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瑾写的花样年华缚瑾 爪机小说在哪里可以在线阅读

花样年华 的艺术魅力
  《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一、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含蓄美。
  艺术贵在含蓄,电影艺术也同样具有这个艺术法则。含蓄的表达使得艺术作品的内蕴更加丰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花样年华》中正是具有这样的艺术特色。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犹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个线条隐含喻意。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仅仅是反映了周慕云和苏丽珍因为各自的爱人出轨的不幸,也不仅仅是反映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而是映射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人们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观念等内容。
  (一)隐喻式的表现手法对影片主题的含蓄表达。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它的主题并不是直接告诉观众的,而是隐含在每一个细节中,要靠观众去体会的。《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隐喻蒙太奇和重复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题含蓄而又自然传达出来,在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的同时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真实现状,赋予影片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例如,影片通过苏丽珍替何老板给何太太(何老板的妻子)和给余小姐(何老板的情人)打电话、买礼物的情节,说明了老板也是在情人和妻子之间来回周旋。结合整个剧情,我们无形中就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社会的小资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现状。不只是苏丽珍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出墙”,很多人和他们一样都在外面有情人,而且都是偷偷摸摸的。《花样年华》中,导演正是运用一些系列隐喻式的表现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等内容暗含在每一个细节中,在深化主题思想的同时,使其在表达上具有含蓄美。
  隐喻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中的一种艺术技巧。隐喻蒙太奇是“把表现不同形象的镜头画面加以连接,从而在镜头的组接中产生比拟、象征、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1]能给人一种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的感觉。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多次运用隐喻蒙太奇这一手法对影片的细节上的处理,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如影片中 “昏暗的路灯”这一镜头的多次出现,这盏路灯似乎就是苏丽珍寂寞和孤独的内心。丈夫老是不在家,只有她独自一个人每天去小面摊吃饭。犹如街头道路等一样,孤苦伶仃。再如,影片中几次“挂钟”的空镜头的出现,很容易就使观众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很具有隐喻意义。还有周慕云离开香港去新加坡时出现在影片中的一棵树的镜头,这个镜头导演用仰视的角度去拍摄,由一片蓝色的天空和一棵细高的小树组成的画面,交待了场景由香港到新加坡的转换和时间上是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的转换。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的感情已经越来越远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经永远的不可能了。《花样年华》中这些隐喻蒙太奇技巧在细节处理上的应用,增加了影片主题的含蓄美,调动了观众的情感和思绪,使观众无形中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生活的两个已婚男女之间既相爱而不能爱的无奈、伤感的情绪。
  此外,《花样年华》中反复出现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走过狭窄的楼梯,从家到小面摊和从小面摊到家的画面。这一画面反复出现,表面上是对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实际上王家卫使用的是 “把表现同一内容的镜头画面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以突出、强调这一内容象征意义的蒙太奇技巧”[2],也就是重复蒙太奇技巧。导演之所以要这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使用这一表现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们不断地从楼梯上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画面来象征他们孤独、冷清的生活状况,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笔,同时也隐喻了他们两个人之间会有故事发生。在这部影片中,另一处巧妙使用重复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云为了写小说在宾馆里租了一间房子,苏丽珍知道后去宾馆看他时,苏匆匆走上宾馆的楼梯,然后又匆匆地走下宾馆的楼梯的镜头反复出现。苏丽珍上去又下来、下来又上去,上下楼的画面重复很容易就让观众感受到了女主人公激烈的心理斗争。此处暗喻着一种矛盾,实质上对周慕云产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为自己身为人妻,受道德的束缚而避免“跟他们一样”。这里的重复效果,巧妙而贴切的展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导演在向观众传达这些思想内容时,不是直白的告诉观众,而是把这一切都隐藏在画面的不断重复中,增加了电影的韵味。
  (二)明暗和色彩对主题的暗示。
