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会传染吗

您当前位置: >
> 浏览病例
钩虫病( 别名:钩虫病 )
什么是钩虫病?
  (一)发病原因
  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包括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及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简称美洲钩虫)两种。常寄生于狗、猫等的锡兰钩虫(A.ceylonicum)、犬钩虫(A.caninum)、马来钩虫(A.malayanum)偶亦可在人肠发育为成虫,而巴西钩虫(A.braziliense)仅感染期幼虫能侵入人体,引起皮肤匍行疹,不发育为成虫。
  钩虫成虫是半透明状呈米黄色或淡红色(吸血后)。长约1cm,大小因虫种而异。雌虫较粗长,雄虫较细短,尾部扩展成伞形,称交合伞。
  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58&m&36 &m。卵壳很薄。在新鲜粪便中虫卵常已发育至2~8个细胞。各种钩虫的虫卵大体相似,不易鉴别。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杆状蚴形态相似,长圆形,两端较宽无色透明,卵壳薄,常见其中含4~8个细胞。但两者的丝状蚴有明显差别。还可利用PCR方法,扩增虫卵DNA,再以限制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测定,以此鉴别两类钩虫。
  钩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任何中间宿主,成虫寄生空肠,少数见于十二指肠与回肠上中段。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温暖、潮湿、荫蔽、疏松土壤中,于24h内可发育为杆状蚴,破卵而出,以泥土中的细菌及有机物为食,需蜕皮2次,经5~7天发育为丝状蚴。若气温低于13℃,虫卵不会发育。
  丝状蚴是钩虫的感染期,体表有鞘,对外界的抵抗力甚强,可在土壤中生存数周。它具有向温性,当接触人体皮肤或黏膜时,可在5~10min内侵入人体,经淋巴管或微血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过肺微血管进入肺泡,沿支气管上行至会厌部,随人的吞咽活动,经胃进入小肠;以上过程约需4~5周,发育为成虫。雌虫经交配后产卵。自幼虫侵入皮肤,至发育成熟产卵的时间,可有很大差异,一般为50天 ,但十二指肠钩虫则偶可长达6~8个月。成虫约可活5~7年,但多数于1~2年内被排出体外(图1)。
  此外,幼虫如由污染的食物经口侵入人体,则不需经上述血行途径而可直接至小肠发育成为成虫。但有一部分幼虫仍可从消化道粘膜钻入血循环中,则其发育过程与从皮肤侵入者相同。幼虫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发育为成虫,称为先天感染,但比较少见。
  (二)发病机制
  钩虫幼虫可引起皮肤损害和肺部病变;成虫吸血可引起小肠黏膜慢性失血,而导致贫血。
  钩虫的生活史包括人体内和体外两个阶段,不需任何中间宿主。
  1.人体外的发育阶段: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散布于温暖而潮湿的泥土中;卵内细胞不断分裂,24小时内发育为幼虫并很快自卵壳脱出形成杆状虫幼;经数次蜕皮形成具有感染性的丝状虫幼。丝状蚴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在适宜环境中能生存4个月,但遇日光曝晒则易死亡,一般生存约1~2月。
  2.人体内发育阶段:
  ①皮肤损害 在丝状蚴侵入皮肤后的数分钟至1h内,局部皮肤充血、水肿,中性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出现红色小丘疹,1~2天内变成水疱。感染后24 h内,大部分幼虫仍滞留在真皮与皮下组织内,然后经淋巴管或微血管抵达肺部。
  ②肺部病变 当钩虫幼虫穿过肺微血管至肺泡时,可引起肺间质和肺泡点状出血与炎症病变。感染重者,可引起支气管肺炎。当幼虫沿支气管向上移行至咽喉部时,可引起支气管炎与喉炎。
  ③小肠黏膜损伤 钩虫借口囊咬附小肠黏膜绒毛,摄取血液、黏膜上皮与肠液为食。钩虫吸入的血液很快自虫体肛门排出。钩虫分泌抗凝血物质,即使钩虫移动位置,原有的黏膜伤口仍持续渗血。渗血量与虫体吸血量相同或略多。钩虫每日更换吸血位置4~6次,形成小肠黏膜散在点状或斑状出血。重者黏膜下层可有大块瘀斑。
  ④心脏病变 长期严重贫血与缺氧,可引起心肌脂肪变性、心脏扩大,甚至并发心力衰竭。
  此外,钩虫感染还可引起长骨骨髓显著增生,脾脏的髓质化生,肝脏脂肪变性,食管与胃黏膜萎缩。
