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乳腺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变是什么病

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薛晨晖
【关键词】& 肿瘤
  【摘要】&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肝脏占位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37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病例(包括原发性肝癌96例,肝转移癌63例,肝血管瘤37例,肝脓肿35例,肝包虫72例,肝囊肿70例)的临床和螺旋CT资料,分析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部位、数目、边界以及增强后的CT表现。结果& 肝脏占位性病变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边界清或不清,增强后可有程度不一的强化或不强化。本组肝脏占位性病变各自均有典型的CT征象,大多能做出定性诊断。结论& 螺旋CT对肝脏占位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 肝脏;肿瘤;囊肿;包虫病;螺旋CT&&&   CT横断面图像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可准确定性,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数目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螺旋CT是CT扫描技术的最新进展,在螺旋CT扫描下,图像的采集是连续的,且大多数患者可在一次屏气状态下完成整个肝脏扫描,消除了呼吸移动导致的病变遗漏,并能得到最优的血管及肝实质强化图像。加之螺旋CT能在一次注射造影剂的情况下完成肝动脉、门静脉及延迟扫描,观察肿瘤的动态增强特征,并可提供连续性数据,所以使三维图形重建成为可能,同时对显示血管闭塞和血管受包绕的征象方面十分有用。我院用螺旋CT对近千例肝脏患者进行了肝脏平扫加肝脏双期动态扫描,通过对373例资料完整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螺旋CT在肝脏占位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3例中,男228例,女145例,年龄8~76岁,平均54岁。病变类型与确诊情况:本组96例肝癌全部符合1997年全国肝癌防治会议的诊断标准,其中20例为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本组肝转移癌63例,原发恶性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经肝脏CT或B超检查正常,术后1年或数年后CT发现肝脏有实质性占位,其中12例进行了手术。肝血管瘤37例,CT表现典型,1年至数年复查无明显变化,其中6例经手术证实,5例行DSA检查确诊。肝脓肿35例,其中15例经手术及穿刺证实,12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病变逐渐吸收、缩小。肝包虫72例,均为手术及病理证实。肝囊肿7例,大多无临床症状,上腹部CT检查偶尔发现,其中45例经10~48个月复查,无明显变化,14例经穿刺证实。
  1.2& 方法& CT机为以色列Elscint Select/SP螺旋CT机,检查前禁食4h,扫描前30min常规口腹1%~2%泛影葡胺500~800ml,扫描层厚10mm,小病灶层厚可用2~5mm。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双期动态CT扫描,增强动脉期于开始注射后25~30s开始扫描,静脉期于65~70s扫描。造影剂采用高压注射器单相注射,注射速率3~5ml/s,选用欧乃派克或优维显(300mgI/ml),总量按1.4ml/kg体重计算,一般总量为70~85ml,每次全肝扫描时间为15~25s。部分患者进行延迟扫描。
  2& 结果
  2.1& 原发性肝癌& 96例。部位:全肝9例,肝右叶62例,肝左叶25例。数目:单发59例,多发22例,弥漫15例。肝大21例,局限膨隆46例,有肝硬化病史78例,选择可数病灶92例,共有105个病灶。病灶形态圆形、类圆形82个,分叶状18个,不规则形5个。病灶大小:<5cm 25个,5~10cm 51个,>10cm 29个。边缘:清楚47个,不清楚58个。密度:105个病灶中低密度88个,等密度12个,高密度2个,混杂密度1个,发生钙化2个。密度均匀41个,密度不均匀64个,有的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弥漫型肝癌15例,均为低密度,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表现:无强化10例,均匀强化18例,不均匀强化68例,其中14例有周边强化。双期动态CT扫描中1例虽有轻度强化,但不明显,其曲线也不典型。本组肝癌转移征象:门脉栓塞27例,肝门、腹主动脉等周围淋巴结转移16例。本组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组中,77例甲胎蛋白为阳性。病理诊断组15例中,甲胎蛋白阳性6例,占40.0%。CT明确诊断肝癌92例,占95.8%,提示占位而未明确诊断4例,占4.2%。
  2.2& 肝转移癌& 63例。部位:全肝25例,肝右叶27例,肝左叶11例。数目:单发21例,多发38例,弥漫4例。肝大2例,局限性膨隆24例,肝硬化2例。选择可数病灶59例155个病灶。病灶形态:圆形、椭圆形151个,分叶状3个,不规则形1个。病灶大小:<5cm 85个,5~10cm 61个,>10cm 9个。边缘:清楚35个,不清楚120个。密度:均为低密度,密度均匀61个,不均匀94个,其中内有更低密度5个,有钙化2例。弥漫型4例,均为低密度不均匀,无门脉栓塞。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7例。增强扫描后表现为无强化8例,均匀强化14例,不均匀强化41例,其中有周围强化27例,出现牛眼征[1]7例。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4例动脉期虽有强化,病灶仍为低密度。当肝实质增强达到峰值时,病灶密度下降,更为低密度;延迟扫描为低密度。另1例表现为动脉期病灶迅速增强,在门脉期排空,类似肝癌表现。本组CT诊断明确。
