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什么时候实行12山东十二年义务教育育

山东省教育_教育部门户网站_
山东省教育
  [基本情况]
2002年各级普通学校基本情况
2002年各级成人学校基本情况
  [提出教育现代化目标]
  为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决定》,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全省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160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达到1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城镇3岁以上幼儿学前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85%以上;高质量地实施义务教育,高水平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努力建设若干所高水平大学和一批处于领先地位的重点学科,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初步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每10万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者达1.5万人以上;农村劳动者人均受教育12年以上,城镇劳动者人均受教育14年以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2002年,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对2001年申报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10所高校逐校进行了考察。省教育厅经与省人事厅协商,6月批准了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临沂师范学院5所高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全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的高校已达8所,占普通本科高校的1/4。中小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又有新进展。济南、滨州、德州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制,日照市中小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成功经验。
  [教师队伍建设]
  2002年,全省139个县(市、区)的教师人事和工资发放全部实现“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成立了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和高校教师资格认定服务中心。到12月,完成了对日后加入教师岗位的在职教师的资格认定,有30万名中小学在职教师和1.5万名高校在职教师取得了教师资格。至此,山东省在职教师的资格认定工作顺利结束。继续做好专业技术评审和特级教师评选工作,共评审高校教师1600多人,中专及中小学教师8900多人;经层层推荐申报、审查、评选,评出291名山东省特级教师。确定了因地制宜、由各市决策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思路,省教育厅及时协调、督促各地加快工作进程,使全省民办教师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2002年,省教育厅根据省政府《关于调整中等师范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将全省独立设置的26所师范学校(不包括已停止招生的山东煤炭师范学校),全部实行了与高师院校或其他普通高校的挂靠联合,解决了师范学校培养专科小学教师工作中所存在的招生和颁发毕业证书的问题。
  拓宽中师毕业生升学渠道。选拔900名优秀中师学生参加全省统一考试,320人被山东师范大学等4所高师院校录取;开通中师生升专科的“绿色通道”,全省共有7500名中师毕业生注册到专科继续学习;允许五年制大专师范生继续升学深造。
  开展中小学各类教师培训。(1)骨干教师培训。年内,有7000名骨干教师完成省级培训。有15个市开展市级培训,培训骨干教师1.2万人。(2)新课程师资培训。2002年开展了新课程骨干培训者省级培训。共举办三期27个培训班,培训学科22个,计有2400多人参加了培训,为全省17市和进入实验的45个实验区,每个学科培训了4名骨干教师。(3)学历提高培训。为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十五”规划,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自学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自学考试工作实施意见》。全年报考本专科考生分别为7.48万人和2.3万人。共录取本科5.41万人,小教专科1.1万人。
  [《山东省教育督导条例》正式实施]
  《山东省教育督导条例》于日经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实施。为切实做好《条例》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副省长邵桂芳专门撰文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省教育厅召开了贯彻《条例》座谈会,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朱广新、省人大常委周志仁、省教育督导学会会长吕可英、国家督学马钊、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光华等参加了座谈。《山东省教育督导条例》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全省教育督导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行风建设]
  2002年,省教育厅拟订了《教育厅政务公开实施意见》和《教育厅内部业务工作规程》,全面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1)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教育厅的审批事项压缩50%。在基础教育方面,除国家规定的需要省级审批的事项外,其他审批事项逐级下放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高等教育方面,国家下放的审批事项和管理权限一律下放到学校,取消涉及高校教学、科研具体工作事项的审批。在省政府127号令中保留的20项省教育厅审批、核准、审核、备案事项中,经确定,省教育厅又压缩10项。(2)加大政务公开。对高等学校设置、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评议确定,对外公开,接受监督。继续实行招生政策、工作程序、录取分数线、录取结果和举报监督渠道公开,从2002年开始,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招生全部实现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3)转变机关作风。一是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召开市、省直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教育会议每年1次;召开高校书记(校长)参加的会议每年不超过2次。二是精简文件。厅发的文件、电报减少50%。三是从严控制各类检查、评比活动。面向高校的各类检查评比实行综合性评估,只保留办学条件的评估1项;面向中等以下教育的各类评估、检查,每年不超过1次。
  [规范教育收费]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部分收费标准。对30多件群众来信反映的乱收费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启动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代信息智能系统工程建设。制订了全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定额,具体标准为:初中180元~360元,小学110元~280元;制定了高校民营二级学院收费标准;修订了大中专院校学生公寓管理办法,增加1200元的收费标准档次;审核确定36所高校155个收费热门专业。
