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教育局的领导农村小学教师的严重缺编ipadair2卡顿现象严重该怎样解决

湖南多地中小学教师缺编严重 陷集体用人荒 - 中国教育装备网
湖南多地中小学教师缺编严重 陷集体用人荒
中国教育装备网
  核心提示:日前,记者在湘南某县采访时,该县教育局长这样向记者诉苦。师资紧缺已经严重影响了该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在这个有40万人口的县,还有代课教师318人。
  记者走访湖南多个县区发现,教师结构缺口在增大――
  新教师咋就补不到位
  “现在只要有教师资格证,我们就把他们当宝一样。”日前,记者在湘南某县采访时,该县教育局长这样向记者诉苦。师资紧缺已经严重影响了该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在这个有40万人口的县,还有代课教师318人。
  与这个县情况类似的,还有湘中某县,代课教师多达600人。实际上,师资紧缺仍然是不少地区的现状。近期,有媒体报道说,目前全国每年有60多万名师范生毕业,但基础教育领域对师资的需求却只有25万名。那么,中小学师资需求究竟是什么情况?记者在湖南岳阳、娄底、湘西、邵阳、郴州等地进行了广泛调查,发现基础教育领域师资需求正呈现多重矛盾。
  为什么学校编制满了,却依然缺教师
  水田河镇是湘西保靖县的一个山区镇,共有17个教学点,其中10人以下的教学点有4个,这些教学点必须派上1名以上的教师。
  “许多农村完小,一般只配备7个老师,其中1个老师当校长,其他6个当班主任,实行包班制,工作非常辛苦。”湖南省新邵县教育局工会主席周良才说,“因为编制紧,导致农村学校工作量大,许多老师是以音体美专业老师的身份招进来的,但是因为缺人,只好让他们什么都教。”
  学校的选址布局、数量规模等办学体制,直接决定师资力量的配备。近年来,湖南许多地区经过了几次大的调整,学校数量减少,学校规模扩大,教育资源配置有了一定的优化。但随着之前的独生子女政策及人口大规模流动,就学人数显著减少并且相对分散。
  新化县是湖南省人口大县,共有140万人,全县共有中小学校478所。其中,初中89所,小学377所,农村小学教学点118个。全县在编教职员工9676人,从统计数据上看,按照国家编制标准,全县教职工编制是基本持平的。然而,由于学校数量多、班级人数少、耗费师资大,具体到某个学校、某个任教岗位,却出现了教师短缺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娄底市,涟源、双峰、冷水江等县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即使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存在同样问题。以岳阳市为例,全市应配教职工39384人,实配教职工40985人,超编1601人,但却结构性缺编1948人、硬性缺编741人,主要分布在市直、临湘市、平江县、华容县、岳阳楼区、云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该市下辖的临湘市,共有教学点56个,其中单人校38个,按编制标准应仅配备教师70人,但实际配备202人。
  2014年11月,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即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不过,在采访中,一些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即使统一城乡师生配备标准,编制配备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如果按照新的标准,不少县都将缺编。一些地区因此产生了不少代课教师。
  在城市学校,缺编同样存在。湖南某市市直14所学校,截至日,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数共有2450个,但实有在编人数2275人,缺编175人。
  相比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对教师质量的要求正在提高。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泰禹小学校长李臻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对于教师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要求应聘教师具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学校应聘研究生学历教师有增加;二是看重教师德性,看重教师做人做事的态度。现在“90后”的年轻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代,在能力方面,学校更关注他们与孩子、家长的沟通能力。
  为什么老教师退了,新教师还是补不齐
  新邵县是半丘陵半山区地带,共有246所学校、10.6万多名学生。近年来,该县年年招教师,每年招考人数近300人。周良才介绍说,一个直接的原因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招进的民办教师,从2009年到2018年,这10年内基本上都要退休,占到整个教师人数的一半”。
  实际上,像新邵县这样教师大量减员的地区还有不少。近年来,在湖南各地,正迎来一波教师退休高峰,教师减员人数急剧增加。在湘潭县,2010年到2015年,该县共退休教师1327人;在平江县,该县2009年到2014年共退休教师1120人;在新邵县,2012年到2014年共退休489人,2015年到2018年,该县每年退休的教师人数仍将保持在150人左右。
