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dota是什么意思思?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是什么意思?_百度作业帮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是什么意思?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是什么意思?
译文: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强调的应是吾知之,以推出庄子知鱼乐的结论.而应是表承接,“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表示的是一个时间上的承接关系.  顶,真大家风范也
  @某马甲   天地之间不就像气囊或人的肺一样么?里面空虚时整体才不会塌软下去,越是捏它,气就越是流出,也就瘪掉了。  所以越是屡屡指手画脚,往往越是弄得到处碰壁理屈词穷。还不如不不要自以为是,放下偏爱偏见,慎言守中。  统治者也是一样,到处发指示乱搞运动,搞到最后总是搞不下去了,好好的国家也被弄得像泄气的皮口袋不成样子。如能顺其自然、抱虚守中,自然也就不会弄出这些乱子来。  -----------------------------  空才能发挥作用,比如房子,砖瓦水泥围出的空才是大家需要的啊。另外,看事情不能带着观点或利益,要空,才能看的更清些。所以空空儿肯定是大师妙手空空?
  @某马甲 197楼
11:37:00  下面是第四章,这章涉及一大堆古汉字,因现在的白话文与造字时代差得较远,需要考究不少字源。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道冲用之,就是道义涌动就要使用,这样才不会满了溢出来,道所在的母体是根本。  挫锐解纷。就是要打击尖锐的,排解议论纷纷争执不清的。  和光同尘。就是一起承受欢乐和痛苦。你很炫目但活在一起。  象帝之先。这样的人才象皇帝啊,尽管现在埋没在人群中。  凭字面含义胡诌一下,跟马甲抬抬杠。
  楼上的理解太“有为”了,又是“打击”,又是“道义涌动”,俨然一副上帝或伟光正的样子。这可跟老子的前后文的思想背道而驰啊。  这段主语是“道”,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是说的万物归宗,是“道”。而不是某个人在那里“替天行道”充当主宰,一会儿把这个磨了,一会儿把那个灭了。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前面说了,  象是引申为万事万物,万刑万象,或所谓“存在”。  帝是“自主意识”的映射,自认为“德合天”并“王天下”者的“自号”。这是什么呢?不就是前面反复提到的“自以为找到了绝对真理,并拿来创造和支配理想世界”这种“自主意识”给自己贴的标签吗?  道是什么所产生的呢?老子老实地说:不知道。  “道”是“象”(或“客观存在”)的产物吗?是“帝”(或“自主意识”)的产物吗?“道”先于“象”和“帝”,也就是说它先于存在和意识。因此道既不是“象”(“客观存在”)的产物,也不是“帝”(“自主意识”)的产物。老子说,他也就只知道这么多了。
  谢谢楼主,学习。。。:)
  其实道德经第十六章 可以作为马甲前面对“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以及“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几句理解的注脚。  第十六章有段话:“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这段其实说的是类似的意思,但古字较少,大家就比较容易看得懂了。后面还会详解,这里就不展开说。  今人拿后来发明的活塞式鼓风机附会老子的意思,竟弄出“像风车一样动起来,就妙用无穷”这样匪夷所思的理解来,这种理解竟然还大行其道,可叹悖道远矣。
  @某马甲 204楼
14:16:00  楼上的理解太“有为”了,又是“打击”,又是“道义涌动”,俨然一副上帝或伟光正的样子。这可跟老子的前后文的思想背道而驰啊。  这段主语是“道”,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是说的万物归宗,是“道”。而不是某个人在那里“替天行道”充当主宰,一会儿把这个磨了,一会儿把那个灭了。  -----------------------------  道在冲的时候就是趋势,趋势是会打击消灭一部分人的,大自然不讲啥残忍不残忍。
  @某马甲
14:16:00  楼上的理解太“有为”了,又是“打击”,又是“道义涌动”,俨然一副上帝或伟光正的样子。这可跟老子的前后文的思想背道而驰啊。  这段主语是“道”,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是说的万物归宗,是“道”。而不是某个人在那里“替天行道”充当主宰,一会儿把这个磨了,一会儿把那个灭了。  -----------------------------  @jxr88 208楼
17:58:00  道在冲的时候就是趋势,趋势是会打击消灭一部分人的,大自然不讲啥残忍不残忍。  -----------------------------  道冲的时候,所谓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领头羊和顺应趋势者同甘共苦,顺应趋势的领头羊就可以象帝。
  @某马甲
14:16:00  楼上的理解太“有为”了,又是“打击”,又是“道义涌动”,俨然一副上帝或伟光正的样子。这可跟老子的前后文的思想背道而驰啊。  这段主语是“道”,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是说的万物归宗,是“道”。而不是某个人在那里“替天行道”充当主宰,一会儿把这个磨了,一会儿把那个灭了。  -----------------------------  @jxr88
17:58:00  道在冲的时候就是趋势,趋势是会打击消灭一部分人的,大自然不讲啥残忍不残忍。  -----------------------------  @jxr88 209楼
18:04:00  道冲的时候,所谓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领头羊和顺应趋势者同甘共苦,顺应趋势的领头羊就可以象帝。  -----------------------------  难点首先在于是否处于趋势阶段,其次这是什么级别的趋势也就是大趋势还是小趋势还是趋势的反复
周期有多长,再其次是领头羊的一点两面是谁。