  [民办教育]
  年内新批准民办高校8所,学历文凭试点学校10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2个。有社会力量举办各类民办教育机构2310个,在校生58万人,其中民办高校122所,在校生4.5万人。制定了《山东省民办高等学校管理暂行办法》。2002年首次将46所民办学历文凭试点院校的招生计划列入全省普通高校招生指南,并于7月27日~28日在济南市和各市同时开展了全省民办高校的宣传、咨询与报名招生活动。2002年全省民办高校招生人数明显增长,其中学历文凭试点注册生增加3000多人。
  [支援新疆教育]
  自2000年在全国启动“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后,到2002年,山东省认真组织了教育对口支援工作,除支持部分资金、设备和图书外,共派出200多名骨干教师赴新疆支教。8月26日,第二批128名教师又赴新疆支教。为西部大开发贡献力量。
  [综述]
  2002年全省小学比上年减少1752所,招生比上年增加5.9万人,在校生比上年减少36.60万人。普通初中比上年减少72所,招生比上年减少294733人,在校生比上年减少358403人。普通高中比上年增加36所,招生比上年增加101880人,在校生比上年增加228259人。
  2002年全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2%,其中小学女童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92%(含升入职业初中2833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为33.85%。全省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小学女童辍学率为0.23%。普通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1.46%,普通初中女生辍学率为1.46%,2002年全省普通初中、小学重读生人数分别为1614人和735人。
  全省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60%,普通高中生师比为18.28∶1。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20.77%,具有专科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70.62%,普通初中生师比为18.74∶1。全省小学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3.25%,具有专科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33.99%,高中阶段毕业的占教师总数的61.54%。幼儿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26.04%,具有高中阶段学历的占总数的66.47%。
  全省中小学平均在校生规模为:小学338.2人,普通初中1412.8人,普通高中1814.1人。每校平均班数为:小学9.3个,普通初中22.9个,普通高中28.8个。平均班额为:小学36.5人,普通初中61.8人,普通高中63.1人。
  [中小学危房改造]
  2002年,新查出危房面积76万平方米,核减12万平方米,净增64万平方米。年内,全省已累计筹措危房改造资金13.2亿元,共改建、新建校舍329万平方米,完成危改规划任务的78%。中央和省定危改项目学校已完成90%的改造任务。
  [规范化学校建设]
  开展以“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为标志的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年内又有125所中小学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其中普通高中40所,初中43所,小学40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全省规范化学校总数达618所,其中小学205所,初中207所,高中187所,特教学校19所。同时,继续开展了示范幼儿园建设,省级示范幼儿园已达491所。
  [信息技术教育]
  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全省现有国家级信息技术实验区8个,省级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36个,实验学校65所;建有基础课一类实验室122个。截至2002年6月底,高中、初中、小学信息技术开课率分别达100%、72%、23%,2100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1177所学校实现了卫星宽带入校。426所中小学达到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标准;近7000所学校建成了教育资源库。山东省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目标是:用3至7年时间全面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校校通”工程。
  [高中学校建设]
  11月14日~15日,省政府在潍坊召开了全省高中发展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副省长邵桂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高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高中教育发展与建设问题。会议代表参观了临朐县实验中学、寿光现代中学和莱州一中等学校。会议提出到2010年,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新建100所现代化高中学校,并将现有的700所普通高中提高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水平,在此基础上,建设80所全省一流的示范性高中学校。
  [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
  2002年,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通知》要求,各地城市市区根据学校布局、规模和居民居住状况,合理划分学区,保证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就近入学。城市地区要有计划地在义务教育阶段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以扶持、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努力扩大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的规模,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各地要逐步加大将公办优质高中的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每所初中的工作力度,促进初中学校均衡发展。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招“择校生”。公办中小学不得改为民办或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任何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坚决纠正公办中小学擅自举办实验班、特长班以及违规收费的做法。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综述]
  2002年全省普通中专学校招生比上年增加2.37万人,在校生比上年增加3627人。职业高中招生比上年增加3.99万人,在校生比上年增加4.36万人。职业初中招生2833人,在校生8216人。全省普通中专学校专任教师1.54万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分别为4050人和5903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6.35%和38.41%。职业高、初中学校专任教师2.8万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24%,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师比分别为:普通中专20.4∶1,职业高中15.3∶1,职业初中10.4∶1。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66.76%。