  除了退休人数多外,教职工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上岗,或不能满负荷工作,也造成教学人员紧缺。2015年春季,保靖县系统外借调人员有45人,教师每年因病请假80人左右,教师读研每年约20人。各种原因造成的不在岗教师达二三百人,大约占中小学编制总数的10%左右。
  记者在平江县了解到,由于教师工作压力大,职业病多,教师健康状况触目惊心。据统计,2014年,经县级以上医疗鉴定单位确认,该县四大疾病(癌症、尿毒症、精神病、重度传染病)教师中列为长期病休(半年以上)的就有161人。另外,每年短期病休(含产假)的均有110人左右。
  尽管因各种原因减员人数多,但是教师补充却相对比较困难。以平江县为例,2015年秋季开学,由于学生人数增加,按照老编制标准测算,平江县需增加教师230人,加之上学年减少教师359人,共计需补充教师589人,但目前只补充了491人。由于各种原因,近5年来,平江县都未能按计划足额招聘到教师。
  同时,由于中等师范教育断层、高等师范教育缩水及群众观念变化等原因,农村合格教师的来源范围越来越小。据了解,平江县今年自主定岗招聘100名村小教师,为确保有人报名,条件已放宽至不需要教师资格证(需5年内考上)、40岁以下、师范类中专及以上学历即可,教师质量难以保证。
  一些县市教师数不断减少。湘阴县每年退休180余人,调出近20人,补充仅50人左右,年减数达150人左右;临湘市近三年退休397人,新进教师148人,少补充教师249人,本身缺编394人。
  另外一个令人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女教师即将迎来一个生育高峰。“保守估计,18个!”新化县西河镇中心小学李立霞老师拿着学校教师花名册,在经过一番逐一了解后,肯定地说。西河镇中心小学校长伍志良说:“全校共有38名女教师,有生育二孩意愿的达26人。如果这些老师都同时怀孕请产假,学校怎么办?”
  “由于教师待遇低,优秀的人才很难选拔到教师队伍中来,而一些在岗教师也不够安心,许多年轻教师成家立业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一位从教几十年的城市学校校长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彭传培
本文链接:
微博关注:
教备网在线客服:
客服联系热线:
投稿/访谈/求购/报价:
商务合作/广告代理:
邮箱:ceiea@
.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信箱:ceiea@  客服热线:7 、 、310352  传真: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号  ICP备案号:皖ICP备号
 网络实名:教备网关于急待解决农村小学教师缺编问题的建议(2012年度154号)
来源:中国宝应网浏览次数: 44960字号:【
提案人:田素玲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如下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1.师资分布不均衡。城镇和郊区学校、交通方便和地理位置占优势的个别学校教师超编,而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缺编。2.教师年龄结构失调。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如我镇南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51.1岁。3.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农村小学教师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之间的差距较大。4.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近年来,乡镇中小学的优秀骨干教师不断地流向县城及县城周边地区。
建议:1.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地位;2.真正实行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3.改革农村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
近期热门信息教师缺编成为学校发展瓶颈,如何求解
核心提示:    师资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伴随着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加快,直接导致的是城市学校的大班额和农村学校空心化,代课教师问题日益突出。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宣布,海淀区2016年拟拿出2000万元,聘用100名左右没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中小学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实现“区管校用”的全国首创。由此,教师编制问题再度引起广泛关注。    “十二五”期间,我省一系列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相继出台,教师队伍建设逐年加强,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特别是近期公布的《河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实施办法》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提出的指导意见与措施,成为解决教师缺编问题的及时雨。
