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新的拔罐后贴膏药方法,涂药后反复拔大椎穴,并把疱挑开,认为这样可以治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的分类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的分类的意思
篇一 : 拔罐疗法的分类临床应用时,可根据病情不同,选用相应拔罐法,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留罐法:是将罐吸附到施术部位以后留置10-15分钟,然后再起罐。此法临床常用、适应广泛,一般疾病都可应用。2.推罐法:也叫走罐法,是选口径较大的玻璃火罐,拔罐前先在施术部位皮肤或罐口上涂抹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拔罐者用力在患者皮肤上做上下或左右的往返推动,直至皮肤出现充血或瘀血时将罐拔起,适应于背部、腰臀部、大腿部等面积较大、肌肉相对丰厚的部位,可治疗腰背痛、腰肌劳损、四肢肌肉酸痛等疾病。3.闪罐法:是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进行多次,直到皮肤潮红、充血或有瘀血。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对于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等不宜长时间留罐的患者,可以选用此法。4.血罐法:又叫刺血拔罐法,是在应拔部位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梅花针叩打,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作用。此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扭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以及风湿引起的腰腿疼痛等。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时间为10-15分钟。起罐后要做好患处的处理,用卫生棉球擦去患处的血迹后,涂上相应的药物便可。5.针罐法:又叫留针拔罐法,是将针刺和拔罐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在体表穴位上针刺“得气”后,随之以此穴位为中心带针拔罐,直到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将罐起下,最后起针。操作时罐口一定要对准针,尽量将针扣在罐体的中心,不要让针体碰到罐子,防止发生弯针、断针等情况,留罐时间大约5-10分钟。可根据病情需要适当选用,主要适用于感冒、神经性头痛、腰腿痛以及扭挫伤等。篇二 : 拔罐疗法 拔罐养生常用方法拔罐疗法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拔火罐”是中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下面为您介绍拔罐养生常用的一些方法,不妨来看看。一、增加活力法。取穴:劳宫、涌泉、三阴交、足三里。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振奋阳气,清心泻火,宽胸利气,增加活力的功能,配合涌泉、三阴交、足三里,效果更加明显,经常在此拔罐可使人解除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以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竞争激烈,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生活。二、祛除浊气法。取穴:涌泉穴、足三里。涌泉穴位于足心,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及后天之精,又主生长、发育、生殖,是人体的生命之源,肾气如果充盈的话人体生长就会正常。精力也会比较旺盛,反正则是生长发育迟缓,精力不足。肾为主水之脏,肾的生理功能异常则水液代谢出现障碍,人体就会出现湿毒侵袭的现象,湿邪重着粘腻,易趋于下,不易排出,常阻塞经络气血,引发其它各种疾病。涌泉穴经常拔罐可以及时祛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肾经,使经络气血通畅,肾脏功能正常,肾气旺盛。配伍足三里更可使人体精力充沛,进而延缓衰老,体质康健。三、疏通经络法。(1)任、督二脉透罐法。任、督二脉透罐法是对传统腹背阴阳配穴法的继承和发展,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在任、督两脉透罐可以通透全身的阴经与阳经,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对人体五脏六腑均有防病治病的作用。(2)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纵贯整个颈背腰部,五脏六腑之经气均在此流通。现代医学证明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位于人体脊髓神经根及动、静脉丛附近,在这两处腧穴用走罐之法,可以疏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整全身气血经络的协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在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走罐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保健方法。尤其对颈椎病,腰椎病更可以收到明显的疗效。四、培补元气法。取穴:关元、气海、命门、肾俞。关元与气海穴皆为任脉之要穴,气海者元气之海也,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二穴自古以来就是保健强身的要穴。命门,顾名思义为“生命之门户也”,为真气出入之所,肾俞为肾之要穴,经常拔这四个穴位,可以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五、调补精血法。取穴:三阴交、气海、肾俞、心俞。三阴交是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血同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二者相互滋生,精血才能充盈。肝主藏血,可以调节人体流动血量,全身血脉都归心所主,气又为血之帅,故常拔三阴交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配以肾俞、心俞、气海可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六、预防胃肠道疾病。取穴: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是人体极重要的保健穴位,对于脾胃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脾俞、胃俞为脾、胃二脏的背俞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在这几个穴位拔罐可以有效的调节脾胃功能,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七、预防心血管疾病。取穴:内关、心俞、肝俞、肾俞。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宽胸利气的作用。心包乃心之外围,具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心俞为心脏之要穴,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二者都和人体心血管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故经常在内关、心俞、肝俞、肾俞上拔罐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八、预防呼吸道疾病。取穴:天突、肺俞、风门。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而致,肺为娇脏,最易受邪。天突位于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现代医学报道刺激天突穴可以明显降低呼吸道阻力;肺俞为肺之要穴,风门为外邪出入之门户,故这三个穴位有着理肺止咳,祛风除邪,调畅气机的作用,经常拔罐能够预防呼吸系统。篇三 : 教你拔罐疗法(顶)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拔罐疗法整理:彭骏 江西中医学院1、现代拔罐的发展..................................... 32、拔罐疗法的治疗原理................................. 33、拔罐适应什么样的人群............................... 44、拔罐禁忌的人群..................................... 55、几种常规拔罐疗法................................... 56、拔罐时体位的选择的原则............................. 67、拔罐疗法的选穴原则................................. 68、什麽是阿是穴....................................... 79、拔罐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 810、能使拔罐治疗效果更好的诊断点..................... 1111、拔罐的操作步骤................................... 1112、拔罐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213、拔罐时为什么会充血、瘀血......................... 1314、拔罐后起水泡..................................... 1315、拔罐后皮肤渗出物不同............................. 1317、相对于其他疗法,拔罐疗法有什麽主要的特点......... 1418、中医学对拔罐作用的认识........................... 1520、拔罐常用的穴位................................... 1621、常见病的走罐路线................................. 1622、拔罐可以预防晕车晕船............................. 17 1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23、拔罐能预防保健................................... 1724、拔罐有利于美容................................... 1825、重罐产生疼痒感是怎么回事......................... 1826、拔罐过程中的病灶反应............................. 1927、罐口部位表面情况分析............................. 2028、拔罐的作用....................................... 2029、拔罐为什麽能治病................................. 2030、弄清除病因再拔罐................................. 2131、罐斑的认识....................................... 2232、拔罐用于保健强身常用穴位......................... 2233、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2334、怎样拔罐才能事半功倍............................. 2435、怎么来把握拔罐力度和拔罐时间..................... 2536、后背排罐疗法..................................... 