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办法让脑子里老是钻牛尖角怎I幺办反应快I分钟左右?比如看书…?

12K6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9K55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2K2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4K59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 31817|回复: 65
看书炒股有没有用?
看书炒股有没有用?
浏览:<font color="#FF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好书一本一本简单说& &&&牧羊
日本蜡烛图技术&&作者:斯提夫,尼森&&丁圣元翻译
投机第一课,技术分析基础的基础,几乎是最好的k线理论书籍
要求精读,即使不能理解,最好把那些k线形态和含义背下来。这就如同我们小的时候学习需要背乘法表一样。但是要记住这只是开始,实际的使用远不是这些。不管你会不会使用,或者有没有用过你先背下来来再说,这为将来走到形态理论的时候和更加高级的趋势理论打下最坚实的基础。不少的朋友因为这一关过得不好,要么自己大量的实践,付出金钱和精力代价;要么等有所提高后返回头来再读。
理解方向:多空双方交战的含义,最后的收盘定胜负。为啥很多时候不能用于实战?你要思考这个问题,我理解的答案是:那只是一天的。可有些时候又可以用于实战,因为有的时候一天决胜负。尽管大多数情况不是这样的。
在说明一下,这是我认为的读书次序,只是说一些主要的,还有一些没谈到得大家都可以看看,主要看老外的,比如一些心理方面的,技巧方面的。国内的也有好的极少极少。我个人很推荐丁圣元先生翻译的书籍
期货技术分析&&作者约翰.莫非
还是基础的基础
要求精读。在这本书里,可能很多都是陌生概念,别怕硬着头皮读下去。主要要全面地接受技术分析的基础知识。k线、形态、指标三者要求理解 。至于各种理论粗略点没多大关系的。这本书是经典技术基础,可能还要来回的看。有一位期货公司的操盘和我们在一起讨论的时候说:莫非的书你该读十遍。
&&尽管等你走到很远的时候再来看这本书觉得很简单,但是起步还是要好好读。这就像一个大学生看加法很简单,但是他的起步也要从加法开始。
&&理解方向:k线是一切的基础,指标是用来描述k线组合的,不是决定。千万别陷入指标例,技术指标具备辅助判断意义,不是决定。技术分析是一个概率或者是成功率,不具备短期预测意义,但是具备中长期预测意义。k线组合比单独的k线意义更大,如果你推理的话,那么中长期的趋势意义比形态更加大。各种理论都是从市场走势得来的,是对市场走势的描述和归纳,都有缺陷。很简单我们无法对市场进行完全归纳,因为市场在不断进行没有尽头。
《证券分析〉作者:格雷厄姆
这本不用多说,作者是现代证券技术分析奠基人,也是股神巴菲特的老师。曾预言自己的得意学生巴菲特会让世界瞩目。
主要是了解各种证券基础专业知识。不论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分析这本书都是很好的,全面详实。很多东西需要很好透彻理解,当然有很多得到现在我也不是很懂,不敢妄加评判。不懂得那部分我用技术去弥补。我是建议不懂得暂且放着。
股市晴雨表 作者:汉密尔顿
主要说证券总体走势反映国民经济,合理编制的指数相互应证,证券走势不可精确预测,但是中长期可以准确判断。
理解方向:证券走势不可精确预测,永远也不可能。证券的短期走势规律性很差,极难预测。长期规律性极强,很容易判断。而且证券走势长期上来说符合证券的基本面,合理编制的指数的走势反映大经济总体。这里一定要注意,看上去好像不可精确预测和准确判断是矛盾的。我们说准确判断指的是:一个范围。有点像量子力学,电子每一刻在那里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它围着原子核运转,而且还能知道大概的运转方式。这本书我很敬佩汉密尔顿和查尔斯.道的严谨。这一点是我们的很多名人出的书无法相比的。
道氏理论&&作者:汉密尔顿和查尔斯.道和其他几个人合著
最初的趋势定义,也是最基础的趋势理论。波浪理论基本建立在其基础上,后来的趋势理论也建立其上
理解方向:长期趋势左右中级、中级趋势左右短期趋势;倒过来说就是:短期服从中期,中期服从长期,前提是没有转势。转势是有特征的。一定牢记这个转势特征,看上去很简单,有一天明白过来,就会明白道氏理论的伟大。对于一个交易者来说,尤其是纯技术操作者最为重要。读者本书一样要注意书中所说的牛熊转变的全部过程。这个转变过程极为经典,太重要,对于股票操作者尤其重要。
读书读到这里,可以轻松一下,多实践多看盘。这里一定要牢牢的记住一点:任何理论任何技术都是有缺陷的,要回避这些缺陷,唯一没有缺陷的就是市场本身,所有的技术和理论都是从市场来的,这些技术和理论无非是能够让读者以最快的,最捷径走到市场的本身走势上。这会远远的超过自己亲自实践。
下面列一堆书,都是必读,可以精读,也可粗读
&&波浪理论 作者:艾略特&&
&&波浪理论--市场行为关键 作者:罗伯特
来源于道氏理论。缺点就是极力想去预测走势,吃力不讨好。但是波浪理论确实提供一部分极为有用的趋势阶段和过程,这些是将来的细节部分。
&&理解方向:走势在各个级别上基本相同。这个话说起来很不容易理解。比方一下:5分钟的走势图常常在日线上重演,同样日线的走势图也在分时上重演。我们可以把这个说成是证券的性格。这一点对于理解形态,趋势过程有着极大的帮助。走到精细的波浪分析地步,确实对判断趋势也有帮助,包含趋势的延续和转折。缺陷在墨非的书里都说到,哈哈重读墨非吧。
&&混沌理论 作者 比尔。威廉斯
&&主要是形态
&&理解方向:形态无非是k线的组合。形态越大代表的意义越大,这在墨非的书里一样说到,有兴趣还是重读墨非。注意一点:形态在趋势过程中,受制于趋势。一样的形态在上升趋势和下跌趋势中得意义完全不同。千万不要认死理。如果认为哪种形态就该涨,哪种形态就该跌,对不起,可能要吃大亏的。
&&江恩理论 作者 都是后来者总结的
时间周期大约知道就可以拉,反正我看不下去江恩。可是时间周期很多时候是有用的。不多说,因为每次说他我都被骂的狗头喷血。
& &理解方向:周期有很多种,至于那一种好用很难说。大约掌握几点 1:数理周期&&费氏数列 2:历法周期,年月日等等
3:证券本身周期 比方一下:有没有注意过证券走势的调整是有规律的,几乎一眼就看出来。
&&这三本书我个人的观点都是细节。
股票作手回忆录 作者livremore
这是必读书也是精读书,可能以后还要来回的看。这本书是我的启蒙老师。斯坦利克罗用十几年来研究livremore,然后作出让世人瞩目的一单。
太精彩拉,无从说起。太伟大,我只能感叹。
理解方向:livermore 为何能做出来这样的成就?为何悲惨结局。我以为这是每一个一证券为生涯的人都要思考的。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当然livermore的技术存在缺陷(后来的斯坦利克罗弥补调这个缺陷)。livermore这本书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要牢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livermore感受到并实践了证券的真理,但是他却没有好好总结。如果是有心人,好好去考虑,别忘掉。也许一生都不会明白;也许有一天可能会明白过来,得来的真理是那样的简单。
专业投机原理 作者&&斯博郎迪
技巧和基本分析&&精读
我更多看重的是这本书的技术分析技巧
理解方向:斯博朗迪在竭力的追求安全性,用了很多的办法和技巧来保障盈利。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的划线,简单实用。我建议按找他的办法多多划线,也许有一天,自己画出来的线自己都感叹划线的精准,还有更加神奇的划线,斯博朗迪没有说,但是你要长期画,也许找得到。但是切记不要迷恋,我是由时间就多画画,全当是乐趣。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作者 livremore&&翻译 丁圣元(丁老师翻译的好书真多)
&&斯坦利克罗几乎把livremore的所有操盘记录能研究都研究了。这也一样值得我们研究。在这本书里,就是livremore 感觉到的证券真理的整个过程(我个人认为,只代表个人观点)。他知道这个东西的威力。但是我想可能是没有更加细致地总结。人类的文明和精华都是一代一代人留下的,他能为我们找到源头,已经太伟大!
&&理解方向:为何当初的livremore会这样操作,这样操作的道理到底在哪里?为何斯坦利克罗对他的这样的操作如此的感兴趣。当然我要说,并不是说我们也找到这个原因就可以成就大事业,不是这个意思。毕竟很多时候需要勇气和才华。但是如果找到一定受益匪浅。
第十二本书
期货交易技术 作者 杰克 施瓦格
我觉得这是技术分析里最棒的图书,可谓技术分析的顶级,至今为止我还没到看过比这本书再好的技术分析图书(读书有限,不对请大家指出)。
理解方向:《股票大作手操盘术〉看得晕乎不要紧,这本书是《股票大作手操盘术〉一书的实战注解。精彩之处就是施瓦格的大量的操作实例,从开意思到,到最后的自觉执行,生动鲜明,简洁明了。一定要注意他为何说:错误的操作不见的盈利,正确的操作可能亏损。这一点极为重要。在这里会看到很多盈利最后变为亏损,但是有些操作是正确的(纯技术观点)。所以很怀疑不要把盈利变成亏损这句话。
&&克罗谈投资策略 作者 斯坦利克罗
这本书几乎是《道氏理论〉《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期货交易技术〉总结。但是书中却极少谈到具体的技术分析,谈得最多的还是livremore。为何说是总结,因为斯坦利克罗强调的是:趋势,并且是市场本身的趋势,也不是技术分析中的形态、k线、趋势线。。。。。的趋势,更不是我们主观臆断的趋势。是市场本身的力量造就的趋势。
&&他研究了 livremore那样多年,得来的只有一个就是市场本身的趋势。
理解方向:第一,言者不知 知者不言,这是为何?第二为何他敢于不看盘操作期货?到底为何?为何他能够持有期货多单5年?很多人都喜欢读这本书,却没有问这些问题。可能很多人认为他理解了趋势,没错是这样,但是还有更加深层的东西。他在整本书里都在表达这个东西,就是没有直接点出来,这可能就是他说的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吧。再回头看看《道氏理论〉,看看《股票大作手操盘术〉《期货加以技术〉我想能找到提示
13本书说完了,最后多说点,证券本身走势第一位 ,长期趋势是最好的走势表述者。所有的规则都是来自市场,不要变成规则爱好者、收集者。
&&上面所说的所有书几乎都建立在图表技术上。至于基本分析基本没有涉及,基本技术的爱好者读书方向可能不是这些。这只是我认为相当重要的书,还有很多的书值得好好精读,很多论坛也有不少的好文章值得读。
&&下面再给大家推荐基本我觉得是很好的书
& &系统交易方法 作者 波涛
&&很好的系统交易教材
&&我做了一回庄&&作者 八佰伴
&&很精彩的期货实战典范,做期货的朋友我觉得必读,对于理解期货有很大的帮助
&&短线的秘诀 作者
&&短线交易秘诀 拉瑞 威廉姆斯
&&很多的技巧,最感兴趣的观点是作者在最后指出的:短线的秘诀,就是把短线变成长线。哈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亚当理论&&作者 好像是威尔德巴(不好意思想不起来了)。
也很不错的书,强调趋势
还有一些大师的作品 股神巴菲特 索洛斯的 等等都不错的
[ 本帖最后由 前方有雾 于
13:12 编辑 ]
学习大师书, 读懂大师思想 (连载1)
这次连载的是著名的美国&股票和商品技术分析& 创刊20周年的纪念文章 '技术分析大师们', 分3次灌水.事先要说明的是, 由于原文是英文, 我个人翻译的原因, 质量不高, 请多包涵. 特别许多人名和书名不是很标准. 这文章不仅让我了解了技术分析一些历史, 并对我买什么书挺有帮助. 希望对那些和我当初一样不知到底看那些书好的朋友有所帮助. 当然, 也可以算为长阳做点促销吧.