□ 本报记者 黄鹏举
&&& 教育要发展,编制严格管理是对是错?    “我们学校一共有24名教师,但在编教师只有10名。”我省豫北某县一所小学的负责人对记者说,“如果仅凭10名教师,学校的教学工作根本难以展开,只能临时聘用代课教师。”    该校所在中心校负责人王主任介绍:“之前学校只有100多名学生,按目前的标准来核算并不缺编,但近几年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生源已经增加到500多人,仅有10名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这所学校所遇到的问题并非个案,在记者所采访的学校中,或多或少都聘有代课教师。    据《2014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省小学代课教师2.35万人,兼任教师780人;普通中学代课教师1.49万人,兼任教师800人。    “代课教师稳定性差,一遇到合适机会就会跳槽,而作为校长,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聘请新的代课教师。你不能阻挡别人的前程,也不能让工作断链子。”安阳市北关区永安街小学校长焦豫安道出众多校长心中的无奈。    除了稳定性差,聘用教师所支出的经费又占用了学校有限的资源。王主任向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所学校一共有14个代课教师,一个人按一年1万元算的话,就是14万。学校有500名左右的学生,按最新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每年600元来算,仅人员工资支出就占近50%,此外还要除去正常的教学支出。本来可以用来改善办学条件的费用都用到了这块儿。”    据了解,该县近几年每年都招教,但新进老师大都补充到了更偏远、更需要的地方去了。尽管该县每年招聘教师100多人,但退休教师就有300多人,一些学校连正常的运转尚不能维持,怎会有多余的教师分配到缺编的学校去?    “这几年生源虽然一直在增加,但编制多年来保持不动。我们整个北关区在校生是2.61万余人,但我们的教师编制数为1021个,按照现有编制核算标准是远远不够的。”安阳市北关区教体局局长李海生不无忧虑地说道。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学校教师资源紧张的同时,乡村学校在教师资源配置上也面临着“超编缺人”的问题。    “依据现在核定的教师编制数大致能够满足各学校发展,但实际上农村学校生源分散。比如,我们镇上的东屯教学点,有两个老师,但只有三个学生;河北教学点也是两个老师,但有两个年级。现在农村小学都是包班教学,如果老师有病了,有事请假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就面临着停滞的危险。”林州市横水镇中心校校长李世奇说。    优化配置,教育部门说了不算
&&& “教育部门给人事部门打报告调动教师,先看他是几级岗位,人事局给编办出证明,看学校有什么岗位,才能同意调动。编办批准后,教育部门再给人事部门打报告,人事局再审批;审批后需要到人事局的职称科进行职称聘任,然后到事业科进行岗位聘任,再到人事局的工资科定工资,最后到财政局走预算,然后一个老师才能完成他调动的整个过程。我们大概算了一下,完成一个老师的调动大概需要跑20多趟。往县区调动更困难,相当于重新安排工作,很难实现。”豫南某市教育局人事科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教师调动流程,可见教育部门在教师资源配置中没有绝对的话语权。    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权限划分中,相对于编办、人事、财政等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话语权有限。人权、事权、财权分离,相互制衡,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教育部门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师资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而受限于目前的编制管理体制,教师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最优的配置和管理。    “编制设定的时候是一人一岗,这个设定是在保证这个人不生病、不请假等情况下考虑的。城区的学校一方面生源在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教师严重短缺。但是现在编制管理制度非常严格,只要是学校没有编制、没有计划,你这个区就不能招教,招教就是违规。”李海生说。    早在2002年,我省就制定了《河南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河南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实施办法》。10多年过去了,广大中小学都在推进课程改革,一些综合性课程和信息技术等新课程的开设都需要增加相应的教师量。    持续多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大量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被撤并,形成较大规模的中心校、寄宿制学校。一方面,这些撤停并转的学校教职工存在一定程度的超编,而在短时间内又难以消化这些超编教职工。另一方面,大量寄宿制学校的出现,对管理、后勤、保安服务人员形成新的人力资源需求。    “现在城市的核算标准高于农村,这是资源配置上的城乡差别。编制的核定要结合实际,特别是农村教学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配置问题也要充分考虑。不是说这个核算的比例数提高了就可以了。”滑县城关镇中心校副校长张志勇说。    “现在简单化地把教师编制管理和其他事业单位一样,严格控制,我认为是不妥当的。你不能简单地按照师生比来确定教师编制数,我们国家正处在快速转变过程中,严格地单一地依据师生比是不合理的。你总量不增加,结构就不可能得到优化,师资就无法优化配置。”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说。    积极探索,寻求优化配置新路径
