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村小学怎么样五管箫怎么做

《燕江铭》第十六章 少年风流_中国作家网
《燕江铭》第十六章 少年风流
作者:燕山竹
  一天,燕城中学初中班的学生们正在上国文课。许植民老师手拿一本语文教材,正在讲解梁启超先生写的《少年中国说》。
  许老师念到:“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下课铃声响了。许老师说:“今天新讲的《少年中国说》请同学们回家后好好再复习一遍。作业是:每人写一篇读后感。文章题目由同学们自己定。主要是要求大家发挥个人的想象力,论述出为什么说‘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现在下课。请石林峰和吴飞云两位同学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同学们起立,送许老师先行离开了教室。
  许老师在办公室里,见二位学生走进门来,就说:“两位有没有时间陪老师去文庙走走啊?”
  “有时间。”石林峰说。吴飞云也点点头。
  “那好,我们现在就去。”
  文庙位于燕城街区的中心,是明代留下的木结构建筑。始建于明朝景泰六年(1455年),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建,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全面修葺。
  文庙四周有一丈高的红墙,围地面积有5亩。在围墙的大院门前,立有左右二个朝天阙。过去,来访者不论官位高低、名气大小,一律都要在此下马落轿,徒步进入围院大门。进入院门后,才可以看见文庙的三进式建筑,都有回廊衔接。
  文庙的首进正门上有匾额“圣时门”三个大字。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圣人。因此,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皇帝钦定孔庙正门名为“圣时门”。
  许老师和石林峰、吴飞云三人,从正门走进了圣时门。只见门里不远就有一个莲花月池,名“泮池”。泮池上有小拱桥,名“泮水桥” 。泮池两边有房廊,并各有一道侧门。东侧门名为“快睹门”,西侧门名为“仰高门”。
  许老师说:“过去,只有皇帝祭祀文庙时,才可以走正门。其他人只能从侧面的仰高门进入文庙。自从十年前的五四运动以后,文庙也就在新文化运动中,更加开放,更加贴近百姓了。所以,我们今天才得以从正门堂而皇之的走进来。”
  “许老师,您当时参加五四运动时,情形是什么样子的?”石林峰问。
  “当时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潮,广大学生和知识分子是革命浪潮中的主角。学潮开始时主要是反对北洋政府卖国求荣的腐败行为,后来发展成了反帝、反封建、反对孔教束缚青年新思想的文化改革运动。我当时在学校读书,也有幸成为了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
  “老师,我真羡慕您!那时我才四岁,没能赶上那场轰轰烈烈的大运动。我怎么不早点出生呢?”吴飞云稚气地说。
  “现在也不迟呀。我们那时的学生运动还很不成熟。正应了古人说的一句话:‘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好在五四运动还是有很大成果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革命先驱,在中国率先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接着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这才真正走上了解放穷苦人民的道路。”
  “这么说,我们也不会碌碌无为了。”石林峰说。
  “对。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许老师说。
  “什么好消息?”石、吴二人同时问。
  “我说了以后,你们要努力控制情绪,不要在这里欢呼。一定要保密,这里人很多。”
  “是。”二人点头。
  “都靠近来。上级已经正式批准你们的入团申请了。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正式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了。”
  “太好了!”