纪念技术分析师从道到茨威格技术分析的大师们一次市场图表分析历史的非随机漫步大卫.潘
& & 许多年前,一个诗人朋友正在编辑一本现代诗集。他说:“一半的美国诗人会不高兴因为这诗集。当然,另一半就是那些被收入这诗集的诗人。……”当着手突显这些对技术分析领域有杰出贡献,《股票和商品》所称作 “技术分析大师” 的分析师的时候,我陷入同样的情绪。
& & 在许多方面,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名单 - 特别是那些新近的分析师,他们的分析方法还没有广泛传播。那些没有名列顶尖20位的技术分析大师全是我们的责任,比如高产的汤姆.多希, 敏锐的琳达.布雷福德.莱可, 指标创立人杜沙.钱德。另外一些,如杰克.施瓦格的《金融怪杰》中的怪杰们更适合称作交易大师,所以不在我们的名单上。还有一些其他的,如理查.夏巴克被大家记得更多的是因为他是罗伯特. 爱德华的妻舅。(爱德华接管了夏巴克的市场研究公司在后者在1935年突然逝世后。)
& & 我们对技术分析领域的伟大思想家的纪念是为了庆祝《股票和商品技术分析》创刊20周年。从我们最早的评论“使用HP-12C和其他金融计算器的简易教程”到目前包含精巧的计算机程序的“交易者诀窍”专栏,没有其他刊物有《股票和商品》做的长久,不管是技术分析的应用还是理论。
& & 《股票和商品技术分析》出版人杰克.哈特森在1983年介绍了TRIX (3倍指数平滑摆动指标)。 在1986年理查.威可夫交易方法通过《股票和商品技术分析》重新为世人认识。而约翰.布林格,杰克.施瓦格,维克多.斯波朗迪都现身1993年《股票和商品技术分析》的访谈录。从那以后9年不到一点的证券市场的牛市中,《股票和商品技术分析》总是能提供技术工具来最小化风险和最大化利润,有新指标(象约翰.埃乐的MESA适应移动平均),新方法(如季节时机选择),或者新资产分类(比如单一股票期货)。
& & 那么,在2002这些将让我们去哪儿?让我们感激!感谢所有订户,撰稿人,和读者,正是他们的付出,努力,和兴趣使《股票和商品技术分析》走过这20年。感谢所有这些在20年中为《股票和商品技术分析》工作过的员工。然而,我们最要感激的是,那些挑战传统的新闻报人,会计师,工程师,和另外一些人,他们第一个起来反对传统随机市场理念 - 市场是随机的,所以不存在理性分析方法的可能。
& & 下面是我们这些怀疑主义者,学者,和天才的名单,谨表我们对真正的技术分析大师们的一点敬意。
大师查尔斯.亨利.道 () Charles Henry Dow
风格:经典的图表分析家职业:报人,《华尔街日报》创始人。新闻评论家及市场评论家。
必读著作:道通过《华尔街日报》评论专栏阐述自己的道氏理论。萨谬尔.尼尔森收集了其中一些并以道氏理论的标题发表在《股票投机ABC》的一书内。
为什么大家喜欢他:道.琼斯平均指数的发明者,道氏理论提供了通过历史价格形态预测未来股市状况的一种方法。他的合伙人爱德华.琼斯评价说:“他是一个真相和用来传播真相途径的永不停止的追寻者。他毫不动摇的诚实,庞大的事业,不掺杂质的正直,和完美的家庭生活。”
他的观点:“政客经过适当的观察经常令人失望;思想经过正确理解却很少会这样。”
拉尔夫.内尔森.艾略特 () R.N. (Ralph Nelson) Elliott
风格:艾略特波浪理论和分析职业:尼加拉瓜总会计师在该国受美国控制时。在恶性贫血病后60多岁时开始对股票市场感兴趣。
必读著作:自然法则(1946)
为什么大家喜欢他:发展一种最全面的系统方法来理解市场行为。他的追随者已经把艾略特波浪理论应用于心理学,社会学,甚至流行文化领域。
他的观点:“没有真理象宇宙由某种法则控制更被广泛认可。没有法则,只有混乱。混乱意味什么都不是。”
威廉.呆伯特.甘 () W.D. (William Delbert) Gann
风格:对应价格的时间数学交易分析。
职业:股票经纪人和作者。
必读:股票报价机的真相;如何在商品交易中赚钱;华尔街45年;新股票趋势检测器。
为什么大家喜欢他:除了可靠预测市场的数学技巧,他的报价机阅读技巧和专注于少量种类股票的获利能力同样引人注目。
他的观点:“时代和环境在变化,你必须学会和他们同步变化。而人的本性却没有改变,这就是历史重演和股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循环走出相似运动的原因。”
亚瑟.A.美林 (1906- ) Arthur A. Merrill
风格:集周期,波浪和道氏理论的图表分析家。
职业:曾是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和经理,后成为注册市场分析师。
必读著作:华尔街的价格行为;过滤的波浪,基本原理。
为什么大家喜欢他:被誉为“技术分析界第一公民”,美林有力帮助《股票和商品技术分析》渡过成长期。作为多产作者,他的文章跨度很广,从市场情绪到期权再到交易量分析。然而,他早通过他的通讯服务 《技术趋势》赢得众多追随者。他介绍他们了解市场周期,多空比率,波动,和趋势等。
他的观点:“市场行为是有倾向的。某个时候,市场较牛气;另个时间,市场又会偏向下行。股票市场的偏向意味着该方向可能性较大,但并不是必然这样。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偏向并不明显。”
理查.威可夫 () Richard Wyckoff
风格:综合柱状图,点数图,和波浪的图表分析家。
职业:15岁开始作股市内传递消息的小弟,在25岁拥有自己的股票经纪事务所。
必读著作:我如何投资股票和债券;40年华尔街投机和冒险;股市技巧(或图表分析股市:威可夫方法,哈特森编)。
为什么大家喜欢他:许多威可夫的基本理念已经成为技术分析的事实标准:收集/派发概念和价量关系与股价运动的联系等等。
观点:“一个人在购买股票,债券,或商品前经过理智分析和预计,他是在投机。否则,他是在赌博。”
学习大师书, 读懂大师思想(连载2) - 英雄篇
继续昨天的话题, 今天是看英雄, 学英雄
小理查.阿姆斯Arms, Jr., Richard
广泛使用的TRIN指标的发明人,并设计了许多其他指标,如等量图,运动的难易度,和交易量调整的移动平均。他强调交易量的重要性当分析价格运动时。
约翰.布林格Bollinger, John
布林带和许多波动性,交易量指标设计者,布林格从70年代末开始投入面向计算机的市场分析。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和注册市场分析师(CMT)。可以通过《布林线》或他的研讨会和讲座的录象了解他的分析方法。
理查.丹尼斯和威廉.艾可哈得Richard Dennis and William Eckhardt
最接近实时 “交易场所”, 丹尼斯和艾可哈得合作证明了投机交易能力是可以传授的。作为功成名就的交易员,他们却因为是“海龟”的创始人被人们一直记住。“海龟”重新激发了新一代交易员的顺着趋势交易风格。
罗伯特.爱德华和约翰.马吉Robert D. Edwards and John Magee
爱德华和马吉是最著名的技术分析书籍《股票趋势的技术分析》的作者。这书不仅重点说明了最常见的图表形态,而且通过1940年代市场的牛市,熊市周期的演绎清晰阐明了道氏理论。
劳伦斯.麦克米兰Lawrence McMillan
全球最出色的期权交易员和分析家,并把教育交易员看作工作的重要部分。麦克米兰的《麦克米兰谈期权》和《期权作战略投资》两书是准期权交易员的主要教课书。
约翰.墨菲John Murphy
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典藏。这位多产的技术分析家为新手和老手都写了许多合适的教材。墨菲在交叉市场方面的分析至今独领风骚。
威廉.奥尼尔William O’Neil
《投资者商业日报》的创始人和《如何在股市赚钱》的作者,并且是创业资本主义的极力鼓吹手。奥尼尔已帮助数不清的投资者和交易员学会如何有效评估一个公司的基本面并同时考察价格图表和形态。没有哪个人在提倡同时使用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上比奥尼尔做的多了。
小罗伯特.普莱切特Robert Prechter Jr.