&&& 为促进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我省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增加教师资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201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意见》出台,各地依据文件精神,积极探索优化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新路径。    “这次市编办、市教育局把安阳市其他县市区空余的编制及时地调整过来,北关区共获得390个编制,使得制约教师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15年暑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0名教师,学校校长反映非常良好。”李海生说。    日,安阳市正式下发《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动态调整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通知》,提出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意见,并规定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将根据在校生数的变化每两年调整一次。    “这次从各县市区回收空余编制870个。目前,安阳市编办已将其中265个编制增加到局直缺编学校,大大缓解了局直学校的缺编问题。”安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针对代课教师的管理,一些地方也做出了有益探索。“我们鼓励代课教师积极参加中心校组织的集体备课和磨课等业务交流活动,凡代课教师走出去参加磨课学习,给他们适当增加差旅补助和生活补助,以提高积极性,使代课教师快速成长。此外,将代课教师的日常工作与在编教师一起纳入学校量化考核积分管理,并为代课教师设置了各项绩效奖励。”张志勇说。    “我们要把教育放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来认识,现在出现了农村学校空心化、城市学校大班额现象,这些问题不只出现在河南,其他省份也都十分突出。一方面,农村的教育不能不管,要尽最大的努力解决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一个都不能放弃;另一方面,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要向城镇转移,扩大城市教育的规模,多建城市小学、幼儿园,扩大城市教师队伍,增加城市教师的编制。我们呼吁政府要在教师编制管理理念和政策上有所创新。”刘道兴说。    2015年12月,《河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发布,提出自2016年起,以培养小学全科教师为载体,启动开展省级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试点,依托省内高等师范院校进行全科综合培养,真正为乡村学校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骨干教师。    此外,我省将按照城乡统一标准核定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人口居住分散的农村偏远地区、山区必须保留的学校和教学点,在核定教职工编制时予以倾斜,可按照师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核定,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特别是体育、音乐、美术、科学技术课程。    《实施办法》强调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师管理,严禁无正当理由长期脱岗、私自聘用临时人员代岗。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众多城区学校师资紧缺,不得不聘用大量的代课教师&&& 本报资料图片
  除了北京市海淀区的做法,其他地方和学校的经验也可供借鉴:    一、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    为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山东省推出了“人”“地”“钱”系列保障措施,其中最大的创新是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据介绍,专户编制不计入中小学编制总额,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单独管理。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按照教师“退补相当”原则,解决总体超编但学科结构性缺员问题,保证开齐开全国家规定课程。通过撤并、改企转制等方式收回事业机构编制资源,优先保障新设中小学机构编制需要。用2年时间,实现有空编的中小学教师补充到位。    二、调整编制核定口径
