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治疗易惊表现具体怎么判断?请求治疗意见

两岁宝宝一个月前得手足口病重症当中的轻症出现过易惊,这几天又是病毒性感冒,反复发烧,昨天晚上到现_百度宝宝知道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方法
核心提示:小儿手足口病大多数病不严重,甚至可以在家隔离休养,一周可自愈。但是有极少数的重症手足口病需要特别注意。要知道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先要了解一下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期。
  小儿大多数病不严重,甚至可以在家隔离休养,一周可自愈。但是有极少数的重症手足口病需要特别注意。要知道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先要了解一下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期。  一、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分为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循环功能衰竭有关。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5期(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二、治疗要点  EV71感染重症病例从第2期发展到第3期多在1天以内,偶尔在2天或以上。从第3期发展到第4期有时仅为数小时。因此,应当根据临床各期不同病理生理过程,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手足口病相关资讯
手足口病问答
答:孩子患有手足口病并发心肌炎,使用抗病毒药物同时,需要加用果糖注射液治疗[]
答: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引起,应该及时使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答:有副作用,个别人使用后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下降等副作用,不导致...[]
答:你好,这个一般的手足口病是不会有后遗症的,除非是重症影响到脑子才会有后遗...[]
副主任医师科室:急诊科
主任医师科室:急诊科
科室主任科室: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科室:内科
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
科室副主任科室:感染科
住院医师科室:感染科
儿科热门疾病
疾病精彩推荐
您最近浏览的疾病国家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有治疗方案吗?_百度知道
国家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有治疗方案吗?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2)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氢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mg-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mg-1.0mg/kg·d。  (3)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 20 -30cmH2O,PEEP 4-8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导尿管。  (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  (10)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恢复期治疗。  (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2)功能康复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中医治疗。  1、普通病例:肺脾湿热证  主症: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流涎,神情倦怠,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基本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连翘、金银花、黄芩、青蒿、牛蒡子、藿香、佩兰、通草、生薏米、滑石(包煎)、生甘草、白茅根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  加减:  (1)便秘加大黄;  (2)咽喉肿痛加元参、板蓝根;  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抗病毒口服液等。2、普通病例:湿热郁蒸证  主症:高热,疹色不泽,口腔溃疡,&,精神萎顿,舌红或绛、少津,苔黄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基本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连翘、栀子、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生薏米、川萆薢、水牛角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3、重型病例:毒热动风证  主症:高热不退,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甚则昏蒙,舌暗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细数,指纹紫滞。  治法:解毒清热、熄风定惊  基本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  羚羊角粉(冲服)、钩藤、天麻、生石膏、黄连、生栀子、大黄、菊花、生薏米、全蝎、白僵蚕、生牡蛎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 4、危重型病例:心阳式微肺气欲脱证  主症:壮热不退,神昏喘促,手足厥冷,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可见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紫暗,脉细数或沉迟,或脉微欲绝,指纹紫暗。  治法:回阳救逆  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味  人参、炮附子、山萸肉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浓煎鼻饲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5、恢复期:气阴不足余邪未尽  主症:低热,乏力,或伴肢体痿软,纳差,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化湿通络  基本方药:生脉散加味  人参、五味子、麦冬、玉竹、青蒿、木瓜、威灵仙、当归、丝瓜络、炙甘草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分3—4次口服。  针灸按摩:手足口病合并弛缓型瘫痪者,进入恢复期应尽早开展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  6、外治法  口咽部疱疹:可选用青黛散、双料喉风散、冰硼散等,1日2—3次。