  @某马甲 117楼
17:04:00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和惠子用的其实是两种认识方式。庄子跳出“鱼和我”的界限,直接感悟“鱼之乐”。而惠子基于“鱼和我”的界限区分,......  -----------------------------  这种诡辩其实也是一种矩阵,基础是快乐是什么?鱼之乐就是出游从容,这才是该文字的要点也是庄子的世界观。至于另一方的惠子是不可知论,严格说也不是一无是处,就是说快乐不快乐别人是不知道的,但常理讲是绝对错误的。庄子是高明的看出惠子根本不在追求真理而是纯粹斗嘴争个胜负,所以以诡辩对诡辩。
  @某马甲 125楼
17:31:00  “顺应自然”不是一个命题,而是一个感悟。因为其中的“自然”其实就是“道”本身,而“道可道非常道”,所以这句话等于最终没有按形式逻辑的规则来定义“自然”,所以才不被表述成“普适的绝对真理”的形式逻辑。  趋利之欲是自然,避害之欲也是自然,兴起是自然,衰落也是自然。否则,它就会出现庄子“言尽悖”的悖论,也就等于把自身放在了被自身否定的位置上而变成程朱理学了。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启发感悟而......  -----------------------------  假如上帝是自然的一种表达方式,假如佛主是自然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道就生于无了。
  @某马甲 145楼
12:33:00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  这里个人理解为一种管理技巧,就是要想方设法降低职工的期望值,提高职工的能力,满足其基本的需求比其他公司平均待遇还略高些,这样管理者才有余地。象独生子女们期望值很高,又比较懒比较自私,虽说可以促进民主,但不好管理,竞争力也是不强的。
  @某马甲 199楼
12:18:00  第五章则涉及的古汉字不多,但乱解的更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天地是不讲仁慈的,万物都是刍狗一样周而复始。大人物是不讲仁慈的,草民都是刍狗一样养猪场。天地就好比一个臭皮囊(好像有个电影说天地好比一棺材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板)所以务虚比较好同时不要逆了大人物,务实越多错的越多。说话说的越多说错的也越多,保持中立就好。  老子是在给大人物手下的高官参考意见啊,偶们草民听他的这个道理可能不行。
  马甲推开时光重重的门让老子越过千年地走来,活灵活现可敬又可爱.  然而,JRX这样DIY的一番理解忽使俺觉得老子的美好形象全被涂鸦了^&^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的思想不同,解读出来的道德经反射出的思想也会不同。至于哪个更接近原意,也只能从是否系统自洽上看了。  举个例子,很多人认为老子是自相矛盾的,一边说“强梁者不得其死”,一边说“强行者有志”,一边又说“弱其志”。一边说万物归宗和光同尘看不出相信有灵魂鬼神,一边又说“死而不亡者寿”仿佛存在永生的灵魂。  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人们从自己“有为”的角度作的歪解。  “强梁者不得其死”,不是说强梁者就不会死了,是说不得正常的死。“死”和“亡”在古文中会意是不同的。甲骨文“死”是(跪着的人)+(口,哭)+(歹,尸骨),造字本义:生命结束,亲人对遗体哀悼。《说文解字》:死,民之卒事也。这是寿终正寝的样子,不含有非正常死亡的意思。而“亡”则不同,甲骨文是指事字,在“人”的手部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手持盾、甲之类的护具作掩护。造字本义:战败的士兵手举盾甲逃命。引申为败亡,甚至死不见尸。因此“不得其死”是说不能正常寿终去世,而是因为违逆天道而中道崩殂,提前非正常地“亡”了。  后面“死而不往者寿”也是这个意思。庄子就曾指出,菌类早上生出来晚上就死了,蝼蛄春天生出来秋天就死了,大树有几千年的,人却拿活了五百年的彭祖为长寿的目标,可见所谓长寿只是相对的。只要活完该活的,活到寿终正寝而不是中途因为违逆天道而非正常地败亡,那就可算是长寿了。这和“知足者富”是一个道理。  “强行者有志”,这里的“强行者”是跟着前文“自胜者强”。自胜就是克服自身对“我”的执着,不妄自尊大。所以这“强行者”是指能够在自身的行为中保持“自胜”,即行为能够放下“我执”而不妄自尊大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有志”的人(有真知且有真正的自主意志,而非被欲望和“我执”支配、迷失真正的自我)。这样的人真正的强大,这和以力量压服他人是完全不同的“强大”。因此这里的“有志”其实就是坚持“为无为”而不背离道,这和前面所说的“弱其志”中所指的“有为又有以为”的“志”是相反的。
  @AntibioticAbuser 215楼
21:49:00  马甲推开时光重重的门让老子越过千年地走来,活灵活现可敬又可爱.  然而,JRX这样DIY的一番理解忽使俺觉得老子的美好形象全被涂鸦了^&^  -----------------------------  嘎嘎,大概是角度不同教育不同经历不同环境不同立足不同,虽然尽量想做到客观或不带着观点或利益,但知识的来源不就在于迁移默化吗?大概马甲混的不错正在奋发向上冲,不时找点道德经来对冲一下,所以发现的静虚比较多。  老子是自然,自然可以美好也可以灾难,所以美好和灾难本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进入神秘兮兮的第六章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説文解字》: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 象形字“神”本为“申”,作朝各个方向开裂的闪电状,引申为万物的创造者。  谷取空虚之义,所谓虚怀若谷。  这两段说的是还是“空”和“玄”,运动和联系。  玄字象形是两根线缠绕在一起,最后的笔画,那一点就是新续的草。基于这个本意,玄字衍生出下面两个意思:1,有规律而无穷的变化。2,遥远看不清结果。  与“玄”的字面意思非常形象地相对应的,是量子物理学中的“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粒子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粒子组成系统中相互影响影响的现象。