  2.3& 肝血管瘤& 37例。部位:全肝2例,肝右叶27例,肝左叶8例。数目:单发23例,多发14例。肝局限膨隆7例,肝硬化改变1例。37例中共有51个病灶。病灶形态:圆形、椭圆形51个。大小:<5cm 35个,5~10cm 14个,>10cm 2个。密度:均为低密度,密度均匀39个,不均匀12个,其中内有更低密度7个。增强扫描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增强区域进行性向中心扩展。本组均行延迟扫描,呈等密度充填。早期增强,形态可为乳头状、条状、块状、小点状等。
  2.4& 肝脓肿& 35例。部位:肝右叶24例,肝左叶11例。数目:单发29例,多发6例。局限膨隆4例。35例共有37个病灶。病灶形态:圆形、椭圆形31个,不规则形6个。大小:<5cm 18个,5~10cm 17个。边缘清楚14个,不清楚23个。密度:均为低密度,密度均匀13个,不均匀24个,其中内有更低密度15个,出现环征[2],出现不同密度的环形带16个。增强后无明显强化6个,周边强化31个。环征更明显17个,脓肿内间隔强化11例。
  2.5& 肝包虫病& 72例。部位:全肝19例,肝右叶44例,肝左叶9例。数目:单发41例,多发31例。肝大2例,局限性膨隆24例。72例病灶共119个,不规则形18个。病灶大小:<5cm 27个,5~10cm 76个,>10cm 16个。边缘:清楚81个,不清楚38个。密度:均为低密度,CT值-2~25HU,密度均匀61个,不均匀58个。钙化57个,钙化形态为弧形、环状、团状、玫瑰状、层状及同心圆形钙化,并见水百合花征[3]3个,双边征[4]4个,囊中囊征1个。增强后无强化。本组58例做皮内包虫过敏试验,阳性率达96.9%。
  2.6& 肝囊肿& 70例。部位:全肝13例,肝右叶31例,肝左叶26例。数目:单发35例,多发28例,弥漫7例。肝局限性膨隆11例。选择可数病灶60例中的97个病灶,密度均匀。病灶形态:圆形、椭圆形。<5cm 85个,5~10cm 10个,>10cm 2个。边缘清楚,均为低密度,CT值0~18HU。6例为弥漫型多囊肝,5例合并多囊肾,呈蜂窝样大小不等囊肿,密度不均,增强无强化。
  3& 讨论
  3.1& 常见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CT征象
  3.1.1& 原发性肝癌& 单发多见,病灶形态多数为圆形、类圆形,少数呈分叶状,个别呈不规则形。病灶边缘与肿瘤生长方式密切相关,以膨胀生长为主要的增长较慢,压迫周围肝脏组织或周围纤维组织纤维化反应,形成假包膜。如假包膜较厚,在平扫图上表现为一圈透亮带,即所谓的晕圈征[4]。绝大多数为低密度影,也有等密度及高密度影,其内有时可见更低密度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但多数边缘不清楚,并可见结节征。增强多系不规则强化,并有周边强化,双期动态CT扫描动脉期主要为门静脉供血的肝实质为强化,而以肝动脉供血的肿瘤很快出现斑片状、结节状强化,CT值迅速达到峰值。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对比增强密度开始升高,肿瘤对比增强密度迅速下降。平衡期肿块对比增强密度继续下降,肝实质反而呈高密度影,全程对比增强呈“快进快出”现象。可发生门静脉栓塞及淋巴结转移,大多数患者合并有肝硬化。
  3.1.2& 肝转移癌& 常见多发病灶大多为圆形、椭圆形,少见分叶状及不规则形,密度均为低密度,不均匀较多,双期动态CT扫描见动脉期呈不规则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可出现整个瘤灶或不均匀强化。少数肿瘤中央病灶中心为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实质密度的水肿带,构成所谓的牛眼征[1],也有中心为高密度。
  3.1.3& 肝血管瘤& 单发多见,病灶形态为圆形、椭圆形,密度为低密度,均匀多见,其中可有更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以边缘向中心扩展。双期动态CT扫描见动脉期可见病灶自边缘开始出现斑片状、结节状对比增强灶增强密度高于肝实质,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静脉期对比增强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最后使整个肿瘤增强,这时增强密度可逐渐下降,变为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相同的密度,整个对比增强过程表现“早出晚归”的特征。
  3.1.4& 肝脓肿& 单发多见,病灶形态为圆形、椭圆形,少见不规则形,边缘大多不清,密度为低密度,大多不均匀,常出现不同密度的环带影,呈环征[2]。可以是单环双环甚至是三环。其中心区域密度稍低。增强扫描周围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环征显示明显。中央区强化不明显,多房可见分隔,内气体密度少见。
  3.1.5& 肝包虫病& 可为单发,多发,病灶CT值-2~25HU,形态为圆形、椭圆形,少见分叶状及不规则形,边缘大多清楚,密度为低密度,均匀及不均匀,常易发生钙化。典型的因感染、损伤或囊液外漏,造成内外囊分离,有以下几种表现:内外囊部分分离,CT图像显示为双边征[3];内外囊完全分离、塌陷、卷缩并悬浮于囊液中,呈水百合花征[3]。增强无强化。
  3.1.6& 肝囊肿& 单发或多发,病灶呈圆形、椭圆形,边缘清楚,呈低密度影。密度均匀,CT值0~18HU,无钙化。对比增强后,囊内无对比增强,在周围强化的肝实质衬托下,囊肿境界更加清楚,囊壁菲薄一般不显示。多囊肝呈蜂窝状,增强无强化。