  影片的明暗和色彩虽然不是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明暗和色彩在《花样年华》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昏暗的色调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断变化的服装色彩对影片的主题表达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采用这样的色调,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生活真实和情感主题,造成一种阴暗、低沉、压抑、伤感的氛围。暗调在《花样年华》中的使用给人造成一种怀旧、伤感的思绪。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楼梯、走廊、阴暗的房间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画面效果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时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和影片中两个主人公的感情遗憾。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可能击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终究不可能越过内心中道德的束缚。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调为背景,使主题显得厚重、深沉、压抑,把观众的思绪带入了一种“悲”的 状态,使人预感到了影片“悲”的结果,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发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爱情故事的真实。
  在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现力的就是主人公苏丽珍身上的旗袍。苏丽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断变化间接的映射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变化。导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用旗袍色彩的变化表现出来。就整个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着的旗袍颜色,比如搬家时、在孙太太家里看丈夫打麻将时、和孙太太他们试电饭锅时、嘱咐丈夫给她老板带皮包时,或是去公司上班时,还是其他时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蓝色和淡黄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这几种颜色搭配的旗袍是苏丽珍贯穿的。这种几种素色的衣服于影片的灰暗色调、周围环境是相协调的。但是片中好几次出现苏丽珍提着饭盒去小面摊买饭时,她都是一身颜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当他们确定自己的爱人发生婚外恋时苏丽珍去宾馆里见周慕云时,她一身红色的旗袍,这一反她穿衣的一贯风格,与她一向喜欢的衣服颜色形成鲜明反差。这里其实是隐喻了她们之间爱情的产生。苏丽珍趁着房东不在去周慕云家时,一袭黄色的旗袍,象征了他们在一起的愉快和温馨。而当苏丽珍决定要跟周慕云走时,她身上的衣服变成了绿色。绿色是富于生机、象征生命的。这就隐喻了苏丽珍下定决心要和周慕云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当它赶到宾馆时,周慕云已经走了,代表希望的绿色在红色的窗帘、红色的床、暗红色的墙壁映衬下,让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视画面的抒情符号,能传递感情,表达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绪”[3]。苏丽珍身上不断变化的旗袍色彩,不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而且增强了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抒情意味。
  不断变化的旗袍颜色与暗淡的画面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灰暗色调的映衬下旗袍的色彩变化更加具有了表现力,隐喻作用更加明显。通过色彩的变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情感的变化,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题。暗淡的画面色调,映衬了主题。使得影片的主题表现更加含蓄朦胧。
  (三)道具的象征意义。
     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一个镜头、画面,每一段对白、音乐,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征意味。王家卫没有放过每一个细节对主题的表现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绣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征意味。不但为影片增添了民族气息,也增加了主题的含蓄性。
  旗袍是《花样年华》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道具。苏丽珍身上更换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着多层的象征意义。《花样年华》中导演把旗袍作为一种隐喻道具,无形中向观众传达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绪变化,起到了塑造艺术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象征着高贵、典雅”[4],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装样式都是旗袍。导演王家卫把这样一件代表高贵、典雅的服饰作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装,可谓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征着苏丽珍高贵的个性特点,她一直对自己、对周慕云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表现了她心中高贵的个性特点。而且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一定意义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传统思想的象征。正是由于苏丽珍的“高贵”个性,以及受到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使她无法克服自我、冲破道德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就是成就了他们“无言的爱情”的主要原因。
  《花样年华》中出现了四次的苏丽珍的一双绣花拖鞋,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房东的突然回来,苏丽珍被控在周慕云家里,为了避嫌,她穿着周妻的皮鞋假装成刚下班回家,于是就把他的绣花拖鞋留在了周慕云的家里。周慕云一直把这双绣花拖鞋珍藏,就连离开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带着这双鞋。这就为赋予这双绣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征着周慕云对苏丽珍纯洁而真挚的爱,是二人之间美好爱情的象征。后来,苏丽珍去了一次周慕云在新加坡住所,她并没有见周慕云,在周的房间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临走时她悄悄的带走了那双绣花拖鞋……刻画出了她对自己和周之间没有结果的爱情的无奈心理。周慕云在屋内到处乱翻,却再也没有找到这双绣花拖鞋,它永远的消失了。绣花拖鞋的消失,是他们之间爱情永远不会有结果的象征。
  二、叙述形式上的简洁对主题的强化作用。
  
