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两都携带三功能蛋白s缺乏症缺乏症基因,怎么生育健康孩子

地中海贫血再也不会被遗传了
什么是地中海贫血症?
地中海贫血又称为海洋性贫血,属于一种“可防难治”的遗传性疾病。由于常染色体遗传性缺陷,引起珠蛋白链合成障碍,使一种或几种珠蛋白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因而红细胞易被溶解破坏的溶血性贫血。
正常成人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是由四条肽链所组成的,本病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点突变所致。组成珠蛋白的肽链有4种,即α、β、γ、δ链,分别由其相应的基因编码,这些基因的缺失或点突变可造成各种肽链的合成障碍,致使血红蛋白的组分改变。通常将地中海贫血分为α、β、γ和δ等4种类型,其中以β和α地中海贫血较为常见。
一般来说,如果父母双方只要有一人是地贫轻度患者,或者说携带了地贫基因,那么就会把该基因遗传到下一代,如果父母双方都携带该基因,那么宝宝就只有1/4的健康基因。
所以,一般在孕妇第一次产检的时候,医生就会检查血色素、血容比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来筛查出胎儿是否有患有地中海型贫血。
那么我国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有那么多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者,我们又如何保证生命的延续,爱情结晶的宝宝能够健健康康的出生呢?小编搜罗了很多关于地中海贫血症的资料之后发现,目前的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能够在培养出的胚胎中筛选出致病遗传基因。
第三代试管婴儿,能避免宝宝遗传地中海贫血基因吗?
如果夫妇双方都携带有地中海遗传基因,那么孕育的孩子也有很大的可能会遗传到这个基因。女方可以在怀孕4~6个月的时间,分别抽取绒毛和羊水来检测胎儿是不是健康的,如果胎儿不是健康的孕妇就只能选择引产,还有的夫妇不得不忍受一次又一次的流产,这对女性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
第一代的试管婴儿技术,解决的是因女性因素引致的不孕;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解决因男性因素引致的不育问题;而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从生物遗传学的角度,帮助选择生育最健康的后代,也为有遗传病的准爸爸和准妈妈们提供生育健康孩子的机会。
如果夫妻两个都是地贫患者,他们会有4分之一的概率生育出一个重型地贫的孩子,也有4分之一的几率生育出一个健康的孩子,而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就是通过PGD筛选技术,在配成的胚胎中筛选出不带患病基因的胚胎,将这些不携带致病基因的胚胎移植进入子宫内,可保证生育的宝宝100%不患地中海贫血症。同样,该技术也可用于血友病、蚕豆病、21三体综合征等遗传疾病的筛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从备孕到宝贝出生,你该了解的基因检测大全从备孕到宝贝出生,你该了解的基因检测大全佰美基因百家号从备孕到宝贝出生,你该了解的基因检测大全孕育一个新生命,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但你知道一个健康宝宝的出生和成长会面临多少潜在的风险吗?除了常规的产检,基因检测尤为重要。佰美君梳理了在孕前、孕期和产后必须做的基因检测项目,快推送给你身边需要的人吧。孕前:必检项目一.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有80万到120万出生缺陷儿,平均每三十秒就有一个缺陷宝宝出生,也就意味着将有一个家庭因此饱受痛苦。在出生缺陷先天性畸形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遗传性疾病引起的。在遗传疾病里其中又有一种叫做“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基因性状是隐性的,即只有纯合子时才显示病状。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包括镰状细胞贫血、苯丙酮尿症、白化病等。此种遗传病父母双方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虽然父母不发病,但是子代有1/4的概率患病。所以即使夫妻双方没有症状,也可能生育患儿。检测时间:备孕期适用人群:已生育过一个有遗传病或先天畸形患儿的夫妇。夫妇双方或一方,或亲属是遗传病患者或有遗传病家族史。夫妇双方或一方可能是遗传病基因携带者。夫妇双方或一方可能有染色体结构或功能异常。夫妇或家族中有不明原因的不育史、不孕史、习惯流产史、原发性闭经、早产史、死胎史。高龄夫妇(35岁以上高龄女性及45岁以上高龄男性)。一方或双方接触有害毒物作业的夫妇,包括生物、物理、化学、药物、农药等。检测样本:1.2-3ml静脉血2.口腔黏膜拭子 必检项目二.叶酸利用能力检测近年来, 优生优育的相关健康教育已深入人心, 育龄期妇女补充叶酸的观念逐渐加强, 神经管缺陷等出生缺陷的发病率大幅下降。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 叶酸补充是一把“双刃剑”, 母体叶酸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对子代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结局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叶酸对胎儿发育的影响除了与母体补充叶酸的量有关, 还与母体和胎儿对叶酸的吸收代谢有关。叶酸在体内的利用能力由基因决定,不同遗传体质的人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对叶酸的利用能力也因人而异。叶酸代谢途径中有两个关键酶,分别是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其活性降低,会导致机体叶酸代谢障碍,需要比常规叶酸补充剂量增加,时间延长。通过对叶酸代谢能力个体检测能够准确地评估人体对叶酸的利用能力,更加科学合理地补充叶酸,这对备孕或者怀孕的女性来说非常关键。检测时间:孕前、孕期各阶段及产后有需要人群。适用人群:1、各年龄段,不分性别,尤其是未曾生育、计划生育的夫妇。2、处于孕早期、孕中期和孕后期的怀孕妇女3、做试管或人工受精的夫妇4、曾患有不良妊娠或孕产史的夫妇及其所生育的孩子5、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卒中家族史。检测样本:1.2-3ml静脉血2.口腔黏膜拭子孕期:必检项目三:无创产检(NIPT)在所有出生缺陷中,唐氏综合征是主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是正常人应该是有2条21号染色体而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在自然条件下,大概每800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是唐氏婴儿。唐氏综合征的发生,和孕妇的年龄关系密切。孕妇年龄越大,生出唐氏儿的概率就越大。35岁以上的孕妇,生出唐氏儿的概率高达1/200,甚至更高,远高于正常人群中的1/800。常见的三体综合征除了21 三体外,还有18 三体综合征、13 三体综合征。患儿表现为先天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常伴有器官畸形,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来进行预防。
以往孕妇多采用绒毛膜穿刺和羊水穿刺的方法来进行产前诊断,这两种方法虽然准确率很高,但有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和流产的风险,另一方面,临床常用的产前筛查方法也存在很高的假阳性率和漏检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胎儿游离DNA,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生物信息分析,得出胎儿发生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风险率,针对胎儿21、18、13三对染色体的非整倍体数目异常进行检测具有安全、准确、无创性。检测时间:孕12+0-26+6周,最佳检测时间应当为12+0-22+6周。适用人群:1.血清学筛查、影像学检查显示为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临界风险(即 1/1000≤唐氏综合征风险值&1/270,1/1000≤18 三体综合征风险值&1/350)的孕妇。2.有介入性产前诊断禁忌证者(先兆流产、发热、有出血倾向、感染未愈等)。3.就诊时,患者为孕 20+6周以上,错过血清学筛查最佳时间,或错过常规产前诊断时机,但要求降低 21 三体综合征、18 三体综合征、13 三体综合征风险的孕妇。慎用人群:有以下几种情形的孕妇属于慎用人群,即在该人群中本检测的筛查效果较适用人群有一定程度下降,即筛查的检出率下降,假阳性及假阴性率上升,或已符合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指征,知情后拒绝直接选择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包括:1.产前筛查高风险,预产期年龄≥35岁的高龄孕妇,以及有其他直接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2.孕周&12 周的孕妇。3.高体重(体重&100 千克)孕妇。4.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方式受孕的孕妇。5.双胎妊娠的孕妇。6.合并恶性肿瘤的孕妇。不适用人群:1.染色体异常胎儿分娩史,夫妇一方有明确染色体异常的孕妇。2.孕妇 1 年内接受过异体输血、移植手术、细胞治疗或接受过免疫治疗等对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结果将造成干扰的。3.胎儿影像学检查怀疑胎儿有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或其他染色体异常可能的。4.各种基因病的高风险人群。检测样本:孕妇静脉血10ml。 必检项目四: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子痫前期作为其主要病种,影响了全世界约2%-8%的孕妇,中国近年来报道的子痫前期发病率也为2%-6%不等。台湾明星大S在产子时,就曾突发子痫,经抢救才转危为安。子痫前期每年能够导致约5-7万的孕产妇死亡,是导致医源性早产的最主要原因。相较于子痫前期足月产,子痫前期早产会导致更多的母体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子痫前期虽然诊断标准是发生在孕20周及以后开始出现的至少2次间隔4小时的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蛋白尿和水肿,但子痫前期也可发生于血压升高不显著、无蛋白尿或水肿的病例,并且有些病人的症状与正常妊娠相似。对于许多早发重症病例来说,目前的治疗方法并没有显著改善胎儿的预后,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胎盘的娩出”。高风险因素会增加子痫前期患病风险概率,应及早预防。子痫前期的预测主要目标是发现那些具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早发型)。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位点可致MTHFR酶活性显著下降,造成Hcy在血液中堆积,进而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子痫前期和子痫发病的危险性。血管紧张素原(AGT)是肾素作用的唯一底物,其浓度变化可限制RAS的转化速度,近年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表明,AGT M235T突变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子。除此之外,PLGF(胎盘生长因子)在胎盘生长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它是子痫前期预测最具特异性的标记物,特别是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更具效果。