许多科学家认为量子纠缠的实验证实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量子纠缠的实验证实表明量子具有非局域性。简单地说,属于一个系统中的两个粒子,如果你把它们分开了,有一个粒子甲在这里,另一个粒子乙在非常非常遥远的地方。如果你对任何一个粒子扰动,那么瞬间粒子乙就会有相应的反应。量子纠缠表明了宇宙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粒子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关联的。这是一种非定域、非经典的强关联。  这一章“”其实跟“无名天地之母”是呼应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是一个个被定义出来了的静态,“芝诺悖论”和“飞矢不动”悖论共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运动是连续的,事物是无限可分的,那么阿基米德永远追不上乌龟,飞行的箭矢在每一时刻都是静止的,那么它一直就是静止的。换言之,运动何以可能?  在量子化的世界观里,作为运动最基本元素的“能量传递”,是有最小单位的、跳跃的。运动的本质划分到能量区分的极限之内后是不可描绘的。极限之内,我们只能称为“无”,但这并不是静止的“无”,而是生生灭灭、运动不息(不死)的“无”。  正是“无”中的生灭不息(量子物理学称之为“量子涨落”),从“无”中生出了“有”,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进而有了我们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是整体上相互联系的(量子纠缠),而不是割裂的(联系感应可以超越光速,即纠缠态的两个粒子是相互联系而不是真正绝对“分离”的,一个粒子不需要通过最大速度为真空光速的能量传递来影响到另一个粒子,而是超越光速瞬时感应)。  生生不息的量子涨落产生“有”的区分,紧密联系的量子纠缠体现作为整体的运动,  这正是前面开篇提到过的,从“区分”和“整体”两个方式认识世界的“玄之又玄”。  老子把能量的最小边界比喻作"玄"的生殖器,正是从这个“门”里产生了我们的整个世界,所以这个门就是天地的本源。  绵绵若存,描述的正是“量子纠缠”揭示的宇宙万物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难以描述(非定域、非经典的)而又确实存在。  而量子涨落使运动得以可能,使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无尽地运动变化着。无尽的运动变化意味着无穷的功用得以可能。所以说“用之不勤”。
  上面这章,涉及到量子理论的另一个怪异之处:非定域性  爱因斯坦于1935年提出了一个有悖常理的场景。在他的思维实验中,两个粒子反向飞离,最终到达一个星系遥远的两端。假设这两个粒子始终处于“纠缠”态, 这就是说,它们在量子力学的意义上是心心相印的,一个粒子能立即感应到它的孪生兄弟所发生的一切,那么在测量一个粒子时,另一个马上也被这个测量行为所影响,好象这对孪生子能够穿越浩淼的空间神秘地进行瞬时通信一样。这个“非定域性”是量子论的一个数学推论,并已获实验验证。这种幽灵似的相互作用显得可以藐视时空的限制。理论上,在粒子的纠缠态已被测量到后,它们仍能处于纠缠态中。就像巫毒巫术,当你刺人偶时,人立马就能感到疼痛。但与巫术不同的是,量子非定域性是根正苗,也就是说,非定域性经过科学证明的。  Gisin通过横穿日内瓦的光纤发送光子信号:一端的一对光子被激光激活,另一端的光子马上发生反应,看上去没有东西移动过,没有能量交换,然而,粒子仍以某种方式共享信息。爱因斯坦称之为“跨越距离的幽灵反应”。跨距离的幽灵反应并不是在时空传播,它不是在时空中发生的,没有时空理论能够解释这种非定域性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非定域性源于时空之外。于是,必然的,这种情况,影响了我们对时空的理解,实际上,更精确地说,影响了我们对时空的不理解。
  哲学也是有毒的,很容易走火入魔,所以难得糊涂。做美梦侃大山也挺好不见得非要叫醒他或者拆穿他。
  @某马甲 219楼
00:54:00  上面这章,涉及到量子理论的另一个怪异之处:非定域性  爱因斯坦于1935年提出了一个有悖常理的场景。在他的思维实验中,两个粒子反向飞离,最终到达一个星系遥远的两端。假设这两个粒子始终处于“纠缠”态, 这就是说,它们在量子力学的意义上是心心相印的,一个粒子能立即感应到它的孪生兄弟所发生的一切,那么在测量一个粒子时,另一个马上也被这个测量行为所影响,好象这对孪生子能够穿越浩淼的空间神秘地进行瞬时通信......  -----------------------------  灵里的沟通(简称灵通)或许就是基于量子纠缠的沟通。按照圣经的说法,神给了人(亚当)灵: God breathed into his nostrils the breath of life,  and the man became a living being. 纠缠的量子对一个在神里,一个在人里。可是这种灵通提前是信,不信就通不了。
  而这种信又是非理性,超越时空的。所谓的理想和非理性本为一,硬要分开就悲剧了。
  以上笔误:理想 应为 理性。
  而量子纠缠的缘由,或其更深层的物理规律是超出人类当下的理解力。
  当代理性科学的基石是可测量。遇到量子纠缠,量子内不可测量,科学就到了一个尽头了。
  人和人不同,可能其根本在于量子层面的结构不同。
  神秘兮兮的第六章,给出了一幅这样的图景:  虽然“区分”止于也基于能量可分性的极限,但区分的极限内部(“谷”或虚空)并不是死寂的虚空。这虚空不断地发生量子涨落,所以虚空是运动的而不是“死”的,它就这样从“无”中创生出“有”来(“神”的象形字即意为“无中生有者”)。  运动的(不断发生量子涨落的)虚空,是天地产生的本源。极限内部的“虚空”,其运动是不可通过“区分”来感知的。但它并不是不可认识的,它通过量子纠缠的形式,展现为万事万物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成就了世界的运动和万物的功用。所以“绵绵不绝,其用无穷”。绵绵不绝,正体现了“量子纠缠”揭示的那种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种割不断的联系性,是非定域的、非经典的,它只能通过“常无欲以观其妙”的整体认知方式去感悟,无法用“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区分认知方式去定义。
  量子纠缠对A 和B 之间是怎么沟通? 或是所以的量子都源于同一个母体?