  3.2& 螺旋CT在肝脏占位性的诊断价值& 螺旋CT分辨率高能确定和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数目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螺旋CT突出的优点是扫描速度快和容积数据采集,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维重建,可更加精确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而且能得到不同组织类型的3D图像,从而可详细了解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关键所在是发现病变,螺旋CT扫描在高峰对比增强期进行,极少产生呼吸运动所产生的伪影,故更易发现小的病灶,并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发现直径在0.5~1.0cm以下的隐藏小占位,为一种无创伤、对肝脏占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病变定位CT因其在横断扫描上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肝脏检查,对某些病变的显示优于B超。因此螺旋CT检查被认为是鉴别肝肿瘤性质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众所周知,肝脏是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正常肝脏门静脉供血占75%~80%,肝动脉仅占20%~25%,螺旋CT肝脏双期动态CT是在外周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分别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对病灶检出有互补作用。同时获取了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影像特点,了解病变的血供,能较好的做出定性诊断。双期CT能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征,明显提高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对肝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也有明显的优势。CT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为87.9%~90.1%,特异性为71.4%~84.8%。CT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优于B超,尤其是3cm以上的病灶,90%以上病变可经CT确诊。然而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肝癌诊断的敏感性(96.8%)和特异性(87.5%),诊断准确率由普通CT的81.5%提高到94%以上,同样CT对肝转移癌、肝脓肿、肝包虫病诊断具有许多独特价值的征象。
  3.3& 鉴别诊断& (1)CT对肝囊肿和肝包虫诊断方面具有较多的特异性,诊断较为容易,关键在于肝囊肿有时与单纯包虫囊肿不易鉴别,而泡型包虫有时需要和肝癌鉴别,结合流行病史与包虫免疫试验鉴别,确诊多无困难。(2)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肝脓肿在平扫时常无特征性,除非很典型,否则很难鉴别。当病灶周围有小结灶并有肝硬化改变,甲胎蛋白阳性,增强时有不均匀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速降型,延迟扫描无充填,门静脉有栓塞,淋巴有转移时,要考虑肝癌;转移性肝癌绝大多数有原发癌病史,结合病史不难鉴别;血管瘤大多在增强时从病灶周围向中心扩展,有快进慢出、逐渐充填的改变;肝脓肿典型的临床症状有发热、肝区疼痛,CT表现为低密度,增强可出现周边强化及蜂窝化。少数脓肿边缘清晰,须和囊肿区别。仔细观察脓肿的某一部分断面总是模糊的,而且周边往往有强化,中心密度稍高于肝囊肿。如囊肿继发感染,则两者可以极为相似,治疗后随访如边缘转为清晰但大小不变,则支持囊肿诊断[4]。大多数肝脓肿抗感染治疗后,随访病灶有吸收、缩小。总之,大多数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较为容易,极少数诊断较为困难。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医学影像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宋发亮,王成伟.胸腹部比较影像学诊断.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周康荣.腹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9.
  4&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431.
  (编辑:夏& 琳)
  作者单位: 841100 新疆焉耆,新疆兵团农二师焉耆医院放射科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肝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是肝癌还是肝血管瘤啊
肝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是肝癌还是肝血管瘤啊
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已回答46768条
医生建议:这个症状肝癌的可能性很大的,所以要及时的看医生进一步专科确诊的,,一般直观很容易确诊出来的。
追问:肝功能正常甲胎蛋白也是正常的
医生回答:暂时考虑血管瘤的可能。
(不少于10个中文字符)
直购热线:400-
可能相关的药品
向专家医生提问专业医生在线,十分钟内快速回复!
