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造字方法的知识分析现行汉字造字法课件

汉字的造字法:六书
  汉字是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渐创造的。它的造字是有规律可循的。
  关于汉字的造字规律,古代有所谓&六书&的说法。&六书&是周代晚期到汉代时人们分析了周代以前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的&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象形,就是用线条画出物体的形状,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如:水、日、月、山。这种用象形的方法造字是汉字最早的造字方法。这种造字法的局限性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事物根本无&形&可&象&,于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指事字和会意字。
  指事,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上简单的指示性符号而创造新字的方法。一般是用一两个抽象符号,或用一个象形符号再加上一个抽象符号来表示一个新的字义。如:上、下、本、末。指事只是一种辅助性的造字法。因为只有极少数的意义能用指事的方法表示出来,所以汉字里的指事字很少。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符号拼合起来表示一个新字的造字法。如:从、众、休、苗。会意字一般都是合体字。它以象形为基础,但还是满足不了需要,于是就出现了形声字。
  形声造字法是用途最广的一种。是一种用两个现成的符号,一个表示意义(形旁),一个表示声音(声旁),合起来表示一个新字的造字法。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其主要类型有:左形右声:松、情、描。右形左声:领、战、期。上形下声:宇、花、篱。下形上声:想、裘、梨。内形外声:问、辩、闻。外形内声:裹、围、府。
  上面六种方式可以概括为左右、上下、内外三种相互关系,其中以左形右声最为普遍。形声有表音成分,因而不同于象形、指事和会意。形声的结构相当简单清楚,直到今天,还可以用形声方法造出许多新字。
  此外,&六书&所说的造字法还有假借和转注。假借是借用已有的字来代替要造的字,也就是赋予旧字以新义,成为一个新字的造字方法。如&西&字本是一个会意字,表示鸟在巢上之意,后来有了&栖&,就把&西&字借为表示方向的字了。转注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具有同样的形旁,它们的意义可以互相注释。如&老&和&考&;&会&和&合&。
相关文章推荐:
你可能还喜欢...
人红是非多,剧红口水多。由导演郑晓龙和孙俪再次联手推出的《芈月传》如今热播,紧随...
猴年闰腊月或猴年十仨月的误传,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 苏教选修之《语言规范与创新》汉字的造字法
苏教选修之《语言规范与创新》汉字的造字法
[导读]苏教版选修《汉字的造字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复习有关汉字知识,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二、难点、重点分析 怎样识记和纠正错别字? 分析:识记和纠正错别字的主要办法是熟悉汉字的结构,善于识别错别字。错字指字的笔画没有写对,别字指写"白字"。 造成错字的主要原...
苏教版选修《汉字的造字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复习有关汉字知识,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二、难点、重点分析
怎样识记和纠正错别字?
分析:识记和纠正错别字的主要办法是熟悉汉字的结构,善于识别错别字。错字指字的笔画没有写对,别字指写"白字"。
造成错字的主要原因有:①因多写笔画而错,如"步"误写为" "、"染"误写为" ";②因少写笔画而错,如"初"误写为" "、"速"误写为" ";③因误用偏旁而错,如"淫"误写为" "、"抓"误写为" ",造成别字的主要原因有:①因音近而错,如"刻苦"误写为"克苦"、"书籍"误写为"书藉";②因形似而错,如"针灸"误写为"针炙"、"仓库"误写为"仑库"。
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有:①抓字音,记字形。例如"令"和"今"两类字容易相混,可以抓往它们的声母来区分。凡是声母是"L"的都写"令"如"苓"、"岭"、"龄"、"铃"、"冷"、"领"、"邻","怜"、"玲"、"伶"等;其他声母的都写"今"如"岑"、"含"、"贪"、"念"、"吟"、"矜"等。同样的道理,有些字可以抓"韵母"来记忆,如"舀"(y3o)和" "(xi4n)两类字,凡韵母是ao的,都写"舀"如:"稻"、"蹈"、"滔","韬"等;凡韵母是ian的,都写" ",如"陷"、"馅"、"焰"、"掐"等。②抓形旁,记字形。例如"礻"旁和"衤"旁的字很容易相混,抓形旁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礻"是"示"的变形,古时候"示"旁的字一般同祭祀或祈祷有关系,所以都从"礻",如"神""祥"、"祷"、"礼"、"祖"、"祀"、"社"、"祈"、"祸"、"福"、"祝"、"禄"等;"衤"是"衣"的变形,所以凡同衣物有关系的字都从"衤",如"衫"、"袄"、"袖"、"裙"、"被"、"袜"、"衬"、"袱"、"裤"、"褐"、"补"等。③抓类推,记字形。一大批简化字和一部分简化偏旁是可以类推的。例如汉字偏旁" "'简化作"仓"," "简化为"仑"。依此类推,凡是用"仓"作声旁的,一律从"仓"如"抢"、"苍"、"沧","疮"、"创"等,凡是用"仑"作声旁的,一律从"仑"如"伦"、"沦"、"轮","抡"、"纶"、"论"等。掌握这种类推的规律,就不会把"创伤"写成" 伤",把"议论"写成"议 "了。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有关汉字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1.了解汉字的特点。
