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

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人咨询,本文课考拉为大家整理汇总以下内容。

如何教育好一个处于逆反期的孩子?

逆反期的孩子我现在正经历着!我能说要教育好一个逆反期的孩子真的好难吗?

我是一个班主任,一个初中班主任,我天天教的就是处于逆反期的孩子。他们真的好难教。学生在逆反期的表现会各有不同,有的学生暴躁不已,不能碰触;有的怎么问都不吱声,着急;有的学生则天天喋喋不休。天天和这些学生斗智斗勇,说实话,每天真的和战斗似的!

而我儿子也是13岁的逆反期,从一个听话乖巧的男孩变成了一个身上到处是刺的小小男子汉,其中斗争的难度是急剧上升。今天可能和你和风细雨呢,明天就会离你远远的,就连上学路上都要故意拉开一大截路!

逆反期的孩子要想教育好,必须具备下面三点:

一。超级有耐心。孩子虐我们千百遍,也必须视孩子如“初恋”。

二。方法要科学。不能和逆反期的孩子硬碰硬,必须要跟孩子进行迂回战术,这个方法不行就换另一个方法。

三。承认失败。如果方法不对,效果不好,就要承认失败。然后再想法子。逆反期的孩子的教育一定是有解决不了的难题的。不是我们说能解决就可以解决的。

总之,逆反期的孩子给我们的真的都是混乱和无奈,但是我们依然在陪伴他们成长每一秒,期待他们突然长大的那一刻!

孩子处在叛逆期该怎么教育?有时我急了打骂孩子,会顶嘴该咋办?

我家也是有个青春期的孩子,她们不是叛逆只是想法和我们不同,不给孩子随意贴标签,我是采取心平气和的方法交流的,她真惹的我生气要揍她时,心里默念亲生的,自己先走开,冷静下来再谈!希望可以帮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你是如何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青春叛逆期是人的成长历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个节点既是学生心性成长的关键时期,又是学生两极分化的分水岭;既要高度重视,又要用平常心去面对。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去调适、沟通。

一、信任尊重、做真朋友

不用异样的眼光看叛逆期孩子,不大声呵斥他,这类孩子有什么合理诉求,尽量满足他,确实不能满足的事情,做好解释。让叛逆的孩子有一种安全感,不敢告诉他人的事,能主动告诉我;不愿意告诉别人的话,悄悄地告诉我。只要我们之间有信任基础,彼此就能做真心朋友,就可以无话谈的朋友。为日后沟通打下基础。

语言表达要温柔,对视目光应亲切,平等沟通交流,不居高临下。

二、因势利导、反复引导

叛逆期的孩子大多是心理、性格上有一定问题的孩子。面对这类人,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一味迁就。一定要因势利导做沟通,反复抓、抓反复。原则问题不迁就,细小事情不放过,逐步让叛逆期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是不是应该改一改。

这类孩子,只要引导得法,孩子内心有感触,会明白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的。

如错误行为分析法:引导孩子分析自己的行为举止的不当之处,比较后,让孩子明确哪些事该怎么做?

又如同类问题比较法。就是让叛逆期的孩子就自己经常犯的错误事项进行比较分析,是什么思想诱导自己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共同找出应对办法。如此反复引导,叛逆孩子会有所改变。

发现闪光点、纠偏违规行为是教育叛逆期孩子主要方法。

任何方法都有他的局限性。我们必须着眼叛逆孩子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综合施策,用心疏导。

叛逆期孩子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尽可能地用自己的真诚、真心去感化叛逆期的孩子,孩子就会被你的真诚感动,也乐意做你的真朋友!

孩子在叛逆期,大人该如何去和孩子沟通?怎样进行正确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我是一位20年教龄的老师,也是一位家长。对青春叛逆期孩子的教育一直都在实践和研究的路上。也曾改变过不少学生,帮助过不少家长,收到一定的成效。

我就把自己的经验,感悟拿出来分享,希望对您有帮助。

青春期判逆是一个不能逃避的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些孩子不爱学习,不求上进,不服从管理,顶撞老师,破坏公物,逃课、上网、打架、抽烟、酗酒、早恋等,对于老师、家长苦口婆心的教导他们从不在乎。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很听话,很乖巧,也很懂事,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已经开始变了,再也不是家长眼中那个乖乖娃了。这其实,要恭喜你,你的孩子长大了,他进入了青春期,但同时他们也进入了叛逆期。他们渴求独立,渴求自由,渴求摆脱父母的捆绑和束缚,渴求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渴求得到别人尊重、信任......等等。对这个时期孩子的教育,你不能再用过去对他小时候的教育方法了。

那么,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呢?

