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扶贫委员会类高校

捐赠人故事
受益人故事
鲁甸灾情一线速递
河南兰考、桐柏爱心...
各地爱心包裹发放
加多宝第一批物资发...
秦岚 王学兵 支持...
苏宁桥项目资阳市雁...
加油2.0-柏林乡...
小撒探会---一张...
中标项目之一,公益...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西里36号南楼
邮编:100086
电话:010-
传真:010-
投诉热线:010- 电子邮箱:  网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 中国扶贫基金会 保留所有权利江夏青玲:高校扶贫,送温暖更要送志气
  昨天,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和新生一起走进了邱德拔体育馆迎新现场。北大今年录取本科新生4006人。约有50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两名孤儿新生获每年2万元资助。北大今年首次提出为经济困难新生提供精神支持。(9月6日《北京晨报》)
  老生都追着校长要合影,而校长则主动追着新生要合影,北大校长林建华现身迎新现场,带给新生们的不仅是一份难得,更多的是温暖和关爱。这样有爱的画面实则是北大“精神扶贫”的一大点缀。
  北大今年首提的“精神扶贫”。跟以往一样,或是“绿色通道”,或是价值不等的生活用品、电脑、健身卡、雨伞、购书卡等,北大给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提供了大力度的经济支撑。但“精神扶贫”将给诸多贫困大学生带来更多心灵的慰藉。
  贫困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高等院校已经逐步完善了包括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贫困助学体系。但是,贫困问题不仅仅是物质问题,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贫困现象更值得关注。然而,一直以来,无论是国家还是高校,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助学工作上都还存在着重视“物质需求”,忽视“精神需求”的问题。
  相比较物质的匮乏,思想上的空洞,以及心理上的自卑等困扰,更能摧毁一个人的斗志。确实,直接扶贫能够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但是,想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物质扶贫”与“精神扶志”还要结合起来。
  “扶贫先扶志”,正如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所说“北大只是他们一个驿站,通过这个驿站,从一个地方通往另外一个地方,到了北大这个驿站,不是休息,而是要艰苦奋斗。”高校贫困生“扶志”比“扶贫”更重要。重塑价值观,高校当做好人生导师,让其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态度,让爱接力,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高校对贫困生承担着教育、管理、培养的重大责任,在给予经济帮助的同时,提高贫困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才是治本之道。北大为贫困新生准备的书籍――《火印》、《伟大也要有人懂》,这样的做法值得点赞。
  高校扶贫,送温暖更要送志气。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建立贫困大学生正确的“贫困观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筑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加大心理咨询力度,进行“心理引导”……激发其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我能力,在感到温暖的同时也能够回馈社会,便是真正的扶贫。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江夏青玲
(作者:江夏青玲&&编辑:姬学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荆楚网(cnhubeigw)、最武汉(zuiwuhan01)官方微信。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 09:49&&
?& 09:47&&
?& 09:42&&
?& 09:40&&
?& 09:35&&
?& 09:22&&
 当前位置:&&&&&&&&&
教育部:发挥高校优势探索多样化扶贫路径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教育部开展直属高校定点扶贫集中调研活动
  发挥高校优势探索多样化扶贫路径
  教育部近日在湖南省隆回县开展直属高校定点扶贫集中调研活动,组织参与定点扶贫的44所直属高校实地考察了隆回县白水洞村、富寨小学、职业中专等湖南大学特色扶贫点,并召开集中调研交流会,总结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经验,对“十三五”直属高校定点扶贫进行动员部署。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参加调研活动并在交流会上讲话。
  朱之文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会议精神,切实把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做好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思想准备,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扶贫大格局,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朱之文指出,开展定点扶贫工作5年来,44所直属高校发挥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定点扶贫县的实际情况,在帮扶贫困地区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助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升级、支持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及提供多样化决策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实现到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奠定了基础。
  朱之文要求,各相关直属高校要把定点扶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动员全校力量支持定点帮扶县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脱贫攻坚上做出表率;要以当地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为重要参照,加强系统谋划,科学制定定点扶贫方案;要明确帮扶对象,实施精准扶贫,研究建立贫困户的参与机制、受益机制,真正让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受益;要发挥高校优势,找准贫困县需求与学校优势的结合点,在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卫生扶贫、咨政服务、宣传培训和社会动员等方面探索多样化扶贫路径;要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教育部将对各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参加了调研活动。在交流会上,他充分肯定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对高校扶贫面临的困惑进行了政策解读,并就下一阶段做好定点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教育部44所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直属高校,发展规划司、人事司、财务司等有关司局以及邵阳市、隆回县有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010-603049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版权所有: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帕累托?高校智库论坛:扶贫工作,关键在精准--温州频道--人民网
帕累托?高校智库论坛:扶贫工作,关键在精准
&&&&来源:&&&&&
人民网温州10月30日电 昨天下午,由温州市委政研室、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市农指办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联合主办的温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专题研讨会暨2015年第8期“帕累托?高校智库论坛”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举行,论坛就温州扶贫工作展开了探讨。
扶贫工作,关键在于精准。与会的不少代表是今年市派的农指员和驻村的“第一书记”,根据基层的工作反馈,他们发现有村民不符合扶贫条件却在享受这项政策,扶贫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
“扶贫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精神卫生问题也要关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唐闻捷表示,扶贫要重视人才培养、科研服务、职业服务。
据温州市委农办扶贫处处长李碎贤介绍,按照市里的年收入在7500以下的扶贫标准,我们温州还有82.9万人需要扶贫,市里也相应的采取了一些措施,一个是产业扶持,一个是就业帮扶,还有金融扶贫,再有主体带动,技能培训、社会救助、异地搬迁、合作发展等,但扶贫工作任重道远,还望专家们能够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主讲人――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城乡统筹研究室主任周胜芳通过研究认为:在推进扶贫体制和机制创新方面,首先要在对象上面注重精准的识别,让扶贫基落实到户;其次要注重提高扶贫家庭自身脱贫的能力;第三要因地制宜实施生态移民、教育扶贫、基础设施扶贫、信贷扶贫、产业扶贫等。
据了解,“帕累托?高校智库论坛”由市委政研室、温州本土各高校以及人民网温州频道联合发起,该论坛定期邀请国内外各界知名人士,就温州社会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研讨。(黄雪意 曾书超)
人民网温州频道
人民网温州频道官方微信
人民网温州频道微博
(责编:陈静、吴兹益)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