2537、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2638、病例............................................. 2739、拔罐另解......................................... 3440、其他............................................. 492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1、现代拔罐的发展纵观历代拔罐用具,虽经数千年,亦仅只兽角、竹罐和陶罐、金属罐四种,其中兽角早在唐宋就已逐渐淘汰,金属罐,因其价格贵,又有传热快,易烫伤的缺陷,实际上并未在临床上推广。现代,除了继承传统的拔罐用具外,已创制出很多新的器具,诸如玻璃罐、橡皮罐、塑料罐及穴位吸引器等。特别是玻璃罐及塑料罐,应用最广,似有取代传统工具之势。 在拔罐操作方法上,更为古人所望尘莫及。如以吸拔的排气法分,有利用火力排去空气的火罐法,包括闪火法、投火法、架火法、滴酒法等等;有利用煮水排去空气的水罐法;有利用注射器或其他方法抽去空气的抽气罐法。如以吸拔的形式分,又有单罐、排罐、闪罐、走罐之别。另外,近年来,拔罐与其他穴位刺激法结合运用日趋增加,其中不少已成有机整体,如用中草药煎煮竹罐后吸拔,或在罐内预行贮盛药液吸拔的药罐;在针刺过的部位或留针处 古代应用拔罐法治疗的病症十分局限。近几十年来,拔罐疗法已经普遍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症。据我们对1950年至1990年四十年间大陆公开出版的医学杂志统计,发表有关拔罐疗法的临床报道,就有二百余篇之多。所涉及的病症达五十二种。其中既有急性病症,诸如急性阑尾炎、胆绞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腰扭伤、带状疱疹等,也用于治疗某些为现代西医所束手的疑难病症,如牛皮癣、红斑性肢痛症、遗尿等。对其中不少病症取得了颇为独特的效果。为了客观验证拔罐疗法治疗效果的可靠性,大多数拔罐适应症都积累了较大的样本,以表明其的可重复性。如神阙穴拔罐治疗急性荨麻疹,近几年就有多家报道,总共例数达数百例之多,平均有效率超过90%。有的学者,还从临床研究的角度出发,选择有关实验指标,进行对照观察,以证实其疗效的可靠性。如支气管哮喘,针刺拔罐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测定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1~P<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极为显著(P<0.001)。这些都显示拔罐疗法的科学价值。2、拔罐疗法的治疗原理拔罐疗法是以罐具吸拔病变部位或穴位,以通畅以通畅气血,疏导经络,拔除病气,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最后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传统医学以为,拔罐疗法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通、祛湿逐寒、泄热除毒等作用。 拔罐疗法是由于罐内形成负压吸住皮肤而收到治疗效果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拔罐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现分别叙述如下:(一)机械刺激作用机械刺激作用机械疗法,由于罐内形成负压,生成一种负压机械刺激作用。这种刺激,可以通过皮肤感受器,血管感受器,感受其刺激,经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层,反射性的调节兴奋和抑制过程,使整个神经系统趡于平衡。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当轻而缓的拔罐可使神经受到抑制;当强而急的拔罐则可使神经兴奋。负压吸拔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总而言之,通过调整负压吸力大小的机械刺激作用,可以调节机体机能趡于平衡。(二)温热刺激作用拔罐疗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能使局部的浅层皮肤组织发生波动冲血,促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加强了机能和组织的活动能量。有文献报告进行过拔火罐的地方,血红蛋白和白细胞都比全身有显著增加, 3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其中血红蛋白增加20%;红细胞增加一百万以上;白细胞增加8000左右。拔火罐后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病情好转而恢复健康。(三)溶血刺激作用拔罐疗法由于有很强的负压吸附力量,所以能使拔罐部位毛细血管破裂,局部淤血,引起自家溶血现象,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等。神经介质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刺激着整个机体的内能,有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质,再由大脑皮质发生反射作用,使机体增加抗病能力。(四)提高吞噬细胞的功能经多方试验,吸拔刺激能激发吞噬细胞作用。拔罐前后比较,拔罐后白细胞总数有少量增加,其吞噬细菌指数细胞反应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及血清补体效价都明显的提高。而且其数目并无明显增多,而吞噬细胞的功能却明显地提高了。(五)神经调节拔罐时,由于负压吸拔能机械刺激,能传至大脑皮质,来对神经系统的平衡实行反向调节。这种双向调节的功能,实际是对人体的病理特征来进行良性调节。如果病人兴奋则使其抑制,病人抑制则使其兴奋。(六)消炎作用吸拔火罐后引起神经体液调节,可反射性改善病变部分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病变部位组织的恢复和再生。吸拔之后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可迅速带走炎性渗出物及致痛因子,消除肿胀和疼痛。吸拔之后局部白细胞数目的轻微增多的和吞噬机能的增强可以吞噬细菌和病毒,所以有消炎作用。3、拔罐适应什么样的人群拔罐疗法因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患者无痛苦,疗效显著,而在民间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并着它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凡针灸,按摩疗法使用额度疾病均可进行拔罐治疗。 例如以下各科诸多疾病均可进行拔罐治疗,而且见效快,疗效显著。3.1 内科疾病:感冒、咳嗽、肺痈、哮喘、心悸、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呕吐、反胃、呃逆、痞满、泄泻、便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3.2 外科疾病:红丝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3.3 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纤维织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3.4 妇科疾病: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闭、痛经、白带、黄带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3.5 外科疾病:红丝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3.6 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纤维织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3.7 妇科疾病: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闭、痛经、 4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白带、黄带4、拔罐禁忌的人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或者延误患者的治疗,以下病症应当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3)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疗。(4)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急性关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5)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红、肿、热、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面部疖肿禁忌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局部原因不明的肿块,亦不可随便拔罐。(6)孕妇的腰骶及腹部不宜拔罐。(7)恶性肿瘤患者不宜拔罐。(8)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者均不宜拔罐。(9)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破伤风,狂犬病等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5、几种常规拔罐疗法(一)单罐法。单罐法即单罐独用,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比较局限的疾病。(二)留罐法。又称坐罐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一段时间的拔罐法。留置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它可用于拔罐治疗的大部分病症,是最常用的拔罐法。(三)多罐法(神经节段拔罐法)。多罐法即多罐并用,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病变处肌肉较丰满的疾病,或敏感反应点较多者,可根据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情吸拔数个至10余个。(四)闪罐法(病变反射区吸拔法)。闪罐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随即取下,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时为止的拔罐方法,若连续吸拔20次左右,又称连续闪罐法。此法的兴奋作用较为明显,适用于肌肉痿弱、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弱病症及中风后遗症等。(五)针罐法。针罐法是针刺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拔罐法。其具体操作也可分为二类:1、留针拔罐法。选定穴位,针刺至得气,运用一定手法,留针于穴区,再在其上拔罐。2、不留针拔罐法。系指针刺后立即去针,或虽留针,但须至取针后,再在该部位拔罐的一种方法。(六)走罐法。走罐法又称推罐法、行罐法或旋罐法。操作前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涂上一层薄薄的润滑油。(七)血罐法。又称为刺络拔罐或刺血拔罐。刺的时候不宜过深,出血量控制在20毫升左右。(八)平衡罐法,也就是内脏神经调节吸拔法。5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九)指罐法。就是在需要拔罐治疗的穴位或患处先用手指代替针点按穴位(点穴)或点揉患部后再进行拔罐治疗的方法。(十)发泡罐法。通过延长时间和增大吸拔力量等使罐内产生水泡(皮下充水)而达到治疗目的。(十一)灸罐法。是将拔罐与艾灸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十二)按摩罐法。是将按摩手法有机的根据病情、病位而结合起来。(十三)摇罐法。该法是对所留之罐均匀而有节奏的摇动,使罐体与皮肤产生松紧变化,患者进一步放松,产生不同程度舒适感。(十四)转罐法。该法是在摇罐的基础上,增大摇扭旋转力量,手法较剧烈,牵拉程度更大,以促进血液循环,局部肌肉放松。