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什么梳状滤波器设计有相延时误差会引起的行蠕动

第一章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要点分析1.1 波长分别为 400nm,550nm,590nm,670nm 及 700nm 的五种单色光,每种光通量均为100lm,计算合成光的光通量及辐射功率。 解:合成光的光通量为五种单色光光通量的和,即 Φ=5 ? 100lm=500lm 查 表 得 : V(400)=0.00
4 V(550)=0.995 V(700)=0.0041 由V(590)=0.757V(670)=0.032?V ? K ? ? e (? )V (? )d?380780可得Φ e(400)=100/(683 ? 0.004)=366(W) Φ e(550)=100/(683 ? 0.995)=0.147(W) Φ e(590)=100/(683 ? 0.757)=0.193(W) Φ e(670)=100/(683 ? 0.032)=4.575(W) Φ e(700)=100/(683 ? 0.0041)=35.710(W) 因此:Φ e=Φ e(400)+ Φ e(550)+ Φ e(590)+ Φ e(670)+ Φ e(700) =406.6w 合成光的辐射功率为 406.6 瓦。1.2 光通量相同的光源,其辐射功率波谱是否相同?在同一照明环境中亮度感觉与色度感觉是否相 同?在不同的照明环境中又如何?为什么? 答:由于光通量是按人眼光感觉来度量的辐射功率,它与光谱光视效率 V(λ )有关。对各单色光来说, 当其辐射功率相同时, λ =555nm 的单色光所产生的光通量最大。 在其它波长时, 由于光谱光效率 V(λ ) 下降,相同辐射功率所产生的光通量均随之下降,因此,光通量相同的各种单色光源,其辐射功率波 谱并不相同。 对复合光来说, 如果光源的辐射功率波谱为Φ e(λ ), 则总的光通量应为各波长成分的光通量之总 和,即 ?V ? K?780380? e (? )V (? )d? ,因此,光通量相同的各种光源,其辐射功率波谱并不一定相同。由此可知,光通量相同的光源,由于其辐射功率波谱并不一定相同,因此在同一照明环境中亮度 感觉虽然相同的,但色度感觉并不一定相同。在不同的照明环境中,由于眼睛的适应性,亮度感觉与 色度感觉均不一定相同。 1.3 如水平方向上可分辨出 100 根红绿竖线,试问对于黑白,黑红,绿蓝各组竖线的分辨数是多少?答:根据书中表 1-2 所列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力的数据:细节类别 分辨力 黑白 100% 黑绿 94% 黑红 90% 黑蓝 26% 绿红 40% 红蓝 23% 绿蓝 19%当水平方向上可分辨出 100 根红绿竖线时, 人眼能分辨的黑白竖线为: 100M40%=250, 黑红竖线为: ,250?90%=225,绿蓝竖线为 250?19%=47.51 1.4 彩色显象管荧光屏为 20 英寸(50.8cm),幅型比为 4/3。荧光点呈三角形排列,荧 光点直径 d0 为 0.4mm。若把两个荧光点外圆之间的距离 d 作为最小分辨距离,并在距离 荧光屏 2m 的地方看电视。试计算在荧光屏上最少要有多少个荧光点才能实现空间混色? (取 θ=1’) 解: 由于显象管荧光屏幅型比为 4/3,因而荧光屏水平和垂直方向尺寸为: X=51/5 ? 4=40.8cm Y=51/5 ? 3=30.6cmdabc荧光点分布如图所示,图中 57.3 ? 60 ? d d ?? ?3438 d 可按式 计算 D D 得 d=0.58mm 水平方向每个荧光点的占据的有效范围为:d0+d=0.98mm 因而水平方向的荧光点数 m 为:m=40.8 ? 10/0.98=417.5 垂直方向每个荧光点的占据的有效范围按图中的关系为 d0/2 加上 ab 的长度, 即为:( d0+d)cos300 =0.85mm 因而垂直方向的荧光点数 n 为:n=30.6 ? 10/0.85=360 荧光屏上的最少荧光点为: m ? n=15 ? 104 即为 15 万个。 注意:此数据仅是在本题所列条件下实现空间混色所需的最小荧光点数,而不是普通清 晰度电视的像素数。 1.5 描述彩色光的三个基本参量是什么?各是什么含义? 答:描述彩色光采用的三个基本参量为:亮度、色调和饱和度。这三个量在视觉中 组成一个统一的总效果,并严格地描述了彩色光。亮度是光作用于人眼时所引起的明亮 程度的感觉。色调反映了颜色的类别。饱和度是指彩色光所呈现彩色的深浅程度。色调 与饱和度又合称为色度,它既说明彩色光的颜色类别,又说明颜色的深浅程度。 1.6 如果有黄,品,青三组滤色片和三台白光源投影仪,画出简单示意图,说明如何用他 们完成相减混色和相加混色实验?相减混色与相加混色的区别是什么? 答:由于黄,品,青三组滤色片的功能是分别允许通过的色光为:红和绿、红和蓝、 绿和蓝。如果依次把 2 种滤色片叠加放置于白光源投影仪的透光圆孔处,如:红和绿叠 加、红和蓝叠加、绿和蓝叠加,则可在其投影的白色屏幕上看到红、绿、蓝三种光像, 既实现了相减混色。如果把红和绿叠加、红和蓝叠加、绿和蓝叠加的滤色片分别放置在 三台白光源投影仪前的透光圆孔处,则三台投影仪投影到白色屏幕上的光像分别为:红、 绿、蓝。移动光像在屏幕上的位置,使其分别叠加则可实现相加混色实验。由此可见, 相加混色法是将三种基色光按不同比例相加而获得不同的彩色光,相减混色获得不同的 彩色光的方法是利用吸色性质来实现的。相加混色的基色光是红、绿、蓝,相减混色的2d0 基色光是黄、品、青。简单的示意图如下。相加混色 相减混色红 品黄 白蓝青绿红绿蓝 分别用 黄和品叠加 黄和青叠加 品和青叠加黄和品 叠加黄和青 叠加青和品 叠加1.7 彩色电视屏幕上出现如图所示的彩色图像,试分别画出三个基色光栅的红,绿,蓝 光像。解:根据三基色原理,画出三个基色光栅的红,绿,蓝光像如下:1.8 对于不透明体,透明物体和发光光源,人的眼睛是如何感觉他们的颜色的? 答:不透明物体的色调决定于物体在光照射下所反射的光谱成分。不同波长的反射光 使物体呈现不同的色调。例如,某物体在日光下呈现绿色,这就是说该物体受白 光照射后,只将绿色光分量反射出来,并被人眼所感觉,而其余成分都被物体吸 收了。 对于透光物体(例如玻璃),其色调由透射光的波长所决定。例如红玻璃被白 光照射后,吸收了白光中大部分光谱成分,而只透射过红光分量,于是人眼感觉 到这块玻璃是红色的。 发光光源的颜色取决于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应当指出,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会 引起不同的彩色感觉,但相同的彩色感觉却可以来源于不同的光谱成分组合。根 据三基色原理,由适当比例的红光和绿光混合,可以产生与黄单色光相同的彩色 视觉效果等。3 1.9 已知两种色光 F 1 和 F 2 的配色方程为F 1 =1[R]+1[G]+1[B], F 2 =5[R]+5[G]+2[B]计算合成色光 F 1?2 的色度坐标 r、g、b。并在麦克斯韦三角形中标出 F 1 , F 2 和 F 1?2 的 坐标位置。 解:F1+2=(1+5)[R]+(1+5)[G]+(1+2)[B]=6 [R]+6[G]+3[B] 因此,r=2/5 g=2/5 b=1/5 r1=1/3 g1=1/3 b1=1/3 r2=5/12 可在麦克斯韦三角形中标出 F 1 , F 2 和 F 1?2 的坐标位置如下:Rg2=5/12b2=1/6F2 F1+2 F1 B G1. 10物理三基色 F 1 =1[R]+1[G]+1[B] ,计算三基色 F 2 =1[X]+1[Y]+1[Z] ,显像三基色F 3 =1[R e ]+1[G e ]+1[B e ],说明三个配色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其区别。 答: 物理三基色 F 1 =1[R]+1[G]+1[B] 配色方程中, 三基色是选取水银光谱中波长为 700nm 的红光为红基色光; 波长为 546.1nm 的绿光为绿基色光; 波长为 435.8nm 的蓝光为蓝基色光。 这三种基色是自然界中存在着的,称为物理三基色。配色方程中表示的三基色各一个单位混 合配出的白光是 E 白。 计算三基色 F 2 =1[X]+1[Y]+1[Z] 配色方程中,三基色并不代表实际的彩色,选用的目的是 为了克服 RGB 色度系统的缺点,计算三基色应满足:(1)当用它们配出实际彩色时,三个 色系数 X 、Y 、Z 均为正值; (2)为了便于计算,使合成彩色光的亮度仅由 Y[Y]一项确定,另两个基色不构成混合色光 的亮度,但合成色光的色度仍然由 X、Y、Z 的比值确定;(3)当 X=Y=Z 时,仍代表等能 白光 E 白。 显像三基色 F 3 =1[R e ]+1[G e ]+1[B e ] 配色方程中,三基色是选取红、绿、蓝三种荧 光粉所发出的非谱色光。NTSC 制中,显像三基色各一个单位时相混配出 1lm 的 C 白,而 PAL 制中,显像三基色各一个单位时相混配出 1lm 的 D65。 1. 11 显像三基色亮度方程的导出与什么因素有关?物理含义是什么? 答:显像三基色亮度方程的导出与所选用的显像三基色荧光粉的色度坐标及由规定显 像三基色各一个单位配出白光的色度坐标两项参数有关。