“电影天生是一个故事的叙述着,或者说电影就是因叙事而存在的”[5]。电影和小说一样,人物与情节是一部电影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一般情况下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最能吸引观众。而在《花样年华》中 ,王家卫却以高度简化的情节和高度省略的人物以及极其精炼的人物对白来叙述故事,风格有点像法国新浪潮电影中淡化情节、淡化人物性格等的叙述特点。这种叙述形式所带来的效果就是,整部影片简洁精练,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使人感到影片在叙述过程中没有一丝多余的成分,每一个细节都与主题有着紧密的关系。
  (一)高度简化的情节。
  
 《花样年华》的情节是非常简单的,从开始到结尾,没有丝毫的跌宕起伏。影片中情节的高度简化使得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显得非常的整洁、干净,没有赘余。如从苏丽珍、周慕云租房到他们搬家的情节过渡。租房的画面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搬家的画面,中间没有任何其它的情节。而且在周慕云去找房子租的时候,孙太太告诉他“真对不起,房子已经租给刚才那位太太了”告诉他隔壁有空房让他去看看,然后就出现了两人搬家的画面。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过渡极度简洁、紧密。这样快捷的过渡虽然有时候可能会给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令人感到突然和莫名其妙。但是仔细体味,就会发现这种过渡对影片主题的表现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能够有力的强化、突出主题。犹如中国的唐诗宋词,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简化了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是“怎样开始的”,高度简化了除主线以外的其他情节和内容。所有的情节和镜头都紧紧地围绕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而进行,直奔主题。影片中周慕云发觉自己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发生了婚外情、苏丽珍也觉察出自己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发生了婚外情后,二人心理都很难受,不愿面对事实。这时影片的场景突然从公寓切换到了咖啡馆,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馆的场面突然的出现。他们在咖啡馆里想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开始的”?紧接着画面又一下转到了在狭长的街道上,二人模拟周妻和苏夫之间的恋情是怎样开始的,是谁先主动的?从公寓到咖啡馆再到二人在街上的模拟画面,情节跳动的跳跃性很强。再如周慕云在宾馆的客房里写小说,苏丽珍去看他,银幕上苏丽珍上楼的画面刚刚结束,就出现了二人在门口告别的画面,省略了苏丽珍进入房间后的内容。整部影片省去了一些过渡性的情节,只保留了最能表现主题的主要情节,强有力的突出了主题。这种对情节的简化造成了情节与情节之间的空白 ,也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人不断地在回味影片所要传达的思想意图。
    而且这种对情节的简化在无形中强化了对影片中人物飘忽不定、复杂微妙、难以捉摸的内心情态的变化的表现力,使得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质。在影片中,每一个镜头、每一幅画面和每一个细节包括音乐、色彩等都能都流露着对情感的抒发,表现着人物心理的复杂、矛盾、微妙的变化。 周慕云临走前的一个晚上和苏丽珍在一条昏暗寂静的街道上见面,周说“我知道你是不会离开你先生的”,苏丽珍伏在周的肩头哭泣,之后是他们坐在汽车里离去的画面,苏在车里说“今晚我不想回家”,并没有交代他们去哪里、干什么。只是接着出现的是一面挂钟的镜头,画外是周慕云的声音“是我,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给我一起走?”。然后出现的是周、苏在不同的地方听着苏的丈夫为苏丽珍在收音机里点播的周旋的《花样的年华》二人神情黯然。这一系列的情节快速转换,很直观明了刻画出了男女主人公内心的遗憾、无奈、伤感、失落的复杂心理和微妙的变化过程。舍去次要的,紧抓主要的,突出强调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增加了影片的表现力,使观众能紧紧抓住影片的主旋律。
  (二)高度省略的人物。
    在《花样年华》中,除了在情节上的简化之外还有对人物的省略。整部影片中除了男女主人公之外就是几个与主题关系紧密的人物,几乎没有其它闲杂人物的出现。就连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也没有实际出现,只是出现了几次背影和声音。有人把王家卫的这种手法叫做“人物的缺席”,其实就整个影片中出现的人物来看,应该用“人物的省略”更为恰当。就整部影片来看,出现的能够看得清面目、有台词的人物只有十个,其中包括只有一句话台词的搬运工、新加坡房东,就连房东顾太太也只出现了一次,只有一句台词。房东孙太太家就只出现了孙太太和佣人两个人物,孙先生、孙太太家的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出现。并不是说孙太太家里就只有孙太太一个人,从“王妈,开饭吧、三哥他们都饿了”一句话中可以判断出他们家还有其他人,但是影片中并没有出现。此外影片中还省略了何老板的情人和太太、顾先生一家人、还有周慕云工作的报社的其他同事、苏丽珍上班的公司的其他同事等人物。导演设计如此多的人物没有出现,已经不只是人物的“缺席”了,实际上应该是对人物的省略。
    这种大量省略人物的方式,增强了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内心情感的发展,使故事的发展紧紧围绕着周、苏二人,无疑对突出表现主人公之间的心理变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强化了影片的主旨。
  (三)高度简练的人物语言。
  