  听到激动人心的消息,吴飞云还是情不自禁的想要拍手欢呼,但被石林峰拉住了。
  “共青团是共产党的外围青年组织,受党的领导,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是共产党的预备队。二者的行动纲领和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你们今后一定要牢记这个原则。等到你们经受了更大的考验后,就会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了。”许老师轻声而明确地说。
  “知道了。”
  “我们一定记住。”
  这时,许老师看见有人走过来,就提醒他们注意。三人慢慢走上泮水桥,好像在近水观莲:金鱼在桥下戏莲,忽东忽西,南浮北潜。
  许老师说:“这个月池很漂亮,我看就以这里的景致来作幅对联吧。石林峰你先说吧。”
  “我的上联是:时值初夏,荷叶田田,芙蓉素瓣围金盆,枝枝茂盛。”石林峰出。
  “我的下联是:日近黄昏,蜻蜓点水,菱角红萍泮月池,个个青春。”吴飞云对。
  “我的横批是:一代风华。”许老师高兴地说。
  三人边走边说来到了灵星殿。
  文庙的第二进是前殿,名叫“灵星殿”,面积约为大成殿的一半。东西两侧有廊房排列。东廊厅为开放式走廊,有连排画壁,是历代达官贵人留字作画赞颂孔子的处所。厅上题有匾额“德侔天地”四个大字。西侧有连排书斋,斋门的匾额上题有“道冠古今”四个大字。
  许老师说:“古人认为天上的灵星‘主得士之庆’,是成功人士的幸运之星。所以,在祭天时要先祭灵星。而在文庙里设灵星殿,意思是拜孔子也要先拜灵星,尊敬孔子就如同尊敬上天一样。我们虽然不必把孔夫子当上天来尊崇,但是他开创的很多儒家经典思想,还是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运用的。古人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嘛。将来我们共产党人取得了天下,也一定要用儒家思想来为百姓服务的。”
  “老师说得对。孔子曾经说:苛政猛于虎。眼下燕城的官府就是这样的。”石林峰说。
  “对。这就是孔子对奴隶社会的一种批判,是很有积极意义的。”许老师说。
  三个人顺着东廊厅细细观赏着连排画壁,向前慢慢走去。
  第三进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面积307平方米。大成殿东侧有衍圣庙、忠义祠、杏坛祠、居仁斋等建筑。西侧有四圣祠。
  据《孟子》记载:“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是为四圣。因此,文庙的第一道大门一般都称“圣时门”。
  三人面对大成殿,只见殿前院落疏阔,古树葱郁,禽鸟翔集,鹭归鹤闲,显得十分幽雅。
  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土木结构,梁架简洁明快。重檐之间有多木饰件,是为如意斗拱和象鼻昂。正门明间开间跨度为8米,采用榫铆连接。殿内有粗大圆柱支撑屋顶,木柱下有多种石质的柱础,多为圆鼓式和履盆式。柱石上雕有莲花纹、龙形纹及如意勾云纹等。殿前铺有九级双踏步石台阶,双踏步之间有一石雕大盘龙,造型生动,鳞爪凸显。
  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桓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号封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毕生致力于民间教育事业,这是我最崇敬他的地方。你们说说看,将来都想干什么职业?”许老师说。
  “我将来想当一名好医生,能为百姓治病救人。”石林峰憧憬地说。
  “我想当一名教师,像许老师一样教书育人,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许老师在下午上课时不是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嘛。我教书就是要让少年进步,国家独立、自由、强盛,人民生活富裕。不要再像我父亲那样没有文化,一辈子穷苦,受人欺负。”吴飞云认真地说。
  “说的好。我原来的名字叫许瑞芳。后来改名叫许植民。意思就是要植于民众之中,与百姓同生死,共命运。”
  “原来的名字也很好听啊,瑞气芬芳。”吴飞云笑着说。
  “父母起的名字,书生气太浓,所以我就改了。你们二人是我最好的学生,我希望你们要多学些科学知识,将来好为新中国服务。孔子在2500年前教的学生,就要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门知识。我们二十世纪的人,应该学习的知识要更多更好,才能适应今天的形势发展。你们说是吗?”
  “是。”二人点头。
  “说说看,你们在放学后还做些什么事?”
  “我放学后会跟着爷爷学习中医,还会去找师父学习武功。我想,这些技艺今后也会用得着的。”石林峰说。
  “很好。听说你爷爷是燕城有名的中医。”
  “嗯。爷爷经常免费为穷人看病。”
  “还有,听说你家是《水浒传》石秀的后代?”
  “我父亲常对我这么说。”
  “古人说:学好文武艺,卖给帝王家。我们今天也要做到文武双全,但不是为了要卖给谁,而是要为革命事业做贡献。林峰同学,希望你保持下去。”
  “老师,我记住了。”
  “飞云平时在家里都干些什么?”许老师转问。
  “我在家里只会烧饭炒菜,种地喂猪。哦,我还会自己做衣服。”吴飞云说。
  “你才十四岁呀,就会自己做衣服了?”许老师有点惊讶。
  “我母亲去世的早。我从12岁开始就跟着石林峰的妈妈学做衣服了。老师你看,我身上穿的衣服就是自己做的。还合身吗?”