其物理含义是:当送到显像管的三 路电压相等时,红、绿、蓝三种荧光粉所发出的亮度之比应当符合亮度方程中系数的比例关 系,此时荧光屏上才呈现为所选标准白光。4 1. 12色域图与等色差阈图的区别是什么?在彩色电视技术中有什么用途? 答:色度图中,舌形曲线内部各点对应复合光,不同坐标处颜色的不同,将曲线所 包围的面积大致分成颜色相同的若干小区,这种表明彩色分布的图形称为色域图。利用色域 图可以大致确定某种颜色在色度图上的色度坐标。 人眼分辨颜色变化的能力是有限的, 而且随着颜色种类及其变化趋势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这表现在在色度图的不同位置,沿不同方向的颜色变更,人眼的分辨能力是不同的。因而图 中代表一级刚辨差的两点间的长度也各不相同。根据对整个彩色范围所做的试验,绘出了具 有相同级数刚辨差的一些椭圆曲线,即每一椭圆边界上各点与其内部所标圆点之间,颜色差 别的程度是相同的。这些椭圆区域就称为等色差域。通过椭圆的不同大小与取向反映人眼对 各种颜色改变的不同分辨能力。例如,人眼对蓝色区域颜色的变化相当敏感,而对红色区域 颜色向绿色方向的变化要比向蓝色方向的变化更灵敏些。在彩色电视技术中利用等色差域图 可以确定重现色度失真的容限以及估计对信道的要求。 1. 13 NTSC 制荧光粉红基色[Re]的坐标为:x=0.67,y=0.33。试求它在 RGB 色度坐标中 的坐标 r,g,b。 解:在 XYZ 色度系统和 RGB 色度系统中三刺激值转换关系如下:? X ? ? 2.1 1.1302? ? R ? ? Y ? ? ?1.7 0.0601 ? ?G ? ? ? ? ?? ? ? ? 5.5943 ? ?Z ? ? ? ?0.5 ?g= ? B? ? r=? r ? ? 2.1 1.1302 ? m? ? ? g ? ? ?1.7 0.0601? ? ? ? m ?b ? ? ? ? 0.5 5.5943? ? ? m r ? g ? b ? 1 ? r ? ? g ? ? b? ? m? ?r ? ?r? ? 1 ?g? ? ? ?? ? ? r ? ? g ? ? b? ? g ? ? ? ?b ? ? ? b? ? ? ? r ? ? ? 2.7689 ? g ?? ? ?1.0000 ? ? ? ? ? b? ? ? ? ? 0.0000 ? 0.4185 ?? ? ?0.0912 ? ? 0.0009 r ? ? g ? ? b? ? 0.25 ?r ? ? r ? ? ? 0.912 ? ? g ? ? 1 ? g ?? ? ? 0.088 ? ? ? 0.25 ? ? ? ? ? ? ? ? ? ? ? b b ? 0.000 ? ? ? ? ? ? 1.2 ? 4.1? ? 0.3? ??1 ?1? x? ? 2.1 1.1302 ? ? r ? ? y ? ? m ?1.7 0.0601 ? ? g ? ? ? m? ? ?? ? ? ? ? ? z 0.5 5.5943 ? ? ? ?? ?b ? ?? x ? ?r? ? ? y ? ? ? g ?? ? ? ? ? ?z ? ? ? ? b? ? ? ??x? ? y? ? ? ? ?z ? ? ?0.8 ? ?0.67 ? ?0.2280 ? ? ? ? ? 0.7 ? ? ?0.33 ? ? ?0.0222 ? ?0.6 ? ?? ?0 ? ? ? ? ?0.0002 ? ?1. 14 用物理三基色混配彩色光,其中红基色光 20lm,绿基色光 55lm,蓝基色光 12lm, 求合成彩色光在 RGB 与 XYZ 坐标制中的坐标数值。 解: 在 RGB 色度系统中,三个基色单位[R]、[G]、[B]的光通量之比为 1:4.1,5 设红基色光 20lm 为 R=1 则: G=55/20/4., B=12/20/0.4 由此求出在 RGB 色度系统中的色度坐标值为 1 0.599 r? ?0.0863 g ? ? 0. . 5 9 ?9 9 . 9 8 3 4 1 ? 0.599 ? 9.4 b? ?? 0.8619 1 ? 0.599 ? 9.9834 在 XYZ 色度系统和 RGB 色度系统中光谱三刺激值转换关系如下:? x ? ?2.1 1.1302? ?r ? ? ? ? ??g? ? y ? ? ?1.7 0.0601 ?? ? ? ? ?0.5 5.5943 ? ? ? ?? ? ?z ? ? ? ?b ? ?上式也同样适用于两种色度系统中的色度坐标的转换关系,由此可得x= d=81 1. 15 在 NTSC 制接收机荧光屏上发出的 0.1 光瓦的饱和黄光。试写出该黄色光的颜色方程,并计算出 在色度图上的 x,y 坐标数值。 解:解法一 利用麦克斯韦计色三角形,0.1 光瓦的饱和黄光在显像三基色系统中可表示为; F 黄=m y= z=1 1 [Re]+m [Ge] 2 2 1 1 m+0.587 ? m=68.31 求得 2 2m=154.2据亮度公式 Y=0.299R+0.587G+0.114B 得 0.299 ?将 m 值代入 F 黄的表达式得该色光的颜色方程为: F 黄=77.1 [Re]+77.1 [Ge] 据0? R ? ? X ? ? 0. 6 0 7 0. 1 7 4 0. 2 0 ? ? Y ? ? ?0.2 9 9 0.5 8 7 0.1 1 ? ? 4? ? ? ? ? ?G ? ? 6? ?Z ? ? ? ?0.0 0 0 0.0 6 6 1.1 1 ? ? ?B? ?X=60.215 x= Y=68.311 Z=5.089将 R=77.1G=77.1 的值代入,即可求得:进而求得X Y Z =0.4507, y= =0.5113, z= =0.0380 X ?Y ? Z X ?Y ? Z X ?Y ? Z解法二 根据表 1-6 得 NTSC 荧光粉在 XYZ 色度系统中的坐标为: [Re] x1=0.67 y1=0.33 z1=0.00 [Ge] x2=0.21 y2=0.71 z2=0.08 可得 NTSC 荧光粉形成的饱和黄光颜色方程为: F 黄=m(0.67+0.21)[X]+m(0.33+0.71)[Y]+m0.08[Z]=0.88m[X]+1.04m[Y]+0.08m[Z] 由于饱和黄光的亮度为 1 光瓦=68.3 lm 因此 1.04m=68.31 得 m=68.31/1.04=65.683 将 m 值代入 F 黄的颜色方程得6 F 黄=57.80[X]+68.31[Y]+5.25[Z] x=进而求得在 XYZ 色度系统中的坐标 y=57.80 =0.44 57.80 ? 68.31 ? 5.2568.31 =0.52 57.80 ? 68.31 ? 5.25z=5.25 =0.04 57.80 ? 68.31 ? 5.251.16 计算荧光屏所显示的 100cd/m 饱和青光在 PAL 制重现三角形中的色度坐标,写出其表达式。 解:饱和青光的表达式为:F 青=m 根据亮度方程21 1 [Ge]+m [Be] = m?[ ??Ge]+m?[Be] 2 2将 Y=100 和三刺激值表达式代入Y ? 0.30Re ? 0.59Ge ? 0.11Be100= 0.59m???+0.11 m??? 求得 m? =1. 17 解释下列名词:(1)光谱光视效率。(2)色温。(3)相关色温。(4)对比度。(5)E 光源。 (6)三基色原理。(7)相加混色。(8)相减混色。(9)三刺激值。(10)光谱三刺激值。(11)色度坐 标(12)谱色。(13)非谱色。(14)实色。(15)虚色。(16)刚辩差。(17)混色曲线。 答:光谱光视效率:为了表达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程度,把任意波长光的光谱光视效能 K(λ )与波长 为 555nm 的光具有的最大光谱光视效能 Km 之比称为光谱光视效率,并用函数 V(λ )表示。 色温:当完全辐射体在某一特定绝对温度下,其颜色与某一光源的颜色相同时的,则完全辐射体的这 一特定温度就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K)。 相关色温:有些光源的光只与某一温度下完全辐射体的光近似,而不能精确等效。这时,把辐射光的 特性与光源最相近的完全辐射体温度称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对比度:通常把景物和图像中最大亮度 Lmax 与最小亮度 Lmin 的比值 C 称为对比度,C=Lmax/Lmin。对 比度是描述景物和图像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 E 光源:它是在色度学中采用的一种假想的等能白光。当可见光谱范围内的所有波长的光都具有相等 辐射功率时的光源就称其为 E 白,它与色温为 5500K 白光相近。它可简化了色度学中的计算。 三基色原理:自然界中所有彩色的视觉效果都能由三种基本彩色光混合得到,如果适当选择三种相互 独立的基色,将它们按不同比例进行合成,就可形成各种不同的彩色视觉。合成彩色的亮度由三个基色的 亮度之和决定,而色度(即色调与饱和度)则由三个基色分量的比例决定。这就是三基色原理。 相加混色:将三种基色光按不同比例相加而获得不同彩色光的方法.称为相加混色法, 相减混色:相减混色是利用颜料、染料的吸色性质来实现的。