对白是电影声音中最主要的元素,“它有帮助了解人物性格、情绪,提供事件发展线索的作用”[6]。《花样年华》中人物的台词非常地简练,人物的对白往往只有简短的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如周慕云和何苏丽珍见完最后一面坐在出租车内离去时影片只出现了苏丽珍的一句话“我今晚不想回家”。周慕云即将要去新加坡时给苏丽珍打电话,只用了一句“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来表现他内心希望和苏丽珍在一起的心理。周慕云的这句话之后,是周慕云所住的宾馆房间以及周站在窗前痛苦等待,然后静静离开的情节,接着是苏丽珍匆匆的下楼梯的镜头、床上默默坐着的镜头,很长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一句话“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从周慕云说那句话到苏丽珍说这句话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的人物对白,只有背景音乐。短短的两句话使观众体会到了他们两个人一个在痛苦的抉择,一个在痛苦的等待的心理情态。再如,周慕云的妻子在给苏丽珍的丈夫打电话时,也只有简短的两句话“你到底给你老婆说了没有?以后不要给我打电话了。”而且没有出现苏丽珍丈夫的声音。只这么简单的两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两个婚外恋者的人物情态。简洁精炼的人物语言,是这部影片一个特点,有时候简简单单几个字、几句话就把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贴切表达出来的,话语虽少但是句句都是意蕴很深,使整部影片充满抒情意味。
  
影片运用高度省略的艺术手法,简化了情节、简化了语言、省略了人物,为观众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取杂留精,使得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三 、平缓均衡的节奏,使影片主题更具抒情意味。
  
“电影,既是一部善于讲故事的机器,又是一支抒情言志的彩笔”[7]《花样年华》虽然情节的过渡很简洁,但是整部影片在叙事节奏上显得很均衡,令影片具有很强的抒情意味。观众就像坐在一辆匀速而平缓行驶的列车上,一路观赏优美的风景一样,在观赏的过程中引起了一系列感想和思考。从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搬进同一座公寓到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再到他们之间发生感情然后到男主人公的离开,这一系列的情节推进都是同一个节奏,从开始到结尾没有任何起伏。正是由于这种平缓的叙事节奏,使影片有充分的时间去刻画细节,更好的表现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心理,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同时给观众留下想象、思考的时间。
  
而影片中人物的动作和主题音乐的协调是十分的完美。在主题音乐舒缓的三拍子节奏下苏丽珍独自拎着饭盒出去买饭时走路的动作,周慕云在小摊上吃混沌时的面部动作、坐在办公室边抽烟边写稿的动作等等,每当主题音乐响起时,人物的动作和着音乐“啪——哒——哒”三拍子缓慢节奏运动着,如同一位舞蹈家在音乐中翩翩起舞一样优雅、合拍,令人陶醉。王家卫用慢镜头的手段把人物的动作和电影的主题音乐完美结合,动作与音乐完全一致的节奏。强烈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听着主题音乐看着苏丽珍在昏暗狭长的楼道里缓慢行走的动作,我们不能不体会到她内心的寂寞与压抑。看到周慕云默默离开宾馆房间的一系列动作,我们无不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心中的痛苦与无奈。还有二人在宾馆的房间里一起写小说的慢镜头,也在主题音乐的旋律下以舒缓的节奏呈现,展现了二人在一起度过的那段令人留恋的美好时光。导演把这些动作用慢镜头拍摄下来配合音乐的旋律放出来,舒缓的节奏感很强。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在平缓的节奏下,我们感受到了影片所要抒发的感情思想、感受到了二人由寂寞到相爱再到离去的爱情过程,到底是对是错,已经说不清楚了。
  