增强治疗效果。(十五)提罐法。是从坐罐发展而来的。将坐罐罐体向上轻缓提拉,力量强度逐渐加大。 (十六)药罐法。将药物治疗和拔罐疗法结合以提高疗效。多用于四肢关节风寒湿痹等证,可分为煮药罐法和罐内纳药法两种。(十七)其他罐法。将拔罐与现代科技结合产生协同或增效作用。如磁疗罐、神灯罐法等。6、拔罐时体位的选择的原则拔罐时的体位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在拔罐时,应根据拔罐部位选择适宜的体位。其原则是:能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使患者舒适持久;方便术者操作;拔罐时常见的几种体位。1)仰卧位患者自然平躺于床上,双上肢或平放或放于体侧,下肢自然分开,膝下可垫以软枕。 此体位适用于头面,胸腹,上肢内侧,下肢前面,内外侧部的拔罐治疗。2)俯卧位患者自然俯卧床上,胸前可垫于软枕,踝关节也可垫软枕。适用于项背腰臀及双下肢后侧的拔罐治疗。3)侧卧位患者自然侧卧于床,双下肢屈曲,上面的前臂下可垫着软枕。适用于肩,协肋,膝以及上下肢外侧的拔罐治疗。4)仰靠座位即仰面靠坐于手椅上的座位。适用于前头,面颊,上胸,肩臂,腿膝,足踝等部位的拔罐治疗。5)俯卧座位即头部俯伏于椅背上的座位。适用于头顶,后头,项背等部位的俞穴。7、拔罐疗法的选穴原则(一)就近拔罐即在病痛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如经气不通所致。 6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地目的。(二)远端拔罐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的选择是以经络循环为依据,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如牙痛拔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颈椎疼痛拔足三里等。(三)特殊部位拔罐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根据病变特点特点来选择拔吸部位。如:大椎,曲池,外关等有退热作用。如治疗发热时,可以在上述部位处拔罐。内关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心跳过缓,过急可以选择此穴。(四)中间结合,强调脊椎1.颈椎部是指颈椎到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头部,颈部,肩部,上肢及手部的病变合功能异常。如头晕,头痛,颈椎病,落枕,肩周炎,手臂肘腕疼痛等。2.胸椎上部是指第一胸椎到第六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心,肺,气管,胸廓的病变。如心悸,胸闷,气短,咳喘,胸痛等病症。3.胸椎下部是指第七胸椎到第十二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肝,胆,脾,肠等器官的痛症。如肝区胀痛,胆囊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肠炎,腹痛,便秘等病症。4.腰椎部是指腰椎以下的腰椎部,主要治疗肾,膀胱,生殖系统,腰部,臀部,下肢各部位的病变。如肾炎,膀胱炎,痛经,带下,阳痿,腰椎增生,椎间盘带脱出,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疼痛等病症。拔罐疗法必选俞穴1.全身疾病:大椎,身柱。2.下半身疾病:命门。3.呼吸系统:风门,肺俞,脾俞,中府,等。4.循环系统:心俞,肾俞,肝俞,脾俞,神道。5.消化系统: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中脘,上脘,三焦俞,大肠俞,天枢,关元,胆俞,阿是穴。6.泌尿系统:肝俞,脾俞,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7.内分泌系统: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中脘,关元。8.神经系统: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肾俞。9.脑血管: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10.运动系统:肩髃,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环跳,阿是穴。11.五官及皮肤系统:风门,肺俞,肝俞,阿是穴。8、什麽是阿是穴穴位分类名。指以压痛点或其他病理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的穴位。又名不定穴、天应穴。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中医以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灵枢·经筋》说:“以痛为输”,即根据痛的部位来定位。阿是穴这一名称,是《备急千金要方》开始提出来的。它既无具体的穴名,又无固定的位置,临床上多用于疼痛性病证。阿是穴在疾病诊断上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在足三里下1~2寸间有明显压痛,结合临床右下腹部疼痛等体征,有助于阑尾炎的诊断。7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阿是穴的存在有两个讲法:相传在古时有中医为病人治病,但一直不得其法。有一次无意中按到病者某处,病者的痛症得到舒缓。医者於是在该处周围摸索,病者呼喊“啊... 是这里,是这里了。”医者加以针灸,果然使病程转好。於是把这一个特别的穴位命名为“阿是穴”。根据中医学著作《千金要方》里提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 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穴也。”也就是说,用针之时未必一定要扎在穴位上。若有效的话,扎在合适的地方,如果能够达到效果的话就可以。这些特殊的痛点就称之为“阿是穴”。9、拔罐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1)部分穴位的取穴方法:百会: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风府:头顶正中线,后发际上1寸处风池:在枕骨粗隆直下,风府两旁凹陷处,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穴印堂:两眉头联线的中点处凹陷处太阳:在眼外眦后约1寸凹陷处迎香:在鼻翼旁0.5寸,鼻凹陷沟中下关:闭口,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廉泉:前正中线,喉结上方舌根之下凹陷处人迎:结喉旁开1.5寸处天突:前进中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膻中:前进中线,两乳头中间天池:乳头外侧1寸,当四肋间乳根:乳直下第五肋间中庭,旁开4寸处期门:乳头两肋,当第六肋间上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5寸处中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4寸处天枢:脐旁开2寸处神阙:肚脐孔窝正中关元:前正中线,肚脐孔下3寸处中极:前正中线,肚脐孔下4寸处归来:肚脐孔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处曲骨:前正中线,脐下5寸,当耻骨联合上方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灵台:第六胸椎棘突下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胆俞: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8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小肠俞: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膀胱俞: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涌泉:在足底心当屈足卷趾时出现凹陷处神藏: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华盖:前正中线,平第一肋间隙。神堂: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腹哀: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章门:第十一肋端。委中:月国窝中央。石关: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幽门: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中枢:第十胸椎棘突下。大横:肚脐孔旁4寸处。长强: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水道:关元穴旁2。(2)取穴方法一般分为体表标志、折量分寸和指量法三类。体表标志与折量分寸的定位较为恒定、明确,指量法应用较方便但差异也大,所以,临床取穴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适当选择应用。一、体表标志体表标志可分定型的和动态的标志两类。1.定型的标志:如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及各种骨骼和肌肉标志。2.动态的标志:如各关节的皮肤皱纹,经络活动而出现的筋肉凹陷,以及采取一定的动作来比量(如两耳尖直对取百会;虎口交叉食指尽端取列缺;手掌握膝盖内侧当大指尽端取血海)。二、折量分寸9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对离体表标志较远的部位则用折量的方法,即将一定的部位折作几等分。这也是为了 定位方便,不要将它看成拘泥、呆板的规定。常用的各部折寸如表8—1。在体表标志和分部折量的基础上,临床取穴多以手指来比量。因为各人手指的长度和宽度与其他部位有着一定的比例,用其本人的手指来量分寸,即通常所说的“同身寸”。术者也可以用自己手指量取别人的穴位,但要根据对方的高矮胖瘦作出适当的伸缩。三、指量法(如图8-1)1.直指量 一般可以次指的末节为一寸,加中节为二寸。可用以二寸为间隔的取穴。如腕后二寸取内关穴,即可以腕横纹上二指节为准。手中指第三节为一寸,后人称此为“中指同身寸”。2.横指量 四横指相当三寸,二横指相当一寸半。如背部第一侧线为正中旁开一寸半,10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即可于正中旁开二横指取穴;第二侧线为正中旁开三寸,即可于正中旁开四横指取穴。四横指还可用于膝下三寸取足三里,内踝上三寸取三阴交,脐下三寸取关元等。《千金》称这种方法为“一夫”。手大拇指第一节(末节)横度为一寸,可用于以一寸为间隔的取穴。10、能使拔罐治疗效果更好的诊断点1)鸡皮样点毛孔中心凹陷,孔周隆起,白色,状似鸡皮疙瘩,为营血内陷的病症,应在周围拔罐走罐,使营血外达,效果更好。2)羊毛疔点毛孔凹陷,周边有一红圈,红圈多有个缺口,压之褪色,点中毫毛挺立,有如钉子钉在皮孔上。此种表现多为气血阻滞造成。可为局部拔罐放血。3)虫血瘀点其状如羊毛疔,不同点是毛孔周围的红圈呈放射状延伸,弯曲如虫脚,似蜘蛛状此为体内血液积有包块的久病表现。此局部拔罐放血疗效好。4)斑点此为邪人营血的表现,此处治疗效果更好。5)淤疹点形如淤,凸处表皮,形状大小多如沙子,芝麻;红,淤,白色三种,此为肺热或者肝热的表现。此处放血疗效更好。11、拔罐的操作步骤1)拔罐前做好准备:(1)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2)检查应用的药品、器材是否齐备,然后一一擦净,按次序排置好。(3)对患者说明施术过程,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2)患者体位: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正确体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采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1)仰卧位:适于前额、胸、腹及上下肢前面。(2)俯卧位:适于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后面。(3)侧卧位:适于侧头、面部、侧胸、髋部及膝部。(4)俯伏坐位及坐位:适于项部、背部、上肢及膝部。