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回忆鲁迅先生点评的一句点评

毛泽东与鲁迅彼此是如何评价对方的?
&&&&冯雪峰告诉毛泽东,有一个日本人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然后沉思着说:“这个日本人不简单,他认为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
  本文摘自《魅力毛泽东》,刘继兴 著,新华出版社出版  文史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毛泽东与鲁迅都是20世纪的伟人,两人虽未谋面,但彼此早有了解。1934年1月,毛泽东为筹备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住在江西瑞金金沙洲坝。其时,毛泽东红军总政委的职务已被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解除了,只给他保留了政治局委员这个实际没有决定权的空衔。  这时,冯雪峰刚到瑞金不久。一天,毛泽东来到冯的住处,风趣地说:&今晚约法三章:一不谈红米南瓜,二不说地主恶霸,我们不谈别的,只谈鲁迅。&还不无遗憾地对冯说:&&五四&时期在北京,弄新文学的人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就是没有见过鲁迅。&(冯雪峰著:《回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  冯雪峰告诉毛泽东,有一个日本人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然后沉思着说:&这个日本人不简单,他认为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  冯雪峰还告诉毛泽东,鲁迅读过毛泽东的诗词,认为他有&山大王&的气概。毛泽东听了,又是开怀大笑。1936年,当时在上海的&托派&写信给鲁迅,对中共领导的民族统一战线及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加以攻击。6月9日,卧在病榻上的鲁迅愤然请人代笔,口授回信予以严厉斥责:&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得多,岂但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无奈这高超又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给托洛茨基派的信》)对毛泽东们&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同上)。鲁迅提及毛泽东见诸文字者为数不多,这是十分难得的一次。  但毛泽东对鲁迅书面上的正式评价,却是1937年底在延安风沙弥漫的操场上作出的。其时,正是鲁迅逝世一周年。毛在这篇由大漠记录、后来刊发在《七月》杂志第四集第二期上题为《毛泽东论鲁迅》的讲话中指出,鲁迅&并不是共产党的组织上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化的&。毛泽东还论述了鲁迅的三大特点,即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及由此形成的伟大的&鲁迅精神&,号召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学习鲁迅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见中央党校唐天然发表在日《人民日报》上的《毛泽东论鲁迅发表的经过》一文。)  1940年,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在毛泽东已公之于世的所有著作中,对一位中国现代作家,包括其他历史人物,一口气连用了9个&最&的措辞,并冠之以&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3个头衔的现象,是绝无仅有的。  1954年毛泽东到绍兴参观了鲁迅的故居,在鲁迅笔下经常提到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徘徊寻望。他对陪同的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说:绍兴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也是中国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的家乡。他有两句名言你知道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共产党人就应该有这种精神。
(责任编辑:董倩超)
【】林徽因作为知识女性,也时常有家务与兴趣之间的心灵挣扎,她在日写给美国友人的信中如此袒露心扉:每当
【】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期间不断发表谈话警醒干部
有戏&&北京人艺60年人艺是个演剧团体,有&戏比天大&的说法。实际上,戏不会比天大,戏要顶到天的时候,也就是排戏演戏的人,命运转折的时刻。曹禺、老舍、焦菊隐、于是之&&人艺那些顶尖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人生如戏,他们的戏,也是无常人生的投影。我们记得《龙须沟》、《雷雨》、《日出》,更记得《茶馆》里漫天飞舞的纸钱,和祥子拉着车,在烈日与暴雨下奔跑的背影。一代又一代戏迷,在首都剧场的舞台下老去。他们还在看戏。
热点文章排行名人对鲁迅的评价
名人对鲁迅的评价
  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郑振铎: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郭沫若: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茅盾: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怀鲁迅》郁达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儿子眼中的鲁迅
  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周建人好多次:&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爸爸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没有。在我眼里,母亲与父亲之间的感情包含着两种:一种是学生对老师的崇敬,还有一种是夫妻之间的爱护、帮助。我母亲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父亲做了很多事情,抄稿、寄信、包装等等。母亲喊父亲什么,我不记得了,记忆中也没有她老远喊父亲的印象,只是有事就走到父亲面前,询问他喝不喝水,或者告之该量体温了、该吃药了,是一种自然的平视的状态。
  母亲是父亲的一片绿叶,为父亲做了很多工作,母亲当年也是一位有才华的女性*。母亲告诉我,她后来也跟父亲提到过,想出去工作;父亲听到后,把笔放下叹了口气:&那你出去我又要过我原来的生活了&&&于是母亲放弃了原来的想法。我想鲁迅最后十年能创造出那么多的传世作品,当中也有母亲的牺牲。虽然希望出去教书的母亲心情也很矛盾,但她觉得用自己的牺牲换来父亲创作的高峰,一切付出是值得的。
  鲁迅相貌普通,浓眉大眼,眼神透有几分深邃。浓八字胡,头发整齐肃起,颇为沧桑。脸型方正,幽默。照片上的鲁迅多很严肃,但实际鲁迅很爱笑,有时笑起来烟斗都拿不住。
臧克家《有的人》
  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 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非常伟大。体现出鲁迅的伟大,体现出革命者的勇敢。
  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采访周围的同学,请他们分别推荐一个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并给这个人物一句点评。
采访周围的同学,请他们分别推荐一个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并给这个人物一句点评。
最佳推荐答案
具有多重身份、刚强,做事认真负责: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他的内心痛苦。鲁迅的保姆“长妈妈&quot:穿着不拘小节、沉默而又有生气.虎妞、俭朴,多重性格:有愚昧迷信的一面。范爱农。
骆驼祥子祥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又老又丑又会闹腾”而又并非一无是处。像棵树、悲凉;,令作者永生难忘,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勤劳,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坚壮,讲究信用和义气,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地教诲,本分
不要上楼上的当。供参考,骆驼祥子是老舍写的。另外,怒其不争”:“哀其不幸阿Q
孔乙己,祥林嫂,阿Q,这些代表人物早已被中国人熟识,建议用他们就好。
骆驼祥子 祥子:一个希望在旧社会出人头地,勤勤勉勉拉车的车夫,却因为旧社会的压迫之下,沦落成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封建旧社会下的悲剧产物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
版式: | 炫彩版 | 02-27 18: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点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