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发热,我想问细菌感染发热会不会拉肚子会不会跟孩子她爷爷得的癌症

[转载]科普-如何应对宝宝发烧,一定要看啊!
最近看到一个帖子,讲如何应对宝宝发烧(原帖地址),学习了很多。在此把其中的精华整理出来,给大家分享下。
其实帖子中并不只是针对发烧,也讲解了很多其他普遍性的症状我们该如何处理。而且虽然是针对幼儿说的,但道理同样适用于成年人。
我看完了帖子,觉得说的太有道理了,真的希望大家能花些时间看下,一定多多少少会对你有些帮助的,尤其是家里有宝宝或即将有宝宝的爸爸妈妈们。
1、铁的管制
先来介绍一个概念“铁的管制”。人体中有一道鲜为人知的防御机制,在《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一书中把这一防御机制称为“铁的管制
“铁的管制”告诉我们,作为人体必须的铁,同时也是病菌最需要也是非常难得的营养,病菌进入人体后只有获取铁才能进一步繁殖,病菌的繁殖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感染。肌体为了不让病菌得到铁,就会将铁以各种方式保存起来。铁是一种病原必需而又十分难得的营养,它们的宿主在进化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产生出多种多样把铁管制起来的机制,使细菌无法得到它。
  肌体中存有大量游离的铁,在感染初期铁与蛋白质结合得很牢固并经循环而被肝脏排除,造成体内缺铁,因为病菌繁殖需要铁的供应。为了保证肌体缺铁,就会以厌食的方式来限制食物的补充,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这些铁会导致感染的加剧,因此而延长病程。人一旦生病到医院检查的结果一般都是贫血,我们通常会认为是因为贫血才会生病,其实恰恰相反。
  当病程结束后,肌体又重新恢复食欲。这一过程每个人都有体会,所以厌食是一种保护机制用来防止食物性补铁导致感染加剧,这时候的营养补充对于肌体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抑制感染是当务之急。由此,我们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发烧的时候不能吃鸡蛋的原因了,因为蛋黄中含有大量的铁。从达尔文医学来理解厌食是否更有说服力?
  当了解“铁的管制”作为一种防御机制以后,也许你会很快会联想到在妊娠期妇女的感染率要比其它时候低得多。缺铁性贫血不仅没有降低妊娠妇女的抵抗力,反而得到增强。铁不仅是我们需要的,同时也是病原必需而十分难得的营养。缺铁性贫血也许正是母体长期进化对胎儿的一种保护性措施,正是缺铁性贫血保证了母体在妊娠期内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也许母体受病菌的感染对胎儿造成的损伤远比贫血来得更为严重,这是保证繁衍这种长期利益的一种妥协方案。虽然贫血给孕妇带来了其它利益的损害,诸如面色苍白、无力、疲乏、气促、头晕、心悸等等,但这是值得的。如果因为缺铁性贫血给胎儿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发育,对人类繁衍这个长期利益造成了损害,可能在进化过程中就会淘汰这种贫血机制。
  1岁半前的婴幼儿贫血与妊娠贫血一样也是一种适应性防御,其中的道理不必多说。某专家介绍说,国际上在婴幼儿补充微量元素的工作进展非常顺利,但是在补铁的工作上却遇到了问题,专家们发现铁元素不管你怎么补都补不进去,婴儿的肌体就是不吸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当了解“铁的管制”是人体的一道防御机制的时候,你就很容地来解释这个问题,因为病原的感染对这一时期婴幼儿所造成的威胁更大,体内含有过多游离的铁只会加重感染的程度,不利于尽快地恢复,这也是进化过程中肌体与病原达成的妥协方案,有一利必有一弊,虽然会给婴幼儿造成暂时性贫血,但这无疑是有益处的。所以1岁半前的婴幼儿在辅食添加上要注意蛋黄的摄入量,这对宝宝的健康是有利的,并不是营养越多越好,尊重婴儿期贫血才是科学的喂养。贫血虽然表面上令人担心,但却有效地抵御了病原过多的感染,所以才在进化过程中被自然选择所保留,而那些缺乏这种防御机制的会因较多的感染而被淘汰。
  达尔文医学之所以没有成为主流医学,其最重要的原因是达尔文医学没有任何商业价值,不能给推广这门医学的人带来利益。我的观点是任何社会唯有教育和医疗是不能商业化的,一旦商业化那出卖的就是孩子们的未来和我们的健康。
我忠实地信奉达尔文医学,也坚信达尔文医学将成为未来医学的主流,虽然这一过程还很漫长。我的信心来源实际调查,多年前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无意间在网上搜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达尔文医学就像是一盏明灯在漆黑夜晚顿时照亮了整个结构,那种兴奋与喜悦无以言表。现在再到网上看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引用书中的内容,放在自己的博客中,人们正在逐渐地接受并认同达尔文医学的观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上网看看
2、婴幼儿请勿补铁
由上面铁的管制可以得到,婴幼儿缺铁是会减少婴幼儿受病毒的侵害。
发烧时更不要补铁,不要吃鸡蛋,否则会增加感染的几率,加重发烧的程度,2岁前婴幼儿贫血是自然进化形成的一种防御机制,目的就是降低感染几率,就如同母乳喂养时母乳中含有乳铁蛋白的道理是一样的,等宝宝长大了贫血的现象自然就消失了,婴幼儿期的贫血我们经常会与因为营养不良形成的贫血相混淆,在目前的生活条件下,是不会出现因营养不良导致的贫血,所以我们要正确地区分开。商品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在奶粉中增加铁的含量,但是婴幼儿的肌体是不会吸收的,饮食中经常含有大量的铁会增加血液中游离铁的比例,给病原提供了所需的营养,所以还是那句话,只有正确的认识才会有正确的方法,过多的营养未必对宝宝的健康有利,正确理解“三分饥和寒”的道理养育儿女才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
3、妊娠反应的呕吐
讲到上面的铁的管制,顺便讲下,妊娠反应是怎么回事?
几乎所有的孕妇都有反胃作呕的情形。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当一位将要做妈妈的女士正是需要营养供应子宫里正在发育成长的胎儿的时候,却因为恶心而吃不下东西,甚至还要因为呕吐而把已经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这的确令人费解、不可思议?而且还是普遍现象。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在第6周到第12周胎儿的发育过程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在《家庭医疗指南》是这样描述这个过程的:
  在妊娠第12周以前,正在生长中的胎儿叫做胚胎(从妊娠第12周到分娩叫胎儿)。胚胎生长得极为快速。在妊娠第5周时,胚胎只有一粒米那么大,但到了妊娠约12周时,它已有6公分长了(图1)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第6周如米粒般大小的胚胎在经过6周发育以后已成为如鸡蛋大小的胎儿,大脑、五官、躯干和四肢清晰可见。妊娠反应出现在这个时期意味着什么?在《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一书中对于妊娠反应是这样解释的:
  “有一位研究适应主义工作程序的生物学家,最近对妊娠恶阻(晨吐)有一种新的解释。他认为晨吐这样几乎是普遍而自发的现象不大可能是病理性的。她注意到胎儿的易伤害期几乎完全与晨吐的过程相吻合,她悟出一条关键的线索:妊娠早期的恶心、呕吐和厌食可能是为了限制孕妇的食物,目的在于使胎儿接触毒素的机会减小到最小。早期妊娠的胚胎,对母亲说来是一个很小的营养消费者,一个比较正常的妇女吃得少些也不会对供应这个很小的胚胎的营养需要造成任何问题。这个时候她愿意接受的是比较清淡的,没有强烈气味和香气的——不含植物毒素的常见的食物。她厌恶的不仅是调味品中的植物毒素,也包括霉菌和细菌产生的毒素。对丈夫好吃、好闻的羊羔排骨可能使他的妻子厌恶和恶心。”
“毒素是一种致畸物,是干扰正常组织发育引起胎儿出生时缺陷的物质。人们对有害物质的易感性可以有差异,某人能吃的东西可以对另一个人是有害的。易受伤害的程度因年龄和性别而异。看来,尤其是除毒能力,因为年龄不同而大不一样,特别是胚胎和胎儿的发育期。有大量理论上的理由,也有许多实验资料说明代谢活跃的组织比普通组织,快速分裂的细胞比休止不分裂的细胞,高度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比不分化的细胞更易受到毒素的伤害。”