赞同16| 评论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不要把手足口病想得那么可怕,一个小小的县城里的医生就能把它治疗好,更何况医疗机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岁小孩以前得过手足口症并引起发症,睡觉时易惊,现再好了,睡觉了时还是易惊,请问,怎么治疗,_百度宝宝知道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5版)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EV71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2014年全国手足口病再次出现发病高峰,全年共发生病例2819581例,死亡508例,广东病例数居全国首位,是危害我省婴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一、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此邪具有湿热、风热特点,岭南地区尤以湿热为甚。病位在肺、脾、心、肝,婴幼儿容易发生邪陷厥阴之危候。小儿脾常不足,肺脏娇嫩,易受损伤。疫毒时邪由口鼻而入,内侵肺脾,卫表被遏,肺气失宣,则见发热、头痛、咳嗽、流涕等;邪毒循经,熏蒸口舌,则口腔疱疹、口痛、拒食、流涎;湿热熏蒸四肢,则手足疱疹;若毒热内盛,气营两燔,则四肢臀部疱疹分布稠密,全身症状深重;若邪热闭肺,肺气郁闭上逆,则气促、咳嗽、痰壅、鼻煽,气机不利,血行瘀滞,则颜面苍白,唇甲发绀;若邪毒逆传心包,内陷厥阴,可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危象;甚或邪毒炽盛,正气不支,出现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阴竭阳脱之危候。疾病恢复期.常见脾气受损,气阴两虚之证。
二、现阶段手足口病无疫苗预防,无特效药的治疗;它的传播途径较复杂,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难以避免。在做好保护易感人群、预防疾病传播的一级预防基础上,各地可选用具有健脾化湿、清热解毒功效的药食同源中药,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三豆饮:扁豆、绿豆、赤小豆各30-50克,甘草10克,煎煮至豆熟,食豆饮汤。
五花茶:鸡蛋花、木棉花各10克,金银花、槐花、扁豆花各5克,水煎服。
三、采用中医药及早进行干预的二级预防,减少重症病例发生,是当前手足口病防控的重要策略。治疗以清热祛湿,解毒透邪为基本法则,宜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辨证用药,进行个体化治疗。
(一)邪犯肺脾证(多见初期)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身楚,或流涕咳嗽、纳差恶心、呕吐,口腔粘膜、手足皮肤可见疱疹,口痛拒食,尿黄短,大便干结或便溏,舌偏红苔薄黄,指纹浮紫于风关,脉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基本方药:银翘散加减。
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豆豉、甘草、桔梗、芦根、栀子、黄芩、滑石等。
(二)湿热蕴毒证(多见极期)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较甚,持续不解,手足皮肤、口腔粘膜出现大量疱疹,口痛拒食,烦躁不安,口干口渴,尿黄赤,大便干结或便溏,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基本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主要药物:金银花、滑石、黄芩、茵陈、藿香、连翘、石菖蒲、白蔻仁、板蓝根、薄荷、通草、射干、川贝母。
常用中成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蓝芩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蒲地蓝口服液、.馥感啉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藿香正气口服液等。
(三)气阴两伤证(多见恢复期)
主要临床表现:身热消退、神疲乏力、口渴、纳差、手足皮肤、口咽部疱疹消退或未尽,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基本方药:沙参麦冬汤或七味白术散加减。
主要药物: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甘草、天花粉、白扁豆、生地黄、白术、太子参、茯苓、木香、藿香、葛根等。
四、积极参与重症病人的救治,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努力降低病死率。
(一)气营两燔证
主要临床表现:壮热不解,夜晚尤甚,头痛剧烈,口痛剧烈难忍,手足甚至四肢皮肤、臀部疱疹斑疹密集,色泽紫暗,或成簇出现,疱液混浊或脓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指纹紫滞达气关,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祛湿。
基本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主要药物:黄连、黄芩、栀子、连翘、桔梗、生石膏、知母、生地黄、赤芍、玄参、牡丹皮、大青叶、板蓝根、紫草、水牛角、滑石、绵茵陈等。
常用中成药:清开灵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莲花清瘟胶囊、清开灵口服液等。
(二)湿热动风证
主要临床表现:高热,易惊,肌肉喟动,瘛瘫,或见肢体痿软,无力,呕吐,嗜睡,甚则昏朦,舌暗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细数,指纹紫滞。
治法:解毒化湿,熄风定惊
基本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
主要药物:生石膏、大黄、生栀子、黄连、钩藤、天麻、菊花、生薏米、羚羊角粉、全蝎、白僵蚕、生牡蛎
常用中成药:清开灵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安官牛黄丸、紫雪丹、新雪丹、莲花清瘟胶囊、清开灵口服液等。
(三)厥脱证
临床表现:壮热,神昏,手足厥冷,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喘促,口中可见粉红色泡沫液(痰),舌质紫暗,脉细数或沉迟,或脉微欲绝,指纹紫暗。
治法:解毒开窍,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基本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合安官牛黄丸加减
药物组成:制附子、红参、龙骨、牡蛎、羚羊角、天竺黄、石菖蒲、郁金、麦冬等。
常用中成药: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
五、积极应用外治疗法,改善症状。
(一)口咽部疱疹处理
咽部疱疹可选用:双料喉风散、金喉健喷雾剂、开喉剑喷雾剂、口腔炎喷雾剂、康复新液等。
(二)皮疹处理
皮疹较多可酌情选用:康复新液、儿肤康搽剂、维儿康洗液等。
(三)中药灌肠
1、轻症:藿香、败酱草、黄芩、青蒿、栀子、生薏米。
2、重症:酒大黄、生石膏、生薏米、钩藤、天麻、桂枝。
六、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专项研究
总结既往临床经验,进行数据挖掘,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提高中医临床服务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