  2002年全省成人高校比上年减少5所。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含普通高校举办的夜大、函授、成人脱产班,不含电大普通专科班及高职,下同)招生比上年增加7858人,其中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及其他机构招生比上年减少6904人;普通高校举办的夜大、函授、成人脱产班招生9.16万人,比上年增加1.48万人,占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82.47%。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比上年增加6.08万人,其中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及其他机构在校生5.78万人,比上年减少0.77万人;普通高校夜大、函授、成人脱产班在校生25.88万人,比上年增加6.86万人,占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81.74%。各类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2.33万人。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604.9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547.42万人次。2002年扫除文盲5.32万人。在部分高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进行了优秀成人应届专科毕业生推荐选拔升入成人本科学习和优秀成人中专应届毕业生推荐选拔升入成人专科学习的工作,分别招收3000余人和5000余人。对全省40所高校成人高等教育100多个新专业进行了评估。在省农业系统进行了开展本科层次专业证书教育的试点工作。
  [专业教学改革]
  为切实搞好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召开了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成立了全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咨询评议委员会。经市地自评、省评审,全省11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26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时,采取措施继续扩大对口高职的招生数量,2002年对口高职招生3.08万人,占中职毕业生总人数的10%;在58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办了“三.二连读”高职班,2002年招生2.6万人。
  [确定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为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9月26日,省政府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9月27日,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电视会议,部署全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副省长邵桂芳在会上讲话。会议强调,改革与发展仍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职业教育的两大主题。到“十五”末,力争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45万人,短期培训每年1000万人次。为实现省政府确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副省长邵桂芳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逐步建立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与其他教育相沟通、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三是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省政府确定从2003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提取20%用于职业教育,按城镇企事业单位年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征收职教经费,省、市财政设立职教专项经费。
  [社区教育]
  2002年,山东省确定了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先城市后农村、先抓点后抓面、先实验后推广”的基本思路。在抓好济南市历下区、青岛市四方区两个实验区的基础上,又在8个设立行政区的中等以上城市确定14个社区教育工作实验区;计划在2003年将80%的中等以上城市中的行政区扩大为实验区;到“十五”末,社区教育工作在全省全面推开。通过实验工作实践,要求首批确定的实验区要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的示范区,各市都要有一个以上的实验区达到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标准,有条件的市基本构建起终身教育体系,力争创建学习化城市。
  [学籍管理]
  根据全省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重新修订了《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年内,完成了全省1991年~2000年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的证书重新登记工作,共注册41万余人,为社会用人单位网上查询提供了便利条件。完成成人高等教育应届毕业生7万余人的毕业证书验印和电子注册工作。对普通高校驻鲁函授教育辅导站和成人高校山东地区校外班进行了评估,重新公布了384家函授站和校外班名单。
  [综述]
  2002年全省研究生招生比上年增加1224人。其中招收博士生932人,比上年增加l42人,招收硕士生5663人,比上年增加1082人。在校研究生比上年增加4005人。其中在校博士生2373人,比上年增加533人,在校硕士生13509人,比上年增加3472人。
  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含75所普通高校、部分成人高校举办的高职班和电大普通专科班,下同)招生比上年增加35166人。2002年地方所属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19.09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
  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比上年增加13.42万人。地方所属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51.3万人,比上年增加10.42万人。全省普通高校教职工比上年增加8046人,其中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651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技术职务的3788人,比上年增加703人,具有副高级技术职务的12066人,比上年增加171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177人,比上年增加39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8663人,比上年增加1426人。
  [高校招生工作]