检测值可作为其它临床指标检测异常时的参考依据,该指标的异常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以基因结合PLGF的三阶段检测能够有效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病风险,并给予预防建议。检测时间:孕11-33+6周,最佳检测时间为12+0-13+6周、19-26+6周与30+0-33+6周。适用人群:1. 年龄 &40 岁或肥胖孕妇。2. 初次妊娠、妊娠间隔时间 ≥ 10 年、多胎妊娠、辅助生殖的妊娠。3. 子痫前期家族史(母亲或姐妹)、既往子痫前期病史,以及存在的内科病史或隐匿存在(潜在)的疾病(包括高血压病、肾脏疾病、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等);4. 此次妊娠收缩压 ≥ 130 mmHg 或舒张压 ≥ 80 mmHg(孕早期或首次产前检查时)、孕早期 24 h 尿蛋白定量 ≥ 0.3 g 或尿蛋白持续存在(随机尿蛋白 ≥++1 次及以上)5. 携带易感基因。检测样本: 孕妇3-5ml静脉血产后:必检项目五: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遗传代谢病为出生缺陷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单基因遗传病达7000余种,染色体病达400余种,常见的遗传代谢病达500余种。主要临床表现有:神经系统异常、代谢性酸中毒和酮症、严重呕吐、肝脏肿大或肝功能不全、特殊气味、容貌怪异、皮肤和毛发异常、眼部异常、耳聋等,多数遗传代谢病伴有神经系统异常,在新生儿期发病者可表现为急性脑病,造成痴呆、脑瘫、甚至昏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遗传代谢病发病后的临床表现往往呈多样性表现,临床诊断困难。由于这些疾病比较罕见,在临床诊断中,早期通常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诊或误诊,而出现典型症状时,往往已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诊断错误导致误治,错过治疗时机,导致神经系统及多脏器损伤,甚至终身残疾。此种情况下,早期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筛查是控制与降低遗传代谢病危害最有效的途径。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是指通过血液检查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病及内分泌病进行群体筛查,使患儿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因脑、肝、肾等器官损害导致生长、智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通过分析新生儿血液中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可对48种代谢病进行筛查。及早进行诊断与干预。检测时间:出生72小时,人工喂养之后。适用人群:所有新生儿。检测样本: 新生儿足跟血三滴 必检项目六:耳聋基因检测我国听力语言残疾者达2004万人,并以每年约2-3万人的速度增长,其中遗传性耳聋在出生听力缺陷中所占比例可达50%。据统计,我国0~14岁听力残疾儿童总数超过460万,其中0~6岁聋儿占80万,并且每年还在以3万人的速度递增。在我国约60%的耳聋是由遗传基因导致的。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约有60%的15岁以下儿童可以避免听力损失。大多数人群认为“只有耳聋残疾人才会生育聋儿”。但临床数据显示,80%的聋儿的父母是听力正常的。100个听力正常人中,就有4-5个人存在耳聋基因缺陷,如果同一类型的耳聋基因缺陷者结为夫妇,他们生育聋儿的几率远远高于普通人。应重视致聋原因的科普,做到早筛早诊早干预。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是对新生儿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也可用于已经发现听力损伤的婴儿,辅助进行临床诊断。通过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能有效干预耳聋的发生发展,避免由聋致哑;并及早发现遗传因素的先天性聋儿并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避免“一巴掌致聋”;同时指导携带药物性耳聋敏感基因的个体及家人正确用药,避免发生“一针致聋”的药物性伤害。检测时间:新生儿、其他有需要时间段。适用人群:1.新生儿2.婚前、孕前和产前人群3.各种原因不明的耳聋,包括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人群4.听力正常,但有耳聋家族史的人群。检测样本:1.成人:婚前、孕前和产前人群3-5ml静脉血2.新生儿足跟血三滴。 必检项目七: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FDA) 最新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2016年) 》显示,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14岁以下儿童患者比例占9.9%,与2015年持平。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率则达到4倍,儿童占到每年因不良用药死亡人群的33%。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用药切不可盲目。一方面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全身各个脏器发育并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泄功能以及血脑屏障作用均未健全,生理、病理情况与成人存在差异,儿童群体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有其特异性。比如,婴幼儿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代谢能力较差,药物在体内不能充分代谢就容易引起毒副作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反应相较于成人更为敏感。另一方面,因为药物在人体内吸收、代谢、疗效及不良反应产生影响的现象及其机制本来就有很大的个体化差异。对药物代谢酶和药物靶点基因进行检测是针对特定的患者实施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前提,当前欧美发达国家的政策一致认为,对儿童用药过程能产生有益效果的药物基因检测是对儿童用药有益的。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采用基因检测技术对药物代谢酶家族基因进行分析,能针对与药物反应相关的基因密码进行解读,预测患者对不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程度。参考基因检测结果,医生就可以在药品选择、剂量控制及联合用药等方面提出适合每个患儿的个体化用药方案,达到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检测时间:不限。适用人群:所有新生儿、儿童。检测样本:1.2-3ml静脉血2.口腔黏膜拭子。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佰美基因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佰美基因是一家专注于个体生命科学的公司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生二胎救大宝,失败流产了两次,第三次能否如愿?生二胎救大宝,失败流产了两次,第三次能否如愿?宝宝知道百家号在我们医院的妇产科,夜班从晚上5点钟开始,到第二天早上8点结束。每一天的深夜,在产房,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在产房,我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查看一下收治住院的孕产妇病历,对各床的孕产妇有一些具体的了解。在4床孕妇小俊的病历上,标注了三个字:珍贵儿。再一看小俊的生育纪录:生育一,流产二,现在是第四次怀孕,真是一个珍贵儿。珍贵儿是我们在病历上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所谓珍贵儿,主要是指如果产妇的第一胎死亡,或者有先天缺陷,第2胎就可以视做“珍贵儿”。还有的产妇一直想要孩子,可是,一直不孕,现在怀孕了,也算是珍贵儿。还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再怀上孩子,都属于珍贵儿。面对珍贵儿的孕产妇,我们在临床上的处理上更加积极,也更加慎重。举个例子,属于珍贵儿的,我们都会放宽剖腹产的指征,避免出现意外。这也从心理上理解产妇怀孕的不易,最大限度的帮助产妇安全生出可爱的小宝宝。“4床的小俊,前两个为什么都流掉了呢?”我问小橘子。“我听说,有些重男轻女的家庭,在怀孕的时候,会私自给胎儿做性别鉴定,如果是女孩,就会流产掉,男孩才留住呢。”小橘子说。“小俊的情况可不是这样的,”郑洁插话说:“接她住院的时候,我在,听说第一个孩子患有地中海贫血症,要生二胎配型骨髓救老大呢。流产的2个,是因为也是重症地中海贫血,不得已才流掉的。”原来是这样!这天正好是马主任值班,她给我们普及了地中海贫血知识。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的血液疾病,这种疾病会使人身体中制造的血红素总量下降,因而造成贫血。严重的贫血会使人体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因而生病。在我们身体中的每个特征都是由“基因”所控制。基因一部分由母亲遗传来,另一部分则来自于父亲。在这许多的“基因”中,有两个基因控制着红血球中血红素的制造。正常的人两个血红素基因都正常。而地贫基因携带者外表看起来之所以与常人无异,可以正常生活,则是因为他(她)有一个血红素基因正常,另一个不正常。即他(她)的双亲中有一个是正常的,另一个则是地贫基因携带者。若夫妻两人都不是地贫基因携带者,他们的下一代将也不会带有这种基因。若夫妻只有一方是地贫基因携带者,而另外一方为正常,他们的子女有50%的机会遗传而成为地贫基因携带者。若夫妻二人都是地贫基因携带者,他们的孩子将有25%的机会是正常的,50%的机会成为地贫基因携带者,而有25%的机会患上重型地贫。地中海贫血,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可以分为重型、中间型、轻型。重型地贫发病于婴儿期,血红蛋白水平在60g/L以下,生长发育严重影响。患儿出生后3一12个月开始发病,表现为面色苍白,容易疲惫,食欲不振,体质虚弱,肝脾常肿大,发育迟缓,骨骼变形。当并发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时,因过多的铁沉着于心肌和其他肝脏如肝、胰腺、脑垂体等引起该脏器损害的相应的症状,其中最严重的是心力衰竭,可导致患儿死亡。不幸的是,小俊的第一个孩子,就是重症地中海贫血。“都怪我,小红姐。”查房的时候,小俊对我说:“我和丈夫都是广东人,在一次同乡聚会上认识的,也算是一见钟情。和我丈夫结婚前,没有做婚检,怀孕的时候,也没有进行细致的产检,结果,生出了地中海贫血孩子。现在孩子每个月的药费接近1万元,经济上负担不起了,也不想让孩子长期受折磨,所以,才想要再生个孩子。”这一次,小俊再次怀孕了,肚中的孩子身体也健康,且与大宝配型成功。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一胎上,所以,尽管还没到预产期,小俊就住进了医院,希望这一胎能顺利的出生。了解了小俊的具体情况,我们也加强了对小俊的护理,包括对小俊贫血症状的对症治疗。小俊和丈夫,为了给大宝治病输血,长期充当义务输血员,血色素比较低,营养状况也不佳。值班室里,小橘子说:“小俊一家人也够艰难的。中午,我看她只吃了一个素菜,一点荤腥也没有。不知道再生下二胎,怎么办?”郑洁说:“我看过一篇介绍国外的报告,在美国,也有类似小俊的情况,第二胎长大后,出现了一些心理障碍。她们觉得父母只所以生她们,只是为了治疗哥哥姐姐,极少数人还会憎恨父母。”我问马主任:“小俊她们家,除了生二宝,进行骨髓移植,就没有别的治疗办法了吗?”马主任说:“目前,对于重度地贫儿的治疗有两种办法:一是输血治疗,即终生规则输血和使用祛铁剂;二是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大概要25万元左右。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地贫受到必须具有配型相合供体等因素的限制,所以终身的输血治疗成了相当多重型地贫患儿的选择。血色素至少要90g/L,孩子才能正常发育,血色素过低导致孩子生长发育不良、面容变形、乏力、正常活动受限甚至早亡,所以必须规则地输血,保持血色素大于90g/L。