  从普罗费的假说我们意识到,在胚胎最关键的分裂发育期,也就是从妊娠第6周到第12周,是不允许有任何毒素的干扰!这个时期对于胚胎的发育确实是是太关键、太重要了!正是在这个时期胚胎发育出大脑、五官、四肢、躯干等等一系列重要器官。妊娠反应实际上是对胎儿在这一时期一种非常重要的保护性措施,这是人类长期进化的一种适应性防御机制。
  达尔文医学对妊娠反应的解释有别于西医和中医。达尔文医学把妊娠反应看成是胚胎细胞分裂最关键时期的适应性防御机制。妊娠反应的作用就是保护胚胎免受食物中毒素的伤害。对食物的厌恶是为了胎儿利益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一个健康家庭的长期利益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4、宝宝的第一次发烧
普通感冒及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烧千万不要用任何退烧药。
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次发烧大部分集中在4-10月,以出生后6个月为最多。第一次发热应该看成是婴儿由母体免疫向自身免疫转变而发生的适应性反应,是建立自身免疫系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从发热的普遍性来看,婴儿出生后的第一次发热不应该看成是抵抗力下降导致的疾病,而应看成是婴儿由母体免疫向自我免疫转变发生的适应性反应。婴儿在断奶后,开始进入一个适应期,在适应期里,肌体要与其周围的病原微生物(绝大部分是病毒)发生相互适应的变化过程,这是进化形成的。发热是肌体为获取抗体、提高针对某一病原的抗体浓度的适应过程,以使肌体对该病原的再次感染产生免疫;
  先来描述一下婴儿初次发热的过程:刚出生的婴儿体内没有抗体,抗体来源于母乳,同时母乳中的乳铁蛋白(lactoferrin)使病原得不到铁而不能繁殖感染(乳铁蛋白母乳里就有,牛初乳没什么用,都是商家忽悠妈妈的),因而纯母乳喂养期内婴儿不会出现发热的现象,这是自然进化形成的,这一时期婴儿还很弱小,需要母乳的保护。断奶后随着辅食的摄入,婴儿体内的游离铁渐渐地多了起来,加上来自于母乳的抗体逐渐减少,各种病原开始侵入。
  婴儿的生存环境中有各种病原微生物,约有两百多种,比如各种感冒病毒、轮状病毒、引起婴幼儿急疹的病毒等等,婴儿的肌体都要与这些病毒发生适应性反应。在断奶后一个多月,便会出现第一次发热过程,这是每个婴儿必须经历的适应环境的过程,无一例外,也是婴儿出生建立自己免疫系统的开始,由母体免疫转化到自身免疫。
  当肌体的免疫系统侦测到某一病毒的感染后,就会通过神经系统收缩全身的毛细血管,减少热量的散失来提高身体的温度,同时调节身体的酸碱平衡使婴儿产生厌食反应,减少食物的摄入,目的就是阻止铁的吸收,并将体内游离的铁结合蛋白质通过肝脏排除体外,造成肌体贫血,使病原得不到繁殖所必须的营养。
  肌体在发热时还有另一个防御机制,就是倦怠(全身疼痛或不适)。
  发热过程中,肌体释放出大量白细胞内源性介质LEM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抵御病原的感染。当整个发热过程结束后,此类病原对肌体不再会造成感染,肌体由此获得了免疫。
“马特 克鲁格(Matt
Kingger),这位罗维雷斯研究所的生理学家认为:“已经有大量证据证明,支持发热是一种针对感染的防御性适应,在整个动物界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之久。”他认为,用药物控制发热,有时反而会使病情加重,甚至致命。他在实验室里收集了一批重要的证据。他甚至还证明了,冷血的蜥蜴也可在感染时得益于发热:当蜥蜴被感染时,会选择一个温暖的地方使体温升高一些,大约2℃左右。如果找不到一个能使体温升高2℃的温暖的地方,则蜥蜴多半会死去。仔兔不能自己发热,因此一旦患病,它也会找一个暖和的地方去升高它的体温;成年兔能自行发热,一旦被退热药阻断,也多半会死去。”
“发热并不是体温调节失控,而是一种高度进化的体温调节中枢的重新设定。把因感染而发热体温上升了2℃的大鼠放进一个很热的小室,它会启动降温机制保持那高于正常的2℃;放进凉爽的小室,它便启动保温机制来维持2℃的发热。这个实验说明,是它的控温中枢调高了2℃。”
  根据自然选择的规律来看待发热这一现象,我们就有了判定标准:如果发热会损伤婴幼儿神经系统(大脑),那么作为基因遗传最关键载体的婴儿是不能继续其生殖和繁衍的。一旦发热阻碍了基因的遗传,将不可能成为普遍的可遗传特性的。
  发热成为普遍的可遗传特性说明这一功能有利于基因的繁衍。所以从自然选择的来判断的话,发热是不会损伤婴儿的神经系统。无论是医学报导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没有发现发热是导致神经系统被破坏的直接原因。之所以发烧背负着烧坏宝宝大脑的恶名,完全是因为类似脑膜炎这类疾病导致的结果,人们误以为是发烧的原因。正是因为存在这一误区,所以在宝宝发烧时采取药物治疗就会有如多的不可理解的问题出现。当人们转变观念,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发烧存在的价值时,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难道不是吗?
  我们自然能够理解希波克拉底的那句话:如果有发烧,我就能治愈所有的疾病。
  在儿童发烧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要认识到发烧不仅没有坏处反而是帮助婴儿适应环境、抵御病原的保护机制。试想一下,如果婴儿出生后不会发烧,是否能够生存下来?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一个到了6岁还没发过一次烧的孩子?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根本找不到一个6岁前没有发过烧的孩子。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虽然表面上看来不是很合理,但是我们必须接受。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作为代价去坚持一个不切合实际的理论。
发烧表面上看的确令人感到厌烦和恐惧,但是自然选择之所以保留下来,成为普遍存在的可遗传特性,那发烧一定有它存在的利益所在,这就是有利必有弊的道理。我们也就在为了基因繁衍的同时为此承受其不利的代价。
5、如何区分发烧的类型
感冒发烧分为病毒性和细菌性两种:
病毒引起的发热具有自愈性。这是本帖自开帖以来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一个普遍存在的具有自愈性的适应过程是不可能具有任何危害性的,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从逻辑上来判断,每一个婴儿在出生后都必须经历的、必不可少的适应过程,只会有利于其生存,换句话说一旦缺少这一过程反而是一种不正常的病理现象。
若是细菌性感冒,那就要采取必要的抗生素治疗。
如何区分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那就需要去医院验血,查血常规了。
怎样看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代表什么意思,相信,很多人当拿到血常规化结果,看那一堆符号的时候,肯定会一头雾水,不知化验结果是否正常。针对此问题,就血常规检查结果给出分析来看: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
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血常规检查报告要怎么看?以下是血常规的检查报告分析:
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4.5)
*1012/L检查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正常情况:(20-30)%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正常情况:(3-8)%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肿瘤05l26,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
,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正常情况: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增快: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05l26,结核病.