(1)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体,写法各不相同,书写以字为单位。
(2)每个汉字都读成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
(3)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说它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它和语音不发生固定的联系。由于方言的不同,同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的读音,而且声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或语素往往要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样又形成大量的同音字。
2.熟悉汉字的造字法。
一般说来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以下四种:
(1)eq \\x(象形)
象形是用描摹实物形状来造字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象形字,如:日、月、山、云、人、手、牛、爪、衣、卉、行、泉等。
(2)eq \\x(指事)
指事是用抽象的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表示意义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指事字,如:上、下、寸、刃、本、未、甘、亦等。
(3)eq \\x(会意)
会意是把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会意字,如:兵、北、从、步、采、牧、莫、暮、休、苗、开、伐、明、林、炎、磊等。
(4)eq \\x(形声)
形声是用形和声两部分拼合在一起来造字的一种方法。形,即形旁、形符,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声,即声旁、声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形声字,如:恭、慕、灸、忽、超、钢、雾、梨、湖、忠、泳、鹅、珠、描等。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据统计,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学习汉字,主要是学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排列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
①左形右声--江、村、情、姑、按、编、订
②右形左声--飘、攻、战、顶
③上形下声--箕、宇、窝、雾
④下形上声--货、烈、辜、想、裘、梨、烫
⑤内形外声--问、闻、闷、辨、辩、阙
⑥外形内声--园、房、阅、店、衷、病、围
以上六种形式可概括为左右、上下、内外三种关系,其中以"左形右声"的形式占多数,以"上形下声"的形式比较常见。
我国古代所谓"六书"(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把汉字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叫"六书")的说法,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书"以外,还有"转注"和"假借"。"eq \\x(转注)"。就是用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字义相通的字互相解释。如"颠"、"顶"是一对转注字。"eq \\x(假借)",就是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语言中的某个词。如"豆",原指食肉用具,后来借作豆子的"豆",本义消失。这种情况一开始也可以说写了一个"别字",但流行开来,久而久之,约定俗成,这个"别字"就成了代表这个词的假借字。"转注"和"假借"都是利用已有的字,而没有产生新字,所以,严格地说来,它们只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
3.熟悉汉字的字形。
(1)汉字形体的特点。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形体。书写汉字由起笔到收笔叫"一画"或"一笔"。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是汉字形体的基本要素。笔画的基本形式是点和线。点和线在汉字里的位置不同,又有一些变体。汉字就是由点(、)。横(一)、竖(丨)、撇(丿)、捺(丶)、提( )、折( )、钩( )等笔画构成的。例如,书法上所谓的"永字八法",就是指"永"具备上述八种笔画,它体现汉字形体的基本特点。笔画要靠笔顺的有规律的组织,才能形成汉字。笔顺就是汉字的笔画顺序。每一个汉字的写法各不相同,但是它的笔画和结构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减。例如,高低的"低",不能写成" ";训练的"练",不能写成" "。"杏、呆","压、庄"笔画相同,由于结构不同,成了两个无关的字。了解了汉字形体的特点,识字就必须认清字形。