此外,在输血的同时,还需要给孩子祛铁,如果不用祛铁剂,铁会沉积在心脏、肝脏、肺部等脏器,仍有生命危险。重度地贫患儿如果不输血,几乎很难活到青春期;只输血不祛铁,也很难活到20-30岁;两者同时进行,能至少活到40-50岁。小俊的孩子,除了输血外,还要定期口服或静脉使用祛铁药,使用静脉药物祛铁,每周需输注5次,每次能维持6-8小时。“所以,”马主任总结说“这个胎儿对小俊太珍贵了,不管怎么样,小俊的这一胎,一定要保住。” 夜里11点多,4床的小俊的呼叫铃响了。“小红姐,我下面流出了很多液体。”我赶到病床前,一看,床上湿了一片,再一检查,小俊的羊水破了,马主任也赶到了,内检发现,小俊的宫口已经开了5厘米,更可怕的是,胎儿单足先露、胎膜早破、脐带已脱垂在阴道里。足先露是产科很危险的一种产式,足先露时,脐带很可能会顺着小脚脱落下来,子宫收缩过程中脐带会受压而影响血供导致新生儿窒息,如果不及时手术,会危及胎儿的生命。病床上,马主任立刻实施了紧急处置,用手将脐带还纳进子宫,堵住了宫口。转头对我说:“小红,开通急救绿色通道,通知手术室紧急行剖宫产手术。”对于高危孕产妇急救,我们医院有一套成熟的流程,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将小俊推进了手术室,晚上,11点21分,开始施行麻醉。11点33分,开始行剖宫产术,11点36分,麻醉后仅3分钟,马主任上手术台,实施手术,小俊成功分娩出了一个2300克重的女宝,面色红润,哭声响亮,这个女宝,是小俊生出的第二个孩子,在她半岁的时候,就要捐献出自己的骨髓,给她的10岁哥哥,挽救她哥哥生命。我把新生宝宝交到了小俊的手中,小俊紧紧的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嘴里喃喃的,低声在对小宝宝说着什么,眼中流下了难言的泪水。深夜的产房,什么事都可能发生,门铃每一次响起,都是生命在叩门。静静的,听助产士小红姐为你讲述那些生死相依、悲欢离合的产房故事。下一夜又会发生什么呢?关注小红姐的《深夜产房系列故事》。(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小红姐产房故事)————————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关注 宝宝知道 帐号,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宝宝知道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科学孕育,为爱成长。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我们平均每60人中有一人携带白化病基因
时间: 5:41:44
第三章单基因遗传与单基因遗传病? 人类的特征特性是如何一代一代传下来并保持基本不变的? ? 支配遗传现象的客观规律是什么?? 变异是如何发生的,有无规律可循?&&&&中国上千万人患罕见病 8成由遗传缺陷引发香港白化病女孩Chiu幸运地成为时尚模特&&&&中华慈善总会、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在北京主办的 “2010罕见疾病学术研讨会”透露:中国的罕见病患者约有千万 之多,远高于我国现肿瘤患者的总人数。其中,80%的罕见病由 遗传缺陷引起,50%的罕见病在出生时或儿童期会发病,而仅有 1%的罕见病拥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瓷娃娃” 打个喷嚏、提个被子,甚至一个深情的拥抱,都可能让他们骨 折 ——成骨不全症中国瓷娃娃协会会长王奕鸥作为病人代表获邀参加。这个27岁的姑娘有 一双碧蓝、清澈的大眼睛,倘若忽略她一米多一点的身高,她绝对是个迷人 而可爱的女孩。 王奕鸥得的病叫脆骨病,医学名称为“成骨不全症”,那双蓝色的眼睛, 是典型症状之一——蓝色巩膜。正常人的骨密度为1000左右,而成骨不全严 重者竟然测不出骨密度。由于先天骨质薄脆,打个喷嚏、提个被子,甚至一 个深情的拥抱,都可能让他们骨折,所以他们又被称作“瓷娃娃”、“玻璃 人”。王奕鸥从1岁到16岁,共经历了六次骨折。她说:“我还算幸运的, 有的病人甚至发生几十次,甚至上百次骨折。” “瓷娃娃关怀协会”在完成16万字的《中国成骨不全症患者调查报告》 时发现:绝大部分成骨不全症患者都属于残疾人,在生活、经济上独立能力 差;个人身体行动能力差,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独立行走,有29%的人基本 不外出,少数人甚至连吃饭都不能自理。&&&&“月亮孩子” 被遗弃的男婴头发、眉毛雪白,皮肤有皱褶,好像“白眉大侠” ——白化病今年3月21日晚,一名头发花白的男婴被遗弃在青岛大学公交站的长椅上。 这个出生十多天的婴儿,从外表看身体没有残疾,长得很可爱,就是头发、 眉毛雪白,皮肤有皱褶,好像“白眉大侠”一样。男婴一双小眼炯炯有神, 但就是怕光。他后来被送到福利院,工作人员只能把他放在房间内,避免光 照。 这名男婴患的是白化病,属先天性遗传病,是黑色素或黑色素体生物合 成缺陷。白化病的发病率在1/100之间。患者俗称“月亮孩子”, 中国约有9万人,他们无法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白天出门,常伴有先天不足 甚至足以致死的心脏病。据了解,我们平均每60人中有一人携带白化病基因, 但不表现出症状,如果夫妇双方同时携带有该致病基因,就会遗传给子女而 发病。 最美丽的一名“月亮孩子”是香港女孩Chiu,父母不想她受到太多关注 而特地移民到北欧。后来,她被人们发现在镜头里有一种独特的美,很幸运 地成为了一名国际时尚模特。&&&&“蜘蛛人症” 别的孩子上半身和下半身基本一样长,可他的下半身很明显比 上半身长一截. ——马凡综合征小文(化名)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发现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上 半身和下半身基本一样长,可是他的下半身很明显比上半身长一截,胸部还 有点向内凹陷,又高又瘦,四肢细长。他看书的时候总喜欢趴在书跟前看, 让他坐直了看,过一会儿又会自己趴下去…… 后来,小文被确诊患有马凡综合征,俗称“蜘蛛人症”,是一种先天性 解体组织异常疾病,除身材特征外,患者往往深度近视,最严重的并发症就 是心脏的升主动脉剥离破裂,从而猝死。 医学研究建议这类人避免剧烈运动可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可由于他们手长 腿长,又易被选入篮球队。相传古代的刘备双手过膝,他与高瘦的美国总统林肯均被怀 疑是马凡综合征患者。&&&&“渐冻人” 因缺乏某种蛋白,肌细胞会萎缩、变性、原发性坏死,于是人 变得无力 ——神经肌肉病大连的李季峰出生时很正常,到了7岁腿脚开始变异,经常摔跤;10岁就 不能走路了。医生诊断他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因缺乏某种蛋白, 肌细胞会萎缩、变性、原发性坏死,于是人变得无力。随着年纪渐长,肌细 胞受损的情况会愈加严重,患者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等待着肌营养不良症影响 到心肌和呼吸肌,从而过度消耗而亡。国际医学界将此病患者俗称为“渐冻 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三十几种神经肌肉疾病中的一种,发病率 约1/100000,无药可医。最著名的“渐冻人”是物理学家霍金,他患有“肌萎缩脊髓 侧索硬化症”,即神经发生病变,无法支配肌肉。&&&&男童患罕见石人综合征 磕碰哪里哪里就“石化”身体最怕磕碰,就连打预防针,针眼部位的肌肉也会变硬成 骨。 只有1岁10个多月大的鑫鑫,患上了一种被称为“石人综合 征”的怪病。医生说,他们不敢轻易为孩子做手术,担心手术 后的伤口周围都变成骨头,给孩子的生命带来威胁。&&&&孩子刚出生 扎针没反应35岁的毕跃伟,家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毕家村。日, 他的儿子鑫鑫出生了。“孩子生下来时,一天一夜不吃不喝,不哭不闹, 只是酣睡。医生给他扎针时,也毫无反应。”毕跃伟说,当时医生告诉他, 孩子患有轻微脑瘫。 在特护病房观察治疗了20多天,医生说可以出院了。两个月后复查时, 医生又诊断出鑫鑫有严重性听力障碍。毕跃伟抱着孩子到郑州市儿童医院 治疗,两个月后准备出院时,突然发现孩子后脑勺长了一个核桃般大的包。 医生检查后说,这是孩子体内缺钙所致。 出院回家两天后,鑫鑫后脑勺又长了两个包。毕跃伟带孩子再次来郑 州,先后去了5家医院,医生们都说不清楚长包的原因。 日,毕跃伟夫妇带儿子去了北京市儿童医院。经专家认真 检查和会诊,确定孩子得了“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医生告诉他们,目前 世界医学界尚无医治此病的良方。&&&&进行性骨化性肌炎郑大三附院的医生告诉他们,“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是一 种比较罕见的病,至今全球只有近600例患者。这种病人一 般在十多岁时会因肩关节、脊椎骨钙化变形而影响手臂的活 动,20多岁时髋关节也会受到波及,最终只能长期卧床。脊 椎侧弯变形多半不可避免,而且会随时间加剧,最后,造成 胸廓呼吸时扩张困难,而致呼吸衰竭。&&&&磕哪里哪里就“石化”医生说,这种病人最怕磕碰,身体一旦出现肿包,很快就会骨化。 一个月后,毕跃伟夫妇发现鑫鑫的颈椎下面鼓起了一个很大的包,左肩 下也生出肉疙瘩。他们抱着孩子来到郑大三附院,恳求医生给孩子做手术, 医生明确告诉他们,手术会造成大的创口,创口很有可能骨化,加速病情 恶化。 医院治不了,毕跃伟夫妇开始寻找民间偏方。2009年7月,夫妻俩找到 平顶山的一名老中医。此时,鑫鑫头上已长出了6个核桃大小的包。老中医 为鑫鑫贴膏药,其中有5个包渐渐消失,但有一个包始终不消。老中医说, 这种病他也没见过,建议把孩子送到大医院治疗。今年4月23日,夫妻俩再次来到郑大三附院,想控制住孩子的病情。医 生说,此病目前尚无药物可以控制。一年多来,为给鑫鑫治病,夫妻俩花 光积蓄,并背上外债。说着,毕跃伟开始掉泪,“哪怕有一丁点希望,我 们都会争取”。&&&&这是世界上最残忍的疾病顽皮的鑫鑫活泼好动,让妈妈郑慧霞终日提心吊胆。医生一再嘱咐, 孩子若摔伤,将使病情雪上加霜。今年5月4日早晨,郑慧霞为鑫鑫穿衣服时,突然发现鑫鑫的右胳膊伸 不直了。她伸手去拉孩子的胳膊,孩子哭着不让。郑慧霞用手摸了摸, 感觉孩子胳膊上的肌肉很硬。 医生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的身体会僵直如棍子,关节不能打 弯。病情发展下去,会使人的软组织和肌肉逐渐骨化。“这是世界上最 残忍的疾病,它完全囚禁了病人。”&&&&英国58岁“石化人”拥有石头胸 腔1955年,英国年仅3岁的罗伯特· 金霍,被诊断患上了进行性 肌肉骨化症。50多年来,他顽强地打破医生预言,奇迹般地生 存了下来。他的肋骨已合并在一起,成为一副“石头胸腔”, 导致无法正常呼吸。他浑身每一寸的肌肉也已经转变成骨头。 罗伯特称,1980年,在他双腿被石化、固定前,他已经开始设 想,是否将自己的身体以一种优美的姿势永久性地固定起来。 现在,罗伯特已经被自己的骨头困住,只能站在沙发上。&&&&很多罕见病患者长期被漏诊误诊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至 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目前,已经确认的罕见病有 种,约占人类疾病种类的10%。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种罕 见病最少也有数万名患者,按此比例,罕见病人远多于肿瘤患 者。&&&&? 孟德尔(Mendel G ,)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 于1865年提出了遗传因子(genetic factors)的分离规律(law of segregation)与自由组合规律(1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 1921年摩尔根(Morgan. T)又通过果蝇实验提出连锁与交换 规律(linkage and crossing over),被称为遗传的三大规律,它广泛 适合于动植物与人类性状的遗传规律。 ? 单基因遗传病(monogenic disease),是指受一对主基因 (major gene)作用而发生的疾病,它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第一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分离规律相对性状(contrasting traits),显性形状(dominant character),隐 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性状分离(segregation),基因型 (genotype),表现型(phenotype),纯合体(homozygote),杂合体 (heterozygote),测交(test cross)&&&&豌豆种子的圆滑和皱缩这些可见的遗传性状称为表现型 ( phenotype),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称为基因型 (genotype)。 