带传奇色彩的交易员保罗.图德称普莱切特 “终极市场机会主义者的冠军。“普莱切特在保持,拓展,和推广艾略特波浪理论解释市场行为方面比任何一个还健在的人做得多。他的最新的作品《征服崩溃的市场》可能是艾略特理论的最新应用。
马丁.普林格Martin Pring
另一位非常重视投资教育的技术分析家。普林格是主要的技术分析入门书《技术分析精解》的作者。他的热情,动听的声音还可以在技术分析的教育光盘和录象中经常听到。
杰克.施瓦格Jack Schwager
除了他颇有价值的《期货市场完全指导》外,施瓦格最为人知的是著名交易员访谈录《金融怪杰》系列的编辑。
范.撒普和亚历山大.艾尔得Van K. Tharp and Alexander Elder
迟早, 所有技术交易结果都是心理的综合反应。在探索盈利或亏损的心理特征方面,没有人比撒普和艾尔得做的更多了。撒普的《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和艾尔得的《交易为生》是所有想在金融方面最具心理挑战的领域取的成功的人士的必读课本。
小韦尔斯.王尔德J. Welles Wilder
工程师,地产发展商,再成为技术分析师。王尔德以设计了许多在市场上广为使用的技术指标而闻名,从平均真实幅度(ATR)到抛物线时间价格系统再有相对强度指数(RSI)。他的第一本著作《技术交易新概念》一直是股票和期货市场交易者的重要参考书目。
马丁.茨威格Martin Zweig
茨威格是在1970年代通货膨胀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位杰出的交易员和市场分析大师。他为投资大众带来了一系列市场指标,如买卖比率,百分之四模型而得名。
学习大师书,读懂大师思想(结束篇 -推荐书目〕
这是推荐书目,具体作者情况请参考前面两个贴。其中有中文对照的是有中文版本的,没有的表示还没有中文版本。当然,这是我目前了解的情况,如有错误或遗漏请大家指正和补充。
Arms, Jr., Richard [1989].The Arms Index (TRIN), Dow Jones Irwin._ [1996].
Trading Without Fear, John Wiley & Sons.国内版本:《股市无敌》 清华大学出版社
Bollinger, John [2001]. Bollinger On Bollinger Bands, McGraw-Hill.国内版本:《布林线》 百家出版社
Eckhardt, William [1994]. “The c-Test,” 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S & COMMODITIES, Volume12: May.Edwards, D.Robert, and John Magee [1997]
7th ed. 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 John Magee Co.国内版本:《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东方出版社Elder, Alexander [1993].
Trading For A Living, John Wiley & Sons.Frost, A.J., and Robert Prechter [1985]. Elliott Wave Principle, New Classics Library.国内版本:《艾略特波浪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Gann, W.D. [1976]. The Truth Of The Stock Tape, Lambert-Gann Publishing Co._ [1976].
45 years In Wall Street, Lambert-Gann Publishing Co.国内版本:《江恩: 华尔街45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Hutson, Jack K., David H. Weis, and Craig F. Schroder [1991].
Charting The Stock Market: The Wyckoff Method, Technical Analysis.McMillan, Lawrence G. [1996].
McMillan On Options, John Wiley & Sons._ [2002].
Options As A Strategic Investment, 4th ed., Simon & Schuster/New York Institute of Finance.Merrill, Arthur [1984].
Behavior Of Prices On Wall Street, The Analysis Press.Murphy, John J. [1986].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Futures Markets, New York Institute of Finance.国内版本:《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地震出版社_ [1999].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New York Institute of Finance.国内版本:《金融市场技术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_ [1991].
Intermarket Technical Analysis, John Wiley & Sons._ [1997].
The Visual Investor, John Wiley & Sons.Nelson, S.A. [1964].
The ABC Of Stock Speculation, Fraser Publishing Co.O’Neil, William J. [1988].
How To Make Money In Stocks, McGraw-Hill.国内版本:《笑傲股市》 工商出版社
Prechter, Robert R., Jr., ed. [1994].
R.N.Elliott’s Masterworks: The Definitive Collection, New Classic Library.国内版本:《艾略特名著集》 机械工业出版社
Pring, Martin J. [1985].
Technical Analysis Explained, McGraw-Hill Book Co.国内版本:《技术分析精解》 经济科学出版社Schwager, Jack D. [1984].
A Complete Guide To The Futures Markets, John Wiley & Sons._ [1989].
The Market Wizards, New York Institute of Fiance/Simon & Schuster.国内版本:《华尔街操盘高手》_ [1992].
The New Market Wizards: Conversations With America’s Top Traders, HarperBusiness.国内版本:《华尔街点金人》 西苑出版社
Schwager, Jack D. [1996]. Schwager On Futures: Technical Analysis, John Wiley & Sons.国内版本:《期货交易技术分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
Tharp, Van K. [1999]. Trade Your Way To Financial Freedom, McGraw-Hill.国内版本:《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机械工业出版社
Wilder, J. Welles [1978]. New Concepts In Technical Trading Systems, Trend Research.Zweig, Martin [1994]. Winning On Wall Street, Warner Books, Inc.
从一本好书说起& &&&金融帝国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这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至少我这么认为。本书有可能使你的炒股理念有一个根本的改变!
& & 最早发现这本书是在学习中心看到“金融悖论”的一贴文章,他是否定本书的一些观点。当时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有意思的是,似乎感觉到他否定的东西,正是我多年积攒下来的信仰。当然和他的辩论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不过真的很感激他让我知道了一本好书。与其说帮我找到了一本好书,不如说帮我找到了我自己!
& & 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总是喜欢思考那些大家不愿意思考,或者说成为共识的问题。我从14岁开始炒股,现在已经有8年的股龄。到目前为止,我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绩,相反可以说是经历了所有可能的挫折。在所有阶段,所有理念上都亏损过钱。我甚至可以说是,我是市场上最最糟糕的投资者。我想与众不同,但又无法彻底坚持。结果就是大家获利的时候我亏损;而该我的理念大获其利的时候,我却像市场投向放弃了自己的信仰。结果就是大家亏损的时候,我亏损的不比大家少。哈哈,也许这些就是我在股市上最大的财富,也是唯一的财富。很多我知道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很多股民还在不断的尝试。。。。。。对了,要说还有一点挫折是我没有经历过的。那就是被市场淘汰的挫折。我曾经都是满仓,在30元持有600065;在15元持有600788;在15元持有600745。结果都是在亏损50%左右的时候,斩仓割肉出局。我是股市的幸运儿,我相信没有经历过这些的股民将来或早或晚都是要经历的。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很多大师级的炒家都有不止一次的破产纪录。我感谢上帝的恩宠,没有让我破产就能学到这些宝贵的东西。我知道如果我在23岁破产的话,再回到股市应该至少应该32岁了、甚至再也没有勇气回来了。
& & 直到现在我也不认为,我比大家的技术有什么地方更强。也许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对股市本质根本认识上的东西。我很乐意和大家分享,我用巨大挫折换来的经验。但是我知道,除非大家经历过,否则也不可能真正的理解。
& & 最近我发现在论坛上我能“插的上话”的话题已经很少。而我如果再发贴似乎也是简单的重复,甚至根本也不可能在简单的问题上和大家达成共识。即使这样,我还是要系统的说一下我的理念。也许有一天大家会想起,现在不屑一顾的这篇文章。
第一个问题:圣杯在哪里?
& & “只有少数人知道去哪里寻找,因为答案在他们最不可能想到的地方。”我深深的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我知道似乎大家从本质上已经错了。这样即使有再好的技术,也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也许真正圣杯的样子,和大家想象的截然不同!
& &&&我有一贴《股市能够精确预测吗?》。其中像表达的观点不外乎就是:1,股市上的任何预测都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性;2,对于一个人来讲,也许更多的时候是不能对股市进行精确预测的。最终的结论是:股市上不可能依靠纯预测来实现全部交易!因为你有看不懂行情的时候,但是你又不能停止买入和止损。止损并不等于预测未来股市会继续下跌。既然股市不能被100%的正确预测,那么更多的经历应该放在(反复)认错机制上!结果回贴中有位朋友,指出“台湾彩票”有人都成功的进行预测,并使发行者感到尴尬。哈哈,我无言以对!
& &&&也许历史上太多太多的人才,都把毕生的经历浪费在预测行情,提高准确率上面了。但有谁成功了??也许有这么一两个具有争议的人物成功了,但你真的能成为他们吗?以前我也想过发现一种大众没有想到的方法,使自己在股市上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哈哈,前两天看到一贴终于让我坚信一个简单的道理:我能想到的东西,前人肯定比我更早、更系统的想过了。那个朋友,指出昨天涨停股票末尾买盘的数字和大涨前的涨停股票末尾买盘的数字具有相似性(好像很多都是“4”),所以后市看涨。我并无意评价这种方法,只是明白我自己没有如此的细心。即使我的想法再奇特,估计也会被前人思考过。
& & 我没有否认预测的价值,只是承认了股市不确定性的必然性。为什么很多人在股市中不断的亏损,但就不肯承认股市的不确定性呢?也许承认了这一点,就等于承认了发生亏损的必然性。无论你如何避免亏损,他都是会发生的!!也许合理的亏损不应该避免。懂得止损的人,也都在执行止损以后不停的反省错误,找到避免止损(错误)发生的方法。结果很多人就在两个绝对相反的概念上像钟摆一样,一个轮回后又回到起点。
& & 也许在尝试了上百年的寻找都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换一个方向,换一种截然不同的理念。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圣杯到底在哪里?我相信如果有一种能够精确预测行情的方法摆在你面前,你肯定会拼命学习。事实上圣杯在你最不肯相信的地方!!你肯定见过他,但肯定对他不屑一顾!
