的事情,就适合GTD分析法。比如:你醒来,发现自己在一间全封闭的屋子里。你身边只有一张纸,一只笔。那么你需要画这么个图:1。我是在做梦吗,抽脸不疼,Yes,恭喜你,继续睡吧。抽脸疼,NO,恭喜你,你真的在密室中。2。这是恶作剧吗?Yes,昨天最后的记忆是跟最蛋疼的王二狗喝酒,恭喜你,这多半有惊无险。No,恭喜你,你恐怕是被绑架了。3。我真的是被绑架了吗?S。不确定,于是继续自我分析,4。我是官富二代吗?5。我得罪谁了吗?6。我买切糕没付钱吗?7。我肾还在吗?。。。。。128。作为一个穷苦傻的吊丝,老纸被绑架的概率是0.00145%。129。那么就是说我只要想法出了这个门,应该不会有很大生命危险。130。于是站起来,拧开门(惊奇的发现门没所)131。走出去,黑白无常看你一眼,醒啦,21号啦,继续赶路咯,手上拿的啥玩儿。。。。 九,关于思维的整理 03脑图式思维模型 参考《思维导图》这本书,近来也就看了两眼这书,也是很早以前出的了。虽然前面花了挺多篇幅讲大脑构造和脑细胞工作原理之类的,但直接将细胞形态作为记录方式的模拟,以证明其高效性是比较牵强的。不过有一点,图像化的记录方式是比行列式的记录要有助于理解问题和整理思路。通常认为这种方法对于理解事务、分析问题、以及纵览全局很有帮助。 典型的脑图请凑合看这里—— 列出了在新的一年里需要做的事情,然后每个大任务里分支特别多,有的是一年里大概能完成的,有的是三五年也许有苗头的,还有的是一辈子大概都要做的。反正层次先放一边,每大项里找一条当年特别紧急或者很想完成的事情作为年度目标。对于特别短视(比如我)的人来说,思维跳跃从前觉得没啥,后来发现自己摔个跟头就忘了要打酱油的事情,经常性的大脑断片儿,于是人僧啊就是在东摸摸西蹭蹭中荒废的,希望借助这个办法可以让自己得以善终把。换句话说,10000小时理论有效的话,至少前提是把这10000小时有条理的分散到若干念头里然后持续的跟进。就算半途而废,也得有个记录至少能分析一下自己是当时脑子抽抽了,还是压根就是忘一边去了。 关于mindmap维基是这样说的 然后根据wiki的词条,我用mindmap的方式图解了一下神马叫做mindmap。 首先画法是这样的——先以一个中心图像为题目,其次用不同颜色的笔发散引出主干,由主干再引出分支,由分支再引出分支,无穷尽也。每个分支上都用关键词,数据和象征性的词汇表达,突出终点。mindmap的功能也很多,做分析,管理,梳理都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各自创造性的发挥吧。当然如果还想看到更多的就以mindmap为关键词,google图片一下,会有无穷无尽的案例。除此之外,更formal一点的做法还是用软件制做脑图。之前有提到mindmaneger这个软件,此外还有无穷无尽的免费软件,粗看下来大同小义。我觉得用mindmaneger做ppt倒是很好,如果平常随便想想问题的话,手绘就可以了。再具体的例子就不讲了,因为这个也很直观,可以搜别人的脑图看看大家都用来怎么做分析。市面上由各种各样的书,自己还没看过,所以就说这么多。共勉。 以上,搬完了!!!上一篇:其他相关文章:﹋﹊﹋﹊﹋﹊﹋﹊﹋﹊﹋﹊﹋﹊﹋﹊﹋﹊﹋﹊﹋﹊﹋﹊﹋﹊﹋﹊﹋﹊﹋﹊﹋﹊﹋﹊△ 文具控们赶紧加入我们ヽ(′?`)ノ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种事绝对很奇怪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