如果将其三基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则能 分别吸收各自的补色光,从而在白光照射下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彩色。 三刺激值:颜色方程中的三个系数值称为三刺激值。其比例关系决定了所配彩色光的色度,而其数值 决定了光通量。 光谱三刺激值:混配出单位辐射功率、波长为λ 的单色光所需要的三刺激值称为光谱三刺激值。 色度坐标:当规定所用三基色单位总量为 l 时,为配出某给定色度的彩色光所需的三刺激值。 谱色:色度图中根据各谱色光的色度坐标值绘出的舌形曲线,称为谱色轨迹。谱色轨迹上的颜色称为 谱色。7 非谱色:色度图中,连接[R ]和[B ]两点的直线上的色光称为非谱色。它是由红基色光和蓝基色 光相混得到的。 实色:自然界中存在的彩色称为实色。 虚色: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彩色称为虚色。 刚辩差:色度图中,表示人眼能察觉到颜色变化的最小值的距离称为色差辨别阈或刚辩差。 混色曲线:按“标准观察者”测定的光谱三刺激值数据绘出的一组曲线,称为混色曲线(也称光谱系 数曲线)。1. 18 在 CIE 色度图上有 M、N 两点,其色度坐标分别为 M(x 1 =0.1,y 1 =0.5)和 N(x 2 =0.5,y 2 =0.4), 将 M、N 连成直线,求其上某点 D 的色坐标,使 MD 和 ND 具有相等的刚辨差。1. 19说 明 下 列 合 成 光 的 色 度 、 亮 度 及 在 CIE 色 度 图 上 的 坐 标 位 置 : F 1 =1[R]+1[G]+1[B] ,F 2 =1[X]+1[Y]+1[Z],F 3 =1[R e ]+1[G e ]+1[B e ]。8 第二章电视传像基本原理 要点分析2.1 假设某电视系统扫描参数为 Z=9 行时,取 α=0.2,β=1/9,画出隔行扫描光栅形成图。要与行场 扫描电流波形图相对应。 解: 本题是针对传统的 CRT 显示器扫描光栅形成而言的, 它的电子束在屏幕上的扫描轨迹与其在偏转线圈 中通入的扫描电流密切相关。而新型显示器,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屏等则不在此列。 当 Z=9 时,在隔行扫描中,每场为 4.5 行。因为 α=0.2 为简单计,设 TH=1S THt=0.8S THr=0.2S TF=9S TV=4.5S 。又因为 β=1/9 则 TVr=0.5S TVt=4S 画出两场行、场扫描波形图如图一所示。a'0.8s 0.2sbc c'a4s0.5s0.3s0.5s 0.5s图一 行、场扫描波形图 根据上述波形图中的时间关系,可分别画出第一场、第二场、及隔行扫描光栅图,如图二、三、四所 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行扫描正程轨迹是一条由左上向右下略微倾斜的直线, 而行扫描逆程轨迹则是一条由右上向左下略 微倾斜的直线。因为 α=0.2 因此,在行扫描正程期结束后,电子束垂直向下移动的距离若为 4 的话,则 在行扫描逆程期结束后,电子束垂直向下移动的距离为 1。画图时要注意此比例。 2. 第一场正程结束时,行扫描刚好完成 4 行的扫描,因此其逆程应从屏幕的左下角开始。由于场扫描 逆程期是 0.5s,行扫描正程有 0.8s,,因此在场扫描逆程期只进行完第 5 行(时间上的行)行扫描正程的 5/8,如图一中 aa’。画图时要注意第一场逆程结束时电子束位置处在屏幕最上方水平方向上的 5/8 处。如 图二中 A’点所示。图中,行逆程轨迹用黑虚线表示,场逆程轨迹用红虚线表示。 3. 第二场正程从第 5 行(时间上的行)行扫描正程的 5/8 处开始,如图三中 A’点,而第二场正程结束 点应是第 9 行正程的 5/8 处,图一中 b 点。画图时要注意第二场正程结束时电子束位置处在屏幕最下方水 平方向上的 5/8 处,如图三中 B 点。 4. 第二场逆程期间包含了第 9 行(时间上的行)正程剩余的 3/8(0.3s)及其逆程。画图时要注意: 由于场逆程时间是 0.5s,场逆程轨迹起始点为最下方水平方向上的 5/8 处,与屏幕右端线交点是其高度的 3/5 处(从下向上计),如图三中 C 点,这是场逆程期间对应第 9 行(时间上的行)正程剩余的 3/8(0.3s); 对应第 9 行的逆程则是从该点至屏幕的左上方,如图三中 CC’。 5. 忽略场正程期间的行逆程轨迹,将两场图形相加得所求隔行扫描光栅形成图,如图四。9 A'C'A'C'A'CCA 图二 第一场扫描轨迹AB 图三 第二场扫描轨迹AB 图四 隔行扫描光栅图2.2 画出黑白全电视信号波形图。按我国电视标准标出各组成信号名称及时间数值。并说明是偶数场还是奇数场。答:黑白全电视信号由图像信号、复合消隐信号和复合同步信号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斜线部分为图像信号,复合消隐信号和复合同步信号的各组成信号名称及时间数值在图中标 出。图中第一场为奇数场,第二场为偶数场。2.3 场同步脉冲中的开槽脉冲和前后均衡脉冲的作用是什么?答:电视系统中为便于在接收端将行场同步脉冲分开,采用了幅度相同,但宽度不同的两种同步脉 冲。行同步脉冲宽度一般只有行周期的 7.5%左右,而场同步脉冲宽度却是行周期的 2~3 倍。这样,为使场 同步期间不丢失行同步,在此期间用开槽脉冲代替行同步信号,这就是开槽脉冲的作用。由于电视系统采 用奇数行隔行扫描,造成如以场同步前沿为基准,两场中的行同步脉冲相互错开半行。在接收机中利用积 分电路来分离场同步脉冲时,相邻两场的两个场同步脉冲内的开槽及两个场同步脉冲前后的行同步脉冲都 相差半行,从而使两场的场同步脉冲积分起始电平不同,积分后波形也不完全重合。为解决此问题,在场 同步脉冲持续期及其前、后若干行内,将行同步脉冲的频率提高一倍,并且为使频率提高后的行同步脉冲 的平均电平不变,在脉冲间隔为 H/2 的情况下将脉冲的宽度减小到原来的一半,这就是前后均衡脉冲与开 槽脉冲。由此可见,它们的作用是使各场场同步脉冲的积分起始电平相同和经过积分电路后两场输出信号 的波形也一致,从而保证了两场的时间间隔相同。 2.4 若传送一幅如右图所示的画面,而电视接收端行频略高于发送端行频时,荧光屏重现图像会有何 种情况? 答:在不同步状态下,当接收端行频略高于发送端行频时,10 发端第一行末的像素将在收端第二行左端出现,发端第二行的部分像素又将出现在收端的第三行,? ? 等。造成了图像的错位,使图像的竖条由左上向右下倾斜,偏离垂直方向的角度由行频偏高的程度决定, 偏离得越远,角度越大。应当指出,即使不是垂直竖条,接收端行频略高于发送端行频,由于行消隐(黑 色)信号将显示在屏幕上,也会形成由左上向右下倾斜黑条。黑条的数目、宽度和角度也由行频偏高的程 度决定,偏离得越远,黑条的角度越大、数目越多、宽度越窄。 由于接收端具有自动频率相位调整电路,其锁相环的频率捕捉范围一般都能达 ? 200H Z ,在一般情 况下收、发端不同步都是在接收端行频偏离较多时发生,此时显示的图像是多条呈接近水平状态的黑白相 间的条纹。 2.5 一隔行扫描电视系统,α=18%,K=4/3, Ke(1-β)=0.7, fv=50HZ,计算 Z=405 行和 Z=819 行时的行频 fH 和视频信号频带宽度 Δf。 解:在隔行扫描电视系统中, f H ? 当 Z=405 当 Z=8191 Zf V 2fV ? 50H Z fV ? 50H ZHZ 时 代入上式得: f H ? 10125 HZ 时 代入上式得: f H ? 204751 (1 ? ? ) KK e f V Z 2 由于 K=4/3, Ke(1-β)=0.7 α=18% 4 (1 ? ? )在隔行扫描电视系统中, f max ? 当 Z=405 当 Z=819fV ? 50H Z fV ? 50H Z时 代入上式得: f max ? 2.33MH Z 即?f ? 2.33MH Z时 代入上式得: f max ? 9.54MH Z 即 ?f ? 9.54MH Z2.6 距离 1.5m 处观看 25 英寸电视机时,根据人眼分辨力 θ=1.5’,计算需要的最小扫描行数 Z min 。 如场频 K=4/3 fV ? 50Hz ,α=0.18, K e (1-β)=0.7,再计算视频信号的最高频率。解:25 英寸显示器的对角线尺寸为 65cm,若其幅型比为 4 : 3 ,则屏幕的高度为: 65cm ? 4 h? ? 52 cm 5 d 根据 ? ? 3438 将 θ=1.5’ D=1.5m 代入得: d=0.065cm 从而求得垂直分解力为: DM= 52cm/0.065cm=800根据 M ? K e K i (1 ? ? )Z 得Z m i n? M 800 ? ?1 6 3 3 K e K i (1 ? ? ) 0.7 ? 0.7根据f max ?1 (1 ? ? ) KK e fV Z 2 4 (1 ? ? )将 K e (1-β)=0.7、K=4/3、 fV ? 50Hz 、α=0.18、Z=800 等代入,求得11 f max ? 9.1MH Z2.7 当电视传输系统非线性系数 γ=2, 传输系数 K=0.5, 被摄取的彩色光为 F0 ? 6?Re ? ? 4?Ge ? ? 2?Be ? 时, (1)求 F0 在显像正三角形中的色度坐标 re0 、 g e0 。 (2)求重现彩色光 Fd 方程式及色度坐标 red 、 g ed 。 (3)说明重现色光的变化情况。 解:(1) 由 F0 ? 6?Re ? ? 