一对基因彼此相同的个体称为纯合体(homozygote),如基因型 RR,rr;一对基因彼此不同的个体称为杂合体(heterozygote), 如Rr。R 和r 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的不同形式的 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llele),等位基因影响同一相对性状的形 成。&&&&CorrensdeVriesTschermark1865年,孟德尔在布隆自然科学学会会志上宣读了他的《植物 杂交试验》论文,但学会却把它束之高阁了,直到 1900年,三 位著名的植物学家,荷兰的德弗里斯(b)以月见草为材料,德 国的科伦斯(a)以玉米和豌豆为材料、奥地利的丘斯马克(c)以豌 豆为材料进行实验,各自发表了结论与孟德尔相同的论文,孟 德尔的实验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1.性状是由颗粒性的因子决定 的(基因); 2.每一个植株有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着他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 性状。F1植株至少有一个基因 是决定显性性状的,另一个等 位基因决定隐性性状; 3.每一对基因的成员均等地分 离到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 中去; 4.每一个生殖细胞或配子只含 有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5.每一对基因中,一个来自父 本,一个来自母本,在形成下 一代新的个体(或合子)时, 配子的结合时随机的。&&&&人类相对性状?耳垂 有耳垂 , 无耳垂 眼皮 单眼皮 , 双眼皮 舌头 能向中间卷曲, 不能向中间卷曲大拇指 能向背侧弯曲, 不能向背侧弯曲&&&&通过反复的验证.成对因子的分离规律是普遍的规律。简单 地讲,分离律是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时,从父方和母方得来的 一对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精子或 卵子只接受体细胞因子的半数。&&&&(二)自由组合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亲组合(Parental combination)重组合(recombination)分离律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孟德尔又进一步研究 两对、两对以上性状的遗传,找到了它们的规律.这里只用两 对性状的遗传来说明不同对因子之间的关系。杂种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不同对的因子,独立行动,可 分可合,机会均等。这就是自由组合律又叫做独立分配律。&&&&生物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对基因独立行动, 可分可合,随机组合到一个生殖细胞中去。 研究证明,在生殖细胞形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 源染色体随机组合进入生殖细胞,就是基因自由组合 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即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非同源 染色体可以随机组合进入生殖细胞,位于非同源染色 体上的不同对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进入生殖细胞。&&&&习题1.豚鼠的黑色是显性性状,白色是相应的隐性性状。纯系黑色 豚鼠与白色豚鼠杂交,黑色F2代中杂合的比例预期是多少?2. 显性等位基因b+决定果蝇的野生型体色,其隐性等位基因b产 生黑体色。对野生型雌萤的测交在F1代中给出52黑色:58野生 型。若野生型F1雌蝇与它们的黑色F1兄弟杂交,F2代中预期基 因型和表型的比率分别是多少?用适当的遗传符号画出结果。&&&&3. 通常,人类眼睛的颜色是遗传的,即褐色归因于显性基因, 蓝色是由其相对的隐性基因决定的,假定,一个蓝色眼睛的 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婚配,而该女人的母亲为蓝眼。问其蓝 眼孩子的预期比率如何?4.大约在70个表型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杂合子。一个表 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弟弟的女人,与一个无亲 缘关系的正常男人婚配。问他们如果有一个孩子,而且为白 化儿的概率是多少?&&&&(三)连锁交换律 (linkage and crossover)完全连锁( complete linkage)不完全连锁 (incomplete linkage)连锁群(L inkage group) 互换率(crossover value) 连锁图 (linkage map)&&&&性状连锁现象的发现Example 1 香豌豆杂交实验 1906 W. Bateson and R. C. Punnett&&&&P F1 F2紫花、长花粉粒(PPLL)×红花、圆花粉粒(ppll) ↓ 紫、长 PpLl ↓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P_L_ P_ll ppL_ ppll总数实际个体数 按9:3:3:1推算90 03.952 6952以上结果表明F2: 1).同样出现四种表现型 2).不符合9:3:3:1 3).亲本组合数偏多,重新组合数偏少(与理论数相比)&&&&连锁遗传:原来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常有联系在一起 遗传的倾向。 相引相(组):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甲 乙两个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的杂交组合。PL/pl。 相斥相(组):甲显性性状和乙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 而乙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的杂交组合。Pl/pL&&&&2.连锁遗传的解释: 试验结果是否受分离规律支配?第一个试验: 紫花:红花 长花粉:短花粉():(21: ():(24:第二个试验: 紫花:红花 长花粉:短花粉(226+95):(97+1)=321:98≈3:1 (226+97):(95+1)=323:96≈3:1* 以上结果都受分离规律支配,但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 F2不符合9:3:3:1 ,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不等。&&&&特点:连锁遗传的特点为: * 两个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的,多于50%; * 两个重组型配子数相等,少于50%。&&&&(1)相引组:玉米(种子性状当代即可观察)有色、饱满CCShSh × 无色、凹陷ccshsh ↓ F1 有色饱满 CcShsh 配子 Ft CSh CcShsh 有色饱满 Csh Ccshsh 有色凹陷×无色凹陷 ccshsh csh 总数cSh csh ccShsh ccshsh 无色饱满 无色凹陷粒数 4032 % 48.2 1.68上述结果证实F1产生的四种配子不等:不是1:1:1:1 , 其中 (Ft):亲本组合 = ()/% = 96.4% 重新组合 = (149+152)/% = 3.6%&&&&摩尔根(Morgan)等以果蝇为材料进行测交的结果:红眼长翅pr+pr+vg+vg+ F1 × 紫眼正常翅prprvgvg ↓ 红眼长翅 × pr+prvg+vg pr+vg prvg pr+prvgvg prprvgvg 红眼正常翅 紫眼正常翅 151 1195 紫眼正常翅 prprvgvg prvg 总数 2839配子 Ft 个数pr+vg+ pr+prvg+vg 红眼长翅 1339prvg+ prprvg+vg 紫眼长翅 154结果:亲本组合=(()/2839)×100%=89.26% 重新组合=((154+151)/2839)×100%=10.74% 所以,证实F1所成的四种配子数不等,两种亲型配子多,两 种重组型少,均分别接近1:1。&&&&(2)相斥组:a).玉米: 有色、凹陷CCshsh × 无色、饱满ccShSh ↓ F1 有色饱满 × CcShsh 配子 Ft CSh Csh cSh csh CcShsh Ccshsh ccShsh ccshsh 有色饱满 有色凹陷 无色饱满 无色凹陷无色凹陷 ccshsh csh 总数粒数 %638 1.. 48.5 1.543785亲本组合=()/4%=97.01% 重新组合=(638+672)/0%=2.99% ∴相斥组的结果与相引组的结果一致,同样证实F1所成的 四种配子数不等,C-sh、c-Sh连系在一起的为多。&&&&b).果蝇:红眼正常翅pr+pr+vgvg × 紫眼长翅prprvg+vg+ ↓ 红眼长翅 × pr+prvg+vgF1紫眼正常翅 prprvgvg配子 pr+vg+ prvg+ pr+vg prvg prvg Ft pr+prvg+vg prprvg+vg pr+prvgvg prprvgvg 红眼长翅 紫眼长翅 红眼正常翅 紫眼正常翅 个数 157
结果:亲本组合=((35)×100%=87.02% 重新组合=((157+146)/2335)×100%=12.98%总数 2335证实F1所成的四种配子数不等。 上述结果均说明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50%。 重组率(交换值):重组型的配子百分数称为重组率。 当两对基因为连锁遗传时,其重组率总是&50%。 因为无论是相引组还是相斥组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非姐妹 染色单体中,两个基因之间的染色体区段内仅有两条非姐妹染色单 体发生交换(crossing over),因此重组型配子的数目只是少数。&&&&3.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一种生物的性状很多,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自然也很多, 而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有限,必然有许多基因位于同一染色 体上,这就会引起连锁遗传的问题。 * 连锁:若干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而发生连系遗传的 现象。 * 完全连锁: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不能发生非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F1只产生两种亲型配子、其自交或测 交后代个体的表现型均为亲本组合。1901年摩尔根在果蝇试验中发现:&&&&不完全连锁(部分连锁):F1可产生多种配子,后代出现新性状的 组合,但新组合较理论数为少。非等位基因完全连锁的情形少见, 一般是不完全连锁。 上节所举的玉米颜色基因Cc和籽粒饱满度基因Shsh的例子就 是位于玉米第9对染色体上的两对不完全连锁的非等位基因。&&&&摩尔根把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相伴随传递的现象称为连锁 (linkage).如果连锁的基因不发生交换,这种连锁现象称为完全 连锁(complete linkage)连锁的基因发生部分交换的现象称为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连锁和互换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凡位于同 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彼此间互相连锁构成了一 个连锁群(Linkage group)。&&&&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彼 此连锁在一起传递的规律称为连锁律;同源染色体上 的等位基因之间的交换现象称为互换律。减数分裂中,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换是连锁和互换率的细胞学基 础。&&&&Russian Revolution&&&&一、系谱和系谱分析 系谱(pedigree) :某种遗传病患者与家庭各成员相互关系的图 解。&&&&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这种突变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传递方式以显性表现, 这种疾病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utosomal dominant disease, AD)。 