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晒你、爱是什么么意思?

(聊天记录)粤语与粤语歌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聊天记录)粤语与粤语歌
楼主: 提交日期:
22:43:00 星期五(Friday)
happytime 说:你的普通话说得如何?四不 说:我说的是“煲冬瓜”happytime 说:“煲冬瓜”是什么意思?四不 说:就是广式普通话啊happytime 说:哦,原来如此呀四不 说:发音不是跟普通话有点像吗happytime 说:我有一个朋友是广东人,很容易在他普通话里面听出广东口音来四不 说:我也是的啊。我们父母一代都没有学过普通话,我们这一代虽然有学过,但在小城镇里,老师都是本地人,他们的普通话也不怎么样。我读中学时,老师还是用广东话教书的happytime 说:广东话好象离南昌话不远,我能听得懂一些,不过有一些比较奇怪的语法不能明白四不 说:我几年前偶然经过一个镇上的中学,他们在开散学典礼,那校长在说话,也是说广东话,而且是本地音的广东话。我现在的单位外省人很多,平时都说普通话。他们都说我的普通话好,一开始居然以为我是湖南人。其实我读大学的时候,我的普通话经常被外省的同学取笑的。不是我不赖,而是本地人的普通话太差,我就显得不差了。我毕竟是读过大学,与很多外省人相处了一段时间,普通话比一般本地人好。前些天去市政府开会,我发现所有领导都是本地人,都说广东话。只有一个是外地人,但可能已经来了很久,会听广东话。结果开会的时候,他们还担心我是外省人(因为我来自外省人很多的单位),专门问我是不是要用普通话才听得懂。我说我是本地人,但他们最后还是决定说普通话。但他们一说,我就想,还不如说广东话好了,因为他们说的普通话很差,我要很费劲才能听得懂。但这毕竟是推广普通话的一番美意啊,在工作时间要用工作语言,要用官方语言啊。本地口音的广东话很难听的,我不喜欢。正宗的广州话就很好听,香港话也不错happytime 说:我听香港话就不错,香港话蛮好听的四不 说:香港话好听主要是因为它很软,可能有点像苏州话的风味吧。正宗的广州话好听却是因为它的音律感很强,像唱歌一样。有一次我坐车到广州,座位后面是几位女孩,是正宗的广州人,说的都是广州话,听得我那个心神俱醉happytime 说:哇,美人,佳音呀四不 说:听到后来,其实我都没注意她们在说什么内容,只是听那声音,就是一大享受。我一直没有回头看她们的样子,就是怕佳音不是出自美人,会有心理落差啊happytime 说:哈哈,你好会享受呀四不 说:正宗的广州话是非常好听的。可惜现在即使是广州的电台里的主持人,往往也不会说正宗的广州话,有些甚至带有明显的四乡的口音happytime 说:我只分得出广东话,再细分就不在我能力之内了。四乡?广东的一个地名?四不 说:四乡是指广州四边的乡下。“天龙八部”在南方电视台播出的时候,是配了广东话音的,那个为萧峰配音的男子的广东话就不行,他在咬某个音时总是咬不准,听了就讨厌,还不如看深圳台的原音普通话好。后来香港的本港台也播过“天龙八部”,也是配了粤语音的,但我没有看,不知道配得好不好happytime 说:其实胡军的声音不错的,低沉有力,正好配萧峰这样的大男子四不 说:不过本港台的配音也就及格而已,还是翡翠台的配音好,以前播“包青天”的时候,配音员都有FANS追的happytime 说:我觉得tvb的国语配音都很好听哟。尤其是经常给宣宣配音的,活泼娇俏,很不错四不 说:是吗,我没听过,但TVB的英文台(明珠台)的配音真是很好。香港的电视台转双语广播已经很久了,但因为本地的有线电视台接收后再发射出来,变成有选择地播,往往听不到双语。有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都发粤语配音,所以经常能听到明珠台的粤语配音,不过现在都改成发英语原音了。明珠台的好,首先是翻译好,其次是配音好。我自少看惯了明珠台,偶尔看国内的电视台的译制片,吓我一大跳,再也不想看那些糟糕的译制片了happytime 说:我也不看译制片的,翻译过来觉得很做作,直接看原音加字幕好了四不 说:香港的翻译喜欢用意译,而且意译得很精彩。我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在明珠台看一部西片,英文原文是什么我不记得了,只记得那翻译是“盗亦有道”,是讲一个黑社会大佬的故事的。其实那片子很臭,一点都不好看,但那翻译实在太绝了,吸引着我一直看下去,其实我看就只是为了看那精彩的翻译happytime 说:仅仅是翻译就能吸引你了,实在是够棒四不 说:里面有一个场景,是讲那个男主角,就是那个黑社会大佬靠吃女人的软饭过活。他得意洋洋地说,我只要每天对她说“我爱你”。这个是中文字幕的翻译。因为如前所述,有线电视台传过来的只有粤语配音,我听不到英语原文,我是靠看中文字幕来猜英语原文的,那中文字幕基本上是采用直译的风格来翻译的。我看那中文字幕是“每天对她说‘我爱你’”,可我听到的粤语配音却是“每天淋她一下”。我一听就忍不住拍案叫绝,你如果懂粤语就知道为什么了。“淋”的意思就是男的对女的甜言蜜语happytime 说:好象广东话里面喜欢她,是说中意她吧。哦,原来男对女的专门用语呀,看来广东话内涵还蛮丰富的哟四不 说:只用一个字就把那么复杂的意思传神地表达出来了,而且很形象鲜活,比中文字幕的翻译活泼多了。那片子是关于黑社会的,我估计英语原文应该有很多粗俗的字眼,而那粤语配音也是有很多粗俗的字眼,风格与片子吻合得丝丝入扣。所以我听到一个用得妙的字眼,就忍不住赞叹不已,就这样一直追着看下去了。还有一次,是在黄金时段播一部动物记录片,这本是科学性强而容易沉闷的片子,可是那粤语配音翻译得非常搞笑,我看着从头笑到尾。那记录片本身也挺优秀,但翻译是锦上添花。又如“星球大战”的人名翻译。不过“星球大战”是在ATV的英文台国际台看的,不是在TVB的英文台明珠台。我到如今也记不得大陆的翻译是什么,但香港的翻译是深印脑海。男主人公译成“任天行”,第二男主角是“令狐汉”,他父亲黑武士是“任纵横”happytime 说:这个我在你blog里看过,说全照着笑傲江湖翻译的,呵呵。是呀,很有特色哟,看过笑傲江湖的都不太容易忘记了四不 说:即使没看过笑傲江湖,任天行,任纵横这样的名字也很有型啊。而且与他们飞行员的身份也很相配happytime 说:呵呵,看来配合身份来着
: 评论日期: 22:44