   《花样年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塑造了一个新颖脱俗、丰富多义而又含蓄蕴藉的主题。表现了“那个时代”、表现了道德与情感的矛盾、表现了六十年代殖民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微妙。周苏二人想“爱” 而又不去“爱”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的是人性、社会、道德之间复杂的关系,给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无奈。王家卫没有把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仅仅定位在男女爱情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独特的表现手法为其添加时代色彩、民族色彩和人性内涵,这正是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
   注释
  ① 出自电影结尾处旁白“那些失去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到。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够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的感情似乎就在咫尺间,但又隔离很远很远。他们之间美丽的爱情只能化为永远的回忆。
  ②《花样年华》中当苏丽珍去宾馆里看周慕云,临走时说“我们不会跟他们一样的”。理性的克制、道德的约束,令她不断地压制内心的情欲。
  [参考文献]
  [1] 李标晶.电影艺术欣赏[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P86, P64.
  [2] 倪祥保.影视艺术概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P346.
  [3] 胡 嫔.论旗袍审美造型的民族精神[J].艺术与设计, ).
  [4] 宋家玲.影视叙事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P3.
  [5] 肖 霞.繁复的隐喻[J].电影评介,2006(15).
  [6] 金丹元.影视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5: P68.
  [7] 贾磊磊.影像的传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P158.
  
分享到微信
  专业。呵呵
  。。。专业了
  真专业
  LZ就只收藏了这一部电影啊
  太专业了。。你帮了我大忙了。。。。
  感激涕零。。。
  这篇幅,牛!!!
  谢谢你的精彩影评~~你也帮了我大忙
  你很棒!
  好专业啊!
  这是某片论文吧...还有出处引用符号...
  。。。
  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比较几部电影。。。
  
  我晕。。
  就为了让我们搜不到。。。
  太专业了
   恩·你看了多少遍?
  太挑剔了,太挑剔
  “但是片中好几次出现苏丽珍提着饭盒去小面摊买饭时,她都是一身颜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当他们确定自己的爱人发生婚外恋时苏丽珍去宾馆里见周慕云时,她一身红色的旗袍,这一反她穿衣的一贯风格,与她一向喜欢的衣服颜色形成鲜明反差。这里其实是隐喻了她们之间爱情的产生。”
  
  我觉得原因很简单——这些镜头是一起拍的。
  一部电影中肯定有很多镜头是一起拍的,王家卫把这些镜头巧妙的运用到影片不同的情节中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不同的内蕴!
  一看就是学院派。乱扣帽子。。什么人性啊抽象意义啊高度审美啊什么的。。本身就很韵味的东西让你一说更是飘忽。。但是看起来是作业向来才写如此多。理解。一定掀阅一些书。这命题作文作业的学习目的达到了。。这算是好事。。
  分析得很在理啊~
  楼主很专业啊
呵呵 佩服了
学习,。,。,
   里面的大量的慢镜头都是横移镜头
有种远远的旁观那逝去的年华,不愿惊动历史,一种无奈的忧伤,。。
  
  非常专业,受益匪浅!
  分析得很在理啊~
  +1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简化了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是“怎样开始的”,高度简化了除主线以外的其他情节和内容
  就连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也没有实际出现,只是出现了几次背影和声音。有人把王家卫的这种手法叫做“人物的缺席”,其实就整个影片中出现的人物来看,应该用“人物的省略”更为恰当。
  以上是我最欣赏的地方~
  高手。
  隐喻蒙太奇是我最喜欢本片的地方。
  好专业的评论
  
  恩 很专业!
  不谈思想,只谈电影~~专业
  囧 除了一大堆堆砌的东西 看不到一点作者自己的感情诶
反正不是什么佳作
还有 大家干嘛都这么盲目崇拜专业啊
看到自己不认识的名词就叫专业
  LS呀,你以為專業只能透過幾個名詞表現出來麼......
  欣赏lz
  可否更细致的介绍一下隐喻蒙太奇手法
  好学术啊~~
   11:27:08 syppa  LS呀,你以為專業只能透過幾個名詞表現出來麼......
  
