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提出“认识你自己”命题

浅歌的空间为您精心推荐中小学作文,生活百态等精品文章。认识你自己作文认识你自己作文
在古希腊神庙的柱子上刻着这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这是由太阳神阿波罗说过的话,意即认识到自己的真正价值。 雅典着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总是自称一无所知。他的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
这句话其哲学意义在于:由强调知识的作用,从而强调人的地位,是人文主义的体现。他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苏格拉底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提出哲学命题,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其中贯穿一个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看似浅显易懂的话包含着令人深思的玄机。
认识,认知,有谁会说我不了解我自己,话说回来,每个人又能了解自己多少?人的眼睛是向外看,向远处看,向不可知的前方看,对于自身、脚下的情况却不能道出个一二,我们会轻易地说出别人的优、缺点,会说出某事件的前因后果,而我们自己的长短处、秉性,是说不出来的,更别去提自我价值的实现。
古人云:“知耻而后勇。”是说感受到了耻辱就会变得勇敢。什么情况下才会这样?是在一个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带来的羞辱感!
认识你自己,才会量力而为。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怠,前提就是知己。做事掂量自己的能力,没有金刚钻,休去揽瓷器活。在能力范围内,这又叫作“有为,有不为。”
认识你自己,才会倾力而为。与其费力掘十口浅井,不如费力专注于掘一口深井,毕其全力于一役,作事业没有不成功的。
认识你自己,就不会因微小成功,沾沾窃喜。须牢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认识你自己,把握好前行的方向盘,信念至上,淡定地坚持不动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有朋友指点迷津的路途,博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正是,知足、知不足,善莫大焉!。?
认识自己作文
古人云:“知子莫若父。”而如今,我却认为:“知己莫若及”。我真实的风采,如风、云、雷一般,莫不具备。
风总是匆忙的。
七月的天气,无比酷热。而我,如风似的穿梭在城市狭小的巷子里。为了学习,为了成绩,急性子不可避免,不过这也是我平常的个性。
每天匆忙的去上学,又匆忙的放学回家。急匆匆的写作业,心如风,神如风,行如风。
云,带上了一点朦胧,可能是想保留住自己的一点本性吧。我本如云,如云般朦胧,如云般不可预测。
平时,我从不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同学,不知情的同学便以为我城府高深,那是“假我”,我只不过如云般罢了,带着朦胧。
很容易把雷与暴躁联系起来,可能是有“暴跳如雷”这个词语吧。
少年时代,叛逆和反叛演化了我的暴躁。
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会把自己关在房里,抱着枕头,使劲地打,如果还不过解气,便在窗台上倒水,嘴里不停的咒骂,这才把心中怒火减弱一份。心如雷,神如雷,行如雷。
作文认识你自己
子前,有这么一行字:“认识你自己”。
确实如此,人应该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即是对自己的定位,对自己责任的思考,他可以指引自己,让我找到方向。而如今,在这充满着无数岔路口的今天,认识自己,则显的尤为重要。
我是一个人,一个自然人。
一个自然人的本质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对幸福的追求。而幸福则是关乎灵魂的,灵魂是只有人才具有的。因此,对灵魂的敬重,是人的本能。若一个人违心,使灵魂觉得不幸福,那他就不能为人。
哲学家像狂人般不断地用尽一切办法与心灵对话,使心灵幸福。他们开始孤独,开始寂寞。卢梭说:“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最忍受不了的事情。”因为他们认为寂寞是人与人心灵对话的必须,只有在寂寞之中,人才能静下,心灵才能幸福。为此,他们甚至鼓励人们遭受苦难,因为苦难也能使人安静。
我开始茫然,我真得相信哲学家所说的幸福,寂寞。可是这纷杂的世界,哪里有我的寂寞?
我欲哭,也许如今的我已失去人的本性,也许苏格 拉 底是幸福的吧!陶渊明也是幸福的吧!只有我,不幸福,那我就归隐吧!可是我的内心又似乎不情愿。
我奇怪,难道我的内心就不是追求幸福的吗?我的灵魂难道是特殊的?我疑惑,后来,我释然,因为我的内心中不仅仅有人的责任,还有一个做为中国人的责任。
做为一个中国人。
做为一个中国人,我又该如何呢?他又要求我干什么呢?