第二个问题:市场的样子
& & 市场是什么样的呢?我觉得市场的样子就象是云彩。不同的观察者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又不存在对错的问题。记得有一个心理学的测试。将墨水随机的泼在一张纸上,让被测试者说出纸上的图形是什么?结果每一个人说出不同的结论,有一个测试者居然发怒的抗议,为什么给我看这么下流的东西。其实纸上的东西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察者脑子里有什么。记得我们这里的一座山上有一块石头叫“将军车”(形态像一辆汽车)。这个名字肯定是最近才有的,古人是没有见过汽车的。
& & 投资者和股市的关系,有点像一个成语“盲人摸象”。其实投资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我们无法全面的认识股市,也许全面的股市就像泼在纸上的墨一样什么都不是。事实上股市中的“真理”都有绝对的对称性:贪婪与恐惧;趋势与整理;敏感与迟钝。。。。。。事实上,股市不存在单项的绝对真理!就像现在还找不到磁单极,S极和N极是不可分的一样。我并不是说股市是完全随机的,但至少是混沌的。
& & 前几天看到一贴《走势必然遵循的规律》内容很简单,就是:1,股票价格会沿着平均线上下波动,低于平均线必然上涨,高于平均线必然下跌;2,当股票上涨或下跌速度变慢说明要出现拐点了。事实上,我承认这种现象经常出现,但是和我的信念相违背。请注意,是我的信念而不是股市的真理!我是做趋势的,我看到更多的是:股价沿着均线大幅度的上涨或下跌。也许这位朋友是做整理的,所以眼中的市场就是股价沿着均线上下波动。还有速度变慢意味着出现转折点,我可以找出更多运行速度变快出现转折点的事例,甚至可以找到先变缓慢再变快速的趋势运行(比如2001年6月的暴跌)。那么我们到底谁对呢?哈哈,没有对错啦。只不过他从前面看到大象的鼻子;而我从后面看到大象的屁股。并且任何角度都不可能看到完整的大象!(如果全面的看,均线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这告诉我们,我们对市场的认识只是自己的信念,和市场的事实无关!既然这样,我们出错就是情理当中的事情啦。我们的信念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别误会,我们错误的信念,正是我们获利的唯一法宝。
& & 我的意思是说,市场是什么样子不重要,我们的盈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市场信念!坚持我们的信念!!换一个角度来说,你认为市场是什么样子的,市场就是什么样子的!大多数投资者都相信市场是一个制造牺牲品的有生命实体。如果你相信这句话,那么着句话对于你来说就是真的。也许你认为市场是改变穷人命运最好的场所,这句话也可能变成事实。
& & 其实我们交易的不是市场本身,而是交易的自己的信念。虽然这种信念不是很完美。但我还要说,具有一致性的信念要比根本没有信念好得多!否则市场就会通过你的灵魂,将你带进泥潭(这一点我们后面讨论)。信念可以带来必然的亏损,但也可以带来必然的盈利!我们要做的就是研究必然的盈利和必然的亏损那一个更大!
& & 知识的发展更多的来自于我们的理论去努力发现错误,而不是去证明这些理论。如我们越能实现自己的信念,在市场上就越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事实上,我们总是想得到的更多,避免更多的成本。结果我们失去的就越多,得到的就越少。
第三个问题:圣杯的启示
& & 我们不要总想着做一个精明的小偷,还是作一个光明正大的商人吧。我们来到这个股市,已经是抱着不劳而获的心态(至少这种劳动不等于常理上的劳动)。那么我们再抱着不想承担任何的付出,就想获得巨大的利润。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 & 对商人来讲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有一点会计常识的人都能明白。即使这个商人什么都不做(员工替他工作),那么收入减去支出后的利润也是合理合法的属于他。对于小偷来说,利润就是完全来自没有成本的收入。不知道小偷得手过10次、20次以后,下一笔是否还能得手?如果万一失手,代价又是什么呢?一个不甘心承认亏损必然性的股民,是否有点像一个小偷?
& & 这样类似的例子我说得太多了,还是言归正传说圣杯吧。当你真正理解了这个圣杯的喻意时,就能够知道在市场中赚钱的秘密了。
& & 一个圣杯的故事:上帝和撒旦之间的一场战争。当时那个圣杯就被一些中立的天使放在冲突两方的正中。因此这个圣杯代表了一对对立方之间的精神上的通道,比如说利润和损失。生命从利润和损失之间的中间位置出发,即不畏惧亏损也不期望利润。生命就是生命,就好像胜杯所象征的那样。然而,当人类逐渐发展了自我意识后,恐惧和贪婪也就同样的出现。。。。。。
& & 每一个举动都会产生好的和罪恶的结果。因此生活中每个举动都会有正面的和负面的结果,这就是利润和损失吧。我们能做的最多就是两者都接受,同时学会走向光明的一面。要想既能接受正面的结果,又能接受负面结果。你需要找到内心中一个这样做到的一个特殊的位置。从这个有利位置来说,输和赢的机会均等。
& & 圣杯这个词不是我自己想到的,所以上面大多是书上的原话。我想说的就是:圣杯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能够使人战无不胜的法宝。而是在亏损和利润之间;贪婪和恐惧之间等,在心灵上找到的平衡点。当你能够正确的看待盈利和亏损的时候,你的投资理念将上一个台阶。
& & 心灵上的平衡点,也许大家看似很简单。可是我说一句实话,要达到这种无欲的心平气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也许人的本能就希望超越和优化,但事实上的结果就形成了钟摆。。。。。。
第四个问题:找到每笔盈亏的根本原因
& & 我希望大家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判断(操作)的差异来自于信念的差异!只要判断(操作)忠实的遵循了信念,那么无论如何判断(操作)无罪!!没有信念的判断,根本就是市场走势影响下的产物。这样灵魂将把你带入泥潭。遗憾的是:大多数股民把判断的正确与否看得太重了,反而从来没有自己的信念!或者说没有一致性的信念!
& & 举一个例子:某股民在01年8月的1900点附近抄底。结果不用我多说。那么这种亏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大家会说这是绝对的错误,这种错误是由判断失误决定的!可我不想评价判断正确与否的本身,我想分析决定这种判断的信念是否正确?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事后看来荒唐的亏损=判断的错误=必须找出原因下次避免。我没有说错吧?
& & 而我的思维方式是:亏损是由判断决定的,既然亏损了我们就要分析。首先我考虑,这个判断是否忠实的遵循了自己的信念。如果不是,那么真的不可原谅了。要不下次必须忠实的遵循信念,要不就离开股市吧。如果确实遵循了自己的信念,那么判断(操作本身)没有错。这时我们来看看是否是信念错了!!
& & 也许大家现在还不明白这种信念指的是什么?信念可以是很复杂的,但是再复杂也是由众多对立因素的取舍组合而成。比如核心的思路就是趋势和整理的取舍。看来做这笔交易的人肯定是抱有整理思路的抄底行为。这时做一个选择:抄底思路是否放弃?
& & 很多股民这时肯定不负责任的放弃抄底思路,但是他没有想过过去2年这种思路给他带来多少令人羡慕的利润!!如果告诉他这样必须放弃过去2年的抄底利润,同时趋势思路可能让他以前每次获利的时候都变成可能的亏损。这时他肯定不知所措!!事实上任何一种思路都有利弊两面,就像硬币的正反一样是分割不开的。
& & 说了这么多,其实有用的话就有一句:不要用单笔的盈亏衡量自己的理念,而要从大尺度看待长期的利弊!也许太多的股民不甘心形成一致性的信念,来付出必然的成本。他们总是想得到所有有利的方面,从而非要形成一种钟摆的信念,来紧贴市场的走势。事实上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事后紧贴市场罢了!
第五个问题:钟摆的信念。
& & 所谓钟摆就是在两个方向摇摆不定,我们将没有一致性信念的投资者成为钟摆的信念。就是说通过自己精确的预测和判断来调整自己的信念(其实根本没有信念,只是调整操作罢了)。
& & 人的本能是改正错误的,坚持正确的!人们都学习成功者,没有学习失败者的(就是学习也是学习如何避免失败)。这个话题我在论坛上说过太多次了,这里也说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了。《狼来了》的故事说明错误的判断会被大众抛弃。这不是个人的特性,而是人类集体的本性。否则为什么第三次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赶过去呢?
& & 股市中的所谓真理都是“成对”出现的。比如:贪婪和恐惧;敏感与迟钝;趋势与整理。。。。。。其实任何成对的一个极端都能在股市上有产生价值的时候,否则就不会“成对”了。股市运作的原理就是根据人们思维的连贯性和学习成功者的本性来使股民亏损的。当一个股民吃到甜头的时候,更多的股民会效仿学习;当更多的股民持到甜头的时候,会有更多更多的股民仿效学习的。。。。。。然后这种能在过去使股民持到甜头的信念,将会给股民带来巨大的灾难!股市这个老师总是成功的教会股民学生一些可怕的东西!!
& & 牛市中市场教会股民逢调整吸纳的多头理念;熊市中市场教会股民逢反弹出货的空头理念;平衡市中市场教会股民高抛底吸的整理思路!哈哈,当平衡市(箱体)走势确立的时候,就是突破之时!当大多数股民学会的时候,市场会通杀大多数的股民!
& & 现在有股民拿6。8行情和9。14行情、6。24行情对比,得出应该逢高减镑的结论。其实这个结论的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这些股民在上述行情中都逢高卖出了。即使这次错了,我也要说他是一个有信念的股民,值得学习。如果前几次没有卖出,即使这次对了。他也是钟摆信念的投资者,早晚会给他重大打击的!事实上,通过前几次反弹后创新低的经验。越来越多的股民加入反弹行情的思维方式中来!
& & 也许很多人觉得很高兴。觉得看到了上面的分析,就认为能够找到不形成一致性信念的法宝。既然大家都学习成功者,我学习失败者。从而形成另一种钟摆的信念,这是和市场合拍的钟摆信念呀。就好像前两次放羊娃喊狼来了的时候我不去,第三次大家都不去时我自己去不就能够战无不胜了吗?
& & 其实这根本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问题是你如何知道放养娃头一次就不可能是实话吗?比如根据2000年后三次跌破2000点的经验,下次大牛市经过长期上扬后出现大幅度的回调时。放心大胆不抛出筹码,甚至逢低吸纳。。。。。。结果不幸的是,97年5月的走势发生了!我始终认为9。14行情没有演化成行情,并不等于不可能演化出行情!2000年第一次跌破2000点没能形成头部,不等于没有可能形成头部。
第6个问题:没有发生的事情不代表没有可能发生。
& & 也许很多股民根本不信服我上面的观点。认为是我的水平不够,如果有足够的水平是可以精确的预测出市场的走势的!
& & 其实股民通常容易产生事后合理性的错觉。股市可以“所以-因为”,但从来不会“因为-所以”。这是由非线性的特征决等的:一个结果可以找到一个原因,但一个原因可能出现多种结果。事后能够将其合理,并不代表事先能够预测!
