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大学?最近扩建过吗?

黑科大校 史(黑龙江科技大学) 第一篇 生于战火,服务煤炭 (1947 年―1987 年) 第一章 学校创建情况概述 第一节 学校选址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一、学校位置 二、周边地理环境 三、气候状况 第二节 初建学校时期的国内外形势一、国内社会情况 二、国际形势 三、建校背景和东北矿区煤炭生产状况 第一节 第一任校长陈郁一、陈郁简介 二、中央决定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发展状况概述 第一节 学校初建(1947 年 5 月―1949 年 12 月)一、东北矿区工人干部学校 二、鹤岗矿务局职工技术学校 三、鸡西矿区职工学校 四、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第二节 曲折前进,逐步壮大(1950 年―1965 年)一、鹤岗矿山工业技术学校 二、鸡西矿山工业技术学校 三、鸡西煤矿工业学校 四、鸡西矿业学院 五、阜新煤矿学院 六、整风运动 七、勤工俭学和大搞钢铁运动 八、社会主义教育活动 第三节 十年动乱(1966 年 10 月―1976 年)一、 “文化大革命”在学校 二、艰难的招生和人才培养工作 三、动乱中的学科和专业设置 四、 “学朝农”和“评法批儒”运动 五、伤痕累累的学校状况 第四节 拨乱反正,复建本科(1976 年 10 月―1978 年)一、揭批江表反革命集团斗争 二、平反冤、假、错案 三、恢复学校各项工作 四、改建鸡西矿业学院 第五节 扎根煤城,平稳发展(1979 年 10 月―1987 年)一、更名黑龙江矿业学院 二、全面改革 (一)改革管理体制 (二)改革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改革人事管理 (四)改革财务管理 (五)改革后勤工厂管理 三、稳步发展 四、国家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第三章 机构设置 第一节 学校领导体制和管理原则一、学校领导体制 二、学校管理工作原则 第二节 党群系统机构设置及职责 一、党组织机构沿革 二、历届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会 三、党委各部门职责 四、群团组织 第三节 行政管理机构一、行政管理机构沿革 二、行政管理部门职责 第四章 教学及专业设置 第一节 教学组织 一、采矿工程系 二、电气工程系 三、选矿工程系 四、机械工程系 五、建筑工程系 六、地质工程系 七、工业企业管理工程系 八、基础部 九、社会科学教研部 十、体育教研室 十一、函授部 第二节 专业设置一、采矿工程专业 二、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三、选矿工程专业 四、矿业机械工程专业 五、矿业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 六、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七、煤田地质勘查专业 八、工业企业管理专业 第五章 科学研究工作 第一节 科研管理机构及沿革 一、管理机构 二、沿革 第二节 第三节科学研究过程管理 智力科技开发管理一、管理机构 二、智力科技开发管理 第六章 基本建设 第一节 基本建设管理体制一、中专时期基本建设管理体制 二、改建矿院后基本建设管理体制 第二节 基本建设概况一、中专时期基本建设概况 二、改建矿院后基本建设概况 第七章 学院管理 第一节 教学管理一、教学管理系统 二、教学计划管理 三、教学质量管理 四、教学管理评估 五、学生管理 第二节 图书及科技情报工作一、机构设置沿革 二、图书、期刊管理 三、科技情报室 第三节工厂 一、工厂沿革与发展状况二、工厂管理 第四节 人事劳动管理 一、机构沿革 二、人事调配 三、工资调整 四、职称评定 五、教职工队伍建设和培训 六、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 第五节 第六节 财务工作 总务管理一、总务管理机构 二、伙食管理 三、水、电、暖和通讯管理 四、校产管理 五、物资管理 六、生活福利 七、劳动服务公司 八、校园绿化环境 第七节 安全保卫工作 一、保卫机构 二、安全保卫工作的发展变化 第八章 党务工作 第一节 党的组织工作 一、党的组织生活 二、各时期的组织发展工作 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四、全面整党 五、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 六、干部管理工作 七、老干部管理工作 第二节 宣传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一、 “文革”前宣传工作的概况 二、校内重大的政治运动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要情况 四、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节 统战工作一、基本情况 二、民主党派 三、侨务工作 第四节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一、制度建设工作 二、党性、党纪教育工作 三、查处党员违纪案件工作 四、信访工作 第九章 体育、卫生工作 第一节 体育工作一、体育教学 二、体育竞赛 第二节 卫生工作一、学院医院沿革 二、卫生工作组织机构 三、爱国卫生运动与卫生防疫工作 四、卫生宣传与健康档案的管理 五、医疗工作 第三节 计划生育工作一、组织机构 二、计划生育政策 三、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 四、计划生育的成效 第二篇 依煤前行,跨越发展(1988 年―2003 年) 第三篇 办学转型,科学发展 (2004 年―现在) 第四篇 学校现状 第一章 况概述学校创建情 第一节 学校选址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龙江矿业学院坐落在祖国东北边陲鸡西环市鸡冠区南星街。 学院东南两侧与鸡西矿务局 机电厂相衔接;北靠鸡西矿务局,西邻鸡西大学。 学院占地 29.9 万O。校园的正面为教学主楼,南侧为篮球场地、学生宿舍,东侧为实 验室,北侧为办公楼,后面为图书馆、俱乐部、学生食堂、运动场,校园教学区的东侧为院 办工厂,北侧为家属住宅区。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在东经 130° 18'~131° 41',北纬 44° 51'~45° 41'之间。鸡西市 地处中纬度,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短而炎热多雨,冬季长且寒冷干燥。历年平均气温 为 3.5° c,最高气温为 35.6° c(1982 年 7 月 15 日) ,最低气温为-35.1° c(1951 年 1 月 12 日) , 平均无霜期为 139 天,是黑龙江省的小江南。年主导风向为西风,平均风速 3.3m/s。第二节 初建学校时期的国内外形势1947 年国内解放战争正进入最后的紧要关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蒋介石的数 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即人民解放军已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帝国主义被打倒以后,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完成新民主主义的改 革,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因此,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解放后的新 中国需要工业的快速发展, 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煤炭是工业发展的粮食, 国家非常重视, 本着培养全面的技术型采矿人才原则, 于 1947 年在鸡西建立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干部学校, 而当时由于条件设施较差,东北地区工业生产需求煤炭量巨大,供不应求,东北地区煤炭的 生产十分紧张。第三节 第一任校长陈郁陈郁()广东宝安县人,1901 年 11 月 11 日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南头陈屋村。 幼名陈旭贵,当工人时改名陈郁。1930 年到上海后化名李文,在苏联被下放工厂劳动时俄 文名“彼得” 。1947 年任东北煤矿工人干部学校(现黑龙江科技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初 期任职共和国首任煤炭部部长。1950 年任燃料工业部部长时兼任中国矿业学院(现中国矿 业大学)院长。后任中共中央委、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 陈郁 12 岁到香港机器厂当童工, 14 岁进香港一家汽车公司当学徒, 18 岁由汽车公司派 往广州汽车实习学校学习驾驶和修理技术,结业后回公司当工人。1922 年在“亚洲皇后” 号当海员,在船上组织“工余乐社” ,实际上即是初期工会组织。1923 年被选为香港海员工 会“亚洲皇后”号支部负责人。1924 年任香港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干事。1925 年任香港 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副主席,兼任太平洋航线分部主席。同年 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 年任中华全国海员总工会副主席, 党委委员。 1927 年任中华全国海员总工会主席、 党团书记,同时参加中共广州市委工代会的领导工作。 1927 年 10 月,张太雷主持改组广东省委,陈郁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职工运动委员 会书记,与张太雷、杨殷等人策划组织广州起义,陈郁负责组织广州起义,陈郁负责组织以 罢工纠察队、海员工人为骨干的工人赤卫队。12 月 11 日,广州起义在张太雷、叶挺、叶剑 英、陈郁等人领导下爆发,起义成功后,陈郁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司法委员。1928 年 7 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兼任中华全国海员总工会主席。1930 年 7 月, 翟秋白、周恩来主持党的六届三中全会,陈郁被选为党中央委员。1931 年 1 月,党的六届 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陈郁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同年 6 月,陈郁 被送往苏联列宁学院学习,兼任中共列宁学院中国部党支部书记。 1934 年,王明利用苏联清党的机会,把陈郁打成“右派” ,送往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劳 动。1938 年 2 月,任弼时到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在档案中发现了陈郁 8 件上诉信,以及王明、康生处理陈郁的材料,认为处理错误,报共产国际干部部要求复审陈 郁的问题。 1939 年 11 月, 周恩来到莫斯科, 会同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撤销了对陈郁的处分, 并作了正式结论,决定派陈郁回国工作。 1940 年 2 月,陈郁到达延安,被派到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同时兼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 会委员。1943 年,中央调陈郁到西北财经委员会工作,负责领导边区的工业生产。1945 年 4 月 28 日,陈郁以中直机关代表的身份参加党的“七大” ,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945 年 9 月,党中央派陈郁到东北工作,任中共辽西省委副书记。1946 年调任合江省 依勃桦地区党委书记、勃利军分区常委、三五九旅政委,开展清匪反霸、建立农村根据地斗 争。1947 年 2 月,调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带领工作队进驻北满,恢复和 发展鸡西、鹤岗等大型煤炭基地的生产,支援解放战争。1947 年始筹建东北煤矿工人干部 学校(现为黑龙江科技大学)并担任该校首任校长。1948 年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副部长、 部长,接管沈阳工业,恢复沈阳工业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1949 年任华北人民政府重 工业部部长,接着以华北重工业部为基础改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工业部和机械工业部, 陈郁为燃料工业部部长。 1951 年 8 月,政府院任命陈郁为中国矿业学院院长。并担任院长期间,他经常到校部 署、 指导和检查工作, 使学校在短时间内获得迅速发展, 为学校的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5 年, 陈郁主持了把燃料工业部分为煤炭、 电力、 石油 3 个部的工作, 陈郁任煤炭工业部部长。 