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等结果失业险期间找工作用找工作吗?

写给工作后,想留学的人
本文献给那些艰辛工作过,并想重返校园的亲们
工作一段时间想出国,无外乎这样几种情况:
(亲们也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是属于哪种类型的)
第一种:工作不如意型:对现有职位薪水工作环境等因素不满意,想通过留学的方式改变一下环境或职业发展路径,希望达到专业上的转换,或者职位上的改变;
案例1:L在富士康工作两年,本科是学习机械工程的,但是在富士康从事电脑相关基础工作,总觉得不得心应手。于是他选择去英国读个计算机专业一年的研究生,即节省时,将来归国的时候职位上也会有较大提升。
第二种:锦上添花型:在国内发展的不错,希望能够通过海外镀金的方式,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层楼。也有可能是在职业发展上遇到了一些瓶颈,想通过海外进修的方式来突破一下,寻找一下真正的自己。
案例2:W是国内某旅行社出资人,大学已经毕业7年。工作收入都比较稳定,但是还是感觉缺失一些什么,遂决定出国留学,一方面能够使人生更加充实,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公司更好的拓展海外业务。
第三种:苦尽甘来型:上学的时候就有出国留学打算,但是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局限,未遂。通过几年的辛勤工作,终于有资金有能力出去了。这样的勇士值得佩服。
如果你决定出国了,在国家的选择上,以下几个因素可供你参考:
A:是否想移民:&如果你出国的主要目的是想移民,可以选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是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相对容易移民一些。如果你打算留学后就回国,那无所谓,你的选择面会宽泛一些。
B: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出国前你要计算好,打算在海外教育上的投资是多少,再结合一下意向国家的的学费和生活费,然后再综合做出决定。国外的研究生通常为两年,但是也有国家是一年,比如说英国等欧洲国家,虽然一年的研究生成本比较高,但是综合下来,有可能低于两年的研究生的费用。
C:语言条件:&对于我们80后的大部分人来说,第一外语都是英语,这样留学选择英语系国家,就更方便和容易一些。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洲这样的主流国家。也有人会选择一些小语种国家如德国、法国,选择这些国家的好处在于,如果采用当地语言授课,免学费或只收取部分学费的。
案例3:M大学期间的二外是法语,在国内当了几年英语老师后,就到法国去留学。她不仅能够享受到了低廉的花费,而且在研究生毕业后,凭借自己会多门语言的优势,在法国当地实现了就业,目前已经在法国工作三年。
D:工作或人脉关系:&还有的人选择比较简单,因为某国有自己的亲戚或朋友,相对了解当地情况或者亲戚朋友比较好照应,就选择了哪里。还有就是有人因为工作的关系,与那些地区或国家有比较多的联系,申请的时候认可度高,也方便以后的就业。
案例4:R是在香港驻北京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当时毕业的时候就考了个雅思7.0的成绩,一直没用上,工作了一年觉得有必要去进修一下,于是选择去香港的大学继续进修一年的MASTER的学位。
PWS们比刚毕业就出国的学生们更成熟稳健一些,但是对于他们也有另外一些难题。首先一点就是要懂得放弃,放弃国内已有的工作,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还有就是回国后的归属,原来的职位能不能保留,或者花费巨资后,能不能得到回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再次就是适应性的问题,年龄大的人没有小孩子那样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当地环境,但是给当地代来一些不同,也是不错的。
有人会觉得,都已经工作了,还要一把年纪了,还瞎折腾什么。但是要问问自己心的方向,如果当自己年老以后,会想起来,只要觉得不会后悔的事情,就大胆的去做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关注Warald
Search ...
关注Warald
多年经验长远考虑,助你实现自我
遇到难题?Warald替你答疑解惑!
北美研究生申请录取和全奖通知
纵横比较,做到心中有数
留学申请只是起点 | 长远规划 助你学业顺利 + 事业成功
Warald出书了!
真实有料的美国留学指南,不知道后悔一辈子。
购买链接:
原创精华,申请结果汇总,内部消息分享
专业介绍,选课心得,一起来上公开课!