  
  我没有说专业只靠几个名词 表现出来
  
  我说的刚好是 几个名词表现不出专业
  
  还有 我又看了一遍
依然觉得楼主写的很没感情
  
  ——————————————————————————————
  
   21:50:51 jiang  可否更细致的介绍一下隐喻蒙太奇手法
  
  隐喻蒙太奇多可以参考爱森斯坦的影片
  
  多注重蒙太奇的表意而非叙事功能的还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那票人
  只有专业,才有机会·····
   19:45:48 渔父  只有专业,才有机会·····
  
  
  那就最可怕的就是不是专业 还要假装专业了吧
  
  而且再吓倒非专业
  LS 我顶你。。。
  看一遍叹息一遍
  我奇怪的并不是楼主写的怎样,而是这么多人在这大叫专业
  我觉得楼主写的时候一定很吃力,不然不会用…是一部经典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1…2…3…
  这种开篇方式
  这种影评写作完全是模式化而且这种方式完全能套到别的片子上
  镜语,细节,音乐,色彩,人物塑造
  这就叫专业吗?这就像一个很棒的厨师做了一道很好吃的菜,然后就有人说,大家想知道这道菜为什么这么好吃吗
  那是因为他在这个时候放了醋,在另一个时候放了二十克盐
  如果一个美食家做出这样的评论,不知道观众会不会觉得这个美食家专业
  但是觉得这篇专业无非是他用的名词一般人不熟悉而已
  
  楼主 请把注脚也贴全了啊!!!
  不贴reference 是不对的
  羡慕不休啊/`
  扯淡派技工
  我也不喜欢技术流...相当于解剖...没有美感
  哎, 那些说不好的人只能说是不懂乱说。看不懂还评论,搞笑。也只有学过的人才能看懂吧,就算是扯人家还扯这么多专业知识了,不懂那些看不懂的人乱评论个什么。
  
  这完全是两个概念,难道电影就一定是你这样学过专业知识的人再才能看的懂的吗?美的东西很多人都可以感受的到,你把一个很美艺术品的每个零件都拆开就表示你很牛,你看的懂电影了吗?我从来没有否认过这篇影评的价值,我只是说说自己的口味而已!我也是点了这篇文章有用的!不要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学过了就牛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至少我是通过这篇分析 打开了思路 发现之前没有捕捉到的信息 还有很多细节的象征意义。让我更深入的体会这部电影。good
  ls的观点我也同意的,呵呵,其实我看了之后也有收获的,只是lsss的那位给人戴高帽了不爽
  完全没自己的观点
  没那么多屁事儿。
就一句: 一切 奸情都是原因的。
  写了这么多恰恰证明了一个真理,有时石头被包装好了也可以被人当美玉。
  
每次看见就忍不住要再多攻击一次
  
  
    就连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也没有实际出现,只是出现了几次背影和声音。有人把王家卫的这种手法叫做“人物的缺席”,其实就整个影片中出现的人物来看,应该用“人物的省略”更为恰当。
  ----------------------------------------------------------------------------------
  这种手法在电影中运用的很常见,最经典的是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里边的陈老爷始终没有正面镜头。
  先不管楼主专不专业,我们看影评是要吸收人家的精华,并且说出自己的见解。
  学习了
  
  恍惚回到我高考的时候……
  影评思维害死人,真的……
  开始写影评之后的好几年,对俺来说,看电影都没有什么乐趣可言……
  什么影评?这样的影评我不知道除了应付作业外还有什么价值。
   22:31:20 vikki  哎, 那些说不好的人只能说是不懂乱说。看不懂还评论,搞笑。也只有学过的人才能看懂吧,就算是扯人家还扯这么多专业知识了,不懂那些看不懂的人乱评论个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才看到这个
  
  再说一遍 这篇影评真的很不怎么样
  
  不是看不懂才说这不好的
  
  
  
  反而是你想知道这为什么写的不好
  
  要好好去补点专业知识才对
  没什么感情的文章。真的很专业也没有意义。
  是论文吧,还有1,2,等
  不得不说这影评写的很专业,不得不说影评的作者看电影看的很仔细。。。可是对电影没什么研究的我想问一下:
  您看电影的时候还想这么多?
  弄得跟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一样。。。。。。。。。。。
  