(2)汉字形体的演变。
据郭沫若同志考证,汉字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发展历史。汉字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体不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到现在使用的简化字这样一个过程。
①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主要是殷商时代的遗物。
②钟鼎文:(金文),铸刻在金属器物(主要是钟和鼎)上的文字。这种文字主要是西周时代的遗物。
③篆书:大篆和小篆的统称。秦朝统一中国后,整理文字,每字规定一种写法,这种字体就是篆书,也叫篆字。秦统一中国后经过简化的篆书叫做小篆。秦创制小篆以后,把原来笔画较繁复的篆书叫做大篆。
④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秦末开始通行,汉魏普遍使用。
⑤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是从东汉末年一直沿用至今的通行字体。笔画清楚、平直、结构匀称、紧凑,书写方便。
⑥草书:为书写便捷而连笔写的潦草的一种字体。广义地说,自有汉字以来,各种字体都有潦草的写法。东汉以后才有"草书"这一字体的名称。
⑦行书:楷书通行以后,又出现一种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
汉字形体的演变一般是缓慢的、渐进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由繁难到简易。
(3)掌握形似字。
形似字是指汉字中那些形体近似、差别很细微的字。因为汉字数量多,形体纷繁,而构成字的笔画都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字的形状不免有点相像。这就出现了如"己、已、巳"这类形体相似而意义完全不同的形似字。归纳起来形似字主要有四种类型:
①笔画不同:天(ti1n)--夭(y1o),
戍(sh))--戌(x&);
②笔数不同:冶(y7)--治(zh@),
折(zh6)--拆(ch1i);
③部首偏旁不同:冠(gu4n)--寇(k^u),
棘(j0)--辣(l4);
④笔画相同而安排不同:未(w6i)--末(m^),
压(y1)--庄(zhu1ng)。
形似字不管怎么相似,总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我们只要抓住它们的细微差别,就能区别、辨认形似字:
①辨析形似字,着重识别有细微差别的部分。例如,"人,入"二字都是撇和捺两画,但"人"字撇长捺短,捺在撇下;"入"字撇短捺长,撇在捺下。又如,"庆,厌"二字区别主要在于一点的位置不同,笔顺也不同。"庆"字第一笔是点,"厌"字最后一笔才是点。
②从字形的结构特点来辨析形似字。例如,"狼、粮、娘、踉"四个字不同的是左偏旁"犬"、"米"、"女"、"足"。这几个左偏旁都是部首字。凡由"犬"字组成的字,大多与野兽有关,如狼、狐、獾等。凡由"米"字组成的字,大部分与粮食有关,如粮、籽、粉、糕等。凡由"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女性有关,如娘、妇、奶、姑等。凡由"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脚有关,如跟、趾、跑、蹬等。由此,可利用字形结构特点来区别字形,理解字义。
③在运用中辨析形似字。例如,"辛、幸",可组成艰辛、辛苦、干辛万苦,幸福、幸运、幸灾乐祸等词语,当然也可以用来造句。这样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形似字。
④编短语、歌诀、顺口溜辨析形似字。例如,有人为辨别"戴、栽、裁、载"编成"去掉田字不是戴,买棵树木拿去栽,要做衣服就去裁,叫辆车子把货载"一类的顺口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有人编"中间点撇仔细辨,有言来争辩,种瓜长花瓣,青丝扎成辫"之类的顺口溜来辨别易混的形似字,效果也不错。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在认字的时候,仔仔细细地读,在写字的时候规规矩矩地写,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识字习惯,就能避免读错、写错形似字。
(二)典型试题解析。
例①下列汉字笔画数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A.瓦长片毋
B.瓜乌凹辽
C.廷岌祁丞
D.延孜舛尧
(1991年全国题)
②下列汉字起笔(第一笔笔画)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A.门为必党
B.卅草左成
C.丸长兆丹
D.君书丑民解析:此例考查笔画和笔顺的辨析。例①考查笔画数的辨析。一个字有几笔,难点是要分清连笔,因为连笔只能算一笔。A项四个字都是4画,B项都是5画;C项都是6画;D项的"延"、"舛"、"尧"三字是6画,"孜"是7画。因此答案为D。例②考查笔顺,它是从起笔为突破口进行考查的。考查笔顺,关键是要掌握笔顺的规则。A项的"门"、"为"、"必"的起笔为"点","党"的起笔为"竖";B项的起笔都是"横";C项的起笔都是"撇";D项的起笔都是"折"。因此。答案为A。
例③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词字形、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
舐(舔)犊情深
B.遐(远)想
瞻(注视)目
戮力(合力)同心
进退维谷(比喻困境)
C.勘(校订)误
缀(停止)学
匪(不是)夷所思
蛊惑(迷惑)人心
D.睿(有远见)智
濒(接近)临
桀骜(倔强)不驯
否(贬斥)极泰来