  慢性失血是钩虫病贫血的原因。根据51Cr标记红细胞的方法测定人体失血量,美洲钩虫每条0.01~0.09 ml/d,平均0.03 ml/d,十二指肠钩虫每条0.14~0.4 ml/d,平均0.15ml/d,钩虫也可引起血浆的丢失,用131I标记白蛋白测定白蛋白丢失量,每100条钩虫0.1g/d,相当于血浆3ml。
  1. 钩虫幼虫所致症状
  (1)钩蚴皮炎(粪毒、粪疙瘩、肥水疙瘩、肥水疮):钩蚴(以美洲钩虫为主)侵入处,可在20~60min内出现瘙痒、水肿、红斑,继而形成丘疹,尤以足趾间,足底、足背踝部、手腕、手背及指间最为常见。1~2天内转为水疱。一般于1周后自行消失。如搔破,易继发细菌感染,愈合延迟。
  (2)钩蚴肺炎:钩蚴移行过肺,穿破微血管进入肺泡时,可致肺部局部出血及炎症反应。一般在感染后3~15天内出现咳嗽、咳痰、血丝痰、发热或气喘症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类似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L&ffler&s syndrome)。重者可出现胸痛、持续性干咳、哮喘样发作。胸部X线片提示肺纹理增多或肺门阴影增多,偶见肺部浸润病灶。感染症状轻重与肺钩蚴数量多少有关,一般持续数日至数十日后自行消失。
  2.钩虫成虫所致症状 轻度感染可无症状。较重感染可有下列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病初食欲显著增加,但乏力、易倦,而体重却逐渐减轻,有&懒黄病&之称。肠壁受虫体损伤,形成慢性炎症,则有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偶见成虫寄生直肠,以致大便带鲜血。上腹部不适,按压或餐后减轻,常被误为溃疡病。部分患者有异嗜癖,喜吃生米、生豆、土块、瓦块、毛皮、木炭等。发生原因可能是一种神经精神变态反应,似与患者体内铁的耗损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服铁剂后,此现象可自行消失。重度贫血,则胃酸减少,消化不良,舌乳头多见萎缩。
  (2)贫血及循环系统症状:由于钩虫附着肠壁,咬伤处不断渗血及长期吸血,造成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和肠道功能失调等改变,以致形成不同程度的缺铁性小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90g/L者,仅见轻度汗少、毛发枯黄、苍白、乏力、易倦,劳动时易感心慌、气急、眼花、头晕。血红蛋白在50~90g/L间者,可有明显的皮肤、黏膜、指甲苍白,颜面委黄,下肢水肿,皮肤干燥无汗,行动时感心慌气急,脉快,心脏轻度扩大,有收缩期杂音。血红蛋白在&50g/L者,严重贫血,颜面水肿苍白,休息时也觉心慌气急,有时伴有心前区不适或疼痛,耳鸣、眼花、肢体水肿、心脏明显扩大,心率快,可有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肺底啰音,肝脏肿大压痛。部分患者有面部及全身浮肿,尤以下肢为甚,以及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贫血性心脏病的表现。肌肉松弛,反应迟钝,最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部分患者虽贫血严重,但因病程长,发展慢,机体代偿功能较好,故症状可不明显;一旦发生感染、妊娠、分娩,则症状显著。
  (3)其他:长期缺铁及营养不良,可引起指趾扁甲、脆裂、反甲、毛发干燥易断。儿童患者重症最常见的症状为解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退等。体征有皮肤、粘膜苍白,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肺偶可闻及罗音,肝、脾均有肿大等。可影响生长发育,成年可致性功能低落,孕妇则易致流产或死胎。
  1.流行病学资料 在流行区,有赤手裸脚接触农田土壤、生食蔬菜史及曾有典型的钩虫皮疹史者。
  2.临床特点 初起时足趾、足底红肿,奇痒,皮肤出现丘疹,小疱疹,或有咳嗽、哮喘,痰中带血症状;起病缓慢,乏力,好食易饥,劳动力减退;慢性贫血及贫血性心功能不全;儿童有异嗜症、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及发育障碍等。
  3.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出钩虫卵或孵出钩蚴是确诊的依据。不同程度的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浆清蛋白及血清铁含量在疾病后期显著降低。其他如皮内试验,免疫学方面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但无特异性。
钩虫病预防措施
钩虫病治疗方案
Copyright 2012 Powered by 山西医院网()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