3)选罐:根据部位的面积大小,患者体质强弱、以及病情而选 用大小适宜的火罐或竹罐及其它罐具等。4)擦洗消毒:在选好的治疗部位上,先用毛巾浸开水洗净患部,再以干纱布擦干,为防止发生烫伤,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如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的地方或毛发附近拔罐时,为防止引火烧伤皮肤或造成感染,应行剃毛。5)温罐:冬季或深秋、初春、天气寒冷、拔罐前为避免患者有寒冷感,可预先将罐放在火 11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上燎烤。温罐时要注意只烤烘底部,不可烤其口部,以防过热造成烫伤。温罐时间,以罐子不凉和皮肤温度相等,或稍高于体温为宜。6)施术:首先将选好的部位显露出来,术者靠近患者身边,顺手(或左或右手)执罐按不同方法扣上。一般有两种排序:(1)密排法:罐与罐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寸。用于身体强壮且有疼痛症状者。有镇静,止痛消炎之功,又称“刺激法”。(2)疏排法:罐与罐之间的距离相隔1--2寸。用于身体衰弱、肢体麻木、酸软无力者。又称“弱刺激法”。7)询问:火罐拔上后,应不断询问患者有何感觉(假如用玻璃罐,还要观察罐内皮肤反应情况),如果罐吸力过大,产生疼痛即应放入少量空气。方法是用左手拿住罐体稍倾斜,以右手指按压对侧的皮肤,使之形成一微小的空隙,使空气徐徐进入,到一定程度时停止放气,重新扣好。拔罐后病人如感到吸着无力,可起下来再拔1次。8)拔罐时间:大罐吸力强,1次可拔5--10分钟,小罐吸力弱,1次可拔10--15分钟。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病程以及拔罐的施术部位而灵活掌握。9)拔罐次数: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次为1疗程,中间休息3--5日12、拔罐时有哪些注意事项12.1 拔罐时,室内需保持20℃以上的温度。最好在避风向阳处。12.2 患者以俯卧位为主,充分露施术部位。12.3 拔罐时的吸附力过大时,可按挤一侧罐口过缘的皮肤,稍放一点空气进入罐中。初闪拔罐者或年老体弱者,宜用中、小号罐具。12.4 拔罐顺序应从上到下,罐的型号则应上小下大。12.5 一般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12.6 针刺或刺血拔罐时,若用火力排气,须持消毒部位洒精完全挥发后方可拔罐。否则易灼伤皮肤。12.7 留针拔罐时,要防止肌肉牵交牵拉而造成弯针或折针,发现后要及时起罐,拔出针具。 12.8 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因难等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垫高壮举部,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针刺入中、合谷。必要时,可用尼可刹米每次0.5g,肌注射或静注;或用咖啡因2ml肌注。12.9 拔罐时间过长或吸力过大而出现水泡时,可涂龙胆紫,覆盖纱布固不定期。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用利凡诺纱布外敷固定。12.10 患者在过饥、过饱、过劳、过渴、高热、高度水肿、高度神经质、皮肤高度过敏、皮肤破损、皮肤弹性极差、严重皮肤病、肿瘤、血友病、活动性肺结核、月经期、孕期,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12.11 拨罐时要注意食补和药补,只有气血足,拨罐的效果才会好(拨罐是非常消耗气血的)。 12.11.1 食补:每天要喝牛肉汤,牛肉清水生姜黄酒,建议煮12小时以上,每天喝牛肉汤。怕胖的人,可以酌量减少米饭的量,但是,牛肉汤一定要喝。可以喝牛肉汤,猪肚汤,鱼汤。每天下午三到五点间增加一顿补血的点心:红枣生姜红糖水,建议长吃一年。早上可以用芡实薏米山药煮糊糊喝,也可以加黑豆粉。这些在超市或粗粮市场都能买到。黄鳝煮 12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肉是补血的,海虾是补肾阳的。鸽子也是补肾阳的,这些可以常常吃。12.11.2 药补:桂附地黄丸和桂附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每天要吃。都是大部份药店可以买到的,如果买不到,可以网上购买,药房网有售的。针对腰突这个病,桂附地黄丸要长吃两年。腰突痊愈后,可以断续地吃,但是,吃两年是必须的。12.11.3 其他的药补可以增加以下几种:紫油桂,买后自己打粉,每天一勺(不拘勺子大小)。补肾阳的。鹿茸+西洋参,煲水喝。补肾阳和补阴的。胎盘粉,大虚的人用来培补阳气的。四物汤,补血的。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丸/十全大补膏,这是给阳虚病人温补气血的。十全大补膏的价格记得大约是10元/瓶/400克装,一人喝一瓶可以喝五六天。13、拔罐时为什么会充血、瘀血拔罐后皮肤在真空负压下的作用下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皮肤隆起和充血、瘀血发生。如果皮肤充血、瘀血的颜色较鲜红,皮肤隆起的程度不明显,则为实证、热证;如果皮肤充血、瘀血的颜色较暗红发紫,皮肤隆起的程度较明显,则为虚证、寒证。对瘀血性质的辨别,主要根据出血块的色泽、水分的多少进行辨别,如颜色鲜红、不易结块,表示病情较轻;颜色黑紫,块大黏腻,则表示淤阻较重。水分多则表示湿重,若为黄水则为湿热,若为清水则为寒湿。14、拔罐后起水泡水泡的实质就是皮肤皮下“充水(组织液的渗出)”。体内的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以及水分在负压的作用下透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中,这样就形成了水泡。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湿的情况。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皮肤温度不高则为寒湿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皮肤温度较高则为湿热证。如果起泡了,可在常规碘酒和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在水疱的边缘刺入将水抽出来。然后涂以龙胆紫即可,不必包扎。如出现了感染,可服用抗菌药物即可。15、拔罐后皮肤渗出物不同一般拔罐后皮肤都会有少量的水气渗出,属于正常现象。在病理状态下,如果皮肤有大量的水气渗出,附于罐的表面,则表明机体内的痰、饮、水、湿比较严重。结合皮肤表面渗出物的颜色、性质可以对疾病做出一定的诊断:如果渗出物颜色淡白为寒证,质地稀薄则为虚寒证,质地黏稠则为实寒证,如果渗出物颜色淡黄或黄色为热证,质地稀薄则为虚热证,质地黏稠则为实热证。15.1 拔出乌黑血色,血出如墨,则为久病,说明瘀血内停日久,於血阻络。13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15.2 血中夹水,说明有风湿病,肝病。15.3 血液中夹有粘液果冻样物质,说明湿毒瘀积,凝滞日久。15.4 出的血很淡为炎症,初病。血色紫红说明新伤。15.5 吸出物如洗肉水样说明有严重陈旧性伤湿。15.6 流出透明性水液,说明水肿。15.7 出现水泡者为湿重。15.8 吸出泡沫样液体,提示有风邪。15.9 吸出血液量多说明病程较长。15.10 吸出血量较少说明病程较短或病位较深。15.11 拔罐后,取罐时手伸进罐内,若顿时感觉有一股热气的,说明湿热重。15.12 出血缓慢,多刺几针仍断续出血者,提示气亏血虚。15.13 出血清淡不易凝结,说明血虚。15.14 血液容易沉淀并很快凝结,说明气虚。15.15 凡白天刺血痛减,而晚上又加重者为於血,必须再刺一次,直至减轻。16、拔罐后皮肤温度的改变一般拔罐后,拔罐局部和周围的皮肤温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适当的皮肤温度升高表明机体正气比较充足,抵抗力较好;如果皮肤温度明显升高则表明机体感受阳邪、实邪所致,或者患者的疾病证候为实证、热证;但有时皮肤温度升高不明显甚至降低,特别是机体在感受风、寒、湿邪之后或者所患疾病的证候为虚证、寒证。17、相对于其他疗法,拔罐疗法有什麽主要的特点1)、价廉高效安全实用:拔罐疗法治疗疾病,操作简单,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病人可在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得到康复,避免了服用药物给机体带来的损害和不良反应。2)、罐法多样取用灵活:把留罐、闪罐、走罐等多种操作方法与针刺、推拿、磁场、药熏等相结合,扩大了其适用范围。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拔罐疗法的调节作用和独特功效,使得临床中在取穴、操作方法等不变的情况下,可治疗多种疾病,充分体现了拔罐疗法在治疗疾病中的整体良性调节作用。4)、缓解疼痛立竿见影: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作用,无论内科的头痛、还有外科、伤科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等,皆可即时见效,功效迅捷;实可谓“痛随利减,当通其经脉则疼痛去矣”。5)、多重应用功效捷优:拔罐疗法应用于体表化脓性疾患,避免切开引流,还可把脓、毒素,坏死组织、细菌“拔出”,达到切开引流的效果,同时,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有利于炎症消除,故而其具有疗程短、痛苦少、癍痕小的优点。同时还可减少抗生素使用量。14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18、中医学对拔罐作用的认识拔罐疗法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平衡阴阳: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调和脏腑: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疏通经络: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协助诊断: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祛除病邪: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公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双向调节:在临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变的情况下,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19、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和穴位一、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 “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二、涌泉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三、三阴交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四、神阙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五、背俞穴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15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六、百会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七、大椎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八、内关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九、合谷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20、拔罐常用的穴位1.全身疾病:大椎,身柱。2.下半身疾病:命门。3.呼吸系统:风门,肺俞,脾俞,中府,等。4.循环系统:心俞,肾俞,肝俞,脾俞,神道。5.消化系统: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中脘,上脘,三焦俞,大肠俞,天枢,关元,胆俞,阿是穴。