四不 说:香港翻译人名有一个习惯,是翻成与中国人的名字相似。这其实不是香港的习惯,而是民国时的翻译习惯,香港继承了下来,像“飘”以前民国的译本中,女主角是译成赦思嘉的。香港的翻译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把那些没有与元音拼到一起的辅音译出来,这使一些人名的翻译大为简化。例如足球名星的“贝克汉姆”,香港译成“碧咸”,简单多了。而且如果用粤语来发音的话,你会发现非常像英语原音。迈克尔.乔丹,香港译成米高.佐敦happytime 说: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哟四不 说:还有那个很有名的“斯皮尔伯格”,香港简单地译成“史匹堡”happytime 说:简单多了呀四不 说:不过,也有些翻译是为人诟病的。记得以前读大学的时候,那个英语老师同时也懂法语,他就对于香港把一支欧洲著名球队译成“祖云达斯”非常生气,因为按法语的发音,根本不是这样的。香港人硬是把法语词汇当成英语词汇来发音,本来在法语不发音的字母硬是当成英语中发音的字母来译。说起来不好意思,我现在都习惯了这个翻译,还真不知道这球队在普通话里是怎么翻的。这里的广东的电台讲球时都是用香港的译法的,例如“罗纳尔多”是译成“朗拿度”,“里瓦尔多”是译成“李华度”。我倒记得这里说的“阿仙奴”,普通话是译成“阿森纳”这里的电台评球很好的happytime 说:看来有专业评手呀四不 说:专业倒不是问题,现在你到网上去,哪里都有球迷写很专业的评论。我特别喜欢听广州二台的球评节目,主要是那些主持人很有激情,而且幽默生鬼。我听过其它台的,都不够好,主要是气氛的问题,不是专业水平的问题happytime 说:这到是,可以带动气氛的。对了,广东话里面的鬼马是什么意思?四不 说:鬼马就是鬼灵精啊happytime 说:我只知道是很聪明很机灵的意思四不 说:差不多啦。你也懂很多粤语词汇啊,是看港剧的功劳吧happytime 说:是呀四不 说:我不知道港剧翻成普通话会不会走味。我觉得有些港剧很大程度就是靠粤语,情节千篇一律,人物千人一面,但语言生动活泼,还是足以吸引我看一下。那是很地道的粤语,俗而不粗,搞笑之极。有些纯粹靠粤语的活泼搞笑来支撑的片子,估计也不会传到内地去,因为根本不可能翻译出那种味道happytime 说:我不懂粤语,就算生鬼也看不出来呢四不 说:我本来也不觉得,因为粤语就是我的母语,后来有一次看到香港人把粤语用文字写出来,才猛然发现原来粤语是一种非常夸张的语言,这很有点像美式英语在英语中的情况。举个例子,粤语中说“恐怕”的时候是用“惊死”,是不是很夸张啊,我们平时这样说惯了,都不觉得happytime 说:够夸张四不 说:但有一次我看到一个香港人写的文章,把这个词用文字写出来,我才猛地觉得怎么这样夸张啊。他说的本来是一个人低调地离开,好像恐怕被人看见,却用了“惊死”被人看见,一下子就刺激了我的视觉。但我们平时就是这么说的,一点不觉得夸张。happytime 说:看来广东话还有很多独特的语法和词汇呀,四不 说:还有一次,我跟朋友一起吃饭,那些朋友中有些是从美国回来的华人。他们其实是台湾人,所以能说普通话,但也能听懂一点粤语,不是太精通,但大致能听懂。汤刚上来的时候,我说不要先急着喝,因为太烫了,会“碌烂牙”。“碌”就是烫的意思,其实是烫坏了牙齿happytime 说:这么夸张呀四不 说:但粤语就是这么说的。结果他们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他们其中一个粤语比较好,向他们解释,说粤语说话是这么夸张的。要不是他们不懂,我还完全没注意到这个如此常用的说法是这么夸张的happytime 说:呵呵,同样的词大家感受不同哟。好象我家乡话里面特别用语没有这么多呢四不 说:粤语中有些歇后语也挺有意思的。我都不知道,是听香港台的广播剧时才知道的。例如粤语中有这么一种说法,叫“大汗搭细汗”,是表示满头大汗的意思。“搭”是指叠的意思,大汗的就是大的汗珠,细汗就是小的汗珠,大汗珠滴下来叠在小汗珠上,表示汗很多,滴个不住happytime 说:很形象生动呀,比直接说满头大汗强多了四不 说:这个“搭”只是找个谐音,不要管这个字原来的意思。同时粤语中还有一个动词发音也是“搭”,是表示“揍”,用拳头很大力地往下打的动作。所以有一个歇后语就是这样的:“蒙古人打架――大汗搭细汗”。从前面看,那“搭”是指揍的意思,蒙古人打架就是大汗打小汗嘛;但从后面看,那是指满头大汗。大汗是蒙古的皇帝啊,小汗是蒙古的小王嘛。这是利用谐音,跟“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是类似的。香港还有很多很有趣的俗称,例如天文学会俗称“坐井会”,因为“坐井观天”嘛happytime 说:哈哈,很幽默呀四不 说:以前TVB有个很有趣的节目叫“江山如此多FUN”,是个问答游戏节目,非常好看的,我觉得比后来引进的什么“百万富翁”“一笔勾消”都好看。寓教于乐,很好玩,又学到很多历史地理知识。那个节目里有一个环节特别有意思,是要大家猜一些粤语俗语的原意。它的设计很巧妙,就是允许你不懂的时候乱作一通,即使是错的,但如果作得有新意,可以得“最佳创意奖”happytime 说:呵呵,这样好呀四不 说:其实很多香港人自己也不知道天天在说的俗话是什么来源的,但因为有最佳创意奖,所以大家都变着法子搞笑,想最搞笑的解释,笑得肚子都痛死了happytime 说:这样子比正确答案都有趣呢四不 说:然后揭出谜底四不 说:又可以学到东西,又大笑了一通。所以我很喜欢这个节目,又有乐又有学。举个例子吧,香港人经常说“混吉”这个词,我都不是很确定怎么翻译它,大概是指混水漠鱼贪点小便宜的意思吧happytime 说:混来的吉祥,哈哈四不 说:但大家只是这么说这个词,不知道它其实是哪个字,所以很多玩游戏的人就以为是“运桔”,因为“运桔”与“混吉”在粤语中是同一个发音的。于是玩游戏的人就开始乱作故事,说什么有个男的想娶一个女的,就运一大批桔给她,可她是不喜欢桔的,反而惹怒了她。如此等等,笑得我们气都喘不过来了。后来揭出谜底,原来香港在经济还没起飞之前,酒楼饭店会提供免费的清汤,那清汤叫“吉水”。那时很多人穷,就到酒楼饭店去坐,只为喝那“吉水”,什么都不消费,所以伙计就骂这些人是“混吉”happytime 说:原来是伙计们创造出来的,呵呵四不 说:香港人又把零碎的钱叫“斗令”。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也考住了所有人。原来“斗令”是以前黑社会的黑话,好像是“斗”是表示一个数字,“令”表示另一个数字,这两个数字都是小数目,所以合起来也是很少的钱,“斗令”就指鸡零狗碎的小钱了。happytime 说:哦,还是黑社会的呀,最后成了民间用语了。香港有很多民间用语呀
: 评论日期: 10:11