  2002年全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41.47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增长率6.4%。2002年,山东省参加高考总人数突破45万人。全国共有766所普通高等院校在山东省计划招生22.29万人(不含省外艺术类),比上年增加4万人,增长21.9%。全省实际录取新生25.92万人,录取率达62.5%,其中,本科录取12.3万人,专科(高职)录取13.62人。对口高职录取3.08万人,录取率达84.54%。全省普通高校和对口高职共录取新生29万人,录取率达64.28%,比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2001年录取率为54.47%)。到2002年底,全省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58.3万人,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历史跨越。
  [重点建设与科研工作]
  “九五”期间,全省高校共建设64个重点学科、29个重点实验室。其中57个“九五”期间立项建设的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已通过验收,共投入建设经费1.58亿元,其中省拨经费4605万元,学校匹配和院(系)及学科自筹经费1.12亿元。已验收的57个重点学科(实验室)5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23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88项,省部级课题435项;获科研经费1.7亿元,讲师以上人员5年人均科研经费达12.12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1万篇,其中被SCI收录660篇,EI收录353篇,ISTP收录51篇。出版学术专著739部。鉴定科技成果651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243项,国际先进水平151项,国内领先水平301项。科研成果获奖724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20项,省部级奖励383项。获省级以上教学奖励90项。累计推广科技成果307项,为社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407.16亿元;新增博士点11个、硕士点28个。
  2002年,对高校科研工作提出了压缩计划项目数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创新开发项目、合理引导高校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据此,新安排文、理科研计划280项,其中,有经费支持的187项,下拨科研经费570万元,组织评选出372项山东高校科研成果奖。全年承担各级各类课题6000余项,科研经费近6亿元。年内,全省高校共获省科技进步奖201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51项,三等奖142项。
  [院校结构调整]
  11月6日,经教育部批准,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年内,山东省拟更名和升格的青岛科技大学、聊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泰山学院、山东交通学院5所普通高校通过了全国院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评议,并经教育部正式审批成立。另外批准成立了淄博职业学院、山东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等9所高等职业学院(还有2所批准筹建)。普通高校进行民营二级学院试点工作,共批准成立青岛大学海尔软件学院等19所二级学院,当年招收本科生5460人。
  [启动学科带头人工程]
  6月28日,省教育厅印发了《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岗位及人员聘任管理办法》,对学科带头人的岗位设置、选聘条件、人员聘任、考核评估等作了相应规定。在全省高校国家级和省级的重点学科中确立了第一批88个优秀学科带头人岗位,为全省鼓励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构筑了平台。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
  2002年,审核批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45个。组织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和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等9个专业学位的国家级考试。组织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初选推荐工作,有30篇博士论文和51篇硕士论文以及其指导教师获得2002年优秀学位论文奖励。全省建有山东大学、石油大学2所研究生院,10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49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高校基本建设]
  2002年,省属高校共筹集基建资金约20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投入2.5亿元,包括国拨预算内资金5626万元、争取教育部及省计委追加投资1900万元、国债资金2500万元。学校通过银行贷款、校产置换等方式自筹资金17.5亿元,在建校舍总规模247万平方米,当年新增校舍150万平方米。年内,全省已建成占地33.3公顷以上的大学新校区6处,已开工建设的12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3月12日~13日,省政府在泰安、淄博两地召开第二次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情况,部署今后工作任务。到年底,全省43所普通高校组建成了71个大后勤实体和328个小后勤实体,分流在册正式职工5705人,占原后勤职工人数的92.5%。各类后勤实体初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企业化运营,后勤基础设施大规模改造、扩建,保证了扩招的需要,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继续推行高校学生公寓用品政府采购。5月28日,山东省举行高校新生公寓用品政府采购项目开标仪式,省政府采购中心对全省62所高校新生的公寓用品进行了政府采购。全国的92家生产企业成为项目的投标单位。为确保采购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组成了评标委员会,并特邀省审计厅和高校学生代表全程监督采购工作。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省教育厅于10月在潍坊和济南分片召开全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座谈会,对助学贷款工作作出部署。会议认为,全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制定了贷款实施办法并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基本完成了“四定”(定学校、定范围、定额度、定银行)工作;与银行签订国家助学协议的39所高校中有18家开办了助学贷款业务。截止2002年8月底,申请贷款学生3.2万人,申请贷款金额2亿元,经办银行已审批贷款学生1万人,审批贷款合同金额7297万元,实际为9981人发放贷款3496万元。但全省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是贷款金额发放不足,全国高校已发放国家助学贷款30多亿元,山东高校仅发放贷款3400多万元;二是获得贷款的学生数量偏少,仅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6%。
撰稿 刘 鸣 孟 华
审稿 陈光华 张士俊
青岛市教育
  [基本情况]