减慢: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血象是指单位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值。血象高一般是指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总数高,即白细胞计数超出正常范围,很多原因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增高,如感染、外伤、血液病等等。
病理性血象高一、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
病理性血象高二、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
病理性血象高三、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出血严重创伤,血管栓塞等;
病理性血象高四、过敏反应,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病理性血象高五、中毒反应,如各种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重金属中毒,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等;
病理性血象高六、肿瘤及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病理性血象高七、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促使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化疗和放疗治疗期间因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时,需要尽快提升白细胞而进行下一步疗程治疗的患者。
6、发烧的过程
一、发烧开始前:
  宝宝在开始发烧前,都会出现精神不佳、粘人、哭泣等现象,还有吐奶、拉肚子、畏寒、等症状,下面就来一一地解读
  1. 吐奶:吐奶就是厌食反应,宝宝的第一次发烧都在添加辅食后发生,出现的原因是肌体为了限制宝宝的进食,呕吐是阻止肌体进食以减少铁的吸收,因为这时候肌体不需要铁,铁多了会给病原提供养分,感染加剧,发烧也会更加严重,这也就是发烧不能吃鸡蛋的原因,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给宝宝补充营养,营养在这个时候不是最需要的;
  2. 拉肚子:拉肚子就是腹泻,正常情况下宝宝体内含有大量游离的铁,肌体在遇到感染时,都会将这些游离的铁与蛋白质结合,通过肝脏开出体外,导致体内缺铁,同时也将没必要的废弃物一起排出体外,有利于肌体正常工作;
  3. 精神不佳:精神不佳就是倦怠,倦怠表现为疼痛和不适,是为了限制宝宝过多的活动,更好的休息,有利于免疫系统开展工作;
  4. 畏寒:肌体为了提高体内的温度,就会收缩全身的毛细血管,减少热量的散失,出现畏寒的症状,所以在发烧时手脚都是冰凉,不需要降温,而是要注意保暖;所以畏寒是肌体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统一协调的防御活动,不能曲解其中意义;
二、发烧结束:
  退烧后宝宝会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这也是很多妈妈最为担心的,也是会经常询问的,普遍都担心是不是还没好啊,会不会还有其它的问题,该怎么办啊,要不要吃药啊等等,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透过现象来看其存在的本质原因,就会更好的应对,以减少不必要的担心和乱用药物了。退烧后出现咳嗽,与一般性的咳嗽作用是不一样的:
  1. 咳嗽:前面已经讲过了,咳嗽是肌体的一种防御活动,为什么在退烧后会出现呢?这是肌体在发烧结束后对感染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清理的过程,必须将这些炎症后遗留下的病原体和坏死的细胞排除体外,如果留在体内一是增加肌体的负担,还有可能出现不必要的其它问题,如果这时去吃咳嗽药就适得其反了。不用担心会继续出现其它的问题,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当清理工作完成后,咳嗽在1-2天也就停止了;
  2. 流鼻涕与咳嗽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肌体的排除机制,都对发烧后身体恢复有帮助,千万别自作聪明进行什么药物治疗,正确的方法源于正确的认识。
  由于我们从来就没有认真地解读过宝宝发烧时出现的各种症状,再加上新手妈妈因缺乏经验,又是人生第一次面对自己宝宝的发烧,更是无所适从。当妈妈们透过这些令人担心症状了解到其背后有利的一面时,就会更加从容地面对,更能应对自如了。
  担心的症状有利于妈妈们增加对宝宝的关注,但是一定要合理地来解读,过于担心反而使宝宝得不到应有的帮助。抚养好宝宝,妈妈是第一道关,一定要把这一关把好。
从我平常的跟踪调查,我发现下面几点:
1.凡是平时给宝宝穿得少、鸡蛋控制比较好的,宝宝发烧时的温度都偏低,基本上就是38度多一点,并且发烧持续的时间也很短,有一例幼儿急疹发烧时间只有10个小时,温度也只有38.3-38.5度,据妈妈反映平时给宝宝穿得少,而有的宝宝平时穿得多,鸡蛋吃的也多,发烧时的温度都很高,有的在发烧期间还给宝宝吃鸡蛋,这样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却违背了客观规律,加重了发烧的程度,延长了发烧的时间。更多的记录显示穿得多、鸡蛋吃得多更容易在发烧时出现39度的高温,而39度又会引起妈妈们的恐惧和担心,进而会给宝宝用药,为了减少这些不必要的担心,在平时喂养还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要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2.越来越多的记录显示,服用退烧药会导致血象升高,有的宝宝在用药后检查的结果明显高于用药前的指标,这些都说明退烧药真正破坏的是发烧作为肌体的防御性保护,而这种破坏则导致更加严重的细菌感染,那些认为发烧、咳嗽会得肺炎的结果,正是因为反复用药导致的结果;
  这几天跟踪发烧的宝宝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温度高,有位妈妈很奇怪地问:为什么第一次发烧也没有用过药温度会那么高呢?还有一例幼儿急疹的最高温度是40.2度,其他的几例都出现39.5度以上的温度,妈妈都反映宝宝每天吃一个鸡蛋,前面贴过有一位妈妈对宝宝的辅食控制得很好,尤其是鸡蛋,当我们了解到“铁的管制”就知道宝宝的缺铁性贫血是普遍存在的,是肌体的一种保护机制的时候就会明白为什么发烧温度高的原因了。给宝宝吃鸡蛋的愿望和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却加重了宝宝发烧的程度,导致妈妈们没有必要的担心和恐慌,增加心理负担而给宝宝喂药,好心未必能办好事。
7、宝宝各种症状恢复时间
  1.发烧自愈时间最短,病毒性的40个小时,幼儿急疹2-3天
  2.感冒:7天
  3.咳嗽:10-14天
  4.秋季腹泻:7天
感冒、咳嗽、秋季腹泻的适应过程都会出现类似发烧39度那样严重的程度,这也是人们最担心紧张、心理防线最脆弱的时刻,也是最容易用药的时刻,相信通过认识发烧后妈妈们应该更清楚地意识到发烧、感冒、咳嗽、腹泻是宝宝与环境发生的适应性反应,是自愈的,而不是生病的道理。
8、发烧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
  当我们意识到发烧是宝宝获取抗体增强免疫的时候,妈妈们的内心也就会安定许多,也就会耐心地等待宝宝完成任务而不是急切盼望早日退烧了,妈妈应该不断给自己输入这样的信息,内心和情绪才会稳定,才是最符合自然的结果。所以转变观念,改变认识非常重要。
  降温退热的两种情况分析:
  1.物理降温:实际上物理降温的本质就是顺其自然,在不干预婴儿肌体发热的同时帮助婴儿缓解发热的症状,以便让肌体在发热状态下更有效地产生出相应的抗体,完成整个适应过程,所以发热结束后不再会出现反复发热的现象。
  2.药物退热:当婴儿肌体正在发热时,药物降温阻断了整个适应过程的完成,退热药通过抑制下丘脑将肌体的温度调整到正常状态,但实际上并没有阻止病原的感染,只是热退病好的假象。在无免疫系统防御的情况下,病原加速其感染的进程。当退热药的抑制作用4-6小时结束后,肌体的免疫系统侦测到更为严重的感染而将体温调整到更高的温度,来抑制感染的加剧,这就是退热效果越好,反复发热的温度越高的原因,感染越严重发热的温度越高,由此加剧了发热的程度,延长了退热时间,并有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疾病发生。
请正确面对宝宝发烧吧,不要把退烧当成你们首要的目标,那样只能欲速不达。
我说应该换一种说法叫顺其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人们总是在讲要尊重自然,但是在宝宝发烧的问题上我们又是如何做的呢?有一句犹太谚语:"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米兰?昆德拉说:“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愈远。人们愈思索,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距离就愈远。因为人从来就跟他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
爱因斯坦也说过:“聪明人喜欢把事情复杂化。”在发烧的问题上人们过于展现出自己的智慧。
  妈妈要做的就是在发烧的时候帮助宝宝缓解一下过热不适的症状。宝宝不会说话,但他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出他的想法,如果你不理解而去干扰他,他会很反感的,他认为你在影响他的工作。所以宝宝的发烧护理无论是物理降温还是补充水分一定要以宝宝舒适为原则,强行介入反而适得其反。
  对于一般性(病毒性的)发烧希望妈妈们采取物理降温,至少要坚持36个小时,其间不要在意温度的忽高忽低,多补充些鲜橙汁和水,效果很好。宝宝如果拒绝不要强行喂食,细心呵护细心观察,这是做妈妈的责任。说一下,我以妈妈这个称谓来代表宝宝的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当爸爸的不要介意。
宝宝发烧时当妈妈的首先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精神尚可一般是病毒性的,如果不放心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排除细菌性感染的可能,人类至今没有研究出抵御病毒的药物,所以那些抗病毒的药物在我多年的观察中没见过有效的,不要迷信药物。
9、抛弃退烧药,感冒药,咳嗽药
  退烧药、感冒药、咳嗽药都属于对症治疗性药物。我们常说治病要对症,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西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症治疗,西医起源于战场急救,强于外科,外科手术是典型的对症治疗性手段。比如冠状动脉狭窄的心脏搭桥术手术就是对症性治疗,而产生冠状动脉狭窄的原因不在治疗范围内。又比如西医治疗肿瘤的放疗和化疗包括外科手术都属于对症治疗,只要肿瘤不存在了就完成了治疗过程,至于产生肿瘤的原因不在其考虑范围。对症治疗的结果仅仅是消除了我们认为不正常的症状,所以人们常说西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医学。
退烧药、感冒药、咳嗽药是用来消除发烧、感冒的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并不是用来解决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症状是暂时性消除了,但是问题没有解决。虽然是不发烧了,但是病毒对肌体的感染仍然在继续。对症治疗的结果只是烧退病好的假象,肌体再次发烧是必然的,无法回避的,而且发烧的程度要比先前更为严重,退热效果越明显,反复发烧的程度越高。类似于美林、尼美舒利、瑞芝清包括打退烧针都属于强力退烧的对症性治疗,这类药物的共同特点就是退烧后会造成反复发烧的现象,且发烧的温度都要高于用药前。
  不是尽量,而是不能吃!