6.泌尿系统:肝俞,脾俞,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7.内分泌系统: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中脘,关元。8.神经系统: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肾俞。9.脑血管: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10.运动系统:肩髃,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环跳,阿是穴。11.五官及皮肤系统:风门,肺俞,肝俞,阿是穴。21、常见病的走罐路线一般来说,走罐的方向是根据肌肉,神经走向及长期拔罐经验总结出来的。16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手太阴肺经拔罐路线、手阳明大肠经拔罐路线手太阳小肠经拔罐线路、手少阳三焦经拔罐路线、足阳明胃经拔罐线路、足少阴肾经拔罐线路、足太阴膀胱经拔罐路线、足太阴脾经拔罐线路、手厥阴心包经拔罐线路、手少阴心经拔罐线路、足少阳胆经拔罐线路、足厥阴肝经拔罐线路、任脉拔罐线路、督脉拔罐线路。22、拔罐可以预防晕车晕船晕车晕船为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乘车乘船过程中或之后,出现眩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无力等症状。本病虽非大病却给病人带来许多不便。本病的发生,多因身体虚弱,心脾亏虚,气血不足,不能上充髓海,头目失养;或因过食肥甘厚味,痰湿壅盛,上蒙清窍;或素体阳亢,加之精神紧张,气郁化火,上扰清窍。以上几种原因往往彼此影响、治疗本病当以健脾胃、补养气血为主要原则,采用真空拔火罐的针罐法或留罐法,如果在乘车乘船的过程中突然出现症状,没有条件进行拔罐治疗时,可临时用玻璃杯、小药瓶代替拔罐,采用投火法治疗,也会起到同样的效果。或者在以上穴位上采用指压的方法治疗,晕车晕船的症状都会明显减轻或完全缓解。23、拔罐能预防保健科学实验证明,拔罐有助于增强人的免疫力。以下是刮痧拔罐能有效提高免疫力的穴位: 23.1 颈椎:大椎穴(手法主要用留罐)注:科学实验证实,刺激大椎穴对提高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针刺大椎等穴,可提高补体效价,单针大椎穴可使白细胞增加。艾灸或电针大椎、足三里等穴,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针大白鼠的‘大椎’等穴,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亦增强,吞噬能力最高可达56.8%。23.2 胸部:整个胸部注:刮拭胸部重点是任脉周围,从天突经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到中庭,从上向下刮拭可刺激胸腺,胸腺为锥体形,由不对称的左、右两叶组成。胸腺大部位于上纵隔的腹侧部分,小部向下伸入前纵隔。一部在胸腔,一部在颈部。在胸腔的部分位于胸骨与心包之间。位于颈部的部分,则在胸骨舌骨肌与胸骨甲状肌之后,气管的前方及两侧,其上端有时可高达甲状腺的下缘(注: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具有内分泌功能。胸腺培养各种T细胞,它在细胞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胸腺能产生激素样物质,如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等。) 23.3 腹部:中脘注:科学实验表明,艾灸中脘穴可提高机体免疫防卫功能,如以小白鼠进行实验研究,隔日灸“中脘“1次,共3次,分别测定肝、脾、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发现,艾灸组比对照组的吞噬细胞活性均有一定增强。但以肝、腹腔的吞噬细胞活性最为显著(P<0.05)。 23.4 背部:肾俞23.5 上肢部:合谷17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注:科学实验表明,针刺合谷对免疫系统有调整作用,以合谷或足三里为主,据对70例患者电针前后所做活状、非活性玫瑰花和淋巴细胞转化三项试验结果表明,针前细胞免疫偏低或一般水平患者多趋提高,三项试验的提高均值为12.7~13.0(P<0.01)。23.6 下肢部 足三里注:科学实验表明,针刺足三里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有报道用绵蓝细胞致敏的家兔,针刺‘足三里’,可延长血中抗体维持时间。针刺‘足三里’对肉芽囊肿的观察,针刺有抑制病灶通渗性、减少炎性渗透出液作用;还可抑制炎性白细胞的游出。23.7 下肢部 三阴交注:科学实验表明,针刺‘三阴交’可使动物淋巴细胞和淋巴量显著增加,T淋巴细胞针后较针前有显著增加24、拔罐有利于美容中医认为体内湿、热、痰、火、食,积聚成“毒”,其中宿便的毒素是万病之源;西医则认为人体内脂肪、糖、蛋白质等物质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肠道内食物残渣腐败后的产物是体内毒素的主要来源。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排毒是美容之道。事实证明。拔罐对减肥,祛黑斑和黄褐斑、面部暗疮,月经不调。如:黑斑和黄褐斑有哈瓦那好的效果.如:面部暗疮:A皮肤泉分泌旺盛。B皮脂不能及时排出。C毛孔堵塞,氧化,感染。D内分泌失调。E睡眠不足。F吃油腻食物太多。取穴:大椎(拔罐放血3---5分/次)肺俞,心俞,肝俞,鼻俞,胃俞,合谷,曲池,足三里,太冲。可配合:针清,消炎护理。A肺俞:第二胸椎下,旁开1.5寸。增加表皮细胞代谢,潮热,腰脊痛,鼻塞。 B心俞;失眠,健忘,心痛,咳嗽,吐血。C肝俞:色素成着,血盾障碍,目苏,吐血,背脊痛。D鼻俞:帮助营养吸收,更新陈代谢旺盛,促进血循,呕吐,肚胀,提高造血功能。 E胃俞:胃痛,肚胀,呕吐,胸肌痛。F合谷:热病无汗,多汗,齿痛,头痛,胃痛,上肢病变。G曲池:清热,凉血,解毒,抗炎症,热病,腹胀,齿痛,高血压,手臂肿痛。 H太冲:月经不调,头痛,目痛,足指痛。25、重罐产生疼痒感是怎么回事无论采取负压罐,还是采用火罐,拔罐疗法在治疗过程中都会产生疼痒感。18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产生的疼痒感指的是疼痛和发痒两种感觉。上罐时产生疼痛有两种原因:一是灌口皮肤不能很快适应罐内的压力变化而产生疼痛。在皮肤适应了以后,大约经过2-3分钟,这部分疼痛就会消失。二是由于前一次上罐引起的罐口部位表面充满了疱,在重罐时,可能使罐口压在疱上而引起的疼痛,这完全可以避免。也可以采用大小罐互换适用。风湿较重的患者,罐口部位常常有痒的感觉,也因病情轻重,出病的快慢不同,痒的程度也不同。有的患者既患有风湿又患有火毒,所以罐口部位的表现是又痛又痒。痒的感觉一般出现在疼痛之后,因为火毒在上风湿在下,一般的规律是先排火毒后排风湿,处病气,火毒的现象是疼,处风湿,处风寒的现象是痒。26、拔罐过程中的病灶反应在拔排毒罐的治疗期间,由于病情的原因,一些患者可能出现病灶反应。即以前患过的某种疾病的症状,在拔罐治疗期间很可能再次表现出来,这就是病灶反应。是由于以前患过的疾病没有根除,病气潜伏在体内,就像江河的淤泥被潮水推到了某个小河汊里一样,病气在经络的某个子络、孙络处潜伏下来。经过排毒拔罐疗法治疗以后,经骆开始畅通,潜伏在小沟岔的病气再也藏不住了,就像江河疏通以后,更大的潮水将支流的淤泥冲刷出来,卷入江河一样。旺盛的经气,将潜伏的病气驱赶出来,随同经气运行,通过罐口部位强迫排出。当病气活动起来以后,就可能出现病灶反应。这种现象经常被人误解为病情加重而且拔出了其它毛病,因而中断治疗。其实这是治疗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随着治疗的进行,再坚持几天,就会将病灶拔除,反应消失。黑岩东五在《真空净血疗法》一书中写道,”痰与咳一时虽似有增加“,也是一种病灶反应的现象。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泻肚,肛门赤痛,排尿发红,发黄等排风寒、排火毒的反应现象,这些都属于治疗过程中的正常反应,不必吃药,随着拔罐的继续,病灶反应会自然消失。病灶反应的持续时间不会很长,一般几小时或1-2天,个别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持续一周甚至半个月,一两个月也是有的。下面将拔罐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灶反应现象总结如下。头部的反应情况有:头疼、头昏、耳鸣、眼红、流鼻涕、牙痛、出鼻血以及嗳气、打嗝、吐白沫(肺、气管病的反应)、掉头发等,还有上、下牙出现一阵阵凉飕飕出风并伴有扎骨的感觉。躯干部的反应情况是:发热、发冷、关节痛、盘骨抽搐、全身疼痛、。发冷 时甚至盖被都不感到暖和,直打寒战。发痒,经常整宿地抓挠也不解痒,这一般是肺病治疗的现象。更有甚者,有时全身不能动弹,腿脚不好使,这一般是腰腿病治疗中的表现,反应时间很短。发热的情况一般是低热,持续的时间一星期至一两个月都有,这是自身免疫力在与病灶斗争的过程中出现的反应。脚部的反应情况有:脚臭、脓疱、烂脚丫等。一般脚部的反应是肾病和心脏病引起的。 疾病的种类多种多样,程度不同,病灶反应的现象也不尽相同。采用排毒拔罐疗法,要事先知道可能出现的病灶反应,才不至于出现时被动,不知所措。还有许多的病灶反应现象,都要靠每个人自己去体会,去总结,当您体会到了,才会真正理解它。”19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27、罐口部位表面情况分析不同的疾病,排除的垃圾和病气也不同,罐口位置的表现也不同。在达到吸拔力度和时间要求的条件下,罐口部位在起罐后出现的情况大致可分为4种:罐口部位发白,手摸发凉,起白水疱。这种情况表明患者风湿重一些,如果只是罐口部位皮肤发白,没有其他现象,表明患者贫血;如果罐口部位皮肤发白发凉,不起水疱,表明患者风寒较重;若白袍中夹有白沫,而其留罐时感到痒,表明正在排风湿和风寒。罐口部位呈黑色,表明火罐重一些,病火较大。紫的程度不同,病火轻重的程度也不同,有时罐口部位的外圈发紫,圈内颜色无大的变化,表明有 风火在上但是也有风火在下。罐口部位皮肤颜色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起的是黄疱,或者黄绿色疱和脓水,表明身上的炎症比较重。第四种情况是前面三种情况的混合,既有风寒,火毒,又有风湿,炎症。留罐时感到疼痛,表明先排火毒,后来感到奇痒,是后排寒湿。28、拔罐的作用活气血、散寒邪、止痛消肿的治疗功效,适用于肩周炎、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头痛、腰腿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对美体方面的丰胸、减肥等有良好的辅助作用。29、拔罐为什麽能治病以罐子为工具,和用火燃烧排出罐内空气,造成相对负压,使罐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及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子疗法。多用于痹证,刺血拔罐运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部分皮肤病,如丹毒、神经性皮炎等。拔罐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痹证(如腰腿痛、肩背痛),胃肠道疾患(如胃痛、腹痛),肺部疾患(如咳嗽、哮喘)。刺络拔罐法适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某些皮肤病,如丹毒、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1、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2、负压效应。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 20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3、温热作用。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两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可否这样理解:由于温度瞬间相对的剧烈变化,导致肌体的正常状态随着发生变化,成非正常状态,从而显现出各种表现的不适(寒气或暑气侵入),通过拔罐、刮痧、针灸,刺激你的免疫系统工作,克服、修复肌体的不正常状态。所以任何时候都会因为“受风”发生感冒、肌肉疼,同样任何时候都可以用中医的一种或多种手法来治疗。4.