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没有像NASA一样的天文观测机构

被NASA拒绝的中国人_网易科技
被NASA拒绝的中国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学者在美参加学术会议遭拒,“排华”还是“误伤”?
南都记者舒朗对于中国人来说,10月1日是国庆节,也是长假的开始。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一天是政府再次关门的日子,因为预算法案没有通过,80万政府雇员被迫休假。在所有关门的联邦机构里,美国航空航天局(以下简称NASA)受影响最大,97%的员工都休假了。“十一”期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完成了天文学博士后研究的中国学者谢基伟为回国做着准备,他计划任职母校南京大学。此前,他刚刚收到了一封引发轩然大波的邮件——NASA拒绝他参加将于11月4日举行的第二届开普勒科学大会,原因是大会在位于美国加州的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举行,而“NASA的场所禁止中国人进入”。可以仰望星空,不能实地开会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由NASA设计,旨在寻找类似地球的行星,在开普勒望远镜2009年被送入太空的时候,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说——我们要寻找外星人的家。开普勒观测到的数据向全球研究者公开,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但4年后,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却给申请参加开普勒科学大会的中国学者发去了拒绝邮件。谢基伟收到的这封邮件的发信人是此次大会组委会联席主席、NASA开普勒项目专家马克·梅瑟史密斯,信中写到:“很抱歉我们不能受理你的报名申请。我们将在会议结束后,在网站上发布会议内容的所有资料……”另一位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读博士的中国学者邓熙浩也收到了这封邮件,他向对方询问了原因。“不幸的是……联邦法律禁止我们邀请任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来NASA开会。国会最近因安全问题采取行动,因此那些已经在美国其他科研机构工作的中国籍人士也受到同样的限制。我将删除你们提交的报名材料并终止报名程序。谢谢你们对开普勒项目的关注,我希望这样的规定不会影响到今后的其他会议。”在回信中,马克·梅瑟史密斯写道。谢基伟本来对会议充满期待。他向南都记者介绍,开普勒项目是天文学界一个热门大项目,本次会议吸引了国际上众多著名科学家,将探讨行星科学的前沿话题。这封拒绝信让他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之前的学术会议从没遇到这样的问题”。看完邮件,谢基伟马上联系了同样报名参会的好朋友王吉,果然,王吉也被拒绝了。而在两人看来,科学应该是无国界的,这种事情难以接受。美国天文学家发起抵制王吉是中国科技大学天文与应用物理系2002级的学生,去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在耶鲁大学天文系做博士后研究。今年年初的第221届美国天文学年会上,王吉所在的耶鲁大学、牛津大学“行星猎人”项目组宣布发现了15颗可能宜居的巨行星,而他是相关论文的第一作者。王吉本来应该和团队一起在大会上向同行们报告他们的研究成果,但最后却因为国籍问题被拒了。得知此事,王吉的导师、耶鲁大学天文学教授黛博拉·费舍尔立刻向组委会发邮件询问原因,被告知NASA禁止一些特定国家的公民进入其设施,而她也是第一次得知NASA这一规定。“王吉被拒绝参会,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针对他个人的,而是国家安全法规造成的意想不到的后果。”费舍尔教授告诉南都记者。费舍尔强调她认为这不是出于“种族歧视”,而是安全法案下的“误伤”,她说自己身边很多科学家也同意这一观点。“总会有一些禁区,我相信我在中国应该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随意进出。”费舍尔说。在费舍尔看来,王吉是一个有天分的学者,一直致力于开普勒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他就像我们的亲兄弟一样,如果他不能参加,我的团队所有成员都不会参与本次会议。”在得知王吉被拒绝的原因之后,费舍尔立刻取消了自己的参会计划,之后,整个团队的成员都加入了抵制行列。她还在社交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帖子,叙述了王吉的遭遇,并宣布自己抵制会议的决定,立刻得到了不少同行学者的响应。