2002年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2002年,青岛市依法治教取得新进展。市政府颁布了《青岛市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办法》,进一步明确各方制止学生辍学工作的责任及措施。市教育局制定了《中小学生处分暂行规定》,规定在全市推行学生处分听证制度。在前两年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实行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运行的依法治校机制,按章程自主管理的学校扩大到全市学校总数的2/3。
  全面实施中小学信息化“校校通”工程,部分完成了青岛市教育信息中心二期工程和教育政务网、教育信息网改版工作,并与教育部行政办公系统联网试运行。青岛教育城域网基本形成了市、区(市)、学校三级信息网络。各区、市全部建成教育信息中心,全市建成校园网的学校已达236所;市内四区中学全部建网,小学建网率达95%。全市通过光纤接入城域网和通过卫星宽带下载教育资源的中学260所、小学766所。全市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小学生达50万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开课率分别为55.7%、98.9%、100%、100%。青岛市作为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验区,有8个区(市)46所中小学参加了实验,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进行了探索。
  2002年度全市教育经费总收入37.20亿元(其中包括市财政拨给高等学校的1.10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25.28亿元。全年中小学教育事业费拨款21.56亿元,高于同期全市经常性财政增长速度13.66个百分点。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意见》,成立了“青岛市中小学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对全市校舍进行了检查,共查出危房面积11.1万平方米,年底已全部改造完毕。加快实施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和实验教学普及县工程,重点装备了多媒体电教室和微机网络教室,至2002年底,基本完成了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工程,有4个区(市)通过了山东省检查评估。
  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服务。全市共立项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5项,规划课题20项。青岛市教科所的“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家庭生活方式与家庭教育对策研究”被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选拔1000多名优秀教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引进了优秀骨干教师和硕士研究生60余名,继续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调整充实了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库。加强教师培训,市教育局与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联合举办在职教师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组织特级教师巡回讲学、上示范课、指导备课和教研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开展了课改师资培训和课程改革通识性校本培训。
  社会力量办学。全市各级各类社会力量办学学校(班)中,有学历教育学校77所(内含私立中小学61所,成人中专13所,民办高校3所),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13所,非学历教育学校402所,初步形成了从幼儿园到老年教育,各层次教育齐全的民办教育体系。上述学校中有中外联办学校15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11所。全市社会力量办学学校共有教职工1.06万人,在校生12.66万人,年招生、培训20.78万人。非学历中等学校开设了文化辅导、计算机、外语、财经、建筑、通信技术、艺术、体育医学等专业,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方面发挥了作用。青岛市将2002年作为“民办教育年”,重点加快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年内,批准独立颁发学历文凭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学院2所,民办中等学历教育学校9所,非学历民办高校7所,中等以下非学历学校38所;批准中外合作职业学校1所,批准9所学校与5个国家和地区举办12个合作办学项目,吸引外资折合人民币300余万元。
  [基础教育]
  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3%,其中市区达99%;共有省、市级示范幼儿园121处。年内又有2处幼儿园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幼儿园。贯彻落实《青岛市托幼管理条例》,市托幼工作领导小组的政府职能部门由9个增加到13个。加强对私立托幼机构的管理,印发了《青岛市公民个人举办托幼机构管理办法》,首次批准了两处中外合办的幼儿园。实施托幼一体化,初步建立起以托幼园所为依托的社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参与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建立起0~3岁婴幼儿课程体系,编写了《0~3岁婴幼儿心智发展方案》。
  落实全国和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全市小学和初中普及率分别达99.99%和99.98%,农村初中学生年辍学率在0.23%以下,市内四区小学全部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农村各区(市)全部落实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市政府与各区(市)政府签订了《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责任书》,教师工资和人事管理权全部由乡镇划归到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优先加强村小和初中学校的设施配置和师资建设。2002年,又有68所初中和251所小学通过市教育局“标准化建设工程”验收,全市通过验收的中小学分别占国办初中、小学总数的69.2%和51.7%,市内四区国办初中、小学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工程”要求。
  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扩大优质高中规模。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迁址重建,积极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全市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已达16所,占全市普通高中总数的23%,其中2所投资分别超过1亿元。2002年普通高中招收新生4.3万人。全市省、市级规范化普通高中分别为18所和35所,分别占全市公办普通高中总数的33%、64%,重点扶持10余所学校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示范高中。
  继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实验。又有4个区(市)被定为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市已有7区1市的424所小学和93所初中参加实验,分别占小学和初中总数的35.5%和32.6%。各校在加强基础与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掌握;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青岛市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上介绍了经验。