Jessie~~~ 说:我这里有一个德国人,会说五六种语言,他除了会说德语和英语,也会说中文,泰语,俄语日语。我们这有乌克兰人,日本人,中国人,德国人,新加坡人,他和每国人都拿人家的本国语言交流。有一次我和另一个中国人讲“老外”结果被他听懂了,真丢人...四不 说:我记起我在日本的时候,有一次跟中国朋友说德国的足球现在不行了,没留意到旁边就有一个德国人,他是懂中文的,搞得我好尴尬,赶紧补充说几句德国足球的好话。就是我在说的时候,他突然抬起头看着我,我才猛然想起他懂我的话。他娶了个中国女孩,经常在我们面前得意的说,他是中国女婿 Jessie~~~ 说:我觉得他们简直是做特务的材料。哈哈,挺可爱的老外。我现在还是习惯叫他们老外,可是有一次新加坡人说,你自己也是老外呀happytime 说:我记得中国留学生在背后说外国人的坏话,一口一个外国鬼子,没想到旁边站着的外国人是汉语言专家.Jessie~~~ 说:我记得在网上看到的一个笑话。一个中国人在法国的街上看到迎面走过来两老黑,纯种特别黑的那种,于是两人感叹了一句,真黑呀。结果那黑人听到了,回过头来一呲牙,说:就你白?这“就你白”三个字可包含了不少中文的寓意啊,非身临其境这不能领悟。呵呵,不不,有机会我和你学广东话啊,让那个马来人打击得我...好象没一句说得对四不 说:好啊。其实你不用觉得气馁。我有个朋友,他父亲是山东人,母亲是广东人,他读书时到了深圳,他的广东话应该很好了,但还是经常有说错的,老给我纠正他。还有一个朋友,是惠州人。惠州就在广州旁边啊,平时他说广东话还不觉得怎么样,但一急起来就显出广东话不纯了。我发现他的问题就是总以普通话中的发音规律来推算广东话的发音。通常来说,在普通话中是同韵母的,在广东话中也是,但这个规律不是必然的,经常有例外。所以他常常说错发音,被我笑他;但我也经常被他笑我的普通话。我们扯平了吧Jessie~~~ 说:刘嘉玲当年投靠无线的时候,因为不会广东话被拒了,后来第二年她又去了,据说那时广东话已经好过她的普通话了。我爸爸也在香港呆了六七年,一句广东话都没学会。我听港剧的时候,我爸爸也凑过来听,没字模的那种,我问他的时候,他说能懂个六七成吧,faint,那时候我都全能听懂了。我能听懂古装片,时装片就只能明白个大概意思,要靠剧情串。我发现古装片比时装片容易太多,因为古装片的对白都和书上一样的,没什么语法问题,只是发音的问题,时装片很多我们不认识的字和话四不 说:哦,时装片中俗语多。那你是不懂粤语的口语。但粤语本来就是一种口语,不懂口语是没有什么用的,特别你要用于交际而不仅仅是为了看电视剧。很多人因为喜欢粤语歌而学唱,他们以为自己这就叫懂粤语了,但其实不然。因为粤语歌中的歌词绝大部分是书面语,在实际交往中没什么用 Jessie~~~ 说:呵呵,我讲“点解”发音做“顶改”,但是我的马来同学告诉我不对,应该有m的音四不 说:对,“点”字要有一个闭唇的动作,但听起来可能M的音不重。 Jessie~~~ 说:可是我听起来真的没啥区别啊四不 说:广东人就会听得出来。粤语中有很多这种音,有嘴唇动作,但音听起来不重
: 评论日期: 10:11
happytime 说:我学了一会儿古汉语,还是没学出金刚所说的美感了,怎么看都象是打电报呀四不 说:体会不到就算了,这要靠慢慢的积累修养。也没必要搞“皇帝的新衣” Jessie~~~ 说:呵呵,唐诗宋词什么的还好了,再早的我也怎么都读不出美感,尤其屈原....happytime 说:还有那个金刚说要我读孙子兵法的时候能读出味道来就可以接近道了.那个孙子写的东西太简单了,还不如去读厚厚的西方人写的战争论呢。唐诗宋词还是能读出美感来的,因为本来就有诗的韵味Jessie~~~ 说:古文好象也分时代的吧,早期的好象就更晦涩一些happytime 说:是呀,早期的我也不爱读。那个屈原的也读不懂,因为很多词汇都不太用了四不 说:资治通鉴的文字就很好,金庸也说很想学到那种文笔,但学不到。当然他这话有谦虚的成分Jessie~~~ 说:我有的时候念古文的对白,总想,不知道古人说话的时候是不是全都摇头晃脑...总感觉那些话得晃着脑袋说...四不 说:铛然MM对文字的敏感性更强,HAPPYTIME对情感的把握比较细腻happytime 说:是的,我对文字不敏感,我只能看看大概。那是因为我比较喜欢胡思乱想,哈哈Jessie~~~ 说:对对对,我这人是特别不感性的,恐龙的神经,因为往往人家都感动的一塌糊涂的同时,我还无动于衷,甚至哈哈大笑。所以人家几个女生凑一起看言情片的时候,已经不带我玩了。哈哈,不不,不敢同你说,我以前也想过写小说呢。我想了一些设定,但是后来因为出国的事就没顾上。所以那时候我特别认真地看nono的一些文章,因为很多问题在我设定的时候遇到了,所以越看越觉得的确真是对啊happytime 说:四不的文章对创作很有帮助四不 说:这倒是我比较引以为傲的事,我写的东西绝对是实战性很强的Jessie~~~ 说:是啊,不是到真想写的时候有些问题是体会不到的四不 说:光是一个自然段应该有多长就很费煞思量happytime 说:其实,当然,你可以尝试写历史小说呀,更有价值哟四不 说:历史小说更难写,因为很多东西不能编,先要有大量的积累happytime 说:这个么,选个南北朝之内的混乱的朝代写比较好四不 说:那更难啊,人物繁多,线索千头万绪,结构的困难成倍增加Jessie~~~ 说:那个时代的历史我读过不少,但是很难记住四不 说:你要先整出一个头绪,有一条线索,写的时候以那条线索为主线。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怎么可能写得让读者看起来清楚 Jessie~~~ 说:是啊,所以越构思,我的重心离历史方面越远。哈哈,从初级的阶段来说,越乱才越好写啊,因为越乱行家越少四不 说:初学写作的关键是先要慢慢来,不要急着一步登天,先从简单的入手。网上的行家多得很,你先就抱着这个看少人的不正确的态度,怎么能行呢
: 评论日期: 22:51
四不 说:以前思考过一段时间关于粤语的发音的问题,我在那评论文章中谈那个“原因之一”,是以前研究的一个结果。粤语的发音造成粤语歌的约束性很强,所以粤语歌要作得好,比起国语歌要难上千倍万倍happytime 说:但泰坦尼克号我听过国语版本的,柯以敏唱的,也狂难听。而柯以敏可是受过正规声乐训练的。原唱的那个声区比较高,在高音部分而且很柔美有韧性。中国这些通俗歌手没有哪个声线是如此的四不 说:估计国语歌又比英语歌的约束强一些。以前曾经看过有一篇文章,是谈国语歌的歌词往往不及英语歌的题材广泛。作者认为,原因很可能是出在语言本身的“可塑性”上。他认为英语与汉语比有更大的可塑性,英语的难度比汉语小得多,所以英语的歌词显得领域很宽广。例如世界和平,反思战争,等等。这些主题很深刻,内涵很丰富的内容,往往是汉语歌曲难以承担的happytime 说:也许有这个问题,但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那帮家伙除了爱情词,就不愿意写其他的了,所以题材那么窄。商业化严重的问题四不 说:大陆是有这个问题。