“可耻和不道德”的禁令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天文学教授格夫·马尔西在响应者中显得言辞激烈。据《卫报》报道,他在给会议组织者的邮件中称这项禁令“完全是可耻和不道德的”。马尔西是发现太阳系外行星最多的天文学家,近年来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而他明确表示,“出于我的良知,我不能参加这种歧视性的会议,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位于数万亿英里外的行星,毫不涉及所谓国家安全。”英国牛津大学天文学家克里斯·林陶特呼吁彻底抵制这次会议直到问题完全解决,他说:“将政治因素强加于科学,我感到震惊且不安,科学本应面向所有人,因国籍问题限制科研者参加会议,这违背了多年的实践原则,好像又回到冷战时期。”开普勒大会科学委员会联席主席艾伦·博斯明确支持科学家们的抗议行动,他在发给南都记者的声明中提到,开普勒大会鼓励科学家们自由、公开地交流科研成果,这一基于国籍的排除性法规给开放性的科学研究带来了负面影响。“公众应该坚定地表达意见,促使当局放松那些‘不必要’的禁令。”随着众多知名天文学家加入,网络上一度传出本次会议将因抵制而无法顺利进行的消息。对此,费舍尔教授称:“问题不在于这次大会是否能够顺利举行,关键问题是,那些在美国拥有合法签证的学者被禁止参与学术会议,这个现象应引起关注。我认为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抵制这项规定,防止这种趋势扩大化或者持续下去。”受影响的不止中国学者NASA方面表示有6位中国学者申请参会遭到拒绝,而实际上受到影响的不止6位。正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的黄煦也申请了参会,但她不小心从美国公民申请通道提交了申请。美国公民申请截止日期比外国公民晚一个月,所以她没有收到拒绝信。听说中国公民被拒参会消息之后,黄煦立即找组委会了解情况并更正申请,并说明法律原文是针对“官方来访者”,而非个人研究者。但是由于政府关门,NASA的官方网站至今关闭,她一直没有收到答复。黄煦的研究领域是用凌日法探测地外行星,这和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工作原理相似,因此开普勒数据是她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她在读博期间发表的几篇论文都和开普勒有关。“如果这件事在11月之前不能得到解决,这次会议会受到全球天文学界很多人士的抵制,很多知名教授可能会缺席。我们可能也会在会议期间远程联系某些与会者,通过skype(网络电话)告知其他参与者我们无法参会的原因。”她告诉南都记者自己的计划。无法出席自己领域内最重要的学术会议,黄煦认为这对她的影响远没有对整个天文研究领域造成的损失大。开普勒望远镜的第二个反作用飞轮于今年夏天失灵,鉴于高昂的维修成本和较大的技术难度,NASA决定放弃维修。它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正常工作,但是科学家们仍希望它能通过更换一些研究目标继续服役。今年8月,NASA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团队发布公告,向科学界征求“开普勒”在目前状态下仍然可以进行的有价值的科学任务方案。工程师将尝试利用现存的两个飞轮和剩余的燃料为开展其他类型的科学任务做准备。本次开普勒大会,也将涉及到这方面的议题。“对我个人而言,只是失去了一次汇报研究成果的机会,以后可以逐渐弥补;但是这次会议本来会讨论开普勒将来的应用,如果众多研究人员缺席,很难想象讨论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结论,那么后续的项目将滞后许久。”黄煦认为。掌握着NASA命脉的议员收到大会组委会邮件后几天,谢基伟又收到了大会科学委员会的邮件,解释了拒绝中国籍学者参会的原因。“今年3月底,为了响应联邦法律,NASA出台了暂行措施,禁止特定国家的人士访问NASA下辖的所有场地和设施。中国就是这些受限制的国家之一。”而本次会议的召开地点,就是在NASA的艾姆斯研究中心。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法律让NASA,让会议组织者做出了限制中国学者的决定呢?南都记者找到了这条编号为113-6的法律,也就是美国第113届国会第6号法律,《2013财年综合继续拨款法案》。这个法案的附加条款曾引发巨大争议,因为明令禁止美国商务部、司法部、NASA和国家科学基金会购买中国信息技术设备,、、等中国企业“躺着中枪”。“美国商务部、司法部、美国宇航局和国家科学基金会不得利用任何拨款采购由中国政府拥有、管理或资助的一个或多个机构生产、制造或组装的信息技术设备,除非上述机构负责人与联邦调查局或其他适当机构进行会商,对网络间谍或蓄意破坏风险进行评估后,认定这一采购符合美国国家利益。”