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正确吗?

7月26日,A股在线教育板块开盘大幅下挫,中公教育等多只个股跌停,全通教育跌超15%。港股教育股继续重挫,新东方、思考乐教育、卓乐教育集团均跌超40%。


针对龙头企业的股价暴跌,并非短期利空影响的应激反应,而是对未来行业长期担忧的市场体现。

如果你是一位牛市常年摸爬滚打的股民,应该已经早早抛掉手中的那些教育股票了。

做出这一决断的理由,正是7月25号,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公开。校外培训机构迎来了史上最严监管!学科培训资本化全面禁止,不再新增审批企业。


据媒体报道,一位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内部人士透露,面对公司转型,俞敏洪在内部会议上落了泪。

然而,就在7月27日,“双减”政策出台的第二天,一条微博在网上迅速走红,该博主发布了一个消息,公开了新东方在海上开展长达45天的游轮公海封闭化集训活动,而这个费用更是高得离谱,足足219800元/人。

如果仅仅是写了这样的一段话,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这个博主还配了一张图片。这个图片就让整个事件变大了,也让俞敏洪十分气愤。


在如此背景下,俞敏洪在朋友圈也抓狂了。


没多久,这篇文章就已经有290万的转发量,随即,该博主删除了这条微博,并且诚挚的道歉,说这仅仅是一个玩笑,并不是真实的事件。

但是消息已经散播出去,人们也都对新东方有看法了,现在说对不起,好像已经有点晚了。

可说到底,教育培训行业的落寞,罪魁祸首并不在新东方等教育集团,这些错误都应该归咎到“过度教育”之上。



“过度教育”,虽然大家可能最近才听到这个名词,但这并不影响公众对它的理解。过度教育,无它,攀比心而已。

今年来不少新闻事件中,都有为孩子成绩抓狂的“怪兽家长”。“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尤为突出。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单单这一句话,不知道害了多少新时代的中国学子。

你有没有见过拖着行李箱般大小的书包行走在街上的小学生?

你有没有听过中小学生已经开始进入实验室参加科研培训,并且在期刊上发表论文?

你又是否听说过,幼儿园的入学考试是背诵唐诗三百首,还有双语班教育?


这些大家可能都只是在网上听说过,那就举一个最真实的例子吧。

隔壁家的老王的闺女又考了全班第一,你怎么一天天就知道打游戏呢?

至今,我都不知道隔壁家的孩子究竟是什么神仙人物,她包揽了从小到大每次考试的全班第一,只要是学科相关的竞赛,她都能信手拈来一等奖。

这些都不算什么,最怕有一天你累的喘不过气想要休息时打开手机,还没打开游戏就被父母抓个正着。他们脸上流露出的失望,能成为你一辈子的阴影。


原来内卷一词,早已祸及垂髫幼童,不过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罢了。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我早不读书了。”

别笑,也别嗤之以鼻。他们不是我们,他们没有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面对内卷做不出妥协和放弃,他们在家长的攀比下甚至不能有讽刺和质疑的言论。

如此一来,新生代的健康心理和健康教育成了国家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双减政策”应运而生。

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而不是被一些课外的教育机构占据主动和上风。

其实聪明的家长应该学会权衡,著名的二八定律就能很好的帮助家长认清楚教育的现实。

“二八定律”,即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课外教育与课堂教育,何为二?何为八?这种判断简直再简单不过。

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期望。希望所有父母和老师,在希望每个孩子成才的同时,也看到过度教育和过度学习以及硬塞知识的真实危害:

它给人一些不久就忘的知识。

它引起人们对知识的厌恶和不自信。

它忽视对知识的组织能力,而这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它使正在发育的身体和心智都蒙受伤害。