但当时那篇文章的作者,是拿台湾的一些最优秀的词人来比的,如罗大佑他们happytime 说: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词人不肯写,还有歌迷素质也低点四不 说:也不是如此。毕竟难度大的时候,优秀作品就比较难出,就显得特别少有了。那文章的作者也并不是认为汉语歌完全不能描写那类主题深刻的题材的内容,只是认为与英语歌曲相比,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像罗大佑他们也写过一些这类题材的作品,如“亚细亚的孤儿”。但数量上固然无法与英语歌相比,歌词的行云流水的境界也远远不如。唱出来的效果他倒没怎么比较。如果那个作者的意见是对的话,那么国语比英语更缺少弹性或“可塑性”,而粤语的问题就更严重了。happytime 说:自我感觉,英语比较圆转,连贯性比国语好四不 说:国语是否真的比英语更缺少弹性,我不敢肯定。但粤语我很熟悉,情况绝对是如此的。粤语对发音的要求很“僵化”,一个粤语的字放在歌曲中唱的时候,它能适用的音是相当有限的,必须是就在它原来的发音附近的音调,才能使用。也就是说,为歌曲配粤语歌词时,必须考虑每一个字本来的发音,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喜欢写什么词进去就写什么词进去。如果不管每个字本来的发音,硬是写进去,用粤语来唱这歌的时候,就会有很别扭的感觉happytime 说:好象据说英语比较重视整个句子的语调读法,而中国的比较重视单个字的声调(因为中国有很多发音相同,而音调不同的字啊),但英语就没有一个单词非要固定在哪个音调上的问题,所以融合在整个句子中唱起来容易得多吧。老外学国语最大的问题就是掌握不好声调,四不 说:是这样,但国语对音乐的约束性没有粤语那样强。举例说,一首本来是国语歌词的歌,如果把里面的歌词换成用粤语的发音来唱,一百首就会有一百首唱起来别扭之极。但如果把一首本来是粤语歌词的歌,把里面的歌词换成用国语的发音来唱,基本不会有别扭的感觉。你不妨找一首你熟悉曲调的粤语歌,用你懂的国语来唱,你不会觉得有发音别扭的感觉
: 评论日期: 22:53
happytime 说:那是因为粤语声调更多的缘故?四不 说:不是因为粤语声调多的缘故。粤语也就只是比国语多2个调,共6个调。而是因为粤语就是有这种“僵化”的问题happytime 说:其实碰到这个问题整个换词最好四不 说:但很多时候并不都能换词的啊。而且,为了照顾发音而要换上可能意思远远不如原来那个巧妙的字眼,是很大的以词害意的问题。中国的律诗不就是有这个问题吗?为了平仄,不惜写出完全不真实的诗词happytime 说:我的意思是说整个换啊四不 说:所以就是困难了很多啊。粤语歌词的写作比国语歌词的难度是大很多很多的,所以为什么粤语歌词如果能作是好是如此的难得。一个文学修养好的人,就能作出好的国语歌词,但他绝对不能作出好的粤语歌词。而且,像我这样,粤语是母语,文学修养也还说得过去,但我也无法作粤语歌词happytime 说:那是因为你的文学修养建立在国语的基础上。如果你从小学的教材全部粤语化,按粤语的特点来编排,可能就能写词啦四不 说:不是的。粤语的发音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要专门研究与学习,不是说你懂粤语怎么说就行了。就如语言学的专家不是任何一个以此为母语的人就能当。要懂用粤语作歌词,必须有语言学家的功力。这种困难就大大地制约了粤语歌词人才的发展。现在很多粤语歌词作得一无是处,就是因为他们仅仅是满足于能唱出来不别扭就算了,要进一步兼顾文学方面的质量,就无能为力了。粤语这个问题,与音调多少无关,而与语言本身的“僵化”性有关。举例来说,以“酒干倘卖无”这首歌为例,“酒”这个字在平时说话时的发音是jiu,3音;但在唱这首歌时的发音是jiu,1音。唱歌时的发音与平时说话时的发音差得非常远,但我们听起来不会因为这个字在歌中的发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觉得别扭。但这在粤语中就不行了。假说某个粤语本来在说话时的发音是3音,则它在歌曲中的发音,也必须是在3音,或3音附近的音。如果“跑”到很远的音域中去,听歌的人就会觉得很别扭了。这就是我所谓的“僵化”,或约束性很大的情况。所以这跟粤语的音调比国语多没有关系,而是因为它的约束性就是如此之大happytime 说:哈哈,蛮搞笑的。下次你写个专门的粤语研究吧,这个题材也很有趣啊。你只是说约束性大,但约束性的来源又是什么呢?这个是语言学家要研究的问题。到可以进一步研究下去,比如有那些声母,或者韵母的搭配使得粤语僵化
: 评论日期: 22:55
四不 说: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上语文课,语文老师说起粤语歌的特点。她说,粤语歌的歌词与我们平时说话很相似,她当时就举了谭咏麟的那首“朋友”开头那一句“繁星流动”。先用平时说话的发音来念,然后以唱歌的方式来唱出来。我注意到果然每个字在歌曲中的发音与平时说话时的发音相差很微,或者完全就一样,或者只是升了半调或降了半调。所以,在粤语歌中,如果你已经习惯了某首歌,你很难用平时说话的发音来念完歌词,因为你总是不由自主地变成在唱歌。就是因为发音太接近了,而你已经很习惯的时候,不由自主就会由“念”转成“唱”。但我相信在国语歌中不会有这种情形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粤语会有如此之大的约束性,这个就确实要留待音学专家来研究了。粤语的发音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我用“空洞性”来形容。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验:进入一个礼堂,事先你不知道这个礼堂中正在演讲的人是用粤语还是国语说话,如果其实他用的是粤语说话,那么很有可能你一进去的时候,不但听不清他在说什么,连他是不是在用粤语说话,你都判断不了。往往要习惯一段短时间,才慢慢地辨认出演讲者在说粤语,以及他在说什么。我想可能是这样的,因为礼堂中的音响效果是回声较强,粤语似乎很容易受回声的影响而变得含混不清。我不是声学方面的专家,我的直觉只能判断到这一步了happytime 说:下次把这个问题扔给金刚,他学过语音学,说不定能说出点名堂四不 说:你看过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吗?里面有一段是批评中国人在公众场所说话声音大,以致于被外国人觉得很没礼貌。他特别批评广东人,说广东人说话更是大得有如吵架,他们自己却认为只是在“耳语”happytime 说:我们这里的方言也经常受到这样的批评,说我们说话象吵架,比较硬的感觉四不 说:后来我看到有人回应他这文章,说这并不是因为广东人天生粗嗓门、没礼貌,而是粤语的发音有这个问题。尤其是在空旷的地方(公众场所通常比较空旷),如果声音不大,对方就无法辨认发音happytime 说:其实在声学上就是个频谱分析的问题,拿频谱仪测一下,说不定是谐波比较多的缘故。在音乐上,这是用音色来定义的。有很多人用同样的音高来发一个音,但声音的感觉给人不同,这就是各人的音色不同.在物理上就是频谱不同啦,虽然主音的频率是相同的