——这个影响巨大,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第535条也提到了中国:NASA获得的拨款资金不得用于与中国政府和国企进行任何形式的双边合作,不得用于在其所拥有的任何设施中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两个条款的发起者都是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委员弗兰克·沃尔夫,之所以条款限制的是商务部、司法部、NASA、科学基金会等,是因为拨款委员会下设十几个小组,而沃尔夫就是商业、司法和科学小组委员会的主席。他掌握着拨款,也就掌握着NASA的命脉。实际上这个针对“中国官方访问者”的禁止条款2011年就被列入了当时的拨款法案,此后一直保留,但并未对国际学术会议等产生影响,只是派驻美国的新华社记者抱怨多次申请都不能进入NASA采访,他们被视为中国官方访问者。真正导致此次NASA将普通中国学者拒之门外的,是今年3月的姜波事件(见《一台笔记本引发禁令》一文)。议员与NASA推诿责任面对科学家们的抵制和舆论的质疑,事情开始发生变化,法案的倡导者沃尔夫暗示责任在于NASA局长博尔顿,而博尔顿随后将责任推给了“中层管理人员”。10月8日,美国众议院网站沃尔夫个人官方网页上发布了一篇写给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顿的信,信中称相关法律“主要限制与中国政府或中国公司举行双边的会议、活动,而非多边会议、活动,该法不限制涉及中国公民个人的活动,除非这些人担任中国政府的官方代表”。沃尔夫强调,今年早些时候在国会的听证会上,是NASA局长博尔顿自己提出基于当时暴露的安全漏洞,要禁止一些国家公民到访NASA.而沃尔夫认为这只是行政手段,并非法律要求。开普勒大会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艾伦·博斯向南都记者表示,沃尔夫的信将会引起NASA对此事的关注,对于解决问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果然,10月10日,NASA局长博尔登公开表示现状“令人遗憾”,但他也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表示造成此次事件的原因是“研究中心的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在经历了前段时间来自国会对NASA可能遭泄密的担忧后,采取了他们认为“合适”的做法,“但他们在做出决定前,并没有征得NASA总部的同意”。博尔登承诺一旦美国政府重开,NASA将立即联系中国籍申请者,通知他们再次申请,通过相关的安全检查之后将允许中国学者与会。但是,这样的安全检查往往要耗时数周。10月12日,谢基伟收到了王吉的邮件,王吉告诉他事情发生了乐观的变化,或许又能参加开普勒大会了。此时,他已经结束了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到国内,即将开始在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
谢基伟认为,中国学者在国外确实受到部分限制,尤其是在天文、通信等科技领域,因其技术被认为可用于军工,这些限制就更明显。“NASA内部有一些工作职位,也有一些基金项目,在申请的时候都会特别注明仅限美国公民申请。”在黄煦看来,此次事件对她的影响总体不大,“毕竟和政府打交道比较少,而且领域内的大部分人都持科学无国界的想法。在看到美国政府限制中国学者的同时,也感觉到科学界的团结和舆论的力量。”黄煦说,“我内心非常感谢为这件事情奔走和呼吁的前辈学者们。”“我不会要求NASA进行道歉”,谢基伟说,若再次接到参会通知,他仍然会出席这一科学盛事,同时他也不希望事件继续政治化发展。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国女性学者登NASA发布会发言 系历史上首位 |NASA|学者_新浪教育_新浪网
中国女性学者登NASA发布会发言 系历史上首位
  北京时间11月6日凌晨3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马文号)探测任务发现了过去40亿年中火星大气演变的关键因素:太阳风“偷”走了火星大气。这是继在火星上找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后,NASA科学家关于这颗红色星球的又一重要发现。
董亚雪(左)在NASA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这个全球多所研究机构一起参与的项目中,一名中国成都籍年轻科学家董亚雪参与其中,董亚雪本人也在发布会现场担任嘉宾发言。董亚雪每天的工作就是分析马文号卫星数据,与星星打交道。“‘浩瀚星空’绝对是这世间最浪漫的四个字,没有之一。”董亚雪如是说。
  身在美国,研究空间物理,董亚雪本人却觉得“感觉就像没有离开过成都一样”,爱火锅、爱冒菜,最爱高中学校门外的蛋烘糕。