  太专业了
  支持多了就会有反对 反对多了就会有支持 世界真奇妙
  楼主啊,别的不说,我就想问一个问题,你说了半天主题,你觉得这部电影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你能很清楚明白的回答我嘛?撇开作业,撇开分析的那些色彩光线的细节,你真觉得王家卫想表现的是一种忧郁,感伤的氛围吗?我看了三遍,反而觉得很有意思,其实两个主人公很有爱,他们是有无奈、有困惑,但是主题不简单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我觉得影片的主题导演已经用片名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了,浅层:in the mood of love。深层:花样年华。他要表现的是一个时代,方法一个是外围的一些背景还原、布景、服装、道具啊,但深层次的表现靠的还是情感啊!我感动的不是他们俩之间的情感,而是导演展现给我们的东方人情感的美的一面,这些无关道德批判或是旧思想,就是一种东方含蓄的美,透过镜头,透过故事,感染我们!
  你好
  我写论文想引用一点您文章里的话。定会注明出处
  请问可以吗?
  感觉写得像小学生那种读书笔记。。。好多空话套话。。。
  电影教科书,写的很好,赞一个。
  如果那夜我跟你走了,随着你手里的那张船票一起走了,是不是我们可以走得心无挂碍,无关她他?……会不会某天心中的思念也随岁月一起撒碎一地,只剩生活的玻璃渣?
  如果那夜你随我去了,攒着我手里的那张船票一起去了,是不是可以为“爱”烙个印,但会不会这“印”因为我们在一起,便不再是“印”了?会不会此后便没有了“花样年华”?
  生活真实得令人害怕,为其如此,隔镜看花,“脆弱加怜悯”,无泪而下。
  真正意识到这生活的真实的时候,似乎每个逝去的瞬间,都是“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是个印,留在你心,为每段逝去的岁月烙个印,印里一直有你们的影——因你未随他去,因她未随你去;
  风起花落,用纯真之心呼吸的岁月里,哪一刻不是“花样年华”,哪里又不是他/她的印。
  
  
  谢谢楼主帮了我一个大忙~影评很棒!
  影评很棒。想说,影评并不是只讲感情,还是要讲电影技巧的,要不然专业与非专业要怎样区分?专业就是要看你掌握的理论知识的水平,没有理论知识,要谁来承认你是专业电影人?关键在于,利用所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把一个影片剖析的有角度,有道理,告诉人们每一个镜头、场景或是道具等有什么用,理解一部影片这是必须的。讲感情是影评的最高境界,但是,我想问,没有那一个一个的镜头、场景或是道具等怎样把情感清晰的表达出来?导演也肯定是在这些理论知识的指导之下才能把一部影片拍好的。请各位看不懂的同学,尊重一下专业知识。看不懂就去找你看得懂的。
  差摄影分析,隐喻蒙太奇很受教。
  看了这篇影评之后才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全部看懂。。。。。。
  谢谢楼主,受教了!
  总有完美主义者,对楼主要求太高。楼主只是做了他这个角度出发的事情,至于美感,楼上几位可以再来开拓。各取所需吧,我得到了几点有用的即可。至于它到底好还是不好,没兴趣讨论。
  身为影视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从主题等宏观角度还是从各种技术方面,都在不同的结课论文中写过。我知道不同的老师他们要求不同,喜欢不同的论文。
  对啊,我也觉得这篇影评很好,干嘛一定要在这里找个人感情啊,楼主这样只会帮更多人学会分析欣赏这部电影的美啊。总比空洞堆砌辞藻的个人感想好吧。文章也分有己和无己的。
  谢谢,大家这么关注我!我想澄清的是,我并不是电影专业的!文章中有不准确的地方请大家指教!
  很棒~~~加油哦
  朋友 你分析得确实不错
但是,这部电影绝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是一部简单的婚外恋产生的爱情电影
如果你看《花样年华》只是陶醉于旗袍 镜头 拍摄手法等等的这些 那我告诉你:你没看懂。是的,你连最简单的情节都没看懂
  王家卫的电影不会像你想的那样这么简单 尤其是《花样年华》
  我只能告诉大家:再好好的看一遍 重点留意梁朝伟的表情和眼神。
很专业,分析的非常到位。
   23:44:17 JUN  朋友 你分析得确实不错 但是,这部电影绝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是一部简单的婚外恋产生的爱情电影 如果你看《花样年华》只是陶醉于旗袍 镜头 拍摄手法等等的这些 那我告诉你:你没看懂。是的,你连最简单的情节都没看懂
    王家卫的电影不会像你想的那样这么简单 尤其是《花样年华》
    我只能告诉大家:再好好的看一遍 重点留意梁朝伟的表情和眼神。
  