: 评论日期: 22:57
四不 说:不过粤语也并不都是硬的音。香港话给人的感觉就非常柔和。广州话算不上柔和,但很动听,并不是硬的。通常我们觉得某种粤语的方言很难听,不是由于觉得它硬,而是由于觉得它的音跌宕得很厉害,忽高忽低,让人感觉很滑稽。例如我们家曾经聘用过一个粤北地区来的保姆,她是会说粤语,但有很浓重的当地方言的口音,我们一听就忍不住想发笑。后来我特别地注意为什么会这样,就发现原来她的发音跌宕得很厉害。跟正宗的粤语发音相比,大起大伏。正宗的粤语发音就显得平稳很多。很多时候地方口音都会被认为有“像是在唱歌”的感觉。像我刚到广州的时候,也是常常被广州本地人取笑,说我说话像在唱歌。前面不是说过吗,粤语歌中的歌词,往往就是在原来说话的发音的基础上上调或下调半个音。我猜想,之所以地方口音被代表正宗粤语发音的广州音视为“像唱歌”,原因就在这里。地方口音的音调起伏得比较厉害,多了那半个调的距离,所以广州人会觉得四乡的人说话像“唱歌”。对于粤语的研究,我也就是这样了,没有什么理论可言,全凭经验总结,试提一些“假说”而已happytime 说: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象唱歌的话,也就是读同一个字的时候都有本身声调的变化。因为你看谱子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的,唱歌的时候一个字要要承担好几个不同音符的功能的四不 说:不是这样。所谓觉得“像唱歌”,毕竟不是在唱歌。唱歌中的粤语发音,随不同的歌曲情况,可能是上调,也可能是下调。但地方口音的调整方向是固定的。有“像唱歌”的感觉,不是因为同一个字在不同时候有不同发音,而是因为这个字的发音与正宗的粤语发音有半个调的差距,于是予人以起伏很大的感觉。
: 评论日期: 18:21
作者:happy_t 回复日期: 17:08:52 
  “九声六调”的粤语:有九个不同的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但只有六个不同的调值(音调)    至于粤语填词难是因为:    Z填~比很多其他Z言填~都y。或者f,一般的Z言填起~恚急然Z容易。    @是由於一般Z言的「音{」──即高低音──的化,都比^危不能用@些蔚母叩鸵粽{化,去綦A上的do re mi fa so la ti。    英Z]有高低音的,o有frZ{的p重音。在填英文~r,乎完全不同理綦A高低的}。    日本ZY的~句m有p重音,但那些「↑↓」、「↓↑」、「↓↑↓」、「↓↑↑↓」、「↓↑↑↑↓」等,K不m合放M音A。填~ro要略榱粢猓灰蛞粽{,而使一~Z成另一~Z,就行了。    普通m然有四化(健㈥平、上、去),但是芜@四音低化,不足以跟音A@纭do」的低音,就不在普通的四之取    然而,Zs有九化。(Ho有六高低化)@九,或者六化,足以去綦A。由於@六{高低函括了每人都能l得蚀_的do至so音,因此Z就能l]出@N特|。
: 评论日期: 18:21
  然而,Zs有九化。(Ho有六高低化)@九,或者六化,足以去綦A。由於@六{高低函括了每人都能l得蚀_的do至so音,因此Z就能l]出@N特|。  -------  这一点其实昨晚聊天的时候我想过要说的,但一忙乱就没提了。当时你问是不是由于粤语的音调比国语的多,我就说粤语的音调是比国语的多,有6个调(你转贴的资料我没看过,我是根据“广州音字典”标注的调有6个而这么认为的)。当时我就想说,音乐中有7个调,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这个数目与粤语的调很相近,差不多是一个粤语的调对应一个音乐的调,所以会造成这种粤语“约束性”强的情况。但当时我就想起那个“酒干倘卖无”的例子,国语中的“酒”与歌曲中的“酒”的音调完全是天差地别,所以似乎问题不在于音调的多少,而只是在于国语中的音调不约束歌曲,而粤语中的音调却约束了。    至于英语与日语,都是没有调,而只有高低轻重之分,更是完全不存在音调会约束歌曲的可能性了。
: 评论日期: 18:22
  其实我在中学的时候曾经私底下做过一个“野心勃勃”的“研究”。就是因为前述发现粤语的音很复杂,所以拿着一本“广州音字典”,想把粤语的音(不仅是调,还有音)都整理出来,想探寻出各个粤语的音与音乐中的音的对应关系是怎么一种规律。    但这个工程太浩大了,最终是不了了之。但由此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广州音字典”中列出粤语的发音其实是不足够的。粤语中有些发音看起来很相似,差别可能微小到只在于有没有合一下嘴唇,但其实仍然是两个不同的音。    而且我很不满意于“广州音字典”中的拼音的写法,觉得无法让不懂粤语的人能从拼音的组成来比较直观地明白该音如何发音。所以当时我还着手重新设计粤语中的“韵母”(英语中的“元音”),尤其是双韵母的部分。现在回头来看,这个“野心”真是大得惊人,因为这就相当于是想凭一己之力(而且还是个小小的中学生)来制订一套粤语的拼音方案。    说一下当时的一些设计吧。如粤语中一个很重要的韵母是“牛”的发音。这个发音很像拼音中的au,但其实不然。因为粤语中另外有一个韵母是这个发音的(就是“熬”)。我就把这个韵母设计成“aue”。粤语中有很多发音很特别,很多时候我要用到三韵母来表达。    看现在香港人弄的粤语拼音方案,是不用三韵母,而是在韵母上方加德语一样的小符号来表示。
: 评论日期: 15:52