请输入您的问题
看过本问题的人还看过
就诊科室:
病变部位:
典型症状:
混淆疾病:
相关用药指导
相关健康资讯
相关治疗医生
刘晓平&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肝胆腹腔镜外科
熊沛&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肝胆腹腔镜外科
叶建宇&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肝胆腹腔镜外科
胡友主&副主任医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
胡友主&副主任医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刘衍民&主任医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相关治疗医院
医院地区等级
外科热门问答
外科专业医生在线
已帮助 5672896 位患者
相关疾病问题
【肝血管瘤】
清热解毒。用于妇科炎...
健客价:¥47.00
本品用于下列情况的...
健客价:¥60.00
适用于手术部位皮肤消...
健客价:¥5.50
止血,镇痛,消炎,愈...
健客价:¥9.90
止血,镇痛,消炎,愈...
健客价:¥26.00
止血,镇痛,消炎,愈...
健客价:¥14.90
与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
健客价:¥780.00
用于下肢静脉充血时血...
健客价:¥52.00
用于外科手术时预防出...
健客价:¥42.00
止血,镇痛,消炎,愈...
健客价:¥7.50→ 肝实质性多发性占位性病变
肝实质性多发性占位性病变
健康咨询描述:
病人无乙肝病史,B超查出肝实质性多发性占位性病变,左叶厚51MM,右叶斜径127MM,光点稍多稍粗,分布不均匀,肝内管道走向欠清晰,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中高回声团,外形规则,界限清晰,最大位于右叶,直径约10MM,胆囊20年前因胆结石而切除,胆总管内径约8MM,左肝管内径增宽,约11MM,请问医生这是什么情况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去年查出肝内有碎石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不敢进一步检查,先咨询一下,有个心理准备,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
帮助网友:2311称赞:246
&&&&&&病情分析:&&&&&&肝内多发实质性占位,应该是转移比较多见,应该进一步检查的,&&&&&&指导意见:&&&&&&建议你的情应该检查胃肠的,胃镜,同时应该检查肝脏增强ct的,明确诊断的,就可以了解是什么情况了
疾病百科| 胆结石(别名:胆石症)
挂号科室:肝胆外科
温馨提示: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
好发人群: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常见症状:腹痛、胆绞痛、胆囊增大、腹痛,发热及黄疸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参考价格:72
参考价格:50
参考价格:65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初发...
参考价格:¥10
用于治疗水痘带状疱疹及I型、I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
参考价格:¥69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肝硬化 肝右叶实质性占位病变考虑CA.
肝硬化 肝右叶实质性占位病变考虑CA.胆囊不大,胆囊息肉脾不大胰腺未见占位性病变这是什么病啊?严不严重?
09-05-03 &匿名提问
肝硬化病人可辅以下列食疗方法。 1.郁李仁粥取郁李仁10~15克,粳米50克。先将郁李仁捣烂,加水500毫升,煎至400毫升,过滤取汁,入粳米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2.山药桂圆炖甲鱼取山药片30克,桂圆肉15克,甲鱼1只(约500克)。将甲鱼杀死,洗净去杂肠,与山药、桂圆共入锅,加水1000毫升,清炖至烂熟,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3.清蒸枸杞圆鱼取圆鱼1只(约500~700克),枸杞子30克,水口蘑10克,辅料(精盐、味精、葱段、姜片、料酒、清汤)适量。将圆鱼去杂肠洗净切块,在沸水中氽过,与枸杞子、水口蘑和辅料一起上笼清蒸至烂熟。隔日1次,食肉喝汤。 4.当归炖母鸡取当归、党参各15克,母鸡1只(约1000克),葱、姜、料酒、盐各适量。将母鸡洗净,当归、党参放入鸡腹内,置沙锅内,加水入调料。沙锅置旺火上煮沸后,改用文火煨至烂,吃肉饮汤。 5.冬瓜鲤鱼汤取冬瓜150克,鲤鱼1条。将鲤鱼洗净,冬瓜洗净切块,共入锅中加水煮,吃肉喝汤。6.海带荔枝核取海带50克,荔枝核、小茴香、青皮各15克,共加水煮,每日饮服1次。 6.橘饼鸡蛋汤取橘饼30克,鸡蛋2只,鲜田基黄250克(干品100克)。将前3味加水共煮,至蛋熟去壳再煮片刻,喝汤食蛋及橘饼,每日1次,连服10天。8.枸杞大枣鸡蛋汤取枸杞子15克,大枣8枚,鸡蛋2只。前3味共煮汤,蛋熟去壳再煮片刻,调味,饮汤食蛋,隔日1次,连服2周。 肝硬化及其食疗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弥漫性进行性的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慢性广泛性的肝实质损害。肝细胞广泛性变性、坏死、萎缩,代之以增生的纤维组织,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使肝脏逐渐变硬而成为肝硬化。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可出现肝功能衰退和门静脉高压的种种表现。