  量子纠缠对A 和B 之间是怎么沟通? 或是所以的量子都源于同一个母体?  以上笔误: 所以 应为
  下面就是第七章了。第七章解释了一个特点,就是“天地”与“生物”的区别。  上面我们从道德经中陆续发现了量子涨落和量子纠缠(从“常无欲以观其妙”的整体感悟路径)、量子不可分、光速不变(从“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区分定义路径),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测不准定理、波粒二象性和混沌理论。  下面我们进入的是热力学的领域,我们将从这里开始陆续发现老子关于熵增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的描述。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是长久的。天地为什么长久?因为它们自己不生长,所以能够比天地之中生长的万物更长久。  这是为什么呢?老子后面还谈到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说的其实就是熵增原理。热的会逐渐变冷,冷的会逐渐变热,能量总是从高的一方向低的一方传递,直至平衡。而“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说的是以人类等生物为代表的耗散结构的内在机制,即反熵增原理而行,生命以负熵为食,通过消耗外部的有序而使自身的有序得以维持不断的扩张。  由于“人之道”依赖于外部输入负熵这一基本条件的,所以人类等生物为代表的耗散结构,其内在的扩张性与消耗性之间的矛盾,使其无法长期维持,每个个体的寿命总是相对有限的。这就是“天地”作为“不自生”的系统比“自生”的人类等生物要长久的根本秘密。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生命本身是不能创造出负熵的,鲁迅就曾嘲笑过尼采(说自己是太阳,只是给予而不取得,其实是疯了)。所以生命只有顺应于自然之道,才能取得而不是自己创造维持自身耗散结构运转的负熵。  这个顺应,不仅是生长,也包括衰亡。个体要是都不死,群体很快就会因为生存环境崩溃而绝灭。比如旅鼠群落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集体投海自杀,这就是一种自然本能。  所以老子认为,“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都是道的表现。所以这也反证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者寿”是指寿终正寝而非死于非命就算长寿,并不是后世附会的什么“人死了还精神不死,成了天山老妖”。道教曲解出“长生不死”并发展为炼丹求仙,那是歪曲了老子的本意。可怜秦始皇也因此被徐福诈骗了一把。
  坐听马甲论道
  人类社会其实就是人造的耗散结构,同样遵循耗散结构的基本原理。因此社会系统都有生命周期,没有哪个社会系统是永垂不朽的。  圣人怎么学习天地之道而超越耗散结构的局限性呢?那就是要明察耗散结构内在逻辑的矛盾之所在,顺应“天道”超越“人道”,不是自己专注于去强化自己建立的耗散结构,也不把自己拴在某个耗散结构上同生共死。否则,自己建立的耗散结构越是一味扩张、自己越是高度依赖于自己建立的耗散结构,则耗散结构的寿命和自己的寿命都难得善终。  所以圣人不去身先士卒地参与利益争夺,则反而能够胜过那些争先恐后的人;圣人将自己置身度外,则别人不得其死而自己却仍能生存下来。这其实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的同义语。  范蠡与文种,张良与韩信,他们命运的区别为这句话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超越耗散结构声明本能中的“我执”,不去执着于“占有”,这就超越了“自私”,则才能顺应天道,成就真正的“自我”,也就是成为道家所谓的“真人”,于是财富之类的就不再是目的,而只是流动的过程了。  范蠡隐居之后,19年之中先后三次积累财富至千金,又三次散尽家财救济穷人。张良弃却“三万户”封侯,欲从赤松子游。今人亦有巴菲特、比尔盖茨捐出全副家财以助公益。这样善生善散的财富观,并不是他们得到了财富之后才产生的,而是一贯而终的,是得道者财富不绝的根源。所以“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楼主  前面你的另贴有一ID雷定的人  说的佛家的唯识论  
  量子涨落的表述,并不是道家的专利。佛家入国内后,有所谓“真空妙有,缘起性空”的表述,其实和前面所说的第六章很是接近。  “真空妙有”,就是量子涨落从“无”中生出“有”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随机的,所以说是“缘起”。  这个过程不断地产生“有”又在极端的时间内不断地消亡回归于“无”,所以整体上看性质依然是“空”。
  佛说老子之教,乃是释迦藏谛的前湛,释迦藏谛,乃是老子之教的后湛,即在这个人类世界上,且是只有老子之教,才可以和释迦藏谛相媲美;佛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皆乃三法如来菩提相应,名证一元法之微妙化度,能生世间万物,诸法衍生多极化应用发展而已,亦如世谛法之解水氢氧和合,他就是三法如来菩提相应两相成就,在世名水,在空即不名水;又证如水即火水火但能是法相融,如水灭火水火但能是法相倾,又你就总不能说火究竟哪里去了;是故楼主是君,要解趣老子之教藏法密要,非得契佛释迦无为法要不可,亦证佛说世谛法水,是有二性,即能载舟又能覆舟,又证世谛法水,是有二性,能行善法故,能成恶法故;又证世谛法水,能成恶法故,但能骇浪滔天,令众有情溺弱漂流;又证世谛法水,能成善法故,能成大悲水,即成辅世良药,即在佛陀摄受无为藏令且是什么情况下抑或什么温度下,才能疗治有情烦恼病患如其性病皮肤疮痛,竟在一夜之间可令患者皮肤康宁润泽平复如初渺无痕迹呢?当你佛菩提行者依佛藏谛天眼照见虚空藏妙圣是如来甚深法藏:七月流火,如来智种流布人间——下雨乃是下火圣妙景象,证虚空即海,有情众生还在大海中游弋趣行,又证世间乃是火宅,那才是不可思不可议不可称不可量,是故佛说:诸佛世尊将永远不会遣使娑婆入法人天作是科技发明,究竟怎样点燃江河湖海湛妙虚空,那也是痴心妄想!