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生物硅基芯片真的存在吗

地球为啥只选择碳基生命,而不是硅基生命呢?
上期我们说到寻找外星生命,提到什么是「生命」时,留下了一个问题尾巴——
为什么地球生命非得是碳基生命,而不是非碳基生命呢?
外星生命有可能是硅基生命吗?
宇宙中到底有没有非碳基生命?
本期我们就来啃啃这块硬骨头。
先说说,大自然为什么让地球生命自然选择碳基生命?
大家知道,自从化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以来,科学家们发现: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态和物种,无外乎都是由25种化学元素构成的。
一个典型的生物细胞比如人体细胞的总质量当中,有96%是由氧(65%)、碳(18%)、氢(10%)、氮(3%)这4种主要元素构成的,其余的则是由少量其他元素构成的,比如说钙、磷、钾、硫、钠、氯、镁、铁等等。
有人马上会问,人体总质量不是氧元素占了大部分吗?高达65%!我们不是以氧为基础的生命形态吗?为什么我们不叫氧基生命,而叫碳基生命呢?
是这样的,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地球生命,活体细胞中多数的氧元素,其实是以水的形式存在的,含在水分子H2O里了。
然而,对细胞结构和功能起关键作用的,却是另外一种元素——这就是碳。所以呢,我们说地球生命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于是就叫碳基生命Carbon-Based Life。
▲碳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元素名、原子质量
最关键的问题来了,为啥生命选择的是碳元素,而不是其他元素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进入粒子尺度下,看看碳元素的特点。凡是学过点化学的都知道,分子中的原子,都是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在一起的。
什么?忘了啥是化学键啦?化学键,就是一种粒子间的吸引力,让原子、分子透过这种吸引力,组成——我们宏观尺度下看得见的物质。
▲化学键的三维模型
文科生不妨把化学键想象成每一种元素的手臂。有了这种手和胳膊——化学键,原子之间就可以手拉手,勾勾搭搭混迹天涯了。
不同元素拥有手臂的数量也不同。像氢原子只有一只手臂,这就意味着一次只能跟另一个原子手拉手。像氧原子就有两只手臂,意味着同时能跟两个原子勾勾搭搭。
像碳原子竟有四只手臂,这就意味着:它最多可以同时跟4个原子勾勾搭搭。这就有意思了,想想看每个碳原子都有四只手,如果相互连接一起,上下左右前后,手拉手成三维结构,就会创造出千差万别的各种碳骨架——这就成了各种各样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碳C、氢H、氧O在水water、乙烯ethylene、乙炔acetylene之间的化学键关系。
科学家把这种含碳的分子统称为有机分子,从最简单的有机分子(碳氢化合物甲烷),一直到复杂多样的高分子有机物(DNA分子),这就为碳基生命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就像搭建乐高积木一样,大自然通过神奇的碳元素,搭建出丰富多彩的碳基生命。
——这一过程就是壮丽的地球生命演化史,也是大自然本身自然选择生命形态的唯一路径。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唯一路径。
有人可能会问:碳原子不过区区四只手,比碳原子手多的原子,不是更能演绎出千奇百怪的分子结构吗?千手观音,不是更精彩嘛?!
问题是,粒子尺度下的三维世界,并非手臂越多就越好。越重的元素虽然手臂越多,复杂度是足够了,但稳定性却远远不行。化学世界,拼的不是量,而是巧。
要知道,碳元素是所有元素中化合物种类最多的,目前已知的纯有机化合物就有近1000万种,但这还只是理论上存在化合物世界的冰山一角而已。
▲碳的同素异形体结构:钻石(a)、石墨(b)、蓝丝黛尔石、富勒烯(C60(d)、C540(e)、C70(f))无定形碳(g)、碳纳米管(h)
再看看,碳元素的异形(学名叫同素异形体):从极软的石墨,到极硬的钻石,都是碳元素的百变造型。
再看看,碳元素的丰度(丰富程度),在地球地壳上排名第15位,在宇宙中排名更靠前,竟然排在第四。所以毫不夸张地说,碳是地球生命的基石,是碳基生命的化学根本。
▲硅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元素名、原子质量
此处,一定有人会跳出来质疑:要是论元素丰度,硅元素可比碳元素丰富多了,在地球地壳上,硅是碳的1000倍!硅基文明早晚会替代碳基文明,占领地球世界,甚至统治全宇宙的!