肝硬化虽然有许多病因,但饮食失调,酒精和其他毒素的损害,在肝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肝硬化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强调饮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对于已损害的肝细胞具有促进修复作用,对有腹水、低蛋白血症而无肝性昏迷的病人尤为适宜。通常情况下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宜为100~120克,同时应注意有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但是,有肝昏迷趋势者,则应限制高蛋白饮食,否则会发生肝昏迷。高维生素饮食。为保护肝脏功能,应注意供给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必要时可服用维生素类片剂。摄入适量的矿物质。近来有报道,肝硬化病人体内锌和镁离子的缺乏已受到人们的注意,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适量摄取含锌和镁丰富的饮食,如瘦猪肉、牛肉、羊肉、鱼类以及绿叶蔬菜。豌豆和乳制品等。低盐饮食。肝硬化的病人如有水肿和腹水时,则在增加蛋白质的同时,还应采用低盐饮食。一般每日钠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5克以内,在烹调过程中,为了调味,可用无盐酱油等调味品。另外,近来有学者认为,肝脏病人虽然多吃蔬菜和水果有益,但应防止过多食用对肝脏有损害的食物,如扁豆、萝卜、蒜、洋葱、菠菜等。为这类食物中含有醚油类物质,这种物质对肝脏和胆囊会产生不良刺激。 肝硬化患者生活调理 静养 肝为人体代谢和合成蛋白的主要枢纽,当肝细胞被增生纤维组织分隔,形成结节状假小叶,即肝硬化时,会使各类血管间失去正常关系,肝细胞内营养障碍,导致肝功能代偿不全,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生理性病变,如内分泌紊乱、蛋白倒置……等。若超负荷体力活动会增加肝细胞的负担,加重病情的发展。因此,在代偿期的患者不应过劳,而失代偿期的患者,则应卧床休息,这样,才能保护肝脏。 专家认为,静养比药物治疗效果更好,更能提高肝脏自身免疫力。 情绪 怒伤肝,此为第一大忌。肝硬化患者易烦躁激怒、暴怒的情绪变化,会刺激机体发生应激反应,使人体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肝脏和内分泌腺功能休戚相关,可促使某些激素的合成、转变和分解。激怒时引起分泌肾上腺素,刺激肝细胞使肝细胞内的GPT分泌到血清中,使肝细胞愈加受损。 另外,忧郁、思虑、悲伤等情绪均可导致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致生瘀积、肿块(肝硬化);气滞疏不利,则津液不布,水道不输,致生膨胀(腹水),皆使病情加重。患者一定要保护心情的通达,配合医生治疗,否则虽有灵丹妙药,也是枉然。 禁酒 肝硬化患者必须绝对禁酒。因肝脏几乎是酒精代谢、分解的唯一场所。大量研究表明,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伤作用,患者切不可掉以轻心。有人认为少量饮酒或偶尔饮酒并无大碍,其实不然。任何含有酒精的溶液,即使含量再小,进入机体后都需要肝脏的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辅酶I转变为还原型辅酶I的增多,使肝小时中央区的肝细胞因缺氧而环死和纤维化。同时,实验室表明,酒精能抑制细胞所合成的糖蛋白和白蛋白的分泌排出,在肝细胞严重受损、肝脏本身也已出现纤维硬化时,再饮酒加重肝脏负担,岂不是对肝脏落井下石。总之,肝硬化患者饮酒,百弊而无一利,须谨慎服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肝实质回声较致密,欠均匀&如果你有肝炎的话,说明你有肝脏细胞损伤,肝脏纤维化.如果没有的话,说明你有轻度的脂肪肝,肝脏脂肪密集.建议多摄入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 左肾上盏探及一大小约3×4mm的点状强回声,后伴彗星尾征。是一种结晶体,不算是结石,但有可能变成结石,建议多喝开水,多运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肝癌。加胆囊息肉。严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肝右叶实质性占位病变考虑CA.,就是怀疑有肝癌的可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早期治疗是改善肝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早期肝癌应尽量采取手术切除对不能切除的大肝癌亦可采用多模式的综合治疗  病人手术后属于术后康复期.在康复期的治疗上也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存在的复发和转移几率是很高的,术后残余的癌细胞会不定时的向各部位转移.所以术后要加强巩固以防止它的复发和转移,手术西医治标,术后康复期用中药真情散来治本,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这样中西医结合,标本兼职,才能取得很好得效果,否则转移后再治疗就比较晚了。  (一)手术治疗  肝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早期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肿瘤越小,五年生存率越高。手术适应证为:①诊断明确,估计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②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③肝功能代偿尚好,凝血酶时间不低于50%者;④心、肝、肾功能耐受者。