他要求我骨子里的血气沸腾。血气,做为中华民族血气的结晶,我该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我需要努力,我要把寂寞的时间,我要把幸福的时间,统统拿来。我要对得起身体中的血液。正如陈省身对他的弟子所说的:“你是时候为你所读的书还债,而我们骨子里的血债要用血还。”
余秋雨还说过:“个人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我觉得 ,我们不能为了个人封闭式的小幸福而导致整体上的不幸福。
此许,我已知道我是谁,我不仅是人,还是中国人。
自省·认识你自己作文
人生最大的难题就是:你真的认识自己吗?想要得到问题的答案,就必须时刻不忘记自己的存在,时刻不忘记审视自己,时刻不忘记反省自己,也就是要学会自省。曾子曾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唯有认识自我才是生存的最大保障。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阿波罗的儿子巴野顿,态度总是傲慢而无礼,太过傲慢的个性常使他无意间得罪了不少人。一天,一个人挑衅巴野顿说:“你才不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你连太阳车都无法驾驭!哈哈!”气急败坏的巴野顿亲自去找阿波罗,问自己是不是他的儿子,抱怨阿波罗从来不肯陪他。尽管阿波罗怎样解释,巴野顿也不相信,并提出如果阿波罗允许他驾驶太阳战车,就相信阿波罗。“这怎么行?”阿波罗大惊,“太阳是万物生息的主宰,一不小心就会酿巨祸,以你的能力还无法驾驭太阳车,会很危险的!”巴野顿生气的说:“你怎么能瞧不起我?我就要证明给你看!我可以驾驭太阳车!不就是一辆车嘛,有什么不能驾驭的!”
阿波罗拗不过巴野顿,再加上对自己没有时间去陪儿子的自责,使他勉强答应了巴野顿。阿波罗正详细的说明着如何在一定的轨道驾驶太阳车时,巴野顿心高气傲地说:“行了行了!这么简单的事不用你说!” 听都没听立刻跳上了车,疾驰而去。结果由于巴野顿驾驶太阳车的方法不对,拉车的神马开始胡乱狂奔,将太阳车颠来覆去,太阳车上的团团火焰从天上落了下来,人间瞬间天错地暗、大火蔓延,地上的人们、动物、植物不是热死就是冻死,也乱了时间,怨声载道。众神们为了遏止巴野顿,由天后赫拉放出一只毒蝎,咬住了巴野顿的脚裸,宙斯则用可怕的雷霆闪电击中了巴野顿。巴野顿惨叫一声坠落到地面化为了灰烬。
每当阿波罗从早到晚推着炽焰熊熊的太阳之车从天际孑然走过的时候,都会伤感地忆起他自大的儿子执拗地推着他的太阳之车渐行渐远、渐行渐难、渐行渐欲罢不能,直至化为灰烬的时候,阿波罗一次又一次的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
如今,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入口处的石柱上还刻有一句被认为是点燃希腊文明之火的格言:“人啊,认识你自己。”每当游人来到这里,都要驻足凝思,品味着这句话的深刻含意。
“认识你自己”,话很简单,做起来却不易。许许多多的人终其一生也没有了解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巴野顿就是因为无法准确的看清自己的能力、太过骄傲自满,所以才会有悲惨的结果。早在春秋晚期,孔子就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观点,而我们从小背的弟子规上也有“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的教诲,可是人们还是无法看清自己的缺点。就像是一个故事中说的:上帝赐给人们两个袋子,一个袋子里装自己的缺点,另一个袋子里装别人的缺点。人们把装自己缺点的袋子背到了身后,而把装别人缺点的袋子放到了胸前,于是人们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却无法看到自己的缺点了。现如今,能够自省的又有几人呢?