方法综述,美国各大公司面经,网友内推
信噪比最高,干货最多,参与原创,共同成长
Oct 2015昨天帖子《预警:美国IT行业就业难度加大!公司缩招!国际学生求职更难!》,激起很大反响,在Warald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里被很多人转发收藏。有同学说:感觉世界一下子灰暗了。
这种感受Warald很理解。外部环境如何,你无力改变,但是你可以努力,可以从自身做好。我给大家推荐一亩三分地里最近的一个帖子《从了Linkedin,分享半年的找工经历》。
故事的主人公zxy本科华东师范大学毕业,2014年去NEU(美国东北大学)西雅图校区读书。众所周知,NEU不是什么大名校,2014年西雅图校区还比较新,很多人对离开NEU在波士顿的主校区,去一个教学楼小、课程设置少的分校读书,持有怀疑态度。也可以说,很多去CS名校读书的人,起点比他高。
他通过一年的努力,找到了Amazon暑假实习,拿下了Return offer,上个月也拿到了LinkedIn全职offer。在他的帖子《从了Linkedin,分享半年的找工经历》 里,他讲述了自己在Google、Uber、Zenefits、Airbnb、LinkedIn、TripAdvisor六家公司的面试经历。在面试过程中,他当然也像地里很多同学一样,热心分享了面试题。
zxy这种华丽的转身,这些年来,在一亩三分地里一直都有。希望他的帖子能给大家打打气。其实,今年这级毕业生遇到的情况不是最糟糕的,各大公司还在继续招人呢。
Oct 2015近日,美国大学纷纷举办了校园招聘会,这标志着下个年度招聘的开始,new grad(无工作经验的新毕业生)求职高峰期到来。
根据Warald掌握的信息来看,IT行业就业难度比去年有大幅度增加。这个毕业季(2015年秋天到2016年夏天),即使是就业红火、工作机会多的CS专业,就业也比往年更难。
1. 传统的招聘大户今年普遍进入低谷
处在就业链顶端的自然是以FLG(Facebook、LinkedIn、Google)为代表的IT大公司。过去几年里,这几个公司以每年新招几千人的速度,迅速扩张。比它们热度略低的大公司比如Microsoft、Amazon也是如此。
前段时间,Warald撰文介绍,Facebook今年暑假实习生大规模扩招,发了很多return offer,并且给出16万美元的优厚年薪,后面招聘难度会变大。近日,Warald的预言得到了证实:一亩三分地就业求职版里有多个CMU学生出来抱怨,说即使是处于就业链顶端的CMU学生参加校园招聘,facebook连面试都不给就拒了 – 难度变大的不光是CMU。
至于Google,随着来自华尔街的CFO上任,公司持续精简财政支出,有新闻说招人名额比去年同期减少1/3。而且,Google今年暑假实习生数目也超过了1000人,也有很高比例的人拿到了return offer并且接受了。
而另一家盈利更弱的LinkedIn,难度则更大,近期拿到onsite面试的人很少。有LinkedIn员工告诉Warald,最近面过的几个人每轮都略高于bar最后还是拒,感觉必须要有一两轮强势才行。
Uber、Airbnb、Zenefits等几个风头正盛、处于pre-ipo(上市之前)阶段的公司,会持续招聘,但是它们的规模不够大,无法弥补FLG的缩减,比如uber,据说打算扩招1000人。但是这个数目远不如FLG中任何一家前两年的扩张幅度,而且这些pre-ipo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能独立做事的人,而不是干活必须得有人带着的new grad。
IT老牌公司,比如微软,还在动荡期,而往年靠名校GPA高分可以保底的Oracle前段时间裁员弄得连绿卡都暂时没法办了。其他行业比如金融行业招聘大头Bloomberg也在控制招聘规模。
细数下来,盈利好、稳定、招聘规模大的公司里,也就是Amazon还没有缩招迹象,可能会成为IT行业今年少数的亮点之一。
2 我本来也没那么牛,去不了著名公司,这关我什么事?
