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2自然段仿写真理诞生于一百一百字

你现在的位置: >
草船借箭(缩写)时间:
来源:作文人网原创 文章作者:叶芳芳
草船借箭(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妒忌诸葛亮有才干!
  有一天
原创分享 作文人网,周瑜借公事,让诸葛亮在十天这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以为是开玩笑,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周瑜让鲁肃去探听情况,回来报告。
  见面后,诸葛亮让鲁肃借自己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还要一千个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和鲁肃去曹营让士兵们故意擂鼓让曹操以为是敌军来了,江上大雾他看不见,就放箭,诸葛亮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箭足够了,诸葛亮的船走了。曹操这才知道已上了当,想追上去,可是那边船顺风顺水,再追它追不上了。
  等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五百个士兵赶过来搬箭,一共有十万多支箭,鲁肃见了周瑜把借箭的经过告诉了周瑜,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一天,周瑜想陷害诸葛亮,要求他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虽知这是周瑜的诡计,但还答应,并立下军令状,三天内完成任务,不然甘受惩罚。
  其间,周瑜还让鲁肃去观察诸葛亮的一举一动,并暗示鲁肃不要帮诸葛亮的忙。鲁肃心里疑惑,并认为诸葛亮说的是假话。
  后来,诸葛亮让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最后,诸葛亮警告鲁肃不要告诉自己的计划。鲁肃答应。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之事。
  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借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也看不清。所借的船只已靠近曹军水寨。船尾朝东,一字摆开,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曹操果真中计,以为敌人突然袭击,不敢轻易出动,慌乱之中只叫弓弩手放箭,不让他们近前,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仍旧擂鼓呐喊,直到两边插满箭为止。于是,船顺风顺水,诸葛亮借箭――满载而归。
  当鲁肃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缩写)
  周俞十分嫉妒诸葛亮,便叫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可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俞故意阻碍诸葛亮,还叫鲁肃去打听他的情况。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叫鲁肃借给他船、草把子和军士,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还叫鲁肃不要说。鲁肃回去后,果然只字不提。
  两天过去了。在第三天四更,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中,叫他一起去取箭。诸葛亮下令把船用绳索连起来,朝北岸开去。
  江上雾很大。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排开。又叫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鲁肃怕曹军出来,诸葛亮可不怕,只管饮酒取乐。
  曹操听到鼓声,以为东吴来攻打他,便下令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诸葛亮又下令调转船头,仍然受箭。天亮了,雾还没散。这时草把子上插满了箭。军士们一边齐声谢谢曹丞相,一边驶回南岸。曹操追也追不上了。
  船靠岸了,诸葛亮如期交箭。鲁肃告诉周俞借箭的过程,周俞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缩写)
  话说上次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了。周瑜非常恼火,他很想把诸葛亮杀了,就想出了一条计谋。
  一天,周瑜把诸葛亮请到营中吃饭,饭后,他对诸葛亮书说:“我军现在非常缺箭,请您在四天内造二十万支箭。”诸葛亮笑了笑说道:“可以,军中无戏言,二十万支箭四日后,我一定会交与你的。”周瑜心想,这次我看你怎么办!