马凡综合征、短指症 、先天性肌强直、视网膜母 细胞瘤是完全显性遗传病。&&&&小文(化名)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发现他和别的孩子不一 样——别的孩子上半身和下半身基本一样长,可是他的下半身 很明显比上半身长一截,胸部还有点向内凹陷,又高又瘦,四 肢细长。他看书的时候总喜欢趴在书跟前看,让他坐直了看, 过一会儿又会自己趴下去……“蜘蛛人症” ——马凡综合征&&&&? 马凡综合征( Marfan syndrome ) (OMIM 154700 ) 是最常 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之一,由一位法国儿科医师于 1896 年首次描述。以骨骼、眼及心血管三大系统的缺陷为主要 特征。因累及骨骼使手指细长,呈蜘蛛指 ( 趾 ) 样,故又称为蜘 蛛指 ( 趾 ) 综合征 (arachnodactyly) 。其发病率约为 1/10,000 。 约 2 / 3 有父母患病,另 1 / 3 为散发病例,常与父亲年龄相 对较大有关。 【临床表现】 马凡综合征累及多个器官系统,随年龄增长畸形呈进行性发展, 但在婴儿期已有明显表现而足以确定诊断,其主要表现为:眼晶 状体移位,蜘蛛脚样指(趾),身材瘦高,关节活动过度,胸廓 畸形 (漏斗胸或鸽子胸),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及扁平足,复 发性髋脱位等。全身结缔组织张力不足引起腹股沟疝、膈疝、自 发性气胸及肺气肿等。充血性心衰是马凡综合征病人最常见的死 亡原因。&&&&?“马凡氏综合征”影响韧带、肌腱,让关节 延展性超强,这是“马凡”的一个显著特征。 菲尔普斯的助理教练乌班切克说:“我相信轻 度的‘马凡氏综合征’对游泳运动员有好处, 这种病让他们具有超强的柔韧性,这是游泳运 动员必须具备的先天条件。” ? 身材修长,体格细高、臂展大于身高,这是 “马凡”的另一个显著特征。菲尔普斯在自传 中写道:“如果你伸直双臂,比划成字母T的样 子,而你的臂展比你的身高长,那么你就有可 能得了这种病。我的数据一直非常接近临界 点。”身高193cm的菲尔普斯,有长达2.01米的 惊人臂展,这一点使他在水中垂直滑行的距离 出奇地长。要知道,普通人臂展与身高几乎相 等。? “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四肢及手指脚趾尤其长,这一特征在菲尔普斯的身上也表现得很 明显。在电视上看过菲尔普斯的人,都会对他 的“大手大脚”印象深刻。相传古代的刘备双手过膝,他与高瘦的美国总统林肯均被怀 疑是马凡综合征患者。&&&&? 近来的研究证实,该综合征是由于纤维素原基因( FBN1 ) 突变引起的。纤维素原是构成微纤丝或弹力纤维的主要成分, 广泛地分布于主动脉、晶体悬韧带及骨膜,由于纤维素原异常 造成结缔组织的伸展过度,导致主动脉扩张及晶状体移位,它 在骨骼缺陷中的作用则通过骨膜间接发挥,结缔组织覆盖在骨 膜表面,并在正常的生长过程中提供反作用力,当骨膜的弹性 增加时,将出现骨骼生长过度。&&&&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根据表现状况有几种亚型 (1)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前面阐述的马凡综合征,纯合体(AA)或杂合体 (Aa)在表现型上相同,只表现基因A所支配的性状, 称为完全显性。&&&&我国科学家揭开短指症致病之谜经过长达8年多的艰苦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 心主任贺林带领的科研团队揭开了A-1型短指(趾)症的致病机理,国际权威 学术杂志《NATRUE》(《自然》)在3月1日的网络版上登载了这一研究的相关 论文。 A-1型短指(趾)症,是1903年发现的第一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纳入世界各国遗传学和生物学的教科书的一个经典案例。 其表现为患者的手指或脚趾骨骼发育畸形,中间指(趾)节缩短,甚至与远端 指(趾)节融合。 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竞相研究A-1型短指(趾)症的致病机理。贺 林带领的科研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在我国贵州、湖南偏僻深山里发现的A-1 型短指(趾)症三个大家族系列的基因,于2000年将A-1型短指(趾)症的致病 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的特定区域;2001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克隆 了导致A-1型短指(趾)症的IHH基因。 此后8年,贺林带领的科研团队与香港大学紧密合作,成功培育出A-1型 短指(趾)症的小鼠模型,科研人员通过对A-1型短指(趾)症小鼠模型的“体 内”和细胞的“体外”研究,结果发现A-1型短指(趾)症致病基因IHH的点突 变,造成骨骼组织中“刺猬”(Hedgehog)信号能力和信号范围发生改变,最 终导致中间指(趾)节的严重缩短,甚至消失。&&&&(2)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杂合体(Aa)表型介于显性与隐性之间症状,如β地中 海贫血,患者纯合体(βth βth )病情严重,而杂合体(βth βA ) 病情较轻。 也称半显性(semidominance)。如,PTC味盲;软骨发育不全症。&&&&软骨发育不全症(Achondroplasia),又称软骨形成不全症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又称胎儿型软骨营养障碍 (chondrodystrophiafetalis),软骨营养障碍性侏儒 (chondrodystrophicdwarfism)等。是一种由于软骨内骨化缺 陷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主要影响长骨,临床表现为特殊类型的侏 儒-短肢型侏儒。智力及体力发育良好,病人常作为剧团或马戏 团的杂技小丑。软骨化骨过程紊乱,长骨生长受阻,而膜内化骨过程不受影响, 故骨的粗细正常,但因长骨的长度短而相对变粗,呈骨骼软骨 细胞可以产生及增殖,但不能进行正常的钙化及骨化,因而骨 端增大。软骨细胞柱状的排列不规则,而是分散成堆的、骨化 过程的多个带的层次也紊乱,干骺端毛细血管不能规则的侵入 骺板,进行正常的吸收,且成熟的软骨细胞也不能钙化,因而 影响骨的生长。&&&&临床表现 四肢及躯干:比例不正常、头大、躯干正常、 手腿短(上臂、大腿特别明显)、肘明显无法伸 直、手指粗短 脸部:突额、鼻梁塌陷、下巴突出 牙齿:牙床咬合不良、上牙龈拥挤 脊柱:腰椎前凸、O型腿 关节:关节松弛 足部:扁平足 遗传模式 ? 绝大多数是因为基因突变所致,由单基因从一代传给下一代。 ? 父母均正常: 在精子或卵子形成时发生FGFR-3的基因突变。&&&&(3)延迟显性(delayed dominance)杂合体(Aa)在生命的早期,致病基因的作用并不表 达,到一定年龄以后才表达出来而发病,称为延迟显性。如,遗传性舞蹈症;家族性结肠息肉(FPC)&&&&遗传性舞蹈症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 chorea)是一种缓慢起病的遗 传性神经退化疾病。由于控制运动的神经元发生病变,导致动 作不能控制。“被医学界公认为‘无解’,在世界范围内都被 定为‘不治之症’。” 1872年由Huntington首先对本病进行了较详细的报道,阐明 了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中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要 到中年以后才逐渐表现出来,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异常, 如扮鬼脸、伸舌、努嘴、手足抽搐、肢体扭动、指划样运动、 手舞足蹈,行走时呈跳跃样步态等。通常是一种不自主的舞蹈 样动作,并伴随智能的衰退和精神症状。也有的患者在出现舞 蹈症状之前就发生智能下降,运动异常,最终会导致体力活动 能力的完全丧失,本病呈进行性发展,病程一般可持续10-20年, 多死于各种并发症。&&&&女子身患多功能舞蹈症 不分时间场合扭迪斯科手脚不停抖动像扭迪斯科 “她没法说话,没法行走,连喂着吃东西 都不能咀嚼,只能整个吞下去。”冯小琴的弟 弟冯仓兵对记者说。 10年前的一天,冯小琴突然发现自己的手 脚开始轻微颤抖,用意志无法控制,但她并没 有在意。有一次她正在吃饭时,双手竟不停使 唤地抖起来,拿在手上的碗“啪”一声掉在地 上。之后,冯小琴发现自己的情况越来越严 重,发病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另一次,她端着 盆子到湖边洗衣服时,双脚抖动得让她无法下 蹲,一不小心跌进湖水里。还有一次她到井边 挑水,因全身颤抖、抽搐,险些被水桶拉到井 里,幸亏村民及时发现将她救回来。 慢慢地,冯小琴发现这怪病发展得越来越 厉害,不仅手脚抖动,有时还没有规律地乱舞, 一舞动就停不下来,像是扭迪斯科,这种怪病 让她没法正常生活。&&&&患上舞蹈症且无法根治2001年,冯小琴病情加重,不能劳作,生活难以自理,丈夫向她提出离婚。 在她的坚持下,婚姻虽然保住了,但丈夫却离开了她。由于丈夫不管不问,只 有弟弟冯仓兵带着她四处求医。 2002年,冯仓兵带着她来到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在这里,冯小琴被确 诊为舞蹈症患者,并被告知无法根治。 “她现在已经病得很严重了。”冯仓兵昨日对记者说,冯小琴没法说话, 没法行走,吃东西必须要人喂,且喂进口的东西都不能咀嚼,只能整个吞咽下 去。因此,冯小琴的身体非常虚弱,再拖下去有生命危险。 据了解,长寿区第三人民医院建议冯仓兵将她转到三甲医院医治。但因家 庭困难,无法支付治疗费用,冯仓兵目前只能安排姐姐住在该院。 植入脑起搏器可缓症状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刘海鹏教授表示,舞蹈症在医学上称为遗 传性多功能舞蹈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在大脑的中间部位,有一个指挥全 身运动的神经元,正是这个关键性的神经元出现萎缩,病人会不停地“舞蹈”。 随着病情的迅速发展,患者会出现精神失常,智力减退。而大脑神经萎缩后, 还会导致全身运动的不协调,严重时就是身不由己地颤抖甚至狂舞。 刘海鹏表示,舞蹈症是遗传性疾病,医院收治的病例很少,目前较为有效 的办法是同治疗帕金森综合症一样植入脑起搏器,通过电能调控病人的神经系 统,但这种方法不能彻底根治,只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咸宁一男子患罕见遗传性&舞蹈症& 走路像跳舞走路像跳舞一样,自己无法控制,手不停地挥舞,咸宁男 子卢金和被这种罕见的“舞蹈症”困扰了8年。昨日,记者采 访了42岁的卢金和。卢金和是咸宁嘉鱼县官桥镇观音寺村人。在记者采访中, 卢金和无论是站着、坐着还是走路,他的手总是不由自主地 挥舞着,整个腿部也抖动不已,说话时嘴巴不时歪斜。 据了解,2002年起,卢金和的四肢开始不自觉地抽搐,走路 身体偏偏倒倒,他当时并没在意,直到后来一名友人帮他介 绍对象时,友人对他说:“怎么感觉你走路有点不对劲呀? 歪歪斜斜、手舞足蹈的。”&&&&? 慢慢地,卢金和也发现情况越来越不妙,自己不仅手脚抖 动,有时还无规律地乱舞,像是扭迪斯科,并且意志无法控制, 睡觉时被子、枕头常常掉下床,记忆力也衰退厉害,有时当面 竟叫不出亲属名字。 ? 卢金和称,他有兄弟姐妹6人,目前只有他得该病。其父50 多岁时也出现过类似情况,但因条件所限一直未诊治,直至去 世。 ? 日的《成都商报》报道,川大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一名32岁的女子患上了亨廷顿舞蹈病。2006年起,她走路时的摇动幅 度很大,经常往前走一步退两步。去年初,她的“舞蹈”幅度变得更 大,完全不能自行走路,只有靠人扶着走。由于舌头不停搅动,只能 吞下少量的稀饭、米汤和蛋花等。 这种致命舞蹈病已经夺取了她们家族两代共9条命。10年前,该 女子的母亲因同样症状去世;25年前,她的外公也是因同样的症状去 世;她母亲和外公这两代人,整个家族共有23个成员,其中已有9人 死于此病,还有3人病重。如今第三代又“起舞”了。&&&&发病机理男,女性患病率相等,尾核发生萎缩,小细胞群出现变性,γ氨基丁酸(GABA)与P物质水平降低。由于尾核的变性,CT扫描 上看到的侧脑室体部在正位片上扩大呈长方形,称为“箱车样 脑室”。 亨廷顿病的致病基因(IT-15)位于第4号染色体短臂的末端。 基因突变发生在编码区域,产生不稳定的CAG(胞嘧啶-腺苷-鸟苷) 三核苷酸重复的扩张,形成亨廷顿蛋白(Huntington),后者具有 谷氨酸程序的扩张。&&&&我国科学家成功获得亨廷顿舞蹈症转基因猪模型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赖良学与美 国爱默瑞大学教授李晓江合作,在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顾为望协 助下,采用转基因克隆技术成功获得了人类亨廷顿舞蹈症的转 基因猪模型。