首先,顶级公司一旦缩紧招聘,就业压力会一层层自顶向下传递。其实对于实力强的学生来说,影响不大,他们最终还是会有地方去的,去不了Google就去Amazon,去不了Amazon总还是有些中小公司可以落脚的。但是实力相对弱的,就麻烦了,受冲击最大的,永远是中下游人才。
其次,IT行业驱动美国经济,去IT公司工作的不仅是CS,比如EE很多人转软件(硬件就业形势更糟糕),统计专业很多人到IT公司做数据科学家,甚至IEOR的也有很多人工作跟IT相关。这些都会受影响。
3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几年转CS、转IT行业的人越来越多,找工作难度自然要增大,但这不是主因。主因是IT公司提供的职位今年突然减少了。
IT行业前两年处于“人傻钱多速来”的疯狂中。据华尔街日报统计,Unicorn(估值过十亿美元的公司)超过120家,这么多家公司,如果在下面两年内全上市,市场根本就消化不了,而且很多公司盈利很差。近期中美两国经济都有压力,在股市上反映明显。美国的股票市场震荡,导致很多原本准备要上市的公司停止了上市计划。中美两国目前都流行一种观点:准备好过冬。
既然要过冬了,众多公司自然要放缓招聘、节省开支,就业压力就呈现了。
4 IT行业是否要崩溃?
Warald认为不会崩溃,只是slow down而已。IT行业早就经历过两次风雨洗礼了,这次前景动荡,众多公司收紧钱包,未雨绸缪,是成熟的做法。
即使是FLG,目前也没有Hiring Freeze(招聘冻结),而是持续在招new grad,只不过是门槛变高、名额变少。
另外,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多Unicorn?因为这些公司圈到了大量的funding,推动了估值膨胀。这也意味着,即使盈利不佳,很多公司靠手里的现金也可以支持两三年,不会大面积死亡。至于两三年后,现金烧完了还不盈利,这些unicorn该如何生存或是死掉,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其实大家回忆一下,早些年Google和Facebook很难进,拿到offer成为“谷歌或脸书工程师”是种荣耀,但是这两年招聘门槛大降,这种荣耀感就消失了。现在是从前几年的疯狂开始降温,能搞定FLG依然是种荣耀。
5 我们该如何应对?
有工作经验的人,包括虽然是new grad但是读书之前工作履历不错的,机会依然很多。据Warald所知,如果有不错的实习经历(比如Amazon、Facebook没有拿到return offer的暑假实习生),机会也不少。真正受影响的是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new grad。
往年都说先拿中小公司练手,准备好了,再面FLG等大公司,但是今年是如果你不尽快去面的话,后面可能门槛太高难度太大,或者彻底就没招聘名额了。所以,你的求职计划得提前了。对很多人来说,这个毕业季的策略是不管公司好坏,先拿到一个offer,参加明年的H1-B抽签,有了工作经验,再跳槽。
Warald不建议消极就业、延期在学校里躲着,因为明年的形势很难说,未必就一定比今年好。找工作应该是“前紧后松”,也就是早作准备早受益。Warald有就业服务客户,去年春天刚拿到录取,还没入学,就开始做求职准备了,现在有些人拿到offer,还没有拿到offer的也做好了准备可以随时参加面试。如果你现在才开始准备的话,你实际上已经晚了。Warald只能提醒你:找工作这种事情,要有拼死的狠劲,别犹犹豫豫到了明年又后悔为何不在今年早作准备。
对于申请季的同学,Warald认为应该静观其变,不必惊慌,你们毕业求职是两三年以后的事情。IT行业在2001年大崩溃后过了3年恢复,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拖累过了两年恢复,速度很快,而且目前不但没有崩溃,公司们还早早的采取预防措施。
最后,做三点说明:
a. 如果IT行业不景气,整个美国经济都会受影响
b. 即使IT行业不景气,CS专业就业依然会是相对最好的
c. 就业难度大,意味着后面的H1-B签证会更容易拿到,有得有失吧
– Warald (Email: )
微博:/warald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以上三行内容。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Sep 2015申请马上要进入高峰期了,很多人还在努力刷分。这说明大家对申请的激烈程度很重视,明白硬件上的弱点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希望尽可能提高背景增加竞争力。
但是,刷分未必是你最应该做的。
如果你的托福过了100分、口语22,那你的托福过关了,不用刷分了,你的成绩可以了,你拿到录取的原因,不会是托福成绩高。
如果你的GRE过了320分、写作3.5,那你的GRE也OK了,考上330不是必须的,你拿到录取的原因,也不会是GRE高分。