四不 说:我最喜欢的歌(包括旋律和歌词)是王菲的“约定”,你听过没happytime 说:哦,我只听过周惠的约定四不 说:国语版是那首“红豆”happytime 说:我听过红豆四不 说:很多人喜欢“红豆”的歌词,但我觉得只是一般happytime 说:哦,应该是林夕写的吧四不 说:“约定”和“红豆”都是他写的。周的那首“约定”,旋律也是王的“约定”。周那首“约定”的歌词是最俗气的,王菲的粤语版“约定”是最好的,“红豆”其次。“红豆”的歌词其实也是不错,但跟“约定”就不能比了。“红豆”的歌词是那种用艳词丽句来取胜的歌词,这种刻意的锻词,很适合少男少女或文学青年,所以很多人喜欢。但这种歌词美是美,就艺术价值而言,不及“约定”的歌词那样在平凡中见不凡。用简单平凡的字眼,表达出动人的意境,那才叫高明happytime 说:淡淡的忧伤四不 说:这首歌要在安静的环境,凝神屏气地听,细细地品味那歌词的意境。你记得我以前说过,什么样的文笔是最好的吗?这道理跟什么样的歌词是最好的是类似的。是那种有电影感的文字。能够通过文字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晰的意境,如在目前happytime 说:是的,这首词的电影感很强四不 说:我几乎是一合上眼,听着这首歌,就可以想象出歌词中描写的景况。一个少女站在旅馆门前,等候着她的情人。情人含笑而来。两人手挽手的走在街上,那种轻快的心情,投射到其实没有感情的死物上,似乎整个城市都跟着他们一起快乐。男的弹着吉它,他们走过的道路也像歌儿一样变化着。从时间的维度上,走到傍晚。那街灯,那便当。这里有视觉,甚至有触觉――微温的便当。平凡的事物,烘托着那份简单纯真的感情,比起“红豆”那种奇幻的描写,其实更耐人回味happytime 说:我觉得太幸福了,就会产生一种淡淡的伤感,怕不能长久。不过,和听众人的年龄还是有关的,如果十几岁的人来听,不会有这么多感受四不 说:从空间的维度,他们走到秋天的林子里,在满天黄叶里相约,我们要再来看这黄叶。是简单的约定,说不上什么山盟海誓。可能是因为他们简单,没有想到后来会发生什么意外,可阻止他们实现这个微小的约定。至于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歌词本身的短促决定了不能细写,实际也是适合用这种“空白”来让听众自己去遐想。毕竟不是小说,不需要完整的故事happytime 说:恩,这就是留白来着四不 说:场景跳到最后。多年之后,两人都老了。这里靠想象了,我自己的想象,是他们又再次在这满天黄叶里重遇,虽然彼此两鬓斑白,还是能认出对方,想起当年那微小的约定。彼此可能不再相爱,但那约定的偶然履行所带来的苍桑感……happytime 说:这首歌有怀旧的味道。这种歌曲和这种类型的散文我都喜欢,但不敢多看呢,一看就沉浸其中了四不 说:我在TVB的英文台明珠台那里看过一个英国广告,我觉得特别适合这首歌,简直好像是专门为这首歌配的MTV。那个广告是这样的,一条长长的铁路,一个老妇人拖着一个女孩走在上面。迎面走来一个老人,是白种人。两人相遇,都是一愣。然后闪回,回到几十年前。同一条铁路上,一个小女孩与一个小男孩。女孩是中国人,男孩是白种人,二人手牵手的走在铁路上。寒风吹过,女孩缩了缩颈,男孩给她围上一条白色的羊毛围巾,二人双视一笑。再闪回,回到几十年后,那白种老人目光落在那老妇人牵着的那个小女孩颈上,仍然围着那条洁白如新的羊毛围巾。你猜这广告卖的是什么产品happytime 说:羊毛围巾四不 说:呵呵,对了。那是一家英国的羊毛围巾的广告happytime 说:哦,这广告好,不仅质量好,还是永恒感情的象征四不 说:这个广告王蒙还曾经在“读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呢。他一开始的时候还以为这广告是带有政治含意的。因为那时正是香港回归的前后,他以为那白种男子是代表英国,那女子是代表香港。他以为是政治广告,还感慨了一番。谁知后来跟香港的朋友一说,人家告诉他只是一家企业的广告,而且那企业在英国还是挺有名气的。又一幕现实的黑色幽默happytime 说:我们国家政治运动搞多了,什么都往政治方向上说四不 说:明珠台上有很多外国广告看,非常好看。或者是视觉效果一流,美仑美奂;或者是创意别具一格,令人赞叹。只可惜现在明珠台的外国广告越来越少了,反而是充斥了不少国内的广告。而且经常国内的有线电视在广告时间占台,播国内的广告,都看不到外国的广告了。香港的广告黄金时段的应该也是非常不错的,但也是很早以前就给国内的有线电视占台了,我已经有很多年没看过香港的优秀广告了。我现在能讲的,只是香港回归之前的那些优秀广告,真是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商业机构的广告与政府的公益广告都各具特色,令人叹服happytime 说:说人家香港是文化沙漠来着,人家的广告都拍得比我们的好四不 说:尤其是政府的公益广告,我觉得特别难得,因为看得出来他们的经费很有限,要拼命省着,完全是靠创意来支撑happytime 说:是的,而且公益广告本来就是说大道理的,创意不好没人看的,所以创意非常重要四不 说:大凡广告都要靠创意,但香港政府的公益广告比一般广告更加靠这个,倒不是说是因为讲大道理,而是因为看得出他们的经费有限得很,如此低投入而高收益,实在是叹为观止。最典型的是廉政公署的广告,廉政公署就是相当于国内的反贪局,他们的广告几乎篇篇皆精彩happytime 说:哈哈,廉政公署也有广告呀,有趣,是招人么?四不 说:不是,是警告不要贪污,以及鼓励举报贪污。例如有一篇是这样的,画面出现一只鹿的图片。一开始只是这头鹿的各个部位,如头啊,腿啊。然后分别有或男或女的画外音说:“马!”都是成年人的声音happytime 说:指鹿为马呀四不 说:最后出现那鹿的整体,画外音是一个清脆稚嫩的童音:“马!”接着就是画外音,大意是鼓励大家要挺身而出,指证贪污,否则受害的最终是我们的下一代,也变得黑白不分,指鹿为马happytime 说:这创意好,要为下一代着想,这个可是人人都有的情怀四不 说:对啊,很能诉诸于人们最关注的东西。而且,你发觉没有,这个广告成本低廉到极点,只需要一张画!!!happytime 说:是哟,不花什么钱四不 说:这是廉政公署的广告的特点,全是成本极其低廉的。还有一篇也很精彩,画面是一个1997的铜字,四个数字由四个铜字组成。画外音的大意是说,要坚持廉政,不要因为回归就放松。画面出现腐蚀的现象,第三个数字的“9”摇摇欲堕,忽然掉下来,倒转过来,变成“6”字,四个数字就变成“1967”happytime 说:60年代一定是贪污最严重的时代四不 说:那正是香港贪污盛行的年代,廉政公署就是那个时候成立的。这广告的含义是,不能让1997变成1967。这个广告也是成本极低,但创意很巧妙
: 评论日期: 15:53