  NASA历史上第一位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的中国女性学者董亚雪
  华人科学家,来自大气与空间物理实验室,“马文号”项目科学团队成员。
  2003年毕业于成都石室中学理科实验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学毕业后,董亚雪进入美国莱斯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攻读研究生,2010年获天体物理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董亚雪研究工作为NASA的火星探测研究,以及研究火星演化史和其他星球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董亚雪博士毕业后,进入美国大气与空间物理实验室工作。
  “我的工作是火星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终于辗转联系上在美国的董亚雪本人。对于此前的发布会,董亚雪解释道:“目前大部分的理论都推测火星曾经有类似地球的厚实大气和液态水。但是几十亿年以来火星大气层在太阳辐射和太阳风的作用下逐渐逃逸,演化为现在干燥寒冷大气稀薄的环境。火星大气是如何逃逸和演化的一直是关于火星的重点和热门话题。”据了解,马文号(MAVEN)是火星大气与挥发分演化探测器的英文缩写,是第一颗专门研究火星高层大气的探测器,目的是探测火星大气的逃逸。
  “从去年9月进入火星轨道以来马文号观测到了一些新的大气现象,仔细测量了太阳风暴对火星大气的影响,更准确地估计了现阶段的大气逃逸率,对大气逃逸的过程和原理也有了新的理解。”董亚雪表示,此次发现非常重要,“这些结果都是关于火星大气重要的新的认知,可以改写一些教科书中的内容,也为未来对火星进一步的探测提供了新的信息和方向。”
  此次NASA公布的内容,董亚雪称“是基于马文号去年9月进入火星轨道到今年七八月份以来采集的第一批数据得到的最新结果。目前马文号还在不停地传回新的数据,相关的研究也在继续进行。”
  之所以能参与其中,董亚雪解释:“去年夏天,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大气与空间物理实验室公开招聘一名博士后职位参与马文号科学团队的工作。我刚博士毕业不久,通过投简历和电话面试之后加入了这个团队。主要工作是分析卫星数据并和理论预测进行比较。我个人比较喜欢技术性的工作,也就不觉得枯燥。接下来的一年还是会继续做马文号数据分析的工作。”
  班主任眼中的她不算特别突出 贵在均衡优秀
  11月6日,成都商报记者在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见到了董亚雪当年的高中班主任、成都石室中学现任副校长何建明。成都商报记者从何建明处了解到,董亚雪是成都人,初中、高中都在成都石室中学就读,初中是2000届2班,高中是2003届1班。
  对于当年董亚雪就读的2003届1班,被当时媒体称为“西南第一班”。何建明回忆,当时班上所有50余名学生都上重本线,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有10余人。“不只是学习厉害,班上同学的艺术、体育都很好,我们班的篮球、足球都很厉害。”
  “一般人都会觉得,女娃娃学物理学会更困难,但在董亚雪身上,物理并不难学。”何建明说,“当时包括董亚雪在内的班级5名同学获得2002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四川赛区)一等奖,获奖的5名学生中3名都是女生,按照当时相关政策规定,这就意味获得保送资格。”
  对于董亚雪,何建明很有印象,“董亚雪理性思维比较强,在我印象中董亚雪比较低调不算活跃,从来也没考过班上第一名。学习成绩大概在班上10多名,年级前20名。”何建明觉得,董亚雪特点是平均,“各方面都不算特别突出,贵在均衡优秀。”白白净净、个子高挑,凡事不张扬,“她不爱出风头,体育成绩却不错。”
  而在董亚雪的初中班主任翁明眼中,董亚雪就是典型的学霸,“如果只是死读书,董亚雪是走不到今天的。她各科成绩都很均衡、优秀,同学关系也比较和谐。”
  同学眼中的她 典型学霸每科都拔尖
  发布会当天,董亚雪的父母和导师都通过网络、电视看了整个过程,“他们都很高兴。”上一次回成都还是2014年春天,“一般一到两年回去一次。成都是我的家乡,我一直很关注也很熟悉,感觉就像没有离开过一样。”董亚雪说。“不管做什么工作,(我)都是普通人吧。我也确实只是这个领域众多博士后中普通一员,这是第一次我的工作得到这么多关注。”
  得知此事的还不仅仅是董亚雪的父母、导师,距离发布会所在地美国华盛顿16000公里以外的成都,董亚雪的初中班级圈子里也传了个遍。
  “当天朋友圈就被刷屏了,看到新闻里说30岁的中国女孩特别感叹特别骄傲。”董亚雪的初中同学黄同学感叹,“我印象中她就是学霸,每科成绩都很拔尖,人也瘦瘦的,很活泼,印象中她还给我辅导过英文作业!”