1956 年 9 月,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陈郁出席了会议,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957 年 8 月,中央同意广东省委要求,调陈郁到广东省工作,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长。1961 年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书记兼广东省省长。1968 年 2 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任副 主任、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69 年 4 月,中共“九大”在北京举行,陈郁出席了大会,并 当选为中央委员。1972 年在广东省党代会上当选为省委书记。1973 年 8 月,中共“十大” 在北京举行,陈郁出席,并当选为中央委员。1974 年 3 月 21 日,陈郁因病在广东逝世。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发展状况概述沿革与现状 黑龙江矿业学院是原煤炭工业部所属煤炭工科高等学校之一, 现隶属东北内蒙古煤炭工 业联合公司领导, 她的任务是为煤炭工业建设培养德、 智、 体全面发展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建校四十年,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万余名大、中专毕业生, 这些毕业生,基础扎实,能力较强, 勤奋朴实,肯于吃苦,热爱煤炭事业,现已成为我国煤炭工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骨 干和技术骨干。 黑龙江矿业学院的前身是鸡西煤矿学校。鸡西煤矿学校是在 1947 年 5 月创建的东北矿 区工人干部学校和 1948 年 12 月创办的鹤岗矿务局技术学校的基础上, 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斗 争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几经变迁、合并,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黑龙江矿业学院的历史是漫长的,到现在已经历了创建、发展壮大、十年动乱、改建矿 院四个时期。第一节 学校创建 (1947 年 5 月~1949 年 12 月) 1947 年 5 月在鸡西恒山矿建立的东北矿区工人干部学校,是我党在解放区建立的第一 个培养矿干部的学校。 鸡西是我国煤炭基地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鸡西矿区为日寇所占领和掠夺,1945 年“八?一五”光复后,矿区回到人民手中,但已被日寇破坏而告停产。为了恢复鸡西的煤 炭生产,支援解放战争,东北行政委员会于 1946 年 9 月接管了鸡西矿区。1947 年 3 月东北 局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陈郁同志带领工作团到鸡西, 领导矿区职工群众恢复生产, 斗争汉奸把 头,清除混在工人中的坏人,使广大矿工真正从政治上翻了身。在革命斗争和恢复煤炭生产 需要大批干部的形势下,陈郁同志毅然提出“人民群众是党的干部源泉,革命斗争实践是培 养干部的场所, 把群众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加以训练, 培养提高, 再回到群众中锻炼, 如此循环往复,就可以造就我们所需要的干部。 ” 根据陈郁同志的指示,1947 年 5 月在鸡西恒山创办了东北矿区工人干部学校,陈郁同 志兼任名誉校长,袁博之同志任校长,吴华、杨治泰两同志负责学校党支部工作,学院除少 数专职教员外,校长、矿区各级负责人都兼职上课,陈郁同志也到校讲课。教学内容主要是 学习文化、政治、安全生产和管理知识,并结合斗争实际,学习一些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的经验。学生来源主要是各矿在革命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也有来自铁路、军工、电业系 统的革命积极分子。学习期限,每期学习是两周到一个月,共办了 11 期,培训了 1668 人, 在学生中发展党员 300 多名。 从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 在恢复煤炭生产斗争中都成为强 有力的骨干,后来有不少人成为我国煤炭事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 1948 年 4 月, 鸡西矿务局领导根据陈郁同志关于抓紧工矿企业工人干部学校的基础上, 建立了鸡西矿区职工学校,隶属鸡西矿务局领导,袁溥之任校长,王任教导主任、郝义志 任政治指导员,并开始筹备招收新生,7 月末,从呼兰、五常、吉林、长春招收的 60 多名 学生先后到校,按文化程度分编了机电、采矿两个专业班,后来又从两个班中抽出一部分学 生,开办了会计班,学制一年。任课教师除 17 名专任教师承担基础课教学外,专业课教师 均从鸡西矿务局工程技术人员中聘任。课程设置主要是根据煤炭生产实际需要,一般开设 7 至 9 门课程。 同年 12 月,鹤岗矿务局在局长佐觉农提议下,成立了技术学校和职工学校。主要是短 期培训技术工人和在职干部。 1946 年 2 月,鹤岗矿务局决定将技术学校和职工学校合并,成立鹤岗矿务局职工技术 学校,梁平兼任校长,房玉亭为党支部书记,同时,从东北工业部长春干训班划拨 48 名学 生来校学习。 同年 3 月, 鸡西矿区职工学校从恒山矿迁到鸡西 359 旅留守处第九医院和老市场吉安里 房舍(现鸡西市立医院一带) ,并开始招收采矿、机电、土建、测量、会计五个专业班和两 个文化班新生。 (1950 年 10 月朝鲜战争爆发后, 恢复后方军医院, 学校又迁回恒山) 5 月初, 中共松江劣委任命董思维为鹤岗矿务局职工技术学校校长。 董思维同志到校后, 对学校进行 了全面整顿。为加速学校建设,7 月份学校组织教师参观团,赴南满参观学习办学经验,同 时,派人到上海、武汉等地招聘教师,到 10 月份,教师队伍已达到 30 多人。8 月份,东北 工业部教育处召开首次教育工作扩大会议,董思维校长参加了会议。会议制订了教育方针, 即政治与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用相结合。根据这个教育方针,学校编 制了采煤、机械、电机、土建四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组织编写讲义,并开始筹建 实验室、实习工厂。10 月份,学校改称为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从此,学校开始转向正 规的中等专业教育,为煤炭生产培养中级技术人材。第二节 曲折前进,逐步壮大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在 1949 年 8 月份从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招收 240 名学生, 分 5 个班(其中有一个护士短训班) ,经 3 个月政治、文化学习后,又另从原鹤岗职工技术 学校采煤、机械短训班毕业的学生中招收部分学生共计 27 人,分五个专业班进行学习,其 中采煤专业 2 个班,机械制造、电机、土建 3 个专业各一个班,并于 1950 年 2 月 22 日正式 开学。 抗美援朝开始后,同学们走上街头、厂矿,以各种文艺形式,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 国的宣传活动。全校各单位都订立了爱国公约,踊跃捐献,购置飞机大炮,以实际行动支援 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全校师生批判了亲美、崇美、恐美的思想,增强了民族自尊 心和自信心,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1951 年 5 月,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改称鹤岗矿山工业技术学校,隶属东北人民政府 煤矿管理局领导。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与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化的 煤矿专业技术,全心全意为煤矿事业服务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筹建测绘专业。 12 月 1 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 主义的决定》 ,12 月 3 日学校召开教职工大会,进行传达贯彻。1952 年 1 月中旬, “三反” 运动在全校开展起来,2 月份,又增加了“五反”运动的内容,7、8 月份,又开展了知识分 子思想改造运动,同时,组织知识分子学习了《中共党史》 、 《社会发展史》 、 《政治 常识》 。经过一系列政治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资产阶级思想受到了批判,无产阶级的思想 领导在学校中已经树立。 1952 年 8 月,鸡西矿区职工学校改称鸡西矿山工业技术学校,设有机械、机电、2 个专 业,学制 3 年,9 月份,从松江省统一招收的第一期机械、机电两个专业 300 名新生入学。 9 月份,开始全面学习苏联经验。在领导体制上,进一步明确了校长负责制,学校的各 项工作均由校长负责, 重大问题由校长召开党政工团领导参加的校务会议讨论决定。 党支部 起保证作用。 在教学工作上, 学习和贯彻凯洛夫教育学提出的五项原则, 突出抓了两项工作: 第一,教师必须编写教学笔记,加强集体备课;第二,在五五秋季班试行五级分制。在师资 队伍建设上,强调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要求基础课教师到实验室进修,专业 课教师要到厂矿进修,同时一般为 3 个月到半年,还有部分教师到高校进修。 1952 年 11 月,鹤岗矿山工业技术学校改称为鹤岗煤矿工业学校,鸡西矿山工业技术学 校改称鸡西煤矿工业学校。 1953 年 4 月,鸡西、鹤岗煤矿工业学校变更隶属关系,均归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 煤矿管理总局领导。 同时根据 2 月 9 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发的 《中等技术学校组织编制》 对学校机构进行了调整。7 月,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部署鸡西、鹤岗两校 合校具体事宜。决定鹤岗煤矿工业学校迁到鸡西,与鸡西煤矿工业学校合并,开设煤田地下 开采、矿山机电、 矿山机械制造 3 个专业。将鹤岗煤矿工业学校的土建、测绘专业分别迁 到开滦和阜新煤矿工业学校。10 月,在鸡西新建的校舍中,教学楼、第一、二学生食堂和 四栋家属宿舍,1.9 万O竣工,交付使用。到 1954 年 1 月中旬,鸡西、鹤岗两校合校工作 全部结束。合校后称鸡西煤矿学校,粱平兼任第一校长,吴奚如任第二校长。2 月,召开鸡 西煤矿学校党员大会,成立党总支,第一副校长吴裕声兼任党总支书记。 1954 年 6 月 30 日,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召开全国中等专业学校行政会议,并颁 发了《中等专业学校校章》 。9 月,学校根据《专业学校校章》改革了党政组织机构。撤 除教导处一级组织,加强科主任领导,将原来由教导处领导的各教研组,按课程性质,改为 学科委员会,全校共成立 16 个学科委员会,除 7 个公共课和普通课学科委员会由教务副校 长领导外,其余由各专业科主任领导。 1954 年 7 月,学校按照燃料工业部 5 月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参照苏联煤矿学校 1952 年教学计划,修订了采煤、机械制造、机电 3 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并且全部采用苏联教材 和参考书,进行笔记教学。这一新教学计划,在 1954 年下半年一年级中执行,其它年级实 行过渡计划。 1955 年 6 月,增设选煤与团煤专业,并招收了第一期学生。 1955 年夏,广大教职工参加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 1956 年 1 月,党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对知识分子作了新的分析和估计。指 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各方面生活的重要因素,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久,党 中央以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广大师生热烈拥护周总理的讲话,并且积极拟定“向科 学进军”的规划。到 1957 年 4 月初,广大教师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规划。 1957 年 4 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鸡西市委的部署,在全校开始了以反对官僚主义、 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党内整风运动。 