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全面而精辟的阐释_――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
热搜词: &&&&&&
马克思主义全面而精辟的阐释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长期不动摇,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性,全面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性和批判性,科学指明了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十分重要的篇幅,对马克思主义有关问题做了集中阐述,对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如何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问题作了全面而精辟的阐释,提出许多新的观点,为我们准确理解和正确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引。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两个关键词,一是“根本”,二是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于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中作了系统论述,最近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集中阐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理论的角度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唯物史观)和资本主义特殊规律(剩余价值学说)的把握,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转变,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他还批判了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的错误认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绝不能仅仅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否定它的科学性。邓小平同志说得好:“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二是从信仰的角度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信仰,是支撑党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还强调新形势下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他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三是从历史事实和实践的角度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效性。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不断胜利,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出强大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四是从发展的角度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内涵的精辟概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内容丰富,涵盖很多领域,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我们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这里,全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本体论)、科学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理论逻辑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包含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的完整理论体系,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在世界观上,它通过哲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开辟了以人类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新世界观,构建了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基本原理;在认识论上,正如习近平所说:“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在方法论上,唯物辩证法是分析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做了简要概括:“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战略性、系统性思维,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提出的观点、作出的结论要客观准确、经得起检验,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在价值观上,马克思主义指明了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而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正确途径。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下定决心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马克思主义的庞大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围绕着如何使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摆脱剥削、压迫和异化而展开研究并建构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是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且内在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对这三个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都给予高度重视,并分别作了重要论述。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分别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他简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以及实践的观点、群众史观、唯物辩证法等;他指出,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和看家本领,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关于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远的不说,就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再次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他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从6个时间段梳理和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发展过程,特别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实践,并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把握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的结论,并指出,要续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批判性和理想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有着严密逻辑的思想体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要从整体上把握其“真精神”,深刻理解其崇高境界、科学内涵、精神实质,要坚持其内容体系的整体性、逻辑的整体性和历史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是理论界学术界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做了肯定回答,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该怎么给初中的学生解释 要通俗易懂的.马克思主义
我妻由乃丶r2h
马克思主义有三大组成部分:一、科学社主义,是关于美好的理想的社会及如何建立这一社会的学说.代表作品:《共产党宣言》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学说.代表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自然辩证法》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学说,代表作品《资本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在这三方面都有非常伟大的发现,提出了正确的思想观点,被西方评选为千年思想家的第一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我们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们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通过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社会作用和价值追求,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基本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及其内在逻辑联系,表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为学生完整、准确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理论基础。本课程强调“教与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提倡“在比较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阅读中学习、在思考中学习”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除了在线教学外,还将辅助在线阅读、在线讨论、线下活动等方式,将传统以“教”为主的模式翻转为以“学”为主的模式,学生需要完成由“被动灌输”到“主动学习”的转化。本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通过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社会作用和价值追求,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基本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及其内在逻辑联系,表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为学生完整、准确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理论基础。
绪论课程介绍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课程习题0.0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1物质世界的客观性1.1.1物质的概念1.1.2物质与运动课程习题1.11.2社会生活的本质1.2.1实践1.2.2意识课程习题1.21.3世界的统一性课程习题1.31.4 事物的普遍联系1.4.1 客观规律的存在性1.4.2 联系的普遍性课程习题1.41.5 辩证法三大规律1.5.1 对立统一规律课程习题1.51.5.2 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课程习题1.6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1 认识的来源与方法课程习题2.12.2 真理问题2.2.1 真理的客观性2.2.2 真理的辩证性2.2.3 真理的标准课程习题2.22.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变革课程习题2.3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续)3.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3.1.1 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3.1.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课程习题3.13.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2.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3.2.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课程习题3.23.3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3.3.1 阶级3.3.2 阶级斗争课程习题3.33.3.3 上层建筑,法和国家的阶级性3.3.4 不同的社会分层方法课程习题3.43.4 群众史观3.4.1 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3.4.2 深化认识群众史观课程习题3.5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4.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4.1.1 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征4.1.2 资本主义交换方式新特征4.1.3 商品经济的形成4.1.4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课程习题4.14.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4.2.1 原始积累4.2.2 资产阶级革命课程习题4.2阶段测验1第五章 商品与商品经济5.1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5.1.1 商品二因素5.1.2 劳动二重性课程习题5.15.2 价值量与价值规律5.2.1 价值量5.2.2 价值规律课程习题5.25.3 货币课程习题5.35.4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5.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课程习题5.4第六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6.1 资本与资本主义所有制6.1.1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6.1.2 货币转化为资本6.1.3 资本的本质6.1.4 资本主义所有制课程习题6.16.2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6.2.1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6.2.2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6.2.3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课程习题6.26.3 资本积累6.3.1 资本积累概念6.3.2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6.3.3 资本的再生产6.3.4 经济危机课程习题6.36.4 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意义课程习题6.4第七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7.1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与本质课程习题7.17.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7.3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及本质课程习题7.2阶段测试2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8.1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8.1.1 资本主义从竞争到垄断8.1.2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8.1.3 银行业的新作用和金融资本的形成课程习题8.18.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8.2.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和特征8.2.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课程习题8.28.3 新自由主义和经济全球化8.3.1 新自由主义8.3.2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8.3.3 新自由主义的后果课程习题8.3第九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9.1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9.1.1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9.1.2 劳资关系的变化9.1.3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课程习题9.19.1.4 危机形态的变化9.1.5 政治制度的变化课程习题9.29.2 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9.3 社会主义因素的孕育课程习题9.3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0.1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10.1.1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产生10.1.2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课程习题10.110.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0.2.1 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演化过程10.2.2 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式课程习题10.210.3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0.3.1 十月革命和新政权的稳固10.3.2 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课程习题10.310.3.3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0.3.4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和历史意义课程习题10.410.4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课程习题10.510.5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课程习题10.610.6 马克思主义政党课程习题10.710.7 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和曲折性课程习题10.8期末问卷(之一)期末问卷(之二)阶段测试3课程总结最后一课
上这门课程需要花费多少钱?