  吴飞云得意地向老师展示着自己身上穿的印花土布衣服。
  “嗯,挺好的。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
  许老师久久看着眼前这个女孩子,说话的声音有些僵口,鼻子发酸,眼睛发涩,赶紧装成风吹了眼,掏出手绢来擦。
  “老师,你怎么了?”吴飞云关切地问。
  “哦,没什么。是风吹了眼。好了,天快黑了。你们二人今天都到我家去吃饭。我家那位孩子妈,现在已经做好了吃的在等我们呢。另外,有件事情我还要向石林峰交待。走吧。”
  三人离开了文庙,向燕城南街走云。
  (二)
  燕城出西门,过了翔燕大桥后再往前走不远,就到了玉皇阁。玉皇阁依山傍水,掩映在绿肥红瘦的丛林中,风景秀雅,是永安城出西门后首选的游览胜地。
  玉皇阁是在明朝中后期建成的,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明代三重檐歇山式木斗拱结构,顶盖琉璃瓦棱。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五间,高达十八米。大殿顶上正脊是琉璃花脊,脊上是琉璃八仙人,两端砌有蟠螭龙,四角棱梢装有兽头,下悬铜铃,和风吹拂,丁当沉响,回荡山峦,气势辉宏。
  整座建筑木柱横梁红漆鲜艳,青石基座坚固平稳。主要由正殿玉皇阁和偏殿四帅殿、天师殿、三官殿等组成。正殿玉皇阁,供奉着一尊一丈多高的玉皇大帝坐像,由极其珍贵的红豆杉木雕刻而成。坐像头戴皇冠,身穿龙袍,腰系玉带,神态庄严,浑身漆金,四季享贡,香火不断。
  偏殿四帅殿,供奉着四大元帅。玉皇阁左侧为三官殿,殿内供奉着三官神像。玉皇阁右侧为天师殿,殿内供奉着三位天师的坐像,栩栩如生。整个阁院占地面积约有五亩多地。
  今天是周末休假日。石林峰与吴飞云特别高兴,恰逢他俩都是双喜临门。哪双喜?一是两人昨日放学后,跟随许老师去文庙游览时,许老师悄悄告诉了两人一个好消息:他们的入团申请已经被党组织批准,两人已经正式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了。这一好消息,使得两颗年轻的心激动了整个晚上。二是石林峰和吴飞云今天都过生日,只是石林峰比吴飞云大一周岁。他俩一属虎,一属兔。他们同住一个村庄,过去也常在一起过生日。今天双喜临门,必然是要青梅竹马,知音重庆。因此,双双相邀,一同去游览玉皇阁。
  二人一路携手,说说笑笑。他们沿九九八十一级长条石台阶,拾级而上进入了玉皇阁的上院。上院内的正殿大门两侧,左为钟楼,右为鼓楼。
  玉皇阁外观有三层,高耸凌云。阁中有巨大的杉木柱子六六三十六根,力举天顶。中柱直径90厘米,通高15米。边柱直径50厘米,通高12米。选直径90厘米和50厘米的木柱,寓意九五至尊。用三十六根之数,寓意六六大顺。阁楼主间和次间相互采用移柱法,把边柱往后移,以扩大阁堂中央的空间。穹顶呈八卦覆斗形,顶面绘太极图。殿内各壁画精美绝仑,都呈一派仙家气象。木制格子门也都用透雕和浮雕技法,雕刻了祥云、神兽、瑞花等。
  三层楼体的正面墙上都悬挂着金字巨匾。下层是凤鸟篆字“坤势”;中层是楷书“玉皇”;上层是龙形篆字“通乾”。在第二层的四面檐门上方,还悬挂有四块木质彩绘浮雕与漆银四字匾额,分别为:正北“大爱无疆”,正东“大象无形”,正南“大音稀声”,正西“大域无荒”。
  二人兴致勃勃地走进了“坤势”门。
  “飞云妹,哦不。今天应该叫飞云同学。”石林峰说。
  “不对!今天更应该叫妹妹,而且前面还应该加上个‘亲’字。唉不对、不对。还是应该叫飞云妹妹才对。”吴飞云急得脸若傅粉。
  “别急,别急,逗你玩呢。不过你要先把这些廊柱数清楚有多少根才行。”
  “数就数。你还当我是小学生啊?不过,数对了你可不许耍赖。”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二人击了一下手掌后,吴飞云果然认真地数起柱子来。
  “一、二、三、四......”