校党委发动群众向党提出批评建议, 广大师生 对党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 鸣大放” ,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了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党领导群众对 这种进攻进行了坚决的反击。但是,这一斗争被严重的扩大化了,把一些知识分子、爱国人 士、党内干部以至学生错划为“右派分子” ,造成了不幸的后果,给学校的教学及工作,带 来了相当大的损失。 反右斗争后,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完全推翻了周总理 1956 年关于我国知识分子是 工人阶级一部分的估计, 而是认为他们中多数没有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 资产阶级世界观还 未得到彻底改造。因此,在学校这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把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放在首位, 也就是被认为是十分必要的了。从 1957 年开始,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学校又开展了一 系列政治运动。 1958 年 2 月, “整风”进入整改阶段,主要围绕精简机构、下放干部问题进行,全校共 有 22 人下放厂矿、农村劳动锻炼。 3 月份,学校又掀起了开展教育革命,实行勤工俭学的热潮。机制专业的学生到实习工 厂参加劳动,采煤、机电、选煤专业的学生分别到煤矿井下和选煤厂参加生产劳动。5 月份,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学校又大 张旗鼓地开展了宣传和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运动,提出了一系列“左”的口号,从 7、 8 月开始,全校师生又都投入了修筑大通沟铁路和大搞钢铁运动中,到 11 月开始转入复课。 1958 年的勤工俭学和大搞钢铁运动,对师生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劳动观点有一定积 极的意义。但是过分强调劳动,使教学工作停顿近一年,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 1958 年 11 月到 1959 年 5 月,鸡西煤矿学校在校党委的领导下,采取干部、教师、学 生三结合的方式,未经过调查研究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短期突击地制订编写了 17 种教学 计划、67 门课程响应毛泽东同志的号召,力图探索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路子, 精神极其可贵。但是,由于是在“左”的指导思想下发动的,因此,当时出现了许多过来行 动和违反教育的现象,也严重破坏了学校的教学秩序。 1958 年 5 月,鸡西煤矿学校党总支改建为党委,学校中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校党委决 定。 1958 年 5 月,在鸡西煤矿学校的基础上筹建鸡西矿业学院。9 月 11 日,鸡西矿业学院 成立。鸡西煤矿学校附设于鸡西矿业学院,并成立分党委。鸡西矿业学院的教学领导骨干全 部从鸡西煤矿学校调任,矿院的教学工作,大部分由鸡西煤校的教师来承担或兼任。同时, 煤矿学校承担矿院部分实验任务。 1959 年 9 月,哈尔滨石油工业专科学校中专部石油工业经济专业并到鸡西煤矿学校。 1960 年 2 月,石油工业经济专业除留下少部分教师外,又迁回原校。 根据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开反官僚主义、反浪费、反贪污的整风运动指示,1960 年 5 月下旬到 12 月,开展了新“三反”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广大师生员工揭露和批判 了官僚主义和一些贪污问题。在制订整改措施后,干部作风有了转变,推动了各项工作。 由于“大跃进” 、 “反右倾”的错误,再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 使我国国民经济暂时发生了严重灾难。 为了克服经济困难和纠正“右”的错误,党中央和国务院果断地对国民经济采取了“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这个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学校工作进行了调整。首 先,强调了学校工作必须面向教学,以教学为主;其次,修订了教学计划,狠抓稳定教学秩 序;第三,稳定和提高师资队伍;第四,转变领导作风,关心学生和教职工生活。 1962 年 2 月,鸡西煤矿学校不再附于鸡西矿业学院。 1962 年 4 月至 7 月,根据上级指示,将 1958 年成立的鹤岗煤矿学校、双鸭山煤矿学 校,合并到鸡西煤矿学校。鹤岗、双鸭山两校迁并到鸡西煤矿学校有采煤、机电、矿山、运 输、矿山测量、煤田地质 5 个专业 500 名学生,其中应届毕业生 179 名,教师 17 名;还有 全部专业图书和部分实习设备。 1962 年,教学工作重点是贯彻“少而精”原则。在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六项要求:1、明确培养目标,考虑三个实际(中专实际、专业实际、 学生实际) ;2、弄清三个基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基本技能) ; 3、适当的精选 内容,做到削枝强干,确保重点;4、充分挖掘三点(重点、难点、疑点) ;5、从学生实际 出发,采取具体措施,实现因材施教;6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进行实验课和实习课,加 强基本技能训练。 1964 年 4 月,鸡西矿业学院开始迁并到阜新煤矿学院,到 8 月中旬迁并工作结束、鸡 西矿业学院迁并到阜新煤矿学院后,有一部分干部和教师又调回鸡西煤矿学校。同时,矿院 实习工厂又划归鸡西煤矿学校。 6 月,阜新煤矿学院函授部黑龙江部设在鸡西煤矿学校,开设采煤、机电、机械制造三 个专业,教学任务由鸡西煤矿学校承担。 1964 年至 1966 年春,在毛泽东同志“左”的思想影响下,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教育 运动。在学校阶级斗争作为一门主课,列入到教学计划。1965 年 3 月,有 169 名师生分赴 鸡西市、宁安县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间半年左右。1966 年春,第二批 184 名师生, 又到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54 年底, 鸡西煤矿技术工人学校合并到鸡西煤矿学校。1965 年根据刘少奇同志两种 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指示和煤炭部 7 月中等专业教学计划会议精神,学校编写了机 电、 机械制造两个专业四年制半工半读教学计划。 计划安排 (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 204 周, 其中理论教学 99 周(2620 学时)专业劳动和公益劳动 75 周,军训和入学教育 5 周,毕业 教育 1 周,假期 24 周。这一计划在机电、机械制造 65 级执行,其它年级也都实行了过渡 计划。第三节 十年动乱 (1966 年~1976 年)“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育战线是遭到左 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摧残、破坏的重灾区,鸡西煤矿学校在十年动乱中,损失十 分严重。 1966 年 5 月底,作为“文化大革命”纲领性文件的《五?一六》通知,在党内传达贯 彻。6 月 1 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6 月 5 日,校党委召开全校 师生大会,批判所谓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并要求各级党组织把“文化大革命”作为当前各项 工作的首要任务,党员要带头参加,全体师生员工都要拿起笔来写批判文章。同时,宣布成 立“文化大革命筹备领导小组” 。会后,在全校贴出几百张大字报,涉及校内 100 多人。8 月 8 日,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革命若干问题的决议》 (即十六条)发表之后,全校学生和 部分教职工开始大串联,学校各级党组织相继瘫痪,停止活动,不得不停课搞文化大革命。 9 月 15 日以机电专业学生为主的“九一五造反团”和以采煤专业学生为主的“红色造反团” 成立。到 10 月下旬,全校相继成立了 30 多个群众造反组织。先后召开三次学生大会炮轰 党委,提出“踢开党委闹革命”的错误口号。从 6 月 28 日到 11 月初,学校党政领导先后 被揪斗。 1967 年 1 月,在红色造反团策划下,夺了学校党委的权。一些学生干部、中老年教师 和学校党政领导被安上特务、保皇派、走资派的“罪名”受到批判、游街、游楼、劳动监督 改造。到 3 月份,学校的群众组织和社会上相联系,形成了“红联总”和“司”两大派群 众组织,开始了激烈的派性斗争。这期间,驻鸡西解放军部队派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 校,组织学习文件,开展革命大批判。 1967 年 11 月 13 日,由干部代表、造反派、军宣队代表参加的鸡西煤矿学校革命委员 会筹备小组成立。1968 年 4 月 10 日,成立了鸡西煤矿学校革命委员会。校革命委员会成 立之后,按上级部署,全校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形成了群众斗群众,干部斗干部的混乱 局面。 7 月 8 日,清查组成立。8 月 25 日至 9 月 19 日,举办了清队学习班。在 176 人中有 153 人被打成“历史反革命” 、 “牛鬼蛇神” 、 “特务”遭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其中教师占 40%,立案审查的 19 人。 8 月,工宣队进驻学校,到 1977 年 11 月 10 日离校。在这 10 年时间里,总的说来, 工宣队是推行了当时的左倾错误,给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1968 年 11 月 11 日至 1969 年 9 月 20 日,进行了开门整党,这次整党完全是在“左” 的方针指导下进行的,对党员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教育,并和深挖“三特一 叛” 、 “反革命” 、 “开展反右倾”相结合形成了党外整党内,造反派整党员,批斗党员的怪现 象。最后进行组织处理,大部分党员恢复了组织生活,少部分挂起来,并错误地开除二名领 导干部。 在整党的同时,有 123 名教师和干部下放到校办工厂、农场、锅炉房和菜窖劳动。 根据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经验, “以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 审”的办法,1969 年招收了采煤、矿山机电、矿山机械制造三个工人试点班。共招收 102 人,于 12 月 20 日开学。任课教师,除本校教师外,从现场聘请了 10 名工程技术人员和老 工人。 教学方式,主要是结合典型工程和产品进行。 1971 年 7 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张春桥、姚文元直接参与炮制了“两个估计” 完全混淆了建国以来 17 年教育战线的是非,全盘否定了 17 年的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绩, 成为加在广大知识分子身上的枷锁。学校广大师生和干部对“两个估计”一直进行着抵制和 斗争。 从 1966 年到 1971 年 6 年间,鸡西煤矿学校除 1969 年招收三个工人试点班外,其余 五年停止招生。但广大干部、教师不忍心煤炭工业建设因缺少技术人材而受到损失,自觉抵 制“左”的路线,积极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材,举办各种类型短训班。据统计,共办了 25 期,培养了 1023 人,解决了煤炭生产建设急需。 1972 年 6 月,采煤、地质和测量、电气化、机械制造、机械修理、选煤 6 个专业开始 招收工农兵学员。1973 年又增设了财会、铸造、露天开采、土建等专业,学制均为二至二 年半。 1971 年 3 月,学校实习工厂被黑龙江省煤管局上收改为鸡西煤矿工具厂后,又招用了 少量工人,开始筹建校办工厂,经过一年的努力,试制成功了 TXU―100KW―1000HZ 可 控硅中频电源,1973 年 4 月研制成功。粉碎“四人帮”后,教师的积极性倍增。到 1977 年又研制成功 250kw 中频电源,并在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 1973 年 12 月,根据“十大”文件和全国理工科教育座谈会精神,重新修订了 73 级教 学计划。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学制为二年,除假期外共 99 周,其中课堂教学 34 周、现场 教学 36 周、学工劳动 16 周、学军学农 4 周。