(1995年全国题)解析:这道题把字形、字义结合起来考查。做这类题目,除了认准字形外,还可以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去推断书写是否正确。A项中"消"应写成"销","消"意为消失,如烟消火灭;"销"有除去、消除之意,在这个词语中,声音和形迹不是主动自觉的消失,而是指主动隐藏起声音和形迹,不公开出现之意,因此要写"销"。C项中"缀"应改为"辍",这两个字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缀"读"zhu@",意为装饰或组合字句篇章;"辍"读"chu^",停止之意。D项中"否"与"泰"相对,读"p!",指坏运气,整个词意为坏运气到了尽头,好运气就来了。一定要从词语本身去考虑,这个字在本词语中到底应该怎样读,是什么意思,防止读错写错理解错。本题正确答案是B。
(三)能力训练。
1.辨析形似字,下面词语全对的一组:
A.精神涣发
B.寒喧客套
C.劳动锻练
D.变本加厉
金就砺则利
2.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或词,字形、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
舐(舔)犊情深
B.睿(有远见)智
濒(接近)临
桀骜(倔强)不驯
否(贬斥)极泰来
C.勘(校订)误
缀(停止)学
匪(不是)夷所思
蛊惑(迷惑)人心
D.遐(远)想
瞩(注视)目
戮力(合力)同心
进退维谷(比喻困境)
(1995年全国题)
3.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漱口国籍雄赳赳源远流长B.斑斓沉湎金刚钻插科打浑C.诠释惦量荧光屏鸠占雀巢D.宣泄竣工家具店委屈求全
(1996年全国题)
4.下面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浑浑噩噩
B.脱颖而出
C.风声鹤唳
D.人才汇萃
(1997年全国题)
5.结构相同的一组字是:
]A.箱雾案材围B.禾扬郊惜问C.晨休林飘铜D.忠干沐娶刃
6.下面不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是:
]A.材银脑B.闷闻栽C.管露草D.武休树
7.从造字法角度看,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人、目、采、衣"是独体字
B."休、晶、江、火"是合体字
C."材、攻、芳、旗"是形声字
D."炙、射、步、月"是会意字
8.将下列汉字按造字法分类,分类错误的一项是:
](1)炙(2)灸(3)起(4)见(5)躬(6)几(7)星(8)磊(9)鱼(10)井(11)仄(12)田(13)池(14)目(15)级(16)益
A.(1)(4)(8)(16)
B.(2)(3)(5)(7)(13)
C.(6)(9)(10)(12)(14)
D.(1)(6)(11)
9.对形声字"问、阔、衷、哀"的结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全部是外形内声
B.问、哀是内形外声,阔、衷是外形内声
C.全部是内形外声
D.问、哀是外形内声,阔、衷是内形外声
E.问、阔是外形内声,哀、衷是内形外声
10.下面四组字中,笔画数相同的一组是:
]A.生印斥冬B.札托节厉C.寿玛戒夷D.皇泉禹乖
11.对下列汉字笔画和笔顺作正确判断的是:
A."戍"字共六画,最后一笔是撇
B."层"字共七画,第三笔是横
C."臣"字共六画,起笔是横
D."鼎"字共十三画,起笔是竖
参考答案:1.D2.D3.C4.D5.A6.D7.C8.D9.B10.A11.C
苏教选修之《语言规...
品德与社会
Copyright& 北京学而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号-1)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汉字与字喃造字法之比较.pdf9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汉字与字喃造字法之比较,汉字造字法,汉字的造字方法,汉字造字法ppt,汉字的造字法,汉字造字方法,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汉字造字法及其原理,汉字的造字方法ppt,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汉字与字喃造字法之比较 姓名:陈春清心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指导教师:孙建元 座机电话号码 汉字与字喃造字法之比较 2005 级汉语言文字学汉语训诂文字学方向研究生:陈春清心 导师:孙建元教授 内容摘要 越南有千年历史处在封建中国的统治之下,因此越南受到中国深刻并且多方面的影
响:宗教、哲学、文学、语言、文字,特别是语言文字方面。越南封建统治者长期使用汉
语作为外交、行政、法律、教育的工具,甚至还使用汉语进行创作,因此词汇方面的影响
特别深,特别广。根据越南语言学家的统计,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越语词汇是汉语借词,但
可能越南古代文字――字喃所受的影响最多、最明显,很容易看得出来从造字的材料到造
字的方式都是从汉字而来的。 从造字的材料来看,字喃从笔画、部首、标点符号等都是从汉字来的,因此表面上看
字喃很像汉字。不会汉字的人可能会把这两者看成是一个东西。 从造字的方式来看也是从汉字的“六书”来的。字喃虽然受汉字这么大的影响,汉字
与字喃毕竟还是两个国家的两种文字,因此离开表面上的印象,深入到汉字与字喃的结构
方面我们一定会看出很多很有意义的差异,再说至今还没有人对汉字与字喃之间的异同问
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比较,所以研究汉字与字喃造字法的异同才成为我论文的题材。下面