对于这种深陷科幻思维,搞不清科幻世界与真实世界区别的人,我恰恰要反问:既然硅元素丰度如此高,像地球这种固态岩质行星在宇宙更是数不清,那为啥还没有演化出硅基生命呢?大自然为何不青睐硅元素——诞生硅基生命(Silicon-Based Life),而是自然选择碳元素——演化出碳基生命?
针对这种论智商的问题,我还是自问自答吧。
▲艺术家笔下的外星生物——硅基生物。
假设我们充当一把大自然的角色,硬要扶持硅元素当家作主,成为硅基生命的主人,世界将会咋样?
①回到微观尺度下,先说说除了碳元素外,地球天然存在的92种元素王国里,只有硅元素跟碳元素一样,拥有四只手——能够同时形成4个化学键,但硅元素这四只手天生不给力,明显没有碳元素四只手臂,粗壮有力。
所以呢,以硅元素为基础的复杂分子很容易断裂,以至于脆弱到——没法形成活体细胞结构的程度。虽说平时勾勾搭搭也有点感情,一旦有点风吹草动,甩手散伙,那是必然。
②硅元素另一个缺陷就是,通常只能伸出一只手臂,不能同时伸出双臂,给其他原子一个温暖的熊抱。这种形不成双键的化学关系,自然人缘不够好,能够参与的化学反应就很少,大多数趴体都不带它玩。
结果可想而知,不仅找不到女票,就连男票也找不到,更别提什么繁衍下一代了。硅基生命还能延续?
③人家碳元素就跟大白似的,不仅人缘好,而且百变真身。上天入地,去哪儿都行!气态变成二氧化碳,固态变成干冰。
相反,再瞧瞧硅元素,港台地区叫矽,最常见的模样就是二氧化硅,纯度高点的叫石英、水晶,不纯的都是些呆头呆脑的石头嘛。
能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创世以来,唯有孙猴儿一个孤例。你还指望能有什么样的硅基生命?
▲艺术家绘制的由硅基生命统治的行星
说了这么多硅元素的硬伤,恐怕有人要说我是个碳基沙文主义者。
还可能有人搬出鼎鼎有名的科学家卡尔·萨根——对此颇有微词的观点来:「碳基生命唯一论、中心论,很可能大大限制了人类对外星生命的探索和想象。」
甚至,有人会搬出一门名叫「假定型生物化学」Hypothetical types of biochemistry的学科,而且附上——瞧瞧,这可是正经八百的科学家正在严肃研究的课题呀!看你还敢无视!