在肝功能正常者肝切除量不超过70%;中度肝硬化者不超过50%,或仅能作左半肝切除;严重肝硬化者不能作肝叶切除。手术和病理证实约80%以上肝癌合并肝硬化,公认以局部切除代替规则性肝叶切除无期效果相同,而术后肝功能紊乱减轻,手术死亡率亦降低。由于根治切除仍有相当高的复发率,故术后宜定期复查AFP及超声显象以监察复发。  由于根治切除术后随访密切,故常检测到“亚临床期”复发的小肝癌,乃以再手术为首选,第二次手术后五年生存率仍可达38.7%。肝移植术虽不失为治疗肝癌的一种方法,国外报道较多,但在治疗肝癌中的地位长期未得到证实,术后长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病人常死于复发。对发展中国家而方,由于供体来源及费问题近年仍难以推广。  (二)姑息性外科治疗  适于较大肿瘤或散在分布或靠近大血管区,或合并肝硬化限制而无法切除者,方法有肝动脉结扎和(或)肝动脉插管化疗、冷冻、激光治疗、微波治疗,术中肝动脉栓塞治疗或无水酒精瘤内注射等,有时可使肿瘤缩小,血清AFP下降,为二步切除提供机会。  (三)多模式的综合治疗  是近年对中期大肝癌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时使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转变为可切除的较小肝癌。其方法有多种,一般多以肝动脉结扎加肝动脉插管化疗的二联方式为基础,加外放射治疗为三联,如合并免疫治疗四联。以三联以上效果最佳。经多模式综合治疗患者肿瘤缩小率达31%,因肿瘤明显缩小,获二步切除,二步切除率达38.1%。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亦曾研究超分割放疗及导向治疗,超分割外放射和肝动脉插管化疗联合治疗的方法是:第一周肝动脉导管内化疗顺氯氨铂(CDDP)每日20mg,连续3天。第二周肝肿瘤区局部外放射上、下午各2.5Gy(250rads),连续3天;二周为一疗程,如此隔周交替可重复3~4个疗程。导向治疗,以131I-抗肝癌铁蛋白抗体或抗肝癌单克隆抗体或131I-lipiodol肝动脉导管内注射,每隔1~2月一次,治疗间期动脉内化CDDP 20mg每日一次,连续3~5天。若上述治疗同时加免疫治疗如干扰素、香菇多糖、白介素-2等则更佳。  (四)肝动脉栓塞化疗(TAE)  这是80年代发展的一种非手术的肿瘤治疗方法,对肝癌有很好疗效,甚至被推荐为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案。多采用碘化油(lipiodol)混合化疗法药或131I或125I-lipiodol、或90钇微球栓塞肿瘤远端血供,再用明胶海棉栓塞肿瘤近端肝动脉,使之难以建立侧支循环,致使肿瘤病灶缺血坏死。化疗药常用CDDP80~,加100mg5Fu 1000mg丝裂霉素10mg〔或阿霉素(ADM)40~60mg〕,先行动脉内灌注,再混合丝裂霉素(MMC)10mg于超声乳化的Lipiodol内行远端肝动脉栓塞。肝动脉栓塞化疗应反复多次治疗,效果较好。根据我院放射科资料,34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较大肝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一年生存率仅为11.1%,合并肝动脉栓塞治疗一年生存率提高到65.2%,随访生存最长52月,30例肿瘤缩小获手术切除机会。对肝功能严重失代偿者此法属禁忌,门脉主干癌栓阻塞者亦不相宜。  (五)无水酒精瘤内注射  超声导下经皮肝穿于肿瘤内注入无水酒精治疗肝癌。以肿瘤直径≤3cm,结节数在3个以内者伴有肝硬化而不能手术的肝癌为首选。对小肝癌有可能治愈。≥5cm效果差。  (六)放射治疗  由于放射源、放射设备和技术的进步,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准确定位使放射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地位有所提高,疗效亦有所改善。放射治疗适于肿瘤仍局限的不能切除肝癌,通常如能耐受较大剂量,其疗效也较好,外放射治疗经历全肝放射、局部放射、全肝移动条放射、局部超分割放射、立体放射总量超过近有用质子作肝癌放射治疗者。有报道放射总量超过40Gy(4000rads容气量)合并理气健脾中药使一年生存率达72.7%,五年生存率达10%,与手术、化疗综合治疗可起杀灭残癌之作用,化疗亦可辅助放疗起增敏作用。肝动脉内注射Y-90微球、131I-碘化油、或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等可起内放射治疗作用。  (七)导向治疗  应用特异性抗体和单克隆抗体或亲肿瘤的化学药物为载体,标记核素或与化疗药物或免疫毒素交联进行特异性导向治疗,是有希望的疗法之一。临床已采用的抗体有抗人肝癌蛋白抗体、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抗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等。“弹头”除131I125I外已试用90Y,此外毒蛋白和化疗药物与抗体的交联人源单抗或基因工程抗体等正在研究中。  (八)化疗  对肝癌较为有效的药物以CDD[P为首选,常用的还有5Fu、阿霉素(ADM)及其衍生物、丝裂霉素、VP16和氨甲喋呤等。一般认为单个药物静脉给药疗效较差。采用肝动脉给药和(或)栓塞,以及配合内、外放射治疗应用较多,效果较明显。对某些中晚期肝癌无手术指征,且门静脉主干癌栓阻塞不宜肝动脉介入治疗者和某些姑息性手术后患者可采用联合或序贯化疗,常用联合方案为顺氯氨铂20mg+5Fu750mg~100mg静脉滴注共5天,每月一次,3~4次为一疗程。阿霉素40~60mg第一天,继以5Fu500mg~750mg静脉滴注连续5天,每月一次连续3~4次为一疗程,上述方案效果评价不一。  (九)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不仅起配合手术、化疗、放疗以减轻对免疫的抑制,消灭残余肿瘤细胞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使获得大量免疫活性因子或细胞因子成为可能。