  生活中的她喜欢美食 爱吃火锅
  比起工作上的高精尖,生活中的董亚雪要接地气得多。这个在成都长大的妹子喜欢吃火锅,在微博上她说“越热越想吃火锅!以毒攻毒!”常年在国外工作的成都妹子眼中,最美味的小吃是石室中学门口的蛋烘糕,“全世界最美好的小吃,没有之一!”
  微博中的董亚雪喜欢哈利波特,喜欢美食,喜欢成都。在高中学校校庆时会转发微博庆祝;也会被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中的歌词“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所感动;觉得盖碗茶才最舒服。常年跟星星打交道,董亚雪对星星着迷:“‘浩瀚星空’绝对是这世间最浪漫的四个字,没有之一。”
  新/闻/链/接太阳风“偷”走了火星大气
  美国航天局公布的火星大气观测结果显示,太阳风可能是剥夺火星大气的罪魁祸首,导致这颗红色星球从像地球那样温暖、湿润的行星变成一个干燥、寒冷的沙漠世界。
  来自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的观测发现,即使在今天,太阳风每秒钟仍在带走约100克的火星大气。那么,太阳风是怎么带走火星大气的呢?美国航天局解释说,太阳风是来自太阳的高速粒子流,当它抵达失去磁场保护的火星后,会产生一个电场,加速火星大气中被称为离子的带电原子,令其逃逸至太空中。地球上之所以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是因为地球磁场在保护地球大气层不受太阳风的影响。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3166人已测试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NASA禁中国人:美国航天怎“排华”
导语据《卫报》,日前NASA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籍科学家参加11月份在NASA大楼举行的研讨会。消息曝出,学界哗然,甚至有学者提出抵制会议,认为这是NASA对中国科学家的“歧视”。一、NASA禁中国人参会是遵循国会拨款法案的附加条款1、“禁止中国人参会”的表述不准,NASA是依法条禁中国人进入NASA大楼这场卷入舆论风暴中心,原定于11月4至8日举行的会议,内容是围绕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Kepler)太空望远镜探索太阳系外星体的研究计划,是天文学术界最重要盛事。从主题不难看出,这场会议并没有什么敏感内容。阻止中国籍科学家参与会议的也不是会议本身,而是会议的举办地。会议是在NASA的主要航天技术研究基地加州艾姆斯研究中心举行,而主办方解释:“根据今年3月通过的联邦反间谍法例, NASA不可在旗下设施内接待任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同时基于今年7月通过的保安法案,NASA禁止动用资金与中国作任何形式合作,因此正在美国其他机构工作的华籍人士亦不能出席会议。”实际上,此次会议禁止中国人参与只是NASA排外法案的一方面,这部旨在防止中国、朝鲜和伊朗等国籍的科学家参与美国航空航天项目的法案早在今年3月就促使NASA关闭了一个大型公共数据库“NASA Technical Reports Server”(NASA技术报告服务器,是一个在线资源库,里面储存着数以百万计的期刊文章、视频、PPT演示文件和其他科学资料),并限制外国公民与该机构设施接触。当时NASA的局长 Charles F. Bolden Jr. 就告诉众议院,他已下令对“来自指定国家的外籍人员获准接触NASA设施的范围”进行审查,并签发了一个备忘录,针对中国、伊朗、朝鲜、沙特阿拉伯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公民。此外,法案还包括禁止中国记者访问NASA的内容。2、此法案是政治干预科学的案例早在今年初,针对关闭服务器一事,美国科学家联合会(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的政府机密项目负责人Steven Aftergoo就称这一举措是“严重的过度反应”,并且表示,NASA这是在向控制预算的立法者的压力屈服。