就是论文的内容摘要: 论文约四万字,分为绪论与五章。 绪 论 主要论述本课题研究意义、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汉字与字喃造字法的简介。这一章主要是阐释汉字造字法――“六书”(象
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和字喃造字法――“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俗解汉字与识字教学
主题:孩子的语文
【摘 要】俗解汉字是根据通行字形而对汉字形义关系作非文字学的随意解释的现象或做法,因不合古人造字原意,为汉字研究所不取。但识字教学中的俗解汉字不应全盘否定,对于那些无法分析造字原意或造字原意无法为学生所接受的汉字,它有助于加深记忆,是可备选择的教学方法之一。
【关键词】俗解汉字;识字教学;记忆
宋代王安石著有《字说》一书,其主要特点是,解释汉字形义关系时,不顾古人造字原意,“不问‘六书’,把一切汉字都看成会意字”[1],单纯从通行字形出发进行主观臆测,其结论穿凿附会,荒诞不经,如,“波者水之皮”、“诗为寺人之言”等。因王安石用《字说》取士,致其风行当时。如王安石一般根据现行字形而对形义关系作非造字原意的随意解释的现象或做法,就是俗解汉字。俗解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在现代识字教学中也时被运用,一般也称之为“俗文字学”或“新说文解字”等。
一、俗解汉字源远流长
王安石是俗解汉字的集大成者,但俗解汉字却非从王安石始,也非至王安石终。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有说解文字的风气。如,“武”,《左传》有宣公十二年楚庄王说的“夫文止戈为武”,而根据于省吾先生的说法,“武”本义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止即示行,征伐者必以武器,戈即武器。[2](556)“文止戈为武”之属不过是真正字学尚未产生时人们通过观察字形而对字义所作的解释,借以阐明一种道理或政治主张。从文字学的观点看,这样解释非造字本意,是俗解汉字的源头。[1]
与随心所欲、任意说解汉字的做法相反,传统的“六书”学说,借助古文字分析字形,探求古人造字之原意。然而,即便是影响深远、将严格还原造字原意为己任的中国文字学开创性的奠基之作──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其中属于俗解汉字的也不乏其例。著名文字学家唐兰先生指出:“像‘一贯三为王’,‘推十合一为士’,‘甲象人头’,‘乙象人颈’,说字的方法,比之那班今文经学家是不相上下的。”[3]所以如此,是因为许慎所据以探求文字形体本源的材料来源,主要是战国以来流传下来的,这些文字距其早期的面貌已远,用以分析和解释汉字的本形、本音、本义,难免出现误差。
在以后历代的汉字研究中,俗解汉字也时有所见,在生活中则更为普遍。问:贵姓?答:免贵姓章,立早章。汉字学上是将“章”切分为“音”和“十”的,“音”是音乐,“十”是个位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是“音乐的一曲”。但“立早章”的说法不是为了告知对方造字原意,而是为了让听者不至于“章”“张”相混而已。抗战胜利后,毛主席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有人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能否战胜蒋介石?”毛主席回答:“蒋先生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一个草头将军而已。”又问:“那毛呢?”答曰:“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而是一个“反手”。意思是,共产党代表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战胜国民党反动派易如反掌。毛主席的回答,其实是借汉字字形之题发挥、表达政治见解,是一种幽默术。网络上有短文,由诸如此类的文字构成:“‘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这是以汉字字形为素材的幽默艺术,读罢,让人忍俊不禁。至于文字游戏中的字谜、迷信活动中的测字是更为常见俗解汉字。
1921年12月,毛主席到安源,在工人子弟学校里,他这样教“工”字:先在黑板上写上“工”,再解释说,上边的一横线是“天”,下边一条是“地”,中间的竖线代表工人阶级自己,工人是站在地上,顶天立地,整个世界都是工人们的。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安子介先生为了帮助外国人学汉字,编撰了《解开汉字之谜》一书。书中这样解释汉字:饿,“我”没有食物;鹅,为了表现“我”,总是高高抬着头的一种“鸟”;蛾,通过幼虫和蛹的阶段又回到了“我”的昆“虫”。[4](119)如此解说也非造字原意。其实,“饿、鹅、蛾”的形义关系,汉字学上早有定论,如,“饿”,饥也,从食我声。[5]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这样剖析“聪”字:左边是耳朵的“耳”;右上边是两点,代表两只眼睛;右边中间是“口”字,就是嘴;右下方是个心,代表“脑”;这四件宝合在一起,正好是个“聪”字;“聪”字后边之所以加个“明”字,是因为对这四件宝要日日用,月月用,天长日久,你们就会聪明起来。造字原意显然并非如此。“聪”,繁体作“”,著名语言学家曹先擢、苏培成主编的《汉字形义分析字典》认为,从耳,本义是听觉,引申为听觉灵敏,耳力好。[2](83)毛主席教“工”字、《解开汉字之谜》、霍老师对“聪”的解释以及常见的编字谜、编顺口溜等识字方法是识字教学中的俗解汉字。