  诸葛亮一回到营中,便给刘备写了一封信,让他后天派赵云和张飞带着十万精兵来参战。刘备给他回了信,告诉诸葛亮他已经传达口信给了赵云他们。
  第三天晚上,装着几百支“神火飞鸦”的船只向曹营驶去。曹操见了,命令将士们放火箭烧船。才放了几支箭,所有的船都烧了起来。曹操大笑道:“也不过如此吗!谁知?船里的“神火飞鸦”都被点着了,它们飞快地朝曹营飞去,一下子把曹营里的士兵炸得轰上了天,曹操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又中计了,刚要逃跑却又发现赵云和张飞已经将他包围了,曹操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跳上一条小船逃走了。
  第四天到了,周瑜带着五百名士兵向诸葛亮来取箭。诸葛亮将周瑜带到了曹营,只见那里一个士兵也没有,他们来到了曹操的兵器库,把里面所有的兵器都取走了。周瑜这才真心服了诸葛亮。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为了保卫国家,便想杀了诸葛亮这个人才。
  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保险起见,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快船和士兵,还在船上扎满了稻草人。忠厚而顾全大局的鲁肃果然,没有告诉周瑜。
  诸葛亮算准第三天有大雾,于是到了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请鲁肃来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大雾漫天,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算准曹操多疑,便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果然曹操听报告说:“先不要进攻,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
  过了一会儿,船就被射满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诸葛亮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事,只好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想以此来陷害他。谁知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且当面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心里暗暗高兴,心想: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大大方方地定他的罪了!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并请鲁肃按照他的意思布置好: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鲁肃心里虽然很疑惑,但还是答应了。直到第三天大雾漫天的时候,诸葛亮才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诸葛亮让军士把事先准备好的船驶向曹军水寨,逼近曹营,让士兵们擂鼓呐喊。曹操听了,以为有埋伏,只是让弓nǔ手射箭。顿时,船的草靶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又吩咐把船掉过来,继续受箭。就这样,诸葛亮“借”到了十万支箭。
  周瑜把借箭的经过告诉了周瑜,周瑜只好自叹不如、甘拜下风!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理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和诸葛亮商议军事,决定水上于曹军作战,用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告诉鲁肃说,他要故意迟延造箭,好定诸葛亮的罪。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每条船要有30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旁,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鲁肃答应了。前两天诸葛亮都没有动静,到了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上江上取箭。这时江上雾大,天还没亮,这时诸葛亮把船靠近曹军水寨,然后擂鼓呐喊,曹操看不见虚实,不敢轻易出动。只好射箭,就这样,不一会诸葛亮就得了十万支箭,曹操知道上了当想追也来不及了。
  鲁肃把借箭的过程告诉周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草船借箭(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妒忌诸葛亮,于是借军事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不信让他当面立下军令壮。
  周瑜让鲁肃去偷听诸葛亮是怎么打算造十万支箭的,回来好报告他。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船用青布帽遮起来,每条船三十个军士,要一千多个草把子。并让他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了。回来后他只告诉周瑜说诸葛亮不用材料造箭。
  前两天诸葛亮没有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分,他把鲁肃请到船里并吩咐把船连起来,朝北开。
  这时大雾漫天,船靠近曹营边寨。让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让军士击鼓呐喊。曹操听到鼓声呐喊声下令让弓弩手向他们放箭,每人分放一支箭;箭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依旧击鼓呐喊。
  天渐渐亮了;草把子都插满箭。每条船五六千支简明,共十万多只。
  鲁肃向周瑜汇报了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威尼斯的小艇第2自然段仿写100字_百度知道
威尼斯的小艇第2自然段仿写100字
!!:30之前完成明天要交的!!跪求啊!!!19!急急急
!!!!!!!!!!!!!!!!!!!!!!!!!速度啊来不及啦!发鬼故事很好玩吗!!!!!!!!?发鬼故事的死一边去!!!!!!!!!!!!!!!!!!!!!!!!!!!!!