那么楼主是君,你还是祈请云雨行空云师雨师雷师电伯四龙如来为你菩提作证,且是不断的金光晃耀于你的双眼,当在七日之内,为你遮障尽除打开自在本有清净菩提五眼,就可以观天妙迹是诸有为即无为无量法之微尘众生最细密之处秘密行藏(趣)了,何况菩提照见释迦文佛菩提教正天谴遗卷湛妙天书映像在际太虚密空如意镜照微妙法显殊胜无为圣妙景象,知一切世谛法之言说,皆是白费,如是骗得皇粮而已,那你才即是名娑婆人天有为道际横空出世了,是名在世娑婆即证得法身,唯其见觉精明如法析出能出身碍湛明出世,是名获证菩提内外一如二法名身出世成就,亦名自己见自己,即成俩人,又成见自己已是名外湛法身出世成就,既如成就人的外湛法身大藏密为神行一处女左男右菩提相伴早出晚归与人重合一处,是名诸佛世尊但把原来的眷属已经还给你,但能随佛世尊出游,随佛世尊在住娑婆度诸有情,亦尔行众有情是法完了亦即尽形寿了,内外一如二法明身会和一处娑婆人天有为道际横空出世,湛妙趣入诸佛世尊光明无量佛藏世界香雪海即,是名成就诸佛世尊湛妙虚空无量光如来清净法之中其一明,往下还有种种妙趣,真是说也说不尽。愿君习佛经法精进无为,早道究竟出世佛菩提无为成就。
  楼上的说说唯识论  
  楼主  有一必有二  有无在区分———数的变化  你我TA———唯识论(佛家)或道家?
  数的变化  能否引申出空间  空间继而引申出时间?  
  佛家的缺点就是经太多,而且好多都是翻译过来的,不是中文的语法习惯,读起来比较累,专有名词特别多。  还是道家好,就一本道德经,还是中文的。中国人比较适合。连老外也喜欢看。
  佛家有一唯识论  道家不清楚  不知楼主对佛家的唯识论有否认识  
  唯识论  讲述的是人对自身对世界的感知基础  
  如佛家的六识  
  不知道家是怎样的  
  自身感知的机理  道家是怎样的  佛家有唯识论  
  观察者  被观察者  
  @某马甲 239楼
17:27:00  佛家的缺点就是经太多,而且好多都是翻译过来的,不是中文的语法习惯,读起来比较累,专有名词特别多。  还是道家好,就一本
,还是中文的。中国人比较适合。连老外也喜欢看。  -----------------------------  我就只看一本金刚经。
  这就类似数学里关于运算的封闭性,你用加减乘除怎么搞,也搞不出一个无理数来;在一个群里,你用群里的运算怎么搞,得到的还是群里的元素。这就是运算的封闭性,  这就如同数学里,我们可以用有理数序列的极限来冲破有理数之网的封闭,达到无理数;
  面积为2的正方形  则边长为?  逆运算
  接上  以几何直觉为立论基础的传统观念
  有理数序列的极限  有理数的无限(极限)叠加  1+0.1+0.01+0.001+0.01+......=
  逆运算??????
  逆运算是怎样的存在  也很有道理  也能解释无理数的存在?
  无理数的表达:  ------------------------------------------------------------------------------  有理数序列的极限  有理数的无限(极限)叠加  1+0.1+0.01+0.001+0.01+......=(公式)
  俺怕念经: ) 总觉着遥远虚空不接地气,这道德经念着念着却有那么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归因其地道与本土?还是归因于马甲高水准的释义?反正咱不反感,倒觉得有意思.  老子关于自己思想也是所言不虚啊: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很庆幸能通过马甲而认识老子.感恩老子留给我们&&道德经&&也感谢马甲如此可贵的分享!
  不好意思!原来"死而不亡者寿"俺附会得不对: ) 收回,嘿!
  逆运算??????
  运算其实便是运动的模拟。  运动是时间的“相”。很多科幻片展示“时间停止”的画面其实就是一切运动的停止。  运动源自量子涨落,突破量子最小尺度的边界后就表现为能量的无中生有。量子不可分和光速不变的感知界限划分则将“有”识别为均同的“一”。量子纠缠的内在联系,进而使“一”与自身的叠加运动成为可能。  于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三个尺度的叠加,也就形成了三维空间,即我们的世界。叠加和消散的过程也就是运动的过程,是时间流逝的过程。  逆运算就是企图沿着来路的足迹回溯过去,但一切只能沿着来路回顾到起点,起点之前就无法用叠加运动的回溯来理解和描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结果超越起点就不得不用系统中原来没有定义的“负数”来描绘。加法的自我叠加是乘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结果超越起点就不得不用系统中原来没有定义的“分数”来描绘。乘法的自我叠加是乘方,开方是乘方的逆运算,结果超越起点就不得不用系统中原来没有定义的“无理数”来描绘。  可见,运动的可逆性是种假象。运动的回溯越过起点后,将超出原来的可知系统的范畴,不再是原来的那个系统。与之对应的,正是“时间”这一维度的不可逆。
  不失其所者久,所的象形字是居所的意思,引申为家园,既是物质的家园,也是精神的家园。家园是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不迷失不毁弃自己的家园,自身才得以长久。  黑客帝国的史密斯嘲笑人类说,你们不能与膨胀,侵蚀掉所在地的一切,然后只能侵入下一个地盘去,就像病毒一样,你们是这个星球的瘟疫。  迈克尔杰克逊唱道:I don't know where we are, but I know we are drifting far.  人类的愚蠢就是屡屡背弃和毁灭自己的家园去追求权力和欲望,还企图割裂意识和自然的联系来谋求控制和永生。结果我们在毁弃物质家园的同时,也迷失了精神的家园。矛盾和痛苦正使我们走在不得善终的道路上。
  欲壑难填,遂失其所,乃不得久,正如强梁者,不得其死。不得其死,就是本来能活的寿命也没活到,自取灭亡了,故谓之亡。  自得其所,知足而富、寿终正寝,比起欲壑难填、自取灭亡当然要更合于道,更和谐长久。
  打错个字,前面史密斯的话里,“你们不能与膨胀”应为“你们不断地自我膨胀”。
  因为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合为一,同出于道 家园的毁与弃都将使一不再一,一无存则二不生,万特皆背道而驰,故而分崩离析不久矣  请问马甲俺可这么理解不?
