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质点做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2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当前位置:
>>>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2s内和第3s内速度方向相反 B.第2s内和第3s内速度方向相同 C.第2s末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D.第5s内速度方向与第1s内方向相同
题型:不定项选择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主要考查你对&&v-t图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v—t图像:物体的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坐标系,再根据相关数据进项描点,用平滑的曲线将连依次连接起来,就建立了速度时间图象,也就是VT图像。v—t图像的含义:1、v-t图象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3、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4、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5、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6、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知识点拨:
图一图一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的图像,其函数关系式为:v=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v是个恒量与路程S和时间t没关系。一段时间(t)内,走过的路程(S),满足关系式:S=vt,在图像中为一矩形包围的面积。
图二图二是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其函数关系式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直线的斜率)是个恒量,初速度也是恒量,与路程S和时间t没关系。一段时间(t)内,走过的路程(S),满足关系式:,在图像中为“矩形+三角形”所包围的面积。v-t图像的基本类型:
发现相似题
与“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82503380759429593416807109382379910知识点梳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规律总结一.基本规律:       (1)\bar{v}=\frac{s}{t}1.基本公式
(2)加速度a=\frac{{{v}_{t}}-{{v}_{0}}}{t}
(1)加速度a=\frac{{{v}_{t}}}{t}       (3)平均速度\bar{v}=\frac{{{v}_{0}}+{{v}_{t}}}{2}          (2)平均速度\bar{v}=\frac{1}{2}{{v}_{t}}
   (4)瞬时速度{{v}_{t}}={{v}_{0}}+at          (3)瞬时速度{{v}_{t}}=at       (5)位移公式s={{v}_{0}}t+\frac{1}{2}a{{t}^{2}}
(4)位移公式s=\frac{1}{2}a{{t}^{2}}
(6)位移公式s=\frac{{{v}_{0}}+{{v}_{t}}}{2}t         (5)位移公式s=\frac{{{v}_{t}}}{2}t
   (7)重要推论2as=v_{t}^{2}-v_{0}^{2}
(6)重要推论2as=v_{t}^{2}  注意:基本公式中(1)式适用于一切变速运动,其余各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v}_{\tfrac{t}{2}}}=\bar{v}=\frac{s}{t}=\frac{{{v}_{0}}+{{v}_{t}}}{2}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设时间间隔为T,加速度为a,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S1,S2,S3,……SN;则\Delta S=S2-S1=S3-S2= …… =SN-SN-1= aT2  注意:设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位移中初速度为{{v}_{0}},末速度为{{v}_{t}},在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为{{v}_{\tfrac{s}{2}}},则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为{{v}_{\tfrac{s}{2}}}=\sqrt{\frac{v_{0}^{2}+v_{t}^{2}}{2}}  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总有{{v}_{\tfrac{t}{2}}}=\bar{v}=\frac{{{v}_{0}}+{{v}_{t}}}{2}<{{v}_{\tfrac{s}{2}}}=\sqrt{\frac{v_{0}^{2}+v_{t}^{2}}{2}}三.和:         (1)平均速度\bar{v}=\frac{{{v}_{t}}}{2}
(2)瞬时速度{{v}_{t}}=gt
(3)位移公式s=\frac{1}{2}g{{t}^{2}}
(4)重要推论2gs=v_{t}^{2} 总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v}_{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瞬时速度{{v}_{t}}={{v}_{0}}-gt2.竖直上抛运动
(2)位移公式s={{v}_{0}}t-\frac{1}{2}g{{t}^{2}}
(3)重要推论-2gs=v_{t}^{2}-v_{0}^{2} 总结:竖直上抛运动就是加速度a=-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设T为时间单位,则有:(1)1T末、2T末、3T末、…… 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 :vn=1∶2∶3∶…… ∶n(2)1T内、2T内、3T内…… nT内位移之比为:   S1∶S2∶S3∶…… :Sn=12∶22∶32∶…… ∶n2(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 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SⅠ∶SⅡ∶SⅢ∶…… :SN=1∶3∶5∶…… ∶(2n-1)(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 :t n=1∶(\sqrt{2}-\sqrt{1})∶(\sqrt{3}-\sqrt{2})∶……… ∶(\sqrt{n}-\sqrt{n-1})
匀变速运动的图像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甲乙两个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相似的试题还有:
甲乙两个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乙的加速度为5m/s2?
B.2s末乙追上甲?