4?Ge ? ? 2?Be ? 得 m=12求得 re0 =6/12=1/2 =0.5g ed =4/12=1/3=0.33(2)由于 γ=2, 传输系数 K=0.52 Rd ? kR0 ? 0.5 ? 6 2 ? 18 2 Gd ? kG0 ? 0.5 ? 4 2 ? 8 2 Bd ? kB0 ?2得重现彩色光 Fd 方程式 m=28Fd ? 18?Re ? ? 8?Ge ? ? 2?Be ?g ed =8/28=2/7=0.29 bed =0.07red =18/28=9/14=0.64(3) 色光经 γ=2,传输系数 K=0.5 的系统传输后,重现色光的饱和度增强,色调向偏红的方向变 化。 2.8 说明恒定亮度原理,高频混合原理在彩色电视中的实用价值。 答:广播电视的发展是先有黑白电视后有彩色电视,这就要求彩色电视广播具有兼容性和。为实现这 一目的,彩色电视系统要传送一个只反映图像亮度的亮度信号,而且它的特性(扫描标准、带宽等)应与 黑白电视的相同。另外,再选用两个较窄频带的色差信号信号与亮度信号一起表示彩色信息,并在传送亮 度信号的同一频带内传送,这就是恒定亮度原理和高频混合原理。亮度信号可以被黑白电视接收实现了兼 容性,而黑白电视系统中的信号与彩色电视中的亮度信号是相同的,可以被彩色电视接收机接收,实现了 逆兼容性。根据混合高频原理,亮度信号占有全部视频带宽,而传送代表色度信息的色差信号用较窄的频 带。在接收端所恢复的三个基色信号也就只包含较低的频率分量,它们的高频部分都用同一亮度信号的高 频部分来补充。这样既可以节省频带,又可以减轻传送两种信号因共用频带而产生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彩 色电视广播的质量。 2.9 彩色电视传送色差信号比直接传送基色信号有什么优越性? 答:彩色电视传送亮度信号 Y 和两个色差信号(R-Y)、(B-Y)可以较好地实现恒定亮度,有利于 改善兼容性。如果直接传送三个基色信号就不能实现兼容性。另外,传送色差信号便于实现高频混合以及 使重现色调不受亮度信号噪波的影响,这是传送基色信号做不到的。2.10 现在电视技术中使用的 γ 校正方法对恒定亮度原理实现的程度如何?比较分析说明下述情况: (1)景物用黑白电视信号传送:用黑白电视机接收与用彩色电视机接收。 (2)景物用彩色电视信号传送:用彩色电视机接收与用黑白电视机接收。 答:在彩色电视系统中,摄像端对每一基色信号均进行 γ 校正,由此组成的亮度信号12 1/ ? 1/ ? 1/ ? Y=0.30 R0 +0.59 G0 +0.11 B0。然而,根据色度学原理,传送景物所需的正确亮度信号为Y0 =0.30 R0 +0.59 G0 +0.11 B0 ,显然 Y ? (Y0 )1 / ? 。因此,一般情况下对黑白电视机来说,由 Y 信号显示的亮度将不能正确反映原景物的亮度,产生了亮度误差。 当景物用黑白电视信号传送时,由于 R0 = G0 = B0 = Y0 ,此时 Y=(Y0)1/γ,亮度误差为零。用黑白电 视机接收和彩色电视机接收都能正确重现图像的亮度,较好的实现恒定亮度原理。 当景物用彩色电视信号传送时,由于 Y 信号显示的亮度将不能正确反映原景物的亮度,因此用黑白电 视机接收将不能正确重现图像的亮度。对于彩色电视机,收到的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先按式(2-30)恢复 成三个基色信号,而显示的三基色亮度分别与相应信号的 γ 次方成正比,因而彩色图像的亮度和色度能够 正确重现。但此时图像的亮度不仅与亮度信号有关,还与色差信号有关。也就是说,恒定亮度的要求已不 能满足。 2.11 计算 100-0-75-0 彩条信号的 R、G、B、Y、(R―Y)、(B―Y)的相对幅度值。当 ? ? 2 时,计算每一重现彩条恒定亮度指数? 的数值 解:依据 Y=0.30R+0.59G+0.11B,可计算出 100-0-75-0 彩条信号数据如下表: 信 色 别 白 黄 青 绿 品 红 蓝 黑号R 1.0 0.75 0 0 0.75 0.75 0 0G 1.0 0.75 0.75 0.75 0 0 0 0B 1.0 0 0.75 0 0.75 0 0.75 0Y 1.0 0.66 0.53 0.44 0.31 0.22 0.09 0R―Y 0 0.09 -0.53 -0.44 0.44 0.53 -0.09 0B―Y 0 -0.66 0.22 -0.44 0.44 -0.22 0.66 0恒定亮度指数? 的计算公式为:? ?1/ ? 1/ ? 1/ ? ? ? 0.59G0 ? 0.11B0 ) Y ? (0.30R0 ? Y0 0.30R0 ? 0.59G0 ? 0.11B0当 ? ? 2 时,计算每一重现彩条恒定亮度指数? 的数值如下: 黄条 红条? ? 88.9%青条 ? ? 70% 蓝条绿条? ? 59% 品条 ? ? 41%? ? 30%? ? 11%2.12 传输 100-0-75-0 彩条信号时,B 基色信号由于断路而为零: (1)计算此时 R、G、B、R―Y、B―Y 的相对幅度值,并画出时间波形图。 (2)说明各彩条亮度及色调的变化。 解:依据亮度公式 Y=0.299R+0.587G+0.114B 即可计算出各彩条的 Y 值,随后即可计算出 R―Y、B―Y 的相对幅度值。 B=0 时 100-0-75-0 彩条信号的 R、G、B、R―Y、B―Y 的相对幅度值如下表:13 信 色 别号R 1.0 0.75 0 0 0.75 0.75 0 0G 1.0 0.75 0.75 0.75 0 0 0 0B 0 0 0 0 0 0 0 0Y 0.89 0.66 0.44 0.44 0.22 0.22 0 0R―Y 0.11 0.09 -0.44 -0.44 0.53 0.53 0 0B―Y -0.89 -0.66 -0.44 -0.44 -0.22 -0.22 0 0白 黄 青 绿 品 红 蓝 黑根据表中数据即可画出各信号的波形图如下:R1 0.75 0.75G1 0.75B0 0000t0t0.530tY0.89 0.66 0.44 0.22 0R-Y0.11 0.09B-Y 00 -0.22 -0.44 -0.66 -0.8900-0.44t0t各彩条亮度及彩色变化情况如下: 原颜色 白 黄 青 彩色变为 黄 黄 绿 原亮度 Y 1.0 0.66 0.53 亮度 Y 变为 0.89 0.66 0.44 亮度变化情况 变暗 不变 变暗绿 绿 0.44 0.44 不变品 红 0.31 0.22 变暗红 红 0.22 0.22 不变蓝 黑 0.09 0 变暗黑 黑 0 0 不变2.13 有一彩条信号,饱和度为 95%,且校正前的幅度为 80%,求青色和品色两个色条的 R、G、B、 Y、R―Y、B―Y 信号的相对电平值(设 γ=2)。 解:饱和度为 95%、校正前的幅度为 80%的彩条信号,当 γ=2 时青色和品色两个色条的 R0、G0、B0 及 R、G、B、Y、R―Y、B―Y 信号的相对电平为 R0 G0 B0 R G B Y R-Y B-Y 青色 0.05 0.80 0.80 0.224 0.894 0.894 0.693 - 0.469 0.201 品色 0.80 0.05 0.80 0.894 0.224 0.894 0.499 0.395 0.3952.14 计算 100-0-100-25 彩条在 γ=2 和 γ=2.8 时的饱和度各为多少?画出未校正时 R 信号波形图,并14 标出电平值。 解:100-0-100-25 彩条信号数值如下表 信 色 别号R 1.0 1.0 0.25 0.25 1.0 1.0 0.25 0G 1.0 1.0 1.0 1.0 0.25 0.25 0.25 0B 1.0 0.25 1.0 0.25 1.0 0.25 1.0 0Y 1.0 0.91 0.78 0.69 0.56 0.47 0.34 0R―Y 0 0.09 -0.53 -0.44 0.44 0.53 -0.09 0B―Y 0 -0.66 0.22 -0.44 0.44 -0.22 0.66 0白 黄 青 绿 品 红 蓝 黑当 γ=2 和 γ=2.8 时依据? ? E ?? ? min 饱和度%= ?1 ? ? ?E ? ? ? ? 100 ? max ? ? ? ? ?γ=2 γ=2.8 黄 94% 青 94% 绿 94% 品 94%可计算出各彩色条的饱和度如下: 红 94% 蓝 94%2.15 当电视系统有非线性失真时,传送 100-0-100-0 彩条的色度失真情况如何? 答:当电视系统有非线性失真时,在传送 100-0-100-0 彩条的情况下,饱和度仍为 100%饱和度 亮度和色调也能正确重现,但恒定亮度原理失效。 2.16 根据已学的两章内容,总结电视技术的一些基本参数与人眼哪些视觉特性有关?并找出改善电 视质量的依据。 答:电视就是根据人眼视觉特性以一定的信号形式实时传送活动景物的技术。电视技术的基本参数与人眼 视觉特性紧密相关。早期幅型比为 4:3 的制定就是根据人眼视觉最清楚的范围约为垂直视角 15 ,水平视 角 20 的一个矩形面积而来的。但是,后来的研究证明:为使电视观众产生临场感与真实感,电视系统不 仅要传送清晰的图像,更重要的是要在经济和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传送景象的空间和时间信 息,因此,近年研制的高清晰度电视要求观看距离约为屏幕高度的三倍,幅型比定为 16:9。这样就提高了 电视图像的质量。 