教学法是贯彻执行毛泽东的“十大教授法” 。 这一计划在 73 级执行。到 1974 年,对教学计划又进行了一次修订,在教学方式上突出地 强调了否定“三段式” ,结合典型产品和工程进行教学。 1973 到 1976 年,先后进行了所谓“反回潮” 、 “反右倾” 、 “反复辟”等政治运动。这 些运动的中心,就是反对所谓“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回潮” 、 “复辟” 。 1973 年 9 月,江青等提出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接着省市召开会议部署,10 月 15 日,校党委传达贯彻了省、市批林批孔会议精神,此后,举办了学习班,召开了全校动 员大会。1974 年 6 月 17 日至 19 日,学校又召开了《批林批孔、促教育革命工作会议》 , 到 12 月底, 全校召开大小批判会 800 次, 写出所谓批判文章 5000 篇, 贴出大字报 130 张。 一些干部、教师被戴上“走老路” 、 “复旧” 、 “举逸民”等罪名而遭到批判,教师、干部人人 自危,学校秩序更加混乱。 1975 年 1 月,在全国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周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在本 世纪末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后,针对 当时情况,提出了“军队要整顿,地主也整顿。 ”全国人民受到极大鼓舞。 “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炮制了和十七年对着干的所谓“朝农经验。 ” 按照省、市委的要求,鸡西煤矿学校也开展了“学朝农” 、 “评法批儒”运动。 1975 年 2 月 9 日,校党委派出由 25 人组成的学习团赴大庆、朝农参观学习。参观学 习团返校后,在 3 月初,举办了干部学习班,又召开全校师生员工大会进行动员、部署, 并提出要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此后,以“朝农精神”为标准,修订了 75 级教 学计划。但由于广大教师的抵制, “朝农经验”在鸡西煤矿学校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在学“朝农经验”的同时,开展了评法批儒,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教师们带着恐俱心 理检查自己对“两个估计”不服气、不认帐思想,领导干部则不得不挖所谓“民主派”思想 及根源。这一运动,一直坚持到 1977 年上半年,给广大教师、干部在精神上造成很大压力, 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摧残。 “文化大革命”十年,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教训深刻,损失惨重。十年内乱,鸡西煤 矿学校竟有五年没招生,少为国家煤炭工业建设培养 1500 多名中等技术人材;荒废了教师 业务,教师队年纪增大,造成青黄不接。但是广大教职工在动乱年代,仍然坚持着工作、学 习、科研,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着无声的反抗。他们坚信党的领导,在斗争中看 到光明,相信祖国明媚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第四节 拨乱反正,复建本科 (1976 年 10 年~1978 年)1976 年 10 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教育事业 也开始了新的转机。 从 1976 年 10 月至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两年中,鸡西煤矿学校的 广大师生员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揭发批判他们篡改党 的教育方针,破坏我国教育事业的罪行。在校党委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用建国十七年来教 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事实,痛斥“两个估计” ,对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打击和迫害的干部 和教师,进行平反昭雪,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师生进行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随着对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的揭发批判, 学校的教学、 科研、 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 抓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质量,狠抓了师资队伍、教材和实验室建设。在思想政治上,注意 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加强学生工作,并积极开展了“学雷锋,争三好”的活动,引 导学生和青工走雷锋成长的道路。 1978 年 9 月 17 日,党中央下发《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 ,同 时指出:对于过去错划了的人,要坚持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原则,做好改正工作。11 月, 被党委组织专门班子进行复查,经地近半年的工作,对在 1957 年反右斗争中错划的 15 名 右派进行了全部改正。并平反了冤、假、错案 12 起。 鸡西煤矿学校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到 1973 年已有固定资产 427 万元,有教职工 487 人,其中教师 172 人,开设 10 个专业,为煤炭工业培养输送一万余名合格建设人材。 1978 年 3 月 23 日,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将鸡西煤矿学校改建为鸡西矿 业学院的请示报告。9 月,采煤、地质、选煤、机械制造、机械化、电气化 6 个专业招收的 第一期 215 名本科大学生入学。12 月 28 日,教育部发生(73)教计字第 1427 号通知,经 国务院批准,鸡西煤矿学校改建为鸡西矿业学院,规模为 1200 人,设地下采煤、煤矿地质 与勘探、矿山机械制造、矿山机械化、矿山电气化、工业与民用建筑等 6 个专业,学制为 四年本科。学院隶属黑龙江省领导,党的关系由市委领导。第五节 扎根煤城,平稳发展(1979 年 10 月―1987 年)1979 年 6 月 13 日,召开鸡西矿业学院成立大会。12 月 25 日,叶剑英委员长为鸡西 矿业学院题写了校名。根据国务院批复,从 1981 年 4 月 1 日起,将鸡西矿业学院隶属关系 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管,改变为由煤炭工业部主管。 1981 年 11 月 3 日,经煤炭工业部批准,鸡西矿业学院改称黑龙江矿业学院。 1983 年 1 月 10 日,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以下简称东煤公司)成立。黑龙 江矿业学院由东煤公司领导。8 月 5 日,煤炭部批准黑龙江矿业学院扩建任务书,学院规模 由 1200 人扩大到 2000 人。 1978 年 12 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校党委组织师生员工批判了“两 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进一步纠正“左”的错误,提出必须迅速地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为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材上来。 同时, 提出了用五年的时间进行调 整、充实,用力抓好基础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一阶段、即从 1979 年到 1983 年, 院党委抓了三件大事:第一,建立健全了院、系(部)处各级领导班子,1980 年上半年制 订了岗位责任制, 下半年开始抓了党政分工, 并在系一级试行了系主任负责制, 到 1983 年, 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健全。第二,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对原有教师队伍进行两次 大调整,共调出 72 名,二是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近期大学本科毕业生中选拔补充,五年共 充实了 125 名教师,三是组织教师进修。第三,加强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建设。经过五年的 努力工作,从领导体制、机构、队伍、设施、管理到教学、实验,基本完成了由中专向大学 的功能转变。 1984 年春,院党委在总结 1983 年改革方案(初稿)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 有关人员到上海、 北京等地兄弟院校学习考察, 并制订以管理改革为突破口的两个改革方案。 9 月份,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批准了改革方案,并决定矿院为试点单位。1985 年 5 月,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对 1984 年改革方案又进行了修订。修 订重点放在了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上。 黑龙江矿业学院 1984 和 1985 年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第一,改革管理体 制。 《方案》中提出,搞好党政分工,为逐步实行院长负责制创造条件;试行教工代表大会 制,实行民主管理,改革领导方式,实行目标管理;对系(部)放人事、财务权和教学、科 研决策指挥权。在系一级实行系主任负责制,党总支起保证、监督作用。第二,改革教学和 科研工作。在教学工作上,突出地强调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 注意能力培养。加强主干学科和课程建设,强化外语、计算机教学,做到四年不断线。对教 学方法、考试、实验、实习以及教材建设,都具体规定了改革的方向和措施。对师资队伍建 设按层次不同, 规定了五年完成五项任务。科研工作,确定了“以教学为主、 积极开展科研” 的指导思想,大力开展应用科学研究,适当安排基础理论方面的课题。加强教学科研联合体 的建设,积极进行协作科研。第三,改革人事管理。改革干部制度,废除终身制,实行聘任 制;改革用工制,逐步实行内部合同制。同时,实行定编、定岗,工资基金包干。第四,改 革财务管理。实行“一级核算、两级管理, ”经费使用包干,节余转下年使用,超支不补。 第五,改革后勤工厂管理,实行经费总承包。 1984 年 11 月,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派工作组按干部“四化”要求。对院级领 导班子进行了调整。1985 年 4 月,又调整了处级领导班子。经过调整,一大批中青年知识 分子走上了领导岗位,改变了干部队伍的群体结构。调整后,院级班子全部是大学本科文化 程度,较调整前提高了 40%,平均年龄为 42.2 岁,较调整前平均年龄下降了 9.6 岁;处级 班子大中专文化程度的占 97%,平均年龄 45.4 年,较调整前平均年龄下降了 4.2 岁。 1986 年初,煤炭部决定在我院试行院长负责制。经过半年在思想组织、制度上的准备, 从 1986 年 9 月 1 日起正式试行院长负责制,并相应地建立了院务会、院务委员会和教职工 代表会制。同时制订和颁布了《黑龙江矿业学院院务委员会章程》和《关于改进领导作风, 加强科学管理的若干规定》 。 为了充分发挥系一级办学积极性,加快学术梯队和业务建设,10 月份、将选矿专业、 煤田地质与勘查专业分别从电选工程系、采矿工程系分离开来,建立了选矿工程系、地质工 程系;又将电化教学科、电子计算机教研室分别从教务处、电气工程系分离出来,合并成了 电算电教中心。 1979 年以来,我院在调整、改革中稳步发展。到 1987 年基本完成了 1200 人规模的建 设任务,办学水平达到了基本合格,并开始了 2000 人规模的建设。1987 年,在校生已达 到 1931 人,其中计划内本科生 1192 人,委托进修生 272 人,函授生 467 人,教职工总数 为 822 人,其中教师 320 人,在教师队伍中,副教授 48 人,讲师 101 人。设有采矿工程、 选矿工程、工业电气自动化、煤田地质勘查、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工业与民用建筑、矿业 机械、煤矿企业管理 8 个专业;32 个教研室,31 个实验室和机械、漏电保护、变流技术、 煤的加工利用、矿山压力、开采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可转位刀具和高等教育学导论教学 法九个研究室,一个中小型矿井及建筑乙级设计室。同时,煤炭部选煤脱水防冻科技情报分 站,东煤公司动力、通讯与自动化工程情报站也设在黑龙江矿业学院。有图书馆一座,藏书 35 万册,中外期刊 1172 种。