  退烧药其实是整个对症治疗性药物的一个代表,感冒药与咳嗽药的作用是一样的,只要你吃了这两种药症状与退烧要一样,都会反复发作,经常感冒、咳嗽的人都与长期吃这两种药物有关。我先说一下结论,凡是对症治疗性药物都不要吃,这些药物的作用与退烧药是一样的。这个问题我以后会详细说明的,现简要介绍一下:
  达尔文医学的观点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比如感冒、发烧、咳嗽、呕吐、腹泻、倦怠(疼痛和不适)、生病时的厌食、妊娠反应、妊娠贫血和婴幼儿贫血等等都是自然进化形成的适应性防御机制。对症治疗的结果实际上破坏了这些防御机制的正常运转。人们对感冒的认识误区比发烧还严重,医学书籍中还肯定发热是有益的,但是感冒都认为是疾病。以后我会详细地介绍人为什么感冒。我的观点与现实的恰恰相反,不妨听听看。
  凡是对症治疗性药物都不能吃,尤其是感冒药、退烧药、咳嗽药。没有办法让感冒好得快,吃药则欲速不达,过不了多久还会感冒。不吃药很少感冒,成人也一样。长期服用感冒药都有过敏性鼻炎,如果你遇到有过敏性鼻炎的,你问问他感冒是不是都吃感冒药的。
  前面我都已经说过咳嗽吃咳嗽药是对症治疗,只要吃就会反复咳嗽,而且会越来越厉害,也就不奇怪那个孩子要咳好久了,远离咳嗽药、感冒药、退烧药,你就会很健康,什么问题都没有。
  中国是感冒药、退烧药和咳嗽药的消费大国,只要看看这类药物大量的广告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正越来越严格地限制儿童使用这类药物。
  美国儿科协会和美国FDA在2007年底开始采取措施限制6岁以下儿童服用感冒药和咳嗽药,因为没有儿童服用后症状舒缓的证据,反而有1500名患儿在服用感冒药后产生副作用,其中有123个人死亡。
英国政府下属的药物安全管理机构发现,有60多种常用的非处方类儿童感冒药和咳嗽药不仅不管用,而且还可能带来各种副作用甚至是致命危险。
  英国药品和医疗产品管理中心(MHRA)2月28日晚宣布,针对69种常用儿童感冒咳嗽药进行的评估显示,“这些药物没有明显的疗效”,反而“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幻觉以及干扰睡眠等副作用”。MHRA指出,这些药物给儿童健康带来的危险超过了其宣称的正面作用。
MHRA援引报告称,有至少5名两岁以下儿童因过量服用此类感冒药而死亡,而有超过100个出现有害反应的严重病例,在有些病例中,有儿童不得不因为药物反应而入院接受治疗。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服用对症治疗性药物。对症治疗表面上是缓解症状,但实际上是打击和破坏的是肌体的防御系统,不仅在与病原的斗争中没有帮上忙,反而抑制了肌体的防御功能的发挥,给病原继续感染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在宝宝发烧时采用退烧药治疗,虽然表面上退烧,但是感染却在继续,人们的注意力在退烧上,却无视感染的存在,退烧药没帮助肌体获取抗体,反而阻止肌体在发烧状态下产生抗体去应对病原的感染,所以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退烧效果越好,反复发烧的温度越高。
万一失败只有在肌体无法产生足够抗体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也就是为什么服用过量退烧药会导致儿童死亡的原因。2008年8月中央电视台对退烧药尼美舒利导致儿童死亡的事件进行过报道,网上可以查到。包括感冒药也出现过同样的事件,所以有位妈妈在回贴中说过在美国抗生素是用来救命的,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只有在肌体在发烧状态下仍然无法获取足够抗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帮助肌体消除炎症,这才是正道。不知道我的解释你是否满意。
婴儿出生后的第一次发热是肌体在纯母乳喂养结束后,由母体免疫向自身免疫转变与环境发生的适应性反应。适应的目的是肌体为了获取针对病原的抗体,在抗体获取完成后形成对病原的免疫后结束发热的适应过程。如果将婴儿的第一次发热看成是生病,进行人为干预和药物治疗其结果就会导致发热时间延长、发热程度加重、反复发热的现象出现。从退热药所产生的上述现象来看,不断反复出现的发热意味着肌体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抗体,无法形成免疫而导致发热反复出现,同时,退热药物不断使用还会导致发热机制受到损伤,出现紊乱,也就类似过敏的现象发生,婴幼儿在大量服用退热药物后出现持续低烧可能就是由上述原因造成的,最近观察到的这种病例越来越多,都与前期大量服用退热药和输液有关。退热药的不断使用不仅影响到发热作为一种适应性防御机制的正常运转,还会对肝脏、肾脏造成破坏性的损伤,而这种损伤就是人们常说的是药三分毒的具体表现。
人们使用退热药唯一获得的利益仅仅是婴儿发热时父母亲害怕损伤婴儿的神经系统和烧出肺炎等焦虑心情暂时性的安慰和缓解,退热药只是父母焦虑情绪的安慰剂,对宝宝发热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和帮助,反而情况变得更加糟糕。这种安慰和缓解又能持续多久呢?药效过后,婴儿将再次出现更为严重的发热。如果之前发热的温度都无法容忍的话,更高的温度对父母亲来说又怎能承受?唯一的选择只有借助更多的药物进行治疗,虽然我们有办法可以暂时消除发热症状,但是却阻碍了肌体与环境适应性过程的完成,这是有违自然规律的行为,而得到的结果却是婴儿发热越来越频繁,药物用量也越来越大,药物不良反应不断出现,婴儿健康每况愈下,呕吐、咳嗽、流鼻涕、腹泻不断加重,继而又再服用感冒药、咳嗽药、消炎药、止泻药这类对症治疗性药物,进一步抑制了肌体的各种适应性防御活动的正常开展,症状反复出现,久治不愈。
  感冒药和退烧药的作用是一样的,都属于对症治疗性药物,感冒是自愈性的,无药可治,不要再吃感冒药,越吃情况越严重,呕吐属于正常适应性反应,别担心。
拒绝给宝宝服用感冒药、咳嗽药、退烧药、消炎药,宝宝感冒、发烧、咳嗽不是生病,而是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是宝宝获取抗体的过程,应当加以保护和尊重!
吃美林都会高烧反复的,39-40度是很常见的
妈妈们不要再给宝宝吃美林,美林对宝宝的伤害非常严重。我观察到的很多宝宝反复发烧都与吃美林有关
10、如何物理降温
很多妈妈都关心物理降温的方法,在这里我简单说说,温水浴、湿毛巾、还有现在比较流行的退热贴都是不错的物理降温方法。有很多采用酒精擦身降温,也可以,但是酒精容易透过宝宝的皮肤被吸收,建议少用为好。退热贴的种类很多,进口的要比国产的效果好,相比而言没有气味宝宝更容易接受。退热贴进口的以日本居多,由于目前中日钓鱼岛事件,有抵制日货的倾向。
物理降温以宝宝舒适为原则,穿衣要适当,衣服要透气、宽松,切记用被子捂汗,容易脱水。降温部位以头部为主,上身次之。发烧时四肢毛细血管收缩较凉,不宜降温。如果家里有热水袋放上凉水,用薄布包裹对发热部位,比如脸颊、颈部降温效果也不错,也不用常更换,方便实用。
物理降温的目的是缓解宝宝发烧的症状,有利于尽快恢复。采取物理降温的要比没有物理降温的发烧持续时间要短,这个我做过对比。发烧时补充些水分,特别推荐补充新鲜橙汁,效果不错,但是切记强行让宝宝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总之,宝宝发烧时妈妈们的首要工作是在护理上,细心周到是必要的。有其它好方法的也可以推荐一下,相互学习。
  这几天在跟踪宝宝发烧过程中发现,妈妈们对物理降温是非常接受的,但在究竟采取哪种物理降温以及如何降温的问题上确实存在一些盲目性,总是各种方法都想尝试,全身各个部位都进行降温,却不知道哪种方法效果好。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都想尽快退烧。所以在物理降温的问题上,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观念,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宝宝的第一次发烧不是生病而是适应环境增强免疫提高抗体的过程,这是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只有基于这一点才不会为退烧而退烧,为降温而降温了。我写帖子的目的也是希望每一位妈妈在看完后得到的不是几个面包,而是一杆猎枪,只有这样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任其千变万化,也会游刃有余。
  物理降温的真正作用仅仅是缓解发烧、发热所产生不适的症状,并不是用来退烧的,不能理解成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去退烧,但是正是因为物理降温缓解了发烧不适的症状,降低了宝宝烦躁、不安的情绪,使宝宝的肌体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抗感染,从而缩短发烧持续的时间,因为烦躁不安不利于肌体的尽快恢复,这是物理降温间接取得的效果。
  那给什么部位降温才能缓解宝宝发烧不适的症状呢?首先是头部。头部高温会使宝宝烦躁不安、哭泣、难受,对头部降温可以很好的缓解上述不适的症状。所以冷敷、退热贴降温都集中在额头部位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是颈部,包括宝宝的上半身。腿脚发烧的时候比较凉,毛细血管收缩,不需要降温,可以适当保暖,降温反而适得其反。