转基因猪模型表现出亨廷顿舞蹈症的典型症状。 研究成果于8月8日在国际权威杂志《人类分子遗传学》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上发表。 赖良学领导的研究团队运用体细胞转基因技术与体细胞核 移植技术,与李晓江研究团队构建亨廷顿蛋白转基因载体密切 合作,成功获得6头亨廷顿舞蹈症转基因猪;同时首次在转基 因猪大脑中发现与人类亨廷顿舞蹈症患者脑中类似的神经细胞 凋亡现象,这在亨廷顿舞蹈症的动物模型中还是第一次见到。 该研究成果对于亨廷顿舞蹈症病理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治疗药 物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该成果也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建 立人类遗传性疾病的转基因大动物模型的重要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归属于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性疾病,偶见于无家族史者,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性腺瘤,多数腺瘤有 蒂,乳头状较少见,息肉数从100左右到数千个不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 米,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其组织结构与一般腺瘤无异。 本病患者大多数可无症状,最早的症状为腹泻,也可有腹绞痛、贫血、 体重减轻和肠梗阻。常在青春期或青年期发病,好发年龄为20~40岁。根据 其临床表现、经纤维结肠镜及活组织检查一般可确诊。&&&&两姐妹患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新婚妹妹决定不生育近年来,家族性的结肠息肉病并不算罕见。由于此病几乎 100%会引起癌变,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早发现早治疗,有家族 病史的,孩子发育期就要进行肠镜检查。 姐姐完成全大肠切除手术姐姐王丽今年31岁,从年初开始,就反复地拉肚子,自己吃一些黄连 素等止泻药后,会稍微有所好转,但是药一停,病情就会反复,总是拉肚子, 王丽消瘦得变了形,工作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今年6月,她来到南京市中医院 进行了肠镜检查,医生在肠镜上发现,王丽的结肠上长满了密密麻麻几千个 黄豆大小的息肉,非常恐怖。 “这是结肠息肉病,40岁之后癌变的可能性为100%。”南京市中医院 肛肠科副主任医师金黑鹰告诉记者,王丽结肠上的息肉已经非常多,为了防 止癌变,在医生的建议下,王丽完成了全大肠切除手术。考虑到患者还很年 轻,金医生用一段回肠为王丽再造了一个储袋,用来存放排泄物,这样经过 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这段回肠就能取代结肠的功能。&&&&新婚妹妹决定不生育一般而言,结肠息肉病都有家族遗传病史,于是,金医生建议王丽把 家里人都带来检查一下。王丽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亲妹妹王洁,王洁比她 小4岁,新婚燕尔。王洁起先并不愿意接受肠镜检查,“我平时又不怎么拉 肚子,食欲也不错,怎么会有毛病呢?”但是检查结果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王洁的病情并不比姐姐轻,结肠内已经出现了几千个息肉。无奈之下,王洁也 只有像姐姐一样进行了全大肠切除手术。 巨大的悲痛笼罩了整个家庭,此时,姐姐王丽最担心的是自己5岁的女 儿,这种可怕的家族疾病会不会传染到女儿身上?金黑鹰医生告诉王丽,有 一半的可能性,但是是否会发病,还要看孩子到了青春发育期才会显现出来。 而刚结婚的妹妹王洁已经决定不要孩子,“这种病太恐怖了,不能让孩子再承 担这样的风险!”王洁说。而由于一个家庭有两个姐妹都做了大手术,家里因 病致贫,姐妹俩的妈妈再也不愿意接受检查和治疗。&&&&早期发现可以治疗金黑鹰医生告诉记者,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呈显性的家族遗传性疾 病。病人的结肠内长有息肉,数量从100个左右到数千个不等,小的有黄豆 大小,大的直径会有几厘米,它的组织结构和一般腺瘤一样,所以在癌变前 没有任何生命危险。但是息肉在结肠内长期受到各种刺激,就会发生癌变。癌 变初期的症状为腹泻,也有腹绞痛、贫血、体重减轻和排泄障碍等症状,之后 就会便血。临床数据显示,35岁左右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中有3/4的人会发 生癌变,而到50岁左右则100%癌变。“患有该病的人应当尽早治疗。”医 生提醒,家族中有人患此病的,都应引起注意。 就算是大肠全部切除后,可怕的息肉也会转移到回肠、胃部甚至是食道。 所以,金医生建议王家姐妹每年都还要进行肠镜和胃镜的检查。而王丽5岁 的女儿,从12岁青春发育期开始就要进行肠镜检查,家族性的息肉病关键是 “早发现,早治疗”,在息肉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 保留大肠的功能,这样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够得以保证。&&&&4)不规则显性(irregular dominance)杂合体由于某种原因不表现出相应的性状,或即 使发病,但病情程度有差异,使传递方式有些不规则, 称不规则遗传。如多指症。&&&&6岁男孩患罕见多指症 散开酷似“莲花掌”31根手指、脚趾“与生俱来”“鹏鹏一出生,就发现他的手指头、脚趾头都比正常人多出了不少……”29 岁的鹏鹏母亲哭着对记者说。 鹏鹏的手指有15根,脚趾有16根,加起来就是31根。每只脚有8根脚趾, 且长得还很匀称,散开看酷似“莲花掌”;而手指有散开长的,还有并着 长在一起的,一只手长有7根,另一只手长有8根。&&&&(5)共显性(codominance)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之间没有显隐性的关系, 杂合时分别各自形成基因产物,两种基因的作用均能表 达于表现型,称为共显性。ABO血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1)患者的双亲之一为患者; 2)患者同胞中有1/2机率是患者,男女发病机会相等; 3)连续世代都有患者,呈垂直系谱方式,如果这代没有患者, 这显性基因就消失了。4)双亲无病者,子女一般也不发病。除非有新的突变。但这种 情况很少,频率仅为10-4一l0-5/代。&&&&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种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在杂合状态时不表现 相应性状,只有当隐性基因纯合状态(aa)才表现,其遗 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这种致病基因所引起疾病, 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 disease, AR)。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此外,先天性聋哑, 着色性干皮症、黑尿症、苯丙酮尿症等都是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一)、系谱特征&&&&患者皮肤呈白色,毛发银白或淡黄色;虹膜呈淡红色或 淡灰色,半透明,瞳孔淡红,视网膜无色素、羞光,眼球震 颤,视力下降;病人对阳光很敏感,日晒后,皮肤可增厚并 发生鳞状上皮癌。 白化病的发病是由于黑色素代谢障碍所致。正常人体内 的黑色素由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细胞内有黑素小体,它 含有酪氨酸酶,这种酶能将酪氨酸转变成黑色素。白化病患 者体内黑色素细胞数目正常,细胞内也有黑素小体,但由于 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酪氨酸酶,于是黑 素小体中酪氨酸酶缺乏,不能使酪氨酸转变成黑色素,从而 导致皮肤、粘膜、毛发、眼等白化。白化病有多种遗传方式。 全身性白化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2. 白化病(albinism)酪氨酸酶 酪氨酸酶酪氨酸 多巴色素 吲哚 5,6 醌多巴多巴醌5,6 二羟吲哚+蛋白质黑色素黑素蛋白&&&&1、皮肤白皙,头发淡黄; 2、虹膜、瞳孔淡红色或淡兰色; 3、视网膜无色素,羞明,视物 模糊。 4、TYR 基因位于11q14 -q21,由 5 个外显子组成,呈隐性遗传。&&&&罕见黑人家庭 3个白化病&&&&在巴西,费尔南德斯· 安德拉德和她的丈夫阿维兰都是黑皮肤 的非洲裔巴西人,然而他们五个孩子中的三个却得了白化病。 一个家庭发生三起同样罕见的病例,让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显 得更加困难,同时困扰了众多的科学家和医生。&&&&伯南布哥州联邦大学的遗传学教授瓦尔迪尔· 巴尔维诺(Valdir Balbino)称,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父母和另外两个孩子的 皮肤都是黑色,而其他3个孩子都得白化病。 这个家庭生活在巴西东北部的奥林达贫民窟,得白化病的3 个孩子们经常受到同学的嘲弄。专家表示,大约17000人中才有 一个人可能患这种病。白化病患者的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黑色素, 而黑色素可以使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发生变化,并且保护身 体不受到太阳辐射的伤害。但是对于白化病患者来说,没有或缺 乏黑色素,意味着他们的生命缺乏保障。 现在,这个家庭里的3个“白”孩子都患有严重的近视且畏 光。但是27岁的妈妈费尔南德斯称,她要努力为10岁的女儿露丝 (Ruth)、8岁的女儿艾斯芬妮(Esthefany)和10岁的儿子考安(Kauan) 支付医疗费用。同时她必须购买昂贵的防晒品和额外的衣物来保 护他们的皮肤不受阳光伤害。费尔南德斯称:“我非常害怕他们 得皮肤癌,因为我负担不起保护他们所需的昂贵的费用。”这个 罕见的家庭除了疾病,还面临着贫穷的威胁.&&&&病态奇观:患白化病的动物们&&&&亲代携带者AaX携带者Aa生殖细胞 ? 子代 ?&&&&苯丙氨酸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需的氨基酸之一,正常小儿每 日需要的摄人量约为200-500mg,其中1/3供蛋白合成,2/3 则通过肝细胞中苯丙氨酸-4-羟化酶的作用转化为酪氨酸,以 供给合成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等多种用途。在苯丙氨 酸羟化作用过程中除了paH外,还必须有辅酶四氢生物蝶呤的参 与,人体内的BH4。来源于鸟苷三磷酸(GTP),在其合成和再 生途径中必须经过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GTP-CH)、6-丙 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ts)和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DHPR) 的催化。PAH、GTP-CH、DHPR等3种酶的编码基因已经分别定 位于12q24.1、14qll、4p15.1-p16.1;对6-PTS编码基因的研究 还在进行中。任一上述编码基因的突变都有可能造成相关酶的 活力缺陷,致使体内苯丙氨酸发生异常累积。&&&&本病按酶缺陷不同可大致分为典型和BH4缺乏型两种:典 型PKU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4-羟化酶(PAH), 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因此,苯丙氨酸在血、脑脊液、 各种组织和尿液中的浓度极度增高,同时产生了大量苯丙酮酸、 苯乙酸、苯乳酸和对羟基苯乙酸等旁路代谢产物并自尿中排出。 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物即导致脑细胞受损。同时, 由于酪氨酸来源减少,致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等合 成也不足。BH4缺乏型PKU是由GTP-CH、6-PTS或DHPR 等酶缺乏所导致,BH4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等芳香氨 基酸在羟化过程中所必需的共同的辅酶,缺乏时不仅苯丙氨酸 不能氧化成酪氨酸,而且造成多巴胺,5-羟色胺等重要神经 递质的合成受阻,加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故BH4缺乏型 PKU的临床症状更重、治疗亦不易。 