还有校办工厂一座。校办工厂除担负教学实习和科研任务外, 还承担国家生产任务,定型产品有系列液压钻机、泥浆泵和中频电源。矿院现在占地 29.9 万O,总建筑面积已有 8.3 万O。固定资产已达 3000 万元,其中教学设备 459 万元。 1987 年初,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指示,院党委于 2 月 26 日举 办了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学习班, 并吸收党支部书记和学生政治辅导员、 党员政治理论课教师, 共计 100 余人。3 月初,又举办了学生干部学习班。院党委在抓了骨干培训后,迅速组织全 院师生员工投入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中去。经过学习讨论,使师生员工受到了教育, 提高了觉悟,增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中,由于 坚持了中央提出的要“以教育引导为主”的方法,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987 年 10 月 25 日,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院党委及时组织全院师生员工 认真学习十三大文件。同时,举办了处级以上干部学习十三大文件学习班。经过学习,加深 了对十三大精神的理解,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一致表示,认真学习贯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基本路线,面向经济建设,按商品经济规律办事,加快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应用型” 、 “实用型”人才,以适应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第三章 机构设置 第一节 学校领导体制和管理原则 学校领导体制高等学校管理的首要问题是领导体制问题, 只有建立起科学的领导体制, 才能按教育规 律办学,实行有效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投资效益。黑龙江矿业学院及其前身领导体 制的变革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56 年~1966 年)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这一变化的实质是由校长负责制变为党委负责制,校长由行政决策人,变为行政执行人。第 三阶段, ( “文革”期间) 。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 “四人帮”大搞“踢开党委闹革命” , 学校的校长和党委领导都成了“革命的对象” 。革命委员会代替了党的组织,学校的领导体 制遭到严重破坏。第四阶段。1978 年 10 月教育部颁发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 例》 (试行草案)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高等学校的 党委会,是中国共产党在高等学校中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对学校工作实行 统一领导。这一领导体制,对学校清除“文革”遗毒,拨乱反正,起到了巨大作用。1983 年武汉会议后,改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五阶段,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 革的决定》和煤炭部(86)煤教字第 59 号通知精神,实行党政分开,开 1986 年 9 月 1 日 起,学院领导体制试行院长负责制。院长是由国家任命的学院行政领导人,受国有委托对学 院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对内全面负责,对外代表学院。 实行党政分开,试行院长负责制,是党政职能的分工和转变。根据《黑龙江矿来学院试 行院长负责制暂行办法》 、党、政、工职责如下: 一、院长职责 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教学、科研、生产和行政工作中的重 大问题, 有权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做出决定。 对学院行政系统机构变动以及教学、 科研、 生产、行政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废除,院长有权取弃。按照党的干部政策,经民主 推荐,院长有权提出校级行政干部人选名单,经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党委讨论提出意见和 建议,对意见一致的副处级行政干部由院长任免;正处级报上级审批;校级行政副职按干部 管权限由党委上报审批。 院长与党委在干部任免上意见不一致, 应在院务会议上充分讨论后 决定。院长有权根据有关奖惩条例,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奖惩和处分。有权批准教职工职务 的聘任与职务的晋升和工资调整方案等。学院的行政工作在院长统一指挥下进行。 院长对学院的办学方向、发展规模、年度计划和教学、科研,生产、行政管理等重要等 重要问题进行决策前,要主动征询并听取党委的意见,同时,对党组织在保证监督方面提出 意见和要求。 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实行民主办校。 定期向教职工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尊重教职工主人翁地位,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和工 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领导水平。 二、院党委职责 学院党委是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实行院长负责制,党委从领导学院全面工作,转移到 思想政治方面的领导,对学院的行政工作起保证监督作用。院党委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党的 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真正做到党管党。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干部政策的要求,考察、监督、教育干部做好对行政的保证监督 作用。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学生会、教工代表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协调关系,维护以院 长为首的行政指挥系统的职权。 对院长提出的副院长候选人进行考核, 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对行政科、处级干部任免向院长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教职工代表大会职责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在院党委领导下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 听取并讨论院长报告、 学院的 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财务预决算、教职工队伍建设,重要规章制度及其它重要问题,并提 出意见和建议。讨论通过教职工奖惩办法,讨论制定教职工住房的分配条例,产生分房委员 会,监督行政部门分房工作。讨论集体福利费管理原则和办法。讨论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 事项,提请院长决定。评议各级干部,必要时可以建议院长或上级对干部以嘉奖、晋升、处 分和免职。 四、院务委员会 为使院长在决定重大问题时,采取适当的民主程序,使决策由经验决策转向科学决策, 由个人决策转向专家决策,由一般决策转向最优化决策,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于 1986 年 1 月 5 日成立了审议机构―院务委员会。 院务委员会的任务是:在院长主持下,审议学院的办学方针, 系、专业设置、 长远规划、 年度计划。讨论学院重点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向院长提出建议。审议学院经费预决算。讨 论学院重要的改革方案和重要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废除。 五、院务会议 院务会议是决策机构,由院长召集。参加人员有院长、党委正副书记和副院长。院务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学院的学期工作计划、招生计划、毕业分配、基建维修计划、教师队 伍的调整、人事任免及教职工的奖惩、工资调整等重要工作。学院管理工作原则1984 年 5 月,学院总结了改建矿院以来的管理工作实践,确立了学院管工作的五项基 本原则: 第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第二、依靠全体教职工,尤其是要依靠教师,贯彻学院群众工作路线和民主原则。 第三、坚持以本科为主、以教学为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全院工作都要对教学负责。 第四、坚持勤俭办学,加强工作计划性,努力提高工作质量,讲究经济效益。 第五、面向经济、面向社会、立志改革、使学院的发展和煤炭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1987 年底,院长陈政国又对各级行政管理干部提出在管理思想上实行四个转变,即由 单纯行政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集权型向民主型转变,由消费型向经营型转变,由封闭型 向开放型转,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第二节 党群系统机构设置及职责 党组织机构沿革1947 年 5 月至 1954 年 1 月,学校党组织是设立党支部。1954 年 2 月学校党支部改为 党总支。1958 年 5 月,学校党总支改建为党委。1964 年 8 月,学校党委设立政治处,政 治处下设办公室、组织科、宣传科。 1966 年 6 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种群众造反组织相继成立,并提出了“踢开党委闹 革命”的错误口号,揪斗党政领导,使学校党的组织瘫痪。1968 年 4 月成立了所谓“一元 化”领导的革命委员会,下设革委办公室、政治工作委员会、武装委员会等机构。政治工作 委员会下设组织组,宣传组。1969 年 8 月成立了中共鸡西煤矿学校核心组。1972 年 2 月, 恢复党的组织机构。 1978 年 12 月改建矿院,1979 年 6 月成立了矿院党委。党委机构设:办公室、组织部、 宣传部、纪律检查委员会。1980 年 2 月增设了学生工作部,与团委合署办公,1982 年 6 月撤消学生工作部。1984 年 4 月又增设了统一战线工作部。历届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会一、学校初创时期(1947 年~1949 年) 1、东北矿区工人干部学校和鸡西矿区职工学校历届党支部。 1947 年 5 月东北矿区工人干部学校创建。学校建立党支部。袁溥之(女)任校长,兼 任党支部书记,吴华为组织委员,杨治泰为宣传委员。同年 11 月袁溥之不再兼任书记,由 杨治泰任党支部书记。 1948 年 4 月学校更名为“鸡西矿区职工学校” 。王任党支部书记。 1949 年 1 月王彬(女)任鸡西矿区职工学校党支部书记,周良才和胡正保任支部委员。 学校党支部直属于中共鸡西矿区党委领导。 2、鹤岗矿务局职工学校历届党支部书记任职情况。 1949 年 1 月鹤岗矿务局创办了“鹤岗矿务局职工技术学校” 。学校设党支部,房玉亭任 党支部书记。 1949 年 4 月至 9 月由高坤祥任党支部书记,刘玉玺任组织委员,宁元杰任宣传委员。 学校党支部直属中共鹤岗市委领导。 二、中专时期(1950 年~1978 年) 1、鸡西、鹤岗两校全合校前历届党支部(1950 年~1954 年 1 月) (1)1950 年~1951 年 5 月,张云汉任鸡西矿区职工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周良 才、胡正保为支部委员。1951 年~1954 年 1 月“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 “鹤岗矿山工业 技术学校” 、 “鹤岗煤矿工业学校” ,由高坤祥任党支部书记、王秀珊、王勤、戚克勤任支部 委员。 学校党支部直属于中共鸡西矿区党委领导。 (2) 1949 年 10 月~1954 年 1 月 “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 “鹤岗矿山工业技术学校” 、 “鹤岗煤矿工业学校” ,由高坤祥任党支部书记、王秀珊、王勤、戚克勤任支部委员。 1954 年 2 月在新校址召开了合校后的第一次党委大会,选举产生了首届中共鸡西煤矿 学校总支委员会,党总支由吴裕声、高坤祥、井贞义、任奉中、刘捷、赵丽华、李彰 7 人 组成,吴裕声兼任党总支书记,张有之任副书记。 