  吴飞云沿着回廊如飞云般的飘去很快就数了一遍回来说:“一共是三十五根。对不对?”
  “不对。”
  吴飞云二话没说就又飘去数了一遍回来说:“还是三十五根。”
  “还是不对。”
  “你没胡说?”
  “玉皇在上,不敢胡说。”
  吴飞云立马又飘去再次细细地数了一遍,回来后坚定地说:“就是三十五根。这次绝对不会错!”
  “就是错了。”
  “绝对不可能!”
  “你的绝对,就是个错误。”
  “错了几根?”
  “就少了一根。”
  “一根?在哪?”
  “在这阁楼的正中。你把最重要的擎天柱给漏掉了。”
  “哎呀,真是的。我来回几趟,都忘了走进中间大堂,只在外围转悠了。怎么办?”
  “怎么办?按刚才的约定,我们现在就只是同学了。”
  “???......”吴飞云不快。
  石林峰见吴飞云一脸茫然,怕坏了今天的玩性,就赶紧说:“和你说着玩的。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妹妹!”
  “谢谢!”吴飞云这才开心了。
  “不过,今后我们可是共青团员了,许老师会交给我们做一些重要的事情,那可不能像现在这样粗心了啊?”石林峰悄悄地说。
  “知道了。我以共青团员的身份作保证。”
  吴飞云举起右掌神秘而又调皮地说。二人再次高兴地双击掌。
  俩人来到第二层楼阁上,这里有回廊一周,以方便朝圣的游人顺着回廊四面环顾。
  他俩凭栏眺望,指点江山。燕城佳宇,尽收眼底。左可北望北塔,沙溪河银光素练;右可南眺南塔,燕江水雪白玉带;东可鸟瞰邦廓,围城内熙熙攘攘;西可仰视群峰,峦岭献迤逦翠屏。
  燕城正是:三面环水朝觐圣地,四方来仪恭敬玉皇。轻云薄雾缭绕村境,山青水秀抚育里人。
  石林峰偶然好像想起了什么,伸手从背后的上衣里面取出了自制的五管排箫,吹起了一首“宫音调式”的古曲来。
  宫音为古之五音中:宫、商、角、徵、羽的首音,为君音、平音、雅音。宫音声漫而缓、刚柔相济、雄厚平远。宫音主人之脾土,最宜健康。当吹到高亢悠扬之处时,曲调嘎然而止,耐人寻味。
  “哎,怎么突然不吹了?我还想听。” 吴飞云双手支颐,听得津津有味的问。
  “已经吹完了。”
  “吹完了?真好听。”
  “你听懂了?”
  “没有。这是什么曲子?古风悠悠的。”
  “这是我师父教给我的一首‘宫音调式’的古曲。”
  “有曲名吗?”
  “有。叫《刍燕幼虎吟》。”
  “什么是《刍燕幼虎吟》?能把歌词念给我听吗?”
  “当然可以:
  春暖刍燕兮,嗷嗷待哺;
  夏炎穿云兮,翅蛾穷途。
  秋爽露牙兮,幼虎爪树;
  冬寒入林兮,一啸皆伏。”
  石林峰用青春期的沙哑声音,一丝不苟地吟诵着。
  “嗯,这下我听懂了。很有少年壮志的气魄!”
  “是的。我很喜欢这首古辞。它唱出了你和我。”
  “这怎么可能?”