它使许多孩子成功也无法满足,失败则加倍痛苦。


学习是孩子的事,但中国的家长们比孩子还着急,他们给孩子造成的压力一点不比考试压力小。

把“理想自我”强加给孩子。

“理想自我”总比“现实自我”高一层,工人妈妈的“理想自我”是成为知识分子,孩子只要达到这个水平就行了。但知识分子妈妈的“理想自我”更高一层,要成为精英才行。

为此,母亲甚至为孩子规划了完美的未来,要六点起床,要提前预习,要及时复习,不能早恋,不能交坏朋友。


家长的出发点永远是好的,他们试图用自己吃过的亏、走过的路为孩子规划出一条一定要比自己强的路。

静态画面形式的游戏人物和家长理想未来的完美宝宝不会受到情绪干扰,但教育不同,孩子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他会对日复一日的学习和看不到头补习班感到痛苦和苦恼。

所以,这是双减政策出台的另一个目的。

请把你的孩子放心交给国家教育,请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松一松手。


不然,哪怕身居城市,你的孩子也会成为“留守儿童”。


你知道城市也有“留守儿童”吗?

父母因为996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孩子几乎得不到陪伴,城市996儿童现象由此诞生。


腾讯新闻谷雨数据联合奥利奥调查996之下的父母,生成《2021年中国城市996儿童成长现状报告》,洞察当下城市家庭亲子关系。

在6-12岁城市儿童父母的随机调研中,85%为工作压力大的996父母。其中,53.7%的996父母工作时间长,47.5%工作时间不固定。

处于普通成长状态的996儿童占比最高,为46.7%。11.7%的成长状态为差。

而对于成长健康情况较差的儿童,陪伴时间在2小时以下的占比相对更高,尤其是每日陪伴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家庭占比达到了14.2%。


所以,把四五点放学的孩子们送去教育机构,自己下班的时候再去接,成了大多数家长的选择。

这,才是“双减政策”的另一核心。

教育,不是孩子和教育机构的事。


双减,就是校外培训机构不允许开设“学科类”(语文、数学、英语、日语、俄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课程辅导。

各大教育机构只能在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类(非学科类,例如机器人、编程、天文等)赛道再搏一搏。

如此,才造成了各大教育机构岌岌可危的局面。愿意让孩子花钱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体育和艺术的父母确实不少,但更多家长的选择还是牺牲孩子的兴趣课外班时间,去满足补习班教育。

所以该关心和担心双减政策的绝不应该是一个个以教育机构为手段的商人,而是真正关心自己孩子教育的父母。


教育问题,如果只是孩子的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毕竟年少的他们纯洁地像块璞玉。但如果孩子问题的背后是父母的问题,那问题就很难解决,除非父母先改变。

让孩子改变父母,这个话题从古至今延续了千年,大多数以失败告终,这才使得教育问题成了老大难,成了每一个家长都头疼的问题。

但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寻求怎么解决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在自身寻找原因的话,孩子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强者在面对弱者的时候,很难不用强制力去进行决断和定论,但只有学会与孩子一起成长,才能真正解决教育问题。从关注吃穿中脱离出来,更多地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新东方内部人士:俞敏洪在会议上落泪,“双减”之后有人建议做托儿所

腾讯新闻&谷雨数据:2021年中国城市996儿童成长现状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历年教师考试中,结构化面试成为很多考生和学员的绊脚石,所以中公教师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以防于未然。

结构化面试题: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这种说法,你怎么看?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可滞后于自身发展。但这不等同于过早地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幼儿园小学化。这种行为背离了早期教育的目的,暴露出我国早期教育的功利和浮躁,引发我们对这种说法的深刻反思。

首先,“起跑”很重要,但是不应该过分重视起跑线的输赢。对于每个孩子来讲,早教是孩子“跑得快”、“跑得远”的前提,但家长如果过分重视起跑线的输赢,必然让早期教育变成单纯的知识灌输,这样将会抹杀孩子们的本真和天性。

其次,教育的输赢不在于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题,而在于孩子人格是否健全、是否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否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一时的输赢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与其拔苗助长,不如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慢慢成长。

再次,赢在起跑线上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早教是一种教育,其效果很难保持。而孩子性格的塑造,习惯的养成,最好的方式是家长的言传身教。

因此,我们不否认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家长也不应迷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说法,我们更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孩子一个快乐、简单的童年。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如何看待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