1956 年 9 月 8 日学校召开了第三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鸡西煤矿学校第三届总 支委员会。党总支委员会由吴裕声、王勤、刘捷、张振祥、郭忠恕、吴大章、伍伯虞、王德 君、陈德文 9 人组成,吴裕声兼任书记,王勤任副书记。 1958 年 5 月中共鸡西煤矿学校总支委员会改为党委员,由过去矿区党委领导改为鸡西 市委领导。中共鸡西煤矿学校委员会由吴裕声、王瘐祥、刘捷、张振祥、郭忠恕、杨振远、 王德君、吴大章、伍伯虞、陈德文、陶殿奇 11 人组成,党委员设常务委员会,委员有吴裕 声、王庚祥、张振祥、郭忠恕、王德君、陶殿奇吴裕声兼任书记,王庚祥任副书记。 1958 年 9 月成立中共鸡西矿业学院委员会,鸡西煤矿学校党委为分党委。分党委书记 为王庚祥,委员有王庚祥、翟悦田、杨枝、刘宗诚、梁忠惠、王贵斌、赵显明。 1960 年 8 月 11 日学校召开了第四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中共鸡西矿业学院附 设煤矿学校分委员会,王庚祥任书记,委员有王庚祥、翟悦田、赵显明、杨枝、刘宗诚、粱 忠惠、王贵斌。同时,成立党委监察委员会,王庚祥任书记,由 3 人组成。 1962 年 2 月鸡西煤矿学校不再附设于鸡西矿业学院,分党委改为党委。 1962 年 8 月 6 日学校召开了第五次党员大会。王庚祥做了《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政策,坚持政治挂帅,提高领导水平,转变作风,加强党的建设,在“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指导下进行工作》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中共鸡西煤矿学校委员会,党 委由王庚祥、王贵斌、李修身、党中材、赵显明、翟悦田、粱忠惠 7 人组成,王庚祥任书 记。又选出王庚祥、李修身、党中材、王述杰、王贵斌、杨大坤、杨枝、魏彦池 5 人组成 党委监察委员会,王庚祥兼任监委书记。 1964 年 1 月 28 日召开了中共鸡西煤矿学校第六次党员大会,选举出第四届党委会。 党委员由王庚祥、王贵斌、李修身、党中材、赵显明、粱中惠、翟悦田 7 人组成,王庚祥 任书记。并选王庚祥、王述杰、王贵斌、杨大坤、杨枝 5 人组成党委监察委员会,王庚祥 兼任监委书记。 1964 年 10 月王庚祥调走,姜贵权调进学校任党委副书记。 1965 年 2 月李琴昭任党委副书记。 1966 年 6 月开始文化大革命,党组织瘫痪。 1969 年 8 月 25 日成立了中共鸡西煤矿学校核心小组。组长李琴昭,组员有陈政国、 陈有奎、李修身、周振歧(宣传队) ,王伦友(军代表) 。 1971 年 12 月 17 日学校召开了第七次党员大会选举出第五届党委会。 党委会由李琴昭、 李成富、陈政国、党中材、李修身、周传法、曲成远(工宣队员) 、刘金星、寻玉才、陈有 奎等 10 人组成。李琴昭任书记,李成富任副书记。 1974 年 12 月 11 日学校召开了第八次党员大会,会议选出了第六届党委会,党委会由 李琴昭、李成富、陈政国、党中材、曲成远(工宣传队) 、张振山、陈士忠(工宣队员) 、李 修身、周传法、陈有奎、王述杰、赵润本、刘键(学生) 、寻玉才、翟悦田、杜风兰(学生) 、 郭英武(学生)等 17 人组成,李琴昭任书记,李成富、曲成远(工宣队员)任副书记。 1979 年 9 月 12 日经鸡西市委批准成立了由 16 人组成的中共鸡西矿业学院委员会, 并 设常务委员会。鸡西矿务局党委书记仇静生兼任学院党委书记,吴长胜任副书记,委员有王 勤、王述杰、仇静生、安玺玲、李仁民、李琴昭、吴长胜、邱占元、陈才、陈政国、周传法、 粱忠惠、秦品成、龚旭升、翟悦田。常务委员有:王勤、仇静生、吴长胜、李琴昭、陈政国、 党中材、粱中惠、翟悦田。院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为李琴昭。 1980 年 6 月 18 日召开鸡西矿业学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 69 人,会上 吴长胜作了《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为五年内把鸡西矿业学院办成初具规模的工科 大学而努力》的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了学院建设发展的初步规划,指出,要为争五所打好 基础,初具规模,十年大发展。大体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从 1980 年到 1985 年。在这 五年里,基本建设添齐补平,要定型;教师队伍要配齐数量,提高质量,使各学科都形成一 定数量的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在实验室建设上,要添置和更新设备,基本能开出教学大 纲所要求的实验项目,实验质量有一个较大提高。第二步,是从 1986 年到 1990 年。在这 五年里, 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能够开出新兴科学技术课程; 充实现代实验设备; 承担部分国家科研项目,实现教学、科研两个中心,争取扩大规模,为四化培养更多的建设 人材。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共鸡西矿业学院委员会。委员会由仇静生、吴长胜、王勤、 陈政国、党中材、粱中惠、陈才、邱占元、翟悦田 9 人组成。仇静生任书记,吴长胜任副 书记。6 月 19 日院党委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有王勤、 秦品成、王述杰、戴金明、章迪环、王贵斌、翟悦田,王勤兼任书记,秦品成任副书记。 1981 年 11 月 3 日经煤炭部批准更改校名为“黑龙江矿业学院” ,相应从即日起院党委 全称为“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矿业学院委员会。 ” 1983 年 11 月 21~23 日,中共黑龙江矿业学院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出 席会议代表 73 人。吴长胜在会上作了题为《加速我院建设、为全面开创新局面而奋斗》的 工作报告。 报告对学院三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作了总结。指出,从领导体制、机构、 队伍、 设施管理诸方面初步形成了高校体系,基本完成了由中专向大学的功能转变。同时,提出了 从 1984 年至 1986 年的总任务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和十二届二 中全会以及省委五届二次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关于整党决定,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 纪律、纯洁组织、全面抓好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抵制精神污染能力,大力建 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党风、学风、校风根本好转。坚持进行改革,按照党的教育方针 不断提高人材培养质量,按照高校工作规律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从队伍、设施到校舍,全面 加速学院建设,努力开创学院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新局面。 会议选举出吴长胜、王勤、陈政国、陈才、文立学、王述杰、粱忠惠、宋长生、翟悦田 9 名委员成立了第二届党委会,吴长胜任书记、王勤任副书记。并选举出粱忠惠、戴金明、 章迪环、龚旭升、孙积义 5 名委员组成第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粱乩惠兼任书记、戴金明 任副书记。 1984 年 11 月东煤公司分党组派马凤森、 房玉琦等人来学院调整领导班子。 根据中央对 于部队伍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通过民主测验,组 织考核,经煤炭部和东煤公司审批,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同时,增补调整了党委成员。 1985 年 1 月开始石广聚任党委书记,李洪波任副书记。委员有石广聚、李洪波、陈政国、 王述杰、文立学、吴长胜、龚旭升、粱权、粱忠惠。吴长胜任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86 年 11 月 21 日~22 日召开了中共黑龙江矿业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 代表 89 人。会上石广聚代表党委作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把我院建设成社会主义文 明的坚强阵地》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几年来学院发展迅速,主要的经验是: (1)开创学院工作新局面,必须坚持改革。 (2)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 一代新人的根本途径,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 义事业的新一代大学生, 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是搞好改革和做好其它一切工作的根本 保证。 同时, 报告指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以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十二届六中全会 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制定和实施我院加强精神文 明建设规划,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党风根本好转;严格、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进一步发 扬;教职工队伍的“两个素质”有较大提高;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成为自觉行动;校园优美 整洁;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德智体全面达标的文明大学。会上,吴长胜作了中共黑 龙江矿业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会议选举出文立学、石广聚、李洪波、宋长生、陈 政国、龚旭升 7 名委员组成第三届党委会。石广聚任书记,李洪波任副书记。并选举出王 述杰、王明远、吴长胜、粱忠惠、戴金明等 5 名委员组成第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吴长胜 任书记。 1986 年 9 月学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煤炭工业部(86)煤教 字第 59 号通知的精神,试行院长负责制。党委在学院的职责发生了变化,从原来领导学院 全面工作,转移到思想政治方面的领导,对学院的行政工作起着保证监督作用。院党委和院 长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办好学院。 党的各级组织历届负责人情况见表 2―1~5.党委各部门职责一、纪律检查委员会 主要职责: 1、在党委领导下,抓好党纪党风建设,维护党规党法,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 决议的贯彻执行。 2、经常对党员进行党的纪律和搞好党风的教育。 3、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保障党员民主权力。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 程, 违反党的纪律和国家法令的事件, 并提出处理意见, 及时向院党委和的上级纪检委汇报。 4、根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规定,受理党员或组织违反党的章程,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党规、党法的控告案件和对党员其他不正之风行为的揭发案件。 5、受理党员的申诉,处理党员对党的纪律处分和检查处理不服的申诉案件。 二、党委办公室 主要职责: 1、协助领导安排和组织党委会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其他有关会议,了解党委决议 和工作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2、负责起草党委的年度计划和学期计划,并督促检查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负责起草 党委的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和其他有关材料。 3、负责中央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的收发传阅、催办。存档等。 4、负责党委文件的制发。 5、负责党委的对外接待联系,处理,催办有关群众来信来访事宜。 6、负责党委印章的管理和使用,负责党群各部门印章的刻制。 