  “你就像一只刍燕,我就像一只幼虎。终有一天,我们要一飞冲天,虎啸山林的。”石林峰说完,认真地把五管排箫插回了后背。
  说起石林峰自制的五管排箫,做法与用法都与众不同。五支箫管长短不一,最长的有15厘米,最短的有11厘米,并且依次递减1厘米。按照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排列组合。箫管一头按30度斜角削得尖利,另外一头为平面并且留下节隔,在节隔上成45度斜角削出一个小孔洞,用来吹箫。每支箫管上又钻出五个小孔来,仍是按宫、商、角、徵、羽五音钻成。既可以用单管吹出五音来,也可以用五支箫管组成排箫,一一吹出五音来。这就是说,可以依照使用者的喜爱,随心所欲吧。
  这种排箫,其实有二种用途:一是乐器;二是兵器。平时吹奏音乐,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战时可当成匕首或飞镖杀敌,轻便犀利,不输铁器。这就是此种排箫一头削尖的作用,是石林峰跟师父学的一种应急用的独门暗器,平时一般人不会想到是兵器,拿在手上也不易被敌人察觉。
  做箫管的竹子也十分稀少,是用山野里特有的一种方竹做成的。这种方竹的特点是:竹径不粗,最粗不过手腕。只生长在溪水边的石砾土层上,生长缓慢,要很多年才能长成。竹管壁厚,是本身直径的三分之一以上。竹管孔细,是本身直径的三分之一以下。竹肉厚重,入水即沉。竹皮坚利,竹木密实,风干后坚韧如铁。竹形方正,笔直生长,高约三至四米,上下略为等粗。竹身内圆外方,正应了天圆地方之象。因而,此种方竹是以天地精华养育生成的。练武之士得之,可当战斗兵器,得心应手。古稀老者得之,作为手杖使用,爱不释手。
  “说得好。我是燕子,要吃尽害虫。你是老虎,要消灭豺狼。”吴飞云笑着说。
  “谢谢你能与我志同道合。”石林峰认真地说。
  吴飞云:“谢什么呀,还是谢谢肚子吧。刚说到吃,我肚子就饿了。”
  “你真的饿了?现在好象还不到中午吧。”石林峰此时正意气风发,意犹未尽。
  “可我早上就没有吃饭呢。”吴飞云还是比较实际的。
  石林峰:“为什么?”
  吴飞云:“为了给我爹省钱,我一天只吃两顿饭。”
  石林峰:“对不起,我对你的关心太少了。走,我请你吃饭去。今天要好好庆祝我俩的生日。”
  吴飞云:“好哇。就等你这句话了。”
  石林峰与吴飞云来到玉皇阁东侧的福燕楼。这里曾经是当年徐霞客游历完贡川桃源洞之后,来到燕城拜访玉皇阁时吃饭和下榻的客栈,人气很旺。不过,现在时间还不到中午,只有他们二人进来吃饭,便在临江的窗户边最好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店老板走过来问:“二位吃点什么?”
  石林峰转头问吴飞云:“说吧,想吃什么?”
  吴飞云:“好,那我就不客气了。老板大叔,来两碗叉叉@条,两碗米饭,一盘香菇炒青菜,嗯……”
  吴飞云想了想又说:“还有一盘活肉。哦,活肉上要多浇点黄椒酱油,这才够味儿。”
  “好的姑娘。马上就来。”老板说完,走进了后厨。
  “这是不是太多了?”吴飞云看着石林峰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怎么就点这么少?再加两个菜。”石林峰慷慨地说。
  吴飞云:“够了,够了。这些就是我最喜欢吃的。”
  石林峰:“不行不行。今天可是我们过生日。你点的这些,还不够我一个人吃呢!”
  吴飞云:“哦,那就再加一盘黄笋炒腊肉吧。”
  “好。”石林峰又对着后厨喊道:“老板大叔,请您再加一盘黄笋炒腊肉,一盘白切贡鸡块。”
  小店老板在后厨里答应着:“知道了。很快就来。”
  时间不长,老板先上了二碗叉叉@条,二碗米饭,一盘香菇炒青菜,一盘黄椒酱油浇活肉。
  吴飞云一见活肉摆上来就说:“我最爱吃活肉了。没有一点油腻,鲜嫩爽口。夹起一箸,沾上一点黄椒酱油,往嘴里一送,不用牙使劲咬就粹了。这真是猪身上的第一美味。”
  吴飞云一边说,一边做,吃得津津有味。就连祝贺生日快乐的话也来不及说。
  “难怪你这么会说话。原来都是吃猪嘴巴上活肉的好处。”
  石林峰一边打趣她,一边也夹了一箸活肉放进口中,一边还没忘记含混不清地说了声:“祝我们生日快乐!”一闭嘴就把活肉咽下了肚子。
  这时,老板又端上了一盘黄笋炒腊肉和一盘白切贡鸡。
  “老板大叔,这活肉真好吃。您是怎么做的?”石林峰问。
  “这下你可是问着了。活肉是我们燕城的第一名小吃。做法其实很简单,首先要把整个猪头烫洗干净。然后加清水和大料把猪头煮熟。让猪耳朵的脆香、猪鼻子的韧香、猪舌头的味香、猪头骨的骨香都被活肉吸进去之后,再从猪腮帮子的骨头上把左右两块活肉剥下来就是了。”老板快人快语地说。
  “这就对了。猪口无肥肉麻。猪成天就是吃了睡,睡醒了吃。全身睡得都是肥肉,唯独嘴巴这里有两块活动的瘦肉,活嫩活香的。”吴飞云说。
  “说的是。这位姑娘可是个吃活肉的里手。”老板夸到。
  “为什么?”石林峰问。