俗解汉字出现的领域、场合不同,人们对待它的态度也不同。在生活中各显其用,没有人对它横加指责。正如野史、戏说不是历史一样,一般人也不会误将其视为古人造字原意。然而,在汉字研究领域,则为人不取,甚至被视为笑柄。“王安石……对于文字,不管其原来取形还是取声,皆就义立说,遂多主观唯心之论。”[6]“从训话学上讲,《字说》没有什么科学价值。它的出现只能给训话工作带来混乱。”[7]对此二类俗解汉字,人们看法相对一致,见仁见智的是识字教学中的俗解汉字。有人认为,识字教学必须告知学生造字之原意,这才是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俗解汉字则是“伪文字学”,是虚假的知识,因而对此深恶痛绝,口诛笔伐。笔者认为,识字教学毕竟不同于汉字研究,应具体分析,辨证看待,只要能为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有可取之处,就不应完全排斥。
二、说解原意非童蒙一贯传统
“六书”曾被称为“小学”,因而,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运用“六书”原理说解汉字是古代童蒙识字传统。其实不然。
“六书”一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但书中未加以解释。汉代的学者将它解释为六种造字法。班固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8]相传周代童蒙识字采用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童蒙教材《史籀篇》,但有人认为,此书为战国时秦国人所撰。王力先生持此观点,认为“这是秦国人教学童的书”[9]。此书亡佚,后人难识真面。“籀”是大篆,顾名思义,《史籀篇》当用大篆书写,其内容“大概是按文字意义间的关系编排而成,四字为句,二句为韵,以便习诵。”[10]秦代童蒙教材是李斯等人编纂的《苍颉篇》,用小篆书写。与所有古文字一样,大篆和小篆具有程度不等的图画性质,其时距离造字不算太遥远,字的常用义多为本义,因而见形可知义。识字教学时,运用“六书”说解造字原意,是有可能的。
但到了汉代,情况则发展根本变化。汉代的蒙学字书以史游的《急就篇》最为著名。《急就篇》以当时通用的隶书为字体,按姓氏、衣着、农艺、饮食等类别,把常用字编纂成三言、四言或七言的韵语,既便记诵,又切合实用。采用此书进行童蒙识字,是否说解古人造字原意?从两汉古今文经之争中可窥一斑。两汉前期,官方博士所讲授的儒家经学都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抄写,称为今文经。汉武帝末年,从孔子旧宅的墙壁里发现了一部分儒家经典,用战国时代东方六国文字写成,称为古文经。由于研究者在研究目的、方法以至对经书本身的看法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上产生分歧,对文字的训诂和对经书的解释也出现很大差异,因而形成两个对立的学派。在两个学派的斗争中,今文经学派长期占了上风,直到许慎《说文解字》问世,情况才发生变化。今文经学家以为隶书为“仓颉时书”,为古帝先王所作,是父子相传,不得改易的“正文”,并根据通行字体,随心所欲地说解字义和经义,如,“二人为仁”、“士力於乙者为地”、“人散二者为火也”、“八推十为木”。[11]不难据此推断,当时童蒙识字并未以“六书”说解以探求造字原意,否则随意说解汉字的现象就不会大量出现,并占据统治地位。
为反驳今文经学家对字义和经义的曲解,许慎历时二十余年编撰了《说文解字》。许慎搜集了九千多个篆文和一部分籀文、古文,从文字训诂入手,按照“六书”义例,推断出字的本义,还儒家经典文本来含义之原貌,有力地批判了今文经学解经之虚妄。可见,《说文解字》是学术著作,是字典,而不是童蒙识字教材。
《急就篇》以及魏晋南北朝的《千字文》,宋代的《三字经》《百家姓》,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这些教材共同做法就是将最常用的汉字,编纂成琅琅上口、便于记诵、在最初还算相对易懂的文句,让孩子在反复的读背中认字,在反复的书法练习中巩固字形,同时也将常识教育和人格教育交融其间。没有证据表明,教授这些教材是运用“六书”识字的。清代是“小学”发展的顶峰,段玉裁的鸿篇巨制《说文解字注》是标志之一。早于段玉裁的清代宿儒、蒙学大师唐彪说:“教童蒙泛然令之认字,不能记也。凡相似而难辨者,宜拆开分别教之,如‘戍戌’、‘臣巨’‘微徵’之类。凡见易混淆之字,即当引其相似者证之,曰此宜分别熟记者也。”“更有令彼复认之法:将认过之难记者,以原纸钻小隙,露其字令认之,或写于他处令认之。”[12]未见其运用“六书”理据辨析形近字。几乎晚段玉裁五十年出生的清代童蒙教育家王筠介绍了他的教学方法:“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13]也非依据“六书”理据析形索义,而是联系字义代表的事物,让学生直观了解,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联系生活了解字义。
可见,在我国漫长的童蒙史上,识字教学以机械识记为主流,并未追溯造字原意。这绝非偶然,也非古人疏忽。如果说汉代、特别是西汉的童蒙识字未说解造字原意部分原因是当时的人没有看到古文字,那么,后代特别是“小学”高度发达的清代,为何也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学生所学的是通用的今文字──隶书或楷书等,已经完全符号化,形义关联大打折扣,再也不能像古文字那样直观地以形体结构显示字义。加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字的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大量产生,见形知义已经相当困难。
三、俗解汉字是可备选择的教法
安子介先生在《解开汉字之谜》一书的后记中说,“本书所采用的学习汉字的方法,可能会激怒许多学究先生”[4](1126)。可见,安先生明确将此书说解汉字的方法定位于学习方法。尽管对此书的学术价值有种种的争议,但将其法视为教学方法,对其教学价值则没有人表示异议。同样,对源自“民间”和“草根”的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俗解汉字,自有其汉字研究以外的价值,也应给予宽容、接纳甚至鼓励。