应用重组淋巴因子和细胞因子等生物反应调节因子(BRM)对肿瘤生物治疗已引起医学界普遍关注,已被认为是第四种抗肿瘤治疗,目前临床已普遍应用α和γ干扰素(IFN)进行治疗,天然和重组IL-2,TNF业已问世,此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等已开始试用。所用各种生物治疗剂的疗效仍有待更多的实践和总结。基因治疗为肝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  (十)中药    从西医角度讲,癌,简单来说是由于人体正常细胞病变,产生不正常的细胞,随后这种变异细胞无限复制,导致机体最终全面崩溃。红豆杉中药材所含的紫杉醇能够切断癌细胞的复制功能,也就是切断癌细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细胞体积逐渐缩小,在血管内形成稳定的抗癌细胞,从而提高人体的代谢功能。  中医认为癌是正气不足、气滞、痰凝、血瘀日久而引起的,中医认为治疗癌症要以“软坚散结”为原则,通过脱毒的红豆杉中药材将硬结打散,可延长生命、减轻痛苦、防止复发转移,最终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提醒一下:1、必须用脱毒的红豆杉中药材(红豆杉是有毒的,没有脱毒的会对病人生命产生威胁)2、买红豆杉中药材可得买人工种植的(野生的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打野生红豆杉的主意是犯法的)  并发症肝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的发展或者攻伐性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带来的脏器的创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可通过中药真情散治疗得到消除。其并发症如下所示。许多患者的死亡为并发症所致,并非死于肝癌。故而在治疗时因仔细考虑,使用合适的治疗首段,并辅助真情散进行保肝治疗。  肝癌破裂出血: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患者的一种严重而致命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5.46%-19. 8%,也是肝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肝癌死因的9%-10%,在肝癌死亡原因中占第4位。由于本病发病突然、急剧,且常伴休克。故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如不积极救治,多数病人迅速死亡。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或肝脑综合征,是肝癌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为特点,以智力减退、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及肝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现,也是肝癌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导致30%左右的患者死亡。  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癌常见并发症,可发生于晚期肝癌患者,也可发生于肝硬化合并早期肝癌患者,是肝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报道,112例老年肝癌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率为13.39%,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住院病人中上消化道出血占26.97%。约有15%-28%的肝患者直接死于上消化道出血,该并发症包括: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盲动膜糜烂或溃疡出血、胃肠道转移性肿瘤破裂出血等,引起的门静脉高压。  腹水:腹水是局限性水肿的一种,是指过多的液体在腹腔内积聚。正常情况下,腹腔内有少量液体,约200ml,起润滑作用,当液体量超过200ml时即可称为腹水,当腹腔内液体超过150ml时,体检中可发现移动性浊音阳性。腹水的产生机制较复杂,与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及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有关。多种恶性肿瘤均可出现腹水,在肿瘤基础上出现的腹水称为恶性腹水。无论是原发性肝癌还是继发性肝癌均常伴发腹水,这与肝癌患者常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关系密切。  感染及癌性发热:肝癌并发症可由肝癌本身或常合并的肝硬化所致,也可由抗肿瘤治疗手段引起,常出现于肝癌中晚期,是肝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黄疸:黄疸是中晚期肝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发率约29.6%-37.5%。黄疸是胆红素代谢障碍时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巩膜、皮肤、黏膜、体液等黄染的一种临床表现。胆红素来自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其生成、代谢及排泄与肝脏关系密切,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导致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黄疸。 根据病因黄疸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三种。  (十一)物理微创治疗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位居第二的癌症“杀手”,人称“癌中之王”。80%以上肝癌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95%以上肝癌患者治疗失败,是由于局部原发肿瘤未能控制,复发或全身转移。半个世纪来我国肝癌治疗一直以手术切除、肝脏移植、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中医中药为主。手术、放疗、化疗3大手段的临床治愈仅为22%、18%和5%。不能手术病人治疗是临床面对的难题。    氩氦刀适用于早期、中期和晚期各期实体肿瘤的治疗,尤其是那些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患者、或因年龄大身体虚弱等各种原因不愿手术肿瘤患者的首选;是不愿承受放化疗副作用或放化疗及介入治疗等治疗效果不好肿瘤患者的首选;也是复发、转移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首选。为了更好的使用该项技术解除患者痛苦,提高综合治疗效果,中国氩氦刀治疗中心用氩氦超冷刀单独或联合基因治疗、介入、化疗、放疗、中药等综合性的最优化肿瘤治疗方案,有效延长了几百例不能手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mm以上探针内自带温度传感器,可监测冷冻区域中心的温度。1.47mm探针内不带温度传感器,如需监测温度,可单独插入温度探针监测组织内的温度。监测到的温度变化、冷冻时间可在液晶显示屏显示为温度时间曲线,以便操作者及时了解冷冻过程。  根据中国氩氦刀治疗中心报道,用氩氦刀治疗肝癌、肺癌直径3cm以下肿瘤消融率可以达到100%,直径3~6cm的肿瘤消融率可以达到90%以上,近期疗效十分显著。目前氩氦刀在实体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治疗证实,氩氦刀局部消融与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介入治疗等综合治疗相结合,疗效优于单一治疗。肿瘤远期疗效依赖于综合治疗措施的选择。快速消融、减轻肿瘤负荷、摧毁肿瘤组织细胞是实体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  从氩氦刀靶向治疗技术的诞生、应用以及显著的临床疗效来看,其为广大肝癌患者带来了福音。选用氩氦刀冷冻治疗的适应证:  ·不能或不愿手术患者的首选,不愿放化疗的患者或放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的首选,复发、转移等中晚期患者的首选。   目的 时间2009年3月—6月,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68例肝癌患者,术中经2次循环冻-融,1周后行肝动脉造影、TACE或灌注化疗,术后行增强CT或DSA随访.结果 肿瘤最大径≤5 cm的肝癌14例,术中完全消融.肿瘤最大径5~10 cm的肝癌54例,其中29例术前未给予TACE,术中均未完全消融;25例术前行1~3次TACE,20例(80%)完全消融.全组病例术中无死亡,术后无出血、胆瘘、肝破裂及穿刺道转移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CR 1例,PR 36例,SD 21例,PD 10例,1年生存率为98.5%(67/68例).结论 CT引导下肝癌的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十一)免疫治疗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提倡了一种概念,即以修饰人体的生物学反应的物质(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来提高对肿瘤的抵抗力,这种方法被称为BRM疗法或免疫疗法。70年代末以来,云芝多糖、裂褶菌多糖、香菇多糖在日本,桑黄多糖在韩国先后被批准作为免疫抗肿瘤药物,由此奠定了菇类多糖类在BRM疗法中的地位,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菇类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应用。近期研究发现,从舞茸中提取的最有效活性成分-舞茸D-fraction是最有效的抗癌防癌活性成分。  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显示舞茸D-fraction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防癌抗癌作用:  1、活化吞噬细胞、自然杀手细胞、伤害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诱导白细胞素,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的分泌。  2、诱导癌细胞凋亡。  3、与传统的化学治疗药物(丝裂霉素、卡莫斯丁等)合用,既增加药效,又减轻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  4、与免疫治疗药物(干扰素-α2b)有协同作用。  5、减缓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增加食欲,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美国Maitake Products,Inc.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并开发舞茸的权威企业,其生产的“舞茸精滴剂”对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能起到很好效果,被美国FDA批准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二期临床研究(IND 54,589)。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