这门学科主要是指,替代现有碳基生命为中心的生物化学理论,提出若干种生物化学形式和生命形态,比如硅基生命、氨基生命、硼基生命等。
▲根据假定型生物化学理论,艺术家绘制出的含有氨基生命的行星外表。
作为一种理论甚至称其为科学理论,我当然双手赞同,这是学术自由的基本准则嘛。只要有能力有条件搞就好了。
说不准,万一搞成了呢!免得被那篇来自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的报告——不幸言中咋办?那份报告称:「没有什么会比这更悲催的了……在太空探索中人类遇到了外星生命,却认不出来它们!」
我当然也不想看到这种结果。但我要强调的是,理论就是理论,凡是未被实证的理论都还只是理论,不能进入科学认知体系之内,更不能拿来当作科学四处说事。
▲艺术家绘制的外星生物——硅基生物。
就算科学家在以科研态度、科学思维建构出来的一套科学理论,也只能算作是理论——一种未经验证的假说而已,当然进不了科学殿堂。
总之一句话,碳基生命是人类科学认知体系当中唯一的生命形态。
而其他硅基生命、氨基生命等,目前只是一种假说。
至于科幻、玄幻、宗教、迷信层面所说的那些生命形式,在各自地盘穿越、飞舞,对我来说都无所谓——只要别硬掺乎到科普里就行。
▲艺术构想出来的外星人——硅基生物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NASA称太空中可能存在硅基生命体,寿命上万岁
NASA称太空中可能存在硅基生命体,寿命上万岁
地球是一个有着大量生物的星球,但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属于碳基生命体,就是以碳元素为有机物质基础的生物。这是因为构成碳基生物的氨基酸中,连接氨基与羧基的是碳元素,所以称作碳基生物。地球上已知的生物大多数是碳基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以碳和水为基础为基础的生命体。
但是在些科学家认为在宇宙中的某些地方,或许会有另外一种生命体,这种生命体以硅元素为基础,被称为硅基生命体。
最早提出硅基生命概念的是儒略申纳尔,他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1891年,他在一篇文章中就探讨了以硅为基础的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这个概念被英国化学家詹姆士ㄠ默生雷诺兹所接受,1893年,他在英国科学促进协会的一次演讲中指出,硅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使得以其为基础的生命可以在高温下生存。后来英国遗传学家约翰·波顿·桑德森·霍尔丹又提出在一个行星的深处(比如地球)可能发现基于半融化状态硅酸盐的生命,而铁元素的氧化作用则向它们提供能量。也有科学家认为,在宇宙中特定环境下的星球上,可能有完全以固态为基础的硅基生命体,它们就像会动的石头人。
为什么硅元素有可能形成生命体呢?首先硅元素在宇宙中分布广泛,再就是它和碳元素的许多基本性质都相似,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就在碳的下方,正如同碳能和四个氢原子化合形成甲烷(CH4),硅也能同样地形成硅烷(SiH4),硅酸盐也是碳酸盐的类似物,三氯硅烷(HSiCl3)则是三氯甲烷(CHCl3)的类似物,因此硅元素和碳元素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而且两种元素都能组成长链,或聚合物,比如碳-氧链能形成聚缩醛,它经常用于合成纤维,而用硅和氧搭成骨架则产生聚合硅酮,所以有些科学家认为,既然碳元素能形成生命体,硅元素为什么不能呢?
因此自从人们发现硅元素的众多特性之后,就发现它是一种作为碳替代物构成生命体的很有前途的元素,且有可能出现一些特异的生命形态,如以类似硅酮的物质构成。而且科学家认为硅基动物很可能看起来象是些会活动的晶体,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件可能是被类似玻璃纤维的丝线串在一起,中间连接以张肌件以形成灵活、精巧或者透明的结构。
但是硅元素和碳元素的特性还是有些不同的,这也造成了硅基生命的存在的可能性受到许多缺陷的威胁,首先是硅基生命如何呼吸?当碳在地球生物的呼吸过程中被氧化时,会形成二氧化碳气体,这是种很容易从生物体中移除的废弃物质。但是硅的氧化会形成固体,因为在二氧化硅刚形成的时候就会形成晶格,使得每个硅原子都被四个氧原子包围,而不是象二氧化碳那样每个分子都是单独游离的,处置这样的固体物质会给硅基生命的呼吸过程带来很大挑战。但是,也许硅基生命不需要有呼吸作用呢?