Jessie 说:“锡晒你”。不不,这个是什么意思四不 说:就是很疼爱你的意思。你是在听许冠杰的歌吧。“锡”就是疼爱,“晒”就是全部。直译是全部疼爱都给你Jessie 说:哈哈,聪明啊四不 说:什么聪明啊,那是许冠杰一首很著名的歌。我这粤语为母语的人都不知道,就太次了Jessie 说:这边很多人听许的歌。我在国内只是知道他,但是他已经不很红了。只知道他两首歌,但这边经常放他,商店里,餐厅里。四不 说:新加坡在文化上是香港的殖民地。很久以前的歌星了,七八十年代的。但他们那个年代的歌其实是最好听的。现在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新新人类的无病呻吟之作。我也是经常听许冠杰的歌的,我的电脑里有很多首他的歌Jessie 说:他的歌都是些励志歌,比较少情情爱爱的。四不 说:他的歌很有意思的,有机会可以跟你分析一下。他也有很多情歌,像刚才那首就是嘛。但以前香港的歌不像现在那样局限,净是情歌。以前有很多种类型的歌,情歌之外就是你所说的励志歌。还有很多艺术性很强的歌,也是非常优秀的。现在香港歌坛是玩完了,我都不想再提Jessie 说:嘿嘿,可以啊,我对你的母语文化比较有兴趣的。有空你来讲讲吧。我这边有个马来同学,对香港旧电视,旧歌特别熟。好象香港文化对马来的影响也极大。四不 说:对,东南亚在文化上都是香港的殖民地Jessie 说:她也是讲广东话的。她还说他们那的话和广州的比较接近,和香港话有点点区别。四不 说:马来华人很多早籍是广东的嘛。广州话与香港话没有区别的,最多是语气上有区别而已。正宗的广州话非常好听,有如唱歌;香港话则比较柔软。
: 评论日期: 10:50
(转载)英语、普通话和粤语的音节结构的比较(作者:皮扎诺  [前言]    人说话的声音是一个音连接一个音地分开来的,节奏分明的。而每一个音就是一个音节。不论句子有多长,发音速度有多快,而音节始终是分明的,语音的节奏是必然存在的。音节是人类听觉能分辩人的声音的最小单位,所以,研究人类的语音以音节为单位来进行是最为科学的和必要的。    随着人们对语音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音节的基本结构,就是音节的最基本的组件:辅音、元音和声调,并且认识了不同的辅音、元音和声调类型,音节就是以这样东西拼接而成。    [英语的音节]    根据构成音节的元音和辅音的不同,英语的音节结构有三种:    1,由单纯的元音组成的音节  如:  a,我“I” ;  b,耳朵“ear”  结构:元音    2,由前辅音和元音组成的音节  如:  a,说“say”,由辅音“s”+元音“ay”组成;  b,现在“now”,由辅音“n”+元音“ow”组成  结构:辅音+元音    3,由前辅音、元音和后辅音组成的音节  如:船“ship”,由辅音“sh”+元音“i”+辅音“p”组成;打“hit”,由辅音“h”+元音“i”+辅音“t”组成  结构:辅音+元音+辅音  这个音节模式在西方语言中称为“闭音节”,就是音节的尾部有辅音的音节。而把其它不是辅音结尾的音节类型通通称为“开音节”。      第三种情况完全包含前两种情况,而英语是一种没有声调的语言或者说英语的声调是没有区别词义作用的音节附加组成成分,所以,英语的完整音节结构是:  辅音(Consonant)+元音(Vowel)+辅音(Consonant)    英语是一种CVC音节结构的语言。这是学术界公认的结论,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的语言属于CVC音节结构的语言,除了藏汉语系的语言具备声调结构之外(声调在音节中的作用起区别字义、词义的决定性作用)  所以,某些中国人计算英语的音节的总数时,用“辅音数 * 元音数 = ?”这种计算方法来计算英语的音节总数,这种计算方法是不正确的,这是用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去计算英语的音节总数,而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和英语的音节结构是不同的,正确的计算方法应该是“辅音数 * 元音数 * 辅音数 = ?”。    [普通话的音节]    众所周知的普通话的拼音是这样组成的:声母+韵母,然后再加上声调。    这是正确的,是对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准确的概括。但是,汉语语音界的争议在于普通话的音节包不包括声调。因为,如果不包括声调,普通话的音节一共只有400个左右,如果包括声调,普通话可一共有1200个音节。  音节是一个从西方语音学引进的概念,汉语一般是一字一音一义。习惯上把音和字同等来对待,但是,在语音学上还把“音节”当作“字”来看待显然是荒唐可笑的。  而根据西方的音节定义,音节是不包括声调(tune)的,这也是汉语音节定义出现争议的根本原因。但是,西方语言中,声调(tune或调高tone)在音节中的作用跟汉语是不同的,西方语言的声调(tune或调高tone)只是一种语气作用,对区别音节所包含的语言意思是没有区别意义的,不同的调对单词和句子的意思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而汉语的声调却完全不同,汉语中,声母韵母结构完全相同的一个音读不同的声调时其意思完全不同,这不需要举例大家都清楚。不同声调但相同声母韵母的一个音在听觉上清清晰晰地不同,从听觉和字义的语言学意义上来讲,汉语的音节是完全包含声调的,如果不包含则整个汉语语音学理论体系都将崩溃了。    所以,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应该是:辅音+元音+声调,即CVT音节结构。    从这样的分析出发,普通话的音节应该有1200个左右,而英语的音节结构有1600个左右,这就是普通话的同音字比英语多的根本原因。    根据构成音节的元音、辅音和声调的不同,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有两种:    1,由单纯的元音和声调组成的音节  如:  a,爱“ai4”,由元音“ai”和声调的第4声组成;  b,意“yi4” ,由元音“i”和声调的第4声组成  (注意:“意yi4”和“义yi4”中的“y”在这里的作用是不同的,“意yi4”的“y”在这里是不发音的零声母,而“义yi4”中的“y”在这里送气的声母)  结构:元音+声调    2,由辅音、元音和声调组成的音节  如:  a,说“shuo1”,由辅音“sh”+元音“uo”+第1声组成;  b,想“xiang3”,由辅音“x”+元音“iang(介母+韵尾)”+第3声组成  结构:辅音+元音+声调    由上面可以看到,普通话没有英语的“辅音+元音+辅音”这样的音节模式,就是说普通话没有“闭音节”,闭音节在古汉语中称为“入声字”,所以,普通话是没有“入声字”的语言。    [粤语的音节]    按照目前的粤语拼音的主流观点来看,粤语和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是相同,但事实上这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现在的主流粤语拼音方案是根据普通话的拼音理论来推导出来的,而普通话的拼音跟粤语的语音相比,普通话的拼音理论就显得太简单了,以至于这套理论根本就不能拼读粤语的语音,这是以“简单”去描述“复杂”,这必然是做不到的。这种错误情况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因为20世纪初期,汉语的语音学刚刚萌芽,而主要的语音学家几乎全都是北方人,按照他们的思路,必然用普通话的拼音思路去思考粤语的发音,这就是现在的粤语拼音不能广泛使用的根本原因。    粤语跟普通话相比,粤语的音节结构还存在第三种音节结构,这就是:  结构:辅音+元音+辅音+声调  如:  a,十“sap8”,由辅音“s”+元音“a”+辅音“p”+声调“8”组成;  b,一“jat”,由辅音“j”+元音“ia”+辅音“t”+声调“7”组成。    辅音+元音+辅音+声调结构的音节就是“闭音节”,就是“入声字”。所以,入声字是粤语对普通话的特点。所以,粤语的音节结构是CVCT模式。这个模式同时也是人类语音音节的最完整的模式。    从这一点上看,说粤语的语音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音体系之一一点也不过分,因为要计算粤语的音节总数的正确方法应该是:“辅音 * 元音 * 辅音 * 声调 = ?”,单看这个计算程式就知道,粤语的音节种类要比普通话的音节总数多上倍数以上。    我注意到,现在的一些新出现的粤语拼音方案中关于“入声字”的拼音方法,大都采用在音节的结尾用声母“p”、“t”、“k”来表示的新的拼法。如香港的审韵配字字库就把入声字归于闭音节,并且直接使用舒声声调来标注入声声调而不另设入声声调,在各地的各种方言中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英语、普通话和粤语的音节结构模式的比较]  英语::辅音+元音+辅音  普通话:辅音+元音+声调  粤语:辅音+元音+辅音+声调  认识粤语的音节结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闭音节(就是入声字)。如果还把闭音节(就是入声字)当作声调来看待,那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 评论日期: 10:47
好象这文有点错误.普通话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而韵母中的鼻韵母就是以为辅音结尾的.
: 评论日期: 15:06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 11:09:21 
  我不是语音学的专家,但作为广东人,觉得把英语中的闭音节与粤语中的入声视为同一件事,恐怕不妥。    以楼主前面举的例子来说,英语中的ship里的p既起着闭音的作用,本身也要发音,虽然没有与元音拼在一起而不发清晰的音,但还是要做p的爆破动作。但粤语中的“十”(sap)里的p只是表示入声,不会做p的爆破动作。作者:皮扎诺 回复日期: 18:50:54 
  你所说的两种情况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两种闭音节读法一种叫做假闭音读法,另一种叫真闭音读法。而且你所描述的特征也完全正确。    粤语(除普通话之外的汉语中)中的不做爆破动作的读法叫做真闭音读法;  而英语却同时存在假闭音读法和真闭音读法两种读法,在英语(西方语言和除汉语外的其它语言中)中,假闭音读法一般只用在单词单独发音、句子的结尾和句子中间某些特别明显的停顿语气下这三种情况,而真闭音读法则用于普通情况,在快速表达的情况下全部发真闭音读法。
: 评论日期: 15:07
作者:淮一 回复日期: 22:47:16 
   江淮官话和吴语北片入声都是以喉塞音结尾,应该算是假闭音读法吧.山西也有类似的发音.上古时代吴晋两国就频通使节,大概两者在文化上有共同的根吧.作者:皮扎诺 回复日期: 0:29:11 
  1,正好相反,它们是真闭音读法。  真假闭音读法的差别在于音节后部的闭塞,有闭塞的就是真闭音读法。闭塞后还有爆破发声动作的才是假闭音读法。    2,粤语、客家话、闽南话的入声与吴语的入声的区别在于:粤语、客家话、闽南话的入声音节发音中,韵母后面的声母对前面的韵母有明显的收气作用和闭塞作用;而吴语的入声音节发音中,韵母后面的声母对前面的韵母没有明显的收气作用但有明显的闭塞作用。
: 评论日期: 15:21
作者:星飒 回复日期: 14:30:25 
  我没有学过语音学,不过说实在的,我感觉粤语和普通话虽然不同语系,但基本还是差不多的,都是图形文字,而不同于英语的拼音文字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 15:18:18 
  这文章是论语音,不是论字形。字形并不一定能说明两种语言是否属同一类。像日语里有汉字,但其实论发音的特征,跟汉语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我觉得汉语用方块字,而不用拼音字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语有太多的同音字,所以必须用字形的不同来区别。日语中如果剔除从汉语“进口”而来的“外来语”,其实同音字很少,完全可以不用方块字而直接用拼音(即日语中的假名)来书写。韩语的情况是完全一样的,现代韩语的书写就已经基本上抛弃了汉字(韩语所用的表面上看来是“方块字”的东西,其实还是拼音,一个“字”由不同部位构成,各自表示不同发音,拼起来就是该字的发音,所以其实是拼音,不是字,因为可以直接见“字”而拼出该字的发音。汉语的方块字可没有这种特点)。所以与韩语同种的日语理论上也是可以完全抛弃汉字不用的。    至于粤语,实际上本来只是一种口语,是没有文字的,是香港人编制了文字,这大概跟以前的契丹人没有文字,根据汉字来编制文字的情况差不多,所以谈不上与普通话是否有共同的字形特征。可能是因为音调比普通话多(普通话是四个调,粤语是九音六调),感觉同音字没有普通话的多,但是否能只用拼音而不用字形而不至于因为同音字过多而难以靠纯粹的拼音来传达意义,那就根本没有人尝试过,只能算是未定之论。
本文所属博客:
引用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q是什么的标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