& & 混沌理论中的分形、反馈环。。。。。。我不想多说,书上都有。其实这是很古老的话题,爱因斯坦和量子理论的众多创始人争论的“猫的悖论”其实就是这个问题。现实能够因起点微小差异而使得结果差异巨大,这就是矢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道理。庄家有的时候就是起到给行情点火的作用,然后市场因为上涨,所以上涨;再因为上涨,再所以上涨。。。。。。
& & 假设五年甚至是十年以后,上证指数涨到了3000点。再假设998点是最终的底部,那么你会觉得998点股票如此便宜,为什么大家不购买的??以前牛市中的股民不理解1047点股票已经很低了,为什么股民还有踏空的呢?你会觉得998点成为最终的底部是那么的有道理。但事实上,如果大盘在1259点、1187点、甚至是700点见底,事后你都会有同样的感觉!!
& & 股市的分析方法有无数种,所以得出的结论也有无数种。总有一种让你惊叹市场是如此的有规律。。。。。。但这种方法下次具有再现性吗?我想肯定不具备,否则股市波动早就能精确的计算了。
& & 别误会,我并不是说股市完全不能够预测,只是不能精确的预测。提高自己的分析(预测)水平,可以使得盈利变得更多!!!但是只是数量上的差异,没有任何人能够只靠精确预测来长期获利的!止损不是只在看得懂行情(下跌)的前提下才应该执行的!
第七个问题:本能对操作的影响
& & 为什么说是人的本能将自己带入泥潭?专家的实盘操作比不上大猩猩投石子决定买卖的奥秘是什么呢?
& & 人往往是不理智的,不客观的。比如:每亏损一个单位的资金,对人的打击的程度是不同的。这里的打击是指心理上的难受程度。买入一只股票深度套牢亏损10万元,要比连续亏损10次一万元的打击小得多。即使这些亏损的总数相等,但是还是会存在心理上的差异。这个原理可能跟超市最后结账更能激发顾客购物冲动的原理一样!
& && & 如果连续亏损,那么对人心理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许是因为人本能想逃避亏损,在亏损无法逃避的时候。宁愿去被动亏损,也不愿主动的去亏损!这就使人本能的追求更多的获利次数,更好的降低亏损次数的原因。
& & 其实把人们习惯的操作方法反过来,就是良好的获利方法。只不过这种违背本能的操作,很容易受到自身的排斥,甚至环境的压力!
& & 比如,常人在牛市末期每逢大盘调整都抄底买入(接近)最低点的股票,然后等到有利润的时候抛出获利。接近最低点的股票通常不可能立即走出快速的主升浪,你可以看看历史上井喷上涨的股票有多少是从最低点展开的?当然如果抄底后继续下跌,即使亏损也不抛出,市场总会让其通过等待而获利出局的(浪费了大牛市的机会成本)。一次、两次、三次小的利润使投资者很有成就感,并且屡试不爽!最后熊市来了,投资者被一网打尽。这时也绝对不抛,被动亏损。
& & 那么反过来如何?在熊市末期(比如现在)中每次(够级别的)反弹都高位买入接近最高点的股票,获利不走。你可以看看5。19行情启动前,接近最高点的股票后面如何运行?当然市场很可能继续下跌,没关系亏一点咱们出来。即使后面大盘再暴跌,和你也没有关系。一次、两次、三次小的亏损,xxxxxxxxxxxxxxxxxx,但不气馁。我们相信牛市早晚会来。。。。。。当牛市来了的时候,我们任其发展,决不抛出!被动盈大利!
& & 理论上讲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想象一下xxxxxxxxxxxxx应该用什么形容当时投资者的心态??
& & 前者不可能想如何规避几次小的利润;但是后者不可能不想小的亏损如果不出现有多好!甚至获利抛出有多妙!
& & 前者可以在太太面前炫耀一下,吹吹牛x;后者太太很可能和他打离婚!(也许从头开始就套死了的还能原谅,这样亏损除非脑子有病)
& & 前者以为自己找到了投机法宝,股市就是摇钱树;后者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到最后下单敲键盘的时候,可能手会颤抖、心会哆嗦。
& & 前者看到股市下跌会欣喜若狂;后者看到股市上涨可能想去撞墙(害怕再一次亏损)
& & 前者的方法,可能刚入市的股民马上就可以本能的想到;后者的方法,入市10年的股民也没有尝试过!(除了这种方法,其他方法可能都尝试过了)
& & 前者亏损了使得大家同情;后者亏损了使得大家嘲笑。(没有人会嘲笑,持有套牢股票直到退市的投资者)
& & 前者亏损的血本无归了,可以在论坛上发泄指责上市公司造假;后这亏损了害怕别人知道。怕别人说自己脑子有病,怕别人说自己为什么获利不走??这是熊市呀!!!!
& & 。。。。。。。。。。。。。。。
& & 不说了,大家没有经历过,肯定不理解!要不然从现在开始试试看?我从9。14行情就开始撒网,你现在撒网肯定比我占便宜,哈哈。998点是不是底部没关系,只要你认为它是底部,他就有可能是底部。不是的话,记得别死人,一定出来!
& & 大亏损是由很多小利润带来的隐患形成的,大利润也只能由众多小亏损培养出来的。我不相信庄家能一次性的把股民骗在最高点买入,上轮牛市没给股民小利润的科技股、强庄股,涨到大家害怕的高位,最后只能跳水出货。我也不相信股民能够一次性的买在熊市的最低点,并且获利不抛、长线持股!
& & 希望上面的笑话能够引起大家的深思!哈哈,不开玩笑,我就是这么做的。当然没有让大家模仿的意思,我知道大多数人也做不到!对了,提醒大家一下:此方法用父母储蓄炒股票的人切忌使用;结婚成家有太太的人切忌使用。否则你会知道什么是炒股的代价,哈哈。如果是从小缺心眼、少智慧、执著、能够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快乐单身汉,可以考虑试试看。
哪些书籍帮助最大
小鸡炖蘑菇
&&首先我觉得要厘清的是,投资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事业与行为,每个人适合的成长道路不同,其投资方法、投资理念是其人生观、世界观、思维模式的自然延伸,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书籍。每个人在选择投资书籍的时候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选择适应自己已有观念或者适应自己思维模式的那些内容了。
& & 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同的学生因为其基本情况不同,尽管采用完全相同的学习方法,其考试成绩可能大相径庭。依此类推,同一本投资书籍对于不同的人意义不太一样。
& & 无论如何,多看各方面的书会对投资人形成多角度的思维模式大有帮助,也有利于从多方面看待市场。
关于投资书籍呢,首先说说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其实它是一种工具,效果的好坏要看是什么人来用。多数人的技术分析能力处在似是而非的层次,自然效果不会好。我的一些分析高手朋友的确能够仅从技术分析上获利不少。以个人体会,技术上的感觉与宏观、行业、公司的结合判断要好于单一的基本分析,总体上可以降低投资成本或者及早规避大盘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技术上建议大家看这样几本书: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约翰*莫非):图形走势与技术指标的严格性与应用的一致性是技术分析效果的重要基础。书里面对很多走势和技术指标作出了完整的定义,基本上是标准的规范了。
《专业投机原理》(维克多*斯波郎迪):给我印象深刻的有几点,首先就是用统计规律判断市场走势的可能性,有独创精神;二是关于趋势线的画法,与我们看到的随便画的可不一样;三是关于突破的定义,2B法则等等。但是其对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分析比较一般,可以不看。
《混沌操作法》(比尔*威廉):股价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行进,这句话很有哲理。当然其独创性在于如何从股价的不规则运行中找到某种规律与趋势。
《专业交易人士技术分析原理》:这本书让我开了眼界,知道了老美的证券市场有多成熟,连技术指标的分析与运用都如此复杂纯熟;有一个里面最简单的小规律大家可以看看,就是14日的RSI指标,尤其是沪市的大盘指标,分别用20、30、40、55、80这几条线来分割,看看大盘处于不同阶段时RSI指标都有哪些特征,相当有用,呵呵。
《盘口内经》(穿杨):在特定的中国市场中,分时走势也相当重要,短线操作有相当的规律可循,分时走势体现了市场内资金、心理、时间的多重共振。穿杨在这方面作了开创性的总结和发掘,如果运用得当,收益不菲。
《铁血短线》(只铁):他的名声现在并不是很好了,但是书中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对热点、板块、分时图、大盘的分析判断与操作。当然,其总结的具体的数字规律可以不必过于拘泥,比如涨幅榜第一版涨幅都超过3%属于强势市场啦,......啦什么的。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这是本经典著作。里面诸多的应用实在是没办法弄得很清楚,但是这本书真正揭示了美妙的代数与几何在证券市场中的完美应用。人的资金、心理等等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投资行为,最终还是体现了宇宙的永恒规律,不由让人感叹自然的力量。
& & 个人对于艾略特波浪理论不是很感冒,实际上没有见过一个人能够长久的应用该理论对市场进行预测的。国外有位专家对其的评价比较中肯,就是其将道氏理论过于机械和复杂化了。个人认为道氏理论博大精深虽然简洁,总结的规律是真理。但是投资的要义在于市场中没有什么不会变,波浪理论用机械的数字来划分波浪,而浪的认定又完全是主观行为,那么就违背了技术分析应有的一致性原则。
个人看过的技术书籍有几十本,几乎每本书都对我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斑竹比较相信证券市场是个多元化的市场,不同的投资模式与方法都能够找到生存之道,核心就在于如何应用。斑竹不是技术派,但是能够体会到技术分析在交易时机选择上的重要作用。
基本的经济分析抽象化以后,也是国家命运、宏观经济、行业公司的盛衰交替、新陈代谢,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这与技术分析的哲学原理没有任何不同,如果你能够仅仅从股价波动中发现走势的规律(这规律也许是个变动的规律,呵呵),那么也是巨大的成功,建议大家不要轻视它。
《计算机化证券期货投资交易技术丛书》波涛:包括三本书《系统交易方法》、《证券期货投资计算机化技术分析原理》、《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战略适用性分析》。大师之作,个人认为具有世界级投资理论家、投资思想家、投资哲学家水平。波涛是理工科背景,逻辑思维十分严密,而结论的导出又有大量的数据分析作基础,读起来比较费脑子,但会让人受益匪浅。波涛的实战如何尚不得而知,但是其思想可以从全局和系统的方面给人以很好借鉴。
《金融炼金术》索罗斯:顶级大师之作。读起来比较费脑子,需要有相当宏观经济分析功底的人才能读懂。许多人认为索罗斯与巴菲特的区别是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巴菲特胜于索罗斯之处也在于投资胜于投机,那就是外人之见了。
两者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巴菲特的选股思路在于对于企业内在价值和成长性的准确把握,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管理者)、行业等等的战略性判断,其确定性较强,而索罗斯则主要在于宏观投机,是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力量博弈结果的判断,其不确定性更强。另外,巴菲特采用保险公司的长期资金、长期持股少缴资本利得税也对其成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索罗斯的资金来源和操作模式有异于此。在我看来,两者都是天生的投资家,加上后天深厚的积累,其对于经济规律的观察与把握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书中对于“反身性”的论述,对于信贷扩张与收缩周期的分析,以及在操作中对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变动的细致分析,令人读罢获益匪浅。
个人认为其对于人性、经济波动内在本质的把握、其哲学思维的高度远胜于大多数的经济学家,是真正的世界顶级投资家,而不仅仅是个做手和投机家。
1996年以来的三次大行情,是在部分行业的价值发现的背景下发生的,是中国证券市场与世界同步的起点但却仅仅是概念同步,因为中国没有发生实际上的科技网络经济泡沫,仅仅有股价和概念泡沫。而年的行情,则是证券市场走势与宏观经济和世界经济同步的真正起始,随着证券市场根本问题的解决,随着证券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分析证券市场的走势更离不开对于宏观经济周期的分析判断。建议有志于投资的人员多了解宏观经济的走势,以宏观视角分析产业和公司,会对下结论更有帮助。