  万物皆背道而驰,故而分崩离析不久矣  : )
  上面一词让我突然想起&&教父&&,在这部充斥着暴力与血腥的影片中两代"教父"的人生终结让我最是感到温存,那便是关于寿终正寝的.
  @某马甲
15:16:00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  本来就是因为发现自己的想法古人似乎已有言简意赅的表述,所以查阅
并发现这表述还贯穿始终、逻辑一致且与自己的想法甚合,所以援引古籍以示对前人思想的尊重。  至于靠断句断出什么新的意义对马甲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区别胡闹和求解的是全篇思想是否逻辑上能成体系。为了标新立异而不惜断章取义、弄得全篇自相矛盾的这种伎俩实在没意思。  -----------------------------  @aosa2012 46楼
15:36:00  不是说你,说我
,我上面打的透露出激进情绪的字,也不是对楼主你,不喜欢就算了。但我还是要说,楼主写的很好,但感觉还残缺点什么,所以提出来,希望能引出更经典的东东,结果就被骂了............实在........我闭关去了呼呼  -----------------------------  我读听道德经数百遍后,从整篇文章的节奏与用词中感悟到:老子是以人于天地之外看世界。借天地万物之象,感慨人事变化之数,暗示处事之道,求一“全”字;无可无不可,只要后果你能乐承受;透过人间世的现象,发现其中的本质,如何积极应对,一针见血。  另外,古代先贤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关注比较多,包括领先先进的天文学说,也是用于生活,并不注重其细节应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也是如此,先有神话记载,崇拜而有宗教或者说是信仰,然后有哲学,最后为了证明哲学的正确性,产生了今天的科学证明的思维。所以用科学的思维推测经典的含义而认为经典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科学性有点欠妥。人文的产物就应该用人文来理解,茶余饭后用科学性来调侃是一种乐事罢了。
  就像真正的物理学家总是在思考他所发现的物理规律的哲学含义一样,真正的大哲学家也不能回避他所发现的人文规律的物理含义。人与物,自我与宇宙,本身就是哲学关系的基础。割裂科学和哲学虽然有益于各自探索领域的深入,但不利于整体认识的回归,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道家所不取的。事实上,哲学本身也必须能够经得住科学发现的冲击和质疑。比如无理数的发现冲击了万物皆数的哲学观,量子物理学冲击了基于经典物理绝对时空的决定论哲学观。等等。  
  越多解释  越多会造成越多问题  
  越多问题越多思考  越多思考更多认知  更多认知有啥不好?
  竟然有人能读上百遍...太佩服了!  俺一遍也没读完,怎么读着读着就卡住了呢,着实不太明白老子在说什么啊.汗,俺真的木有文化...求马甲快更新...
  第八章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相比前面的比较容易理解,引用的也比较多。  老子前面谈了整体的、非两分法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得出结论:割裂和自大是痛苦之源,顺应自然是治世之道。  于是下面就举了个例子来说明怎样顺应自然。老子拿水作为“上善”的例子,认为水的表现比较接近于顺应自然的道家行为观。  这里说下几个古文字  “能”字。能字的象形是“熊”的体型及其嘴和爪的突出放大,即“体型庞大却善于攀爬的”,引申为“善于行动的”,进而引申为“做到”。后世遂有“能动性”一词。  “尤”是会义字,由两个象形字“又”交叉而成。尤,甲骨文(又,通“有”,手持肉)(又,通“有”,手持肉),表示双份的“有”,意即拿得特别多。造字本义:一人独占双份、多份食物,超过平均水平。例如《玉篇 ? 乙部》: 尤,多也。引申为“不当、过失”。例如《诗 ? 小雅 ? 四月》:废为残贼,莫知其尤。后世有“以儆效尤”。  “善”的极致,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夺,把自己处在“人之道”所排斥的位置(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接近于“天之道”。  具体地说,  处世之善是能找准自己的定位,  心胸之善是能深邃而不自满,  交往之善是能相亲相爱、心怀众生,  言语之善是能言之有信、不乱放空炮,  政治之善是能清静无为而天下大治,  做事之善是善于利用所长、行动无可阻挡,  行动之善是要把握时机,因时而动。  这些都是“善”的具体的表现,但其根本却是基于“不争”,即超越狭隘的利益争夺,才能真正做到顺应自然之道,思想行为不会偏激过甚,也就不会有“过犹不及”的过失。
  “不争”是“无尤”的根本,  如果与万物、与众人相争,则预设了利益争夺的立场,  就很容易做过头,即不能做到“无尤”了。
  "不争"是不是与前面的"上善"中的事善能、动善时等表现有矛盾呢?其实不然。  正如前面关于"为无为"的理解一样,为无为不是坐着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被从自命的绝对真理出发而设立的固定的终极目标所束缚。