如果英语考试成绩是明显的短板,比如你GPA 88,但是GRE310或者托福92,那你必须得专注考试,尽快考出满意的分数,否则,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让人纠结的是一些“略差一点”的边缘情况,比如托福98、口语19、写作3分等等,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这些小遗憾对于申请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它们不是你最大的短板。除非你的梦校要求严格(比如康奈尔的22分口语),否则,Warald觉得刷分没有多大意义。
申请读研的主体人群是应届生,大多数人希望读研后能在美国工作几年,那么,你要面临的并不仅仅是眼下申请这一步,就算拿到了梦校录取也只是走完了第一步而已,后面的艰辛和精彩还在等着你去品尝。
你的时间,是用来刷高那点小遗憾,还是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比如提高自己的专业背景?有导师带着做项目、去公司做跟专业相关的实习,这些一方面可以写进申请材料给你增彩,另一方面,提高能力对于将来在美国求职也很管用。
– Warald (Email: )
微博:/warald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以上三行内容。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Sep 2015treebug同学今年暑假在Facebook做实习,并且拿到了return offer。他在一亩三分地院系介绍版里分享了Cornell University, MPS in Information Science这个硕士项目的招生信息。
去年入学学生的录取情况
14 fall整个program来了二十多人,其中中国人占了一半。。。有CS背景的学生不多,大家本科的专业各不相同,除了CS,IS,EE外也有心理学,电子商务,business以及统计背景的同学,从这点可以看出康村的IS对转专业十分友好。
今年刚入学这批的录取情况
新生大约在50个人左右,其中中国人三十多个,北邮占了9个人,剩下的有北航,清华,南大,中大,Gatech,Purdue,UW,UIUC,Penn State, 以及Cornell 本校若干。从录取的趋势来看,今年这个项目扩招了不少,已经不再是传说中的中国人占很少数的项目了。新生的背景除了跟上届一样十分丰富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CS/IS背景的同学增加了,想找码农相关工作同学增加了。。。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倾向于找HCI相关的工作。
该项目选课自由度很大,并且有选CS系课程的优先级
毕业需要修满30学分,其中需要选15学分的专业课,其中project占3到6学分,然后两个小方向Information System Area 以及 Human and SocialSystem Area 各需要至少选6学分。不少CS的好课都能算进Information System的学分里,比如AI,software engineering,database,computer graphics以及machine learning。。。剩下15个学分完全就可以自由发挥了。全校范围内不管是何种专业,只要课号大于4000的课都可以算在这15个学分里,无论你是想学CS,IS还是商科,金融,统计,统统都可以选。这种选课的自由度放眼全美也是十分罕见的。
跟CS共享同一栋楼,同一个lab,同一个Kitchen。除此之外,IS的学生选CS课程相比其他专业也有优先级。
treebug愿意给大家提供Facebook的内推:
可以给recruiter 发邮件,因此会在本周末小规模的推一次。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发送简历以及一段第三人称自我介绍给我。如果我觉得你的简历ok,会回复你,并且给出修改简历以及准备面试的建议,甚至可以提供mock interview。
感兴趣的同学,抓住机会来地里的帖子《2015 update: 介绍一下Cornell Information Science MPS 项目》里跟他提问、求内推。
Sep 2015每年10月份,美国大学明年秋季入学申请就会进入高峰期,你做好准备了吗?
1. 申请过程大体是个什么节奏?
美国研究生入学申请,大部分名校在12月15附近截止,1月1和1月15也是两个很大的deadline,之后申请提交基本结束,进入等结果的阶段。
各个专业的情况不同,比如统计和数据科学类专业主要是在1月份截止、个别专业有多轮录取,但是从“准备”申请的角度来看,你可以粗略的认为“名校12月15,其他学校1月15”。
2. 忙碌起来之前,先考虑好你留学的目的!