选择场扫描频率时应考虑到不出现光栅闪烁、不易受干扰、传送活动图像时有连续感觉、图像信号占 用频带不应过宽等各个方面。为减少交流电源的干扰,早期场频的制定受约于场频要与市电电源频率相同 的条件。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各类新型大屏幕、高亮度的显示器,显像管的亮度也有了大幅 度的提高, 50Hz 的场频已感偏低, 尤其是一些高亮度的画面会引起较强的闪烁感觉, 行间闪烁也比较明显, 影响了观看效果。因此,在接收端运用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将场频为 50Hz 或 60Hz 隔行扫描的电视信号分别 转换成场频为 100Hz 和 120Hz 逐行扫描的电视信号去显示,可消除画面的闪烁,提高图像质量。从而弥补 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场频选择过低而产生的缺陷。 图像清晰度与电视系统传送图像细节的能力有关。这种能力称为电视系统的分解力。通常用扫描行数 来表征电视系统的分解力,它与人眼的分辨力有关,早期普通清晰度电视扫描行数的选择是在屏幕不大、 相对观看距离较远(D/h=4~6)的情况下确定的。但是,对于目前为获得具有临场感与真实感的高清晰电15? ? 视来说,屏幕尺寸和幅型比都加大了,相对观看距离却减少了,这就要求增加扫描行数以满足人眼极限分 辨力。 三基色原理及相加混色的相关参数也是依据人眼的视觉特性确定的。早期显像三基色的确定及由其决 定的常规色域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产生的。随着高清晰度电视(HDTV)及 多种新型显示器的出现,希望 电视系统尽可能传输并复现自然界中所有彩色,即将常规色域扩展为 Pointer 彩色色域。 另外,图像亮度与色度的非线性失真的参数等也都与人眼视觉特性有关。2.17 某高清晰度电视系统,设宽高比为 16:9,每帧行数为 1125 行,隔行比为 2:1,场频为 60Hz, β=8%,α=18%,求: (1) 系统的垂直分解力; (2) 系统的水平分解力; (3) 视频信号带宽。 解:根据 M ? K e K i (1 ? ? )Z 可求得垂直分解力 M=0.76 ? 0.7(1-0.08) ?
根据 N=KM 可求得水平分解力 N≈1042 根据 f max ?1 (1 ? ? ) KK e fV Z 2 4 (1 ? ? )按 Ke=0.76 可求得视频信号带宽B≈28.8MHZ 2.18 若 TV ? 20ms ; TVr ? 2ms , TH ? 64?s , TH r ? 8?s ,采用 2:1 隔行扫描,K=16/9。 ①当接收机通频带宽为 4MHz 时,求水平分解力; ②当传送图像为 560 条垂直相同的条纹时,求图像信号的上限频率 f max 。解: (1)由 f max ? 再根据 t d = N=448 (2) 传送图像为 560 条垂直相同的条纹时相当于 此时 t d ? 0.1?s N=560T Ht N1 2t d得 td ?1 ? 0.125?s 2 f max将 THt ? 64 ? 8 ? 56?s 代入得水平分解力为f max ? 5MH Z注意:根据提意条件,按 THr/TH = ? , Tvr/Tv = ? ,可求得T fH Z ? v ? f V TH 2? ? 0.1 2 5? ? 0.1Z ? 62516 再根据 f max ?1 (1 ? ? ) KK e fV Z 2 4 (1 ? ? )取 K e ? 0.76 求得f max ? 8.9MH Z这表明,按上述参数组成的电视系统,其信号带宽可达 8.9MHZ ,(1)和(2)的情况是在非理想环 境下产生的。 2.20 已知亮度信号的变化范围为 0~0.7V, 对它进行满幅度的均匀量化。 问相应于自然二进码
的量化等级是多少?相应的信号幅度又是多少? 解: 亮度信号以 8 比特均匀量化时分为 256 个量化等级,即码电平从 0~255,相当于自然二进码的 11111。 因此,自然二进码
的量化等级为 146 相应的信号幅度0.7 0.7 ? 1 4 6? ? 0. 5100 .V 001372.19 什么是 4:2:2 标准和 4:2:0 标准?在制定这两个标准时考虑到了哪些因素?答: 4 : 2 : 2 和 4 : 2 : 0 标准是电视演播室分量编码的国际标准。它考虑到抽样频率对 525 行制和 625 行制的兼容性,该标准规定,Y / R-Y/ B-Y 的抽样频率为 13.5/6.75/6.75MHZ 。由于两个色差信号的抽样频率均 为亮度信号的 2/4,因此这个标准简称为 4:2:2 标准。根据这个标准,两个色差信号的每行样点数均为 亮度信号的一半。 由于抽样频率均是行频的整数倍, 因此抽样结构都是正交结构。 对 525 行制和 625 行制, 数字有效行的亮度信号样点都是 720,色差信号样点数都是 360,它消除了制式间的差别。4 : 2 : 2 标准是为演播室制定的要求较高的分量编码标准。在某些场合为压缩数码率可采用较低档次 的编码标准,常用的有 4 : 2 : 0 和 4 : 1 : 1 标准,在 4 : 2 : 0 标准中亮度信号与两个色差信号的抽样频率与 4 : 2 : 2 标准相同,但两个色差信号每两行取一行,即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解力均为亮度信号的一半。17 第三章模拟彩色电视制式 要点分析3.1 设 NTSC 制电视系统摄取的彩色光为 F ? 1[ Re ] ? 2[Ge ] ,求编码后所得信号 Y、I、Q 和 C 的数值, 并画出色度信号的矢量图。 解:由于 F ? 1[ Re ] ? 2[Ge ] 可得 R=1 G=2 B=0 , 根据 Y、I、Q 和 R 、G、 B 的转换关系0.114 ? ?1 ? ? 1.473 ? ?Y ? ?0.299 0.587 ?Q ? ? ? 0.211 ? 0.523 0.312 ? ?2? ? ?? 0.835? ? ? ? ?? ? ? ? ? ? ? ? ? ? ? ? I 0 . 596 ? 0 . 275 ? 0 . 322 0 0 . 046 ? ? ? ?? ? ? ?再根据 I、Q 和 u、v 的转换关系得c ? Q 2 ? I 2 ? 0.836? ? arctan ??I? 0 ? ? 33 ? ?3.15 ? 180 ? 33 ? 209.85 Q ? ?可画出矢量图如图VU 0.836 209.85°或 根据亮度方程 Y=0.299 Re +0.587 Ge +0.114 Be 得 R-Y=-0.473 U=k1(B-Y)= -0.726 Y=1.473 B-Y=-1.473 V=k2(R-Y)= -0.415c ? U 2 ? V 2 ? 0.836? ? arctanV ? 209.85 U再根据 I、Q 和 u、v 的转换关系得?Q? ? cos330 ?I ? ? ? 0 ? ? ?? sin 33矢量图同上。sin 330 ? ?U ? ?? 0.835? ?? ? ? ? ? cos330 ? ?V ? ? 0.046 ?求得 Q、I 值。3.2 计算 NTSC 制的 100-0-100-0 彩条亮度信号、I、Q 色差信号、色度信号两分量(由 I、Q 调制形成) 和复合信号的数值;画出一行 CVBS 波形图;以 U 轴为 00 画出彩条各基色和补色的矢量图。并将所画波18 形图、矢量图与 PAL 制相应图形作比较,说明是否相同。 解:由 100-0-100-0 彩条信号各基色信号幅度值0.114 ? ? R ? ?Y ? ?0.299 0.587 ? ? ? ?? ? 依据公式 Q ? 0.211 ? 0.523 0.312 G 可计算出 Y、 I、 Q 值。 色度信号两分量分别取 I、 ? ? ? ?? ? ? ?I ? ? ? ?0.596 ? 0.275 ? 0.322? ?? ?B? ?Q 信号的绝对值即可, C ? 白 R 1 G 1 B 1 Y 1 I 0 Q 0 I 0 q 0 C 0 Y+C 1 Y- C 1Q 2 ? I 2 ,复合信号数值可用 Y+C 和 Y-C 表达,计算结果如下黑 0 0 0 0 0 0 0 0 0 0 0黄 青 绿 品 红 蓝 1 0 0 1 1 0 1 1 1 0 0 0 0 1 0 1 0 1 0.89 0.70 0.59 0.41 0.30 0.11 0.32 -0.59 -0.28 0.28 0.59 -0.32 -0.31 -0.21 -0.52 0.52 0.21 0.31 0.32 0.59 0.28 0.28 0.59 0.32 0.31 0.21 0.52 0.52 0.21 0.31 0.45 0.63 0.59 0.59 0.63 0.45 1.33 1.33 1.18 1.00 0.93 0.56 0.44 0.07 0.00 -0.18 -0.33 -0.33将上述结果绘成 CVBS 波形图和矢量图如下1.33 1.33 1.18 1.00 1.00 0.93红 0.63 103°V 品 0.59 61°0.45 167° 黄0.56 0.44 0.00 0.00 -0.18 -0.33 -0.33U 蓝 0.45 347°0.2150.070.59 241° 绿 0.63 283° 青-0.215NTSC 制的 CVBS 波形图与 PAL 制 CVBS 波形图一致。