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凯:一吨污水产生多少污泥中的COD大量转移到污泥中怎么办

小木虫 --- 600万学术达人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用脱水后的干污泥曝气处理河涌污水,处理后COD升高,什么原因造成的?
1.干污泥先加自来水闷曝一天,然后实验用;
2.将河涌污水加入污泥,曝气6个小时;
3.取上清液测COD
原污水COD为71,经处理后COD升高到100,求解释!!!
上清液是经过滤后测的COD,曝气时间的问题?
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甲18号中鼎大厦A座1层102室 电话:010-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污泥活性炭深度处理焦化废水中COD
发布时间: 8:28:30&&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摘要:以污水厂脱水污泥、锯末和焦油的混合物为原料,采用ZnC l2和KOH为活化剂制备出过渡孔发达、强度大的污泥活性炭S-AC(ZnC l2)和S-AC(KOH),并将其应用于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COD的深度处理。结果表明:2种吸附剂对焦化废水中COD的吸附行为均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伪二级方程可较好地描述2种吸附剂对COD的吸附行为,静态动力学数据结果符合液膜扩散方程,液膜扩散为吸附过程的主控步骤。动态吸附与脱附研究表明:吸附流速为10 BV/h(BV为吸附剂装柱体积)时,S-AC(KOH)对COD的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1.75 mg/mL和13.54 mg/mL;S-AC(ZnC l2)对COD的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2.46 mg/mL和14.53 mg/mL;以质量分数5%NaOH为脱附剂,脱附流速为5 BV/h时,吸附剂的脱附率可达90%以上。
关键词:污泥活性炭,COD,吸附,脱附,焦化废水
现阶段,国内焦化厂主要采用A/O法(缺氧/好氧工艺)法、A2/O法(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SBR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等生物脱氮工艺处理焦化,处理后出水COD质量浓度为200~300 mg/L,外观呈黄褐色且系统处理效果难以稳定,出水还需经深度处理后才能达标排放或回用[1]。
目前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多采用絮凝法和吸附法。絮凝法采用水处理药剂进行混凝沉淀的污水处理,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污染物仅从水中转移到污泥中,没有得到无害化降解,并产生后续污泥处理问题。吸附法采用活性碳等吸附材料,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2],但价格昂贵,使用寿命较短,运行成本高。制备廉价的碳质吸附剂可避免目前吸附法的不足,国内外关于污泥活性炭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3-5],但将其应用于焦化废水的处理未有报道。笔者通过添加锯末和焦油,改进制备工艺,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污泥活性炭,这不仅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1?1仪器、材料和分析方法
1) 仪器: SK - 2- 10 高温管式电阻炉、SpectrumOne傅里叶红外光谱仪、M icromeritics ASAP-2010比表面积孔径测定仪、722 型分光光度计、TG328A 型电光分析天平、ZD - 85 恒温振荡器、pHS- 25 型酸度计、直径12 mm 玻璃吸附柱、DHL- B电脑恒流泵。2) 材料: 氢氧化钠, 盐酸, 无水乙醇, 均为分析纯; 颗粒商品活性炭; 脱水后污泥(含水率8912% ) ; 废水取自马钢集团焦化厂污水处理站出水, 其废水中COD 质量浓度为19618 mg /L。3) 分析方法: COD测试采用重铬酸钾法。1.2 试验方法1) 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3- 5] 。将污泥放入干燥箱中在105 e 干燥24 h, 破碎、筛分后加入适量的锯末和焦油, 分别与5 mol /L的ZnC l2和KOH按固液比1B 2混合均匀, 静置浸渍20 h后, 放入管式炉中进行炭化活化, 加热速率为10 e /m in,活化温度为550 e , 活化时间为1 h, 试验中利用N2作为保护气。活化产物用质量分数10% 的HC l和70 e 以上热水进行漂洗, 烘干后备用。2) 不同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分别称取0.1,0.2, 0.3, 0.4, 0.5 g的S- AC ( KOH ) 和S- AC( ZnC l2 ) 置于150 mL 的锥形瓶中, 依次加入100mL焦化废水, 置入温度为303 K 的水浴恒温振荡器, 以120 r /m in的转速振荡12 h, 使吸附达到平衡, 然后测定平衡时溶液中COD的去除率。3 ) 不同pH 对吸附的影响。称取5 份0.1,0.2, 0.3, 0.4, 0.5 g的S- AC ( KOH ) 和S- AC( ZnC l2 ) , 并置于150 mL的锥形瓶中, 依次加入100mL焦化废水, 用NaOH 或者H2 SO4将pH 分别调至3, 5, 7, 9, 11, 置入温度为303 K 的水浴恒温振荡器, 以120 r /m in 的转速振荡12 h, 使吸附达到平衡, 然后测定平衡时溶液中COD 的去除率。4) 污泥活性炭的等温吸附。分别称取质量为0.1,0.2, 0.3, 0.4, 0.5 g的S- AC ( KOH ) 和S- AC ( ZnC l2 ), 并置于150 mL 的锥形瓶中, 加入100mL的焦化废水。然后置入一定温度( 288,303, 318 K ) 的水浴恒温振荡器, 以120 r/m in的转速振荡24 h, 使吸附达到平衡, 然后测定平衡时溶液中COD的平衡吸附量。5) 污泥活性炭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称取0.1,0.2, 0.3, 0.4, 0.5 g的S- AC ( KOH ) 和S- AC( ZnC l2 ) 并分别置于150mL的锥形瓶中, 加入100mL焦化废水, 置入303 K 的水浴恒温振荡器中,以120 r/m in 的转速振荡。每隔10, 20, 30, 40,50, 60, 80, 120, 180, 240, 360 m in 取样分析,作吸附时间与吸附量的关系曲线。6) 污泥活性炭的动态吸附。在吸附柱中用湿法装柱加入5mL的S- AC( KOH )和S- AC ( ZnC l2 ),用蒸馏水平衡吸附剂。通水方式为上部进水, 下部出水。将焦化废水以10 BV /h的流速(用恒流泵控制)通过玻璃吸附柱, 对吸附出水定时收集并测定吸附流出液中COD浓度, 作其穿透曲线。7) 污泥活性炭的脱附。在室温下将质量分数5%盐酸溶液以5 BV /h的流速(用恒流泵控制)通过装有已吸附饱和的污泥活性炭, 对吸附出水定时收集并测定吸附流出液中COD浓度, 作其脱附曲线。2 结果与讨论2.1 污泥活性炭性质2.1.1 污泥活性炭孔结构对于污泥活性炭, 采用ASAP- 2010型比表面积分析仪在77 K 下通过氮吸附来测定污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SA ) 和平均孔径(DP )。通过吸附等温线计算出过渡孔的总孔体积( VT ) 和过渡孔体积(VM ) , 结果见表1。