在跳进各种繁琐的申请细节之前,先仔细想想,你对留学的期望值是什么?读完书的打算是什么?
提交评估定位表格给Warald的同学,大多数人希望毕业后,在美国先工作几年。这种情况下,作为国际学生,在美国就业有诸多限制,你要申请的专业工作机会有多少,就很关键了。如果投资四五十万,临近毕业才发现你主观上再努力也很难找到工作,你很可能会愿望落空。
对有些同学来说,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体验不同生活、开阔眼界和视野,那找个位于大城市里的学校,选择有更多机会跟人交往、跟文化接触的专业,才是适合你的,没必要为了饭碗去读你不喜欢的专业。而且,大多数人为了在美国就业把少数几个专业炒热,如果你避开竞争,申请冷门专业,更容易完成申请目标。
3. 申请过程有什么具体的事情要做?每项要多久?
最主要的是选校和文书写作,加起来往往需要至少1-2个月。
选校一方面要了解目标学校和项目的客观情况,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以自己的背景申请,难度有多大。有的人选校很快,按排名高低很快弄个组合,也觉得OK,而有的人要把每个学校每个项目都研究透彻了,才会下手。所以,时间上,从一周到一个月都有可能。这里提醒大家关注一亩三分地的各个板块,有很多在读的同学来分享录取信息,往年结果汇报里很多人也附带了背景信息供你参考。
文书写作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新手DIY,从构思到起草到反复修改,都需要时间。网申信息很复杂,说什么的都有,这里提醒大家阅读《什么是好的PS/SOP?简谈几句内容如何选取的话题》
学校选完了,文书写好了,就进入网申和提交阶段,下面的工作就是纯体力活了。网申期间可能会遇到各种小问题,但都比较trivial,很多新手纠结的问题其实对申请没有任何影响,最主要的是PS、CV、RL、成绩单这些硬性要求的材料上传到网申系统里,GT分数送到,申请入学的学期和项目选对,这几个大步骤搞定一般就没事了。除非你申请的学校数目特别多,否则1-2周时间足矣。
4. 下面一段时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考试尚未结束,你需要尽快。很明显,每个学校对英语成绩都有要求,你的选校肯定跟英语成绩相关,不可能你托福无论考了多少分选校都一样。有人跟Warald电话咨询,说英语成绩还没出来,中介已经把学校选好了,她想来跟我确认一下 – 这种违反常理的事情,明显是忽悠你的。
很多同学关心GRE和TOEFL最晚可以什么时候考?GT考试太晚,申请是否来得及?Warald认为,DIY申请,最好最迟能在11月中旬之前拿到英语考试分数,否则你的时间太紧了,申请工作太仓促了。
如果你能在10月上旬结束考试,那时间很充足。做申请的同时,也回顾一下自己背景的强弱,是否除了本科成绩什么都有没有?周围有什么机会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背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但是仔细挖掘一下,也许有机会呢。
5. 做好计划
做申请大体是个稳定、可以掌控的过程。但是意外也经常发生:托福考场环境嘈杂,影响听力;GRE考试安排临时被取消了或者ETS怀疑有人作弊,你的成绩被取消了;写文书比想象的难,研究了几天,只好承认自己前面几年过得太水了;选校发现看到一堆学校名字,但是毫无头绪,网上一搜,信息也很少,怎么办?