同一位置反复拔,一次不行拔两次,同一个位置,反复地拔,就不信这火罐拔得没效果。大有一种“世上无难症,只怕有心人”的决心,其实,这样做也是不行的。拔火罐的面积可以大一些,这样可以全面治疗,增进治疗效果。可是在一个地方反复的拔,这份治病的执着虽然可圈可点,但是对皮肤来说,红肿、破损??那就得不偿失了。30、弄清除病因再拔罐对于患者在自己家里使用拔罐器,有罐人士认为,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弄清疼痛的原因,如果是一些慢性病所带来的疼痛如腰脊劳损,或是扭伤,在患者明确病因并有医嘱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己使用的,这样也有利于治疗。但疼痛的原因有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不提倡人们在不清楚病因时就使用拔罐来自我诊疗,因为不对症的拔罐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却会贻误病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皮肤有破损,或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紫癜等)的人也不适合使用拔罐疗法。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使用拔罐器呢?建议是,如果需要拔罐的部位是后背等大块肌肉上,最好使用稍大的罐,在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吸力大,效果好。在拔罐的手法上,无论大罐小罐都不能用蛮力去拔,正确的手法是用手指把罐边缘的皮肤下压,待空气进入后轻轻拿下。拔罐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最多不超过30分钟。同一部位的拔罐间隔要视皮肤恢复情况而定,一般两三天即可。拔罐时,还要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孕妇的腰腹部不能拔罐,心脏部位、毛发部位、患有皮肤病的地方也不宜使用。用罐:三个误区要明白:拔罐对于一些疾病的自疗来说,确实有很多方便,但在日常使用中,有很多人还是对拔火罐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是人们对拔罐疗法理解上和使用上的三个误区:第一,拔罐虽然对多种疼痛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作为一种中医辅助治疗方法也不是包治百病的。对于拔罐器产品说明上的功能介绍,没有经过医学临床实验的,无法证实其效果,患者对待这个问题要理性。第二,一些非医疗机构的场所如洗浴中心等也会提供拔罐、刮痧等服务,虽然方便,但建议最好不要去,因为某些场所没有严格的消毒,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21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31、罐斑的认识31.1 点状紫红色小疮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或少量水珠溢出--正常反应,持续1-5天会消失。31.2A罐斑或罐壁有少许水珠水气--体内多有湿气。B罐斑印呈散开紫斑,深浅不--气滞血瘀。C罐斑紫红、紫黑,并有水珠或水气--体内多有湿热。D罐斑鲜红--阴虚火旺。E罐斑鲜红并伴有发热耳体--体内有热毒。F罐斑紫红或紫黑--热毒或瘀血。G罐斑紫黑而黯--瘀血或受寒。H罐斑印淡紫发青伴有斑块--外感风寒。31.3 特性a罐印数日不退,常表示病程久。b吸拔后无罐印或有启罐后立即消失,邪较轻。c被拔部位5分钟内出现明显吸拔体症,该部位是有病部位。d走罐后有红色小点集中于穴位,说明所在的脏腑异常。e开始拔罐时,罐印色较深,几次后斑色变淡,邪气消失。f罐斑较暗者,面色多不光泽,色泽较暗,粗糙。31.4 拔罐后皮肤颜色说明1、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2、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3、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4、鲜红而颜、局部发热:阳症、热毒炽盛、热症、实症、体质阴虚、火旺5、红而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6、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虚寒、湿邪7、皮肤微痒:风邪、湿症8、水泡、水肿、潮湿:寒症、湿气盛9、罐中有水珠者:寒湿重10、紫红、暗红:阴症、寒症、血郁11、潮红、淡红:虚症12、局部很快恢复原样:说明快痊愈32、拔罐用于保健强身常用穴位中医学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22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拔罐用于保健强身常用穴位:肾俞、关元、关元俞、太溪。通过拔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功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虚衰的脏腑功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三阴交穴位于内踝上三寸,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赖后天的滋养,后天赖先天的促动。 所以要经常拔三阴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三经气血调和,则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因而可以达到调补精血,健康长寿的目的。足三里穴拔罐的保健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四总穴之一,是人体最重要的保健穴位,古人称之为“长寿穴”。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从头一直到脚,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部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穴拔罐除了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外,对于头痛、牙痛、精神失常、发热、鼻炎、口眼歪斜、口唇生疮、哮喘、心悸、高血压、腹痛、泄泻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经被大量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足三里穴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的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和内分泌功能都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民间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经验之传。既古时候,民间常用灸的方法使足三里起泡流水,预防疾病。其实只要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同样的甚至更有效的保健作用。33、拔罐养生常用方法一、增加活力法取穴:劳宫、涌泉、三阴交、足三里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振奋阳气,清心泻火,宽胸利气,增加活力的功能,配合涌泉、三阴交、足三里,效果更加明显,经常在此拔罐可使人解除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以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竞争激烈,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生活。二、祛除浊气法取穴:涌泉穴、足三里涌泉穴位于足心,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及后天之精,又主生长、发育、生殖,是人体的生命之源,肾气充则生长发育正常,精力旺盛,反之则生长发育迟缓,精力不足。肾为主水之脏,肾的生理功能异常则水液代谢出现障碍,人体就会出现湿毒侵袭的现象,湿邪重着粘腻,易趋于下,不易排出,常阻塞经络气血,引发其它各种疾病。涌泉穴经常拔罐可以及时祛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肾经,使经络气血通畅,肾脏功能正常,肾气旺盛。配伍足三里更可使人体精力充沛,进而延缓衰老,体质康健。三、疏通经络法:① 任、督二脉透罐法任、督二脉透罐法是对传统腹背阴阳配穴法的继承和发展,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在任、督两脉透罐可以通透全身的阴经与阳经,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对人体五脏六腑均有防病治病的作用。②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纵贯整个颈背腰部,五脏六腑之经气均在此流通。现代医学证明背 23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俞穴及华佗夹脊穴位于人体脊髓神经根及动、静脉丛附近,在这两处腧穴用走罐之法,可以疏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整全身气血经络的协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在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走罐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保健方法。尤其对颈椎病,腰椎病更可以收到明显的疗效。四、培补元气法取穴:关元、气海、命门、肾俞关元与气海穴皆为任脉之要穴,气海者元气之海也,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二穴自古以来就是保健强身的要穴。命门,顾名思义为“生命之门户也”,为真气出入之所,肾俞为肾之要穴,经常拔这四个穴位,可以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五、调补精血法取穴:三阴交、气海、肾俞、心俞三阴交是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血同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二者相互滋生,精血才能充盈。肝主藏血,可以调节人体流动血量,全身血脉都归心所主,气又为血之帅,故常拔三阴交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配以肾俞、心俞、气海可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六、预防胃肠道疾病取穴: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是人体极重要的保健穴位,对于脾胃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脾俞、胃俞为脾、胃二脏的背俞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在这几个穴位拔罐可以有效的调节脾胃功能,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七、预防心血管疾病取穴:内关、心俞、肝俞、肾俞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宽胸利气的作用。心包乃心之外围,具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心俞为心脏之要穴,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二者都和人体心血管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故经常在内关、心俞、肝俞、肾俞上拔罐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八、预防呼吸道疾病取穴:天突、肺俞、风门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而致,肺为娇脏,最易受邪。