此次会议也是,让中国籍科学家无法参会的决定激怒了许多美国科学家。他们表示在实验室工作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受到了歧视。被视为诺贝尔奖热门人选的星体专家Geoff Marcy也愤怒地指出,会议探讨的是远在数万亿公里外的星体,与国家安全无关,批评禁令阻止特定国家参与纯粹的科学研究,“完全可耻,亦不道德”。他还已致函NASA,以基于良知为由,将拒绝出席涉及歧视的会议。英国牛津大学天文学家林托特(Chris Lintott)亦对事件感到震惊,并建议NASA更改会议举办地点以避过禁令,但如情况持续,“科学界应全面抵制会议”。不过抵制的声音并没有成为主流,在更多方面,特别是与军事技术有关的,拨款充分依赖国会的领域,对中国人的禁令依然被严格的执行。二、限制外国人参与美国航空航天领域的法案为何订立1、近年来,中国人在美国军界商界窃取情报的新闻不断,让美国人觉得草木皆兵刚刚过去的9月底,《纽约时报》的网站就曾报道,根据一家位于美国加州的安全咨询公司的研究,在过去两年,“中国为了提升本国无人机技术能力,不断通过网络追踪美国军用无人机的技术承包商获取情报。”该报采访的“美国智库2049计划研究所”军事分析专家伊斯顿甚至表示,“这(窃取情报的行为)可为中国在设计工作和减少错误方面节省多年时间。”美国情报机构和纽约时报等媒体就曾指责中国翼龙无人机(右)窃取美国无人机(左)技术此外,2007年3月,美国五角大楼分析人员伯杰森被指控曾向中国特工出售关于JTIDS(防干扰战术通信系统)技术的机密,他于一年后被判刑4年半。2009年4月,在美国航天界享有一定声望的美籍华裔科学家舒全胜(音译)也被美国地区法院判处51个月的监禁,罪名是“非法向中国提供空间技术”。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只是一方面,商业领域也有案例。郁向东,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项目主持工程师。日,郁向东在美国芝加哥机场入境时,遭到美国警方逮捕,被指控窃取和意图盗取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商业机密。之后不久,BBC、路透社等国际知名媒体还报道了有关中国商人马立颂,在美国因购买T-800碳纤维,遭国土安全部门调查的消息。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军力报告》指出,中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军民两用和军用技术为自己所用。而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还曾发布报告称,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进步“部分归功于成功的间谍活动”。《华盛顿邮报》援引的情报评估报告还认为美国已成为一场规模庞大持续不断的网络间谍攻势的攻击目标,威胁到美国经济的竞争力。这份报告指中国最想侵入美国商界和机构的电脑系统,以获取可以用来得到经济好处的数据,且中国网络间谍活动据认为大都针对与军事技术有关的商业目标。报告还提供了案例,认为2011年,中国黑客攻击了网络安全公司RSA Security,盗窃来的技术被用来侵入军工目标。不久之后,美国国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的网络遭到中国黑客入侵。一时间,美国媒体上关于“中国间谍”的讨论甚嚣尘上。2、正是所谓“中国间谍威胁论”的背景下,国会以财政大权促使NASA执行法案在无数所谓的间谍案的冲击下,今年3月,“姜波案”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NASA下属研究机构的雇员姜波曾于2012年12月携带一部属于NASA的计算机及上司的外置硬盘,返回中国休假1个月,违反NASA的保安规定,今年1月被解雇。至3月姜波准备返回北京时,便在美国的机场被FBI探员以《武器出口管制法》拘捕。