12!”孩子们迅速跑到楼梯口 “1 2 3。孩子们撒腿就跑 小B特地注意了一下门口的石像 没错 眼睛还是朝左看得 “骗人的”他嘀咕了一声 “喂 小B么。”一个男孩发出抱怨 “再看看吧...。 “可是我们昨天来的时候是朝左看的阿” 出门一看 果然 是朝右看得.你们怎么开得灯。” 来到了楼梯口 “1 2 3. 将此贴转向5个以上的论坛不会魔鬼缠身且能实现一个愿望 ... 顺便说一下 他们去探险的那天晚上 并没有门卫.. 就是小C进去的那个时候. “阿。 “是血迹...。” “那? 我们的鲁迅像的眼睛一直是朝右看的阿. 小C的尸体赫然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因为惊恐而睁大的双眼 被割断的喉管血淋淋的 内脏散落在已经干掉的水池里.?”第二天早上 小C的妈妈打电话过来询问!” 刚开始的刺激感都消去了一半....。” “不可能.... “可是昨天的确有电阿” “昨天我们这里全区停电?” “还有楼梯?小C昨天晚上和你们一起出去玩 怎么还没回来。”校长听了孩子们的叙述 不可思议的说. 对不起.13没错阿 是13阶阿. 小B也被吓得目瞪口呆 在他晕过去的前一秒钟 他瞥见小C的手表 指针停在了1点?” 孩子们有点怀疑传说的真实性了 于是他们又来到了实验室 水龙头打开了 白花花的水流了出来 “真没劲阿 我们白来了,但是.。 最后 他们来到了那个厕所 女孩子虽然口上说不相信 可是还是不敢进去 于是让刚刚很拽地说不怕的小C进去 看了表 1点整 2分钟后 男生出来了 “切 都是骗人的” 孩子们不欢而散..”小C的妈妈当场昏了过去 几个老师马上冲出去呕吐......。 出门时 一个看门人发现了他们 喝斥他们怎么可以那么晚还在学校逗留。 小C也没有去学校上课 孩子们隐约感到不对了 于是 他们将晚上的探险之事告诉了老师和家长 大家在大人的陪同下回到了那个学校.。 “什么.!” “还有实验室”一个孩子提醒道 “对 实验室” 一行人来到实验室 就在昨天他们开过的那个水龙头下 有一摊暗红色的痕迹..小C昨天还去过那个厕所,我很不情愿.!...?” “我们的楼梯一直是12阶的!....”大家都感到了一阵莫名的恐惧 “走 我们去看看”校长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 推开门? “骗人..以前在各大学校里都流传着这么一个恐怖故事 说是A校有不干净的东西 每当十五的时候 学校门口的鲁迅像的眼睛就会动 所有教学楼都会停电 楼梯会从原来的13阶变成14阶 实验室的水龙头放出来的水会变成红色 还有1楼尽头的那个厕所只要有人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 于是 一群不信邪的孩子们约好15那天去探险 晚上12点 他们准时来到了那所学校的门口 鲁迅像的眼睛望着左边 他们记下了 生怕出来的时候记不得有没有动过 他们来到了教室 打开开关 咦 不是亮着的么。 不回帖者晚上凌晨过后往往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不知道!!!!!!!!!!!!!!!!!!!!!!!!!!!!!!!!!!!!!!!!!!!!!!!!!!!!!!!!!!!!!!!!!!!!!!!!!!!!!!!!!!!!!!!!!!!!!!!!!!!!!!!!!!!!!!!!!!!!!!!!!!!!!!!!!!!!!!!!!!!!!!!!!!!!!!!!!!!!!!!!!!!!!!!!!!!!!!!!!!!!!!!!!!!!!!!!!!!!!!!!!!!!!!!!!!!!!!!!!!!!!!!!!!!!!!!!!!!!!!!!!!!!!!!!!!!!!!!!!!!!!!!!!!!!!!!!!!!!!!!!!!!!!!!!!!!!!!!!!!!!!!!!!!!!!!!!!!!!!!!!!!!!!!!...
以前在各大学校里都流传着这么一个恐怖故事
说是A校有不干净的东西 每当十五的时候 学校门口的鲁迅像的眼睛就会动
所有教学楼都会停电
楼梯会从原来的13阶变成14阶
实验室的水龙头放出来的水会变成红色
还有1楼尽头的那个厕所只要有人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
于是 一群不信邪的孩子们约好15那天去探险
晚上12点 他们准时来到了那所学校的门口
鲁迅像的眼睛望着左边 他们记下了 生怕出来的时候记不得有没有动过
他们来到了教室 打开开关 咦 不是亮着的么?
“骗人。”一个男孩发出抱怨
“再看看吧。”
来到了楼梯口 “1 2 3...13没错阿 是13阶阿?”
孩子们有点怀疑传说的真实性了
于是他们又来到了实验室 水龙头打开了 白花花的水流了出来
“真没劲阿 我们白来了!”