掌握造字原意,非识字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制定的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目标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14]第二学段的目标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14]第三学段递增500字。数量上一目了然,质量上则必须进一步弄清“认识”和“会写”的涵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这样解释“认识”:“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15]惜乎语焉不详,让人不甚了然。笔者认为,这“认识”应是在本课中会读,在其他环境出现还会读,即学习心理学上所谓的再认。至于字义,只要在语言环境中能大致了解,不至于造成阅读障碍即可,无须过多解释。该书对“会写”这样解释:“会读,会写(指默写──笔者注),了解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15]说的分明是“字”,中间却换成“词”,这是并非笔误。汉语里字和词密不可分,甚至不少人持汉字是汉语基本单位的观点。单音节词,词义等于字义;由于汉语构词采用意合法,多音节词的词义往往由字义组合而成。所以“了解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了解“字”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这段文字清楚表明,识字教学时,了解字义(词义)的途径是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而非根据字形分析造字原意。可见,掌握造字原意不是教学目标。这一点还可以从课程标准的其他有关教学目标中得到佐证:第一学段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14]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14]。其中“词句的意思”,就包涵了“字义”。
当然,掌握造字原意虽不是教学目标,但有时有助于掌握字形和读音,从而高效地实现“会写”的目标。尽管在汉字教育史上,分析造字原意的工具──“六书”曾被长期搁置,但不容否认的是,它是识字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完全可以古为今用,让它重新焕发活力,以提高教学效益。“鼠”字底下前两个竖提上都有两点,后一个斜钩上没有,但学生常常受前面笔画的影响而加上。若明白古人造字原意,就不会出错:“鼠”是个象形字,小篆作“”,底下前两个斜钩是老鼠竖起来的两只脚,两点是爪子。后一个曲笔是老鼠的身子和尾巴,当然没有爪子;隶变、楷化后变成斜钩,也不可能有两点。
对汉字的记忆是信息编码、储存和检索的过程。信息论原理告诉我们,在信息传送过程中,一种是新信息,一种是冗余信息。新信息是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或目标,是信息量;传递的超出了最低所需信息量的那部分信息是冗余信息,信息量为零。“鼠”的音、形、义是新信息,“鼠”的造字方法、在小篆中的写法以及老鼠的两只脚、爪子、尾巴等为冗余信息;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鼠”的音和义,那么只有字形是新信息。冗余信息愈多,要学习的新内容愈少,就愈容易学。冗余信息虽不是需要掌握的新信息,但它给检索提供更多的途径,给推论出要求记忆的新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根据。;但是,古人造字已经过漫长数千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字形、字义的演变,可以分析造字原意的汉字已经大量减少。有人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生字表”中795个一级汉字为考察对象,发现形义有联系、可以分析造字原意的有435个字,占54.7%。[16]对于占45.3%的部分,要增加对汉字信息加工的冗余性,就只能靠教师和学生各显神通了。“丽”不能分析造字原意,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用形象、诗性的方式加工:两个小朋友在两个并排的窗户里,往外看美丽的风景。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字形,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俗解,这也是对汉字进行加工以增加冗余信息,有助于提高识记效果。翟大成的调查表明:在所调查的外国留学生中,约有55%左右的学生在俗解字源和字典解释中选择前者。[17]
同时,冗余信息必须是学生经验里所具有的或可以预知的,这样才能为检索或推论出新信息服务。如“鼠”,一般说来,学生大脑都存有老鼠的记忆表象,上例中关于“鼠”字的冗余信息是学生经验中具有的或可以预知的,诸如此类的“六书”原理、造字原意的介绍才能实现增进记忆效果的目的。反之,冗余信息若是学生经验里所没有的或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就不能为检索信息提供途径,反而极大增加学习难度。相当数量的、可分析的造字原意,因远离学生生活经验而不能为学生所理解,非但不能发挥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本”是一个造字原意十分显豁、清晰的字,在“木”下加“一”,指出根的所在,本义树根,引申为根本、根源、基础等等,但它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生字,出现在“作业本”中。一个6岁的孩子,并无“本”是树根等等的语言经验,即便是机械识记“本”的字形和“作业本”的意思,也比了解这些冗余信息容易得多。可见,有关“本”的造字原意对掌握“作业本”和“本”没有实际意义,反而是一种负担。“末”,“木”上加一横,指明树木末梢所在,本义“树梢”。但学生学习的难点是把上横写得短于下横,而不是漏写上横,造字原意与横的长短没有关系。对此类汉字,应允许或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包括用俗解汉字来识记。