  “她知道吃活肉一定要沾着黄椒酱油,才最好吃。说到这永安黄椒,也算是燕城一绝。没有它,活肉也就不可能味道第一啊!”老板说。
  吴飞云得意地点着头。石林峰洗耳恭听。
  的确如此。燕城黄椒,大小如指,其形亦然。其辣度数倍于国内其他各种最辣的辣椒品种。就连号称“辣死人”的四川朝天野山椒,湖南的细长红尖椒,也辣味不及。
  特别是黄椒的“特立独黄”,燕城仅有,他地绝无。黄椒嫩时绿色,成熟时由绿转黄后不再变红。其颜色有明黄或橙黄之艳,瓷器之光泽。
  最难能可贵的是:其黄为帝王之色,高贵至极;其辣无与论比,极其开胃;其味辛香绝品,回味无穷。
  活肉沾黄椒酱油这道燕城早餐第一小吃,绝不是沽名钓誉来的。一般早上人的胃口不开,厌食肥甘油腻之物。而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又特别需要补充一些高蛋白质。因而独特的活肉黄椒特色小吃,就在燕城应运而生了。
  说来也怪,燕城人一般不吃辣菜,却偏偏喜爱吃最辣的黄椒。这也可能是因为燕城人做事具有不做则已。要做,就把事情做到极至的性格特点所致吧。吃黄椒就是证例。就连最喜欢吃辣椒的“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的四川、湖北、湖南人也有所不及。
  “飞云,吃饱了吗?”石林峰问。桌子上的食物,已经被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年轻人,风卷残云般的一扫而光了。
  吴飞云满意地说:“饱了,饱了。再吃,肚皮就要撑破了。这可是我有生以来吃得最饱的一餐了。”
  石林峰:“那好,时间已经到中午了,我们回家去睡觉。”
  吴飞云耍娇道:“睡什么觉呀?再陪我玩嘛。”
  石林峰认真地说:“晚上我要带你去干一件许老师交待的事情。”
  吴飞云忙问:“什么事?”
  石林峰:“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上午,一件事情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燕城。原来,在燕城县政府大门上那青天白日徽的两边,不知是谁公公正正地张贴了一幅对联:
  上联:南门有只虎,不及政府大口会吃肉;
  下联:北辕来群狼,怎比苛捐杂税名堂多。
  横批:苦了百姓
  国民党县政府门前围观的人可真多呀!里三层,外三层的。就连警察来了也赶都赶不完。
  (三)
  一九二九年五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红军开辟了以龙岩上杭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毛泽东同志在古田村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军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一九二七年“八一南昌起义”以来,红军建党建军的经验教训。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同志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
  这时,许植民受党的召唤,准备携家人到闽西投奔红军。临走前,他和妻子一同来到了洪田村,暂时把年仅两岁的儿子寄托在石林峰家。
  听说许老师夫妻要去闽西,石林峰和吴飞云依依不舍。石林峰爷爷苏一方老中医,石林峰父亲石大木、母亲苏苏、哥哥苏林山等,全家人都热情相送。吴飞云的父亲吴忠厚和刚加入共产党不久的堂兄吴春土,也前来话别。
  苏苏做了一桌丰盛的好菜:红烧猪肉,冬菇青菜,香蒜花菜,黄椒冬笋,鸡蛋莴苣,羊肉罗卜,香菇鸡汤,红菇鸭汤,真象年夜大餐。
  苏老中医开席先语:“今天正好是冬至节,就以这杯茅头红贡酒,为许老师夫妻饯行吧。来,先干了门前这杯酒,冬至夜长,后面再慢慢吃,慢慢聊吧。”
  “谢谢!那我就借花献佛,第一杯酒还是先敬苏爷爷吧。祝苏老先生健康长寿!干。”许植民说完,大家都干了第一杯。
  “许老师,这第二杯酒我代表全家敬你。感谢你把林峰和飞云教育得这么懂事。来,干!”石大木与许植民碰杯干了。
  “说实话,我非常羡慕你。这么年轻,就走南闯北的干着大事。听说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已经有几十万人了。现在的官府,都怕得要命。不像当年的我,一个人单打独斗,还被官府追得东躲西藏,成不了大事。今后红军有用得着我石大木的时候,别客气,只要说一声就行。”石大木平时话少,今天倒挺能说的。
  许植民:“行,大叔。其实我把孩子托付给你们,你们就是在为红军做事了。而且,我还要感谢你们。是你们生了个今后能干大事情的好儿子。来,我敬你们全家一杯。干!”