7、做好保密工作,对各部门的保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8、负责党委会议的通知,记录整理会议纪要等工作。 9、根据党委中心工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党委决策提出有价值的咨询意见。 10、组织协调党委机关各部门的工作。 三、组织部 主要职责: 1、负责党员的管理工作,及时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督促检查贯彻 民主集中制和“三会一课”制度,总结交流支部工作经验,提高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2、负责了解、分析党内的思想动态,定期向党委提出党员思想情况报告。 3、负责安排组织生活,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知识教育,组 织开展好“三优”活动。 4、负责执行党的纪律,对党员进行党的纪律教育,办理表扬和处理党员的审批手续, 处理党员的一般纪律问题及申诉。 5、负责发展新党员的工作,对发展对象进行考察、教育,按党章规定,办理入党审批 手续。 6、负责收缴党费,收转党员的组织关系,办理有关外调材料和党员统计工作。 7、负责考核党委管理的干部,做好政工部门科以上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提出任免、 调配和奖惩意见,并负责办理手续。 8、负责分管权限内的干部档案管理和审干工作。 9、负责老干部工作。 10、负责有关组织方面的来信来访和保密工作。 11、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 四、宣传部 主要职责: 1、负责全院的政治理论学习,提出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习进程,考核学 习情况,总结交流经验,做好学习辅导。 2、负责全院的形势任务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 育,法制教育,品德教育以及理想纪律教育等。 3、经常总结和研究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摸索新经验,加强和改进思想 政治工作。 4、负责了解、收集、整理和分析全院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定期提出思想情况的报告 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经党委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5、会同组织部负责党课教育。 6、负责全院通讯和宣传鼓动工作。 7、负责编辑出版院刊和公费报刊的订阅工作。 8、负责对台和外事的宣传工作。 9、负责对重大的节日宣传、庆祝工作。 10、负责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工作和党委交办的其它工作。 五、统战部 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党的各项统一战线政策。 2、抓好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 3、负责组织民主党派、政协教育小组、侨联小组及有关人民团体学习好政治理论和时 事政策,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4、协同组织、人事部门做对党外知名人士、非党高级知识分子的安排等工作。 5、起草和制定统一战线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 6、做好调查研究和其它工作。群团组织一、工会 1、黑龙江矿业学院前身工会领导人变动情况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1949 年上半年学 校建立了工会组织。周良才、宋元杰分别担任鸡西、 鹤岗两校第一任工会主席。 年,刘铁汉担任鹤岗煤矿工业学校工会主席。1954 年两校合并。 年期间刘铁汉担 任鸡西煤矿学校工会主席,胡颂生担任副主席。 年期间郭忠恕担任工会主席。
年期间翟悦田任工会主席,金家琅任副主席,1964 年―1966 年期间金家琅任工 会主席,王述杰任副主席。 “文革”期间,工会活动停止。 年期间,翟悦田再任 工会主席。 2、改建矿院后历届教代会 1979 年 12 月 15 日我院召开了第一届第一次教代会。参加会议代表 123 人,院工会副 主席陈延强在会上作了题为 《积极行动起来, 人人争做新长征突击手, 为培养又红又专的 “四 化”人才,做出更大贡献》的报告,会议选举产生有 13 人组成的黑龙江矿业学院工会第一 届委员会。翟悦田兼任工会主席,陈延强为副主席,韩恕兼任副主席。 1983 年 5 月 27 日,召开了第一届第二次教代会。会议主要讨论并通过了《黑龙江矿业 学院职工住房分配制度》草案。 1984 年 7 月 23~24 日召开了第一届第三次教代会。会上院长陈政国作了题为《在改革 中开创学院建设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报告》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改革任务:一是管理体制 改革,二是教学与科研的改革。明确了我院近期改革的奋斗目标: (1)根据东北、内蒙古地 区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加速实现学院扩建规模,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办学,力争到 1990 年在校生达到 2000 人; (2)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力争三年内建设一支数量基本充足、 门类基本齐全、配套成龙的质量较好的教师队伍。 (3)积极创造条件办好重点学科,逐步把 我院办成以 “综合机械化采煤” 为重点的煤炭高等学校, 并在自学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上、 外语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上下功夫,达到同类高校水平(4)面向东煤地区围绕煤炭生产的 关键问题,积极努力开展应用科学研究,逐步明确和稳定科研方向; (5)积极努力开展教学 研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扩大“学导式”教学方法,争取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6)发扬与 巩固“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同时,提出了 16 项改革措施,诸如:抓住考核、 评职、晋级、调整 4 个杠杆,搞好教师队伍建设;改造现有专业,拓宽专业面,增强学生走 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坚持严格培养、严格训练、严格考核、严格要求,注意培养学生自学、 外语、计算机应用、工程实践 4 个能力;科研工作逐步推广有偿合同制;改革人事、干部管 理制度、实行干部任期制;下放人事权利和经费使用权利;工厂、后勤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 承包等。会议还通过了学院《住房分配暂行条例》并选举产生分房委员会。 1985 年 1 月 23 日,召开我院第二届第一次教代会。出席会议的代表 120 人,会上,文 立学作了题为《大胆改革、勇于开拓,努力开创我院工会工作的新局面》人报告。会议选举 产生了文立学等 13 人组成的黑龙江矿业学院工会 第二届委员会,文立学任主席,王宝成、 唐永年兼任副主席。 1985 年 7 月 22 日,召开了第二届第二次教代会。会上,院长陈政国作了题为《全面推 进以教学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工作,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提出了我院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改革 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改革领导体制,创造条件,逐步实行院长负责制,搞好党政 分工,加强民主管理,下放人事、财务、教学科研权,实行系主任和行政首长负责制,改革 后勤体制等; (2)改革教学与教学制度,对德、智体的培养规格提出了具体要求; (3)改革 管理体制,转变陈旧的传统的管理思想,实行目标管理,定编定岗,在后勤工作中全面实行 经济承包。为了确定这一全面改革方案的实施,报告中提出了十九项具体措施。报告中第一 次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严格、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处级一 闪干部评议办法》 、 《职工住房分配暂行条例》 ,并选举产生职工住房分配委员会。 1986 年 11 月 27~28 全院日,召开第三届第一次教代会,会上,文立学作了题为《我院 投入中心,发挥特色,工会要为振兴矿院做出更大贡献》的报告,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工会工 作要更新观念,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应对工会性质的认识上实现转变,即把工会认为是 单纯的“福利组织”转变为工会是共产主义大学;二是实现工会工作重点的转变,由过去抓 生活福利转变为加强民主管理,推行教工代表大会制为重点;三是工会工作对象的转变,由 过去抓工人工作为主转变为抓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全院教职工为工作对象; 四是工会在党的 领导下由依赖型向独立负责转变; 五是工会由于手工业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 会议听取 审议了院长陈政国所作的题为 《发扬知难而进锐意改革的开拓精神, 为学院的兴旺发达而努 力奋斗》的工作报告。通过了《职工住房分配暂行条例》 、 《职工奖金发放办法》 。选举 产生了文立学等 23 人组成的黑龙江矿业学院工会第三届委员会,文立学任主席,王宝成兼 任副主席。 二、共青团 1、黑龙江矿业学院前身团组织领导人变动情况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 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学校团组织始建于 1949 年,方瞳、李殿贵分别担任鸡西、 鹤岗两校的团总支书记。 年期间,任奉中和隋景全、张多光、王勤等先后分别担 任两校团总支书记。1954 年鸡西、鹤岗两校合并以后,成立鸡西煤矿学校共青团委员会, 由王德君担任团委书记。 年期间,王永昌任团委书记。 年期间,梁忠 惠担任团委书记。 年期间,张振山任团委副书记。 年期间,宋长生任 团委副书记。1976 年宁德金任团委副书记。 2、改建矿院后历届团代会和学代会 (1)团代会 1980 年 5 月 4 日,召开了黑龙江矿业学院第一届团代会,出席会议代表有 188 人,宁 德金作了题为《树雄心,立壮志,为“四化”争做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的报告。会议选举 产生了由 21 人组成的共青团黑龙江矿业学院第一届委员会,宁德金任团委副书记。1980 年 10 月,院团委改为处级建制,宋长生任副书记。 1983 年 12 月 9 日,召开了第二次团代会,出席会议的代表为 147 人。会上,宋长生作 了题为《团结全院青年为献身祖国煤炭事业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报告,会议产生了由 21 人组成的共青团黑龙江矿业学院第二届委员会, 宋长生人团委书记, 孙登林任副书记 (正 科级) 。1984 年 7 月,宋长生调离团委。 1986 年 12 月 9 日,召开第三次团代会,出席会议的代表为 147 人。会上,孙登林作了 题为《为振兴祖国煤炭事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的 报告。会议选举产生由 25 人组成的共青团黑龙江矿业学院第三届委员会,孙登林任团委副 书记。 (2)学代会 1979 年 7 月 7 日,召开了首届学代会。会上唐凯作了题为《团结同学争三好,组织同 学攀四化、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的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由唐凯等 21 名学生 组成的黑龙江矿业学院学生会第一届委员会。 1981 年 11 月 21 日,召开了第二届学代会。会议听取了《关于上届学生会工作情况的 报告》和《关于修改黑龙江矿业学院学生会章程的报告》 ,宣读了电 80 班在全院范围内开 展“文明宿舍” “文明教室”活动的倡议书。会议选举产生了由寇占喜等 22 名学生组成的黑 龙江矿业学院学生会第二届委员会。 1983 年 12 月 9 日,召开了第三届学代会。会上,郑晓昕作了题为《认清形势、刻苦学 习,为振兴祖国煤炭事业而奋斗》的报告,并了学生会章程。会议选举产生了由 26 名学生 组成的黑龙江矿业学院学生会第三届委员会。 1986 年 12 月 9 日,召开了第四届学代会。会上,王忠信作了题为《更新观念,锐意改 革,努力开创我院学生工作的新局面》的报告。会议选举产生由 21 名学生组成的黑龙江矿 业学院学生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三节 行政管理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沿革1947 年 5 月东北矿区工人干部学校创建时,只设校长 1 人,学校的各项工作由党支部 成员分工负责管理。1948 年 4 月,东北矿区工人干部学校改为鸡西矿区职工学校后,学校 行政管理机构除校长外,还设置了教导主任,教学班配备了班主任。1949 年 1 月增设了教 务科和总务科。 1949 年 2 月,鹤岗技术学校和鹤岗职工学校合并后,成立了鹤岗矿务局职工技术学校。 学校的行政机构设置是:校长、机械科、电气科、采煤科、普通科。1949 年 10 月,学校改 称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后,学校行政机构设置是:校长、秘书室(文书、收发) ,教导处 (教务组、指导组、仪器组、图书组、采煤科、土建科、机械科、电机科、普通科、实验室、 工厂) ,事务室(庶务组、会计组、医务所) 。1951 年又增设了人事组、出版组、教学设备 和福利组。1953 年 2 月,学校对行政机构进行了调整。将原秘书室改为校长办公室,事务 室改为总务科, 原教导组改为教务处,原各组改为股。同时,增设政治辅导室,下设组织股、 政治思想教育股。1953 年下半年,政治辅导室和教务处合并,改为教导处,下设教导股。 原政治辅导室组织股业务分别由校长办公室和教务股接管。 从
