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言运用题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什么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摩挲时间的印记,让我们慢慢变成美好的回忆~4年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的学习(一)—— “黄德新小语工作室”针对语文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的理解
浏览:1493
文章类型:原创
2015年7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教学》2013年07期
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几点思考
【摘要】:正近几年来,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性的反思阶段。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这一命题,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对于变革以往教学重内容理解分析、轻语言表达运用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2【正文快照】:
近几年来,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性的反思阶段。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这一命题,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对于变革以往教学重内容理解分析、轻语言表达运用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花艳;农加斌;;[J];广西教育;2010年05期
顾伟君;;[J];文教资料;2011年08期
杨粉霞;;[J];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18期
徐栋;;[J];教育科研论坛;2005年10期
斯霞;;[J];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03期
唐卫华;;[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年06期
童丽;;[J];文学教育(下);2007年04期
刘桃妹;[J];江西教育;1992年09期
刘庆民,杨合莲;[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年07期
徐宏燕;;[J];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士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过春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王冀英;;[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曹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路晶;;[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但广斌;李桂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刘云霞;;[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戴孝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程慧琴;;[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崔莹莹;;[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高云;[N];延边日报;2008年
彭松;[N];乐山日报;2008年
记者 呼布庆;[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9年
记者 孙宜华 通讯员 黄艺;[N];连云港日报;2009年
本报记者 柳文华;[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巴桑次仁 整理;[N];西藏日报;2010年
苏杰;[N];中国民族报;2010年
陈文劼;[N];九江日报;2010年
王比学 胡玥;[N];人民日报;2010年
张雯婧 实习生
王音;[N];天津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慕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张良田;[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魏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宋先红;[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李本友;[D];西南大学;2012年
赵立新;[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毛剑;[D];山东大学;2006年
吴国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张静芬;[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曾毅;[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艳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戴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王丽萍;[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王琼湘;[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王洪;[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李先梓;[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尹睿;[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王睿;[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王晓丽;[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徐忠祥;[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谈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日期:用两个字来说就是什么?生:没花、无花
那么是哪里无花呢?生:草地。
师: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草地无花&(师板书)。
师:你们真会读书,学会概括了。把那么长的句子读到四个字这就叫概括,学会概括,这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
【设计意图:《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环节中,学生在缩句、概括等语文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品味&泛滥&。(作家老舍面对广阔的草原用&一碧千里&来形容,同样写绿色多、广,你读一读...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的相关内容日期:如何帮助孩子学好小学语文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课,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日期:[文学趣事] 语文老师出的数学题 上课铃一响,李老师手捧一沓作文本走进了教室。他看了一下同学们说:“昨天,大家写了《忘不了这件事》的作文。老师从你们的文章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想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下??说完,李老师便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一道数学题: 某班日期:[文学趣事] 语文老师出的数学题 上课铃一响,李老师手捧一沓作文本走进了教室。他看了一下同学们说:“昨天,大家写了《忘不了这件事》的作文。老师从你们的文章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想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下??说完,李老师便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一道数学题:...日期:[语文常识] 地名拾趣 《百家姓》是我国汉族姓氏总集,载有408个单姓,76个复姓。为什么偏要把“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放在最前面呢?原来《百家姓》是宋朝初年钱塘...日期:[语文常识] 我国《百家姓》中的打头姓 为了便于记忆我国29个?⑹小⒆灾吻?êD鲜〉笔被姑挥薪?┑拿?疲?芏骼醋芾碓?嗔艘皇灼哐允??疗鹄蠢世噬峡冢?秩菀准且洹U馐资?钦庋?吹模?两湖两广两岸山,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 诗的...日期:[语文常识] 为何用“正”字记数 用“正”字记数这个简便易懂的办法,其由来说来还挺有趣,它最初是戏院司事们记“水牌账”用的。 清末民初,上海戏园俗称茶园。它的舞台为正方形,楼上座位称“花楼”,左右偏座称“包厢”。楼下正厅为达官贵人等预先包下,他们不和下里巴人日期:[语文常识] 模糊的时间小集 凌晨:零时到6时的一段时间。 黎明:天刚亮时。 拂晓:天快亮时。 清晨: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早晨:从天刚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上午:清晨到正午12点的一段时间。 中午:白天12点前后的一段时间。 下午:从正午12点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晚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语言运用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