由于 PAL 制 V 信号逐行倒相,故其矢量图与 PAL 制 NTSC 行的相同,与 PAL 行不同。 3.3 有一 95%饱和度、? 校正前幅度为 80%的双色彩条信号,荧光屏左半部是绿色右半部是青色,画出 ? 校正后的一行基色信号、亮度信号、色差信号(R-Y、B-Y)及由其正交平衡调幅形成的色度信号的波形 图,并标明相对幅度(设 ? =2)。 解:95%饱和度、 ? 校正前幅度为 80%的绿、青双色彩条信号相关的相对幅度值如下 R0 G0 B0 R G B Y R-Y B-Y C Y+C Y-C 绿色 0.05 0.8 0.05 0.224 0.894 0.224 0.618 0.394 0.394 0.557 1.175 0,061 青色 0.05 0.8 0.8 0.224 0.894 0.894 0,694 0.470 0.200 0.511 1.205 0.183 根据上述数值,可画出基色信号、亮度信号、色差信号( R-Y、B-Y)及由其正交平衡调幅形成的19 色度信号的波形图如下绿色 0.224 R 0.894 0.894 青色 0.224 R-Y -0.394 -0.470 0.200 G 0.894 0.557 0.224 B 0.618 0.510 B-Y -0.394ec0.694Y3.4 设 NTSC 制中采用 100-0-100-25 彩条信号,计算出复合信号数值。若规定其振幅最大摆动范围在 -0.20~+1.20 界限内,问应如何进行压缩?计算出压缩系数。 解: 按亮度公式 Y=0.299R+0.587G+0.114B 计算出 100-0-100-25 彩条信号各条的 Y 值, 并由此得到 R-Y 、 B-Y、C、Y+C、Y-C 数值如下表R 白 黄 青 绿 品 红 蓝 黑 1.0 1.0 0.25 0.25 1.0 1.0 0.25 0G 1.0 1.0 1.0 1.0 0.25 0.25 0.25 0B 1.0 0.25 1.0 0.25 1.0 0.25 1.0 0Y 1.0 0.91 0.78 0.69 0.56 0.47 0.34 0R-Y 0 0.09 -0.53 -0.44 0.44 0.53 -0.09 0B-Y 0 -0.66 0.22 -0.44 0.44 -0.22 0.66 0C 0 0.666 0.574 0.622 0.622 0.574 0.666 0Y+C 1.0 1.576 1.354 1.312 1.182 1.044 1.006 0Y-C 1.0 0.244 0.206 0.068 -0.062 -0.104 -0.326 0要使振幅最大摆动范围在-0.20~+1.20 之间,可对两个色差信号 B-Y、R-Y 进行压缩,即分别乘以压缩系数 k1 和 k2。取黄青两条,组成联立方程:2 2 2 k12 ( B ? Y ) 黄 ? k2 (R ? Y )黄 ?1 . 2? 0 Y黄 2 2 2 k12 ( B ? Y ) 青 ? k2 (R ? Y )青 ?1 . 2? 0 Y青解之得:k1=0.427k2=0.77220 3.5 彩色电视色度信号为什么要压缩?如果编码时各彩条被压缩的比例不同接收时显示彩条图像是否有 彩色失真? 答:由于电视的复合信号是由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叠加而成,如果不把色度信号压缩,则彩条复合信号 幅度的最大值将超过白电平的 78%,而最小值将比黑电平低 78%。用这样的视频信号对图像载波调幅时将 引起严重的过调制,为使已调信号不超过规定的界限和改善兼容性,必须对色度信号进行压缩。 如果编码时对各彩条采用不同的压缩的比例,虽然可以使已调信号不超过规定的界限,但接收端很难 识别各彩条不同的压缩比,会造成彩条饱和度的失真。3.6 试分析说明用于 NTSC 制的亮色分离电路的工作原理。 答: NTSC 制的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频谱以最大间距错开,可以用简单的电路实现亮色分离。下图是 用一根延迟时间为 TH 的延迟线构成的亮色分离电路。由于亮度信号的主频谱是以行频为间隔的,因此进Y(t)+ec(t)2ec(t)TH +Yd(t)+ed(t)2Y(t)入色度通道的亮度信号为:Y (t ) ? ?Ym sin 2?mfH tm式中 m 取 m1 至 mn 正整数求和,而 m1fH 至 mnfH为色度通道范围,显然经延时后的亮度信号 Yd(t)与延时前的亮度信号 Y(t)相等,而延时后的色度信 号 ed(t)与延时前的色度信号 ec(t)相位相反,即 Yd(t)=Y(t-TH)=Y(t) ed(t)=ec(t-TH) = -ec(t) 于是相减端 [Y(t)+ec(t)]-[Yd(t)+ed(t)]=2ec(t) 相加端 [Y(t)+ec(t)]+[Yd(t)+ed(t)]=2Y(t) 即 相减端分离出色度信号。相加端分离出亮度信号。 3.7 什么叫做微分增益?什么叫微分相位?在彩色电视系统中为什么要考虑这个问题? 答:当传输系统存在非线性时,色度信号产生的相移与所叠加的亮度电平有关,称为微分相位。由于色同 步信号恒处于零电平上,因而,色度信号通过同步解调器解调时会出现与亮度电平有关的相位误差。这种 误差无法用固定移相器补偿, 因而会产生串色, 使色调产生变化, 影响图像质量。 微分相位的容限在 NTSC 制中规定为 ? 12 。0当传输系统存在非线性时,色度副载波的增益与所叠加的亮度电平有关,称为微分增益。会产生饱和 度的失真,影响图像质量。微分增益的容限在 NTSC 制中规定为 30%。 3.8 当传送 100-0-75-0 彩条信号时,色度信号有 120 相位误差。计算各个色条在 NTSC 制解码器同步检波 器输出端的信号与串色信号的比值(信号与串色均按峰-峰值计算)。 解 : 当 色 度 信 号 有 相 位 误 差 ? 时 , Q 检 波 器 输 出 端 为 Q cos? ? I sin ? , I 检 波 器 输 出 端 为I cos? ? Q sin ? 。Q 输出端串色比为Q ctg? II 输出端串色比为I ctg? Q21 0.114 ? ? R ? ?Y ? ?0.299 0.587 ? ? ? ?? ? 先依据公式 Q ? 0.211 ? 0.523 0.312 G 计算出各彩条信号的 I、Q 值。 ? ? ? ?? ? ? ? ? ? I 0 . 596 ? 0 . 275 ? 0 . 322 ? ? ? ?? ?B? ?代入 ? ? 120 和各彩条信号 I、Q 值即可计算出各输出端的信号与串色信号的比值。黄 R G B I QI 端串色比 Q 端串色比青 0 0.75 0.75 -0.448 -0.158 13.34 1.66绿 0 0.75 0 --0.206 -0.392 2.47 8.95品 0.75 0 0.75 0.206 0.392 2.47 8.95红 0.75 0 0 0.447 0.158 13.31 1.66蓝 0 0 0.75 -0.242 0.234 4.87 4.550.75 0.75 0 -0.241 -0.234 4.85 4.573.9 试分析说明 NTSC 制与 PAL 制 CVBS 的频谱结构的异、同点各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区别? 答:NTSC 制与 PAL 制的色度信号都采用了正交平衡调幅的调制方式,其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都采用 了频谱交错原理, 因而它们的 CVBS 频谱结构中亮度信号都是以行频为间隔的主频谱线和分布于它们两侧 的以场频为间隔的副频谱线,色度信号频谱插在亮度信号谱线间隙中,并以最大距离拉开 NTSC 制色度副载频采用半行频偏置, 使得 NTSC 制频谱结构中色度信号频谱与亮度信号谱线间相距f H / 2 。PAL 制由于色度信号采用了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其 u、v 频谱之间相距 f H / 2 ,故其色度副载频采用 1/4 行频偏置,造成亮度信号谱线与 u、v 各相距 f H / 4 。并且 PAL 制色度副载频还附加了 25HZ 偏置,改善了色度信号与亮度信号副谱线之间的交错。3.10 在 625 行、50 场、隔行扫描、标称视频带宽为 6MHZ 的标准下,若欲在 5MHZ 附近选择符合频谱交 错要求的 NTSC 制色度副载频,试求出一个频率值。 解:在隔行扫描情况下,fH Z ? fV 2可求得当 Z=625fV ? 50H Z 时f H ? 15625 HZ依据 NTSC 制选择色度副载频的条件f sc ? nfH ? 5MH Z (n 为奇数) 2当 n=639 时 当 n=641 时f sc ? 4.9921875 MH Z f sc ? 5.0078125 MH Z3.11 为什么 525 行、60 场的 NTSC 制要选用 59.94HZ 的场频? 答: 525 行、 60 场的 NTSC 制在选择色度副载频时要考虑两个条件, 一是副载频要等于半行频的奇数倍, 二是伴音载频与色度副载频之差也等于半行频的奇数倍。经过计算,如果不修改原行频是无法实现的,当 将行频修改成 HZ 后,为保持扫描行数不变只有将场频定为 59.94HZ 。 3.12 对于采用正交平衡调幅方式的 NTSC 制和 PAL 制来讲,能否说色度信号矢量的振幅和相角分别决定 了彩色的饱和度和色调?