以前在各大学校里都流传着这么一个恐怖故事
说是A校有不干净的东西 每当十五的时候 学校门口的鲁迅像的眼睛就会动
所有教学楼都会停电
楼梯会从原来的13阶变成14阶
实验室的水龙头放出来的水会变成红色
还有1楼尽头的那个厕所只要有人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
于是 一群不信邪的孩子们约好15那天去探险
晚上12点 他们准时来到了那所学校的门口
鲁迅像的眼睛望着左边 他们记下了 生怕出来的时候记不得有没有动过
他们来到了教室 打开开关 咦 不是亮着的么?
“骗人。”一个男孩发出抱怨
“再看看吧。”
来到了楼梯口 “1 2 3...13没错阿 是13阶阿?”
孩子们有点怀疑传说的真实性了
于是他们又来到了实验室 水龙头打开了 白花花的水流了出来
“真没劲阿 我们白来了!”
以前在各大学校里都流传着这么一个恐怖故事
说是A校有不干净的东西 每当十五的时候 学校门口的鲁迅像的眼睛就会动
所有教学楼都会停电
楼梯会从原来的13阶变成14阶
实验室的水龙头放出来的水会变成红色
还有1楼尽头的那个厕所只要有人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
于是 一群不信邪的孩子们约好15那天去探险
晚上12点 他们准时来到了那所学校的门口
鲁迅像的眼睛望着左边 他们记下了 生怕出来的时候记不得有没有动过
他们来到了教室 打开开关 咦 不是亮着的么?
“骗人。”一个男孩发出抱怨
“再看看吧。”
来到了楼梯口 “1 2 3...13没错阿 是13阶阿?”
孩子们有点怀疑传说的真实性了
于是他们又来到了实验室 水龙头打开了 白花花的水流了出来
“真没劲阿 我们白来了!”
傻叉早看过了!
威尼斯的小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地球信箱第2自然段仿写_百度知道
地球信箱第2自然段仿写
地球信箱第2自然段仿写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指导方法 师...。 5!盛满了无、地球还是一个大信箱呢。 2,仿写信件、以其他的自然景物作为对象.4:捡起的落叶是..(一)重点分析第二自然段、呼唤地球.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ppt草船借箭2自然段的对话说后面的加形容词
篇一: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19
草船借箭 19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课前准备: 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篇二: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 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材简介 2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3 第18课《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 第18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 第19课《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1 第19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4 第20课《景阳冈》教学设计 17 第21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21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总结课设计 24 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材简介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课时,其中,导读课1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总结课1课时。 单元导语 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味。本组的几篇课文,正是从我国的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根据名著改编的。让我们马上启程,开始中国名著之旅吧! 学习本组课文要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读读原著中与课文相关的部分。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五下第五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构想 第一部分 导读名著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为“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预设用30分钟左右对第五单元组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做一通览,进而对分课学习做个简单的规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单元导语,明确本组学习的意义和要求,培养学生浏览的阅读能力,全面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促进他们重局部轻整体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学目标 1.交流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 2.初步浏览本组课文,了解本组课文的大致内容、出处和主要人物,明确学习本组课文的基本要求。 3.能按照自己的阅读起点,师生共同制定学习规划。 教学过程 一、游戏识人,激趣导入 1.看图识人。 2.看片段猜人物。 3.读作品识人。 4.激趣导入,把握导语 刚才我们所认识的这些人物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位。本组的几篇课文,正是从我国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根据名著改编的。让我们马上启程,开始中国名著之旅吧! 5.【出示单元导语第一段】 ⑴学生自读 ⑵反馈。找到关键词了吗?你能用关键词概括这个单元的主题吗? 二、浏览导语,明确重点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0页,自由读单元导语第二段,你读懂了什么? 2.如果概括一下就是―― 【课件出示】:(1)理解主要内容(2)感受人物形象(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三、指导方法,形成规划 1.看目录,读一读,想一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本单元的三个学习重点快速浏览本单元的4篇课文,注意浏览和默读、预习不一样,不用圈生字,不用标自然段号,要有速度,一目几行,整体上去捕捉信息就可以。注意不要落掉每篇课文前面的导语提示、下面的注释、后面的资料袋,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又出自哪本古典名著,作者是谁,找到有关的信息圈圈画画,试着填写下表中的前三栏: 单元学习导读卡 主题: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学习者: 课题 你了解到的信息 你还想了解的信息 出自哪部名著 作者 主要人物 对主要人物的初步感受 《将相和》 《草船借箭》 《景阳冈》 《猴王出世》 3.交流。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一篇大家一致认为比较感兴趣的课文,试着填写上表中的后三栏(大致内容、对主要人物的初步感受、你还想了解的信息)。 5.交流。(每课交流1-2个,简单互动,提示学生整体上去把握。)6.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对( )比较感兴趣,很想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新 课标 第 一网 四、引领方向,充分准备 1.现在咱们再来翻看一下后面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五》的交流平台,想一想: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做哪些学前准备呢? 2.