在课程开始后是否还能注册?
这门课程持续多长时间?
这门课程的形式是什么样的?
我是否需要实时观看课程讲座视频?
这门课如何给分?
这门课如何获得清华大学的学分?
这门课是否可以获得其他学校的学分?
这门课的预期工作量有多大?
上这门课我是否需要其他资料?一位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心声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康慧珍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陈先达
  “姓马”容易“信马”不易。“姓马”是专业,“信马”是信仰。专业可以变为单纯谋生的手段,而信仰则是高于谋生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做一个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
  有人问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当然是科学学说,但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者和一切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成为一种信仰。这里所说的信仰,就是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它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学说。事实、规律、实践,是任何一门科学的本质要素。不以事实为依据、不研究规律、不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所谓“学说”,不能称为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依据的就是事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依据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尤其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的科学成果;至于科学社会主义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地方,正在于它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经过实践检验和仍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具有规律性的认识。当然,它不可能详尽无遗地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思想。我们还在不断地根据新的时代,新的事实进行研究。基本原理可以丰富、运用和发展,但不能推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其事实依据就是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的实践,成果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的概括和新总结,而标准仍然是实践。事实依据、规律概括、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学说始终如一的要素。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绝不是说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规律可以没有人的参与而自动起作用。相反它必须有这种学说的信仰者为之奋斗,为之实践,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正如普列汉诺夫说的,月食是客观规律,没有人为阻止月食或促进月食而组织月食党,但为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组织革命党。由学说进到行动,由理论进到实践,必然进入到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学说的信仰维度。一个不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而奋斗,不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共产党,只是徒有其名的“共产党”;一个不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人,最多可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而不是信仰者;可成为学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和作为信仰有区别吗?当然有。科学是共有的、普遍的,而信仰是个人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的信仰,其中就包括每个共产党员个人的共同信仰。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规律,对所有的人都适用。资产者们可以不喜欢劳动价值论,不喜欢剩余价值学说,不喜欢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不喜欢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学说,总之,他们可以不喜欢马克思主义学说,反对或禁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可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规律照样存在。中世纪不会因为神学家们的反对,地球就不再围绕太阳旋转。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基本规律也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个人好恶取舍无碍于它的存在。“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用在此处,十分贴切。
  信仰则不同。马克思主义只有对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者,对一切拥护马克思主义的人来说,它才是信仰。对于一切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或学者,它就不具有信仰的性质,而是反对的对象,被视为歪理邪说。任何信仰都是信仰者的信仰,而不能成为不信仰者的信仰。作为一种信仰,可以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也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即使在马克思主义队伍内部,信仰的坚定性程度也不会完全一样。
  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科学和信仰是统一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是否坚定,取决于它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态度。越是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个人信仰越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信仰坚定性的理论基础;而信仰坚定性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性的内化,化为内心的坚定的信念和情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科学理论动摇,信仰就会随之倒塌。这就是为什么恩格斯要求追随者们要把社会主义作为科学来研究的原因。
  (文章摘编自日《光明日报》01版《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责任编辑:康慧珍]
上一篇:下一篇:
  华东师范大学经管学部 易虹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樊东光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管理的目的在于,在经济发展中注重从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条件来确定资源和环境保护战略。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要主动适应这样的阶段性变化,实现“订单经济”向“定制经济”的转型,推动产业结构弹性化。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