为什么?22 答:对于采用正交平衡调幅方式的 NTSC 制和 PAL 制来讲,只有三基色和三基色的补色可以说色度信 号矢量的振幅和相角分别决定了彩色的饱和度和色调, 而对其它任意彩色都不能这样说。 这是因为当 ? ? 1 时,未经 ? 校正的三个基色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在 ? 校正后不再保持。对不同饱和度的相同色调的彩色 来说,R-Y、B-Y 之比不能保持定值,色度信号矢量的相角也不能保持不变。同样,对饱和度相同,色调 不同的彩色来说,色度信号矢量的振幅也不能保持相同。 3.13 设 PAL 制电视系统摄取得彩色光为 F ? 1?Ge ? ? 1?Be ? ,试求编码所得信号 Y、U、V 和 C 的数值, 并画出色度信号矢量图。 解:由亮度方程 Y=0.30R+0.59G+0.11B 求得:Y=0.70 R-Y=-0.70 B-Y=0.30 由 U=0.493(B-Y) V=0.877(R-Y) 得 U=0.1479 V=-0.6139 由V 0.631 76° 27?PAL 行C ? U 2 ?V 2? ? arct anV UU得 C=0.6310 ? ?360 ? 7 06 2/ 7 ?0.631 283° 33?NTSC 行2 08?3 (NTSC 3 3 行)? ? 760 27 / (PAL 行)据此可 画出色度信号矢量图。3.14 试用矢量表示法分析说明 PAL 梳状滤波器分离色度信号两分量的过程。 解: PAL 梳状滤波器如图所示+2u(t)-1ec(t)延迟线DL+2v(t)当 ec(t)为 NTSC 行信号时,直通到达相加端和相 减端的信号为 NTSC 行信号而延迟信号为 PAL 行 延迟后的信号。 当 ec(t)为 PAL 行信号时, 直通到达相加端和相减 端的信号为 PAL 行信号而延迟信号为 NTSC 行延迟后的信号。 根据这一关系可画出矢量图如下:23 NTSC行 VUNTSC行延迟 U V ( 2)PAL行 U V ( 3)PAL行延迟 V U ( 4)( 1)相加端为 (1)+(4)+=2v当梳状滤波器 的输入端为 NTSC行信号时相减端为 (1)-(4)-2u=相加端为 (3)+(2)+=2v当梳状滤波器 的输入端为 PAL行信号时相减端为 (3)-(2)-=2u3.15 为什么采用频谱交错原理的 NTSC 制和 PAL 制不能彻底消除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 答: 由于 NTSC 制和 PAL 制采用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共用频带的复合方式, 虽然利用色度副载频偏置实 现频谱交错,但在普通接收机中,二者的分离一般是通过带通滤波器和副载波陷波器来实现的,这是一宗 不完善的分离方式,并不能消除亮色串扰。对于实际的活动图像,由于存在亮色频谱混叠,串扰就更为严 重。3.16 若 PAL 信号中缺少了全部 PAL 行(倒相行)色度信号,试分析 PALD 接收机将显示怎样的彩色图像 (不考虑各种误差的影响)。 答:PALD 接收机中一般都设有消色电路,当 PAL 信号中缺少了包括色同步信号在内的全部 PAL 行色 度信号时,消色电路启动,图像无彩色。当色同步存在仅缺少色度信号时,PALD 接收机仍能正常解码, 由于此时仅有 NTSC 行信号颜色,而 PAL 行没有,视觉平均的结果造成饱和度下降。 3.17 若发送端 PAL 制信号中的倒相行由于电路故障而不再倒相,试分析 PALD 解码器的输出信号。 答:由于电路故障发送端 PAL 制信号中的倒相行不再倒相,其输出的色度信号为全是 NTSC 行。这样的 信号在 PALD 解码器的梳状滤波器相加端输出为 0,经同步检波器检波后输出仍为 0;而相减端则是一个二24 倍的 u、二倍的 v 矢量相加的信号,即 2 倍幅度的原信号 2C(t )sin ??sct ? ? (t ) ? 。经同步检波器检波后, U 信号端输出为 C (t ) cos ? (t ) 。梳状滤波器工作情况用矢量图表示如下。N行 N+1行 相减端N行延迟N+1行延迟相加端 输出为0φ3.18 若 PAL 制传送 100-0-100-25 彩条信号时,由于编码电路故障 B 路无输出,试说明接收机屏幕显示有 何变化?若编码信号正常,但接收机显像管 B 枪截止电压过低,B 路无电子束流,则又有何 现象出现? 是否与上述情况相同?为什么? 答:将传送 100-0-100-25 彩条信号时的正常值与由于编码电路故障 B 路无输出时的值列表对比,即可得出 接收机屏幕显示的变化。白 R (正常) G (正常) B (正常) R (故障) G(故障) B(故障) 颜色变 为 1 1 1 1 1 0 黄 黄 1 1 0.25 1 1 0 黄 青 0.25 1 1 0.25 1 0 绿偏黄 绿 0.25 1 0.25 0.25 1 0 绿偏黄 品 1 0.25 1 1 0.25 0 红偏黄 红 1 0.25 0.25 1 0.25 0 红偏黄 蓝 0.25 0.25 1 0.25 0.25 0 暗黄 黑 0 0 0 0 0 0 黑若编码信号正常,但接收机显像管 B 枪截止电压过低,B 路无电子束流,则接收机屏幕显示与上述相同。 这是因为接收机调整在正常工作状态时,无论是由于在编码端或是显像端的原因造成 B=0 时,蓝色荧光粉 都不发光,其它两种荧光粉都正常发光。 3.19 画出下列各信号的频谱图, 并标明频带宽度的数值: G 基色信号, (R-Y) , V 和 Q 色差信号, V sin? sc t 和 I cos( ? sc t ? 330 ) 。 解:画出各信号的频谱图如下:25 G基色信号 6MHZ带宽nf H(n ? 1) f H( n ? 2) f H(n ? 3) f H( n ? 4) f H(R-Y)色差信号 1.3MHZ带宽nf H(n ? 1) f H( n ? 2) f H(n ? 3) f H( n ? 4) f H逐行倒相V信号 1.3MHZ带宽1 (n ? ) f H 23 (n ? ) f H 25 (n ? ) f H 27 (n ? ) f H 29 (n ? ) f H 2Q色差信号 0.5MHZ带宽nf H(n ? 1) f H( n ? 2) f H(n ? 3) f H( n ? 4) f HV sin ? sc t ? 1.3MH Z 带宽f sc ?5 fH 2f sc ?3 fH 2f sc ?fH 2f scf sc ?fH 2f sc ?3 fH 2f sc ?5 fH 2I cos(? sc t ? 330 ) ? 1.5MH Z 带宽f sc ? 2 f Hf sc ? f Hf scf sc ? f Hf sc ? 2 f Hf sc ? 3 f H3.20 与 NTSC 制相比,PAL 制为改善兼容性采取了什么附加措施?试说明其原理。 答:PAL 制在选择副载频时采用了 1/4 行偏置并加 25HZ 偏置,这一措施较好的改善了兼容性。它既减 轻了用黑白接收机兼容接收时的副载波亮点干扰,又消弱了在彩色接收机是可能出现的亮度串色干扰花 纹。 在忽略 25HZ 偏置的情况下,对 u 副载波来说,由于 TH ? 2833 Tsc ,造成亮点逐行移动 d/4,每 4 行一 4循环。对 625 行的系统来说,它包含 156 个 4 行循环还余一行,因此每 4 帧完成一个相消的循环。这就形 成了以亮点组成的由左上向右下的倾斜亮线会沿着自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 在增加了 25 HZ 偏置的情况下, 由于 TH ? 283 Tsc ?3 41 Tsc ,则就造成了相邻场的相邻行亮点有视觉相消作用,并且亮点组成的斜线运 625动速度加快,运动方向改为自右上方向左下方,使其可见度降低。对 v 副载波来说,在增加了 25 HZ 偏置 的情况下其亮点组成的斜线运动速度也比无 25 HZ 偏置时的快, 总的说, 25 HZ 偏置较好的改善了兼容效果。26 3.21 NTSC 制和 PAL 制彩色电视的主要缺点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 答:NTSC 制的主要缺点第一是微分增益的影响。当系统存在非线性时,系统对色度副载波的增益与所 叠加的亮度电平有关则就是为微分增益它会引起响饱和度失真。色度副载波的幅度变化 15%时人可觉查。 NTSC 规定微分增益的容限为 30%。二是微分相位的影响。当系统存在非线性时,色度信号产生的相移与 所叠加的亮度电平有关这就是微分相位。由于确定解调副载波相位的色同步恒定在 0 电平上,因此,色度 信号在同步检波器中解调时会出现与亮度电平有关的相位误差,这种误差无法用固定移相器补偿,这就破 坏了正交检波的解调分离作用,影响了重现图像的色调。 PAL 制彩色电视除具有与 NTSC 制相同的的微分增益的影响外,主要缺点是具有行顺序效应。产生 的内因是 PAL 色度信号 V 行的逐行交变,内因是传输误差和解码器中存在的各种误差。例如:梳状滤波 器中的相延时误差和裂相误差极易引起大面积爬行,群延时误差又会引起边缘爬行。 3.22 若色差信号的频带上限为 1.3MHZ,延迟线群延迟误差为 50ns,并引起色度信号有 300 相位误差,试 求传送 100-0-100-0 彩条信号时,经 PALD 解调输出 V 信号的串色脉冲幅度。 