天突位于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现代医学报道刺激天突穴可以明显降低呼吸道阻力;肺俞为肺之要穴,风门为外邪出入之门户,故这三个穴位有着理肺止咳,祛风除邪,调畅气机的作用,经常拔罐能够预防呼吸系统疾病。34、怎样拔罐才能事半功倍常见的拔罐疗法对留罐时间要求达到充血性拔罐或淤血性拔罐,大多数人认为留罐时间长了会起疱,于是把留罐时间规定为5-20分钟。在采用拔罐疗法调理或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留罐在短短几秒钟之内,拔罐部位还是会起疱的。拔罐部位起不起疱与身体的疾病有关系,身体没有疾病怎么拔罐也不会起疱,通过实践证明,身体没有疾病就是拔罐几个小时拔罐部位也不会起疱。采用拔罐治疗疾病,怎么样拔罐才能事半功倍,一直倍受大家关注。俗话说:“病来如 24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山倒,去病如抽丝” 。治疗疾病,调理身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采用拔罐疗法治病的过程大致分为3个时期,即出病期、恢复期和巩固期。在拔罐治疗的3个时期中,调理和治疗的疗效与拔罐时吸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留罐时间长短成正比;与拔罐部位涂抹活血通络液多少成正比;与拔罐时的罐具多少成正比;与拔罐坚持不坚持成正比。拔罐时的吸力越大、留罐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涂抹活血通络液越多、罐具越多、病气分流的措施越合理,体内排出病气、垃圾、毒素的量和速度就越多越快,效果也越好。35、怎么来把握拔罐力度和拔罐时间要仔细聆听身体的声音,身体会告诉你的。拔罐疗法虽然要求上罐的吸力越大,留罐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是要以患者能承受为和拔罐后疲劳感为原则,要看病人拔罐后的疲劳感,如果病人拔罐以后感觉非常疲劳,说明拔罐的力度大;以稍有疲劳为宜;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以说拔罐吸拔力和拔罐的时间都不一样;有的人拔罐吸拔力很大也没有出现疲劳感,有的人拔罐吸拔力很小就出现疲劳感;再就是拔罐的时间长短,有的人拔罐30分钟没有出现疲劳感,有的人拔罐10分钟就出现疲劳感,出现疲劳感以后要多休息。36、后背排罐疗法拔罐疗法调理和治疗疾病,是将人体内的各种病气、垃圾、毒素等向外排出,人体内的病气、垃圾不能一次排净,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连续拔罐。多种疾病的人,治疗的过程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时间,在拔罐的过程中,拔罐部位需要经历变色、出疱、排脓水等异物后还需要经历不再出疱,不排异物,拔罐部位表面结痂脱落,皮肤恢复正常。当拔罐部位不感到痛痒,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才能停止拔罐,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不管调理身体或治疗疾病,需要坚持后背拔罐、神阙9罐疗法。在中药拔罐的同时,在“驱邪扶正”的同时不要忘了增加营养,在拔罐前喝杯枣花蜜水,尤其是拔罐时拔出很多血水、黄水、果冻样的垃圾时更要多增加营养,多增加些瘦肉、鸡蛋、蔬菜等。后背中药拔罐,疏通身体排毒通道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创立一种全新得拔罐疗法,通过罐内负压,使局部浅表层组织被动充血,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血液循环加速,从而改善皮肤的血液供应,增强皮肤深层细胞的活力,增强血管的渗透性以及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使局部温度升高,同时增强局部的耐受力和抵抗力,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后背排罐疗法是在脊柱两侧背俞穴和大椎穴上拔罐。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背腰部的穴位。背俞穴位于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上,大体依五脏六腑位置上下排列,分别依脏腑来命名。肺俞穴:改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增强呼吸功能,增强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可以调 25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节呼吸功能。靠近肺俞穴的大杼和风门也有类似作用。心俞穴:可治疗关心病、多眠症等,可配合厥阴俞。肝俞穴:用于胆石症、胃脘痛等。胆俞穴:主治胆道疾患,如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胃俞穴: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肾俞穴:肾绞痛、遗尿,改善肾功能等。大肠俞: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等膀胱俞: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实践证明后背排罐疗法能够有效预防感冒,能够预防和治疗100多种疾病,疑难病症拔后背。后背排罐对整个内脏功能、包括神经系统、淋巴系统、免疫系统都非常好,可以治疗全身的疾病。后背是足太阳膀胱经经过之处,这个经络也是最长的,从头到脚。所以拔后背太重要了。后背排罐疗法能够有效改善五脏六腑的功能,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后背排罐疗法的操作:拔罐前在拔罐的部位涂抹活血通络液,利用中药渗透疗法,直达病灶,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拔罐后在拔罐的部位再涂抹活血通络液,一次拔罐,两次给药,大大加强治病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后背排罐疗法的作用: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之系及其俞穴在于背,人的背部有主一身阳气的督脉和贯通全身的膀胱经,几乎布满所有内脏的相关穴位和对应区。人体背部皮下统枢组织中蕴含有丰富的脊神经大量“沉睡的”免疫细胞,在缺乏刺激的情况下,这些大量战斗力很强的免疫细胞常处于一种近似“休眠”状态。对背部施加各种良好刺激,通过后背排罐疗法可激活免疫细胞,并进入血液循环,发展成具有吞噬异物能力的网状细胞,主动消灭有害病菌以及隐藏在体内的癌细胞等,对身体起到疏通经络,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健康、长寿的目的。37、适应症及主要穴位[呼吸系统]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消化系统]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循环系统]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律不齐。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运动系统适应症]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膝痛、裸部痛、足跟痛。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神经系统适应症]26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肋间神经痛。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坐骨神经痛。主穴:秩边、环跳、委中。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主穴;大椎、膏肓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腓肠肌痉挛。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隔肌痉挛。主穴:隔俞、京门。[妇科方面]痛经。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闭经。主穴:关元、肾俞。月经过多。主穴:关元、子宫。白带。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盆腔炎。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外科疮疡方面]疖肿。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多发性毛囊炎。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下肢溃疡。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急性乳腺炎。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连续拨5~6次。38、病例38.1 感冒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外感病邪不同,感冒分风寒、风热和暑湿3型。一、风寒感冒(一)症状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二)治法1.方法一(1)选穴 大椎、背部膀胱经穴。(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2-1-1)。背部膀胱经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3寸(见图2-l-1)。(3)拔罐方法 采用走罐法。走罐处涂以姜汁作润滑剂,来回走罐以皮肤呈紫红色为度,最后将罐留在大椎、肺俞上20分钟。也可采用排罐法,留罐20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2.方法二(1)选穴 大椎、肺俞、合谷、列缺。27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2)定位 大椎:见前。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即为第3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 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2)。图2-1-1 大椎、背部膀胱经穴 图2-1-2 大椎、肺俞合谷:第1、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3)。列缺: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①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为取穴部位;②腕关节掌屈,在桡骨茎突上方可摸到一裂隙处,此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4)。图2-1-3 合谷 图2-1-4 列缺(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二、风热感冒(一)症状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二)治法1.方法一(1)选穴 大椎、合谷、曲池、尺泽。(2)定位 大椎:见前。曲池:屈肘,肘横纹桡侧端凹陷中(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2-1-5)。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缘(见图2-1-6)。合谷:见前。28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图2-1-5 曲池 图2-1-6 尺泽(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2.