我父亲同事家的儿子在上初一时成绩十分不理想,在普通的班级里还要倒着数名次,老师频繁找他谈话,可是另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初一的“差生”居然在初二时成绩一路飙升,在初三时已经成为了年级数一数二的“尖子”,最后甚至在中考时考入一中(本地百年名校,升入重点大学率高)全免,现在初二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中的前六十名。当别人问他他为什么可以有如此大的转变时,他总是谦虚地说:“哪有哪有!要是非说的话……因为初一时还不会学习,就是死读书,后来找到了学习的诀窍,每次考完试以后,反省自己为什么会错那些题,自己在学习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捕捉自己学习中的漏洞,慢慢的漏洞就被填满了,以前犯的错误就不会再犯,成绩自然就会好起来。”
在生活中,我们很少听到有人说自己错在了那里,应该怎样改正,很少看到有人努力地让自己变得更好,却常常听到抱怨的话语:“真倒霉!这次比赛我竟然连鼓励奖都没有拿到!”“衰死了!这次考试我打的分竟然那么低!”“都怪你!本来我可以成功的!”“讨厌!为什么总是不行!”……是啊,为什么总是不行?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这时请你审视自己,是否害怕失败、逃避困难、轻言放弃、不愿吃苦、错误百出……如果是,别去怪其他人,要反省自身,只会抱怨的人别说是实现愿望了,就连现实生活中的每一天也必然充满埋怨、沮丧、彷徨和眼泪。
要想成功,就要学会自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看到完整的自己,善于约束自己,经营自己的长处,懂得欣赏他人,爱生活爱自己,拂去心灵的尘埃,放弃自身的固执偏见,跳出框架人生,更客观地看自己。最新发布的日志散文网推荐文章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精品,全是精品||有任何问题请发站内信息!本店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若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提出指正, 我们将立即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认识你自己”:一个贯穿古今的哲学命题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认识你自己”:一个贯穿古今的哲学命题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
上传日期: 11:30:4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认识你自己”:一个贯穿古今的哲学命题
官方公共微信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但有否说过:“我是谁?”这句名言流传于世?如果有,写在哪里?
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但有否说过:“我是谁?”这句名言流传于世?如果有,写在哪里? 20
认识你自己 Know yourself (Γλ?θι σαν?),相传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另外两句是“你是”(ει')和“毋过”(μηδεν
αγαν)。或说这句话出自古希腊七贤之一、斯巴达的喀隆(Χλων),或说出自泰勒斯,或说出自苏格拉底。传统上对这句话的阐释,是劝人要有自知,明白人只是人,并非诸神。 
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有人问泰勒斯“何事最难为?”他应道:“认识你自己。”(见《哲人言行录》卷一)尼采在《道德的系谱》(Zur Genealogie der
Moral)的前言中,也针对“认识你自己”来大做文章,他说:“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我是谁的提出据说是不可知论者休谟,怀疑者不能怀疑怀疑者自身
谢谢你的回答。请问“我是谁?”会不会是柏拉图说的?
这是有可能的,古代哲人善于观察宇宙和认识自身,柏拉图提出“我是谁”极有可能,但没有确切记录,几千年后只是剩下传说。
提问者 的感言:谢谢!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哲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怀疑主义 - 百度百科
& 怀疑主义
代表人物皮浪哲学界一般认为,最早的怀疑主义哲学家是后苏格拉底时期的皮浪(Pyrrho)。固然,把怀疑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形态(课题化)引进哲学中的是皮浪,但是如果不从课题化的角度看,最早的怀疑主义就不能说是皮浪了。从非课题化的角度考虑,我认为最早的怀疑主义者是(Gorgias)。高尔吉亚高尔吉亚反对“存在论”的独断论提出了三个著名的命题:(1)无物存在。(2)如果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它。(3)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高尔吉亚的这三个怀疑论命题的论证,深刻地揭露了思维与存在的矛盾性,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语言与思想的矛盾。高尔吉亚的这三个命题及其论证是针对巴门尼德的独断论式的“存在论”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怀疑论从来就是来自对独断论的逆反。在哲学史中,高尔吉亚的这三个命题曾被反复地讨论过,如果我们把这三个命题的否定式变为疑问式,那么就是:(1)我们的意识以为是否有客观的存在?(2)如果有,我们的意识能否认识它?(3)如果能认识,我们能否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胡塞尔胡塞尔的整个哲学生涯,据他自己所说,就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的。我们看在,第一个问题其实是本体论问题,第二个问题其实是认识论问题,第三个问题则是语言哲学的问题。