  道可到非常道,能够被具体表达出来的目标在固定下来的同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当思想被所谓绝对真理之下的绝对目标所束缚时,狂妄自大就产生了,自己被拔高到不适当的伟光正高位上,心也就不再深邃又不盈、而是自满、装不进新的东西了,"心善渊"也就被抛弃了。然后拿着自以为的绝对真理当令箭,企图存天理灭人欲,"与善仁"也就被批成了反动思想。这其实就是抓着"道之华"不放而非顺应自然,于是"动善时"也就成了空话。这样即使一开始能够顺应时势,很快也会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背离,最终导致"事善能"也无法实现。再继续下去,偏离到了不得不靠用暴力维持谎言、行人道路以目的程度,"言善信"被抛到爪哇国去了,那政治也就不再顺畅,开始乱套了,"正善治"当然也保不住。  所以为无为而不争,是上善的根本,离了这根本,就会做得过份而离于道,也就是有"尤"了。
  不争的意义,其根本在于明察“人之道”(耗散结构)的局限性和内在矛盾,化解“我执”而得“自知”,故善于“知足而富”,“不失其所”,从而善始善终,避免出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种“越是拼命努力,死得越快越惨”的悲剧。  周朝后期,周厉王与民争利,专山泽之利强化国家垄断利润、禁谤搞特务统治、直至搞到“道路以目”而引发“国人暴动”、自身不得善终的历史,发生在老子出生二百多年前的“共和元年”,距离不算太远,当然是老子吸取历史教训的绝佳素材。
  说完“上善若水”,老子忍不住又说了一章“争”的危险。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这段近乎于白话文了。  紧紧地把持着、执着于要充得满满直至装不下,那还不如放下这份执着赶紧停下来;  捶打武器使刀刃变得锐利的同时,也就使得刀刃变得更薄,使用的耐久度因而降低;  黄金宝玉积累得屋子都要装满,谁又能守住而不被眼红的别人和自身的死亡夺走呢?  人富贵了就骄横起来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结果自己的骄横只会给自己留下无穷祸患。  功绩做成了,自身也就该退下,这是天道(如果还自恃有功骄横起来,亡无日矣)。
  马甲,天涯的煮酒论史板块中个帖子,名字是《中国被儒教封杀的100个重大历史真相》。不知你有没有看过?里面说现在的这个版本的《老子》是经过儒家的改编的,马王堆汉墓出图了原版的。你怎么看?
  多谢马甲!学习啦:)
  @xingzhaobin楼
01:56:00  马甲,天涯的煮酒论史板块中个帖子,名字是《中国被儒教封杀的100个重大历史真相》。不知你有没有看过?里面说现在的这个版本的《老子》是经过儒家的改编的,马王堆汉墓出图了原版的。你怎么看?  -----------------------------  没有任何论证过程,直接得出的结果,统称为“意淫”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宇宙始于极小极黑的奇点,黑洞中是浓缩的宇宙,其中包含着今天整个宇宙的信息。从奇点膨胀到现在,宇宙的区分基础也没有改变,我们借此才能了解万物的起源。  没看出原话和你的解释有任何的关联性?你在篡改吗?求解释。那时候有发现有黑洞吗如果真这个意思难道老子是外星人?
  窈即微小,冥即幽深黑暗,精是浓缩的精华,信即精华包含的信息。宇宙的“名”即量子和光速的基本参数,甫是开端之意,阅众甫即了解宇宙万物的起源。
  窈即微小,冥即幽深黑暗,精是浓缩的精华,信即精华包含的信息。宇宙的“名”即量子和光速的基本参数,甫是开端之意,阅众甫即了解宇宙万物的起源。
  这里的黑洞是窈兮冥兮的直译。
  @某马甲 283楼
19:03:00  这里的黑洞是窈兮冥兮的直译。  -----------------------------  呵呵多谢指点。似乎你翻译的黑洞和我知道的黑洞还不是一个概念对吧?这里还是用来论证老子道生一,一生二...,这样前后逻辑就一致了。
  另外请马甲指点一下学习卡尔波普的思想从哪本书看较好?
  这里的黑洞指的是奇点,和孔德之容一样指代空间区分的极限,即后世庄子所谓至小无内。不过物理学上的黑洞确实是类似的思路推导出来的一个奇点。这和观测水平无关,现代物理学也没有谁观测到过这个宇宙大爆炸的奇点。这是一种思想实验。
  回复第116楼(作者:@某马甲 于
16:50)  道经前两章的含义,简言之就是“万物”始于“有名”,而“有名”生于“道”。不存在“自在的美与非美”……  ==========  妙,妙,妙!看到这一段文字胜读多年老子了,真是好缘分!  
  经济论坛的帖子没有回复,以为马甲不来天涯了,有些失望。今天想不到在这个帖子看到马甲的更新,很开心。
  作者:czcan09 来自:手机版 时间: 00:30:00  回复第116楼(作者:@某马甲 于
16:50)  道经前两章的含义,简言之就是“万物”始于“有名”,而“有名”生于“道”。不存在“自在的美与非美”……  ==========  妙,妙,妙!看到这一段文字胜读多年老子了,真是好缘分!  ====================================  呵呵,回复也很有趣。这里环境很好啊
  @某马甲 272楼
17:56:00  “不争”是“无尤”的根本,  如果与万物、与众人相争,则预设了利益争夺的立场,  就很容易做过头,即不能做到“无尤”了。  -----------------------------  不争怎么会无忧呢?比如喜羊羊不争着草吃,可是灰太狼照样要吃他。处于恶地?那假如没草没水喜羊羊吃啥呢?也许喜羊羊是躲在羊海里,跑的比别的羊快,呆的地方灰太狼不容易到达?