  发烧状态下的物理降温可理解为“姑息发烧”或“姑息发热”,就是允许发烧继续但要用物理的方法缓解宝宝不适的症状。我们通常把发烧看成是生病,这个观点具有普遍性,所以妈妈们都无法理解宝宝为什么不吃药不打针就会自己退烧,即使退烧了还总是担心会不会再发烧。当我们了解到宝宝发烧不是生病而是产生抗体的适应过程时,就会知道一旦肌体得到了所需的抗体,宝宝就自然退烧了,无需吃药打针,发烧是自愈性的。所以“姑息发烧”是应对宝宝发烧的最佳方法。
  因为太在意退烧了,所以无论物理的,比如一次性退烧贴,还有药物的,比如退烧药,都以“退烧”作为其宣传强调的重点,这是为了迎合人们尽快退烧的需求,但这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在某种情况下还应当鼓励肌体发烧,特别是在上一次服用较多退烧药后,更应该珍惜再次出现的发烧过程,不要急于退烧,这有利于被损伤发烧机制的修复,具体的就是退烧药毒副作用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后的修复。
  在温度较低的时候,比如不到38度可以不采取物理降温,这时很多宝宝的精神状态很好,看不出是在发烧,也没有不适的症状。物理降温只有在宝宝感到不适的情况下才是有效的,在这几天的跟踪过程中也是这样指导妈妈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无论是物理降温、还是补充水分、还是穿衣均以宝宝舒适为原则,一定不要强求,这会给宝宝带来烦躁的情绪。还有关于鲜橙汁的问题,很多妈妈反应宝宝不愿意喝,那就不强求。另外,额头冷敷温度不要太凉,以手感适中为原则,太凉会对宝宝产生刺激的,还是那句话顺其自然。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该如何物理降温呢?我的观点是,物理降温冬天要比夏天更容易,环境的温度相对较低,有利于散热,只要注意腿脚保暖,上身衣服适中,在宝宝睡觉安稳的情况下,可以暂不采取物理降温,一旦高热出现,宝宝难受烦躁可及时对头部(额头)进行降温(冷敷或退烧贴均可),来缓解不适的症状,其它的可视情况而定,掌握原则就能游刃有余,所以正确认识是关键。
  另外,新手妈妈第一次遇见宝宝发烧时都不知道何时才能退烧,有两个判断方法:1.是发烧的起始温度,前面的数据显示温度较高的发烧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40个小时,一旦超过了就很有可能是幼儿急疹,有的妈妈担心会不会是其它疾病,保守一点可以去医院检查,绝大部分都是病毒性的,只要采取物理降温就可以了;2.在宝宝发烧过程中,特别是在发烧持续了较长时间的情况下,比如超过了15个小时,一旦宝宝出汗了就预示着很快要退烧了。宝宝发烧温度会有起伏变化,15分钟前还是38.5度,可能一下就到39度多,再过一个小时又会回到38度,这都是很正常的,新手妈妈不必过于担心,也不要总是急切地盼望着退烧,这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也无法安心照顾宝宝的。
  改变观念:
  这几天在与妈妈们交流的时候发现,虽然妈妈们大都接受并赞同物理降温,但是最关心的还是何时能够退烧,在退烧后又担心会不会再发烧,再发烧怎么办?我想还是传统观念的问题,我们不妨转换一下思维的方式,改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前面我说过了,宝宝发烧是肌体为适应环境提高针对病原抗体的过程,基于这一认识,那么过早过快地退烧对宝宝来说未必有利,抗体的生成是需要时间的。当免疫系统获得足够的抗体后,自然会退烧,如果发烧还在持续,就说明产生抗体的任务还没完成。一旦完成,肌体就获得了针对某一病原的免疫,也就没有必要担心会再次发烧了。这也是我每次关注发烧进程与妈妈们不同的地方,我并不担心发烧持续的时间,而是更加关注在发烧状态下宝宝是否获取足够的抗体,发烧多持续一会儿未必是坏事,抗体才是宝宝最需要的防御武器。
  发烧我们的确观察到了炎症,扁桃体红肿,这是肌体与病原斗争的战场,也可以看成是生产抗体的工厂,消炎的结果只能导致无法获取有效的抗体,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消炎药、抗生素使用后总是不起作用,总是要反复发作的原因了。因为我们根本不懂肌体的运行原理,虽然我们研究论文写得出色。
还有宝宝退烧后都会出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这也是很多妈妈都担心的,我们还是要转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流鼻涕和咳嗽属于排出机制,普遍出现在发烧结束后说明肌体正在进行内部清理,也就是打扫战场,清理垃圾,等到清理完毕流鼻涕和咳嗽的症状自然消失,如果因担心而服药,那么发烧后残留的类似病原等废弃物就会留在宝宝体内,这种情况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也有可能导致再次生病。
还是那句话,只有正确的认识才会有正确的方法。
在我经历的数十例发烧中,最令妈妈们难以忍受的就是那超过39度的高温了。的确在这个时候所有人的心理防线突然间变得无比脆弱,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彻底崩溃,就如同一根稻草雅思一头骆驼一样。在惶恐中,唯一的选择就是那能把高烧降下来的退烧药了,也许妈妈不知道其实高热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她们只要再稍微坚持一会儿,发烧的温度就会开始逐渐下降,直至退烧了。但是一旦选择了退烧药,虽然可以暂时摆脱高烧的恐惧,可是在短短的4-6小时退烧后,高烧将再此出现,而且比先前更加猛烈,到这个时候就只有去医院了。
11、发烧时的担心
--------发烧(咳嗽)时间长了会有肺炎吗?会得支气管炎吗????--------
  肺炎不是拖出来的,是吃药吃出来,主要是退烧药、咳嗽药、感冒药这三种药,不吃药什么问题都没有,一吃药全是问题,不要尝试着给宝宝吃任何对症治疗性药物,还有消炎药、头孢之类的。我从来没听说过宝宝吃了这些药就好了,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更严重,症状不断反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拖”,表面上看是不断咳嗽、发烧最后得了肺炎,其实是药物导致的结果。而人们却以为是发烧、感冒引起的。我真的很想知道为什么人类的思维在这个问题上却如此的愚昧和顽固不化,还要以讹传讹,害了多少宝宝啊!你的宝宝吃药后拉肚子就是药物反应,别吃了,停药后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关部门在这么清楚的事实面前却无动于衷,还要去研究什么肺炎疫苗,还要在未来几年让所有的宝宝去打肺炎疫苗。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再过10、20年,我们的宝宝都要在不断地打疫苗的环境中长大了,还要越打越多,这是自然规律还是人为灾难,我真是想不通啊!看看前面的调查数据,不吃药的宝宝什么问题都没有,一吃药全是问题。
  看来我还是要把中国儿童的肺炎发病人数与发达国家的做一下对比,给各位妈妈看看肺炎到底是不是发烧、咳嗽“拖”出来的。
关于发烧与肺炎的问题,我这里还有1350例儿童肺炎的病例报告,以后会将统计数据公布出来,绝大部分与两种药物有关一是退热药,二是咳嗽药。中国是这两种对症治疗性药物的消费大国。
  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肺炎是世界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每年导致18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98%以上发生在68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儿童肺炎死亡人数约为30万。
  2008年,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健康流行病学参考小组、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医科大学全球健康中心主任易高?罗丹教授说,全球1.33亿儿童肺炎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在亚太地区,中国有1800万,仅次于印度4400万,居全球第二。
  2007年在第六届ISPPD大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亚洲国家5岁以下儿童中肺炎疾病(IPD)的发病率最低的是日本,为30.9/10万人口。按照日本人口1.3亿来计算的话,日本每年儿童肺炎的发病人数约为4万。
  中国儿童肺炎发病人数是日本的450倍,按同比人口来计算中国是日本的45倍。日本儿童发烧是不吃退烧药的,而是采取物理降温,普遍没有中国儿童普遍输液的经历。如果要对比的话,中国和日本就是最好的物理降温和退热药的对照组,对比的结果不是与前面的统计数据相吻合吗?退热药增加了儿童输液的和发病的几率。
再次强调,由病毒引起的发烧、感冒、咳嗽、秋季腹泻都具有自愈性,这种自愈性说明两个问题:
  1.发烧(咳嗽)时间长不会导致肺炎,也不会导致支气管炎,更不会因为温度高而烧坏大脑;
  2.既然是自愈的就无需采取任何药物治疗,因为根本就没有治疗病毒的药物,那些所谓的抗病毒药物也只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罢了,给宝宝服用只会有害而无任何好处;
  人们用药的原因往往是:看着宝宝难受的,不知道怎么办?