《逆向投资策略》、《新金融学-有效市场的反例》:这两本书我在前面的一个帖子里大致提到过。该两本书都讲述了一种独特的投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长期稳定的获取超过市场指数的利润。
这两本书的最大价值是开拓人的思路。2003年以来,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在这种背景下,多数人忽略了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在投资中的作用。从某种程度而言,过分崇尚价值投资正是证券市场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而不是已经成熟的表现。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有效的抑制了投机,同时价值投资方法被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所采用,导致了备选股票价值回归速度的加快,也消除了类似的投资机会。
在这里多说两句个人的感悟。证券市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前提,是系统从外部吸收资源的总量高于系统向外部输送资源的总量,否则系统便会因资源枯竭而消亡。这导致了两个结论:一、系统必须有一定的漏洞可钻,可以让投资者以某种投资方法获利,这是吸引外部资源不断流入的前提,这是证券市场生存的基础;二、这些漏洞有自然修补性,即不可能有大量的投资者能长期从这些漏洞中获取大量的超额利润,否则证券市场便会灭亡。这使得大多数投资者不能够获取超额利润,作为整体,投资者是向证券市场输送资源而不是获取资源,这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
说得有点枯燥,举些例子来说。价值投资的教父格雷厄姆在晚年放弃了价值投资理念,转而信奉有效市场理念。而偏偏有效市场理论的建立者之一在1990年代放弃了市场有效理论。看似非常矛盾,也有很多信奉有效市场理论的人拿格雷厄姆的例子来说事。这个问题很好用前面的系统论的观点来解释。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方法本质是挖掘股价低于当前内在价值的企业,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一些,而在美国市场越来越发达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采用该种方法,从而导致存在价值低估的公司越来越少趋近于无,这样格雷厄姆本人自然也无法用自己传统的方法来长期获得超额利润了。但另一方面他却陷入了思维误区,就断言市场有效了。实际上他的方法不能够长期获取超额利润并不代表别的方法也不能,呵呵。
格雷厄姆之后,分析当前价值方法的失效导致了对成长概念的追逐,这是广义的价值投资。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巴菲特。巴菲特采用的是对企业未来长期价值的判断方法,与格雷厄姆的方法有了相当的不同,即加入了自己对未来的判断。很多人把巴菲特的成功归结于价值投资理念的胜利,得出结论说只有价值投资才是投资正道。在我看来,这恰恰相反。因为除了巴菲特和彼得林奇我们几乎找不到其他在证券市场上以价值投资长期取胜的著名投资家了。对少数几个人的过分关注正说明了其他人并不成功,正如传统的礼节教导我们,到别人家作客不要过分夸奖主人做的某一个菜肴一样,因为这可能说明其他几个菜做得并不好吃,呵呵。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在流传了这么多年以后仍然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说明一点,就是他的方法更不具有可复制性,否则大量类似方法的采用就会导致该种方法的失效。在我看来,巴菲特的投资天才和超前判断力是其成功的根本因素。例如,其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时候正好是全球化开始的年代,可口可乐作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迅速地在世界各地流行,我们自己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从第一次喝可乐的不适应到逐渐习惯的这一历程。巴菲特以其超强的判断力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对其进行长期投资,成为其投资成功的经典案例。而实际上,对真正成功的价值投资起作用的是个人的战略视角和超强判断力,这是极少数天才投资家才具有的,因此,也仅有极少数天才投资家才能够稳定的用价值投资获利。那么这就说明了,要么大多数职业投资人和普通人理解的价值投资离真正的价值投资相去甚远,要么价值投资方法本身是个伪概念。
说到这里大家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没有反对价值投资,相反还非常推崇它,只不过我认为绝大多数崇尚所谓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并不真正具备价值投资所需的战略眼光和独立的判断能力,而这种能力并不能够通过仅仅通过市场经验和学习进步而获得。另一方面,如果市场中很多人都能够深刻地掌握了价值投资方法,那么这种方法很快就会失效,因为以这种方法选出的公司的股价很快会回归价值,不再给后来者以投资机会,这样也就不会有巴菲特了。
扯的好像有点远。但万变不离其宗,介绍这两本书和说上面这番话的核心意思,就是要以多元化的视角来看待证券市场,能够从证券市场中获利的方法有多种,多些视角来看待,会体会得更深刻。同时,放弃对于流行的价值投资理念的过度推崇。
写书评很费时间的,有时候写着写着发现有更多的感悟,又停不下来只好一起写完,还要字斟句酌。总体上,我觉得要与时俱进,就是根据市场的演进来不断的充实多学科多角度的知识。例如,年是中国股市真正和宏观经济周期同步的开始,同时也是QFII正式进入中国的开始,那么宏观经济、产业周期、国际证券市场和世界经济周期的知识必不可少。此外,金融市场心理学、浑沌科学、系统科学的学习也都有利于更加深刻理解证券市场的本质,毕竟这已经不是一个用钱能够操纵股价的时代了。读书要精,要专,但是如果仅凭自己的喜好,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选择去读,很容易加强自己原有的固有模式,而这与证券市场的本质背道而驰-证券市场的两个核心特点就是价值与变化,其中后者更重要。
《投资革命-源自象牙塔的华尔街理论》:这本书介绍了几十年以来学术象牙塔中诞生的各种投资理论与方法。
个人觉得需要关注的是这些经典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当时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与特点背景)与理论家个人的成长性格轨迹联系起来。每一种经济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而在一般情况下,该种理论的有效性只能存在于该种经济环境之下,或者更严密点说就是理论最有解释力或最有效力的环境是其产生的环境,一旦客观环境变化了,那么其解释力就大为削弱。此外,理论家个人的思维模式、学科背景与成长路线也对其观察分析理解证券市场的角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每个人的观点与结论都是其掌握的知识、观察到的现象与固有的思维模式结合起来产生的自然结果,即便是经典理论,也都有深深的个人烙印在里面。每个人的思维模式既可能有重大的优点同时也有一定的缺陷,而理论家本人却不可能发现或改正。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最大差别就是作为观察者本身的人同时也是参与者,参与者的认知与行为会改变所认知的环境本身,而环境的发展变化方向却由所有参与者的合力决定,最后的演化结果可能不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内。证券市场就是这样一个被参与者的行为与认识所改变着的系统,证券市场的理论演化过程也从侧面表现了证券市场本身的演化变迁。某种投资理论被发展出来以后,随着大量的应用,这种理论在自我实现的同时也封闭了理论所发现的投资机会本身,最后该种理论便不适应演化后的证券市场发展,新的理论便产生了。
这本书应该与波涛的三本书之一《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战略适用性分析》同时阅读。后者以大量严密的实证证实了各种投资理论、投资战略的有效性与局限性。两者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对投资理论发展变迁的全局把握,同时也可以对证券市场的系统性本质有更深的了解。
在证券市场上想要以完全的数量化科学理论解释一切是不可能的,其本源就在于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我们了解投资理论有助于挖掘发现更多的投资机会,但若完全相信某种理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那可能就会犯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一样的错误。毕竟,证券市场唯一不变得只有变化本身。
《预测业神话》这本书是一个怀疑论者的书,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说明了各行各业预测的欺骗性。尤其是关于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预测的正确率的分析,更让人难忘。里面写道50年以来经济学家对于重大经济拐点的预测,48次中有46次失败。而且明确指出用直尺量出来的线形预测成功率并不低于大量因素构成的经济模型。
这本书写的东西很多,并不是很深,但是却指出了投资者用以投资的哲学基础--经济和股票市场究竟是可测的还是不可测的。如果是不可测的,我们的投资应该如何应对?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实际上,相当多的职业投资家的投资哲学基础是世界不可测,从而将精力集中于风险和收益的预判和意外事件的应急方案上。
小鸡本人也比较相信不确定性,并且相信经济和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远远超过了普通投资者的想象。一个逻辑严密、建立于事实基础上的投资哲学是成功投资的基石。很多投资者甚至专业投资人不能建立起完整的投资哲学,主观的认定证券市场可以以较大的概率预测,公司的内在价值可以经过分析得出,但事实将会令多数投资者受到重创。
上述的东西说得太绕口。打个比方。我们知道欧几里德数千年前发展了几何学,但是整个体系赖以建立的五条公理却是不可证明的。这些也是我们直观上感觉完全正确但是无法证明的。后来黎曼和罗巴切夫斯基将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这个公理及相关公理加以重新假定,修正成两条直线相交无交点或无穷多个交点等等,分别发展出了黎曼几何和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结果分别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几何学体系,在后来的天文学等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甚至及于哲学领域。
上述的意思是什么呢,首先,职业投资人必须在完整的投资哲学基础上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投资策略体系。接下来,如果你认定经济和证券市场是可测的,你的投资是一种模式,而如果你认定是不可测的,那么就应该转变整个的投资方式。小鸡看来,经济和证券市场不一定是完全不可测的,但是其不可测性完全超过了绝大多数投资者(包括大多数的证券从业人员)能够把握的程度。
小鸡前面介绍的几本书包括波涛的书和《逆向投资策略》等等里面都有这方面的元素,实际上波涛关于投资理论和投资战略实用性的分析里面就明确指出了投资哲学的重要性。《逆向投资策略》里面的投资方法更是以统计和实战的数据例证说明了公司未来收益的不可测性,而公司的未来收益正是精确的公司价值分析的基础,公司价值分析又是我们现阶段绝大多数投资机构的主流研究方法,呵呵。