  我只想对楼上的“JUN”说,你和我站的角度不同而已,你是从电影表现的感情思想方面去思考的,而我只是从电影的表现手法去分析的!就我自己的见解来说,我认为《花样年华》最大的成就不是在于它的故事情节和所表现的思想高度,而是电影本身的表现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当然,它所表达的思想也不是我们认识的狭隘的男女出轨的感情,而是一个时代,一个花样的时代!
  补充一下,梁朝伟的表情和眼神也好、旗袍也好、各种长短镜头也很好,这些都只是电影表现的一个个因素,只有综合起来才能构成完整的电影。难道你认为仅仅只靠梁朝伟的眼神和表情就能表现出一部电影的思想吗?你对电影理解的太狭隘、太片面!
  还有LSSSSS……的“21克的钥匙”,我觉得你应该认真的看完的我文章再发言,看看我的最后一段关于本部电影的主题思想的分析!我认为《花样年华》是一部艺术手法和思想都很优秀的作品!我的文章仅是从侧重艺术手打的方面分析的!而且我在文中也认为它的思想主题是宏大的,是表现一个时代!请认真看完我的文章之后再发表你的观点吧!
  我有两个个地方不太清楚:电话铃想后,苏没接,于是周离去。那两句话是他们内心的独白吗? 还是苏接了电话,周问她“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然后苏沉默以对。周离去。苏来到2046,哭泣,加内心独白“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那时的影像很朦胧,不知道导演想表达的是什么情况。
     
    第二个疑问点是差不多到结尾,苏先来到她的房东家,好像来到窗边(不知道是床还是门,感觉不太清晰),若有所思。后来周也回到他的以前房东的家里,也是来到窗边(这个和上面一样),若有所思。照房间位置推断,两家只隔一堵墙,应该不是对方的窗户吧,过道好像也不是,是他们常呆的下面的以块地方吗?
  
  或许是比较无聊的问题,可以的话,希望楼主解答一下
  非常好~2046的房牌号~苏手上戒指换到了中指上~
  好专业啊 学习之~~
  这评论真是专业,这么多细节的东西都描写得很细致,分析得也很到位。
  蒙太奇啊蒙太奇……
  你只有一篇影评,看过一部电影,看的如此细致,分析的如此透彻,专业
  里面是不是何老板和周的太太, 那苏的丈夫又是和谁有婚外恋呢
   90%专业分析的很是到位 很是受教。但是有10%个人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比如有些空镜头。他在前期工作时可能画好了分镜头或心中有个概念,在长篇叙事中加上空镜好似为美文加上了标点符号,是一种喘息思考停顿蓄力的过程。它不只单单为寓意而服务,有的也是为画面与画面的衔接为构图的张力与搭配。好的导演不会刻意定义自己每个镜头到底交代了什么意思什么寓意特别象空镜这种玩概念的东西,王家卫的空镜更象是一种开放式的模式,让观众自己去遐想去体会去磨味,没有真正的定义。
  非常专业,至少对我这样的业余选手来说,受教。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尤其喜欢电影对色彩、光线、音乐、镜头的运用,特别唯美特别有韵味。摄像超级大师级,每一个画面都是一副精彩的摄影作品。表演更不用说了。我唯一连续看两遍的电影。
  最 喜欢
你那段隐喻蒙太奇
  我觉得很好。那些说不好的人,大概是,自己写不出来,羡慕嫉妒恨吧。
  就这而言很理性的分析确实是分析。而我们似乎更想看你感性的抒发不是一1①的阅读理解似的大段分解。实话说豆瓣牛人多。。。。。
  好文 终于找到一篇理性分析电影 而不是看完电影写一堆男默女泪的垃圾影评 楼主辛苦了!
  写的很详尽,若能再加入些自己的思考那就完美了。
楼主写的非常棒啊
那些下面叫嚣着写的没感情写的太专业太不让人喜欢的人 你们究竟懂不懂什么是影评? 影评就是站在客观角度评析一部电影
你们所说的加入自己情感什么的 那是读后感!不是影评!
不懂就别乱批人
  多谢楼主的影评。。。终于知道该如何写关于这方面的论文了
  影片运用高度省略的艺术手法,简化了情节、简化了语言、省略了人物,为观众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取杂留精,使得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我记得小学时候做阅读题就是这么坑老师的
  写的真好。
  教科书式的回答呀。
  又一个没看懂故事的大师
  何止是高度简化,简直是把有用的主要的实际的都扔了。
看完lz 的之後
剧情 / 爱情
梁朝伟 / 张曼玉 / 潘迪华 / 萧炳林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样年华缚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