年这一段时间里, 鸡西矿山工业技术学校的行政机构大体和鹤岗矿山工业 技术学校变革相同。 1954 年 1 月 1 鹤岗煤矿工业学校迁至鸡西,与鸡西煤矿工业学校合并,改称鸡西煤矿 学校。学校行政机构设置为:校长办公室、教务科、总务科、会计科、生活福利科、图书馆、 实习工厂、医务室,矿山机械制造专业科、煤田地下开采专业科、矿山机电专业科。撤销教 导处一级组织。强化科主任领导,科主任在副校长传导下,对教学活动,班主任工作,学生 思想教育和组织纪律全面负责。 1958 年 9 月,成立鸡西矿业学院后,鸡西煤矿学校附近设于矿院,其行政机构由原设 科改设为组。1962 年 2 月,煤矿学校不再附属于矿院,行政机构又恢复为科。行政管理机 构设有办公室、教务科、总务科(财务) 、伙食科。 1966 年 6 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群众造反组织进行所谓“夺权斗争” ,学校行政机构瘫 痪。1968 年 4 月学校成立了所谓“一元化”领导机构―一革命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政治 工作委员会、武装委员会、后勤委员会,各委员会下设组。 1972 年 2 月,学校对机构进行了调整。这时学校行政机构设有:办公室(党政合一) 、 教务科、生产科、供销科、总务科、伙食科、财务科、保卫科、武装部、图书馆、卫生所。 教学单位有:电选科、采煤科、机械科、政治教研组(归属校党委领导) 。1976 年 12 月增 设学生科。 1973 年 12 月,鸡西煤矿学校改建矿院后,学院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是:办公室、人事处、 教务处、生产处、总务处、财务处、保卫科、图书馆、科研科隶属教务处领导,1980 年成 立劳动服务公司。1935 年初,设立了科研处,1934 年财务科改为财务处。同年 12 月增设了 智力科技开发公司。1987 年保卫科改建为保卫处。 为适应工作需要,从 1980 年起先后成立了 24 个各种委员会。其中主要的有:学术委员 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科技技术委员会、安全委员会、劳动鉴定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 保密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教师职称评定委员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民事 调节委员会、计算机委员会、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等。行政管理部门职责一、院长办公室主要职责 院长办公室在院长领导下发行以下职责: 1、负责组织起草学院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和决议等文件;拟订全院性规章、制度; 发布有关行政事项的布告、通告等。 2、协助院长组织全院性会议;组织安排院务会议、院务委员会议、院长办公会议议程、 作好记录、并检查会议决定的贯彻执行情况。 3、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的有关工作,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总结典型经验。 4、负责对全院内外的接待联系及外事工作,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5、负责上级和学院行政公文(函电)的收发、传阅和催办。以及公文打印、信件、汇款 单、电报的收发和刊物的递送,挂发长途电话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6、统一领导管理全院文书和科技档案工作,作好机密文件资料的保管和保密工作。 7、 掌握学院印信及正、 副院长的印章, 负责行政各部门印章的刻制。 管好全院综合计划、 统计和审计工作。 8、负责大、小会议室的管理和使用安排。 9、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编辑出版《今日信息》 。 二、教务处主要职责范围 1、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有关教学工作的指示;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日 常教学工作的指挥、调度、组织和管理,对各系(部)教学工作负有业务指导的责任。 2、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研究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 向院长提出指导教学工作的建议。 3、负责制订学院教学长远规划、计划、教改方案、组织制订、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 纲、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学年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学期、学年教学工作总结;制订、修改 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 4、负责具体处理和贯彻学术委员会确定的有关教学方面的工作。 5、组织审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检查各系、教研室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情况, 并向院长报告;组织和检查各系孝感室的教学法工作,并组织教学法会议,交流教学工作经 验。 6、落实和检查全院教师工作量的执行情况;负责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教师业务进 修和业务档案的建设工作; 负责聘请兼职教授的管理工作; 配合人事搞好教师职务评审工作。 7、负责组织全院教材、讲义及教学资料的编写、审查、经验交流及对内供应、对外交 流工作。 8、负责审查开课计划、编制课程表、考试日程表、调度教室及平衡各系(部)间有关 教学行政方面的工作。 9、统管实验经费的使用,负责实验室建设规划及实验设备购置计划、调配、出借、维 护、报废、更新等管理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抓好实验队伍建设工作。 10、负责学生的学籍、奖惩、鉴定及助学金、奖学金评定和调整等管理工作,掌管学生 徽证、保管学生档案、毕业生政审等工作。 11、检查教学质量,总结分析学生成绩,通过各系指导学生的自学活动,组织学生的生 产实习和教学实习。 12、负责全院短训班、进修班的教学行政管理和来院进修人员的管理工作。 13、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招生、学生入学、毕业、离校的具体组织工作。 14、研究并提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及教学体制改革方面的建议,经批准后, 组织实施。 15、负责教学档案的材料收集、立卷、归档,并按时交给院档案室。 16、负责组织全院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和超工作量津贴的审核工作。 三、人事处主要职责范围 1、掌握全院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用人计划和办理干部、工人调配手续,会同组织部 门负责行政干部考核,并办理任免手续。 2、根据上级规定,组织进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的评审和办理聘任手续。 3、负责组织教职工的鉴定、考核奖惩工作,并负责人事监察和职工培训工作。 4、协助教务部门制订培养和提高师资的计划,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5、负责分管权限内的教职工的政审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6、办理教职工的请假、休假、销假和离、退休、退职事宜,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对离 休、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 7、掌握全院的劳动工资、劳动保护、保健工作。 8、会同教务处搞好毕业生分配有关工作(拟定分配方案,派遗毕业生等工作) 。 9、统一掌管全院的人事调研、统计、报表及其它日常工作。 四、总务处主要职责范围: 1、负责全院清洁卫生、校容整顿、校园绿化、交通运输、供排水、采暖、供电、照明、 电话通讯及其它行政事务的组织管理工作。 2、负责学院师生员工的膳宿,管好食堂和集体宿舍。 3、负责安置我院教职工的子女就业,做好待业青年的思想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开辟多种渠道、多种经菅门路,办好劳动服务公司。 4、负责学院教材、讲义、教学资料及其他文件图表、宣传印刷品的印刷工作。 5、负责学院教职工和学生的卫生保健、计划生育、幼托及公费医疗的管理工作。 6、 负责学院房地产的管理和维修工作, 会同有关单位做好学院各类用房的调整和分配。 7、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学院建设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意见。 8、负责基本建设和资金的合理使用,施工项目预算和工程结算;检查工程进度、质量 和竣工验收工作;提出改扩建和大修工程的年度计划,并组织落实。 9、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环保工作。 10、负责后勤统计、报表和学院行政设备、房地产、供排水、采暖、供电、照明、通讯 及技术档案和归档工作,并按规定及时移交院档案室。 11、负责全院教学、科研、行政设备、仪表和家俱等固定资产的统一计划管理和采购供 应。负责基建维材料,劳动保护用品、劳动用品、文具纸张等各种物资的统一计划和采购、 保管、发放工作。 12、负责院办工厂国拨设备、原材料等物资的统一计划管理并组织汇总编报。会同有关 部门负责对危险品、 剧毒品和国家明令限制购买的各种物资归口计划管理, 统一报批务案并 监督使用。 13、做好本处安全保卫工作。 五、科研处主要职责范围 1、根据国家科技方针、技术政策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材的要求,组织编制全院科研长远 规划、年度计划和经费年度预算和分配工作。 2、组织和督促各系(部) 、处科研年度计划的实施,院内外的协调和协作;定期检查计 划执行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经常研究和掌握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供院领导决策。 3、不断进行科研的管理改革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联合体 和“三结合”基地的日常工作。 4、负责制订和修订全院科研各项管理制度,做好科研的技术管理、成果管理和统计工 作,建立科研档案,做好科研编报统计工作。 5、负责全院性学术报告会的组织、资料编辑、出版和分发及对口交流工作。 6、做好聘请校外专家来院技术座谈,学术报告和科技展览会参观组织联络工作。 7、 负责我院参加各种学会、 协会和科技交流网站与单位建立科技交流的组织联络工作。 8、协助有关部门搞好科技开发工作,发挥院智力科技的优势,积极组织科技人员,使 智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科学技术进步。 9、负责研究生和学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10、负责科研设备的增添、更新、出借、调整、报废、报损等审查工作。 11、负责本处安全保卫、卫生、计划生育及档案管理工作。 六、保卫处主要职责范围 1、宣传教育群众,提高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龙江科技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