  @某马甲
17:56:00  “不争”是“无尤”的根本,  如果与万物、与众人相争,则预设了利益争夺的立场,  就很容易做过头,即不能做到“无尤”了。  -----------------------------  @jxr88 291楼
14:03:00  不争怎么会无忧呢?比如喜羊羊不争着草吃,可是灰太狼照样要吃他。处于恶地?那假如没草没水喜羊羊吃啥呢?也许喜羊羊是躲在羊海里,跑的比别的羊快,呆的地方灰太狼不容易到达?  -----------------------------  额,也可能不争是规劝灰太狼的,灰太狼怎么无忧呢?是住在非常善良会想方设法养活灰太狼的羊群中?或者圈养羊群看看哪个是沉默的羔羊?那么灰太狼属于水流源头的雪山还是水流之下的大海呢?或者食物链是跟水流大海雪山相关性较远不能类比?
  不知为什么,手机上网的回复显示不了。莫非禁谈道德经的时代开始了?
  “无尤”的“尤”前面说过,是过甚、过度占有的意思。  是“尤”不是“忧”。  通俗的说,要想让小弟跟着你混,你就得给小弟点什么,不能只惦记着怎么从小弟那里占便宜。不然谁脑子进水了会愿意跟着你混?众人所好的是拿钱,所“恶”的是被别人拿钱,所以你要当老大,得“处众人之所恶”,给手下小弟们发工资,而不是小弟们给你发工资。如果你这个老大贪得过分,不但不给手下发工资还剥夺手下的财产、强占手下的老婆,那你这个老大一般也就混不下去了。  这就是所谓“不争,故无尤”。“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皇帝不脑子进水到与民争利、牧羊人不脑子进水到跟羊群争草吃,老大不脑子进水到跟下属抢工资,才不会弄得自己众叛亲离、不得善终。
  所以说,这句话跟前面云图里被删的台词其实是一个精神的:  你可以维持对人民的统治,如果你还能给他们些什么他们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过分到剥夺掉别人的一切,那么你也就失去了对那个人的控制。
  @某马甲 294楼
14:30:00  “无尤”的“尤”前面说过,是过甚、过度占有的意思。  是“尤”不是“忧”。  通俗的说,要想让小弟跟着你混,你就得给小弟点什么,不能只惦记着怎么从小弟那里占便宜。不然谁脑子进水了会愿意跟着你混?众人所好的是拿钱,所“恶”的是被别人拿钱,所以你要当老大,得“处众人之所恶”,给手下小弟们发工资,而不是小弟们给你发工资。如果你这个老大贪得过分,不但不给手下发工资还剥夺手下的财产、强......  -----------------------------  噢。所以古人把追求某种极致,比如财富的极致,感情的极致,权力的极致,声音的极致,美丽的极致,食物的极致,娱乐的极致,叫淫。尤就会淫荡。不过现在好像流行尤也就是淫荡。
  至于你怎么能做到给手下发工资呢?  那就不是看你跟手下争夺的能力了--你不能依靠从你的手下(耗散结构的内部)身上去取得负熵,这是自己割自己的肉。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所以最终还得看你的道行和本事。不然你这个领导还怎么混呢?  你得组织作为资源的手下,所谓“善者,不善者之师,不善者,善者之资”,顺道而为,动善时、事善能,从而使耗散结构得以顺利运转而取得来自外部的负熵,为道者才能“有余以奉天下”。
  @某马甲 294楼
14:30:00  通俗的说,要想让小弟跟着你混,你就得给小弟点什么,不能只惦记着怎么从小弟那里占便宜。不然谁脑子进水了会愿意跟着你混?众人所好的是拿钱,所“恶”的是被别人拿钱,所以你要当老大,得“处众人之所恶”,给手下小弟们发工资,而不是小弟们给你发工资。如果你这个老大贪得过分,不但不给手下发工资还剥夺手下的财产、强占手下的老婆,那你这个老大一般也就混不下去了。  -----------------------------  这个马甲解读得似乎有点过头。老大从来是靠组织小弟等通过势力谋略发财的,但不要过头。不过头指的是比如让老大的小弟比别的老大的小弟混的好些工资发的高些,老大的小弟有时还能有些惊喜。至于强占小弟老婆之类,有点不懂难道有所指?世界上美女那么多咋老盯着小弟老婆?
  窈,窈,篆文(穴,石洞)+(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臂细小)。造字本义:洞穴狭小幽深。  冥,昏暗深沉之意。  窈兮冥兮,即为洞穴极小、极深、极暗之意,故直译为黑洞。
  @某马甲 297楼
14:47:00  至于你怎么能做到给手下发工资呢?  那就不是看你跟手下争夺的能力了--你不能依靠从你的手下(耗散结构的内部)身上去取得负熵,这是自己割自己的肉。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所以最终还得看你的道行和本事。不然你这个领导还怎么混呢?  你得组织作为资源的手下,所谓“善者,不善者之师,不善者,善者之资”,顺道而为,动善时、事善能,从而使耗散结构得以顺利运转而取得来自外部......  -----------------------------  具体讲,就是老大通过对小弟的优化组织,小弟对老大这个平台的善加使用,能产出更大些更多些的利益,这样小弟也能多分些,老大也更强。这样就形成了老大和小弟的COMPANY.这个公司竞争力战斗力就强,这样的公司才会继续壮大,小弟逐渐带出更多的小弟逐渐成为不同级别的老大。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ota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