> 养猫族钩形虫感染警惕患脑瘤
日期: 来源:医生在线
&&&&英国《每日邮报》早前报道过对于养猫一族来说,猫的胃里有钩形虫寄生时,当人感染后钩形虫很可能会诱发发生。英国调查发现,34%的人群感染过这类寄生虫,该寄生虫生活周期虽然复杂,但只繁殖在猫体内,之后猫就有可能将极细小的虫卵传播给人类,造成感染。
&&&&之前,科学家就建议怀孕的妇女不要去清理猫沙,因为弓形虫对胎儿有致命的影响,但现在看来,它们也可能成为其他人的安全隐患。
&&&&法国科学家们收集了全球脑癌患者的数据,并将其与弓形虫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即使将诸如收入等因素考虑在内,脑癌患病率高的地区也是弓形虫传染的高发区。这项研究由来自蒙彼利埃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弗雷德里克o托马斯领导。科学家们说:“我们认为此结果可以充分证明弓形虫能潜在地增加人脑患癌几率。”
&&&&另有证据表明,弓形虫对于脑部的影响还会导致行为的变化。被感染的老鼠会对猫失去恐惧感,从而更容易被猫捕食。研究证明,该寄生虫还会影响人类行为,使男人变得更好斗,易嫉妒,让女人变得更性感。
&&&&另外也有研究证明弓形虫和精神分裂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导致人类感染弓形寄生虫的主要原因是食用未煮熟的肉,特别是小羊羔肉、猪肉和野味。同时,吞下被猫排泄物污染的水、沙子等任何东西都有可能引起感染。
&&&&提出这项最新研究的科学家承认,他们还无法证明脑癌就是通过猫传播给人类的,但是他们补充说:“显然,要确定弓形寄生虫和其他不同类型的脑肿瘤之间的相近性联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确立弓形寄生虫和脑癌的联系为潜在地降低患癌几率提供了机会。”
&&&&热文:&&&&&
检查免费咨询热线:400-668-9903
检查免费咨询热线:400-668-9923
本文章系医生在线网编辑原创或采编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医生在线网。
PET利用正电子发射体的核素标记一些生理需要的化合物或代谢底物如葡萄糖、脂肪酸、受体的配体、...
预约电话:400-668-9903&&&&&&&&&&&
脑胶质瘤被认为是高发的颅内恶性肿瘤,一般生存期仅为1年左右,但是经过伽玛刀有一位幼儿病患却...
预约电话:400-668-9923&&&&&&&&&&&
这里指的“瓦里安”并非魔兽当中的年轻国王瓦里安·乌瑞尔,而是瓦里安医疗系统公司开发的的“瑞...
预约电话:400-668-9923&&&&&&&&&&&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猪肉现钩虫每年“谣”一次 专家:传播无知更害人
10:26:24&&&&&&&&来源:武汉晨报
  时下,朋友圈里又出现了&猪肉里有钩虫,百煮不烂,大家小心了&的帖子,如果你有心,不妨上网搜索发现,每年都会集中爆发一批&猪肉钩虫&事件,每年让主妇们纠结一盘,让家庭餐桌本月无肉。昨天,武汉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康康姐站出来,指责这样的无知传播,&钩虫一般不会出现在肉中,再说,是寄生虫煮了就烂,炸了就熟&。
& & 昨天,家庭主妇马女士就纠结不已,原来她媳妇怀孕了,医生说,孕中期间,肉类不能少。&但是,听邻居说,现在又爆发猪肉钩虫了,这吃还是不吃呢?咱老百姓也不会辨别啊,还说这钩虫百煮不烂,油炸也不死&,马女士将她的困惑直接咨询康康姐。
& & 谣言,又是谣言!
& & 康康姐表示,钩虫只寄生于猪的肠道内,一般不会出现在肌肉和脂肪组织里。&猪肉有虫&的说法毫无科学根据。另外,&目前全世界都没有发现&高温都煮不死&的寄生虫,一般情况下,虫子在100℃的水中煮5分钟都不能存活。&
& & 其实,追溯猪肉钩虫的谣言,最早是在2013年,从广西传出,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第二波出现在去年8月,猪肉钩虫谣言又上演,内容与2013年一样,此次流传地域更广,多地政府相关部门将所谓的&虫&送检后都证实,那煮不烂的白色细长组织是猪的血管、神经、肌腱或结缔组织,对人体无害。
& & 目前,猪肉中的寄生虫主要有两种:囊虫和旋毛虫。囊虫肉眼可见,只有黄豆那么大,是一个个囊泡,也就是常说的&米猪肉&,一般只有北方地区的猪才会有,而旋毛虫肉眼根本无法看见。
& & 市民购买正规检疫的猪肉是安全的、卫生的,煮熟之后可以放心食用,请广大市民不要相信或者传播不实信息,更不要恐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食品报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猪肉钩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