C.甲和乙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
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
B.质点乙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不变
C.第2s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
D.第2s末质点甲、乙相遇
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
B.质点乙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不变
C.第2s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
D.第2s末质点甲、乙相遇当前位置: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D试题分析:V-t图像的斜率反应加速度。在0~T/2内,物体有朝正方向的加速度,故A、B错误。在T/2~T内,物体做匀速运动,从t=T开始物体有朝负方向的加速度,由于加速度大小不变,所以t=3T/2时物体的速度与t=0时的速度相同,故C错误。D是可能的。所以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主要考查你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①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②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同一题,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④当研究对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力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上;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以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⑥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常见问题:Ⅰ、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已知力求运动,已知运动求力①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可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外力。②分析这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加速度。③求解这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由下面的框图来表示。Ⅱ、超重和失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向上加速运动时或向下减速运动)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减速运动)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Ⅲ、连接体问题连接体: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通过绳、杆、弹簧相连,或多个物体直接叠放在一起的系统。处理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具有相同加速度时,有些题目也可采用整体与隔离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步骤用整体法或隔离法求出加速度,然后用隔离法或整体法求出未知力。Ⅳ、瞬时加速度问题①两种基本模型&&&&&&& 刚性绳模型(细钢丝、细线等):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即可产生弹力的物体,它的形变的发生和变化过程历时极短,在物体受力情况改变(如某个力消失)的瞬间,其形变可随之突变为受力情况改变后的状态所要求的数值。&&&&&&& 轻弹簧模型(轻弹簧、橡皮绳、弹性绳等):此种形变明显,其形变发生改变需时间较长,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可看成是不变。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a、分析原状态(给定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各力大小(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利用平衡条件;若处于加速状态则利用牛顿运动定律);b、分析当状态变化时(烧断细线、剪断弹簧、抽出木板、撤去某个力等),哪些力变化,哪些力不变,哪些力消失(被剪断的绳、弹簧中的弹力,发生在被撤去物接触面上的弹力都立即消失);c、求物体在状态变化后所受的合外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Ⅴ、传送带问题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的方法①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和其它情况下分析物体如何运动方法完全一样,但是传送带上的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也有它自己的特点。具体方法是:a、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传送带上的物体主要是分析它是否受到摩擦力、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在受力分析时,正确的理解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也就是弄清楚站在传送带上看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是否存在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方向决定着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和摩擦力的方向。b、明确物体运动的初速度&&&&&&& 分析传送带上物体的初速度时,不但要分析物体对地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分析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这样才能明确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和它对地的运动情况。c、弄清速度方向和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物体对地的初速度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同理,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时,相对做加速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②常见的几种初始情况和运动情况分析a、物体对地初速度为零,传送带匀速运动(也就是将物体由静止放在运动的传送带上)&&&&&&& 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V是传送带的速度,V10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f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V20是物体对地运动初速度。(以下的说明中个字母的意义与此相同)&&&&&&& 物体必定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地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 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物体则相对于传送带向后做减速运动,如果传送带的长度足够长的话,最终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以传送带的速度V共同匀速运动。b、物体对地初速度不为零其大小是V20,且与V的方向相同,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运动(也就是物体冲到运动的传送带上)&&&&&&& 若V20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且V20小于V,则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完全相同,物体相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20的匀加速运动,直至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匀速运动。&&&&&&& 若V20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且V20大于V,则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向前运动,它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如图2所示,摩擦力f的方向与初速度V20方向相反,物体相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20的匀减速运动,一直减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同,之后以V匀速运动。c、物体对地初速度V20,与V的方向相反&&&&&&& 如图3所示:物体先沿着V20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对地的速度为零。然后物体反方向(也就是沿着传送带运动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V20小于V,物体再次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变为-V20,全过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都没有改变。&&&&&&& 若V20大于V,物体在未回到出发点之前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V匀速运动。&&&&&&& 说明:上述分析都是认为传送带足够长,若传送带不是足够长的话,在图2和图3中物体完全可能以不同的速度从右侧离开传送带,应当对题目的条件引起重视。物体在传送带上相对于传送带运动距离的计算①弄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计算出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X2。②计算同一段时间内传送带匀速运动的位移X1。③两个位移的矢量之△X=X2-X1就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说明:传送带匀速运动时,物体相对于地的加速度和相对于传送带的加速度是相同的。传送带系统功能关系以及能量转化的计算物体与传送带相对滑动时摩擦力的功①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其中X2是物体对地的位移,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②滑动摩擦力对传送带做的功由功的概念得,也就是说滑动摩擦力对传送带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例如图2中物体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时物体对传送带做正功。说明:当摩擦力对于传送带做负功时,我们通常说成是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个功的数值等于外界向传送带系统输入能量。③摩擦力对系统做的总功等于摩擦力对物体和传送带做的功的代数和。即结论:滑动摩擦力对系统总是做负功,这个功的数值等于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积。④摩擦力对系统做的总功的物理意义是:物体与传送带相对运动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即。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图像法、临界问题。
发现相似题
与“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2227169704345785106621112702366713当前位置: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2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B.第3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C.第2s末和第4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D.前6s内质点的位移为8m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徐州三模
A、当速度大于零时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当速度小于零时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故物体在0-3s内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B、根据a=△v△t=0-21=-2m/s2可知第3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故B错误;C、2s内和4s内质点质点的位移都为:x=12×(1+2)×2=3m,所以第2s末和第4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故C正确;D、前6s内质点的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S=0,所以前6s内质点的位移为0.故D错误.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主要考查你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恒定的变速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a=恒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基本公式):速度公式:v=位移公式:x=速度平方公式:位移—平均速度关系式:x=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SⅡ-SⅠ=SⅢ-SⅡ=…=SN-SN-1=ΔS=(此公式可以用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进一步推论:Sn+m-Sn=,其中Sn、Sn+m分别表示第n段和第(n+m)段相等时间内的位移,T为相等时间间隔。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v0和末速度v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即vs/2=。
发现相似题
与“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63799431449383625378419374123431835> 【答案带解析】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3所示,...
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B.质点乙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不变C.第2s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D.第2s末质点甲、乙相遇 
试题分析:由v-t图象可知,甲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速度不变的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对,B是正确的;
在第2s末,图像相交于一点,说明质点甲、乙速度相同,故C是正确的;但相交的这一点并不能够说明质点甲、乙相遇,故D是不对的。
考点:v-t图象的含义。
考点分析:
考点1:V-t图象
v-t图像):
③④⑤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对加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加速度是增加的速度B.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C.-8m/s2比5m/s2小D.加速度方向可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相反 
小明站在电梯里的体重计上,体重计的示数增大,可能的原因是A.电梯匀速上升
B.电梯减速上升
C.电梯加速下降
D.电梯减速下降 
一物体受到4N的力,获得2m/s2的加速度,要使物体获得4m/s2的加速度,需要施加的力是A.2 N
D.12 N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B.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C.正在行驶的两辆汽车,行驶快的不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D.自由下落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的惯性消失 
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1& F2&F3
B.F2&F3& F1C.F3&F1& F2
D.F3&F2& F1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质点的直线运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