  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用药的结果却违背了事物内在的规律,不仅没有起到帮助的作用,反而加重的发烧、咳嗽、感冒、腹泻的程度,让宝宝更加痛苦和难受,得不偿失,对症药物的使用还会导致血象升高:
--------发烧会烧坏脑子吗????--------
答案是:不可能。因为一旦损伤宝宝的神经系统,该基因将无法继续繁衍,就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所以我们看不到白血病、癌症这类致命性的疾病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这类缺陷基因阻碍了基因繁衍,即使存在也是数量极少,绝对不可能成为普遍的可遗传特性,所以说发烧会烧坏宝宝的大脑,我不相信。发烧一定是有利于基因繁衍才具有普遍的可遗传特性;
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发烧会伤害神经系统(大脑)。为什么发烧常出现在各种疾病中,因为这是发烧作为防御机制所必须要做的工作,而由脑膜炎等疾病导致神经系统(大脑)损伤给人们的表象却以为是由发烧造成的。我们不得不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长期以来一直对发烧存有歧视性的偏见,而且这种偏见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发烧作为人体最可宝贵的防御机制,却因为我们的愚昧偏见,由此背负起了伤害宝宝大脑的恶名,真是无中生有。
客观规律并不以人们的认识错误而发生改变,如果我们不重新认识并尊重自然规律,由此带来的恶果将由我们无辜的孩子来承担,你们忍心吗
发烧与小儿麻痹、肺炎、脑膜炎、癫痫、癌症没有任何关系,发烧是人肌体的保护性反应,一旦遇到上述情况肌体就会通过发烧来进行自我防御。
  人们往往从现象来看问题,把发烧这种外在的表现与这些疾病联系在一起,颠倒了因果关系,不是因为发烧导致这类疾病,而是这类疾病引起发烧,发烧会烧成小儿麻痹这种错误的说法就和发烧烧出肺炎、脑膜炎一样,纯属人们对发烧认识上的偏见。为什么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在我们普遍的认识观念中仍然保留这种低级、愚昧、甚至可以用无知来形容的错误认识,这只能说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界规律的方法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至今医学没有能力给疾病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了。
  我也很想知道那些每天在医学圣殿工作的医学教授、博士是如何来解释这一令人匪夷所思奇怪的现象的,他们每天都在从事着怎样的工作,那些数以百万计的医学论文又是怎样写出来的,事实依据真的是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吗?从全息论的角度来看,我想他们从一开始就背离了事物的发展的规律,导致乱象丛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果我写一篇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一定会被专家们嗤之以鼻的,一个不是医学科班出身的人有什么权利和能力对现代医学说三道四,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民科”罢了。我也只能求助网络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帮助那些相信我的妈妈们,真心感谢她们对我的信任,毕竟网上骗人的东西太多,能够给予我充分的信任实在是非常难得事情,这也是我每天不遗余力来帮助妈妈们的动力所在。
  最近很多妈妈都说我可以出书来帮助更多的妈妈,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但是我很清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一家医学出版社会出这样一本书的,原因很简单,资格审查就根本不可能通过。在凌晨这一时刻多写了点就当我发发牢骚吧。
--------发烧时其他症状--------
除了担心发烧会烧坏脑子,还有很多发烧时的症状也是妈妈们非常担心,比如说吐奶、拉肚子、精神不佳、哭闹、还有退烧后的咳嗽、流鼻涕等等。接下来我们就细细的解读一下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这些症状的确是令妈妈们担心,但是当我们认识到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后,就能更加懂得肌体是如何开展工作的,也就没有必要过于担心了,宝宝不会说话,当妈妈的一定要学会如何从宝宝的各种症状来解读宝宝的真实需求。其实,之所以这些症状令人担心,还是宝宝为了引起妈妈们的关注,得到更多的帮助,就像前面说的宝宝啼哭是婴儿为了更多地得到母亲的照顾一样。
下面就详细讲解下各种症状的原理,见下一节
12、人体其他的防御机制
除了发烧外,已经涉及到的防御机制如下:
  1. 铁的管制(贫血-妊娠贫血和婴幼儿贫血)
  2. 出汗
  3. 寒战
  4. 厌食
  5. 疼痛(倦怠)
  6. 婴儿啼哭
  7. 咳嗽
  8. 打喷嚏、流鼻涕
  9. 恶心、呕吐和腹泻
  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普遍性,人人都有,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属于不正常。
  为了进一步了解发烧,我们就必须了解什么是适应性防御机制和适应性代价。相信很多人对这两个概念还很陌生,的确如此。前面除发烧外,还提到了出汗和寒战也属于适应性防御机制,还有“铁的管制”、厌食。适应性防御机制第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普遍性,也就是人人都有,缺一不可,如果少了其中的某一项就会不正常,会出问题。
  其它的适应性防御机制还有疼痛、咳嗽、倦怠、贫血、呕吐、腹泻等等,最后还有感冒。感冒是每个人最重要、最可宝贵的适应性防御机制,一旦感冒机制出了问题,你得的病是很难治愈的。不用说,绝大部分人是不会认同我的观点的。要放在五年前有谁和我这么说,那我一定会认为他的脑子有问题。
--------现在来说说为什么发烧时手脚会冰凉?
  肌体的免疫系统在发现感染后,就会通过神经系统(下丘脑)发出指令提高肌体的温度,这时全身的毛细血管都开始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肌体的温度,所以发烧前人们都有畏寒的感觉就是这个原因。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发烧不是肌体没有目的的升高温度,而是一个全身统一协调的、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体温升高可以对感染起到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产生大量的抗体。但是温度升高后唯一让宝宝感到难受的其实是头部,对头部降温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降温效果,身体的其他部位只要相应地减少穿衣量,达到宽松、适度、透气就可以了。如果给四肢这些不需要的部位降温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下面来说说高热惊厥吧---------
  因为收集到的数据不多,只有几例,但是有科学家却做过对比,我把对比的结果告诉你们。2001年08月31日大洋论坛有这样一则报道,题目是:儿童发热惊厥可提高记忆力
  以往的一些研究认为,发热惊厥有损儿童的智力。最新的《神经科学》杂志报道:曾经有过发热惊厥病史的儿童记忆力高于一般水平。台湾研究人员对87名在3岁前曾发生过发热惊厥的学龄儿童进行研究,以87例未患过发热惊厥的同龄儿童为对照,发现惊厥组儿童在一项记忆力测试中的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
  高热惊厥不是所有宝宝在发烧时都会发生的。我曾经的观点认为热惊可以提高记忆力,正如这则报道的题目一样。有一次在与一位儿科专家谈论发烧时,我谈了对热惊的看法,她的观点让我改变了认识,她认为热惊是由大脑(神经系统)的特异性决定的,不是因为热惊提高记忆力,而是记忆力好的大脑对温度很敏感,容易发生高热惊厥。
  这一观点在实际中得到了验证,虽然数量不多。就不说我自己了,有位宝宝有热惊史,他妈妈说她儿子的记忆力非常好,有件事情令她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在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她儿子唱了一首歌,妈妈就感到奇怪,因为没有教过他,幼儿园也没学过啊,就问儿子在哪学的,儿子说不清楚,后来问老师,老师也说没教过,有一位老师回忆说这首歌是她们几个老师在讨论教哪首歌的时候试唱过一次,就那么一次就让这个小家伙给记住了。
  有热惊史的妈妈们不妨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希望你们提供些相关记录,前面有个回贴的妈妈提到过宝宝热惊,可以观察一下宝宝的记忆力是否与众不同。我本人相信事实,没有事实的观点仅作参考。说热惊影响智力的,可以拿出相应的数据来证明你的观点。既然台湾的研究人员做了对比,我认为这比无端的猜测更为可信,我不相信热惊会影响智力,我就是很好的证明。
高热惊厥一般是良性的,与癫痫不是一回事。
---------扁桃体发炎---------
咽喉红肿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扁桃体发炎,在这里我想引用群里一位印尼妈妈说的话:一开始我们去医院总是和大夫说,大夫你看孩子咳嗽嗓子红了给开点抗生素吧。大夫说nonono
你要搞清楚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没有药,细菌感染才能用抗生素。我又问啥叫细菌感染啥叫病毒感染?国内不就是嗓子红就消炎抗生素么?她说不对,嗓子鲜红没有表面分泌物是病毒感染,嗓子暗红有白色分泌物附着才是细菌感染。
扁桃体位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会处,此处的粘膜内含有大量淋巴组织,是经常接触抗原引起局部免疫应答的部位。关于炎症的问题在帖子的第1262楼有详细介绍,以下摘录其中一段:
Evans的小组报告说,这些细胞上出现的发烧被称为“高内皮小静脉细胞”,其功能是作为血源细胞和淋巴结之间的守门人。发烧还能增加高内皮小静脉细胞表面上的粘附分子数量,导致更有效的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结。淋巴结因免疫细胞数量的增加而肿胀,在腮腺炎中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一般认为这就是感染的表现。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们通常认为的嗓子发炎其实是肌体的一种防御活动,而消炎药是对症治疗性药物,服用后会阻碍肌体的免疫应答,不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加重感染。在之前例举的肺炎病例中各位妈妈也都看到了,服用消炎药并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虽然表面上看是炎症、感染,但是扁桃体发炎是肌体正常的防御性保护活动,应该加以保护和尊重,是不能服用消炎药来消炎的。
---------咳嗽---------
咳嗽是一个复杂的机制,它涉及对异物的察知,大脑对这些信息的处理,位于脑底部的咳嗽中枢的启动,然后有横膈、气道、胸壁等许多肌肉协调一致的收缩。呼吸道内壁的纤毛以恒定的规律运动,把沾住尘埃和病原体的粘液向上送出。防御或者防卫并非对疾病原因的解释,但是防御反应常常与疾病的其它症状混淆。为了选择适当的治疗,我们首先必须知道咳嗽或者其它别的症状是有益于病人还是病原。
浅色皮肤的青年人患严重的肺炎时可能面色青灰、呼吸窘迫,同时有剧烈的咳嗽。肺炎的这两个症状反映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范畴里的两个事物,其一是一种缺陷的表现,另外一种是防御。皮肤青紫是因为血红素缺氧时颜色加深,肺炎的这种表现类似于轿车轴承响声异常,不是事先设计的发现问题的反应,而是没有任何益处的、没有办法时无可奈何的表现。另一方面,咳嗽,则是为了从呼吸道排除异物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复杂的机制,是一种防御机制。咳嗽时,牵涉到隔肌、胸肌、声带腔互相配合的运动,把粘液和异物从气管向上推出到达咽喉的后部,或者吐出去,或者吞入胃中,让那里的酸杀死大部分细菌。咳嗽不是对机体的某种缺陷无可奈何的一种反应,它是由自然选择留下的,一种互相配合的防御活动。当特定的感受器发觉了特定的危险的线索时就会予以激活。它好像轿车仪表盘上的信号灯,当油箱里存油将用完时会自动闪烁一样,它本身不是问题,而是对问题提出的一种警告,以及初步的解决。也可以看到咳嗽是用来从呼吸道排出异物。
对防御和缺陷的区别,不是只有纯理论的学术意义。对于某些病人,这种区别十分关键。纠正缺陷几乎都是好事。如果你将轴承的异常响声消除,或者使肺炎病人的面色转为红润,几乎总是有益的。剪断指示灯的电路,多半会在途中油尽抛锚。过度地镇咳,有可能死于肺炎。
6岁以下儿童咳嗽的普遍性与发烧具有相同的性质,应该看成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反应,而不是生病。病毒是引起咳嗽的主要原因,当咳嗽作为适应性反应结束后,则对该病毒产生免疫。如果使用咳嗽药,就会阻断适应性过程的完成,就如同退烧药治疗发烧一样,都会导致该症状的反复发作。在这里我们可以从英国药品和医疗产品管理中心(MHRA)对咳嗽药的评估结果看出这一点:“这些药物没有明显的疗效”,反而“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幻觉以及干扰睡眠等副作用”。所以限制6岁以下儿童服用咳嗽药物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目前大量使用咳嗽药是儿童肺炎多发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打喷嚏---------
  为了呼吸、摄食、排泄和生殖,必须有一些开口。这些开口都是病原可以入侵的途径、门户,也都备有特定的防御机制。口腔不断地被唾液冲洗,唾液还可以杀死一些病原菌,把另一些赶到胃里让胃酸和消化酶把它们杀死。眼睛被含有防御性化学物质的泪液所冲洗。呼吸系统富含有抗体和酶的分泌物,它们不断地向咽喉移动,然后被吞咽掉,使入侵者在胃酸中被杀灭。这些酶蛋白和粘液还可以再循环使用。外耳道分泌一种抗菌的蜡质。鼻内的鼻甲,以巨大的表面积把吸入的空气加温加湿,滤除尘埃和病原菌、病毒。用口呼吸的人得不到这种保护,因而容易被感染。鼻孔和耳朵里毛发排列的顺序,可以防止昆虫的入侵。
  这些开口处的防御能力都会在发生危险时迅速增强。眼睛受到刺激立即大量流泪。鼻子被病毒感染,立即排出大量粘稠的鼻涕,使你一天能用掉一卷卫生纸。很多人用喷鼻剂去阻止这种似乎是讨厌的反应,却很少有人研究查明这是否会延迟感冒的痊愈。如果真是几个有限的资料所说的那样并不延迟痊愈,就可以认为这是病原操纵调理宿主功能以达到播散目的的一个例证。
  打喷嚏是牵涉到隔肌、胸肌、声带互相配合的一次剧烈运动,是一种主动性的防御活动,并不是无奈之举。当特定的感受器发觉了特定的危险的线索时就会予以激活,是进化过程中专门设计的一种复杂的机制。打喷嚏肯定是一种防御反应,但也不是每一次都是必要的,当然也是有利于病毒播散的机会。人被病原调理的重要例子,可能是细菌和病毒触发的喷嚏、咳嗽、呕吐和腹泻。在感染的某个时期,这种排出对宿主和病原都有利。宿主因减少攻击组织的病原而得益,病原体因增加机会找到别的宿主而得利。有时,我们又能完全抵制调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折衷的解决。这种矛盾的每一个例子多半都是处在进化过程中的暂时平衡,有着比较一致的结局。矛盾常常是以对抗双方中胜利者获利较多的条件解决。如果打喷嚏两次对驱逐感冒病毒说来应当是更加理想,但是病毒找到新的宿主的机会也增加了一倍。在这场竞赛中,看来病毒是赢家。
---------恶心、腹泻---------
  消化系统有它的防御机制。食物中细菌的分解和霉菌的生长产生令人厌恶的气味,我们憎恶这种气味,使我们不愿意把它吃进去,已经吃进口里的也要吐出来。有毒的东西多半是苦的,苦味也是我们不喜欢吃的。已经吞进胃里的毒物,有时能被察觉而呕吐出来,尤其是细菌毒素。许多毒素被吸收进入循环之后,在大脑的一些细胞旁边流过,这些细胞察觉了毒素便刺激恶心、呕吐。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药物,特别是用于肿瘤化疗的有毒药物容易引起呕吐反应的原因。血液中的毒物几乎都是从胃里吸收的,所以呕吐的用处是容易理解的。
  恶心呢?恶心阻止我们吃下更多有害的东西,恶心的记忆使我们将来也不吃类似的有毒的东西。在尝过新的食物引起恶心呕吐之后,老鼠会在几个月里不再吃它。这种特别强烈的一次性学习能力,被马丁?西格曼(Martin
Selgman)称作“酒醉综合征”(sauce bearnaise Syndrome)。他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是在深思一次丰盛的宴会的害处之后认识到这种一次经验教训的学习的意义的。为什么接触一次引起疾病的食物就有这么强烈的记忆?只要稍微设想一下:反复吃有毒的食物会有什么结果就可以理解了。
  消化系统通过腹泻加速排除有害物质,也是一种防御手段。人们要求制止腹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减轻腹泻的结果如果是阻断了这种防御,就很可能造成不利的后果。田纳西的传染病专家杜邦和荷立克(H.L.Dupont
& Richard Hormick)发现了这种情况:他们使25名志愿者感染志贺菌,一种引起严重腹泻的痢疾杆菌,观察用止泻药治疗的结果。发现用止泻药制止服泻者发热和中毒症状的恢复时间比不用止泻药的要延长一倍。吃了Lomotil(地芬诺酯与阿托品合剂,它能减少肠蠕动)的6个人中5人大便中仍有志贺菌,而服安慰剂的6个人中只2人仍有该菌。他得出结论认为Lomotil忌用于志贺菌感染,腹泻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
  病人当然有权知道自己应当还是不应当吃这种药治疗普通腹泻,但是必需的研究还没有做,我们还不能作出肯定的答复。有一些关于止泻药安全有效性和副作用的研究,但是很少考虑阻断一种防御机制可能造成的后果。最好的防御是避免它或者是排除它,这个道理已经在传染病中讨
论过。我们不吃霉坏的面包和腐败的肉,它们的气味和味道都不好,
因为我们有一种适应性反胃的反应对付霉菌和细菌产生的毒素。我们很快地用呕吐或者腹泻排出有毒物质。我们很快学会不吃使我们呕吐和腹泻的东西。
有很多妈妈也问过这个问题,我在调查发烧的时候也关注过秋季腹泻。秋季腹泻也具有普遍性,也是每个宝宝都要经历的。在一份宝宝的发烧记录中提到过一次,这个宝宝因为秋季腹泻拉肚子,妈妈为了止泻就给宝宝贴了丁桂儿肚脐贴,1个小时后宝宝发烧了。我想说的是拉肚子也是宝宝的一种适应性防御活动,止泻反而使肌体本该排除体外的有害物质排不出去,因而对肌体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个宝宝后来发烧就可能与止泻有关,虽然只是个例,但是从对症治疗来看就有其中的必然结果。所以秋季腹泻也是不需要任何药物治疗的,就如同发烧一样。很多妈妈也说了秋季腹泻是可以自愈。所以我认为还是不要人为地干扰和破坏这一适应过程,顺其自然为好,这是我的一点建议。
13、从猫和老鼠看人体的防御机制
贴一则寓言故事(取自《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第三章)
  假定在猫与鼠斗争中,你站在老鼠的立场上。老鼠说它讨厌猫的气味。猫的气味使它紧张不安,对食物、配偶、仔鼠等等重要事情的注意力,总是被讨厌的猫的气味所干扰。有一种药可以使嗅觉迟钝,老鼠吃了这种药可以不再受猫的气味的干扰。你是否给它开这个处方?可能不会。因为猫的气味对老鼠说来是太重要了,太有用了。猫气味的出现,是利爪和锐齿迫近的紧急信号,逃避这种危险远比对这种气味的厌恶来得重要。
  书中附的下文是:
  现实的问题是,假定你是一个治疗儿童感冒的医生。感冒带来令许多父母耽忧、孩子也不喜欢的症状——流鼻涕、倦怠,特别是发热和头痛。扑热息痛能够减轻或者消除发热和头痛。你是否会对孩子的家长说,可以给孩子吃扑热息痛呢?可能。你也许习惯这样处理。如果这里的问题与上面的猫的气味和老鼠药相似,则发热的确令人不舒服、不正常、不愉快,但是有用;也许这是自然选择专门为我们对抗感染而塑造出的一种适应性防御机制。
猫和老鼠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肌体中有众多的适应性防御机制,这些机制表面上都令我们感到厌烦,就像老鼠能闻到猫的气味感到恐慌一样,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如果有一只老鼠没有这一功能,当猫出现时这只老鼠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我再举个例子,人能闻到粪便的臭味,因而引起回避,因为我们知道远离粪便不仅出于卫生的需要,还能减少被病菌感染的可能性,粪便的气味令我们感到厌恶,但是这种厌恶的感觉却能帮助我们远离污染源,减少被感染的几率。你会因为厌恶而服用药物吗?不会的,因为这一防御性机制在日常生活经常用得到,如果你服药就会比不服药有较多的感染几率,你会怎样选择呢?