诸如此类,各种事情都发生过。以前中美之间甚至发生过海底光缆断掉,网申系统从中国大陆无法登陆的情况呢。
对于考试较晚的同学,做好计划就更重要了:你考试的同时,小伙伴们已经开始做申请了;如果成绩不理想还要重考,你不得不一边考试,一边做申请,时间要分成两半,那怎样把考试和申请二者兼顾?你需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严格执行,否则各种事情压倒最后,耽误了申请就麻烦了。
–Warald (Email: )
微博:/warald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以上三行内容。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Sep 2015首先做个铺垫:美国职业移民申请绿卡有三步,最后一步因为中国和印度申请人太多,大家不得不排队等候,这个现象被大家成为“排期”。
再定义一个专业名词:优先日期,可以认为是你正式提交绿卡申请的日子。一旦绿卡申请的前两步都被批准了(需要1-2年时间),你的优先日期就被锁定了。绿卡申请的第三步俗称提交485申请,按照你的优先日期来审批,轮到你了,你就可以提交485申请,绿卡很快可以拿到;没轮到你,你就要等着。那要等多久呢?过去十年里,等待时间最长的那批人等了6-8年,而近期内绿卡排期大幅前进,据Warald所知,一亩三分地里有些2011年开始工作的ID们(也就是优先日期在年),已经拿到了绿卡。
今天美国移民局(USCIS)宣布了最新移民申请排期日期表(Visa Bulletin),这次表格跟以往出现了重大不同:以前的表格里,只有可以提交485的一个优先日期,而这次有两个,叫做Dates for Filing Applications(可以提交485申请的优先日期)和Application Final Action Dates(绿卡最终审批的优先日期),分别设置在日和日。
这两个日期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在不晚于日之前提交了绿卡申请、锁定了优先日期,你现在就可以提交最后一步485申请了,会很快拿到EAD卡,也就是你毕业后申请OPT时拿到的那个EAD卡(美国对此没有名额限制),待遇方面,接近于绿卡,不但可以无限期延长,而且,你可以自由跳槽(不用重新办理绿卡申请)、自由创业(如果只有H1-B则只能从雇主拿工资、其他收入是非法打工)、出入美国不需要签证(单独申请一个AP卡即可)、即使短期失业也没事(理论上不可以但是实际上移民局不管),唯一的要求是在绿卡被最终审批时,你必须保持被雇佣状态,并且是同类职业(比如不能从做码农变成卖煎饼果子),因为移民局将来可能会要求你补充更新材料,你拿不出来就完蛋了。
第二个日期则很简单,只要在日之前提交的绿卡申请,你马上就要拿到正式绿卡了。
据Warald所知,很多年轻人并不想在一家大公司混一辈子,而是有各种追求,但是碍于没有绿卡,只能在公司里“服役”,等着提交485申请。很多人都希望美国移民法改革、早日拿到绿卡,但是移民法改革这件事被美国两党扯皮弄得前景渺茫,现在移民局提前发EAD卡了,你需要的自由,其实基本上就满足了,你可以在美国大展拳脚。
Warald期待可以看到更多中国人事业成功,在硅谷看到中国人创办更多的企业。
更多进展,欢迎来一亩三分地身份移民版讨论。
– Warald (Email: )
微博:/warald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文章末尾的版权声明,包括作者ID、博客网址和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Sep 2015金融行业给人的感觉是高大上、钱多、精英。Warald经常听到看到有人在地里询问,去金融行业做IT情况如何?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干货超多的帖子。mnmunknown在一亩三分地招工求职版里分享了他在J.P. Morgan Chase 纽约区的实习经历,他感触深刻:
我夏天看到的是,金融行业人才流失很严重,从投行部到技术部。有一部分原因是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对整个行业的监管,使得很多行业里有能力的人都跑去更小的对冲基金和私人投资一类业务,而不愿意在树大招风的大投行里混;另一部分原因是硅谷的崛起。
金融行业一度以来都是高大上挣钱多的象征,西装革履,头等舱,空中飞人,和各个CEO高管接触的机会,即使工作时间没人性依然对优秀毕业生们有非常强的吸引力。毕竟每一辈的学生中都有很多这样的人,从小喜欢做尖子生,读名校,进最难进的行业名企,做强度最大和筛选最残酷的工作以此来努力做一个精英。一直以来很多这样的人都走进了名校然后挤进了华尔街,而华尔街也很乐于见到自己的光环能持续的吸引到最出色的年轻人。
不过我在JP Morgan Chase看到的是,时代真的变了。有很多非常聪明的学生都转投了CS,向往着硅谷那样整天大裤衩写代码的生活,更自由,更有创造力,更有激情。投行对大学新生的技术岗位招聘受到很大挑战,而且失血严重。无论是起薪,工作环境还是行业前景都似乎被一点一点褪去了投行光环,露出了真实的一面,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学生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一个真正的科技公司,而不是穿着西装在金融行业里做技术螺丝钉。如果说金融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来自于行业优厚的待遇和光鲜的社交,那么新崛起的科技公司对年轻人的魅力就在于,你可以一起来改变世界。
负责我们学校招聘的Managing Director还需要把我们学校的实习生都叫过去开会,认真地问:“你们今年校招技术岗位无论是投简历的还是接offer的人都比去年少了,告诉我们,我们该怎么办?”