检控人员指控姜波无诚实披露携带计算机,质疑他为中国间谍,而在当局详细调查其计算机后,无发现任何受管制机密数据,最后当局只得撤销控诉。曾以合同制形式受雇于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姜波虽然是虚惊一场,但美国众议员沃尔夫还是借此事通过了上述反间谍法案,将国会对NASA的拨款与禁止中国人参与NASA的研究绑定起来(NASA是政府机构,资金主要来自国会拨款,此次美国政府暂时关门也波及了不少NASA的研究部门)。补充一点,沃尔夫作为美国国会众议院拨款委员会负责为NASA等政府机构拨款的小组委员会主席,在2011年,他就曾在预算法案中加入条款,禁止NASA及白宫科技政策处运用政府资金,与中国政府或中国国营企业做任何形式合作,并禁止NASA接待中国官员。沃尔夫促成法案的理由也很直接,他认为客观上,情报人员和留学生、科学家很难区分,而“中国的航天计划事实上是由军方负责,不应让中国有机可乘,取得美国的技术优势,特别是航天技术。”3、不过反间谍和媒体对间谍的曝光,与政治局势不无关系当然,间谍绝不仅仅是获取情报的力量而已,他们常常成为国家间甚至国家内部政治斗争的工具。而那些被媒体曝光的间谍案,往往也受政治背景影响。比如,1999年美国大肆渲染抓住了向中国出卖核技术的华裔科学家李文和,对李文和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调查和审判,并在外交和舆论上对中国进行讨伐。然而,最后的事实证明,李文和是清白无辜的。李文和案的大背景是中美战略张力加剧,“中国威胁论”正值沸点之时。应注意的是,此次直接促成美国反间谍法通过的“姜波案”的发生时机也同样值得玩味。三、美国还声称中国情报工作“有特色”,为“排华”辩解1、现代国家政治甚至商业博弈,情报和间谍活动是重要手段,各国皆准前英国内阁办公室首席信息官、现任中国华为公司首席安全长的John Suffolk就曾表示,通过互联网从事间谍活动并盗取敏感数据是所有国家的标准做法,对于有人所指称的国际黑客行为他一点也不感到奇怪。John Suffolk认为,“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在试图了解其他国家的政府在做什么,各国政府必须接受如下事实: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会百分之百相信另一个国家的政府,无论是其法律、政策还是工作规程。”《今日美国》的一篇分析文章更直接的指出:如果奥巴马不把美国网络窃取能力的重点放在日益追赶美国的中国身上,这将是严重的失职行为。反之,美国作为世界最先进和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这个“世界第二”,不去获取美国的情报也是不可能的。不管怎样,间谍和情报工作都是有其存在必要的。正如《经济学人》对此的评论,“间谍并不一定就是在做错事,只要公众监督的程度充分,纠正的权利足够,能使得情报机构不滥用手中的权力。”短暂停留香港的斯诺登也引发人们对中美情报部门较量的猜想2、美国认为中国的情报工作同时包括对知识产权的窃取,这点让美国倍加防备奥巴马在今年2月12日的国情咨文演讲中表达了他对网络间谍活动的严重担忧,称这些活动是“我们的敌人”所为。就在他发表此次演讲的两天前,从一份美国情报评估报告泄露出的信息显示,中国再次被称为是网络领域最严重的威胁。美国对中国间谍活动最主要的控诉之一便是,私人组织和政府组织都在大规模地窃取西方企业的设计机密,而这一点,在其它国家的间谍活动中并不多见。对此,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前负责人Michael Hayden曾评论道:“你们”搞间谍活动,“我们”也搞间谍活动,只不过是“你们”偷错了东西。结语美国航空航天领域“排华法案”的出炉,有中美情报和政治博弈的现实因素,也有中国知识产权记录欠佳的影响。而解决这种“排华歧视”的钥匙也在中美两方。第2573期 本期责编 张春续出品 腾讯评论【更多新闻解读,微信添加公众账号“今日话题”收听】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果摄影高端影像机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