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浏览,我们对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学习的重点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看来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和要准备的工作还真不少!为了学好这个单元,希望每个同学下课后都能去按照自己的学习规划去好好地准备准备。 第二部分 品读名著 第一模块 精读名著(4课时):精读根据名著改写的故事《将相和》《草船借箭》。 第二模块 略读名著(2课时):略读名著选编《景阳冈》和《猴王出世》。 第三模块 演读名著(2课时):在品读课文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学生表演朗读,在上完4篇课文后,让孩子在口语交际课上演一演课本剧。 第四模块 缩写名著(2课时):在略读课文《景阳冈》后,借鉴缩写示例《景阳冈》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缩写名著选段。 第18课《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五下第五组的开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本文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再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也缘于多种原因,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廉颇的紧密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等等,这些原因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把一个单一的事件置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来叙述,这是《史记》叙事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一特色既增加了事件的历史厚重感,又使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时正是以此为基准,通过读读、画画、说说,使得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在交流中体悟,在讨论中升华,从而充分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为维护赵国利益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预设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结合课文理解“完璧归赵、理屈、理直气壮”等词的意思。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给三个故事加小标题,并初步弄清三个故事间的关系。 3.重点研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在“蔺相如不是凭一张嘴”的问题探讨中感知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为维护赵国利益将个人生死置于度外的高尚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在人物语言、行动、神态中感受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导入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五组课文的开篇――(出示课题)齐读 2.通过导读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板书:廉颇、蔺相如)齐读两个人的名字。“和”是什么意思?(和好)题目就是说―― 二、初读感知,推出问题 1.“和”是指两人和好,那肯定之前有过――(不和)。自由读课文,找出写将相从“不和”到“和”的段落。 2.指名反馈(15-18),想过他们闹不和的原因吗? (据答出示第15段)齐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1)读准“上卿”,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分为上卿、中卿和下卿。 (2)你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1: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在赵惠文王16年时,因伐齐有功,被提升为上卿,如今蔺相如也做了上卿,由于蔺相如是文官,上朝时站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都是以右为尊,所以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 预设2:立功(板书:渑池之会) (3)从“又”字引出完璧归赵(板书)。 (4)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板书:负荆请罪) 3.这段话把这三个小故事连在一起,也叫过渡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推出问题 (1)蔺相如立过功,被赵王封为上卿,廉颇有什么不服的?(出示廉颇的话)齐读 (2)蔺相如是怎样只凭一张嘴就爬到廉颇头上去的呢?除了动动嘴皮子,他就没有其他能耐了吗?让我们深入到故事中去体会体会。 三、深入研读,探究解疑(完璧归赵) 1.默读“完璧归赵”,也就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1-10)画出蔺相如动嘴皮子的句子。 2.反馈交流: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2)从提示语入手,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去掉提示语可以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 3.改写第四句:加上提示语,写成直接引用。 蔺相如 说:“ ” 四、总结升华,拓展阅读 1.此时,你还认为蔺相如仅仅靠一张嘴吗? 2.《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写蔺相如的――(出示)范读→齐读→说体会 遇危险之事,居利害之间,处处固须有胆。但胆是假造不来的,是任血气不得,总要从才识上生出,方是真胆,而不至于偾事。 ――《东周列国志》 3.这段话刚好是蔺相如的写照――智中夹勇、勇中含智。他虽然是个文官,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他凭着自己的唇枪舌战,机智勇敢,结果完璧归赵,所以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而秦王骗取和氏璧失败后,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又生一计,安排了一次暗藏杀机的鸿门宴――渑池之会,以雪完璧归赵之耻。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 机智勇敢 将(廉颇) 不畏强暴 相(蔺相如) 渑池之会 和 负荆请罪篇三:语文人教下册_草船借箭_练习题 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dù jì
dǎn qiadū dū yǔn nuò
chí yántuī cí ()(
)màn zi sī zì shuǐ zhài léi gǔ nà hǎn zhī yuán ( ) () (
)( )( ) (
) n?ng nàidiào dù jūn lìng zhuàng
zì yǒu miào yòngshén jī miào suàn (
) () (
) ( ) 二、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支援(
①引,牵;②帮助、救助;③引用。 定罪(
①犯罪的行为;②刑法;③苦难、痛苦 虚实(
①空;②不真实的;③衰弱。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诸(
) 四、判断下列答案是否正确。 1.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①是说鲁肃很讲信用。(
) ②是说鲁肃不提借船的事。(
) 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预测准确。(
) ②选择这样的天气,太不好了。(