绝大多数本病患儿为典型PKU病例,仅1%左右为BH4缺乏型, 后者约半数系6-PTS缺陷所致。&&&&蛋白质 ? 苯丙氨酸 ?↓ 苯丙酮酸 (苯丙酮尿症,PKU)蛋白质 ? 酪氨酸 ? 3.4二羟苯丙氨酸 ↓ ↓ (白化病) 对羟苯丙酮酸 黑色素 ↓ 尿黑酸 ↓ (黑尿症) 乙酰醋酸 ↓ CO2 + H2O&&&&1908年,英国医学生化学家伽罗德(A· Garrod)在伦敦皇家 学会主办的克鲁尼安(Croonian)讲座上发表过一篇题为“代谢 的先天错误”的演讲;1909年他又就此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后 来,伽罗德一共找到了四种代谢失调症,称为“代谢疾病”。 他特别关注到其中一种“黑尿病”(病人的尿色发黑),他注 意到一系列化学反应在某个地方被阻断了,尿黑酸不能沿正常 的代谢途径转化为其它物质而排出体外,使尿呈现出黑色;阻 断的原因是缺乏尿黑酸氧化酶。在著名遗传学家贝特森 (William Bateson)的帮助下,他调查了这一病例的家史,发现 它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1914年,伽罗德的一位合作者清楚地 证明,所有正常人都能分离出这种氧化酶,而所有病人中却没 有。1. 早期往往是尿布上染上黑褐色,晚期巩膜及耳郭、鼻颊等色素沉着变为 褐色,可伴关节炎。 2. 新鲜尿色正常,放置空气中即变成黑色,加入碱性物质可加速变黑。尿 液加入斑氏试剂,尿黑酸还原试剂而产生橘黄色沉淀,尿黑酸变成褐棕色。 治疗:限制富含苯丙氨酸和酪氨酸食品,以控制尿黑酸的产生。维生素C 疗法。&&&&常染色体隐性传的特点(1)患者的双亲一般无病,但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2) 患者同胞中有1/4个体发病,男女发病机率相等。 (3) 在家系中,这类病不呈现连续遗传,多为散发 (sporadie)或隔代遗传,有些系谱中只有一个患者。 (4)人群中后代发病的危险性较低,但在近亲结婚时,后 代发病风险大大增加。&&&&二)、AR病的2个问题1、患者同胞的发病比例偏高的问题2、近亲婚配子女中患病风险增高的问题近亲:通常将3-4代内有共同祖先的一些个体称为近 亲。近亲个体之间的婚配称为近亲婚配,他们后代基因 纯合的比率比随机婚配高。 ? 一级亲属( first degree relatives); 二级亲属(second degree relatives),三级亲属(third degree relatives),&&&&近亲结婚明显提高AR病的发病风险兄妹之间基因 a(来自父亲)相同的几率为Ⅰ1/2a1 21/2 × 1/2 = 1/4 同样,基因 b (来自母亲)相同的几率同样为1/21/2 × 1/2 = 1/4Ⅱ a1a2兄妹之间某一基因相同的几率为 1/4 + 1/4 = 1/2&&&&近亲结婚明显提高AR病的发病风险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relationship):指两个有共同祖先的个体在 某一基因座上具有相同等位基因的概率。亲子、同胞的基因相同的可能性为1/2,亲缘系数为0.5,称一级亲属 如果亲属之间基因相同的可能性为1/4,亲缘系数为0.25,称二级亲属 如果亲属之间基因相同的可能性为1/8,亲缘系数为0.125,称三级亲属结论 :近亲婚配比随机婚配所生后代患AR的风险高。一种AR病越是少见,近亲婚配后代的发病风险越高。&&&&表现度表现度 (expressivity) :指在环境因素和遗传背景的影响下 具有同一基因型的不同个体在性状或疾病的表现程 度上产生的差异。外显率(penetrance):指一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 形成相应的表型的比例,一般用百分率(%)表示。&&&&表 现度表现度 (expressivity) :指在环境因素和遗传背景的影响下具有 同一基因型的不同个体在性状或疾病的表现程度上产生 的差异。Ⅰ Ⅱ Ⅲ Ⅳ:蓝色巩膜 :多发性骨折123Ⅰ型成骨不全系谱 (MIM 166200):传导性耳聋&&&&基因多效性基因多效性(pleiotropy):一个基因有多种生物学效应。 基因的初始效应: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指导 一条多肽链的合成。基因的次级效应:指由多肽链所构成的蛋白质或酶 所参与或控制的各种生理过程。&&&&四、X连锁遗传病或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伴随着这x染 色体传递给后代,称为X连锁遗传病(X—linked inheritance disease)。目前已知的X连锁遗传性状约12种。&&&&1) X连锁显性遗传病某些性状或遗传致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 性质显性,并伴随着X染色体传递,这种遗传方式 称为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 dominant inheritance, XD)。由这种致病基因支配的病,称为X连锁显性遗 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的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女性病情较轻,只有 低磷酸血症。 (2)患者父母之一必定是患者。女性患者杂合体, 其子女各有1/2的机率发病。男性患者,只传给女儿, 而儿子都正常。 (3)世代连续传递,每代都有患者。&&&&X连锁显性遗传病的系谱特征亲代××配子子代1 : 1 :1 :1 1 : 1&&&&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Vitamin D resistant rickets) ◆ 低磷酸盐血症,血清磷下降50% ◆ 男性严重,下肢出现畸形,女性骨骼畸形多不严重 ◆ 一周岁发病,开始为O型腿表现 ◆ 大剂量VitD不能纠正发育异常,无低钙抽搐 ◆ 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降低引起,钙能促进磷吸收 ◆ 致病基因HPDR位于Xp22&&&&将近周岁时下肢开始负重,才发现症状,开始发病常以&O&形腿或&X&型腿为最 早症状,其他佝偻病体征很轻,较少出现肋串珠和郝氏沟,缺乏营养性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常见的肌张力低下。常不被家长注意。较重病例有进行性骨畸 形和多发性骨折,并有骨骼疼痛,尤以下肢明显,甚至不能行走。严重畸形, 身长的增长多受影响。牙质较差,牙痛,牙易脱落且不易再生。 X线骨片可见轻重不等的佝偻病变化,活动期与恢复期病变同时存在,在股骨、 胫骨最易查出。实验室所见主要以低血磷为主,多在0.65mmol/h(2mg/dl)左 右,血钙可在正常范围内或偏低。尿常规和肾功能正常,尿中无氨基酸。肾小 管回吸收磷率降低。并发症:有进行性骨畸形和多发性骨折,并有骨骼疼痛, 甚至不能行走牙质较差。身材矮小。&&&&2).X连锁隐性遗传病某些性状或遗传致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性 质隐性,并伴随着X染色体传递,这种遗传方式称为X 连锁隐性遗传(X—linked recessive inheritance,XR),由 这种致病基因支配的疾病,称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甲型血友病色盲,道尔顿病&&&&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疾病。色觉障碍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 红绿色盲。根据三原色学说,可见光谱内任何颜色都可由红、绿、 蓝三色组成。如能辨认三原色都为正常人,三种原色均不能辨认都称全色盲。辨认任何一种颜色的能力降低者称色弱,主要有红色弱和绿色 弱。如有一种原色不能辨认都称二色视,主要为红色盲与绿色盲。 红绿色盲情况极为常见。由于患者从小就没有正常辨色能力,因此 不易被发现。 一般认为,红绿色盲决定于X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即红色盲基 因和绿色盲基因。由于这两对基因在X染色体上是紧密连锁的,因 而常用一个基因符号来表示。&&&&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系谱特征亲代×××配子子代1 : 1 :1 :1 1 : 1 :1 :1 1 : 1&&&&红绿色盲眼中的世界&&&&中文名:血友病 英文名:hemophilia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它是由于血液中某些凝 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的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根据缺乏的凝血因 子不同可分A、B、C三类。前两者为性连为性连锁隐性遗传, 后者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 以致凝血活酶生成障碍的出血性疾病。 其中包括血友病甲(因子Ⅷ、AHG缺 乏),血友病乙(因子Ⅸ缺乏、PTC缺乏)血友病丙(因子Ⅺ、PTA缺乏)。血 友病甲多见,约为血友病乙的七倍。&&&&又称为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或第Ⅷ因子缺乏症。 凝血因子Ⅷ编码基因突变导致该凝血因子功能缺陷所致的一 种凝血功能障碍性遗传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发病率约为 1/5000 男性活婴。女性患者极为罕见。公元 18 世纪 Schonlein 等首先报道了本病,并首先提出了“血友病”的概念。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和临床表现差异,分成重型、 中度、轻型。 ①重型,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小于正常的 1% ; ②中度,血浆凝血因子Ⅸ活性约为正常的 1 ~ 5% ; ③轻型,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高于正常的5% 。 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关节出血及血友病性关节病,血友病 性假性瘤及囊肿,约 25% 的患者死于颅内出血并发症,其中 50% 具有外伤史,一些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后遗症。 2/3 的患者出现血尿。&&&&防治 预防创伤,慎用肌肉注射。凝血因子Ⅷ替代疗法是治疗本病 及预防急性出血发作最有效的措施,常用的替代品包括血浆、 浓缩凝血因子Ⅷ及重组凝血因子Ⅷ等。患者应避免使用阿斯匹 林、非类固醇抗感染类药物以及其它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遗传咨询 甲型血友病为经典的 X 连锁隐性遗传病。约占血友病的 80 %。杂合子一般无症状,但血液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也可通过 连锁分析进行诊断。&&&&亲代正常女性 XBXB XBXB男性红绿色盲 XbY生殖细胞?子代?亲代 女性携带者 XBXb? ?正常男性亲代 女性携带者 XBXb? ?男性红绿色盲&&&&甲型血友病King George Ⅲ3Prince Albert Queen Victoria34 ElizabethⅡ32 2227 2Hemophilia A(MIM 306700)&&&&? X连锁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男性患者的父母都无病, 其致病基因来自携带者 母亲。(3)由于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兄弟,姨表兄弟,舅父、 外甥常可见患者。(4)男性患者的子女都正常,所以世代间有不连续性 的隔代遗传现象。&&&&五、Y连锁遗传如果决定某种性状或疾病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 上,其遗传方式就称为Y-连锁遗传(Y-linked inheritance),又称为全男性遗传(holandric inheritance)。如外耳道多毛症,箭猪病&&&&症状&&&&多毛耳(MIM 425500)&&&&六、两种单基因性状的自由组合规律自由组合是指两种单基因性状(或基因病)的基因分别位 于不同对染色体上。在一个家系中出现两种遗传病患者, 大多数情况下,其遗传方式受自由组合方式制约的。&&&&七、两种单基因性状的连锁与交换当两种性状(单基因病)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 上,则这两种基因将表现为连锁遗传,其遗传方式 受连锁与交换规律制约。&&&&八、单基因遗传的若干问题遗传异质性 (genetic heterogeneity)在遗传学中,基因型决定表型,但表型相同的个体,可能具有 不同的基因型。即一种性状可以由多个不同的基因控制。 