《短线必杀-职业操盘秘诀》-一阳著:小鸡觉得技术分析如果掌握至深那么应该可以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但对于多数人而言做不到。而对于多数从业人员来说,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若不了解技术分析则相当于缺了一条腿。国内的各种操盘书籍读了数十本,好像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这本书不能说是多么经典,但是其中有一部分能够给人启发,就是其中对于2003年月4月大盘走势及分时图的分析。
书籍给人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开阔思路,你不看可能就怎么也想不到;另一种是让你少走弯路,你经过长时间思索得出来结论可能和人家得出来的差不多,可能还不如高人总结的透彻深刻。
小鸡翻看很多书籍都是出于第二种目的。正好在上海书城里面翻了一下,看到此书中分析大盘分时图的这部分,立刻就买了下来,看了不到两个小时,剩下的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小鸡始终认为,现在的积累不能用书的定价来衡量,现在的每一点积累都可能为未来的厚积薄发做准备。
《日元国际化》、《日本经济论》.....等等许多关于日本经济的书:
2002年末本次宏观经济景气的启动,诸多专家得出结论,就是中国已经进入了重化工业化时期,开始了超常阶段的增长,小鸡也由此想看看其他国家走过了什么道路。
小鸡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小鸡认为中国的重化工业化道路应该和日本最像,而不是美国和韩国。因为日本经济总量、文化模式和外在经济条件都与中国十分类似。为何与美国不能类比这个需要长篇大论,但简单说来,有三点,一个是时代过于久远,交通、信息技术、工业生产的相关技术、科学发展程度等等经济发展的生产条件基础差距过大,无法比较;二是美国的人均自然资源极其充沛,中国虽然自然资源较多,但是人均资源很低,重要资源如石油等等已经开始大量依赖进口,这与日本非常类似;三是民族性格导致了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心理、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差距,这在经济发展中将对工业化道路形成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美国人自信与开朗的性格使其勇于负债消费,很多家庭是负资产也要坚持消费,消费是美国经济的最主要拉动因素,而亚洲人出于儒家文化的影响,消费方面始终是量入为出,投资则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然投资主导还和政治体制等等相关,小鸡就不论述下去了,要不然没完没了)。
上面的书小鸡没时间看完,但是看过了才发现原来和我们想象的重化工业化道路不太一样。首先是波动性,日本在重化工业化期间的GNP波动从5.1%-14.5%,大起大落时有发生,虽然平均值为10%左右。而相比之下,中国的投资与消费的不均衡、中国面临的外在经济竞争远比日本为甚,因此小鸡认为中国的重化工业化道路上经济的波动性很可能比日本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次是关于出口的作用,日本和韩国都实行了从进口替代到出口拉动的政策,但实际上日本在重化工业化时期贸易出口时正时负,而韩国在这段时期则长久保持巨额的贸易逆差,只是靠着大量的外来投资才保持了国际收支的平衡,韩国直到重工业化完成以后的好几年才开始出现贸易顺差。根据1999年至今中国净出口占GDP逐渐减少的趋势来看,中国很可能也出现较长时期的逆差,或者,至少净出口项对于GDP不再是重要的拉动因素。
中国未来走的道路肯定会很独特,但是看看别人的历史会对我们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日本在高速增长期的短暂经济衰退期间证券市场最大跌幅超过30%,看看我们还没到这个数呢,呵呵(这段当个笑话)。
为什么小鸡要在这里提出这样的一个论题呢?首先小鸡认为投资的基本功要做好,而这个基本功绝不仅仅是关于股市本身的分析,不仅仅包括技术分析。而大多数的人在介绍证券书籍的时候往往只局限于这些。小鸡一向认为,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上个世纪中、上个世纪末美国证券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逐渐提高?这个问题并不是无关重要,它涉及到了最重要的系统性投资机会。读了罗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荣》,你会了解很多美国证券市场上涨的社会基础。然而这并不是全部的答案!在小鸡看来,交易结算体系的完善(甚至整个社会金融体系的完善)使证券资产流动性增加、金融创新使货币供应无法控制从而货币供应量超过实物经济所需、全球化使资本加速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等等都是极为重要的经济原因! 不了解这些,就无法深刻理解,缺乏真实经济基础的网络股泡沫怎么会在美国持续好几年,然后又是怎样的破灭!
再往远了说,哲学、政治学等等都会对你深刻的了解证券市场有莫大的帮助!但是现在的市场信息量太大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安心学习!
其次,小鸡看到太多的书籍介绍,但仅仅是书名。小鸡的想法是,首先介绍书的基本内容,其次是对书的价值的评论,这样的互相交流有利于大家的共同提高!但小鸡在这里还是提醒一句我开篇的话,就是相同的书,对不同的人的价值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同,这是最重要的差别!但我相信多读各方面的书终会让你受益无穷!
小鸡在这里仅仅是抛砖引玉,自己所涉太少,希望更多的高人来此交流、指点!
楼上的说得很对。包括彼得林奇、巴菲特、索罗斯以及国内很多投资家的书籍都非常有阅读价值,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视角和知识结构、思维模式,这些都是成功的要件。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仅仅阅读报告和看报纸文章并不能解决思维的系统性和视角的宏观性问题。
其实市场中有很多人仅仅依靠简单的看盘、分析技术图表等等就可以做到基本上不败了。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并不具备这样的天赋。读了大量的书籍以后回头看看市场中的东西,首先是你会发现中国证券市场走过的道路比美国并没有太多的不同,总是重复相同的故事,读史可知未来,面对同样的局面很容易心中有数;其次是更容易有一个宏观的视角,再来看证券市场上的各种变化把握便会强了很多。至于实践与书籍的重要性,因人而异,何况读书也是为了实践,但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读书是必不可少的。
举两个小例子吧。比如你看过关于美国证券市场历史的书,会发现重大的上涨和下跌日没有任何新闻的比有新闻的多得多,而所谓重大事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也往往与表面上看起来的完全相反。市场是有内在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还有,在成熟市场上能够战胜市场的基金经理极为少见,而中国的市场这么多基金在一个很不规范的市场里面操作,能够持续几年成功的更是少见。风光无限的华安系现在没有踪影了,而年初大出风头的博时系也出了问题。所以看到报纸上很多风光人物大谈特谈什么科技股的前景、什么价值投资都觉得有点不伦不类,因为中国的市场还远远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呢。
多看看别人的经验与思想,会少走很多弯路。
十一期间,大家都休息了,小鸡自己也休整了一下。最近由于石油价格走势异常坚挺,小鸡对石油关注了一下,读了一本《石油的色彩-世界最大产业的历史、金钱和政治》。这本书总体上来讲应该说是一个入门读物,并不艰深,但是觉得从各角度概括得比较精炼,值得入门者一读。
由于多数都是叙述与简介,所以多为常识性的东西。但里面有一个关于未来石油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预测,我觉得可以借鉴。因为未来能源消费比例直接会影响到各类能源的重要性及价格走势。目前小鸡很难对石油价格作出准确判断,但是倾向于认为本次石油价格上涨并不是石油长期紧缺的开始。关于石油经济方面小鸡了解不多,但小鸡觉得本次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与铜价持续高位有相当的内在经济关联,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回落并未如预料中那么快,这可能是需求方的基础因素。当然市场的投机因素、心理因素、政治因素等等都是重要原因,这方面极难量化。
关于石油问题,小鸡有几个不成熟的判断,首先由于替代型能源的使用(如成本更低的天然气等,小鸡还注意到前几天黑龙江省开始全面推广使用汽车燃料酒精),石油的消耗年限可能有所延长,同时能源紧缺也不会像想象中严重,石油价格终究会遵守供求定律,从而回落;其次是石油价格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美国经济的繁荣与衰退,甚至年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经济萧条也是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的综合结果,我们关于当前美国经济走势较弱的判断仍然维持。
好久没更新这个帖子了。但是看到今天的访问量,我估计今天可能就会超过3000,非常开心。
很久没有系统看什么书了,觉得这样并不好。实在是有点忙。感觉读大量的研究报告而不看书有点本末倒置,思维难以系统化提高。
介绍一本:《股史风云话投资》(stocks for the long run):J*Siegel著。这本书定价49.00元。今天去书店买书,看到一本叫《股票:长线法宝》的书,原价24.00元,打折后价10.00元。仔细一看,原来是《股史风云话投资》的以前版本。于是我想,看来书的名字和印刷、包装太重要了。就后者这个名字,肯定是不会引起我的兴趣的,我有印象见到过好多次了,看到书名连翻一下的兴趣都没有。
我前段时间看到这本书要买的原因首先是书名。我觉得需要一本从历史和长周期的角度来考察股票市场的发展脉络、周期规律、走势变迁的书。最主要的是要考察历史规律的作用周期年限以及历史规律的适用性,这对于长周期投资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结果这本书几乎回答了我能想到的周期规律方面的大多数问题,当然其考察对象主要是美国市场。
本书并不难,但是其超长的视角可以让我们对证券市场的规律有了更为宏观的认识。书中对于宏观经济的考察不多,但对于我们仅仅要证券市场规律的投资者来说几乎足够了。里面考察了股票市场发展规律及其原因的各个方面。比如,所谓有超常收益的小盘股现象,作者考察后指出剔除年间的短期异常值,那么从年间大盘股比小盘股的累积收益率超过20%。比如,股票市场走势和经济周期的先后,作者以实证数据得出了证券市场在长期来看领先于经济周期的波峰与波谷。再比如,技术分析的有效性,以200日均线为目标考察了长期均线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再比如,在日历效应中,考察了关于一月、九月、月内、周内收益率的变化规律。
上述美国证券市场历史规律的考察对于我们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然照搬肯定是不行的,但我们可以借鉴之并发掘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有效的周期规律。中国证券市场的短暂发展,体现出了非常多的独特特征。但是我们如果以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中国市场的很多走势正是在复制国外多年前的规律,或者某种独特走势的背后,其因素正是与国外市场的作用因素相同。简言之,历史虽然不会完全相同,但是作为最市场化的交易市场-证券市场,其本质规律在世界各国并不会有太大差别,我的一个感觉是,国外有的规律,我们早晚、多少、都会有,只是表现形式可能会有所变形,其出现的起始点有点难以把握,就看你怎么去辨别了,呵呵。
已经好久没更新这个帖子了,自己也是各种杂事缠身没有时间看一本完整的书。不读书的坏处就是不能接收一种系统完整的思想。只读报告是很难感受到高人的系统思维的。
《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作者:徐滇庆、于宗先、王金利