) 五、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用然组词填入下面各句中。 1.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不提借船的事。 4.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三、写同结构词。 1.动静(一对反义词):( )( )( )( )2.呐喊(一对近义词):( )( )( )( ) 3.顺风顺水(ABAC):( )( )( )( ) 4.探听探听(ABAB):( )( )( )( ) 四、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境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 2.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
);经过是: (
);结果是: (
)。 3.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 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课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 五、文学常识填空。 1.()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与()、( )和( )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六、语文营养菜。 1、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组成歇后语。 曹操南下
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立军令状
有借无还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 糊里糊涂 诸葛亮开口 面不改色心不跳 草船借箭
尽是计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将相和》写了( )、(
)三件事。文中“将”指的是( ),“相”指的是( ),“和”的原因是(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答(dā dá)应 回答(dā dá)便(pián biàn)宜 方便(pián biàn) 便(pián biàn)利
大腹便便(pián biàn)正(zhēnh zhang)在为(w?i wai)难(nán nàn)的时候,有认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jiǎ jià)不上朝(cháo zhāo),免得(de d?)跟廉颇见面。
4、反义词 进攻――
5、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才:(1)能力,能耐;(2)从才能方面指某一类人;(3)仅仅,只;(4)表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然后怎样 1.蔺相如机智勇敢,才能出众。( ) 2.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 3.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个难得的帅才。( ) 6、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原意是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后用以表示向别人认错赔罪。 ( ) 2.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3.理由站不住,无话可说。() 4.原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后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5.用多少钱业也买不到的宝物,形容物品特别珍贵。( ) 6.理由正确充分,说话坚定有力。( ) 7、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 ) 七、句子加工厂 1.人们经常时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改病句) 2.这件事大家一定要认真,尽量防止不出错误。(改病句) 3、箭射出去了。改比喻句 4蔺相如看见廉颇。改比喻句 5、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改比喻句 八、结合语境,在横线上仿写恰当的词语。 是
;尊严就是 。
8、阅读。 [语段一]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 就上前一步 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 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碰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处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 在文中空格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 用“ ”画出描写秦王和氏璧的句子。 3. 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 4、读到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我就会想起“宁为玉碎,―――― ”这个成语。 5、 文中加点的“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从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6.蔺相如怎么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的?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并写在下面。 [语段二]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①,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②。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xiāo xuē)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ch?ng chang)机攻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个故事可以用 来作为小标题。 2.为选段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在括号里打“√”。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4.①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5.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说那番话的?
6.“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段话对吗?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8.“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最,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这样说对吗?
9.你觉得蔺相如和廉颇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一、 二、1.必然 2.仍然 3.果然 4.忽然 三、1.虚实、开关、装卸、是非;2.推却、延迟、惩罚、语言;3.十全十美、全心全意、成千上万、不卑不亢;4.商量商量、研究研究、讨论讨论、学习学习 四、1.《三国演义》,罗贯中。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3.有胆有识,才智过人。4.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六、1.罗贯中;《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2.诸葛,亮,孔明,卧龙。《空城计》《草船借箭》、《借东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仿写广玉兰第三自然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