孩子小的时候,衣食住行父母都为他安排好了,他所有的一切都完全遵照父母的要求做,父母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真是万事不管懵懵懂懂的童年。

现在,他渴望摆脱这种束缚,渴望自己能与父母平等对话。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转换角色,以前孩子听你的,现在他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和分析,再也不是那个完全听你话的懵懂小屁孩了。我们得转化过来,接受他的这种转变,面对他的这种转变。

以前,你说什么他听什么,现在也应该多听一听他的想法,他的愿望。千万不能还是那个一言九鼎的一家之主,没等孩子说完自己的想法就大发雷霆,没等孩子开口,你就指着鼻子大吼:“闭口!”,然后,让孩子严格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不能越过雷池半步。

孩子一回家,你就唠叨个没完没了,横挑鼻子竖挑眼,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开口闭口都是否定,不容孩子争辩半句,只要他敢争辩,你就大声呵斥。你这样武断的家长只能把孩子越逼越远。即便孩子有什么心里的话也不愿意向家长诉说,有什么心里委屈也不愿意告诉家长,甚至连家都不想回,觉得家里没有温度,在家里不快乐也不自由。

作为家长,我们得放下架子,放平心态,静下心来,多耐心、诚心、静心的听听孩子的想法。下厨房烧几个菜,爷俩促膝而谈,引导孩子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不管他有什么想法,不管他说的不对不对,作为家长都要耐心的听,因为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你听了,你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想什么,你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他建议、帮助和支持鼓励。

很多家长困惑: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以前那样听话了。怀疑自己的孩子学坏了,怨怪自己的孩子学习倒退了。于是,苦口婆心的教导,大加训斥的责怪,甚至还有家长会向孩子动手。这些都是错误的。

其实,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他们更渴望得到家长的尊重,渴望家长不要再没完没了的责怪他们,渴望家长能多给自己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渴望家长也尊重他们的想法。但很多家长总还把他们当成那个曾经的小屁孩,所有事情都为他们安排的妥妥当当,就连他们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什么时间干什么都提前为他们安排好。殊不知,这其实是错误的家庭教育。

我有一个学生,家庭条件很好,孩子挺聪明,小时候学习也挺棒。但到了初中后,就慢慢的倒退,以致于从一个乖乖娃变成了一个打架、抽烟、逃课的问题孩子。

究其原因,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父母在外地忙生意顾不上管,将其托付给祖辈带管。孩子上初中两年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总共不到两个月,更不要说父母能够做青春期的陪伴,情感的交流了。父母给孩子最多的就是钱,可以说满足其所有要求。就连一双鞋也是上千元的。但遗憾的是,钱不能当保姆,孩子并没有教育好。

我与这个孩子聊过几次,他说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只爱他们的工作不爱他。他不认为父母给他钱是爱他,他认为是父母欠他的,他们是用钱来弥补。他觉得很孤独,只有大把花钱的时候才能找到一点刺激,其他事情都觉得没意思。

后来,这个小孩的父母决定放下外地生意回来陪孩子,现在的情况好了很多。

孩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后,认知在发生变化,情感在发生变化,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变化。学业压力不断加大,烦恼会莫名其妙的增加。这时候,很多孩子不会主动找父母诉说和交流,他们会选择把自己包裹起来。如果父母不能主动的走进孩子心里,不能主动的做孩子的知心人,还是站在家长的角度要求孩子,其结果只能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有时候,孩子可能会有很多心里话没办法直面向父母诉说,有时候可能会觉得不想向父母诉说。这时,作为家长就要因时诱导,可以选择用书信、便条,或短信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不要轻易指责,也不要轻易否定,根据他们所说的情况,再有针对性的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积极的引导、激励和鼓励,给他们合理的建议和适当的帮助。让他们觉得父母才知他们最贴心的人,从而愿意和父母走近,父母也才能更好的陪孩子走过青春危险期。

与孩子沟通,我建议家长不要开口闭口就是学习,似乎除了学习再也没有什么话题了。如果只谈学习,孩子会很厌烦,也不愿意和你多谈,你们很有可能谈崩。我们可以与他谈其他话题,比如说孩子的爱好,他的一些朋友,他的愿望等等。

腾出一些时间,周末、节假日陪孩子郊游一次,放开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压力,所有的不愉快,一家人真正的,彻底的嗨一次!多和孩子搭肩、拥抱、合影、共餐、共唱........;真诚的向孩子说:“以前爸妈真的疏忽了你的想法了,我孩子真的长大了,爸妈为你高兴!爸妈相信你!”再次强调,真诚地说!必须说!

这么多年,我有一个体验:我们一直说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实际上更需要教育的是我们家长自己身。

我们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不改善的话,孩子的教育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家长自己得先改变。

赵广宇教育漫谈:躬耕教育基层,根植校园之中,身兼教师家长,用心用情教育,欢迎关注交流教育话题,也欢迎大家就这个问题发表不同见解!

什么方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最好呢?