遗传异质性是遗传病的普遍现象。基因多效性(pleiotropy)是指一个基因决定或影响多个性状的形成。是因为基因产物在 机体内复杂代谢的结果。 初级效应次级效应&&&&遗传印记(genetic imprinting)按Mendal定律,当一个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无论携带这个性 状的基因或染色体来自父亲或母亲,所产生的表型效应是相同的。 但临床上发现同一基因的改变,由于亲代的性别不同,传给子女时 可以引起不同的效应,产生不同的表型现象。限性遗传 (sex-limited inheritance)某种性状或疾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性染色体上,其性质 可以是显性或隐性,但由于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中表现,而 在另一性别中则完全不能表现,但这些基因均可以传给下一代。&&&&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性别影响而显 出男女比例或表现程度差异的现象。如原发性血色病、遗传性早秃拟表型(phenocopy)又称表型模拟。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使个体的表型恰好与某 一特定基因所产生的表型相同或相似。&&&&练 习 题&&&&第四节 染色体病染色体病(chromosomal disease)或染色体综合征(chromosomal syndrome)是由于先天性的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疾病。一、 常染色体病 常染色体病〔autosomal disease)是由于l一22号染色体先天性的数目 或结构畸变所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三体综合征,单体综合征,部分 三体综合征与部分单体综合征等类型。1 三体型(1) 21三体综合征(Down Syndrome)Down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症&&&&?21三体综合征(Down综合征):发病率约为 1/650。临床表现为:扁平面容、短头、鼻梁低、 内眦赘皮、外眦上斜、耳小、眼距宽、大舌头、口 常张开、流口水、先天性心脏病、智力障碍、常呈 通贯手。 发病因素主要与母亲的怀孕年龄有关,35岁以 上孕妇发病率显著增加。?猫叫综合征(5p-综合征):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引起。发病率约1/50000,男女比率约1:2。临床 特征是:猫叫样哭声、小头、智力低下、低位耳朵、 斜视、宽眼距等、先天性心脏病等&&&&母龄与21三体综合征发病率的关系 母亲年龄(岁) 发病率 &25 1: 1: 1:800 35~39 1:250 40~44 1:100 ≥45 1:50 平均 1:650&&&&21三体,16岁及1岁的女孩&&&&5p-患者及部分核型,看似机灵,实 则智力低下。&&&&?Klinefelter综合征:核 型47,XXY。外表男性, 但睾丸发育不全或隐睾, 乳房发育,体毛及胡须 稀少。性情体态趋于女 性,体质较弱,不育。&&&&?Turner综合征:核 型45,XO。外表 女性,身材矮小、 手臂提携外翻、原 发性闭经,卵巢萎 缩,乳房不发育、 性器官发育不良, 不育。&&&&?Martin-Bell综合征(脆性X染色体智障综合征): 染色体上有一些易断裂的位点,称脆性位点 (fragile site)。这个断裂不是完全的断裂(否则 将成为缺失),而是形成裂缝(gap)。脆性位点 在许多染色体上都可发现,但目前只发现在X染色 体上的脆性断裂对健康有害。 X染色体脆性部位在Xq27.3。发病率为1/500~ 1/700。临床表现为智力障碍(IQ0~50)、大睾丸、 大耳朵、长脸。 该病为X连锁遗传病,因此男性发病率较高。&&&&染色体异常自发流产胎儿染色体畸变类型的相对频率畸变类型 染色体三体 14# 15# 16# 18# 频率(%) 52 3.7 4.2 16.4 3.021#22# 其他 45,X 三倍体 四倍体 不平衡易位 18 17 6 34.75.7 14.3其他共计4100&&&&56925名新生儿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染色体异常类型 异常人数 近似发病率性染色体-男性47,XXY/100047,XYY其他 性染色体-女性 45,X 47,XXX 其他 常染色体三体 82 /700 2 20 7 1//00 1/0+D+E +G 其他 平衡易位 不平衡易位 总计37 71 1 110 34 / 1/ 1/&&&&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病是指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单基因病按孟德尔式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目前已知有3711种 ,遗传特征主要有:与性别无关,男女受累机会相等。 每代均有人受累,呈世代连续垂直分布。 患者大多是杂合子,所以父母一方患病,子女0.5的概 率患病,父母双方患病,子女0.75的概率患病。 父母均正常,则子女一般不患病(除非新突变)。&&&&常见的AD遗传病有: Huntington舞蹈病:发病年龄15~60岁(高峰在 30~ 45岁)。表现为舞蹈样不自主运动,不能控 制的肌肉痉挛和书写样动作,智能障碍等。Marfan综合征:也称蜘蛛脚样指(趾)病,患 者骨骼发育畸形病累及心血管系统及眼部。临床 表现为身高体瘦、肢长、两臂长于身高、颅骨细 而长、鸡胸或漏斗胸;眼部损伤表现为晶状体脱 位、高度近视、白内障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破 裂性主动脉瘤,可致死。&&&&Marfan综合征, 蜘蛛脚样指、鸡 胸、脊柱畸形。&&&&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已知有1631 种。主要遗传特征有:男女均可发病,几率相同。 患者为隐性纯合子,一般情况下父母表型正常。 不呈世代连续分布,多为散发或隔代遗传(在同 胞中水平分布——与AD不同。 患者相互婚配,子代全是患者——与AD不同。常见的AR遗传病有:白化症、镰刀型细胞 贫血症、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等生化遗 传病大多属于这种类型。&&&&血红蛋白病除了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β链第 六位氨基酸由Glu突变为Val)这种结构变异型以外, 还有另外一类是肽链相对不足。根据不足肽链的不 同,分为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两种。严重的地中海贫血,大部分的红细胞在被释放 到循环前被,从而对血液产生重大的影响。骨皮质 变薄将导致病理性骨折,进而影响到颜面骨及颅骨 的变形;肝脾也显著增大并成为红细胞再生的另一 场所。如不治疗,通常在10岁前由于贫血、虚弱和 感染而死亡。&&&&18个月,未治疗,肝脾肿大输血治疗,外表基本正常&&&&3.3 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也称数量性状遗传。人类有许多常 见病如:哮喘、精神分裂症、原发性高血压、消化 性溃疡、II型糖尿病、冠心病、癫痫及动脉粥样硬 化等;许多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无脑儿、脊 柱裂、先天性心脏病等都表现为多基因遗传现象。 多基因遗传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但不符合孟德尔式遗传,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这类疾病通常在一般人群的发病率约1‰~ 1%,而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可达1%~10%。近亲婚配多基因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随机婚配。&&&&精神分裂症子代复发风险双亲 父母均正常 父为患者 母为患者 双亲均为患者 子代风险(%) &0.5 43.5 56.2 67.3&&&&唇裂(±腭裂)发病率的家系研究亲属 一级亲 同胞 子女 二级亲 姑、叔、舅 侄儿(女) 三级亲 一级表亲 受累亲属(%) 同群体相比的亲属发病率4.1 3.5 0.7 0.8 0.3 X40 X35 X7 X8 X3&&&&单侧唇裂双侧唇裂+额裂&&&&多基因遗传畸形患者子女受累风险 畸形 子女受累风险(%) 群体发病率(%)先天性巨结肠尿道下裂 马蹄内翻足 先天性髋关节 脱位2.06.0 1.4 4.30.020.8 0.13 0.8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幽门狭 窄4.04(父) 13(母)0.20.3腭裂 脊柱裂6.2 2.00.3 0.14&&&&主要先天性心脏缺陷在群体及同胞中的发病率心脏缺陷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主动脉狭窄群体发病率(%) 同胞发病率(%)0.17 0.083 0.067 0.044 4.3 3.2 3.2 2.6&&&&?肿瘤的遗传:大部分肿瘤是环境因子与遗传因子 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多基因遗传的特征,但有少 量肿瘤表现为孟德尔式遗传,是一种单基因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该病约35%~40%为遗传型(A D)。致病基因rb位于13q14,是一个抑癌基因。 Wilms瘤(肾胚细胞瘤):是一种幼儿期多发的肾 脏恶性肿瘤。可分为遗传型、散发型及染色体缺失 型,遗传型(AD)约占38%。&&&&肿瘤的遗传遗传方式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性乳房癌 视网膜血管瘤与小脑成血管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Wilms瘤(肾胚细胞瘤)多发性自愈表皮瘤 神经纤维瘤 多发性内分泌瘤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多基因遗传 神经母细胞瘤 乳房癌、肺癌、结肠癌、肝癌等&&&&4. 遗传病与优生1. 遗传病的诊断 对于任何疾病来说,明确诊断是疾病防治的第一部, 遗传病也不例外。遗传病的诊断包括:临症诊断、 症状前诊断以及产前诊断。?临症诊断(symptomatic diagnosis):是指遗传病 出现临床症状后所作的诊断。诊断方法除常规的病 史、症状、体征外,又依赖于遗传病的特殊诊断方 法,包括系谱分析、染色体分析(核型分析及分带 分析)、酶与蛋白质的生化分析以及DNA分析等。&&&&?症状前诊断(presymptomatic diagnosis):是指临 床症状出现前所作的诊断。主要用于某些发病年龄 延迟的遗传病。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家系调查和系谱 分析以及各种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但目前能明 确诊断的方法只有DNA检查。 ?产前诊断(prenatal diagnosis):即出生前诊断。 由于目前大多数遗传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 在患儿出生前作出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人工流产 或引产以终止妊娠,避免患儿出生。这对于降低遗 传病的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进行产前诊断的对象:?夫妇之一有染色体畸变,或生育过染色体畸变患儿的孕妇。 ?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 ?夫妇之一有开放性神经管畸形,或生育过这种患儿的孕妇。 ?夫妇之一有先天性代谢缺陷,或生育过这种患儿的孕妇。 ?X-连锁遗传病基因携带者孕妇。 ?有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的孕妇。 ?羊水过多的孕妇。 ?夫妇之一有致畸因素接触史的孕妇。?具有遗传病家族史,又系近亲结婚的孕妇。&&&&产前诊断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羊膜穿刺术和绒 毛取样术等为主要手段,对羊水、羊水细胞及绒 毛膜细胞进行核型分析或DNA分析。 产前诊断的取样方法 非侵袭性方法 ? 母亲血清或尿液分析 ? 超声检查 ? X线检查 侵袭性方法 ? 羊膜穿刺术 ? 脐带穿刺术 ? 绒毛取样术 ? 胎儿镜检察 ? 羊水造影&&&&2. 遗传病的预防 遗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蛋白缺乏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