&&& 福建省厦门市除将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优先保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编制与机构的正常增长外,为了解决全市中小学艺体科教师严重缺编和农村学校教师结构失衡等问题,还将对现有中小学学校编制核定口径进行调整,从按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调整为按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教辅人员按教师核编总数的一定比例(高中一般不超过16%、初中一般不超过15%、小学一般不超过9%)的标准核定。    三、上浮教师编制标准
&&& 广东省广州市的做法是将现行中小学的教师编制标准上浮10%。在学校满编、教师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建立退二进一的增补机制。对一些知识更新难、年龄偏大的教师,给予提前退休的相关政策,以增补紧缺学科教师,逐步解决体音美和小学科学等学科教师的短缺问题。    到2016年,市属和各区(县级市)中小学累计上浮比例达到20%,到2018年,累计上浮比例达到30%。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区(县级市)实行与开展小班化教学相适应的编制标准。增量部分的教师编制优先用于解决小学科结构性缺编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不足问题。
农村学校教师配置“超编缺人”现象依然突出&&& 本报资料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号湖南多地中小学教师缺编严重 陷集体用人荒
中国教育报 阳锡叶 彭猛兴 袁愈雄
记者走访湖南多个县区发现,教师结构缺口在增大——新教师咋就补不到位“现在只要有教师资格证,我们就把他们当宝一样。”日前,记者在湘南某县采访时,该县教育局长这样向记者诉苦。师资紧缺已经严重影响了该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在这个有40万人口的县,还有代课教师318人。 与这个县情况类似的,还有湘中某县,代课教师多达600人。实际上,师资紧缺仍然是不少地区的现状。近期,有媒体报道说,目前全国每年有60多万名师范生毕业,但基础教育领域对师资的需求却只有25万名。那么,中小学师资需求究竟是什么情况?记者在湖南岳阳、娄底、湘西、邵阳、郴州等地进行了广泛调查,发现基础教育领域师资需求正呈现多重矛盾。 为什么学校编制满了,却依然缺教师水田河镇是湘西保靖县的一个山区镇,共有17个教学点,其中10人以下的教学点有4个,这些教学点必须派上1名以上的教师。 “许多农村完小,一般只配备7个老师,其中1个老师当校长,其他6个当班主任,实行包班制,工作非常辛苦。”湖南省新邵县教育局工会主席周良才说,“因为编制紧,导致农村学校工作量大,许多老师是以音体美专业老师的身份招进来的,但是因为缺人,只好让他们什么都教。” 学校的选址布局、数量规模等办学体制,直接决定师资力量的配备。近年来,湖南许多地区经过了几次大的调整,学校数量减少,学校规模扩大,教育资源配置有了一定的优化。但随着之前的独生子女政策及人口大规模流动,就学人数显著减少并且相对分散。 新化县是湖南省人口大县,共有140万人,全县共有中小学校478所。其中,初中89所,小学377所,农村小学教学点118个。全县在编教职员工9676人,从统计数据上看,按照国家编制标准,全县教职工编制是基本持平的。然而,由于学校数量多、班级人数少、耗费师资大,具体到某个学校、某个任教岗位,却出现了教师短缺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娄底市,涟源、双峰、冷水江等县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即使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存在同样问题。以岳阳市为例,全市应配教职工39384人,实配教职工40985人,超编1601人,但却结构性缺编1948人、硬性缺编741人,主要分布在市直、临湘市、平江县、华容县、岳阳楼区、云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该市下辖的临湘市,共有教学点56个,其中单人校38个,按编制标准应仅配备教师70人,但实际配备202人。 2014年11月,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即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不过,在采访中,一些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即使统一城乡师生配备标准,编制配备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如果按照新的标准,不少县都将缺编。一些地区因此产生了不少代课教师。 在城市学校,缺编同样存在。湖南某市市直14所学校,截至日,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数共有2450个,但实有在编人数2275人,缺编175人。相比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对教师质量的要求正在提高。