回顾我们的哲学史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哲学始终也都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的。因此这三个问题对哲学来说具有根本的意义。哲学的所有问题原来早在就已经被前人提出来了,只是很长时间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毫无疑问,高尔吉亚这三个具有根本意义的正是靠怀疑主义的有力帮助才得以提出。同样,从非课题化的角度考虑,我认为皮浪以前另一个主要的怀疑主义者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对“认识你自己”的特殊解释是第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怀疑论命题。哲学界一致认为苏格拉底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的转折,但是对于苏格拉底实现的转折是何种转折还是存在很大分歧的。知原认为苏格拉底实现是认识论转折,但他不知道真正的认识论转折是到的“哥白尼式变革”才实现的。我认为苏格拉底实现的是把自然哲学单纯研究自然的哲学对象模式转变为研究人的哲学对象模式。这里有着认识论的雏形,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认识论。(既称自然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自然,看不到人,苏格拉底仅仅实现了把哲学的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变为人,而且他还是按照自然哲学的朴素直观的来研究人的。因此苏格拉底实现的哲学转折只能说是转折,而不是认识论转折。既然哲学的研究对象业已转变为人与世界的关系,那么就为下面几个问题的凸现创造了逻辑前提:?人能否认识自然?人能认识多少自然?人如何知道自己认识了自然和认识了多少自然?前苏格拉底哲学是从来不去思考这些问题的,不如说他们无意识地对于以上问题做了肯定的回答,他们无意识地假设:人和自然是统一的,人能够认识自然,能够认识自然的本质、全部。而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显然是对以上的无意识的假设进行了怀疑。尽管苏格拉底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摆脱自然哲学的朴素直观的思维方式(他不过是用自然哲学的朴素直观的思维方式来研究人而已)因此他的怀疑还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怀疑,但是他把哲学的研究对象转移到了人从而为哲学的认识论的诞生开辟了道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苏格拉底是比皮浪早的怀疑主义者。而苏格拉底所以实现古希腊哲学的人本主义的转折,正是因为他对自然哲学的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范式的突破而开创以人为哲学的研究对象的新范式。因此我们也用理由认为,如果没有苏格拉底的怀疑主义也就不会有认识论的产生。我们可以把前苏格拉底哲学看作是一种独断论,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它没有考察人的认识能力而就凭朴素直观就断言自然如何如何。怀疑主义可以说是对这种独断论的逆反的对立面。正是因为有前苏格拉底哲学的独断,才会有其对立面---怀疑主义---的出现。所谓,独断论越极端,作为其反面的怀疑主义必然也要以极端的形式出现。西德谟皮浪主义的追随者爱那西德谟(Ainesidemos)对于怀疑主义观点的论证是比较全面的,他提出十条论证:(1)不同生物由于构造不同会对同一对象产生不同的表象和感觉,因而感觉决定了有关性质的表象。性质的表象因感觉的差异而不同,并不具有固定性。(2)人们的感觉和身体状况互有差异,同一个事物对一个人这样,对另一个人可能那样。因而对象不是客观的。(3)各种感官之间构造互有差异,因此他们是互相矛盾的,不同感官以不同方式感知不同事物。(4)主体因自身内部的不同状况变化会产生各种差异。比如色盲者看到的颜色与正常人可以是不同的。(5)由于位置、距离和地点的不同,事物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6)没有一个事物能脱离其他事物单独进入感官,而事物与别的东西一经混杂就会发生变化。(7)许多事物由于互相结合,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8)事物都是相对的,因而我们的知识也是相对的,最好保留意见,不做判断。(9)事物的常见或罕见,也同样能改变对事物的判断。罕见的东西总是比常见的东西受到更大的重视。(10)伦理、风俗、习惯与法律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个地方认为是公正的,那个地方会认为是不公正的。阿格利帕总结爱那西德谟的这10个论证,我们可以得出一点:把感觉和认识的主观性和相对性绝对化。这是从否定感性认识的可靠性来论证的怀疑论,而皮浪主义的另一个代表阿格利帕(Agrippa)则是通过五条论证来否定理性认识的可靠性:(1)意见分歧。各种哲学观点错综复杂、互相冲突足以证明理论是靠不住的。(2)推理无穷。为了证明某个命题而提出的证据,本身又需要根据,根据的根据还需要根据,一致无穷。(3)一切相对。所以判断的对象都是一方面与判断的主体相关,另一方面又与别的事物相关,而不是独立的存在。(4)公设武断。独断论为了避免无穷后退,就设定某个东西作为体系的基本原则,但对这个原则的真实性却不加证明。(5)循环论证。证明别的事物的事物自身又要靠被证明者来证明,陷入恶性循环难于自圆其说。对于那西德谟和阿格利帕的观点进行更深更广层面的讨论不是本文的任务,想表明的只有一点:哲学的所有问题原来早在古希腊就已经被怀疑主义者提出来了,只是很长时间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毫无疑问,怀疑主义主义者(皮浪主义者)所提出的具有根本意义的哲学命题正是靠怀疑主义的有力帮助才得以提出。这有力地证明的怀疑主义的重要作用(即使是极端的怀疑主义),而我们哲学界对于这一点的认识还是不足的。推荐:
& & 怀疑主义 版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