  开展了宣誓仪式和升国旗仪式等一系列青少年思想教育活动。制定了《青岛市创建学习型家庭实施意见》,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青岛市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开始试运行,正式建成并启用了青岛市少年科学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2002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超过高中段招生总数的5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农村达80%以上。应届毕业生中升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8.4%。2002年7月,青岛市获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8月26日~27日,教育部“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在青岛市召开,山东省和青岛市在会上介绍了省、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10月17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措施。
  继续实施“双名牌”战略。结合重点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建设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又有3个区、市通过撤点并校、调整布局,各建成1所招生在3000人左右的大型中职学校,全市中职学校已调减到101所,校均在校生提高到1100人。围绕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调整专业设置,规模较大的职业学校都设置1~2个质量较高的骨干专业。有3所学校的3个专业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示范专业”,17所学校的18个专业被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实行“双名牌”动态管理制度,对复评达不到标准的1所国家级重点学校、1所市级重点学校和3个骨干专业予以黄牌警告。
  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活力。在部分学校试行学分制和分层教学改革实验,推广“走班制”,学生流动上课,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考试。同时强化了专业操作考试和学生行为规范考核,在毕业实习中增加了毕业设计与答辩,以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全市中职校学生职业技能考核,中级合格率达94%,初级合格率为88.4%。
  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政府召开了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意见》,创建了社区教育大学,初步建立起社区教育网络。四方区成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市南区、市北区被定为山东省实验区,其他各市(区)也开展了社区教育实验。
  继续在农村实施“新世纪双五富民工程”,把科技推广和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实验、示范和推广,对10.24万个“工程户”、1.08万个科技家长和1.14万科技示范户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实现了工程户比其他农户户均收入增长10%的目标。
  [高等教育]
  全市高校共有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111个。共有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2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6个。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932人,副高级职称2052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5人(其中专职7人,外聘8人);博士生导师141人,博士后6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06人,硕士学位1720人。
  2002年是全市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各高校通过合并、升格、引进等形式,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能力。青岛海洋大学和青岛化工学院分别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青岛教育学院合并为新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年内又有5所职业学校被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市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到7所。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0%,高职高专在校生占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的38%。全年共举办高等教育学历自学考试3次,报考人数10.9万人、科次20.82万,毕业3919人;举办民办高校学历文凭考试2次,报考人数1.57万人、科次3.86万,毕业627人。各高校筹集资金4亿多元,建成后勤和教学设施50多万平方米,使全市高校的总建筑面积接近300万平方米,藏书量近700万册,缓解了扩大招生规模带来的资源紧张问题。
  青岛市各级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建成了多个大学科教园区,为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外地高校引进工作已见成效。山东科技大学、莱阳农学院正式在青岛设立创业基地或科教园区,在校生逾万人。石油大学在青岛的新校区已开工建设,北京大学在青岛设立的国际学术中心正式启用。外地高校在青岛函授站和远程网络学历教育教学点已达40个。
  各高校加强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建设,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年内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6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77项、市级科研课题502项;科技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6项、国际先进水平49项、国内领先水平34项、国内先进1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9项。各高校积极与地方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活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共向地方转让科技成果119项,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高校积极应对加入WTO和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累计与57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共有101名外籍教师在青岛高校任教,有1452名外籍专家、学者来青岛学术交流,1073名外籍学生在青岛高校留学。青岛高校有668人出国访问、讲学。
撰稿 孙新兴
审稿 杜小悌 李振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十二年义务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