方法二(1)选穴 太阳、印堂、曲池、合谷。(2)定位 太阳: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中(见图2-l-7)。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见图2-1-8)。曲池:见前。合谷:见前。图2-1-7 太阳 图2-1-8 印堂(3)拔罐方法 采用针罐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5分钟。三、暑湿感冒(一)症状多见于夏季,感受当令暑邪,暑多夹湿,暑湿并重,以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症状。(二)治法1.方法一(1)选穴 肺俞、至阳、阴陵泉、足三里、曲泽、委中。(2)定位 肺俞:见前。至阳: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2-1-9)。阴陵泉: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10]。29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足三里: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侧1横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11)。图2-1-9 肺俞、至阳 图2-1-10 阴陵泉 图2-1-11 足三里 曲泽:肘横纹上,当肱二头肌肌腱的尺侧缘(见图2-l-12)。委中: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中间(见图2-1-13)。图2-1-12 曲泽 图2-1-13 委中(3)拔罐方法 采用刺络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2.方法二(1)选穴 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阙。(2)定位 肺俞:见前。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个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14]。 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14)。天寒: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见图2-1-16)。30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膻中: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见图2-1一15)。 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见图2-1-15)。图2-1-14 肺俞、心俞 图2-1-15 膻中、神阙 图2-1-16 天突(3)拔罐方法 采用单纯拔罐法(17岁以下儿童只拔肺俞、神阙 2穴),留罐15分钟,每日1次。四、对症治疗感冒常伴有项痛、腹胀便溏、咳嗽喉痛、头痛鼻塞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一)项痛(1)配穴 背部膀胱经穴。(2)定位 背部膀胱经穴:见前。(3)拔罐方法 采用走罐法。(二)腹胀便溏(1)配穴 天枢。(2)定位 天枢:平脐中,距前正中线2寸(见图2-1-17)。(3)拔罐方法 采用留罐法。(三)咳嗽咽喉痛(1)配穴 天突、少商。(2)定位 天突:见前。少商: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见图2-l-18)。31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图2-1-17 天枢 图2-1-18 少商(3)拔罐方法 天突穴采用留罐法,少商穴点刺出血即可。(四)头痛鼻塞(1)配穴 太阳、印堂。(2)定位 见前。(3)拔罐方法 采用留罐法。五、注意事项(1)拔罐环境要注意避风保暖,防止受凉。(2)在冬春疾病流行季节要做好预防工作,经常从事户外耐寒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常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3)拔罐法治疗感冒,临床效果较好,如感冒初期进行拔罐,一般1次可获痊愈。如感冒症状较重者,拔罐1~3次也会明显好转或痊愈。个别效果不显者应及时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延误病情。(4)血罐法出血量的多少,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和病情的轻重而灵活掌握;走罐时,注意负压不宜过大,以防因疼痛太剧使病人无法接受治疗。(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减少本病的发生。经常拔罐足三里穴,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每周拔罐l~2次,连续4周,对于易患感冒者有预防效果。38.2 腰痛:在腰部痛处和委中穴(腿弯正中)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肩周炎:在肩部疼痛的地方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落枕:在患侧脖子和背部,寻找压痛点,拔罐10分钟左右。38.3 颈椎病的拔罐疗法1.刺络拔罐法疗法一[取穴]大椎、肩外俞、风门。[用法]每次选用1-2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对准穴位,用三棱针迅速地刺入约半分至1分,随即迅速退出,以出血为度。然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去罐后头部作旋转运。每3-5天1次,一般治疗3次。疗法二[取穴]颈椎棘突5、6、7和大椎、风门(双)、肺俞(双)。[用法]诸穴可交替选用,先用七星针叩打至出血,然后拔罐5-10分钟,每穴吸出瘀血32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1-3毫升。伴有神经根刺激征者,沿手阳明及手太阳经循行路线选穴施治;若尺神经受压,则针刺心经和小肠经的穴位。遵循“经络所过、主治所在”的治则,针刺手法以提插泻法为主。每周治疗2-3次。疗法三[取穴]天宗、肩贞、阿是穴。[用法]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用铍针按《内经》输刺法(古刺法,为五刺之-,指直刺深入至骨以治骨痹的方法)直入直出深至骨膜,出针后有少量血液(一般不超过5毫升),针后加拨火罐,留罐10分钟左右。去罐后局部按摩,头部作旋转运动。每3-5天1次,一般治疗3次。亦可在输刺的间歇期间内,于颈椎旁开0.5厘米处配合电针治疗,一般不超过10次。2.针罐法疗法一[取穴]主穴;颈部华佗夹脊穴。配穴:风池、天窗、肩井、肩贞、肩髃、合谷、外关、内关、列缺、少海、中渚等。[用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取一个颈部夹脊穴针刺,然后拔火罐,待局部皮肤红紫将罐取下。再结合针刺配穴,每次选2-3个穴。次日交叉取2个颈部夹脊穴。每穴注入维生素B微克和当归注射液2毫升。依上述方法操作,每日1次,两个月为l疗程。一般1疗程后病人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如需治疗者,休息l-2个月后,再行第2疗程。 疗法二[取穴]佗夹脊穴。[用法]治疗前先从华佗夹脊穴的起点,用拇指向下按压滑动,找出敏感点(压痛或酸、麻、胀感),然后用1.5-2寸毫针向脊椎方向斜刺,待针下出现电击样或胀麻感传导时,停止进针,施以相应手法加强针感。对针刺到一定深度而无上述针感者,可施以强烈的刮针法,直至取得上述针感为止。针感越强,疗效越显。另外在敏感穴位对侧,用上法针刺l针,然后在两针上分别拔罐,留针罐20分钟。对脊椎两侧反应点不对称者,可在对侧施以上针刺、拨罐法。[注意]华佗夹背穴部位险要,刺入务必精心,背,缓缓推进,有感即止。3.药罐法疗法一[取穴]主穴:下风池(风池下五分)、大杼、风门。配穴:天宗、肩井、肩髃、曲池。[用法]将加工成不同口径的竹管放在煮沸的药水(艾叶、防风、杜仲、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l0克,乳香、没药各5克.布包水煎)锅内,2-3分钟后取出,并把管内药水甩净,迅速地放在患者穴位上,可牢固吸住皮肤。7-8分钟取下,局部皮肤出现瘀血或充血。据病情每口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l疗程。疗法二[取穴]阿是穴。[用法]用直径4-10厘米不等的竹管,经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0克,水煎)煮沸后,在疼痛部位行拔罐治疗。病情较重者,可沿疼痛的经络走向行密排拔罐。留罐15-20分钟。注意事项(1)高热、抽搐、痉挛等证,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肌肉瘦削或骨骼凹突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使用;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2)使用火罐法和水罐法时,要避免烫伤病人皮肤。33哪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哪里痒拔哪,哪里肥胖拔哪,哪里凉拔哪。(3)针罐并用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使用。(4)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下,使气漏入,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5)拔罐后一般局部皮肤会呈现红晕或紫绀色瘀血斑,此为正常现象,可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由于留罐时间过长而引起的皮肤水泡,小水泡不需处理,但要防止擦破而发生感染;大水泡可用针刺破,放出泡内液体,并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38.4 颈椎病的拔罐(竹罐)疗法颈椎病的手法治疗是脊髓型以外各型的首选疗法,罐疗也可以改善颈痉挛状态。我们在临床中,常将拔罐作为手法治疗之前的放松手段使用,实践证明:这一手段简捷高效,明显节约人力,可供医道同仁参考。下面把颈椎病的拔罐方法介绍如下:肝肾亏虚型:症见眩晕头痛、耳聋耳鸣、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肌肉萎缩。选穴:病变部位。操作:病变局部常规消毒后,在颈椎两侧用皮肤针叩刺,待轻微出血后,用闪火法拔火罐10~15分钟,隔日1次。血瘀型:症见颈骨硬痛,固定不移,痛若针刺,兼见肢体麻木。选穴:肩贞(在肩部后面,正腋后纹头上方一横指)、天宗(肩胛骨冈下窝的中央)、阿是穴。操作:上述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待轻微出血后,用投火法或闪火法拔火罐10分钟,起罐后局部按摩,头部做旋转动作,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风寒湿痹型:症见肩臂疼痛、麻木,肌肉萎缩无力,颈项沉重酸痛,僵硬不能活动,恶寒畏风。选穴:大抒(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阿是穴。操作:取上穴施以煮药罐法。处方:艾叶、防风、杜仲、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10克,乳香、没药各5克。将上药加水煮沸后,再入竹罐煮1~3分钟,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去水分,迅速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时还应注意长时间屈颈工作时,经常做颈部及肩部功能锻炼,避免感受风寒,枕头高低适中。39、拔罐另解我其实相当孤陋寡闻的,所以竟然初次见到有人把拔罐的作用机理描述成:驱除寒邪、活血化淤、疏通经络等等。看上去颇为有理,然而正是这颇为有理却颇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拔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