}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小的时候懵懵懂懂,没有很强的分辨能力,对于父母的话是照单全收。而到了青春期,孩子开始“苏醒”了。自我意识增强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开始用独立去审视自我、他人及周围的世界,用批判怀疑的眼光看世界。父母对青春期叛逆期孩子的教育,需要从5个方面去改变。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前面领着孩子走;孩子长大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身后,跟随着孩子,看着孩子走,只需关键的时候扶一把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习惯于在前台,指挥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大的时候,应该把自己移到幕后,让孩子上台主演生活。这个让位很重要,是让给尊重,民主,平等和信任,是给孩子让出了成长的心理空间,自主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赋予了孩子责任。如果不这样让位,孩子要么就长不大,要么就为自身成长的需要,用叛逆、对立来表示抗议。

青春期是中学生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渴望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比如独立自主权,隐私权,发言权等。寻找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角色。因此,家长要把这种心理需求看成是正常的心理需要,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尽量少管制,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家长的角色应从指导者变为辅助者。

说教容易变成教训,因为说教的态度是居高临下的。说教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话当真理,孩子必须听,但实际上,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说教。比说教更有力的是身教,身教起到榜样和示范的作用。要身体力行,做给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说给孩子听,不要把温馨的家庭变成说教的课堂。多说不如少说多做,做给孩子看。

专制型的家长喜欢命令孩子,以自己的意愿作为行动的方向,但青春期的孩子不再惧怕家长的威慑,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命令开始阳奉阴违,或者公开反抗。与孩子商量也是对孩子的尊重,如果换成商量的方式,用温和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就可以缓和亲子冲突,会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有时说话可能很“冲,无缘无故和你对抗,这也是孩子成长阶段的特征。所以,家长要学会包容孩子,放下架子,放下家长意识。和孩子做朋友,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和孩子交流,正如教育专家董进宇所说:“理想中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像朋友那样彼此知心、互相关心,把人性、尊严、平等放在至高的位置。”如果一时做不到,转换不了角色,可以试着想象站在你面前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你的同事。这样一想,你就会减少怒气和不满,就会做到尊重孩子,由此良好的沟通就能进行下去。

亲情永远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尽管在一些时候,亲子间的互动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父母只要保持平和心,再叛逆的孩子也会在亲情的抚慰下回归。

}

随着孩子的成长,青春期孩子会呈现特有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叛逆的行为。很多家长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表现头疼不已,甚至有的时候多说两句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弹,让家长不知道该怎样管教才好。其实每个人都有叛逆期,作为家长应该找准方法,积极应对,并引导孩子顺利过渡。

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具体有以下特征:

独立性增强。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占领高地,不会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这是一种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对于青少年来说不是坏事,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情绪两极化。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是不稳定的,有时候甚至是不受自己支配的,容易钻牛角尖。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时而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时而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两极分化尤为严重。

心理上“锁”。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可进入青春期,烦恼也就来了。此时由于孩子心理的不断变化,他们开始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爱。

心理向成熟过渡。青春期的孩子介于大人和儿童之间,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此时,他们既不能像大人那样成熟,可又非儿童那般幼稚。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

行为易冲动。青春期时,由于大脑前额叶发育(起理性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似乎迟于情绪边缘系统的发育,因此青春期的少年比较容易冲动、情绪暴发较为激烈,而且喜欢冒险的行为。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称之为“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所以在孩子叛逆期的时候,如果家长一味的“棍棒”、“恐吓”,一味地试图去控制和强制纠正孩子,就如同“北风”一样,不引起孩子强烈的反弹才是怪事,而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在孩子叛逆期,甚至可以在孩子的各个时期都有很好的效果。

既然读懂了“南风效应”,那么以下的方法我们不妨去尝试一下:

1、避免“专制”,给孩子“自决权”

叛逆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强,情绪不稳定,所以容易出现抵抗家长的逆反心理。这个时候作为家长要针对孩子自尊心强的特点,尊重他们的“自决权”。家长要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语气来跟孩子沟通,不要总是对孩子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是把最终的选择留给孩子,让他自己来做决定。孩子是需要成长的,一个什么事都要为孩子做主的父母等于扼杀了孩子做主的能力,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2、学会倾听,理解和接纳孩子

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作为家长,真正关心自己的孩子,就要做到能够与孩子换位思考,经常关注孩子的感受,多听他的想法和意见,这对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3、合理表达,温情而不骄纵

父母只知道倾听,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够将自己的感情合理表达出来。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掌握了这一点,大多数父母都能够成为孩子的好朋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家长既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又要掌握爱和严的分寸。同时也不要忘记将真正的爱与无原则的娇惯、溺爱、放纵区分开来,爱应当表现得有分寸、有理智,我们要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又要抵制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耐心培养文明行为、良好品质和行为举止。

4、合理期待,不急不躁

正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个家长对孩子都寄以殷切的厚望,可我们不能太过于求好心切,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所以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对孩子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总不能刚刚学会走路,你就要求他展翅翱翔吧?同时,你也要相信孩子,他这个时候做不好,但未必将来也同样做不好,给孩子一点时间,不要太过于急躁。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作为父母要对自己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孩子的一切毛病、缺点、坏习惯,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在其父母身上找到答案。因此子女的教育出了问题,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怪孩子,应该先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原因。如果孩子身上出现了错误,也要给他一个改正的时间,多鼓励和帮助孩子,把握好慈爱和严苛的分寸,相信他一定可以安全地度过叛逆期,并最终成为你希望他成为的样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的三个叛逆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