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泰禹小学校长李臻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对于教师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要求应聘教师具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学校应聘研究生学历教师有增加;二是看重教师德性,看重教师做人做事的态度。现在“90后”的年轻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代,在能力方面,学校更关注他们与孩子、家长的沟通能力。 为什么老教师退了,新教师还是补不齐新邵县是半丘陵半山区地带,共有246所学校、10.6万多名学生。近年来,该县年年招教师,每年招考人数近300人。周良才介绍说,一个直接的原因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招进的民办教师,从2009年到2018年,这10年内基本上都要退休,占到整个教师人数的一半”。 实际上,像新邵县这样教师大量减员的地区还有不少。近年来,在湖南各地,正迎来一波教师退休高峰,教师减员人数急剧增加。在湘潭县,2010年到2015年,该县共退休教师1327人;在平江县,该县2009年到2014年共退休教师1120人;在新邵县,2012年到2014年共退休489人,2015年到2018年,该县每年退休的教师人数仍将保持在150人左右。 除了退休人数多外,教职工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上岗,或不能满负荷工作,也造成教学人员紧缺。2015年春季,保靖县系统外借调人员有45人,教师每年因病请假80人左右,教师读研每年约20人。各种原因造成的不在岗教师达二三百人,大约占中小学编制总数的10%左右。 记者在平江县了解到,由于教师工作压力大,职业病多,教师健康状况触目惊心。据统计,2014年,经县级以上医疗鉴定单位确认,该县四大疾病(癌症、尿毒症、精神病、重度传染病)教师中列为长期病休(半年以上)的就有161人。另外,每年短期病休(含产假)的均有110人左右。 尽管因各种原因减员人数多,但是教师补充却相对比较困难。以平江县为例,2015年秋季开学,由于学生人数增加,按照老编制标准测算,平江县需增加教师230人,加之上学年减少教师359人,共计需补充教师589人,但目前只补充了491人。由于各种原因,近5年来,平江县都未能按计划足额招聘到教师。 同时,由于中等师范教育断层、高等师范教育缩水及群众观念变化等原因,农村合格教师的来源范围越来越小。据了解,平江县今年自主定岗招聘100名村小教师,为确保有人报名,条件已放宽至不需要教师资格证(需5年内考上)、40岁以下、师范类中专及以上学历即可,教师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县市教师数不断减少。湘阴县每年退休180余人,调出近20人,补充仅50人左右,年减数达150人左右;临湘市近三年退休397人,新进教师148人,少补充教师249人,本身缺编394人。 另外一个令人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女教师即将迎来一个生育高峰。“保守估计,18个!”新化县西河镇中心小学李立霞老师拿着学校教师花名册,在经过一番逐一了解后,肯定地说。西河镇中心小学校长伍志良说:“全校共有38名女教师,有生育二孩意愿的达26人。如果这些老师都同时怀孕请产假,学校怎么办?” “由于教师待遇低,优秀的人才很难选拔到教师队伍中来,而一些在岗教师也不够安心,许多年轻教师成家立业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一位从教几十年的城市学校校长说。 为什么新教师来了,还有学科缺教师2015年秋季开学,尽管近3年来招进了48名青年教师,但新邵县迎光乡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谭富林仍急得不行。原来,该校物理教师除了政教主任兼上物理课,加上一名请产假的,就再无人选,物理课差点开不了。后来只得从小学教师中借用了两名有理科基础、敢上课的来替补。 “连续3年,我们没有招到生物、地理教师,今年干脆放弃了。理科的生物、化学、物理,文科的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很难招到人,每个学校每届毕业生都只有二三十人,早就被哄抢一空了。”李锦文是安仁县副主任督学,长期分管人事工作,这几年,他每年都赶到湖南师大、衡阳师院、湘南学院等校招聘教师,但每次都扑了个空。 记者了解到,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小学科”,比如地理、历史等专业毕业生,如今却成了香饽饽。仅安仁县20所初中学校,就缺这些“小学科”教师70人。 有此困惑的不仅是安仁县,平江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县()、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基本饱和,但数学、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科学等科目和特教专业、职业学校汽修、模具制作等专业教师,在招聘时经常无人报名。 不过,在这些学科教师等方面,城市学校基本能得到满足。“在招考教师方面,我们区能根据学校所缺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分学科招聘教师。”李臻告诉记者,除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难求外,其他都能按学科要求配备。 近年来,随着教师换代的加速,大量年轻教师进入教师队伍。平江县近年就招录了1698名教师,虽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师年龄结构,但是却总体上呈现出学科结构不优、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非师范专业比例大等问题。