解:延迟线的延时误差对梳状滤波器分离 u、v 信号的形能有很大影响:相延时误差会出现包含色差信 号全部频率分量的“大面积”串色,该串色幅度用 Vd 表示;群延时误差主要引起梳状滤波器对 u、v 信号 高次边频分量的分离性能下降,引起边缘串色,该串色幅度用 Vb 表示。本题中,延迟线既有群延时误差又 有相延时误差,应分为两部分来求解。 先求由于群延时误差引起的边缘串色幅度 Vb。 由于色差信号的频带上限为 1.3MHZ,根据上升时间与带宽的关系公式 TT ?1 B得TT ?1 ? 0.77?S 1.3MH ZPALD 解调 V 信号输出端的串色是 U 信号,对 100-0-100-0 彩条信号,脉冲阶跃的最大幅度 是 U 信号的由负到正的最大值,即 U ? ? 0.44 ? 0.15 ? 0.59 V 由于,延迟线群延迟误差为 50ns,即 T? ? 50ns 。根据Vb ? U ?T? Tt将上述数值代入求得Vb ? 0.04V再求由于相延时误差引起的“大面积”串色幅度 Vd 有相延时误差时梳状滤波器相加端检波后输出为E? (t ) ? V (t )(1 ? cos? ) ? ? K (t )U (t ) sin ?根据式中第二项即可求出串色幅度 Vd。(注:一般测量串色幅度时,取峰峰值) 对 100-0-100-0 彩条信号,U(t)可取其 ? 最大值(-0.44V 至+0.44V)的幅度范围,即 0.88V, ? K 令 其等于 1,根据题目给出的指标 ?? 300 ,可求得Vd ? 0.44V3.23 简述 SECAM 制彩色电视的基本原理。 答:SECAM 制是一种顺序D同时制,它逐行依次传送两个色差信号(R-Y)、(B-Y),亮度信号则27 每行都传。这样,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色差信号存在,因而不会发生串色。这是一种用时分的原则来避 免串色和由其产生的彩色失真的方法。色差信号对副载频的调制方式采取调频,它几乎不受微分增益的影 响,微分相位失真也不会对大面积的彩色产生影响,而仅使垂直边界上的彩色有所改变。为使接收端能识 别哪一行传送 R-Y 和 B-Y,在场消隐期间还传送用于行顺序识别的色同步信号。为使接收端有同时存在的 R-Y 和 B-Y,SECAM 制解码器用延迟线将收到的信号存贮一行的时间,以使每一行色差信号使用两次, 以补充少发的那一行色差信号。 3.24 SECAM 制解码器中所用延迟线的作用,与 PALD 解码器中的延迟线是否一样?对其参数有什么要 求? 答:SECAM 制解码器中所用延迟线的作用,与 PALD 解码器中的延迟线不一样。SECAM 制解码器中 所用延迟线使用来将调频的色差信号存储一行时间,对延迟后的副载波相位没有要求,而只规定群延时为 64μs。PALD 解码器中的延迟线,对群延时和相延时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相延时误差不超过 ? 3ns 。 3.25 试选用 100-0-75-0 彩条信号的有关数据,计算说明 SECAM 制中色差信号加权的必要性。 解:100-0-75-0 彩条信号的有关数据如下 信 色 别 号R 1.0 0.75 0 0 0.75 0.75 0 0G 1.0 0.75 0.75 0.75 0 0 0 0B 1.0 0 0.75 0 0.75 0 0.75 0Y 1.0 0.66 0.53 0.44 0.31 0.22 0.09 0R―Y 0 0.09 -0.53 -0.44 0.44 0.53 -0.09 0B―Y 0 -0.66 0.22 -0.44 0.44 -0.22 0.66 0白 黄 青 绿 品 红 蓝 黑从表中可看出,R-Y 信号变化范围是从-0.53 到+0.53,B-Y 信号的变化范围则是从-0.66 到+0.66,两者变化 范围不一致。为使两色差信号在调频前变化范围均在+1 到-1 之间,必须进行加权。另外,对人眼较为敏 感的红色,R-Y 的值为正的最大值+0.53,,这将引起正的最大频偏,在传输中易受损,因此 R-Y 的加权系 数应为负值,使红色对应最低瞬时频率。 3.26 在 SECAM 制色度信号形成过程中有几项预加重处理?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答:SECAM 制色度信号形成过程中有两项预加重处理,一是视频预加重,二是高频预加重。为减少副 载频的亮点干扰,SECAM 制采用按一定规律对副载波进行逐场、逐行的定向处理和压低色度信号幅度的 方法。后一种方法虽然对减少干扰亮点可见度较有效,但却降低了色度信号的信噪比,必须要进行预加重 处理。视频预加重处理后,色差信号各频率的提升量将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使色差信号中幅度较小的高 频分量得到了较多的提升,提高了它的信噪比。高频预加重是对已调副载波进行预加重处理,预加重曲线 是一个中心频率处于 f SR 和 f SB 之间的倒钟形曲线。这样,对于图像中彩色较为浅淡的部分,副载波幅度 较小,这就降低了干扰光点的可见度,改善了兼容性。对图像中彩色较为明亮的部分,色度信号幅度较大, 有较好的抗亮度串扰性能,以避免遮蔽现象的发生。' '3.27 在 100-0-75-0 彩条信号情况下,试分别画出 D R 行和 D B 行的 SECAM 制色度信号波形示意图。 答:根据 100-0-75-0 彩条信号的有关数据,和 SECAM 制的视频预加重及高频预加重的相关规定,可 画出 D R 行和 D B 行的 SECAM 制色度信号波形示意图如下。28' ' 3.28 在 SECAM 制中,对副载波进行哪些处理?试分别说明他们的必要性。 答:SECAM 制中, 对副载波的处理有三项措施:副载波定向、 副载波抑制和先导副载波。由于 SECAM 制色度信号是调频波, 其副载波频率是随图像内容而改变, 它不能像 NTSC 制和 PAL 制那样用副载频偏置 来改善兼容性,只能通过副载波定向,来减少副载波干扰光点的可见度。由于色差信号等于零时,未调副 载波并不消失,因此必须在同步脉冲期间将副载波抑制掉。先导副载波是指在行同步脉冲期间的副载波抑 制过程之后在行消隐后肩上开始传送未调制的副载波。因此,它可以作为色差信号的零电平基准,以提供 接收机中钳位之用。另外,如无先导副载波,则在此期间解码器必定是输出噪波。这样,采用先导副载波 可提高抗噪能力。 3.29 SECAM 制的行顺序效应与 PAL 制的有何区别? 答:SECAM 制的行顺序效应主要表现在图像水平彩色边界上的半帧频闪烁现象和减饱和度现象,这是 由于 SECAM 制顺序传送两个色差信号造成的原理性缺陷。PAL 制的行顺序效应表现在当 PALD 解码器延 迟线有误差时出现,它的行顺序效应主要体现在行蠕动现象(即前述的怕行现象)和半帧频闪烁现象。但 PAL 制的半帧频闪烁现象出现在图像垂直彩色过渡处的边界上。 3.30 在 SECAM 制中, 色度信息是通过副载波的什么参量传输的?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对接收图像的色度 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答:SECAM 制中,色差信号对副载波的调制方式采用调频,因而色度信息是通过调频波的频偏变化传 输的。调频信号在接收端通过限幅器进行限幅并用频率检波器进行检波,因此,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对接 收图像的色度几乎没有影响。但当色度信号的边沿部分因亮度信号跃变而引入较大的微分相位变化时,由 于 ?? ??? ,也可能导致产生相应的频率误差,出现彩色镶边现象。SECAM 制微分增益容限为 65%, ?t微分相位容限为 ? 400 。3.31 试分析讨论采用隔行扫描方式的利弊。 答:隔行扫描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在保持与逐行扫描同等扫描行数的清晰度情况下降低图像信号的频带。 由于历史的原因,数十年前确定的现行电视传送方式和电视制式,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未能实现 充分适应人眼视觉特性的图像高保真传送,在显示器件已飞跃发展的今天,使隔行扫描方式的缺陷较为突 出的显示出来。 通过对 2 : 1 隔行扫描下二维抽样图像的二维傅里叶频谱分析,可看出,能引起视觉响应的除图像基带 谱外,还有三种干扰成分:1. 图像上出现行结构的频谱成分。这在目前大屏幕显示器上可明显的出现。另 外,由于空间抽样频率不够高,基带谱与邻近重复谱之间存在着混叠现象,使得实际的垂直分解力达不到 预期的有效扫描行数。2. 场频的频谱成分。它可造成高亮度、高对比度画面上出现大面积闪烁现象。3. 帧 频和二倍空间抽样频率的频谱成分。这将产生可见的行结构的垂直移动(行蠕动)现象和行间闪烁现象。 这两种现象统称为隔行效应。 3.32 如采用逐行扫描方式,试通过频谱分布示意图,说明其对图像质量改善的作用。 答:通过对图像进行空间方向(y)和时间方向(t)的二维抽样,可得出其二维频谱的表达式,29
电视原理第六版(俞斯乐)―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梳状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