这本书本身个人感觉一般,作为资料比较翔实。买了好久没有读,也许有一年半了,正好前天昨天两天读了,当然只是粗读。一年半以前读这本书估计还有点累,但是现在感觉有点浅。记得曾读过多本书关于金融危机的,综合起来已经对东亚金融危机有了各种原因总结的框架。这本书总体上数据等等各方面还是比较全面的,原因概括得也比较全面,特别是对于各国泡沫经济时期,用计量经济、数量分析来总结汇率、外汇储备、货币供应等等于股票市场、房价等等的相关走势。只是并无一个系统的框架,我想这和三个人编写有关,但是应该只是部分原因,因为我看某个单独章节也没有一种思路完整、逻辑严密的感觉。
在总结原因的时候只是总结了内在原因,但对于触发的直接原因和东南亚危机缘何延伸至日本没有清楚的解释。东南亚金融危机触发的直接原因在于1995年以后根据反广场协议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升值,而东南亚国家都与美元固定汇率,而日元贬值使日本产品与日元升值时期日本在东南亚的投资产生了直接竞争,直接引起了东南亚国家出口情况的恶化。
关于东南亚金融危机,我仍要推荐《金融炼金术》这本书,里面关于信贷周期的分析可以很清晰的解释为何资本大量涌入东南亚又流出。此外读《泡沫》的时候应该注意到不同国家金融危机发生时国内外经济条件的不同,首先当然是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次应注意到国际收支的不同特点,如东南亚国家是资本项目顺差、经常项目逆差,而俄罗斯则是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在财政赤字方面,各国包括墨西哥的表现也不相同。
关于金融危机还有一本薄册子《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还有一本是《中国经济存在软肋吗?》。相关的书实在太多,但这两本书都有比较强的逻辑和严密性,深度上感觉好于上面介绍的《泡沫》,当然结论是否完全正确是另外一回事,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的定论。上述几本书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金融危机的起因蔓延与结果。看了不同的书以后会有更全面的视角。
最近买书的时候不少,频率没有降低,读书的速度却有所降低了。
不过话说回来,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出去买书的时候觉得能够买到的好书越来越少(仅仅是在本人感兴趣的方面,实际上包括各产业、包括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好书有的是,但看不过来),而自己以前买过的书现在也觉得有些不需要再看了(还没看呢),不是没帮助,而是读这些书付出的时间和得到的收获不成正比。
为了不让这个帖子长时间未被更新,所以呢现在不得不推出还没有读完的书了,呵呵。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美国90年代的经济政策》:两者都是由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人员负责编写,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撰写的论文集。巨好的书。
原来在上海地铁陕西南路的季风书店里面看到了后者,很厚的,也很贵,不知道该不该买,但我一看书名就知道这书一定要买,所以咬咬牙就买了下来。前者呢则是不经意间在网上看到还有这么一本书的存在,就想,不知道到哪里找去了,结果不经意间在一家书店里看到了想都不要想就买了下来。前者是我最近好长时间以来买到的最好的专业书了,但是这类书好像没有人关心,这本只印了几千册的书装订和翻译印刷都还不错,但是躺在架子上没人看,边角也有些破旧,不知道在仓库了放了多久才被翻出来的。不过我相信只要有心能够一点点积累起好多难以找到的书籍的,比如库兹涅兹的《各国的经济增长》这本商务印书馆的老书。
专业书籍买了以后可以由公司报销的,但是所有权属于公司。报销了一些以后我发现不行,所有权一定要是自己的才能作为收藏,有机会翻看,所以后来买书我都是不再使用报销权利了。
两本书都是讲述不同年代美国经济政策的变迁背景及分析。由于许多都是当事人,是政策制定者,而作者们的深厚功底又让我们得到了很多不可多得的专业知识。现在正在读《80年代》,还没读完,但是已经受益不少了。
可能有很多朋友不知道为什么我要读这类书。我想我以后会在坛子里贴出我对国内经济研究的观点。
本轮宏观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消费升级、低利率下的房产汽车消费,结合地方政府投资周期形成的国内需求主线,第二条是在中国外贸依存度高,上游产品自给率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国内需求增长与全球低利率水平下的房地产投资周期形成的国际需求相结合,同时同期美元贬值超过30%,使国际市场上上游产品的美元价格上涨迅速,通过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传导,使国内上游产品价格大幅提升,形成了国内所谓的“重化工业化”景气周期;第三条则是在国际需求增长的背景下,由于美元贬值使人民币出口价格大幅降低,引致中国出口的大幅增长。
上述三条主线中,仅有一条是国内主线,而两条均与国际需求、美元贬值、固定汇率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假设,若本轮经济周期中人民币是与欧元挂钩,国内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如何?中国的出口会如何增长?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如何?还会不会有所谓的“重化工业化景气周期”呢?
太多的研究过于关注国内的细节,而对于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外贸依存度接近75%的中国实际经济情况忽略不见。小鸡的结论是,研究中国经济周期,若不能结合美元汇率走势,那很容易陷入片面的误区!
有很多研究员、基金经理、经济学家讨论起来就说重化工业化时期要看好上游行业。其实上游行业永远是资源占有和产业垄断的行业,为什么在2003年以前没有体现在业绩上呢?若不能了解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美元汇率走向那就不能分析出来上游行业的利润产生根源,也就不知道上游行业的看好是有其特定条件的。
话说回来,为了了解美元汇率的长期走向,就必须要了解美国的经济史,这也是我要买这两本书的目的。
不过我觉得经济政策仅仅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虽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却不是全部。在不同的全球政治、军事环境、资源地理环境下,经济政策可能有很大不同。所以分析美国的经济政策还要结合相当多的背景,当然这个工作非常复杂,小鸡有的时候觉得头很大。
小鸡在一家券商作研究。宏观经济是我的研究范围的一方面,我本人对市场走势规律、多市场、部分行业都很有兴趣。
你说的计量经济学,在很多方面是比较有用的,而且这是经济学的基础之一,打好基础有利于深入理解经济的各个方面,尽管可能直观作用不是很广泛。另一方面我觉得过于复杂的经济预测模型则对实际经济走向判断作用不大。
关于宏观经济方面的书籍我觉得没有什么系统的好书可以读,最主要的是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宏观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走向并作出判断,这样逐步就会有自己的思维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逐渐了解自己的缺陷在哪些方面,从而去找相关的书,也就是说以理解实体经济为起点,理解实体经济与读书会形成一个比较好的良性循环。
关于你说的进入券商,我觉得券商的业务主要有经纪、投资和投行,需要的知识体系是不完全相同的。据我感觉,证券行业内要真正做好,在知识体系上是要完整宏观的,对行业发展要有清晰的脉络。但是这需要长期的积累,我觉得你应该有个短期内业务方向的清晰目标,比如投行或投资,再根据目标决定如何做准备。如果仅仅是作宏观或产业公司研究的话,我想还是我上面的话,就是一切以实际情况为起点,如果你要做产业或公司研究,就找些公司来分析,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补足。当然弄些券商的研究报告也是个捷径。券商的研究一般直接针对投资,所以是和普通的研究差别比较大。
一般而言刚进公司搞宏观研究和公司研究差别不是很大,证券研究对于经验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只能一点点积累,学校里的东西和针对投资的研究分析方法和行文写法都有很大差别。如果你基本功很好并且有一些成果出来有助于找个更好的位置,起点很重要。我觉得如果不是证券公司总部,那么做研究的意义不是太大。总部和一般的分支机构在平台、信息资源、服务目标等方面的差异都很大。
不过我的感觉是,功夫不会白花的,你以前花了很多功夫在宏观上,就是到时候做公司研究也会有很多完全不同的视角,这点我自己能有清晰的感觉。我还是建议在学校的期间多分析实际经济情况和走势,实际经济情况有很多是不能够用经济理论和模型解释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可能要花很长时间,但是它会在未来你的整个从业经历中起到长久而积极的影响。
《东亚经济周期与汇率安排》:罗纳德*麦金农著。
这本书里面揭示了东亚国家的经济周期高度重合与日元/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我曾考虑了很久。就是如何判断人民币汇率问题。实际上根据我的研究中国经济周期与美元汇率呈明显的反向关系,很多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只考虑什么内需、城镇化,甚至有具体的大量的模型和数据分析。在我看来都是胡说八道。2004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估计已超过75%了,不考虑外向经济对中国的影响简直就是闭门造车。关于中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超过一般贸易的情况,我觉得也要看,虽然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但是人家在中国投资生产肯定是有中国的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原因,而毫无疑问汇率直接影响国内要素的外币价格。
美元走势与中国经济呈反向关系,这里面包括汇率对出口的刺激、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刺激、对上游产品价格的刺激(很多大宗商品都是国际定价的,其美元价格高低点基本上分别与美元指数的低点和高点相对应,如铜)。前两者呢不能单独考虑,必须要考虑与中国竞争的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汇率水平。这就是我要看东南亚国家汇率走势与人民币汇率相对关系的原因。从出口结构来讲,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有一定重合,也就是构成了竞争关系。东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历了通缩,与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竞争力大大提高密切相关,实际上部分东南亚国家在1998年的出口量就已经恢复了,只不过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值还较低,因为本币贬值幅度太大。在本次美元贬值周期内,除了马来西亚林吉特与中国一样是固定汇率以外,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对美元均有一定程度的升值,这也相对提高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当然由于各国的干预,一般货币升值幅度都没有超过15%(我粗略的看了一下,没有仔细计算)。当然这里面我们不考虑世界经济复苏增大需求对中国出口的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O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