在农村学校,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据统计,2009年,湖南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6年来为农村中小学招聘补充了28162名中小学教师,其中85%以上为女教师。在城市学校,性别结构失衡同样存在。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泰禹小学虽然近些年新进了大量年轻教师,但学校男教师只有24人,而女教师则有121名。 另一个问题也让管理者无法回避,就是新进教师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比较多。“我们县新进教师中,有一半以上教师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周良才说,“这些非师范类专业教师由于没有受到过正规的师范训练,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令人担忧。我们下去听课,部分老师根本不知道怎么备课、怎么上课,怎么培养新教师成为了一个大课题。”(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彭猛兴 袁愈雄;刘纪新、田亚君对本文亦有贡献)【专家说】一样的缺“师”,不一样的“缺”点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不同区域师资需求的规模和层次也是不一样的,需要区别对待。 一是教师学历层次“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相对发达地区正在不断提高对教师学历的需求层次,先不说江浙、北上广,就是其他省份的地级市甚至县城中学,现在招聘教师的条件基本上都是要硕士,北京一些学校还有一批博士、博士后。但是,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很大,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村小、教学点,当前最需要的还是本专科毕业生。这个学历层次的学生往往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期望、定位,学历高了,反而容易“高不成低不就”,来了也不安心。上世纪80年代,一批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虽然学历不高,但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至今仍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顶梁柱,这个“经验”是值得参考的。 二是教师性别结构迫切需要有改善。江西省永新县城厢小学159名教师中,女教师133名,占83.6%。近3年,该县招聘的435名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中,女教师373名。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如果女教师扎堆怀孕、生产,学校很快将面临“产假式缺编”。中心小学在安排教师到村小、教学点工作时,出于安全考虑,不便把女教师派下去,派男教师,又没几个,真是愁煞校长。所以,政府应该在指导、调控高校招生政策时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政策的杠杆和免学费的激励,增加男生的招生计划,确保男生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从而在源头上为改善中小学教师的性别结构创造条件。 三是急需“小学科”教师。音乐、体育、美术、地理、生物、信息技术、心理咨询等“被人看不起的小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江西省永新县141所农村小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分别只有105人、55人、54人、52人,校均0.74人、0.39人、0.38人、0.37人;23所农村初中,音、体、美教师分别是14人、20人、16人,校均0.61人、0.87人、0.70人。根据我们的调查,永新县的这种情况至少在江西省是具有代表性的。对此,各校想了一些解决办法,比如,挖其他学校的教师,或以其他学科教师代课,等等。但这都不是长久之计。 四是师范类毕业生在农村学校更受欢迎。全国每年新入职的教师中,有四分之一来自非师范类院校的综合性大学,他们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虽然也有研究发现,一些中小学更愿意招收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在他们看来,这些毕业生在学科方面更有潜力。但是,我们接触到的很多基层学校的校长还是觉得师范类毕业生“好用”。而非师范类毕业的新教师到了岗位后,不排除有适合当老师的好苗子,但不少人甚至“根本不知道怎么备课、怎么上课”,一时半会上不了手,需要学校费时费力“再培养”。(作者叶存洪,系南昌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教授)【案例】无奈的“拆东墙补西墙”2015年11月底的某一天,当我听完课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几位家长等在那里。他们是初一某班的家长。他们强烈反对学校把他们的数学教师临时调换到初三代课的决定。 事情是这样的,我校一位初三数学教师因交通事故受伤,需要疗养三四个月。学校和家长自然都非常焦急。没有办法,先找一位代课教师。