14、咳嗽何罪之有
如果你的嗓子不小心进去了一根小毛毛,你怎么办?你会咳嗽,并试图把异物弄出去?为什么就不允许孩子咳嗽?阻止停止咳嗽,把垃圾依然留在体内,或是缓解什么咳嗽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靠废除一种功能来维持一种效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吗?这样对吗?请大家自己考虑。
如果你一定要对孩子的咳嗽灭之而后快,只能让孩子遭受更多的病痛。
  很多时候是你自己想耳根清静和不操心,真正的关爱孩子的健康,还是请多了解和倾听身体的声音吧?
  呕吐或是腹泻很多时候是身体在处理不需要的垃圾(如果不是你彻底伤害了孩子的内脏,导致了紊乱)。你及时的中止,只能让垃圾在体内滞留。
  不要给孩子的身体制造负担,孩子自然就会好了。什么是负担?牛奶,油腻,生冷这些东西,孩子吃了之后,如果脾胃比较虚弱,必然是生痰之源,身体永远不断的有让他不适的异物出产,即使有对症的中草药,也是力不从心。他咳嗽不好,也就不奇怪了。很简单,世界上的道理都一样:毁灭一种东西,永远比建设一种东西更简单和迅速!
  孩子咳嗽的不严重,你只要不坚持不断的给孩子添加异物,饮食调理就可以,根本不需要任何药物。
  如果孩子咳嗽的严重,可以辨别阴阳,结合时气,略加外力,扶正而纠偏也,完成任务,症状自消。
  如果是长期误治的孩子,抗生素激素化学药品的危害,超乎你的思维。孩子必须经历一系列的排病,高烧,咳嗽,呕吐等等也许都是好事,自己如果认识不到位,扛不住了,或是叶公好龙之辈,也许会再次打击孩子之正气。谁也没有办法。
  而且,人先天禀赋有异,化学毒素对人体的毒害,也许是无可修复的,停止破坏才是根本,而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只能看孩子的造化。
  追求完美的父母,贪心过重。总想把孩子调理到完美无缺,不知见好就收,必然过犹不及。
  感冒须知--三七生
  1、感冒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这在国外是被严厉禁止的,在美国对抗生素的管理比枪支还严。因为西医理论认为,抗生素对病毒感冒不但无效,而且会有副作用。国内医院滥用抗生素退烧,实际上是破坏了人体免疫力,使免疫系统无法抵御外邪,使病气深入加重了。表面症状虽然暂时消失,但不久必然出现更严重的内脏功能失常症状。
  2、受寒感冒发烧,无论用任何凉药“退热”都是错误的,这是“释邪攻正”的“投敌卖国”行为。发热是身体抵御寒邪,努力使寒邪外散的正常抗病反应,汗出则热退,这过去在民间属于常识,老太太都会用姜汤(生姜红糖水)(辛甘化阳)治感冒。但是现在都只知道退热,殊不知这种退热的性质等于投降,就像当年的满洲国一样,虽然没有枪声,实际上国土已经沦陷,东北人民已经变成亡国奴了。
  3、感冒应分六经治疗,《伤寒论》是治疗一切感冒的经典。感冒初起都是从主一身之表的太阳经入,太阳病的主方有两个:一个是桂枝汤,一个是麻黄汤。一个治的是伤风,一个治的是伤寒。伤风正气外散,有汗;伤寒邪气内敛,无汗。伤风身软,伤寒身重。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头项强痛而恶寒”。
  4、所谓的“风热感冒”大多数时候只是主观想象,只要天是寒的,就不会有所谓的风热。说发烧能够导致肺炎脑炎等同样也是一种主观想象,是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结果,真热的阳明证是不会在太阳受邪的阶段出现的。而夏季的中暑与通常感冒性质不同,中暑为受热汗出过多,伤津虚脱所致。中暑得凉则解,感冒得凉则重。感冒的性质通常是寒性的,不可雪上加霜,这在大众之中应该成为常识。
15、推荐阅读:最佳的抗癌药是自身免疫力
  日前,美国癌症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有10%的癌症患者在不接受任何治疗或接受少量治疗的情况下出现自愈,癌症一经自然消退很少复发。该协会对176例自然消退的癌症病人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只有10例复发,2例转移。这一研究结果大大地鼓舞了人们与癌症抗争的信心和勇气……
  为什么有的癌症患者不治而愈呢?医学科学家初步研究表明,原来人体内有一套完整的防卫机构——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和谐是癌症自然消退的主要原因。
  人体免疫力主要依靠白细胞。白细胞有很多种,其中T细胞、B细胞和K细胞对人体自身癌细胞有杀灭作用。正常人体内的细胞日夜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每天可形成100万亿个新细胞,其中可能会产生两三个异常细胞。这两三个“不良分子”如果不予以消灭,在外因和内因的配合下,就有可能发展为人类的大敌——癌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随时都在监视和及时消灭这些“不良分子”,这在医学上称为“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系统一旦发现被致癌物接触过的细胞要“投敌叛变”为癌细胞时,就会立即动员“正规部队”将其歼灭。
  一番战争过程的演出与结束是,发现癌细胞的异常信息后,T细胞首先主动出击,与癌细胞接触并牢牢地将其粘住,用它的酶使癌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结果使癌细胞内部的钾离子大量流出,同时将钠、钙离子及水分大量注入,这样,癌细胞便会失去渗透的平衡,很快就会呜呼哀哉了。
  贴士:消灭肿瘤最终不是药物机体免疫功能受到肿瘤本身对免疫功能的抑制、破坏,造成免疫紊乱。正是这种免疫紊乱使得肿瘤细胞逃避了免疫监视和免疫防御等对其的吞噬、杀伤而得以发展。美国科学家曾预言:人类最终消灭恶性肿瘤不是依赖化学药物和放射线,而是要依靠解决机体的免疫和谐。
  以上两篇推荐阅读的文章说明了一个道理:尊重和保护机体的免疫机制都是有利于健康的,相反,打击或破坏则是有害的。例如癌症,本来绝大多数是可以自愈的,结果采取放疗和化疗对症治疗的手段后反而变得更加严重,放疗和化疗打击的正是人体的自我免疫功能。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第一篇中“淋巴结(比如扁桃体)的肿胀是因为免疫细胞数的量增加导致的,这也就是通常说的“红肿”或是“发炎”,而采取消炎药物的对症治疗则是抑制了免疫细胞的增加,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些都说明了对症治疗的结果是打击并抑制肌体免疫反应的正常运转,给继续感染创造了机会,从而导致其它疾病例如肺炎的发生,也就不得不采取抗生素输液治疗了。
癌症的出现是人体适应性防御机制能力下降的表现,发烧能够提高人体的适应性,也就是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我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人类真的可以用发烧来治愈癌症了。日本科学家的一项实验从侧面也支持了焦内格的治疗方案的可行性。他们先让
14只小老鼠患上高度恶性的神经母细胞瘤 ,然后再将某一感冒病毒注入了这批老鼠体内。两个月后 ,其中 9只老鼠体内的癌细胞竟奇迹般地消失。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发热37.3细菌感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