有关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存在把无生命客体看作是活的和有意识的生命体的心理倾向。“为什么只有在湖边才会有波浪呢?”孩子会说:“波浪是在淘气吧。”八岁大孩子还会认为有个力大无穷的人隐藏在山后,太阳是他玩的火球,每天早晨他把太阳抛到空中,晚上再收回来。这种泛灵心理直接影响着孩子对汉字的加工方式,不是热衷追寻汉字的科学理据,而是用自己的心灵赋予点、横、竖、撇或其他构字偏旁、部件等符号以独特的生命讯息,使之充满浪漫和诗性的色彩,在低年级更为显著,上文谈到的学生对“丽”字的加工即是例子。
π=3.14159,这是一串没有规律的数字,记起来有点难,于是有人把它编成句子“山颠一寺一壶酒”,从而毫不费气力地记住了,其实π与“山巅、寺、酒”毫不相干,这只是一种记忆术,通过联想达到记忆的目的而已,你断然不会觉得编得荒唐。牵强附会的俗解汉字,也是记忆术,一种识记汉字的方法。如同与许许多多的识字教学方法,运用俗解汉字识字也长短共存;其短处主要是,可能在将来影响、干扰学生对于汉字造字原意、固有形义关系的认知,尤其对进入中学后学习文言文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为文言词汇较多保留字的本义,而分析造字原意则是获得本义的重要途径。所以,俗解汉字一般只适用于那些形义失去联系即无法分析造字原意或造字原意无法为学生所理解的汉字。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俗解汉字的主体也应是学生。孩子喜欢充满浪漫色彩的俗解汉字,发自内心,易于记忆,同时他也清楚知道,这不过是自己的联想而已,绝不会误将其视为古人造字原意。至于教师,非实在必要,一般不宜主动俗解汉字;必要时,也应让学生明白非造字原意。
识字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体统工程,既要遵循汉字规律,也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还要受制于其他种种因素,何况遵循汉字规律也不等于说解造字原意。汉字个体面貌的丰富性、不同学生认知特点的差异性,决定了识字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俗解汉字虽不可滥用,但可适当运用。辨证看待,那么在众多的识字教学方法中,又有了可备选择的一种。合理、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用得其宜,使之各尽其长,才能真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志强.论“字说”现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1-75.
[2]曹先擢,苏培成.汉字形义分析字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5.
[4]安子介.解开汉字之谜[M].香港:瑞福有限公司,1999.
[5][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22.
[6]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3.118.
[7]赵振铎.训话学史略[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185.
[8][汉]班固.汉书艺文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18.
[9]王力.中国语言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
[10]刘艳卉.我国古代蒙学识字教材的历史沿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4):43-44.
[11]董希谦,张启焕.许慎与《说文解字》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57.
[12][清]唐彪.父师善诱法[A].见:徐梓,王雪梅.蒙学要义[C].太原:山西教育出版,1991.195.
[13][清]王筠.教童子法[A].见:徐梓,王雪梅.蒙学要义[C].太原:山西教育出版,1991.178.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5]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2.
[16]罗卫东.“新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义诠释[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7-61.
[17]翟大成.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俗解字源法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006.6.
【作者简介】施茂枝(1960―),福建省福鼎市人,集美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字的造字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