代课教师非常认真负责,但由于缺乏在正规中学任教初中的经历和经验,他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学校不得不决定在校内另找教师代课。但是,初三其余5位数学教师中,3位是班主任,一位是55岁以上老教师,另外一位是年轻女教师,显然都不合适。 我们只得决定暂时请任教初一的高老师,到初三任教两个班级。该教师再过两年即将退休,因疾病,开学就打算请病假修养一段时间,但考虑到学校缺教师,就继续来校任教初一年级一个班级。初一家长自然无法接受。 经过艰难而真诚的沟通,家长们对学校的困难表示理解,但提出高老师代课不能超过两个月,并且初一某班的代课教师不得来自校外,必须来自校内同年级的成熟教师等要求。家校双方最终达成一致。 这种尴尬和无奈的背后,是我校数学组的教师结构不合理。数学组共19位教师,承担36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其中45岁以上7人,35岁至44岁7人,35岁以下5人。看起来,师资似乎较为充足且总体结构合理,但在45岁以上的老教师中,50岁以上占6人,其中1人为女教师,且因公受伤,无法任教两个班级;5名男教师中,55岁以上4人,每位老教师都面临睡眠不佳、视力退化严重或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问题,一直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正常教学。在35岁至44岁的中青年教师中,1人为学校中层,她长期担任两个班级数学教学,还要负责管理工作,已是超负荷工作。 其实,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已经面临一个严峻的困难:一位年轻教师开学不久即怀孕,因体质虚弱,遵医嘱需在家保养几个月,至今未能回校工作,学校不得不请其他教师轮流超负荷承担代课任务。而这,同样也多次引起有关班级的家长上门“讨说法”。 我校数学组这种情况,许多学校都存在。这种教师短缺,不是总的编制数上的刚性短缺,而是结构性的短缺。而一旦出现这种短缺,学校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作者厉佳旭,系浙江宁波镇海区立人中学校长)【管理者说】师资需求也有层次之分在深入一线进行课堂观察和调查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师资问题已然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而新入职教师和教学年限偏长教师的教学状态是影响此问题的关键。 因学校师资现状而不同,学校对教师需求也呈动态变化。总体概括为三类需求变化:缺求有、有求熟、熟求优。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学校为例,学校对教师需求的变化既源于政策支持,又源于自身的发展变革。 对于教师之缺,有整体超编学科岗缺人、整体超编教学岗缺人和整体超编突发性缺人三种类型。我区军山小学就曾是整体超编学科缺人类型学校。这所学校由3所村办小学撤并组合而成,教师平均年龄44岁。教师总体超编,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专业教师缺乏,这些课程一直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学质量无法保障。近两年,经学校申请,区教育局通过定向招聘,分配了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教师各一名,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科教学困境。 建校于2012年的区实验小学,因学校招聘的教师,部分为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新入职教师的岗位孵化显得更为紧迫。身为学校校长的张岩从建校第一天起,就将学校管理重心致力于课堂教学、主题研讨、继教学习等方面。建校4年,随着班额的增加和新入职教师的不断加入,学校的教师孵化工作一直是长抓不怠的常规工作。随着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教师储备工作也被纳入学校管理日程。“无求有”和“有求熟”成为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需求。 对于后品牌建设的学校,如省级示范学校一中,“熟求优”是学校的教师需求。在近5年,区教室局出台相关政策,帮助学校引进了特级教师6名,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下足功夫。学校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的方式,采用蓝青结对的方式进行专家型教师的培养。 不论是教师需求变化中的“无求有”,还是“有求熟”,抑或是“熟求优”,一个“求”字体现了目标性与方向性。对于教育局而言,“求”体现在基于调查研究后的教师招聘、师资引进、培训、调配等工作;对于学校而言,“求”体现在孵化和激活环节。对于师资需求而言,双管齐下的区校共治,在效缓解师资需求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作者刘华贵,系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科规划办副主任)
正在加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oasisl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哪个不是抑郁症的表现?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adair2卡顿现象严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