  “许老师,这第三杯酒,是我和飞云敬你的。感谢你把我们带上了革命的道路。”石林峰举起酒杯说。
  “对。”吴飞云和石林峰一样,也端起了酒。
  “好,我们一起干。”许老师说。
  接下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天南地北,春夏秋冬的拉开了家常,最后才说到了许老师走后的话题上来。此时,二更已过,苏苏把碗筷早已收拾干净,送上热茶后,与苏老中医、石大木、苏林山、吴忠厚等都借故离开了。许老师的妻子因为要陪儿子最后一夜,也早早地上床去了。
  石林峰说:“许老师,我想跟您一起走。”
  “我也想去。”吴飞云附和。
  许植民:“不行。你们年纪还小,当前主要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学好了知识,将来是有大作为的。”
  “那就请红军来解放燕城,我可以在燕城参加红军。”石林峰说。
  “红军一定会来解放燕城的。不过,目前条件还不成熟。燕城的革命力量还很薄弱,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你们去做。”许老师说。
  “怎么做?”石林峰和吴飞云同时问。
  许植民:“我走后,你们两个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向你们堂哥吴春土请教。上级也一定会再派人来燕城,与你们建立组织联系的。但是,你们的身份不能轻易公开,一定要保密,要确保安全,确保燕城的革命火种永不熄灭。目前,燕城的形势非常复杂,国民党官府和军队的势力还很强大,时刻都想消灭共产党,我们绝对不可以轻举妄动。一定要耐心地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勇敢地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
  “那夜校怎么办?”吴春土问。
  “村里会请新的老师来。不过党支部的活动不能再在夜校里进行了。你们要尽快选出新的支部委员会和新的支部书记来,并且要选择新的安全地点秘密开展活动。”
  “知道了。我会把你交待的事项,尽快转告其他党员的。你就安心走吧。”吴春土说。
  许植民:“那好。我还会想办法,与你们尽量保持联系的,直到上级来人接替我的工作。为了不引起别人怀疑,今天就此告别吧。”
  “一路保重。”吴春土伸出了手。
  “再见。”二人四只手紧紧相握。石林峰和吴飞云也把双手压在了上面。多少离别的话语,此刻已经无需再说了。吴春土与堂妹吴飞云转身出门,消失在寒冷的黑夜里。许植民与石林峰并肩站立,久久凝视着寒夜。
  第二天清晨,许植民夫妻告别了苏老中医一家,最后再亲了亲正在熟睡中露出微笑的儿子那粉嫩的小脸后,就义无反顾地在寒冬里的阳光照耀下,向着闽西根据地走去了。
  回到闽西根据地后,许植民在红四军第十师担任宣传科长。一九三四年十月十日,他随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北上抗日。在长征途中的一次激烈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二十八岁。
  苏老爷爷说到这里,故事嘎然而止。一声轻轻地叹息,百岁老人的眼里已经热泪盈眶了。听众都陪着老人静默了许久。
  开奔驰车的中年人低声地挽惜道:“许老师这么年轻就牺牲了。太可惜了。他的儿子后来怎样了?”
  那位退休公务员也低声说:“是啊。我们燕城当年也有一千多名年轻人参加了红军。”
  一位青年听客提高了声音问: “那年轻的石林峰和吴飞云后来怎样呢?”
  苏老爷爷说:“他们后来都参加了红军独立第九团。你们听说过独立红九团的故事吗?” (原创作者燕山竹)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老村小学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