可能有的人会问了,既然是生命体,怎么能不呼吸呢?要知道硅和碳是不一样的,硅可以吸收光能,它或能以光子为食,或以电子为食,就像太阳能电池板,它本身就含有很多的硅元素,如单晶硅等。
虽然人类还没有发现硅基生命,但是一些科幻小说家却畅想了它们的存在,在斯坦利·维斯鲍姆的科幻小说《火星奥德赛》中,硅基生命体能活100万岁,每十分钟会沉淀下一块硅石,时间长了它就把自己覆盖进去,当它被盖住,就又移动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
但是另一种情况对人类来说很可怕,就是科学家还没有在宇宙中发现硅基生命的时候,人类已经把它们造出来了,有这么邪乎吗?其实很简单,你现在手里拿的手机,奋斗事业的男人,精力消耗过渡,晚上激情表现不给力,科学调节关键部位硬度长度, 来这个薇:gnnn 后跟数字77)用的电脑等等只要有芯片的东西,那都是用硅做成的,科技在不断向前发展,终有一天,科学家很可能会赋予这些人工智能产品以意识,而当手机、电脑、机器人这类以硅基芯片为基础的智能物品有了自我意识的时候。
那么毫无疑问,它们已经是一种生命体了,它们一旦出现,就是一种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体,因为他们不需要像动物一样进食,也不需要像生物一样呼吸,它们可以像植物一样从太阳的光子中获取能量,也可以从电能中获取能量,而且它们没有血肉之躯,完全是金属躯壳,如果以人类为敌的话,人类完全不是它们的对手,好莱坞科幻大片的演绎或将真实出现,但结局却不会再让人类觉得圆满,届时人类或将有被淘汰的可能。生命的自组织,论硅基生命(变形金刚)是否会出现
已有 1701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自组织 生命 硅基 碳基
一、塞伯坦星球上,“硅基生命”生生不息,斗争不已遥远的塞伯坦星球位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轨道附近,它是一个和土星体积近似的巨大金属行星,由多种不同属性的金属矿石组成,主要成分就是金属硅。数亿年的生命进化形成了强大的机械生命体,可以使自己身体在机器人形态和各种变形形态之间相互转换,被称为“变形金刚”,也是“硅基生命”的一种形式。数百万年来,星球的生命体形成了两个主要派别——博派(汽车人)和狂派(霸天虎),并且相互交恶,争夺塞伯坦的统治权和残存能量。二、硅基生命真的会出现吗?当然,以上都是科幻小说里的故事背景,那么硅基生命真的会出现吗?19世纪末,德国波茨坦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儒略·申纳尔就探讨了以硅为基础的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他大概是提及硅基生命的第一个人。金属硅在宇宙中分布广泛,并且在元素周期表中,它就在碳的下方,与碳元素的许多基本性质都相似。举例而言,正如同碳能和四个氢原子化合形成甲烷(CH4),硅也能同样地形成硅烷(SiH4),硅酸盐是碳酸盐的类似物,三氯硅烷(HSiCl3)则是三氯甲烷(CHCl3)的类似物,以此类推。而且,两种元素都能组成长链,或聚合物,例如碳-氧链形成聚缩醛,经常用于合成纤维,而用硅和氧搭成骨架则产生聚合硅酮。因此,金属硅似乎真是一种作为碳替代物构成生命体的很有前途的元素,变形金刚在理论上也是可能存在的。三、碳基生命是如何发生的,它的未来是什么?我们把视线重新拉回来,关注下我们的自然,碳基的世界。地球上已知的生物大多数是碳基生命,包括人类在内都是以碳和水为基础。那么碳基生命又是如何产生的?是通过什么机制实现了从单纯的物理世界到原始生命?是通过什么机制实现了从原核生物演化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我们从何处来”,神话、宗教、科学都在尝试解答这个问题。自组织理论提出,生命有序的组织可以通过一个“自组织”的过程从无序和混沌中“自发地”产生出来。自组织理论就是研究系统如何自动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理论,包括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等。从原核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微生物到植物、动物,从人到社会,都可以用自组织理论去解释。“我们向何处去”,在自组织理论的启发下,超级计算机会不会自发地演变成人工智能?各种类型的人机对接会不会加快碳基生命与硅基的融合,会不会最终演变成硅基的生命?我们拭目以待。最后,给大家推荐三部科幻电影,《超体》、《超验骇客》、《机械姬》,超多的宗教彩蛋等你去发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丁力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基生物和硅基生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