由表1和图1可知, 商品活性炭以微孔为主,具有较高的BET比表面积; 2种污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很大程度上由过渡孔提供, 其中S- AC(KOH ) 微孔容积较大, S - AC ( ZnC l2 ) 过渡孔容积较大。由此可以推断, 污泥活性炭可能对分子直径偏大的污染物具有比商品活性炭更好的吸附性能。具体参见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2.1.2 强度测定按照GB /T97 5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6 中关于活性炭强度的标准来测定, S- AC( KOH) 和S - AC ( ZnC l2 ) 的强度分别达到85%和89%以上, 达到了商品颗粒活性炭的应用水平。(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详情请点击下载附件:COD浓度对污泥转移SBR工艺除污性能的影响--《环境工程》2014年09期
COD浓度对污泥转移SBR工艺除污性能的影响
【摘要】:污泥转移SBR工艺采用污泥回流的方式,将间歇运行的SBR反应器内处于沉淀期的污泥回流至厌氧生物选择器中,使得SBR沉淀撇水界面降低,增加了系统的充水比和参与反应的活性污泥总量,进而提高了除污能力。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研究新工艺下COD浓度对除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回流比为30%,泥龄为10 d,C/P为74~124,C/N为6~20时,系统除污能力较强且稳定,出水P和TN浓度分别小于0.4,15 mg/L,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结合碳源在系统中的合理分配可知,50%~70%、35.60%、18.86%的COD分别在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被消耗,该新工艺实现了对碳源的优化利用,提高了系统的除污能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X703【正文快照】:
0引言开发高效经济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一直是水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因其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运行方式灵活、可控性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但SBR工艺及其衍生工艺普遍存在容积利用率低、脱氮除磷效果不稳定等缺点,这在实际应用中严重限制了其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尤文,万江生,毛源伟;[J];中国环保产业;2000年06期
程晓如,陈永祥,孙迎霞;[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5期
张杰,岳建芝,张立宪,张百良;[J];北方环境;2004年01期
许谦,赵庆祥,林喆;[J];上海环境科学;1997年04期
张新民,施英乔,房桂干;[J];林产化工通讯;1997年06期
邱冬梅,周秀琴;[J];酿酒科技;1999年06期
曹恩伟,刘玉川,陈奎章;[J];江苏环境科技;2003年04期
方先金;[J];给水排水;2000年07期
林伟华,蔡昌达;[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5期
陈冬秀;[J];铜业工程;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代宇;李会元;李健;;[A];第四届全国给水排水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李健;陈双星;石凤林;李会元;;[A];第四届全国给水排水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张兆昌;;[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五期)[C];1999年
沈扬;张光辉;;[A];2002热烈庆祝全国化工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成立四十周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王敦球;;[A];广西环境科学学会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施海祥;;[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测控技术与节能环保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钟莉莹;冼萍;;[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薛增涛;盛翊智;;[A];中国自动化学会全国第九届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易绍金;马文臣;;[A];2002热烈庆祝全国化工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成立四十周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候雅丽;吴国菊;冯大成;刘振江;;[A];第四届全国给水排水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邢达义;[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徐强;[N];中国建设报;2002年
赵琼;[N];经济信息时报;2005年
宁欣;[N];中国环境报;2005年
刘月;[N];中华建筑报;2003年
新华;[N];中国化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志新;[D];吉林大学;2004年
刘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安红莹;[D];四川大学;2004年
任向琼;[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马红芳;[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薛英文;[D];武汉大学;2004年
王晓瑜;[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孙永利;[D];重庆大学;2001年
王志宏;[D];浙江大学;2003年
韩玉兰;[D];兰州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