他的万字长贴《【干货】2015夏天在J.P. Morgan Chase 纽约区的实习经历》值得大家仔细阅读。
Sep 2015phoenix416在一亩三分地院系介绍版里分享了UC Berkeley MEng项目今年招生数据。
伯克利MEng项目有多个专业:
Berkeley MEng分为七个专业:Bio, Civil & Envir, EECS, IEOR, ME, MSE, Nuclear。今年七个方向最后enrollment分别为17, 12, 35, 66, 59, 7, 7。每个专业的中国人分别为1, 2, 12, 22, 23, 1, 0。大部分来自海本
phoenix416就读的EECS系,录取难度更大,MEng录取比例只有8.2%,847个申请人里只有70人拿到录取,最终有35人接受录取入学。
Applications
Admissions
... Sep 2015Warald有多个客户今年暑假在Facebook实习,地里也有一些前几年加入Facebook的老ID今年带了实习生,根据我了解的信息来看,拿到return offer的同学,standard package包括基本工资11万5,签字费(sign on)7万5,股票15万(分4 年发)。按照平均年薪的标准算法(签字费和股票加起来除以4,再加上基本工资),年收入超过了16万美元。此外,还有搬家费若干,我没计算在内。
Facebook今年大约有1000个实习生,粗略估计有2/3的拿到了return offer,给的工资这么高,对新手来说是顶级待遇了,加上Facebook牌子响、工作环境好,估计今年实习生接受return offer的比例会很高。相比之下,去年Facebook暑假实习生大约有五六百人。今年大幅扩招实习生,并且从中大量招聘全职员工,也意味着Facebook后面的应届生招聘名额可能会减少,会越来越难进。
以Google、Facebook为代表的互联网大牌公司招聘应届生旺季是年底到年初。去年底,FB为了尽快完成招聘计划,一度放低招聘门槛,据说有些水平惨不忍睹的人也拿到了offer。今年FB扩大实习生规模,用实习作为新员工招聘考核手段,这个思路很赞。
最近炒得很热的某米无耻坑Facebook员工事件,相信很多人听说了,这个事件是真的,受害者的确有多人、有的受害者没有拿钱。Warald在此指出:Facebook今年如果变的难进的话,原因不会是这种小事(某米的确是苍蝇一样的大小、不值得FB关注),而是今年实习生就占据了很多招聘名额。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很想知道如何找Facebook实习?做实习生期间,如果拿到return offer?
smi在一亩三分地里分享了他拿到return offer的经历:
总结一下给大家找实习的建议是:1)不要海投!不要海投!不要海投!一定记得找朋友或在一亩三分地找人内推;
另外,Warald感觉现在很多人刷题走火入魔了,以为刷题就是要做最难的题、面试拿不到offer就是因为题目做不出来、做出了题就有offer – 这些观点走上了极端,是错误的。
smi也认为:
intern的话cc150完全够了(但是对每一题都需要真正弄清楚研究透彻),LeetCode感觉不怎么用得上(从难度来讲),对基本的东西一定要很熟练( BST);面试的时候核心是交流,不要埋头做题。
关于如何刷题,一亩三分地里有专门的刷题版,版聚|本地活动版也有人号召小伙伴们定期见面、以刷题作为活动主题。
关于面试如何交流,请拜读Mona大作《从面试官角度开帖谈谈码农滴Tech Communication和做题习惯问题》
– Warald (Email: )
微博:/warald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文章末尾的版权声明,包括作者ID、博客网址和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文章末尾的版权声明,包括作者ID、博客网址和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国找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